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试题范文

时间:2023-04-05 03:0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理学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理学试题

篇1

法理学总体特点:

 

一、面面俱到,非常细化,几乎考到了每个角落。

二、在2006年6月4日的考试中,有些章节是铁定不考的,了解这些不考的章节对于我们复习考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他们是法的价值、法与社会、法律程序、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法制监督。除非有明确的考试大纲要求以上章要考查,否则不用复习,但作为法科学生应当了解上述知识。

下面我们看一下真题在各知识体系中的比重及还未考查过的重点:

绪论:

历年真题:法理学的历史发展是一般不讲的内容,却考了,应当重视。法学体系的概念还未做考查,应当注意,其分类应当会做选择题。05年5月与06年1月填空题中考查了关于法学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版本的两个概念,建议都应当记住。

1.05年5月校内填空法学,或称法律学,是研究法这一特殊社会事物的科学,即研究法这一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1]

2.06年1月校内填空法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规范科学。

3.06年6月校内填空19世纪法理学的三大法学派是德国哲理法学派、                    、                     。

4. 06年6月校内填空 1832年英国法学家_________所著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理学开始的标志。

5.06年1月校内判断法理学是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理论法学。(   )

6.05年5月校内选择依内部指导关系为划分标准,可将法学划分为(   )。[2]

A.基础法学     B.理论法学      C.部门法学       D.应用法学

7.05年5月校内选择法理学开始的标志是(   )。

A.1832年英国法学家约翰奥斯丁所著《法理学范围之界定》

B.早期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的神学法学理论

C.美国罗尔斯的“正义论”                          

D.康德的法理学理论

8.05年5月校内选择功利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萨维尼  B.黑格尔  C.边沁  D.洛克

历年真题参考答案:1.内在规律  外在表现  2.法律现象  3. 德国的历史法学派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

4. 约翰 奥斯丁   《法理学范围之界定》   5.正确   6.AC.  7.A.  8.C.

预测试题:

1.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概念、思想和规律的学科类别,法学上称之为                。

2.进入中世纪后,法学理论和其他学问一样都成了神学的附庸,都是“             世界观”的体现。

3.           是古罗马第一部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形成的成文法,是由秘密法向公开法过渡的重要标志。

4.《立法学》在法学体系中属于(   )。

A.理论法学  B.法律史学  C.国内应用法学  D.法学的交叉学科

5.下列属于自然法学派代表的是:(   )。

A.格劳秀斯  B.霍布斯   C.洛克   D.孟德斯鸠

6.十九世纪德国哲理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萨维尼 D.凯尔森

7. 法学是在法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才产生的,法学产生的条件是:(   )。

A.立法已发展到相当广泛和复杂的程度    B.出现习惯法  

C.出现剥削阶级                        D.出现职业法学家集团

8.05级法律专业期末试题名词解释 法学

篇2

学案导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内容包括:课前教师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后填写学案,教师批阅学案;课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课后学生完成学习反思和拓展训练,教师批阅学案。

二、学案的编制

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法的载体。学案的编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学案的组成。地理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课前预习、知识梳理、重点突破、图表解读、典型例题、课后延伸等几部分组成,可根据教学需要有所增减。

2.学案的编制原则。课时化原则。学案大多以课时为单位,按考点依次编号,插入页码。对于教师而言,课时化编制学案,便于分工合作和集体备课;便于控制教学容量,学进度;便于布置作业、批阅学案。对于学生而言,预习课时化学案,可以知道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授课内容等;订正课时化学案,可以按课时达到考点要求;完成课时化学案,可以将学案按照页码整理成册。如“地球上的水”一章可编制成“自然界的水循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个课时。

问题化原则。学案中的问题设计不能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要有针对性,将考查要点、能力要求巧妙地融入问题之中;要有梯度性,从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有综合性,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课前预习”中的问题要源于教材,引导学生找寻答案;“重点突破”中的问题要高于教材,引导学生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学案中出现“苏州高新区阳山温泉的开发”,问题设计包括:温泉利用了什么自然资源?为什么在阳山该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请简单评价阳山温泉的开发条件,并回答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活化原则。结合实例和案例,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将生活现象、热点问题编入学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学案中设置“近年来苏州东山碧螺春茶叶开始采摘日期的变化”、“高新区2001年到2011年树山梨花盛开的日期比较”等案例。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施

1.课前导学。学案编制、复印后,按课时次序于课前一到两天下发,学生预习教材后填写学案,教师批阅学案。通过课前导学,一方面,学生明确了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了相应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批阅学案,有利于准确把握学情,了解高频错题,重点准备突破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探究。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课堂探究的基本思路是:核对学案,订正错题――创设情境,突破重点――合作探究,总结规律――完成例题,提升能力。在课堂探究中,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重点突破的过程,重视学法的指导和规律的总结。例题要尽可能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好腾出时间来完成课后延伸和下一课时的课前预习。

3.课后延伸。课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及时整理反思,有效巩固课堂探究成果。某一课时的课后时间也是下一课时的课前时间,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反思和拓展训练,还要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所以课后训练题不宜多,贵在精选。实施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主线,将课堂延伸到课前与课后,循序渐进,环环紧扣,将每一课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学案导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编制、批阅任务较重。实施学案导学法,教师不仅要编制高质量的学案,还要批阅学生课前的预习学案和课后的训练学案,任务很重。加上很多学校地理教师较少,每人执教的班级较多,往往不能做到对学案全批全改,使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可组织全体地理教师利用假期提前编制下一个学期的学案,或者由各年级备课组分担相应的任务,共享成果。

篇3

学生学习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这门课程,主要掌握车削基本知识、车内外圆柱面、车内外圆锥面、加工成形面、加工螺纹、切削原理和刀具、常用车床夹具的结构和原理、车削较复杂零件及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提高学生车工中级考证的通过率。根据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专家共同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将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课程教学内容分成七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模块一,车削基本知识,分成:任务一,车床的使用和保养;任务二,认识车刀和刃磨。模块二,车外圆端面,分成:任务一,手动车削外圆端面;任务二,机动车削外圆端面;任务三,车削轴类零件;任务四,外圆沟槽车削、切断。模块三,孔加工,分成:任务一,使用麻花钻刃磨;任务二,加工钻孔、车刀刃磨;任务三,加工通孔、台阶孔车削;任务四,加工盲孔、内沟槽车削;任务五,加工铰孔。模块四,加工圆锥面和成形面,分成:任务一,小滑板车削外圆锥面;任务二,小滑板车削内圆锥面;任务三,车削成形面;任务四,表面修饰加工。模块五,加工车削螺纹,分成:任务一,使用三角形螺纹车刀刃磨;任务二,车削螺距螺纹;任务三,车削大螺距外螺纹;任务四,车削内三角形螺纹。模块六,加工梯形螺纹及蜗杆车削,分成:任务一,使用外梯形螺纹车刀刃磨;任务二,车削外梯形螺纹;任务三,车削内梯形螺纹;任务四,车削多线螺纹。模块七,车削复杂零件:任务一,车削偏心工件;任务二,车削细长轴。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

每个模块分成若干个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任务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在车削螺距螺纹任务中,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1.分组

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4~5个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每个组选出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训管理和任务分配。组长要用“活动记录表”对本组学生的考勤、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记录在案,为学生的最后评价提供依据。

2.教师讲授

螺纹车削加工工艺流程是车端面、车螺纹大径、车退刀槽、倒角、车螺纹。

3.教师示范

根据给定的零件图,一是分析零件图,得出数据。二是确定加工步骤:车右端端面,粗精车外圆,车螺纹大径,切槽,倒角,车螺纹。三是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教师与学生互动,计算进刀次数、背吃刀量确定粗加工、精加工的数据。四是安装工件,选择合适的夹紧位置和足够的夹紧力。五是安装刀具,教师示范,学生演示,注意刀尖分角线垂直于工件轴线。六是调整机床,调整主轴转速和螺距。七是螺纹车削操作方法,采用正反车车削法,对刀、车螺纹、退刀。

4.学生操作训练

教师巡回指导,遇到典型问题,集中讲解,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5.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要进行螺纹的测量,使用量具游标卡尺、钢尺、螺距规、螺纹千分尺对测量要素大径、螺距、牙型角、中径进行有效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教师要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现场评分确定学生成绩。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总结

1.加强课堂管理

有些技校学生不守纪律,在实操场地走动,乱拿工具当玩具,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维持课堂秩序。

2.教师要加强指导

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老师应督促学生人人动手。

3.师资要求

篇4

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市中级法院紧密联系法院工作实际,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法院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家一致认识到,法院当前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难题也前所未有,法院要科学发展必须在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学习实践活动中,市中级法院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开展“深入百家企业调研,走访百名人大代表”活动,认真梳理意见和建议,院党组认真分析研究,确定着力破解四个方面的难题。即“执行工作难题、申诉难题、案多人少难题、基础落后难题”,坚持边学习边实践,在破解难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一、坚持全面协调,破解涉诉难题。当前,社会矛盾原因的多元化与解决矛盾纠纷方式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大幅递增,涉诉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对此,我们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坚持全面协调,采用综合调控的方法,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有效方法。一是对涉诉难案,采取领导包案、“两级结合,三级会诊”,采取超常措施,投入超常精力,克服重重困难,收到了较好效果。二是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把涉及法院系统的矛盾纠纷全部纳入视线,加强对重点人的监控,逐一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千方百计做好息诉罢访工作。三是坚持源头治理,通过调撤力度的不断加大、绩效考核的全面实施、责任追究的严格落实、基层法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法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不断强化,有效遏制新的案件的发生。四是紧紧依靠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式予以解决,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坚持统筹兼顾,破解执行工作难题。作为法院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执行工作,己成为制约法院科学发展的“瓶颈”,也是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市中级法院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积极探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把统筹兼顾作为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指导思想。一是加大执行力度。工作中努力克服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协助执行部门难求、执行的财产难动等困难,讲究执行艺术和执行方法,穷竭各种执行手段,努力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今年4月份,市中级法院召开了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会议,在全市法院开展“迎奥运、系民生、促和谐”百日专项执行活动,清理了大量积案。二是按照中政委37号文件精神,着力建立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仅仅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充分发挥工商、国土、建设、房管、劳动与社会保障、金融、保险等部门的作用,对执行难实施综合调控,建立协调工作小组,为全力破解执行难奠定基础。三是把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考核目标,实施综合治理。市委综治办已与市中院联合行文将执行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建立科学的执行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将执行工作与委托评估拍卖相分离,实行了由司法技术辅助室统一集中委托,采取公开抽签、摇号的方法确定评估拍卖机构;将执行款物发放与执行工作相分离,将执行款物集中到计财处统一管理、发放,规范执行款物的管理;完善执行局内设机构设置,现已与市有关部门联系拟将现有机构改为一处三庭,使执行机构更加合理,理顺执行工作管理模式,将执行实施、监督和综合管理分权运行。四是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将强执行工作的力量。在当前人员要种不足的情况下,市中级法院将人力向执行机构倾斜,充实执行局人员,由原来20人增加至30人。

三、坚持以人为本,破解案多人少难题。__法院人员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审理的案件数量占全省七分之一,人均结案数量居全省之首,许多派出法庭不能组成合议庭,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干警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工作压力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院工作的开展,也是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这种形势,市中级法院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就如何立足现有政策,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进行了调研,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坚持内部挖潜。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市中级法院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大审判、小

篇5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应用

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高校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存在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等现象,与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适应程度明显不够。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的是,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必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高校的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延展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性较差,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成效,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急需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概述

(一)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含义

所谓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就是指以问题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再对问题起因及其解决办法加以探索的一种教学。从根本上看,就是高校历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合作讨论为基本前提,同时,以教材作为所探讨问题的基本内容,再对其加以引导,为学生营建一个能够进行自由讨论、合理质疑、积极探究和自由表达的良好环境。在利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扮演知识传送器的角色,而学生也再不是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的接收器,正因为如此,知识也不再被看成是无生命的、固定的,或者是独立于我们存在之外的第三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知识与学生之间因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运用而有了畅通交流的渠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想碰撞、心灵对接、合作探讨和意见交换等,实现共同拥有知识的目的。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法而言,其更强调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这样一种你我交融中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特点

首先,问题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此处所说的问题,并不是指将问题看成是评价学习的一种工具,而是将其看成是理解知识、主动思考和进行创造性运用的一种工具,其核心就是问题本身。其次,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当中,是“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看,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优秀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主动为学生提供诸如文献资料、参考书,以及活动场所等问题探究所需要的材料。该方法非常注重学生价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素质的培养。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法而言,其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最后,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两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和交互性。当然,开放性并不是指教师要放任自流,而是指教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既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又要使其能够有效有序,所以,这就给高校的历史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所面临的挑战也就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并分享的一个交互过程。在整个交互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积极鼓励所有置身其中的学生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当然,也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不同观点的分享过程当中,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效能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历史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指教师现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或者学习方法等提出一些他们不能马上就解决的问题,以在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强烈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再将学生引入至和问题相关的一些情境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刺激他们去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历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备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也还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开放性。口头回答和讨论是问题展现的两种形式。在口头回答这一过程中,历史教师的问答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要让学生们乐在其中。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精心设计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来供学生们讨论,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同时,也要注意组织探究,不能将讨论探究的时间变成个别学生的沉默或者闲谈时间,在讨论过程中,任何学生都不能成为局外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探究讨论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就问题情境创设而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所以,并不是只是在历史课堂上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让学生来质疑和思考就可以了。问题的创设不仅要生动有趣,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迪性,只有这样,才富有探究价值。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既可以利用对比设问,又可以利用故事或者漫画来设立问题情境,同时,还可以用小说、评论,以及诗文等史料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二)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其实就是一个深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弄清事物特性、因果关系、规律和价值等,直到所有的疑难都化解,所有的真知都得到验证为止。组织好课堂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还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辨和磨练,进而形成自己的求知和思考行为模式。思考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组甚至是几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组5-7人,结合自己手上所查阅到的资料,按照上述问题安排来进行讨论,找出每个大知识点里面包含了哪些小的知识点,哪些又是自己认为的较为重要的内容,哪些是最让你印象深刻的,让你想到了什么等等,只要是小组成员能够想到的感受,都可以表达出来,然后再由小组记录员记录下来,讨论结束之后,由小组长代表小组成员发言,表达本组成员的看法。在陈述过程中,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者疑问的,可以当场提出,小组中的任何成员都可以对他人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如此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也都真正参与到了学习过程当中,课堂效果也就会有所提升。

三、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高校历史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出现满堂问答的情况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提问,那么,到底一堂课应该提多少个问题才算合适呢?少量精心设计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都会比一大堆只需进行是否判断的问题要有营养得多,也更容易促进学生的学习。满堂的“问答式”虽然能够使课堂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加热闹,学生的参与性看起来也还比较高,但是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机械地回答问题,学生到底能够有多少思考,这是广大高校历史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技巧,切记不要东问西问,以避免满堂问答的情况出现。

(二)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高校的历史教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关注前后知识的关联性,单元与单元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甚至是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都应当被考虑进去。并且,一定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出发,要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保持大致一致,由此逐渐发展至学生知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要始终坚持由简入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结束语

在学生思考和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这个时候,教师的分析和提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给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考路标,用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假设,通过交流和讨论,那些无效的假设自然就会被淘汰掉,但是学生却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当进入到假设求证阶段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将引导和提示的重点放至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自觉认知这一状态之上,在问题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追问,以使学生探索兴趣得以长久保持下去。作为历史教师,要始终保持这样一种信念,要相信任何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出正确完整的答案,所以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只有这样,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效能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才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瑶.浅析问答型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邓杰.问题教学法及课堂讨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2,8:105-107.

[4]高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2:97-98.

篇6

一、编字谜识字法

汉语是博大精深的,那一个个汉字宝宝也是那样充满情趣。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喜欢让学生通过编字谜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当然,一年级学生认知有限,刚开始时只能由老师来编,让他们猜,如教到“告”,告诉他们可以编这样一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教到“胖”告诉他们可以编字谜“十五天”。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孩子们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编一些简单的字谜了。如:“芽”,他们会编“牙上长草了”,如“实”,他们会编“头上戴一个大帽子”。虽是简单,却是孩子可贵的创造,是他们的收获,我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们。老师编的的字谜,老师编的字谜,我还会要求他们带回家让家长猜,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比比谁更棒。当我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跑来告诉我考倒爸爸妈妈那得意的样子时,心里总是甜甜的。

二、贴字识字法

贴字词游戏是学生喜闯乐见的活动方式,把它引进识字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部件组合。也就是把字的两部分拆开,分别贴出来,小组合作进行组合比赛,帮助部件找到家。如:学习“尖、肥、枫、张、坛、孙、梨……”这样类似的字时,可以拆成两部分,以五人为一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找得快、贴得准。二是图文结合。一年级下册每课都配备了生动有趣的图,可以通过看图片初步感知课文的同时进行认识汉字。如:预习时,教师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写成卡片,在教学中再把字卡贴到老师事先准备的彩图上,并充当小老师与同学互教、互读。这样,短短十多分钟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十几个字和几个词语。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材料识记生字的做法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看图识字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书上的插图或运用投影片,告诉学生这个字是怎么来的、与什么有关,用其形、光、色等各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秋”字出现在一年级下册《四季》一文中,在教这个字时,我投影了两幅图片:一幅图上画着青青的禾苗,图的下面写着“禾”字;一幅图上画着火红的高粱,图的下面写着“火”字。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问:“高粱在哪个季节红得像火?”学生马上抢着回答:“秋天。”我一边点头,一边把这两幅图拼在一起,“秋”字便形象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四、儿歌识字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喜欢读朗朗上口的儿歌,如果能将字编成顺口溜,学生学起来兴致一定高,而且也有助于识记、辨别。如在教完“青、清、请、晴、睛”后,可编顺口溜归类:“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说话用请,目是眼睛。”这样教学,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五、字与直观事物相结合

直观就是形象地表达出识字的结构及含义。教师利用艺术创作,实践演示,动作提示等教学手段来促使新形象的形成,并在新形象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其具体方式有:典型化、强调、夸大或缩小等。如“笔”字,上面是用竹做竿,下面用毛做尖,上下连接就是“笔”字。让学生既回忆起了笔的组成,又形象的认识笔的结构,更会写了。如“尖”字,首先出示尖的实物(如削好的铅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得出其上面更小,下面更大,从而领会尖字的字形,上面是“小”字缺勾,下面是“大”字。此乃抓住字形的典型特性。如“尘”字,是很小很小的土,它能飞起来,所以小土便是“尘”,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如“坐”,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来记忆这个字,有的学生会说“两人坐在土上玩”,便记住了坐的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为“一个人坐在土上看见一个人,他们便成了好朋友。”还比如“闪”即门里面有一个人。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更有创新。

六、游戏识字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否则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七、生活识字法

篇7

1、精简“导学案”尽显减负之乐

导学案预习模式让学生阅读课本,有的放矢,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这样的预习有很强的目标性.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只是把在课本上直接能找到的内容抄在导学案上,根本就没有去认真思考,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别的同学做完的导学案.因此我们在利用导学案时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应用导学案时是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导学案的有效性如何才能更大化.为解决这两个问题,“阶梯式快乐导学”教学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精编导学案

“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课前准备.在江苏省教育厅“五严”规定下,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之下,课堂教学时间大幅度减少,精编导学案尤为重要.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我校编制的导学案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复习部分、课前新课导学,随堂练习、课后拓展延伸.例如《光的折射》一课的导学案的设计,复习部分设计了三个问题:(1)一般情况下,光在玻璃、水、空气按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这个知识在讲解光的折射规律记忆的技巧时要用到)(2)光的反射概念是什么?(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本节课笔者是把折射规律和反射规律进行类比教学,所以反射的相关知识是本节新课的知识基础.)这三个问题为本节新课目标的达成作了知识铺垫.课前新课导学部分主要针对的是本节的核心问题———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实验.随堂练习部分是需要用折射规律作图的两个题目.课后拓展延伸部分则是画出光从空气射入三角形玻璃砖及从玻璃砖射出的光路图(为下一节《透镜》做准备).

(2)导学案完成方式的多样性

导学案的题量要尽量精、少,但题量少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能用好导学案,为避免学生直接抄袭导学案,导学案的复习部分和课前新课导学部分的基础问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

(3)重视实验预习,突出科学探究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部分.为了顺利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在“学案”中设置一些必要问题,如:在《滑动摩擦力》一节,可以在导学案中布置以下几个问题:你们小组的假设是什么?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何改变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如何改变物体对接触面积压力的大小?这样的实验设计既让学生了解了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意义,又让学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而且,有条不紊的实验,必定会带来实验的成功,让学生兴奋不已,终生难忘,学生还可以以良好的兴趣、态度参与实验.

2、幽默课件尽显风趣之乐

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对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学生难理解,越学越觉得索然无味.把漫画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兴趣随之迁移,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漫画表现形式独特,常常通过夸张、比喻、比拟、借喻、对比等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所以漫画极易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借助漫画实物、卡通图片、简笔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分组学习尽显合作之乐

分组探究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特别是互教互学.以互动探究、互教互学激活思维,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内化,进一步落实学思结合,要创造条件激发生成,要适时关注和处理生成,让课堂预见性生成和非预见性生成成为激活学生思维、落实学思结合教育原则的重要途径.通过分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4、课后巩固多样化尽显成功之乐

篇8

关键词:钳工 理实一体化 启发式教学 例析

钳工素有“万能工种”之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工艺知识,并熟练运用于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笔者主要讲述钳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看似简单,但在生产实践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操作危险的若干工艺知识点,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例析。

一、打样冲眼的操作要点

钻孔前要打样冲眼,目的是为了钻孔时钻头能准确定位。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老师示范操作打样冲眼,学生跟着做,但是学生操作中经常出现钻孔偏位非常严重的现象。教材没有阐述样冲眼是如何在钻孔中起定位作用的,关于打样冲眼的内容也仅用几个字描述。笔者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图1来启发学生:样冲眼最大直径必须大于钻头横刃的长度,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理解样冲眼是如何在钻孔中起到定位作用的。

二、小孔加工安全

标准麻花钻的两条主切削刃起切削作用,横刃主要起挤压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小工件小孔的加工比较常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大多采用平口钳装夹,而平口钳不固定。钻孔快钻穿时,若进给力没有减小,所有的进给力将转化为切削力,背吃刀量会突然增加。此时,由于平口钳不固定,可能会出现重大事故。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钻孔将穿时的危险性,笔者采用图2来启发学生:假设用20N的力钻孔,大约会有16N的分力于横刃,而两条主切削刃总共才约有4N的分力。而钻穿时,横刃阻力突然消失,若20N的进给力不逐步减小,将全部转化为两条切削刃的切削力,就会发生上面所述的危险。

三、T形件对称度控制

利用尺寸换算间接控制对称度是很重要的,也是学生难掌握的钳工技能之一。下面笔者通过T形件(见图3所示零件图)的加工为例,讲述如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控制对称度。

控制T形件对称度是加工T形件的关键,而控制T形件对称度的关键是控制如图4中A,所示的尺寸精度。在历年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关于尺寸A1的计算篇幅长且笼统,学生很难掌握。笔者经过认真研究思考,将对称度引入尺寸链,即称之为“对称度计算尺寸”,其表达方式为0+0.03mm,如图4所示。经过这样处理就可大大简化中间尺寸A,的计算过程。从实际加工过程判断,对称度是间接保证的,尺寸A。(0±0.03mm)为封闭环,其余为组成环。

套入尺寸链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得:A1=40-0.005-0.03mm。通过这样的科学处理,教学内容被简易化,达到了启发学生学习的目的。

篇9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兴奋优于抑制等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并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寓教于乐

在兴趣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学生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特别喜欢在欢快的情感中从事游玩运动。因此体育教师在各教材之间要适当安排有情趣的运动素质练习。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要完善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精炼生动的教学语言,热情奔放的教态,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多层次的组织教法,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让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与认识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思维和锻炼身体相结合的目的。

3.自主练习与相互促进在兴趣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对独立练习感兴趣,尤其是独立练习占据领先地位或者是帮助同伴受到表扬时感到非常的高兴。有些同学单独练习能力差,动作缓慢,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促其独立完成。有些同学感到畏惧时,教师要提倡同伴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使这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音乐、韵律练习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美感,提高学生动作的表现和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手段对女生具有更强吸引力。

二、优化体育教学的方法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手段

学校体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学生一生必经阶段,因此,要提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但要有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而且还必须培养自学、自练、自评、创新的方法。

1.自学

自学是指学生学习有关体育知识,领会、掌握动作要领、技术环节与特征的一种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阅读、观察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察与分析能力,为学习与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学习动作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1)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体育课本、体育动作图解和其他体育保健知识文献,来感知与理解体育基础知识与动作技术原理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体育课本的基础上,推荐一些适宜他们阅读的有关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书籍,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以提高体育文化素养。阅读体育技术方法类的书刊与文章,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领会动作要领与方法,掌握动作的基础要素,同时要重视自我保护和相互帮助的要点与方法。

(2)观察是学生通过感官对即将学练的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动作,初步建立动作概念和表现的方法。教会学生在观察中思维,明辨动作的特点、重点与难点,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在观察动作示范时明确指出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重点观察什么,引导学生养成周密、细致的观察习惯,并善于在观察中质疑问题、比较鉴别、分析探讨,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的功能,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

2.自练

自练是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有目的地反复进行某一身体练习的一种方法,它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最基本的实践操作活动和方法。

(1)模仿练习是指按照别人提供与演示的动作模式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动作技术与技能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2)适应练习是指通过再现练习,使自身生理与心理等方面产生适应性变化,为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三基”创设最佳条件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循环练习、重复练习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3)反馈练习是指为了解与掌握动作模式与实际演练的目标,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加强自我诊断与自我矫正,不断改进与提高动作技术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自我练习、自我评价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职学生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35-01

一、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目的

高职数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工具课,是学生专业知识和终身学习的文化基础,是学生职业发展一个再提高的“平台”。目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都是沿袭着“定义―定理―推论―例题”的模式进行,过分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状况,探索培养、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创设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启诱,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与创新,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素质,为今后可持续自主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们国家这种教学理念目前主要实践在医学、市场营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的写作等领域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还很少有人使用这种方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以探讨问题教学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积极意义。

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诱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提供一个引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活知识储存,使问题与激情互动。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函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将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引人课堂,将一些关于股票、利润、物流运费或者关于当地的月平均气温、学校图书馆的月平均流量等等事例导入课堂。这样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拉近了数学学习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距离,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此外,高职数学教学特点决定了问题教学必须注重与专业的融合,从而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专业要求。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能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问题教学设置,把数学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突出数学教学职业性,使学生们意识到“学有所用”,进而“学以致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迫切性,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1]。教师还可以采用使学生产生困惑的图片资料或直观的多媒体手段来创设问题情境。

2.讨论反馈问题

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巡视、个别辅导,搜索学生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地把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先在小组讨论,再选最具代表性的、最新颖的问题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共同探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时间要根据所讨论的题目而定,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整节课。讨论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之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学以致用,提高设问的价值度。此外,可采取答对奖励分、答错不扣分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一方面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可撞击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把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组织探究学习,合力攻关,破解疑难。这样一来,学生提问的劲头越来越大,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创造性。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反思深化问题

问题教学法不仅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对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规律、定理等的内在联系等,应区别给予启发诱导或补充,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导之以“法”,引导学生“会学”。

三、实施问题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效果比较

遵循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原则,笔者在同级同专业挑选会计1301班(51人)为问题教学法班(简称问题法班)和会计1302班(52人)为传统教学法班(简称传统法班)进行比较。2班均为同年高考生,入校时按分数相对均等的分班原则随机分班,成绩无明显差异,平时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也相近,具有可比性。两个班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师授课,授课时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均相同。传统法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施教(即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按章节内容依序进行讲授);问题法班采用问题教学法施教(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相应问题并有组织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经过一学期两种不同的教学法教学,统一测试数学学习成绩,进行统计检验,从学习成绩变化的角度检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期考平均成绩问题法班为(83.26±7.98)分、传统法班为(75.63±8.54)分,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89,P

四、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

在教师主导的思维活动中,学生既学会排除障碍的推理思路,又受到解决问题的思维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就在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索和训练中得以培养和发展。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建构起宽厚的知识基础,发展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而有了这些能力,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将成为一名可持续自主发展人才和终身学习者,这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问题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探索、思考鉴别、逻辑推理、排误理正及训练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再思考,使学生在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知识掌握与应用的同时,养成多思善问、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良好学习态度。这种变教师传授为学生主动探索为主的现代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系统讲授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法的不足,让学生能够自主地从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习到知识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愿地汲取更多知识来充实自己和有效地解决面对问题的能力[2]。

五、结语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问题中去,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依赖课堂、教师的惰性减弱;活跃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在与教师思想交流和理论观点的碰撞中获得真知;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为高职生今后的可持续自主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在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吴翠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探索[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综合),201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