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歇后语范文

时间:2023-04-04 01:4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歇后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汉字歇后语

篇1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篇2

大年初一生娃娃—— 双喜临门

小两口观灯—— 喜气盈盈

小磨香油拌凉菜—— 个个喜爱

屑喜鹊的—— 好登高枝

新科状元招附马—— 喜上加喜

七十岁中状元—— 老来喜,老来发奋

千里遇知音—— 喜相逢

娶了老婆娶小婆—— 喜新厌旧

过年娶媳妇—— 双喜临门

耗子跌米缸—— 好进难出;又喜又悲

和尚看花轿—— 空欢喜

半道上遇亲人—— 喜相逢

半篮子喜鹊—— 叽叽喳喳

保姆做嫁妆—— 替别人欢喜

抱着孩子拜天地—— 双喜临门

抱着枕头做好梦—— 空喜一场

裁缝做嫁衣—— 替别人欢喜

大姑娘出嫁—— 又喜又怕

戴着孝帽去道喜—— 自讨没趣

冬天火炉夏天扇—— 个个喜爱

久旱逢甘雨—— 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老婆婆抱孙子—— 喜笑颜开

两口子拜堂—— 欢天喜地

绿豆换米—— 各有一喜()

洛阳的牡丹—— 人人欢喜;个个喜爱

猫头鹰报喜—— 丑名(鸣)在外

篇3

关键词:关联理论;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认知环境

中图分类号:H021

一、关于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极其特殊的一部分,但是无论对中国学生还是对来华留学生来说,教学活动中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没有凸显出来。对于从小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国学生而言,即使没有列为专题讲授,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来华留学生对歇后语这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的理解非常吃力。但是如果通过把关联理论中的认知环境应用到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中,从认知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百科信息、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则可以帮助来华留学生加强对歇后语的认知与理解。

歇后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1] 它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谐音和比喻,其二为会意。目前,国内语言学界把歇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甚少。但是,随着国际汉语热的出现,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国外留学生也不断进入中国,他们不仅为掌握汉语语言,更重要的是为了解研究汉文化以及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汉语教学中适当的将歇后语作为其中的教学内容,无疑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方式方法,这既是当前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也是对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必要途径。

二、关联理论对歇后语教学的启示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早在1986年由法国学者Sperber 和英国学者Wilson两人联名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Sperber和Wilson先生主要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对会话含义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人类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也就是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自己的意图(明示),而听话人则从说话人明示的信息中推断说话人暗含的意图(推理),其模式被称为“明示――推理模式”,从而建立起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信息交际和互相理解的过程。[2]

关联理论用人类的认知去解读语言交际的。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语境(cognitive environment)包括百科信息(encyclopedia information)、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而这三种信息是我们在语言学习中的必备知识。由于各人认知结构不同,由这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结果。因此,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就十分关键。[3] 因此,关联理论在对外汉语的歇后语教学中有一定的启示性。

歇后语是汉语语言有的一种语言形式,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替代词,偶见词典中出现“sequels”作为歇后语的英译词,但它却不是“歇后语”的等译词,因此,歇后语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文化形式,教师需要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环境,将歇后语从关联理论认知环境的三种构成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着手进行解读,加强留学生歇后语的认知语境,最终达到了解中国这种最特殊而又普遍的语言形式的目的。

1、从逻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的诠释

根据关联理论,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方式结合其原有认知环境的旧信息对话语信息进行推理,在推理中便使用到了逻辑信息。如“聋子的耳朵――摆设”,“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在歇后语中如谜面的前一部分就是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听话人要理解这两个歇后语就需要用自身的逻辑信息进行推理。这种逻辑信息其实是一种语义推演,它一方面体现的是某一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人不同的智力反映。如外国朋友听到“聋子的耳朵”,他的推理可能会是“聋子的耳朵”就是“听不见”。但是,根据中国人的思维进行推理,聋子的耳朵虽然是“摆设”――听不见,但有没有它可大不一样,有了它至少没有缺少器官,起到“装饰”作用,所以这样的耳朵就是“中看不中用”――摆设。再看“阎王爷贴告示”,阎王爷就是鬼界的领导,也即西方人想象中的“恶灵之首”,那么阎王爷张贴白纸黑字的公文,当然就是“鬼话连篇”了。所以当我们对来华留学生讲解具有会意特点的歇后语时,教师需要讲解歇后语谜面的本意,然后调动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理解歇后语的真实意思。

2、从百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的诠释

百科信息是存储于人脑中对关于文化科学系统的知识。对于听话者来说这是最容易显映的信息,但是因为每个人对文化科学知识掌握的重点、深度不同,因此各人对歇后语的理解与反映也不同。百科信息在理解歇后语中至关重要,如“过河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螃蟹与蛇为伴――横行霸道”,这两个歇后语需要学习者有宽泛的常识才能领悟谜底的真正意义。如果学生不懂中国象棋的下棋规则,以及蛇、蟹的行走方式,那么教师如有这样的暗指便是“水泊梁山的军师――吴用(无用)”了。因此,如果学生的百科知识较为丰富,那么这样的歇后语经教师简单指点后学生便会恍然大悟。或者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教授留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中国象棋的产生、发展、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由象棋所形成的一些俗语,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等在中国妇孺皆知,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却很难理解。有些蕴含百科信息的歇后语也经常是比喻式的,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让学生明白普遍的百科知识,然后通过比喻句式为其讲解,学生才会迅速领会和掌握更多的歇后语表达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

3、从词汇信息角度对歇后语的诠释

词汇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人对汉语词汇的掌握。词汇信息体现在歇后语教学中,则需要把握汉字的构成特点和词汇的谐音等知识,如“巨木――水到渠成”,“ 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第一个歇后语是一个关于“渠”字形体构造的歇后语,这越来越成为来华留学生很感兴趣的一种记忆汉字方法。此外对外汉语教师经常在教授“臭”字时会使用与之相关的一个歇后语就是“自大一点儿――臭”,这是留学生包括本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汉字习得方式。第二个是词汇谐音歇后语,“六月里戴手套”,手套是用来保护手的,但是在六月的暑天戴手套,显然给人滑稽的印象,因此谐音为“保守(手)”,指跟不上形势,思想守旧。这种构字法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是来华留学生最能接受的一种形式,其认知过程也是根据词汇信息进行推测理解的,在这种过程中,留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汉字中的独体字、合体汉字和同音字等。

4、从百科、逻辑和词汇信息整合的角度对歇后语的诠释

用关联理论来解读歇后语的时候,不仅局限于上述三种简单的认知环境下的旧信息帮助留学生学习歇后语。它们可能是其中任意两种信息的组合构成听话人的旧信息。如“八戒――悟能(无能)”,即为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的组合;“瞎子――盲人(忙人)”,为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的组合;“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的组合。还有一种最复杂的就是三种信息的整合用于解读一个歇后语,如“孔夫子的包――书袋子(书呆子)”,“老太太的脚――小足(小卒)――窝囊一辈子”。理解这两个歇后语需要学习者既有百科知识、逻辑知识还要有词汇知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歇后语都是人们随口而出,较易理解的一种熟语形式,不存在什么疑问。但对于留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诸多的信息帮助学生完成推理过程,直到最终领悟。如果留学生连孔子(孔夫子)这样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百科信息都不了解,即使他有着相关的词汇信息,即“袋”与“呆”的谐音,他也无从获得逻辑信息以彻底理解这个歇后语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同时如“老太太的脚――小足(小卒)――窝囊一辈子”这个歇后语可以说含有两个谜面,所以也就含有两个谜底,前一谜底做为后一谜底的谜面最终导出所要表达的思想。留学生要理解这个歇后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老太太的脚是“小足”。如果学生不懂中国社会历史上曾有过“裹脚”、“三寸金莲”的“审丑”文化,不知道中国的象棋文化,那么他便无法继续通过“谐音”、“比喻”方式进而推理出“窝囊”的结论。所以,这两个歇后语就需要有三种信息的整合才能让留学生明白其真正的意思,也能让听话人据此推导出它的“谜底”。

总上述,歇后语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是中华民族语言修辞的精华,它以看似平淡无奇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智慧,也是人们对世界认识与思索的一种独特方式。关联理论作为语用学核心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而任何理论只有将其应用于实践,才能充分体现其重要性。将关联理论应用于歇后语教学中不仅很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语言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教师在教学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过歇后语这种丰富活泼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大词典 (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第3版.

篇4

你见过汉字吗?你肯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见过”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学了第五组课文的感想。

我学了汉字这组课文的感想是:汉字,我们平常读书、看报,课文、作文、写信都离不开汉字,汉字也有演变,比如说: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几乎所有的老外都 感到中国字难学,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中国人自豪,为什么中国人学得来 他们学不来呢?看看日本的文字吧,他们只有学中国的字才像字,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字那也称得上是字吗?

我们的汉字还有许多好玩之处,猜字谜就是个好玩之处,比如说:画时圆,写时方,东时短,夏时长,就是“日”。

篇5

1、此地无银三百两;贼娃子说梦话 —— 不打自招

2、熟过头的石榴 —— 不攻自破

3、三天卖两条黄瓜 —— 不慌不忙

4、瞎子捉迷藏;飞机上张网 —— 捕风捉影

5、一脚踩进泥沼里 —— 不能自拔

6、七尺布拦腰剪 —— 不三不四

7、大姑娘上楼梯 —— 步步登高

8、一把利剑藏袖筒 —— 不露锋芒

9、耗子啃菩萨 —— 不识大体

10、好心当作驴干肺 —— 不识好歹

11、十二月送蒲扇;三伏天借扇子;腊月买纸扇 —— 不识时务

12、一个跳蚤蹦起来 —— 不知去向

13、鸭子听雷 —— 不知所云

14、风爆了皮 —— 不治之症

15、隔着棉被挠痒 —— 不着边际

16、入蛰的长虫还了阳 —— 蠢蠢欲动

17、水里按葫芦 —— 此起彼落

18、一个骰子掷七点 —— 出乎意外

19、头发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针 —— 吹毛求疵

20、大缸里放针;书桌上的笔筒;夜过巴州严颜 —— 粗中有细查

21、一二五六七;打猎忘了带;说着葫芦忘了瓢 —— 丢三落四

22、六点钟的分时针 —— 顶天立地

23、蝎子怀里挂剪刀;中式服装西式领 —— 独出心裁

24、八十岁演员扮孩子 —— 返老还童

25、害什么病开什么方 —— 对症下药

26、林黛玉的性子 —— 多愁善感

27、年老的老松树 —— 根深蒂固

28、大舌头读报;没牙佬念文章 —— 含糊其辞

29、七仙女下凡;戏台上的装饰;梦中游苏杭 —— 好景不长

30、七斤面粉调三斤浆糊;水壶熬粥;葫芦里看地图 —— 糊里糊涂

31、螳螂捕蝉 —— 黄雀在后

32、拿着镜子对月亮 —— 回光反照

33、酒醒不见牛肉 —— 悔之晚矣

34、屎壳螂戴墨镜 —— 昏天黑地

35、木偶流眼泪 —— 假仁假义

36. 大海里行船,草原上放牧--漫无边际

37. 鹅蛋石跌进刺蓬里--无牵无挂

38. 鹅卵石垒墙脚--根基不稳

39. 鹅盆里不准鸭插嘴--无牵无挂

40. 鹅伸脖子--等着挨刀

41. 鹅在水中寻食--尾巴翘上天

42. 额头角上搁扁担--头挑

43. 额头上插牡丹--忍痛图好看

44. 恶狗咬天--狂妄(汪)

45. 恶鬼见钟旭--不得不老实

46. 恶狼扒门--成心糟蹋人

47. 恶狼对羊笑--不怀好意

48. 恶狼和疯狗作伴--脾气相投

49. 恶狼生个贼狐狸--不是好种

50. 恶狼学狗叫--没怀好意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相关文章:

1.汉语谐音歇后语大全

2.谐音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3.谐音歇后语大全

4.带有谐音的歇后语

5.关于汉字的歇后语谐音

篇6

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们喜欢美丽的花蝴蝶,喜欢美丽的头饰,喜欢美丽的衣服,而我却喜欢美丽的汉字。

横、竖、撇、捺、点,看似简单的笔画,却有着无穷的奥妙。每个汉字都是由这些简易的笔画组成。“田”字一看就像是一块天地,四四方方;“雨”字一看就像下雨,中间的四个点不就是天空中的雨滴吗?“笑”字一看就像孩子脸上的笑容;“哭”字一看就像正在落泪……

生活中缺少不了汉字,没有了汉字就缺少了许多欢乐,就像是字谜、笑话、谐音歇后语它们会给你带来无限快乐!!!

指导老师:罗伟

篇7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又美丽而独特,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看每个小组播放的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我发现中国汉字非常有趣,可以构成有意思的谐音笑话和谐音歇后语,也有它独特、神秘的演变过程,使我大开了眼界,知道了许多知识,让我更了解中国汉字,但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写错别字,乱改成语,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它们变成一个个笑话和有错别字的广告,如:烟洒(烟酒)、骑乐无穷(其乐无穷)……我感觉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耻辱!我们一定不能写错别字,不能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我懂得了每个汉字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国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我真想对你说:“我爱你,汉字!”

五年级:冰雪fiy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传承,而如何使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则肩负在我们年轻的一代身上。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之中,使小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1.开展猜字谜游戏,体会汉字的趣味

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尝试让小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去搜集并编写一些简单的字谜,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一些能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猜字谜活动,能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汉字的有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先让小学生知道猜字谜常用途径,即组合、象形和意会三种方法。

组合法是根据已有谜面上的暗示,把原有字的笔画或偏旁部首,以加或减的形式,使之可以组合成另一个字。例如“西安一住三星期”,就可组合成“醋”字。象形法则是依据汉字的结构,将其笔画比拟成某一事物,继而对此进行观察和想象,从而得出谜底。例如“四个开间四个窗”则为“噩”。意会法则要求猜谜者根据谜面的意思去思索和联想,最终才能得出谜底。例如“河心桥墩”(打一常用成语),根据谜题的要求,谜底就是“中流砥柱”。又如,教师在教学“噩”字时,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则可编写这样的字谜“分田分到帝王家”,就能很好地让学生记住这个笔画较多的“噩”字。

2.利用谐音,体会汉字的神奇和独特魅力

在日学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汉字的谐音,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神奇和独特魅力。在一些古典诗歌、歇后语和对联当中就有很多的谐音字,其中在歇后语中是最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对谐音歇后语进行搜集,并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例如“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3.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领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变化这一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让小学生先了解一些有关汉字的演变历程,并知道汉字起源于甲骨文。此时,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可以借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说说它们都像什么,在演示了牛、羊等汉字的演变历程后,告诉学生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象形字,它们也是我国汉字发展的最初阶段,而在这之后才逐步地从象形文字慢慢走向符号化的,为了书写的迅速和便捷,其笔画也越来越简单。而通过这些认识和对汉字的学习,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感情。

二、传统文化在古诗歌教学中渗透,能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美

1.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结晶,需要学生借助于有节奏且富于感情的诵读、吟咏,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知诗歌所表达的形象,继而来领悟其所传达的情感。

2.在诗歌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美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除夕、春节、上元节(即元宵节)、寒食节、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能在重阳节时,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总之,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究汉语的博大精深,并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方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继而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字魅力。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篇9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育德结合点

小学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工具性,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而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工具是基础,是载体,是表面方式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人文则是深层次的内蕴,是潜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观念、扩大视野、净化思想境界、完善心理结构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的统一体,纯粹工作意义上的语言文字是不存在的,也无法存在。反过来,没有语法规则的,没有语言规律的人文性也是不可靠的,是没有依附性的。

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内容主要是想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开展猜字谜,搜集歇后语、笑话等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书上提供的材料,阅读“仓颉造字”,了解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的诞生;阅读“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阅读“赞汉字”,欣赏书法作品,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从作者优美的文字感受汉字的神奇。之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字谜,编字谜,猜字谜,搜集歇后语,讲笑话,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汉字的有趣。在这些阅读和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了解了中国汉字的悠久历史,感受了中国汉字的神奇、有趣,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凭借文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只要我们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就可以利用这些内容作为着力点对学生开展德育。

二、认真开展实践活动,努力践行生活中育德

“生活德育”思想,提出学校德育应走到儿童生活中去,努力践行“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最有效的德育活动就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悟理,在悟理中实践。

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搜集字谜、编字谜、猜字谜活动以及讲笑话、搜集歇后语等活动。既然是以小组活动为单位,那么小组之间就应该注意分工合作,协调有序。

在活动中,我首先召集各小组组长,引导他们将本次活动的任务先进行分解,然后结合每个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组员分头搜集完后,再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梳理。最后,每个组派代表将梳理过的信息在全班进行交流。

活动过程中,要想提高活动质量,就必须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善于合作。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有的组长觉得组员能力太差,对组员的活动质量不满意,于是就干脆把所有的事情揽过来自己一个人做;有的组员又不听从组长的统一安排,导致最后组上的任务没有完成,这些都引发了不少的矛盾。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去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就是最好的育德。

三、积极争取评优争先,正确评价中全面育德

过去,教师习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习惯以自己的经验来评价事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没等学生开口,教师就口若悬河,说个是是非非。而只有注重学生的评价能力才能体现教育最本质的一面,才能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在漫长的终身学习中受益、成才。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从心理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被认可和赏识的需要,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这种需要更为直接和迫切。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次综合性学习的全班交流中,我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先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自评,再对其他小组的活动进行评价,通过他们的自评与互评,来评选优秀活动学习小组。对学生个人还评选出“最佳组织能手”“善于合作能手”。在自评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鼓励学生大胆肯定自己的优点,但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在互评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对部分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发现别人优点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

篇10

汉字字体有七种,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在这七种汉字汉字中,我最喜欢行书。因为行书是楷书和草书的合体字,既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真是是两全其美啊!

汉字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和转注字。其中形声字在字典里比较多,在《说文解字》里形声字占了82%呢!

书写不同风格的汉字,是一种艺术,所以书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王羲之是我国的着名书法家,他写的写的《兰亭序》,更为漂亮。

汉字还有谐音,在歇后语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和尚云游——出事(寺)了、老虎拉车——谁敢(赶)、小苏他爹——老输(苏)……怎么样,有趣吧?

字谜也很有趣,比如:头是一,腰是一,尾是一,其实不是一;娥眉山上不见山……怎么样,也很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