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学艺范文
时间:2023-03-28 12:2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拜师学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老板叔叔在肠粉上放了一些调料,没有酱油,小葱和芝麻。做完这盒肠粉,老板便问我:“小朋友,你要吃什么粉啊?”我听了他的话,便抬头看了看菜单,墙壁上贴着一些不同的粉,其中肠粉最多,而且是不同口味的肠粉。那些吃肠粉看起来特别好看,我感觉应该都很美味。于是我点了一个放辣椒的肠粉,那个叔叔便开始忙活起来。
我看了看外面排队的人,非常的多,都把他的店铺都挤满了,叔叔把我的肠粉做好之后,我给了钱,就坐在椅子上开始吃了起来,那肠粉非常好吃,味道鲜美。我吃了那么多家的肠粉,唯独这家的肠粉令我最满意,吃完之后,我恨不得还想买一盒肠粉来吃,但是我现在已经没钱了。于是我走到那老板旁边,问道:“叔叔,你收不收徒弟呀?”
刚刚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叔叔很惊讶看着我。之后,他说道:“小朋友,你要学做肠粉吗?”我点了点头,叔叔笑了笑,说:“我收你徒弟也可以,但是也不是免费教你的。”我听了之后,特别兴奋,叔叔说,他教我做肠粉,但是我要帮他卖肠粉才行,而且没有工资,我想,我只是来学手艺,并不是为了赚钱,于是我欣然地同意了。叔叔告诉我,先把面粉和水搅拌在一起,水要比面粉多很多,然后一直搅拌均匀,让那面粉变成水粉。之后,拿着一个放肠粉的铁板,把水粉倒在铁板上。
篇2
于是有一天,老鼠就对老虎说:“虎三弟,你可不可以帮鼠大哥一个忙?”
“当然可以!不知道要帮什么忙?”老虎问。
老鼠就说:“森林里有一只恶猫,经常威胁我,我又不是它的对手。你们都是猫科动物,看个头就知道你比猫利害,请帮我把这只恶猫赶出森林吧。”
“这……这……”老虎支支吾吾地说:“可是我并没有学过功夫呀,没学到猫那么多的本领,我也打不过猫!”
老鼠想了想,说:“没关系,你可以先拜猫为师,先学会它的那些功夫,你应该行的!”
老虎一听,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拜猫为师呢!
不久,老虎就选了个时间正式拜猫为师。猫并不知道老虎的目的,就同意了。从此老虎就认真地跟着猫学习本领。几个月过去了,猫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包括扑、撕、咬、抓、追、逃等等,毫无保留地全教给了老虎。老虎开心极了,不由得自言自语起来:“哈哈,这下终于有机会帮鼠大哥这个忙了!”
一天,老虎趁猫不注意时,悄悄地扑过去。猫听到了脚步声,就赶紧跑,老虎跟着猫的屁股后面追。眼看就要追上了,“嗖”的一声,就在那一瞬间,猫飞快地爬上旁边的一棵树上。老虎使劲地蹦、爬,用上了学到的全部本领,想跳上树去。它不但没成功,自己反而却受了伤,被摔得头破血流。猫心有余悸地说:“嘿嘿,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我就知道你会这样,所以我特意不把爬树的功夫教给你。”
老虎觉得非常遗憾,怎么就没想到还有爬树的功夫呢!
篇3
关键词: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实践;失败;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1-0076-02
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不仅更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都是有益的。但对教学而言,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法。实施探究式教学不仅要注重探究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角色的转变等问题,还要注重教学细节,善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促进教学。下面以《弧度制》概念的探究教学为例就数学探究式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
1.教学设计。
《弧度制》的概念是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重要基础,如何使惯用“角度制”度量角的学生自然地接受“弧度制”,完善其知识结构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备课时笔者进行了案例学习,同时考虑任教班级为年级重点班,学生基础较好且思维活跃,同时为使弧度制的定义更自然,在参考优秀案例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类比引入弧度制提问复习1°角的概念弧度概念探究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比较弧度与角度换算、弧长公式探究练习小结。其中的探究设计如下:
探究一:弧度概念。
问题1:请在圆O中以OA为始边作出大小为30°的圆心角,你能想到几种做法?说明你的作图过程。
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完成:①用量角器,或30°三角板;②借助锐角三角函数,利用30°角的正弦值为1/2;③三等分弧AB。
设计分析:学生已掌握的1°角的定义是通过划分周角完成的。对周角的划分事实上也是对圆周的划分,这与弧度制划分圆的思想是一致的,希望通过这个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划分圆周,用弧长度量角的这种方法。
问题2:试分析c/r=2?仔的意义。
设计分析:角度与弧度都是通过划分圆周定义的,不同在于划分标准的确定。角度制以确定的份数(360份)为标准,而弧度制以每份弧长(与半径等长)为标准。通过这一步希望学生们能自己找到弧度制划分的标准并体会圆心角的弧度数与半径无关。
探究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将教材中的探究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自主研究特殊角并填表;第二步,首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从表中得到的结论;第三步,在教师问题引导下概括相关公式。
2.教学实际。
《弧度制》的教学进行了两个课时,引入与复习回顾阶段都很顺利,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弧度概念的探究开始后课堂陷入尴尬的氛围,实际探究过程与预想大相径庭。
问题1提出后几乎所有学生都很快想到了做法一但没有其他思路,于是教师提示其他可能出现30°角的情况让学生再次思考。约一分钟后组织前后讨论,在近十分钟的讨论后只有一组学生找到了做法二,没有学生完成三等分圆弧的做法。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时间限制,请学生简单介绍做法二后,教师给出了做法三,并揭示了通过划分圆周度量角的思想。回顾圆周长公式后,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们显得不知所措,于是教师给出关于除法意义的提示,但学生们最终还是没能得出教师所期待的:以半径长为单位度量圆周,则无论半径多长圆周都会被分为2?仔份的结论,最终教师只能再一次自己给出答案。
进入公式的探究后情况好转,学生完成表格后很快找出了半圆和整圆这两个特殊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弧度数以及课本中关于正角、负角、零角的弧度特征的结论。最后在教师引导下顺利完成了弧长、面积公式的推导,但由于概念部分花费时间过多,对公式的应用只进行了两个基本练习。此外,与课堂中活跃的表现不同,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对利用弧度制下的弧长、扇形面积公式解题仍感到困难。
二、失败原因分析
这节花费了两个课时的探究课在匆忙中结束,就知识学习而言无论是学生课堂探究活动还是教学效果都不理想,练习反映出的解题能力还不如教师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的普通班学生。反思这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导致了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学情分析不深入。首先,以学生“应该”会什么取代了学生“实际”会什么,因此课前预测失误导致准备不足,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导致探究搁浅时教师不能有效地进行引导、启发,缺乏应对策略。
三、教学启示
1.深入的学情分析是探究活动的可行性和价值性分析依据之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特征和作用。若探究中涉及大量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欠缺的知识或方法则探究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若探究问题结论显著,或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则探究活动缺乏必要意义。
2.采用探究式教学应更加注重课堂小结。探究式教学实践的一个常见现象是: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推进顺利,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兴高采烈的探讨后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探究,这节课究竟学了什么。这是因为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其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探究活动,关注的是探究过程中局部、具体问题的解决,很难自发地领会课堂的重点容易忽略根本问题。因此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主导作用的发挥,对课堂的发展进行全局性把握。
3.善用探究过程中生成的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但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也至关重要,当学生探究没有按教师的预设进行时,教师如何在不破坏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引导,实现指导者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探究课中,教师提供问题情境而问题解决的主体工作是由学生完成的。因为这些想法源于学生,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实质总是不变的,因此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新生资源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不仅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在分析。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篇4
春白雪后没有字,是少第一的字阳,正确成语是阳春白雪。
1、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3、例句: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一、《易》的语言特点和它的局限
中国传统文化尊崇《易经》,称之为“群经之首”,其原因当然是它对其他诸经――诗、书、礼、乐、春秋具有统领作用。即以《诗》而论,这是重感性的、审美的,似乎离哲学理性相去甚远了,然而《易》中说:“君子以懿文德。”号召君子美化自己的文章才艺与道德。又说“顺天休命”,号召君子遏止邪恶,显扬善行,以顺应至善至美的天命。在“豫”卦中说:“豫之时义,大矣哉。”豫即喜悦、安乐,重视审美活动。
但是,《易》对“五经”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引领,都明显带有重直觉、重感性因而富于暗示性,缺乏知识论的明确性特征。诚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说:“农民所要对付的,例如田地和庄稼,一切都是他们直接领悟的。他们纯朴而天真,珍贵他们如此直接领悟的东西。这就难怪他们的哲学家也一样,以对于事物的直接领悟作为他们哲学的出发点了。”
冯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学,着重对比分析中西哲学的不同,探讨为什么知识论在中国从未发达起来的原因,态度和方法是实事求是的,并没有贬低重农的祖先的意思。
冯先生指出:“在中国哲学里,知识论从来没有发展起来。我看见我面前的桌子,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它是仅仅在我心中的一个概念还是占有客观的空间,中国哲学家们从来没有认真考虑。在审美连续体中没有这样的区别。”(见冯《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这样的哲学给审美和艺术提供了很大方便,所以“在凝神观照时,我们心中除开所观照的对象,别无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说的就是这种主客不分的审美境界。
正是这种审美感受始终不离感性的缘故,造成中国艺术乃至哲学常用比喻、象征、借代的修辞去交流,连理性的定义也要用借代,“身处江海之上,而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
这种表达方式,追溯到《易》,比比皆是:
“乾,元,亨,利,贞。”
乾被解释为日出的光气舒展的形态;也有发音近似的“健”的意思。 “上九,亢龙有悔。” “彖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彖日: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成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是说应当效法这种以母马为象征的大地德行。
这样的思维,构成中国哲学交流中一个基本事实:重感性尚体悟。其价值意义,用冯友兰先生话说是“文约义丰”(见《中国哲学简史》,第23页),富于启发性,能引导听者读者做创造性理解,因为直觉毕竟可以作为“沟通主客观的桥梁”(引金岳霖《知识论》语),须先还原比喻、借代、象征所暗示的理性本体,然后演绎到自身经验,完成由暗示向明示的转化。转化既困难,那么,直接的类比就成了懒人的捷径,屡屡闹出“东施效颦”之类的笑话,他们“知颦美而不知颦所以美呀!”
在中国读懂传统哲学是一件难事。我在几十年中揣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总是不得其门而入,现在才领悟了一点,“玄之又玄”大概说“科学归纳”,不断向上位概念追究,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众妙之门了。但这是借助了西方哲学的方法。我们的祖宗似乎满意于感性的传达对理性理解过程的期待。所以,长期积累的丰富生产经验和各项知识,未发展成为“哲学的知识论”,不去追究未知的宇宙万物,似乎未被认识就等于不存在。他们不知道“被知的不随知识的存在而存在”(金岳霖语)。例如,虽然深谙“木生火,火克金”之类知识,但没有更多追问,更多区别,所以,关于燃料、能源、温度计、电学、医学中的炎症诊治等,都不是我们祖先的发明。
《易传》认为“《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史记》告诉我们:“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领导西岐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事业,经历丰富,留一部著作并非难事,可惜后人把他详尽分析归纳过程省略了,只说他是圣人,顺天行事,电可能文字发明太少不足以记事。北宋张载也相信“存文王,则知天载之性”,“存众人,则知万物之性”。在他看来,众人也是圣人,他们在不同劳动对象上倾注人类心血,必能深谙万物之性,形成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知识。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穷神知化”的教育目标。稍后于他的沈括写了《梦溪笔谈》,堪称当时生产经验与相应知识的汇总:与他同时的王安石变法,其学校教育中也曾开设近似于自然科学和医学的课程,可惜很快夭折。直到明代,差不多同时期的英国弗兰西斯・培根,成了“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语),“知识就是力量”成了西方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我国的宋应星也写出了堪称“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语)。可惜中国绝大部分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性理大全》,余书一概不读(参见梁启超《中国三百年学术史》)!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把生产经验和万物知识上升为科学系统的激情和智慧,即以先秦而论,大家并非都跟庄子一起“弃知”,《易》的语言特点也并未拒绝后人的解读和发挥。比如孔子把“仁”的观念演绎到各个方面。墨子在辩论中,揣摩构建着形式逻辑。孟子从教育人手探讨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而“惠施十事”在今天看来,不是悖论而可叫做“相对论”。庄子很早就把审美视角投向生产劳动。屈原有《天问》,追问的问题包括天文、社会、历史等许多方面。可见,中国式的哲学语言,并不足以构成知识论的障碍;真正扼杀中国知识论的元凶是科举制度。
篇6
自从懒巫婆吃了那个没有洗干净的红萝卜之后,就开始不停地打喷嚏。
“阿嚏——”从懒巫婆的鼻孔里,喷出一只烤鸭,味道美美的。
“阿嚏——”从懒巫婆的鼻孔里,喷出一块面包,颜色鲜鲜的。
……
“哈哈,还有这样美的事情?真是天上掉馅饼了!”懒巫婆看着那些随着喷嚏出来的美味,高兴得哈哈大笑。
懒巫婆的喷嚏里可以打出美味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林子。那些懒懒的家伙,纷纷来到懒巫婆这里来,向她请教打喷嚏的秘诀。
“你吃下一根没有洗干净的红萝卜就可以了。”懒巫婆对前来拜师学艺的皮卡熊说。
皮卡熊皱着眉头,吃下了一根满是泥沙的红萝卜。
“阿嚏——”皮卡熊这一个喷嚏,打出了一串烤肉。
“哈哈,多么美妙的喷嚏啊!”皮卡熊拾起那串烤肉,正想放进嘴里——
“阿嚏——”懒巫婆又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出来的,是一只大嘴乌鸦。这只大嘴乌鸦叼起皮卡熊手里的烤肉串,逃走了。
“真……阿嚏……真……阿嚏……真气人!”皮卡熊一边打着喷嚏,一边生气地走了。
“你吃下一根没有洗干净的红萝卜就可以了。”懒巫婆又对前来拜师学艺的拉丁猴说。
拉丁猴皱着眉头,吃下了那根满是泥沙的红萝卜。
“阿嚏——”拉丁猴的这一个喷嚏,打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
“哟!我怎么也没想到,还能学到这样高超的技艺!”拉丁猴捡起桃子,正往嘴里送——
“阿嚏——”懒巫婆又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出来的,是一只小松鼠。小松鼠捡起桃子,飞快地跑了。
“真……阿嚏……真……阿嚏……真气人!”拉丁猴一边打着喷嚏,一边生气地追小松鼠去了。
……
就这样,谁也不敢再来懒巫婆这里拜师学艺了。
“哈哈,那些又吵又闹的家伙,终于被我赶走了。”懒巫婆坏笑着说,“接下来,我就独自一个享受用喷嚏打出来的美味吧。”
“阿嚏——”懒巫婆这个喷嚏,打出了一个本厚厚的童话书。
懒巫婆很快乐地翻开了这本童话书:“嘿嘿,老天居然也赐给我一本童话书了,我也可以读到好多美丽的童话故事……”
“阿嚏——”懒巫婆还没来得及看到第一个故事,她又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出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儿。小男孩儿抢过懒巫婆手里的那本童话书,扮着鬼脸,跑了。
篇7
一、突现了李白震动古今的强烈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唱出了盛唐时代的最强音
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神奇惊人的想象,总是通过大胆的夸张表现出来的。数量词作为李白的形象思维工具时,其词义所包容的丰富的形象把李白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塑造李白极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将进酒》这首诗。
《将进酒》无论在思想的深沉上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他以往的诗所无可比拟的。一千多年来,人们从这首诗中获得对人生的肯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力量。这首诗在数量词的运用上共有六处,这在其他诗人是没有的;而有五处又是用大数量以夸张其多其大,这在其他诗人也是没有的。多,反映出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大,是诗人情感力量的凝聚点和爆发点。诗人先以慨叹人生的短暂,自然之物的永恒起笔蓄势,引出珍惜生命,得意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面对金樽美酒,吝啬金钱吗?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人郁满于胸中的感情的第一次宣泄!“千金”,是高度的自信。自信,与李白一生相始终。他出山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安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赐金放还,临出长安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这里这个“千金”更是韧性的高度自信。没有“千金”这个大数量的夸张,便不足以表现他那不为金钱所役使,反倒要役使金钱的宏大气度。诗在这里好像打了一个“结”,结的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于是感情的洪流激荡澎湃,直泻而下,势不可挡,把个“尽欢”推向潮头。什么“金鼓馔玉”,粪土而已,“唯有饮者留其名”啊!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诗人“抱用世之才不遇合”的长安放还后的政治苦闷时期,自然就对曹植产生了同情心,用“斗酒十千”来一吐胸中的激愤不平。“三百杯”到“斗酒十千”数量的增大变化,不正是诗人“借酒消愁愁更愁”感情的浓重变化吗?不正说明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在充分肯定人的自我存在价值的同时,又对历史和现实作了冷静的思考吗?所以再一次爆发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愤激至极的感情大波。
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是诗人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也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凝聚点和爆发点。这大数量的夸张、想象或联想,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白。读者仿佛也身处于混沌洪荒的宇宙中,这个宇宙里弥漫着万古愁云,浓浓的愁云中,有一个在现实生活的沉重打击下仍然奋力抗争,愤然顶天立地的悲烈壮美形象。
二、展现了李白诗歌的恢宏阔大,飞动流走的艺术境界
既然数量词作为形象思维的语言工具,包容着极为丰富的令读者无穷无尽想象和联想的形象,当然也就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境界。境,就是诗歌语言所创造的形象,读李白诗歌,我们会发现,数量词他用得最多,而且是他创造艺术境界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给人以时间和空间上的想象,荒古、遥远、苍凉,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黄河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飞动流走,惊心动魄,同样也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扫胡尘静,清风荡万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都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显示出诗人的坚强性格和人的本质力量,具有阳刚之美的特点。如果把这些诗句中的数量词去掉,另用他词取代,凭你怎样挖空心思也绝对创造不出李白诗的艺术境界,读者也绝不会产生那种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静中有动,动静对比,背景阔在辽远,画面是立体的,发人深省,是大境界。李白饮酒,高兴时“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愁闷时“愁来饮酒二千古,寒灰重暖生阳春”;癫狂时“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于是“臣是酒中仙”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这是心境。王国维说:“景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一句之中大小数量对比,大者无限大,小者又小得很具体,反差强烈,怀才不遇之情力透纸背,是真景物真感情。上面随手所引诗句里的数量词都不能用其他词类置换,否则便不能塑造出李白的自我形象,便没有那种悲剧式的艺术境界,便没有那种悲怆的审美效果。
古今诗人言愁者甚多。李后主以水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伤不能自拔;秦少游以海喻愁,“飞花万点愁如海”,愁得漫无边际;李易安以重量喻愁,“只想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得结实。三位名家谁也脱不开感伤的基调,其艺术境界是“小境”,而李白,则不然,写秋收痛作豪放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大境,给人以壮美苍凉的审美感受。如果不用“三千丈”这样的数量词换用任何词类都不会产生这种审美效果,就不是李白。
所以运用数量词作为形象思维的工具创造恢宏阔大,流走飞动的艺术境界是李白的独特手段,是区别于其他古今诗人的语言标志。
三、展现诗人的个性美,体现诗歌的艺术特点
文如其人,诗人的个性是形成其诗歌风格的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陶渊明不慕富贵,崇尚自然,喜欢过自食其力的生活,诗风清淡、自然、淳朴;杜少陵忧患黎元,奔走呼号,孜孜不倦,诗风沉郁顿挫;李后主沉迷往事,性格懦弱,词风感伤颓废……而李白生性豪爽,无所顾忌,耽于纪想,所以诗如行云流水,不事雕琢。
“三杯重言诺,五岳倒为轻”,“三杯”“五岳”对举,展现诗人的侠风义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远近对比,突出诗人轻视礼法,独往独来的施恩不图报的个性;“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现险阻的自命不凡的天真;“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冰”则是雄视宇宙的巨大气力。至于借酒写心,或高兴,或忧愁,全用巨额数量,坦荡磊落,毫不掩饰。写山,“天合四万八千丈”,写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写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速度,“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自由驰骋的秋空,“长空万里送秋雁”;写感觉“万里浮云卷珠山”;纪实,“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湖”;描音,“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全用数量词,信口说出,信手牵来。倘若上面所引诗句全不用数量词,就不能展现李白的独特个性,就无所谓李白的个性美。因为李白个性美的核心是人本体或者说是人本质的向上张力,是对人生的肯定。这个“张力”,这个“肯定”,由于诗人必使他用超数量的数量词作形象思维工具来表达。这就是说,数量词的形象夸张功能与诗人傲岸不群,叛逆不羁的个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产生完美的高大的形象,使诗歌具有巨大的震撼古今的力量。
数量词入诗,古今诗歌里是很多的。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但比起李白,都逊色得多,究其原因,诗人们的个性使然。此如,同样写饮酒,白居易是“晚来天欲雪,得饮一杯酒”,李清照是“三杯两盏淡酒”,而杜甫则“飘雪酒一杯”。在李白,如前所述,每饮则必用大数量词写出,即使用“一”,也是“一杯复一杯”。
篇8
你们好!我们想念你们。你们为生么要放弃学习呢?为何不重返校园?
人生仿佛一本书,上面记录了你终生的成就;人生仿佛本书,上面记录了你的所有失败。在挫折面前,我选择把它写在背面。
史铁生、海伦.凯勒等人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们身残志坚,选择了将成功写在正面而将失败写在背面。一点失败算什么?为什么要放弃?只要你努力了、拼搏了,成功便一定会拥抱你!
在一时的失败面前,我们不应该放弃,不应该退缩,而是应与他拼搏。如果失败是顽石,我们便化作大锤将他砸的粉碎!如果成功是炽热的烈焰,我们也应张开双臂拥抱她!
为了梦想,努力拼搏,将失败写在人生的背面,重新走进校园吧!
祝你们身体健康。
篇9
关键词: “留白艺术” 中学历史课教学 时间 空间 约束
留白,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候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众所周知,画画需要留白,所谓想象空间,便是给画中留白的意思。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师,处处留白,处处有意,方寸之间显天地之宽;文章也要留白,著名作家往往都是善于留白的作家,意到笔不到,让读者的想象空间有限,此时无声胜有声……由此可见,留白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
在学校里,“新课改的本质是教育手段、教学艺术的创新”。目前中学历史新课标特别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不断体验和探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理论知识,从中既体验成功,又品尝失败,以达到历史课堂教学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为此,在现代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讲究教学艺术,还学生一个自由、真实、创造的空间。
那么,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讲究哪些“留白艺术”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时间上留白,让学生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中,历史老师往往课前认真准备,课堂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却不领情,一节课下来听得昏昏欲睡。缘由何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听课过程中的最佳思维状态约为20分钟,在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将会发生变化。对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教材吧!这些时间会让你得到百倍的补偿”。如果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一点,留的时间多一点,板书艺术一点,语言幽默一点,那么中学历史课教学就会赢得学生的欢心,取得学生的喜爱,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当然,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并不是让历史教师放开一切,而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中获取知识。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学历史必修二教材中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可以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和平时的了解自由发言:说说近代我国特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然后教师用2―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总的阐述。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变迁的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服饰、饮食、建筑的变迁等问题”进行10分钟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与此相伴,中国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样做既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又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2.在空间上留白,让学生参与
“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历史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指出:“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教师如果在教学时把知识像剥橘子一样,一层一层撕开,一芽一芽掰开,喂给学生,实际上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学生探究的兴趣就会完全丧失。相反,我们如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一些内容悬念或有意留下学生感兴趣的空白,让学生自主发挥,就会使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更加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并且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讨论、判断。社会实践是中学历史课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实践的主题、设计实践程序、研究实践的过程、探究实践的结果,不要包办代替,而要指引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他们在适当的引导下发挥创造性,尽情展示、描绘出属于他们的精彩。对于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方面,教师必须营造出愉悦的教学氛围,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教材教活,把知识教活。
如在教学中学历史必修一教材内容《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节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相关内容时,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教师可以有意地省去教材难点的讲解,而让学生先谈谈他们所知道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然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步入教学主题,通过讨论得到答案。
3.在约束上留白,让学生言论
在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多样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鼠标一点到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使学生眼睛紧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但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学生对知识领会的一种半解,实际上约束着学生的思维,没有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要想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解决的办法无疑是多给学生“留白”――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主动回顾的余地。
篇10
半途而废:比喻事情做到一半停止不做了,不能坚持到底。
典故: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羊子突然回来了,他的妻子觉得奇怪,便问:你这么快就学完了?乐羊子说:没有,我在外面想家了,所以回来看看。他的妻子听了以后,拿起剪刀把一块已经织好的布剪成两段,然后对他说:这布是我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织出来的,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以前的时间和辛苦都白费了。你拜师求学,和我纺线织布是一样的!于是乐羊子离开家继续拜师求学去了。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