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说范文

时间:2023-04-01 00:0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青年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国青年说

篇1

“为体现评选工作的代表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按照评选规则,初评委员会从评委库中按结构随机抽取产生,”团中央组织部组织处张向群处长告诉记者,“所有评委均于会议前即期通知。所评阅的所有材料均隐去了候选人的姓名、所在地区、单位等个人身份直接信息。根据候选人事迹,经评委署名投票并公开计票,推荐人选中得票过半数的人选入围。随后,入围者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还要在报纸、网络上进行公示。”

作为、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从1997年算起,已经评选了16届,共294人获得这一称号。比对分析这16年来获奖者的年龄、民族、身份等信息,可以窥见这项当今中国青年最高荣誉的评选所具有的特点。

平均获奖年龄34岁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的年龄条件是14周岁~40周岁的。今年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为33.88岁,年龄最小的是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07A1班学生孟佩杰,1991年11月生,只有21岁。

本届获奖者的平均年龄在历届当中属于中间水平。根据公开资料,记者测算后发现,自1997年至今,获奖者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平均年龄比较高的年份有2007年37.9岁,2006年35.2岁,2002年35.18岁,2000年35岁;平均年龄较低的年份有1997年31.4岁,1998年29.16岁;平均年龄居中的年份有1999年34.06岁,2001年34.1岁,2003年34.11岁,2005年33.8岁,2010年33.43岁,2011年34.9岁。

显然,大部分获奖者在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时都已过了而立之年,这意味着,得到社会认可之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长久地奉献、探索,拼搏,他们经得住考验,是耐得住寂寞的群体,这和当下不少青年人“出名趁早、赚钱趁早、升职趁早”的浮躁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07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3.3%的受访者感觉当下青年急于成功的心理较为普遍。受访者中,70后占35.0%,80后占47.5%。“趁早”心理在哪些地方表现得最为明显?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赚钱”(75.7%)、“出名”(49.5%)、“买房”(52.1%)。其他还有:升职(50.2%)、结婚(31.8%)、生子(23.1%)等。

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谷迎春表示,产生“万事趁早”心理的重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全民大浮躁”。如今舆论塑造的参照系多有偏颇,成功总是与金钱、权力、名气、地位等因素挂钩。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急于求成,希望快速获得物质利益与社会地位。

反观“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们对社会和个人都看得比较清楚,不盲从,有自我主见,是经历过风雨的勤恳一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都比较强。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青年时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积累的阶段。无论是知识上,经验上,还是在心理方面,人都在走向一个成熟的过程,而并不是一个可以决定人生终极结果的年龄,人生的路很长,只有那些笑到最后的人才会笑得最好!

少数民族优秀青年涌现

今年的获奖者中,来自少数民族的优秀青年为4人,将近占总人数的1/6。他们分别是甘肃省夏河县桑科乡达久滩卫生室医生旦正草(藏族) ,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电务段安全员尼红(蒙古族),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卫生室卫生员钟晶(布依族),以及浙江省慈溪市宁波双源纺织厂职工热汗古丽·依米尔(维吾尔族)。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7年~2001年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少数民族只有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坪小学教师宋芳蓉(土家族),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副主任医师乌兰(蒙古族),以及辽宁省北宁市公安局局长王立科(满族)三人。

近年来,少数民族优秀青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人数明显增多。2009年有5人,2010年有6人,2011年有5人,占获奖人数的1/5。

这样的结果显然得益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曾表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较好基础。

2006年以来,中国民族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杨晶介绍说:“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纵向比,比全国的速度要快;自己和自己比,变化要大。到去年为止,民族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了5.1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共有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22个,分布在640个村庄中。淡到具体的支持措施,杨晶介绍说:“首先是资金,大概一个村都平均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些资金直接用于村一级,入村、入户。第二是政策,像教育的、文化的、卫生的这些投入也都捆绑在一起。第三个是在人才的培养上,也采取一些特殊政策。”

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中国政府共投入1670多亿人民币支持民族地区公路、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调整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当地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2009年,民族地区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1450万人,比2001年减少一半以上。

谈到未来发展,杨晶说,国家民委将通过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发展少数民族事业等专项规划来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缩小差距,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是主要问题,目标是实现中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时代特征鲜明

近年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和深海技术的重大进步,不断塑造人类海洋深潜历史上的“中国骄傲”。今年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便有两人来自我国载人深潜事业,他们分别是叶聪、付文滔。叶聪是“十五”863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是我国载人深潜领域潜航员专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也是国内首位载人深潜主驾驶员。付文韬曾16次驾乘“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圆满完成载人深潜海试任务,其中7次担任主驾驶,为我国完成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任务、创造5188米的下潜深度纪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样,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也为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2005年,、全国青联授予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费俊龙、聂海胜等五名航天员及航天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

截至目前,航天领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优秀青年已达五人,他们是袁家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神舟”号飞船系统总指挥;马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究员、二号丁运载火箭总指挥、总设计师;屈晓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科技委副主任;任全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所长;陈筠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遥感六号卫星总设计师。

篇2

2016年7月28日,第四代RAV4中国上市,它基本做到了与海外同步改款,并推出了全新的中文名“荣放”。除了动力总成等基础技术与海外同步以外,一汽丰田借推RAV4荣放之际还进行了配置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充分展现了“自信向上、自由向前”的精神理念。

全新RAV4荣放上市之初,制定了月销一万的目标。从上市之后的市场表现来看,已经完全超出预期。

全新RAV4荣放采用了丰田家族进化版Keen Look设计元素,由车标而出的细窄形上格栅延伸至车前灯,并与之巧妙相连,形成了更为动感的低前鼻造型。梯形低格栅延伸至保险杠拐角,形成一个更具立体感的三维整体,营造出宽大刚强的视觉效果。

棱角分明前大灯组合,搭配科技感十足的LED光源及线型灯带式的LED日间行车灯,让全车整体观感上极富立体感,“眼神”也更显犀利。

车身侧面线条非常流畅,腰线从侧面方向灯贯穿至车尾,充满动感效果。在车身尺寸方面,全新RAV4荣放长宽高依次为4600mm、1845mm、1690mm(2.5L四驱尊贵版高为1715mm),轴距为2660mm,车身比例更加协调,整车也变得更加修长有力量。

全新设计的18英寸铝合金轮毂配合极具肌肉感的内部条幅,凸显SUV运动气息和力量感。轮胎方面采用了专为SUV开发的轮胎,尺寸为235/55 R18,在油耗表现和耐磨性上都有一定势(2.0L车型装配17英寸铝合金轮毂)。

相比外观颠覆性变化,全新RAV4荣放的内饰设计要收敛一些,中控造型与功能布局基本上延续了现款车型样式,变动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内饰材质、配色和仪表盘上,这些细节变化也使得新车的时尚感、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新RAV4荣放配备2.0L和2.5L两款发动机。2.0L产品搭载的全新VALVEMATIC发动机,采用连续可变气门升程和可变正时机构,实现动力输出的显著提高,最大输出功率达111KW,峰值扭矩达192NM/rpm,与旧款相比,功率提升3%。与之匹配的是一款可以模拟8档的S-CVT超智能无级变速器。而2.5L排量产品沿用了成熟的双VVT-i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与轻量化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灵活协作,起步更快,加速平顺。

值得一提的是,2.0L VALVEMATIC发动机配合Smart & Stop智能节油启停技术,可使车辆的综合油耗降低约12%,两驱车型综合油耗可低至6.4L/百公里,四驱车型综合油耗可低至6.9L/百公里。

科技配置的提升是本次全新RAV4荣放全面升级的一大亮点。首先,安全方面,全新RAV4荣放全系标配了VSC+系统(包括VSC车身稳定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TRC牵引力控制系统及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HAC上坡辅助系统、绝大部分车型配备9安全气囊,同级领先,以及前后排左右预紧限力式安全带,令全新RAV4荣放的主被动安全得到质的提升。

此外,全新RAV4荣放还首次搭载了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丰田规避碰撞辅助套装),该系统包括预碰撞安全系统(PCS)、车道偏离警示系统(LDA)、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DRCC)和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AHB)四大安全先进技术。并同时配备了倒车侧后方盲点警示系统(RCTA)、盲区监测系统(BSM)、全景监控系统(PVM)等,大大提升了行车、倒车以及停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篇3

贵社寄赠给我部的近百余册杂志已收到,并下发到各连队。谨此,代表全体边防官兵向你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寒风凛冽的帕米尔高原已是冰天雪地,诸多边防连队和哨卡即将因大雪封山,与世隔绝。你们在此时送来的热情关怀,使我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我们决心斗风雪,战严寒,不畏困苦,勇于奉献,确保我们守卫的千里边防平安无事,让祖国和人民放心!

《中国青年》历来深受官兵喜爱。改版之后,其版面大方,内容丰富,清新高雅,视点高远;其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正确引导青年思想,褒扬先进,鞭挞弊误,是广大青年读者心中的旗帜,我们希望贵刊越办越好!

36922部队政治处

1996年10月25日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最受欢迎)

四川达川市7169厂的刘勇成说:我车间团支部办起了图书室,我们最爱看《中国青年》,这是我们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窗口,这本杂志知识面广,内容新颖、真实,我们看了这期就盼着下期的到来。

84885部队政治处在报刊征订工作中深入到连队了解情况,结果在众多报刊中,《中国青年》被官兵评为最受欢迎的优质刊物,他们决定1997年续订到各连各排。

江苏吴江市盛泽中学的项鸣涛同学说:我已上高三,虽然面临高考升学的沉重压力,但每一期的《中国青年》都能使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一份轻松和快乐。由于近年来高考语文中越来越重视能力的检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不能读死书,要不断扩大阅读视野和知识面,老师也建议我们多阅读《中国青年》这类高品位的精品杂志,对于提高语文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中国青年》不愧是我们中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千百万读者寄厚望)

《中国青年》自改刊后,总体效果很好。每一期我都仔细阅读,其封面设计、栏目设置、题材构思、内容充实等等都令其他杂志望尘莫及。但也有不足之处:

1~6期敢于刊登大量的有思想性的文章且笔锋犀利,披露许多现实不足,透视社会现象,剖析青年心理,探寻人生真谛,让人观后,感叹《中国青年》不愧是青年人知己。它的真实报道、生活扫描、焦点透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10期在以上方面来了个急速滑坡,有点叫人失望,主要问题恐怕是“调子”太高。我们关心的是国有企业的前途,我国的电器和汽车,严惩,严禁假货上市,杜绝宰客现象,提高服务行业质量以及我国的国民素质,我们更关心“”……

作为读者,我已道出了心里话,千百万读者对《中国青年》寄予厚望,愿她开拓新的足迹。谢谢!

河南油田试采公司测试队石油工人齐朝阳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再“激进”一点,再大胆一点)

自从大学以来,每一期《中国青年》我都认认真真地读过一遍甚至几遍,并深深地喜欢上了她。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当代中国青年的杂志。

改刊后,贵刊在整体上有了长足进步,但我认为她没有从前那样大胆了。诚然,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但不解决那隐藏在一片繁华后面的种种忧患,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作为跨世纪青年一代的代言人,《中国青年》是否有更“激进”一点,更大胆一点的必要呢?

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章劲元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是走进报刊亭的时候了)

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收集《中国青年》,至今已7年了,能有这个便利是因我在团支部挂了个小职,而在报刊亭是很难买到她的。

改版后,无论从文章的可读性、权威性,还是杂志整体设计,在全国杂志中都是高水平的,特别是封面设计有立体感,有气魄,能抓住人们的目光。

问题是,为什么贵刊没有走上报刊亭呢?《中国青年》正因为有“中国”两字,更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但不能自缚与自负。我希望贵刊尽快走上报刊零售亭,并占据显著位置,因为她有这个实力了。

天津石化炼油厂常减压车间杜本军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一期也不要让读者失望)

我对改刊后的《中国青年》是十分喜爱的,每期必看,并定期与单位众读者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受益匪浅。但是越是喜爱越是盼她精益求精、完美无瑕。现将不满意的归纳以下几点:

1.审读、校对草率马虎,每期中的错别字都不少,有损《中国青年》形象。

2.图片制版粗糙、裁剪不当,层次反差不均,印刷效果欠佳,看了不舒服。

3.文章题材体裁仍显单调,适当增加一些诗歌、散文、小说,会使杂志增色不少。

4.广告数量太多,挤占正文版面影响读者可读物的容量。

希望《中国青年》在1997年办得更出色,更完善,一期也不要让读者失望。

山东济南石化集团政工部李会东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正统、凝重、单调)

改刊后的《中国青年》犹如春风拂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正统、凝重、单调)

觉,最大特点是:内容比以前丰富,知识面拓宽了许多。但她始终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正统、凝重,说直点就是太单调了,特别是封面设计者是那么庄重。

武警湖北总队8支队张波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只有平易近人,别人才会靠近你)

《中国青年》不是很贴近我们的生活,缺乏一些解释、解决我们普通青年迷惑的文章,缺乏生活中的实际性内容,如果天天看这些飘浮在空中的事情,和进入小说有什么两样?天天叫人看童话你愿意吗?只有平易近人,别人才会靠近你。

安徽滁州市南谯区腰铺乡庙山村支庄队杨新莉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请注意校园)

每次《中国青年》发到班里以后,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抢”,我自然也是“土匪”之一。做为忠实的朋友,我很想吐露自己的遗憾,就是反映我们学生的内容少,简直无觅处。校园中并非风平浪静,生活中、学习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虽然我们不很成熟,甚至幼稚似儿童,但我们已是青年、是共青团的一员、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也要为自己的刊物《中国青年》更加出色献上自己的爱心……

河北邯郸市第二财校涉外3班华飞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精品意识——读者意识)

很难说改刊后的“是”与“否”,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仍有个别意见:

现在都在讲精品意识,我认为刊物的精品意识应是“读者意识”。读者关心什么,不能靠编辑、记者去猜,而应从读者来信中选择那些有价值的,有鲜明时代意义的问题去做文章。

《中国青年》不但要关注中国青年的精神现状,还要关注世界青年的精神风貌,以借鉴和了解。要请教有关历史、人文学者,深刻地探讨世界强国青年的风貌及其可取的民族性,务必有深刻独到的见解。

陕西煤炭工业学校58#许四伟

我看1996年《中国青年》(答读者问)

包头机械工业学校的刘高利等读者,希望得到捐助贫困孩子的详细地址。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地址是:北京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甲1号,邮政编码100009,捐款热线电话64035547,传真64033895。

本刊第11期刊出《邓良平和他的有声杂志》文章后,很多读者来信问地址及邮购办法,现解答如下:

篇4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甚至不知其是男是女,什么学历,做什么工作。

但我知道他,长期地、不间断地在我负责的那个报摊上买《中国青年》杂志。

为了找他,我在下班的时候,或周休日逛菜市的时候,总要在书报摊上守候一段时间。然而人海茫茫,何从得寻呢?寻找这样的读者,是我的愿望,也是我布置给每个编辑的一个任务。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自己掏钱买《中国青年》杂志,他们喜欢我们什么,又不喜欢什么?

总有些同志爱用老眼光看《中国青年》杂志,认为那是一本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生硬得不能再生硬得杂志,因而只能公费订阅,市场上不可能有“卖点”。然而,我们编辑部却接二连三地得到反馈:读者们从图书馆或友人那里看到《中国青年》杂志,十分喜爱,但跑遍邮局报摊,却买不到。于是,我们在两年以前,动员所有的编辑出版人员,每人找一个摊点,自己去蹲着试试,搞点市场调查。在我那个点上,第一年,销30—40%,今年平均达70%,有几期甚至销掉100%。尤其是去年第3期,销路更好,增印的10多万份全部告罄。为了尽可能地排除特殊性,我的“点”选择在我所居住的西坝河东里小区——一个极普通的居民住宅区——的菜市场上。

当摊主告诉我,有几个人现在已是《中国青年》的固定买主时,我要找到他们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我在要卖的杂志上,贴上名片,附上留言,开始了幸福的等待。

他终于来信了。名片告诉我这是一位环保部门的工程师,信中把改版后的《中国青年》称作“各行各业,各种生活境遇下的当代青年共同构筑的精神家园”,并且“把阅读《中国青年》看作一种精神享受”;认为“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人们选择生活,改变境遇的机会,也带来了体制转换的种种阵痛,人生价值,道德取向,理想信念,必然对今天的青年作新的拷问”。信中主张《中国青年》应着眼于大多数青年的实际需要,同广大正在艰苦奋斗着的青年们一起思考,区别于白领或雅皮士式的文化倾销。

我惊喜地拿起电话,方知这位“他”是女性,名叫尹学庆。我提出很想见见她,这位80年代中期的大学毕业生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像电影中常见的那样,拿一本刚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在我卖她买的那个书报摊前见面。带有戏剧性的是,我们刚要握手的时候,另一只大手也伸过来,刚健有力,那人英武之间透出豪气:“我是小尹的爱人,区公安局的,也是你们杂志的忠实读者。”就这样,在北京第一场寒流中,编读之间开始了2个小时的“对话”……

谈话的内容不必复述了,分手的时候,我试着问他们,明年还买不买杂志,他们说当然的,不过改在单位附近的邮局订了。“单位不少同事都挺爱看的”“我们单位也是,但是许多人不知道你们改版了,从我这儿看到了才知跟原来大不一样了,你们的宣传不够”,“公安局”一边弹着烟灰,一边说:“钱不成问题,少抽一盒万宝路,就可以看两期《中国青年》杂志”。

我突然觉得,这似乎是一句很不错的广告词。

篇5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媒介呈现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57-02

一、研究背景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举步维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G20峰会结束标志着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也逐渐走出低谷。但金融危机仍难言结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呈现样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理解和关注程度。本文以《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为例,探讨媒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如何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的。

二、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本文选择《中国青年报》作为研究对象。《中国青年报》是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时间上本文选择2010年1月1日至6月30日这半年的报纸为分析对象,通过阅读2010年上半年的报纸找到关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文章共计425篇。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大学生”的界定包括高职、大中专院校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对就业的限定包括了毕业生创业、当村官、考公务员、入伍以及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等途径。另外本文拟与《中国青年报》在正常年份的就业报道进行对比,选取刊登在《新闻界》2009年第5期上的论文《框架理论下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以大学生就业报道为例》为范本,把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与研究正常年份大学生就业报道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以充分展示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报道的特点。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中国青年报》2010年上半年大学生就业报道分为四个类别:报道的版面位置、报道的体裁、报道的主要内容以及报道的地域。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整理如下: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报道是媒体极为重要的议题

表1《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版面分布情况(共425篇)

版面位置 篇数 所占比例

要闻 47 11.1%

青年话题 7 1.6%

综合新闻 53 12.5%

教育科学 19 4.5%

思想者 1 0.2%

共青视点 12 2.8%

大学生村官 72 16.9%

创业周刊 60 14.1%

职业教育 42 9.9%

青年调查 133.1%

青春校园 9 2.1%

两会特刊(三月) 11 2.6%

KAB创业教育特刊(三月末) 15 3.5%

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商务应用大赛特刊(五月末、六月初) 26 6.1%

其他 38 9.0%

在2010年仅半年的时间里,《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议题的报道数量就已经达到425篇,超过了2007年全年290篇的报道数量。由此可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介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话题。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周刊、综合新闻和头版上。2009年4月24日起,《中国青年报》开辟每周一期半个版的“大学生村官”专版,全面展示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激励更多的有为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创业周刊”则是《中国青年报》关注大学生创业的固定版面。另外2010年3月“KAB创业教育年会暨第二届大学生创业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青年报》特别开辟了特刊对这次论坛进行全面报道。由此可以看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或者媒体首先提倡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就业以及自主创业。《中国青年报》在2010年5月底和6月初开辟了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商务应用大赛特刊,报道这次大赛决赛各方面情况,包括参赛团队的风采、参赛选手的感受、专家的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这说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力图通过报道就业活动给大学生以信心。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更全面地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

表2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体裁分布情况(共425篇)

体裁 篇数所占比例

消息 199 46.8%

通讯 92 21.6%

深度报道 45 10.6%

图片报道 25 5.9%

评论 22 5.2%

其他 42 9.9%

从表2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在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体裁上多采用消息和通讯这两种形式,而直接代表媒体立场和态度的评论体裁较少,仅有22篇。这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年份相比变化不大,但消息的比重由2007年的51.72%降至46.8%,同时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青年报》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呈现时选用了更多的报道体裁,图片报道被加入其中,并选用专访、自述等体裁来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呈现。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多采用以树立典型的方式进行报道

表3《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内容分布情况(共425篇)

内容 篇数 所占比例

就业政策 45 10.6%

就业现象 68 16.0%

求职创业案例 96 22.6%

就业对策报道 74 17.4%

求职创业指南 27 6.4%

就业创业活动 65 15.3%

其他 50 11.7%

从表3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在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选择上,更注重求职创业案例以及就业对策的报道。而金融危机前,“《中青报》在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选择上,更注重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及法律的解读和就业对策的报道”[1]。这说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媒体希望通过以积极典型的案例引导大学生就业。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于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就业关注不均

由表4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地区呈现并不平衡,这与金融危机之前《中国青年报》“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而较少关注安徽、湖南、云南、新疆、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1]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表4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地区分布情况(共242篇)

地区 篇数 所占

比例 地区 篇数 所占

比例

北京 41 16.9% 山西8 3.3%

上海 7 2.9% 河南 14 5.8%

天津 6 2.5% 内蒙古5 2.1%

辽宁 9 3.7% 安徽 62.5%

河北 2 0.8% 江西 93.7%

山东 8 3.3% 湖北 93.7%

江苏 32 13.2% 湖南4 1.7%

浙江 26 10.7% 陕西6 2.5%

福建 10 4.1% 甘肃 4 1.7%

广东 15 6.2% 四川 5 2.1%

海南 1 0.4% 重庆 41.7%

吉林 3 1.2% 贵州 10.4%

黑龙江 2 0.8% 云南 4 1.7%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综观《中国青年报》2010年上半年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笔者认为,《中国青年报》基本做到了全面客观的呈现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同时,《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仍有不足之处,如在“创业周刊”中报道创业成功的案例较多,忽视了创业过程中困难的报道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的就业报道切忌片面化

同样的报道内容,如果有了辩证的报道艺术就能起到不同的报道效果。比如报道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如果只渲染应聘之艰难,就会给受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如果媒体同时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形势的分析,那么这样的组合报道就更具有服务性。再如《中国青年报》开辟了专门的创业周刊,宣传成功的创业典型。但实际上,大学生创业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劣势,比如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还很低,创业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等。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要搭建起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桥梁

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媒体要客观准确的反映就业市场的状况。信息的缺失和不对称,也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媒体应尽可能全面的提供与就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过后,面对仍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需要全面的就业信息。在大学生就业报道过程中,媒体可以搭建毕业生与社会的桥梁,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支持以及就业指导。

篇6

一、深挖内容资源,努力实现数字出版全媒体产品形态

越来越多的技术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数字出版领域占据了强势地位。对于传统出版社进军数字出版领域,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技术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占据数字出版产业链上游,那么传统出版商亦可凭借内容资源优势,主动探索新技术、尝试新产品,来确定自己的优势地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数字产品形态主要体现在电子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和移动终端出版产品三个板块。电子出版物主要包括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通过官网平台、青年文摘网站平台及其他门户网站微博平台进行电子书、电子杂志等的多方位数字出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以塑造企业形象和书刊宣传为主。青年文摘网()主力数字阅读出版平台,将《青年文摘》创刊以来的30年的内容全部纳入后台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在线检索阅读。青年文摘电子杂志《青年文摘•快点》和《青年文摘•播》,以丰富的多媒体与动画技术,提供了有声杂志服务。在腾讯杂志频道,单期月点击量过百万。电子杂志和有声杂志的开发扩大了用户网络,增强了品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纸刊的销售,实现了多方位的营销。手机出版的盈利尚不明显,但为了抢占未来数字化发展的一席高地,《青年文摘》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了手机报,在2009年6月上线以来,目前拥有用户近20万,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的手机阅读产品涉及上架图书300余种。以手持阅读器和I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是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看到的又一个很广阔的市场。青年是这类手持阅读器产品主要的使用和消费者。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IPAD客户端于2011年10月上线,同年,青年文摘系列产品与汉王、悦读网合作,实现了对各种阅读终端的网络发行渠道的覆盖,形成了纸刊、电子刊同步的销售运营模式。

二、搭建个性互动平台,凸显数字传播特性

数字出版时代,信息传播双方的互动沟通非常重要。搭建网站服务运营平台,是传统出版社长效发展全媒体数字出版的保障。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2011年7月对网站进行改版,将内容的单一输出平台转变为多功能网络社区,改版后的网站兼具总社企业形象展示,书刊信息宣传,电子商务,与读者、作者交流的互动平台,网站集群和数字出版等功能。这一改变契合了年轻的用户群的特点,充分满足了年轻人渴望交流、期待关注、乐于分享、交友广泛的需求。目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处于运营的初中级阶段,还主要以推广和增加网站会员,变被动浏览者为网站内容的创造者是首要任务。

三、优势与问题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数字化转型中利用了自己的内容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坚持“内容为王”,实现了全媒体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开发和利用,探索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与方正阿帕比合作制作电子书近四千余种,并授权给方正以B2B方式销售。同时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还基于网站平台、手机平台、终端平台进行B2C营销,使中青社达到年收益四百万。目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数字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还是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和数字作品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当下许多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道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出版社改制后,新体制环境下传统出版社对作品版权的绝对垄断地位消失,加之出版平台的增加使出版环节竞争加剧。另外,从作者层面,由于数字出版不能实现作者版权的经济价值,作者不愿意授权其数字版权。数字版权分属出版社、机构、作者、内容服务商等多个环节,数字版权的归属问题很难确定。这些问题都构成了数字出版赢利中的绊脚石。传统出版社在此问题上应该采取充分利用现有的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并借力国家和市场等外力资源,牢牢把握人力资源等方法,使数字版权和数字作品内容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

四、结语

篇7

2014年是“YCA (Young Chinese artists,中国年轻艺术家)现象”在海外集中爆发的一年。从3月开始,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策划了“聚焦:中国”单元;4月,群展“八种可能路径”在柏林举行;6月“我这一代”中国年轻艺术家群展在美国佛罗里达坦帕美术馆开幕……

不过在海外,这场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旋风才刚刚开始,观众需要看到的是真正能反映当下中国艺术创作的展览,而不再是在“西方中心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被称为是“YCA一代”的艺术家们就正在打破地理边界和中国文化的特定符号。

在论坛发言当中,与会嘉宾着重强调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国际视野。与上一代艺术家相比,他们逐渐摆脱了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图像表达。作为新一代中国年轻艺术家,其受教育经历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完全不同于上一代艺术家群体,作品样式也更具有独立的特征。尤伦斯当代艺中心馆长田霏宇在发言中指出:“我不认为真正存在YCA的说法。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更加独立,已经不能用某一个群体的标签来概括他们。”另外随着国际批评界的报道以及国际机构与收藏家对中国青年当代艺术的关注,YCA群体在国际视野中的位置开始变得重要。

国内本土收藏家对中国青年艺术的支持无疑是决定性的力量。新一代收藏家拥有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敏感。生于加拿大的周大为在美国接受美术史教育,以相对地道的欧美价值观收藏。但也有观察者指出,延续欧美艺术思路的收藏并不能成为代表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样式。

保利美术馆即将于11月6日举办的展览《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同样将中国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安置到全球经济、艺术背景当中讨论。本次展览策展人、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朱彤将主题定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他认为“这些艺术家有着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对艺术的态度,体现在青年一代对与生活美学品位的追求,也受到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影响。他们更喜欢以直接、轻松的方式去表现和体验生活,他们的作品在表达新一代痛苦和虚无的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更自由和更富有图像自在性的视觉。今天我们可以忽略艺术中所有的逻辑,也不必遵守时间和局域形式,新一代的艺术家更是将思想的自由视为他们的起点。”

策展人朱彤曾与邱志杰、左靖于2005年共同策划展览《未来考古学》。这个展览的参展艺术家成了后来画廊挑选合作艺术家的候选名单。

篇8

[关键词]传统出版社 转型 全媒体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作为出版业的新兴业态,数字出版自问世以来,发展迅猛,规模迅速扩大,形态逐渐完备,产品日益丰富,技术不断创新,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传统出版社纷纷凭借自身内容品牌力和内容生产力,有效整合与开发内容资源、用户资源和媒介资源,构建文档资源库,完善基于全媒体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搭建网站服务运营平台,跨界整合营运渠道,实现传统出版向全媒体数字出版的转型,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下面结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全媒体数字出版尝试,具体描述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型。

一、构建文档资源库

构建文档资源库是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基础。数字出版的各种商业模式都需要建立在适合数字出版的文档资源库的基础上。在适宜的文档资源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跨平台阅读”、“电子商务平台”、“按需出版与自费出版”、“样书库订购”、“协同编纂”、“知识服务平台”等系统。

掌握出版内容资源优势的传统出版社首先需整理现有书刊资源及完善数字资源的网络传播权,再根据数字出版产品形态,确定数字出版标准,选择拥有加工、加密、等技术的合作伙伴,构建文档资源库,将出版社的资源存储、整理转化并进行多次多形态应用。

2010年,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开始对基于文档资源库的数字出版平台选型。经过大量的调研和测试,中国青年出版总社2011年1月与上海传知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合作。

上海传知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开发基于文档格式转换的数字文档图书库、样书库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平台包括以下功能:文档入库及格式的自动转换、DRM版权保护、在线阅读、全文检索、系统配置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内容管理、电子书管理、作者管理、用户管理、分类管理、审核管理、产品管理、资料关联、统计分析、远程同步、权限管理、样书库、样张生成、词条生成、敏感词扫描、电子商务等。

这样,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将对已经数字化的书刊资源分类存储于文档资源库,从而达到一次收集整理转化,多次多形态应用,实现资源共享。该文档资源库于2011年11月上线。

文档资源库关键技术在于格式转换引擎和DRM版权保护。格式转换引擎技术能够帮助传统出版社将各种电子文档,如pdf、word、chm、txt、ppt、ceb、ps等转换为统一的保存格式,方便进行电子书销售和在线观看、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等,还可以满足电子书的书签、笔记、划词翻译、书内搜索等。

DRM版权保护技术可以保证数字产品的安全性,防止非授权拷贝;可以保护数字版权的合法使用,方便购买或借阅等;可以保证数字产品的完整性,实现部分阅读或全本购买;保证数字作品传输的安全性,可以使文档资源库与其他扩展系统,如“跨平台阅读”、“电子商务平台”、“按需出版与自费出版”、“样书库订购”、“协同编纂”、“知识服务平台”等安全对接。

二、完善基于全媒体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

传统出版具有较强的内容生产能力和相应的人才储备,而数字出版则可以高速传播海量信息,实现与用户的双向互动。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要从三网融合上吸取经验,以包容的态度来创新发展基于全媒体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以15岁至35岁的青少年为核心用户群。他们是当下新技术、新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最容易捕捉时代气息,最敢于领社会风气之先,最善于创造新事物;他们思想激进,具有求变革、求自主的倾向,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言论倾向,需要得到正视与疏导。因此,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以传统出版资源为核心,细分用户需求,不断完善基于全媒体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推出优秀健康、丰富实用的全媒体数字出版产品来充实和引导青少年阅读市场,以“影响青年,影响未来”。其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可分五类:

第一类:以电子图书、电子杂志、有声杂志为代表的数字出版物。

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虽然只经过了短短15年的时间,但数字出版在内容传播、用户群体、经济规模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一直利用官方网站及其所属媒体青年文摘网站平台和其他门户网站微博平台进行多方位的数字出版。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省略)始建于2005年,改版于2011年,用于书刊宣传,塑造总社企业形象。2008年起,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与方正阿帕比合作制作电子图书,建立了数字样书库。至今,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电子图书三千多种,年收益约在15万元,吸引了大批网络用户,促进了纸书的销售。

青年文摘网站(省略)始建于2002年,改版于2007年。改版后的青年文摘网站从传统的内容输出者角色转变为青年交友、分享、互动的社区平台。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青年文摘网站荣获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授予的“中国十大期刊社网站”和期刊业最具商业价值网站称号。

青年文摘网站已将《青年文摘》创刊30年以来的内容全部纳入后台数据库,供用户搜索、阅读;与此同时,网站的数字阅读出版平台也已初具规模,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在线阅读杂志社的各种产品――《青年文摘电子杂志》(2011年更名为《青年文摘・快点》)和《青年文摘・播》。《青年文摘电子杂志》,2007年创刊,以丰富的多媒体与动画技术,展示了新技术环境下的杂志新形态,在腾讯杂志频道,单期月点击量在百万左右;《青年文摘・播》,2009年3月创刊,为全国85个图书馆、近万所中小学提供有声杂志内容。电子杂志与有声杂志扩大了期刊用户网络,实现多方位营销,增强了品牌核心竞争力,促进纸刊的销售。

有些数字出版产品是传统出版社基于文档资源库的编务系统和文档管理系统的资源开发的。研究者围绕营销活动设计营销模板,创造出与纸媒内容相结合的特色数字出版产品,如宣传册、单页广告、宣传邮件、样张等。它们可推动构建具有邮件营销、单书社区互动、多网站合作、在线客服、用户分析等功能的营销网络,扩大用户面,取得用户数据,实现多方位营销,促进纸媒产品的销售。

第二类:以手机报、手机阅读为特色的手机出版物。

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全时的、个性的、一米以内的媒体。《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10》指出,45%的用户每天使用手机阅读,手机报、网络文学、资讯信息是手机用户经常阅读的。

早在2009年6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就推出《青年文摘手机报》,目前已拥有用户近20万。《青年文摘手机报》秉承《青年文摘》纸刊的办刊风格,定位于生活类杂志,旨在打造成为亿万手机用户的心灵读本和生活向导,以智慧、情感、人生、热点、视野为主题,倡导阳光活泼、新鲜优质的生活和工作模式。2010年4月起,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手机阅读产品,涉及上架图书三百余种。

第三类:基于手持阅读器、IPAD等移动终端的数字出版产品。

全球手持电子阅读器层出不穷,2012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出货量将从2007年的15万个上升到1 830万个。以Kindle为例,Kindle的销售增长速度惊人,从2007年的500万美元猛增至2010年的10亿美元。青年作为社会最活跃的主体,是这些数字产品主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

2010年11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与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尝试以苹果公司iPhone、IPAD或其他苹果公司经营的系统数字终端用户传输为合作基础,共同开展移动数字出版业务。2011年10月13日,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IPAD客户端已经上线,第一本图书是《全国十所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作品范例》。

2011年1月开始,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青年文摘系列产品通过与汉王、悦读网合作,基本上覆盖了各种阅读终端的网络发行渠道,构建了纸刊电子刊同步销售的运营模式。

为了达到更广泛的用户覆盖和使用,传统出版社在移动终端上应该制订自己独立的客户端计划。客户端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整合和优化出版社的内容资源,掌握用户详细资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与用户之间直接、快速的交流互动,增强用户黏性。传统出版社的客户端将不仅仅作为内容产品的接收方。传统出版社应引入社区概念,增强读者之间交流、分享、娱乐等功能的开发,通过进驻苹果商店和中国移动MM基地,实现数字产品与电脑和手持阅读终端设备的无缝对接。

第四类:利用书刊内容碎片化,重组素材,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定制开发相应的数据库数字出版增值产品。

这类以数据库及定制服务为特色的数字出版产品多出现在专业出版领域,呈现出机构订阅、实时检索更新、工具性质、目标读者固定等特性。虽说在大众出版领域,这些特性很难对应,但因为这类数字出版产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大众出版社也要细分书刊内容和受众市场打造数据库产品。如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品牌图书――设计类图书,就可以按照设计知识体系策划数据库产品,服务于设计专业的师生。

这类数字出版产品是按照用户需求,将同一知识体系下的内容与工作软件相结合而开发的数字出版产品,适用于在线教育、数字图书馆等。这些数字出版产品主要被推送给企业客户,用于培养个人用户的数字资源消费习惯,增加创收和附加值。

第五类:基于全媒体中不同媒介之间的特质,就同一内容研发细分用户的多形态数字出版衍生互动产品。

这类数字出版产品应以用户为核心,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就同一内容构建不同媒介的全方位产品形态,产品之间相互衍生、相互关联。如开发关于尼泊尔的数字出版衍生互动产品,就可以在旅游书刊的基础上挖掘适合手机展现的推介内容,挖掘适合计算旅游不同玩法的软件(包括天气、交通、住宿、景点、花费,等等),挖掘适合寻宝的人文旅游游戏,挖掘适合欣赏的风土人情观光视频??传统出版社就如同一个电影公司,将导演和渠道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编剧的内容发挥演员的价值。

这类数字出版产品形态需要注重体验性――任何点击,都可以进入有效页面,并具有搜索、标记等功能;注重互动性――有引导、有意义地体现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方便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有效地与其他系统对接;注重定制性――为特定的学习定制高品质的内容;注重有质量、有数量的数据――能检测到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数字出版产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品牌营销,在用户和作者之间搭建数字桥梁,进而形成出版社的粉丝圈,保护出版社的版权资源。

三、搭建网站服务运营平台

数字出版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加快搭建网站服务运营平台,是传统出版社永续发展全媒体数字出版产品的保证。传统出版社网站已经呈现出内容特色的差异性、资源整合集成性、用户体验互动性、平台对接增值互赢性等特点。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用户群是个年轻、活跃的群体。他们愿意倾诉,渴望交流,期待关注;他们好奇、热情,乐于分享,交友广泛。2011年7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改版上线。网站从单一的内容输出平台转变为多功能网络社区,扮演了六种角色――总社企业形象展示,书刊信息宣传,电子商务,与读者、作者交流的互动平台,网站集群和数字出版,使用户从内容的被动接收者成为内容的主动创造者、建设者和分享者。网站升级重点关注了三个方面的功能:

加强网站社区化建设。引进或独立开发网站社区模块,把网站从功能化网站向社区化网站推进。通过社区化建设,集结活跃读者,成立各种主题兴趣小组、讨论小组,分享优秀内容,使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成为了解青年动向、引导青年舆论的一个重要窗口。在社区化的基础上,针对各种讨论设定主题组织线下活动,为出版社品牌的进一步立体化开发奠定基础。

加快数字出版。在现有书刊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以内容服务为主的数字出版。依靠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以及《青年文摘》在青少年中的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来界定与青年需求紧密相关内容服务。切入点:原创的、代表网络受众阅读趣味的新生代作品(图文、电子杂志等形式),强化读者、作者、编辑等互动,通过数字内容线上服务离线出版来吸引受众。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改版初期,纸书销售利用网站链接到当当网、卓越网或者京东网的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专区进行引导性销售;电子书销售,在淘花网实现B 2 C销售的同时,与文档资源库对接,搭建自己的电子图书商务平台,逐步实现对销售数量和用户反馈信息统计的全盘掌握,为未来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立体化操作打下基础。

改版后的网站,内容更丰富、互动更精彩、功能更强大、布局更合理。用户可以在图书、期刊板块查阅两千余种书刊的信息,可以在数字出版和社区实现在线投稿,可以在电子书店购买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电子图书,可以在数字出版方面阅读电子杂志、倾听有声杂志??这为出版社积累一定的网络用户。

网站服务运营平台的流量提高和黏性用户的培养,离不开运营。该网站的运营分四个阶段:一是网站改进及功能完善阶段,目的在于保证功能基本具备的网站流畅、稳定地运转;二是运营初级阶段,性能逐步完善,形成自己风格,初步推广,提升流量;三是运营中级阶段,增加网站会员,将被动浏览的用户变成网站内容的创造者;四是运营高级阶段,依靠网络广告、网站合作等方式进行网站营销,同时分析网站用户行为数据,拓展数字出版产品。

目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已经处于运营初中级阶段。当数字资源库内容日益丰富、具有品牌优势时,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网站将逐步成为书刊、网站、移动终端、影视、游戏等全媒体服务运营平台,收集及分析数字出版产品营运数据,促进全媒体数字出版的永续发展。

四、跨界整合营运渠道

在搭建能满足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搜索、加密、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的服务运营平台,实现图书、网站、手机、手持阅读器、影视、游戏等全媒体运营的同时,传统出版社还应主动探索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跨界整合营运渠道。一方面,传统出版社利用书刊运营渠道,数字出版产品与书刊互动运营;另一方面,传统出版社与合作伙伴共同营运数字出版产品,实现数字出版产品的B 2 B或B 2 C销售。

2008年至今,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与方正阿帕比合作制作电子书三千五百余种,并授权给方正以B 2 B方式销售。同时,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还基于官方网站平台、青年文摘网站平台、淘花网等进行B 2 C的电子书销售;基于手机报、手机阅读内容进行手机出版物的B 2 C销售;基于汉王、IPAD、歌华有线等终端进行B 2 C营销,等等,使得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数字出版年收益约四百万元。

综上所述,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社只有以内容优势和品牌优势去有效整合与开发内容资源、用户资源和媒介资源,打造良性的基于全媒体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才能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参见中国出版网上的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

[2]陈生明.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张文俊.数字新媒体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黄河.传媒数字化管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5]郭亚军.基于用户信息需求的数字出版模式.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篇9

通俗写法:卖鱼、卖螃蟹、卖建材、开酒店的买卖人;

官方写法:闽洪集团董事长、湖北十大年度经济风云人物、首届洪湖十大慈善人物、荆州市荣誉市民;

微博写法:“每日一捐”公益人士;

特别写法:中国人民预备役军官、福清养生独立王国国王、舞场霸主、台球高手

要写明白这样一个身份复杂的人物,就算十个手指头都用上,也非易事。暂且去芜存精,做最简单的介绍:林国雅,在湖北投资成功的福建人,中国原产地水产第一人。

千里迢迢,赶到洪湖。在闽洪集团见到的林国雅,身穿黑白花紧身T恤,见面第一句话直白打趣记者:比微博上漂亮啊!——分明蛊惑仔嘛。

接着,便带我们去了旁边的闽洪水产批发市场,这是他于2009年斥资1亿余元打造的第二个水产批发市场,被誉为江汉平原最大水产交易市场,每年有30多亿的交易额。

已是傍晚时分,灯光下是忙碌的身影,一箱箱封口没封口的大闸蟹堆在店铺门前,人们林总长林总短十分尊敬又亲切地与林国雅打着招呼。林国雅如鱼得水般穿梭其间,还不时为我们介绍洪湖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林国雅这几天刚刚过了40岁生日。当生日蛋糕层叠上去,掌声响起,萦回在烛光里的,不只是他从福建到湖北的十年创业路漫漫,这个外形军人般酷的男人,一定又眼泪婆娑

40年间,他靠意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靠魄力改变了家族的命运,靠远见改变了洪湖几万渔民的命运,靠爱心已经和正在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命运。

少年得志,达到千万顶峰

《中国青年》:你在20岁的时候,曾经获得过“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理由是你在家乡福清养鳗鱼带动了很多人致富,可谓少年得志呀。

林国雅:那是1993年的事。带动这个事我很难说明白,因为周边很多年轻人都来向我学习,有的也学着去做鳗鱼生意或者相关产业的生意,所以就变成我们那边村,基本上都在做跟鳗鱼有关的行业了。那时候赚外汇很难,而鳗鱼当时是福州市最主要的出口企业。我能评上十大杰出青年,最显眼的是年轻,大家觉得我今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所以老把我推在前面。

《中国青年》:年纪轻轻,你怎么练就的生意经?

林国雅:我从小就会做生意,如果不做生意会饿死的。因为我家地处浅海没有鱼打,到处又是光秃秃的石头山,一个人只有五分地可种,家里很穷,我小时候吃的是麦麸,就是现在做猪饲料的那种。所以我们那里多数人是因为穷而做生意,我大哥走南闯北很会做生意,我二哥则学手艺打石头,我母亲常年在家加工雨衣,由我父亲出去叫卖。

9岁,学校午间休息时,我提着个小桶开始卖冰棒;10岁时,周末我又跟着父亲去卖雨衣,因为年龄小又嘴甜机灵,得多数人怜爱,每件总比父亲多卖几毛钱,所以父亲夸我是天生的生意人。卖雨衣一直卖了好几年,15岁的时候,我退了学,专门做生意。卖海带、卖鱼,什么赚钱就倒腾什么。

《中国青年》:如何养上鳗鱼的?

林国雅:1990年,我们村村长书记联合搞了一个养鳗厂,我就到那里去工作。投产半年多,我就从一般员工干到了车间主任。遗憾因为他们闹意见很快就分家了,虚岁20时,我就自己组建了福清市龙田侨辉养鳗厂,这个厂员工最多时四十几个,到1996年总资产达到1000多万元。

《中国青年》:这是上世纪你最辉煌的时刻吧?后来怎么就会落花流水地败下阵去呢?

林国雅:辉煌熄灭,不是我管理不善,首先是因为我们泡沫经济本身,其次水殖物里面渗透进农药等很多东西,谁还敢吃你的呢?主要出口国日本拒绝再进口我们的鳗鱼。1996年我关门破产。法院估算我欠债八十几万元。

卧薪尝胆织手套,绝地反击再立起

《中国青年》:你织手套是什么时候?好像那是你最凄惨的时候。

林国雅:那是1996年,工厂倒闭后,我们一家来到湖北石堰市丹江口,投奔亲戚,他在这边做工程做得很好。因为在老家已经没有任何出路。我花了1380块钱,买了个手套机。很多人都认为我头脑出问题了。但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当我在丹江口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打手套一天能赚十几块,吗不赚呢?

《中国青年》:我不太明白,既然亲戚做得那么好,为什么你不到他的工地找个活儿干呢?

林国雅:亲戚看着我的眼睛,似乎有不好说的事。他不给我工作,我有办法吗?

初到那里时,我媳妇怀孕胎位不太正,按医生吩咐用老传统跪着校正胎位。刚好我没事干,就陪她跪了45天。

《中国青年》:什么意思,是她跪着你也跪着?

林国雅:我陪着她跪她不是心情会好一些吗?我刚好很落魄又没钱,不陪着媳妇陪着谁呢。一跪45天胎位校正过来了,我感觉这也是男人应该做的事嘛。

我们住在亲戚借给的工地房里,没有窗户,没有任何东西,四处漏风,外面下雪,整个窗户结冰。我们就跪在里面,一床蚊帐下,仅有的棉被盖在身上,底下没有棉被跪着很痛,因为跪的是用水泥磨板做的床,跪在上面又冷又痛那45天我记忆很深,说不出的凄苦。

《中国青年》:唉,如此凄惨,令人不忍卒听。这是你发奋的原因吗?

林国雅:首先是要发奋,其次还是要多帮助别人,不能这样冷冰冰地过下去。那个时候,我常偷偷跑到丹江口水库边,跪下来,对天发誓:谁给我个工作,谁帮我一把拉我一把,我会东山再起,我会百分之百地回馈社会的。脸上流着泪,我发了N次誓。

《中国青年》:那你自己最终怎样找到了再度崛起的动力?

林国雅:我把一间小房的窗户封起来,关上门,里面有些黑,作机器整天嘀嗒嘀嗒地开始织手套。开始我一边打一边落泪,后来我打一针,就感觉我的男子汉气概增加一分。再后来,我站在那里,很活跃,感觉这就是我应该做的工作了,我就这样拼命地一针一针地打(从座椅上站立起来,双手比划左右穿梭,流泪了),我没有感觉到丢人,没有感觉男人不能打手套。这不是很好吗?这就是男人呀——能屈能伸。

虽然最终我只打了三个月,打了八九千副手套,连本钱也没拿回来,但我越挫越勇,并认清了自己的道路。

《中国青年》: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织手套让你重又找回了受挫的意志力。

林国雅:好像是。因为我越打手套越兴奋,越觉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知道要彻底离开那个地方了。在丹江口呆了不到一年,我们又回老家了,手套机也拉回去了。现在它被保存在老祖屋,我把它留下来教育孩子,我知道我会成功。

《中国青年》:回到家乡,不怕人家逼债吗?

林国雅:回来后,亲戚朋友确实上门要账,因为当初别人的都还上了,主要欠亲戚朋友的账。我到晋江做了一个月生意,没赚没亏,大年三十回家过年。我欠他1万多元的某朋友,相跟着就来要钱,他从我口袋摸走了1500元,只留下三十几块零钱,扔在了桌子上;这还不算什么,因为下午已经有亲戚到我家里闹过事哭过了;刚过年没几天,一个至亲打来电话我妈接的,他说:你跟国雅讲那5000块钱我不要了,就给国雅买棺材吧。我妈当即大哭起来。——面对这些,我攥紧拳头说:没关系,都来吧!

《中国青年》: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呀。

林国雅:当然也有让我感动的人和事。比如当时有个80多岁的邻居,我欠他两万元,离家前我对他讲,要出去赚钱回来还他。他不但没责备我,反而从米缸里又拿出5000块非要我收下,还说:我相信你!我到杭州寻找商机,1997年年初二我们去倒腾甲鱼,是一个叫严凤英的老板娘借给我20万元的本钱,结果那次赚了十几万。我们村里还有一个人,也非常信任地把甲鱼先赊给我,我赚了3万元。我那时候连买菜的钱都没有,大年初一我把自己关在家里,谁也找不到我。现在当驾驶员的哥哥,带着菜带着酒肉到我家里来,炒菜包水饺过年——这些都让我很感动。

可以说,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我再次站了起来,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所以我要是不懂得去创造财富回馈社会,我真的不是人。

螃蟹做媒,让洪湖渔民富裕起来

《中国青年》:2003年,你第二次进入湖北,这之前几年,你都在做什么?

林国雅:在浙江江苏一带做水产生意,甲鱼、螃蟹什么都做,赚了一些钱,不但还清了所欠债务,还有了一些盈余。这时,我哥哥姐姐整个家族都拧在一起做生意,日子好过起来。

《中国青年》:有说你在江苏倒螃蟹,发现了洪湖的螃蟹泥巴堵住了呼吸孔,从而发现了商机,是这样的吗?

林国雅:我们到湖北来投资发展,真正做红娘的肯定是螃蟹。当时在江苏卖螃蟹,老是受到不明产地螃蟹价格极度便宜的冲击。这是什么地方的螃蟹?怎么会这样低廉?我开始明察暗访,最终顺藤摸瓜就摸到了洪湖市,原来冲击波在这里。来到这里,我不但发现了巨大的螃蟹产地,因为洪湖是湖北的第一大淡水湖,还发现了这里蟹农存在的问题,这里的螃蟹,常常泥巴堵在呼吸孔里就拿出去卖,一到卖场螃蟹的脚就翻开了,缺氧嘛。结果看起来螃蟹总是半死不活,自然便宜处理,卖不出好价钱。螃蟹出塘时,必须进行暂养,吐完泥巴,才能长途运输不死亡。这是螃蟹行业中的基本常识,可是当地的蟹农们竟然不懂这个道理。

这种原始状态,让我感到惊喜,觉得这里大有可为。

《中国青年》:于是你决定投资500万,先把这里废弃8年的水产市场承租下来,你当时怎么那么有魄力?

林国雅:确实需要魄力,需要胆量,几乎所有人都向我求解一个问题:一个政府8年都没搞成的市场,你怎么就能搞得成?我的底气来自两方面:我不但有实战经验,更有我在江苏等地几年培养的客户群基础。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去搏,我也思量过,即便我这边亏下来,我们的人在江苏,一年大概还在赚百多万,因为他们并不会来湖北。到2003年,我已经被定位为整个家族的开拓者。虽然我的家人做生意刚翻身,反对我把好不容易赚来的几百万这样大手笔投资,但历史把林国雅推到了家族的前沿,推到了湖北这块福地,我还是很快做出了决断,投资洪湖。

《中国青年》:据说2004年,闽洪水产市场改造建成后,当地没有一个渔民来租你的摊位,后来你靠什么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从而盘活了市场?

林国雅:早期养蟹户对我肯定不信任,从前他们都是用各自不同的渠道互相戒备地自销螃蟹,凭什么现在还要出钱租门面请你林国雅销售?摊位租不出去怎么办?市场不等于白建了?先是洪湖农业局的领导去江苏、福州等地的批发市场调查我,结果所到之处,发现我的业务、名声都很好,于是认定水产市场绝对能够做得起来。政府认定我做得起来,那我就有了气势。

这里有个养了4000多亩螃蟹的养蟹大户叫余致睦,刚好那年他的螃蟹出现了滞销,我主动出击上门帮他卖螃蟹,把客户带过来,用好价格把他的螃蟹全部销了出去。通过这一实战案例,所有人都见识了我的销售网络和实力。养殖户们很快都靠拢过来,几十个门面出租一空。我们的物流等配套服务也随即跟进,水产市场一两年内就活了起来。2009年,这个批发市场已经显小,我又投资1亿多建成了眼下这个占地100多亩的新水产批发市场。

《中国青年》:有报道说:如今闽洪市场每年水产交易总量逾40万吨,交易总额40多亿,带动洪湖及周边养殖农户近30多万户,受益人达200多万,这组数字准确吗?这里的养殖户一般年收入是多少?

林国雅:200多万我是不敢这样讲,我就知道我们带动洪湖有几十万户,光这个批发市场,就有几十万人。有时候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采访得来的数字——我这人讲话比较直,周边的估计辐射百万户肯定是有的。前面的数字都是对的,洪湖一年仅螃蟹就产4万吨,这在县域城市应该算是最多的了,每年的水产总交易额30多亿。所以我们被称为江汉平原最大的原产地水产批发市场,名副其实。

洪湖一个四五口之家的养殖户,一年收入大概有二三十万元。洪湖是革命老区,一直不是那么发达,现在能有这样的收入,应该算好多了。

《中国青年》:据说最近扬州、重庆等地也邀请你去做水产市场,有评价说你现在是全国做水产市场的NO.1。

林国雅:说我是行内老大我不敢当,但做原产地市场我确有一定经验。原产地市场很难做的。仅扬州的市场,报告我做了N个,其他比如珠海、山西太原、江苏新化、我们福清等多个水产市场的可行性报告都是我帮忙做的,是政府请我我分文不取做的,但我并没有介入投资。扬州是我自己要做,正在申报,通过后准备投资一两个亿,重庆方面也正在谈判中。

我心向善,宁愿受骗不愿错过

《中国青年》:我最早关注到你,是看你在微博上几乎“每日一捐”,为环卫工人早餐、为贫困学子、为留守儿童、为孤寡残障人等等,能够天天真金白银地当众捐钱,是我所见第一人,有些震撼。

林国雅:我小时受过穷,创业受过挫,奋斗到今天吃过很多苦,因此我倍加珍惜人间温情,懂得弱者更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有能力我就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线上线下都在捐助,你所见微博线上所捐,都是我个人行为,前两年每年大概捐三四十万,今年到现在已经捐了80多万,比如我前天捐了3700元,昨天捐了2000元,今天捐了1000元,这样细水长流地捐,一年下来大概捐100多万。当然我并不是真的天天在捐,有时候忙几天不捐,有时候一天捐三四次,一年365天平均下来,肯定算得上“每日一捐”。

《中国青年》:这是个人行为,还有公司行为吗?

林国雅:我们闽洪集团也经常拿出一些钱用于慈善和公益,公司成立十年间,我们捐款七八百万,主要在洪湖这块。今年可能会多一些,会增加到两百万。

2003年公司成立,2004年就开始助学,资助这边的贫困大学生。我自己到洪湖一中去拿的贫困大学生名单,只要他一本考取,我感觉他很苦,我就资助。我定的标准是每人每年9000元,开始资助一两个,后来慢慢增加到8个,并一直保持在8个,这十年前后相加,已经扶持了好几十个了。

《中国青年》:好像你特别关注青少年成长,并对这一块加大捐助力度。

林国雅:因为我一直认为,青少年面临着严峻的选择,他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就看是正的还是邪的力量在拉他。如果你把他影响成向上进取者,他们是热血青年,更能给社会给他人带来正能量。

其实对青少年的帮助,在我当年刚还完债就开始了。那时候,我们村里有4个十三四岁少年因吸白粉被抓,放出来后再吸无法杜绝,被判作监管对象,我说“跟吧”——其实我自己也很怕沾上,我那时候快30岁了。我是一个、两个逐渐试着带的他们,因为我怕万一他们一块儿吸我怎么办?他们吃住工作跟我都在一起,基本上24小时我能盯着他们,慢慢地就把他们的恶习给戒掉了。后来我把他们都送到国外去了,现在他们个个都开小车自己开店,都娶了老婆做了爹。

目前的公益事业中,关注失足少年的人并不多,所以我呼吁这一块要多些关注的力量。

《中国青年》:看到你在路上碰到要钱的,想也不想就掏钱给他,碰到任何需要帮助的,你都积极热心地上前帮忙,有时候,你不怕受骗吗?

林国雅:我的原则是:宁愿受骗也不愿错过。我不要求大家一定跟我一样从事慈善,但我可能能阻止几个作恶多端的人,这也很好。

《中国青年》:你在家乡福清那边还有什么业务吗?

林国雅:我一年很多时间都在福清呆着,福清最大的公司叫福建省洪湖清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那个项目很复杂,也很独特,可能将来全世界要跟我们学习。(笑)是我们跟台湾的慈溪农场、台湾《新生报》合作,构造的一个以农为主、以中草药、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辅,引进我们的科技农业、引进我们的教育:社区教育,包括终身教育,社区辅导、展览宣传,全部融在一起的综合性的开发项目,占地1000亩,目前已经投入1000多万。我希望在不太远的将来,就能看到一个其乐融融的优美社区——我称其为“独立王国”。(笑)

篇10

重温,是为了牢记

刚进入去年的下半年,我们就决定今年要举行一次的知识大奖赛。在我们刚作出这个决定时,心里还有些忐忑。我们担心,这个活动不能在青少年朋友中间激起反响,不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50年,终究离今天是太遥远了。在人们越来越现实的心上,历史往往显得格格不入而又令人不屑。

但我们还是决定要义无反顾地把这个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做下去。是的,义无反顾。因为我们是《中国青年》杂志的编辑,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毕竟,浸透了我们民族太多的血泪,写满了我们民族太多的屈辱和悲欢。而这些,在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中,由于时过境迁,都变得模糊淡薄了。反观我们的东邻,几十年来不仅一直有人不愿悔罪,而且对他们的青少年从来进行的都是“有恨无悔”的教育。此等情势之下,让青少年朋友重温一遍我们民族的血色记忆,以图牢记国耻,居安思危,在我们看来就是一桩不可不为的大事了。

好在很多人和我们有着这同样的心情。宣传部、浙江波塞冬集团公司给了我们大力支持。他们的支持使我们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这是心对心的回应

这次大奖赛正式启动后,每天我们都沉浸在一种被读者理解和支持的喜悦之中。

为配合这次大奖赛,我们编辑出版了一本《中国青年》杂志增刊《血色记忆— 中国风云录》。这本增刊于4月底出版,第一次印刷5万册,到6月中旬即被抢购一空。第二次加印1万册,短短的20几天内也被读者邮购尽净。

在《中国青年》的第5、6期,我们连续刊登了两期试题。第5期杂志发行仅一星期,我们就收到了第一份答卷。接下来收到的答卷自然是一天天增多,时一天竟收到上万份。这时,我们才知道,许多国营大企业和学校团委、部队青年处都大量翻印了我们的试题,答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共青团常州市委还将我们的试题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号召全市青年积极参赛。与此同时,我们每天都要接到一些抱怨电话。这些电话埋怨编辑部不该规定要参赛标志,使很多单位的集体答卷无法寄出。到大赛截止时,我们总共收到包括从、新疆等边远省区寄来的有效试卷20余万份。至于那些由于无竞赛标志而没有寄出的试卷,我们估计,当比已寄出的多得多。

让我们说声“谢谢您”

9月26日,波塞冬杯中国青年知识大奖赛的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宣传部、中国青年杂志社和浙江波塞冬集团公司的领导暨首都新闻界、获奖代表等数十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这次大奖赛的园满成功,与广大读者的热情参与分不开,与各级团组织、国营大企业和学校团委、部队团组织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福建团省委宣传部等12家单位获得了此次大赛的最佳组织奖;山西省煤炭管理局机关团委等25家单位获得了组织奖;陈风祥等10名读者获得了一等奖;王周昌等20名读者获得了二等奖。此外,还有200名读者获得三等奖,500名读者获得纪念奖。

中国青年杂志社石国雄社长在讲话中对所有给予此次大奖赛以支持的单位和读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附:最佳组织奖获奖单位

福建团省委宣传部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政工处

政治部组织部青年处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团委

甘肃酒泉钢铁公司团委

牡丹江铁路分局团委

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团委

山西大同矿务局团委

吉林省长春团市委宣传部

浙江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团委

兰州铁路局团委

湖北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团委

组织奖获奖单位

山西省煤炭管理局机关团委

内蒙电管局团委

太原第一热电厂团委

太原化学工业公司团委

哈尔滨团市委

青岛团市委宣传部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团委

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团委洛阳市五一一一厂中学教导处

长沙卷烟厂团委

广西柳州汽车厂团委

云南玉溪卷烟厂团委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团委

徐州团市委常州团市委宣传部

安徽肖县团委

南京熊猫电子集团

杭州制氧机集团公司团委

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团委

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团委

西安铁路分局团委

西安车辆厂团委

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团委

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团委

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团委

一等奖获奖者

陈风祥 尹平昌(辽宁)夏艳(吉林)张秋林(浙江)王新全王晓红(甘肃)郭华盛(福建)武斌(山西)陈文平(湖北)李晓莉(山东)

二等奖获奖者

王周昌 谭红延 王健武 郭西林(甘肃)徐晨旭(辽宁)白建峰 马翠莲 范玉如(山西)路红(山东)田莉 王安 康红 (北京)杜邦和(江苏)刘志勇(河南)文艺(广西)陈萍(贵州)盂庆逵(内蒙古)陈进忠(福建)张巍(四川)北京230厂工研所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