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游范文
时间:2023-03-17 17:0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家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可是,天公不作美,我们一到达山脚下,老天爷不知道就因为什么事而伤心,流下了眼泪,变成了倾盆大雨。雨水把山路淋湿,变得湿漉漉的,这样子,车子就开不上去了,没有办法啊!我们只好下车,举着雨伞,步行上山……
唉!山路好长啊!路又不好走,真是倒霉啊!可是,已经走了那么久了,总不可能就这么放弃了吧!于是,我一跺脚,叫紧牙关,一鼓作气,冲上了山,走到了最前方!
脚,一步一步地深深现在土里,抬起来,连泥土一起带起,太脏了……。我可是有洁癖的,就冲着这一点,我更加拼命的往前冲了,想快点洗去脚上的泥土。
时间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我终于到了目的地,累得那是…唉,就甭说了,你懂的!
到了之后,我赶紧冲进可以让我洗脚的地方,打开开关,水哗的一声喷了出来,把脚伸去,呼,这水真是和人们说的一样,冰冰凉凉的,真舒服!不一会,脚就洗干净了,爬了这么久的山路,口渴难当,我洗完脚,就把嘴巴凑了过去,喝了一口,恩!真好喝,口渴之意,瞬间消失……
等到大伙都到了的时候,我们就开饭了,恩!这正合我意,本来就饿了好久,先上汤,这可是农家人自己养的鸭,那汤又是那个泉水煮的,我立刻乘了一碗,喝上一口,呵呵,味道真好!
吃好饭,大家坐下来喝喝茶,谈谈心,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就要告别农家了,出门,亲家母给我个红包,哈哈,有的玩还有钱赚啊!真好真好!准备下山了,妈妈说把鞋子脱了,不然等会鞋子又脏了,就得扔了!母命难为,我就脱了鞋,走了下山的路……。
篇2
以前奶奶的生日,要么就是爸爸妈妈有事儿没法回去,要么就是赶上个工作日不能回去。而这次,居然赶上了“五?一”长假!妈妈甚至辞掉了一场婚宴,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去给奶奶过这个生日。还不光是过生日呢——头一天刚下过一场雨,山上的菜一定新鲜,所以我们一家还要上山挖苦菜呢。
我们早早地就到了奶奶家。我刚吃过奶奶做的那美味的手擀面就迫不及待地大吵着要上山。于是,我们拿来了铁铲、塑料袋等工具及几双布鞋就兴冲冲的上山了。来到山上,我感到十分清凉,雨后湿漉漉的空气与满地被露珠压得摇晃着叶子的野菜让一行人都十分兴奋。我开始一边学着辨认苦菜一边挖,大家也纷纷行动起来。要是在远处看,就好像看到了几只梅花鹿在山间慢悠悠的边散步边吃早饭呢!我独自一人挖,拿着铁铲和塑料袋左看看,右看看的毫不理会脚边那些零散的苦菜,我在寻找“苦菜军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发现了一处“苦菜师”,我的袋子里一下子多了不少。可妈妈袋子里的才叫多呢,原来妈妈连零零散散的也不放过!我只好弯着腰,边走边挖……令我十分满意的是:我独自一人挖苦菜,就挖了整整一袋子。妈妈和爸爸虽然也是一袋子,可他们的袋子比我的大得多呢。而“远在他方”的爷爷,居然整整挖了三袋子!爸爸在回去的路上“无奈”的说:“这下摘菜可是够摘到上班了!”
奶奶的生日才叫精彩:爸爸妈妈买来了一个大号蛋糕,让我馋了整整一天。终于到了解馋的时候啦!当爸爸一把蛋糕盒盖打开,我就不禁“哇!”的大叫一声。只见蛋糕上满是五彩斑斓的奶油,原来放果片的地方满是奶油花。朵朵牵牛花惟妙惟肖,一片片绿油油的叶子显得格外可爱,蛋糕边上点缀着五彩的花边,侧面抹着一层青柠味的浆。肚子里的馋虫马上被勾了起来,口水差点流了出来。可我十多岁了,当然不能这样了。我强忍口水,直到爸爸给我蛋糕时,我才充分爆发出来,大口大口地咬蛋糕,一边吃还一边与妈妈“交流收获”:“妈妈,你看,这蛋糕的夹层里还有果肉呢!”而且我用多色的奶油把自己的脸涂抹的像只花猫,爸爸妈妈他们也多多少少被我“陷害”了一些,都被我整得哭笑不得。
篇3
自从去年大年三十这天成为我市第一个驻村警务室的驻村民警以来,周才健不知多少次在睡梦中被这样的敲门声惊醒:两口子吵架请警官评理,张家的狗咬了李家的小孩却不愿意赔偿,房屋拆迁纠纷……周才健俨然成了村里的半个调解员,但他高兴地说:“防患于未然,消除治安隐患,得充实而满足。”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而公共安全是公共服务之重。今年2月,九龙坡区在白市驿镇的清河、九里、海龙、高田坎4个村建立驻村警务室,实行民警驻村,警力下沉,掌握农村社会治安的主动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2月17日,正值大年三十,白市驿镇清河村的几千村民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位长驻村里办公的民警。以前,这样的民警都叫做“片警”。“片警”都住在镇上,每天要到镇派出所点名报到,虽然管辖区域也包括农村,但真正要到村里去开展具体工作,用周才健的话说:“要架多大个势(要下很大的决心)。”每次到村里,也多是检查、指导工作,了解一下面上的情况,真正和农民面对面打交道的机会很少。
周警官到了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群众。他用了一周的时间,四处走访农民、拜访辖区企业,发放警民联系卡,让群众在第一时间就能找到他。“24小时都有民警在您身边”的承诺,让农民增加了安全感。
白市驿派出所取消了驻村民警每天到派出所报到的制度,让驻村民警每天24小时都在村里值班,以方便群众报警、求助。担任驻村民警以来,周才健每天都要带领协勤巡逻,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为群众提供警务咨询,通报辖区警情,开展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就连新婚妻子(也是民警)来探望他,也要帮他录入有关的信息资料。
有了警务室,村里的治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清河村有几个外来企业,以前经常被一些地痞流氓骚扰。经常有人找到企业负责人:“最近手头缺钱,给点钱花。”不答应就损坏工厂设备,扰乱工厂生产秩序,让工厂不胜其烦。驻村不久,周才健就接到工厂报警,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我是驻村民警,长期住在村里!”从此,再也没人到企业骚扰滋事了。
村民黄明英户头的一块地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被集体分给了同组村民游刚。2003年,黄明英以土地证未过户改名为由,认为被划给游刚的土地仍应归自己,双方多次发生矛盾。今年4月,黄明英先后三次将游刚种植的玉米苗拔了,周才健接到报警后,对双方进行了耐心劝解,使纠纷画上了句号。
谈起民警驻村的效果,周才健的顶头上司,白市驿镇派出所教导员罗伟深有感触地说:“民警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违法犯罪分子和群众的距离拉远了。”
事实的确如此。今年第一季度,设立警务室的4个村,刑事案件发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农家门口有了警务室,我们的安全有了保障,农民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更高了。”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有了警务室,不仅让本地农民感到安全有了保障,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为村里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在,周警官在田间地头碰到的大都是笑脸,经常有农民邀请他:“老周,哪天到我屋头来耍嘛,有件事想和你摆一下。”
篇4
【关键词】旅游;农家乐;经营策略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紧张劳累的城市居民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渴望在闲暇时或假期体验和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农家乐”旅游应运而生,以适应和满足人们此类的愿望和需求。
一、西安市“农家乐”旅游的经营现状
西安市的“农家乐”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2003年起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目前西安市的“农家乐”从南向北、由城郊逐步向秦岭山地延伸,迅速在周边区县市火爆发展起来,其星火燎原之势让人叹为观止。
2011年“十一” 期间,西安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81.38万人次,旅游收入2.53亿元[1]。2012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天气宜人,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增长了散客自主游、短线游的人气,全市“农家乐”接待游客99万人次。由此可见,“农家乐”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长安区是西安市农业旅游的重点地区,也是“农家乐”在西安的发韧地,对其他县区“农家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2]。长安区上王村“农家乐”是我市“农家乐”的经营示范村,2009年,上王村“农家乐”经营户达155家,占全村总户数的95%,年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2011年,周围“农家乐”已成“气候”,客源分流,上王村“农家乐”收入滑坡,经营户年均收入下降到5万元左右,前十年的火爆场面陡然降温。由于经营模式相同,村中地段不好的经营户入不敷出纷纷倒闭关门。
二、当前“农家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农家乐”旅游在发展初期,生意火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待能力增强了,而游客反而减少了,利润下滑了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 “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项目建设盲目,缺少科学论证及合理引导
“农家乐”的发展大多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但是相应的管理工作却没有及时跟进。有些农户根本不具备经营条件也任意开张,在投资决策时根本不做科学的市场调研或分析,缺乏对市场变动的准确把握与经营定位。如上王村雷同的建筑风格和经营方式为今后的发展埋下了不利的伏笔,一家像一家,家家都一样,没有各自的特色,就没有对客人更大、更深层次的诱惑力。
2、农家乐“农味”不浓,乡村特色正在消失
“农家乐”旅游是以农村、农事、农业为发展载体,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一个“农”字,这不仅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园林景致上,而且要在饮食文化、活动内容上下工夫[3]。有些 “农家乐” 弃土从洋,修建高档饭庄且豪华程度直追都市,忽视或脱离“农”字经营,破坏了原生态特色,建筑上丢弃了传统乡土风格。与此同时,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民俗文化,慢慢地被外来文化同化失去了其应有的原始性和乡村性。没有了“农文化”,农家乐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现象严重
生态是“农家乐”旅游的最强支撑。随着农家乐规模的扩大,排污管网建设滞后、垃圾处理、洗涤的随意性等环保问题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大多农家乐经营户环境爱护意识淡薄,他们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农家乐周围出现毁坏植被改建停车场、破坏河道等都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4、农家乐经营模式需要更新
随着“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壮大,经营模式越来越重要。传统“农家乐”的经营模式是自发的开发管理的运营模式。由于“农家乐”的业主大多是农民,各户的规模不等,通常只有2-10名固定的从业人员,业主与员工多是一人多岗,身兼数职。在“农家乐”旅游发展初期,这种管理模式起到了节约成本、提高人员利用率等作用,但随着“农家乐”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项目的增多和经营水平的提高,这种粗放式经营形式已跟不上“农家乐”的成长,阻碍了“农家乐”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5、旅游产品相仿,经营理念落后
农户在投资“农家乐”时往往凭借盲目的主观感觉行事,缺乏合理的引导,对“农家乐”的经营方式一味地模仿,无论是接待方式还是娱乐项目都如出一辙,毫无自己的特色。“农家乐”成了“农家麻将馆”、“农家小饭馆”。单调重复的活动,使游客逐步失去了对“农家乐”的兴趣。从目前来看,重形式,轻内涵,缺乏深度,品位不高,产品单一、类型同质化已成为西安市“农家乐”发展的一大障碍。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三、“农家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规划先行,统筹发展
科学规划是引导“农家乐”有序发展的保证,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要起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对其规范性与合法性引导,规模化经营,错位化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施“农家乐”经营准入制度和挂牌经营,提高开办“农家乐”的“门槛”。对“农家乐”进行星级评比和管理,对有问题的农家乐予以停业整顿,对整顿后无效的则勒令关闭。
保护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土人文遗迹,提高“农家乐”的综合吸引力,形成规模效应。对于具有发展前景的“农家乐”项目,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强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2、开发配套产业,调整经营模式
“农家乐”的经营淡旺季收入有较大的差异。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结合“农家乐”的特色,以多种经营开辟多个收入渠道。由“农家乐”延伸多种产业链,如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运输业等,发展一批专门为农家乐提供食品原材料的专业户,实现产业联动开发,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
“自主创新,开创品牌,杜绝雷同”是“农家乐”旅游建设的宗旨。“农家乐”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合适的经营模式。在“农家乐”发展成熟阶段,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筹资”的思路,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金投入“农家乐”旅游业,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受益。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可以解决“农家乐”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紧缺问题,还可以减小经营的风险。
3、营销方式多样化
“农家乐”经营户应该更好地利用当地旅行社为自己招揽游客,与口碑好的旅行社结成对子,利益共享,提供宣传册、行车路线图等,这样就可以改变“靠天吃饭、淡季太淡、上路拦车”的局面。对经常光顾的游客实行会员制,如门票会员卡、餐饮会员卡、租种农田会员卡和住宿会员卡,这样不仅培养了一批相当稳定的客源,还可以根据会员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4、加强经营户自身管理,以品牌推广经营
“农家乐”是一种特色旅游方式,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4]。因此,在“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农民经营户自身也应通过参加培训、参观、座谈等各种渠道提高业务素质。发展农家乐,不但要体现各家各户的特色,更要联起手来,取长补短,体现一条龙的服务,实现共赢。
因此,有资源特色与经营实力的“农家乐”必须以品牌作为对外营销与对内管理的重点与核心,做品牌、做知名度、做规模,以知名品牌的特许经营形成连锁经营的新格局。
5、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
“农家乐” 既不能 “城市化”,也并非越“土”越好,其产品开发必须有选择地把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与农村古朴的民风民俗、民居结合起来。各个“农家乐”项目可以在建筑风格、庭园景观、饮食文化、活动内容等方面下个性化的功夫,以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为载体,大力展现特色文化、城乡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农家乐”的生命力,其差异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大。所以,“农家乐”要立于不败之地,各地必须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挖掘地域文化的亮点,在“农家乐”中集中展现。
6、创新农家饭
吃农家饭是 “农家乐”旅游的重点项目。目前我国大多数“农家乐”经营的重点都放在“吃农家饭”上,有的则把“吃农家饭”当做唯一的经营模式,以浙江省为例,“农家乐”约有10877户,餐位达61万个,2009年接待游客共6412.1万人,直接营业收入44.34亿元,其中餐饮收入超过五成[5]。由此可见,解决好“农家饭”问题,将有助于“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美味在民间,好菜在农家” ,高品质的农家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全国各地农村,涌现了一大批传统农家宴席,如豆腐宴、南瓜宴、野菜宴、地瓜宴、羊肉席、甘薯席、菠菜席、茄子扁豆席。
如果说“农家乐”的大牌子能吸引游客第一次光顾,那么自己的餐饮特色就是提高回头率的主要途径。所以每个“农家乐”都应该对自己的饭菜特色有明确定位:或是将乡土特色原汁原味地展示,或是通过挖掘乡土菜改良以适应游客不断翻新的需求。对于前者,经营者应保持“土菜土做”充分体现“农味”;对于后者,经营者要学会“粗菜精做”,要让游客在“农味”中品出别样天地。
相信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规划和开发管理,西安市的农家乐必将朝着一个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下去。
四、结论
“农家乐”旅游是个朝阳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有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的宏观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有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目前“农家乐”旅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主要是旅游产品雷同,旅游项目单一,经营人员的素质较低以及缺乏特色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主要保障是理顺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引导“农家乐”有序发展,产品差异化设计,完善产品要素,增加文化内涵,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杨毅.2010年西安黄金周旅游:自驾游自助游成为主力军[N].华商网,2010-10-8.
[2]马斌雨.长安实施农家乐标准化侧记[N].西安日报,2011-3-28.
[3]张金霞,叶蓓. 武汉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J].统计与决策,2006(4).
[4]吴倩妮.我国“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浙江农家乐摆脱同质化[EB/OL].2010-12-02.
篇5
关键词:旅游者;农家乐;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86-0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随之在不断提高,很多人习惯用旅行去给自己放松,减轻压力。而近些年来,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似乎是得到了更多人的亲睐――农家休闲游。这种休闲方式能够让人们尽情的享受生活,沐浴阳光,感受自然,从生活中去感悟,从朴素中得到,让人们真实的体验到那种生活方式。虽然这样的休闲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但是,因为人们的介入,也许已经破坏了那种天然的自然的生态,而且毕竟这算是旅游的一种方式,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管理是不能过让它发挥最大的潜能的,所以我们更多的要做的是在我们享受与得到的同时,我们也要使农家休闲游更好的持续下去。
一、“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现状
(一)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意义
一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农家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满足我们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促进消费和产业带动的需要。三是巩固农民增收的需要。依托城镇,针对城市居民需求,利用农民自有的资源开展经营“农家乐”,正是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二)“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几种类型
一是农家餐饮经营型。主要以解决游客就餐为经营导向,以满足游客价廉、味美、舒适、随意的消费需求为经营策略,以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为经营特色,在一定程度是伴随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的延伸和拓展,是城市的“社会饭店”。二是山水养殖科普型。以提供动植物观赏、花果采摘为主,寓农于乐,把农业基地和“农家乐”经营户有效结合,拉近城镇与农村的距离,在互动中实现双赢。三是避暑休闲度假型。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舒适惬意、自主参与为主要特色,以旅游团体踏青、工薪阶层度假和中老年人休闲为主要服务对象。
(三)“农家乐”休闲旅游的特点
一是经济实惠,参与者广泛。多数“农家乐”都是采取低廉价格的经营策略来吸引消费者,通过“薄利多销”来支撑生意,让一般人不仅消费得起,而且能经常消费。二是自然环境较好,旅游需求性强。三是经营形式多样化,可以自营和租赁经营相结合。
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一)无序性
市场开放比较混乱,无可置疑,如今的“农家乐”已成为乡村的致富新途径,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看着这诱人的前景,很多地方也是急着上马,一哄而上搞“农家乐”,这就造成了“农家乐”缺乏管理,市场开发重复现象严重,低层次建设多。特色开放少。几乎现在的“农家乐”多数内容差不多,村村户户相似。
(二)市场经济意识差
策划和管理人才匮乏,旅游活动简单单一,游客回头率低。从管理的角度讲,农家休闲游是否存在一个正规的管理者,能够针对农家休闲游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法;是否能利用这个管理方法把农家休闲游发展的更完善、更健康。从经营角度讲,经营者们是否具有一定的能力经营农家休闲游,并且对于经营者们的税收是否有一个具体的部门对之相监督。质量与安全的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卫生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相对应的各种设施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这些都是不可不考虑的因素。潜在的风险,目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农家乐的经营方式,但却都是短期性,存在的周期性很短。就是因为没有计划与规划好,很多地方都遭到了破坏,不能一直存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由当地的经营者共同形成一个地区联盟,规范一个标准,各经营者照着标准去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品牌,对整个地区的发展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会更大程度的提高地区知名度。这对每一方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这样做也能让地区农家游的生命力更持久。
三、如何保持“农家乐”的长期发展
(一)增加新农家特色菜肴。用民间文化丰富内涵
饮食文化的魅力不容小瞧,在饮食文化挖掘上必须坚持在传统上创新、在同质上求变的原则,即在传统制作手法和土特产品基础上通过借鉴和创新,开发出具有独特、新颖风味的农家菜肴。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风俗文化等特点。我国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优秀的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农家乐与民间文化关系千丝万缕。正确认识传统民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蕴藏在农村传统民间文化的精髓,激发农村文化活力,有利于提升农家乐的文化内涵。
(二)用生态文化提升品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农家乐大都分布在山区,山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农家乐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文化品位。
在旅游景区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现代旅游的发展需要,统筹食、住、行、游、娱五大要素布局,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接待条件,将村里“农家乐”旅游景点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点面结合”,努力体现自身的应有特色,把一些“农家乐”旅游景点打造成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经典旅游产品。
(三)注重监督,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针对目前“农家乐”档次较低的现状,规范管理,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高起点上,加强对农家乐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保护方面的监督;指导经营户针对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增设文化娱乐方面的场地设施,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档次;可以扶持有条件的“农家乐”成为“农庄乐”。要加大对经营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监督指导经营者做好垃圾、废水的安全处理,把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四)开阔视野,宣传促销
要以“农家乐”为依托,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种养殖结构,把绿色高效农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生产出“农家乐”需要的优质原材料。
篇6
关键词 陕西“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一、“农家乐”旅游发展背景及其特征
“农家乐”是在现代旅游者追求“生态”和“个性”多样化的需求下产生的地域农业文化与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旅游形式,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家乐”旅游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田园文化魅力,在中国大地迅速兴起和蔓延。最早在成都平原温江区产生了中国“农家乐”的雏形,后来逐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
“农家乐”旅游刚一出现便以其鲜明的农村特色和质朴的乡土气息,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品类型中一个新的亮点,它的出现,满足了我国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因而深得城市游客的喜爱。
陕西“农家乐”旅游发展较早,最早诞生于陕西河阳县。上世纪90年代,陕西一些画家到合阳县农村写生,他们吃住在当地农民家中,离开时,画家会给农民支付一些费用。后来,农民发现城里人很喜欢农村的特色美味,而且走时还会购买当地的一些土特产,由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久而久之,去农村吃农家饭、睡土炕、享受大自然田园风光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休闲观光的主要方式,“农家乐”旅游在陕西渐成气候。
二、陕西“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及有利因素
陕西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典型的多元文化,富有特色的乡村劳作和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这些都深深影响了陕西“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大力倡导“中国乡村游”,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的旅游主题。在国家的倡导,各级政府、旅游部门的支持主导下,陕西省的“农家乐”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 陕西“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
一是“餐饮住宿式”旅游模式,农户利用自家的房院、自家种的菜、自家饲养的家禽等开发的集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旅游,如:西安户县东韩村,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上王村,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等;二是农园观光采摘模式,利用农村的果园、菜园、花圃等发展及观光采摘等于一体,如:周至户县的猕猴桃园,就是利用村里的万亩果园,春季赏花观光,秋季采摘瓜果,长安区千亩草莓园给旅游者提供了难得的春季采摘旅游项目;三是农村的民俗风情旅游模式,陕具魅力的关中文化,西安浓郁深厚的历史积淀,民俗文化产品俯拾皆是,节假日,旅游者会不约而同来此休闲、观赏。比如:灞桥民间打击乐、灞桥道情曲子、周至集贤古乐、阎良特技唢呐、户县蒋村社火、蓝田水陆庵古庙会等。目前,陕西依靠其农业资源丰富,农村景观类型多样,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等,开发出一系列颇受欢迎的“农家乐”旅游产品。
2 陕西的“农家乐”旅游有利因素
(1)陕西省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以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为主。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孕育出万千物种和世间珍奇,堪称自然博物馆。
(2)陕西省多样化的资源。秦川八百里得天独厚,既得渭河灌溉,又有秦岭留住热风,因此热量充沛,土壤肥沃。农林牧副品种齐全,农作物种类繁多,例如白水的苹果、延安的小米、大枣,周至的猕猴桃、镇安的板栗、木耳等;延安、榆林等地的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更加显示了山乡风情。
(3)农民积极性高。“农家乐”旅游的迅猛发展对农村的社会影响也很大,农民通过出售农产品、提供餐饮接待等服务,不仅解决了不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还带动了农村基础建设的步伐,使村容村貌得以显著改善,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
除此之外,陕西省作为西北地区旅游文化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也拥有旺盛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搞好乡村旅游开发不仅利于繁荣陕西乡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打造陕西旅游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陕西“农家乐”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虽然陕西省“农家乐”旅游带给社会和农民的积极影响,但是同时,也出现各种不利于陕西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因素:
1 缺乏科学合理的“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
陕西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大多是由村民依托农田、果园等乡村自然资源自发开展起来的,发展至今,陕西“农家乐”依然处于遍地开花、内容趋同的自发发展状态,重复建设、无序开发现象严重,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产品和项目较少,现在活动内容普遍集中在观光、吃农家饭等方面,而娱乐、游览、购物等项目则很少,各项配套设施也不很完善,经营者只是获得了吃、住方面的利润,利润空间难以扩大。
2 “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陕西省“农家乐”旅游开发依然停留在餐饮、采摘等档次低、质量低的层面,对休闲、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不够,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利用,导致这一产业旅游文化含量较低,缺乏地域特色。城市游客的大量到来,加速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步伐,而农民乡土意识日渐式微,势必导致“农家乐”乡村文化含量逐渐降低,产品特色不突出,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此,不仅降低了旅游者对“农家乐”产品的兴趣,而且使“农家乐”产品极易复制,形成“你有、我有、他也有”的竞争局面,严重挫伤经营者的自信心,影响经营者的利益。
3 经营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差,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
陕西除了少数几个渐成气候的“农家乐”旅游接待村环境尚可外,大部分经营户只重视自身环境的清洁,而忽视了整体经营环境的治理。一些村庄隐蔽的地方垃圾成堆,蚊虫肆虐,影响了人们出游的心情。游客走后产生的大量生活、餐饮垃圾的处理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地摆在农民面前。大部分农家乐在交通设施设备方面也还存在许多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和要求,如街道、道路标识牌混乱,导致旅游者在有些地区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也有些地方驾车行走艰难;而洗漱用品自备、不能上网,有的地方未通有线电视等,均是“农家乐”接待当中的硬伤。
4 农家乐旅游管理人才欠缺
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大多是农户自己经营,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一些从业人员也因为缺乏培训而服务不规范、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管理指导也还没有完全到位,也都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陕西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陕西省必须做出相应对策,消除农家乐旅游发展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可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引导
政府应根据客观形势合理规划,引导布局,调控发展规模,限制盲目跟进,规范经营中出现的不当行为,杜绝恶性竞争,为“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环境。
2 突出地方乡土特色,努力挖掘民俗文化,将其融入到“农家乐”旅游产品中来
农村的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在相当程度上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目前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必须用“特色”招牌来树立整体形象。一定要重视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突出当地民族文化特色,要精心设计乡村旅项目和游客参与性活动,丰富旅游内容。
3 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由政府部门牵头,借助于陕西优质高校旅游资源,请来旅游专业的专家、教授,举办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对农家乐旅游经营者进行文化知识、旅游专业知识、经营管理培训,使其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经营旅游的技能和水平,促进农家乐旅游不断向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4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服务
篇7
1.主要做法
(1)致力于规范化管理安吉县通过强化农家乐规范管理,带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在建立县农家乐规范管理协调小组的基础上,所有乡镇建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并在有6家以上农家乐经营户的村建立农家乐服务站,实行三级管理网络。农家乐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通力配合,精细化指导,个性化服务,为农家乐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开展培训、实施经营者中级职称评定、开办农家乐经营管理大专班、组织法律服务进农家等,进一步提升和规范了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在县一级成立了农家乐会,乡镇成立农家乐分会,条件成熟的村成立农家乐工作站。通过协会在处理旅客投诉、调解经营户间纠纷、规范市场价格、推行抱团经营等方面,发挥监督管理和组织服务等功能,实现了行业自律和政府管理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良好局面。
(2)致力于制度保障在完善一系列扶持政策、标准规定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策制约的突破。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安吉县农家乐消防治安管理办法》,根据农家乐经营户的实际情况,对消防设施与措施提出要求,对住宿治安管理进行规定,由公安局和农旅办指导经营户完善相关设施和规章制度,验收合格的,办理住宿经营工商登记,解决了长期困扰广大经营户合法经营住宿服务的难题。此举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向全省推广。这一制度性的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广大经营户提升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3)致力于系统性规划安吉县编制了《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安吉县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暨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在全县科学指导农家乐精品区块、特色乡镇、精品村、特色村(点)的创建工作。规划了“一环四带六区”乡村旅游经营总布局,全力打造“县域旅游交通环线”、“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精品观光带,以及“环灵峰山休闲度假区、中国大竹海观光旅游区、黄浦江源原生态旅游区、昌硕故里文化体验区、白茶飘香休闲农业观光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六个乡村旅游精品区。安吉县以省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启动编制《安吉县休闲旅游业规划(2011—2020)》,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纳入休闲旅游业总体规划,打造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
(4)致力于转型提升安吉县坚持把农业园区基地布局与农家乐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农业与农家乐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互促发展。依托农业资源丰富和拓展乡村旅游产品,全面启动“一区一轴三带十园”基地建设,借助旅游要素有效激活和提升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乡村旅游“产品超市”,发展四种类型乡村旅游:一是农事体验型。以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或基地为节点,以美丽乡村精品观光线或游步道为串联,根据各地特色和时节变化,设置不同的农事体验活动,精心打造十大现代农业园区,集可看、可吃、可娱、可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精品园。二是景区依托型。充分利用知名景区、景点周边人气旺、客流量大、逗留时间长,而且消费相对集中的区位优势,引导鼓励四条精品旅游观光带周边乡镇、村包装打造农家乐风情特色镇(村),通过农家乐旅游对生态资源、产业资源进行项目化整合,使环境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三是生态度假型。依托优良的自然山水资源,融合生态养生的理念,借鉴台湾地区“民宿”的发展经验,加大农家乐周末观光向休闲养生转变,拓展服务功能,做精质量、做高档次、做特风格,提升全县农家乐的整体档次和经管水平。同时,通过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对外招商选资,加快大型现代生态农庄、高档乡村休闲会所、老年养生公寓建设步伐。四是文化创意型。安吉县与上海、杭州“文创产业之都”相邻,安吉县出台了壮大休闲产业和文创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并依托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和旅游集散地的辐射功能,大力推进乡土文化培育与产业化运作,已建成18个展示与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文化创意馆所,加大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5)致力于特色化发展安吉县在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过程中充分突出个性美,根据精品线和精品区块的风貌,合理定位区块、乡镇、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大环境,又形成特色小气候。根据每个区块、乡镇(村)的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及人本文化的不同,合力构建美丽乡村、风情小镇、优雅竹城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县域大景区格局,全力打造四大乡村旅游精品区块,着力彰显“十里不同景,人在画中游”的视觉效果。
(6)致力于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仅靠不断投入是难以持久的,必须要会经营。根据安吉县的实际,美丽乡村经营最好的载体之一就是推进农家乐乡村旅游。因此,在美丽乡村创建前,就明晰了每个创建村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作为农家乐乡村旅游村,在规划时就考虑旅游元素的介入,强化差异化发展经营理念,提升农家乐特色村、精品村的经营水平,达到富民强村名镇的整体效应。在具体操作上,鼓励美丽乡村旅游经营村围绕全县大景区的理念,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统筹县域资源、资产、资本要素,最大限度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鼓励支持农家乐乡村旅游经营村镇抓经营、抓项目包装和品牌宣传。引导村集体强化对既有资源的调控力,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服务设施建设等问题,并进入市场化运作,增强村级的“造血”功能。安吉县还致力于打造民俗与时尚、自然与休闲相交融的旅游精品。打文化牌经营村庄,涌现了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文化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以美丽乡村提升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家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主要成效
近年来,安吉县紧紧围绕“县域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省级精品村、特色村的创建为抓手,不断加强管理,创新服务,力促农家乐转型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成为了解决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1997年安吉县天荒坪镇开办第一家农家乐开始,十几年来,经过培育、发展、规范、提升几个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特色不断彰显。目前,全县有挂牌农家乐602家、床位12800余张,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达3400多人,共创建省级农家乐精品村3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10个、省级特色点3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77家,农家乐已成为安吉县休闲旅游产业重要而独立的特色品牌之一。
篇8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家乐 吕家围子
所谓的“农家乐”旅游,就是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农家情,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这种旅游目前正成为现代都市人新兴的旅游方式。“农家乐”的兴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农民市场主体作用,促使农民进入旅游市场和参与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吕家围子目前农家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吕家围子屯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镇元宝顶子村,坐落于帽儿山脚下,距哈尔滨市82公里。黑龙江省旅游景点(区)为数不少,临近村屯甚多,吕家围子屯为什么能在农家乐产业上脱颖而出,棋高一筹,其中有什么秘诀?其经验又给其它村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在调查中一一得到了答案。
1.“老大”支持奠基石。和吕家围子屯村民一见面,他们就说,我们能有今天,这是政府的功劳。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早在2002年,“老大”(帽儿山镇政府)就制定了吕家围子景区整体发展规划,投资50万元整修了水泥道路,投资40余万元新建了桥梁,投资20万元修边沟,建杖子。在政府的支持下,吕家围子屯共引进了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项目,推进了景区的建设,为农家乐后来的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外界影响转观念。农家乐产业并不是没有来由的。1990年,几位哈尔滨青年来帽儿山旅游,登山览胜尽兴到天晚,求助村民李永成家,愿花钱吃住一宿,不料想农家饭热炕头竟让城里人无限感慨,表示以后还会再来。于是屯里的第一家“旅社”由此而生,经济效益也不错。李家的变化也给屯里的人树立了样板,他们这个屯共有34户村民,地处偏僻,上数30年,还是靠吃“大锅饭”的落后小山村,李家变了,全屯人也都想变,于是争先效仿,很快就从“靠天吃饭”转为“靠山吃饭”,家家办饭店,户户是一景,发展农家特色餐饮,生意都很火爆,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同期,随着帽儿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全面提升,也相应的影响了农户开发农家乐产业的积极性,为后来吕家围子屯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农家乐村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良性发展成态势。吕家围子屯不仅依靠左临山右傍水的地理优势,努力打造“登山、漂流”牌的著名乡村旅游胜地,而且还以农家乐产业为龙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如今的吕家围子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2100多万元,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并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使当地农副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地产的松籽、黑木耳、蘑菇、猴头、蕨菜等天然产品都卖上了好价钱。同时拉动了交通、购物等行业的兴起和消费,杂货摊床成了街边的靓丽风景,每到旅游的旺季,周边的元宝、太和、富民、红明等地的村民都从事到旅游服务业中来,一些妇女都到这里打工赚钱,这些农户年均收入都达到了万元以上。
二、吕家围子农家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吕家围子的农家乐新型产业虽然初具规模,值得推广,但我们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从中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站在全省的角度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让山村黯然失色。所谓吕家围子屯,实则就应该是“围子”,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多,接待能力的明显不足,于是吕家围子开始大兴土木改建楼房,原有的草房拆迁了,包米楼子消失了,板杖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遍布阿什河两岸的新式楼房,由“围子”变成了“城市”,游客虽然吃住在农家,但因农味不足而常会降低新鲜感,吕家围子在发展中失去了最宝贵的乡村特色。
2.农家乐庄项目单调。农家乐饭庄是吕家围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行业,对久居城市的人来讲,在吃(吃农家饭,喝农家酒),住(农家火炕)方面确实别有一番风趣。但这种农家生活缺少文化娱乐气息,家家如此,单一独调,久而久之,使人厌倦。况且,这种行业布局,也极易引起竞争大战,价格大战,给旅游添乱,为农家乐产业发展制造不利因素。
3.服务设施不够配套。一是农家乐室外服务设施不够齐全,没有公共厕所,没有停车场地。二是金融服务设施不够齐全。特别是没有安装自动取款机,想刷卡无门路,只能随身携款,非常不便。
4.服务人员素质低下。由于农家乐产业来自农家,从业人员农民较多,无论从文化上,还是业务上都有欠缺的地方,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整体质量,在收费价格上也会出现大量问题。
三、吕家围子农家乐产业再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农家乐产业在发展中有广阔的空间。早在2006年,国家旅游局就把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其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这标志着旅游重点正在从城市走向农村,而围绕这一主题搞好服务,农家乐产业前景无限好,发展对路。
1.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新型的农家乐产业之所以在吕家围子胜出,是“老大”(政府)对这一产业的眼光高,看得准,认识深,行动快。这说明旅游不只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专利”,我们一定要重视农家乐这一乡村旅游的新资源,开辟广义旅游的新天地,以摆脱“观光旅游”的束缚,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做好农家乐产业这篇新文章。
2.投资多元化,改善农家乐单一状况。农家乐产业开发项目多,范围广,总体来说,需要资金大,对于一些大的项目的开发,应由政府出面,联合一些经济实力强的企业或个人入股,走股份制的道路。要大力提倡吸收外资开发,鼓励私人联合开发,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增添新的项目,搞活农家乐产业,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进农家乐产业的快速发展。
3.合理规划,科学发展。由于农家乐产业是农户自发结合的一种产业,所以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重复建设的现象,因此应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决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抢着上。我们认为,发展农家乐也要同发展旅游一样,遵循“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特别是“娱”尤为重要,因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人已由最初的寻求特、新、奇、异等刺激,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在这种状况下,农家乐要本着“立足于农,扎根于村,土洋结合,锦上添花”的原则,洋楼土饰,悬挂红辣椒、红红灯笼等,保持农家风貌,增添农家风趣。同时,增设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同欢共乐娱乐晚会等富有地方特色喜闻乐见的节目及场所,不但效果会更加,游客的满意率也会更高。在“游”中,如适量增加畜(牛、马),禽(鸡、鸭、鹅)场地,原始或老式耕具(犁杖、耙)等展区,既可丰富农家乐游的内容,又真正烘托自然或历史的回临氛围,更加突出农家本色。同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深入落实的契机,增加一些取款机,垃圾箱等金融和环保措施,为游客增加快乐,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创造辅助条件,巩固好农家乐产业的发展成果。
4.抓好人员培训,确保人员上岗质量。农家乐产业虽是民众之举,但服务能否到位,对发展旅游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可小视。因此,对这支队伍中的人员要加强管理,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针对服务人员的来源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要结合实际需要,有效突出技能培训,以适应农家乐产业进展的需要。同时,要进行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教育,遵纪守法经营。另外,应宣传和号召有胆有识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此项工作,改善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为农家乐产业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蒲姝.《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标准与乡村旅游发展形式的互动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4).
[2]张明星.银色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刍议(J).商场现代化,2010,(7).
[3]窦博如.2010.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篇9
??神农架区为湖北省的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给合部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90。56,—110。58北纬31。15—31。37,现有人口近八在万,林区政府设在松柏镇。神农架位于长江上游与汉水之间,秦岭山脉和大巴山交汇地段。东距襄樊市313公里;老河口市271公里:南距沙市345公里,宜昌市248公里:西距秭归县香溪口205公里;北距十堰市214公里。
??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林区内有3000米以上的高峰六座,最高峰神农顶3105.4米,高出武当山947.4米,峨眉山6.4米,黄山1161.4米,是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年平均气温7.9。C,年降雨量1500毫升,是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前寒武纪(五亿年前)地质结构的地方,加之处于亚热带气侯向温带气侯的过渡地带,因此,立体气侯异常显着,有“山下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之景观。
??神农架相传是炎帝神农氏采药之地而得名,这里不仅具有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还保存着许多第四冰川时幸存下来的古老、珍稀、濒危树种和我国特有树种100种以上。药用植物类1800种之多,其中有珍品:“头顶一颗珠,池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七叶一枝花。”有60多种药物具有抗癌作用,100多种药物堪列高级名录。...WWW.kt250.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神农架又是一座野生动物王国,不仅鸟类、鱼类繁多,仅神农顶,大、粘神农架和金猴岭一带,就发现有数十个种类的金丝猴2000只以上。原被认为只能生活在北极的白色动物,如白熊、白獐、白蛇、白猫头鹰等,在神农架也相继发现。世界上几乎绝迹的驴头狼和神话故事中的千里驹--羚羊,凌空飞鼠,都自由地生活在神农架。
??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湖北最高峰,也是秦岭以南华中第一高峰。横空出世,傲立华中。冬春两季,时而漫天飞雪,时而滂沱倾盆,时而啸啸狂风,时而云雾层层,唯夏秋之季晴朗,云开雾散之日,万千景观尽收眼底。
??神农顶西侧有一迷人的山口若悬河,名风景垭,垭南幽幽,深谷中石林竞立,参差缭绕,时隐时现,如人间幻境。 风景垭西首屹立着一嘹望塔,塔基海拔高2900米,此塔为护林防火观察之用,登高视野东达老君山,西达大九湖,南达小神农架,北达金猴岭。
篇10
[论文摘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型产业。本文以长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模式,针对其相应的问题,提出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家乐旅游产业的概念:
“农家乐”,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生产的新兴旅游产业。它是一种逐步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二、湖南长沙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据长沙市旅游局统计,2006年,长沙市的农家乐有1415家,其中五星级农庄17家;去年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总人数达835.2万,总收入超过10.5亿元
长沙农家乐旅游开发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多种模式:
1.城市郊区型。城郊经济基础好,空气洁净,交通便利,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2.景区周边型。我市现开辟了8个森林公园,拥有大围山、黑麋峰等一大批风景名胜区,还有灰汤温泉、岳麓山等,是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地区。3.基地兼容型。我市农村种植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注意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了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按休闲农业的功能划分,目前有三种类型:
1.观光观赏型。我市农业种植资源极为丰富,长沙花木带、各地茶园果园药园和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为开发观光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域。
2.参与体验型。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的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
3.休闲度假型。我市森林资源丰富,长沙植物园、望城黑麋峰、浏阳大围山等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的“氧吧”,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森林度假村、开展“森林浴”避暑、度假、健康疗养、等活动,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
农家乐投资开发主体角度:
1.农户联合型:特点是:投入少,接待量有限;乡村文化保留完整;旅游带动效应有限。
2.(公司)农户型:特点是:引进旅游公司参与经营、管理;发展规模和接待量较大。
3.(公司,社区)农户型:特点是:参与三方责任和分工明确:公司负责旅游景点(区)的规划、营销、培训;村委会协调,农户按规定接待、导游。
三、长沙休闲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引导。对休闲农业还存在模糊认识,缺乏有效的引导,有明显的盲目性。对休闲农业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服务质量的要求等方面缺乏统一、适用的规范标准。
2.经营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软环境方面,由于经营休闲农业是一项新的事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
3.布局不合理,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我市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比较小,整体建设水平比较低,不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一些地方为了凸现休闲农业的个性特色,采取“拿来主义”,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结果弄巧成拙,效果不理想。
4.思路不开阔,缺乏多样的特色设计。我市现有休闲农业主要是以观赏型、娱乐型、度假型三种为主,务农型、品尝型、购物型、疗养型的很少。没有整体的营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提高休闲农业的市场号召力和提升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四、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特有的潇湘自然生态环境。长沙森林景观的季相变化明显。水系河湖水体四季丰盈,共同构成了“潇湘”山水风光长轴画卷,为长沙的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本底。
2.丰厚多奇的乡村景观资源。我市环城的大水面大面积的种植产业,体现了鱼米之乡的色彩;浏阳、望城、宁乡的传统农业文化景观,显示了山乡风情;使人感受到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魅力,为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3.完善的交通网络。至2005年,全市周边已形成覆盖面大、通达性强的立体交通网络。长沙到其他13个市(州)以高速公路相通,我市乡村公路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便利。
4.十分可观的潜在客源市场。从客源上看,“长、株、潭”2005年,三市非农业人口已超过400万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南面有广州、深圳;北面有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城市群;是我市休闲农业旅游不可低估的潜在客源市场。
5.民间资本投入积极。休闲农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而且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投资群体。我市农家乐旅游的投资构成中,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左右,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84%左右。民间资本已成为休闲旅游投资主体。
五、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强领导,强化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服务。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角度出发,把这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经济新亮点培育好、发展好,为之服务好。
2.以农为本,夯实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产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利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窗口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