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卫生范文

时间:2023-03-14 01:3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安全卫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安全卫生

篇1

关键词:职业安全卫生监察 ;人权 ;社会权 ;劳工权利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我国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相对有些滞后,使得职工的权利得不到充分地保护,我国台湾地区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方面做的比较突出,不仅有一部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还有许多配套的法律法规,极大地保护了劳工的权利,因此,学习和借鉴台湾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对于解决大陆地区此类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 人权理论的兴起

人权指人的个体或群体基于人的本性,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经济结构或文化发展,为了自身的自由存在、自由活动、自由发展以及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必须平等具有的权利。人权是人的价值的社会承认,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观念上、道德上、政治上、法律上的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是指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部门,以政府的名义,代表政府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进行监察,运用公权力对企业履行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和落实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状况进行监督和惩戒的制度,监督的目的就在于保护职工的安全工作环境和保障人身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是人权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保障职工基本人权的外在保证。

(二) 社会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社会权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比较权威的学说认为,社会权是公民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应当享有的,作为人应当享有的一种社会权利,它是人格尊严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前提。社会权调整的是国家与公民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有尊重、保护和实现的义务,国家需采取适当的立法、行政(包括预算)、司法措施来实现公民的社会权,它人权价值在宪法上的具体体现。严格来说,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属于社会权的基本范畴,它要求政府主动介入劳资关系,依法行使职权,保障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实施,从而保障劳动者的权利的实现。

(三) 劳动监察权理论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关系契约化成为一大特征,劳动关系具有依附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依附性决定了劳动关系现实中的不平等性,劳动关系牵扯到劳动者的生存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需要公权力对这一领域的介入。劳动监察权就是公权处于对私权的保护而介入的典型,通过专门机关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的情况依法行使监督、检查、处理等一系列权力,强行改变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权益结构。由此可见,劳动监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即用人单位要提供安全优良的环境,来保障劳工的职业安全卫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免受伤害。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设立的目的就是保障职业安全卫生法的贯彻实施,切实保障雇员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保障雇员安全卫生权的实现。

二、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的法律特征

国际劳工组织将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界定为:“是一种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卫生法规得到遵守的行政公共职能,它的作用是通过预防、教育及强制措施,让社会伙伴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并切实执行这些法律”。上文已经提到,监察就是一种监督,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就理所应当地需要政府动用公共资源保障职工的合法权利。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具有双重作用,它监督安全卫生条款的实施,它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单向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法律赋予劳动监察机构单方行使的公权力,具有强制性,台湾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主体是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它直接行使监察权,监督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现相应的行为,可以对雇主进行处罚,雇主对执法行为必须予以服从。

第二,对象特定。

职业安全卫生关系中,行政机关监督的对象是特定的,即雇主。因为劳工天然的脆弱性,极易导致权利的侵犯,鉴于此种情况,就要加强对雇主行为的监督,从而保障劳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劳动监察权对用工单位的监督检查等执法行为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这要求劳动监察权的行使不仅表现为法律上的支配力量,还是法律上的职责,必须做到权力与职责相统一。

三、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法律规定

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立法依据在于《台湾职业安全卫生法》这一纲领性的法律。在其总则部分,以条文的形式诠释了卫生法的基本宗旨,即为了防止职业灾害,保障劳工安全与健康。这当然属于一般性的规定,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划定了政府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理念和方向,也同样明确了政府监察的目的,即保护劳工的安全卫生。同时,总则部分还对“工作者、劳工、雇主、事业单位”等法律概念作出了详细的界定,也明确指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对象,即雇主和用人单位。卫生法第4条规定了《职业安全卫生法》适用的行业,实质上规定了监察的范围,即监察机关行使监察职权的行业。第二章规定了安全卫生设施标准,规定了监察机关对安全卫生设备的保护措施的监督检查,同时该法还明确了工作环境的监察职责。卫生法还赋予了雇主委托第三方开展检测的权利,此举有利于获得专业性的评估监测。其他重要的规定还包括对特定的物质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特定行业和工作场所定期实施安全评估。卫生法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应急措施应对、特殊作业场所工作时长的限制、职业健康检查、都作出了十分详细的陈述,这些都以具体条文的形式予以规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卫生法赋予了台湾地区的劳动监察机关很大的行政执法监督权力,但是需要履行监察职责也很繁重,无论规定如何细致,它的宗旨始终是为了保护劳工的安全卫生等其他合法权益。

(二)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机关

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法》也明确了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主体,在最高级行政机关为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明确规定了不同层级的机关权属和范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行政院劳工委员会是台湾地区政府行政院下的行政机关,主管整个台湾的劳工相关事务,使之成为全台湾劳动与人力资源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

四、当前大陆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面临的问题和现实对策

(一)当前大陆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面临的问题

1、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职业安全卫生法是调整和保护劳动者在单位劳动过程中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免受侵害的法律规范。内地并没有一部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许多规定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宪法》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在这其中的许多条文是职业安全卫生法的直接立法依据和渊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这一条就明确了政府在保障劳动者工作环境的义务,劳动条件是劳动者基本工作所必须的环境要素,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监督,是履行宪法职能的基本要求。其他相关法律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在其第一章第一条就直接规定了其立法的目的,即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它的宗旨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免于遭受职业病的危害,实质上就是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除了这部法律以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其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也同样有对劳动者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规定。只是这些规定都散见于其他法律之中,难言完美,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行政执法需要进一步加强

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是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制度运行的保证,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履行职权保障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从静态到动态的流畅运行,各部门之间的关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协同执法还稍显薄弱。法的灵魂在于执行,只有加强合作,严格执法,才能开创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新局面。

五、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立法启示

通过对台湾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分析,再结合我国大陆地区具体情况,急需制订一部职业安全卫生法,对此,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立法体例,可以设总则和分则两个部分。总则部分可以在第一章中明确安全卫生标准,在第二章中可以详细规定职业安全卫生监督制度并需要确认具体的监督机关,第三章就具体的概念进行界定。分则可以对监督的程序性要求进行具体规定,职业安全卫生法保护的是劳动者的权利,预防职业灾害的发生,在出现职业安全卫生事故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责任的追究,而是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劳动者处于力量弱小的一方,在自身的安全卫生受到侵害的情况下,需要公权力的救济,及时的救济不仅能够减小损失,更能够伸张正义。如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以及在权益受损的时候如何获得补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权利本身更加重要,保障职业安全卫生法的实现同样需要程序法的积极作用,实体正义更多地依赖程序正义的实现,在当前我国劳动争议解决程序中,这类案件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传统意义上的由民事审判庭来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和法律实务的需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也急需在职业安全卫生法中对相关程序作出配套性得规定,例如,在诉讼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劳动者在遇到职业安全卫生事故的时候,力量有限,在诉讼过程中可能无力委托律师代为诉讼,此时,政府的法律援助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当然也可以学习欧美国家,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资金,对需要帮助的劳动者尽可能地提供法律援助。

参考文献:

[1] 孟燕华.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基础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第 1 版

[2] 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第 1 版

[3] 胡芬.劳动权的行政法保护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第 1版

[4] 卓泽渊.法的价值[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第 1 版

[5] 张慧敏.职业安全卫生权的价值探讨[J].金卡工程q经济与法,2009,(11)

篇2

摘要:根据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国内外农民工的特点、常见的职业病、职业性伤害事故以及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现状,提出了尽快建立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等预防措施,为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职业病;预防措施

Abstract:It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occupational diseases,occupational injuries,as well as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betwe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igrant worker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experienc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Various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proposed,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system,improving migrant workers’quality and safety awareness,and promoting their employmentenvironment from important aspects of technology,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It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migrant workers;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occupational diseases;preventive measures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民开始从农村走向城市,并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农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特别是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揭示与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现状,对比国内外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等多方面的不同,借鉴国外的经验启示,提出建立职业卫生体系,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安全意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等措施,为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关于农民工的定义

目前,对农民工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内涵是指户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其外延则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农民工)和那些在农村就地被其他人雇去从事有偿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非流动农民工)。这与国外对农民工的概念有些不同,国外认为,农业和园艺业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1-2],发达国家或地区常雇用一些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来从事农业、园艺工作,这些人员也被称为农民工[3]。本文中的农民工是指那些进城务工的流动农民工。

2关于农民工产生的原因

中国与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均在一定历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但其流动的原因不同。学术界一致认为,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是因为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这其中就包括农村的经济结构,如蒸汽机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对水力等自然动力的依赖状态。而中国的情况则有些不同,现阶段农民工的出现与工业化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大规模农村劳动力流动时,工业总产值已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3我国大陆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卫生现状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大陆外出打工者多达2000余万人,到了90年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全方位、大规模的转移阶段。1994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达到6000万人,2002年进一步达到9400万人[4]。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更是增加到1.2亿人,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大陆的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我国的工伤和职业病主要集中在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三个行业,其中农民工是主要的受害群体。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陆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职业病患者、新发及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5]。3.1尘肺1995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曾提出“ILO-WHO全球消除矽肺的国际规划”,其目标是在2005年前明显降低矽肺发病率,在2015年消除矽肺这一可预防的职业卫生问题。

我国大陆尘肺的防治形式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尘肺患者主要集中在金矿采挖、石英砂粉碎和坑道工程建设等行业。

2005年国家卫生部共收到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暂未包括西藏、港、澳、台的数据)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分别为4358例和3967例,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其次是水泥尘肺177例、石棉肺170例和电焊工尘肺148例。尘肺新病例主要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占48.80%;其次是冶金行业905例,占9.87%。截至2005年,中国大陆的尘肺累积病例数达60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70089例。

3.2职业中毒

目前,我国大陆职业中毒的发病特点表现为在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中发生,其职业防护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的恶性事件有增无减,且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随着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工艺的引进和使用,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控制,过去未曾见过或很少发生的新危害又不断产生,如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等新发职业病。有调查显示,430例急性职业中毒患者的患病率为68.9%,病死率为4.2%。急性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最常见,刺激性气体引起中毒的人数最多,且农民工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正式职工[6]。

3.3职业伤害

又称工伤,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以我国大陆建筑业为例,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主要行业。具有现场作业环境复杂,条件变动大,临时性强、危险性高的特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全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总计3893万人,其中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总人数达3201万人。2005年全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稳定好转的趋势,全年建筑业共发生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2005年建筑施工伤亡主要发生于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之中。其中,高处坠落致死人数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52%,坍塌占18.61%,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7-8]。

4国外解决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启示4.1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安全卫生体系13世纪德国的《矿工保护法》可以算作是人类最早的职业安全法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安全立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各国分别根据各自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立法体系的不同,制定出具有各自国家特点的职业安全卫生法。例如,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早在150多年前,就制定了有关生产安全与健康的规章。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可是迄今,我国大陆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仅从雇主的职责、雇员的权利和监督管理三方面对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作了一些规范;从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机构来看,还没有一个统一全面负责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监管“缺位”现象。例如,卫生、安监、煤炭等部门有职责交叉,又缺少协调配合,常使监管相互脱节。

4.2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发展职业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行业的积极参与。没有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技能型人才,就没有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已达到l1年,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可分别达到18年,16年,12年,14年和12年,而我国大陆农民工则与之相距甚远,由于贫困和教育落后,农民工的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很少接受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最终致使其就业渠道比较窄,缺乏竞争力,不能满足企业对熟练技工的需求,更谈不上可供企业对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选择需求。以建筑行业为例,大约90%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且未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

德国在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德国的教育事业及其体制在欧洲属于佼佼者。学校不仅有小学、中学、理科中学,还有徒工学校、专业技术学校和综合性大学。教育形式有家庭教育、工匠技术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前二种教育主要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等方面起作用,而学校教育则侧重于对青少年的系统文化科技知识与技能教育。

4.3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法律、健康和维护医疗保障权益意识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范畴,是以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目标和宗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各国在维护农民工医疗保障权益方面的做法也各有不同。在美国,看病的成本很高,农民工多半不买健康保险,小病通常不进行治疗,当遇到大病或需要急诊时再去医院。美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医院必须先对病人进行抢救再谈医疗费。如果农民工实在无力支付大笔的医疗费,各种政策和规定会帮助这些贫困的弱势人群将这笔医疗费合法地免除掉。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则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能从总体上充分体现出“高收入帮助低收入,团结互助”的宗旨。针对我国农民工法律知识缺乏和健康意识淡薄的情况,应加强对农民工现行法律、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法律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讲座和培训,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将农民工纳入工会,强化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医疗保险方面主要侧重于使农民工明白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改变农民工群体落后的健康观念,使其意识到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千万不能忽略了加强农民工培训教育和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健康水平,这不仅仅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GERRARD C E.Farmers’occupational health:cause for concern,cause for action[J].J Adv Nurs 1998,28(3):155-163.

[2]REEVES M,SCHAFER K S.Greater risks,fewer rights:U.S.

farmworkers and pesticides[J].Int J Occup Environ Health,2003,9(1):30-39.

[3]CROSS P,EDWARDS R T,HOUNSOME B,et al.Comparativeassessment of migrant farm worker health i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horticultural systems in the United Kingdom[J].Sci Total Environ,2008,391(1):55-65.

[4]张玉玲.公平对待农民工—访韩俊[N].光明日报,2003-01-20(B1).

[5]俞文兰,周安寿.浅谈现代企业健康促进实施要点[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17(3):M006-M007.

[6]祖翠义,雷卫星.430例急性职业中毒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5,21(6):377-380.

[7]李秀楼,李立明.工伤事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64-65.

篇3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摘要:当前,卫生高职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水平都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对医务工作者安全意识及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结合卫生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提出职业安全教育要通过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加强、实习中的巩固和岗前再加强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

关键词 :卫生高职院校;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风险;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49-03

卫生行业职业安全关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生命健康。复杂的医疗工作、社会、环境、制度、职业自身特点、个体压力、情绪、职业能力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医务工作者个人健康及职业安全。卫生行业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让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顺利承担起职业责任,规避掉可控的职业风险,具备确保职业安全的职业能力。

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现状

近年来,尽管我国卫生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但在医疗卫生机构仍会发生各种职业安全事件。职业安全既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也与职业工作者本身的重视与防护有关。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较完善,综合执法机构独立且专业,有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机构的层级监管体制和投资保障使得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现状远好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安全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作为社会进步重要标志之一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卫生行业的职业风险 医务工作者是高危职业群体,职业风险较大。卫生行业常见职业风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性因素等。(1)生物性因素指锐器刺伤,体液、血液、空气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所引起的病原体感染。其中,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一直是威胁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原因。(2)化学性因素指抗肿瘤药物、化学消毒剂和汞污染等,尤其是肿瘤医院、病房、消毒供应室等地点对医护人员健康威胁最大。(3)物理性因素如紫外线或电离辐射,激光的光化效应,负重及运动性危害,高温、噪音危害等,在医护日常工作中如影随形。(4)生理及心理性因素源于医务工作者繁杂的工作性质、重大的工作责任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另外,随着新病原体的出现,高科技医疗设备和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疗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充满复杂性和多变性。

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能力面对职业风险,我国的职业防护管理却仍处于初级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颁布十年之久的《职业安全卫生法》才被引入我国。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才由卫生部正式颁布。近年来,国家虽然对职业防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管体制的诸多弊端,使职业防护中的软、硬件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医务工作者防护意识、防护知识薄弱:工作环境、医疗器具及防护设备、用品等有效的职业防护保障不到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追踪困难,保险难以落实。

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绝大多数卫生行业职业风险能够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应用防护措施得以规避。早在2000年美国CDC的评估报告中就显示,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

我国医务工作者防护知识匮乏是导致防护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国家已经认可职业防护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已融入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普遍预防”的策略。有报道称,在我国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接受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卫生教育一直重视以患者为本,强调职业奉献精神,忽视了在“以人为本”理念中医务工作者同样有生命之重。现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经认识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增设了相关教育,如一些卫生高职院校设置了“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一些教师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也开始渗透职业安全教育。

在实习生职业安全认知与防护现状的调查中显示,98名学生中有40.8%的人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方面的教育,而掌握“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概念的人分别占41.8%和39.8%.说明学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尽管受到了重视,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SARS流行期间,国内医务人员SARS感染事件,以及诸多实习生及在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告诉我们,卫生高职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需要,是医学生建立职业信心的需要,也是保障大众健康的需要。

关于卫生高职教育中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

卫生高职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授课比接近1:1。理论知识学习时间短且科目多,难以再单独增设职业安全类课程,因此多学科渗透教育不失为好的选择。

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安全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是为医学生开启的第一扇职业之门,它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职业安全知识的正确认知,养成实验中良好职业习惯。例如,通过“病原生物学”课,医学生既可掌握学科知识,又可了解卫生工作的感染风险,培养双重保护的意识——保护患者,保护自己。又如,讲授“细菌的传播途径”部分内容时,提醒学生临床操作中采取防护措施(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的重要性:在进行“医院内感染”内容介绍时,强调感染对象包括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让学生思考可通过什么样的操作和防护才能防止污染和感染的发生,以指导实验操作:在“免疫学”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知道免疫力是最好的药,而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之间构成了相互影响的健康网络,所以身心健康是职业安全的有效保障。心理健康包括乐观向上的态度,良好的职业承受能力和面对风险时从容的职业素质……可见,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均可渗透职业安全教育,教师应细心挖掘。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形成专业知识、专业习惯和专业意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因此,在本阶段的教学中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除了讲授规范操作法外,还要加强标准防护知识的宣教,授课内容兼顾护理技术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艾滋病、乙肝、丙肝等血源性传染病在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技术,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与处理,疫苗预防内容和护士管理办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居安思危,重视防护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方法,从容应对职业风险。实践教学是理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恰当的情境教学、演示教学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更加有效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在实习中巩固职业安全教育实习是身临其境的历练,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意识、行为能否知行合一还取决于带教教师的规范指导、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管理。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往往是学生心中的榜样,真实且复杂的工作情境和榜样的示范力量都能使职业安全教育比课堂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带教教师对职业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得心应手的规范操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些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对职业安全的态度和职业信心。因此,加强带教教师的职业安全培训,以一带十的放大效应不但会使职业安全教育在实习中得以加强,甚至会影响整个卫生行业的职业安全发展趋势。

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岗前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而且要有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广泛性。学生在卫生行业上岗实习需要定期轮转,因此要充分估计到不同岗位的职业风险,职业安全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都要具有广泛性。(2)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要因材施教。例如,肿瘤科护士常接触到细胞毒性药剂,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该类药物,学习如何正确戴双层手套(聚乙烯手套外再套一层乳胶手套)等防护措施。(3)实用性。是指根据岗位条件因地制宜,对职业安全知识活学活用。在我国,卫生行业职业安全防护设备和用品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安全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注意知识的实用性。

篇4

夏季天气炎热,阴晴变化无常,多雷雨大风,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用电安全事故、雷电和静电事故、设备事故、职业卫生事故、洪涝事故等。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罐区的安全生产会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

我们根据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针对夏季安全生产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的防范措施上着手,对我们夏季安全生产作一个深入的了解。

     一、 防火

     1、夏季炎热,气温高。罐区储存的易燃、 易爆、易挥发的原材料较多。例如:环氧丙烷、甲醇等沸点低,都属于易挥发的物质。在炎热的夏季挥发更快,在浓度比较高的地方极易达到其燃点和爆炸极限。

     2、夏季要么是雷雨,要么是炎热干燥,在空气干燥的时候,就越应该注意防火的重要性。 所以,针对夏季化工生产的特点和所使用的原料性质,首先要注意防火。要防止火灾发生,首先要认真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尤其是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各岗位操作人员认真操作,严格杜绝 “三违”现象的发生;各值班巡检人员应该认真检查,发现火患或违章违纪现象应该严肃处理。

     3、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首先对储存物料要加强管理,降温保温措施要到位,氮封措施要到位,防涨压防泄漏措施要到位。其次消防设备设施完好率要到位,消防供水要保障。最后突发事故应急措施要到位,停电时发电机要及时保障供电,对停电、停气、停水要有应急处理消除影响保障安全的方案。

     二、 防中毒

     我们公司储存的物料都有职业危害,不慎接触或吸入这些物质或这些物质挥发的气体均能不同程度的导致中毒或造成肌体损伤,严重者导致灼伤甚至昏迷或死亡。

     尤其在夏季,天气炎热,员工穿戴比较单薄,在工作状态下又比较容易出汗。 而天气炎热,有毒有害物质极易挥发, 挥发出的有毒气体通过人的毛孔渗入体内造成人员中毒。

      那么在夏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首先了解和掌握我们所接触物料的性质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尤为关键,各个部门都有MSDS物质安全资料,班组安全活动时要重点学习,安排作业时要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其次万一发生不慎接触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时,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一旦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溅到身上,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更换好干净的衣服,有专人观察和监督,严重者到医院接受治疗。吸入或溅入眼内、口内、耳内要立即大量水冲洗或催吐,并立即就医。

      几个注意要点

     1、清洗、检维修作业时要预防中毒:在清洗、检维修物料管道等其他与有毒有害物料相关的设备设施时,一定要佩带好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一切安全防护措施(罐内作业更应该严格要求,认真置换和做好内部有毒有害气体分析),杜绝接触或呼吸到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在进行此类作业时一定要保证有人监护。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在安全防范措施得当的条件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清理物料和现场,防止人员中毒。尤其要特别注意拆卸软管、盲板、阀门、泵等作业时,是事故易发的作业,要杜绝带压操作。

      2、各岗位操作人员认真操作,值班人员和班长加强巡检,严禁杜绝因物料喷溅到或直接流到操作工身上引起中毒 (有腐蚀性的物料造成化学灼伤)。尤其是装卸物料时,一定将接头牢固固定,检查进出口阀门正常后再开启输送泵,杜绝物料溅出而引起中毒等事 故。 特别要注意灌桶作业、上罐计量取样、泵放空、拆卸软管等直接接触物料的作业,一定要思想上高度重视,防范措施一定要保障到位。

     3、各相关部门应加强职业卫生安全检查,保障喷淋洗眼器能正常使用,应急水源充足,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正常。

      三、 防泄漏

在夏季生产中,一旦物料泄漏,不但造成环保事故和物料损失,而且最有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以及人员中毒事故,

 杜绝泄漏,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 精心操作:物料输送阀门及管道拆卸或连接等一定注意该关闭的是否关闭,该开的是否开启。防止物料泄漏在外面或局部憋压而导致喷料而导致泄漏事故。

2、计量准确:各储罐液位严格控制在安全高度线以下,杜绝超线储存以防溢料。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查和验证各储罐液位计的准确性,以免出现假液位或造成假象而导致溢料。槽车发货时要注意装车数量的控制,司磅人员要计算准确,发货人员要核对发货预估和实发数,在发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防止超发溢料。(要特别注意槽车上磅时坡度会造成溢料的事故)

3、计量器具完好:要对地磅、流量计、液位计等定期校验、巡回检查,保证完好。

4、防止涨压:对物料管线涨压要坚持巡回检查;对物料桶要加强管理,防止露天堆放暴晒,喷水降温措施要到位,要加快物料桶处理速度,尽量减少物料桶装。

     四、 防爆炸

     我公司罐区储存物料易燃易爆、有毒性等特点,且部分使用压力容器;危害结果最大的就是爆炸事故了,一旦发生将会伴随火灾、泄漏、中毒和 环境污染等最危险的过程发生。

     所以,防爆炸是最重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1、 加强安全阀、呼吸阀等安全设施的监督管理、监控。定期检查、检验或更换,始终使其处于良好有效的工作状态,应该作为特殊安全监护点管理。

    2、 精心操作,严禁违反操作规程和严禁超限作业,以免因操作不慎、检查不到位而发生泄漏、憋压、超温超压、静电或置换不净等这些均能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给人员伤亡和公司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3、 加强压力容器管理,该检测的要按期检测,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的维护保养要到位,化验室使用的气瓶、食堂使用的煤气瓶也不能忽视。

    4、非压力容器也要重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由蒸汽或气体的压力达过一定值,超过容器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爆炸。如物料桶、软管、管道、储罐等都有可能。在进行吹扫、置换、试压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好压力。

       五、 防雷防静电

由于在夏季挥发性更强,雷雨比较多,所以防止因产生静电或雷电而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就尤为重要。

1、 对防雷防静电设施委托防雷中心检测,对检测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

     2、认真检查防静电设施(例如:接地线、防静电跨接、静电释放柱等设施),确保其安全有效并按规定定期检测和检验。

     3、严格执行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穿戴防静电工作服,物料作业时保证有效接地,进罐区时去除身体静电,杜绝使用塑料桶(软管)装卸物料等。

     4、设备设施维修恢复时特别要注意恢复有效静电连接线。

        六、 防触电

     天气炎热,配电室内温度比较高,电器仪表损坏、老化、失灵等影响 生产的因素增加,电工在加强巡检好检修的过程中,一定严加防范、 防护和监督,不能有任何的麻痹和侥幸心理。

     1、 电工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必须按要求穿戴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外, 同时必须穿防绝缘鞋,检修时戴上绝缘手套,关键检修部位做到一人检修一人监督,时刻做好防护和防范措施。

     2、 电器仪表检修和运转设备检修作业前一定先断电,挂上“正在作业,严禁合闸”醒目的标示牌后,在有相关人员监护的条件下,方可进行检修作业。严禁因为抢时间、赶进度而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 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3、 各部门(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不是分管的电器、仪表、按钮等带电设施不能动,属于自己分管的出现故障后立即报告上一级领导, 通知电工专业维修人员检修,严禁私自触摸、拆卸和检修等违章 行为发生。

     4、 电器仪表检修一定按照检修作业操作规程、规范进行作业。严禁抄近路,用不规范、型号不配的配件代替正规和规范的配件进行凑 合或发现有超温、超限和超期工作的电器仪表带病作业。

     5、 加强日常巡检,巡检做到全面、细致和规范,并做好巡检记录。尤其是遇到天气不好或雷雨天气时更要加强力度!对电器仪表的防雨、防雷设施进行认真的检查、强调和安排,以防影响生产或造成触电事故。

      七、 防中署

      夏季炎热,我们有一些劳动量相对较大的岗位,例如:洗罐、在室外维修、灌桶等,都有可能导致中署现象发生。所以夏季生产一 定注意防中署现象发生: 1、 工作量较大的岗位一定注意休息。一是不工作时要休息好,二是工作之余特别是感觉不适的时候更要注意休息, 不要为赶进度赶时间长时间劳累作业。 2、 由于劳动量比较大的岗位工作时出汗多,为了防止出现虚脱,应该多饮水尤其多饮用防暑降温的食品。同时,中间休息时多到阴凉处。 3、安排的工作量不要太大,相互帮助,共同完成。 一旦发现有员工中署现象,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公司管理部应该备用防中署的药品应急。同时,常备防暑降温药物(例如:人丹和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 4、当感觉不适:头晕目眩、浑身乏力或呕吐难受等现象时立即停止作业,报告领导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希望各部门加大防中署宣传力度和常识,让员工了解和便于防范。

       八、 防烧(烫、碰、摔、挤、压、碾)伤

       这些看似一些小伤害,没有大碍。但是如果平时工作中不注意会经常 性的发生。尤其是夏季,天气热,我们穿戴的又比较单薄,稍不注意造成的伤害就会比平时严重。所以,在夏季不得不防。

     1、 防止温度高的中间物料和加热介质等(例如:蒸汽、蒸汽冷凝水或 80℃热水和温度较高的物料等)溅、流或滴在身上,不但会引起烫伤、而且还会引起中毒。 (严禁这些物料跑、冒、 滴、漏和连接蒸汽或物料管线时一定扎紧、扎牢,防止脱落) 。

      2、 在生产过程中,严禁身体、赤手、用工具或用脚接触正在运转着的设备、设施。操作和检修人员应该远离这些设备、设施。如果不严加要求和防范很可能发生碰、挤、碾或压伤事故。

     3、 严禁我们的员工违章作业或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三违”而发生碰、摔伤等意外事故。

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安全网;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10-03

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而言,更易产生、自卑、无助、困惑等心理问题,他们已成为心理危机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急需建立全校园范围内的学生心理危机安全网系统,以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与早化解的工作目标。

一、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安全网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1.有助于全面预防、避免与减少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降低发生率。高职院校可以从机构、制度、内容、宣传、活动、信息、预测、手段、报警、评估等一系列环节及早与有效全面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防御工作,及时做好心理问题学生早期的教育疏导工作,做到提早预防与万无一失,有利于大力营造阳光、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绿色校园文化氛围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2.有助于重点监控、关注与关爱心理危机易高发学生,降低风险率。如亲人故去或患重大疾病、父母婚姻破裂单亲家庭或特殊暴力家庭、亲人天灾人祸、失恋情感挫折萌发自杀轻生念头、学习目标和兴趣丧失极端消沉、经济生活极度贫困而自卑、生活遇到严重挫折而绝望、考试紧张焦虑症、人际沟通困难而抑郁、人格障碍而偏执、就业竞争压力而悲观厌世、情绪抑郁而具有攻击行为等心理危机学生,及早发现和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失常行为,有效阻止其进一步扩大化与恶化趋势,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温暖、真情、友爱与帮助。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实现人性化与人情化学生管理。

3.有助于及时干预、救助与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损失率。学生心理危机安全网有助于严格遵循预案性、操作性的工作流程,从容地防御和快速应对突发事件,更好地帮助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快速控制学生突发性心理危机事件造成的被动、慌乱或可能失控的不利局面,减少因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带来的学生生命损失,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也就是说,职业院校可以及时与快速干预与救助那些突然发生或已经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为他们第一时间提供咨询、辅导、治疗、跟踪等应急心理帮助服务,使心理危机学生快速从伤痛与悲伤的情绪阴影中摆脱出来,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继续健康快乐地生活与学习。通过扎实有效的干预与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与消除因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给学校带来与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全方位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安全网“四大系统”

篇6

8月25日,第五届工业企业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与实践研讨会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会议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工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承办,由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联合支持。会议特别邀请了24位来自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检院、各省市药检所、CIQ等单位及国际食品、药品、日化企业的专家,为参会人员解读解读食品、药品、化妆品的法规要求和行业趋势,介绍国际微生物分析检验的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交流分享跨国企业微生物风险管控和实验室运行实践经验。来自130余家单位的22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食品安全导刊》等媒体出席此次研讨会。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洁为会议致辞,她在致辞中表示微生物污染一直是影响食品和药品安全的热点话题,德国、新西兰以及中国等发生多起微生物污染事件,使得微生物安全控制警钟长鸣,让生产企业的微生物质控人员如履薄冰,所以行业亟需提升检验人员能力,提高检验技术创新能力。国家对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工业领域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国务院在7月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25日上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主任李凤琴带来题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胡昌勤带来题为《对中药饮片污染微生物控制的思考》的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陈西平带来题为《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检测技术》的报告。下午,P&G新加坡创新中心亚太地区微生物部门技术总监JQ Liu、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杨美成、英国LGC Standards公司首席微生物专家Tracey、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工程部主任姚粟也作了相关报告。

26日,研讨会分成食品化妆品分会、制药分会两个分会场。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马群飞主任、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廖兴广研究员、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饶红研究员、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金霞等在食品化妆品分会做了精彩的报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马仕洪副主任、天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抗生素室曹晓云主任、上海诺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柴海毅、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赵婷高级工程师围绕“2015版药典、药品实验室规划建设、培养基质控技术”在制药分会进行演讲;除此之外,玛氏、赛默飞、布鲁克、美国Microbiologics、梅里埃等企业代表也作了相关领域的报告。

工业企业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与实践研讨会从2012年起,至今已经连续召开5届。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逐年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和企业来参与。

篇7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多样化学分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12

Research on the Diversified Credit Certification for the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YUAN Qingqing, WANG Nan, XIA Kun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Full 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in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redit evaluation of existing training programs in a single, unable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raining of high-level talents, this paper combined Shanghai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was studied making. Put forward the "diversity of Chemical School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nterprise prod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assisted the authentication scheme, and gives the credit allocation proportion of concret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class.

Keywords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training program; diversified credit certification

0 绪论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成果直接影响我国高级别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多数理工科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类别,与传统学术型研究生侧重理论教育不同的是,该类别研究生旨在培养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事实上,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中并未侧重高层次学术应用这一点。多数专业只是要求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完成专业课程学分、另外有简单的实习经验即可,但对实习的专业性、持续性、有效性并没有严格要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现象,有悖于学位类别设定时的宗旨。同时,即使有些学生希望从实习中掌握更多的实践能力,但学分设置上的缺陷大大降低了积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如何有效进行研究生教育教学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这两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各地区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学校、企业展开多范围、深层次的产学研联合,这就为专业研究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方式选择。

基于上述大环境,本文结合上海高校所处地域优势,从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制定出发,探索“学校专业知识、校企产学联合、专业竞赛辅助”的多样化学分认证方案。在保证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长项、自主选择专业学位培养方式,以期提高该类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1 多样化学分认证方案

1.1 学校专业知识

基础理论学习是各项专业技能的基层建筑,尤其对于工科专业来说,任何有效的应用实践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因而,无论如何进行多样化学分认证,都应该首先完成一定学分的学校专业知识学习。

在进行“学校专业知识”部分的学分设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学校所修学分除专业基础知识必修以及专业知识选修外,还需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学分设置;同时,为了避免思想教育课程考核的过于形式、教条化,可将其分成课堂学习以及导师评价打分两部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正确人生观的树立。(2)学校专业知识学分为必需学分,是学生完成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学分,需要学生在入学第一学年中完成。(3)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能与社会发展尽量接轨,各专业基础及选修课程的设置,必须由学校相关部门根据专业发展、学生就业需求等进行定期的修改补充。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建议“学校专业知识”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60%,其中包括基础知识必修、专业课程选修以及思想教育课程,为学生必须取得的学分,不可用其他方式代替。

1.2 校企产学联合

对于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来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在培养过程中进入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展开深层次的校企产学研联合对企业本身以及高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都是有利的。学校向企业提供研究课题的理论支撑、技术支持;企业则一方面提供仪器设备、研发资金供教师开展相关科研,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学生实习岗位,使其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巩固所学、不断提升。对于处于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而言,在开展深层次的校企产学研联合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学校培养办可以与高校、教师保持有长期科研合作关系的研究院所、企业签订产学研联合基地相关协议。同时,为了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习过程、保证学生专业实践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每年评估、确定各专业可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的企业,并在研究生信息网中公布;同时对纳入产学研联合基地的企业进行必要考核。

(2)允许学生自行选择实践企业,但必须保证专业相关性。

(3)在进行产学研培养过程中,必须实行学校与企业双导师制度。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则完成学生实践相关性、实践报告等内容的质量把关,务必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

(4)在完成企业实习后,学生必须提交符合要求的实践成果,同时必须经由三名以上专业相关教师进行评价打分,进一步杜绝弄虚作假、专业无关等现象。

(5)将学生产学研实践过程纳入培养体系,设置相应学分。

(6)为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生产实践的积极性,可将产学研学分设置成“区间段”,即可根据实践成果分档次打分。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建议“校企产学联合”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20%~40%,其中包括实习内容专业相关性、实习成果两部分成绩组成。此部分学分为学生必须取得的学分,但由于是“区间段”学分,学生可以选择高质量的实习修完全部此类学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代替不足部分。

1.3 专业竞赛辅助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兴趣,制定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允许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企业实习外,采用其他方式获取相应学分。教育部研究生学位中心自2013年起,面向全国在校研究生开展“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包括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该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旨在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契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打造校企合作创新平台,营造研究生创新良好氛围,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服务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

考虑目前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办已经在大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笔者认为可以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将这一环节中取得的成果以学分形式体现,即学生可以选择通过参加相关赛事来获取一定学分。但需要注意是:(1)培养部门在考核此类学分时,要严格规定创新系列活动的竞赛类别;只有在参加专业相关的竞赛时才有可能获取学分。(2)对于竞赛和成果级别的规定也需要在制定方案时有所体现。(3)为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校内选拔、竞赛指导等方式,以期让专业竞赛与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辅相成。

根据上述原则,笔者建议“专业竞赛辅导”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超过20%,为学生可选择获得的学分,可以采用其他两种方式替代。

1.4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种方式只是笔者结合现有环境进行的培养方式的探讨,其他任何一种有利于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都可以纳入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与此同时,在制定多样化学分认证方案时,一方面需要学校培养部门在制定方案时广泛征求二级学院、研究生导师以及部分相关企业的意见,确保制定的认证方案是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另一方面,需要研究生导师和培养部门共同承担起学生学分认定中的审核工作,确保转化成学分的产学研实习、专业竞赛都是跟专业直接相关的,避免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现象。

上述方案中进行的学分设置比例也需要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 总结

本文针对现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存在的学分认证方式单一、高层次学术应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结合上海高校所处的地区优势,提出了适用于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专业知识、校企产学联合、专业竞赛辅助”的多样化学分认证方案。旨在从培养方案制定角度出发,以培养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展开多方向实践的积极性。同时给出了上述方案中学分设置的参考。当然,此类多样化的学分认证方式目前只是在探索研究阶段,具体操作的话还需要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研究生导师、企业导师以及学生本人的协作努力,也需要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月梅,周文翠.国外研究生创新教育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5.2:141-143.

[2] 侯彦芬,易小西,占志勇,陈明灿.协同战略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5:48-50.

篇8

关于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加强行业

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区市政府安委会,国家级开发区安委会,南海新区安委会,市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栖霞市笏山金矿“1·10”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部署开展了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各位市领导、市直各部门密集开展了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专项监督检查。从督导检查和责任落实专项监督检查反馈情况看,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仍存在不快不细不严不实的情况。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未严格落实威办发电〔2021〕3号通知要求,制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或方案涵盖的行业领域不全,还未行动起来。有的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尚未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自查活动,行业主管部门也未检查督促,达不到市委、市政府全覆盖、拉网式的工作要求。为切实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快细严实地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就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压实责任,全覆盖、无死角地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不打折扣的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管生产经营管安全”要求,层层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确保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要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要加大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全覆盖、无死角进行排查,对检查发现存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停水停电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二、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切实抓好属地安全生产工作。各区市(含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下同)要严格落实属地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督导检查。查辖区组成部门方案的可操作性,查辖区组成部门方案的覆盖范围,查辖区组成部门的工作成效,着力发现本辖区各组成部门排查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快不细不严不实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要明确辖区各组成部门的职责边界,决不允许因职责边界不清导致部分行业企业失控漏管。凡因未排查整治致使企业发生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人责任。

三、强化行业主管行业监管职责,积极推动行业领域排查整治工作。“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管安全、管生产经营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排第一位,是综合监督管理。“三管三必须”本意是要求行业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安全生产工作合力,而不是行业主管部门推业务监管部门、业务监管部门推经营管理部门的借口,行业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都必须履职到位。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对照本单位三定方案、市政府文件和上级部门文件,理清理明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决不允许部门利益凌驾于上级工作部署,推诿扯皮导致部分行业领域企业失控漏管,排查整治不彻底、不全面。要学习省、市发改系统主动承接电力、油气长输管道和粮食安全监管职责,全方位开展电力、油气长输管道和粮食企业排查整治工作的经验做法,迅速在本行业领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要清单化管理、精准化防控、闭环式治理,要有“托底人”意识,把好“最后一关”,查细查准查全查深,不漏一家企业。

 

 

             威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2月7日

 

 

 

 

 

 

 

 

 

 

 

 

 

篇9

为认真贯彻《关于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检查的通知》(江安委办[20*]4号)精神,落实外来务工人员“有安全”的工作目标,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根据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区劳动保障局、区总工会的工作要求,街道将于4月份开展一次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安全卫生情况专项检查,具体方案如下:

一、检查目的

通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遏制外来务工人员伤亡事故多发的势头,为辖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检查范围

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企业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密集的服装、制造型企业。

三、检查内容

(一)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情况;企业劳务派遣人员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发生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及工伤认定和待遇的落实情况。

(二)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建立情况;接触职业危害外来务工人员岗前、在岗、离岗职业安全健康体检情况;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定期检测情况,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设备配置情况;职业病危害信息依法处置情况。

(三)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情况;用人单位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及合同中有关岗位劳动安全、职业危害事项告知情况;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情况,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情况,夏季高温期间劳动保护有关待遇落实情况。

(四)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安全卫生的管理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专兼职管理机构、人员设置情况;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情况。

(五)企业建立工会及外来务工人员入会情况;“安康”竞赛等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竞赛活动开展情况;企业向职工(代表)大会上报告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危害事项情况;企业工会主动参与安全卫生工作的实施情况。

四、时间安排和检查方式

本次专项检查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阶段(4月8日至4月底):由街道安监站、劳动保障监察中队,街道工会对辖区重点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组织开展自查,并将检查情况汇总,于4月底前报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

(二)验收阶段(5月初):迎接区政府对街道的专项行动验收,验收方法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询问等方式进行。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平安*”的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检查工作,把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检查纳入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检查的组织领导,确保检查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

篇10

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特点

1.1 系统性:OHSMS标准强调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

首先,它强调组织机构方面的系统性。不仅要有从基层岗位到组织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同时还要有一个监控系统。最高管理层依靠这两个系统,来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第二,它要求组织实行程序化管理,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全面的系统控制。 第三,文件化的管理就是按照已制定的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进行管理、操作和维护,并且与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同时,OHSMS标准又对这些文件的控制提出要求,从而使这一文件系统更加科学化。

1.2 先进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基础上,并建立和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企业必须严格按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坚持“文件写到的要做到”的原则,才有可能确保体系的有效性。

1.3 预防性:危害辨识、危险评价与控制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各种作业和生产过程实行评价,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实现预防为的目的,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1.4 全过程控制:OHSMS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了有效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使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1.5 持续改进:在所制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中有最高管理者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配备相应的各种资源。通过评审使体系日益完善、改进,使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进入一个新水平。

按图1所示的PDCA运行模式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就是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指导下,周而复始地进行体系所要求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活动。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也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各项技术标准的完善,组织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的提高,而不断地、自觉地加大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力度,强化体系的功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 职业病管理

职业卫生是研究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措施,为发展生产服务。职工长期在不良的劳动条件下从事生产劳动,劳动者的健康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而患职业病,如果医疗条件良好,经过诊断治疗,治愈后恢复健康,回到原岗位劳动,不良的劳动条件会继续危害劳动者的健康而再次患病,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治不胜治,势必使病人愈治愈多,不仅劳动者难于承受,因丧失劳动能力给生产造成的损失和医疗费用开支,也是企业难于负担得了的。何况目前有此职业病是无法治愈的,如尘肺、职业性肿瘤等。及时识别和评价危害因素,把不良的劳动条件改变成良好的劳动条件,消除了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原因,使劳动者在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中工作,不仅可以保护劳动者不再生病,而且可以提高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风险辨识和评价通俗的说法是危害辨识和评价,这是体系建立必不可少的的阶段,同时也是职业病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职业病管理的任务主要识别、评价、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阐明劳动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与劳动者健康的关系,探讨劳动者在劳动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于健康的有害因素,为劳动者创造任命安全卫生要求的劳动环境和健康保障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公司在建立体系之初,聘请咨询中心的专家对公司范围内的种种安全卫生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和评价,并通过交流协商的方式,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来,通过辨识,使公司上下对于目前公司和本部门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了清楚的了解。

由图2可看出根据2002年5月1日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公司制定相应了《职业病防治管理程序》,并在程序文件中规定了管理职责、内容及要求:

(1)防疫科负责劳动者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求援、组织职业病人的的诊断、治疗和检查、防暑降温药品的发放、组织从事、接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计量监测、提出职业卫生培训的需求。

(2)安全生产部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工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定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下发计划、保健费的汇总和矽肺患者补贴费的发放、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管理、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的报批及防暑降温工作的综合管理。

(3)人力资源部负责劳动组织和岗位人员的配备。

(4)自动化部负责对CO报警仪和环境监测站商务的性能与效果的校验。

(5)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具体工作。

程序文件的职责划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及职业病人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使之更加系统、更加一致,做到“操作前有预测,操作中有预防,应急时能控制”,各个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管理职能,使职业病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职责明确,落实到人,环环衍接,动作顺畅,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管理的随意性和缺乏系统性。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石钢公司自体系建立、运行以来,公司从方针、文件的宣贯、机构的设置、职责的分配、人力与财力的投入危险源的控制及隐患的整改等方面都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有效地控制了各类危险因素。通过培训,强化了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提高了职工的职业健康素质,既达到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宗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应用指南,2000,16(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