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03 23:1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专业知识

篇1

中公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6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医疗护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专业,顺利通过,一举入编!

一、气的运动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二、气的分类

(一)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的盛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二)宗气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哀有关。

(三)营气

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故又称“荣气”。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

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四)卫气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为“卫阳”。

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镖疾滑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2016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预计将于2016年4月份开展,届时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报名将于4月末开始,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5月末进行;面试将于6月末到7月进行;专业知识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积累,备考要掌握方式方法,抓重点和难点;即可在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专业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疗护理专业每日一练:

1.下列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绝对禁忌症 ( )。

A.青光眼

B.重度高血压

C.怀孕

D.活动性肺结核

E.骨质疏松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糖皮质激素会导致小梁网细胞功能和细胞外机制改变,房水外流通道阻力增加,诱导眼压升高,禁用于青黄眼。具抗休克作用,使血管扩张,禁用于重度高血压。可以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严重至畸,孕妇禁用。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多,合成少,禁用于骨质疏松。

2.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是因为( )。

A.激动丘脑内侧的阿片受体

B.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二氧化碳张力的敏感性

C.激动中枢盖前核的阿片受体

D.激动脑干的阿片受体

【正确答案】B。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中公解析】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吗啡导致呼吸抑制的原理是吗啡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从而引起呼吸减慢和呼吸麻痹。

3.滑车神经( )。

A.纤维来自中脑上丘平面滑车神经核

B.出脑后左右越边,绕大脑脚至腹侧

C.含特殊的内脏运动纤维

D.含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斜肌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为运动性神经,起于中脑的滑车神经核。该神经经眶上裂,支配上斜肌的运动。

4.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经中脑水管入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

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硬脑膜窦。

5.特殊内脏运动核不包括( )。

A.展神经核

B.三叉神经运动核

C.面神经核

D.疑核

【正确答案】A。

【中公解析】特殊内脏运动核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面神经核,副神经核。

6.掌深弓( )。

A.桡、尺两动脉终支构成

B.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与掌浅弓吻合

C.位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

D.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

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招聘和事业单位考试资讯、真题资料

【正确答案】D。

【中公解析】掌深弓位于诸指肌腱的深面,由桡动脉的末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掌骨和骨间肌浅面,指屈肌腱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由弓的远侧缘发出3条掌心动脉,沿骨间掌侧肌下行。

篇2

关键词: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学生;双语教学;不适宜

所谓“双语教学”,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1]。双语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外语语言和文化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英语交流能力,养成用英语思维、求知、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都对双语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双语教学作为本科院校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正在得到广泛推行。但是,如果在三年制医学类专科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看似“时髦”和“现代”,实则事倍功半,笔者认为,是不适宜的。

一、三年制医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

三年制医学类专业,属于医学专科教育,其目标是为广大农村和基层培养、输送合格的应用型医学卫生人才,毕业后学生的就业定位主要是农村和基层。[2]这就意味着将来学生毕业后将在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工作,整天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既然是为基层和农村培养应用型人才,“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就受到质疑了。这就是说,从实用性出发,“双语教学”即使达到了很好的即时性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由于社会条件、工作环境的限制,也只能是“无用武之地”,由于长期派不上“用场”,最后也不得不被荒废和抛弃。

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对于属于高职高专教育范畴的医学专科教育,医学类专业教学更加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加强调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适应岗位需求和就业环境。这是医学专科教育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是符合医疗卫生市场需要的,符合医学教育新的改革形势要求的。遵循这样的改革原则,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对医学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当大的改良与修订,使现今实施的教学计划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压缩总学时,大多将三年制医学类专业总学时稳定在1800学时左右;二是压缩医学生在校进行系统理论学习的时间,一般由原来的2年压缩为1.5年,以便让学生更早地接触临床。专科学制医学生在短短1.5年的理论学习时间里,既要学习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又要接受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即使是对医学课程进行改革和有效的整合,学生仍然感觉学习很疲惫、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应付学校实施的“双语”教学,很显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保障的。而且,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学时数比单一汉语教学要长,特别是在刚开始授课阶段要讲得比较慢[3],因而就出现了教学计划如何调整及授课学时能否增加等问题,带来了教学与改革的矛盾。

二、师资基础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的实施上,师资短缺一直是影响医学高专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目前,在医学类高专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能用英语组织教学、英语听说水平较好者寥寥无几。[3]大部分教师只不过是采用专业英语名词代替专业中文名词,课堂教学时很难做到使用外文教材,更谈不上能够对外文教材的内容进行翻译和讲解。所以,即使是开展了所谓的“双语教学”,也是不地道的、不全面的,或者说是“哑巴”的“双语教学”,很难保证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学生基础能力较差,是制约双语教学的另一重要因素。由于学校层次和招生机制带来的生源结构的特殊情况,三年制医学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较低,听力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即便是教师能力不存在问题,学生也仍然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理解难的现象,更无法用外语直接进行交流、对话、求知、思维,其结果既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又影响了医学知识传授的质量和效率。

德小明等[4]作过一项关于本科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教师本人外语水平的自我评价中,60.4%的教师对本人的阅读能力感到满意,36.9%的教师对写作能力感到满意,对口语和听力满意者只有4.5%和3.6%;对学生的调查中,每天课外学习外语时间不足1小时者占44.5%,有15.4%的人每天几乎抽不出时间学习外语;63.6%的学生对阅读能力不满意,75.4%的人对写作能力不满意,96.6%的人对听力不满意,97.5%的人对口语能力不满意。本科医学院校尚且如此,对医学类高专院校而言,情况更不容乐观。

三、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的其他影响因素

1.认同度低。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学习环境、毕业流向等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认同现象。教师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无章可循,勉为其难。学生认为学校无良好的双语教学条件和氛围,实施双语教学会增加学习负担、减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4];开展双语教学可能导致听觉、视觉和理解记忆上的多重疲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5]。

2.教学组织零乱。迄今为止,双语教学应该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要求,更无配套的双语教学大纲,双语教学目标无法科学界定,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和能力组织双语教学;由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差异,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千差万别,导致学生的接受度各不相同;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而由于双语教学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可能造成双语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不平衡性、不连贯性,无法实现“承上启下”的知识链接。而且,课堂上双语教学时间短暂,如果没有相应的课外练习和实践,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和维持[6]。这些,都会导致双语教学的效果无法得以保证。

3.其他条件不具备。由于医学专科院校或开办三年制专科医学类专业的综合院校,大多属地方院校,外部环境对于开展双语教学不利,教学资源短缺,主要是不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氛围,如外文专业资料欠缺、无良好的外语校园环境等。

对于三年制医学类专科教育而言,能否开展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会不会影响专业培养目标,应该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认真调研和论证,而不能一味赶时髦、盲目趋同和求“新”求“洋”。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师资能力和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外语水平及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必须要有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必须立足于为绝大多数学生服务,这也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体现。诚然,为了满足那些知识功底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升本、考研和其他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采取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教学,以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发挥更大的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J,Platt J,Wdber H.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Essex: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28.

[2] 崔明辰,宋国华.医学专科教育与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6):22-24.

[3] 王世泽,杨晔琴,王公望.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困惑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72-73.

[4] 德小明,刘秀芳,李玲,等.医学院师生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5):506-508.

篇3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教育;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导师制最早产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逐渐被世界各国高校效仿。但囿于教师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导师制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大都开展于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层面。目前,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我国本科生教育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扬州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已开始在部分院系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施[ 1 ]。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及推行的意义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这个教育形式关系里,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能力,同时还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并因人而异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对学生及时的心理调适和生活关怀为其更好地开展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祖国医学与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师承教育曾经是数千年来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具有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教、学、临床实践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虽然现代高等中医本科教育模式曾为中医普及教育和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一直作为国家培养中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门径,但是随着现代科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独立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呼唤一种新型的中医本科教育复合模式正成为全国中医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需求。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将中医传统教育模式与高等院校中医科班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上述问题提供积极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为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必要条件,故成为各高校中医药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流呼声。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生导师制”[ 2 ] 。其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临证实践技能等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hi138\Com]

2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我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新开专业,不同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教育,而是中西医学同时进行教育的模式。为了改变现行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中,同一规格、教与学的分离,不能按学生个人的特点、优势、志趣、爱好因材施教的现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及时调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波动,尝试在本专业实施全程导师制,体现专业特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培养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除了应具有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能力之外,更应强调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中医功底。后者必须抓好两个必要环节:一是熟读经典,二是临床实践。熟读经典不仅可以掌握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还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把握中医药学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但“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床实践是培养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辨证论治等临床思维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通过临床实践,以共性演绎个性,以个性归纳出共性,使医学理论在临证中运用自如。其间名师的指导,是中医临床人才成功的重要环节。导师制医学教育让学生学会把导师的直接经验吸取为自己的间接经验,能有效地缩短实践领悟和探索解惑的过程,而且中西医许多抽象深晦的概念、医理和技术经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但可以在名师指点下不断揣摩、感悟。

导师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贯彻“个性化原则”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观更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重视基础课程和知识的教学,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倡“图钉式”的人才模式。即有较宽的专业面,拥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突破狭窄的育才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四个结合”,更有利于该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建立导师库。采取自愿入库原则,导师必须是对发展中医事业有热情,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素质过硬,热心献身教育工作的医教研方面的专业人才;导师必须是熟悉学科教学计划,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有较强治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指导能力的教师;导师必须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离、退休中医教师。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在导师库中选择指导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计划。

导师和学生在相互了解、认可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2 - 3名学生。培养对象确定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导师对学生表现不满意时,可在教研室主任同意的情况下,解除学生培养资格,学生对导师不满意时,向系办提出申请,经系领导同意后可更换导师。系办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把握导师制实施情况,及时扶持、督促、调整。

不同学年导师的职责侧重点不同。一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角色的转换,二年级的学生导师是过渡和有针对性的拓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指导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导师则侧重于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的指导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能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增加实践机会,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学会如何做人。

4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及存在的困难

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行的全程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 ①导师的数量相对不足,由于导师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临床科研工作繁重,培养学生的有效时间相对不足,这使最初筛选导师时符合要求的导师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争取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调动导师的积极性。②导师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老师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医院,学历及经验水平不同,这有可能在学生选择导师时会产生不平衡。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在介绍导师时尽量全面的突出导师的特长,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③由于全程导师制贯穿整个本科阶段,要求导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指导时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与教师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需要重新选择导师,这就需要系办制定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④整个导师制实施过程的管理系统不完善。导师的工作不能量化评价,也不能折算成教学工作量,职称评定时也仅供参考,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尚需要不断吸取经验,摸索总结,逐渐完善临床医学院的导师制。[]

参考文献:

篇4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的命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谁要想生存、要想占有市场,就必须首先占有相当的知识,知识是第一生产要素,是最有价值的生产力。然而,知识通常是通过信息表现出来的。事实上,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就是信息资源的竞争。许多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早已将情报信息产业化,信息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5%左右。美国在1950年只有17%的人从事信息业,而目前超过60%的美国人在创造、处理、分配信息[1]。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几年前,国家实行机构改革,精简了一些机构,但却新增了信息产业部,这一切都说明信息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在知识经济中、在市场经济下,从事信息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医学领域的情报信息专业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

1 知识经济中医学信息专业工作者的地位

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知识的创新、交流和利用,必然带来信息量的爆炸。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是一门与人类生老病死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体系。医务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医学科研管理人员要想开展工作都离不开医学信息。作为专业的医学信息工作者,构成了本地区医疗卫生发展研究、医学科技信息研究、医学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科研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要想保证决策正确、避免失误、少走弯路、减少重复,就要占有大量的情报信息,作为以医学信息为产品的医学信息机构,正是具有这种不可取代的地位和无可限量的价值,而其价值核心正是这些从事医学信息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可以说,一个地区的医学情报信息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该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 经知识济中医学信息专业工作者的作用

2.1 知识信息的管理作用: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医学及相关知识更替的时间缩短,频率加快。各种信息数量大且增长迅速。对于决策机构、科研部门、临床工作者来说,要想从信息的大海里发现、提取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事情。“一方面信息和知识太多,增长太快,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还来不及吸收,已经被新的知识信息所取代;另一方面,知识信息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最有价值的财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借助一门行业来帮助人们开发利用这些信息”[1]。于是,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医学知识、信息的管理者和开发者。“把适当的信息用适当的方式传递给适当的人”[1]。

2.2 知识信息的再加工再创造作用:在信息资源全球共享的环境下,仅仅提供粗浅的原始信息服务往往造成信息的无效运动,高效率、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应当提供高附加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对所占有的信息、知识不仅是简单的复制、传递,而要进行长期跟踪和深入分析,扩大再次文献产品的加工,特别是随着国际性计算机网络逐步走向千家万户,信息数字化、信息的共享,更给医学信息专业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市场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在这一点上,与医学专业研究人员相比,医学信息研究人员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完全可以把散在的信息收集整理出来,加工制作成诸如“综述”、“分析”、“评论”、“专题研究”等性质的高附加值信息产品,为决策层、科研人员、临床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

2.3 知识信息的传递与流通作用:信息的价值在于使用,信息只有通过各种途径传递到用户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作为专业的医学信息工作者,不但要注重信息的研究、开发,而且有责任使信息进入流通领域,改变被动等待用户的服务方式,强化信息传递与流通的意识,掌握信息的各种流通手段和技能,扩大信息传递与流通领域,把不同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需要它的人,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

3 知识经济对医学信息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在当今的电子信息时代,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手段、提供信息服务的技能都对医学信息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时代要求专业信息工作者向多元化、高素质发展,因为现代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①知识经济要求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具有极强的情报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辨别、分析出真实、新颖、有价值的信息,淘汰虚假、无用、陈旧的信息。②知识经济要求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具备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其发展前沿,才能有效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③知识经济要求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具有获取情报信息的技能,包括检索、采访、计算机及其网络知识。 ④知识经济要求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具有信息处理及流通技能,包括编辑出版、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语言及外语的应用能力。⑤知识经济要求医学信息专业人员具备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知识经济中,医学信息专业人员非但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行业专业人员。对于专业的医学信息工作者来说,知识经济向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他们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女大学生;月经;健康知识行为

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和出血。从青春期开始到更年期结束,月经现象伴随着女性一生[1]。对于高校大学生女性群体而言,正处在一生中最重要的身体和心理成熟阶段。据资料显示,在高校女生就医中,月经失调是女生最常见的症状,占各种临床疾病首位[2]。为了掌握在校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帮助学校做好健康教育开展与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对女大学生保健工作的重视。笔者选择本地两所高校以计算机、艺术教育、物理教育、英语教育、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在校本科女大学生共236人,调查学生月经健康知识行为情况,研究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月经保健问题;探索高校学生保健的良好途径与方法,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非医学专业在校女生236人,年龄19~23岁,平均21.06±0.91岁;平均初潮年龄12.8±0.06岁。

1.2方法

参考美国月经健康知识(MHG)[3]问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自制月经情况调查表;采用无记名调查方法,由经过相关培训的调查员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解释有关专业名词,当场发放,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问卷回收率100%,力求问卷真实可靠。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背景特征

共调查236名女生,均为本科在校二、三年级学生,其中二年级175人(74.15%),三年级68人(28.81%),城市(含城镇)129人(54.66%),农村107人(45.33%).

2.2痛经

调查显示痛经发生率为76.35%,其中轻度(略有腹痛,不影响学习生活)38.62%,重度(腹痛明显且持续时间超一天以上、需要休息、甚至伴发恶心呕吐等表现)12.54%;在重度组中,知晓需就诊并接受过药物缓解的36.72%,从未作任何检查处理、单靠身体耐受的占63.28%。

2.3经期保健状况

有78.38%(185/236)的女生具有经期保健意识及行为,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及保暖、休息与活动调整、自我心理调适等。知晓经期不当行为可能影响健康和生殖的女大学生有88.98%(210/236)。

2.4 对月经失调知识了解情况

绝大多数女生听说过月经失调,95.76%的同学知道是女性妇科问题。对月经失调的原因、类型、具体表现、预防等知之甚少。56.81%的同学在未就医情况下自认为曾经月经失调。月经异常能积极求医、做过相应治疗的同学有11.34%,目前仍在接受治疗的有3.69%。

2.5月经保健知识来源

调查显示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月经健康知识来源相当局限,主要来源是同伴、同学(46.61%),其次是家人(32.20%), 另有来自网络、书本等媒体(12.28%),而来自学校保健教育途径甚少(10.59%)。乡村组情况与城市(含城镇)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3.1痛经知识行为情况

本组资料中,痛经发生率较高,为76.35%;而在重度痛经女生中,积极就诊并接受过药物缓解的占36.72%,从未作任何检查处理、单靠身体耐受的占63.28%;可见许多女生对于相关痛经的知识行为比较欠缺,而痛经除了原发性在青少年中常见外,与营养、精神心理因素等也有关系;临床诊断中还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1]。本组女大学生处于生育年龄段,并不排除会有此类病理问题,提示学校应注意加强女生生理健康知识宣教及体检工作。

3.2月经保健知识行为状况

从本次调查看,非医学专业女生由于学科特点,对月经保健知识来源主要是同伴、朋友、家人或媒体途径等,农村组相对于城镇组具有明显差异。而学校教育存在严重不足,显示普通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迫切需求[4]。我们的调查中,大多数女生对经期卫生知识、月经失调等还是具有一定了解的,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我保健、出现月经异常知道就诊等,但相关围经期保健、月经病防治的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学校教育还应引起足够重视;校医与老师共同配合,探索实施多种途径的保健教育,例如妇科专家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健康体检等,维护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治疗,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348.

[2]李士谕,杨荷清.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女生月经失调情况分析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1994,15(2):156.

篇6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对外中医专业;中医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94-02

近年来,随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也日趋国际化,教学模式也日渐革新,而全英文教学更是适应教学改革、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中医院校而言,要使中医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及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全英文教学开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及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都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协调与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全英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桥梁之一,其在全英文教学方面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差异。因此,多方面探讨提高组织学全英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改善临床医学教学效果,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外中医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专业上还是属于中医学专业,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要求比较高,并且入学后的第一年并不安排学习医学课程,而是先接受高强度的公共英语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译),期间还酌情进行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前期训练,所以对外中医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都比较扎实,这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故我们选择此专业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探索的对象。以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探索一种可行的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完善全英文教学管理体系

全英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全新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理念、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及学生观念等各个方面,其起步必然会碰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故建立一套与全英文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是全英文教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英文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指路明灯”。这就需要学校、教研室两方面全力配合、通力协作,在思想上重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开展针对对外中医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课程。具体措施上,学校要足够重视,要给与足够的教学课时,要制定相应的学分政策,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给与一定的经费政策倾斜。教研室则要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在教材选择、备课环节、课件制作及课堂授课及考试改革等方面制定好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课前认真备课,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课前认真备课。不管是传统的中文教学还是全英文教学,备课都是组织好整个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认真、全面地备课对于保证全英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首先,教研室每周二下午固定半天时间用于全英文教学的集体备课,明确每一章节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问题。备课时要求教师认真撰写出详细的英文教案,比如,要写出每一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熟悉,哪些是了解的内容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每位主讲老师都在备课前进行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广泛阅读和研究所用教材、通读大量相关的英文资料,扩大和熟悉相关专业的专业词汇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如,给学生更好的印象。

2.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枯燥难懂的学科,中文教学学生都一时难于理解,更不用说全英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难度,所以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尤其重要。首先,在课件上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的课件以英文形式出现,配以相应的图片、视频,教师在上课前所制作的课件要事先请教外籍教师修改,以求达到相对准确的表达,尽量制作出适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授课均用英文讲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英语的教学模式。其次,学生都喜欢生动、灵活、有趣的课堂氛围,所以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对知识的吸收起到直接的作用。我们的课堂采用提问式、讨论式以及结合临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走向讲台,尽最大可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来表达相关的专业知识,改变填鸭式教育;教师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讨论题目,采用分组课堂练习的形式,也就是小组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确保小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选择的教,课堂上主要教重点和难点,其他大纲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外自己学习,这样课堂就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消化。课堂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培养他们用英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素质的全英文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医学全英文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学全英文教师非常匮乏,而引进外籍教师又不太现实。因此,加强专业教师英语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承担全英文教学的教师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英语水平问题,这其中包括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两方面。如组织学专业英语词汇的发音、课堂上要准确的用英语表达以及全英文课件的制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措施:教师在教学前所制作的课件请教外籍教师修改,尽量能达到专业表达;关于英语词汇的发音问题,则建议学校出面,定期组织外语学院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发音指导,包括常用的词汇和常用的英文表达;此外,教研室还要严格规范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岗前试讲制,比如对初次用全英文授课的老师,要求要课前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教研室全体教师对其进行评定,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更好的改进。还要采取随堂听课检查,及时指出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以便不断提高和进步。

四、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的全英文教材,西医院校和中医院校所用的英文教材也是不尽相同,毕竟专业不一,各学校得因材施教。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资料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版),同时配套由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版教材作为教辅,配于必要的复习资料,并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书籍以及参考网站,这样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预习和复习。总结前几年的双语教学经验,上述两本书感觉在内容上既具科学性,又有实用性,比较适合我校队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

五、学生方面

对外中医专业可以说是我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中医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般本科医学生学制都是无年,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学制为六年,学生的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都比较高,入学后的第一年还不接受传统的中医专业学生要学的课程,而是专门接受高强度的英语训练,这其中主要包括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方面,此外,他们还要接受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中英文教学的训练。所以,通过在大学一年级专门的一年英语学习,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这样就克服了由于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双语教学方面的困难。也就是说,他们具备接受全英文教学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何我们选择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对象,因为他们为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英语保障,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是可行的。此外,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包括要求他们课前进行预习,课堂要积极参与到全英文教学的氛围中,课后要及时复习。考核方面,建立公平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考试采取闭卷考试,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这样,理论课闭卷考试既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加上实验课平时成绩又可让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

六、结语

在对外中医专业组织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全英文教学势在必行。为顺利实施全英文教学工作,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学校给予政策倾斜,教师选择适合的教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指导学生尽快运用全英思维去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全英自学的能力。总之,在现阶段国内高校,不论什么专业,全英文教学尚属初步发展阶段,本文也只是初步探讨了中医院校组织学全英文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望能为各中医院校实施全英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江涛,易永芬.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

[2]王俊艳,李金茹,梁玉,等.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

[3]冯先玲,邝咏衡,刘志刚,等.小组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全英文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重庆医学,2013,42(17).

篇7

关键词: 化工专业 实践 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职业意识即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职业认识、情感与态度,它是以职业基本知识为基础、职业价值为核心、职业情感为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指导就业为落脚点、职业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多维度思想形态。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肤浅趋于深刻、由模糊趋于鲜明、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并通过某些实践体验职业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要求与态度,以求更好地完成职业定位,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他们当前学业和毕业后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的思想基础。学生如果不具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战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联系化工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企业、学校、师生成长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化工专业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高年级阶段与专业课相配套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更是职业意识培养的良好载体。要做好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重点在于实践过程中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一、敬业精神是树立职业意识的根本

敬业,顾名思义就是尊敬并重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努力或经营,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善始善终。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热爱专业才能敬重自己的职业,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办好,并从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就业者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必须严格地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行操作和日常运行。良好的就业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化工操作的第一天开始,也就要求从我们的学生踏入实训室的第一天开始。专业实训环节培训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包括学生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职业化的应用,就是培养学生开阀门、开水电、用试管等操作方法和步骤的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精神。

二、诚信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保证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将在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诚实信用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离开了诚信,人就会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法律。尤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更加需要诚信,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操作参数,任何一个虚假的数据或者参数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们大学生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出现了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数据编造等缺乏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同时还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学生如果在学校实训初期就将此习惯带入日常实训环节,必将会出现随意操作、编造数据等不良职业习惯和形成较差的职业素养,丢失了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样也丢失了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因此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数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对于数据编造行为在提前教育的同时,加重了处罚力度。我们还编写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诚信档案,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促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科学性,使学生养成诚信意识,为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提供基本保证。

三、创新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促进剂

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业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盘点过程,还是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平台。因此在《精细化工综合试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专业实验实训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牵涉到学生的基本试验技能、设备常识、电工、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我们改革实验实训任务:选题以学生为主,结合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尽力保证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独立性;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引导、督促学生查阅文献和集体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引导学生对我系的实验实训装置进行革新;制订灵活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训任务进行评分给出设计课题和加工任务。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院科技节、省创新大赛、国家挑战杯等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学院层面年年获奖,还获得了省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四项的良好成绩,多件作品被列入校史陈列馆。这些都触动了学生的创新改革热情。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

四、竞争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动力源

高职生的培养主要是面对市场,就业是教育的主旋律之一,而目前的就业市场是通过竞争机制来配置毕业生劳动力资源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即意味着参与竞争,而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毕业生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满意的工作。

竞争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看他们喜欢的东西,还有就是看与他有关的东西。这就是说人更容易感受到与他相关的事物。大家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股票信息,可是看到之后,不炒股的人往往跟没看到一样,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记住,而股民们却非常敏感,看得懂记得住,还有很多分析和判断,甚至要采取一些行动买进卖出。因此,是否带着主动的竞争意识完成一天的工作,决定着一天实训工作的好坏,也决定着整个团队、整个实训小组乃至将来的整个公司是否有竞争活力,同样还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潜力。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凭什么去竞争:优秀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竞争意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对学生专业实验实训的锻炼,通过考核工作的细化,将创新和改革设定为加分条件,组成小组团队进行实训操作竞赛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万苏文.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5):84.

[2]黄国标.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2):45-47.

[3]万苏文.关于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24-25.

篇8

一、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和不足

数控是数控技术的简称,是指用数字、文字的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是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交叉和渗透的产物。因此,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的培养模式应该适应这种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然而在教学实际中,由于观念、经验、物质条件、人员素质等方向的限制,主要在两个方面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方向,单科分段的课程设置不利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数控专业的技术含量决定了它是由多种知识组成的综合性学科,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都是采用单科分段式教学,这种教学的好处是按照各科教材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授课,教师也只需要把本单科的课备好,简单、省事。它的弊端是学生在学习每一单科的知识时,思维都仅限于本单科的知识,学生所学数控专业知识结构互相独立开了,这样相互独立、缺乏有机整合的知识结构难以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一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尽管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数控专业教学的设备设施以及教学方式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大多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这种传输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当作是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当然现在很多职业院校也十分重视实操教学,一段时间的课堂理论教学后,随即进行一段时间的实操教学,这对于消化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问题是在这种传统的传输式的教学模式下,这种“理论一体”的教学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综合分析,职业院校数控专业课程涉及内容广、跨度大,给学生掌握数控知识和操作技能带来了难度,不断探索和改革数控专业教学新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为此,笔者认为在数控教学中推广采用“体验式”教学势在必行。

二、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体验”,顾名思义又既体会、实验,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所学知识,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感悟、理解、验证数控教学内容如一种教学模式。运用好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提高兴趣、树立信心

职业院校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未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其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还有的对学习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因此,开学伊始,学校就要根据学生刚刚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校,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且对未来的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的特点,引导他们把即将开始的数控专业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重新开始自我实现的尝试。通过组织他们到工厂参观、数控加工设备和仪器以及加工作品的展示,以及通过对数控专业发展历程和就业前景的描述,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对数控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致。与此同时,刚开始讲课时一定注意以形象化、趣味性为主,由浅而深,由点而面,借助多媒体和实物的充分展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么尝到学习的甜头、成功的喜悦,坚定学好数控专业的信心。

(二)改革课程设置,开发体验式教学教材

将过去那课程衔接上条块分割、互不关联的单科知识综合起来,按照课程内容,突出数控专业的技能掌握,把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本课程能力训练的内容,把一门课程的能力训练,引入另一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这样围绕一个训练课题,将同一门功课的前后内容延伸,将不同内容的相关知识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讲授“机械制图”,不单要讲零件图的结构、尺寸、形状,还要讲授它的公差、配合、粗糙渡,以及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延伸到其制造工艺,明确各个方面的加工顺序,再通过师生互动,互相提问答疑等方式的训练,这样就使过去单一抽象的知识传递变成了整体形象的体验式学习了,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要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开发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数控专业体验式课程,理实结合,情景设计与协作结合,构造新型教材体系。

(三)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体验式教学的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精心准备课堂素材,创设课堂情景,根据授课和技能掌握的要求,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思考问题,讨论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情景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归纳总结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去发现问题,思考讨论,弄懂原理,掌握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应大力推广运用多媒体数控系统仿真软件教学,人机互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通过数控仿真系统来体验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通过仿真系统与实际对刀过程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件坐标原点通过切削对刀的具体过程,训练学生进行尺寸调整加工的基本操作。

(四)创造理实一体化课堂,加强实训培养

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体化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的教学环境支持,除了上述师生互动,情景教学,仿真软件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外,还需建设理实一体化的课堂。如“机械识图与制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应用”课程可安排在计算机室与教室合一的一体化教室进行;而“数控操作技术”等专业课程,则应放在带有数控机床的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即教室里安装有数控机床,通过多媒体可将操作机床的动作,过程全部转播到教室屏幕上,这时教师边操作机床边讲解,学生在课堂上看得真切,听得明白,这时教师是指导者、操作者,学生是观摩者,学习者。两者的关系随着“教与学”,“学与练”方式发生变化,当让学生操作时,教师在旁边边观察边指导,实现角色的互相转换,这种体验式的教学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对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式教学培训,学生再分阶段到学校实习工厂培训,在实习教师的指示下,真材实料的进行操作体验,不断巩固和强化对所学数控专业知的理解和掌握,迅速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教师由课堂的主角转变为配角,但教师的责任更重,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就像一台戏,学生是主角,教师则是编剧、导演,还要演好配角,当好“绿叶”。因此,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一是教师必须具有课堂情景创设和教学组织能力,思路清晰、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知识能力结构,能够将数控专业各学科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三是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能操作,会维护,懂安全。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体验式教学的成败,为此,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要把平时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操培训相结合,单科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和提高,形成培训新常态。建立健全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机制和评价机制,不断掀起“比、学、赶、超、帮”的热潮,激发“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数控专业“体验式”教学的深入实施。

篇9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J50-4

引言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多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Y,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其特点是不断地创意和创新,随时代潮流变化而快速应变,材料的变化、工艺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等都会带来教学上的变化。从学生就业、创新创业的视角来审视当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目标,以工作室为平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理论讲授与项目设计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1]该模式实行的项目教学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实践融为一体,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能力的训练。[2]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而且要全面负责指导艺术项目设计与实践。就当前情况来看,教师个体素质和能力很难以满足“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学的要求,因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首当其冲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关注点。

1.专业教学团队及特征

教学团队分为学科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是跨学科、跨课程的教学团队,是为培养某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由明确分工,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学科或相关课程的教师个体组成的教学团队。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而言,专业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艺术设计、工程领域职业所需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为直接目标,由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相关知识互补、技能互补的教师个体组成的团队。因此,它区别于一般的教学工作群体,更强调要完成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在共性上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双师素质的共性特征,在个性上具有符合人才培养水平标准维度与服务社会能力标准维度的二维性特征、持续发展的动态对接性特征、团队成员来源的二元性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构建专业教学团队有其重要的标准作用。

2.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就教学而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团体合作,教师个人是难以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就教师素质与职业能力而言,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自身在教师职业素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团队学习来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若只重视“双师型”个体建设,忽略团队建设,会导致教师只顾自己教学,缺乏团队意识,造成专业教学内容的重复或矛盾,教学无积极性和创作性。因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手段。[3]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

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3.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

在充分把握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模型”理论,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要求,明确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与重点,由院校主导、政府扶持、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带头人执行,组建一支由院领导和行业企业管理层组成的“双带头人+专任教学团队+兼职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学团队,形成“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的梯队结构。按照“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思路,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校企互动,专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以加强企业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共同打造一支具有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的管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兼备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3.2专业教学团队构建策略

3.2.1以团队“素质模型”理论为指导,构建专业教学团队

素质模型是指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不同的素质要素的组合,他是用行为的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每一个素质族又包涵了相应素质要素。这些素质族及素质要素也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及教师个体在素质上的基本要求。因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和相同的环境,对成员会提出相同的要求,如共通或相似的专业背景、职业、兴趣、价值观等。[4] 因此,以“素质模型”理论来指导“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是科学有效的。具体来说,对专业教学团队素质要求而言,需要具备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素质要素标准;对于专业教学团队教师个体而言,重点是对教师是否具有自我概念素质族、态度意愿素质族、能力技巧素质族、团队管理素质族四个素质族及要素的甄选。概言之,构建管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兼备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形成技能和素质之间良好的互补性,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与目标。

3.2.2政府要建立健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加大的经费投入,扶持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建立健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规章制度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但有宏观的国家发展政策,而且普遍有一整套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切实的保障。企业界和职业教育界,但凡遇到有必要进行解释的行为时,都能在《职业教育法》中找到依据。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教法》颁布与实施已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最关键的是需要地方政府要为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因此,需要由地方政府出依据《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其他相关法规,从专业教学团队教师资格认定、甄选任用、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待遇、考核奖励、教师流动等一系列环节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此外,建立相关校企合作的协调委员会,引导校企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体系

从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看,大多数国都建立了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注重教师的职业前培养,而在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仍然沿用普通师资的培养模式。仅通过职后培养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是不能满足专业教学团队素质要求的,因此,地方政府应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培养体系,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专门机构,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3)加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经费投入

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在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如新西兰政府投入约占70% ,德国达到55%,澳大利亚达50%。可见增加资金投入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保证。因此政府要拓宽经费来源,改善拨款制度,设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项基金,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3.2.3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与培训计划,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激励制度,主导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与培训计划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与培训计划必须要有针对性,除了对现有的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外,还要对学院的专业及教师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依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团队特征与应包括的四个素质族,确定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培训目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数量。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导向性、实践性、层次性、时代性与示范性,注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注重新知识、新工艺的发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终身教育的氛围之中。

2)有效利用校外资源,引进和聘用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学历、职称层次、双师素质偏低,校内外培训见效较慢,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协作,除互相聘请高素质专业教师外,还需从社会艺术设计与工程行业企业中引进或聘用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设计师和管理人员充实到专业教学团队中来,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提升团队素质,保证专业教学团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实践经验。同时要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人才信息库程,要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3)要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激励制度

专业教学团队的质量提高,除了依靠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族要素、证书和资格等来规范和要求外,还必通过激励将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我们应吸收和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保障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使专业教学团队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3.2.4行业企业要主动参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是教育与产业这两个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双方内在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双向主动参与的结合。因此,行业企业应主动利用好国家政府的政策,主动支持合作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一是要派出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二是为已有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安排专业实践的机会,共同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提升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素质。

3.2.5专业带头人要积极主持专业团队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改革的方向的领军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带头人应肩负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任,应充分依据国家政府、学院政策、制度,利用好行业企业支持,结合专业培养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要求,专业教学团队特征及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族要求,本着先群体后个体的办法,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的结构、提升素质。以适应“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运行要求,保障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结语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充分把握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要求,以专业教学团队“素质模型”为核心要素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政府扶持、学院主导、行业企业的主动支持与参与、专业带头人要积极主持。各层面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才能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 (5):176-178.

[2] 邸晓松.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7(2):73-74.

[3] 张光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08,(9):491-492.

[4] 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注:

篇10

关键词:应用数学;适应性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71-02

作为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的《应用数学》课程,是许多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应用数学》课程学习质量的好坏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影响。另外,随着各类高等院校扩招,高职专业的生源质量有一定的下降,这就给《应用数学》课程的教学设下障碍。因此,搞好高职专业《应用数学》的适应性教学已势在必行

一、适应性教学

“适应”主要指人的生理和精神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节的状态。适应性是指个体与环境在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能力。适应性教学包括教师的适应性教学措施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主体。“适应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本文所讨论的适应性教学是指教师或学校通过教学环境和条件的调节来适应学生的学习,通过教学形式和手段的优化来适应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在需要的一种个性化教学策略。

二、高职专业实施适应性教学的必要性

《应用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高等院校的绝大多数专业都需要开设这门课程,这就决定了该门课程所面对的对象是不一样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用数学的学习及要求具有不同的特点。而高职专业《应用数学》教学内容大体上还是前些年本科教材的浓缩,体系变化不大,教学手段落后,在取舍上缺乏弹性,缺乏与其它学科尤其是学生的专业课程的渗透;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单一,缺少活力,缺少层次,使高职专业的《应用数学》课程教学缺乏个性和特性。更现实的问题是,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专业在招生过程中的自较大,以至于所招收的新生在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适应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三、《应用数学》适应性教学的几个方面

1.心理上的适应性

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学习的心理准备多数处于极端矛盾和顾虑重重中。一方面,他们以前梦寐以求的就是在高中毕业后能够顺利地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却又因为目前的大学和他们理想的校园有一定的差距,对以后是否能有真才实学进而能够有一技之长立足社会而迷茫;另一方面,由侧面了解到高等数学枯燥、难学,而自己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进而产生难以过关的恐惧。事实上,过多的焦虑必然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学习自主性的发挥。要减轻学生对应用数学的学习焦虑,增强学好该门课程的信心。在思想认识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思想活跃、有创造力、动手能力强的优点,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发挥潜能,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学习内容上,不妨把应用数学的最基本学习要求及实施步骤告诉学生,给学生申明,无论基础好坏,只要肯下工夫,完成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是每一次课的基本要求,做好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各环节,就一定能学好该门课程。对于应用数学中与高中知识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适当花费时间给学生补充,并要求学生课后加强巩固,让其感觉有法可寻、寻之有效。

2.学习方式上的适应性

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尤其反映在《应用数学》课程上。高中阶段,教师在每次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少,例题多,学生练习及时,基本上在课堂上就可以将概念理解透彻,并能举一反三,课后只需巩固或提高,而且,课后教师还会有相当的时间给学生辅导,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有单元检测或过关考试等。而应用数学学习阶段,课程内容多、速度快,重点体现思想方法,主要是以信息传递的方式输送给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机会少,关键要靠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再处理、吸收乃至创新。即使在课余,师生交流的机会也少,各种检测以及复习巩固环节也要靠学生自主完成。

3.认知水平上的适应性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生数学基础差异相对较大,尤其是高职专业的学生。现行中学数学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和大学的教育模式相去甚远。而应用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基础特点以及与中学数学内容的联系,势必影响应用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

四、《应用数学》适应性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应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数学的抽象性己为学过应用数学的人所熟知,应用数学教师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要在更短的时间完成既定教学内容,只能“快马观花”,对于中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更容易造成学习上的不适应,甚至丧失信心。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已迈向新的阶段,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应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现代教育技术解决了数学的抽象性与学生想象力差之间的矛盾

数学教学中,教与学本应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教师惟恐讲不完、讲不出“水平”,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因为应用数学抽象难懂、系统性强,一旦出现知识点脱节,就难以为继。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Mathmatic、Matlab、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包、投影或视听材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抽象死板的数学对象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几何图形。对于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的语言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

2.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新颖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当变换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尽可能以直观动感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数学教学软件,能制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强单位时间内教学的信息量,节约课时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和作图的时间少了,从而加大课堂信息量。例如,在函数的曲线的变化性态部分,涉及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判断、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函数曲线的渐进线、函数图形的描绘,教师的板书和作图会花费相当一部分时间,如果用CAI教学,则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视觉效果好,学生印象更深刻。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应用数学课时少、内容多的教学压力。

4.增进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班级多数成为超级大班,传统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教学进度很难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CAI教学中的媒体练习部分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特点适当补充必备知识和友情提示,能及时反馈练习效果,便于学生及时弥补不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应用数学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和设计好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见成效。

参考文献:

[1]黄玉枝.培养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J].宁波高等教育专科学校学报,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