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情观范文
时间:2023-03-20 17:4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爱情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笔者于XX年12月对jy大学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jy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jy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jy大学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二、大学生的爱情观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大学生朝气蓬勃,有理想,有上进心,而对永恒的话题──爱情,既向往,又缺乏理智。在调查中占41.5%的女生认为大学谈恋爱是一时的好奇,经历了十二年寒窗之苦、高考的艰辛、无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拼搏,进入了象牙塔,青少年压抑久的心终于得到了释放,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已经改变了高中的那种只有读书为高考的观念已不复存在了,思想放松了,再由于处于青春骚动期的大学生终于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方式--谈恋爱。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变化。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时候,那也无可非议,只要双方合适就可以,这可能与其所接受的知识、认识及感性思想的浓厚等有关。约占60%的学生则认为爱情应该专一,忠于彼此,这成了主导思想,看来当代的大学生还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思想道德观趋于良性化发展。一部分的女生认为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会考虑换男朋友,追求更加完美的爱情,体现了对爱情的理想化,缺乏理性,谈恋爱只是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缺乏成熟的分析。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爱情信任度的下降。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信度不高,但不会完全、坚决地反对恋爱,因为对消费者的大学生而言,婚姻是遥远的事情,还谈不上责任与义务,大学时代谈恋爱也无可厚非;对爱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比较成熟的表现,在被调查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中,占60%的人主张恋爱应结合社会现实,家庭实际,经济能力等,少了鲁莽和随便,多了成熟、理性的思考。
三、大学生的爱情观又是不协调的
在调查中表明:占30%的学生认为找男(女)朋友必须有“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决心”,其中艺术类的学生占了10%,而占60%的理科类男生认为女朋友必须是纯洁坚贞的,占20%的文科类的女生希望找个“在无聊时可以谈谈心的伴侣”……这些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对爱情伴侣的取向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文、理科又有明显的差别。追究原因,可能是各自的文化知识层面、接受教育程度、道德观念、对现实的了解认识和对未来的计划等不同有关。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有美好的爱情观念,但又产生一些不良现象。导致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一是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必再为温饱问题而疲于奔命,这为人们的爱情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提供更多的资本;二是外来文化和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最主要的还是部分大学生游手好闲、思想放松、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进取精神,再加上一些老生的消极宣传,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一种"晚追不如早追,不早追连丑的都不剩"的错误意识。
四、为使大学生的爱情观更趋成熟、更富责任感,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端正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不良之风的措施。
(一) 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的教育
1、端正恋爱态度
对大学生加强爱的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强调婚姻的封建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包办婚姻“三从四德”等,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这种只图享受、不负责任的轻率行为理应受到指责。一位教育家曾教导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惜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她缔造幸福。”这种爱的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恋爱生活的基础。爱,是感情,只能用感情去爱,而不能用道理去爱。”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情感,当然也只能用感情去爱,这并没有错,但人作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之爱其所爱,除开感情因素,也应当讲究理性,应当符合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无理性的爱是盲目的,很危险的,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场悲剧。
2、摆正爱情的位置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要克服大学生客观上的爱情至上,光懂上述道理还不够,还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变“儿女情长”为胸怀大志,用理想的感召力焕发学习的激情,把兴奋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学习上,从而真正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爱情服从学业,爱情促进学习。
3、加强恋爱道德教育
针对当代大学生传统伦理观念逐渐淡化的特点,进行恋爱道德观教育。
(二) 结合正确的标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择偶
如果大学生真的要谈恋爱,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保持慎重。在选择"对象"方面,不应过于片面,身材不应成为决定因素,关键在于对方是否具有上进心和善良心、是否跟自己志同道合和起到相互促进之作用。在追求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应该相信"随缘"和"顺其自然"之说,因为爱情是可以追求但绝不能强求的,只要双方在学习和生活中能相互从对方得到帮助、依托和快乐,所谓的"爱情"就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三) 大学生应注意交往的艺术,有做人的原则
篇2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策略
一、调查结果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9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恋爱消费以及恋爱受挫能力等恋爱现状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1365份,选取其中120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34%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两厢情愿的情感体验,所占的比重最大;22%的学生认为恋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寂寞;12%的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为了寻找配偶;11%的学生认为谈恋爱有助于学习和交往;8%的学生是出于跟风;还有12%的学生谈恋爱是为了积累经验,体验人生。
2.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上,认为品德与修养最重要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为22%;把性格是否符合、是否对自己好作为选择恋爱对象标准的学生比例相同,所占比重位居第二,为18%;13%的学生比较注重对方的学历和能力,其他三个标准所占比重几乎相等,总和占29%。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方面还是很理智和客观的,恋爱观较成熟。
3.对于恋爱的归宿,只有1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最后结为伴侣的比率较高;39%的学生认为较低;23%的学生认为很低。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看好大学期间谈恋爱的结果。
4.在消费问题上,58%的学生认为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谁身上带了钱谁付,两个人的钱一起花;34%的学生则认为两个人的财务要分清楚,大部分时间AA制;只有6%的学生认为主要应由男方支付,女方消费;2%的学生觉得应由家境富有的一方支付,无论是男是女。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经济独立,绝大部分学生不再坚持传统的消费观,认为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应该由男生付钱的习俗。推崇西方的AA制或者双方各处一部分钱的方式的学生占92%。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特点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年龄低龄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发生在高年级,年龄都在二十来岁;而现在刚刚踏进校园的90后大学生有些已经有过恋爱的经历,有些正准备步入爱情的殿堂。
2.恋爱过程简单化。当代大学生想爱就爱、说分就分,遇到心仪的对象,他们很快就会表达自己的爱意,没有了以前的“矜持”。
3.恋爱中片面化。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很少考虑到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当代大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但往往在寻求和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尚不成熟,过于理想化,大学生往往会无视现实,最终导致不符合实际的恋爱。
5.恋爱比例扩大化。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政策最初是文明禁止,后来是“不提倡,不反对”。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行为准则》,取消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这就意味着达到法定年龄的高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恋爱不仅公开化,在比例上也扩大化了。
三、教育工作
针对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现状,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1.正确处理感情与学业的关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鲁迅说:“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道义全盘疏忽了,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着。”歌德说:“爱情如果不生根于对社会共同的信心与事业的志趣上,那是浮萍的爱,极易随风而去,而单纯靠感情冲动的爱,则象建筑于泥沙上的塔一样总要倒塌下来的。”目前,部分学生在陷入爱河后不能正确对待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认为爱情是高于一切的,从而荒废了学业。对大学生而言,爱情必须以学业为基础,学习是爱情的动力,只有建立在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之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2.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家庭的关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以及适当的性教育。大学生确立恋爱关系应该是在建立共同组建家庭的愿望的基础上。那种单纯以排解寂寞、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交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一种感情泛滥、自我放纵的表现,最终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两个人在一起,不只是因为相互吸引、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最重要的是能给对方带来快乐,带来安全感,带来“未来”。
3.正确看待爱情与责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教育儿子:“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意味着不离不弃,无论对方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要自觉地为对方担当责任。
此外,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所开设心理课程、德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赏优秀影视作品,对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辩论,通过文艺表演、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校园QQ群、辅导员博客、领导与学生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活动,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及时排解学生在恋爱中的困惑,让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们在面对爱情时能够多一分从容,少一些迷惘。
参考文献:
1.刘瑞复、李毅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黄文胜,《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12
篇3
【摘 要】 文章阐释了《诗经》中的《邶风・静女》、《{风・柏舟》、《王风・采葛》中的纯美爱情,认为《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大胆追求、坚贞不渝、纯真无暇的爱情观值得当今大学生借鉴,有利于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批判了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功利化的爱情观。
【关键词】 《诗经》;爱情观;精华;借鉴
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追求,我们都希望永浴爱河,共度此生,也算给世间孤独的裸的自己一个圆满的交代。纵观《诗经》,我们可以发现,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就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此外,还有许多以家庭婚姻为题材的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爱情内容。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大胆追求、坚贞不渝、纯真无暇的爱情观,反映了当时民风的淳朴,向世人展示了完整的爱情过程。现代社会依然在延续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或挚烈,或平淡,却也夹杂着些许的功利色彩。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爱情特征,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爱的方式。因为爱情,把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结合为一体,繁衍后代,甜蜜生活。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蜜语,不是软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基础上的,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是人类不竭的动力之一”。[1]《诗经》中爱情观的精华值得当今大学生借鉴,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今后组建幸福美满的家庭做准备,也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一、《诗经》中大胆追求,坚贞不渝的爱情观与现今社会随意的爱情观
《诗经》时代的爱情尽管处处昭著远古时代的古朴痕迹。但它早已不再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纯生理本能的需求了,在他们追求异性的过程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择偶标准,他们表达着自己内心真实、高尚、纯洁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健康的、质朴的,也是动人的,严肃的。[2]《诗经》中的爱情观自然流露,表白大方,充满了甜蜜,也彰显了一种大胆追求的行为。如《邶风・静女》这首诗描写了男女大胆约会,追求自己幸福的场面: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汝美。
从场景描写来看。这是一首男女幽会密约的诗篇,但是也是因为他们大胆追求才得以欢聚。其中男女主人公互相逗乐,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大胆追求,才有向“父母之命”公开违抗的挚烈与勇气。以及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在《{风・柏舟》中就有一位少女要求婚姻自由,大胆追求爱情的专一: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彼两髦,实为我仪:之死失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彼两髦,实为我特:之死失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从整首诗看,铿锵有力,句句出自肺腑,是一种对“父母之命”的控诉,也是一种对爱情誓死不变的忠贞。“之死失靡它,之死失靡慝”是女子坚贞不渝的有力武器。《邶风・静女》以女性的口吻表露大胆追求的恋爱过程,展示了其坚贞不渝的誓死不变的爱情观。在《诗经》中不仅有痴情女子,也有大胆表露自己爱慕心上人,大胆追求的痴情男子。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整首诗把一个男子对采葛织夏布,采蒿供祭祀,采艾治病的勤劳姑娘无限爱慕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自古不乏专一男人。世人都说世间没有一个男人是好东西。但从《诗经》中我们发现,男子也有很多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妻子忠贞不二的诗篇。在《郑风・出其东门》中得以体现: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A,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聊可与娱。
这首诗表现了男主人公一心一意爱自己妻子的情怀,给当今社会“花心萝卜”有力一击。世人皆说男人喜新厌旧,《诗经》中的男主人公却演绎着“瓶盖”还是原配的好的爱情故事。
然而现在社会的爱情观不然,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随意的。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讲究的是自由,即自由恋爱,对于拉媒说纤这一行为甚是厌恶。当男子看中一个自己心仪的姑娘时,就奋力去追求,求爱的方式也千变万化。富有浪漫细胞的人总不愿错过任何浪漫的机会,积极营造各种浪漫场面。送花之旅,海滩之旅,爱心之画,令人目不暇接。在这世人安乐的国度,只有想不到的浪漫,没有你做不到的浪漫。一天24小时褒电话粥的,每分每秒粘在一起卿卿我我的不乏其人。小手拉大手,出入各种公共场合,已成了家常便饭的事。当然也有一些不解风情的低情商者。在如今的社会,床第之话被搬上餐桌很正常,男女的话题随处可谈,恋爱很正常,分手也很正常,结婚很正常,离婚也很正常。仿佛情感可以随处安放。但因此也产生了一个弊端,就是人们情感的不稳定,情感的泛滥,就像隐藏着的山洪,随时有爆发的危险。时代的发展带来心态的开放,却也带来情感的放纵。当然,在当今社会也存在着不少的痴心男女,共同维护坚贞的爱情,但总体而言,当今社会的爱情观越来越随意化。
二、《诗经》爱情的纯真与现在社会的功利性
《诗经》中的爱情诗,男女主人公都只渴求能够和自己的意中人厮守终生,没有太多物质的渗入,连赠送的定情信物都是很随意的,甚至信手拈来,以表情意。《诗经・卫风・木瓜》中“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男女间互赠定情信物,表示相互爱慕。不管女子还是男子,平凡的一草一木,在情人眼中都会变成无价的珍宝,是爱情的象征。你送给我木瓜,我送给你佩玉,并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我想要永远与你相伴。你给我木瓜,我回报你佩玉,我要的不是以物易物,而是一颗只爱你的心,愿意和你慢慢变老,多么纯真而伟大的爱情。
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的是太多的功利和自私,世人总把门当户对挂在嘴边,以为穷人和富人相结合,纯属看上别人的钱,而不是看上他的人。由此衍生出了为家庭利益、企业利益、钱财利益而恋爱、而结婚。确实,社会上有许多人把爱情当作筹码,一切只为了自身的利益。不然,哪会出现美少女为了钱而嫁给老头子;平凡女子极力掩饰自己的身份,通过穿衣打扮混入上流社会,傍上富家子弟;小白脸为了钱宁愿被包养之类的丑陋现象呢!至于定情信物,要世人像《诗经》那样送平凡的草木,谁人搭理。在如今这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家都很现实,少了《诗经》的淳朴与纯真。以至于常把车、房、钱挂在嘴边,仿佛爱情的世界只有物质。不置可否,物质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切不可势利,不然毁掉的将是一段美好的尘缘,那可真是会遗憾终身,抱憾而死。为了各种利益,而没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到最后的最后果真不会后悔吗?果真能幸福生活一辈子么?当然,也不乏《何以笙箫默》的不将就之人,宁愿过得平凡些,也要紧握住爱人的手,追求一种简简淡淡的幸福,这才是人世间的真爱。
三、大学生如何学习《诗经》中爱情观的精华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美女的诱惑。在这潮流中,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对爱情的态度不容乐观,甚至抱着玩的心态。《诗经》爱情的大胆追求,忠贞不渝,纯真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世人学习。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汲取《诗经》中爱情观的精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要借鉴《诗经》中的精华,首先,大学生得认真研读《诗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古语云:胸有诗书气自华。若胸中有墨,自身的修养将会不断提高。“君子”就是在不断修炼中形成的。其次,大学生不应跟随当今社会的恶风陋习。我们知道,在如今的社会,经济是不断提高了,但是人们的修养却逐渐降低。在情感的世界里,不懂得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由此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渐渐就出现这样一种热潮:换男女朋友如换衣服。世人皆不解,只好认为现在的人病态了。其实只要双方独善其身,互相谅解,多从自己身上寻找不足,就不会导致决裂的尴尬境地了。身为一名大学生,应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己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份情感,有始有终,方能长久。最后,应慎思明辨,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不断规范自己,不断向“正人君子”发展。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一种个体的自我选择。歌颂爱情是永不凋谢的主题。《诗经》中爱情观的精华值得我们大学生借鉴与弘扬。
【参考文献】
[1] 丁璐,浅谈女大学生的爱情观[J].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9.4.
[2] 周云芳,不得不爱读诗经[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情感类韩剧;女大学生;恋爱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迅速发展变化并最终定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女大学生会形成自己的恋爱观,但是由于尚未深入接触社会,所以仍然相对单纯。同时,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较容易受到感性思维的影响,对恋爱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憧憬。而近年来热播的情感类韩剧,如《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和《太阳的后裔》等,无一不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对于满怀激情但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女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故事情节、人物的影响,有的女生为了追剧,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这种影响下,一旦情感受到创伤,而自己又无法及时调整,就很容易效仿韩剧中的爱情。为了解情感类韩剧对女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文从问题和对策两方面进行如下具体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对爱情充满幻想
通过分析近幾年热播的韩剧发现,其中的男主角都具有外形帅气、家庭富有且情感专一等共同特点,堪称完美恋人。每播完一部韩剧,就会诞生一个大受追捧的“国民老公”,迎合了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受到此类韩剧的影响,女大学生也渴望经历浪漫的爱情,所以她们的恋爱观就会趋向于追求类似韩剧男主角的恋人,审美观念也会趋向于剧中的人物形象,坚持爱情至上的唯美主义,沉浸在童话式的恋爱幻想中,向往经历剧中契约式恋爱等情节。但是,须知这种屏幕上用来表演的恋爱故事和情节是经过夸大处理的,是影视欣赏文化的一部分。王尔德曾经说过,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剧中虚幻的爱情故事与完美恋人,对女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恋人形象和恋爱模式的选择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她们的恋爱观呈现出幻想化特点,具体表现为:有的将韩剧男主角作为择偶标准,有的则沉浸在甜言蜜语中,甚至不分对象、时间和场所。
2、易受物质因素影响
韩剧中有很多高端、奢华的场景,人物的装扮也比较华丽和精致。很多女生受到影响,对豪宅别墅、珠宝首饰以及精美的服饰产生向往,导致她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剧中女演员的穿衣风格、打扮、生活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来自星星的你》播出之后,炸鸡和啤酒一下子成为经典搭配。每一部热播韩剧,都会带领一股消费热潮,剧中的服装、首饰就会成为女生模仿的对象,成为“爆款”。但这种追随和模仿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来支撑,所以不少女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物质条件成为一种必须的优先考虑因素。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大学校园怪象丛生,男生比谁的女朋友漂亮(炫色),女生比谁的男朋友有钱(炫富)……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组合是人人向往的,但实际生活中却不多见,尤其是在校园里。重物质而轻精神、情感,实形成一股逆流,在高等学府里悄然盛行。
3、“灰姑娘情结”比较严重
情感类韩剧中最常出现的故事情节就是“灰姑娘”情节,即男主人公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却对在贫苦家庭成长却积极向上的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矢志不渝,两个人经历种种磨难,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某高校对女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有超过2/3的女大学生表示,对情感类韩剧中的“灰姑娘”情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期待,希望平凡的自己可以遇到多金而痴情的完美恋人,从而改变自身的生活状态或者社会地位。调查还显示,约1/2的女大学生都具有跨越世俗门第,面对爱情的勇气。这种期待与勇气渐渐在女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灰姑娘情结”。此二项结果综合反映出,具有严重灰姑娘情结的女大学生,敢于挣脱世俗偏见和门第不对等世俗观念的束缚。然而,理性地想一想,生活中的“灰姑娘”能嫁给王子的又有几人?即使再做好思想准备,机遇也不一定会青睐于你。再者,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应该具有情感、经济、思想方面的独立性,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来成就一番事业,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是希望王子来拯救自己摆脱相对艰难的处境,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二、相关建议
1、树立理性的恋爱观
女大学生要培养健康的恋爱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要客观对待情感类韩剧。应充分意识到,情感类韩剧只是普通电视剧的一种类型,其中渲染的浪漫爱情,都是展现影视艺术的一种形式,含有夸张、铺陈的成分,大部分女大学生的生活、恋爱都不可能完全和情感类韩剧一样。所以,女大学生应该理性看待,不过分向往和追求剧中的恋爱,分清楚虚拟电视剧和现实生活的差别,只是将情感类韩剧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第二,纠正幻想化和过分物质化的恋爱观。剧中的浪漫和奢华,都是为了强化视效,应该积极显示高等教育的优势,运用理性思维来看待情感类韩剧,纠正因为感性思维产生的幻想化、物质化的恋爱观。同时,女大学生可以和年长者进行沟通,了解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样态,不沉醉于情感类韩剧展示的梦幻。即使欣赏电视剧时沉醉其中,也不要忘了理性的归路。通过多阅读蕴含正能量的书籍,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恋爱观。
2、加强学校的引导
学校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方面,开设恋爱观的第二课堂,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要利用女大学生价值观变化和不断成熟的心理特点,引导她们树立健康的恋爱观。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不仅可以了解女大学生的恋爱情况和恋爱心理,及时帮助和引导有问题的学生,还能够让她们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发现内心的向往,不痴迷于情感类韩剧而无法自拔。另一方面,学校还需加强校园影视文化建设。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影视文化建设,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通过加强影视文化建设,吸引女大学生的关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电影周”“电影节”免费观影的活动,播放符合大学生心理,又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富有正能量和一定教育意义的影片。也可以鼓励大学生拍摄微视频、微电影,让更多的女大学生参与了解拍摄的流程,认识到情感类韩剧是如何拍摄的,这也会帮助她们能更加理性地对待韩剧。
3、加强情感类韩剧市场的管理
首先,广电总局和影视文化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强化社会职能,加强对情感类韩剧的管理,净化韩剧市场,严禁播放违背正常恋爱观和价值观的韩剧。有的情感类韩剧宣扬了一夜暴富或不劳而获的恋爱思想,还有的透露了极端恋爱行为,这些都会对女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引进韩剧时,一定要加强审查。其次,明确我国的主流文化,不断开发有助于培养女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影视作品。挖掘崇尚真善美以及纯真爱情的影视作品和文化题材,使女大学生减少对情感类韩剧的迷恋和依赖。
【参考文献】
[1] 谢 清.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6,21(10):82-83.
[2] 颜晴晴, 王建光, 刘海明. 现实题材都市情感剧对女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16,37(05):76-79.
篇5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爱情观 引导方法
“90后”在青春期特有的好奇心强、盲从心理以及攀比欲望强烈等特点对其恋爱行为和恋爱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恋爱的懵懂和感情上的困惑让缺乏正确爱情观的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感到困扰。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找出问题所在,如何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念引导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引导方法等问题都迫在眉睫。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爱情观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分析
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大致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1.盲从恋爱心理与择偶的理想化
大学恋爱已经越来越普遍,甚至在大学期间没有恋爱经历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同龄人的调侃和嘲讽,很多大学生的恋爱的动机越发凸显了盲从之风。很多大学生认为“单身”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而“非单身”显得很有面子,甚至不少“90后”表示大学恋爱只是一种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因爱而爱”。并且由于社会的恋爱风气影响,大学生对的爱情观越发显得现实。其中,大部分艺术类的大学生对恋爱对象家庭背景和个人形象的标准和要求都逐渐趋向于理想化。艺术类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经济实力和形象气质较高,恋爱心理趋向于完美主义,而随着对方缺点的逐渐暴露,他们便会有失望之感。
2.矛盾的恋爱心理与较差承受力
90后的艺术类大学生个性较为张扬,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好奇的心理,他们在思想上欠缺深思熟虑,在行为上容易冲动。在爱情的诱惑面前,他们渴望体会恋爱中的美好和激情。而在追求刺激的同时,却对恋爱中对于这份感情能否长久,是否现实的问题过于纠结,恋爱心理十分矛盾。并且很多大学生无法面对失恋的痛苦,难以走出失恋阴影,在分手后对之前的恋爱对象进行苦苦纠缠的现象也有不少。当爱情的美好变成泡沫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容易陷入感情的困境而误入歧途。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常见因素
《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兴起,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爱情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一,这类相亲节目对大学生造成了不正确的引导,拜金主义和梦幻主义与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念相冲突。其二,节目中类似于“心动环节”和“以貌取人”等内容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三,闪电式的恋爱现象以及离婚率的逐年增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婚姻的认知,让大学生对传统婚姻观念产生疑问。另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也产生了明显的冲击。由于网络和传媒的发展,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生活中不同的爱情价值观念和恋爱行为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我国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一直以学习为主,而艺术类的学生更是偏向于对其艺术天赋的培养,忽略了在爱情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
二、对艺术类大学生爱情观引导方法的思考
(一)找出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文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恋爱特点分析,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在爱情观大致存在一下三个较为明显的问题:(1)恋爱动机多元化,恋爱过程简单化。思想不成熟的学生们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态恋爱,闪电式恋爱非常之多,而QQ和微信等网络交友平台都成为了追求对象的方式之一。(2)恋爱存在明显的波动性。由于男女双方的个人条件不同,一些在恋爱中出现的自卑心理以及感情上的困惑求助无门等因素,都会对一个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3)对爱情抱有太多幻想。对爱情的完美主义以及对童话故事中美好的爱情有着过分憧憬,而现实中和理想形成落差,让爱情出现裂纹。
(二)在和谐校园环境中体会爱情本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恋爱问题讲座
很多大学生恋爱的真正原因是处于大学生活的孤独感、寂寞感和空虚感,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盲目追求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以及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培养良好的校园环境风气以及帮助学生排除寂寞空虚感的有效手段。大学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对爱情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作为老师,在正视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同时,不能对学生不正确的恋爱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中,开展大学生恋爱行为讲座也是一个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引导的不错的方法。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培养爱的能力与道德责任感
很多大学生一旦陷入爱情便开始沉沦,而迷失自我,因此,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对待爱情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过程中应该学会找准爱情的位置,不要误把友情当爱情,并且功利化地和片面地对待爱情。同时要处理好爱情与学习、亲情、前途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大学的恋爱中应以彼此共同的理想、追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为前提,以学业为重爱情为辅,做到对爱情严肃认真、忠贞专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在恋爱中的主动性很强,经常无法在爱情中真正做到尊重、包容和理解。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对恋爱中健康心态的保持和正确爱情价值观的树立十分重要,恋爱的过程应该体现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因此,在培养他们爱人的能力和学会怎样表达爱,学会如何为对方着想的同时,也需要他们懂得爱是一种责任。
三、总结
生活的压力和各种社会现状让当代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社会舆论导向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爱情观的负面影响,也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与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大相径庭。除了学校和老师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和恋爱心理作出正确的引导,社会的舆论环境以及新闻媒体的导向也应该担起应有的教育职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倪秀娟.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探析及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爱的学习与成长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03-02
一、学情分析
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成年初期的危机是解决亲密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即发展对他人做出充满情感、道德和性的承诺的能力。”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除了要面对学业发展的任务以外,寻求和享受亲密感,拥有甜蜜的爱情成为他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发展任务之一。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性的压抑得到松弛,懂得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以适应对方。这对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大学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不能妥善处理恋爱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学业,因此恋爱心理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教师有必要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引导。
二、教学对象
大学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内化正确的爱情观,掌握表达、拒绝和发展爱的一些原则。
(2)能力目标:学会表达、拒绝和发展爱,懂得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渴望爱情,也能等待爱情,学生爱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爱的责任感也得到增强。
四、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讲授法等。
五、教学内容
(1)主要教学内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会表达爱、学会拒绝爱、学会发展爱。
(2)教学重点:爱的能力的培养,即如何表达爱、拒绝爱、发展爱。主要依据:爱情需要学习,爱一个人需要具备爱的能力。在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受到恋爱问题绝不仅仅是认知问题,能力问题才是重点。很多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不懂得表达、不知道爱要怎么说出口;不懂得沟通,有误会也不懂得澄清;不懂得拒绝,在爱与不爱间犹豫不决、藕断丝连,造成很多的麻烦;还有的学生不懂得放手,在失恋后作出过激的行为,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伤害,甚至成为仇人……这些学生迫切需要的就是爱的技巧和能力,也就是说这部分章节内容的讲授一定要突出教学的技能目标,也就是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3)教学难点:大学生爱情观的教育。主要依据:爱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类现象,不仅涉及到心理学的内容,更涉及生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等等很多方面,不同人受成长环境或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已经持有不同的爱情观,具有不同的爱情动机或者对于恋爱观念上常见的一些误区,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把握爱的真谛,摆正爱情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需要认真组织思考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
六、教学预测
本次课程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情境模拟、教师讲授等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发展和培养爱的能力,使学生能较好地规划和经营自己的爱情。
七、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引发学生对自己爱情观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突破教学难点。教师以活动“爱情123”导入,请学生从PPT展示的形容词中选取三个词汇代表三种你最期待你的另一半所拥有的特性,并按照期待程度排序。通过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爱情的美妙,帮助学生澄清自己对爱情的认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并思考自己对于爱情期待的合理性和成熟性。
教师总结活动“爱情123”,提炼学生分享,并从中归纳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需要努力的方面,即:爱情是尊重和理解;爱情是责任和奉献;要端正恋爱动机,把握爱情真谛;要摆正爱情的位置。
(2)运用体验式活动教学,注重大学生爱的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重点
①教授学生学会表达爱
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活动。全班学生以女生和男生分组,每组10人左右,分别讨论各自期待的爱的表达方式,即“当别人对你表达爱意时,你最希望别人怎样向你表达?”,各组记录下组员的期待,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几组请女生代表和男生代表分别陈述。教师结合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在表达爱时考虑对方的需求和特性。继而教师以PPT展示搜集到的表达爱情不同方式的图片,并以讲授方式小结表达爱的基本原则。
教授学生学会拒绝爱
开展情境模拟,进行“请求与拒绝”练习,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好,其中一人要真诚向对方表达爱意,请求对方成为其恋人,另一方要予以拒绝。要求有目光交流,时间3分钟。完成后互换角色,还可请一组学生上台示范。双方完成情境模拟后教师请学生二人小组彼此分享在模拟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对方在向自己表达爱意或者拒绝自己时有什么感觉?自己有什么建议给对方?即如果怎样讲自己听了可能会感觉更舒服。通过情境模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懂得面对爱情要自信,不仅需要表白时的大胆,也需要拒绝时的果断。教师强调性讲授小结大学生拒绝爱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教授学生学会发展爱
教师用PPT展示爱的启示和美文,帮助学生懂得恋爱中尊重与理解、包容与白省、沟通与欣赏;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集体朗诵诗歌:舒婷的《致橡树》,请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好好地感受诗人对于爱情的理解。通过诗人理想的爱情的展示,使学生在对爱情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更加理解爱情的真谛,懂得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更需要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3)课程总结,并布置成长性作业,延伸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前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并布置成长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法回答“我们该怎样去爱?”,并将答案写在一张A4纸上,写完后分享、讨论怎样经营爱情才能使爱情持久保鲜。
八、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到课学生人数、活动参与热情等来测量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利用开放式问卷,通过前后测的方式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困惑,了解学生的改变;“我们该怎样去爱?”课程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吸收情况;当然学生从教学中真正获益如何还需纵向跟踪参考学生实际解决各类恋爱问题的能力。
爱情很美好,但并不虚幻,莫里哀说“恋爱是一所学校,教我们重新做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期待将更加合理和成熟,对自己的恋爱动机和恋爱观念将有一个新的审视,将更敢于面对自己的恋爱困惑,也将更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处理恋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篇7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395.6 B 823.3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70-02
【关键词】 情感;个性;对比研究;学生
上世纪70年代,Rubin认为爱情是可以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multifaceted attitude),并编制了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等依据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编制了“Love Attitudes Scale”[1],施测于807个大学生,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6个维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中国的爱情心理学实证研究较美国迟缓。台湾心理学界王庆福(1994)[2]采用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作了实证性研究。大陆心理学界,肖海雁[3]应用故事情景投射法研究对626名大学生爱情观进行了差异性实证。
大学阶段是爱情萌芽发展最快速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该研究通过了解大学生的爱情倾向,以便对大学生爱情特点有更深的认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浙江某高校826名一~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86名,女生440名;大一年级学生196名,大二年级学生268名,大三年级学生214名,大四年级学生158名。样本的选取按随机抽样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工具 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等依据Lee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编制的“Love Attitudes Scale”,包括爱、游戏爱、友伴爱、现实爱狂热爱和奉献爱6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该量表的KMO值(KMO是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其值愈大时,愈适合作因素分析)为0.849(>0.8)。
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 491(df为435)、P
说明其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因素分析结果共获得6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8.56%。作斜交旋转,结果发现因素结构较为稳定,因素涵盖题目没有变化,与6个维度内容吻合。
120人2周后的重测信度系数介于0.685~0.868之间,平均值为0.767;内部一致性6个分量表在0.612~0.815之间。
为了验证量表6个维度结构的合理性,应用LISREL 8.53作验证性因素分析,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验证量表的维度结构。本研究中各项指标均在 0.80以上,RMSEA为0.051,说明总体上6个维度的结构可以接受。
1.3 方法 由研究者为主试,对826名被试在1周内分4批集体施测。所获数据应用SPSS 11.5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t检验,以LISREL 8.53作验证性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学生爱情倾向比较 以单因子方差分析比较各年级学生在爱情倾向上的差异,发现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较大一年级学生更倾向于现实之爱,多站在现实的角度选择符合自己想法的异性朋友。见表1。
2.2 男女大学生爱情倾向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经t检验,男女大学生在爱情倾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大学生在爱、游戏爱及奉献爱3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3 讨论
3.1 爱情态度量表应用的分析 Hendrick等编制的爱情态度量表是研究爱情的重要工具。从国内外应用来看,Davies(1996)[4]采用此量表测量大学生及研究所学生的爱情态度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Levesque(1993)[5]使用自行修订后的该量表,测查了青少年的爱情态度。台湾学者吴昭仪(2003)等[6]也使用自行修订后的该量表做相关研究。本研究将原量表的李克特5分的作答方式改为百分比6点符合程度,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的30题在中国大陆应用具有心理计量学要求的信度与效度,某些具体指标甚至好于台湾。
3.2 不同年级学生爱情倾向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大三、大四年级学生较大一年级学生倾向于现实爱,更多地站在现实的角度选择符合自己想法的异性朋友。选择对象时,可能会考虑对方家庭环境、父母亲观念、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及未来成就,而且在双方交往过程中,不仅仅限于谈情说爱,还会督促对方努力上进,以增加对方的价值认识。从得分上看,大一年级学生在游戏爱、友伴爱2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大四年级学生,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在爱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大一年级学生,但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 恋爱观 恋爱教育
1.前言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我国高校曾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原则是“不准谈恋爱”,到90年代初起演变为“不提倡、不反对,出了问题要严肃处理”,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基本上持“承认现实,正面教育,合理引导”的教育态度。应该说这一变化符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如今,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一现象随之也引发了种种问题,如近年媒体披露的某些大学生同居,未婚先孕、流产,或因承受不住感情挫败而颓废堕落,甚至伤害他人等事件时有发生。这表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心理未完全成熟,在生理和心理上不能协调发展,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而且给构建和谐校园及社会带来隐患。因此,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的恋爱观,提高大学生爱与被爱的能力,解决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2.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状况
2.1恋爱动机多样。
调查发现大学生恋爱的动机多样,而其中“为找到情投意合的爱侣”的比例最重,占61.7%。但由于在空虚、百无聊赖中寻找刺激,为满足好奇心理及生理需要而恋爱的大学生的比例由2004年不到10%,上升到2007年的17.6%[1]。
2.2对恋爱和态度开放。
大学生对恋爱和态度比以往开放,他们在恋爱中发生过度亲密行为甚至的比例在上升。
调查发现,81.4%的人认为大学期间可以谈恋爱;12.3%的人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对恋人曾与别人有过的,64%的人表示不追究过去,只看相恋以后。46.4%的人不反对婚前[2]。而对某医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校大学生恋爱比例更高,38.6%谈过或正在谈恋爱,恋爱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五年级男学生恋爱发生率为53.8%,女生为67.1%[3]。
近年各高校的调查表明,超过50%的大学生已经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而且比例越来越高,年龄也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4]。2007年11月,对佳木斯大学1685名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赞成谈恋爱”的同学占64.1%,同时9.1%“已经谈成”,21.6%“正在谈”,26.8%“原来谈过”,只有26.1%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期间不想谈”。这和2006年南京某高校调查资料基本一致。另外,学生恋爱的年龄有所提前,在年龄较小的新生中,谈恋爱的比例上升到了15.5%。与异往中,拥抱占43.6%,接吻占29.1%,发生占14.5%,无上述现象的仅占31.7%。现代的恋爱观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得到认同,“谈过已分手”的比例在上升[5]。
3.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特点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普遍表现出三种特点,具体为:1)普及化。调查情况表明,大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50%―60%,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2)低龄化。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级学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部分甚至在初高中就已经确立恋爱关系。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大一学生恋爱人数只占5%,而现在已达15%左右。3)公开化。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往往较为公开。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3.1爱情与学业关系处理不当。
调查发现,在对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上,43.6%的学生认为“学业高于爱情”,6.8%的学生认为“爱情高于学业”。说明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未能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甚至因为谈恋爱耽误了学业。现实表明,部分大学生能从主观认识上意识到学业第一,但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旦坠入情网就难以自拔,强烈的感情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更有甚者,将爱情视为生活的唯一追求。
3.2恋爱观念日益开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恋爱意识逐渐淡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有较深影响,但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时代变化,大学生的恋爱观也逐渐变得开放起来。一方面反映在“一见钟情”的增多或缺乏深入地观察和全面地了解就确立恋爱关系,另一方面表现在性观念的变化。调查中,面对“你认为‘爱人只能一个,情人可以多个’”的问题时,认为“有一定道理”和“正确的”男女生比例分别达到40.8%和22.91%;有34%的学生不反对婚前,其中17%的学生赞成婚前,9%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顺其自然。部分大学生甚至漠视恋爱道德,缺乏相应的爱情责任感。
3.3恋爱动机非单纯化。
大学生恋爱动机多样,且呈现非单纯化:部分人对生活缺乏明确目标,仅仅是觉得寂寞,想找一个异性朋友解解闷,以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方式;有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不谈朋友就是表明自己没有魅力,借恋爱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或是看到别人有了对象,唯恐自己落后,故随大流;有的担心毕业后谈恋爱没经验,不如先在学校“练习练习”;有的则是遵照父母意见,想在大学找个如意伴侣等。
3.4恋爱关系脆弱化,恋爱受挫心理调适能力弱。
由于部分大学生谈恋爱本身目的不明确,在择偶标准上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恋爱双方在各个方面存在极大差异,常常出现“闪电式恋爱、闪电式分手”的局面。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终成眷属”者少。有些大学生还不完全懂得恋爱的方式方法,意气用事,行动往往轻浮、草率、鲁莽;有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有的因失恋,丧失生活动力,甚至有少部分做出自杀或报复他人等偏激行为,从而造成恋爱上的“创伤”,悔恨终生。如北京某大学对学生进行调查,主张“不成恋人成朋友”的为49%,主张“发奋学习驱散失恋痛苦”的为36.5%,主张“找新的对象抚平创伤”的为10.6%,主张“报复对方”的为2.4%,选择“悲观厌世”的为1.6%。
4.大学生恋爱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
通常认为,恋爱教育主要是爱情观、恋爱观的教育,而对于其具体内容,学者们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往研究认为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
但本研究认为,恋爱教育本质上是心理的教育、自我认识的教育。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个性,才可以更好地认识他人、接纳他人,与他人建立良好安全的亲密关系。
由于对恋爱教育具体内容见解不同,学者们提出的恋爱教育的途径丰富多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法、课外活动法、讲座讨论法、经典诵读法、个别咨询法、家庭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环境熏陶法等[6]。通常认为恋爱教育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即正面引导和持之以恒。而课堂理论教育、讲座讨论和个别咨询是大学生恋爱教育的三种基本方式,其中课堂上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爱情观的有效途径。而开展讨论会和辩论赛可以及时消除学生恋爱中的疑问,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爱情观。由于爱情的私密性和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开展爱情心理咨询和审美教育也是进行恋爱教育的有效途径。
最近有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7],还可以积极缓解大学生恋爱心理危机[8]。因此,还应在高校积极开展团体恋爱心理辅导及相关活动,加强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恋爱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长波,李晓毅.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与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3):179-180.
[2]赖小林,刘发荣.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25-327.
[3]武松,刘茜,朱继民,范引光,叶冬.安徽中医学院1257名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8(26):634-635.
[4]冷旭东.对1685名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与分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2).
[5]李民菊.近五年我国大学生婚恋观研究述评.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
[6]刘涛,赵惠.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江西教育科研,2007,11.
篇9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教育 大学生
一、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教育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情看做是陶冶心灵的高尚情感,他主要从道德进步、精神生活和女性美的角度来思考爱情的重要意义。
(一)爱情教育可以促进道德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的爱情需要不断创造培养,而不能按照遗传学的方式,像延续后代的本能那样留给人们,爱情并不会一开始就趋于高尚,高尚的爱情是由人们相互关系的诚挚和年轻人的思想觉悟来保证。爱情对人的道德面貌的进步和形成,以及对人高尚情感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会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人不只是单独的个体,他是社会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结合体,更多地具有社会性的一面,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人成为一个社会人,所以,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十分必要。
(二)爱情教育可以丰富精神生活
关于什么是爱情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持这样的观点,爱情教育并不是对学生讲解两性关系问题,不是让他们了解暂时还不该了解的事情,而是要使他们确信:人是生活中最宝贵的,给人造福、为人创造美是最高尚的品德,要努力使自己做一个美好善良的人。他强调,道德的成熟应在性成熟之前,也就是说要及早培养学生具备一系列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是学生拥有纯洁爱情的基础。他明确指出,爱情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男女青年懂得,要把人类真正的爱情理解为能够给双方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的、人类所特有的、高尚而圣洁的情感。人的爱情不是也不应只表现在尽快的性结合上,而是表现在从精神和心理交往中所获得的快乐上。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的道德越高尚,双方对精神交往的需求就越是感到必要,就越能体会到内心深处情感的分量。此外,他认为,人要对自己心爱的人忠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和心爱的人一起创造的生活中,这不仅是对自己心灵的升华,更是对心爱的人及将来建立的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件事说起来远比做起来容易,“如果能往忠贞不渝、温情脉脉的爱情中倾注心灵中的全部巨大力量,那会对最心爱的人的生活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年轻人不要把心灵的力量消耗在无谓的琐事上,要把它献给唯一的心爱的人。这种独一无二的、真正的人的爱情越充实,对人的爱就越深,为人类的光辉理想而献身的决心也就会越大”。他还把爱情教育和个人幸福与人类文明结合在一起看待,认为其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人的高尚与否可以在其中最多的体现出来,青年男女将成为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他们的幸福和谐将有助于下一代的成长及社会的稳固发展。
(三)爱情教育可以彰显女性美
在爱情中,女性占有更重要的道德地位,女性在道德上的坚定不移将使爱情更趋于高尚与纯真,从而在尊严和独立地位问题上占有更大的主动权,能够对世界提出严格的要求,对社会有完整的认识,向违反原则的现象作坚决斗争。女性是世界上美丽事物的化身。“女性美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外形美与心灵美的统一。由于道德、审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美体现了人类美的最具魅力的全部特征。在女性美中之所以汇聚了人类的最美好的东西――新生命的诞生、成长、发展。我们对女性美的崇敬,首先是对妇女――母亲的崇敬。妇女是生命的体现者,对人类的未来怀有最高尚的道德感情。因为她的爱产生新生命,所以她的美较之男人的美更充满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妇女,就是尊重生命。不允许侮辱妇女,只因为她是妇女”。苏霍姆林斯基对女性的评价很高,认为女性最具有生命的美,具有人类一切美好的品质,而正确处理爱情问题可以更好的彰显女性自身的魅力与温暖的美。
二、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教育的内容
在进行教育时,应该秉着尊重与理解的原则,把握好分寸及早进行。在具体教育内容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崇高的生活目的教育
当人有了一个崇高的生活目的后,便不会为了眼前的琐事而忘记应该怎么有序的生活,不会把爱情只看做是一些本能的行为,而是把这种简单的激情化作一种新的力量,两个人不断地为一个共同的、崇高的生活目的而努力,在努力中创造出更多的新东西,这样才不至于觉得现在的爱情生活及将来的婚姻生活枯燥甚至厌倦。“恋人之间精神交往的最大乐趣是:智力和美感的相互充实;逐步认清和不断发现新的道德品质和美德;恋人之间贪婪地互相吸收一切美好的品德,并相互交流”。只有当自己的精神世界很强大,才能持续地充实自己并提升对方的精神生活,而且会为自己能贡献出精神力量感到喜悦,这样的爱才是长久和忠诚的,在彼此的生活中付出了心血才会去珍惜现有的一切。
(二)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从教育学生欣赏、创造、维护大自然的美到艺术美再到人性美,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在每一过程的审美教育中又包含了欣赏美、创造美、维护美三个层次,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网,其中苏霍姆林斯基把引导学生欣赏、创造、维护人性美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人性美的教育首先要关注人的外表,通过外表的美来培养学生的自然美感及美好心灵。“人的外表的美体现了我们对美的标准的认识。外表的美――不仅指人类学所说的身体各个部分的完美无瑕,也不仅是指身体的健美。这是内在的高尚精神的表现,即内心充满情感与思想、道德尊严和对别人与自己的尊重以及谦虚的精神”,“健康的身体、崇高的道德、高尚的情感――这正是我们通常总说的那种和谐。如果不能使人成为美好的,以及使人崇高的情感――爱情成为美好的,那就不能使我们的生活也成为美好的”。其次,人性美教育更为重视内在心灵,强调整体教育。最后,人性美又集中体现在女性美上,要让男孩子学会欣赏姑娘们的精神美。即男孩在把姑娘作为一个女性来爱慕之前,首先要对姑娘作为一个人的美产生景仰之情。审美教育最重要的,要教育学生去创造美和维护美,要为美而斗争。
(三)尊重的教育
首先,尊重年轻人的爱情。“年轻人常常把不尊重他们感情的人视为仇敌,因为按其本性来说,他们是追求理想事物的。对爱情更不应该采取不尊重、轻蔑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一个人在内心深处产生了这种喜悦情感,如果发现有人体谅他,更多的人是嘲笑他,那么他就会感到极端痛苦,甚至对他的道德面貌产生影响”。要尊重理解年轻人的感情,不应该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和他们的隐秘角落采取粗暴的态度,要感同身受地对待他们的爱情。第二,要尊重女性,是因为女性是未来的母亲,民族的哺育者,要重视每个人的心灵美,尤其对女性更要如此,重视女性内心的坚强、勇敢、忍耐、温和等一切高尚的品质。最后,重视培养女性的母亲自豪感,要成为一个自尊的、聪慧的、严肃的女性,她必须具有一个普通人值得自豪的东西:个人尊严、崇高的生活目标、创造能力、爱好和志向等,所有这些品质是一点一点在女性心中形成的。
(四)责任感教育
首先,培养学生认识道德责任感是美好爱情的根基。“爱情的道德纯洁性,是人类灵魂的一面镜子。一个人如果在道德情操方面是肮脏的,那么他就是一个卑鄙讨厌的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公民、忠诚的劳动者和正派的人。人和世界上其他动物的区别,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人使性的本能变得高尚化。……真正的爱情能使理智有助于感情,能向感情注入道德力量,使内心活动在道德方面趋于高尚,而不使感情受斤斤计较和瞻前顾后的摆布,不使人盘算他所爱的人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只有当感情和思想融合成人对人的道德责任感,爱情才会是高尚的”。要教育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一个人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影响,因此要学会为他人负责。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对爱情负责,对爱情来讲,这首先是一种责任,无论婚前婚后都要承担巨大的责任,只有一个具备责任感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爱情。“要记住,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所爱的人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想借爱情寻欢作乐的人,是贪好色之徒,是堕落者。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他(她)创造幸福”。
三、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特点
结合国内学界的观点以及身边情形来考虑,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恋爱呈现出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责任感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情是严肃的,要为将来的和谐家庭生活做准备,是要为创造人类做准备的,“要让年轻人认识到恋爱是做母亲和父亲的前奏阶段”,只有重视结果的恋爱才能真正去为双方的精神生活做出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贪图享乐或其他,但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却“不是把自己的劳动、学习、全面发展的明确前景同与恋人保持长期精神交往的前景结合在一起来考虑问题”。
第二,爱情占据时间多于学习,缺乏较高生活目的追求。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进行专业的初步陶冶,在大学的人文环境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各方面的基本常识,爱情是场美丽的邂逅,应该把它看成自己前进途中的插曲,并作为继续丰富自己的一个动力,对不期而至的爱情“不能单纯地消耗感情,必须用丰富的精神生活经常充实心灵”,用一颗饱满的心灵来创造新生活,追求那些美好的愿景。
第三,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尊严感不足。大学生的开放恋爱观可以说是整个社会风气的一个缩影,这不只是教育问题,也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恋爱的开放程度与道德感是成反比的,愈开放便愈不在乎道德的约束,缺乏道德感的人是不成熟的,不成熟的人没有资格去谈爱情,没有对爱情的成熟理解不可能明白怎样爱另一个人,没有一个恰当的底线也不会在爱情中顾及到自己的尊严,心中有道德底线便会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尊严,而人的尊严是作为人的根本之一,不在乎自己尊严的人还没有真正独立,不在乎自己尊严的人也不会去在乎别人,没有尊严没有原则的生活将充满混乱与不堪。因此,在爱情中尤其要强调独立精神和尊严的完整性,不平等的基础上无法存在真正的爱那只是占有,人需要为自己负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年轻人全面发展,这是“道德尊严的重要源泉,是男女的精神心理关系日趋高尚的保证”,在多个领域都有自己所喜爱的,而某个领域则是自己擅长的,找到其他精神上的寄托,便不会一味在爱情中索取,也会找到更多的自我实现方式。
第四,女性往往付出更大的代价。女性在爱情中,往往成为被动的一方,不会捍卫自己,不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甚至为了留住爱情而不在乎自己尊严,失去了自我。从思维方式上看,男性的理智使他们在爱情中总是权衡利弊,考虑付出是否真正值得,能否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女性更多的是受感情支配,把感情生活放在首位,甚至把这些作生活和自己生存的全部价值。但生活不总是美好和高尚的,丑恶和卑鄙也很多,所以,女性在爱情中“不仅要有坦率的、善良的心肠,而且应当有一颗很严肃、坚强、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心”。
四、苏霍姆林斯基爱情教育思想对当下的启示
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因此,需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作铺垫,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背景,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来面对可能出现的一切困难。而爱情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经历,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责任,是要用热情和承诺来完成的使命,而我们该怎样去从爱情中汲取生活的力量和向上的一种激励,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爱情到底需要人付出什么,到底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不只是个人的事,一个社会的风貌如何是需要社会每个人来保证的,大家都应尽到自己的义务。“一个在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中卑鄙龌龊、心灵空虚的人,决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不能成为一个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的真正战士”。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基调应该是从人性出发、从生活出发,给他们以爱情为主题的符合人性、生活的引导。既不应是纯粹的道德说教,也不应是放任自流般撒手不管,其目的既不在于教学生如何寻找到完美的爱情,也不是要教给学生一些恋爱的技巧或方略,而是引导学生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并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形成一种更人性的、健康的爱情观、价值观,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只有基于这种出发点,才能形成适应未来成人生活的健康的爱情观,才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也才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资料】
[1]B・A・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2]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魏彦红.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观及对性教育的启示[J].衡水师专学报,2001(4).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386-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从不过时的永恒主题,然而它的内涵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如今,它又有了新时代的色彩。处在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青年阶段的大学生表现尤为明显。这一时期青年的生理特点决定了青年男女有强烈情感欲望,因此,探讨爱情是很正常的事,涉足恋爱更是无可厚非。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性开放思想大量涌入国内,加上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的爱情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青年大学生恋爱现象在校园已随处可见。恋爱关系处理得当,可以促使双方奋进图强,共同进步;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影响学业、甚至酿成悲剧。恋爱观是一个人对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18-24岁正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能使大学生在爱情和学业的道路上同时走好。虽然大学生大部分爱情心理正常、健康,但由于大学生的恋爱观、性心理发展没有及时跟上生理发育的步伐,所以不少大学生会出现荒废学业、堕落萎靡,甚至走向极端、伤害他人的情况。对于大学生这种现状,禁止恋爱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了,必须采取积极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恋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当前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接受文化素养教育的同时,很少与社会的接触,因而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不足,加上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虽然身体机能日益完善、成人意识和感望逐渐增强,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滞后与生理成熟的矛盾致使他们的恋爱观容易出现一些难以应付的问题。物欲横流的社会潜在影响着价值观不稳定的大学生。
1.爱情第一的理念。有些学生认为爱情高于一切,崇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至理名言,觉得爱情高于学业,一切以爱情为中心,任何事情都得围绕着爱情转。有的人认为:“人生最可贵的幸福只有爱情”;有的甚至认为:“没有了爱情,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更不用提生活的价值了”,“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恋爱和学习的结合”。因此很多恋人整天迷恋于情场,很容易将学业荒废。
2.幻想爱情。对于自我控制力差的大学生,恋爱会让男女双方容易陷入幻想情境当中,迷失自我,主观放大对方优点,客观评价能力减弱。当确立男女朋友关系时,喜欢憧憬美好未来,编织理想,进而联想并发生关系。当他们从幻想中醒过来,发现现实与幻想的差距,导致一系列的失落感,这时感情出现摇摆状态,原来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身上还有那么多的缺点,渐渐地两个人的感情出现障碍,感情越来越淡,最后走向分手。
3.过分注重对方的外貌。同学们在选择伴侣时很注重外貌,尤其是男性一方,很多男生认为有一个漂亮的、身材好的女朋友有面子,看着也舒服,以“外貌”为出发点,忽视了对方的内涵,似乎爱情只能以外表为基础。
4.择偶动机不正确。大学生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在没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时,会容易出现思想的空白区,表现为应付学业任务、迷恋游戏、头脑空白、缺乏学习动力,于是就把心思放到谈恋爱上,寻求异性关爱,让恋爱填补思想上的空虚。
有的大学生跟风,眼见周围有越来越多的情侣,也激发了他们对浪漫爱情的追求。而且,当今众多韩剧当中的“王子与灰姑娘”之类的电视剧及情感文艺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更进一步刺激了大学生的恋爱好奇和追求浪漫的心理。有些女生选择浪漫的男生作为情侣,殊不知会制造浪漫的人不一定是真心对待自己的人,很多男生一旦没有了激情就立马甩手走人,抛弃对方。
有的大学生恋爱动机是追求物质利益,功利化的色彩明显,双方往往看重对方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把前途寄托在对方那里。这样的感情,往往一与现实碰撞,就会暴露其本质。
5.盲目恋爱。根据西安邮电大学丹的调查数据:25%的同学有考虑与恋爱对象结婚,19%的同学没有考虑,50%的同学认为顺其自然,6%的同学认为玩玩而已。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待未来感情不重视,对于性道德认识不稳定,带有盲目性,表现出对感情处理的随意性,只想享受当时恋爱的滋味,并不关注恋爱目的和未来结果,较少考虑爱情的道德责任。他们片面地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一种个人魅力的体现,同时能够积攒恋爱经验,却不知道,随意摆弄爱情会酿成恶果的道理。
6.恋爱态度轻浮。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的婚姻道德观淡化。有些大学生在挑选恋爱对象时,脚踩多只船;有些情侣之间发生纠纷,以致产生冲突,酿成悲剧。超过50%的在校大学生有和异往的欲望,为满足性的冲动而走向二人世界、享受的刺激过程,一旦性没了,爱也没了。有些学生认为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却不知道,人类的情感也是有一定的道德责任,道德是爱情建立起来的基础。
7.女大学生爱情承挫力较差。对于对待感情不认真的女生来说,失恋只是有点失意或者比较随意的事,但对于重视感情的女生来说,失恋是个极其痛苦的事。心理发展不成熟的女生会出现忧郁、失望、怨恨的消极心理,认为自己不够好、没能力,自卑感强烈。有些女生甚至认为自己无脸见人,或者失去了唯一的爱人,就走上极端错误的轻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