达到英语范文

时间:2023-04-04 09:4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达到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达到英语

篇1

[关键词] 英文电影 文化 语言能力

一、引言

Lyons提到:语言既是生物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要全面正确理解由语法词汇表现出来的话语的含义,必须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知识,所以语言的学习应该同文化的学习同步进行,外语学习者应尽可能去了解学习、参与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或活动。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坚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优秀的英文影片是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它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了英语民族的文化。是英美国家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最直观、最集中、最生动的反映。欣赏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学习语言知识,同时可以获取文化知识,而后者对前者至关重要。影视欣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是进行文化和语言教学的重要媒介。看电影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电影课不应该是电影放映一结束就随之结束的观摩活动,而应针对某一教学目的进行观后活动。”即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内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达到语言和文化双收益。

二、使用英文电影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1 有效导入英美国家文化,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美国学者Hanvy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分为四个阶段,电影教学对培养学生任一阶段的文化敏感性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理解西方的文化才会形成西方的思维方式,对西方文化感同身受。

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受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民族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英语教学中,单纯传授语言不足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应尽可能得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减少双方的分歧或误会。而英文影片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西方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包括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一部电影中反映了多方面的背景知识,比如在《阿甘正传》中,越南战争、反战浪潮、中美建交、水门事件、种族歧视,等诸多代表性的历史事件都得到了体现;通过影片《乱世佳人》可以深刻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独特的风土人情。

2 了解风土人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尤其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的非语言交际系统之间的差异很大且很少进行非语言交际手段方面的实践,双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所表达的意义被忽略、误解而影响交际的效果。比如,外国游客在询问“CanI go somewhere?”时,得到的回答竟然是“Yes,you can go anywhere”。因此,应有意识地对英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系统进行全面了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东西方文化差异会很大程度地体现在电影语言中。如《碰撞》、《卢旺达饭店》、《通天塔》和《刮痧》等一系列以文化冲突为主题的影片。置身于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学生通过英语电影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可以更好的了解与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外国的文化,用心体会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从而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语境化教学,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语言必须在情景中呈现和练习”是情景教学法的主体特征,它强调使用语言不能离开真实的社会情景。Krashen“输入假说”中提到“语言及语言习得环境因素”,揭示了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信息语境丰富,提供了丰富的情景化语言、超语言和真实的跨文化信息,把社交技巧、商业策略、文化知识等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并通过影像和声音还原逼真的再现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调、语速隐含的其他意义,逐步掌握语言知识,自然地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语言。形成言语技能,最终发展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真实语言运用能力。研究发现带有描述性画面的电影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有极大帮助。在同等听力材料下,那些在课堂上观看电影的学生,比以声音为媒介来提高听力的学生理解力更好。

语言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演变形成的,形成历史条件和环境不同。其文化背景和内涵自然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因此有必要有意识地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英语电影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词汇、成语的文化内涵。

三、使用英文电影虚注意的问题

1、合理的选择英文电影

英文电影的选择将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选择电影要以教学目标,学生语言水平为准绳,看语言文化信息含量,看情节内容是否健康,是否贴近生活,看语音语调是否清晰地道。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选择电影的时候主要以题材轻松、内容简单为原则,如《音乐之声》、《狮子王》等;中级水平的学生除学习语言本身外,更要提高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因此选择一些如《阿甘正传》、《勇敢的心》等历史题材的影片来学习:对自己的水平比较有信心的学生可以选择《纳米亚传奇》等影片,学习一些比较地道的口语表达。选择影片是还应遵守精泛结合原则。

2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英文电影欣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活动。

3 加强观片之前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教师应简要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激活学生脑中的图式知识,帮助其更好的接受新知识。也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鼓励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

4 观片之后的语言知识的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把语言习惯看成是习惯形成的过程,而习惯形成需要不断强化进行刺激-反应。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根据输入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从输入、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被称作“孵化期”。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缩短孵化期。

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如复述故事情节、角色扮演、问题讨论、写观后感、背诵经典对白,给电影角色配音等。让学生将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要讨论与写作中,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防止学生刚从电影中学到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与学 效果 理解 运用 能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具有一定的运用英文去获取、传递信息的能力。高中英语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要想在英语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总结思路,归纳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路搭桥。

1.养成多听英语的习惯

学习语言听是至关重要的。听是接收和理解口头信息地关键。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汉语环境中,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较大。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听到英语,养成多听的习惯。

2.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地语言学科,如果不去说,不去表达,学生的语言能力就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尽量提供让学生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课堂上教师多设计一些说的环节。比如,高中英语课本里地speaking环节就是专门为说而设计的。让学生表演对话,里面有特定的练习说的内容。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前做自我介绍,表演小品,看图编故事等。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练习,让每个同学都有锻炼机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养成说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养成朗读英语的习惯

养成朗读的习惯对于英语学习十分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也就是朗读,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朗读的时间一般可以安排在早读或者上课的过程中。朗读时要读准单词,理解大意,可以根据上课时播放课文原声带,边听边纠正语音、语调,模仿录音,然后自读。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就是要让学生发出声音地读,大声地读,带有情感地读,全神贯注,眼、耳、口、脑并用,能理解和记忆地读。

4.英语不仅要有朗读的习惯,还要有进行大量阅读的习惯

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文章较多,涉及到人文,地理,环境,科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教师平时在课文阅读时,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风俗和传统方面的知识。学生喜欢了解充满神奇色彩的传奇故事,背景文化,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英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阅读课老师们都会发现,学生们存在很多的不良的习惯:有的学生阅读时用手指、笔尺之类指点着助读;有的学生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有的学生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逐句分析;有的学生回读现象很严重,文章的开头看看,中间读读,发现什么也不懂,又回到文章的开头;文章中的每一个陌生的单词,难理解的句子都会成为自己阅读的障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视力范围,学会忽略、放过的技巧,看重点抓细节,捕捉有用的信息,把精读和泛读区分开来,进行整体阅读训练,理解文章的大意,而不是分析每个句子结构,翻译每个句子的意思,掌握每个单词。教师要帮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阅读的内容就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适应他们的兴趣、爱好。如《英语周报》《英语画刊》等都是很好的阅读资料。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措施得法,学生会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5.养成写的习惯

写是培养写作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发展想象能力,提高组织表达能力地有效途径。在写作教学中,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抄写字母,单词到写短语,句子,写连贯性的语段,进一步发展到写短文,应用文,书面表达。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抄写,听写,默写,造句,写日记,周记,书信等,可以对课文Reading内容进行归纳大意,写出中心思想或读后感等。教师除了让学生养成写的习惯,还要加强写作练习后及时的批改,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并当众宣读写得好的习作,以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6.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英语和总结的习惯

篇3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 辅导答疑 问题呈现 实践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辅导答疑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困难,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够弥补课堂“授”“受”不足,深入、强化教学效果,主动获取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刚入大学,在学习上仍习惯于“应试”教育模式,即过分依赖教师讲解,课后背笔记。大部分学生对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开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显得不适应。笔者曾担任2011级会计学本科新生班的公共英语教学,总结出学生的不适应具体表现:

1. 不重视预习,习惯等待教师讲解,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

2. 学习方法单一,机械记忆单词简单释义、文章翻译,不能把握重要语言点;

3. 对新颖的课堂活动感兴趣,自己却不知所措;

4. 过多使用教材参考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式抄袭参考书。

为了引导该类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笔者集合了辅导答疑法进行教学实践,探索该环节对转变新生学习观念。改变学习策略,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所起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辅导答疑的实践

(一)学生疑问的呈现

由于不同的同学基础及兴趣、学习方法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问题呈现上显得多面性。有的学生基础较好,能轻松理解课文内容,但当老师要求他们回答问题时,他们却回答不上来;有的同学基础太差,原本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所以从头到尾都是问题;还有一类学生对英语学习没兴趣,不愿意花时间看书,他们希望教师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系统讲解教材或归纳重点、难点,帮助他们通过课程考试。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利用前两周进行实验,鼓励新生大胆说出疑问并认真对待每个小问题,以期抓住班级问题呈现的大致规律。之后学生认为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提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问题总量日渐增多,有分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二)辅导答疑的方式

笔者结合学校主管部门关于辅导答疑的要求,将实践方式分成集中式和随机式。一方面,笔者采用由学生在印有姓名、班级、课程名称、单元、日期的 “英语学习疑问本”上提出问题,教师在每周一次的辅导课中进行答疑的方法,在2011级新生中对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这门必修课程的课堂辅导课进行了实践。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无处不在的现代化联系手段:QQ辅导答疑、电话答疑、邮件答疑及微信答疑等。这些手段不仅能够保证答疑的时效性,还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羞于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等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答疑式辅导法对整体教学的影响,本文将研究侧重于集体答疑方面。

(三)辅导答疑的实践

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教师的解答方法就成为探索的关键。本课程在集体答疑辅导实践中使用了三种方法:教师解答、学生解答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解答。为了给新生一个缓冲的时间,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由笔者解答。教师的“一言堂”式课堂增加了问题分析、背景知识和解答思路,谜底是让学生了解答疑的过程和方法,把握问题的要害、答案简明的分寸和时间的长短,为学生树立榜样。从第五单元则试着由学生解答。教师指定一些有能力解答问题的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清楚、不详细的地方由教师补充解答。这样就由教师 “一言堂”升华为学生 “群言堂”。在该学期后期笔者将班内学生划分成6个学习小组,不定时采用“小组讨论代表解答”的方式。班内同学提出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由代表把意思更准确、语言更简练的答案奉献给全班同学。一些在小组讨论时一点就明白的问题不必在课堂上占用宝贵的时间。整个学期本门课程答疑人数为13人,解答问题37个。

学生答疑时受益最多的是学生本身。他不仅自己明白,而且要使别人明白,他需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当不同的学生走上讲台,用不同的声音给予正确参考答案时,全场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很好的吸引效果。答疑的同学对该问题的答案更是刻骨铭心。答得好的同学自豪、骄傲;答得不完整的同学回去后还会继续追查答案,或在课后向教师求教。在之后的学习中,同学们都会更仔细、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这种方法迫使他们在课前做准备,达到了积极、协作学习的目的。

三、辅导答疑实践中教师的职责

要想让辅导答疑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从这个过程中受益,而不是大家都走个过场,辅导答疑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也必须明确:

1. 教师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下班答疑辅导,每6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不少于1学时的集体答疑辅导;

2. 辅导教师要做好答疑前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 辅导答疑时要有计划地安排质疑,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

4. 辅导教师要注意记载辅导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文导入方法

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的面授课,都是通过教师讲解课文的方式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因此导入新课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成功的导课形式和内容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为学好整篇课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成功的导课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基础、课文的类型以及教学手段的差异,对其中的新课文的导入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一、角色扮演导入法

Role-play是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根据自己的构思内容和语言组织在讲台上进行表演,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表演,达到锻炼英语口语的能力。如在讲授第一册Unit4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场景:两个陌生人第一次在大街上见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定表演的内容如问路、第一次约会、谈生意等,表演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找出优点和缺点,并提出问题:Why can’t some students leave a good impression on others?学生只要耐心看完表演应当能作出很好的评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参与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交际技巧的好奇心必然驱使他们想进一步学习课文中的交际知识,从而起到导入课文的良好效果。

二、名言佳句导入法

英语名言佳句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同时又是地道的英语的表达,非常值得学生去背诵、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把名言佳句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导入第二册Unit 1 Time conscious Americans时,可以先学习下面关于时间的名言佳句:Time is life and when the idle man kills time, he kills himself;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and time lost never returns; An inch of time cannot be bought by an inch of gold.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懂得一个道理:seize the time。由这些名言佳句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美国人之所以这样惜时如金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通过以上导入方法,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就会得心应手。本课导入另一意外的收获是学生会在学习名言佳句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就会告诫自己不要虚度大好光阴。

三、图片导入法

图片教学直观、形象,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备受教师青睐。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也可以适时地运用这一教学手段,能够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学生在轻松看图中学习,自然会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如在第三册Unit 4 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的新课导入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五张图片,然后在课堂上用图片分别提问:Can you tell anything about the picture?通过学生的回答就可以一步步地引入课文的讲解中。看图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英语口语,正可谓一举两得。

四、演讲导入法

讲台不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更是学生演讲的舞台。试举第二册Unit 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为例,在讲解课文前,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好3—5分钟的演讲稿,题目自拟,内容须是环境保护。通过课堂上的演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更重要的是为课文的讲解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演讲导入课文应注意的问题是事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好演讲稿,否则演讲很难达到既能锻炼学生演讲能力又能顺利导入课文的效果。

五、辩论导入法

辩论也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另一途径。《新视野》中有些课文所陈述的观点也仅仅是一家之言,学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对于这样的课文不妨使用辩论的方法导入课文,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第二册Unit 6 As his name Is, So Is He!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明确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名字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教师可以此为辩题,允许在上新课前学生可以踊跃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辩驳,一番顺枪舌战后,教师总结一下双方的观点,然后引入课文中作者的观点。

六、视听导入法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教学手段也变得日益先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于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电影文件、听力录音、动画等方式导入新课文。如对于第三册Unit 6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来说,教师可以采取视听法导入课文,因为学生几乎都没有亲历过地震,对于如何为地震做好必要准备更是无从谈起。如果省略导课这一步骤,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相当的陌生感,学习课文也会力不从心,心不在焉。教师可以积极地准备一些关于地震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完视频资料后学生肯定会对如何作好防震准备工作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样就能很好地导入新课。

七、联想导入法

所谓联想导入法就是教师试图把课文中的话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熟悉的话题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连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文。如在讲授第四册Unit 10 How to Cultivate EQ时,教师可以先引入IQ的话题,让学生谈谈认识以及影响IQ的因素,然后教师补充关于IQ的资料。学生熟悉了IQ后,再导入问题:What is“EQ”?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Q”and“EQ”?以这种方式导入新课文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训练了自己的发散思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总而言之,导课有法,但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以上八种方法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不可能适用所有新课文的导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课文类型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有时需要多种方法并用,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西方文化 文化导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接轨已成必然趋势。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势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国界和跨文化交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国际交流的准确和有效,大学英语教学也必须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此外,1998年12月通过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质”(邓耘,2004:367―369)。这也充分表明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互有区别。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界面,窥见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文化”一词的含义很广泛,“一般认为它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与传统。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语言中的文化现象除狭义地指社会意识形态外,还泛指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独有的特征”(邓炎昌、刘润清,1999:147)。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必然要体现在其语言的各个层面之上,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上。以词汇为例,不同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用以表达事物的词汇的多少大不一样。例如,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具有“雪”的含义的词汇有50来个,而在斐济的语言中就几乎没有“雪”的概念的词。因为“雪”是爱斯基摩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需要识别不同类型的雪,而斐济终年无雪。在阿拉伯语中仅表示“骆驼”的单词就有1000多个(王海银,2004:79)。无怪乎著名的语言学家古德・诺夫(H.Goodenough)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引自《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李润新教授在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上也曾说:“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同样,文化学习,也不能独立于语言学习之外,人为地先语后文,或先文后语,厚语薄文,或厚文薄语,都是违背语言和文化之间内在关系的。”既然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过程,语言的学习包含着文化的融入,外语教学也应该同时包括语言教学和西方文化的导入。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一)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

“听力是分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它是最基本的语言技巧之一”。对于听力的重要性,Wilgla曾指出:“在所有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话的能力,即使对于母语,有许多人的听力也仍然很差。”外语教学要同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听力被列为四项技能之首。然而,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制约,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听力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句话:“The 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 the way.”这里“November”指的是即将在十一月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一背景,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下面是美国人常讲的两个笑话:

1.A:Where are you from?B:I’ll ask her.(Alaska)A:Why do you ask her?B:Why do you ask her?

2:A:Where are you from?B:How are you.(Hawaii)

这两个笑话中,在A看来B是答非所问,但如果A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州:阿拉斯加(Alaska)和夏威夷(Hawaii),那么就不会闹出把Alaska听成“I’ll ask her.”,把Hawaii听成“How are you.”的笑话了。因此,在英语听力课的教学中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使用英语与native speakers进行交流时,常会产生语用错误(pragmatic failure)。语用错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不符合语言使用国的文化而产生的错误。Thomas(1983)说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如果没有按照语言的使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人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者居心不良的人(何自然,1996:176,206,215)。

(二)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英语文章首先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阅读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语言水平的问题,对所读材料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也十分重要。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及其他专业知识共鸣的过程。而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为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相距甚远,从而增加了他们在阅读英语文章时的困难。这就更需要教师加强对文化知识的讲解,以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这里以讲述The Woman Taxi Driver in Cario(《埃及的女出租车司机》)一文为例(见高等教育出版社《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 Unit 6)。课文主要讲述了Nagat,一位独立坚强的女出租车司机,充当司机和向导带作者游览埃及的经历。在阅读本文前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埃及是一个封建的伊斯兰国家,男性占有统治地位,不允许女性在社会上抛头露面,妇女外出必须披裹着黑袍、蒙黑色面纱,妇女外出工作更是鲜见。了解了这一文化特点,学生就更能理解Nagat作为一个勇敢的女性,为了生存成为街头一名出租车司机,这要承受多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对本文的主题――歌颂女主人公独立、坚强、乐观、不畏世俗的品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正确翻译和写作

翻译不单单是语言能力问题,同样也离不开文化。在翻译中即使一些很简单的词语,如果脱离了语言的文化背景,也会让学生产生理解错误。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这两个词,多数学生都会把他们译作“政治家”,很难看到其中的区别。但在英美国家,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前者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指以党利、私利为目的的政客或专搞党派政治的人,相当于汉语中的“政客”。而后者指那些有才干、对国家利益有献身精神、受人尊重的国务活动家或政府高级官员,即“政治家”。Robert G.Bander提出西方人是直线式的思维方式,东方人则是曲线思维形式。在写文章时,即使是同一内容,他们也会以不同方式去组织。在写地址时中国人习惯于从大到小,而美国人则恰好相反(R.G.Bander,1978)。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所涉及的文化现象给予补充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活动来避免“填鸭式”的文化教学,如讲故事、小组讨论、小型戏剧、几分钟演讲、小组竞赛等。这些活动既能达到教授文化的目的,又能丰富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如我在讲授Jobs and Careers(《工作与职业》)一文时(见高等教育出版社《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 Unit 2),就组织了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模拟面试活动。通过亲身参与,他们对整个面试过程及国外的面试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他们未来的求职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化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然而大学的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在大学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化方面的书籍,多听英文的故事、戏剧,多观看英文原版的录像和电影,主动地与外籍留学生、教师交谈,多参加英语角等活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巨大资源,以增加对异域文化的了解。

(三)开设专门选修课程

除了大学英语的必修课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来丰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如北京理工大学大学在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就为本科生开设了“电影欣赏――美国历史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技能”、“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概况”等课程。相信通过这些跨文化课程的学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会更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四)外籍专家讲座

为了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文化资源,我们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籍专家定期为本科生开设讲座,通过讲母语的本族人(native speakers)来向学生传递最准确的异域文化和地道的表达方式。

除了上述种种方法外,束定芳、庄智象两位老师合著的《现代外语教学》中也提出了有关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如:融合法、实践法和比较法。这些也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束定芳、庄智象,1996:130)。总而言之,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并通过文化学习语言,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外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习者。我们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平时又广泛涉猎英美文化作品,注意积累,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Bander,R.G.American English Retoric.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1978.

[2]邓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147.

[4]王海银.试论语言、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篇6

关键词:实际应用;导向;大学英语;缺陷问题;教育方法

一、前言

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和教学引导模式持续革新过程中,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也发生了系统化的变化结果,即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培养方面上。与此同时,英语作为不同专业的公共课程,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贯彻,有着极为有效的支持服务作用。所以说,尽快理清以实际应用导向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育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二、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堂实用性教学中遗留的弊端问题

(一)英语教学实用性未能得到教师充分的重视

第一,许多师生未能树立起科学合理化的理念,不能及时关注到英语课程的实用价值,经常选择在课堂中延续过往鸭架式的灌输模式,即过分关注词汇、语法、语句的分析层面上。第二,由于长期承受教学实效评估和就业压力等因素交织化制约,许多用人机构始终选择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英语素质考核的关键性指标。所以,许多高校在英语课程设置方面保留较为显著的功利性,实际上就是凭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日常解题技巧学习和应付考试能力锻炼。

(二)跨文化的英语交际理念过度的缺乏

英语始终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应用较为普遍的语言,而参与到国际经济等事务交流的成员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这类群体难免会凭借自身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对方的话语分析和判断,如若彼此之间无法及时在表达模式、文化背景、应用语言等层面上达成共识,造成双方之间冲突、交流障碍等问题的几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升。与之相对应的,如今我国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恰巧就欠缺这方面重要的意识,表现为许多教师不能实时性依照学生学习需求进行特定的文化背景引入,和语言交流情境设置,使得学生体会过程中出现和实际状况相互脱节的迹象,不利于大学英语最终教学指标的顺利贯彻落实。

(三)英语用法错误现象频繁地衍生

英语用法相对复杂一些,包括语言语法应用等层面,一旦说表达主体处理方式和英语使用国家或是地区习惯产生不合时宜等矛盾的时候,就无法保证换取预期的交流实效。具体原因就是英语的沿用,会同时经受语言外部因素同时交互式影响,同步状况下更令这类语言表达模式变得愈加丰富多元且富有随机性,这便是所谓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难点问题之一。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中阐述的大多数都是富有实用价值或是针对性的用语,包括称谓、告别、打电话、恭维、拒绝等常用语等,当中都深刻地映射出某类民族特有的文化约定。至于英语应用的错误状况则包含语言自身和文化应用失误两类现象,其中导致语言失误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随意性套用母语表达形式,而和英语表达习惯相互冲突,而语用文化方面的失误状况,多是表达主体未能同时考虑到对方所处的特殊性社会、文化的背景所造成的。

三、日后凭借实际应用作为导向进行大学英语合理性教育教学的方法

(一)督促教师持续改善自身的跨文化交际理念和文化素养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时刻发挥着示范引导的功效,因此其本身的英语交际能力务必要是超群的,特别是在开展以实际应用作为导向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其理当持续提升本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文化素养,唯独如此,才能调动学生学好和实践沿用英语的积极主动性意识。如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考虑进行不同类型英语文化的贯穿,包括语言知识和背景文化等,之后依照学生具体学习和交际要求,进行这部分文化内涵适当程度地外延舒展。为了切实达到这类目的,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英语教师,要保证定期到外地进修,或是直接介入到英语国家和民族区域之中,在专门的英语交流氛围之中清晰体验到汉语和英语之间具体的文化差异,进一步改善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持续加大对语言文化背景的关注力度

想要更加高效率地进行英语教学,就必须经历这类语言内涵和外延文化的探讨过程,而这部分文化内容极为繁琐,涉猎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模式等诸多领域。为了保证不影响课程进度,教师需预先将这部分内容收集整合,并基于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培养要求进行重点内容筛选,保证做到课堂渗透恰如其分的同时,令学生的感知持续得以加深。尤其对于一些较为客观真实的语言材料,教师要着重讲解当中和我国文化习俗存在差异的细节,必要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沿用集体讲座的途径进行深入性探讨论证。事实证明,在该类行为流程之中,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性地辨别英语、汉语两类语言思维模式、文化习惯的差异迹象,进一步确保日后实际交流环节中可以很好地规避本土语言表达习惯的侵扰效应。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

多媒体技术本身保留直观、生动、精准化的信息传输特征,特别是在各类声像资源交替化呈现过程中,可以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自主性、维持课堂氛围协调性的效果,这对于大学生听说技能的锻炼,有着直接性的决定作用。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够真切地表达出不同文化背景,令学生可以随时处于一类相对真实的文化环境之中,保证及时掌握各类西方文化习俗之后,为日后大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一类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教会学生灵活性地进行书面或是口头上的交流。不过基于这类语言经常经受内部和外部语境因素影响,教师要保证凭借实际应用作为导向,开发设计出各类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进行学生英语无障碍沟通能力的强化。长期下去,切实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英语综合应用技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林令霞.大学英语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略[J].教育与职业,2010,29(05):123-133.

[2]刘北方.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9(02):179-182.

篇7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PC从简单的计算工具走向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影音娱乐、游戏、照片处理和存储等更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PC中硬盘的容量、速度和可靠性也同步提高。

虽然可以通过使用外置硬盘或者NAS等网络存储方式来备份或者存储数据和资料,但很多用户还是习惯于为自己的PC添加硬盘或者更换大容量硬盘的方式来扩容,本专题将为您在升级或者DIY PC过程中,选购硬盘产品提供指导信息。

硬盘产品技术格局

今天硬盘的容量增长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当2000年Windows 2000的时候,一台标准配置的PC硬盘容量为20GB,当时配置最高的PC,其硬盘的最大容量也只有40GB,如今在我们测试的PC中,配置单硬盘的PC的容量已经达到了500GB,而配置多硬盘的PC的总容量已经达到了1TB或者更多。硬盘容量在增加的同时,价格却在下降,您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为PC增容,使一台普通的PC变为一台多媒体PC,利用大容量的硬盘和磁盘阵列,您可以有充足的空间来存储照片、大量的歌曲音乐甚至是高清视频和电影。事实上,如此大的单碟容量,使得如今的磁盘所采用的水平记录技术已经逼近其物理极限,新兴的记录技术,硬盘要实现新的硬盘容量突破,必须使用类似垂直记录这样的新的硬盘技术。

不过在等待硬盘从水平记录技术向垂直记录技术全面转换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提升存储容量。如果您的PC机箱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添加内置硬盘,即使机箱内部没有空间,也可以使用越来越快速、可靠和经济的外置硬盘来扩充存储空间。新一代外置SATA硬盘标称性能已经媲美内置硬盘,如果您想将整个系统全部备份,外置硬盘是一种最方便的选择。网络硬盘为网络中其他的用户提供了基于网络的备份和共享存储空间,网络硬盘往往还会提供其他的一些功能,例如可以让其他用户方便共享打印机的打印服务器。很多网络硬盘还有扩展USB2.0接口用来扩展其他的存储空间。

如今市场上新的PC产品,几乎都使用了内置SATA硬盘,与旧的并行ATA标准相比,SATA具有更具潜力的性能,更窄的数据线缆,解决了PATA中宽的数据线缆容易阻挡PC内部通风散热通道的缺点,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可以更方便地插入其他硬盘,而无需像PATA那样要设置“主盘”或“从盘”。

虽然我们的测试表明,目前PC配置的硬盘对于常规的商务办公应用已经足够,但是对于处理大的图片和数字视频的用户来说还需要更快速的硬盘。在我们的文件测试中,拷贝3GB文件,在其他配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了最快的硬盘的系统比使用了最慢硬盘的硬盘系统快了35%。

硬盘规格的关键点

容量:目前市场即使很便宜的PC的内置硬盘容量也有80GB,足可以安装一个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保存几年的e-mail信息和典型文件信息,对于常规应用已经绰绰有余。图形设计和视频编缉应用对于硬盘容量有着更大的需求,例如,1小时长的MiniDV磁带记录的视频文件长度将达到13GB,其处理过程中需要的硬盘容量可想而知。其他比较占用硬盘空间的内容还有数字音乐和数码照片。

如果您想让PC内置硬盘容量非常大,您可以选择使用多个硬盘:大多数的PC都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安装2个硬盘,一些大的塔式机箱可以放更多个,这样做的好处是省钱,2个250GB硬盘的价格会比1个500GB的硬盘低。

目前外置硬盘的最大容量为500GB(希捷日前了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750GB硬盘,并且具备外置型号,近期将在国内上市),适合小型局域网的网络硬盘的容量在160GB~500GB之间,一些产品还可以灵活配置多个硬盘以扩充容量,对于网络上共享的网络硬盘的容量选择要尽可能地大。

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一些高性能的系统使用RAID来配置2个或者更多的硬盘。RAID 0是最常用的配置,使用2块硬盘交叉存储数据以提高性能。RAID 0的缺点是一旦其中的一个硬盘故障,存储在2个硬盘的数据就会丢失,所以要保持数据的备份。RAID 1的应用不如RAID 0那么多,数据采用冗余方式同时写入2个硬盘,在1个硬盘出现故障后,系统可以在另一个硬盘上继续工作,将坏的硬盘更换后恢复正常。RAID 1的缺点是使用2个硬盘但只能得到1个硬盘的存储容量,并且也需要不断地备份以防止操作错误、病毒等使2个硬盘同时故障的现象发生。

转速:目前几乎所有的SATA硬盘还有大多数的PATA硬盘的转速都已经达到了7200转/分,也有一些面向企业应用或者发烧友应用的硬盘转速达到了1万转/分。虽然市场上还能见到5400转/分的产品,不过还是建议您选择7200转/分的产品,硬盘转速越快,硬盘的性能越好。

接口:目前几乎所有新PC中的内置硬盘都使用了SATA接口,支持最大150MB/s或者300MB/s的数据传输率,PATA硬盘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00MB/s或者133MB/s。在选择内置硬盘时一定要保证其接口与PC内置的硬盘接口相同。

外置硬盘中很多都提供了USB2.0和IEEE1394双接口供选择,很多老的PC只配备了USB1.1接口,所以使用USB2.0的硬盘也只能得到USB1.1的速率,可以通过扩展卡为PC扩展USB2.0接口或者IEEE1394接口,以得到高的传输性能。

网络硬盘配备了以太网接口方便接入网络中,在购买过程忠可以选择配备了USB2.0接口的产品,以便日后通过外接硬盘扩充容量。

缓存:大容量的缓存可以提升硬盘的读写速度,目前一般PATA的硬盘都配备了2MB的缓存,但是主流的台式机硬盘都配备了8MB或者16MB的缓存。

推荐:

如果您需要存储大量的照片、歌曲或者视频,最好能够买1个或者2个400GB以上的大容量硬盘,如果还经常编辑图片和视频,就要选择读写性能好的产品。如果您是一个骨灰级的游戏玩家,可以考虑使用2个1万转/分的硬盘组成RAID 0。

硬盘的价格通常取决于容量,容量越大价格越高,有时在一类产品刚上市时由于供货不足价格会偏高,当有更新的产品问世时,老型号的价格会降很多,所以找准购买时机会省很多钱。

硬盘选购指南

指标 低端 (500至700元) 推荐(800至1200元) 高端 (1000至2500元) 容量 80GB ~120GB 160GB~250GB 300~500GB 重要:即使目前您不需要很大的容量,也尽可能选择您能够承受的价格区间内的最大容量的产品, 高容量的产品会比低容量的价格高,但是每GB的价格是不稳定的,120GB的硬盘和200GB的硬盘价格不会像它们的容量差距那么大。网络硬盘很快会被填满,所以要买大容量的网络硬盘产品。 转速 5400转/分~ 7200转/分 7200 转/分

7200转/分~10000 转/分 比较重要:高的转速意味着硬盘读写速度会快,转/分(rpm)对于PC中的视频、多媒体和游戏应用很重要,但对于文字处理或者网页浏览的影响并不明显,目前大容量硬盘的转速只有7200转/分。 接口速度

Ultra ATA/100、ATA/133、 SATA-150 Ultra ATA/100、ATA/133、 SATA-150、SATA-300 Ultra ATA/100、ATA/133、 SATA-300 一般重要:SATA-150和SATA-300或者ATA/100和ATA/133之间的速度差异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都不明显,使用多个硬盘配置RAID的用户对于高速接口有一定意义。要使硬盘的速度能够达到最大接口速率,硬盘的接口跟PC的内置接口必须一致,或者是在PC中安装硬盘接口扩展卡。 寻道时间

9 ms to 12.5 ms 8 ms to 11 ms 4.5 ms to 11 ms 一般重要:平均寻道时间,以ms为单位,是指硬盘接到读/写指令后到磁头移到指定的磁道(应该是柱面,但对于具体磁头来说就是磁道)上方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对于大多数日常应用,这个指标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在拷贝一个包含了很多小文件的大文件夹时,寻道速度会有一定影响。 缓存 2MB 8MB or 16MB 8MB or 16MB 一般重要:缓存用以硬盘读写过程中的数据缓冲,可以影响硬盘的读写性能,最新的台式PC硬盘都配备了8MB以上的缓存,对于目前大多数的应用都已经足够了。

硬盘的容量一直是所有用户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传统的水平记录技术下,500GB似乎到了一个尽头。何时我们才能用上TB级的硬盘?目前看来有两个方法:装两块500GB的硬盘(做不做RAID 0均可),或者是等待一段时间(预计不超过1年),等待具备1TB容量的单个硬盘出现。

不论你将如何选择,我们还是组织了几款大容量的硬盘的测试,让你可以看到TB级的曙光:

希捷Barracuda 7200.9 500GB:这是希捷采用水平记录技术的最后一款主流台式机桌面硬盘产品,单碟容量为160GB,500GB的容量包含了4个碟片(盘片容量没有全部利用,以提高可靠性)。在这款产品时,希捷并没有强调其性能优势,而更重点强调了其容量优势。从这次的测试结果来看,这款产品的性能良好,但比起最新的Barracuda 7200.10或者竞争对手的500GB硬盘来说,还有一些差距。

希捷Barracuda 7200.10 750GB:这是希捷首款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3.5英寸硬盘,同时也是业内第一款量产上市的垂直记录桌面硬盘。Barracuda 7200.10的单碟容量达到了惊人的200GB,通过4个碟片实现了750GB的最大容量(碟片空间未完全利用,这已是惯例)。在测试中,Barracuda 7200.10虽然马达转速没有什么变化,但记录密度的大幅提升仍然能够带来数据传输率的提高。通过测试,Barracuda 7200.10的外圈数据传输率接近80MB/s,内圈也保持在40MB/s以上。这一数据要高出其上一代产品Barracuda 7200.9大约20%。`在SiSoft Sandra 2005和PCMark2005的硬盘测试中,Barracuda 7200.10的性能表现也有目共睹。

西部数据 Caviar SE 16 500GB:在容量方面,西部数据似乎并不是领先者。这块500GB的硬盘,也落后于竞争对手数月推出。不过,后来者未必就是弱者,这款具备16兆缓存的7200转硬盘表现出的性能实力令人满意。在测试结果表中列出的各个项目上,都表现出优于Barracuda 7200.9的性能,在PCMark2005的硬盘测试项目中甚至超越了Barracuda 7200.10。同样的转速、相似的记录密度,配备16兆缓存的Caviar SE表现优异。

迈拓OneTouch Ⅲ 500GB:与上面的3款产品不同,迈拓的这款OneTouch Ⅲ是外置硬盘,这款产品具备火线和USB 2.0双接口,最大容量同样达到了500GB,并且具备16兆的缓存,不过,性能并不是这款产品的重点,用户也不可能将这样的硬盘作为操作系统运行的主盘。迈拓OneTouch Ⅲ的外观与上两代产品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从圆弧流线型造型变成了方方正正的盒子,并且外壳材料和颜色也有明显变化。总的来看,迈拓OneTouch Ⅲ显得敦实了许多。不过,方便快捷的一键备份、加密存储、方便共享、安全防护等等措施却一如既往,这对于整个家庭、小型创意工作室、高级主管等等用户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产品。

你打算如何实现你的TB计划?从测试结果来看,我们向大家推荐希捷Barracuda 7200.10硬盘,并且外加迈拓的OneTouch Ⅲ外置硬盘,这样你可以轻松应对海量的固定数据和移动数据。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已经成功合并,你的购买将更加方便。

测试项目 希捷Barracuda 7200.9 希捷Barracuda 7200.10

西部数据Caviar SE 16 WorldBench 5:Acdsee运行时间(单位:秒) 517

516

514

WorldBench 5:Premier运行时间(单位:秒)

510

500

497

WorldBench 5:Nero运行时间(单位:秒) 395

387

435 WorldBench 5:WinZip运行时间(单位:秒) 372

376

379 PCMark2005 HDD 5076

5580

5747

SiSoft Sandra 2005 Drives Mark 53MB/s

65MB/s

61MB/s HD Tach 外圈数据传输率/内圈数据传输率 65MB/s、32MB/s

篇8

关键词: 初一英语教学 英语基础 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学生刚升入中学时没有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就会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不利于英语成绩的提高。从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出,只有一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英语,好学英语,从而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才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好音标,善记单词。

每接一届初一新生,我都从教26个英文字母开始,将音标教学穿插其中,将字母、音标同步教学,将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字母分别都发什么音,字母组合发什么音,采用顺口溜和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牢牢掌握音标。教会学生读音规则,使学生一开始就根据音标自己拼读单词,减少因语音困难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并为快速记忆单词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前教会音标,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学习英语的基本技巧,并培养了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实践证明,这对于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扫清学习障碍,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大声朗读、敢于开口、经典背诵的好习惯。

朗读是十分重要的英语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享受语言带来的美感,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感到很新鲜,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天天大声朗读的好习惯,对经典的语段要背诵,敢于开口说英语,杜绝出现“哑巴”英语现象。时间长了,学生逐渐养成大声朗读、背诵、勇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重点知识在不断地朗读、背诵中得以巩固,语感在不断地朗读、背诵中得到培养,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采用多种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新鲜感,学习热情高。但一段时间后,随着单词的增多,句式、文段的复杂等,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逐步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如猜谜、接龙、竞赛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将学习内容编成一些英语歌曲和顺口溜,如在教5个元音字母的常见发音时,通过唱歌的形式,学生很快记住。在单词教学中采用实物、图片、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富有情趣,或在课前进行词汇、听写接力赛,多给他们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越有兴趣,学起来就越自觉,越学越爱学,学习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四、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布置、严格批改作业,善于辅导学生。

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部分。每节课后都要布置少量的作业,形式也要多种多样,课内外结合,口头笔头结合。因材施教,可以布置难易程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上课时检查验收。如可以随机抽查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到黑板上写下刚学过的单词,并现场批改,写上激励性的语言。对刚入学的学生,作业尽量做到全收全批。在批改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记下来进行分析,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学生的作业本后面,经常写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每次发作业,学生都积极打开作业本看老师写给自己的评语。交作业成了他们的一项乐趣,作业一布置下来,学生都急于完成,写得特别认真。另外,对于掌握情况稍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外辅导,使他们不至于因赶不上而产生厌学情绪。

五、及时搞好总结复习,做到节节清、课课清、单元清。

每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教师就要认真整理、归纳、小结,及时检查验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引导学生勤学好问,发现疑难问题,及时解决。“学而时习之”,英语学习也需要及时进行复习。只有多次重复巩固,才能长久地保持记忆。如,新目标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系动词“be”的用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要及时小结“be”的几种形式及用法,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对于写法繁杂且难记的单词,如international、passenger、successful、experience等,还有重点句式、句型、语法等,要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使学到的知识互相衔接,形成一个应用自如的系统。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要做到节节清、课课清、单元清,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过关,做到稳扎稳打。

六、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做到课内课外互相补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利用课外时间不仅可以强化与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增强学习效果,而且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课外,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检查本组单词、课文的背诵情况。让他们进行pair work或group work,开展英语朗诵,唱英语歌曲,对话表演,简短话剧表演、单词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掌握英语知识。这些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只有帮助初一新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才会使他们在以后漫长的英语学习道路上不落伍;教师才会越教越轻松,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非凡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新编大学英语;兴趣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明确地指出了大学生们应该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且能用英语进行灵活得体的交流。这必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文化意识。

顺应形势的需要,《新编大学英语》应运而生。该套教材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听、说、读、写、译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选用的语料也具有规范性、知识性,同时兼具时代性和趣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因素,从多方面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的进行文化导入,发挥出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多维立体的西方世界,正是教师们应该着重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失去了其包含的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前苏联语言学家朱利・洛特门说过“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因此,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我们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导入,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语言内容背后的文化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而语言交际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则。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语言,在其本身的特点和使用上无不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语法错误往往能够被容忍,语用失误却容易产生误解。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认为“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理。”由于汉英文化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即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如果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只是依赖于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不仅自己望文生义,也会因为交际不当使对方造成误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将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对汉英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对于不同于母语文化的英语文化特征着重指出,使学生对英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特征加深了解,从而减少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此外,学生学习了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知识,也能使他们知识面得以扩大,视野得以拓宽,最终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

三、文化导入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由于大学英语并非英语专业,其教学课时相对有限,而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大学英语里的文化教学不可能像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英美文化课那样面面俱到,而是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相结合,恰当而有效的进行导入。以下是笔者在进行《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教学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课文进行的文化导入。

1、文化差异对比;

因为汉英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了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和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干扰,要克服这种干扰,只有去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汉英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且重点是差异和冲突。

以第四单元“择业规划”为例,作者在分析了当今学生找工作的误区之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其中提到换工作的观念,作者指出“换工作和改职业在任何年龄都会发生”,并鼓励学生如果发现选择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可以马上重新开始新的工作。在这点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中国换工作是否也和欧美一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否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开始。在激烈的讨论中,汉英文化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分析。因为中国文化重视群体,强调“大一统”思想;相反,西方文化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因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虽然也换工作,但换工作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本人,还有其他许多周边因素,而欧美人相对换工作就比较简单,因为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本人的发展。

又比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社会问题”,通过如今很多孩子脖子上挂的钥匙体现出美国家庭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前的丈夫工作、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这一类型转变为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而孩子无人照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家庭经济支出的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的后果。这一现象在中国早已发生,即所谓的双职工家庭,且如今中国家庭的另一新现象是父母都外出打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通过这些类似的对比分析,学生对对英语文化的感知能够加深,文化敏感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自发地运用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去了解英语文化不同于汉语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文化差异对比分析是文化导入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2、课文背景知识介绍;

在上每一个单元之前,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需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一般包括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知识。这是因为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描述所产生的背景,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文化导入的必需部分。

以第九单元“音乐”的阅读课文《甲壳虫乐队》为例,甲壳虫乐队作为西方音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其音乐作品包含了那些急切需要被公众倾听的声音,具有从英国当时文学领域导入的工人阶级的现实主义风格,一直被认为当成引导摇滚从流行音乐走向严肃艺术的标签,影响了欧美的一代年轻人,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通过对甲壳虫乐队的成员、音乐作品、音乐风格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的介绍,学生对欧美摇滚乐的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文化导入的辅助作用也得以体现出来。

3、多媒体手段;

在信息发达的当下,多媒体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种视频、音频以及最新的语料都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文化导入也不例外。

第二单元“神话与传说”主题非常有趣,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幻灯片来给大家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神话传说。或者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影片,然后进行相应的讨论。

同样,第七单元的“旅行的乐趣”,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欧美国家的风情,并适当的导入相关的旅游英语表达方式。而第九单元“音乐”还能让学生学唱一些简单又好听的英文歌曲,因为歌曲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文化风格和特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实践;

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输入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的实践,使所学的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例如第五单元“语言”,课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学习语言的故事,在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感受用英语互相交流,讨论学习的难点。多数学生均表示“中国式英语”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可是明知道使用不当,也很难改正。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便面临话在嘴边却苦于无法恰当表达的局面,笔者根据这个也是众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通病,指出“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根源在于对英语文化的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借机强调了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分析了之前错误表达的文化根源,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表达,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三、适当的练习

通过以上对词汇和语篇等方面的学习,适当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毋庸置疑适当的练习会对已学到的知识起到促进和巩固的作用,而过多的练习会使学生抵触,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应有针对性、选择性,做到有的放矢。部分习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在教师的监督下来完成,如Global Understanding, Vocabulary, Structure部分;部分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如Reading Aloud,可以给已背诵学生的平时成绩加5分;Understanding the Details可以按照学生的位置挨次序回答的形式来进行;部分则需要布置家庭作业,由学生课后完成,如Translation部分。另外,除了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外,该教材还配有专门针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的习题,教师可以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下去练习,以期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能够适应各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四、结语

由此可见,《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编写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实践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辅相成。同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去揭示汉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英语的交际规约。而有了一套注重文化的英语教材,教师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文化导入内容,并且恰当灵活地借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材进行有效的发挥,就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自动自觉地融入英语文化环境中,并逐步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自然的交际,从而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设定目标。

参考文献:

[1]Juri Lotman .B.A Uspensky. 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J].New Literary History,1978.

[2]Wolfson,Ness.Rules of Speaking,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M],ed.by Jack C.Richards and Richard V.Schmidt,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fifth impression,1990.

[3]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4]陈威.《新编大学英语》中的文化体现[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5]丁学军.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篇10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制约因素 能力培养

教育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教得有法,学得有效,教学相长。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一种教学理论, 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 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学习理论。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等等。这种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 而且产生了全新的教学理论。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高级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并赋予意义的;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处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极为重要的作用;该理论还汲取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精华,特别注重学习者的全人发展――除认知发展外,还有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关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

(一)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 而不取决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

首先, 学生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其次, 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此外,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 而是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所包含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属性, 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 英语教学实现“以人为本”, 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可能。

(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景”创设

语言老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讲授关于语言的知识, 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交际机会, 使语言学习成为一个动态过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有利于创设语境的因素,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所需的语言情境, 使语言输入情景化;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 model)的教学方法, 大量输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又能获得大量的非语言性的信息及承载于该信息之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存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为语言离不开文化, 外语交际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文化因素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目的语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是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的基础上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因而只会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 而通过合作和讨论, 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加深对事物的全面理解。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求疑”(分析)以启迪学生认识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潜力; “释疑”(解决)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 来激活学生思维。这种学生、师生之间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 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解悟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 并加深对当前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思想的沟通和集体智慧的分享。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

我国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应从接受理解(receptive understanding)转向表达实践(expressive practice)。而且语言学习不能视为一套句法规则来学, 应该把语言作为传递信息, 表达思想的媒介来学习。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 供给学生题材丰富的话题( 包括语言点、语法词汇、语篇结构、语言功能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言表、对抗思辨, 以此营造师生平等交流, 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氛围, 而且还要组织学生就供给的话题进行探讨、分析、评价, 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目的语知识, 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性思维能力, 加强语言的运用。

(四)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 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 无论是语言情境的创设, 协作学习, 还是会话商讨, 都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既要设置有效的学习活动和贴近生活的语言情景, 将教学内容镶嵌到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 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将知识活化和体验英语的内涵, 又要利用因特网等最新技术手段, 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知识面, 并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 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学习环境中, 培养文化素养, 促进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注重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建构主义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相吻合。

(一)学会自主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观基本上是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在学的意义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而在教的意义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种主动性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建构主义的这一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学会探究性学习

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传输的过程,而是一种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心理并积极探究的过程。教学应把学生所学知识置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景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通过这种深入探究训练,使学生对知识、对学习表现出更深的“沉入”和更高的批判性,激发他们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三)学会创造性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在英语学习中,创新思维体现在创造性学习中,是学生寻找和把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内在规律,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 从而形成对英语这一学习对象的新的认知的思维过程。其关键就是在学习方法上求新、求变, 学会建构知识,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以期不断地达到新的量和质的变化。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研究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发展和培养,研究他们的创造性学习特点并加以促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一项重要的新任务。

四、影响建构主义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受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建构主义的实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一)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着建构主义的实施

大学英语考试制度与传统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从学生角度讲,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张,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造成学生处于应付的状态。从教师角度讲,长期以来养成的“一言堂”习惯很难一下摆脱,考试的标准性又使教师不能容许其他观点的存在。同时,以学生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手段,也影响了教师实施建构性教学。

(二)教学的客观条件制约着建构主义的实施

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条件限制了教师从事建构性教学。由于高校的扩招,教学资源紧张,小班教学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班教学,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就很难在这样的大班实施互动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协作交流不够充分。

为克服以上制约因素,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阶段三个层次的英语教学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打破非英语专业学生按所学专业分班的模式,实行按学生英语水平分班。在一个班学生英语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建构理论安排教学计划、指导课堂教学。

总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从而较好的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学研究,1997(4).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