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库范文
时间:2023-04-06 15:2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题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题库系统的使用及软件选择
1.题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流程
在启动题库出现了初始界面后,用户可以由系统菜单选择或者模式来生成试卷。其中模式可由用户按照“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综合题”的顺序,选择题目的类型并同时确定每题的得分比例。当题目的形式更换后系统将自动提示当前所选题目占的总分情况;在用户选题完毕并按下“出卷”按扭后,系统将调用Word应用程序创建两份新建文档:《试卷》文档和《答案》文档。然后再随机抽取题库中不重复的相应题目,写入Word文档中形成符合要求的《试卷》文档;同时将相应的题目答案写入《答案》文档,以备阅卷时参考使用。而模式生成试卷时用户可按照题目的类型浏览题库中的相应题目,发现有合适的题目后,按下“选择”按扭,系统自动将被选题目连同答案分别写入《试卷》和《答案》文档中。试卷生成后,用户可以修改试卷内容后并保存,也可以通过打印机将试卷打印出来。
通常模式比较适合教务处或校考评办公室等教学管理部门为检查教学质量而进行联考或统考时采用,也可以在系或学科组的期中、期末考试中为实行“教考分离”而统一命题时使用。其特点是命题方便,试题分布面广,熟悉或不熟悉经济数学内容的用户都可以方便的用来出卷。
模式适合任课的专业教师出题时采用,其特点是命题具有针对性,除了考试命题外,也适合于任课教师在阶段测验或课堂练习出题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使用。
2.建立题库系统的软件选择
考虑到题库系统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数学教师和教务人员,软件的选择一方面要求技术性能较为成熟,使得系统的维护、修改和更新较为方便;另一方面题库系统的输出结果应为用户较熟悉的形式,便于修改、打印或保存试卷。题库采用+Access+Word组成系统,主要考虑以下理由:
(1)题库系统现有题目约两千题左右,使用者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情况,不断扩充题库内容,使其更加丰富。而使用精悍而实用的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Access作为存放试题的主要载体,可以使题库的更新和扩容很容易实现。
(2)作为教学软件,其通用性会使得用户感到方便,题库系统选择了Microsoft Word做为终端输出,在形成了《试卷》和《答案》之后,用户很容易地对其中的内容作修改,然后打印或者保存文档。
二、建立题库系统的重点和编程要点
1.建立题库系统的重点
(1)题库系统中题目的形式和类型。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将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和综合题五种形式,按照相应的知识节点又将试题分为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等共十五种类型,并按照题目形式和类型分别建立了二十七个分类题库,供出题时调用。
(2)友好的使用界面。出题时对各类题目的选题数量、得分比例,要能够在相应的界面上清晰而明确的显示出,让用户很容易作出选择;而在确认生成试卷时,需要系统将统计的题目总数和总分情况用提示界面反映给出题者,便于更改和调整。
(3)良好的使用环境。题库系统使用者各自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Word版本有所不同,为了使系统在各种版本的操作系统和Word中都能正常使用,要求题库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这也是选择编程软件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大量的测试表明本系统在Windows 98/me/2000/XP平台配合Office 2000/XP/2003的环境下程序运行稳定且各项功能运行得都很正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2.建立题库系统的编程要点
(1)题库内容写入试卷。由于题库中许多题目篇幅较长,而且大量穿插有符号和公式,输入时都采用公式编辑器(Equation)生成,存放在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为OLE对象(类似于图片记录)。在形成试卷时需将数据库中的题目调出(部分需挑选过滤),再写入作为Word文档的《试卷》稿中。完成此项功能可以分成两步:首先设置数据库控件及OleDbConnection用以连接数据库中的各分类题库。以二进制形式打开一个临时文件,把它作为中间缓冲器。读数据时,先将数据库中的OLE对象分块(32000字节)写入临时文件并显示在界面中;在用户确定后,使用的Range.InlineShapes.AddOLEObject( )的方法将临时文件中的内容写入新建的WORD文档中。而在时,利用RANDOM函数产生一个随机数,当在同一个分类题库中选题时,控制随机数不能重复以避免在同一张试卷中出现相同的题目。查找到相应的题目记录后,系统自动完成OLE的读写数据过程。
(2)题库系统通用安装盘的制作。本题库系统是与教材配套发行的教学软件,制作安装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题库安装盘采用汉化的专用软件SetupFactory进行制作。首先建题库项目,然后完成《最终用户使用软件协议书》和软件验证序列号等内容的设置,打包所有的系统文件和数据库。这样制作的安装盘,往往不够完整,对于不具备系统的用户则安装题库系统后经常不能正常使用。还需要将.Net Framework 1.1用手工添加到安装数据包中,并在On Startup的文本域中设置好安装路径和对应注册表的注册位置后再行打包。如此制作的安装盘,普通的用户在安装了题库之后都能够正常使用。
篇2
关键词:中医药;职业教育;经络腧穴学;试题库
经络腧穴学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基础课,经络学说不仅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理论基础,其内容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医临床各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目前,各中医药职业院校均有开展经络腧穴学课程,高职高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职中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分布于各相关的中医类专业,其专业层次(不同学年制)和课程设置跨度比较大,而该课程知识点范围大且较为稳定,各类职业(执业)考试也常常涉及该课程知识点,因此,为保证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势在必行。
1编制试题库的必要性
编制试题库是实施教考分离的前提条件,教考分离制度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2]。目前的考试制度不利于教学相长。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偏差大,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出题也无章可循。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有助于考试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促进中医药职业教育教考分离,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自身医学素养的同时,也迫使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实用技术型中医药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1促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基础建设上下功夫,否则,学生的医学基础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编制试题库,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的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建设。教考分离已经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高质量的题库就是其保证[5]。编制试题库,有助于防止教师授课的重难点掌握度拿捏不准,也能较大程度上防止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并没有真正实际掌握医学基础知识。1.1.1有利于教师加强专业素养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这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大纲,设置不同的经络与腧穴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针灸学相关基础知识。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这就直接要求教师要深刻熟悉教材和各章节知识点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尤其是重难点知识掌握比例和程度则需要因专业制宜、因学生制宜。上述内容,均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导向分析,有助于教师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有助于教师把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修正教案和调整备课思路,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授课时间分配。1.1.2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由传统考试模式变为试题库任意组题考试,学生不再抱有侥幸考试心理,从而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加努力夯实针灸学基础知识。同时,试题库的内容和更新均与教材更新变化和各类职业(执业)考试相衔接,与社会联系紧密,一改过去与社会脱钩的现象,这就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氛围,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也就更加明确,学生才能真正自发地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也为学生将来就业后再深造打下基础。同时,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导向分析,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和加强。
1.2保证考试科学化与规范化
经络腧穴学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基础课,专业知识点相对稳定,题量也相对较大,编制试题库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出题模式和考试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不能有效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无法保证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而编制试题库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考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在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出题方面,每套试卷里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出题比例、难易程度都应当遵循相应的规律,而传统考试方法很难有效保证其出题的科学化。同时,在考试方面,不同专业层次、学年制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点的范围与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编制试题库,可以从教学大纲、专业知识点掌握范围和试题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做出相应标准,避免教师根据自己主观意愿进行命题[3],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出现偏题、怪题和重复考点题等问题。
1.3顺应考试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一是可以推动考试无纸化进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期末考试、模拟职业(执业)考试,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限制,同时,学生的答题试卷可以根据计算机程序给出相关试卷分析和综合判断,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据此查找薄弱环节并巩固复习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二是减轻教师负担,避免试题录入、出试题、改卷、试卷统计和分析等重复工作,让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三是可以更快地融入教育信息化洪流,也为下一步教育教学的数字网络化和开放、共享、交互做铺垫,促进与各中医药职业院校的学习和交流,了解自己学生的综合水平。
2试题库编制思路
2.1确定命题原则
试题库编制思路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命题原则。命题原则是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最根本保证。命题原则在最大程度上能保证选题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分析和应用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水平。脱离客观评价标准的试题,很难保证试题库试题质量[3]。命题原则主要由与针灸学相关的资深教师讨论后确定。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经络腧穴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学时、教材内容、教学难易点等方面,对试题库入选试题进行标准设置。
2.2确定命题范围
命题范围实际就是指具体考什么,学生需要掌握、熟悉或者了解哪些知识与能力,最终以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展现出来。2.2.1确定命题范围的考虑因素在确定命题范围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不同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所采用的教材、学时安排、各章节知识点及考点分布。1)专业层次和学年制方面: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开设经络腧穴学课程的专业主要是中医专业、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康复专业,由于专业方向不同,学年制有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之分,因而这些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也各有侧重。中医专业主要倾向于基层全科方向,康复专业主要倾向于基层康复理疗师方向、护理专业主要倾向于护理方向,针灸推拿专业主要倾向于针推方向。这几个专业对腧穴知识点掌握程度和实际临床针灸操作要求各有不同。2)教材方面:目前,高职高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职中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3)学时方面:学时范围大致在36~108学时。4)根据教学大纲和上述几个方面,各专业《经络腧穴学》的实际授课内容和各章节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分别有所侧重。只有结合以上主要因素,确定了命题范围,才能有效梳理各章节知识点与考点分布,既做到各个知识点有其独立性,又做到整本教材内容前后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让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实际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知识。2.2.2制定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的内容需要涵盖以下主要方面:考试要点(考试覆盖范围)、考试目标(识记、理解、运用)、难易程度、试题题型、试题分值。同时,除了上述内容,还要注意试题答案的科学性。
2.3确定命题类型
在命题类型方面,目前常用的题型种类大致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次解释和简答题等,主要涉及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而这两大类题型的分值比例与所涉及知识点的难易度比例,都必须结合各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经络腧穴学》的要求进行相应设置。梳理各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有助于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或出现偏题、怪题。同时,在题型种类和题型比例等方面,除了常规的试题类型与试题比例外,我们还要注重与主要的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等进行衔接。中医药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取得职业资格。因此,学生对考试知识点、难易程度以及考试题型等相关内容的熟悉,将有助于学生考试成功,从而获得从业资格[2]。
2.4注重时效性
建立试题库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题库具有时效性,不能一成不变。编制试题库应当根据教材的更新、职业(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教育教学的变化,适当优化选题策略,按比例适度调整题库相关内容[4]。综上所述,中医药职业教育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对于教考分离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必须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院校实际,以顺应学科发展和学校需求为主。因此,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应当以基础性和综合性为主,公正客观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能力,尤其以满足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为主,最大程度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袁宜勤.经络腧穴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6(6):1-2.
[2]吴述银,陈洪琳,江志阳,等.医学院校课程试题库建设实践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47-149.
[3]张永臣,申伟.经络腧穴学试题库建设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87-88.
[4]黄华兴,杨海源,沈历宗,等.外科学题库建设及试卷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34-35.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场景 生活情境 操作情境
缺乏耐性是初中生的普遍特点,在学习中,许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仅停留在表面,很容易纠缠于繁琐的数学符号、公式或定理中,而缺乏耐性的心理特点则使得中学生极易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这种错误认识是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并且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因素。反观课堂教育,教师过度参与,而学生参与度不足,教与学所占比例严重失衡,也是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枯燥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新课标着重强调在数学课堂上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实践证实,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与感受的机会,均衡师生表现在课堂上的所占比例,也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对数学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1]。因此,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1.创设问题场景,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思考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还决定学生思维的方向。在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中,有很多可供教师进行问题设计的素材,而初中生自身存在的认知水平与求知心理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也是教师组织问题场景教学的“关键点”。当学生在历经问题参与、讨论、交流、思考和解决的全过程时,他们的思维无疑会在问题的更替、场景的变化之间不断飞跃,数学课堂也不再是沉寂枯燥的“一潭死水”,而是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感课堂。
例如“三角形的边”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入手,通过问题引导逐步深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数学的乐趣。首先笔者拿出一个已经剪好的硬板三角形,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三角形,那么通过小学的知识你能不能将三角形的完整定义概括出来?继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分类:想一想三角形该怎样分类?它的标准是怎样的?按角分类的话都有哪几类?按边分类又有哪几类?等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创设了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具体关系:现有三角形ABC,B点有一只小蜗牛正在缓缓爬动,它的目标是到达C点。那么,想一想,它到达C点的路径一共有几条?这些路径的长度相等吗?随即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ABC,体验问题并进行思考。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体验中对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三边的关系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增强了学习效果。
2.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严格来说,学习的目的即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消除学生“课堂与生活”之间的障碍,让学生在生活氛围中感受数学定义、图形、概念和符号,体验如何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应用数学的基本技能。
例如“数轴”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通过课件演示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并用过温度计,那么你们都会正确读温度计吗?你们能读出图中温度计上表示的正确温度吗?(通过课件分别展示零下、零度、零上三个温度。)让学生对“用点表示数”这一知识点形成感性认识,然后继续情境导入:图书馆位于一个南北走向的公路上,如果图书馆南6.7cm和2m处分别种着一棵杨树和桦树,北4.5cm和2m处分别有一个红绿灯和一棵垂柳,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用图把这个情境表现出来?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了“用点表示数”这一知识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大跨越。随即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够列举出其他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用直线表示数的例子吗?想一想,运用数轴你能够做什么?此时,很多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血压计、液位计等。
3.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直观感受
学生思维的“运动”首先是从身体运动开始的,这也是新课标之所以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原因所在。如果切断了行为与思维之间的联系,那么学生的思维就注定无法得到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才能让他们的数学思维“动”起来、“活”起来。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起亲自动手操作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机会,让他们独立地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发现,在做的过程中提高水平[2]。如在讲“直线平行条件”时,可以先给出一个结论“利用一套三角尺中的直角,可以拼出同旁内角、内错角和同位角”,然后让学生亲自验证。这时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三角尺取出并开始操作,接下来进行分组讨论。当同学们纷纷利用三角尺拼出不同的角时,他们很自然地就得出了直线平行的条件。学生在操作情境中,不但能够很好对数学知识获得直观感受,而且在“做”与“想”相互交替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实践证明,体验式的数学学习是快乐的,体验式的数学课堂也是生动活泼、趣味无限的。作为新课标的执行者与贯彻者,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各种体验,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学习中,并让他们从中收获成功、收获快乐,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院从数据库系列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知识结构化及优化、针对课程各模块内容特点的教学方法手段的选取、实验教学方式、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进行的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教学方法;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urse Architecture and Teaching Method of Database System
CHEN Long-me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target of database system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active probes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base system series cours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urse knowledge, the adop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gear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of each module in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mode of experiment,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course design.
Key words: databas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course architecture
1数据库课程体系建设
1.1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据库技术应用广泛、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关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我们确立了数据库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用一句话概括为使学生具备“对数据库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应用能力和学科素质”,具体而言就是:较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提高数据库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数据库技术和方法,掌握其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系统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2课程体系的构建
上述教学目标较庞大,单靠一门课程、一学期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即“基础、应用和综合”,为此我们将上述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分三阶段来实现。因此我们设立了如下数据库系列课程:
Ⅰ 必修课:数据库系统概论(第6学期开设);
Ⅱ 选修课:“SQL SERVER使用技术”,“动态网站建设”(第7学期前面开设)
Ⅲ 必修课:数据库课程设计(第7学期后面开设)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是学习数据库技术的第一门课程,属于基础层次,肩负着培养学生数据库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及其基本应用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据库知识结构和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课和考研打下基础;
SQL SERVER使用技术、动态网站建设两门课程都是选修课(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种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人利用工具而生存),进一步掌握数据库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数据库系统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问题、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目标培养中的最高层次。在这一教学阶段,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前两阶段所学课程的知识,以及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才能完成本阶段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因为上述三阶段的课程在内容上前后相承,层次递进,所以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它们的开设学期前后相连,符合循序推进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上可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
1.3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优化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优化包括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确定重点教学内容和在系列课程间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任务,使课程间教学内容不重复不遗漏,优化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在整个数据库系列课程中处于基础和支柱地位,因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结构化首要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按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全貌,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1]。为此,笔者从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入手,经过精心整理,将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归结为“两行四块”的知识体系结构[2],见表1。“两行”即按照研究范畴(即本身的性质)将课程教学知识点在水平方向上分为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两类,四块就是按照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课程教学知识点在纵向上分为原理、设计与应用、系统维护管理、前沿与趋势四个模块。
观察表1,发现有两条水平的有交叉的线索,第一条是理论知识线索,第二条是技术知识线索,前者为后者提供严格的理论支持,后者为前者的提出和完善提供素材,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关系数据库系统。这样一种内容设计上的安排,既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又使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可以迅速投入实际工作。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关系模型数据库、关系数据理论(含关系规范化,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模式的分解)等部分,构成了关系数据库核心理论基础,本部分在数据库学科知识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SQL语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等部分讲述数据库的开发技术和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直接用到关系数据理论等基础;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技术以及关系查询处理及优化技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维护管理和优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数据库技术的前沿动态仅作简介,学生了解即可。因为关系数据库系统已成为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系统,所以,关系数据模型的原理、技术和应用无疑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知识结构化,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知识体系,了解知识点间的关联,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适应性,增强学习效果。
1.4课程间教学内容分配
在讲解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中SQL语言部分的内容时,为使学生能看到SQL语句的执行结果,采用Ms SQL Server 2000为平台,来演示语句的执行情况。在此使用SQL Server 2000这一DBMS时,仅以满足本章内容教学演示的需要为目的,只讲解其必要的操作使用,对其它具体深入的应用不予讲解,留待学生课下自学或在后续“SQL Server实用技术”选修课中学习,这就避免了上述两门课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叠。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1适当应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案设定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成为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以教学质量的高低为取舍依据,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在满足一般学生学习要求的前提下,对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还增加一些个性化的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例如,对于综述性知识,如课程绪论部分,采用多媒体授课效果较好;关系代数、关系数据理论等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很抽象的理论,采用讲解+板书授课方式要比多媒体授课效果更好;数据库设计这一章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其内容和实践联系很紧密,非常适合用案例教学法[3]。在这一章教学中,我们采用课后习题图书馆数据库设计作为教学案例,结合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详细讲解每一阶段的工作和形成的成果,这样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课本上抽象的理论内容,又使学生学到了如何用理论来指导数据库设计的实践,起到了一箭双雕的功效。
在引入新知识时,如关系数据理论和并发控制技术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得出一个不好的关系模式存在的四类异常问题,和数据库共享可能引起的三类数据不一致问题,从而引出相应概念:数据依赖和封锁。
对SQL语言这一章,一要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进行全面讲解,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让学生能亲历查询的结果,以加深理解。实际讲解时,笔者应用SQL Server 2000这一DBMS 平台,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查询结果,这样加深了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此外,指导学生课下自学一种DBMS,如SQL Server 2000,并以此为平台进行上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SQL语句的使用来掌握SQL语言的各种语法和功能。
对于重要算法,如求最小覆盖算法、数据库恢复算法等,先讲清思路,再辅以动画进行演示。
2.2运用计算机学科特有的方法论于课堂教学
理论、抽象和设计描述了计算学科的研究和实践的三种形态,是学科方法论的最根本内容[4]。当讲解抽象的概念或理论时,教师恰当运用从理论到设计或从抽象到设计的形态转化,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理解课程体系中点、线、面的关系。例如实体完整性是指关系中主关键字不能为空且其值不能相同。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中个人数据库的职工号就是主关键字。参照完整性是指不允许引用数据库中不存在的外键数据,在进行参照完整性检查和约束时,可通过触发器来完成。
针对该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训练,具体做法是:按照课程内容的进度设计了从SQL语言的使用操作到数据库编程的系列上机实验。上机实验密切结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帮助学生消化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的DBMS(SQL Server 2000)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提交规范化的上机实验报告。这种课堂教学与上机实验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3课程设计
课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理解、综合运用数据库知识和技术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计算机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非常重视其教学组织,从选题到答辩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来确保其教学质量。
3.1成立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小组,提前下达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小组由承担过该门课程且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设组长一名,在组长协调下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前的准备,如制定课程设计任务和实施计划等,共同组织对学生的答辩;但分工明确,每人指导1个班。数据库课程设计为期2周,安排在第7学期后半部分。指导小组在第7学期第一周向布置课程设计任务,组织学生分组和选题。课程设计时学生分组一般是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性别、性格等特征互补的原则搭配,每组2~3人,设组长一名。选题在第二周内完成。这样早地布置任务,目的是让同学提前进入课程设计,早开始,早准备。
3.2选题
课程设计题目的命题原则是:符合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具体题目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小组提供备选题目清单,由各学生小组选择,也可以是学生从自己感兴趣并熟悉的方面提出,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的题目。学生小组组长负责召集和协调讨论本组的课程设计,组员间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协调配合。
3.3以过程管理管理为着力点,确保课程设计保质保量完成
指导教师组将从选题和分组确定后到集中课程设计周之前的八周左右的时间,按照数据库设计阶段和软件工程时间进度相应地划分为若干阶段(一般为6阶段),明确规定各时间阶段结束前各小组要上交阶段报告和设计方案,并记录是否按时上交情况,记入平日成绩,以促使学生抓紧此项学习任务。对上交的阶段报告和设计方案,教师要及时评阅、反馈和指导,使其可行。
在集中课程设计周,采用以安排学生集中上机为主,分散设计为辅的形式。教师制定集中上机时间内上机纪律,并对学生考勤。之所以设置分散设计,是为学生对上机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资料查阅留出时间。
3.4考核与评定
课程设计完成后,不但要提交软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而且还要进行答辩,答辩含讲解、演示、答问三环节。为避免在小组课程设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采用随机抽查个人和以抽签方式随机确定一位同学代表本组上台答辩的方式来考核小组的成绩,促使小组内部相互督促、相互帮助。通过这种课程设计组织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课程设计的成绩由考勤、平日成绩(各阶段报告提交情况、随机抽查情况)、课程设计报告、答辩(含软件运行情况)成绩等部分组成。这种成绩构成方式,强化了对课程设计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上述一系列措施,经过我们带多届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可供其它软件类课程设计的教学指导所借鉴。
4结束语
经近年来对“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建设,我们以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为本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了数据库系列课程体系,建立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和教学网站等,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了改革和革新,对实验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成效。
参 考 文 献
[1] 连润江. 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改革的探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2-23.
[2] 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5
为此设计数据库,要求能够完成以下功能:应用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对不同的系、班级、学生、教师、课程、选课等相关内容进行增加、删减、修改。其中,必须具有方便的查询功能、还有丰富的报表统计功能,并能够打印出相关数据。课题二、电脑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管理系统某电脑公司生产和销售多种电脑产品。公司拥有不同型号和品牌的电脑产品,每个产品有相应的人员进行负责。购买的客户可在公司下设的多个销售点购买电脑,所购买的电脑信息记录在订单中,销售点根据订单向客户发送电脑。要求学生根据以上的应用环境,为这个公司设计并且实现电脑产品生产与销售管理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一些功能:该系统能够记录公司电脑产品和员工的一些基本信息,并能进行方便的增加、删减和修改操作。模板,表间公式,工作流,SWEB,自定义打印,网盘,即时通讯,Excel,指纹验证大并发,多核CPU,多层体系结构,附件,图片,外部数据,源,组织架构,角色,数据规范定时任务,大中小微企业管理,CAD,预警,文档管理,导航图,文件传输,短信ESWEB支持ipad,平板电脑,手机,Android,chrome,irefox,Safari,IE,栏目。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渠道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报价管理、销售机会管理、收款计划管理、付款计划管理、潜在客户池、公共检索、自动化管理策略、客户管理、竞争对手管理、服务管理、商品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费用管理、短信群发、传真群发、邮件群发、活动管理、任务管理、权限管理、自定义功能、数据导入功能、新闻公告、工作台、快速通道、系统监控、报表数据分析等。
二、数据库实践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数据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我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主动创新机会。
(1)主题教学方法。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需要,我设计了不同的数据库教学主题。将数据库基本原理、设计、实现和开发等诸要素都设计在同一个主题中,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进行讲解和练习,从而达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所有知识,尤其是加快了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针对数据库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精心设计了实践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从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等步骤展开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篇6
我的表弟今年10岁,圆圆黑黑的脸上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鼻子有点往下蹋,一张小嘴能说会道。
他爱做数学题。经常一想,就想上一两个小时。有一次,他在想一道数学题,可怎么也想不出来。吃午饭了,外婆哄他去吃饭,他不想吃,甚至还向外婆发起了牢骚。最后,他终于想出来了,可这时候大家都已经开始睡午觉了。
还有一次,他深根半夜突然鬼鬼祟祟地拿了一本“数学题库”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原来是他几天没做数学题,太难受了!真是个“数学狂人”!
这就是我的表弟,一个十足的数学迷。
篇7
Abstract: Facing the era of informatization and reclamation, medical libraries should transform into a think tank providing knowledge service as the center. In this article, the orientation of building such think tank (medical library system)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service an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think tank, that is, resource orientation principle with the knowledge service as the connotation, service orientation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libraries, think tank mechanism orientation principl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study, with a purpose to promote the soft power of medical libraries, and remain competitivenes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ra.
Key words: knowledge service; medical libraries; think tank; system; orientation
?S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知识信息逐渐向数字化形式转化,智库体系的融合加速了医学图书馆的转型。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体系定位,应遵从以知识服务为内涵的资源定位原则、结合医学图书馆特色的服务定位原则、学研兼顾的智库机制定位原则。从智库与医学图书馆的融合设计到整体体系的构建,对其体系的定位研究至关重要。
1 知识服务与图书馆智库
1.1 知识服务内涵及意义
所谓知识服务,是指随着知识管理概念的普及和信息服务领域的发展,针对用户对知识获取和利用的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创新的过程。知识服务的内涵十分广泛,一方面体现
作者简介:左红,馆员,研究方向为医院图书馆建设。 E-mail: lnws123@yeah.net
在信息资源的直接提供,以及挖掘大量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表现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以及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和知识网络,提供高效的知识服务保障。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即针对用户需求提供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目标驱动服务、个性化服务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诉求,促进图书馆服务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1.2 图书馆智库
智库型服务起源于美国。所谓智库,是指思想库、脑库、智囊团,最早是帮助决策者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和思想方法以处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1]。智库的参与决策特性决定了它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集合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行业专家,为智库的发展搭建了天然的优势平台。我国智库一般分为政府性质的官方智库、民间发起的研究型智库机构和设立在大学内部的研究智库中心,本文着重讨论医学图书馆智库。
基于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体系,是指医学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的整体系统。
2 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定位原则
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的定位原则包括资源、服务和机制3个维度。
2.1 以知识服务为内涵的资源定位原则
医学图书馆智库的资源定位为满足医学专业知识的需要,建设面向公共卫生、医学知识、医疗医护、医学教育及日常健康知识的信息资源库。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对各类资源库进行高水平结构化与集中化的建设,最大程度满足医学图书馆的知识需求 [2]。此外,医学图书馆智库还要广泛吸纳学界尖端研究成果,积极与国内外相关组织展开互惠互利合作。医学图书馆智库系统的医学知识经过系统采集与转化、加工与存储,通过服务模块传递给用户,以便于用户有的放矢,快捷高效地解决难题。
2.2 结合医学图书馆特色的服务定位原则
医学图书馆智库的服务往往贯穿于科研学习的整个过程,结合当前互联网、知识服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医学图书馆要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服务,以区别于传统的服务。医学知识的复杂性也要求医学图书馆智库服务内容应具有知识性与多样化的特色定位。医学图书馆智库服务方式要具有主动化与个性化,有针对性地帮助与指导用户。
2.3 学研兼顾的智库机制定位原则
机制定位主要指其组织构建不同于传统的医学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馆智库的管理,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效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医学图书馆智库的运行效率。广纳医学方面不同的专业人才,完善医学图书馆智库的构成,组建学研兼顾的图书馆智库体系。
3 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资源定位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用户对医学图书馆智库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的资源定位应包括知识服务,完善文献资源供应链;知识创新,充实数据库资源;知识管理,整合与提升知识信息3个方面。
3.1 知识服务,完善文献资源供应链
医学图书馆智库文献供应商的供应体系是影响资源采购、资源储备数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医学图书馆智库需明确信息定位,在选择供应商方面,要认真审查,确保医学文献资源供应链的完整性[3]。形成以医学知识资源为核心的特色供应链,是构建完善的医学图书馆智库、满足用户需求智库体系的第一环节。医学图书馆智库的文献供应链中,可分为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两大类,又分别包括期刊、图书、电子资源。用户通过团购或单独订购的方式可获取智库提供的收费文献。此外,医学图书馆智库的免费资源可公开为用户提供阅览或下载服务。这样,用户通过付费或免费的方式,可以获取医学图书馆智库中有关医学知识、医疗医护、医学教育的知识内容。完善文献资源供应链,有利于保证医学图书馆智库的文献质量,方便图书馆文献的管理,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权威的知识信息。
3.2 知识创新,充实数据库资源
数据库是医学图书馆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基础,需要不断开发和补充。图书馆要利用技术对已存文献资源进行规范管理,使其能够与互联网接轨。同时,还应进一步开发各种医学专题数据库,发挥医学图书馆的特色优势。例如中国医院图书馆(http://mlpla.org.cn),近年来加大了数字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力度,购买了诸如SDOS(ScienceDirectOnSite,荷兰Elsevier公司提供的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美国Medline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中外文数据库多达40余种,还专门设置了数据库研究开发部门,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开展医学文献数据库的研发,自主研制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MA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馆藏生物医学外文期刊文献数据库》(EMCC)、《药物使用指南》等一系列医学文献信息数据库,加强了医学文献资源的储备,丰富了该?^的数据库资源,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医学类文献数据库,创造了国内领先的医学图书馆智库。
3.3 知识管理,整合与提升知识信息
医学图书馆智库的作用在于对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文献进行有序化和整合化的分析处理,以一种更加完整和直观的形态呈现于用户面前,最快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最大程度上增强信息资源的活性与利用价值。因此,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应加强分析资源、整合资源、提升信息价值的能力,以实现文献资源的流通与增值。
4 面向知识服务医学图书馆智库的服务定位
医学图书馆智库的知识取向决定了其服务定位,图书馆应以知识为导向、发展特色馆藏文献,以用户需求为基础、采用灵活服务方式,以实际服务效果为标准,及时征求用户意见,获取反馈信息。
4.1 以知识为导向,发展特色馆藏文献
面向知识服务医学图书馆智库开展社会化、网络化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检索。在实现智库体系时,首先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服务系统。不同高校、不同企业因信息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其侧重点。医学知识库是信息资源的储存,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内容。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例,它汇集了大量的生物医学文献信息,同时也对信息源进行了拓展延伸。类似CBM的知识库还有COCHRANCE协作网、美国Medline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等。因此,医学图书馆智库应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兼顾外部知识库与内部知识库,建立包含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医学特色馆藏[4],使之达到知识系统性、检索便利性的目的。
4.2 以用户需求为基础,采用灵活服务方式
所谓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是指医学图书馆智库服务应该根据用户对信息需求的特点,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个,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用户考虑,以满足用户要求作为终极服务目标。医学图书馆智库服务方式应在网络化和远程化的服务体系中加以融合发展,以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开展网络读者服务、网络医学知识检索服务、网络医学知识咨询服务、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及远程指导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内容[5]。
4.3 以实际效果为依据,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医学图书馆智库服务体系的设计与规划最终是否呈现出应有的效果,还需在实践过程中对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搜集与分析,用户的满意度是衡量服务体系合理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医学院图书馆智库服务定位必须以实际效果为依据,通过认真调研分析用户在智库资源信息服务领域里的真实需求以及接受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总结和反思,进而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具体操作流程可以简述为,医学图书馆首先将医学知识进行采集转化与加工储存,然后通过检索、借阅等服务提供给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设置用户反馈环节。用户对医学图书馆智库体验之后将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图书馆馆员,馆员将集中的问题进行统一处理或者生成新的服务,再次参与到信息服务的体系当中。由此形成一个开放式、循环式的医学图书馆智库服务体系。由此可见,反馈信息机制在医学图书馆智库服务体系当中起着促进工作、改善系统的作用,是下一阶段工作调整的重要依据。
5 面向知识服务医学图书馆智库的机制定位
基于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要按照知识服务的要求,全面建设用户需求机制,以便符合知识服务的导向原则。还要广纳高水平的馆员,注重创新性团队的建设,组建科学的知识管理机制。要兼顾“学”与“研”,打造多重发展的医学图书馆智库机制。
5.1 从知识服务角度出发,分析用户需求
“知识服务、用户需求”并非一句口号,医学图书馆智库要将分析用户作为一个机制进行构建。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http://lib.shsmu.edu.cn)十分重视用户分析机制,该图书馆定期分析目标读者的相关信息,包括近期的检索情况、借阅习惯和需求方向,掌握读者、用户的大致取向,为其提供特定的个性化服务,定期定时将用户有可能感兴趣的资源信息进行推送,真正实现“急人之所急”的服务理念。此外,分析用户需求机制还为医学图书馆智库的发展点亮了方向。医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对象不仅包含了医疗工作者,如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士、卫生部门人员,还包括了医学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等,通过分析各行业用户需求机制,可以有效地对不同需求者进行知识信息定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用户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为医学图书馆提出不同层面的意见及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通过人机交互界面,积极对用户访问图书馆资源的详细情况进行搜集与分析,将不同人群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分类存放,简化检索程序,缩短了资源信息获取的时间,切实做到了从知识服务和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面向知识服务的医学图书馆智库的个性化服务机制。
5.2 ?闹强夥⒄菇嵌瓤悸牵?组建科学知识管理机制
医学图书馆智库的管理机制,集中体现在对知识资源的管理。依据知识服务的理论,知识管理可以分为采集与加工、存储与积累、传播与共享、使用与创新4个环节,每个环节按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即为科学的知识管理机制。结合医学图书馆智库特点,具体表现为医学知识的采集、转化、加工、存储、服务链性发展顺序。医学知识的采集是智库构建的起点,也是医学知识得以利用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医学图书馆智库的质量;医学知识的转化是指将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医学知识的加工是按照不同的要求和一定的方法程序,将获取的零散的、无序的资源信息进行分类、鉴别、筛选、剔除和整理,使得医学图书馆智库中的资源信息条理化、准确化、规范化,使医学知识内容具有使用价值,便于下一步的储存与利用;医学知识的存储功能是指将医学知识进行科学有序的存放、保管,方便用户的检索和阅览;医学知识的服务即知识管理机制的最后一步,是将医学知识传递给用户,使其得到使用。
5.3 从学研兼顾角度构建,吸收高素质人才
医学图书馆智库的机制定位在于多学科的交叉和多维度的决策。因此,图书馆智库构建不仅要对日常学习起到辅助作用,还要外延至科研领域。例如,遵义医学院图书馆智库(http://lib.zmc.edu.cn/ tsgcms/index.php),遵循边建设边培养的机制定位,在专业医学知识学科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复合效应下,构建了图书馆服务能力共生机制和高素质人员培养模型。遵义医学院图书馆设立了研究骨干创新团队,兼顾“学”与“研”,既考虑眼前目标,又注重长远发展,广泛吸收高素质人才,丰富图书馆科研团队。此外,医学图书馆内还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对前沿的医学动态进行了解和分析,定期将医学研究项目进行汇报、交流讨论,不断提升图书馆管理者的业务技能。
篇8
摘 要:针对目前数据库课程实验环节存在的系统性不强、实验内容随意性大的状况,结合数据库课程理论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本文从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就实验内容设计、各实验间的逻辑关系展开讨论,对实验总体目标重新定位,提出三层模式的数据库实验体系结构,理顺了实验逻辑,完善了实验教学环节, 丰富了实验内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数据库;实验教学;实验模块;案例学习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A-2601-10-0005)。
作者简介:葛艳,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供应链。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课程目标
我校信管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课程的总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基本层次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技术,能够以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平台掌握数据的基本操作;第二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围绕这一总目标,我们又把它分解为三个层次的子目标:首先是使用数据库,这一阶段主要了解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学会使用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基本功能(我们采用SQL Server作为教学和实验用的DBMS),这个阶段主要解决如何使用(How to us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规划和组织数据,主要学习如何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换为信息世界的数据管理,如何组织数据,这个阶段我们尝试了一种逆向分析的方法,即从一个已经实现的数据库出发,通过分析其表及表间关系,推理出该数据库的ER图,并进一步分析出该数据库的数据管理目标和需求等。第三个阶段是解决问题,即当遇到具体数据管理问题时,该如何分析、规划、设计并灵活运用DBMS解决该问题(How to design)。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三级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三个层次子目标的推进,学生实现了从使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到规划和组织数据,直到最后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实现数据库管理的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这符合对一个事物的认识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规律。
与三层目标相适应[1-2],我们的实验教学形成了对应的三级体系,如图1所示。
由下至上看,最下面一层是基础层,该层解决对数据库的基础操作,以SQL Server为上机实验平台,学生主要通过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的实践,了解并掌握如何使用SQL Server完成用户的数据定义、查询和控制要求。
第二层是提高层,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实例,从关系表的结构和关联关系出发,分析该示例所包含的各关系表属性集、主键、外键,并由此得到各关系表的语义。通过对关系表的梳理,还原出该数据库所对应的ER图,提炼出各个独立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确定该数据库的核心,围绕核心表分析与之相关联表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分析学习在此结构下创建的视图、存储过程等,并能够按要求完成复杂的查询、视图和存储过程的创建。
第三层是综合应用层。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描述相关的基本语义和数据管理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完善语义描述,提取核心实体,绘制ER图,实现ER图到关系模式的映射,或根据语义关系确定函数依赖,继而结合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流程进行模式设计和优化,最终获得满足第三范式或BCNF范式的各个关系模式,再借助SQL Server实现该关系模式,并设计对应的视图、存储过程等。
图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三级实验教学体系
3 具体实验设计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我校将信管专业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分为教学单元和实践单元两部分。与此对应的实验课时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教学单元的实验,即三级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实验和示例数据库的解剖分析实验两部分。还有一部分为实践单元的综合实验,其中教学单元的实验
有16个课时,综合实验有16课时。由于实验课时有限,不能保证所有的实验都在课堂解决,因此我们又将实验分为课堂实验和开放实验两部分。课堂实验需要占用课时,有教师现场指导和答疑,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指定任务。而开放实验是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时间,在学校机房或自己的机器自行完成,各部分实验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单元实验安排
3.1 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主要包括SQL Server环境的认识和DBMS的基础操作两部分。SQL Server环境的认识是指SQL Server安装、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的使用。DBMS的基本操作实验以一个完整的教学数据库实例贯穿,其理论基础是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代数理论,技术准备是SQL语句的语法规则,实验前提则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设计完整的包含有3~5个数据表的数据库。
因为该环节的各个实验前后关联,而学生上机使用的机器并不固定,并且多个实验既有在课内完成的,还有一些在课外独立完成的,为了保障前后实验的可延续性,我们课堂式实验的第一步不是开始数据的定义,而是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让学生首先具备数据库搬移的能力,即能将一台机器上创建的数据库搬到另一台机器上去,或将其他机器上的数据库还原到本地机器上来。
接下来的基础实验部分则是围绕教学数据库实例,从基本表的创建和修改开始,依次经历数据的录入、修改和删除,数据查询的实现,视图的创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如何创建数据表,如何编辑数据,如何按需查询,又如何实现从不同的视角看数据。其中完整性约束环节在数据表创建中涉及一些,更完整和丰富的内容作为开放式实验,让学生去拓展学习。而关于用户和权限管理的内容,也是给学生一些点拨,让学生课下去了解和实践。
3.2 提高实验
在基础实验完成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操作数据库和使用数据的能力。这时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为什么分割成这样几张表来管理数据?有什么依据吗?如何选择一张表的主键?如何知道表与表之间是否有关联?该如何关联?面对实际的大批量结构化数据管理问题时,如何去规划、设计和实现相应的数据库呢?
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是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理论和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沿着数据字典、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的过程解决具体问题。而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可以
检验或测试表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还需要将现有的表结构再分解成多个表,表的主键选择是否正确等。
篇9
论文摘要:研制并推广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首要问题是构建资源库体系,这涉及到设计资源库结构、开发具有普适性的专业系列课程和确立教学资源库管理机制三个问题。教学资源库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围绕教师、学生、合作企业三方的需求设计,开发具有普适性的专业系列课程必须基于全国各地各校实际,教学资源库管理机制则必须体现共建共享。
由政府财政投人建设启动经费,校企合作研制并推广共享型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其目的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在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上运行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是项目建设的首要问题,关键是围绕教师、学生、合作企业三方的需求设计资源库结构,核心是系统开发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专业系列课程,基础是遵循资源标准确立教学资源管理机制。
一、教学资源库框架结构必须满足三方用户需求
教学资源库要以全面支持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为目标,为满足课程开发所需资源提供支持,同时考虑专业教学和合作企业品牌宣传、员工培训的实际需求。数控技术专业设计5层框架结构,具体见表1,并在不同层次设计合适渠道,为教师、学生和合作企业参与建设或使用建设成果提供有效服务。
(一)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高职专业目录对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学制、生源等已作了明确规定,但就高职专业建设基本要求而言,更重 要的是要确定就业面向,在此基础 上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专业开设基本条件等。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专业调研基础上,以专业调研报告形式提供相应调研数据,并以调研数据作为基本依据科学地确立专业就业岗位。其中,“项目负责人说专业”主要介绍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建设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基本思路、科学依据、具体步骤和工作成果等。
(二)就业岗位及其专业技能标准
根据“双证书”制要求,高职专业要将与就业岗位相关联的专业技能标准纳人课程教学内容中,因此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订能够覆盖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标准。专业技能标准一部分应源自国家颁布实施的职业标准,对于目前确有较大就业需求,但尚未列人国家职业标准的就业岗位,必须在取得企业共识基础上,另行制订相应的专业技能标准。根据“就业导向”要求,还须寻求与用人需求量大的著名企业合作,收集这些企业相应就业岗位的专业技能标准,为开发相应培训课程或特色教学单元等提供原始依据。
(三)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构建的核心。首先,要在全国范围专业调研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适性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方案。其次,要收集不同区域不同行 业背景院校在课程设置基本方案 基础上开发的校本特色课程方案。 第三,要与著名企业合作,开发相 应的培训课程方案,以便更好地为 毕业生进人这些企业就业服务,更 好地为合作企业培训用户、员工提供有效便捷的教学资源支持。
(四)课程大纲及学习单元
课程大纲除了规定课程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各学习单元方案外,还需描述本课程与前导、后续和并行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边界,课程配套实训条件,适合做中学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能力培养要求及课程考核方法等。课程内大多数学习单元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适性,最后1~2个教学单元可兼顾课程建设学校所在区域或行业特色,另外也将收集合作企业相关的培训课程大纲及其培训学习单元。各学习单元以教案为核心,设计相应的教学实施内容、学时以及配套的数字媒体教学资源等,在此基础上将各学习单元数字媒体教学资源汇总在一起进行全局统筹和整体优化,最终形成课程资源研制计划。
(五)教学资源素材
研制的大量教学资源按不同的分类方式重新归类、存放,可以避免教学资源不断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的大量重复劳动,也可有效支持学校特色课程或特色教学单元的再开发,同时归类存放的教学资源也缩短了教学资源检索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教学资源素材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素材表现的主题分类,如各项技术专题子库、行业子库、教学子库、管理子库、其他子库等;另一种是按素材的属性分类,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工程图、三维模型、虚拟作品等。教学资源素材存放可选其中的一种方式分类存放,并加注另一种分类信息作为关键检索词。
二、开发高职专业系列课程必须基于全国实际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为高职院校师生免费提供使用国家经费研制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在全国范围内专业建设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具有普适性的专业系列课程。
(一)调研方案
企业样本数30~100个(有条件的要尽量达到100个),毕业生样本数300~1200个(一个企业中的毕业生调研人选采用随机抽样和全选两种方法确定)。调研企业按规模分类为大型企业(销售额m,m}5亿元)、中型企业(5000万元}m
(二)实地调查
数控技术专业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其分布、岗位升迁经历及升迁年限、就业岗位具体工作项目、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企业对职业素养培养具体要求等调研内容,分别访谈企业人事经理、毕业生本人、部门领导、企业领导等四类人员,具体见图1。
(三)数据分析
将调研收集到的企业自主设置的专业相关就业岗位与国家职业标准及就业岗位工作内容进行
比对,将之归纳为规范名称就业岗位,若企业设置的就业岗位不在国家职业标准之列,又确有较大用人需求量,则需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形成规范名称后,再归纳相应的就业岗位。
(四)课程开发
由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资深专业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课程开发组,对从专业面向就业岗位征集到的80~100项具体工作项目的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和规范等四要素进行逐一分析基础上,将四要素相同的具体工作项目归纳在一起,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列出每门课程30~50个理论知识点及10~15项技能训练要求,结合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属工作项目的完成过程系统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最终获得覆盖一个高职专业主要和次要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的10~15门系列专业课程。
数控技术专业的12门专业系列课程按“新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个阶段进行归类和排序,覆盖了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程序员、数控工艺员、三坐标测量员、数控机床装配工、数控机床维修工等专业面向就业岗位,见表2。
基于全国范围内的专业调研,确保了数控技术专业系列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适性,而源于就业岗位具体工作项目确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的方法,实现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专业面向就业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紧密关联。进人到每门课程设计阶段,按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基础数据,设计每门课程教学实施所需的实训设备与环境配置方案,以此确保课程在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能够顺利实施。
三、教学资源库管理机制必须体现共建共享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教学资源标准审查机制。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各项资源标准是实现广泛共享的基础,研制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要遵从统一的术语表,规范专业领域中关键词的称谓和定义,倡导使用为广大教师熟悉的教学术语;另一方面要遵从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技术标准,例如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以及国际通用的LOM标准、SCORM标准等。
篇10
盗传必究
综合题
典型零件的车削加工编程(每小题6分,共18分)
被加工零件如下图所示,已知条件:
(1)毛坯材料:Φ60×80mm的45#钢棒料;
(2)加工内容:Φ56尺寸及左端各尺寸已加工完毕,现二次装夹工件左端,径向以Φ40外圆定位,轴向以B面定位,加工零件的右端各要素。
(3)工件坐标系:原点设定在零件右端面的回转中心处。
(4)数控系统:
FANUC-0i系统。
本大题有3个小题,涉及编程过程中相关技术问题,请仔细阅读图纸及技术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作答。
题目21
对零件外轮廓进行粗加工时,若满足吃到深度2.0mm,进给速度0.3mm/r,单边余量0.2mm,主轴转速850转/分钟等工艺条件,加工程序为(
)。
选择一项:
a.
G71
U2.0
R1.0;
G71
P101
Q109
U0.4
W0.2
S850.0
F0.3;
b.
G72
U2.0
R1.0;
G72
P101
Q109
U0.4
W0.2
S850.0
F0.3;
c.
G71
U1.0
R1.0;
G71
P101
Q109
U0.4
W0.4
S850.0
F0.2;
d.
G71
U4.0
R1.0;
G71
P101
Q109
U0.4
W0.2
S850.0
F0.3;
题目22
图中圆弧R未给出具体尺寸,R不同程序中的相关尺寸字就会变化。根据图中的技术条件及编程规则判断,在轮廓精加工时,下列对圆弧要素编程不妥的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03
X46.0
Z-43.5
I0
K-5.5;
b.
G03
X46.0
Z-45.0
K
R-7.0;
c.
G03
X46.0
Z-42.0
R4.0;
d.
G03
X46.0
Z-41.0
I0
K-3.0;
题目23
选用3mm宽的切槽刀进行切槽加工,若刀位点在靠近卡盘的切削刃一侧,则切槽时的定位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54
G01
Z-14.0
F100
b.
G55
G00
Z-14.0
c.
G56
G00
Z-17.0
d.
G55
G01
Z-17.0
F0.1
典型零件的铣削加工编程。(每小题6分,共18分)
被加工零件如下图所示。零件四周的80×60尺寸、上下表面及孔已加工完毕,用立式加工中心,准备加工上凸台的外形轮廓,采用Φ8立铣刀,工件坐标系原点X0、Y0定义在零件的左下角,Z0在工件的上表面。
本大题有3个小题,请仔细阅读图纸及技术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作答。
题目24
凸台轮廓加工部分初始程序段如下:
G54
G90
G00
X6.0
Y-9.0;
S1000
M03;
G43
Z3.0
H02;
G01
Z-6.0
F500
M08;
G41
Y0
D02
F200;
对执行上述程序段时机床完成的动作描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刀具以500m/min的速度进给到离工件上表面3mm位置,同时建立刀具长度补偿
b.
刀具以200m/min的速度切削进给接近工件,建立刀具半径左补偿
c.
建立工件坐标系、绝对坐标编程、刀具快速定位到下刀点,然后启动主轴
d.
刀具以500m/min的速度进给到凸台切深位置-6mm,冷却液开
题目25
沿照上述进刀路线继续加工,加工到轮廓上的斜边要素(第2段轮廓线)时,正确的语句是(
)。
选择一项:
a.
G00
X20.0
Y54.0
F150.0
b.
X20.0
Y54.0
c.
G01
X6.0
Y48.0
F200.0
d.
G01
X20.0
Y48.0
F200.0
题目26
继续沿着零件的外轮廓加工,对下面两个具有圆弧要素的轮廓进行编程,正确的语句分别是(
)。
选择一项:
a.
G03
X62.0
I15.0
J0
和
G02
X66.0
Y6.0
R-8.0
b.
G03
X62.0
I15.0
J0
和
G02
X66.0
Y6.0
R8.0
c.
G02
X62.0
R15.0
和
G03
X66.0
Y6.0
I-8.0
J0
d.
G03
X62.0
R15.0
和
G02
X66.0
Y6.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数学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