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初步范文

时间:2023-03-21 10:2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算法初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算法初步

篇1

关键词:新课程;计算科学;典型实例;生活;高考

一、教材内容及呈现方式

人教版《算法初步》(数学必修3第一章)这一章的编写遵循了本套教材编写的总体目标,即努力体现时代性、可读性、选择性,本章以“章头语”开始,内容分为3节(1.1-1.3)后附有“阅读与思考”以及“复习参考题”。下面就各节的内容介绍如下:

1.算法与程序框图

本章通过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说明在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由此归纳总结出算法的含义和三个特征,随后举例说明如何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并指出对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算法。在本节的第2小节先指出自然语言描述的缺陷,同时指出学习流程图的必要性,给出流程图中使用的记号,流程图符号的介绍图清楚、简明。

本节中正文、例题、习题、旁批紧扣课标规定的内容,力争表述简明、严谨,并通过多个例题,让学生体会流程图的画法和技巧,例题由浅入深,分别采用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及其组合,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学会分析算法采用的结构。

2.基本算法语句

要让计算机来帮我们做事,必须选择一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课本在此选择了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BASIC,且只讲它的基本用法。

在1.2.1中介绍了三种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在1.2.2和1.2.3中分别讲了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在此过程中穿插了多个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模仿,力图使学生通过本节学习能用BASIC语言正确书写程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算法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算法案例

本节介绍了初等数学中几个典型问题的算法,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几个案例,这样学生学起来既会很有兴趣,又感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只让学生会就行,并不需要深入去掌握本节的内容。

综观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数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启发学生自主探索。

二、学好算法初步的一点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多举一些例题,例题力求简单易懂,使学生从例题的学习中体会算法的精髓。其实教材中已有许多算法的例题。但受篇幅所限,例题数量有限,为帮助学生理解,老师可针对具体算法补充例题,尤其注意补充中学数学中的例题;也可将教材中例题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修改。例如,累加求和问题可将加数是固定的几个改为由n个组成,这样的变化使学生学得更活,更能体会算法的好处。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来学习算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建议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例题中提出的问题有哪些?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算法来解决?流程图或程序中应采取什么样的结构?程序中应该设置一些什么样的变量?应该有什么样的输入、输出?只有将问题分析得透彻清楚,才能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3.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同时对他们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一般的学生应要求掌握教材的内容,完成课内外的一些练习、习题,就可以了。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或对算法和编程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老师可以找一些综合性强、难度较高的题目作为课外练习,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高考对这一块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老师对难度的把握也要适可而止。

最后在教材的使用中,可能会出现课时比较少,而内容挺多的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主要是分清主次;既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以及学生对流程图的认识是重点,而实现算法的基本语句是为实现算法服务的,是非重点。不可在语句语法上要求过高,花费过多的时间;同时我们提倡各种形式的课外学习,不妨将一些内容安排在课外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独立地完成我们课堂上没有深入的内容,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

篇2

关键词:算法实现;图形计算计算器;算理;算法比较

我们知道,算法是指为解决问题而实施有穷操作过程的描述,更是一种便于机械化的重复迭代,学习算法需要学习程式化的过程,因此,“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其中算法分析和算法实现是两个重要步骤,没有算法分析,我们无从检验算法设计的正确性;离开算法实现,我们的算法学习只能停留于“纸上谈兵”阶段. 事实上,算法设计的优劣需要上机检验,算法设计的改进需要调试修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实现问题解决的同时经历一个由不那么精确、不那么完整到比较精确、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使“算法”不仅是宣布某个结果,而且也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结果,因此算法教学应提倡算法化.

虽然从理论上讲算法教学离不开算法实现,但应用实际却停留于“纸上谈兵”,究其原因还在于伪代码表示的算法不能被计算机所“接受”,虽然几何画板、Excel也能实现算法,但却颇费周折. 作为一种集数值计算、函数图象显示、编程、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身的手持式信息技术,图形计算器无疑为算法实现提供了一条捷径. 以Casio fx-CG20为例,借助其自带的【程序】模块,可以轻松实现“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计算器调试”的算法教学全过程.

计算器语法与伪代码的转换

通常教材中描述算法用的是伪代码,虽然方便表达,但却有着不可执行性,为方便起见,我们将图形计算器语法与伪代码的表达比较如表1.

循环结构的算法实现

我们知道,算法的价值在于机械化(为计算机所能执行)的重复执行,因此循环结构是算法的重点和核心. 循环结构的构造关键在于:循环体的形成、相应循环变量的赋值以及循环结构的控制(包括循环的执行和终止),也就是说“从什么地方开始”,“反复做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结束”.

例1 设计一个算法,计算100以内被3除余1的所有正数的和.

【算法分析】 符合条件的数为1、4、7、…、100共34个数,本题就是求这34个数的和,即从1开始,反复累加比前一数大3的数,直加到第34个数为止. 循环次数确定时一般考虑用For循环设计程序,可考虑用累加变量S(初始值设定为0)来接受结果,从而循环体中的赋值语句S+IS(其中I为计数变量,I的值分别对应1,4,7,…,100). 具体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算法释疑】 For循环结构比较简单,往往通过计数变量来控制循环结构(本题中I为循环控制变量),其中“1I”为对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Step3”相当于语句“I+3I”,而“To 100”则表示循环的结束,相当于While循环中的“While I≤100”,图1的程序如果改写成While循环则程序如图2所示.

图2

例2 设计求满足条件12+22+32+…+n2>102的最小正整数的算法.

【算法分析】 由于n的值事先不知道(也就是说循环次数不确定),我们只能通过试错的方法,用从1开始反复累加比前一个数大1的数的平方,然后将和与105作大小比较,直到和大于105为止,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算法我们采用WHILE循环(设置累加变量S、计数变量n)来实现,伪代码程序如图3所示,计算器实现如图4“所示”.

图4

计算器中的算法比较

在计算器中虽然可以较轻松地实现算法,但在算计设计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循环体语句倒置的问题,如例2中我们就容易出现语句40和语句50对调的情况,这样执行图5的程序产生的结果(执行结果为68)却和图5的结果(执行结果为67)相迥异,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哪一个算法正确,如何修正算法?

图5

解决问题需要追踪每一次循环执行后算法变量值的变化,手工操作显然不易,一个可行的思路将变量值输出到【统计】模块中,通过列表的方式将数据“看得见”. 具体操作是在程序中插入两段语句(如图6和图7中标注部分),语句的含义是把变量的结果按顺序输出到表格的第1、2、3、4列中. 然后切换到【统计】模块,可以发现1~4列均有数值输入,拨动BN键仔细观察列首(图8)列尾(图9),可以看出程序“I”中变量N、S的赋值有一定的错位(见图中标注部分),从算法分析可以看出,程序5需要做一定的调整(或者循环前变量N的初值赋值变更为“1N”,或者循环后增加语句“N-1N”). 更进一步的思考是程序4是先递进后累加,而程序5则是先累加后递进,从而可以看出需要重视循环体中语句的顺序,分析算法往往需要追踪循环的前面两步和最后两步.

图8

图9

利用图形计算器在不同模块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实现循环变量的追踪,其实我们还可以将算法中的结果可视化.

例3 随机模拟法估算圆周率的算法实现.

进入【程序】模块,输入图10所示的程序命令,其中第2行到第4行的语句是画正方形、画圆语句,此外“Read Plot A,B”是描点语句;按F1执行后,可得到图11所示的结果.

篇3

一、程序框图的完善

例1 如右图给出的是计算12+14+16+…+1100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解析:判断框中填的是条件语句.因为最后加的一项为1100,不满足条件时跳出循环,故循环终止条件为i≤100.

答案:i≤100.

评注:识别框图的结构和实际意义,是填写缺损条件的关键.

例2 如图(1)是某县参加2010年高考的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从左到右的各条形表示的学生人数依次记为A1、A2、…、A10[如A1表示身高(单位:cm)在[150,155]内的学生人数].图(2)是统计图(1)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学生人数的一个算法流程图.现要统计身高在170~190cm(含170cm,不含190cm)的学生人数,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写的条件是

解析:由题意知在170~190cm段的学生人数为A6+A7+A8+A9,故i取值6,7,8,9,故填i≤9.

答案:i≤9.

评注:将算法初步与统计概率结合在一起命题,是一种新的命题趋势,值得注意.

例3 已知函数f(x)=ax3+12x2在x=-1处取得极大值,h(x)=f′(x),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后,输出结果S>20092010,那么判断

框中可以填入的关于k的判断条件是_____________

解析:由条件知f′(1)=(3ax2+x)|x=-1=3a-1=0,a=13,h(x)=x2+x,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是计算S=11×2+12×3+…+1k(k+1)=kk+1,

由于输出结果S>20092010,k=2010,故条件为k

答案:k

评注:本例把对函数与数列有关知识的考查放在算法程序框图中,体现了算法命题的综合性.

二、基本算法的执行

例4 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s的值为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次运行程序时,i=1,s=3;第二次运行程序时,i=2,s=4;第三次运行程序时,i=3,s=1;第四次运行程序时,i=4,s=0,此时执行i=i+1后i=5,推出循环输出s=0.

答案:0.

评注:涉及循环语句的问题通常可以采用一次执行循环体的方式解决.本题主要考查条件语句与循环语句的基本应用,属于容易题.

例5 已知右图是表示实现某个功能算法的伪代码,若执行该伪代码输出的结果是-1,则输入的值x=_____________.(填上所有可能的值)

解析:本题算法实现的功能是计算分段函数f(x)=log2x(x>0)x-1(x≤0)的函数值,需要输出函数值为-1,则f(x)=-1,可求得x=0或x=12

答案:0,12.

评注:要求输入的初始值,一般可依据算法的功能和输出结果,建立方程来求.

例6 某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S为_____________

解析:程序运行过程为:S=2,i=1,i≤2010满足S=1+21-2=-3,i=1+1=2,再判断i≤2010满足S=1+-31--3=-12,i=2+1=3,再判断i≤2010仍满足,S=1+(-12)1-(-12)=13,i=3+1=4,依次进行下去,S=2,i=5;S=-3,i=6,…,可见S的值以4为周期重复出现,i=2008判断后,得S=2,i=2009,继续运行得S=-3,i=2010,得S=-12,i=2011,此时不满足i≤2010,输出S=-12后结束.

答案:-12

评注:这类问题,通常由开始一步一步运行,根据判断条件,要么几步后就会输出结果,要么就会出现规律,如周期性.

篇4

关键词算法 思想 函数 数列 工具

伴随着陕西的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算法初步作为高中数学的一个新生儿,进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也已经有两年的时间。随着在教学中对算法初步不断的学习、探索、研究,我们也逐渐认识到算法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瑞特曼把问题分为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两类,其中清楚规定的问题是指目标明确、潜在的达到目标的途径能容易发现的一类问题,我们也把这样的问题称为常规性问题,即这样的问题往往已为大众所熟悉,解决的方法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一系列工具、策略和程序,而中学数学知识的应用里,我们所遇到大多数的问题都是这种常规性的问题。中学阶段算法的定义是指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或程序,与其在计算机上能否实现无关。由此可见,我们可以使用算法的思想来解决数学中的多数的问题,而不用管这种算法是否能在计算机上实现。

一、算法与函数

函数是中学数学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他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但其最基本的应用主要有求函数值、解方程。

例1:已知函数

设计算法输入x,求f(x)

象这种求分段函数值的问题在中学数学里非常的普遍。其解决的一般过程是:给出一个x的值;然后判断x的范围,再选择相应的表达式,最后求出对应的函数值。我们可能使用算法步骤完成如下:

(1)输入x的值;

(2)判断x的范围;

(3)选择相应的表达式求函数值;

(4)输出函数值

如果将所有的求分段函数值的问题加以抽象概括,显然他们的算法步骤和上面的步骤是相同的,因此从算法的思想出发,他们是同一类型的数学知识的应用。

另外,这里所使用的算法步骤,其本质就是给定一个x经过这一算法步骤的加工后得到一个f(x),当输入的x发生变化时,f(x)也跟着发生变化。那么,从这一角度来看,算法的思想其本质就是函数的思想。

二、算法与数列

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因些与数列相关的一些基本应用往往也能够使用算法来进行分析解决。

例2:已知数列 设计算法步骤求该数列的前20项和

显然这一数列课本中没有相应的求和公式,中学阶段我们使算法解决问题,重点只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即:算法。而对于如何编写程序及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出结果不作要求。因此我们只研究他的算法。由公式 ,可得其一般的算理是给前1项的和加上第2项,从而得前2项的和,继续给这个新和再加第3项,得前3项的和……,给这个和加上第20项,最后就会得其前20项的和。

其算法的流程图如图示:对这个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显然只要知道了数列的定义,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定义编写算法步骤或流程图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这一层面上来看,我们没有必要研究复杂数列的求和公式,只要知道了数列

的定义就可以使用计算机求数列的前n项和。

三、算法的思想与其他数学知识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应用都能够用算法的流程图来表示、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但是每一类的数学问题中的基本应用都包含了算法的思想。

如:在三角函数一章,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里,课本用框图说明了这一常规应用,其实质就是利用了算法的思想进行抽象概括。即:

第一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利用或 的诱导公式转化到 之间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所得角可能在 之间选择相应的 , , 的诱导公式将其转化成锐角的三角函数。

第三步:求所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如:立体几何知识应用中的求空间线面角,我们一般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第一步:作出线面角的平面角;

第二步:证明所作的平面角是要求的线面角;

第三步: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求出该平面角。

显然这一过程也是应用了算法的思想,对所有求线面角的题目做了抽象概括。

算法一进入中学数学,就和数学中其他的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算法概括和简化了数学知识的基本应用,使学生能得到不同知识在基本应用上的共性,从而简化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复杂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对于这些基本应用由于可以从算法的思想去认识和学习,没有必要再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从而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才能进一步做到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研发支出; 会计核算; 资本化

随着企业研发支出的日益加大以及研发支出价值相关性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投资者、税务部门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评审部门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涌现。研发支出会计核算单纯采用费用化和资本化的核算思路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信息需求者的需要。本文将在探讨现行研发支出会计核算方法及不足的基础上,建议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并借鉴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路完善研发支出的日常会计核算,以研发项目、产品或者技术为成本归集对象,准确地核算企业研发支出,增加研发支出会计信息的含量,有效地对研发支出进行控制并提高研发支出的效率。

一、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及现行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不足

(一)多元化的研发支出会计信息需求

目前,研发支出信息的需求者越来越多,这里仅列举四个主要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及其需求。

1.投资者及潜在的投资者。研发支出,也被人们称之为研发投资。一个研发项目的成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回报。这说明了研发支出和其他投资一样,都具有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功能。因此,研发支出的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一结论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实证研究的佐证。对于投资者及潜在的投资者来说,通过了解企业研发支出的总额、强度(研发支出除以产品销售收入)以及投向,可以判断企业的技术实力以及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从而为其投资决策行为提供依据。

2.企业管理者。目前,企业已成为我国研发投资的主体,企业研发支出的总额不断加大,研发支出的强度也日益增加。研发资金是一项稀缺资源,研发支出的效率和效果问题被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因此,管理者通过了解企业各个项目的研发支出以及每个项目的细化研发支出,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合理安排企业整体的研发支出总额和强度,以提高研发支出的效率。

3.税务部门。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因此,税务机关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合理的研发支出范围以及准确的研发支出会计信息。

4.高新技术企业评审部门。根据2008年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相关的科技发展资助及15%的所得税优惠。但在评审条件中,研发强度是一个关键指标。因此,准确合理地确定研发支出的范围和总额,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审非常重要。

(二)现行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不足

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项目(包括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当期归集后计入损益(管理费用),费用发生时,记“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相关科目”;期末记“借:管理费用,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支出发生时,记“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后记“借:无形资产――XX,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这一规定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对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研究开发项目很可能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研究和开发很可能是交叉同时进行的。更多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可能导致企业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有目的性地划分这两个阶段,而不是根据客观的技术条件。

2.将研发支出的核算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核算,但却丧失了很多信息。譬如,对于研发支出分类过于笼统以及研究阶段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对于加强研发支出的控制和提高研发支出的效率是不利的。

3.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范围和披露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研发支出的范围决定了哪些支出应该计入研发支出或者说研发支出包括哪些核算内容?这一规定的缺失,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为了争取所得税的优惠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企业存在夸大研发支出范围和总额的动机。对研发支出信息的披露也没有作出规定,导致很多企业不披露或者披露不规范,大大降低了研发支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二、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改革研发支出采取费用化和资本化同时并行的思路,对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处理,资本化的金额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并定期进行摊销和减值测试。在研发支出的日常核算中,借鉴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路,重新确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二级科目和会计核算的范围。同时完善研发支出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处理

研发支出的实质和固定资产投资一样,均为了获取未来收益。其不同在于,固定资产是有限次支出完成,而研发支出却表现为无限次支付。但随着研发支出价值相关性获得人们的认同,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由于技术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知识的外溢作用,按照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对资本化的研发支出进行定期摊销和减值测试,以反映其陈腐化的情况。

(二)重新划分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二级科目

通过改革当前将研发支出化分为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的做法,按照研发项目构建研发支出会计核算二级科目。具体如下:一级科目是研发支出,按照研发项目增设二级科目,研发支出一般是由一个个研发项目构成的。按照研发项目构建二级科目更能反映研发支出的实际情况。具体如下:“研发支出――XX项目”。这里的研发项目包括了自主、委托和合作研发的项目。以研发项目作为归集研发支出的对象有利于评价各个研发项目的实际支出,从而为加强各个研发项目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确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范围

本文建议按照成本会计核算的办法,将研发支出划分为“料、工、费”等核算范围。这里的“料”包括了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工”包括了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费”包括了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等。具体来说,在以上费用实际发生时,记“借:研发支出――XX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贷: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同时,对于多个研发项目收益的一些共同研发支出,采取一些计量标准进行分配,如可采用目前研发人员的研究工时或者各个研发项目的工时等标准进行分配。

(四)确定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期间

本文建议以研发项目的研究周期作为会计核算的期间。对于已经完工(如新产品已试制成功、专利已申请成功)的研发项目,将“研发支出――XX项目”归集的金额转入“无形资产――XX”;对于没有完工的研发项目,按照年度进行汇总。这样,从研发支出这一科目中,既可以看到每年研发支出的发生额,又可了解每年研发成功项目的金额。

(五)研发支出信息的披露

针对目前研发支出信息披露不规范、缺失的现状,本文建议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列示各个研发项目的总括费用、进展等情况。

三、小结

随着研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对于研发支出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会日益加大。对于研发支出会计核算的现行处理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本文提出的采用成本会计核算的思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研发支出会计信息的含量却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信息需要者的需要。本文认为,这是未来研发信息会计核算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 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32-01

当今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的神奇魅力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网络道德,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能学到一技之长,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成为每一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的首要任务和面临的重要课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进校时成绩普遍较差,对升学普遍都不报希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整体素质较低。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特色,在五备(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的基础上,采用“激发兴趣、分组协作、学生演示、教师辅导、归纳问题集中讲授”的教学原则和“任务驱动”的授课方式,尝试出计算机课的高效课堂新模式:“五步教学法”。

一、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兴趣是学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而在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应遵循“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学中长”的思想,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完成任务相结合,必将有利地推动计算机课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excel的公式应用教学过程中,首先,列出一张学生考试的成绩表,教师通过演示展现 excel 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学生们有初步的认识,学生看到考试成绩原来是通过 excel 计算出来的,产生强烈的操作欲望,跃跃欲试。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下个人的总分(较简单的任务)和平均分,来满足学生“一试身手”的愿望。

二、合理分组,团结协作

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掌握知识及技能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的需要,在分组时一定要合理分配,组长要选择一名水平相对较高,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员有问题,可以寻求组长的帮助。组长解决不了,可以让组员参与讨论,在组内得到解决。经大家讨论仍解决不了的,组长向教师汇报,由教师来解答或是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三、学生当堂演示,教师适当讲解

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来的讲授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由原来的讲述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鼓舞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由于学生间的水平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已经完成任务了,有的没有完成或完成的不好。这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找有代表性的学生来作演示并适当讲解指导,借助演示和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

四、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巡回辅导

演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教师应布置一些上机作业让学生练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并注意“变式”的应用,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就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练习不但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在完成作业期间,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工作,随时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

五、教师总结评价,扩展学习

经验

在学生实习操作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又能通过良好的实践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篇7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1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与集中式数据库的最大区别是: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分散性存储在网络中不同场所(结点),并且每个场地的数据库都有独立处理能力。并且可以在局部完成功能应用,除此之外,每个场地也要参与全局应用程序的执行,全局应用程序是通过已有的网络拓扑进行通信来访问各个场地的数据。在实际应用和操作当中,其实是感觉不到这个分布式网络存在的,操作的仍然是一个整体数据库系统[1],这说明,分布式数据库物理上是分散各个网络节点上的,但逻辑上仍是同一数据库系统的数据集。这样就导致了在优化处理过程中与集中数据库系统的一些区别:

在集中式数据库中,查询优化是基于关系代数的优化整合,是一元运算符运算,主要目标是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网络数据的异步传输通信会有一定的代价,是二元运算符操作。需要通过冗余数据提高系统可靠性,从而改善系统性能。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分散性和冗余性,决定了其查询处理的优化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应用当中,分布式查询处理和优化在整个项目周期中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处理代价分析

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处理操作是基于多点进行的数据传递,这样的数据查询也是并行化处理的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的目标是确保整个传输处理成本尽可能的小,主要包括CPU处理成本、I/O和通信开销[2]。对于不同的网络拓扑类型可以设计不同的查询处理算法。主要分两种情况考虑:

(1)在一般的远程网络通信中,网络传输的通信时间往往比本地局部数据处理时间要长,因而可以忽略本地的数据处理时间,以网络传输的通信时间为主要优化方向,那么减少传输的数据量和传输次数即为主要目标和途径。

(2)在高速的局域网络中,网络传输非常快,相比局部的处理时间就短很多。这种情况下减少局部处理时间是主要的优化方向。

一般以响应时间作为网络传输的一个重要指标。响应时间包括通信和处理时间。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各有侧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分布式数据查询的代价可以归结为CPU代价、I/O和网络通信代价之和。

网络通讯代价和数据传输量和网络传输速率相关。其公式可以估算为:

T=C0+C1*P (1)

C0为两端通信初始化的总时间,C1为网络传输速率,P为传输数据的总量。

2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处理过程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查询处理需要考虑:

先将查询转换为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然后从各等价表达式中选择最优代数表达式进行查询优化处理。

需要涉及到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互,选择最优的节点路径和数据传输方式。

2.1 查询分类处理

分布式环境的查询类型包括本地查询、远程查询和全局查询,本地查询即局部查询,它同集中式数据库的优化技术一致。远程和全局查询描述如下:

(1)远程查询。单点数据的远程通信。若数据是冗余分配的,要减少查询处理的通信代价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从发出查询的节点最近的节点上的数据或者数据片作为查询对象

(2)全局查询。多点数据处理,其过程为:首先要确定查询对象,然后根据可用访问路径和必要的算法确定二元操作连接以及并操作的次序,最后确定执行节点(站点),需要考虑通信代价、执行效率以及查询速度,选择原则为:尽量选择距离提供站点数据的站点较近的站点;另外尽量选择较空闲的站点执行查询。

总之,选择最佳的查询处理策略,要确定好必要的物理片段以执行查询,也要确定在查询处理中各操作执行的次序和执行站点,此外,还取决于具体实现算法的操作。

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分布式查询处理过程有四个层次:查询分解、数据本地化、全局优化和局部优化,其层次结构如图1。

图1 分布式查询层次

3 分布式查询优化算法

分布式数据库中查询优化是围绕着查询策略优化和局部处理的优化展开的。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应用中执行策略也不相同,系统资源的消耗和传输响应时间也有差异。

查询优化的基本方法有二:查询转化和查询映射。

查询转化:例如:连接或投影等关系操作,执行顺序不同。

查询映射:使用优化算法实现关系操作、访问设备。

本文主要阐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半连接方法。

3.1 半连接查询优化基本方法

半连接方法是利用连接和投影操作产生的一种关系代数,主要适用于带宽较低的远程广域网络。其基本原理是网络中仅传输参与连接的数据,而不传递其他无用数据或者不参与连接数据[3]。数据传输为片段或整个关系,此为一种冗余方法。

设有两个关系R和S,分别属于不同站点。在属性R.A=S.B上做半连接操作。表示为如下形式:

R∝A=BS=∏(R∞A=BS)=R∞A=B(∏B(S))

采用直接连接方法进行R∞A=BS,通过两站点关系进行连接按公式(1)得此过程代价:

T全=C0+C1*size(B)*card(R) (2)

使用半连接方法,需要两次数据传输,整个过程的代价:

T半=2C0+C1*(size(B)*val(B[s])+size(R?)*card(R?)) (3)

sizeB表示B属性的长度;val(B[s])表示关系S中属性B上不同值的个数;card(R?)表示为R?的元组数。

一般情况下,有T半

3.2 二次半连接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请求结果集存放的站点不是请求站点,在结果集数据量较大时,会造成数据传输网络堵塞,导致网络负载不均衡,通信次数和响应时间增加。

二次半连接在半连接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用以进一步减少通信数据量,提高各站点通信并行性。其算法如下图:

图2 二次半连接算法

(1)在站点B做关系S在R和S连接属性B的投影∏B(S)。

(2)将∏B(S)发送到站点A。

(3)站点A依据接收到的投影值计算半连接结果R?=R∞A=B∏B(S)。

(4)R?的投影为∏A(R?)。

(5)发送∏A(R?)到站点B。

(6)在B站点执行∏A(R?)∞A=BS连接操作。

二次半连接算法在请求站点时比半连接算法增加一次连接过程,可以为A、B属性进行排序,在所属的站点也进行排序或者索引用以减少连接的开销,这样在请求站点传输数据的时候,按属性传输可以减少请求站点连接时间。在大型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二次半连接算法在传输量和响应时间的性能优化上相比版连接算法效果更明显。

3.3 其他算法

分布式数据库中除了半连接算法还有许多其他的优化算法。如:利用半连接缩减元组大小和减少数据传输的SDD-1算法的优化、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基于查询图和收益代价比因子的贪心算法的优化和粗糙集的查询优化等。

4 结束语

分布式查询优化算法的研究重点是如今高速发展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和云计算平台。本文分析了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处理的原理和过程,并针对其主要代价进行分析,基于查询优化的主要因素,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综合考虑,选择代价最小的优化方案来进行处理。

此外,虽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环境是复杂的,但随着Web的发展及其技术内容的综合性也越来越丰富,对于研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技术也会越来越优秀,即使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随着物联网和大数量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查询优化技术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于秀霞,赵建平.分布式数据库直接连接查询优化算法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

[2]钱磊.分布式数据库多连接查询优化算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

[3]孙婷婷.分布式数据库多连接查询优化算法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篇8

关键词关键词:同步教学法;异步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65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钟世芬(1971-),女,硕士,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算法;柳荣其(1971-),男,硕士,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数据挖掘。

0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大学计算机教育中的通识课程,是本科学生学习计算机学科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课程。理工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要求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另一部分是程序设计。该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存在多种客观原因,例如,学生基础不同、认知程度不同,使得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往往理解不到位,学习需求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由于中小学已开设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但因该课程不是主科目,各学校执行情况、学生重视程度不同,使得来自各地区的学生掌握情况差异较大,单一采用传统的同步教学法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而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从自然语言过渡到形式化语言,其思维方式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学生会感觉既烦又难,存在惧怕心理,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掌握知识的进度自然存在快慢。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同步教学法和异步教学法的区别

1.1同步教学法及其缺点

同步教学法指一个教师面对由许多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成的一个学习班,对全班学生同时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是一对多的群体教学体制[1]。传统的班级授课体制都是“同步教学”,即一个班全体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

在同步教学法中,强调教法,弱化学法。教师按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需求和事先编好的教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教师上课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学生的学习完全由教师来主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1.2异步教学法及其优点

为了区别于同步教学,并突出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的特点,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提出了“异步教学方式”和“异步教学理论”[2]。

异步教学法是一种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学生的学习更多体现为自学,分为六步:自学-自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学习中提倡“举三归一,以一反类”。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的学习实践过程。

在异步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拟定好教学指导方案。学生学习时以自学为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积极主动地探索,与别的同学或者老师进行研讨,或者查阅工具书及参考资料。异步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采用异步教学法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习的个体性不同而有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教”的实质只能是“指导”。心理学表明,学生知识的获取,不仅要靠教师的引导(外因),更重要的是靠学生的领悟(内因)。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异步教学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

2异步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2.1变“讲堂”为“学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同步教学“以讲代学”,“课堂”就是教师的“讲堂”,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异步教学则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自学和思维的时间及空间。“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有利于训练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异步教学法中,教师提出问题和指示方法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和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如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学时比例如表1所示。

2.2变“学会”为“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让人终身受益。基于这一理论,针对现在大学生由于从小接受的教育多为“填鸭式”教育,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学能力薄弱这一实际情况,变传统同步教学的“要我学”为现代异步教学的“我要学”。使学生为满足对知识的某种心理“渴求”,由外因导学变为内因导学。

(1)人人学会自学。

以计算机基础为例,各种操作技能若细讲很花时间,学生在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下无法很好掌握。如果能给出一些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范例,如校园中看到的图文并茂的广告单、学生选课课表、加入社团的自荐书、学生各科成绩分析和排名表(含分析图表)、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大学生就业自荐书、大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优秀大学生毕业汇报演讲稿等和学生切实相关的已有范本,让学生用临摹加改编的方式完成类似作业,引导学生为完成任务而查阅资料,自学相关知识,并启发学生怎样完成和完善相关作业,总结所学知识,最终将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牢固掌握。这样的异步教学法,让学生真正从老师的灌输式教学中摆脱出来,由强迫式、要求式学习变为自主式、自愿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会学”。

(2)人人达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地域上的差异以及经济、文化和教育存在差异,再加上学生本身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在相同的时间内要使每个同学学到相同容量的知识是不科学的。因而教师在给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可将任务或作业分层次布置,将知识分为必学和选学,将任务分为必做和选做。必学或必做的部分为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选做的部分为扩展知识或高级技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根据自身情况,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3)人人可当小老师。

在校园中,同学们朝夕相处,再加上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工具的普遍应用,飞信、微信、短信、QQ、电话等工具的应用使得同学之间不受时空限制,能自由平等无压力地交流和学习。教师可引导同学遇到问题时相互交流,在自主学习中相互督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为尽量引导同学间多交流,互当小老师,根据学生的意愿将每个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监督和协调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小组长给出评分,并向老师反馈小组学习情况等。通过这种互动,培养学生养成互相交流、互相指导、互相检查、共同进步的习惯。

2.3变“专制”为“民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同步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在课堂上一讲到底,基本上没有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提问,教师的观点、教参的答案,就是权威性结论。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学”而“学”,显得被动和无奈。教师的辛苦劳动无法带来好的成效。

在课堂上由教师提出问题,或者给出一些与实际应用需求相关的任务,再由学生进一步提出或扩展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找寻答案或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再进一步引出新问题和答案,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3在教学中将同步教学法和异步教学法有机结合

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单纯使用异步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因为异步教学法具有的优点而直接否定同步教学。适当采用同步教学方式,将同步教学法和异步教学法有机结合,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3.1去“劣”存“优”,充分发挥同步教学法的优点

同步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讲授法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存在就有道理,同步教学具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通俗,从而排除了学生因对知识的神秘感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同步教学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可减少学生在自主学习与认识过程中的曲折和困难,让其在摸索知识过程中少走弯路。

3.2变“单一”为“综合”,将同步和异步教学法有机结合

(1)选择合适的同步讲授内容。

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在确定了以学定教的原则后,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的教学内容,如Office办公软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Excel中的单元格、公式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等,就需要使用讲授式同步教学法。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定义是不允许探究的,使用同步教学法更能提高全体学生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的效率。而一些操作性的知识,如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某个程序的具体开发等更适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

(2)在同步讲授中融入启发性。

在同步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适当给出有效的提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求问题解答的积极性。

(3)在异步教学法中融入同步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讲授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掉队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异步和同步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先把整节课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能不同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能将两种教学法有机结合并应用自如,将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4结语

教学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如课程性质、学生情况、教师特点等进行调整。应大量采用异步教学法,并适当结合同步讲授方式,使两种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并获得最好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翁琴琴.异步教学法与同步教学法比较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2).

篇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规范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17号)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部制定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二00八年八月十九日

附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17号)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土地储备机构管理的土地储备资金。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资金是指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收回土地以及对其进行前期开发等所使用的资金。

土地储备机构在持有储备土地期间临时利用土地取得的应上缴国库的零星收入,不在本办法规范范围内。

第三条 土地储备资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土地储备资金应当独立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实行分账核算。

第四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季度、月份的起讫日期亦采用公历日期。

第五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土地储备项目应进行成本-核算。

第六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七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收支情况和土地储备项目的成本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三)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八条 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以及相关会计基础工作等,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19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及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

第九条 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修订。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 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第十一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对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

在不违反本办法的前提下,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根据核算和管理工作需要对明细科目的设置作必要的补充。

第十二条 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序号 编号 名称

一、资产类

1 1001库存现金

2 1002银行存款

3 100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1004财政应返还额度

5 1005应收利息

6 1006预付工程款

7 1007其他应收款

8 1101收储项目

9 1102待摊支出

二、负债类

10 2001短期借款

11 2002应付利息

12 2003应付工程款

13 2004应交税费

14 2005其他应付款

15 2101长期借款

三、净资产类

16 3001土地储备资金

四、收入类

17 4001财政拨款收入

18 4002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19 5001交付项目支出

第十三条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1001号科目库存现金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的库存现金。

二、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收到现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二)支付现金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库存现金数额。

第1002号科目 银行存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的银行存款。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收支结算。

三、银行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土地储备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二)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收到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利息”、“其他收入”等科目。

(四)支付银行存款时,借记“收储项目”、“预付工程款”、“应付利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土地储备机构应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并结出账面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土地储备机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如有差额,应当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的银行存款数额。

100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土地储备机构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土地储备资金用款计划收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不设置本科目。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到银行转来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二)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三)年度终了,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相关账务处理,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如果土地储备资金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下年初,依据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相关恢复额度的账务处理,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如果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支用的土地储备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

1004财政应返还额度

一、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土地储备资金年终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

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不设置本科目。

二、本科目应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年度终了,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

(二)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年度终了,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具体账务处理参见“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下年初依据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恢复额度,具体账务处理参见“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土地储备资金额度。

第1005号科目应收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发生的应收利息。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期计算确定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利息。期末,按照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实际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收利息金额不大的,也可于实际收到利息时确认相关的利息收入。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未收的利息。

第1006号预付工程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给有关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施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预付工程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土地储备项目发生预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二)办理土地储备项目工程款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收储项目”等科目,按照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本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应付工程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的工程款项。

第1007号科目其他应收款

一、本科目核算除应收利息、预付工程款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单位和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其他应收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二)收回其他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的余额。

第1101号科目收储项目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成本。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土地储备项目设置明细账,并在土地储备项目下设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交付成本”等明细科目进行二级明细核算。

(一)“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明细科目,核算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依法需要支付的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有关的其他费用。在征地过程中对被征地农民采用社会保障安置的,所发生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也在本明细科目核算。对于所发生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应在本明细科目下单独设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土地开发支出”明细科目,核算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后进行必要的前期土地开发费用,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按照财政部门规定与前期土地开发相关的费用等,含因出让土地涉及的需要进行相关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三)“其他直接支出”明细科目,核算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可直接归属于土地储备项目成本的其他支出。

(四)“待摊支出转入”明细科目,核算分摊计入土地储备项目成本的待摊支出。

(五)“交付成本”明细科目,核算本期已交付项目的成本。

三、本科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各项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二)对出包工程,土地储备机构应定期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办理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本科目,按照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预付工程款”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应付工程款”科目。

(三)结转待摊支出时,借记本科目(待摊支出转入),贷记“待摊支出”科目。

(四)单个收储项目完成收储后交付的,应按照该项目归集的成本进行结转,按照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按照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该项目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

单个收储项目未全部完成收储、部分先交付的,应按合理的方法计算确定交付部分的成本并进行结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单个收储项目部分交付时,按照计算确定的交付部分的成本,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交付部分的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待该收储项目最后未交付部分完成收储后交付时,按照最后交付部分的成本,借记本科目(交付成本),贷记本科目(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同时,将最后交付部分的成本结转入“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交付成本)。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累计发生的收储成本。

第1102号科目待摊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为多个收储项目共同发生的、按照规定应当分摊计入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如借款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可行性研究费、勘探设计费、储备保管费、评估费、临时用水用电费、临时设施支出等。

可直接计入单个收储项目的支出,在“收储项目”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待摊支出的内容进行明细核算。

三、待摊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借记本科目、“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发生其他待摊支出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三)土地储备机构应按合理的方法(如按照各项目概预算占所有项目概预算总额的比例)将发生的待摊支出分摊计入有关项目成本,分摊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转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四、本科目月末借方余额,反映为多个土地储备项目共同发生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年末,待摊支出应分配完毕,本科目应无余额。

第2001号科目短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按贷款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短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人的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短期借款应付的利息,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

第2002号科目应付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而发生的应付利息。

二、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按期计算确定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而发生的应付利息。期末,按照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应付利息金额不大的,也可于实际支付利息时确认相关的利息成本。支付利息时,借记“待摊支出”、“收储项目”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应付未付的利息。

第2003号科目应付工程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付给有与关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施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付工程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办理土地储备项目工程款结算时,按照实际发生的项目支出,借记“收储项目”等科目,按可抵扣的预付工程款,贷记“预付工程款”科目,按照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贷记本科目。

(二)支付应付工程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

第2004号科目应交税费

一、本科目核算按税法等规定计算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二、本科目按应交的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应交税费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按规定计算的为土地储备项目应交的各种税费,借记“收储项目”科目,贷记本科目。涉及多个土地储备项目的,可通过“待摊支出”科目进行归集,然后按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

(二)实际交纳各项税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应交未交的税费金额。

第2005号科目其他应付款

一、本科目核算除应付利息、应付工程款、应交税费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暂存款项。

二、本科目应按单位和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其他应付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暂存款项时,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实际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及暂存款项的余额。

第2101号科目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储备项目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二、本科目应按贷款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长期借款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为土地储备项目借人的各种长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长期借款应付的利息,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归还借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

第3001号科目土地储备资金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差额。

二、期末,将各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本科目,借记“财政拨款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方余额转人本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交付项目支出”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余额,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累计差额。

第4001号科目财政拨款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当期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

二、本科目应设置“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的拨款”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的拨款”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财政拨款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土地储备机构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采用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支付收储支出时,借记“收储项目”、“待摊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4002号科目其他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土地储备项目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

二、其他收入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的其他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应收利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贷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5001号科目交付项目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本期已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支出。

二、交付项目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项目全部或部分交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收储项目(交付成本)”科目。

(二)期末,将本科目借方余额转入“土地储备资金”科目,借记“土地储备资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第三章 财务报表及编制说明

第十四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编制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

第十五条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及附注。

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的规定编报。

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项目支出明细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可由土地储备机构根据需要自行编制。

第十六条 土地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应当至少按照月份和年度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手续完备、内容完整、编报及时。

第十七条 财务报表格式(略)

第十八条 资产负债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月末、年末等会计期间终了时土地储备资金全部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的构成情况。

(二)本表“年初数”栏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本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

(三)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期末合计余额,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期末余额加总填列。

2.“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反映期末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余额。本项目应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利息”项目,反映土地储备资金银行存款应收未收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预付工程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预付的工程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付工程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除应收利息、预付工程款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收储项目”项目,反映尚未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累计发生的收储成本。本项目应根据“收储项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7.“待摊支出”项目,反映为多个土地储备项目共同发生的尚未分摊的待摊支出。本项目根据“待摊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编制年度资产负债表时,本项目应填“0”。

8.“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本金。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应付利息”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款应付未付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应付工程款”项目,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应付未付的工程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工程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1.“应交税费”项目,反映土地储备项目尚未交纳的税费。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2.“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除应付利息、应付工程款、应交税费外为土地储备项目发生的其他各种应付及暂存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为土地储备项目借入的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4.“土地储备资金”项目,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各项收入与交付项目支出的累计差额。本项目应根据“土地储备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第十九条 收支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土地储备资金在月份、年度等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

(二)本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报表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累计数”栏,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

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三)本表中“本月数”栏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

1.“土地储备资金收入”项目,反映当期土地储备资金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本表“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项目金额加总计算填列。

2.“财政拨款收入”项目,反映当期财政部门拨付的土地储备资金。、本项目应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的拨款”、“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的拨款”项目分别根据“财政拨款收入”科目所属明细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3.“其他收入”项目,反映当期除财政拨款外的其他收入,如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其他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4.“交付项目支出”项目,反映本期已交付的土地储备项目的实际支出。本项目应根据“交付项目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填列。

第二十条 项目支出明细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反映收储项目以前年度的累计支出和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实际发生的支出,包括本年尚未交付的收储项目和本年度收储完毕并交付的项目。不含以前年度已交付的项目。

(二)本表中“以前年度累计支出”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之前累计发生的支出。一各具体栏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如下:

1.“小计”(1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各类支出小计,根据第2栏至第5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2.“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2栏和第7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3.一“土地开发支出”(3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土地开发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土地开发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3栏和第8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4.“其他直接支出”(4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其他直接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其他直接支出”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4栏和第9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5.“待摊支出转入”(5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以前年度累计分摊的待摊支出。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待摊支出转入”明细科目的上年末余额填列,或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本项目对应的第5栏和第10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三)本表中“本年累计支出”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各具体栏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如下:

1.“小计”(6栏),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各类支出小计,根据第7栏至第10栏的数字加总填列。

2.第7栏至第10栏,分别反映土地储备项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和累计分摊的待摊支出,分别根据“收储项目”科目所属“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待摊支出转入”各明细科目本年自年初至本月末止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篇10

摘 要: 根据部分遥测缓变参数列表校准数据的处理需求,提出了应用光滑不等距插值算法进行回归处理的方法。阐述了光滑不等距插值方法的原理,介绍了该方法的软件处理流程,并应用试验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该方法具有光滑性好及精度高的特点,根据得到的各区间上惟一的插值多项式可求出任一点的精确值,克服了全局多项式和样条插值方法的不足。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校准数据呈非线性各类缓变参数的译解处理。

 

关键词: 插值; 校准数据; 遥测数据处理; 缓变参数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V5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8?0013?03

在各类飞行器飞行试验任务中,遥测系统是获取飞行器内部各系统的工作状态参数和环境参数的主要手段,遥测数据处理结果是评定飞行器的性能和进行故障分析的依据,在试验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遥测是指将一定距离外的被测对象的参数,经过感受、采集、变换,通过传输媒介送到接收地点,并进行解调、记录、处理的一种测量过程,它是导弹、航空、航天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遥测的显著特点是:近距离测量、远距离传输。

 

缓变参数(Slow Changing Parameter,Low Bandwidth Parameter)一般指信号变化频率低于10 Hz的遥测参数[2]。绝大多数遥测缓变参数都采用线性电位计将其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测量,传输所使用的电位计的线性程度一般都很高。多年的实践表明,导致校准数据线性程度变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参数本身具有不灵敏区或饱和区;电位计达不到设计的线性要求、存在质量问题;校准时存在偶然误差,采样不准。在进行缓变参数物理量译解前,需对参数的校准数据进行预处理,常规的做法是:首先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校准数据进行回归计算,除用F检验外,也可用线性系数r来衡量回归效果[3?5];然后根据r的计算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译解方式。当[|r|>0.999]时可根据获得的回归方程进行译解处理;否则,通常采用线性内插法或曲线拟合的方法进行译解处理。线性内插法在精度上可满足实际要求,存在的不足是计算过程较繁琐;曲线拟合方法并不要求在给定点处误差为零,而是从总体上考虑近似函数对数据点的逼近,就个体而言误差较大。

 

本文针对飞行器试验数据预处理中,部分遥测缓变参数的校准数据线性程度较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光滑不等距插值算法。该方法为局部插值方法,克服了全局多项式和样条插值方法误差传播范围广、计算量大等不足,经软件实现及实用表明:该插值方法适用于校准数据呈非线性缓变参数物理量的译解处理。

 

1 光滑不等距插值算法原理

插值是计算数学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手段,是函数逼近理论中的重要方法[6]。利用它可通过函数在有限个点处的取值状态,估算该函数在别处的值,即通过有限的数据,得出完整的数学描述。常用的插值方法有Lagrange插值法、Newton插值法、Hermite插值法等全局多项式法和样条插值法。上述插值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全局多项式插值法的缺点是当插值节点增加、减少或其位置变化时,整个插值多项式的结构都会改变,这不利于实际计算;而工程上时常采用的样条插值法[7],存在的不足是任一小区间插值多项式的确定,都要考虑全部数据点对它的影响,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是增加了计算量,另一方面是扩大了误差传播范围。

 

2 算法实现及数据处理分析

2.1 算法处理流程

2.2 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为检验光滑不等距插值算法的实用性,利用某型飞行器飞行试验时提供的校准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表1给出是与实际应用背景相近的自动驾驶仪某参数的校准数据,为充分验证本文方法的适用性,有意使校准数据的线性程度变差。

 

参考文献

[1] 何友金,吴凌华,任建存,等.靶场测控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以恩.遥测数据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 陈久宇,林见.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 钟穗生,刘旭光.实验数据的计算处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5] 丁振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6] 周长发.C#数值计算算法编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