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03-29 19:2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节课,一个章节,学生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即精彩的新课引入。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从我平时的教学是如何操作的来谈一谈。
一、新课引入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来。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例如,在讲欧姆定律应用时,可以用这样一道题引入:“已知车床照明灯的电压为36伏,通过它的电流为0.2安,求该灯的电阻为多少?”通过学生对该题的求解,然后进一步质疑,电压、电流在实验室中是用什么器材进行测量的?这样引入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理解伏安法测电阻做了铺垫,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授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新课引入的方法
1.直接引入法
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问题。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章的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种引入方法最简单,但缺乏吸引力,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经常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建议少用,甚至不用。
2.问题引入法
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回答或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一章或一个单元内,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课教学,或本节的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这样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回答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欲望。如,讲到平面镜一节时,可以先提出下列几个问题:你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有的镜子为什么是平面的?有的镜子为什么是凹凸的?一系列问题抛出后,学生们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和“解答”,这时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解答”的评述引出,生活、物理、社会中的“球面镜”,讲完这节课后,同学们就能对上述问题给予圆满的解释了。
3.复习引入法
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入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课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结构。一般运用于对物理规律的具体运用的新课教学。
4.探究活动引入法
这种探究活动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
5.文娱、游戏引入法
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物理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尝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一般用于比较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的引入。例如:讲到苏教版第二章的第二节声音的特征时,音调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我就组织学生开展歌咏比赛,让学生唱出自己喜爱的歌,最后让唱歌唱得好的学生唱《青藏高原》这首歌的结尾一句。这样学生便对音调概念的理解更深了。你说学生上课能不热情,情绪能不高涨吗?
三、引入新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方法单调,枯燥乏味
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学生会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走进课堂前应重视引入新课的思考,不要马马虎虎走进课堂。
2.信口开河,喧宾夺主
引入新课只能起到“引子”的作用,起到激发兴趣,引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时间,适可而止。
3.缺乏准备,演示失误
各种引入都应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用活动或文娱游戏法引入。若准备不充分,很有可能导致在课堂上造成演示失败,这样对教学有弊而无利,只有在确保成功的条件下,才能走进课堂。
篇2
一、激发兴趣,创造“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课也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动机,营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敢于质疑,融入“情感”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好问的习惯。而且,还要注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在易错处求疑,在无疑处求疑,在关键处求疑。在教学中,当学生出现与同学、教师的看法不一致时,给予及时表扬、科学引导。尽管学生的认识有不全面的地方,但教师表扬了学生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品尝到了创新带来的快乐。
三、设法引导,注重“过程”
大教育家叶圣陶的书中有这样精辟的论述:“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臻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过程、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实验探究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复习方法,等等。实践证明,当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之时也是自学能力形成之际。
四、联系生活,注重“探究”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即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生产实际,特别是进行实验探究,增加感性认识,这样物理课程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科学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并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篇3
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现就如何加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力度,改进教师实验教学观念,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技能,从而全面推动农村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 切实加强演示实验 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动手的机会,因此应加强实验教学。
教师要上好演示实验课,首先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教师在自己的教案中要专门设计演示实验的时间,及学生有序观察时应思考的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应对,及怎样引导学生由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等。而且教师要亲自预先做相关演示实验,以免在课堂上出差错,并要求学生观察时不能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只有成功的演示实验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实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教师对演示实验所需器材还可适当改进,对实验室没有的尽量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替代品,并鼓励学生寻找、自制或购买可替代的实验器材来做课本上没有危险的演示实验,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切实做好
学生分组实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课本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探究的7要素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探索活动。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学生分组实验在规模较大的学校因班级较多,班级人数多,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学校教务处应将学生实验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中,对各班实验课要有具体时间安排,教师要将本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并设立小组长负责制,男女生要混合分组,强调人人动手,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并在历年教学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另外有些学校因班级较多,实验室分配不过来,教师又要赶教学进度,可灵活机动地将某些分组实验在教室进行,例如八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学生按要求分组,并要求各小组买来放大镜和蜡烛,借助课桌和手中刻度尺就在教室进行了分组实验,每组都测出了实验数据和写出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组总结出了实验结论,并请部分小组进行实验展示和交流,出现问题的小组得到及时解决,这样大大节省了学生分组实验的时间,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实验器材,课间还可进一步巩固和练习,效果确实不错,可供大家借鉴。
3 做好课外小实验 小制作 建立家
庭实验室 当前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后知识。这些小实验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因取材得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等特点,吸引着近年来中考命题者的眼球,而且它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八年级上的“自制潜望镜”、“利用水盆和平面镜探究光的色散”、“利用放大镜自制照机”、“纸盒烧开水”、八年级下的“利用漆包线和大铁钉自制电磁铁”、九年级利用“二力平衡巧找重心”、“自制重垂线”、“不倒翁”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展示,并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奖励。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 恰当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完善实
篇4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验;探究;角色转变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应抛弃以往的“讲台、黑板”的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和猜想,并能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物理教材上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但是我认为教师应不受教材的束缚,敢于创设条件(如,让学生制作学具,教师制作教具等),将课堂的演示实验敢于搬到学生实验中来,使实验课得到创新并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领悟,真正达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物理术语的表达能力,避免了学生回答、解释物理生活问题时语言的生活化。
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应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学生刚开始学物理,实验做得少,学生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将实验教案从学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教案中,教师应将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备写出来,还应在实验教案中备出“实验目的、实验猜想、实验设计(其中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设计、实验结论等科学探究的环节”。同时,教师在平时的实验课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在实验时抓住“观察、操作、记录”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操作及检查中,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实验结束后器材的归类、整理,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爱护仪器,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在这几年的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搞好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向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古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虽然它的说法不是很科学,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位“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胸怀韬略”的教师,对于学生有莫大的示范和模仿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日新月异的教育模式。
一、教师应具有教育新理念,注重提高课堂效率
部分教师认为,实验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手段,从应试教育出发,只是在课堂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严重偏离物理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开拓思维、大胆创新、不局限于课本的条条框框,要让物理进入社会,让社会进入物理课堂。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实验得出的结论和规律是重要的,但实验本身不重要,只要给出实验结果就行,不用费时费力去验证。同时,实验课组织纪律性差,易出现仪器损坏或短缺现象,使实验误差偏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才能正确、科学地指引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规律理解、吃透,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三、物理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专业知识,因为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提高实验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随着课改的稳步推进,在物理实验课教学方面,既有困难,又有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应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在思想上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行动上重视实验。在实验中大胆尝试,通过实验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把物理教学转移到以实验为基础的轨道上来,是提高物理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在行动上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徐荣亮.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7.
[2]张朴成.物理典型课示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7.
篇5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0年初中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___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中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中。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___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___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___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堂
一、创新课堂模式
物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诸多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奥秘,初中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关键成长阶段,理应对物理课充满兴趣,但是由于传统课堂模式“重理论轻实验”“重灌输轻讨论”,造成课堂单调乏味,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的物理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强调解决问题、搜集和查阅资料,提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的能力培养,以主动、负责的精神完成有目的、不断改进经验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采用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新知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发现新的问题,陶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我塑造“发现者”的形象。物理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实验或探索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的真实性。
二、转变师生角色
教师主导课堂,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唯恐不周,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毫无兴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学生疲于应付,教学双方都事倍功半。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需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并使学生尽量有合作、交流,调查、质疑、辩论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属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应坚决还给学生,不要怕浪费时间,学生知道的或能自主学懂的再不必浪费时间大讲特讲。坚决做到学生会的不讲,需要合作交流的学生交流合作完成。在思想上要彻底摒弃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只怕学生学不会的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做的最多的应是课前准备及课中引导并赏识学生的眼光,多给学生以肯定与鼓励,引导学生做好合作探究讨论及交流,增强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构建“开放式”教学环境
新课程下的创新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与氛围的创设上,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教师营造民主的为学生接纳的,无威胁的富于创造、主体性的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自由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开放的时间空间环境,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空观,即不限于时间,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三是开放的知识系统,不局限于概念、规律、公式及考试范围。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的情形。
在开放式教学这种环境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言。在互动式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品尝成功的甜蜜,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能更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四、优化评价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为少数尖子生的理解”向“全体学生的理解”转变。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对现有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放弃“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模式,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考察,也要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智力遗传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习效果可能有所差异,但是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是不受客观条件左右的,学生是否具有高涨的物理学习热情、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应当成为考察重点。另外,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也要注重动手能力的考察,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对学生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通过评价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评价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关注“学生对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对每一个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形成“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帮助潜能生”的良好风气,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寻找乐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的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
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教师要适应课程的要求,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物理知识涉及面广,更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充电。现在的学生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教师要想与时俱进,走在学生前面,就必须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
参考文献:
[1]何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技术物理教学,2013。21(2):35-36
[2]李友诚,张静。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学苑教育,2013(11):70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44
高中物理的学习在知识量以及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例如:要求他们学会定量分析,学会抽象思维,学会多因素高级逻辑思维的运用等。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该怎样进行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呢?作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关注各阶段物理学习的衔接以及基本的物理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喜欢学习物理,从而提升物理的教学效率。
一、重视知识的衔接
高中物理中的不少知识是以初中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并进行了升级与加深的。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在进行高中物理的教学时,应该注重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尽可能在温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前提下进行高中物理新知识的教学,从而缩小知识的跨越度,实现知识更加顺畅的迁移。
1.巧妙导入物理的概念以及规律。
该教学内容的关键是构建物理情境,建立学生的感性认知。概念以及规律形成的前提条件就是感性认知,必须通过概括实际的物理现象与它的特征,才可以建立物理概念;对特定物理现象在各种变化过程中的规律与物理概念的关系进行总结,才可以找出物理规律。所以,物理教师需要在教学的最初就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的认知。
2.深化物理概念以及规律。
物理概念以及规律是在感性认知物理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提炼的结果。建立感性认知之后,教师应该提出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整合、分析,找出物理现象中的核心因素,总结物理现象中的共同属性、关联本质,从而归纳出正确科学的概念以及规律。比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核心任务就是借助演示实验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对感性信息进行逻辑思维分析,让学生了解“物体如果所受外力为零,那么其会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始运动状态”这一规律。不过这个规律背后还有许多其他的物理关联,例如:如果外力不再继续作用,那么之前运动的物体也会渐渐停下来;固定大小的外力,可以让物体保持匀速的运动等。
3.研究物理概念以及规律。
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学生要想熟练的掌握知识,就必须做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所以,在归纳了物理概念以及规律之后,教师还应该安排学生进行概念以及规律的深入研究。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研究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其次,研究其具体的应用条件以及领域;最后,研究与之相关的概念以及规律。在学生进行研究的时候,教师需要关注他们在理解以及运用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让他们建立对于概念以及规律的准确理解。
二、关注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我们经常只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而忽视他们学习的感受。相关的心理学试验证明:如果学生可以获得越多的学习成功感,那么其就会越觉得自己能够安排学习的进程,学习过程十分具有趣味性以及实效性,十分符合其不断自我进步的要求。很多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过程里不断进步的,因此,家长几乎不需要操心他们的学习。成功与失败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完全相反的情感体验,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两种极端的影响。
由于物理是将实验作为基础的,所以学科中的概念都十分严谨、推理过程相当周密,这无疑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很强的抽象思维以及理解能力。遗憾的是,学生并不可能都已经完全掌握了学过的知识以及能力,因此与学习物理对他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少学生如果未能良好的掌握已学知识、作业经常有错误、无法给出教师提问的正确回答、测验成绩不理想,就会被老师说成没有努力学习,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不如别人,自卑心理加深。再加上有些老师一味追求成绩,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断提高要求,却不知在无形中又增多了学生的失败体验,最终结果只能是让学生讨厌学习物理,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既然我怎么也无法学会,那么就干脆放弃算了”的念头。
想要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平等对待每名学生,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这样在教学的内容上设计一定的层次以及梯度,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物理带来的成就感。不过,教师也应注意将教学的内容限定在必修课本之内,绝对不可以为了顺应高考的要求,太早进行内容的扩展以及延伸,因为这样反而容易干扰学生对基本内容的掌握。作者曾经试过在结束《力》这一章的教学之后,扩展了受力分析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相对复杂的弹力等的分析,导致了很多学生都没有理解,进而抑制了他们学习后面知识的积极性。基于这种情况,作者将扩展内容改在了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后面,学生的接受程度就高了很多。所以,部分知识还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物理水平进行相应的加深,从而让学生保持学习物理的正面情绪。
三、关注物理探究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探究教学是十分先进的教学方式,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方式,但是其建立与发展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对探究教学的接受程度,另外教师本身如何理解科学探究,以及实际带领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能力也相当关键。
篇8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初中物理 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出全顺应时展的要求,是非常及时的,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领会的偏差和具体教学行为自身的复杂性,旧的物理课程标准下物理课程存在的问题仍影响着当前的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出现了课改理念的单向诉求与教学实践相断裂的现象,使得教学实践的某些方面走入误区,微效或无效教学现象突出。下面我对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个人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教学的理想,是在物理课堂上学生对知识学有所获,能力、情感有所提高,力求高效和最大限度的收获;老师的理想,是付出就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使全体学生在考试考核评价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2)物理新旧课程标准的过渡,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的认识偏差,导致了微效甚至无效教学。
一定程度和时间段的分层教育,可以同时满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让他们各取所需,充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合理利用学校的公共资源,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分层的讲授)的关系,我们应该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分层的讲授)是相辅相成的”。
2.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安全、轻松、愉快的感受,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开发智力。课堂氛围沉闷,过于强调师之尊严,学生在惧怕老师的情况下学生的答问将会左右为难,学生的思维将过于拘谨,所以在指导过多和监管严格的地方,不会有奇迹的发生。因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所以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氛围的前提下,才可言实效,才会有创造。
3.周密地组织物理实验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更重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与实验,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建立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分层性,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课前精心准备选取适当的器材,使其具有很好的实验的功能,能顺利地达到预想的效果。②明确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切忌实验盲目性,因为只有当学生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才有多次的成功积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③学生自己设计清楚的实验步骤。清楚的实验过程是理清实验思路的过程,也是学生缜密思考的体现。④注意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指导,手脑并用,有条不紊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精力集中在解决主要矛盾方面。⑤实验总结。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系统地归纳,及时地从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及时对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更深层的认识。
4.通过媒体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分层性
(1)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感知,激发兴趣,提高教学的分层性。
通过电脑能模拟实验,或某些实际物理的过程,更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特别适用于“微观过程”和“一些复杂的过程”。例如,关于分子运动的内容时,学生感到抽象,可以利用电脑模拟演示布朗运动、扩散的现象,连通器上的船闸也可以通过电脑来模拟,而且电脑模拟的过程动静结合,点线结合,声光结合,十分形象直观。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
在过去的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往往采用平铺直叙的刻板式的说教,而现在通过精心选择媒体,精心选择软件,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或制造扣人心弦的教学悬念等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选择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讲“浮力”时,我们通过设计动画、制作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在这个情境自然想到为什么大象的重量等于所有石块的总重量,这样引出浮力知识,激发了解决浮力知识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中,提高课堂的分层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体上来说,不同批次的学生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学校是平行分班,分层教育可能会在学校班级里产生一些新的矛盾,这对许多学生来说,心理上会产生不平衡情绪,从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会给一些同学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所以分层应当结合学生的自主意愿。这也对老师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了解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分层性的途径很多,只有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劳动,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才能将课堂教学的分层性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9
为了更好的把教学工作搞好,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自始至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适应以新更旧的教育状况的需要,坚持以校为家,以教为乐,做到乐业、敬业、勤业,力争精业。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同事们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本学期,组织并参加了《初中理化实验教学课堂实效性研究》市级立项课题研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正确把握中考物理命题思路和方向,能有效的提升复习效果
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近两年的中考命题特点与2011年中考命题特点是:
1.突出基础性。
中考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使多个知识点融合在-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中考题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
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中考题中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数理图象、曲线或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题给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
篇10
一、把握好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化是顺利实施课改的关键
㈠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特点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与以前的中学物理大纲相比,更加完善,更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⑵ 教法改变,以往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式学习,学习的内容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⑶新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比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可以与音乐知识相结合。
⑷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㈡.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⑴.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符合8、9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学生喜欢阅读。新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⑵.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 新教材淡化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声、光、热等物理现象篇逐渐过度到规律篇,由力学、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学习,逐渐深入到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力学和电学及能量的知识学习,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各章节需要探究的物理实验和物理规律都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总结得出的;如欧姆定律、阿基米德原理这样重要的内容。新教材比较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较多的章节都有交流与讨论。
⑷.教材难度明显降低。新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理,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新课标的内容化繁为简,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如"摩擦力"这节,旧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而新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通过日常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增加了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⑸.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众多的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摩擦力这节中溜冰场景、气垫船;大气压强一节中的塑料吸盘式挂钩的使用、用吸管吸饮料的图片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⑹、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新教材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应加快步伐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需要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从一而终"的教法。努力创新,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一切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我在上摩擦力这一节课时采取以下方法体现课改精神。
创设情景: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将现代技术、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能生动活泼。这节课我先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播放人和马驹在冰面上滑倒的录像;然后在装满水的玻璃啤酒瓶外壁涂上肥皂水,让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用手握住瓶壁竖直提起酒瓶(学生不容易做到);再用细线拴住重物,让学生不打绳结,而将重物挂在木棍上。学生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在冰面上易滑倒?为什么涂上肥皂水的酒瓶不容易提起?为什么拴有重物的绳子在木棍上绕几圈就能挂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突出重点:重点放在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大胆猜想,摩擦力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有的说与速度有关,有的说与面积有关,有的说与重力有关,有的说与质量有关,有的说与运动方式有关,有的说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课堂上根据8年级学生特点让学生研究其中两个猜想: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粗糙程度因素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教师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出实验方案,选几组在全班交流,修正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强调应用:学生得出结论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有摩擦力好?还是没有摩擦力好?根据学生回答,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正方:有摩擦力好,反方:没有摩擦力好),进行辩论,举例说明自己观点,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分析问题,摩擦力既有利,又有弊。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明白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再通过播放有关的多媒体录像,学生就能很轻松说出怎样增大、减小摩擦力。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报刊上的一条消息给学生这样一个课题,某县一段有坡度且转弯的山区公路常出车祸,假若你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请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说建一个警示牌,有的学生说把路修直,有的学生说在水泥路上刻上一道道横线增大粗糙程度,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给予充分肯定。
三、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以前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几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
现行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显然不行了。同时由于原有的物理知识体系在许多老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深化,会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信心削弱;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前,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对对应知识点所要求的标准。
新教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有些学生信息来源有限,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找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相关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