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护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07 13:4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护理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习护理专业

篇1

关键词:

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影响因素

医学的飞速发展、我国医疗改革的需要和公众健康的需求使得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优秀的、合格的护理工作者是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医疗环境恶化、社会对护理专业认知的偏见、学生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偏差以及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导致部分学生入学后学习成绩不理想。为此,我校护理学院对所有在校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及格学生进行访谈,以期从中发现问题,并分析相应的应对措施。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某医学院所有在校学习的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1030名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对所有学生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参照文献[1]设计),内容包括学生所在年级、不及格科目门数及相关调查项目(具体内容见表1)结果按有无不及格科目进行比较,对10名不及格科目多于4门的学生进行访谈,分析不及格科目多于2门的学生高考第一志愿、生源地和性别等资料。发放问卷1030份,收回问卷有效问卷1030份,问卷有效率100%。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及投入的学习精力

1030名学生中无不及格科目学生820名,有不及格科目学生210人。无不及格科目学生对专业兴趣、课程兴趣、投入精力都明显高于有不及格学生(P<0.05);无不及格、不及格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各种文体活动对学习有无负面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及格学生能听懂课程的比率明显高于有不及格学生(P<0.05)。见表2:

2.2不及格科目多于2门的学生调查结果

对不及格科目多于2门的60名本科学生高考志愿进行调查,90%(54名)学生为调剂志愿,非第一志愿;不及格科目多于2门的学生中,60%(36名)对专业、课程兴趣不大、上课不认真、课下复习不到位。

2.3不及格科目多于4门的学生访谈结果

通过对10名学生访谈发现,学生对护理专业抱有偏见、不喜欢护理专业;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满意,不甘心学习护理专业;不适应大学生活,迷茫,学习方式、方法没有及时调整,主动学习不够;学生听学长说大学就是玩而放松学习;对学生管理条例中有关不及格科目与学籍处理关系不清楚;对开卷考试科目不重视;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

3针对学习成绩不理想原因采取的对策

3.1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不及格学生中对专业没兴趣的达16.19%,明显高于无不及格学生;通过对不及格科目较多的学生分析和访谈发现,多数学生非第一志愿录取,部分学生不喜欢护理专业,认为护理专业社会地位低、辛苦、倒夜班等,职业认同感低。不及格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及对学习投入的精力都明显低于无不及格学生,这些都与学生不喜欢护理专业有关。穆欣等[1]研究发现,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与学习动力呈显著相关。安力彬等[2]研究发现,专业态度与护理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近几年,我校招生中护理专业本科第一志愿率仅为30%,学生退学的原因多为对专业没兴趣,从侧面反应了社会、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偏见。针对此情况,在学生入学教育时应给学生介绍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护理职业生涯未来发展的优势等,用优秀的、成功的护理工作者典型来激励学生。在社会上出现重大医疗纠纷时及时开展讲座,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医疗环境,正确看待护理专业。

3.2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和生活、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与高中阶段不同,进入大学阶段后,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应在入学教育中做好引导,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另外,高中时代学习紧张,部分学生认为到大学就应该放松了,致使对学习投入的精力不足。在入学教育中应反复强调医学专业的特点: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关系到公众健康,对学习要求高,在入学教育中告知学生不能与其它专业的学习攀比;告知学生要正确处理学习与参加其它活动、拓展素质的关系,专业学习应放在第一位,如果专业学习不达标,其它素质就没有根基。鼓励学生及早规划职业发展,本科学生是否考研,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结合自身情况、意愿进行不同的选择。

3.3调整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

对课程设置的意见,无论是及格和不及格学生中都有多于20%的学生认为设置不合理,因此有必要进行调查、讨论、调整课程设置。3.05%的无不及格学生、4.76%的不及格学生认为听不懂课程,建议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结语

总之,医学专业的特点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面对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结合教学内容、方法、学习评价的改变,逐步解决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现象,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穆欣,刘玉玲,高焕香.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与学习动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7):60-62.

[2]安力彬,李丽娟,李文涛.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2):1449-1451.

[3]翟忠美,张金沙,韩昌洪.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32-33.

篇2

关键词 :高职;护理专业;学习成绩;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130-04

考试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学生考试成绩数据,这些数据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对大量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合理地评价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制定,也能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优化教学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也随之不断变化,入学新生高考成绩逐步下降已成为普遍现象。此外,随着相关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了文理生兼招和男女生兼招。为探索生源类别、性别及入学成绩的变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同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10、2011、2012三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各门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招生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资料和方法

资料 选择我院护理专业2010届毕业生704人(其中文科生370人,理科生334人,男生40人,女生664人)、2011届毕业生875人(其中文科生450人,理科生425人,男生39人,女生836人)、2012届毕业生821人(其中文科生486人,理科生335人,男生,32人,女生789人)。毕业生均为文理混合编班,在相同条件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试。选取语文、英语、信息技术、护理应用解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健康评估、卫生保健、药物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中医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现场急救及重症监护等20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考试各环节严格执行学院及国家考试管理的各项规则。

方法 (1)分别比较。分析文科和理科生源、男女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对两组均值作独立样本t检验。(2)比较。分析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成绩分别作双变量相关分析。(3)用spssl9.0 统计软件对2011届毕业生的20门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分析距离,在相似中选择余弦产生关系表格,再对其进行多维度展开分析,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

结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文科和理科生源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在文理科生源的两组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13门课程成绩三届毕业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5门课程成绩两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2门课程成绩一届毕业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英语、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课程文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理科生源学生,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护理应用生理学课程理科生源毕业生成绩好于文科生源学生。

男女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如下页表2所示。由下页表2可见,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20门课程成绩除2012届毕业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除2010届毕业生信息技术课程成绩男生好于女生外,其他所有的成绩皆为女生好于男生。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各门课程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3所示。由下页表3可见,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语文、信息技术两门课程不相关。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各门课程成绩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如下页表4所示。由下页表4可见,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仅与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不相关。

毕业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毕业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多维度展开分析后得到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讨论

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在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侧重点不同,一般而言,文科学生对物理、化学类的知识相对欠缺,理科学生文史类和管理类的知识则不足。我院自2005年起在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招,到目前为止,三届毕业生的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文理科生源毕业生大部分课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毕业前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英语、信息技术、生物化学等早期课程及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等少数课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说明在总体上文理兼招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并无明显影响。

长期以来,女性在护理专业领域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多,我院自2005年起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始招收男生。三届毕业生中男女生课程成绩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比较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在校学习课程成绩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上男女生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入学成绩、入校后的学习主动性、男生作为少数群体在班级中的性别压迫感等都有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一直以来,生源质量被认为是人才培养质量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在校学习各门课程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也印证了这一点。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入学高考成绩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成绩显著相关,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但需要指出的是,我院三届毕业生都顺利通过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资格,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都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通过对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做出评估。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学习的绝大部分课程成绩显著相关,充分说明了现有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图也有助于我们理清课程之间关系的相对紧密程度,从而可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刚,薛彩霞.高职教育中成绩分析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15):434.

[2]李凯军,冯修猛,闫实.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2009(16):2552-2554.

[3]李琳,徐雨明,孙士兵.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86-88.

[4]罗添荣,顾江,杨棉华.汕大医学院新教学模式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62-64.

[5]苏银利,吴元清,张广宁,等.影响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4):178-180.

[6]王娟,王心旺,雷毅雄.不同专业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7):503-505.

篇3

1 分析男生在学习中的心理

1.1 男生学习的环境不利于激发奋进 由于护理专业的大部分学员均为女生,在我校2007护理5班学生总数为37人,男生2人,2008英语强化班学生总数28人,男生1人。基于这种环境大大降低了男生的学习动力。

1.2 学习内容上有些男生产生回避心理 我校2006、2007、2008届学生中,男生均在学习给女患者导尿内容时,不参加学习,他们认为当着女生的面学习女性生殖器官的护理不好意思,感到没面子,所以采取回避的态度。

1.3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由于许多年来护士一直为女性,男生在选择专业时大部分有家长安排或其他原因,而非自愿,所以自身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不热爱护理专业,即而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2 端正男生在护理学习中的态度

2.1 对男生进行思想教育,改变其对护理专业的看法,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2.1.1 让男生了解男护士的发展历史 在国外,1994年全美180万注册护士中男性占4%~5.7%[1],相当20名护士中就有一名是男性。2002年英国男护士占比例10.2%[2]。在我国,1977年开始招收男生,男护士的队伍逐渐扩大。可见男护士的前景尤为乐观。

2.1.2 男护士的出现是临床发展的需要

赵明珠等[3]对瑞金医院患者的调查中发现,男性患者中81.25%表示可以接受,认为同性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有利于心理健康,被调查的女性患者中64.4%表示可以接受。目前医院的手术室、骨科、急诊心电监护室、重症监护室中98%的患者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

2.1.3 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 在生理方面,男护士精力充沛,耐力持久,体格强壮,比女护士更加适合在急诊室、手术室和精神科等部门工作。在心理方面,男护士胆大心细,心理沟通能力和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比女性护士更能胜任现场抢救仪器操作和重症护理方面的操作[4]。

2.2 改进男生的学习环境 基于男生数在所在班级比例少的现状,所以建议改变班级中男女生的比例,男生数尽量接近女生数,如在校生男生数量少,可将其安排在同一班级共同与女生学习。

2.3 在学习内容上、方法上改变男生的学习态度 如在学习女性生殖器官的护理中,尽量将男生安排为一实验小组或增多实验小组中男生的数量。

基于以上几点,应当会改变在护理专业中男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Boughn S.Why do men choose nursing.Nursing and Health care,1994,15(8):406-411.

[2] Marsh.More men than over word as hospital nurse.Daily mail, 2002,(10):5-6.

篇4

调查对象。吉林医药学院2005级护理学本科班170人。其中男生8名,女生162名;学生平均年龄20.94±1.09,最小19岁,最大23岁。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书面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家庭环境、爱好及行为因素。学习成绩是大学一、二年级所有考试科目的成绩,共16门。发出问卷170份,收回170份,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97.6%。

统计分析。各学期成绩作为预测变量,非智力因素作为自变量,将自变量各定性变量数量化,即定义哑变量(DummyVariable),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由于预测变量与自变量存在相关性,故对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要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1.主成分分析

简介:在对某一事物进行实证研究中,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人们为了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往往要考虑与其有关的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在多元统计中也称为变量。这样随着指标的增多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同时由于各指标是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的大量重叠,有时甚至会抹杀事物的真正特征与内在规律。基于上述问题,人们就希望在定量研究中涉及的变量较少,而得到的信息量又较全面。主成分分析方法正是研究如何通过原始变量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始变量绝大多数的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可以有效利用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提示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到对事物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一些深层次的启发,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结论: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三个主要因子y1、y2、y3,累计贡献率为95.65%,其中y1为68.43%,且成分矩阵载荷很高,意味着它们与因子y1的相关程度很高,故y1因子比较重要。

2.逐步回归分析

并不是所有自变量都对预测变量都有显著的影响,挑选出对预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的最常用方法是逐步回归法。具体做法是将自变量逐个引入,对选入的变量进行逐个检验,当原引入的变量由于后面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再显著时,要将其删除。引入一个变量或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一个变量,为逐步回归的一步,每一步都要进行F检验,以确保每次引入新的变量之前回归方程中只包含显著的变量。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既无显著的自变量选入回归方程,也无不显著自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为止。逐步回归目的确定哪些因素对因变量影响最大,从而获得最佳预测模型。

选取预测变量y1,自变量非智力因素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见表2。回归方程的显著性p值均为0.000,回归方程有统计意义。

二、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

y1=0.335-0.705(城镇)+0.563(体育活动少)

1.城镇户口学生比农村户口学生平均标准化成绩低0.705分(P<0.01)

2.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比经常参加或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平均标准化成绩高0.563分(P<<0.01)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1.农村户口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城镇户口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通过座谈了解到,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就业压力很大,尤其是对那些农村家庭的学生,部分学生上大学是要脱离农村环境,到城市就业;但绝大部分农村学生是要依靠个人努力来改变个人的命运,改变家庭现状,改善家乡落后面貌,这样就会被迫努力学习。我们也认为,家庭条件好,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孩子的投入的教育资源更充裕,学生在学习成绩应该更好些,但也可能会削弱人的斗志,降低人的拼搏精神。

2.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已有研究证实,体育活动有助于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同样对学习也是有益的,但过量地运动可能会影响学习,这也许与过量运动后人体的新陈代谢及激素的分泌发生变化有关。

篇5

【关键词】学习动机 涉外护理专业

英语听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129-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护理人员需求的剧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将需要200万护理人才,而其本国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有限,急需从国外引进。为顺应国际市场的人才需求,我国涉外护理人才培养逐步兴起和发展。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如广西4所本科医学院校均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且作为衡量涉外护理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英语听说能力普遍得到重视。

在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制约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智力以外对学习活动起推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在英语学习过程和活动中与其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和学习兴趣等。由此可见,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重要的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听说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旨在以动机为切入点,寻找切实可行的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调查对象、方法与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涉外护理专业2009―2012级在校学生,共286人。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资料收集法。通过查阅资料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自填式和半封闭式问卷来调查和研究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有34道问题,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动机板块,即针对医学院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动机的探索,包括12道客观选择题(Q1-Q12)和1道主观题(Q13);第二板块为途径板块,主要是从假定动机出发设计的途径及影响途径的相关因素,包括20道客观选择题(Q14-Q33)和1道主观题(Q34)。2012年11月采用该问卷对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2012级涉外护理专业在校的28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受访者自愿参加,匿名填写,当场发放问卷286份,收回265份,其中有效问卷248份,无效问卷17份,有效率为93.6%。调查的内容包括个人的一般资料、大学英语过级情况、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学习动机及影响动机的相关因素。个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学校、年级、性别、学年制。大学英语过级情况主要有大学英语B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使用社会科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其一,由于护理专业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该专业的男女生比例不平衡,因此统计并未将性别作为一项重要参考因素。该专业总体的四、六级水平为:已过六级的比例为16.5%,已过四级占43%,已过B级占7%,未过四、六级的为4.5%,未参加的占28.9%。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四、六级过级水平,按照统计学理论来说符合调查对象应存在的水平梯度,即在各个不同水平上有一定比例的人数分布,使得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因此数据有效并具有分析的价值。

其二,在给出的具体假设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动机中(共10个动机,Q3-Q11),各动机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的累计比例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修养占91.9%(Q10);为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与国际友人交流的占83.1%(Q9);为了获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或其他英语类证书占77.4%(Q4);出于对英语的喜欢占68.1%(Q3);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奖学金占61.3%(Q8);因为热爱护理学,想学习和研究国际护理学最新成果的占60.7%(Q11);因为大家都在努力提高占55.6%(Q5);为了出国留学或工作占53.6%(Q6);为了成为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师及进一步研究护理学占45%(Q12);因为学校老师及长辈的要求占43.2%(Q7)。

其三,单独观察各项动机的完全符合项比率及对比各动机完全符合比率与基本符合项比率,可以发现Q10动机,即想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在所有动机的完全符合项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91.9%,并且超过该动机的基本符合率;其次为Q9想将英语听说能力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国际友人交流,完全符合率为48.4%,基本符合率为34.7%;其他8个动机的完全符合率均小于基本符合率。

其四,在所有动机中,Q5和Q7可归为被动应付式动机,而Q3、Q6、Q9、Q10、Q11、Q12可归为积极主动式动机,Q4和Q8为积极主动式动机里的特殊的一部分,因为它们与涉外护理专业的需要及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是一种间接关系。

三、讨论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以被调查者自我评价作为判断广西中医药大学涉外护理专业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动机的指标,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卷给出的10个动机分别在“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选项中自行选择一项,便于数据归类,有利于降低数据分析整理的难度。为了调查该专业学生现有英语听说能力及其与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动机的关系,问卷设计了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的调查。大学生英语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因此我们选择以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作为评判该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水平的客观依据。

(二)英语听说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人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英语听说学习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即在英语听说学习过程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主观因素。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排在第一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修养,选择率为91.9%(Q10),这一结果更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内在因素起主要作用,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动机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易动摇。可见,最好的学习动机是要结合自身的需要,通过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为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与国际友人的交流占83.1%(Q9),接下来是“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或其他类英语证书”动机占77.4%(Q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校阶段影响学生最大的是积极主动式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引导学生从自己最大的积极主动式动机入手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专业护理英语听说能力。

(三)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

护理英语是专业英语,国内护理教育尚未在语言上与国际接轨,基础与临床专业知识课程采用的是汉语教材,即使是英护专业的护生,因其在校时间短,大部分时间用在提高普通英语和汉语护理知识上,护理英语水平也十分有限。因此,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与日常英语听说能力相比较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英语开课时间较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很少涉及医学英语,通常在第三学年才开始开设专业护理英语课程。另外,目前涉外护理英语教材重读写,轻听说,主要介绍背景理论知识,涉及的专业词汇量大,难点多,适于阅读和翻译训练,不适合于专门的听说练习。不仅如此,护理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率也相对偏低。

涉外护理专业需要提高专业英语口语能力,护理专业英语的课程使阅读与口语并重。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注重口语,注重实践,突出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合理设置课程和学时,选择与时俱进的教材,在学习公共基础英语的同时结合专业英语的学习,让医学英语更接近日常应用。绝大多数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是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修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要充分调动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激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结合客观外在因素,把学生培养成既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英语听说能力的顺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娟,蓝宇涛.国际护理人才需求与涉外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

[2]周锋.从CGFNS和OET视角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大家,2012(9)

[3]牛筱婷,王惠,刘玉强.护士英语水平及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18)

[4]陈晓娟.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4)

[5]罗静.非智力因素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2(86)

[6]何玉霞.浅谈如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护理英语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2(6)

[7]姚丽娟,高小莲.高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N].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合作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206-01

语言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口语的交际能力。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弊端广泛存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归纳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以期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合作学习法与护理英语特点概述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学模式都能够使课堂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可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非智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重视。

二、合作学习法实施原则

学生分组――合作模式的操作涉及到了合作成员的组成、搭配,以及具体的操作内容、教师和学生的职责等方面。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进行学生的分组,列出英语口语比较好及比较差的学生、性格外向及性格内向的学生,把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通过分组,使得各个小组中的学生能够相互监督学习,相互帮助,同时通过分组,各个小组的水平具有了一致性,对于小组之间的竞争比较有利。

三、护理专业英语口语中合作学习法实施措施

第一,合理设定口语任务。进行英语口语任务设计,需要对真实的材料或者话题进行选择,将课堂知识向社会延伸。同时口语设计的内容要使得每一个小组成员拥有的信息是其他成员所没有的,这样就能使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最终实现交流。

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实现合作交际。

第二,对角色进行确定。合作学习中扮演角色,和传统意义上分配某一个语境中的角色的要求不同,这里角色扮演是说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者对于学习者与指导者角色进行扮演。因为学习者在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责任,对于未知的知识就会去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对于其他的学习者进行指导。比如进行课题“Nursing Ethics”的学习过程中,指导者的扮演学生需要对课题的有关的资料进行大量搜集,并且深入思考,而当他们扮演学习者时,这些学生则希望基于同学的帮助,确保合作学习的任务能够顺利地完成与实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发现其他学生的知识比自己更丰富时,就会产生压力与动力,从而产生竞争心理,自主开展学习。

第三,强化在课堂的辩论。进行合作学习的口语教学时,通过辩论可使得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基于此,辩论是小组合作时的重要措施。辩论的主题由教师确定,各个小组成员基于课题,对自身观点进行明确。同时,认真查询资料,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进行汇集。

第四,加强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消弱。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是教师设计的,对于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同时,对于学生口语活动,教师要实时进行监督,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进程成功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教师对于有探究性价值的课题进行设计;第二,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监督;第三,对于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要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通过课题的合理设计,对于学习者而言,无疑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调整,使得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加得高效;教师科学的正确的评价与引导,能够使学生对问题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要想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共同努力。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高职护理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实施,使得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黄海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训练的工学结合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10):26.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今医疗界的重中之重,解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局限于学过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对知识进行迁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动脑、多动手是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老师要尽力做到创新教育,培养知识渊博、创新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在这样的要求下,还需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现状

现今护理专业在教学上仍然遵从着中国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传统,许多教师单纯充当着教科书知识的搬运工,将课本知识搬运到PPT,学生也容易局限于上课听到的和课本记录的内容,对知识难以融会贯通。许多学生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后形式化的对书本知识进行记忆,成为考试的机器,然后学校再按考试成绩区分学生优劣,这是十分片面且不合理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学生成绩的高低只是学生部分专业技能好坏的判定标准,学生其他专业素质或是非专业素质却不是笔试能体现出来的。根据研究显示,那些死读书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未必能有所作为,反而那些平时活泼机灵的,成绩普通的学生能在专业上取得良好成就,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有关机构曾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和临床的护理人员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迅速准确的选择操作部位,在操作过程中手法也不够精准和成熟,存在很多问题。在解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努力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适应国家医疗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医疗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2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2.1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

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很多时候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备实用性。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解剖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师不必部分追求教学体系的完整,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放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生硬照搬教材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会满意,也不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的需求,教师应与时俱进,将最实用和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科学的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够用和会用,够用是指保证知识的全面性,给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会用是指要保证学生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其次,教师可以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解剖标本、模型和各器官的相互关系等。最后,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也应注意传授学生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要做到以上这些,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并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把握教学进度和深浅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不同的关键字进行,如肩关节就围绕“动”字讲解,肩关节是多轴运动的球窝关节,因此肌的配布比较复杂,可对其组成、特点、主要的标志性结构分别剖析;而内脏学可以围绕一个“口”字进行教学,比如消化管各个器官之间都有相通连的口,学生需要牢记这些口的特点、名称和意义等;对脉管系统的教学可以围绕一个“循”字进行,血液在心脏的驱动下周而复始定向流动,学生可以根据循环特点进行学习。

2.2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容易习惯性采取“填鸭式”的方式,课堂教学局限于“你讲我听”考察方式也往往局限于笔试,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把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好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特点制定多种教学方法,重点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多样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脱离学生。例如解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搬用临床医学专业的方法,采用导入式教学,意思是将一些临床的病例引入到教学中,学生以考试内容为基础,把重点放在临床学习的过程中。临床案例的学习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由于所有病例都是真实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责任心的驱使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认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为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没有主次之分,教师应该在临床病例的讲解中适当忽略次要内容,留待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3教学管理的规范

教学模式的改革想要顺利进行还要注意教学管理的规范,虽然教学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学科也有自身的特点,但是课堂教学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课堂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的一般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所以,课堂教学必须进行规范,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当进行适时的评价,分析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性。

3结束语

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不是简单地事情,仍然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索。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就一定能够提高护理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黎辉等.“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科技视界,2016,(3).

篇8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的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育工作者提出建议。结果:高校护生在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上认为专业技能操作是最重要的,而对护理专业的前途没有过高的期望,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同存在着个体差异。结论: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同有其特有的特点,建议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专业认同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调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58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主要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专业认同是指由于某种动机去模仿他人的特定行为[1]。随着专业认同研究的深入,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国内学者陈祥丽等[2]认为所谓专业认同就是个体对于专业的认可程度,并从中找到专业乐趣,发现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张田等[3]在查阅文献后把专业认同划分为几个维度:一是产生专业认同的前提基础,这就是对于专业的认知和了解;二是对专业的情感态度,体现为对自己的专业是否热爱;三是学习专业动机引起的积极效果;四是以上维度产生的良好专业学习效果。 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专业认同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个体对于所从事或学习专业的接纳程度,个体遵守该专业的规范和准则,认可专业的价值,并且希望把该专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考察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我校各年级随机抽取了两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数为489份,回收率为97.80%,其中有效问卷为456份,有效率为91.20%。

1.2调查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胡忠华编制《护理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4],该问卷共有45个项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含被试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以及家庭所在地等信息;第二部分由专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组成,其中专业认同包括专业认识、专业意志、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4~6个项目。第二部分采用Likert 5点评分,被试者分值越高,表明其专业认同程度越高。被试者得分25~125分,25~50分表示其对护理专业为不认同,50~100分为一般认同,100~125分为高度认同。在本次研究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68~0.754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8。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法。

1.3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调查对象一般情况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表1)

2.2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护生在专业认同各因子的得分降序为专业技能、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期望。表明高校护生在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上认为专业技能操作是最重要的,而对护理专业的前途没有过高的期望。

2.3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年级差异(表2)

表2显示,在专业意志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年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得分上看,一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

2.4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地域差异(表3)

表3显示,在专业情感因子、专业意志因子、专业价值观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地域水平的高护生存在明显差异,且农村高护生得分明显高于非农村高护生得分。

2.5高校护生专业认同与是否是独生子女得分比较(表4)

表4显示,在专业情感因子、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因子以及总分上是否独生子女存在差异,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

3讨论

3.1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情况护生专业认同指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要从事护理专业的看法,以及在区分和比较其他专业群体后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和总体印象。研究结果显示,护生专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按照沈之菲[5]的标准看,其中各因子的得分按降序排列为专业技能、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期望。其中专业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其他5个因子,专业期望值最低,护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认同水平。护生认为在护理专业中专业技能是最主要的,认为只有掌握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护士工作,由于护士职业发展目标不高,护生对专业的就业前途期望较低。护生在工作后都会不断进修或脱产学习,这说明护士的专业技能确实很重要,但在现实社会中,护士就业形势严峻、学历偏低,受传统观念和习俗影响,人们多认为护士主要是照顾、护理患者,不需要过多的知识,只要会打针、输液等一些基本技能操作就可以,再加上护理工作比较辛苦,这些都造成护生社会的期望值较低。所以护士在以后的专业水平发展、工资待遇、社会地位、进修机会等都要低于同等资历的医师,这些社会因素严重

影响护士对于护理专业认同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很多护士都认为护理专业社会地位不高、发展前途较小,这些对于专业的困惑会影响护生的专业意志、价值感的稳定性,使护生对于职业发展目标缺乏自信。

3.2不同层次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差异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专业意志分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得分明显高于二年级,其他因子没有明显差异。专业认同总分随年级增加而降低,这与胡忠华[4]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在于不同年级对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心理改变,大一刚进入护理专业的学习,他们信心十足,对未来有远大的目标,当进入大二以后,对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护生会感受到落差感和失望感[6],尤其在进入临床见习阶段,他们亲身感受护理工作,其专业认同感就越低,其专业意志也开始越来越动摇。

不同地域的护生在专业情感、意志、价值感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农村护生的得分明显高于非农村学生。究其原因是农村的学生深知生活的不易,他们很珍惜在学校的生活和所学的专业,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的目的是掌握一项技能来生活,而非农村护生多是独生子女,不知道生活的艰辛,选择护理专业多是父母的意愿,认为护理专业以后好就业。在非农村护生的印象中护士社会地位较低,是很辛苦的工作。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非农村护士大多没有农村护生那样认真、刻苦。

在专业期望因子、专业价值观、专业情感因子以及总分上,是否是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分析其原因,在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更多受到家庭的保护,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非独生子女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他们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工作学习更有热情,对自己的工作期望也较高。

4教育建议

4.1营造尊重护士、重视健康的社会大氛围护理职业对于促进社会的卫生事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护理前辈所说,患者无医,将陷于无望;而患者无护,将陷于无助。就个人健康维护角度,护士的日常护理,手术准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医护关系就像鱼和水,二者相互依存,只有提升护理地位,确保医护协调发展,患者看病才会满意,才会对护理工作给予理解和尊重;良好社会氛围的实现,必定会对学校、护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以成为护理专业的一员感到无尚光荣,从而抑制学习倦怠的产生。

4.2教育者要重视专业认同感对于护生的影响专业认同对于高校护生的学习倦怠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护理教育者要帮助高校护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特点,引导护生正确的自我定位,帮助护生树立正确专业观,培养护生的专业的兴趣,提高护生学业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

4.3加强高校护生的专业思想、情感的教育要加强高校护生专业思想教育,从刚入学的教育开始,通过讲座、竞赛等活动形式,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给护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握好机会提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加专业认同感,增加从事护理职业的决心。专业情感是指护生在形成专业认同的同时会出现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因此要加强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投入,把专业认同加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专业相结合,从中得到自我成就感,通过自我的精神回报产生促进作用。首先,学校要多做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崇高,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其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习机会,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魏红权,冯江平.国内女性心理学研究轨迹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2(4):37-39.

[2]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36-1138.

[3]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8(10):40,42.

[4]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5]沈之菲.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723-726.

[6]罗彩花,胡杏娟.护理本科实习生专业观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47-48.

篇9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1]。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学时逐渐减少,而社会和人文知识课程增多,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解剖学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血管神经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点等内容在教学中省略。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用任何的尸体材料,而是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象获取解剖学知识,这是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2]。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3实验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完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考核(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合理性和难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测试结果和设计报告;创新研究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与项目作品、论文、答辩情况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

篇10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学风建设 重要性

学风主要是指一个学校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治学、读书的风气。良好的学风能产生一种强大的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能随时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作用,激励他们奋发刻苦学习,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学风建设是中职院校常新、永恒的话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中职护理专业的学风建设是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护理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提出的要求。随着社会对护士需求量逐渐增大,中职院校对护理专业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也给中职护理专业班级的学风建设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现状,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及我们应该如何抓好学风建设。

一、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理专业的学风建设主流还是积极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学风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60%以上的护理专业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主要是为考试而学;有近50%的学生认为缺乏团队精神,护理本来就应该是大家共同协作将来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有不少同学认为学校缺少学习气氛,很多同学浮躁不踏实,对考试突击,轻实践能力,本来护理专业就是一个实验、实践的学科,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等等以上问题造成了学风建设问题。其次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无所谓,有32.3%的学生认为是勤奋刻苦的。很多学生为经常旷课,其原因主要是对课程不感兴趣或对自己未来就业前景不乐观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第三是学习纪律散漫。学风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便是学习纪律,良好的学习纪律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风建设。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违反纪律行为持漠视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有64%学生表示自己曾经上课迟到、早退、旷课;25%学生在考试中有过作弊行为占24. 51%,50%的学生在随堂等小型考试有过作弊行为。

二、学风建设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比较高,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护理工作者,在职业道德方面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优秀的班级学风是在教学和平常的医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倡导、培育而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是医学院校及班级的底蕴和灵魂,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班级的教学水平,成为推动教学水平提高的动力。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学习精神,具体表现在指导思想、精神面貌、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理念和实践等方面。优良学分的形成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所倡导、恪守的价值观念及精神认同并加以实践的过程,因此需要积淀,学风形成以后就能产生较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感召力。优秀的中职学校都必然有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或教育精神,这个理念凝聚、浓缩了这所中职学校的风格、文化品位及人才培养特色。学风不仅具有陶冶人、鼓励人的能力,学风建设还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文化素养,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培养优良的学风,既是推进班级和学校的素质教育,同时又能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切实抓好学风建设,创建优良的校风、班风,对于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风建设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给同学们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引领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对他们的做人、处世的思想观念都有积极、深远的影响。严谨务实的学风是学生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也是同学们培养各方面能力的保证,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们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过度课外活动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很多,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有的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因此过多的课外活动也会对班级的学风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课外活动过多,将会占据学生的大量时间,虽然可以活跃气氛,但是学生还是要以学为主。中等适量课外活动才是最适宜,课余活动应以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宗旨来进行开展,不应当影响正常的学习。据调查显示,46%的同学认为课外活动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影响,25%的同学认为过多课余活动已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既然学风建设这样重要,那么如何来加强学风建设呢,本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首先以学生职业规划为指引,加强护生的思想教育,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具有牢固的专业信念、慎独的职业操守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白衣天使。因此要构建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加以专业的思想教育,端正他们的专业思想,使护理专业学生有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才能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这样促进学风建设的良好发展;其次要建立长效、健全的管理机制,良好学风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不能只注重形式学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注重制度的实施,切实地搞好学风建设。建设优良学风还必须有完整、健全的相关的管理规定,坚持不懈地实施下去,把管理规定、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中;第三,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班主任是学风建设的实施者、执行者,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紧密的老师,能最快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问题。由于班主任的工作直接面对学生,工作纷繁而复杂,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

五、结论

良好的学风会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能促使学生能够奋发刻苦地努力学习。因此,学风建设对于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班级学风建设,搞好学风建设,让学风来引领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康健,胡澜.谈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6,21,(5).

[2]赵文娟.中职卫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举措[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7,(2).

[3]林静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风状况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 2008,(2).

[4]陈静, 李伟.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研究 [J] .高教论坛,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