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果范文

时间:2023-04-02 20:0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训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训果

篇1

答案可以说是否定的。

课堂效果是学习者对培训过程的一种感性认知。

培训效果是学习者对培训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综合评价。

不过,对于培训师来说往往认为课堂效果大于培训效果。

因为,课堂效果决定培训师的培训命运,认为没有好的课堂效果难有好的培训效果。

所以,许多培训师会借助各种培训工具或手段来渲染课堂效果,为课堂效果助兴。如:游戏、笑话、故事、案例等。

个人认为,培训师的培训效果不能单纯依靠培训工具,而是必须依靠学习者的层次,结合自己的“培训哲学”、“培训模式”、“培训技能”,多给学习者创造吸收与创造的机会与情景,让学习者能够充分的融入培训课程的环节之中去。

也就是说,培训师必须把学习者摆在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给他们一个扮演角色,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来此的目的,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然而,现实培训中呢?

往往是培训师扮演者各种不同的角色,而忽略了学习者的角色,让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或者学之无效。

我们来看看,培训师经常扮演的角色吧。

监狱警察,在意学习者的服从!

神父,关注学习的素质!

模特,关注自己的形象问题!

主持人,在于现场的气氛!

演员,关注自己的表现!

不管怎么说,培训师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握住学习者所要扮演的角色,一定要让学习者充分融入进去,让他们恰如其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家知道,在培训课堂上,培训师到学员之间的空间距离几乎近在咫尺,但是两者之间的思想、观点距离呢?却是各不相同,差异很大!

可以说,在培训课堂上,双方都是相互打量着对方,琢磨着对方,在一定程度上抵触着对方或者适应着对方。

君不见,在培训场上,场面有时会呈现死气沉沉,有时会出现平静如水,有时会出现剑拔弩张,有时会出现迭起,有时会出现掌声如雷。

虽说,这些情景在不同程度彼此影响着对方,尤其是讲师的发挥,学员的投入程度。

所以,在这个时候,对于讲师来说,培训师必须高度把握学员敏感程度,学习者的融入程度,决定是不是随时调整自己的讲课风格或者授课方式。

如:本人在讲授《销售回款全攻略》的课程中,为了让学习者能够充分定位自己的角色,把握自己的需求,我会把他们带入一种销售回款的现场情景之中去。以提出问题为导向,让学习者不由自主的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能不断的捕捉到自己在销售回款时遇到的问题,形成共鸣,融为一体;以提供解决办法为根本,让学员根据办法感受自己的成就感与不足处;然后,再让学员提问,本人予以解疑、总结,或者各组、各团队予以解疑或者总结,调动所有学习者的思想,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让销售回款的核心问题深刻的烙印在他们的学习中。

如果,我们在培训过程中,让学习者能够在你的培训题颗里,呈现着主人翁的位置与角色,这样的培训效果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虽说,整个《销售回款全攻略》的培训过程,没有游戏,没有故事,没有笑话,但是学习者却感觉不到劳累、疲乏,而是感觉到时间过得太快,太短。

因为,他们在那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的角色了,而是一个主要演员,偶尔,还能发挥“导演”的角色,高度的成就感和表现欲让他们把这次学习当做一次共同打造的项目来经营了。

篇2

关键词:培训;管理;效果

一、短期培训学员的特点

现在国家的培训有很多种。但是短期培训占了重要地位。短期培训因学习和培训时间较短,所以学员在培训和实习中的主动性不强,对自己要求差,所以培训难度较大。大多数人希望是轻松型的培训。很多学员原来在单位表现并不是很好,来参加培训并不是抱着来学习提高自己能力的目的,而是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好让自己能放松休息一下。所以培训的目的是来度假的。所以他们来学校后总是借故请假出去玩,或者是朋友在一起吃饭、娱乐,早就把培训的事忘到脑后了。还有的学员希望只上课不考试,甚至是不考试也可以拿证,在学校没有任何压力,随心所欲。

二、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由于来学校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有的单位将单位最好的同志送来培训,希望其能在学校得到提高,回到单位能发挥骨干的作用。可有的单位却认为培训是没有用的,为了应负差事,只将本单位最差的员工送来,免得其在单位加大管理难度。所以,学员的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培训内容及培训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其次因培训时间短,所以许多学员认为培训结束就走人,没有将自己与学校融合在一起,就是走了培训过程,但是对配合学校管理和参加学校举办的课外活动不感兴趣。再加上教师由于一直是做学历教育的,对培训还是从零开始,对培训管理没有经验的,只是按照学历教育的管理方法去进行管理,忽略了学员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还是像原来一样,像管理中学生一样,忽略管理对象在年龄、社会经验上的差距,只注重对学员的服务,而忽略了对学员管理,所以在培训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三、强化培训管理措施

1.打造优良的培训管理队伍

面对培训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学校必须打造一支过硬的培训管理队伍。首先学校应注重发挥专职培训管理教师的能力,组织他们参加业务培训。通过集体学习、开经验交流会和到其他培训学校去取经,直接将已成形的管理经验拿来为己所用。通过各种培训方式来研究培训学员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使各位教师能快速成长起来,使其尽快成为从事培训管理的专业人才,并从这支队伍中通过竞争机制来选拔优秀人员来担任班主任,使培训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使培训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2.健全落实学员培训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管理是在健全的制度下进行的。要保证培训教学及生活的正常进行,使培训管理进入科学管理,就要做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改变过去的人管人。人管人不仅不科学,而且不准确、不到位。并且也容易得罪人。同时人管人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工作,使单位产生了很大内耗。所以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如:学员的考勤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员反馈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实施,使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阶段。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学员首先知道我应该如何去学习,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如果违反规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良后果。有很多人面对制度而望而却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篇3

传统的护理技术培训模式的教学过程过于枯燥、沉闷,无法充分的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自主性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针对这种问题,我院在采用多媒体延伸护理技术培训过程中,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了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上,引进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多媒体延伸护理技术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和教学过程中,增强护理人员的参与感,从护理队伍中选择培训教师,有效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一方面提高了培训课程的质量,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效率[2]。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定期的考核和不定期的抽查,从而有效的提高每一名参与多媒体延伸护理技术培训活动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我院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2操作流程标准化

传统的护理技术培训方法在培训过程中将重点放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在实行多媒体延伸的方法进行护理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改进了护理技术的操作流程,使之更加科学性和标准化,经过优化的操作流程更能够适应现代护理行业的需求,加深了临床教学的程度,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身心的伤痛,将护理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评判标准之一。

3讨论

3.1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延伸的培训方法相比传统的培训方法相比,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更加的多元化,培训教师可以利用影像、音频、图文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使护理专业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护理人员的眼前,更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更加系统和直观、同时多媒体延伸的培训方式能够营造轻松、民主、平等的教学和培训氛围,让护理人员更能够主动的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科技,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护理人员的学习效率[3]。

3.2提升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篇4

论文摘要:“培训是给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的过程”。企业通过培训可促使员工提高工作所需技能,因而提高工作绩效,促进企业人才优势提高,但培训需要经济效益。本文基于在职培训模式与离岗培训模式的培训迁移效果分析之上,阐述了在职培训模式培训迁移效果显著,提出应结合培训内容及目标,灵活采取培训方式,积极推行在职培训。

“培训是给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的过程”。无论对于新员工,还是原有员工,企业都可通过培训手段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所需技能,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根据培训模式与工作岗位的关系,培训可以分为.在职培训和离岗培训。在职培训是指 “让人通过实际做某项工作来学会做这项工作”。就是经常所说的导师指导、边干边学的形式。在职培训包括传统的教练法和较新的职位轮换法两种。这里主要指传统的教练法。

离岗培训就是脱产培训,是指离开 “离开工作和工作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不同的培训模式有不同的培训效果。我们应根据培训的内容和目标,选择恰当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一、 我国中小企业培训模式现状:离岗培训为主,在职培训为辅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培训意识很强,培训手段高科技含量高,培训方式较为丰富,但对培训的认识不足,在培训模式上,大都喜欢离岗培训。

从员工方面来看,认为培训就该离岗,甚至认为,企业如果不离岗培训,是实力不足,忽视人才、工作环境不好的表现。从企业角度来看,培训好跟风,偏好离岗培训。总的来看,企业对离岗培训很重视,培训安排表现很积极,培训费用专款专用,甚至,把培训投入作为一项工作业绩指标。相反,传统的在职培训,虽然历史更为悠久,但是企业对其认识不深,重视度不够,因而也没有过多表现,没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支持在职培训。

二 、在职培训模式与离岗培训模式培训迁移效果比较分析

当前,培训在我国越来越时尚,无论企业性如何,对培训都推崇有加,专业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诜,专业的培训人员也成为近年来备受推崇的职业,但是从企业高层到参加培训人员的反馈来看,培训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其问题更多的在于采用的离岗培训模式不能保证培训迁移效果。

1、离岗培训模式分析:离岗培训无法促进培训迁移

当前企业大都采用离岗培训,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方式多么丰富,无论是远程还是面对面,无论国人还是更时尚的外教,无论是讲授还是讨论,其模式都逃不出 “离开工作场所,安排培训师,在特定的培训场地,对受训者进行培训”的框架,因而其本质都是授课式,对培训的最终目标——受训者业绩提高的影响并不直接,培训迁移效果都不显著。我们可以用 “图1培训与迁移分开模型”来直观的表示。

员工的行为是企业业绩的源泉。但是,员工的行为要有效转化为企业业绩,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员工的动力、知识、技能、目标等,这些因素就像横在员工行为与企业业绩之间的障碍。员工的行为要有效转化为企业业绩,就需要拥有克服这些障碍的钥匙——相应的工作技能。(在图中,我们把取得企业业绩的相应的工作技能都称之为技能钥匙。)

这种 “培训和迁移分开”培训模式,可抽象为 “合格的培训师拥有帮助员工克服相应障碍的技能钥匙,但不直接分享给受训者,而是向受训者描述 (讲授),这个技能钥匙大概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受训者在工作过程中,慢匿领会,琢磨、实践摸索出所需的工作技能来。

因此,这种模式难以保证培训师把指定的工作技能传授给受训者。通过这种培训模式,也难以保证让员工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使之行为有效、高效地转化为企业绩效。

2、在职培训模式优势——培训迁移效果显著

培训的意义在于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完成工作所需技能,促使其工作行为有效转化为企业绩效。有效促进员工培训技能转化的关键包括:

1)尽量使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似性

2)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

3)引导受训者注意工作的重要方面

而实践表明,在实践中学习效果亦更好。

因而,我们可以采用在职培训的方式来增强培训迁移的效果。在职培训与离岗培训相比,培训环境就是工作环境,培训实践,培训者亦可引导受训者注意事项,因而,可以有效促进员工培训技能转化。

我们可以从“图2培训与迁移合二为一模型”更能直观的看到。

这种模型可以使培训者所拥有的相应的工作技能,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和受训者分享。受训者通过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具体的问题和需求,接受具体的培训,因而于学习、实践于一体,培训过程就是学习过程,也是实践过程,从而保证了工作技能的迁移效果。

归纳来看,在职培训的相对优势在于:

l、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同,培训技能的适用性好。

2、培训过程就是工作过程,针对性强,实践机会多。

3、培训过程、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一体化,培训迁移效果好。

同时,在职培训与离岗培训模式相比,费用低得多,且有助于增强员工的情感和凝聚力。这些资源对当前企业来说重要而又缺乏。

三、有效推行在职培训的策略

通过在职培训与离岗培训的迁移效果比较分析来看,在职培训是一种可以提高培成效的培训模式,因而,我们可以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推进在职培训。措施可包括如下方面:

1.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企业培训要有效果,必须在观念上有保证。要正确认识

是否培训由培训需求决定,而不是跟风,讲热闹

培训讲究效果,讲究经济效益

辩证认识、使用传统培训方式和新兴培训方式

2、正确选择培训者。和其他培训方式样,在职培训的培训者 (教练)自身的培训素质很重要。不仅需要培训者 自身专业技能要过硬,同时,还应具备指导、培训他人的相应素质和能力。

3、提供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一个合格的培训者,不仅需要工作专业技能、培训技能,还需要有培训的动力。企业应建立针对培训者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培训者的积极性,促进培训过程有效进行。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建立多层面的培训评估体系,重点在培训技能转化方面

受训者业绩成长与培训者业绩挂钩

建立直接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

4、根据培训内容和目的,灵活采用培训方法。培训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目的,采用相应的培训方法。而不能厚此薄彼,跟风培训。企业培训是改进员工绩效的有效途进,但是基于讲授式的培训模式,培训和培训技能转化相分离,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培训的目的,而在职培训模式则把培训及其迁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理论上保证了培训迁移效果。当然,要保证在职培训的培训迁移效果,还应采取积极措施,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正确选择培训者,根据培训内容和目的,灵活采用培训方法,并提供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积极推进培训迁移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培训评估可以界定为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培训主体和培训过程及其实际效果的系统考察。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流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它是组织管理中对培训工作修正、完善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员工培训流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培训效果评估既能对培训组织部门业绩做出评价,也能了解接受培训的人员培训效果;培训效果评估还可以作为对培训投入产出的收益进行定性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和管理提供依据,培训评估能够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在不同的培训项目之间做出科学的选择,确保培训项目实现所确定的目标。

培训效果评估的工作尽管位于一个培训流程的末端,但这种评估工作不是在培训结束后才开始的,它要贯穿在整个培训体系流程的始终,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不仅是对结果的评估,也是对整个培训过程的评估。

在培训效果评估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柯克帕特里模型,各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评估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制作出培训效果评估表(见表1)。

表1基于几个层面的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变动,然后分类进行评估。

第一,反应层面:在此我们要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反映,通过学员的态度、情绪、意见、互动情况等来总结他们对培训设施、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的看法。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譬如要求学员填写《学员满意度调查表》或者《培训课程评估调查表》,以此掌握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受。

第二,知识层面:这个层面的评估主要是针对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情况,通过卷面或实际操作,了解学员在学习前后,对于在培训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有多大程度的提高,这种对学员实际学到知识的评价可以直接检验这个层面的培训效果。

第三,行为层面:这个层面评估的是学员所学应用于工作的情况和学员的行为改进的情况,评估中可以通过跟踪调查,由学员的上下级和同事判断其在工作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层面的评估也可以综合员工个人的自评,尤其要注意与员工所属职能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配合。这个层面的评估非常重要,它直接体现了培训的意义和目的,如果得出的结论是负面的,也就是员工没有通过培训对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就要从多方面入手调整培训工作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同时配合其他部门为配培训知识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结果层面:这里要评价的是培训为公司带来多大程度的效益和效率的提高,它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二是组织绩效的提高,综合两方面来总结员工培训对员工和企业的影响,具体地可以通过事故率、出勤率、销售额、利润率、单位电量能耗、安全生产周期等指标来进行考查。

篇6

1.1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读书报告会多由护士长主持,要求全科护士参加。每次报告会之前确定小组成员,主持人和主讲人各1人,2~5个小组成员,制作成PPT,采取以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结合汇报者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急救技术的新进展、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思考、存在的困惑或问题,小结或体会[1]。汇报时间为30min,汇报完毕后进行大约十多分钟的讨论,由主持人和护士们相互提问,解答彼此心中的疑惑,相互交流护理经验和体会。再由护士长和督导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确立下一期读书报告会的主题。读书报告会每月举行2次,时间大约40min/次左右。科室做好学习记录,督导专家将评价结果送交护理部备存。

1.2创建了一种良好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读书报告会的开展使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交流护理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要求护士广泛阅读近5年内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文献(含书籍、报纸、核心期刊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等并对内容进行总结。使护士经历查找、阅读、分析、总结、汇报、讨论、质疑、解答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这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总结及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增进知识的系统性,不仅有助于护士巩固基本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有助于了解国内外最新护理动态与进展,学习并尝试使用新的护理理念与技术,加速知识的更新,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交流,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实现“一人读书、人人受益、知识共享的”目的,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

1.3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承担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护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关注护理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方向。举行读书报告会以来,通过引导护士思考,设定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核心期刊和文献,使护士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3]。

1.4在知识增长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

读书报告会开展后护士自身能力均较报告会开展前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该方法使护士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仅掌握了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而且还提高了护士查找文献、阅读并分析、撰写、制作电子课件、语言表达等能力[4]。教会护士如何查阅期刊和文献以及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阅读各种护理期刊,筛选出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知识,再进行整理、归纳,最后做成PPT,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报告[5]。这使护士的检索、阅读、分析、运用文献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撰写读书报告、制作电子课件及汇报演讲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整理读书报告会的内容不仅要反映国内外最前沿的护理进展和动态,还要具有先进性、开创性及实用性。通过这种方式使护士掌握了读书报告会的基本流程、PPT的制作要求、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个人综合素质[6]。

1.5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护士进行读书报告会的必备条件,每个人都要经历在报告会上向专家和其他护士进行汇报的过程,因此,每名护士都必须反复练习,充分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演讲能力[7],注意掌握好语音、语速和语调,口齿清晰地将内容展现给大家,并通过与其他护士的交流和讨论,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1.6增加督导专家之间的交流

每月由护理部安排2名护士长作为督导专家到指定的科室进行督导,此过程可增加科室之间的交流和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督导专家在为科室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也吸取了督导科室的专业知识和特色之处,博采众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8]。

1.7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在准备读书报告会的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查阅、收集、分析、归纳、整理成读书报告,这样读书报告具有一定的回顾性、综合性、评述性、逻辑性。文献检索、分析整理、综合归纳和制作PPT的能力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使护士们得到很好地锻炼。另外,文献是刊载、储存和传播护理科研信息和科研方法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了解护理发展动向,获取科研知识和信息,拓宽科研思路的有效途径,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9]。

2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地不断发展、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日益专业化和具体化,护理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与国际接轨。通过读书报告会,护士们受益匪浅,感觉自身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使其能及时了解护理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学以致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10]。

3小结

作为一家综合性儿科教学医院,各医护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不断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将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应用于临床培训中以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和整体急救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每例患儿。开展读书报告会为护士创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多种能力,且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培训方法。

作者:唐淑华 崔妮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室

参考文献

[1]张平,尤渺宁.读书报告会在护士长管理培训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53-55.

[2]杨美华,程传苗,孙亚林,等.读书报告会在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88.

[3]杨艳,孙琳,诸葛海鸿,等.利用读书报告会形式提高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做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211-212.

[4]陈亚琼.仪器管理与护士技能培训一体化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7):4064-4065.

[5]肖江琴,王海燕,阿孜古丽•买买提,等.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急诊专业护士实践培训的效果分析.护理研究,2012,26(30):2856-2858.

[6]张巧利,李兴革,贺中云,等.案例分析法在急诊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13-114.

[7]南金梅,陈芙蓉.分层培训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5):90-92.

[8]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3-55.

篇7

关键词 技能培训组 护理技能培训 护理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Group in Nursing Skills Training

SHA Li

(C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Health,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 School is the cradle of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and many nursing professional in schools provides numerous excellent staff for hospital. With the improving of the people's health consciousness, this situation makes people become more strict with the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 order to make the medical enterprise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more specialized and to make the nurses' a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care quality of service improved, nursing skills group was founded in our nursing profession for students to perform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skills. Through the test of practice, nursing skills of students in the major of nursing have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roviding more excellent nursing staff to the hospital.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 group; training of nursing skills; nursing management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护理学科的内涵以及外延进一步得到延伸。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更多更严格,①这是对护理人员在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方面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其提升护理技能的一个机会。近些年来我国的临床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并且工作量也趋于增加,这就致使了很多的护理人员忽略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服务质量,②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我校在临床护理专业成立了技能培训组,经过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校护理专业3,4年级学生中选取30名护理成绩优异的同学成立技能培训组,对我校护理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

1.2 技能培训方法

护理专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们在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积极性,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护理专业3,4年级学生中选取了30名护理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技能培训组,在课堂上帮助其他学生学习护理技能。技能培训组内的30名学生均为,护理专业成绩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强,自主学习、接受能力强,沟通管理能力优秀。所选出的30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先行学习和研究课堂上教师要教授的护理专业知识,待了解、学会之后,在课堂上帮助其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难点进行理解和学习,帮助其他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技能培训组内的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前学习相关的护理课堂知识,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学习,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效率有所提升,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使得学生们的护理技能有所提升。

1.3 技能培训组的实行模式

1.3.1 健全各项培训考核制度

在护理专业中健全各项培训考核的制度,并且对护理的基础操作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重新规范。③技能培训组成员根据学校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护理技能培训,对学校中的各项护理以及培训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规范,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护理技能的提升。

1.3.2 建立“三级”培训管理体系

在学校中的护理专业成立“教师—技能培训组—普通学生”这样的三级培训体系,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层层把关。由教师直接指导技能培训组的成员,技能培训组成员提前将课堂知识学习、了解,在课堂上对没有提前进行学习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对技能培训组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考核,技能培训组的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考核然后对其他的同学进行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④

1.3.3 制订分层次培训计划

将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素质的分级,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技能的培训。将所有学生首先进行一次系统的技能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将所有学生分出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的不同,对其进行相应水平的技能培训,⑤以提高其技能水平。

1.3.4 评价方法

定期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进行考核,以监督和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水平。在技能考核中以临床实践为主要考核项目,让学生分批多医院进行临床护理的实践,最后还要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测患者对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不满的地方,并根据患者所提出的各项意见进行改善。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将每次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以寻找学生在护理技能中存在的不足和遗漏点,方便其进行完善。此外,还可以在学校中举行护理技能大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激励其继续努力,并让获奖学生向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实践经验,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在护理技能实践考核中,要尤其重视患者的意见反馈,认真分析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必须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以为医院提供更多的优秀护理人员。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床护理方面的技能均有所提升。经过技能培训组一段时间的培训,第一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15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1%;第二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10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5%;第三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5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7%,通过三个月的技能培训,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护理水平逐渐上升,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技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对患者的调查问卷中,其对我校学生护理水平的满意度由第一次的85%提高到97%,这充分表明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3 讨论

3.1 健全各项培训制度及规范操作标准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为了全面促使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起一个健全良好的配信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在很多医院中对护士的技能培训中主要是由护士长全权负责,虽然对培训工作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但是由于没有大家统一的执行标准,培训的结果并不是很让人称赞;而在我校护理专业实施的这种培训模式,是针对学生们不同层次的护理水平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护理技能水平。

3.2 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带教队伍

在我校护理专业成立的“技能培训组”就是通过优秀的护理人员带领全校护理专业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升护理技能。在这种培训管理体系之下,将护理专业学生按照其技能水平进行分级,根据其不同的护理水平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培训,各层间的护理层层相连、环环相扣。⑥通过一连串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一批专业化的“小护士”脱颖而出,每次在学校中举办的护理技能竞赛中,都会有很多的学生获奖,也会有更多的护理专业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这种培训模式与制度,使学校护理专业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带动了大家在护理技能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为我校学生日后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奠定了良好基础。

3.3 实施分层次的培训及考核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技能操作水平

在我校护理专业中实施有具体计划的培训与教导,能够充分提高学生们在临床护理工作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从而使培训的结果更加有效。在培训过程中技能培训组成员是护理专业学生们的头领和核心人物,并且,技能培训组成员是经过一定挑选的,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来教导学生,使学生们更加投入地去学习临床护理知识。

3.4 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及临床护理质量

在我校护理专业还设置了随机考核,随机考核是指考核对象的随机和考核项目的随机。主要考核培训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重点考核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以及应用能力,经过技能培训组的教导和考核,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护理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⑦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效保证了学生们的护理质量,并且能够明显降低学生们在护理工作中差错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校学生各个方面都表现得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综上所述,在学校护理专业设置护理技能培训组,不断对学校中的护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将各项培训考核的制度进一步健全,并且对护理的基础操作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重新规范,这一举措对提高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技能培训组在护理技能培训中不再只是停留于形式,更多的是体现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培训效果,此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水平,为将来护理专业学生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释

① 杨柳,陈锦秀,李绵利,等.综合性实验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9):91-92.

② 李晓玲.设置技能培训组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6(6):280-281.

③ 吕晶,牛秀美,陈美伦,等.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构建理论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94-95.

④ 李艳,何平先,刘巧艳,等.简易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07-110.

⑤ 沈晓玲,沈晓芬.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01-602.

篇8

摘 要 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科学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能查找出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为下一次的培训提供经验,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 培训效果评估 难点 对策分析

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巨大作用,希望通过加大员工培训,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现实中,很多企业往往只重视培训的开展,却忽视培训效果评估。究其原因,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估制度,或者虽已建立但难于执行。而且,开展效果评估加大了培训管理者协调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另外,培训效果不易量化,有的培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成效,这更加增加了培训效果评估的难度。如何建立一套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培训效果,找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是培训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企业要开展好培训效果评估,应该紧密围绕参加培训的人员从参加培训至培训结束后返回工作岗位的这一动态过程,来组织效果评估。具体来说,就是让讲课的培训师、参加培训的学员本人、学员上下级等跟学员有密切工作关系的人来对其培训后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从而据此判断培训效果情况。

一、培训师评估

培训师评估是指培训师在做课堂培训时,根据培训学员对讲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出的评估。在课堂上,培训师可以就所讲内容进行提问,让学员回答,如果学员对答如流,则可以判断学员对讲课内容掌握较好,培训效果较好。除了提问,也可组织课堂讨论,并注意观察学员的发言情况,以此来评估培训效果。除了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培训师也可以组织随堂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来检测培训效果。对于需要学员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项目,比如消防培训中灭火器的使用,培训师可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学员操作的熟练程度来判断培训效果。

采用这种方式来评估培训效果,需要培训管理人员在培训开始前和培训师充分沟通,提前做好相应计划。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培训时间有限,如果学员较多,培训师就不太可能和所有学员一一互动,只能以点代面来判断整体的培训效果。这种情况下得出的结论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就是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学员就自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思考、总结,根据这种总结来判断培训效果。这种评估可采用培训总结的方式进行,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围绕培训内容撰写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自己的培训收获。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便于操作。难点在于要让学员客观、真实的反映培训效果,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只有这样,其评估结论才有可参考性。

三、岗位关联方评估

岗位关联方是指与组织中某一岗位有业务联系的其他岗位,比如某一岗位纵向上的上级、下属,横向上的其他有业务交叉的人。岗位关联方的评估,就是在培训结束后一定期限内,由这些人对参加培训者基于其工作表现对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这种评估的优点在于评估人能根据被评估人参加培训前后工作表现的变化情况,判断出其培训效果。比如,岗位操作更加熟练了,产品合格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上升了等等。工作态度、技能有显著、正向的提升,则f明培训效果良好。反之,则说明培训效果一般。

岗位关联方评估从多个角度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客观性。在设计培训效果评估表时,宜采用半结构化,既要设计固定的评估选项,又要给评估人一定自由度,让其根据切实感受来撰写相关评语,更大限度地实现全面、客观评价。这种评估方法因涉及到的人员较多,所以实施起来比较繁琐,费时费力。

四、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通过对参加培训人员的工作绩效情况,来判断其培训效果。通常情况下,员工参加了岗位技能培训后,其工作能力必然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工作业绩的提升。如果参加培训后其工作业绩有明显提升,则说明培训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如今,企业大多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够确定特定培训项目的培训效果是否对其工作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五、结语

培训效果评估确实是培训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各企业具体情况纵然千差万别,但希望通过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有培训效果达到了,才能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培训管理工作者若能结合企业实际,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精准测量,找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推动培训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这对提高培训工作,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急救;培训;社区居民;模式

突发心搏骤停、意外伤害的事件较为常见,其可能发生于任何人,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1]。社区居民在发现突发心搏骤停、意外受伤病人时,即使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急救人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此时如果周围群众能够自救互救,更易为病人争取宝贵时间,也可以降低突发事件或伤害的严重程度,节约社会医疗资源以及减少后续治疗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2]。本研究以2个社区居民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传统培训模式、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培训模式对其开展急救培训,并观察培训后2个社区居民在急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旨在探索更好的培训途径与方法,最终提高社区居民现场急救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9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选取南昌市高新区2个社区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4岁;②身体健康,无心、肾、脑等重要脏器疾病;③近3年一直居住在当前社区;④服从安排,按照计划参加培训学习;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②无故不参加培训;③未按照培训人员指导进行学习。最终239名社区居民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26人,男54人(42.86%),女72人(57.14%);年龄(45.30±8.70)岁;文化程度为专科及以上水平63人(50.00%);无相关培训经历71人(56.35%)。对照组113人,男47人(41.59%),女66人(52.41%);年龄(46.70±5.40)岁;文化程度为专科及以上水平57人(50.44%);无相关培训经历65人(57.52%)。两组社区居民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组采取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培训模式1.2.1.1制定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科普急救培训组织管理与运行方案在总结多年的科普活动经验基础上,同时分析国内外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及存在的问题[3-4],制定了“1+2+3”方案。1个平台即科普教育基地平台,2条途径即线上与线下培训途径,3个抓手即平台建设、急救技能培训、培训效果考核。1.2.1.2建设平台资源平台资源重点包括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培训资源。通过QQ群和微信群建立线上培训平台,线下培训平台为社区活动中心。培训的人力资源[5]主要由学院有科普经验的教师、学生社团骨干成员构成,然后通过加强与医院、社区的合作,引进临床护理和医疗专家、社区的管理人员等充实平台人力资源。急救培训材料包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材料。急救知识包含高热与中暑的处理、家庭烫伤烧伤的处理、食物中毒的处理共3个模块;急救技能包含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与包扎术共3个模块,每个模块含授课演示文稿(PPT)、讲稿、微课、家庭急救手册。1.2.1.3制定平台考核评价标准鉴于国内没有统一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标准,研究团队成员前期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版教材的相关内容,初步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含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共3个急救技能操作评分标准。急救知识按照理论考核的标准,建立100道题的考试题库。1.2.1.4开展科普急救培训研究组采用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急救培训模式开展社区居民急救培训。①组织分工,明确职责:学校建立一个科普急救微信公众号,并将培训材料于线下活动2周前推送至公众号,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加入公众号,督促居民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巩固学习,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反映学习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②开展线上培训[6-7]:线上的学习由居委会组织与监督,学校负责提供学习资料与考核。③线下学习:安排专业培训人员进行分组培训,每名培训人员负责10名社区居民,单个小组社区培训居民人数不得超过15人,避免人数过多影响培训效果。④培训方法:采取理论讲解+模拟场景示范+互动练习的培训方式,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每月开展1次科普急救培训。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即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平台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由学院有科普经验的教师作为讲师,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急救知识讲座,现场进行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演练及培训,培训后现场对社区居民发放家庭急救手册,由居民自行阅读,讲解突发心搏骤停和意外伤害等的急救方法。另外,社区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急救相关知识,以便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急救流程。每月开展1次科普急救培训。

1.3观察指标

1.3.1急救知识问卷根据平台制定的相关急救知识题库随机抽题,包括高热与中暑的处理(15题)、家庭烫伤烧伤的处理(15题)、食物中毒的处理(20题)3个维度共计50题,每题2分(正确计2分,错误计0分),总分100分。所有急救知识考核均用相同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进入问卷星后台收集相关数据。得分越高表明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3.2急救技能培训前后按照平台制定的技能考核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总分100分。考核多项最终取平均值,分数越高表明急救技能掌握程度越好。

1.3.3满意度评价培训结束后对居民进行培训总体满意度的评价,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共4个等级,并计算满意度,即很满意和满意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培训模式可明显增加受训人数

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急救培训模式,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线上培训可以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明显增加接受培训的人数。心肺复苏术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急救技术,有44.32%的人从未接受过培训,海姆立克急救法、止血包扎的培训人群比例甚至低于10%[8-10]。付忻等[8]认为我国公众现场急救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究其原因为针对公众的现场急救培训欠缺。陈志等[11]对1988年—2001年北京市城区322413例院外急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988年—2001年社区的发病现场急救者占急救总呼叫者比例由60.00%上升到87.39%。因此急救服务的重点在社区,提高社区居民急救能力是急救医疗服务成功的重要保证[12]。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线上线下的培训力度,争取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能免费获得急救培训。

3.2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何玉梅等[12]认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欠缺,急救能力低与培训组织管理混乱,培训师资资质复杂,培训方式落后。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急救培训模式组织管理明确,培训前制定了明确的培训计划、安排,且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居民培训后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科普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培训模式较传统培训模式效果更好。分析其中原因:线上居民可以先自学,初步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后期的现场培训中,通过现场示教、现场指导、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急救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让居民掌握急救技能[13-14]。美国急救培训中提倡受训人员先领回资料,在家自行预习[15-16],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现场演练。本研究中的线上线下结合培训的初衷与美国急救培训的做法不谋而合。当然,培训后居民整体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虽然较培训前有所改善,但整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研究组居民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分分别为(81.75±7.04)分、(76.78±6.74)分,整体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可能为很多社区居民因为工作或家庭的原因,无法有效参与线上的学习和线下的练习,影响了居民学习时间和效果,进而导致培训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篇10

将进入ICU工作的50名低年资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士采用戴明循环进行培训,即按计划(plan,P)、执行或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等4个阶段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培训。培训时间均为6个月。评价指标培训结束后,由科室考核小组统一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考核,总分100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护理理论、专科护理技能考试成绩。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统计两组护士护理缺陷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护士专科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采用戴明循环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专科护理理论、专科护理技能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士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的比较采用戴明循环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戴明循环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

应用戴明循环进行低年资护士培训以后,给低年资护士提供了一个有的放矢的学习机会,使她们的学习真正做到了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改进。经过6个月的培训,她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汇贯通,对知识的掌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护士在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及应急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明显得到提高。

3.2戴明循环规范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模式

由于戴明循环为临床带教老师提供了一种持续的、可重复的带教模式,与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相比,应用戴明循环进行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整个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带教效果受到来自临床带教老师个人素质、工作内容、时间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明显减少。

3.3戴明循环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