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11 21:5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多媒体课件教学之所以这么受大家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直观性视听特点,它能改变传统课堂呆板的环境,也能很好地在多方面吸引学生兴趣辅助历史教学,使得教师能用更多的方法手段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这种利用课件教学的模式也因为其快速的翻页以及零散的知识联系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构建出现不利的一面。另外在历史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方面课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针对课件教学不能很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提出微视频辅助突破重难点的
方法。
一、根据学生学情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重难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视频信息井喷式的增长,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视频也是层出不穷的,但是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课件制作过程中不可能把这些视频都利用,也不是每个历史相关视频就一定适合放入课件辅助重难点教学。只有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具体的针对历史想象或者规律,从多个角度收集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视频,才能真正对突破重难点起关键作用。比如,我校学生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策略比较感兴趣,喜欢听一些秦始皇的故事,也喜欢看秦始皇威武军队出征。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策略也是《秦的统一》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重难点和学生兴趣点,从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多个方面收集秦统一的视频,最终我校历史教师在优酷网上找到关于秦始皇的纪录片,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结合教材总结归纳出秦统一六国和巩固统治的措施。通过这种看视频,根据知识进行自我总结的过程,学生能独立自主得做完检测题,说明他们掌握了该重难点。
二、课件制作中灵活应用微视频,掌握时间分配和使用时机
课件使用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讲解过程也是非常流利,而对于历史微视频的使用就比较尴尬,有很多教师反映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忘记了播放相关历史视频,有的教师又抱怨自己选择的微视频太长或者太短,很多时候学生也在较长的视频观看中失去兴趣,在较短时间的视频中意犹未尽。这就使得教师在课件制作环节需要对视频进行灵活的处理,包括剪辑、编排、配字、配音等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设计好播放微视频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使用微视频的时机,确保在学生兴趣点和求知欲临界的部分结束微视频播放,以利于工作继续开展。比如,在进行《第一次》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我校历史教师找到了很多关于的电视、电影等,但是内容都比较冗长,无法在历史课堂上直接使用,只能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在课前使用了一段谈判对话,根据谈话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该谈判发生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该谈判的意义。整个过程学生都围绕微视频中谈判的内容在进行,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识记谈判赔款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归纳意义起到树立学生爱国情怀的作用。
三、微视频的修整需要教师加强自我技能的提高
课件的制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同的历史课需要不同的课件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就需要更多的微视频来突破重难点,这些微视频不可能完全在电视、电影等里面找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重难点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制作简单的图片连播、动画等形式的微视频。比如,在进行《三国鼎立》的重点内容教学时,可以制作三个动画人物,把相关历史人物的头像贴到自己创作的动画骨架上,引导学生熟悉人物特色,进而进入三国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使得学生感觉历史课堂也很好玩,便于学生进入学习历史知识的良好状态。还可以展示三顾茅庐的漫画,让学生根据漫画内容,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课堂活跃起来。但大部分教师并未接受过相关视频编辑方面的技能培训,想要做出优秀的视频动画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各角度提高自己的技能。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件利用是非常广泛且有很多良好作用的,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发展的好的教学手段,若能在教师队伍中加强视频编辑技术的培训,让教师掌握视频处理技术,巧妙设计使用微视频突破重难点,将会进一步修正该教学手段的短处,各大学校的历史课堂开展将更加顺利和有效。
参考文献:
篇2
一、演示,讲练结合
在一般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操作课件显示提纲性的内容,并通过演示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讲练结合。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三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容易混淆。笔者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先用地图演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接着分别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动画箭头演示了三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然后将各知识点归纳成对比表,展示给学生,接着显示相关练习题进行测试。学生学习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三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二、删繁就简,与图示教学相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常用图示教学法,图示教学化知识要点为能力点,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展示历史的发展进程,便于理解,易于记忆。如果把图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更佳。如笔者执教八年级历史上册《》时,我以电视剧《》的主题曲作为开场,以反映的基本历史过程,同时制作路线的动态示意图:瑞金湘江贵州乌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夹金山大草地吴起镇会宁,随着鼠标的跳跃,流动的箭头,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一名战士,经过艰难跋涉走完两万五千里,既增强了历史真实感,又让学生受到了一次革命的乐观英雄主义精神教育,同时降低了记忆路线图的难度。
三、利用地图,让多媒体激活教材
在历史地图教学中,为了动态展示战争进程、交通路线,可采用手绘和多种箭头的组合,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如张骞出使西域、、人民挺进中原、新航路的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有些历史地图,要求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如战国七雄、三国鼎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教学内容,可采用区域颜色闪烁、变色的方式,使书本上的死地图变活,学生对该知识点也产生了经久不忘的深刻印象。
四、浓缩教学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历史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适时的指导,引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发挥群体的力量共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乃至大学各科目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了互动式和讨论式的学习,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笔者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下面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单位,组建小组的过程中有没有体现合作学习的思想将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来说以4-6人的学习小组为宜,这样既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才智,又有利于教师进行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分组时我们要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即要保证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小组中的平衡,使小组组员之间能互帮互助,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有效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明确每一位组员的分工。每一个小组还需要设立一名小组长,其责任是负责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任务分配,组织组员进行谈论和交流,从而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各项任务。同时,其他组员也需要在合作学习中明确各自的工作,比如记录员需要整理记录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的各个观点和看法,汇报员要向教师和同学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等。只有分工明确,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条不紊地展开,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二、明确目标,精确问题
明确目标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所谓目标,也就是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制定出详尽的目标,并狠抓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通常,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具体落实是通过教师的精确问题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注重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突出问题的价值性和开放性,最终实现对学生三维目标的教育。
例如,我在教学“”的相关内容时,就结合当代“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个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台湾同胞我想对你说……”这个议题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这一问题仿佛点燃了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位组员的学习热情,他们有秩序地在组内发表各自的意见并不时展开激烈的研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就总结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观点。然后,各小组的发言人依次发表各组的观点,纷纷表达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祖国母亲急切盼望台湾回归母亲怀抱”的愿望,更有小组发言人严厉谴责“”分子的丑恶思想和卑劣行径,并斥责他们的诡计是不会得逞的。通过这个环节的合作学习,学生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三、形式多样,合作交流
初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好竞争、乐于挑战,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就要丰富合作学习的形式。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多样化的活动环节,如讲述人物小故事、视频欣赏谈感想、历史小知识竞赛、诗词朗诵比赛等等。通过在活动中的合作交流,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参与教学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我在讲授宋元文化的内容时,就设置了一个“读宋词 品历史”的活动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我选择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李清照的《一剪梅》两首风格迥异的宋词,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宋词朗诵,并推选优秀代表在班级进行朗读比赛。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每一位学生在组内合作中都兴致盎然地大声朗读着,他们完成沉浸在苏轼的气势磅礴、雄浑博大和李清照的委婉含蓄、孤苦凄凉的诗词中。最后,本次课的教学在小组代表们富有感情的朗诵声中走向了。
四、有效调控,及时指导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历史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和监控者角色的作用。作为合作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及时指导小组组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合作任务,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作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也需要放下身段,积极深入到个小组的交流和讨论中,仔细倾听,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地方要适当点拨,力争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开展。同时,作为合作学习的监控者,教师要用犀利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审视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对于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协助学生改正,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五、建立机制,科学评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探究热情,能使每一位学生自愿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但是,初中学生的自制力毕竟不强,有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并不认真合作,或者无所事事,或者不愿意发表意见。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全面且公正地考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状况,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我们要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标尺。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使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最终促进全班学生的整体进步。
六、总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起为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也为接下来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反思、调整、改进和完善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避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而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进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蕤.浅谈初中历史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2(24).
[2]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王华永.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篇4
总的说来,视频的处理总共分成两个步骤,一个是视频资料的获取,一个是视频的加工处理。
对于手头已有的视频资料,比如视频光盘,可以直接拿来进行简单提取。如VCD光盘中的视频位于VCD光盘的MPEGAV目录下。可以直接将VCD光盘插入电脑的光驱,将MPEGAV目录下的文件复制到电脑上就可以了。而DVD光盘中的音频和视频则是分成不同文件夹储存的,大多为vob格式的文件,建议使用专门的DVD提取或DVD转换软件比如Xilisoft DVD Ripper、Any DVD Converter等将DVD光盘中的视频提取并转换到电脑上。如果需要一些电视节目片段,可以使用电视机顶盒自带的录像功能,或者使用电视盒或电视卡连接到电脑上进行节目录制。当然,还可以使用一些在线直播类的软件自带的录像功能。如果实在没办法,就用数码相机或手机对着电视机录吧。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所需要的资料在手头上并没有现成的,需要到网上下载。经常有很多教师从网上搜索到了所需的视频,却不知道该怎么下载。有一次听公开课,笔者看到一个教师需要播放电影《天下无贼》的一个片段,他是在上课前先到网上搜索这部电影,然后播放,拖动到需要的位置,暂停,等上课时从这个位置继续播放给学生看。这种做法并不好,万一发生网络故障,或者遇到讲课的教室不能联网,或者播放的时候网速出现问题,导致视频播放得断断续续,真不知道他该怎么办?
目前网上的大部分视频资源都是rmvb、wmv、mkv、avi等格式的,根据方式的不同,可以借助于迅雷、旋风、BT和电驴等软件分别进行下载。还有很多可以在线看视频的在线视频网站如土豆、优酷、CNTV等,这些网站的视频大都是flv、f4v或mp4格式的。在这些网站上确实能够找到很多少见、难找的视频资源。可是,很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下载这些网站上的视频。其实,大多数这样的网站本身就提供了一些客户端软件,比如优酷PC客户端、iTudou等可以用来下载本站的视频。当然,还可以用硕鼠、维棠、VDownloader等专门下载在线视频的的视频工具来下载。这些软件基本都自带分段视频合并和视频格式转换的功能。还可以直接复制视频页面的网址到硕鼠官网进行解析下载,网址为http://。
其实很多在线播放的视频都是先在后台把视频缓冲到本地硬盘再播放,播放完毕后再从缓存中删除,并不是纯粹的在线看,和下载后观看其实一个道理。比如,如果计算机系统的用户名是Administrator,系统是Windows XP,系统盘为C盘,那么可以在播放视频的时候打开文件夹“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就可以找到打开的网页中所播放的视频文件。在网页中视频播放窗口的底栏缓冲状态中显示视频已经全部缓冲完毕的时候,直接把它从这里面复制出来就可以。然而,可能也有些比较“顽固”的视频网站在防下载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的视频不仅很难下载成功,甚至从缓存中都无法提取。而有些视频只有这些网址有,在其他地方又确实找不到。实在没办法的话就使出杀手锏——用屏幕录像软件如屏幕录像专家或者超级屏捕等软件把它录下来吧。只要能看,就可以录制,这一招可是绝对有效的。
当已经得到所需的视频资料之后,尤其是下载了多个不同版本的视频,就需要对这些视频资料进行整理对比了。要挑选出其中最适合教学使用的一个视频,并将其中的最关键的片段截取出来,然后再插到课件里面。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课件制作软件是微软的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由于不是任何格式的视频都可以直接插入到PPT课件里面,所以经常有教师为了如何插入rmvb、flv、swf或者mkv等格式的视频而感到头疼。甚至有的教师干脆不插入,上课时在播放到需要视频的幻灯片时,直接把PowerPoint最小化,再打开视频,播放完之后关掉视频再打开PowerPoint继续播放课件。这种做法要不得,学生或者其他听课的教师一看就知道这个讲课的教师不会把视频插入到课件中,技术不高,同时也会使得课堂有一种突然中断的感觉。
PowerPoint支持的最好的视频格式为mpeg1(简称mpg),其次为wmv格式或asf格式,其他格式的视频要么不支持插入,要么需要专门的视频编解码器,必须先安装或升级相应的视频播放器才能得到支持。而一些视频播放器采用了封闭式编码器,仅供该播放器自身使用,Windows系统中的其他软件不能调用。安装以K-Lite Codec Pack为代表的集成型编解码器才可以使Windows系统中的各种软件都调用视频编解码器进行播放。而上课用的教室的电脑也不可能把教师需要的各种软件都装全。在自己的电脑上可以正常播放,而拿到教室的电脑上却不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把截取的视频片段转换成mpg或wmv格式,然后把视频文件和PPT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下,之后再插入到课件之中,再和课件一并拷到优盘里。经常会有教师只把课件拷走,却忘了拷视频,到了教室当然是无法播放的。
不同格式的视频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软件去转换格式或者截取其中片段。如果视频是rm或rmvb格式,可以对其进行截取或转换的软件非常多。笔者推荐使用Ultra RM Converter这款软件,可以直接对视频文件进行剪辑并转换成其他格式,一步到位。mkv格式的视频其实是一个视频打包文件,可以使用MKVToolNix打开这个视频,增减其中的视频、音轨、字幕,然后进行分段剪辑。wmv、asf、MPG、AVI等格式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 XP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进行编辑。从视频网站下载的视频有flv格式、f4v格式和mp4格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格式用FLV编辑器或F4V视频转换器等把它们转换为其他格式。
当然,除了这些针对某种格式的视频才能专用的视频转换和截取工具外,还有一些通用的或者叫做万能的视频转换工具和视频编辑软件。比如Total Video Converter、Win AVI Video Converter、格式工厂、MediaCoder、Any Video Converter等都是万能的视频格式转换工具,支持各种常见的视频格式的转换。尤其是前两款,基本上能够支持各种视频格式之间的转换。如图1所示WinAVI Video Converter软件,可以先选择目标格式,“转档到MPEG”,然后点选要转换的视频,再点击“Advanced”打开图1所示窗口进行设置。在这里可以设置视频的质量,修改视频分辨率大小和音频质量,还可以把加入到转换列表中的多个文件转换合并成一个视频文件。
除了这些视频转换软件之外,还有一些可以对视频进行直接剪切或合并的软件,比如All Video Splitter、Video Cutter、Ultra Video Joiner等,它们都支持很多种常见的视频格式。
篇5
一、利用“导学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我们学校推行了“导学案六环节教学模式”。虽然这一方法老师们正在尝试阶段,但如果将其合理利用,就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法使得学生课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意图一无所知,上课只能是被动听、学,不能积极参与教学,而“导学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则可以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在尝试的开始,我提前将“学案”发到学生手里,便于学生借助“学案”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设计的问题。预习不但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减少盲目性,从而增强听课的效果,而且通过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就有更多时间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消化。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批改“学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备课方案,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展开教学。通过预习,对于大部分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少讲或者不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和学生错误比较多的问题,教师要精讲,重点讲。教师可以在“学案”中设计探究性题目,让学生在互助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比较、掌握、落实、深入,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
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此,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从中发现问题。同时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先学,结合出示的教学目标,依据“学案”中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自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一种记忆,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存续文化、鉴往知来。我们的先人在不断学习、创造和丰富历史文化,使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进步、文明。在讲授历史知识时,我尽量结合现实中一些具体的国内、国际社会现象、具体事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要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在学本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上网查看有关资料及事件,结合课本知识谈感悟。因为事件这半年来吵得沸沸扬扬,每一位学生都深有感触,所以课堂效果很好,学生易于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四、恰当利用历史图片与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多媒体中的历史信息生动丰富、直观感人,适当运用相关挂图、多媒体,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最主要的是引发学生探究的激情,调动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如教《文艺复兴》中达・芬奇代表作时,引导学习赏析课文中《蒙娜丽莎》的图片,学习当时社会背景下艺术家表现出的精湛造诣啧啧称赞,增强美的享受,也对文艺复兴的实质(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效果很好。
五、设计课堂检测多样化。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课堂改革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改革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互动,把教师和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互动中的提问契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推动他们不断进步。
如在学习《繁荣的宋元文化》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达到教学效果。在这里我们举例说明一下:
首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雕印的“灿烂的宋元文化”,并且提问:这是怎么制出来的?中国古代印刷术起源于印章和石刻,发展到隋唐时出现了什么技术?这样,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告诉学生雕版印刷术经过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兴旺发达。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我国刊印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在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与不便之处,并举例说明。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宋元文化及科技,以及四大发明的应用及传播,了解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与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了解人类共同构建的宋元文化的繁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提问,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加强学生历史感知能力、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我们举例说明一下,如在学习《石窟艺术宝库》时,就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教学:
在我国,古代文化可谓是丰富多彩,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与之相关的四大发明、建筑奇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学生了解,让学生走进中国古代的石窟艺术,去体会它的风采。或者讲述一个故事: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在山洞中修炼,得道成佛,后来印度出家人仿效他在山崖上开凿洞窟诵经、拜佛,由此产生了石窟艺术。此后印度的石窟艺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和中国雕塑、绘画等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进而为学生学习和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学科结合,提升教学高度
新课改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生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高度。如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奇迹》时,教师可以融入政治学科的知识,讲授一些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加深学生对党的英明决策的理解,增强其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也可以融入数学知识,如通过分析数据、制作图表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另外,还可以与文学结合在一起,如《现代文学艺术成就》这一节内容,教师就可以融入一些现代文学的知识,通过对文学名著情节的概述,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或思想,也可以结合现代美术,名画欣赏,经过拓展延伸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将其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要加强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把握,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新慧.让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充满生命力[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06).
[2]尚颖波,.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新型教学关系;构建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摒弃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师生平等、沟通交流的新型的教学关系。教师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就要不断探索、努力寻求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思考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方式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既不要轻视教师的教,也不要忽视学生的学。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在教学的生成中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既要保证教师实现“教”的最大化,又要保证学生的“学”的最优化。只有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才能使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主导倾向。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的课型,思考适合本节课以及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型的教学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的思维去解决以及思考历史问题。如,在《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历史知识,明白“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概述隋文帝以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并通过学生的互动、合作来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措施,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飞扬思维,积极探索,深入理解历史人物形成的原因,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历史的教学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精讲,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问题的思考当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在课中,教师也要通过不同的阶梯形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探索到历史的真谛,掌握历史人物的命运以及形成过程,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并能自主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让学生达到历史知识的高效构建。如在《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成吉思汗以及忽必烈两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并通过阅读教材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史实,记住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的时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首先出示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在这个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历史能力。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以及文天祥斗争的意义,培养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要学会辩证地分析的能力,并培养能够从多个视角观察历史事件以及事物的能力,形成历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二、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并让学生能够与环境共舞
1.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掌控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延展思维,让学生能够听从教师的安排,积极探索,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不要摆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而要放下身段,真正沉下心来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并从学生的反馈中不断调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快乐学习,积极思考。
2.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所有的“教”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解放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同时教师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要巧设手段让学生能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与“环境共舞”。
3.教师要运用新型的教学关系来武装自己,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过程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健康的情感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能够把历史的教学定位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究如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如何把握探究课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历史学习能力。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多种历史能力
1.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运用批判的思考能力学习历史知识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打破被动听的旧有的学习方式,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要能通过批判的历史思维能力来思考不同的历史问题,要能够通过活跃的思维参与到历史的教学中来,要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平等对话”。
2.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
新型的教学关系的创建有赖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能力。在教师出示的各种课堂讨论中学生要运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以及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
3.教师要用爱来构建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灵魂。师爱是阳光,可以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爱会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到主动地接受教育,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爱的阳光的哺育下,自然乐于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总之,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就要鼓励和赏识学生,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所在,产生学习历史的亲切感以及成就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并让学生能够与环境共舞,还要积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形成多种历史能力。
参考文献:
[1]叶世锋.初中历史课教学改革新思路[J].广东科技,2010(4).
篇8
【关键词】课改 新理念 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笔者在此次新课改理论的培训过程当中,收获颇丰。在将新课改理论运用到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时,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充满活力而富有生机。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每位学生纯真的笑脸,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掌声,我的心情也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沐浴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观念,坚决不能再搞死记硬背。所以,我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学生思考、思维的开端,思维就是对事物形象以及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由此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内在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强,因此中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使用训练空间想象能力的材料,把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通过比较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通过必要的指导、阐释,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并且要适时地进行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下游、中游和上游各部分的流域面积,并指出有明显缩小的现象,将这种直观且又一反常态的现象,作为学生从直观现象中训练空间想象能力的素材。众所周知,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相当大,流经下游地面平缓的平原时,泥沙沉积,将黄河河床不断抬高,从而形成闻名的“地上河”,黄河河床一旦高出地平面,其支流河水就不能够再流入黄河干道。老师在讲解黄河河道中游环境时,教师已经间接地讲出了原因,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进一步挖掘视听素材,提高地理课的艺术欣赏价值
初中生尚处在年龄较小的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很长,且容易分散,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讲解和讨论的时间不宜过长,且不能太难,否则将会造成个别学生在动,其他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例如在讲亚洲的地理环境时,可以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把歌曲的歌词投影在多媒体上,让同学们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
总之,在选材的过程中要力求有鲜明特色,画面优美,解说风趣,学生喜闻乐见。太正统古板的介绍片一般不宜选播,否则既费时间,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听收看,另外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有学生就会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则音乐、片源可以是来自学校的电化教室、教师自己搜集,也可发动学生一道来搜集,扩大资料来源,还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对地理教学反馈进行反思,充分了解学生动态
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应把学生从“静” 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通过“好动”,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教学课堂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篇9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历史教学向来都是“投资”大于“收入”。特别是初中历史教材的不断更新换代,面对日益竞争的现代社会,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师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因此,我本人在此谈谈我在实践探索中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优化教师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成为奔流不息的河流,还应当成为善于寻找“水源”的良师益友。这就需要我们提升自身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历史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而易见,素质高的历史教师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2、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地位
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且能很快地适应它,并应用于实践。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当然,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历史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的“教”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教师应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里带出来,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历史有趣、有收获、有前途;从教学组织看,历史教师应从管理者到引导者;从师生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指导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从与课程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
3、教师应该备好课
A、备好教学目标。把“课标”的内容要求变成在历史教学中具体目标,将课标中三个维度的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具体化,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B、推行教学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才能让学生跟着你的教学目标前进,学生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位置才合适,从而达到你的教学目的。
C、检验教学目标。每堂课的效果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检测,学生学到什么程度,那么你就知道这堂课的有效性体现出来没有。
二、历史教学过程是有效性体现的关键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和源泉。过去的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学,可能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导致教学的失败。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因此,我们可以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设情境?怎样创设情境?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些初步的探索。如:创设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
2、合理整合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那么在教学中该采取什么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人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A、历史紧随现实生活
学生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与现实之间有着一条无形的鸿沟,对现实生活而言没有多少用处,历史成绩仅反映出一个人记忆能力的好坏。但是,恰当教学能促进教学发展,锻炼学生发展。
如在讲到时,本人提问:“现在台湾情况如何?为什么会这样,没有能解决的办法了嘛?你有何想法?”问题一提出,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一个个就说开了,这样就能带动学生的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B、辩论演讲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借鉴了大学生演讲辩论赛的一些经验。每次讨论前,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演讲。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
C、小组合作法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合作型人格、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学困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注意了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课堂活动的主流是学生。合作小组的组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合作意愿,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拓宽教学内容有助于课堂的有效性
为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新教材增删了些内容,同样带来了新问题。要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拓宽教学的内容是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浅见如下:
A、充分利用课文辅助系统。新教材增添了导言、小字、文献资料、图表及其注释、史海拾贝等课文辅助系统。在讲课时要加以充分运用,以及反映或补充重要史实,印证重要观点,解释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历史认识,扩大思想教育。
篇10
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态度和成绩可以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课堂环境不仅影响教学的进行,而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进行有效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创设课堂环境的策略,精心设计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堂环境。
1 营造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放下“师道尊严”的心态,以一种平等和善、和蔼可亲的教态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形成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舒展学生的灵性。
2 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场所。合作的课堂是基于历史课堂生成的教学情境,围绕学生疑难处开展师生合作、师生互动,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互动、合作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现状、课的类型以及教师的素质等,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或发展创新,从而找到最适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中,讲述法、图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用得较为广泛,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等新出现的方法也开始逐渐推广使用。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和时序性,决定了学生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应该具有时序性的。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模式,构建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但初中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有限,头脑中缺乏历史发展的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采用最适合师生教与学的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如,讲授法具有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以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主、重知识逻辑顺序等特点,正好弥补了新教材编排上不注重系统性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困难。但缺点是教师的讲授过于单调,学生无法直观、主动进入历史情境中去。在新课程背景下,讲授法之所以屡遭批判,其主要原因不是方法本身问题,而是许多教师对这一方法掌握不力、运用不当之故。尽管现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讲授法依然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制约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师个性和素质、教学内容、课型等。选择一种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因课型而有所不同。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而采用的用于贮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的设计,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