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30 16:2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英语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设计;模块教学;优化设计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设计是表面工作,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上课只是凭着感觉走就可以了,这是极端错误的做法。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着整个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的成败。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经验和思考,对教学设计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模块教学要有全面规划
据调查,湖北省大部分地区都使用的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使用教材时,教师要认真通读教材,研究教材的特点,了解教材编写的理念和体例结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统筹规划高中三年的教学任务,做到阶段侧重,循序渐进,逐步到位。比如,在高一年级要着重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和学生情况,尤其要了解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全面规划模块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实事求是地设计实施方案。
二、单元设计要有整体计划
高中英语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基本特点是每一个单元都一个话题,并围绕此话题展开语言学习的具体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单元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整体计划单元教学,既要考虑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要考虑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同时,计划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形成。每个单元的课时数控制在七个课时之内,用五个课时进行单元教学,另外,再用1~2个课时处理学生用书Workbook中的内容。
三、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
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具备课程意识,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也就是说,在教学设计中要落实课程理念。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教师要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结合教材,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符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的描述要清晰、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不但要明确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也要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所说明。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考虑目标的达成与评价,而且反馈与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要与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密切相关,我们提倡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3.教学资源的准备要充分化、合理化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是否适当和丰富,不仅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体验,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
4.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的安排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笔者建议采用“inputexperiencefocuspractice”教学思路安排教学。比如,warming up和prereading
的环节应当紧凑,留出足够的时间开展阅读教学。教学如果感觉话题贴近学生,可以利用warming up和pre-reading对学生进行说
(speaking)的训练,借此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这时便可将阅读任务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
5.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语言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学生设计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能力的提高,尤其要重视在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探索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计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抓住了这一本质关系,才算是抓住了教学设计的根本,要彻底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师灌,学生听”。
2.处理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并设定九个级别,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具有宏观、通用的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设立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做到和谐统一。
3.处理好传统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之间的关系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都是现代化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为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不使用或少使用传统教具,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取决于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及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之间效益比的高低。
4.处理好课堂设疑提问的目的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之间的
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在智能水平以及接受程度上的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素应当成为问题设计和问题预期答案的基本依据,即问题因人而异,答案,且具有开放性。
篇2
关键词:英语专业;知识体系;课程设置
在新的全球化浪潮的形势下英语专业学生的立业之本、何去何从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随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地位日益突显,掌握英语的人数不断增多,用人单位对纯英语专业学生的兴趣锐减。在英语专业与其他各个专业的复合成为潮流的同时,也产生了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复合专业缺乏根基等一系列的问题。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完善的现代知识结构。未来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现出这些基本特点:基础厚、专业精、横向知识广博、各类知识呈现系统性和动态性;未来人才不需要僵化、静止、封闭、教条的知识体系。而要建立流动的、开放、发展的知识体系,必须具备实现知识流动和发展的能力和方法。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新形势下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及其适应性。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笔者希望能了解目前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现状,并试着发现问题,以便今后逐步解决。
一、知识体系的定义和构成
现存的文献对知识体系的定义缺乏统一和精确,笔者认为知识体系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知识体系指知识点的构成形式、内容的多寡和选定。广义的知识体系包含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全面的生存能力。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知识体系,即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首先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研究,课外学习和实践磨练将另文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否能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适应市场的知识体系主要与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息息相关。由于近几年对教材问题的研究较多,故本文只研究国内目前涉及较少的课程设置问题。
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概况
我国大学的课程设置是由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专业教学大纲限定的,从属于培养目标,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各种不同门类的课程,是按照课程设置中规定的开设年级和教学时间来制定各自的大纲或课程标准。所以,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不同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知识和经验的质量和力度。针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国家教委于2000年制定了新的英语专业大纲。新大纲强调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新大纲还进一步指出了新形势下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以及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新大纲颁布后的四年里,各大高校的英语专业都不同程度的对自己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作了相应的调整。
根据笔者对国内主要高校的英语专业的调查,目前大多数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设英语专业的理工科高校都依照国家教委颁发的新大纲的精神把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专业技能课是指主要在低年级开设的听说读写译等课程,这些课关注的是语言形式的掌握。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专业知识课是指帮助学生使用语言形式的英美文学、语言学以及文化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就是所谓的复合专业的成分。各个院校根据市场的需求或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从调查看,大多数院校选择金融或贸易课程。特色院校则将自己的特色专业融入进英语专业的课程。如西南石油学院设立了石油科技专业模块供学生选择;华东政法大学在教学中强调英语专业教学、法律专业教学、计算机应用三方面的有机结合。由于所依据的课程理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背景相似的院校可以产生不同的课程设置。
如此看来,英语专业似乎有三条路可走(师范类除外),一是走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的道路;二是力求拓宽基本学科教育,提供文理兼顾的成才思路;三是与热门专业进行复合,符合某些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中国加入到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中国高校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的英语专业教学目标和模式的确是可喜的现象。但在这可喜的表面又隐藏着忧虑:不同理念下的课程设置是否伤及了英语专业的看家本领———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
新加坡国立大学英语专业的四个方向非常明确,课程是围绕方向而定的。东京大学突出研讨,把研究生教育的精华注入了本科生的教育模式中。这些鲜明的实例都告诉我们,英语专业要生存仍可以在自身学科或人文学科内做文章。把英语专业提升到英语研究的高度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是面对中国的国情———英语专业学生人数众多,国家又急需多面手的英语人才,似乎所有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只培养英语研究的人才又不符合社会要求。michael apple在他的知名著作《意识形态和课程》中选择用社会控制的历史来阐释课程领域,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说,课程的设置体现社会的发展与现状。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国加入其中的稳健步伐,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将进一步成为教育界、英语界和学术界的讨论热点。
三、有关课程设置具体内容的一点解决建议
汉语水平的忽视严重影响了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有一位已经被保送的研究生感叹道:我们现在是英译汉时,汉语不行,汉译英时,英语不行。现在的专家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中文水平和学习自觉性。而英语专业学生的中文远不及高中时的水平,如果没有中文课程,学生是不会花时间在这方面努力的。
座谈中,学生认为西方哲学思想应加强,而用英语讲授的西方哲学史很少能在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中看到,只有外交学院和南京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名牌院校开设。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各大院校步子迈大些,与世界接轨的程度就会更高一些。武汉大学数理金融专业开设的西方哲学课程,使用的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原版教材。我们英语专业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这样的课程。近些年“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相继出现在英语专业课程中,但学生的反应是“文化课过于肤浅,吃穿、习俗、简单礼仪,现在是人人皆知。我们需要更为深入的文化分析和对比”。在这点上值得一提的是广外商务英语学院英语系,他们开设了应用词汇学、应用文体学和应用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使得英语课程更务实,更加贴近时代和社会。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既面临着重重危机,又迎接着全面提升的机遇。课程设置中中外文化的教育,实践课程的注重,系科设置的科学化和专门化都是我们今后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书目
1.王迎,陈丽.网络化课堂教学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
2.孙力广.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仁[j],中国电化教育,2002
3.蔡基刚.为什么要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彻底改革.「j〕中国大学英语教学,200311,
篇3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真正体现出他们学习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主体参与欲。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知识传播的客体,也是掌握知识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自己的自主性。2.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增强课堂的主体性。
学生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环境是学校,所以,应该营造一个有着浓厚外语氛围的校园环境,把校园变成一个大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外语并且行之有效的快速提高外语水平。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英语晚会,办英语小报,开办英语小广播节目,校园里的英语一角,聘请外籍教师上课等形式来改善校园的英语学习环境。课外的英语气氛需要课堂气氛作铺垫,而课外的气氛又感染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也会大大增强,学习也更有兴趣了,成绩也随之会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趣味英语课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音、电脑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适宜的情感能唤起相应的激情,人处于相应的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活动也是交际活动。 交际中充满情感和乐趣,可以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和记单词的乏味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并且主动投入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呢?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小错误,或者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习得理论,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同时也十分关注语言的形式的学习,从而有助于掌握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学会英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实质是: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种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l、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写作技巧等。
篇4
简易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99-01
1 阅读英语简易读物在高中英语课程中的作用
1.1 夯实英语基础
通过阅读简易读物,大大帮助了学生对简单词汇的学习与掌握。在高中阶段,基础的词汇与英语语法知识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是衡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准。通过简易读物的阅读,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大大提高英语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作者的思路、手法而创作出相对地道的英语作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水平与运用能力。
1.2拓宽英语视野
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相对狭隘的英语视野。通常,高中生学习英语仅仅局限在课本有限的知识中,对于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将简易读物融入到英语课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英语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扩展对英语国家本土文化和历史的学习。
1.3 提高英语文化修养
将简易读物引入到高中英语课堂的学习中,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将同学们带入到真实情景与语境中,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4 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上述中已经提及到,通过简易读物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全面地提高综合素质。
1.5提高跨文化意识
在阅读中学习英语,可以从书中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地理与历史知识,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一种十分有效与快捷的途径,通过转换视角,转变思想,比较东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2 英语简易读物与高中英语课程结合的途径
1.1 课堂中阅读
将英语简易读物融入到高中英语课程中,通过有效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完成课本中必要的学习与练习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首先,老师可以阅读一部分,注重对语音、语调、重音的区分,并且尽量贴近英语国家说英语时的方式与语气,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模仿与朗读,从而养成很好的朗读习惯与学习方式。众所周知,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与人沟通,因此良好的英语口语水平是衡量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在课堂中阅读,就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与阅读质量,并且老师可以随堂进行更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老师的朗读也同时感染了学生,可以增强他们朗读的激情。
1.2 课后阅读
如果单纯靠课堂中有限的45分钟,对于学习英语、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和口语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当布置一部分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学生每天都保持一定简易读物的阅读量,有助于他们英语阅读水平的稳健提高,让他们一直保持在对英语阅读的熟悉感觉和气氛中,避免对英语产生生疏。
1.3在电影中欣赏简易读物
篇5
关键词:职业英语;高职教育;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赵欣(1979-),女,河北沧州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英语系,讲师。(北京 1001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152-02
进入21世纪,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给予了高度关注。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指导思想的不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学理念的重点也完成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质的变化。教育部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高职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在2008年,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又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课程势必将服从、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在将来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真正体现高等职业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基于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的一个分支,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即EOP)得到了众多专家们的认同和支持,开设行业英语或是职业英语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更为可喜的是,有部分高职院校已在该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如深圳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学院等,它们多是较为成熟的工科高职院校或地处沿海地区具有起步早,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优势。然而,在一些内陆地区或是文科高职院校中,职业英语课程的发展相对迟缓。
总之,无论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甚或是英语教学改革自身发展和学生特点的要求,职业英语或是行业英语课程都要兼顾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突出对其行业技能的培养。它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实践探索,更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学以致用的典范。职业英语课程是英语语言学习与本行业基本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该课程定位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场英语交际为目标,以行业英语技能为主线,培养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及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职业英语课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如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且不能进行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1.因材施教落实不到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一线的高职英语教师们,已经深切感受到无论是生源质量的优劣、词汇量的多寡,还是在英语水平的等级上,高职生与本科生入学时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当然,英语教育者也不是万能的救世主,能够凭借180个学时,弥补前12年英语学习的缺失,使学生一夜之间完成“破蛹化蝶”的完美转身。12年的英语应试教育,使高职生丧失了学习热情。英语学习策略严重缺失造就了他们无数次的垂头丧气。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严重偏低,成就了他们上百次的“缴械投降”。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也由爱生厌,再由厌到恨,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职业英语课程被划分为某些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课程开设的时间多集中在第三、四学期。学时数为32或64课时,教学时数无法保障。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授课语言多以汉语为主。教法陈旧,施行以阅读和翻译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严重偏离了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教学模式则依旧沿袭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无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何谈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师资衔接缺失,要么是缺乏具有语言教学基本功的专业课教师,要么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而且还缺乏学院领导的重视,课堂管理混乱,教学组织松散,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二、合理化建议的提出
开设职业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职业英语教学存在的尴尬境地,职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英语教育者首先是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课堂,乐于学习,更善于学习。将快乐教育的元素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环节中,将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才是当务之急。
1.明确的课程定位是标尺
职业英语课程只是某些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而不是某项技能的岗前培训。学生只有在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群及其所需的英语技能要求后,才能结合自身条件寻找差距,从而产生紧迫感,进而有可能形成不待扬鞭奋自蹄的可喜氛围。他们会将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主动思考应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有效学习,以便解决未来职场环境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开设职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愿意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在步入岗位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效形成和提升与自己英语学习能力基础相适应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只有这样,职业英语课程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未来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
篇6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 注意点 教学策略
一、引言
我在近几年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发现,围绕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注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起到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作用,而且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语言文本内容。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注意点
1.注意合理优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学习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综合运用。这是因为,优化好文本资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和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能够为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渠道,促进他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
对此,在教学中,优化学习资源,首先,我们在充分发挥好现有学习资源引导的基础上,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思维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更为开阔。用好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体味文本语言表达的深层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拓宽语言学习的渠道范围,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互联网络资源、英语报纸杂志等积累丰富的课外语言知识,感受英语学习的时代性和生活性。
我们以《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好教学资源,我采用了如下方法:首先,建议学生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查阅文本中提及的相关“TV”、“audio devices”、“tape recorders and player”等发展历程。其次,鼓励学生根据上述发展历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发展阶段,运用查阅的方法进行综合表达。最后,鼓励学生在自我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完成“Reading A”中的习题,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体味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表达运用。
2.注意运用任务探究模式,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英语课程教学认为,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运用该教学模式,更能够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感悟能力。
我以为,以任务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就是在发挥好任务引导和思维训练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优化任务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运用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参与课程学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由语言学习转化为生成能力,要求学生在任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表达。
运用任务式教学,能够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主动探究基础上更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思维。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学中,就可运用该种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 A”中的习题,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学习和主动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其写作特点,便于学生加深了解。再次,布置学习探究任务问题:①What did make Polly feel afraid?②How could the old man tell that Polly was young?最后,可要求学生能够就“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这个问题进行彼此交流。
3.注意英语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运用技能。
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是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教学话题。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语言学习和适应方法,提高他们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学生更好地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
从近几年的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效果来看,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化知识,更为轻松自由地使用语言知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学习意识参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制定,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究,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体验语言的强大功能。
像在《牛津高中英语》的“Reading”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感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模式参与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利用好现有的学习资源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前提下,能够运用合作探究等形式深化对语言文本的理解,以此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策略的能力。
三、结语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围绕“学生是课程学习主体”的理念,注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在丰富课程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了以上几点,就更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迟克晓.设计创新问题 优化教学环节 培养创新思维――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宋桂月 金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
篇7
【论文摘 要】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教学大纲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要求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的时,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当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我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很必要。
二、我校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在实施中地探讨
2.1我校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原则
当代教育注重教育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多样性的结合,国家统编教材更多地关注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要求教育的统一性。因而,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方面,就给我校校本教材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使学校在这一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校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校本教材与国家统编教材相互补充就能较好地满足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这一要求,使学校教育服务社会。
从2009年起我校积极推动特色教学,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形成特长, 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编写校本课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选择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的知识。选择学生能接受能理解的知识,并将人文主义思想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环节之中。基于这个原则,在人教版的基础上,我们选编了一套英语校本教材。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三大方面,由王荣春、何秀娟、郭建主编的《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周勤红、蒋红梅、马馨馨主编的《写作教程概况》,靳爱新主编的《高中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内容范围为:A.关于英语国家风情习俗;B.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的差异;C.关于中西方国家节日的差异;D.关于英语国家的音乐文化;E.关于世界主要问题;F.关于英语国家的科技发展; G.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H.关于中英宗教信仰的差异。总体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的水平。
2.2我校英语课程校本的教学形式
2.2.1讲座和讨论
主要介绍英语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获得学习资源;采取先让学生讨论再讲解。在讨论中或讨论后及时做总结
2.2.2开设英语口语班、英语听力班,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接受多元文化教育,我校利用外教,着重培养他们的口语和 听力。
2.2.3观察和访谈法
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时刻对学生做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中、回答问题时的表现等等,并且做必要的记录。
2.2.4问卷及测试
对参加英语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前培训后对研究对象都进行综合语言能力测试。进行对比分析。
2.3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的实用性
我们以人教社2008年新版高中英语教材范本,依照教材的内容,力图在教材外给学生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校情英语课程。在编写中,我们考虑到学生英语能力的分层实际,以三个层次开展校本英语教学编写,尽量在内容的选择,编写体例的设计符合我校高中学生实际特点,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情景。 英语校本课程确定后,学校对授课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都作了精心安排。国家课程英语每周安排4课时,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校本课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记入学生学分认定中。
三、对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启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充分认识到我校的优势和风格,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实施后有如下启示:
3.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们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精神与技能,需要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过去我们所使用的都是别人编好的参考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教师的惰性,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科研能力的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使教师全面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结构,为教师提供了发挥自己教育智慧的广阔空间。
3.2更全面地利用和充实了学校的课程资源
课程的设置基于社区和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我校开办特色化教育,与李阳《疯狂英语》有着经常性的往来合作,因此在师资和对外信息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学校许多教室都有多媒体随时可以利用。所以学校英语教学资源很理想,因此,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的合理充分的利用是课程的开发的途径。校本教研将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3给学校创造了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
为了有效地配合了英语课堂教学,突破了“学校-教室-课本”三位一体的封闭状态,我们创设一个个英语文化场景,协调好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学习氛围中。
3.4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大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校本课程实施以后,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渴望学好英语,这就给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有了学英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潜能也充分发掘。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3.5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英语校园网使信息技术和其它文化课得到了有效的整合。经过学习校本课程,学生对中西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扩大了知识视野,加大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这对语文,政治等学科是有帮助的。
四、提升英语校本课程的质量的思考
4.1教材的编排有待完善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异域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社交礼仪和风土人情,他们渴望诸如异域政治、历史、经济、教育、时事等更高层次的文化学习和吸收。因此,在编排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多开些介绍英语国家知识,和时事阅读的课程。
4.2协调国家英语课程与英语校本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应属于第一课堂,英语校本课程为第二课堂,二者相互弥补,又有主次之分,不能投入同等精力。国家课程教学活动,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使教师没有额外的时间从事课程开发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会带给他们压力,造成过度疲劳,因此视其为额外的负担,影响了他们对课程开发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4.3合理兼顾学生兴趣和学科能力培养
我们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往往会过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忽视教学目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选择英文原版影片欣赏、英语视听的学生较多,大部分人选择的原因是这些课要求不高,情节有趣,比较轻松,很容易拿到分数。而一些要求相对过高的科目,如英文写作、英语听力则不尽人意。
我们深切感受到,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课程综合化的关键是教师的综合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紧密地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爱好以及学科教学,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有价值,否则将使校本课程走入一个误区。
篇8
关键词:翻译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教材选用 翻译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地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这也使得高素质英语专业翻译人才供不应求。据中国翻译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更少了,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很多高校作为培养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基地,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如何改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因而,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翻译人才?据调查,市场对于职业翻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这也是核心技能,要求译者精通双语,并能达到熟练应用、写作与转换。
2.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相应的工具应用能力。译者应当熟练掌握各种辅助翻译工具以及相关文字编辑和排版能力。
3.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较为宽泛的知识体系,最好具备在某个专业领域相对完善的知识背景。
4.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快速地掌握新知识。
5.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译者应当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基本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明确了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后,反观高校对于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不难看出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着重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材选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校都较为偏重文学文本的翻译,轻应用文体的翻译,开设翻译课程时一般也就是分为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口译等。这些翻译课程可以在宏观上让学生掌握一些翻译理论、技巧和方法,然而对于以后翻译从业者所经常接触的金融英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等专业背景较强的翻译类却少有涉及。除此之外,翻译课程学时偏少,许多高校开设的翻译课都是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各一个学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课堂上时间有限,课下进行的自主翻译学习和实践练习也很少,无法掌握实际的翻译技能。相比之下,国外的翻译培训与教学有一个共同点,即“在一定理论框架内,最大限度地贴近翻译实际,以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实际能力”。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单向的从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的“讲”远多于学生的“练”,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具体遇到的困难、如何去进行解决以及从中的收获。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翻译教学容易变得枯燥乏味,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呆板,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翻译技巧和方法,努力向教师所提供的“标准译文”靠拢,而不具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
再次,在教材选用方面,目前市场上有关翻译的教材琳琅满目,但是选择适合所教层次学生的课本却并不容易。有些教材理论性强,所选翻译材料难度偏大;有些教材专业性太强,不适合翻译初学者使用。有些教材所选译例陈旧,体例单一,缺乏时代性。根据学生水平,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对学生学好翻译非常关键。
二.改进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
1.优化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
在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开设专业必修课学习基础翻译的情况下同时开设专业选修课,诸如法律英语翻译、金融英语翻译之类专业背景较强的翻译课程,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此类课程。此外,翻译是双语转换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学生可以看懂英文,却无法用贴切的汉语将其表达出来,因而设置英汉语对比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内在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历史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翻译。
此外,翻译课程的学时可以适当地进行增加。现在多媒体资源较为发达,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些网络翻译学习课程,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
2.创新翻译教学模式
在翻译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充分采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
工作坊(workshop),由美国风景园林师、设计师兼教师出身的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rplin,1916-2009)提出,用以指代提供各种不同立场和不同族群的人们进行思考、探讨及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翻译工作坊,即在翻译活动中,几名翻译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相互交流,分工合作,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
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译前阶段、分组翻译、译文展示、译文评估。
译前阶段,教师讲解相关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布置翻译任务及要求。
分组翻译,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翻译小组,每个翻译小组即为一个翻译工作坊。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等展开讨论、进行协商,议定出最初的译文,并进行修改、校对,形成最终的译本。当小组成员对某处的翻译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保留各自的译文。
译文展示,各翻译小组展示出自己的译文,并且要呈现出翻译过程中各成员的分工,作用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译文评估,评估由组内评估、组间评估和教师评估三部分组成。在这一环节教师对评估活动进行组织、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评判标准。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收集定稿译文并根据教学目标评定成绩。
这种教学模式以过程为取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信心,为其分析和解决翻译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课堂也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角的照本宣科,学生会在参与翻译的过程中体会到完成翻译任务的不易,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最终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而且,这种翻译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进入职场后进行职业翻译的模式较为贴近,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真实市场的需求。
此外,高校也可定期举行专题讲座,邀请知名的翻译家或者从事翻译行业的管理人员讲授特定的行业知识以及翻译项目管理之类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翻译动态和翻译市场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单凭课堂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翻译类的参考书目供其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教师也要注意充实自身,学习新的翻译理念,并不断地进行翻译实践,以提升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指导学生。
3.选择合适的教材,与时俱进
根据所教学生的层次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合的教材并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可以选定某一教材,同时借鉴并融合其他教材或资料的长处。此外,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当与时俱进,找出贴近生活实际、融合当下热点、适合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翻译材料。
综合而言,就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优化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创新翻译教学模式并选择合适的教材以改进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为市场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当然,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是一个长期并且动态的课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保持更新、探索,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恪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2-44.
2.陈宣荣.以翻译工作坊模式促进翻译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0-171.
3.龚爱华.论我国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19-121.
4.黄越.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大学教师角色―以翻译课堂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1(6):56-60.
5.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6.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11(4):37-41.
7.吴熙.高职高专翻译教学模式的转向―翻译工作坊模式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5):163-165.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学中 树立信心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听说读写
暑假我们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其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培养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
一、 思想上正确引导,树立信心
很多学生认为:初三学习太苦太累了,考上高中可以歇一歇了,思想上有放松情绪;也有学生认为自己初中一二年级没努力,到了初三努力一下就考上了,高中也一样,思想上有轻敌情绪;还有的认为自己初中英语就差,高中内容增加了,难度大了很多,英语是没法学了,思想上有畏难害怕情绪。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我分别对他们正确引导,端正他们的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情绪。强调高一是打基础的关键,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对于想歇一歇的同学要让他们知道在他们歇的同时,很多同级学生正在默默地勤学苦练。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让他们知道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是有阶段性的,初中英语基础不好也不会影响高中的学习,鼓励他们要有信心。
二、 学习上帮助他们排除障碍
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以后,帮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系统的复习。首先帮助学生掌握单词,过好单词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师把初中单词和短语按照规律整理,让学生集中苦记,教会学生记英语单词的一些基本常识与规律,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法。教师把初中所学过的语法按内容重新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在教学新教材的同时复习涉及到的已学词汇、语法,达到巩固的目的。只有解决了学习英语的词汇问题,且解决了学习英语的语法问题,教师才算是打好了学生的根基,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三、 培养独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高一新生入学后,对英语中的长、难句有些困惑。面对越来越快的语速,面对越来越长的文章有些不知所措。新教材有很多词汇。但教材内容丰富,非常新颖,与时俱进,涉及题材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其他学科关联密切。如: “My First Day in Senior High”, “Music”,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 “No Drugs”, “Films and Tv Programmes”, “Europe”, “The Violence of Nature”等。由于学生熟悉这些话题,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相关背景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我要求他们养成预习习惯、购买英语工具书如英汉、汉英字典、语法书等。教会他们使用工具书。鼓励他们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如录音机、收音机、 MP3、 电视、电脑等多接触英语。下面具体就从培养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听说
教师在课堂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多和学生作问答互动。鼓励他们多说大胆讲,说错也没关系。由于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因此课堂上引导他们说的话题就可灵活多样了。教师可利用每模块的录音材料,组织学生听说讨论。课前五分钟是学生的演讲时间,气氛积极活跃。组织学生看优秀英文电影,如: The Sound of Music, Harry Potter,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等,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评论电影人物、情节。鼓励他们多看英文电影、电视节目和英文电台。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练习听说,养成一种听说的良好习惯。
2. 阅读理解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能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精读习惯,读懂每篇课文的每段、每句甚至每个词汇;更要有泛读技巧。多看课外英文杂志、报纸。选具有真实性、涉及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等体裁多样化的材料来阅读。从高一年级起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两篇文章。只有阅读量上去了,阅读速度上去了,理解层次上去了,才能谈到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 高职英语选修课 艺术专业 需求分析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英语的“职业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教育部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要求,高职高专应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英语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保证了英语课程作为必修课的课时,也相应开设了一部分选修课,但是多数课程一般都是以任课老师的个人偏好开设的,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扩展兴趣爱好、培养个人特长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学习需要,开设多层次、多样化的英语选修课,以作为英语基础课程的必要补充,满足广大学生未来就业和工作的需求。
一、高职英语选修课的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有语言技能类和语言文化类两种。技能类的课程主要包括口语、实用写作等,语言类的课程主要包括影视赏析、欧洲鉴赏等。如影视赏析教学以其直接、真实、准确的方式,集中展示着社会文化场景,并以其丰富的语汇全面具体生动形象地传递着异域文化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分离和脱节的问题,兼顾了语言技能培养和英语语言文化的传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之中,不管是从学校、教师还是从学生本身看,其都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选修课的顺利开展。
笔者对艺术专业的在校学生,此外还有一些本专业已经毕业并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以及授课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根本目的在于以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调整艺术学院的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需求分析是设置英语选修课程的必要前提。
全面详尽的需求分析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缺乏必要的学生需求分析,就不知道学生对本专业的英语学习有何需求,在设置英语选修课程时,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种类、课时等,因此,在此情况下设置的英语选修课程是较难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的。此外,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只有少数学生达到应有的英语水平,而其他绝大多数学生不是在高中水平上停滞不前,就是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或不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潜力。但多数学生学习英语都比较注重实用性,而不是把英语当成纯粹的知识看待,并且学生都希望学以致用。不管是用来交流还是为了工作,能够真正用到所学的英语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虽然很多学生会比较认真地学习这些英语课程,但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未必有太大帮助;不少学生因为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对课程产生不满,学习热情下降,在英语学习上有所懈怠。
(二)英语选修课无法体现职业院校专业特色。
从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看,多数学生认为英语选修课程种类太少,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将来的工作需要。他们认为英语应该是与艺术专业相结合,为艺术专业服务的。学生更希望学校安排的英语课程能体现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即突出专业特色。现在开设的英语选修课程所教的英语知识都比较基础化和大众化,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无法体现专业特色。选修课内容应以不同学生的不同就业及学习需求为导向,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有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而且可以让有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
(三)教师工作量大,知识结构有限。
高职英语任务较重,师资力量不足。一些教师在选修课上所讲授的内容都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或者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做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必须搜集足够的资料,通过梳理、归纳、整理、总结、熟读备课资料,才能讲好一节课,工作量大。
目前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中,青年英语教师占据了学校的主体教学力量,但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比较少,大多数英语教师没有相关行业或者相关岗位的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语选修课的开设。而且英语教师开设的选修课均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非常关注语言的知识点,对于职业技能的培训,有待加强。
二、关于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预先做好需求分析,科学设置。
做好全面细致的需求分析是确保英语选修课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由于在以前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先做好需求分析,造成不少的问题。因此,在设置新的选修课程前,应该首先做好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就业需求分析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分析,力争做到真正以学生利益和教师积极性为主导,这样选修课就能真正成为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只有这样,学校设置的英语课程才能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既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又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也才能使学校的英语课程更受学生的欢迎。多层次、多种类的选修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和兴趣,也能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容易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在很多院校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选修课程体系能够在优化教学资源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英语选修课的成败在于是否开设了高质量的选修课程,而后者又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雄厚的专业知识,更要了解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学院可以制定政策,给教师提供一些平台,鼓励任课教师编写适合学生水平的讲义、辅导材料和课外读物。同时,学院也应该鼓励基础英语教师与专业老师展开合作教学,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共同研究教学内容,认真调查本院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结合教学经验,编写一些有利于学生就业的、体现学院特色的、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的教材,这样才能保持选修课长期地系统地开设。
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注意设计与学生职业相关的活动;营造职业情景化的环境和气氛,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交际能力;尽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渠道。教师可以以案例为依托,体现真实性。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文化差异变得具体化,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案例,达成共识,并进行陈述。这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词汇和语句,从而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不同的交际情境,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提供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适当地使用真实的语言,而且可以训练肢体语言、社交礼仪等。学生是主要的交际者,教师起主导作用,有时也参与其中,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三)加强学生管理,运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
要加强课堂和考试管理,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辅以课堂考勤、必要的点名和随堂回答问题,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与终结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第成绩或做证明,而是改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主客观条件。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教学的开展还处在探索阶段,为了推动高职英语教学向新的方向发展,促进高职有职业特色的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还需要英语教师的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李灵芝.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李淑清,蔡文芳.教学模式转变在英语选修课中的体现[J].教学经纬,2005(6).
[4]杨从军.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8(7).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