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方法范文

时间:2023-04-01 00:1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修辞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修辞方法

篇1

[关键词]电影片名 标点 修辞

影片名是一部电影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好的影片名不仅需要概括出影片内容、传情达意,还要能独具特色、新颖别致,以最大限度吸引观众。可以说成功的影片名对电影的成功具有积极的效果,

对电影片名的研究尤其是对译制影片片名的研究已经成为很多学者的学术兴趣。本文将以标点符号为视角,对电影片名修辞方法略做分析。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区分句子结构、辨明句子语气、了解文章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标点符号往往被灵活运用,以达到各种效果。笔者留意了一下当前的电影市场。将标点引入电影标题的做法已不鲜见。从“不能说的・秘密”到“色、戒”,从“如果・爱”到“女人・本色”,标点俨然已经成为电影制作人青睐有加的语言元素。这值得我们关注。

一、语法功能的标点

给电影标题加入标点并非最近才有,十几年前著名导演张艺谋就拍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个片名挺长的,它取自一首童谣中的一句,片名中的逗号是出于语气停顿的需要。这种标点是口语中的停顿在书面上的转化,是具有语法功能的。也就是说,标题较长,需要停顿。相似的影视作品名称还有《离婚了,就别来找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妈妈,再爱我一次》。这类标题中的标点多是出于句子内部的一般性提顿,上述三个片名中的逗号的语法功能依此为;用在时间状语后面、用在分句之间、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

二、修辞表达的标点

电影片名中语法功能的标点不需解释,很好理解。但更多电影片名的标点是需要解释的。《如果・爱》上映后,细心的观众发现,电影海报上片名中加入了一个间隔号。一般来说,间隔号用在月份和日期、书名和篇名、词(曲)牌和词(曲)名问。某些外国人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各部分之间也可以用,表示音界。“如果・爱”中的间隔号显然不属于以上的情况。对此,导演陈可辛的解释是,“这个点的意思是‘也许’,因为剧中周迅扮演的角色也不能确定她爱的是谁,概念很模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片名中的间隔号在这里是为了适应影片的主旨情境,其使用旨在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达到一定的修辞功能。这可以算是电影片名变异使用标点的开始。在电影《夜。上海》中,影片片名中使用了一个句号。导演张一白表示,“‘夜’和‘上海’是两个名词,用句号隔开,前面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后面表示地点,这样也可以和歌曲《夜上海》进行区别。”李安将张爱玲的小说搬上银幕,这个在某些文集中写成“色,戒”,某些文集中又写成“色・戒”的名字,到了李安的电影海报上却变成了“色・戒”。李安把原作中的逗号或者间隔号换成了一条斜线,他对此似乎是经过了严肃的思考的,“我觉得对我来说,‘色’好像是感性,‘戒’好像是理性一样,有一个辩证的味道在里面。”那么,用斜线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符号追求修辞效果。可以说,在这几个电影标题里,导演出于某种考虑,对标点符号变异使用,以实现其修辞作用。

三、时尚跟风的标点

篇2

一般来说,考试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命题特点

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

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语言应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中考查。

4、作文写作。(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也叫打比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关键词:相似点。

2、构成:本体喻体喻词。

3、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4、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5、迁移运用。

问:下面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结合原诗分析它的作用。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南到江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惜别之情。

二比拟――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关键词:模拟。

2、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者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3、种类:拟人(把物当人来写)、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4、作用:生动、形象、逼真、传神。不仅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5、迁移运用。

问: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答案示例梦想轻盈、绮丽,就如天边流星,点亮暗弱的夜空;现实真切、朴实,仿佛生命足迹,踏遍人生的旅程。

三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关键词:相关。

2、含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相关的名称代替。如用“红领巾”(借体)代替“少先队员”(本体)。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3、种类:特征代本体、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

4、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5、迁移运用。

问:“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参考答案借代,反问。(“粉黛”用女子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代指女子;“何处笙箫?”运用了反问。)

四夸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1、含义: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合情合理的扩大或缩小的渲染,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夸张不是事实,胜似事实。”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种类:夸大、夸小(缩小)、超前夸张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4、迁移运用。

问: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参考答案: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五对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含义: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2、种类。

甲:依据内容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1)正对:从两个角度、侧面说明同一事理。

(2)反对:上下句相对或相反。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乙:依形式可分为工对、宽对。

(1)工对:要求上下分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没有重复的字。

(2)宽对: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只要结构基本相同,音韵大体和谐,可以用相同的字,只要基本符合对偶的格式就可以了。

3、作用。

(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2)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对比强烈鲜明,褒贬分明。

(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抑扬顿挫,音乐感强。

4、迁移运用。

问: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六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含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2、分类:成分排比、句子排比。

3、作用: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4、排比与对偶。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5、迁移运用。

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示例答案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棵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七设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含义: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作用:强调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开篇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3、分类:自问自答、问而不答。

4、迁移运用。

问: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答案运用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深化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八反问――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含义:无疑而问,只问不答。

2、分类: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3、作用:加强(肯定/否定)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4、迁移运用。

问: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篇3

关键词:英语谚语 修辞特点 翻译方法

一、引言

有人说“泉水最清,谚语最精”,这应该是用谚语给谚语下的最好的定义,同时,这句话也揭示出谚语的本质特点:语言精确简炼、鲜明生动、意义深长、富于哲理,记载了一个民族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和信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闪烁于语言中的璀璨明珠。英语谚语因其言简意赅、哲理深邃且音韵铿锵而广泛应用于英国各个时期文学作品中,深受读者青睐。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英国鸿儒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1-1616),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等文学巨匠均应用谚语以点缀其文学作品,使其中主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莎翁给主角哈姆雷特写了一句著名的台词――“Know a hawk from a handsaw”,让他告诉别人,自己还有起码的辨别能力。今天,这句台词已成为谚语。英国作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天赋和智慧精神都是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Geniu,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纵观英语常用谚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包含着很多的修辞格。本文对英语谚语中所涉及的修辞格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二、修辞特点

英语谚语中所用的修辞格是多种多样的,有明喻、暗喻、拟人、拟物、对偶、重复、押韵、夸张、排比、对照、双关等。这些修辞格在英语谚语中起到了言简意赅、鲜明生动的作用。下面就英语谚语中所涉及的修辞格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谚语的文化内涵,提高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审美能力。

1. 明喻(Simile)

英语明喻就是将两个物象相似之处直接比喻,常使用as、like、alike、as if、as though、as similar to、to bear a resemblance to等比喻词搭起本体(被比喻对象)和喻体(比喻对象)之间的桥梁,从而勾画生动的形象,使深奥的哲理变得浅显易懂。如:

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like a rose without scent.美而无德犹如花无香味。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2. 暗喻(Metaphor)

暗喻亦称“隐喻”,它同明喻一样,也是在两个不同类别的对象之间进行比喻,它和明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用比喻词,而干脆把两者说成是一致,即:A is B。它能巧妙地通过人的熟悉的形象、特征、动作、哲理去暗示人们尚不熟悉或不易把握的对象。如:

Unpleasant advice is a good medicine. 忠言逆耳利于行。

A teacher for a day is a father for a lifetime.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拟人(Personification)

谚语常用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生命特征,更加形象地表达出生活的哲理。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

Money talks金钱万能。

4.拟物(Zoosemy)

同拟人相反,拟物是把人当成物来描写,包括描写成动物、植物、无生命物、抽象概念等。如:

A cheerful wife is the joy of life. 快乐的妻子是生活的乐事。

A man dies the way a lamp goes out. 人死如灯灭。

5.对偶(Antithesis)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近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格整齐、匀称,既增加逻辑性又能通过反衬对照,把深邃的哲理说得明白动听,起到讥讽、警示、幽默的修辞效果。

First think,then speak..三思而后行。

No pains,no gains.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6.重复(Repetition)

重复也叫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思想、突出某种感情,对重点词、重要概念进行重复,引起读者注意,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某种效果的修辞格。恰当地运用重复,能起到加强语气,提高音韵的效果。重复有句首重复、句尾重复、首尾重复和间隔重复等。

Merry meet,merry part. 好聚好散。(句首重复)

He that knows nothing,doubts nothing. 无知即无疑。(句尾重复)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首尾重复)

Never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麻烦没来找你,别去自找麻烦。(间隔重复)

7.押韵(Rhyming)

押韵就是重复相同的读音或字母进行押韵的修辞手法。很多谚语之所以令人过目不忘,大多是因为使用了押韵而使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谐又有美感。押韵有:

(1)头韵(Alliteration):即两个或更多的词以相同的辅音字母或读音开头构成头韵。头韵不仅是语言装饰,而且是制造各种音响效果的手段。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Love me little,love me long. 不求爱很多,但求爱长久。

(2)尾韵(Consonace):即是在末尾重复相同的字母或读音构成的押韵。

He that mischief hatches,mischief catches. 害人者,终害已。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8.夸张(Hyperbole)

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在数量、形式或程度上加以渲染以增强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能渲染深刻的感情,使语言引起无尽的遐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A thousand years cannot repair a moment’s loss of honor. 一失足成千古恨。

Love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 爱情威力大,能叫地球翻。

9.排比(Parallelism)

排比是以语法结构对称来突出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段。使用排比是为了反复强调句子意思或为了平衡句子结构。

Kind hearts are the gardens;kind thoughts are the roots;kind words are the flowers;kind deeds are fruits. 善良的心灵是花园;高尚的思想是根茎;文明的语言是花朵;美好的行为是果实。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all play and no work make Jack a mere boy. 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尽玩耍,不学习,聪明的孩子没出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0. 对照(Contrast)

对照是突出差别的一种修辞手段,即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说,通过匀称工整的对应结构形成巧妙的对仗,以便更鲜明、更透彻、更全面地说明问题。

Think today and speak tomorrow. 今天想想,明天再说

Pride hurts,modesty benefits. 满招损,谦受益。

11. 双关(Pun)

双关是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等现象使词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含义的一种修辞格。它能使语言活泼生动或借题发挥,创造一种滑稽幽默的效果。双关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等。

(1)语义双关(Homograph):语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构成双关。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we shall hang separately.如果我们不紧紧的团结在一起,那就会被一个个地绞死。

Measure yourself by your own foot.

用自己的脚来量自己。(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这里的foot有两层含义:脚或英尺,构成语义双关。)

(2)谐音双关(Homophone):谐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构成的双关。

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今天为你祈祷,明天对你敲诈。

Rue and thyme grow both in one garden. 芸香和麝香长在同一个园子里。(悔恨与日俱增)

(这里thyme与time发音相同,构成谐音双关)

三、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也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翻译时除了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策略、民族心理和美感情趣等,切忌简单处理,生搬硬套,妄加删改,添油加醋。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英语谚语的翻译在翻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对英语谚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以期对英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在翻译时保留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翻译,既可保持原文的内容,又可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丰富译文语言。如: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Money could not buy happiness. 金钱买不到幸福。

2. 直译加解释法

部分英语谚语直译出来,会使我国读者很难完全理解其寓意,如改用意译法,又无法保存原有的形象和风格,这时可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来翻译。用这种方法来翻译,不仅能使读者见到其原有意义、形象和风格,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潜在意义。尽管译文有些嗦,但却能显示英语谚语的本色。如:

An 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老狗学不出好把戏。(老顽固不能学事物)

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thorn.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有乐必有苦)

3. 直译联想法

由于英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差异,各自的某些谚语含义或比喻意义基本相同,但表达方式差异很大。这样的谚语采用此法,可以直译英语原文却得出汉语读者能联想到的熟悉的习语。如:

Bad workman often blame their tools. 拙匠常怪工具差。(联想:不会撑船怪河弯)

He who laughs at crooked men should need walk very straight. 笑别人驼背的人得自己首先把身子挺直。(联想:已不正不正人)

4.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翻译时由于受英语文化差异的局限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和主要功能相似的方法。如: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5.对联增词法

汉语中以对联形式构成的谚语很多,往往上联说的是形象,下联说的是意义。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某些英语谚语在翻译过程中不可能用少量汉语将其含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采用对联加字的手段处理,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

Wit bought is better than wit taught.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A lazy youth,a lous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代换法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如表动物的词),但其文化内涵和交际意义是一样或相似的。为了不使译文较原文逊色,在翻译时可运用替换原喻体的方法,做到殊途同归。如: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7.重复法

重复法是在翻译时适当重复原文中出现过的词或短语,目的是使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楚;或者为了进一步加强语气,强调某些突出的内容,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通常,英文往往为了行文简洁,常借助代词、省略法或变换词类等方法而尽量避免重复。相反,重复在汉语中却用得很多。在很多场合中,汉语的某些词语不仅需要重复,而且也只有重复这些词语,语义才能明确,语势才能增强,表达才能生动。因此,翻译时,不仅英语本身含有重复,译文同样需要使用重复译法。否则就使译文思路不清或表达效果欠佳,甚至偏离原意或背离英汉两种语言特有的表达规范。重复法有:

(1)“多枝共干”结构中的重复:

Beauty istruth,truth beauty.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2)重复代词所替代的名词:

Knowledge is a treasure,but practice is the key to it.知识是一座宝库,实践是打开宝库的钥匙。

(3)重复强调型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

(4)重复同义词语:

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 有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

四、结束语

英语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谚语久积其间,流传后世。之所以能经久传诵,不仅在于它们能使人明理,润人心田,诲人向上,催人奋进,还在于它们在遣词、构句、表形、炼意上风格独特,读诵后令人深受感染,如受洗礼。对英语学习者而言,研究英语谚语能使人增强语感,熏陶心灵。可以说,掌握英语谚语不仅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同时也可以把握英语发展的历史脉搏。由于英语谚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学习时要掌握其含载的文化内涵和修辞特点。翻译时尽量避免简单处理,死译硬译,而是要掌握技巧和策略,最大限度地体现译文形式和原文的最佳融合,以求“形似”和“神似”,从而更好地把英译谚语的魅力和包含的美学价值体现出来,以便更好地促进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雪.英汉汉英佳句赏析[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2]朱先穆,朱胜超.英语名言佳句[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兜鍪”原指头盔,这里用的是借代手法;“万兜鍪”,意思是孙权带领着强大的军队。又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再看向子

的《减字木兰花》: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是把物人格化,拟物是把人物化(或把此物写成彼物)。比拟,可以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的联想,使读者倍感生动有趣。比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怨恨与家人离别,听到悦耳的鸟鸣,不是使人高兴,而是使人惊心。其实,“花溅泪”“鸟惊心”这两句还有一种解释:花儿带着朝露,鸟儿任意飞鸣,在诗人的眼里,它们也像是有情的。花儿,为了伤时而洒下眼泪;鸟儿,为了恨别而惊心飞鸣——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周围的景物和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又如韩愈的《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也运用了生动的拟人手法。“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解”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设想之奇为诗中罕见。诗人借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事实上,韩愈正是力矫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创人物,他自己在群芳斗艳的诗坛独树一帜,还极力称赞当时不被人们重视的孟郊、贾岛的奇僻瘦硬的诗风。再如王安石的《定林》: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本诗第三联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描写出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就构成了排比。排比句音韵铿锵,一气贯通,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增强表达效果。排比用于叙事,可使语意畅达,层次清楚;用于抒情,能收到节奏和谐、感情奔放的效果。比如张养浩的《双调·沉醉东风》:

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

元人散曲中叹时警世,常用这种列举史事、“车轮大战”的方式,论据凿凿,以古证今,语若贯珠,一泻直下。所列人物,遭遇均可悲可叹,大都仕途险恶,结论(“因此上功名意懒”)自然水到渠成。又如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曲中“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楚庙”即楚国的宗庙。这三句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指的是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比如连学龄前儿童都会背诵的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此外,李白还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夸张性名句,全都形象生动,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篇5

【关键词】广告英语;翻译;修辞格

一、广告英语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1)体会中英文广告受众不同的接受心理。广告由于其明确的商业目的,决定了受众的根本地位和作用。源语篇只为广告翻译提供信息和内容,它不再是翻译决策的首要根本依据和评判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受众的接受心理,这是影响广告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东西方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造就了东西方广告受众不同的接受心理。中国人喜欢体现浓厚人情味和体现传统文化的广告。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究感观效果。因此,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不能认为按一般的原则做到“语义对等”就足够了,还要突出“以情传意”来打动消费者。(2)了解中英文不同的语言文化特点。由于广告词的翻译是跨文化传达的,它们的翻译必须要符合商品的目标语言文化,迎合目标语言人们的文化审美心理,而不是直接采用音译或意译。违背了这个原则,产品在经销时就会遭到失败。(3)区分英汉广告不同的语言特点。汉语广告的语言艺术特色在于具有优美生动和富于感染力的意境形象。而英语广告的特点是根据广告功能的需要。常采用新颖的文体,简单的句式和生造的新词来加强广告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因此在英译时,就要求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地去认识和把握。

二、广告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直译法多用于较为简单的修辞格。大多数较为简单的修辞格都可以采用此方法来翻译处理。例如:Double delicious,double your pleasure.(巧克力广告)译为:双重美味,双重愉悦。(运用反复手法)。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也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第一想到的方法,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能用直译法直接处理的。

2.套译法。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形成了双语翻译间的桥梁。有些广告的产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套译法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进行翻译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仿拟的修辞手法。这种翻译法主要适用于仿拟和双关的翻译。例如: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公益广告)译为:迟到总比丧命好。这句广告词仿用谚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来好)。而late一词在广告中也有双关作用,既表达有迟到的意思,也有the dead 的意思。这两种修辞的联用给这则公益广告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套用原有的译文结构。套译法的长处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能保持原文简洁、凝练的语言特征,但有时并不能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

3.置换法。置换法可以完美而又忠实的再现时英语原文的意思。置换法在翻译时用另一种辞格来替换原有的辞格,以取得类似的效果,它是在不伤害广告宣传效果和艺术性的前提下采用的方法。根据“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译法损失了译文的“信”,但对广告文体来说,宣传效果表现出了“达”和“雅”是至关重要的。例如:Intel Inside(奔腾处理器广告)。译为:一颗奔腾的“芯”。原文采用的是头韵(alliteration)的修辞格,意思是该计算机的处理器是因特尔公司出品的。在这个例子中,译者用了两个双关:一个是“奔腾”,一个是“芯”;意思是有了“奔腾”(Pentium)的机芯,计算机就好比有了颗奔腾不息的“心”了。译文言辞优美,寓意深刻,简洁有力,其广告效果不言而喻。置换法虽然没能保留原文中的辞格,但它最大的优点是他的表达方式为中国读者所接受,同样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达到了原来的宣传目的。

4.弥补法。补译法是对译文进行修补,尽可能用别的方法将原文的文化内涵补到译文中。对于在翻译过程中,实在没法将其原来的修辞切换成汉语的,或是翻译过来没有美感,缺乏宣传力度的,就可以采取补译法。有不少英语广告是采用这种方法翻译的。例如:A diamond is forever.(de Beers钻戒)。译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此例运用了对偶(antithesis)和尾韵(rhyme)的修辞格,在翻译处理时运用四字格,两两相对,同样具有语言的美感。原文体现钻石恒久不变的珍贵,并暗示爱情的永恒,译者在处理时根据原文的意境,将译文稍加拓展,使处理后的译文完全体现出广告的所有内涵,富有诗意充满浪漫。弥补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挽救译文中的文化缺失,并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但它毕竟无法完美再现原广告语中修辞的效果和美感,在翻译时是令人感到遗憾和无奈的折中办法。

参考文献

篇6

1、调好4种颜色的奶油霜,白色黄色深粉色浅粉色。

2、找一张你喜欢的花花图片,用半透明的糯米纸转印下来,用的是食用铅笔,用剪子沿边缘剪下来,在蛋糕上贴平,用黄色的奶油霜先勾边。

3、把三色奶油霜依次挤好,注意以下两点:奶油霜要软一些;一次挤1个花瓣最好。

4、拿起你的小毛笔,从深粉色巷白色刷刷,完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金属烤瓷冠、口腔修复、并发症、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72-0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牙科2013年07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137例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该方法进行口腔修复后的主要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37例均为我院牙科2013年07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并发症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在18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2.7岁,其中男性患者78例,占总数的56.93%,女生患者59例,占总数的43.07%。所有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原因见表1。

1.2 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如下:第1:瓷崩,29例患者出现烤瓷冠瓷层呈现出片状或者较大面积的脱落,其中前牙崩瓷21例,后牙崩瓷8例。该并发症的处理措施为更换采用树脂进行修复患者9例,采用金属烤瓷制作修复体重新进行口腔修复患者20例。第2:基牙牙髓炎,本研究中37例患者在采用金属烤瓷冠修复后表现出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症状,对于该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3例患者进行了拆除,剩余患者经拆除修复体后采用根管治疗。第3:咬合痛、叩痛,60例患者在经过金属烤瓷冠修复后表现出对颌牙或者基牙的咬合痛、叩痛。该并发症的临床主要处理措施为55例患者进行适当调合后疼痛的临床症状完全消除,5例患者调整无效后,进行金属烤瓷冠的拆除,待患者的咬合痛、叩痛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后重新进行口腔修复。第4:食物嵌塞,23例患者在进行修复后并发食物嵌塞,发生嵌塞的部位主要在金属烤瓷冠与邻牙间。该并发症的主要处理办法是13例患者采用邻牙之间的台阶或调磨对颌牙充填式牙尖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10例患者对修复体进行拆除并重新进行修复。第5:牙龈变色,3例患者在完成口腔修复后表现出牙龈变色,患者的牙龈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黑,与相邻的健康牙齿的牙龈相比颜色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由于患者在微笑或讲话时并不会明显显露,所以均未进行处理。第6:烤瓷冠安装后美观效果差,20例患者在完成口腔修复后其烤瓷冠边缘发生变色。该并发症的主要处理措施是对变色的烤瓷进行拆除后重新制作。第7:牙松动,部分患者在口腔修复后金属烤瓷冠发生基牙松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牙牙槽骨吸收、牙片证实基牙根折或冠折。主要处理措施为拆除原有的修复体,并拔除患者的患牙。

2 讨论

瓷崩以及瓷裂是临床上金属烤瓷修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中并发率达到21.17%。根据引起瓷崩的主要原因的不同,在设计金属烤瓷冠时需要保证烤瓷的厚度在1-1.5mm的厚度;金属烤瓷的结合界面应保持在90°,制作的金属支架不存在锐角,表面光滑不存在粗糙面,尽量减少应力的局部集中;对于由于铸造或烧结技术等方面存在缺陷而产生许多气泡的患者应该拆除原有的烤瓷重新安装[1]。对金属烤瓷修复体出现较小面积的瓷崩,还可以通过树脂等材料进行修复。

牙体制备和手术修复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患者的牙龈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往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自行恢复。但是,在修复体龈下边缘或龈缘间隙与牙颈部密合不严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悬突,此时容易导致菌斑、牙石沉积等的发生,由于长时间的刺激,患者会表现出牙龈发炎等临床症状,这些情况下通常需要拆除不符合要求的修复体,进行重新修复[2]。食物嵌塞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烤瓷冠与邻牙接触不紧密或者备牙时邻牙有较大倒凹未磨除。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可采用牙线清除患者的嵌塞食物,发生重度食物嵌塞的患者则需要拆除原有的金属烤瓷冠,重新制作修复体[3]。

修复体设计缺陷是造成咬合痛的主要原因,这类患者发生瓷崩的概率也较高。由于基牙承受了大部分的合力从而导致咬合痛,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调节尽早消除干扰。牙体切割过多是引起基牙牙髓炎的常见病因,在进行牙体预备时未能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冷却降温,并且在牙体制备完成后未进行临时有效的金属烤瓷冠的保护等因素有关[4-5]。因此,在进行金属烤瓷冠修复的牙体预备时需要在完全符合力学以及美学要求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量保留患者原有的牙体组织;牙体预备时需要采用喷水的方法进行降温。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采用金属烤瓷冠进行口腔修复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基牙的精心准备、精致的印模、高要求的仿真比色、改善结合处边缘的对合性,这些措施是避免和减少采用金属烤瓷冠口腔修复后并发症出现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赵亮,李志军. 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0):186-187.

[2]龙兴华,王月娥. 浅析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4):131-132.

[3]邢民. 金属烤瓷固定修复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147.

篇8

在古陶瓷鉴藏中,了解一些文物修复和赝品作伪的简单技法,有助于识别伪品。现介绍几种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中使用的陶瓷锈蚀效果制作方法,这些方法多数要依靠漆、胶等粘合剂,实践中还有用鸡蛋清及植物和动物胶调和土锈的做法,在鉴识实物中须加留意。 一、土锈制作法:由于陶瓷文物长期深埋地下,有些泥土变得坚硬板结,牢固地附着在器物表面,凝固成不同形状的土疤。一般用扑撒法作:用“502”强力粘合剂或漆皮汁(虫胶酒)、清漆等喷在需要做锈的部分,然后将研好的黄土(发白的土锈可在黄土中加白粉子)撒在上面,干后即成土锈。也可将胶与泥浆混合,用牙刷弹、墩、刷,做出点状或斑状土锈。

二、水锈制作法长期埋在地下的陶瓷文物的表面多附着一些白色沉积物,多呈水痕形状,俗称水锈。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三氧化二铁等物质。其作法一般采用扑撒法,将清漆、漆皮汁喷或刷在须做水锈的部位,然后将滑石粉或其他体质颜料粉末扑撒在上面,等涂层完全干燥后,清除干净浮粉即成。也可用复分解法,即在需要做水锈部位涂一层硅酸钠水溶液,待其干燥后,再用5%的稀盐酸在涂层表面刷涂一遍,盐酸遇硅酸钠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盐类物质并附在器壁上。还可用“502”粘合剂滴涂在须做水锈的部位上,胶液未固化前用水及时喷撒或冲洗有胶部位,胶遇水后即泛白并固化。

三、“银釉”效果制作:墓葬中出土的铅绿釉器表面,常会发现一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物质,俗称“银釉”。它主要是处于潮湿环境,铅绿釉面受到轻微溶蚀,溶蚀下来的物质连同水中原有的可溶性盐类沉积下来的沉积物。这种“银釉”以汉绿釉陶器上最为常见,在唐三彩和其他彩釉器上有时也能见到。其作旧可采用清漆中加银粉刷喷的方法;也可采用云母粉硅酸钠溶液刷涂,然后再涂稀盐酸,硅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层带云母光泽的盐类物质,反复几次即可出现银釉的效果;还可采用“银镜反应”制取出氧化银中的银,或用银箔中的银粉,然后用清漆调匀,喷刷在器物上。

篇9

关键词:变电站;一次设备;变电设备检修;设备调试;隔离开关;断路器;高压配电装置

中图分类号:TM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2-0124-03

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包括母线、避雷器、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断路器、主变压器等各类设备。而通过对影响一次设备的性能、使用寿命、安全性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对其一次设备进行检修时应包括热性能、机械以及电气等各方面内容。而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进行检修试验则是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不受影响的有效方法,不仅能够使供电企业在成本最小的条件下实现对变电站的检修,而且为供电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效益。

一、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内容

一次设备检修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隔离开关检修、断路器检修以及主变压器的检修。

首先是隔离开关的检修,发生在变电站隔离开关上的常见故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触不良,二是隔离开关的触点产生过热现象。产生接触不良的原因一般是安装调试或是制造工艺原因造成的,即未利用铜铝过渡材料对铜铝接触进行处理、安装时并将接触面打磨完全等。通常表现为隔离开关不能完全合闸、触头臂与接线座连接螺母松动等,而造成的结果则是接线座产生过热现象。而产生隔离开关的触点产生过热现象的原因由主要取决于隔离开关自身的设计特点,即因接触面本身的面积不大,又因其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接触动作较多,这样就极易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所以隔离开关的接触面出现过热现象是常见的故障且主要出现部位在接线座与触头位置。

针对隔离开关出现的故障,应从隔离开关的隔离面制作工艺上入手,规范过渡材料使用,同时在安装时要将接触面进行完全打磨等方法进行排除。

其次是断路器检修,较为常见的断路器故障包括断路器起火、严重过热、异常响声、误动以及拒动等。其中造成断路器拒动的主要因素是蓄电池欠压、在二次接线过程中存在误操作、线圈层间短路、不合格的线圈低电压、控制回路断路或接触不良以及直流电压过高或过低等;而造成断路器误动的主要因素则较多,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出现误操作;因两点接地或绝缘下降而使直流电源的回路出现故障;接错或接反互感器的变比与极性,使二次回路的接线出现错误;两点或多点在直流系统中接地,而使二次回路出现故障;直流系统产生瞬间过电压或线圈的电压太低也会导致断路器误动故障。

针对断路器出现的故障,则应根据出现故障的表征进行处理排除。一般情况下,可将备用系统先投入运行,而后将断路器误动原因查明后排除;如果断路器出现越级跳闸,则应先对断路器的动作进行检查,若其表现为因保护动作而出现跳闸拒绝越级故障的,应将拒跳断路器的隔离开关合上后,向正常线路继续供电。而如果未出现保护动作而造成越级的,则要把每条线路都断开,通过逐条送电的方式进行排查,找到故障线路后,重复上述步骤。在保证供电正常的情况下,再仔细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检修。

再次是变压器检修,较为常见的变压器故障有引线故障、受潮老化以及运行产生异常响声等。引线故障主要表现为接线柱松动、烧断等,而引线间不牢固的焊接或松动,会造成开焊、过热或是接触不良,如果得不到及时检修,就会导致变压器故障或因不平衡电压而出现烧毁事故;变压器受潮或老化是由于其运行状态及运行环境造成的,通过对变压器检测受潮或老化的分析评估方法有老化试验、绝缘纸的含水量、油简化试验以及绝缘特性试验等;而变压器在运行中发出异响则是因低压线路短路或接地、内部零件出现松动、瞬间负荷加大及大容量设备起动的瞬间。

二、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试验方法

最主要的就是对变电站的高压配电装置以及主变压器进行在线检修试验。其中主变压器的检修试验方法包括局部放电以及耐压试验,前者对变压器在运输与安装中的质量进行检验,而后者则主要针对绝缘强度检验。在对主变压器进行检修试验前,要根据主变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所实施的试验方案。而如果要对主变压器已有的问题进行弥补或预防,则能通过局部放电、微量水分检测以及分析溶解气体色谱的方法来实现,变压器的油中气体检测试验方法,如图1所示:

高压配电装置又称GIS,它在运输、安装过程中极易因运输不当、内部污染或安装不当而出现其内部绝缘部件损伤。所以在对高压配电装置的绝缘性检验中,其出厂检验合格资料显然并不能保证其绝缘性能的完好。所以对其进行现场在线检修试验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在线检修高压配电装置绝缘性能的试验主要包括两个方法:一种试验方法的对象是高压配电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另一种试验方法的对象则是绝缘气体质量与气体泄漏情况。同时在对其的在线实践试验中可以看出,局部检测与高压交流耐压结合的试验方法的结果是最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因检测对象面积较大,间隔不一样且数量众多等问题,造成试验难度较大,而且变电站工作时特有的环境,即噪声大、干扰多,导致局部放电检修试验的结果可靠性较低,所以虽然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说是相当合理、可靠的,但却很少在现场投入使用,基于这些特点,对高压配电装置的在线检测也将会由传统检修方式朝着状态检修而发展。

三、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发展

要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进行完整检修,应包括检查与修理,目前我国供电企业检修流程已经逐步呈现出定期与状态检修相结合向状态检修发展的态势,所谓状态检修,也就是根据变电站的实际工作情况而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判断故障位置、严重程度及其发展的趋势,以便制定出最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则应坚持实行定期检测、巡视检查,同时开展新检测内容,将一次设备状态评估的水平不断提升,将一次设备的大修周期合理延长,并通过对其的全过程管理,使变电站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

目前国内外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进行状态检修也都处于摸索阶段,未来的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必须基于对所有设备全面的监测之下,同时将投资成本与监测内容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研制出监测点广泛、功能强大、具备综合系统性、高度集成的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线检测系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变电站的运行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从而为客户提供正常、稳定、高质量的电力服务,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检修与试验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设备也开始逐步应用到变电站之中,鉴于这种情况,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检修与试验方式也开始向着预测性的状态检修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常见故障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研究,从而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维修方案,为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手段。

参考文献

[1]李骏.地下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和试验方法的探讨[J].华东电力,2008,36(11).

[2]李智林.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检修在实施过程中的探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2).

[3]李锐财.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

[4]李婉萍.继电保护“三误”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报),2010,

篇10

关键词:唐诗宋词;课堂;教学方法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这里星河灿烂,群星闪烁。《唐诗宋词选读》作为高中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力图让他们“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

面对如此丰富的精品佳作,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既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以“读”为主,层层赏析作品

1.预读

在预习时教学生学会查阅与鉴赏诗歌有关的各种资料,为鉴赏作品打好基础。如,学习“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时,了解把握李白的经历和理想以及理想的破灭,这样有助于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的把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准备之后,学生在鉴赏作品时才会有话可讲,有据可依。

2.诵读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作品,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鉴赏诗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语感。所谓语感,是对语言美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就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诵读对于培养语感,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大有好处。

3.美读

在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当学生能够做到美读这一点时,可以看出他对作品的理解较深了。

二、以“听”为辅,激发阅读兴趣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及中外名人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雨果也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利用音乐在创设氛围方面所特有的作用,营造出与诗歌意境、感情相吻合的气氛,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感情基础,让学生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体悟诗歌和流行音乐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强对诗歌艺术的亲和力。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教学岳飞的《满江红》时,播放罗文演唱的粤语版《满江红》。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让他们感受到诗词里边的美好境界,体味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将流行音乐融入诗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并使诗歌潜入心扉。

三、以“探”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