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眼镜范文
时间:2023-04-12 03:0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奇的眼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验工坊――
准备材料:卡纸、铅笔、剪刀、针和胶水。
制作眼镜架:取一张硬卡纸,按照普通眼镜的样子,画出眼镜架的平面轮廓图,裁剪,然后将镜腿弯折,一副眼镜框就制作完成了。
制作眼镜片:取剩下的卡纸,裁剪出适合镜框大小的纸镜片,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图形,裁剪并用针在镜片上扎出一些小孔。注意小孔越小,看得越清晰。
M装小孔眼镜:最后一步,把眼镜片粘在眼镜架上,神奇的小孔眼镜就完成了。
实验原理――
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把图像聚焦在视网膜前,这样在视网膜上只能形成弥散斑,也就是一个模糊的图像。比如照相,相机没有聚焦正确,那么得到的相片一定是模糊的。
小孔眼镜的小孔,相当于在眼睛前加了一个入光孔,把大孔径的光挡住,只有部分孔径小的光进入眼睛。于是,经晶状体聚焦后,虽然成像依然在视网膜前,但是视网膜上形成的弥散斑变小了,你看到的图像的清晰度也提高了。通俗一些说,这个小孔,把“坏”的光线去掉了,这样成像就变得清晰了。
你知道吗――
小孔镜很早就在眼科运用,充当人工瞳孔,检查视力,且沿用至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孔眼镜曾风靡一时,人们认为小孔眼镜可以用来防治近视,其实小孔眼镜并非真的能治疗近视,而是由于小孔成像,减少光线的进入以达到聚光效果。这是起不到治疗作用的。
小孔镜片最早是用在验光,检测是否患有屈光不正的,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戴上它视力会有所改观这一点来欺骗消费者。1993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责令此类产品不能再以纠正和改善视力为卖点进行商业宣传。多家权威医疗机构曾提醒,佩戴这种产品可能会有安全风险。因此,视力下降的同学要及早去正规眼科医院治疗,佩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哦。
篇2
自转学过来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她。她中等身材,弯弯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眼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戴了一副秀气的眼镜,越发显得亲切和慈爱,这就是我的班主任——杨老师。
班主任杨老师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杨老师的语文课,她的幽默风趣让每一节课都充满了磁石样的吸引力。有一次杨老师给我们讲《和氏璧》一课,范读课文时,那夸张的表情,神似的动作,抑扬的语调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让同学们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使我们感到了学习语文的无限乐趣。
杨老师的幽默风趣让同学们在学习中乐此不疲,更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是那双“神奇”的眼睛。杨老师的眼睛特别敏锐,课堂上有什么情况也别想逃过她的“火眼金睛”。每当同学们上课走神、搞小动作时,总会碰到杨老师严厉的目光在注视你,好像在说:“上课要注意听讲!”有了这双“神奇”的眼睛,上课同学们再也没有人敢偷偷开小差了。
杨老师的眼睛课上严厉、敏锐。课下却变得慈爱和温和多了。每当同学们向地问题时,她总是认真耐心的讲解,一边讲一边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你,好像在问:“听懂了没有啊?不懂要多问呀!”每一次她都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到你听懂为止,看到同学们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神情,杨老师的脸上才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正是杨老师这双“神奇”的眼睛让我感受到一种不敢懈怠的力量,催我奋进,鞭我向上,励我成长。
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幽默风趣、严厉敏锐、慈爱温和,有一双“神奇”眼睛的杨老师。她的目光追随着我成长,她的话语激励着我进步,她就是指引我前进的灯塔,她是我一生都应该敬爱和感激的人。
篇3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中青年。初发时,患部皮肤往往先有局部瘙痒,而无皮疹发生,由于搔抓或摩擦刺激后,便出现了粟粒至绿豆大丘疹,顶部扁平,早圆形或多角形,散在分布。历时稍久,丘疹逐渐增多,密集融合,群集成块,形成皮纹加深和隆起的苔藓样斑块,斑块边界清楚,呈淡红色或正常肤色,或有色素沉着。斑块数目、大小不一。本病可因搔抓继发感染而发生毛囊炎等。皮疹好发于颈后、颈两侧、肘窝、肘部、、骶尾部等部位,也常见于眼睑、会阴、阴囊等处。
本病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尤其严重。因此常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睡眠和工作。
得了神经性皮炎,要及时治疗。切忌乱用药治疗,一些患者常把神经性皮炎误认为“体癣”,而乱用癣药水、癣药膏治疗,结果适得其反,甚至发生刺激性皮炎。
篇4
眼睛颜色与身体状况和是否为纯种无关。
哈士奇的眼睛因基因的缘故,有三种颜色:黑色、蓝色、鸳鸯眼。
哈士奇:即西伯利亚雪橇犬。是一种中型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种,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格陵兰南部生活。哈士奇名字的由来源自其独特的嘶哑声。哈士奇性格多变,有的极端胆小,也有的极端暴力,进入大陆和家庭的哈士奇,都已经没有了这种极端的性格,比较温顺,是一种流行于全球的宠物犬。与金毛犬、拉布拉多并列为三大无攻击型犬类。被世界各地广泛饲养,并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该犬种的赛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管理;创新
一、何谓创新
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写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所有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正如德鲁克期望的,“创新”在今天很流行,企业无论大小,都希望能跟“创新”扯上点关系,甚至不只是企业,许多其他盈利或非盈利性机构也都把它当做口号,甚至写进自己的宣言。但究竟何谓“创新”呢?
提起“创新”,我们首先不免想到高新技术方面,或者是一项聪明的创意或发明,但其实这都只是人们对创新的错误理解。德鲁克在书中深刻地指出: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关键是其能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二、如何创新
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
针对这些问题,德鲁克分别从内部和外部环境提出了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
前四大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不论它是商业性机构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或是存在于某个产业或服务领域内部。这四个来源是:意料之外的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意料之外的事件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及意外的外部事件。意外的成功可以提供更多成功创新的机遇,且其风险最小,整个过程也最不艰辛,但却往往受到忽视甚至被管理人员拒之门外。失败很少被视为机遇的征兆,但如果经过精心设计、细心规划及小心执行后仍然失败,那么这种“意外的失败”常常预示着根本的变化,及随之而来的机遇。意外的外部事件,即没有反映在管理者所采用的信息和数字资料上的事件,同样也是创新的重要来源。
所谓“不协调”是现状与事实“理应如此”之间,或客观现实与个人主观想象之间的差异。其状况有四种:不协调的经济现状、现实与假设之间存在的不协调、认知与实际客户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及程序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不协调。
程序需要与其他创新来源不同,它并不始于环境内部或外部的某一事件,而是始于有待完成的某项工作。它使一个业已存在的程序更趋完善,替换薄弱环节,并用新知识重新设计一个既有的旧程序。
产业结构的变化向业外人士提供了显而易见的而且可预测的绝佳机遇,但是业内人士往往将这些机遇视为威胁。这就要求管理者转变固有观念,能够化“危”为“机”。
后三种来源涉及机构或产业以外的变化:人口统计数据即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
人口统计数据对于什么人买什么以及购买的数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但仅仅重视研究统计数字是不够的,管理者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聆听各方意见,使其成为一种可靠且有效的创新机遇。
认知和实际现实之间的不一致,一般出现在整个产业或服务领域里,但是,解决方案仍然应该保持简单、小规模化、有重点而且高度专业化的特性。 在利用认知变化的创新过程中,最危险的莫过于操之过急。
基于知识的创新是很难以驾驭的,风云莫测,善于变化。有着特殊的要求。首先,基于知识的创新要求对所有必要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要求有清晰的定位。最后,需要学习并实践企业家管理。且基于知识的创新有三个主要的重点,第一,开发一套系统,然后占领该领域。第二,为自己的产品创造市场。第三,占据一个战略位置,专注于一个关键功能。
三、创新的实践意义
德鲁克对七大创新来源的阐述开启了人们看待事物的全新视角,使我们开始从完全对立的一面来思考问题,是对惯常思维模式的一种颠覆,让人读完有一种醍醐灌顶、如沐春风的。就拿意料之外的事件来说,作者列举了很多实证,如梅西百货、福特汽车和IBM等,他们有的是对意外的成功视而不见,从而丧失了机会;有的是对意外的失败痛定思痛,加以分析并取得成功;还有的是把握了意外的外部事件所带来的机遇,成为了行业的主导……这些实例充分告诉我们创新其实比想象中容易得多,我们过于相信那些能够持续相当长时间的事物,而否定任何与我们认定的那些所谓的规则、程序相违背的事物,并将其视为不合理的、反常的和必须被阻止的。殊不知,往往就是那些我们忽视不计的小意外,能够成为一个项目甚至是一个行业的创新点,进而可能使整个现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小的意外事件,不能被现有的常规的思维模式所禁锢,而要跳出“麦田怪圈”,将意外事件转变成有效而有目的的创新机遇,就像捷克的一位教育家发明了教科书一样,只是转变了一下思维模式,就让创新成为了星星之火,并发展为燎原之势。
目前势头正红的苹果集团司凭借iPod和iPhone,一举囊括了若干杰出企业家和最具创新公司的奖项,还重新塑造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市值。许多年轻人都以拥有一款苹果系列的产品而自豪,iPhone4上市后,年轻的苹果迷们彻夜排队购买,销售火爆独此一家。事实上,苹果既不是个人电脑的发明者,也不是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发明者,而它却是个人电脑革命的引爆者,是数字播放器一统江湖的领先者。苹果并没有创造技术和市场,而是将技术产品大规模转化为消费品,从而领得了先机。这就是苹果展现出来的“创新精神”,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一部分,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升华。为了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审计工作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由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转为更加具有全面性的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引言
现代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市场需求计划,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企业的组织生产活动。然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审计监督。本文首先界定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后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框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现代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后果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考核,然后根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结果,建立相应的完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企业的销、经营决策、目标计划、内部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等活动;对外投资、兼并、重组及资本运作等活动。
5b9
(1)管理职能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管理职能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经营决策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对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决策过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经济效益审计在目标计划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和目标,为计划的长远性提供基本论据;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控制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因为经济效益审计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审计标准的。
(3)产销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审计。首先是生产资料的设计活动。通过定量分析,掌握有效利用率,加强对生产资料使用情况的监督。其次是成本和资金的审计。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条件,应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1)从现代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有重点地选取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经济责任制相关。经济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经济责任人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以经济责任为出发点,重点应在企业决策责任、投资经济效益责任等。第二,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关。由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重点应放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第三,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战略相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企业总体计划目标的保障机制。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站在企业长期效益的高度,重点对经济战略效益进行审计。
1742
(2)从完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出发,解决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科学化难题。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对审计过程进行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重要参照标准,因此在编制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审计过程中的各种决定因素,并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第一,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充分考虑经济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从而提高系统运作的衔接性和全面性。第二,要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评价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经济效益审计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目标,制定可靠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审计目的、审计职能、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组成。
1.审计目的。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审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手段和控制制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要效益;其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实现从风险中要效益;其三,有助于企业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发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从经营中要效益。
2.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职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体现。定量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准进行度量的,这种方法能够直观的体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定性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规避风险所降低的风险程度和损失为基准进行衡量的,直观性较差。
3.审计主体。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体为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或个人。
4.审计对象。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活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投资理财、经营决策以及技术研发活动。
5.审计方法。开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审计查证法、经济效益比较法、经济活动分析法、技术经济论证法以及审计评价方法等。
6.审计标准。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主要有两类:其一,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其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业务规范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7.审计程序。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以及审计评价阶段。
8.审计时间。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时间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同。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从而确保经济活动的安全运行。
五、结语
经济效益审计过程是企业审计过程的主流趋势。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机制的特点,不断调整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完善企业审计结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发挥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利润增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苑小英.试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1).
[2]莫肇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浅析[J].企业财务与审计,2008(05).
篇7
微电影《功守道》。该片讲述了一个貌不惊人的中年男子路过华山派大门时,脑补出自己过五关斩六将夺得武林秘笈的故事。马师傅(马云 饰),马师傅是一位貌不惊人的中年男子,他走在大街上,见绿草红花掩映间有华山二字。于是他双目微合,开始脑补出与各大武林高手对决的巅峰时刻。高手京(吴京 饰),精通棍棒的武术高手,妻子是高手羽。颇具实力,自负武功。
发展至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企业,而马云这个名字也被全世界所熟知。有人称他是神话般的人物,是中国的叫骄傲,虽然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却一点都不为过。在事业顺风顺水的同时,马云还有很多业余爱好,比如围棋、油画、并且还热衷于太极拳,并且还拍了电影《功守道》,许多人对这部作品都印象深刻。
作为马云出演的首部作品,出演这部动作微电影的演员都是国内知名明星大腕,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能独当一面,更是邀请了洪金宝、袁和平、程小东三个人担任本片的动作指导。本片讲述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子出现在华山派门口,随后脑补出自己用功夫击败各路高手,只为拿到武林秘籍,结果却发现是华山派出所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日益重视,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角度,对科研经费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的难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加强科研经费审计提出建议,希望对开展科研经费审计有所启发。
【关键词】
科研经费;审计
“十二五”期间,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了投入,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部分技术创新实现了重要突破,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家科技发展总体规划,企业紧密围绕运营安全、装备、经营管理等,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但科研经费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用途使用等问题,作者将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科研经费审计进行探讨。
1 科研经费审计的主要内容
主要检查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经费使用两方面。
1.1 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主要检查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经费管理使用权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相关决策、实施、监督的制约机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拨付、结算各环节是否存在不合规或弄虚作假、截留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科研项目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是否将科研项目经费纳入单位财会部门统一管理、单独核算,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科研项目实行经费预算管理,预算调整是否履行相关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情况。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是否合规等。
1.2 科研经费使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主要检查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是否按预算口径及有关规定正确归集科研项目成本,是否存在挤列项目成本、虚报项目完成的行为。项目组人员工资性支出列支和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劳务费发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劳务费的情况。科研项目管理费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核定并实行总额控制,有无从项目经费中直接或超标准提取管理费计入项目成本等变相截留科研项目经费、虚增科研成本的行为。科研项目设备费支出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完备,购置的科研设备是否存在闲置或利用效率低、运行效果差等变相损失浪费现象。科研项目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等支出是否与科研项目相关,手续是否完备,费用列支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等。
2 科研经费审计的难点
2.1 审计人员对科研项目进度难以把握
许多大型科研项目在项目合同书约定根据项目进度分期拨付和使用科研经费,但合同里只明确了分期拨款的时间,对阶段性的成果或进度标准并没有具体要求,使得对科研项目进度的判断没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审计人员对于项目进展到何种程度往往难以把握,也就难以判断项目承担单位是否按项目进度使用科研经费,是否完成了项目进度任务,因此,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往往由于未按项目进度开展研究工作,进度滞后,先将分期拨付到位的经费用于其它项目,待其它项目结题时,再将项目经费转回到本项目上。
2.2 抽审科研项目协作单位手段有限
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承担一个科研项目,要了解项目经费整体管理使用情况,除审计项目第一(主要)承担单位外,还要抽审项目协作单位,审计人员在抽审时使用的审计手段往往极为有限,一是由于部分项目的协作单位数量较多,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且承担不同的科研任务;二是一些项目协作单位并不属于本系统(本单位)内部管理(所属)的单位,难以直接对其进行审计;三是项目协作单位对外部审计往往带有抵触情绪,甚至隐瞒或不按规定保存相关资料,不配合审计工作。由于审计手段和审计技术落后,在检查项目协作单位时存在较大难度。
2.3 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难以量化
当前,国家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最终成果主要有论文、专利等,但对科研经费投入是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往往难以用技术指标予以量化来进行描述和评价,在审计实践中,基本使用定性的描述,由于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评价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性,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在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判断和定性时往往存在一定困难。
3 加强科研经费审计的建议
3.1 加强科研项目合同管理
科研项目合同书中各项条款应具体详细,对能够量化的事项应予以量化,如对分期拨付科研经费的项目,应在合同约定项目所要完成的阶段性成果或任务,才能拨付经费,未完成项目进度任务的,应暂停拨付经费,并追究相关责任。对涉及项目协作单位的,在签订项目分项合同时,必须明确科研项目经费拨付单位可随时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协作单位必须配合并按要求保存有关资料,对不配合审计检查或未按要求保存有关资料的,应承担有关责任,通过合同对协作单位进行约束,并为审计检查提供依据和保障。
3.2 加强科研经费效益审计
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经费使用效益审计是对已结题科研项目运行情况及其效果进行的审核和合理评估,进而为加强科研管理、提高资金效率提出合理建议。开展经费使用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借助相关领域专家的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专长;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运用有关技术,从科研经费投入、完成时间、最终成果水平、成果转化产出等方面建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相关指标,作为评价经费使用效益的标准和依据。
3.3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动态监督和检查
科研项目自首次拨付经费起,就应对经费的管理使用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动态监督和检查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主要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防范科研资金风险,通过事前、事中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从而监督科研资金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按合同书约定进度进行,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篇9
关键词:严羽;论诗;自信气质;主观精神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1-0117-06
《沧浪诗话》是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诗话著作,反映出严羽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宝贵的探索精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该书在众多诗话中脱颖而出,不仅开启了明清“神韵”说、“格调”说和“性灵”说,成为诸多理论家立论的基石和效法的经典,并且在问世后的数百年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导致钱谦益、冯班等人的激烈批判和猛烈攻击,可谓历经磨难,命运多舛。因存在一些稍显武断甚至过激的看法,以及部分并未明确的概念、观点等,《沧浪诗话》具有极大的阐发空间,使之历来备受关注并引起诸多争议,时至今日,这部颇有特色的诗话著作仍然引起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的深入探讨和广泛争鸣。笔者以为,《沧浪诗话》之所以能给历代读者留下鲜明而独特的深刻印象,原因不仅在于其诗学观点的思辨性和诗学体系的完整建构,更在于严羽论诗体现出的自信气质与主观精神,这二者是其著述的整体风格和综合表现。这里笔者结合严羽论诗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氛围及其具体观点等,从心理学、人格学及话语表达的角度来进行剖析。
一
不论泛读还是研究《沧浪诗话》,我们都会深深感受到严羽论诗时那种自信气质。他绝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破除世俗陈腐之见,公然向那些广有影响甚至被尊为经典的理论观点提出挑战。在全书五篇中,严羽论述具体问题时所显示出的自信,似乎真理在握,无可挑剔;他批评文坛流弊时的姿态、口气,往往使论敌感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体现出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概括来说,严羽论诗的自信气质大致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阐发具体观点时,他非常自信,绝不含混,显得把握十足。如在《答吴景仙书》中他说:“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他确信自己的理论观点必将是空谷足音、不刊之论。不容置辩,这与传统儒家倡导做人、言行应保持谦卑之风是格格不入的。但从这种主观性的、非常自信的言辞来看,严羽的确是很外向和狂放的诗人理论家。
二是在他阐发观点时,在不同细微地方所使用的遣词、语气,也是非常自信的,绝不拖泥带水。且看:
“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
无需多引,仅从这几句中严羽使用的“须”、“惟”、“一味”、“乃为”等词汇绝不含糊来看,他的语气是极其肯定的自信。再如:
“……汉魏五言皆须熟读;……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一连数个“谓之”,以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显示出对自己话语的确定不移。又如:
“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后人据严羽论诗的自信气质和语气口吻,标点用“!”是很恰当的。“惟”字显示出严羽对李杜诗风的极度推崇;而用双重否定――“非……不能……”,则把观点的唯一合法性推向了极致,也显示出很强的思辨性。
三是表现在批驳那些在他看来入门不正、立志不高者所显示出的不屑一顾:“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倘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之不悟也。”这种论述还有很多。许志刚先生认为:“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式的论述,往往表现为对自己理论观点的斩钉截铁式的阐述。”“他每下断言,给人以不容置疑,无可商量的感觉。”他坚信自己理论的深刻与正确:“李杜复生,不易吾言矣。”嗍其言外之意是只有那些艺术修养极高的诗人和理论家才能和我对话,即便是李白、杜甫仍在,也无法改变我的思想和观点!
二
严羽何以在《沧浪诗话》中能自始至终保持这种自信?或者说,这位诗人理论家何以具有如此强烈的学术自信?我认为,严羽话语表述和理论建构所体现的强烈自信,与其个性基因及文化培育密不可分。
从许志刚先生根据严羽全部诗歌勾勒出的严羽生平年谱与人生轨迹来看,严羽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幼就有一种“少小尚奇节”的个性。他深受纵横家的影响,自谓:“平生错负纵横策。”求学时就不单纯满足于跟老师学习科举考试的枯燥内容。他读书涉猎范围极广,尤其喜欢战国时代纵横家著述。他学习剑术,经常佩剑在身,一身英风剑气。正是纵横家的思想和喜好赋予严羽自幼“尚奇节”而自信有为的独特气质。此后无论是在社会交往、朋友聚会中,还是诗歌创作与学术切磋中,甚至在人生道路的辗转和拼搏进取中,严羽的个性都是非常鲜明和突出的,都表现出强烈的自信。他性格豪爽、慷慨,不拘小节,具有“随缘放旷,任性逍遥”和风流倜傥的特点,严羽的这种性格特征必然会体现在其生活交友以及诗论和创作中,成为他学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横家思想对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严羽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奠定了他一生创作、论诗和做人的基本底色:一身英风剑气,不懈地追求着人生的理想,以张扬的个性,求得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严羽的这种自信气质还来自于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启发与熏陶。应该说,佛教和儒学因各自理论主张的不同和修炼方式的差异,对人心灵的熏陶和人格的构建是不同的。儒家文化讲究持之以恒的修身,要克己复礼,而禅宗在论道、求悟时往往巧斗机锋,妙参公案,这个过程中是没有权威可言的,是近乎对权威崇拜的解构。谁参透了禅机,谁就是悟道的高僧或佛法的传人。从严羽对临济宗的推崇,我们可以看到严羽与临济宗在思想深处的联系。而此派之掌门人义玄公然提出,具备大善的僧人要敢于毁佛毁祖,指陈天下是非,还要敢于排斥三藏教。应该说,这在中国千余年信奉权威的社会中,是一股进步的思想潮流。这种敢于反抗传统的思想对于严羽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与严羽善于独立思考和求新的气质相吻合的。
不单这种外部文化环境给严羽思想以深刻影响,他求学过程中从老师身上获取的精神气质也许更为直接。据载,严羽“尝问学于克堂包公”(朱霞《严羽传》),包扬是严羽的老师,曾先后师从陆象山和朱熹。
在他进入朱熹门下前,曾对朱熹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竞公然指责这位儒学大师只知“读书、讲学,充塞仁义”。他进入朱熹门下后编辑老师语录时,又把自己平时常说的“书为溺心之大井”一句,作为朱熹的话混入“饶后录”中。这里作为严羽的老师包扬身上至少有两点对严羽的思想气质和行文习惯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是包扬反对成为书袋子,不主张人成为“两脚书橱”。严羽论诗时针对江西诗派一味习古、拟古,从书中寻找典故获取法式的做法有观点鲜明的批判,强调作诗的“别才”、“别趣”,只不过他更加辩证罢了。二是老师在否定读书的言论中大胆地蔑视和否定权威,甚至把自己的话插入朱熹教诲中,这在当时是“大不敬”的。严羽长期在包扬这样的老师门下求学,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潜在的影响:即敢于叛逆和质疑,敢于彰显自己的个性,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哪怕被孤立和嘲讽也绝不动摇。我们从严羽论诗的风格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那种胜券在握、在论敌面前绝不萎缩、咄咄逼人的气势,感受到他对自己诗学观点的绝对自信。
在中国上千年的诗歌发展史上,论诗中极度自信者,严羽并非第一人。早在魏晋六朝时期,钟嵘就是一个颇有自信心的文论家。在具体论述中,钟嵘对于自己的观点是坚定不移的,而在对自己诗学进行自我评价时却流露出一种谦恭之态:“嵘之今录,庶周旋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可见,钟嵘并不像严羽那样蔑视权威、咄咄逼人。严羽的绝对自信,不符合儒家讲究谦虚做人的传统,甚至让很多正人君子难以接受和认同。
不过,严羽的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严肃思考基础上的学术坚守,是一个理论家希望自己观点得到社会传播和认可的正常心理。他主“妙悟”,倡“兴趣”,强烈认同盛唐“气象”的诗风,并不是随意的。他自幼广泛的阅读和广博见识,他对古代诗歌研读的深厚积累,正如他的好友戴复古所说“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对古往今来不同诗作的比较,对文学史的了如指掌,使他能够从中鉴别优劣,区分高低。他对诗歌创作的评价不是即兴之辞,总而言之,而是采取了辩证的态度。如对杜甫诗“杳杳东山携汉妓,泠泠修竹待王归”的质疑(他认为杜甫绝句常用对偶,推断“携汉妓”应为“携妓去”方能和“待王归”相配),以及他对王安石编辑《百家诗选》选诗失当提出的尖锐批评,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悟性和理解,来进行考证和判断的,并没有提供学理性的证据。他推崇经典但绝不盲从和迷信,在他身上,可以看出一个诗人兼学者应有的对学术观点和个性见解的坚持。这是一种宝贵的素养和难得的品质。
但问题是,强烈的自信是需要把握好“度”的,过之则成了自负和狂妄。严羽对于他认为是正确无疑、独一不二的诗学见解,是坚信不疑的。他的自信主要表现在理论构建而非创作实践上,论诗是他的长处,他有自信的气质,有开阔的视野,有独特的发现,他敢于发出石破天惊之语,也敢于公然对抗所谓权威和世俗;但就创作而言,他却流露出少有的谦虚之辞。在答复继叔吴陵时,他说:
“仆于作诗不敢自负,至识则自谓有一日之长,于古今体制若辨苍素,甚者望而知之。”
客观来说,严羽的诗歌创作并没有取得与其诗论一样突出的成就,有很多拟古的痕迹,他在创作上的自我认识还是很清醒的。但在诗歌鉴赏上,他无疑是杰出的;在诗歌批评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段话,是他真性情的坦率告白,是文如其人的真实流露。他没有丝毫的掩饰,显得真诚而率性。
三
自信气质是严羽学术个性的展现,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的流露。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往往首先是鉴赏家,基于对作品文本的直观感受,提出自己的诗学主张,是一种即兴式的、感悟和直觉式的诗学观,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感悟,充满诗性智慧,不乏真知灼见。这与清代讲究考据和小学的研究方式截然不同,也和当今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严密推理和论证的风气大异其趣。与严羽论诗体现出的自信气质相伴随的是其强烈的主观精神,有一种无须考证的玄妙和神秘。
这种主观精神首先表现在严羽论诗方式中。如上所引,他读杜甫诗时,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理解认为应当怎样,更多是对自己阅读经验和审美感悟的自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又如他对那些创作成就不如杜甫的前代诗人,就直截了当的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提出修改意见。如他认为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应由十句改为八句,删除了其中的七、八句后,“尤为浑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从陆机、刘勰到司空图,从严羽再到叶燮等文艺理论大家,首先是基于诗人的身份,他们对诗作具有特殊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审美发现,然后将一己之思“点铁成金”地上升为理论表述,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个光辉闪耀的浪花。这种文化环境下产生的诸多诗学理论――从孔子“兴观群怨”说到钟嵘的“诗味”说,从刘勰的“风骨”说再到殷瑶的“兴象”说等等,无不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主观色彩,这在严羽建构自己的诗学理论体系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对此前历代诗人的诗作是了然于胸的,对一切符合他的“兴趣”、“妙悟”和“入神”等诗歌创作主张的诗作,大加赞赏;他对论敌江西诗派甚至四灵诗派的批驳也是以此为准则的。他希望言直道见,表现出“虽得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的气概。
严羽论诗的主观精神不仅表现于论诗方式和操作层面上,也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诗学理论话语上,尤其是“兴趣”说与“妙悟”说。严羽反对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主张词、理、意、兴的融混合一,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的余韵。在他看来,作诗的关键在于敏锐的先天感受力,在于以“妙悟”为标准的对生活美和诗艺的把握。他追求以“兴趣”为主,以“妙悟”为主的诗的整体美、意境美,认为“盛唐诗人唯在兴趣”,即讲究运用形象描绘出作品中的诗情画意,读者能够从中感受体会到诗的某种韵味。其中,“兴”和“趣”在古代文论中常常单用,严羽在继承钟嵘和殷瑶诗学观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融合,但又有所扬弃和变革,使之成为诗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范畴。而他自己在创作中也非常注重诗歌兴趣、意境的营造。而“兴趣”、“妙悟”,都是极富主观意味的诗学观点。
对于“无迹可求”诗境的追求,严羽借鉴禅宗术语,以禅喻诗,提出妙悟、悟人说,即接受主体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反复品鉴、不断玩味而达到心领神会。但这并非严羽独创,江西诗派也谈及识、悟和致悟之法,不过二者着眼点不同,差异很大。两相对比,严羽论诗的主观精神更为强烈。江西诗派认为“学”而要“悟”:
后山(陈师道)论诗说换骨,东湖(徐府)论诗说中的,东莱(吕本中)论诗说活法,子苍(韩驹)论诗说饱参,人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旎:要知非悟入不可。(曾季狸《艇斋诗话》)
博学多参,工夫历练,这“学”而得“悟”是相对于实践的,比较客观,加之提出了学的方向:炼字、用典、押韵等,对于学诗者来说就比较容易了。严羽之“悟”又如何呢?且看: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
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
如果说江西诗派之悟侧重于法式的学习,严羽之“悟”则首先关注的是诗人主体,其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独特感受。这里严羽是从诗歌创作的特征着眼,强调作诗时那种排斥一切理性因素,天籁自然、任由心发的情感状态。妙悟完全依靠瞬间的兴感神会,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甚至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诗学观,与江西诗派相比就显得非常迷离和神妙了。诗人之悟参差不齐,则诗作水平高下、优劣各异,这完全取决于诗人创作时“悟”的程度,或悟之深,或悟之浅,或悟之透彻,或悟得一知半解――这种“悟”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审美体验,是纯粹个体式的感受,是一种“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皎然《诗式》),兴感神会的直觉式思维。
四
就如何获得妙悟,严羽提出酝酿、熟参说,相比江西诗派也主观得多,缺少可操作性。江西诗派强调在博学的基础上“悟入”,强调“悟”之前长时期的工夫历练。如黄庭坚认为诗歌创作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临摹古人作品人手,而终将出神入化,自成一家:
然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这是在具体教给人们如何去读书去积累,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尤其适合初学者。吕本中也格外强调工夫、勤奋和专注,实实在在地指引人们如何去作诗。他们讲“参”时强调精锤苦炼,提倡的是一种渐悟,比较具体和明确,体现了学习的普遍规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诗方法(尽管这种学诗的方法过于严谨和理性而有损诗性的获得)。相比而言,严羽所讲的“参”就显得有些形而上学了:
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一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这里,严羽具体列出了他极度推崇的符合“兴趣”观的诗人和作品,参遍诸家,广泛博取。但其悟是与禅宗的顿悟相通的,不太讲究具体之法,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不受太多条条框框限制的“酝酿”于胸,时至则心融,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与江西诗派言“悟”有相似之处,即都高度重视对前人作品的长期学习,达到深刻的领会与把握。但严羽之“悟”主观色彩更浓厚,更显著,偏重于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是一种在审美过程中不断感受和受熏陶的过程,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方法,可操作性也不强。在“参”什么上,严羽说:“须参活句,勿参死句。”究竟什么是“活句”,什么是“死句”,这些都是主观判断、没有定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严羽是从培养创作主体艺术修养的角度来论诗的,其诗论具有很强的诗性色彩。
当然,严羽论诗的主观精神在《沧浪诗话》中远不止此,可谓无处不在。严羽是一个诗性气质很浓厚的文论家,他在建构诗学理论时必然表现出很强的主观色彩,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做出各种评判。他首先占据了“兴趣”和“妙悟”的高地,将盛唐诗歌作为高峰,推举李杜诗篇作为经典,然后拿历代诗歌和诗人与之对比。他始终以“盛唐气象”这把尺子来衡量不同诗派和作品。即便他给此前不同朝代诗作及诗人区别等级,定下优劣时,也都是以此为标准的,他论诗的主观色彩达到了极端。连同其无与伦比、咄咄逼人的自信气质,其主观精神就格外彰显,其诗论也由此获得了振聋发聩的文坛轰动效应。
严羽论诗的主观精神与其自信气质一脉相承,是对中国文学批评诤性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他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敢于提出如此具有价值的诗学理论,并引发后世不断地阐发、质疑和批驳等,也和其论诗的主观精神密切相关。强烈的主观色彩使他的某些命题并不是那么严谨,甚至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而严羽的学术姿态却是坚守立场而毫不退缩,可谓理论探索上值得钦佩的真正斗士。
五
在中国古代众多理论家中,严羽绝对是个性极其鲜明、对自身理论见解极其自信的独特的“这一个”。用传统的“文如其人”说来形容他毫不为过。从他的求学环境、成长经历和所受影响来看,严羽以如此口吻和姿态论诗绝非意气用事,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出的志向情操,与他的诗学理论所表述的见解和主张以及语气口吻是一致的。严羽从个人生活情趣到人生态度,就是这样一个率性和睿智的人,他对文坛弊病犀利地直陈其辞,对作家作品的尖锐批判,对诗学诗风的经典评述,对诗学独行机杼理论主张的探讨,对前代传统的直观感受,等等,都是他自信气质的多元色调。他自信而不自负,他在理论表达和话语表述上显得有些真理在我、胜券在握的意味,也有些舍我其谁、任君评说的风范。但我以为,这恐怕不在于他想通过此种看似极端的方式来提高知名度,引起诗坛的关注(如此观点未免有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也非特意地为了标新立异。应该说,这都是他为人、生活、创作、论诗的自信气质的真实表现,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文学艺术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主体充分发挥个性、施展才华的领域,诗学理论探索也是需要发挥主体才智、张扬个性,更离不开必要的锐气和勇气,需要有开拓的精神和创新的追求。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严羽的自信气质显示了一个理论家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自信气质是对理论创新的一种坚持,是一种不可阻挡的锐气。正是这种自信气质奠定了他论诗的底色,托起他诗学理论探索的主观精神。
严羽的诗学理论承传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诗性传统和直观感受的一面,但又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他以“悟”为理论本体、以“兴趣”为诗本体、以“入神”为最高艺术境界建构其完整而严密的诗学体系,区别于松散式和随感式的诗学风格。其论诗体现出的强烈主观性,也是他倡导性情、张扬意境诗学观的必然。从理论内在本质来说,这种主观精神和他的诤性理论主张息息相通。严羽主张兴趣,倡导妙悟,推崇“无迹可求”的盛唐气象等,是力图使被理学压抑的情感复苏起来,还原此前诗歌吟咏自然性情、抒发真挚感情的本性。这种诗学观力主情性本体,主观色彩浓厚,是不能受太多束缚和压制的。他论诗方式和具体观点中体现出的主观精神,是对传统诗性文论的继承,也是他学术个性的重要表征。一个想表达深刻思想、在理论上有所建树的人,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理论家,一个深受禅宗顿悟和主观心性之学影响的人,不可能在论诗时表现出纯粹的客观和严谨的推理来。正是严羽论诗这种主观精神使其许多诗学范畴具有相当大的主观阐发空间,也引发了后世不断的争鸣,一次次把他推向时代潮流的风口浪尖。
参考文献:
[1]钱振锺,谪星说诗[M]冯班,严氏纠谬[M],转引自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10.284
[2]蒋述卓等,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9.366.任先大,20世纪国内严羽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6,(3)
[3]许志刚,严羽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277
[4]严羽,答吴景仙书[M]
[5]严沧浪先生吟卷卷三[M]
[6]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七[M]
[7]宋元学案卷七十七[M]
[8]钟嵘,诗品・总论[M]
[9]戴复古,石屏诗集・视二严[M]
[10]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M]
[11]严羽,沧浪诗话・考证[M]
[12]查清华,主识・悟入・忌俗[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
篇10
[关键词]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迷走神经;心神经节;神经元细胞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008-03
Study of changes of cardiac vagus nerve and the structure of its ganglion of experimental rats with diabetes
XUE Jisu XING Sizho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Bao′an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arry on a thorough research on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of diabetes, and to expound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the les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nerves of diabetes. Methods The efferent fibers of cardiac vagus nerve and the ends of nerve fibers of cardiac ganglion which governed of experimental rats models were marked in sequence by neuroanatomical trac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neuronal cells of cardiac ganglion were marked by fluoro-gold dye, the structure changes of which were observ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Results (1)The soma of cardiac neurons of rats with diabetes got smaller, the intercellular space got fuzzy; (2)The diameter of the efferent fibers of vagus nerve marked by Dil got thin, acompany with local swelling; (3)The cardiac neuronal cells governed by efferent fibers of cardiac vagus nerve were decreased. Conclusion Diabetes can result in the structure changes of cardiac ganglion cells and reduce the dominate activities of the efferent fibers of vagus nerve to neuronal cells. These changes may be concerned with the sensitivity decrease of cardiovascular baroreflex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rats with diabetes; Cardiac vagus nerve; Cardiac ganglion; Neuronal cells
2型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长期高血糖毒性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严重并发症之一[1]。临床表现为静息心率加快,运动耐量减退,无痛性心肌缺血和直立性低血压,甚至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2]。本研究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心脏神经节大小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阐明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病理基础,为将来寻求相关的新药作用靶点和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材料
雄性SD大鼠40只,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重量(180±20) g,每笼4~5只,饲以普通饲料,自由摄食摄水,除实验应激外无其他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