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求职范文
时间:2023-04-08 01:2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银行求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求职简历是大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推销自己的敲门砖,更是用人单位了解求职者的第一扇窗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银行求职简历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银行求职简历范文一:姓
名: 王小姐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198*年8月
户
口: XXX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技术职称: 中级
毕业院校: XXX商业大学
毕业时间: 2009年6月
所学专业: 财政学
外语水平: 英语 (CET-4)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联系方式: ************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部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银行、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
期望职位: 部门助理/秘书/文员、会计、出纳、银行专员/出纳员
工作地点: XX市、XX区
期望月薪: 面议
教育经历
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 XXX商业大学 财政学
工作经验
2005年8月 在XX石化总厂财务部实习
2005年12月 在XX炼油厂财务部实习
2006年8月 在XX商业银行实习
2008年8月 在XX江海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
2008年10月 在XX百花园商店做会计
专业技能
国家计算机二级VFP, 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系列软件,能熟练并及时完成日常办公文档的编辑工作。熟练掌握财务知识。持有会计上岗证,助理理财规划师证,中级纳税筹划师证
自我评价
为人真诚,谦逊,自信,有着很强的拼博意识,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善于与人沟通,有团队合作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创新意识,追求完美。性格开朗,对自己充满信心 做事踏实,勤奋好学,工作稳健、认真、细心、忠于职守,保密意识强, 能够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积极主动完成本职工作,接受挑战,具有团队精神。
虽然我的个人简历只不过是为了一张银行的面试通知书,但是能够得到面试通知也不代表我就会银行录取,毕竟僧多肉少,能不能被录取是一件很难预料到的事情。
不过我会努力的,我会为每一件工作努力的,工作不好找,可是毕竟还是有工作,只要努力了,我就相信我能够做好,我相信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绚烂!
银行求职简历范文二:姓名:XXX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6年5月
身高:165cm
籍贯:徐州市
居住地:徐州市
民族:汉
政治面貌:团员
求职类型:应届毕业生
毕业院校: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专业:金融学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教育经历
2005年09月至2009年07月 于无锡就读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工作实践经历
技能水平
国家英语四级,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江苏省计算机一级,全国计算机二级,熟悉WIN xp等操作系统和Office等应用软件,还熟悉地掌握了VF程序设计语言
自我评价
作为初学者,我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学习、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 作为参与者,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受过系统的经济相关专业知识训练,有在银行,民政局,餐馆的实习和兼职经历;有很强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个性乐观执着,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
求职意向
银行柜员,保险内勤,银行柜员
银行求职简历范文三:姓
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天河区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梅州 身材: 160 cm 48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行政/后勤、市场/营销、客服及技术支持:
工作年限: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天河区 海珠区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8-10 ~ 2010-09佛山创意鞋材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务: 业务助理
工作描述:
1.跟踪新产品的开发进程;
2.跟踪客户下单情况,并将订单资料输入公司电脑;
3.统计接单数据,做成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将信息告之相关部门;
4.记录,整理部门的资料并归类;
5.主管临时安排的工作等.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8-02 ~ 2008-07广州市图文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职员
工作描述: 检测审核修改相片,用photoshop处理相片,excel制表。
离职原因: 个人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7-10 ~ 2007-11广州会展(车展)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服务业
担任职务: 工作人员
工作描述: 做一些安检工作。
离职原因: 实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7-07 ~ 2008-09新厚超市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服务业
担任职务: 收银员
工作描述: 1、负责购物营业时间内顾客购物的收款工作;
2、负责将顾客购物信息准确录入前台收款机;
3、负责销售日报的打印、核对;
4、负责收款设备日常的保管与维护。
离职原因: 兼职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8-07-01
所学专业一: 电子商务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5-09 2008-07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 毕业证 139121200806000548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文员、助理; 愿意从低层做起,寻求具有挑战,并有发展潜力的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
篇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封自荐信。我叫,怀着对贵银行的尊重与向往,我真挚地写了这封自荐信,向您展示一个完全真实的我。
大学以来,我一直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和个人努力,我系统地掌握了法律学科的专业知识,
获得了全国(来源:
)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一等奖、国家助学金以及学院励志奖学金。在专科毕业的同时也顺利地拿到了辽宁大学自考本科文凭。
理论联系实践是很重要的。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寒暑假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扶贫家教活动并获得了家长们的好评,接受了**日报社的采访与报道。大二时,凭借着自身对金融方面知识的爱好与学习,经过学校老师的推荐,我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行的兼职招聘中脱颖而出,进行了为期整整一年的兼职工作。兼职结束后我又顺利地通过了广东发展银行**分行的招聘考试(点钞5分钟18把,计算器5分钟6道题),顺利地成为了渤海支行营业部的全柜员。8月——8月被**团市委调往庄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执法监察室(学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团市委确定为支援北三市大学生志愿者)。
希望贵银行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最重要的是为贵银行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最后,祝贵银行事业欣欣向荣、业绩蒸蒸日上,也祝您身体健健康康、万事如意!
篇3
xxxx年,我满怀着对金融事业的向往与追求走进了xxxx支行,在这里我将释放青春的能量,点燃事业的梦想。时光飞逝,来xx支行已经一个年头了,在这短短的一年中,我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工作上,学习上,还是思想上都逐渐成熟起来。
参加工作以来,我立足本职岗位,踏实工作,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只有这样,才能确确实实干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业绩。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一线的员工,注定要平凡,因为他不能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用满腔的热血堵枪口,炸碉堡,留下英雄美名供世人传扬,甚至不能像农民那样冬播夏收,夏种秋收,总有固定的收获。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那些诸如存款、取款,账务录入,收收放放,营销维护,迎来送往之类的枯燥运作和繁杂事务。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让我深刻体会到,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的我们一样能够奉献,奉献我们的热情,奉献我们的真诚,奉献我们的青春。平凡的我们一样能够创造出一片精彩的天空,没有根基哪来高楼,没有平凡哪来伟大!人生的价值只有在平凡的奉献中才能得到升华和完善。
是的,在农行员工中,柜员是直接面对客户的群体,柜台是展示农行形象的窗口,柜员的日常工作也许是繁忙而单调的,然而面对各类客户,柜员要熟练操作、热忱服务,日复一日,用点点滴滴的周到服务让客户真正体会到农行人的真诚,感受到在农行办业务的温馨,这样的工作就是不平凡的,我为自己的岗位而自豪!为此,我要求自己做到:一是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时刻不放松业务学习;二是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三是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四是清醒的认识自我、胜不骄、败不馁。
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做到操作标准、服务规范、用语礼貌、举止得体,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实际办理业务时,在保证遵守我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灵活掌握营销方式,为客户提供一定的方便,灵活、适度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快捷的服务。
篇4
关键词:需求因素;全球价值链;国家竞争力;结构封锁
一、问题提出:什么因素决定全球价值链的形成
自从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后来赫克歇尔与俄林所发展出的要素禀赋理论和迈克尔・波特所阐述的竞争优势理论,正如Gereffi(1999)所指出,这三大理论已成为解释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形成原因的假设前提和基本理论框架。那么,发展中国家依赖于自己所拥有的劳动力或各种自然资源所体现出的低级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以代工者的身份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制造性环节,而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积累方面的先发优势所发展出的高级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以主导者身份占据且控制着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技术研发、品牌或销售终端等高端环节,顺理成章地就成为在各国要素发展能力存在差异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条件下,合乎客观现实的全球价值链“合理”分工格局。由此所带来的国与国之间(主要发生于发达、新兴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对基于全球需求市场的产品价值链所创造利润的控制与分配格局,似乎也就成为既成事实下的客观现实。表面上来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得以产生的原因可由作为投入到产品价值链生产体系中的要素禀赋优势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差异所解释,但是,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得以实施的动机不仅仅在于其发挥自身所拥有的高端要素禀赋能力竞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源自其对既包括传统产品、产业更包括新兴产品、产业的全球新兴或已有需求市场的控制力和垄断势力的谋求。这背后的原因在于:(1)从一国发展的微观基础来看,对于任何一个微观企业单元的创新活动来说,同时包括研发投入和产品销售过程,研发能力和市场能力是企业创新活动不可分割、相互支撑的“一个硬币的两面”。对于任何经济体中微观企业无论是其研发、试车、生产、商业化等整个创新活动来看,创新活动得以实施的最根本、最有效、最简单的激励因素是创新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比较。只有存在足够规模的收入处于增长阶段的消费者需求规模和对高价格的新产品有购买支付能力的意愿需求时,企业的研发活动等高级要素投入才能得以最终转化为创新活动的收益,因而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实现微观企业的创新活动。(2)从一国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市场需求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个处于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空间来说,是决定一切产品生产要素投入的价值和增值活动能否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而且,越是处于产品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高端要素(如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品牌与销售终端),就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空间来实现其价值的转移和增值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或产品生产链的各个基本功能环节在全球地理空间上发生了广泛的分离片断化和重组,因此,发达国家如果仅仅具有产品价值链核心技术环节的控制力,而不具有产品终端需求市场的控制力,并不能实现其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高研发投入活动的补偿与收益,以及对其背后所隐含的更为关键的利益分配的控制力和主导权。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讲,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布局,就不能脱离对全球市场中需求因素的战略思考,也就是说,需求因素已成为全球价值链形成与分布格局中一个不可忽略的核心因素。(3)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空间经济体来说,可以无需借助外部市场,通过本土市场需求容量所内涵的对创新动力引致功能的发挥,内在地培育出其本土企业的高级要素发展能力,这被称之为“需求所引致的创新”(Zweimuller and Brunner, 2005)。这点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深刻的发展策略含义: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自身高速增长的需求市场空间培育或发展出自主的高级要素条件,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具备了相对于发达国家所拥有的高级要素竞争优势的同等竞争能力。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出于对全球需求市场特别是处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控制权和垄断势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极可能成为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布局的根本动因。(4)从竞争手段来看,发达国家日益依靠对市场进入壁垒的打造来获取竞争优势。具体来看,正在由价格竞争转向以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体系为核心的市场进入标准体系制定权的竞争。一方面,通过以本土企业拥有的专利为基础所构建的本土市场进入标准体系,既可以强化本土企业所具有的高级要素竞争优势,又可以以专利授权收费方式来构造国外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压榨国外代工者的生产利润及抑制模仿者的技术赶超能力,确保本土企业高投入研发活动的充分补偿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对本土市场需求高端环节的牢牢掌控;另一方面,利用本土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标准体系,可以作为一种进入别国市场、绕开对方市场标准壁垒的交换“筹码”。
基于以上的种种陈述提出本文的逻辑分析起点和框架:需求动因不仅已成为诱导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产生的一个内在原因,而且成为决定一国(地区)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和产业持续升级动力的国家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内生要素。从需求因素入手来分析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形成机理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国家竞争力问题,不仅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动因,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在既有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作为代工者的发展中国家与作为主导者的发达国家之间“俘获型”价值链治理关系的形成,以及发达国家的国际大买家(如沃尔玛)与跨国公司,针对发展中国家代工企业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所设计的以专利为核心的标准体系“结构封锁”等等现象的背后动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尝试着寻找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格局和利益分配机制控制既成事实下,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和博弈的手段,以及打造和提升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可行路径。
二、需求视角下对全球价值链与国家竞争力形成机制的重新解读
对一国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和新兴产业兴起动因的解释存在着两种理论思路的分野:一是Rosenberg(1974)、Dosi(1988)等所提出的“供给推动”(supply push)假说,认为创新活动和某个产业的兴起是由科学知识的发现、技术机会的分布、研发机构的效率、投资的机会成本等供给方层面因素所决定;另一是Schmookler(1966)、Utterback(1999)等所提出的“需求拉动”(demand pull)假说,认为消费者的需求导向变化、有效需求规模与意愿支付能力等是促发微观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新产品新产业兴起的最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从需求角度来看,技术创新乃至新兴产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内部的需求因素所制约的,而不是纯粹地由微观单元独立的供给意愿这种非经济过程所决定的。Utterback(1999)的实证研究表明,60%~80%的重要创新都是受需求拉动而产生与扩张的。一般看来,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和消费层次的升级为经济体中的微观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和创新活动的收益回报补偿空间,这就为技术创新活动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从根本上创造出一个具有良性循环机制的内生激励机制,形成了企业进行高投入研发――消费者购买创新产品――企业收回创新投入和适当创新风险溢价――企业重新进行创新研发活动,企业通过创新活动的盈利增加――消费者(工人和资本所有者)收入增加――需求市场规模扩大与消费能力升级――激发高创新新兴产业的兴起这两条正反馈互动循环机制的良性运转。
以上分析只是粗略地解释了在一个封闭经济体中需求因素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可能内在作用,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生产非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一国的需求市场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既可消费国内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消费在本土的外国合资或独资企业生产的产品,甚至消费国外企业在国外生产的进口产品;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既可以本土市场为销售市场,也可以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区域国际市场为销售市场,乃至以全球市场特别是具有高端消费需求的发达国家市场作为销售市场。这种需求因素的全球化和复杂化趋势,彻底打破了在一个封闭经济体中需求因素对其技术创新活动和产业结构动态调整能力的内生作用机制。因此,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生产非一体化背景下,重新从需求视角来探析需求因素与一国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探析需求因素与全球价值链的内在互动关系以及需求因素对全球价值链形成机制的影响,是理解发展中国家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立足点。
一国(地区)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所内含的国家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在全球市场所占据的高端需求市场容量所决定的。而这种全球高端需求市场容量既可包括本土市场的高端需求容量,也可包括该国所能开拓的国外市场的高端需求容量。表面上来看,一国(地区)的本土企业只要能够拥有足够的高端市场需求容量,就具备了进行高投入的研发创新活动和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从更为深入的视角来解读,来自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高、低端需求的组合差异对一国(地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提升的影响效应,可能具有如图1左图所示的多种复杂情形。
首先来看两种基准组合模式:Ⅰ+Ⅱ模式与Ⅲ+Ⅳ模式。Ⅰ+Ⅱ模式是指一国(地区)本土企业控制了本土市场中的高端需求,并且开拓了国外市场中的高端需求,这种模式下该国(地区)的本土企业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Ⅲ+Ⅳ模式是指如果一国(地区)的本土企业只是控制了本土市场以及国外市场中的低端需求,即使这种需求规模相当地大,该国(地区)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可能只是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换而言之,也就是在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体系中处于一种微利化、边缘化的被控制地位。以上的两个基准模式只是抽象地描述一国(地区)的本土企业对本土和国外高、低需求市场的不同控制力,对该国(地区)在全球价值体系中国家竞争力的影响。但是,这种近乎简化的抽象描述实质上并不能准确描述真实世界中的纷繁复杂情形。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地区)的本土市场并不是封闭的,国外企业、位于本土境内的外资独资企业与合作企业会参与到对其本土市场中的高、低端需求的竞争,这种情形下该国的本土企业能不能利用本土优势实现对本土市场中高端需求的控制,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既成事实。其次,一国(地区)的本土企业在国外高、低端需求市场进行竞争,不仅面临国外市场中具有本土优势的国外企业的竞争,也面临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开拓国外市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面临高成本的技术领先、品牌推广与维护、销售终端构建等响应国外市场需求本土化特征的巨额前期沉没成本投入,因此这就意味着进入国外需求市场的高门槛和诸多不确定因素,也就意味着只有本土市场中已经具备相当核心竞争力和实力积累的企业才有可能采取进入国外市场的战略。最后但未必是最不重要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积累能力的差异,造成国与国之间的市场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以及本土企业所具有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造成各国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以市场势力和技术势力为两种基本竞争手段的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缺少本土市场需求容量的小国来说,发展以技术势力为导向的出口型发展战略,可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有效战略(如韩国);但对于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不是采取培育自身的需求市场规模和合理的需求结构发展战略,而是试图仅仅采用依赖于国外需求市场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一方面会受到拥有不对称市场势力的发达国家的控制和限制,另一方面由于会与出口国的本土企业利益和民族利益(如就业)发生冲突,这种出口依赖型的发展战略不可能长期维持。综合以上分析,根据一国(地区)本土企业所能利用的需求市场空间与该国所表现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本研究共鉴别出四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如图1右图所示):
(1)“脆弱型”发展模式(B模式),即“小+中+小+大”型。对于某些缺少本土市场需求空间,特别是某个产业或产品高端市场需求空间的国家,完全依赖于国外高端市场需求空间来实现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升级,一般来看,出于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战略利益或者地缘联盟会出现这种情况。该情形下,虽然该国的本土企业表现出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需求终端掌握在别国手中,因此存在相当的脆弱性和不确定风险,一旦与他国本土企业的战略利益发生冲突时,或者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改变时,对方国家可能会限制该国产品的市场进入,从而制约该国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竞争力。而且,该国(地区)由于缺乏本土市场需求空间的内在支撑,企业一般会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对方国家以快速响应对方市场变化与生产的本土特征,这样也容易造成本国产业的“空洞化”倾向。
(2)“依附型(俘获型)”发展模式(D模式),即“小+小+中+大”型。在两国的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都不处于相同水平的情形下,两国间由需求所引致的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般也会处于一个不对称状态。在GVC条件下,拥有足够有效需求规模和较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发达国家)相对于有效需求市场规模不足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劣势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压倒性的不对称市场势力和技术势力,这种情形下,发展中国家只能以代工方式进入到发达国际的低端需求空间,切入到发达国家所主导控制的产品或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发达国家作为价值链中的主导者,会设计各种包括技术标准、专利授权、质量、环保、交货、库存及价格等参数来控制发展中国家以代工者身份参与其价值链体系的本土企业的利润空间、技术赶超和价值链攀升进程,进而迫使作为代工者的发展中国家被“俘获”或“锁定”于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的微利化价值链低端生产制造环节。同时,发达国家会利用自己的市场势力和技术势力抢占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可能具有高成长空间的高端市场需求,这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扼杀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土市场需求的成长空间来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本土企业的内生机会,从而迫使发展中国家在GVC情形下与发达国家“俘获型”或“依附型”关系的形成与固化。
(3)“发展型”发展模式(C模式),即“中+小+大+小”型。某些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容量的本土市场容量,特别是具有潜在高增长率的高端本土市场容量,此时采取一定的独立性发展战略,利用本土市场需求容量所具备的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内在引致作用,可以无需借助他国的市场需求实现国家竞争力的培育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是,如果该国完全地实现“闭关锁国”的孤立政策,而不是利用好本国市场容量所具有的“市场换技术”和“市场创造技术”战略的适度平衡,有可能会给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特别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利用本国的市场需求因素实现独立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适度的对外市场开放以获取技术学习策略,是在现有国际贸易格局下的最优发展战略组合。
(4)“理想型”发展模式(A模式),即“大+中+中+小”型。在两国(通常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处于同一水平时,一般情形下由需求所引致的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会处于一个势均力敌的位置,这就意味着两国之间的任何一国不存在对另一国由于市场需求的规模性与结构性所产生的市场势力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技术势力。这种状况下两国会相互对对方开放低端和高端两个层面的需求市场。在GVC条件下,参与价值链分工协作体系的国家本土企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控制关系,完全是一种技术能力互补、技术充分交流、市场共享、利益分配合理的双边合作关系。由于两国具有对称的市场进入准则和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在某些高创新、高研发投入的新兴产品或产业中,通常会采用市场进入标准开放、专利互换的合作策略来获取和分享由于产业链的专业分工所创造的合作利益。
三、GVC条件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封锁”状态的形成
1.GVC条件下需求因素影响下的互动关系:以四国(地区)为例
以上对四种发展模式的分析,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的一种简单梳理。下面以四个典型国家(地区)为具体分析对象(其中,以美、日作为发达国家,中国台湾作为新兴工业化地区,中国大陆作为发展中国家),构造一个需求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二维矩阵,从实践视角来剖析几个不同典型国家(地区)所具有的市场需求空间控制力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同组合搭配,籍此深入探析由这两个维度所决定的一国(地区)可能所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来源,以及可能存在的发展障碍与发展“陷阱”。
说明:Ⅰ表示美国,Ⅱ表示日本,Ⅲ为中国大陆地区,Ⅳ为中国台湾地区。圆圈所标示的是该国(地区)所具有的市场容量,其中圆的位置反映了各国(地区)不同的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需求结构所处的不同区间组合。
范红忠(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一国(地区)的本土企业所具有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与其经济体由国(地区)内、国(地区)外两个市场中的有效高端需求规模呈线性相关。基于该研究结果,我们在图2中按照需求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合理”地确定了美国、日本、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需求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组合排序,其中各个国家(地区)的本土市场需求的容量空间是由圆面积所覆盖的范围所表示的,这里我们合乎现实地利用这几个国家(地区)的人均GDP和GDP总量相对比例来作为描述各国(地区)本土市场需求容量指标。粗略地看,这四个国家(地区)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如下排序:Ⅰ>Ⅱ>Ⅳ>Ⅲ;从市场需求容量总量来看则是Ⅰ>Ⅱ>Ⅲ>Ⅳ。但是由于各国(地区)的人均GDP不同与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需求市场内部结构的差异,从高端需求市场容量角度来看是Ⅰ>Ⅱ>Ⅲ>Ⅳ,从低端需求市场容量角度来看则是Ⅳ>Ⅰ>Ⅱ>Ⅲ(同时考虑人口规模因素与收入结构因素)。
从Ⅰ与Ⅱ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美国作为全球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和同时拥有全球最大市场需求容量(包括高端与低端)双重核心竞争力的经济体,使其成为全球高端市场需求中的主导者(以跨国公司为代表)和低端市场需求中的部分控制者(以国际大买家为代表)。虽然美国的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于日本,但是由于两国同处于发达国家行列,美国的需求市场与日本的需求市场很大部分是重叠的,这就产生了由于相似需求偏好所引致的两国间国际贸易、相互投资和技术合作等一系列活动的内在动机,形成了相对对等型或均衡型的全球价值链治理关系,一定程度上形成我们前面所描述的A模式。
对于Ⅳ和Ⅰ、Ⅱ、Ⅲ之间来说,中国台湾地区作为新兴工业化地区,在起飞阶段存在如劳动力、低级加工生产技术、社会网络资本等一系列低级要素禀赋优势,由于地区内需求市场的“天然”狭小,利用全球价值链中的外包代工机会切入到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需求和高端需求低端制造环节空间,实现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利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代工机会,台湾地区的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学习和技术研发能力的积累,在某些特定产业或产业环节实现了低级要素向高级要素能力的转变(表现为OEMODM过程的实现),逐步由切入到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需求向高端市场需求渗透。但是,近年来,面对发达国家所控制的研发(被提高授权费或提高关键零组件价格)与市场(被压低代工价格)两端力量的持续挤压,普遍出现了“代工=微利化”的“代工困境”。台湾地区的代工体系虽然完成了OEMODM的身份转变,但是在ODMOBM(即对应从低端需求向高端需求的产业升级)转化进程中普遍出现障碍,被形象地描述为OEMODM…OBM。由此,在缺乏本土市场需求规模,特别是高端市场需求规模的国家(地区),如果仅仅实行对国外需求市场的“依附型”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极有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陷入脆弱型(空洞化型)或俘获型(依附型)的发展陷阱。中国大陆需求市场空间的兴起,给台湾地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自创品牌与构建销售渠道等高端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发展机会。因此,在需求因素日益成为提升台湾地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构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的前提下,如何融入大陆市场就成为台湾摆脱脆弱型和依附型发展陷阱、实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转移与升级、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Ⅲ和Ⅰ、Ⅱ、Ⅳ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市场容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且高端需求规模逐步扩张的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国大陆地区来说,由于起飞阶段较低的人均绝对收入和严重的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市场需求空间狭小,以及劳动力要素禀赋所决定的低级要素竞争优势,利用发达国家主导和部分新兴国家(地区)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低端制造环节产业转移和代工机会,成为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需求的“世界制造工厂”。但是,在发达国家与部分新兴国家(地区)控制了包括大多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环节和全球需求市场销售终端渠道情形下,中国的代工企业近年来普遍出现被“俘获”的“结构封锁”现象,准确地讲,就是中国大陆参与GVC的本土企业或网络,在实现由低附加值价值链环节向高附加值价值链环节攀升过程中,在培育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自创品牌、构建国际市场销售终端等高级要素活动中,遇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地区)的国际大购买商(购买者驱动)或跨国公司(生产者驱动)的双重阻击和控制,进而被限制于低附加值、微利化的价值链低端生产制造环节,最终有可能形成“代工=微利化=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恶性循环路径(刘志彪、张杰,2007)。而且,与日本在经济起飞阶段所采用的“市场封闭”战略不同,我们采取了“市场换技术”的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经济高速发展所创造出的高端市场需求近年来呈现被国外企业、外资企业控制和垄断的局面,这一方面从发展空间上掐断了中国本土企业利用本土需求市场中的高端需求来构建和提高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转化路径,另一方面也抑制了中国大陆本土企业进入国外高端需求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发展。最终有可能迫使中国大陆形成且锁定于俘获型或依附型的贫困式增长经济发展模式,这并非是危言耸听。
2.寻求对需求的控制:GVC背景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封锁”的形成
上述案例分析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与国际大买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在不同国家(地区)片断化分离和重新整合格局下,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全球品牌与独立构建国内乃至国外的销售终端渠道时,遇到了掌握核心技术专利和标准体系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掌握国际需求市场销售终端通路与品牌的发达国家国际大买家的“结构封锁”(positional block)(Schmitz, 2004)。即发展中国家参与GVC的本土企业或网络,在实现由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攀升过程中,特别是在历经功能升级或链的升级时,遇到发达国家的国际大购买商(购买者驱动)或跨国公司(生产者驱动)的双重阻击和控制,进而被限制于低附加值、微利化的价值链低端生产制造环节。表面上来看,发达国家是利用了其先发优势的技术创新积累能力和人力资本禀赋优势等高级要素的培育来获取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封锁”,但是,正如我们前文一系列分析所指出,单纯地使用高级要素只是获得了暂时性的竞争优势,并不是构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封锁”的充要条件。因为只要发展中国家利用技术引进、技术学习与本土市场需求空间所具有的“需求所引致创新”功能的积极发挥(特别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也可以逐步培育出这些高级要素,从而削弱或者抵消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先位优势。因此,如果只是简单地从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技术势力来解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封锁”的成因,并不能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相反,从发达国家对全球需求市场所拥有的控制力(市场势力)入手,特别是对某些新兴产业高端市场需求的控制力和垄断势力入手,是认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封锁”成因的关键所在。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结构封锁”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技术势力与市场势力的融合。其中,对全球需求市场(既包括新兴产品的需求市场,也包括传统产品的需求市场)终端通道的掌控与垄断所内含的市场势力是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结构封锁”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其技术势力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这是因为:一方面,从一国内部的微观层面来看,微观企业无论是其研发、试车、生产、商业化整个创新活动得以实施的最根本因素是创新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比较。只有当其目标市场中存在足够规模的中高收入消费者和对高价格的新产品有购买支付能力的意愿需求时,企业的研发投入最终才能得以转化为创新活动的收益,因而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微观企业的创新动力,进而催发该国新产业的兴起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良性螺旋式提升。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看,需求是技术创新得以最终完成的决定性环节,换而言之,如果控制了一国本土与国外市场需求的终端环节,实质上也就控制了该国微观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命脉”。另一方面,技术也在不断地推动乃至创造需求。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积累和足够规模的本土市场高端需求,成为世界新技术、新创意、新产品的源发地和新需求市场的开拓者,由此是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不对称技术势力的来源。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缺乏能够引致创新的高端需求规模市场,因此就不存在“需求所引致创新”的内生机制,进而也就难以构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内生循环机制。这种情形下,对于处于起飞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需求不能引致创新,创新也不能推动需求,有限的高端市场需求还面临国外高质量、高性能品牌产品的竞争替代,微观企业就会失去进行新产品生产或产品质量、性能改进的研发投入激励动机,转而选择低成本竞争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就成为其最优理。因此,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是着重于发展自身本土市场合理的消费需求规模和结构发展战略,仅仅依靠代工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实质上形成被发达国家的封锁结构是其必然的结局。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结构封锁”的内容和手段,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自身需求市场的规模与结构以及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倾向于使用价格因素的“结构封锁”手段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本土生产体系的控制。利用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代工者之间的可替代性,造成代工者之间的可竞争性,再利用代工所形成的专用性生产投资锁定特征和其强大的买方垄断势力,通过持续压低采购价(这被形象称之为“终端倒逼”机制)来压榨处于价值链上游环节的发展中国家代工者的利润空间。当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溢出和技术学习发展到具有一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时,发达国家会转向于采用非价格因素的“结构封锁”手段。通过更为严格的产品进口质量、安全、环保进入壁垒及快速变化的产品升级换代要求,迫使发展中国家的代工者持续地进行设备“淘汰”,向发达国家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这种手段既限制了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抑制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的发展空间,又迫使发展中国家的代工者始终处于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时期,代工所创造的利润又以购买发达国家高附加值生产设备的形式被“回收”,将发展中国家的代工企业控制于“代工=微利化=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循环路径。当发展中国家试图构建自己的独立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生产体系时,发达国家又转向采用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池策略与国际技术标准体系,来保护本国的高端需求市场,进而抑制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利用国外高端需求市场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会利用发展中国家由于起飞阶段国内需求市场的狭小而对发达国家低端需求市场的依赖性,强迫发展中国家实行对等市场开放政策,从而牢牢占据与控制发展中国家现实与潜在的高端需求市场,进而从根本上掐断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利用不断成长的本土高端需求来实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
四、中国本土企业对发达国家“结构封锁”的突破之道
中国已在工业基础设施、自有低端需求市场空间和大规模制造能力方面建立起关键“在位优势”,这使它成为世界上具有低成本竞争力的“世界加工工厂”和全球制造代工服务平台。但是,这种在劳动力低成本禀赋依赖、产业集群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地方政府“政绩与晋升”锦标赛式粗放型GDP增长竞争机制和广泛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本土市场内需不互作用下推动形成的代工型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产业或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相反,却形成GVC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国际大买家和跨国公司控制下的低附加值产品或中间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高新产品的销售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遇到了发达国家快速变化的质量、环保、安全的苛刻要求与专利和进入标准体系壁垒的双重挤压,呈现出典型的俘获型“结构封锁”特征。如何在复杂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国际环境中突破发达国家对中国本土企业所施加的各种“结构封锁”,培育中国本土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
1.国内需求的规模不足与收入结构失衡是导致“结构封锁”产生的主因
我国在经济起飞阶段所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是与发展初期由于国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与城乡、地区间的收入不平等所造成的国内本土市场需求空间的规模狭小和需求结构失衡紧密相关。在GVC背景下,中国凭借劳动力低级要素禀赋优势,以代工形式切入到全球低端需求市场空间,对于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是无需高昂的高级要素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投入就能够获取收益的“捷径”。这种一味强调的出口导向战略虽然促进了中国地区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但是却不能缓解中国日益严重的城乡、地区间的收入不平等,反而加剧且固化了社会收入不平等趋势,使得中国大陆并未形成一个足够规模的高端需求市场和合理的需求结构,这也就是造成我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能力“集体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且,一个经济体中如果持续保持只有绝大多数低收入者和较小比例的高收入者,中间收入者阶层缺乏,那么该经济体中的消费产品结构就会偏向于“价廉物美”甚至“价廉质低”的生产结构体系,并且微观企业的创新动力会受到严重削弱和抑制,因为高创新产品的前期研发投入不能通过市场的消费购买来实现转移和补偿,反映到经济宏观层面就是粗放型、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而也就必然会落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与国际大买家所主宰的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结构封锁”。
那么,为什么中国实施多年的出口导向战略会加剧社会的收入不平等?厘清这其中的影响机制是实施我国本土企业突破发达国家的“结构封锁”策略的关键所在。首先,中国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出于政绩指标竞争,对进行出口贸易的外资与本土企业实施各种“隐形”补贴,扭曲了出口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成本,具体表现为:发达地区为了保持自己的出口优势,靠税收返还来对企业进行补贴;而落后地区为了发挥“后发”优势,靠消耗环境和资源进行补贴。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资本进入,过度赋予资本所有者对企业所创造利润的支配权,而忽略了作为社会消费者主体的劳动力在分配企业所创造利润中的话语权,事实上加剧了中国社会的收入不平等。其次,虽然受到跨国公司和国际大买家的压榨,但是在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对出口企业的各种“隐形”补贴下,实际上使得出口部门的利润率至少不会低于一般国内生产部门,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内企业投身到出口生产部门,这就使得大量的生产要素从一般生产部门转移到出口生产部门,从而抑制了针对本土市场的生产部门的发展空间。而由前文分析可知,在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大买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会对进行出口生产的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品牌塑造与全球市场销售终端构建等活动实行“结构封锁”,把本土企业限制于“代工=微利化=自主创新能力缺失”的循环路径,从而严重限制了我国本土企业通过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来获得成长机会的内在动力。最后,资本所有者的需求不是表现为消费需求,而是表现为投资需求,因此偏向于资本所有者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如股市、房地产这些市场泡沫的产生,加剧社会收入不平等,扭曲社会消费结构。从长期效应来看,投资产生的需求只是消费产生的需求的派生需求,消费产生的需求是决定投资产生的需求的基础因素,不存在不依附于消费者需求的需求。
2.中国本土企业对发达国家“结构封锁”的突破之道
(1)本土市场高端需求的培育与需求结构的协调。本文所有研究都指向这一点,无论是从依赖于本土市场合理的需求结构与高端需求规模内含的需求所引致的创新功能视角来看,还是依赖于本土市场合理的需求结构和足够规模的高端需求,对于摆脱GVC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被发达国家的国际大买家和跨国公司利用其拥有的市场势力与技术势力所设置的“结构封锁”,具有关键作用,培育中国的高端需求市场与加快合理的需求结构转化已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培育高端需求市场与合理的需求结构的重点又在于如何提高工人在企业所创造利润的收入分配份额,促进社会中产阶层的形成。事实上,正是中国现发展阶段如此巨大、广泛的城乡间、地区间、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与中间收入阶层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城市与农村居民购买力不足和消费需求的特殊“低端化”结构,由此引致了对高创新含量产品的需求能力不足,进而深刻影响了我国微观企业创新的盈利能力和高创新、高研发投入新兴产业的发展,迫使我国产业结构“锁定”于满足低端化需求的低端结构状态,迫使我国本土企业对出口导向代工战略和全球低端需求市场的严重路径依赖。
(2)“自主独立”与“交换筹码”战略的平衡。在现实的国际GVC分工格局下,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结构封锁”,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大规模的高、低端需求市场以及由此所引致的对其本土企业的内生创新良性循环激励机制,由此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对发达国家低端需求市场的依赖。发达国家普遍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战略目的,因此就具备了利用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实施俘获型“结构封锁”战略的客观条件和内在动机。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想要在起飞阶段摆脱对发达国家低端需求市场的依赖,实施“自主独立”发展战略,就必须致力于利用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发展本土市场的高端需求市场和合理的需求结构,只有具备了独立的具有一定高端需求容量的本土市场空间,才能实施“自主独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里存在一个两难发展悖论,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参与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就无法获取经济发展的起飞动力(如稀缺的资本与技术),也就根本无法借力构建本土需求空间,但是,一旦参与到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就面临被“俘获”或“结构封锁”的可能。对于中国这样具有巨大本土需求市场发展空间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使用自己成长的本土市场需求空间既是培养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促使与发达国家进行市场相互开放的“交换筹码”,实施一个合乎中国战略利益的市场保护策略与市场相互开放策略的平衡,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强国之路的正确选择。
(3)充分利用本土市场空间对高级要素的补充与替代作用。从生产要素层面来看,劳动力禀赋所内涵的低人工成本依然是中国本土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资金约束已不是束缚中国本土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中国金融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优势企业融资渠道基本上不存在重大问题。但是,从技术要素上来看,中国本土企业与国外竞争对手比较还是存在相当大差距的,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我们都可以观察到这一点。但是国内庞大的本土市场容量与层级式、“接力棒”式的需求结构和近水楼台式的分销渠道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技术上的劣势,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为我国本土企业发展出技术要素优势,提供了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差的关键时机。
参考文献:
范红忠. 2007.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 经济研究(3).
刘志彪, 张杰. 2007.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5).
UTTERBACK J M. 1999. 把握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13.
DOSI G. 1988.Sources, procedures and microeconomic effects of innov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6): 1120-1171.
GERRFFI G. 199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8): 37-70.
ROSENBERG N. 1974. Science,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J]. Economic Journal (3): 51-77.
SCHMOOKLER J. 1966. Inven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 Cambridge, MA:[s.n.].
SCHMITZ H. 2004. 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 chains: recent findings [J]. 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ZWEIMULLER J, BRUNNER J K. 2005. Innovation and growth with rich and poor consumers [J]. Metroeconomica(56):233-262.
Demand Factor and the Formation of GVC
――Obstacle and Breakthrough of Positional Block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ZHANG Jie LIU Zhibiao
(Business School,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篇5
关键词:新形势;播音主持人;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87-01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良好的思想觉悟与文化素养,而且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能做好主持的工作,把节目的内容完美表现出来,使主持变得有活力,感染广大听众,从而取得良好的播出成效,因此广播台一定要重视播音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人整体的工作能力,从而适应新形势下主持的工作,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当前对播音主持人政治思想与道德水平的要求
播音主持人需要通过节目把党的思想传达给社会大众,使社会大众了解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然而从整体上来看播音主持人这一群体的整体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每一个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整体效果也就大不相同,有些主持人的情感力度表现的不够,总体上比较呆板,灵活度不够,没有充分融入个人的情感,不能使节目变得生动,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每一个节目的制作,都需要众多的幕后工作人员参与,而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最后都要由台前的播音主持人展现出来,因此其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第一,播音主持人的政治立场必须要坚定,积极宣传党的文化思想,深入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与党的目标保持一致。同时播音主持人的工作可以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价值观,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拥有崇高的理想观,对祖国以及社会主义怀着深切的爱,跟着党的路线走,积极响应党的方针政策,为改革开放事业而努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路线拥有坚定的信念,为每一个听众负责,给广大听众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二,播音主持人还需要具有基本的道德素养,首先做人要都保持正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有损社会以及个人形象的事,不能从事不符合个人形象的工作,不能越过道德的底线以及法律的标准,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其次撰写的文章内容一定要保持真实性,不能写出一些虚假的文章,一定要真实的反映事实;最后为事要正,也就是说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公正的处理具体事务,不能有失偏颇。
二、当前对播音主持人专业素质的要求
播音主持人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才能做好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拥有更多的忠实听众。首先播音主持人的普通话一定要过关,充分掌握语言的声调变化,确保发音的准确以及清晰,同时每一个观众以及听众都喜欢舒服悦耳的声音,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先天性声音条件,这是作为播音主持人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次播音主持人的声音一定要富有感染力。当前对于播音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想要获得高水准的播音主持水平,只是依赖自身的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一方面要拥有扎实的播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拥有一定的播音技巧,比如了解发声的原理,总之要具有综合处理各个方面的能力,而这需要播音主持人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主持节目,在节目中融入自身丰富情感,恰当的表达节目的内容,做到声情并茂,使节目变得有感染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为节目增光添彩。
三、当前对播音主持人文化素质的要求
播音主持人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对各领域的文化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拥有丰富的内涵,进而才能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一般来说在播音主持人的工作中,通常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稿件以及节目形式,这就决定了播音主持人必须涉略广泛,当然不可能要求播音主持人对每一个领域的知识都精通,但至少对各领域的基础知识都有基本的了解,这样在碰到不同类型稿件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差错,才能对稿件进行良好的处理。所以播音主持人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结语
总的来说,播音主持人应当正确认识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一方面准确掌握语言的声、韵和调,另一方面还要掌握一定的播音技巧,使普通话的发音准确并且清楚,做到抑扬顿挫,使人听起来舒服,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融入感情,使节目更加的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要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平,不作出违法律以及道德规范的事,树立起一个良好形象,为全国观众作表率,带给观众积极的一面。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对各个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节目主持奠定基础,从而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娄艳阁.当前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篇6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FPA性格色彩分析,求职
一、现状分析
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而2004年,全国才280万毕业大学生,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在这滔天潮水般涌动着有自己的专业背景或身怀一些工作经验的应聘人潮中,有不少人由于对自身的性格“会错了意”,而对前来的招聘公司“表错了情”,以至于应聘的成功率极低而自己却百思不得其解,又有不少人即使勉强得到一份工作,不就也发现这工作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对自己性格的全方位了解是应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性格分析在求职中的重要性应引起高度关注。
二、分析过程
1、调查对象:南航金城学院经济系与管理系大二及大三各专业的大学生;
2、分析工具:FPA性格色彩分析理论辅之以图表和调查结果相结合分析;通过乐嘉的FPA性格测试题的检测,集合性格所对应的颜色偏向作以图表显示各个颜色阶层的人数分配比率,同时结合FPA标准,找出性格偏向于求职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
3、调查形式:(1)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式问卷调查;(2)摆摊形式的兴趣式调查;(3)宣讲会形式的个别提问调查方式。
4、调查内容:(1)被调查的学生的性格类型:大体分成红,黄,蓝,绿四种;(2)被调查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偏向,包括其自身为自己定位的和根据调查显示适合其性格色彩的的工作;(3)被调查学生的所学专业与其性格所存在的必然联系;经济类专业大多数人得性格色彩应该是偏向红色和蓝色;而相对于管理类专业大多应该是黄色和蓝色性格的人居多。(4)被调查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针对开展的问卷调查,以及在问题设计上所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从被调查者的建议和意见中得到反馈,之后加以完善。
5、调查内容反馈:问卷的统一集合,加以整合归纳,辅之以图表和文字说明予以展现。
三、分析结果和与求职的关系
我们此次的研究是针对经济系和管理系进行的,因此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分别通过两个系的调查来进行分析。此次参与调查的经济系学生占经济系总人数的20%,管理系参与调查人数共15%。就经济系而言,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红色性格所占比例较多,占总人数的59%而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此种性格尤其偏多,占总人数的59%,而他们期望职业与专业的相关度也较低,只有34%的学生希望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正如红色性格的典型一样,他们对待工作和事业,工作主动,寻找新任务,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他人参与,激发团队的热情合作心和进取心,重视团队合作的感觉。红色性格适合创业、销售、经常外出出差的职位、文学艺术等创造性工作、娱乐行业,培训业讲师,但是他们不适合从事固定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工作,如果强迫自己做违反自己性格特点的事情,你总有一天会因为难以忍受和对未来的迷茫而选择离开。而金融学、会计学由于其专业针对性更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54%更倾向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他们的学生当中,红色性格偏好明显低于国贸专业,只占了总人数的36%。这也决定了他们工作的严谨性与针对性。这两个专业蓝色与黄色性格的学生占了所有调查人数的51%以上。
蓝色性格适合经营管理、咨询业、某行业专家、理论家、评论家、科研、学术工作者、固定教育工作者。大致可分析为:蓝色是稳重与毅力的代表,但是蓝色不喜欢说话和讲话喜欢绕弯子的特点,注定他们不擅长交际和沟通,但是做管理类的工作他们是很有一手的,只要蓝色往那里一坐,所有人心里都觉得踏实。
而管理系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红黄绿三个性格色彩人数相差无几,而绿色性格的人数相对较少,只有18%。
有这样一个例子,两年前,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始使用FPA作为招聘员工的面试方式之一。“性格没有好坏,”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应利说,“但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性格在职业规划和团队合作中有某些影响和作用,这是因为每种性格表现出来的沟通方式不一样。性格类的测试不是检验求职者的工作能力,而是想了解他(她)的沟通方式,看看他(她)是否适合这一份工作。另一方面,对于现有团队来说,团队主管会希望新加入的成员与团队的匹配度高一些。如果一个团队里仅有一堆红人,那过于热闹,仅有一堆蓝人则行动力较差,而各种性格有机地配合在一起,这个团队才是一个高效能的团队。”该公司项目总监袁昀十分喜欢启用黄人和红人。“红人的性格是分外向,很容易和人打成一片;而黄人的目标性很强,目标越高越有动力。而绿人实在太……和平,唉!我的团队曾经用过绿人,但最终还是换了岗位。”袁昀带的是销售队伍,她认为绿色性格的人在销售工作中发挥不出作用。由此可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并寻找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是对于团队和公司甚至自己都是非常之重要的。
四、 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的问题:1、个别专业的大学生的性格色彩与其专业上的工作方向相差较大。2、部分学生心怡的工作方向与其所学专业的方向背离严重3、许多学生不能明确认识自己的性格所适合的专业与工作等。
性格与岗位的匹配和事业的成功没有绝对的公式。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应该辩证地看待职业选择中的“性格”作用,但人的个性并不能决定他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当你发现你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度不高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弥补自身不足。
五、提出建议
篇7
一、(略)
二、(略)
通过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有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扶持,银行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这就意味着企业不能依靠其自身能力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融资,直接融资的能力非常薄弱,企业将自身的资金风险间接转嫁给银行。根据近几年央行的统计数据,企业通过直接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形式进行融资与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比例大约与2:8,融资金融差距巨大[1]。此外,我国的民间金融机构也发展缓慢,宏观上缺乏政策扶持,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民间担保、信贷机构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上与高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不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逼迫中小企业向银行进行借贷。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能力有限,还款能力较弱,缺乏固定资产与核心技术,使得银行金融风险加剧。我国的融资方式长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一方面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其他融资方式又不通畅,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不仅仅不利于银行的自身积累与壮大,分散了其内部资源,使其不能发挥其优势,也造成资金配置的不合理,大量资金流入经营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而不是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因此,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三、国内金融环境的变化
随着银行国际化程度不断的提高,资本流动的速度也变的迅速,同业之间的拆借、信贷也变的更加密集。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的放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加入竞争,银行所面对的竞争压力加大,银行之间拆借的风险也随着放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金融行业已经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内部发展走向外部投资,银行之间的业务不可避免开始重复,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起初只有工农中建四大国有控股银行靠其垄断地位占据了大量资源,获得了超额收益。随后,国内集中涌现了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为代表,为我国的金融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利,同时也使得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每个银行必须面对对手业务的冲击,并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抓住其核心优势。近几年来,银行的数量又呈几何倍数的增加,其中以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深圳银行、宁波银行为代表的一批地方性银行利用其地方优势,灵活多变的业务产品很快抓住了一部分消费者。随着市场的准入条件降低,银行的总体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但市场的需求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市场上抢占优势,提升企业利润,已经成为银行要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更银行的服务对象、经营范围、核心产品趋于同化,导致部分金融产品供给过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2]。而一些金融咨询、服务领域的发展却长期存在落后的情况,不能适应目前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很难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篇8
在卫星上行站中的重要性
江苏卫视地球站上行通道信号流程参见图1。
主、备两路电视信号(TV1、TV2)通过二选一视音频切换器,分别经模 / 数变换、编码压缩、中频调制后,送至上变频器变成6.052 GHz的高频信号,再经固态高功放进行功率放大后发射上星。
传统的视音频切换器均采用“手动”切换方式选择信号输出,一旦输入的主路电视信号质量不好或者信号中断,均没有任何报警装置显示,完全凭人眼观察,用原始的“手动”方式切换备路电视信号输出,这势必延长电视信号的切换时间,增加电视节目的停播率,同时也给值班人员造成极大的工作压力。这些都是安全播出中存在的重大隐患。
鉴于此,我站对视频通道进行了技术改进,在传统的视音频切换器中加入视频控制器,组成视音频自动切换器,控制电视信号的切换(参见图2中虚框部分),这不仅在视频通道中实现了对主、备两路电视信号进行自动切换,缩短电视信号的切换时间,而且当主、备两路电视信号均不正常时,还可自动切换至第三路选择彩条信号输出,从而保证电视节目不间断地播出,这对安全播出是十分重要的。
视音频自动切换器的工作原理
视音频自动切换器由直流取样电路、逻辑控制电路、输出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四选一切换器和RS-232接口电路模块六部分组成(参见图2中虚框部分)。
主、备两路电视信号TV1、TV2,经视、音频转接口和视音频分配放大器后,分别送至的第一、二路输入端,彩条信号送至第三路输入端,经切换器后选择其中一路信号分两路输出,分别经编码压缩和中频调制后,送主、备两路中频通道进行中频处理并输出。
视音频自动切换器有“手动 / 自动”两种切换方式。在“自动”方式下,由视频控制器控制切换器的自动切换:当两路信号均正常时,切换器优先选择TV1输出;当TV1不正常时,切换器瞬间自动切换到备路,选择TV2输出并自动报警;而当TV2不正常时,切换器自动报警但不进行切换,仍选择TV1输出;当两路信号均不正常时,切换器瞬间自动切换到第三路,选择彩条信号输出并自动报警。
视音频自动切换器逻辑控制原理框图参见图3。
主路视频取样信号经过比较器后,分离出脉宽为64μS、幅度为12V的行同步脉冲,经积分电路整形后,送至运放进行线性放大,从而产生主路行同步脉冲直流取样信号R;同理,可产生备路行同步脉冲直流取样信号S。两路取样信号经逻辑控制电路处理后,产生四路直流信号Q1、Q2、Q3和Q4。Q1、Q2和Q3为自动切换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二、三路信号的自动切换;Q4为故障检测报警信号,分别控制LED和蜂鸣器报警电路自动报警。
视频控制器的逻辑状态和工作波形分别见表1和图4。
视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为:
1、在手动方式下(参见表2):
(1)按下按键AN1,逻辑控制信号 abc 的编码为000,此时选中主路信号输出;
(2)按下按键AN2,逻辑控制信号 abc 的编码为100,此时选中备路信号输出;
(3)按下按键AN3,逻辑控制信号 abc 的编码为 010,此时选中第三路彩条信号输出;
(4)按下按键AN4,逻辑控制信号 abc 的编码为110,此时选中第四路信号输出(本处未接信号)。
2、在自动方式下(参见图4):
(1)在两路视频信号均正常,即T1状态下,R、S均为高电平,在逻辑控制电路的作用下,Q1输出为高电平,送至切换器后控制切换器输出的逻辑控制信号a、b、c 产生编码000,译码后的译码信号打开第一路视频开关(设为主路开关),此时,TV1被优先选中输出;Q4变为低电平,故报警系统不报警;
(2)在主路视频信号不正常而备路视频信号正常,即T2状态下,R变为低电平而S仍为高电平,在逻辑控制电路的作用下,Q2输出为高电平,送至切换器后控制切换器输出的逻辑控制信号a、b、c产生编码100,译码后的译码信号打开第二路视频开关(设为备路开关),此时,TV2被选中输出;Q4变为高电平,分别控制LED和蜂鸣器报警;
(3)在主路视频信号正常而备路视频信号不正常,即T3状态下,R仍为高电平,而S变为低电平, 在逻辑控制电路的作用下,Q1输出为高电平,送至切换器后控制切换器输出的逻辑控制信号a、b、c产生的编码仍为000,译码后的译码信号仍保持在打开主路视频开关的状态,此时,TV1被选中输出;Q4变为高电平,分别控制LED和蜂鸣器报警;
(4)在两路视频信号均不正常,即T4状态下,R、S均变为低电平,在逻辑控制电路的作用下,Q3变为高电平,送至切换器后使切换器输出的逻辑控制信号a、b、c产生编码010,译码后的译码信号打开第三路视频开关,此时,彩条信号被选中输出;而Q4仍为高电平,分别控制LED和蜂鸣器报警。
总之,视音频自动切换器的工作原理在于:
通过视频控制器控制主、备两路信号的自动检测和切换。当主路信号正常时,优先选择主路信号输出;当主路信号不正常时,自动切换到备路,选择备路信号输出并自动报警;当主、备两路信号均不正常时,自动切换彩条信号输出并自动报警。
这样,始终能够确保有一路信号送入中频通道,保证电视节目不间断地优质播出。
视音频自动切换器的设计与实施
视音频自动切换器设计的关键在于控制信号的选取。
由于视频信号的质量好坏、中断与否,均与该视频信号的行、场同步信号的好坏直接相关,因此,在视频控制器中,我们直接取视频信号的行同步信号作为直流取样信号。
在具体控制电路的设计中,为保证视音频自动切换器能安全、稳定、可靠地工作,我们还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在视频控制器中,用运放做比较器,调整其直流输入端的直流参考电压来切割行同步信号,这样有助于将同步信号完整地切割下来,真实地反映视频信号质量的好坏。
在视音频切换器中,将Q1、Q2和Q3变为正脉冲信号直接控制四选一切换器逻辑控制电路,在完全保持原切换器手动切换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切换功能,切换效果与原手动切换效果完全一样。
在视频控制器中,根据逻辑函数理论,设计了组合逻辑控制电路,其优点在于克服了一般触发器所具有的“记忆”特性和“不确定”特性,任一时刻的稳态输出都只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的组合,而与输入信号作用前原状态无关,并且电路简单、可靠。
在逻辑控制电路的输出回路中,采用了光电耦合器,这样,不仅可以进行不同直流电平之间的转换,更重要的是,由于光电耦合器输入和输出之间相互隔离(其隔离电压高达2500 V,交流,时长1分钟),因此可以大大地降低电源噪声等外界干扰信号对视频控制器和视音频自动切换器的影响,从而保证视音频自动切换器切换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控制电路中,采用了报警电路,一旦两路视频信号中任一路中断,红色LED立刻闪亮报警,同时蜂鸣器发出报警声,以提示值班人员注意。
在视频控制器中,还增设了RS-232串行数据接口,把视音频自动切换器的各种状态送入本站计算机“卫星地球站综合监控系统”中,并通过“综合监控系统”遥控视音频自动切换器的切换,从而在视音频自动切换器和计算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实现了计算机遥测遥控,为今后“有人留守,无人值机”打下了基础。
视音频自动切换器自投入使用以来,性能稳定,动作可靠,工作正常。我们多次利用例行检修时间,对整个系统进行倒换试验,每次试验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2003年1月18日12时28分,《江苏卫视午间新闻》正在播出时,蜂鸣器突然报警,播控中心送来的两路电视信号均中断,这时,视音频自动切换器立即切换彩条信号输出,没有引起播出中断,值班人员及时找到了信号中断的原因(系电视台播控中心故障所致)。
篇9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清下消补方;桂枝加葛根汤;氟康唑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51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138-03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病原学以细菌为主,真菌少见,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更低,但误诊率较高[1],有时虽能作出诊断并进行及时治疗,但往往因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导致病情危重,疗效欠佳,甚至导致死亡[2-4]。本病治疗周期较长,治愈或好转率低,治疗比较棘手[5]。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反复腹胀、乏力、尿黄、目黄3年余,加重1周于2012年8月31日入院,患者5年前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曾在本院治疗后好转。近3年来患者反复腹胀、乏力、纳差,伴目黄尿黄,期间曾合并有腹水,经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而入本科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1年前给予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拉米夫定片抗病毒治疗,复查乙型肝炎病毒定量(HBV-DNA)
入院后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3.17×109/L,红细胞(RBC):3.12×1012/L,血红蛋白(Hb):97 g/L,血小板(PLT):70×109/L,中性细胞(NEU)比例:76.41%,淋巴细胞(LYM)比例:11.82%,单核细胞(MON)比例:10.50%,血凝四项示凝血酶原时间(PT):16.70 s,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3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30.30 s,纤维蛋白原(FIB):2.61 g/L,凝血酶时间(TT):17.60 s。肝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标示,谷丙转氨酶(ALT):32 U/L,谷草转氨酶(AST):22 U/L,碱性磷酸酶(ALP):69 U/L,谷氨酰胺转移酶(GGT):118 U/L,总胆红素(TBIL):49.8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0.0 μmol/L,总蛋白(TP):55.0 g/L,白蛋白(ALB):29.9 g/L,胆碱酯酶(CHE):2403 U/L,血氨:47.0 μmol/L,空腹血糖(GLU):4.8 mmol/L,K+:4.08 mmol/L,Na+:133.7 mmol/L,Cl-:100.9 mmol/L,Ca2+:2.15 mmol/L,尿素氮(BUN):6.0 mmol/L,肌酐(Cr):114 μmol/L,尿酸(UR):420 μ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阴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DNA
B超示肝硬化腹水,胆囊壁水肿,脾肿大,双肾及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异常;胸片示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并腹水,患者入院后第3天早上起出现发热、畏寒,体温为38℃左右,同时感头痛、项背酸痛、乏力,无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表现,患者自诉为前1 d晚上受凉所致,未引起重视,自行给予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0.3 g/次,口服,3次/d,当天发热渐退,汗出,头痛缓解后停药,至第4天患者又出现发热,体温为38.5℃,伴微出汗,头痛明显,项背酸痛、精神差、乏力,无恶心、呕吐症状,查体颈项稍抵抗,克氏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经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诉入院前近1个月来有间歇性头痛症状。检查头颅MRI示:双侧脑窒旁、半卵圆中心、双侧额顶叶皮层下及右侧小脑见多发性斑片状、斑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界模糊,FLAIR序列为高信号,DWI序列为等信号,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及脑膜广泛性强化,脑室系统、脑沟裂正常,中心结构居中,考虑感染性病变;腰椎穿刺术示:脑压大致正常,脑脊液淡黄、清亮透明,潘氏蛋白定性阳性,蛋白:0.8 g/L,WBC:75×106/L,葡萄糖:2.15 mmol/L,氯化物:112.7 mmol/L,墨汁染色找到新型隐球菌,结核抗体阴性,脑脊液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血培养未见生长细菌。
2 治疗方法
患者被确诊为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给予抗感染、保肝及继续抗病毒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以头孢噻肟钠针4.0 g/次,加入静脉点滴,2次/d;门冬氨酸钾镁针4.0 g/次+维生素B6针0.2 g/次,加入静脉点滴,1次/d;还原性谷胱甘肽针1.8 g/次,加入静脉点滴,1次/d;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口服,2次/d;安体舒通片80 mg,口服,1次/d;呋塞米片40 mg/次,口服,1次/d,;继续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次,联合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并在前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注射液(大扶康)400 mg/次,静脉点滴,1次/d;胸腺肽注射液160 mg/次,静脉点滴,1次/d,以调节免疫功能,同时给予甘露醇降颅压,适时停用抗生素,间断输注血浆或白蛋白注射液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中医根据患者头痛、恶寒、发热、微出汗、颈项强直,伴乏力、目黄尿黄、大便略干结,舌暗红、苔白、脉弦。结合患者肝硬化表现,四诊合参,患者病机为鼓胀(水鼓)基础上内蕴湿热、痰瘀互结,又外感风寒,上扰脑络致经络失濡,营卫不和,正虚邪实。辨证为内蕴湿热、痰瘀互结兼伤寒太阳病症,正虚邪实。治则为清下消补四法,兼解肌祛风、生津舒经为主。组方以清下消补方与桂枝加葛根汤为主加减:大黄10 g、茵陈15 g、栀子10 g、皂刺10 g、龟板(先煎)10 g、鳖甲(先煎)10 g、海藻20 g、白花蛇舌草20 g、丹参15 g、郁金10 g、法夏12 g、白术10 g、加用葛根15 g、桂枝10 g、白芍10 g、荆芥10 g、防风10 g、羌活10 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1剂/d。临床上随证变化加减运用,服药90余剂,经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头痛、恶寒、发热、颈项强直症状渐消失,腹胀、乏力、黄疸等症状亦有缓解。至2012年12月10日复查血常规,WBC:8.56×109/L,RBC:3.93×1012/L,Hb:104 g/L,PLT:95×109/L,NEU:61.30%,LYM:25.20%,MON:12.30%;肝功能ALT:10 U/L,AST:13 U/L,GGT:84 U/L,TBIL:18.7 μmol/L,DBIL:7.6 μmol/L,TP:62.0 g/L,ALB:32.6 g/L,CHE:4053 U/L,血氨:42.0 μmol/L,肾功能正常;腰椎穿刺术示脑压正常,脑脊液墨汁染色未找到隐球菌,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复查头颅MRI示病灶大部分吸收好转。出院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现门诊继续随访治疗中。
3 讨论
在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由于肝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合并感染的病原菌以细菌为主,真菌少见,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更低,主要症状为间歇性头痛、发热,严重者意识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眼底的病变[1]。据报道,其发生原因可能为:①肝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库普弗细胞,吞噬解毒功能减退;②隐球菌通过门-体静脉交通入体循环,侵袭中枢神经系统;③HBV感染对肝细胞直接损害,导致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降低;④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容易并发真菌感染[3-6]。该病起病缓慢,初发症状不明显,早期误诊率达90%,死亡率和严重病残率分别为25%~60%和>20%[7]。就本病例而言,患者有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明确,而脑脊液中发现新型隐球菌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早期头颅MRI检查对确定病变部位、病灶观察,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8],本例患者的MRI表现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好的佐证。对于本病的治疗,一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合理的用药,如采用抗真菌药物。目前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是二性霉素B联合氟尿嘧啶,但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肝损害及造成外周血细胞破坏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9]。而本例患者本身存在肝损害,选用二性霉素B不宜,因此选用氟康唑注射液(大扶康)联合中医药治疗,不失为一项较好的选择。氟康唑为三唑抗真菌药,组织穿透性好,低毒,在脑中分布比较好,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10];中医治疗方面,由于本例患者有乙型肝炎肝硬化之基础,杨宏志等[11]结合古代医学论述及现代肝病认识,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瘀热、痰结、虚”,创立了清下消补法组方,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基本病机和病证特点,具有良好的退黄效果;本研究认为本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初期属头痛病的范畴,与伤寒太阳病证相似,认为患者正虚邪实兼感受风寒外束,上扰脑络,营卫不和,经络失濡;由于外感邪毒,加之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而发病。因此,以清下消补四法合解肌祛风、生津舒经为治法组方,具有较好的疗效。方中大黄具有通腑降浊以通清窍、活血化瘀、清导湿热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具有保肝利胆、抗脂质过氧化、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具有抗菌消炎、降胆红素、消除血氨、消除肠道内毒素、减轻肝脏负担的功能;皂角刺与鳖甲、龟板配伍,具有软坚散结、滋肾阴而充脑髓作用;海藻具有软坚散结、化痰利水作用;茵陈、栀子、白花蛇舌草清除湿热;丹参、郁金活血化瘀、利胆退黄;法夏、白术具有化湿祛痰、防苦寒伤脾胃、固护胃本的作用;根据伤寒论第14条所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由于患者正虚邪实兼外感伤寒太阳病证,因此,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诸药共奏,扶正祛邪,既有良好的退黄效果,又有调和营卫、解肌、濡养经络之效,而使患者免疫平衡,病情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辨证施治中,应以清下消补方合桂枝加葛根汤灵活变通,而不以一方或一法囊括全部临床情况,这也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宫嫚,李筠.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8例分析[J].临床荟萃,2010,25(1):62-63.
[2] 杨华,艾琳.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2):753.
[3] 杨冬华,范子荣,关作训.晚期肝硬化并急性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J].临床内科杂志,1995,12(5):附页1.
[4] 蔡洁,闵贤.肝硬化活动期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3):248.
[5] 李超贤,赵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J].陕西中医,2009,30(11):1543.
[6] 周伦.骨科手术后抗感染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544.
[7] 廖万青,姚志荣,顾菊林,等.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传染病信息,2000,13(2):86.
[8] 汪文胜,李松涛,陈新坚,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MRI表现[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7,16(4):150-152.
[9] 朱利平,金茜,李谦,等.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1943-1944.
[10] 高楠,许春舫,陈卫昌.肝硬化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1):787.
篇10
关键词: 篮球 攻击性防守 综合多变 因素
1.前言
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正朝着高速度、高强度、高空优势、激烈对抗、以守促攻的方向发展。对抗的焦点充分体现在防守中,守中无攻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制约对手的凶猛攻击,同时也不会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防守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有效的进攻。所以,人们在寻找一种具有“矛利”的“盾坚”,不但具有防御作用,而且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它可以牵着进攻者的“鼻子”,从而使防守从被动转为主动,主宰比赛的胜负,这种“盾”就是攻击性防守,[1]攻击性防守不是被动的单纯防御,而是从心理、技战术上无球一方对有球一方进行攻击性的积极行动,这种攻击性防守是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超的个人技术,出色的个人防守基础之上的,以及每个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为主的现代防守技术。[2]它要求防守队员在紧逼进攻队员的同时,采用积极的脚步动作,挥动手臂主动破坏对方的进攻技术和进攻战术,限制对方的行动自由,扰乱对方的进攻意图,使进攻队员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就有关攻击性防守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
2.2调查访问法。
就有关攻击性防守的有关问题访问了一些篮球教授、副教授及部分教练员。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攻击性防守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3.1.1对篮球攻击性防守,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概念,但人们已对它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共识――在防守中,防守队员以球为中心,以人为主,在人球兼顾的原则下,为制约对手的进攻,夺取控制权,实现“守中有攻”而合理地、针对性地运用身体、心理、技战术的动作及配合。
3.1.2现代篮球的攻击性防守主要具有积极、主动、破坏、抗争、综合多变性,既有人盯人防守贴身、紧迫、外线抢前站位特点,又有联防的夹击、围守,关门,补防、协防等特点,综合了人盯人防守和联防防守两者的优点,也弥补了两者的不足,是一种已被普遍认为可采用的有效方式。
3.1.3综合现代篮球防守战术的发展,可以看到,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智力及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篮球规则的不断完善,防守战术经历了原始防守、消极防守、积极防守3个阶段后,现在已进入攻击性防守阶段。近年来,攻击性防守除了贴身紧逼,一切以夺球为目的,破坏对方的传接球,打乱对方相互配合,在对方投篮前就夺回控制球权而快速反击。[3]
3.2影响攻击性防守质量的因素。
3.2.1影响攻击相防守质量的技术因素
3.2.1.1防守姿势及手臂动作
根据进攻队员的具体情况及时针对性地进行改变,除平衡站立姿势和斜步站立姿势外,现在还提倡一种美国式的防守姿势;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屈膝重心要低,头部与对方的肩齐平,体重均匀地落在两脚掌上,上体稍向前倾,抬头,腰背自然挺直,两脚跟微微离地或者轻放在地面上,整个身体姿势处于可以快速向左、右、前、后移动的始发状态,两手臂屈肘放于体侧,或伸举张开上、下、左、右挥扬,像风车般不停地挥动。屈肘或扬臂不仅有利于防守时争夺空间,而且能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增加身体的接触对抗力量,有助于带动身体的移动。
脚步的站法应根据比赛中人球所处的不同位置而定,对有球的防守,应以平步防守,有利于防突、协防、关门和交换防守;防无球应以无球斜侧位站法,控制防守面大,又利于阻止接球和保护协防。
3.2.1.2防有球队员
防投篮、防传球、防运球、防突破和合理地运用抢、打、断球等手段防守有球队员应根据“以球为主”,“球、人、区”三位一体的防守策略及战术组织原则,提倡“平步防守”。“平步防守”是防守持球队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正面对持球者并易于接近进攻队员,可以扩大防守者的视野,便于迅速调整防守位置和扩大防守面积,同时又利于发挥手臂的积极配合,有效地控制持球队员进攻行动。
防守运球是要根据不同时机采用抢位挤边、堵中放边的方法逼使其远离篮或边角,以造成夹击的机会,迫使对手违例或失误。防传球时,要做到“宁横不竖”,防内线传球时,要做到“宁外不里”,以减少内线进攻的次数和威力。[4]
3.2.1.3防无球队员
根据“球、人”的移动变化,随时调整及抢先占据合理的防守位置,是防无球队员的核心。“错位防守”是抢先占位防守技术的具体应用,很具威胁性。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抢断球和保护篮下和协防,防守者应抢先站位于投篮方向的无球队员的内侧。错位角的大小取决于个人防守控制范围的大小,在以球、人、人球兼顾的防守策略指导下,提倡大错位的抢先防守,以扩大防守控制面积,提高防守的效应,以便全力防备与堵截对手向篮下或在攻击区的移动接球,积极抢断或逼使对手到远离篮的区域接球,以控制与制约对手,争夺控球权。
3.2.2影响攻击性防守质量的战术因素
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是指在一个防守回合中,合理地组织采用两种以上的防守形式。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贵在“变”,从形式上看,它不同于“盯人”和“联防”,不同于单纯的“全场紧逼”,其实质是综合以上的防守形式的优点,集中起来对付进攻。这不仅具有攻击性、集体性和破坏性,而且使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识破,更具有隐蔽性。
3.2.3攻击性防守与意识的关系
防守意识是指在进攻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防守队员在以球为中心,以人为主,人球兼顾的导向下,全面观察与自我感觉,瞬间思维判断,合理地、针对性地运用身体和防守战术动作的配合来制约对方的进攻行动,力争防守主动,实现“守中有攻”能动条件反射的应变。
篮球是一项制约与反制约的集体对抗活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在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或战术行动时,除了要有强有力的攻击外,还要求能善于审时度势、行动合拍,与同伴有默契,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篮球意识,缺乏这种意识,再先进、再适用的技战术,再高水平的体能都显得苍白无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攻击性防守是一种攻击性、破坏性很强的防守,具有个人防守技术的攻击性特点和集体防守战术的攻击性特点。
4.1.2个人攻击性防守在防守姿势、手臂动作、位置选择、防守动作上有很大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攻击性。
4.1.3篮球比赛中的攻防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进攻促进防守,而攻击性防守在促进进攻的同时,又对进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建议。
4.2.1提高教练员对攻击性防守的认识。
4.2.2防守技术要先进,战术要多样化。
4.2.3培养运动员积极主动的攻击性防守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桦春.影响篮球攻击性防守质量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2,(5):109-111.
[2]张炳先,李莉生.篮球攻击性防守的发展及我国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1994,(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