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待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8:4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诚待人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事情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朋友到西湖公园玩耍。忽然看到有他最爱的冰激凌。赶忙跑上前去,一下子就买了6个又大又贵的冰激凌。那位卖冰激凌的阿姨笑眯眯用地道的福州话说,“一共是18块钱。”朋友是从外地来的,听不懂她说的话。“什么?请您再说一遍。”阿姨无论说了多少遍,朋友还是听不懂。最终,阿姨没办法了,只好用手比划出“18”。但是我的那位朋友呢,没办法,只能说他IQ太低,看成了“81”。一般人看到这个数字一定会大吃一惊,然后转身离去。可我的那位朋友是一个冰激凌“骨灰级粉丝”,管他多少钱,买了再说。他当场就付了整整81元钱,然后就潇洒地拿着冰激凌走了。如果我是那位阿姨,一定在偷偷笑,哈哈,发了发了,今天可碰上了个大傻子。可那位阿姨却追了上来,把找回的零钱递给朋友,用不大清楚的普通话说,“小姑娘,给。刚才我说的是18元钱,你却给我81元钱。这些都是找给你的钱。”朋友听了,脸马上红了,“谢谢您,阿姨。”阿姨露出了甜美的笑容,那笑容,是比天使还美的笑容。
听了这件事后,我先是不由得哈哈大笑,笑完后,我开始敬佩那位阿姨了。阿姨那种以诚待人的精神使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要知道,天下已经没有那么多少人可以抵得起金钱的诱惑了啊。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歌:
如果人类是一片森林,
那么诚信就是那个给前面带来生命的太阳。
没有了太阳,大树就无法成长。
如果人类是无边天空,
篇2
这几天一连下大雨,刮狂风。我的伞被风刮得打不开也收不起来,我决定拿去修一修。听了妈妈一阵唠叨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拿这伞和钱出了家门。
来到一个小巷口,我看见角落处一个修伞的大伯正聚精会神地修伞。我走过去,轻声问道:“大伯,这伞能修吗?”大伯连看都没看一眼伞,一面忙手上的活而,一面说:“能修,能修。伞就放这儿吧。”我心中充满怀疑:大伯连看都没看,怎能知道能修好呢?即使能修好,大伯都这么大年纪了,会不会把伞修得用不了两三天又坏了呢?于是便担心地站在旁边等着拿伞。大伯看见我没有走,抬头打量我一眼,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放下手里的活儿,拿起我的伞,一丝不苟地修了起来。
借这他刚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大伯。图平凡的外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拿双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拿记录着他一辈子经历的风霜艰辛。
忽然间,我心里蒙上阴影——我连钱都没问,他要多向我要钱怎么办?伞修好了,我决定他漫天要价,谁知麻利地忙活一阵子后,大伯只向我收三元钱。看来,大伯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些人。付钱后,我拿着伞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仍不踏实,于是小心翼翼的把伞打开了。呀!大伯把我没坏的小零件也换上了新的。一股愧疚之情在心底涌起,我真不该怀疑他!当我再次走到巷口想去感谢大伯时,他已经不见身影了……
如果有机会让我在遇上他,我一定要真诚地向他道声谢,不但因为他为我修好了伞,还因为他让我明白了:人类罪被好的品质,让我们都以诚待人吧!
篇3
[关键词]社区管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中图分类号]D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8-0077-04
我国正在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组织、人员积极参与、互相配合。长期以来,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国家、省、市各级民主机构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参政议政运作机制。本文在一项实际调查的材料基础上探讨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由于受到走访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次调研仅对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道八一社区、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古城新都社区进行走访,并与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座谈。问卷调研面向沈阳市,向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和沈北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就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意愿做了调查。同时,在沈阳市随机抽取了六个社区,面向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面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做了调查。填写问卷的社区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在该社区工作一年以上,居民半数在本社区居住了五年以上,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研结果表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言献策,促进社区管理创新。近年来,沈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审议报告、选举官员的同时,正在把从民间收集的意见建议带到会上,形成会议提案,对政府工作决策产生巨大影响。代表、委员已从参加会议为完成“学习任务”,转变为积极发表意见、传达民间呼声,参政议政。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工作重心逐渐下移,更多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社区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二是通过设立接待日,为百姓排忧解难;通过建家设站进户,建立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沈阳市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建家设站进户”运作模式,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主动地收集问题、跟踪监督解决问题,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到社区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开展社区特色建设。2012年6月,沈阳市出台了《关于沈阳市区、县(市)级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公开评议和听证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区、县(市)级调解组织可根据需要,召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专家、社区代表、新闻媒体、事项当事双方参加的事项调解会议、公开评议和听证。沈河区凯旋社区据此实行了“全社会调解法”,构建了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调解为一体的调解工作体系。2012年10月,“全社会调解法”在全市全面铺开。随着维护和谐稳定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稳定工作从管理走向服务,把调解作为稳定的基本形态和基本工作方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在加入到社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区组织体系中来。
二、当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和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如何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对社区建设的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共同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参与度低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沈阳市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90%的社区居民表示对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了解很少,甚至高达93%的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此答案。85%的社区居民认为代表和委员只有在选举前才走访社区和居民,选择这一答案的工作人员竟也高达57%,剩下的43%认为代表和委员在节日里会走访社区和居民。对于代表和委员对社区建设的物资投入和发挥职业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的调查,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工作人员,选择“很少”和“从来没有”的比例都高达80%以上。75%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社区的代表和委员没有和居民结成帮扶对子,也没能根据需要解决问题,对此认同的社区居民的比例高达97%。7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本社区的代表和委员在帮助社区建设和关注居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较差,90%的社区居民认为没发挥任何作用。代表和委员与辖区选民并不熟悉,很难成为基层民意的代表,直接影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参与度。
(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对社区居民民生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3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对代表和委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使其不了解社区的功能和需求是造成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热情不高,不能定期和长期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4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缺少管理监督和宣传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多数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优势和意愿,但90%的社区居民和4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调研及走访走过场。可见,虽然人大和政协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但由于对代表和委员在社区社会管理的履职情况缺少管理监督跟进,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了解情况不一样,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目前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宣传不到位,存在信息壁垒。一般的宣传往往过于重视社会效应,而忽视了内部信息的传达,即报纸、电台刊登了,但实际上本社区的居民并没接收到,不了解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希望能够创造条件,人大、政协能够形成制度,让他们有机会真正参与所在社区或所联系辖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了解“身边的”、“基层的”的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其面对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社区自身构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文化区,但是其所处的环境——社区之外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果出自于社区,对社区会有情感上的认同,工作时没有文化等方面的障碍。相反,来自于社区之外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实际进入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时就会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调研发现,社区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殷切期望和迫切需求,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和强烈意愿,但实际上并未形成良好态势。调查显示,3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建立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对接机制也是代表和委员们最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排在了定期与居民见面、一对一帮扶、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评价机制之前。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接成为其中的关键。人大和政协应该肩负起责任来,建立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1.要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辖区内代表和委员的基本信息、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务的意向等。数据库应设定一定的权限,社区可查询,方便社区根据需要和委员特色联系合适的代表和委员。
2.要允许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双向选择。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不可能凭空而起,总要依据社区的发展历史和现有条件,并体现自身的特色发展。人大和政协应避免形式化的“拉郎配”,允许社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申请适合本社区历史和发展特色需要的代表和委员参与本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做好对接工作,让真正有优势、有特色、有能力的代表和委员进入到适合的社区,才能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条件,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代表和委员对社区的作用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项目应与自身优势特色相匹配。纳入社区管理体系的代表和委员应根据社区工作项目的需要选派,避免出现一人多项,一人多管,疲于出场,将精力浪费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项目的现象。不应该限于人数,社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专项或专门人才申请,使进入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最了解社区情况,也是社区发展最需要的。如此才能充分挖掘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找到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和突破点,促进“一社区一特色”的特色社区建设。比如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是教育专家,拥有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则在社区教育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取在社区教育方面打造出社区的特色。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则是充分利用冯述委员自身的才华和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全面规划实施了社区“福”文化,实现了社区文化特色的创建,成效显著。
(二)搭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平台
为使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广泛地联系居民,履行代表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应积极打造代表活动的平台。利用街道、社区现有办公场所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站是代表的“活动之家”、“议政之所”,为代表在闭会期间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服务于民,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方便。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也应为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代表”、“名委员”建立个人工作室,允许其领衔成立为更好地履行代表委员职责的自己的工作团队,以期发挥更多的效能。同时,应制定常规活动方案,推进代表、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定期组织调研,开展行风评议,组织“代表、委员接待日”活动,开展助困帮扶及共驻共建等活动。同时,应将代表的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活动开展情况向选区的选民公布,拓宽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增强代表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为代表和委员进社区提供活动保障。
(三)形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约束力。为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活动方案,将代表履职和推进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上文提到的沈河区凯旋社区率先示范的“全社会调解法”,就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推广和发展。
(四)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看,对造成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的原因,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缺少对代表和委员的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务的积极性就很难提高。目前,个别代表和委员只看到了职务而忽视了职责。大部分的代表和委员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措施,自己履行职务的好坏得不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和肯定,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职务。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认为建立相应评价机制能够避免缺少参与热情及走过场现象的代表和委员的比例也高达17%,高达85.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在年底对社区选民进行述职,接受社区及选民的测评。因此,要激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特色建设与述职评议、评优评先相结合,组织代表、委员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将自己的履职情况向选民进行定期汇报,自觉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对在开展进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代表和委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做到“群众满意者上,群众不满意者下”,进一步调动广大代表、委员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开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应需培训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2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加大培训力度,介绍社区功能有利于帮助解决该问题。因此,应加大培训力度,夯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开展区情、街道情况、社区基本情况的专项培训。二是要进行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服务理念培训,帮助代表和委员准确把握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特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正确的服务导向。三是加强团队合作培训,使之适应当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应需培训可以有力地帮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熟悉社区机构设置和社区管理模式,了解当前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动态和社区管理的新需求,促进代表和委员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畅通民意、表达社情,更好地发挥促进公众参与和代言、桥梁、引领作用,使其工作更能体现人民意志,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要求,更加具有权威和实效。
篇4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9〕豫法经字第14号请示报告收悉。关于中国河南省军区诉郑州市花园路城市信用合作社借贷、担保合同纠纷一案的法律适用问题和对信用社统一印制的无期限、无数额的担保协议书的效力认定问题,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本案担保合同签于《借款合同条例》颁布之后、生效之前,可以适用该条例第八条对借款合同保证人的法定条件和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
二、担保人河南省军区营房处在贷款担保书上注明“只限透影机款,不担保每笔贷款”,透影机款应视为担保的限额,其担保责任不能超出透影机款的范围。
三、本案借款合同双方在1985年3月15日的借据上注明:“约定偿还日期:1985年7月13日”。担保合同作为从合同,应以主合同的偿还日期作为担保还款的期限,不应视为无期限的担保。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情感体验;融入
1.教师自身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意向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标实施的基础工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品德的发展、个性特征的稳定与成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在中学的各门功课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更具有情感性,因而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否,直接影响到一节课效果的好坏。如果教师能持乐观向上态度,笑吟吟地上课,就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也就是目前流行的“愉快教学”的精神所在。如果教师心不在焉,神情恍惚或心烦气躁,动辄谩骂,就必然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僵化,形成对立对抗情绪,这样学生对语文的热情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自我心理素质训练,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紧张、急躁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静心养性”,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上课言行。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心理基础。
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复杂,古今中外,各类文体,从不同角度,用各种方式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表现广阔深刻的人类思想,涉及多方面知识。若教师仅是照本宣科,则语文课就显得呆板、枯燥、单一,尤其是说明文、应用文更易进入这个死胡同。只有遵循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原则,语文课才会鲜活起来,哪怕是略显枯燥单调的说明文、应用文,也会给人一个“味道好极了”的印象。以情动人,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适度紧张,避免过分单调;以情育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避免人格障碍,甚至心理变态。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教师以真诚、信任、期待的目光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蕴含的潜力就会奇迹般地显露出来;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正常的学生,乃至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妨害学生的人生幸福。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就不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更好的运用语文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感悟,从而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有意识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年龄都普遍较小,所以虽都憧憬美好的未来,但尚不谙世事。对美好理想地追求往往与现实的生活产生矛盾,一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就灰心丧气。因此,引导学生保持一份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客观因素,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全了。从这里可教育学生应有这样的心理认识:挫折是人生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正常现象,不可避免,要用坚强意志尽力克服面临的挫折情境,要有勇气吸取失败的教训,在败不馁中去争取成功。同时,还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有意识地接受工作、生活中挫折情境的考验,激励自己在挫折、失败面前,再接再厉,不断进取。教学后,同学们纷纷各抒己见,有一位同学说出:“严冬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还有一位同学说:“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有的同学说:“身处逆境,不要绝望,不要沉沦,要始终不屈地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更有一位同学引用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迸出的思想火花也见证了同学们心理上的成长足迹。在课堂上经常通过类似的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心理素质得以锻炼。在教学《纸船•寄母亲》、《散步》等诗文时,我让同学们反复阅读体味作品中的人间真情,让同学们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得到熏陶。《最后一课》让同学们感受亡国之痛,《木兰诗》的民族巾帼英雄形象脍炙人口,传诵不衰,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3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营造自由愉悦健康向上的氛围
利用语文活动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这样才能进入充分的自由创造的境界。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辩论、扮演“各种人物”等活动,让在他们在感到一种摆脱功利的自由愉悦,满足了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喜悦。教师可以当参谋,出主意,但不要去直接介入,要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真正体味语文的无限趣味。
在语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并学习运用语文能力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手段。像开展社会规范用字调查、人们日常频繁用语调查之类的活动,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还组织学生撰写书评、影评,出板报,自编小报,读报等语文活动,促使学生关注当今改革、开放、竞争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了解当今社会最新的科技信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一定的高度。
4.作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话题作文和写周记时,我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让他们自由抒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让学生写有关“合作”的作文时,课前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心理游戏――“盲行”和“无敌风火轮”,同学们做玩游戏后情绪高涨,纷纷说感受,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作文,许多同学写出了上乘的作文。在评讲时,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感受给予充分肯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确立他们健康的心理。以诚待人,心胸开阔,形成良好人格。在周记和作文中,同学们说真话,诉真情,写出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对同学们心理上的成长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他们逐渐在生活、学习中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别人,能够以诚待人,心胸开阔,能够团结合作,从而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心理健康才能步入美好人生,实现人生理想;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与人,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由此可见,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多渠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学生的特点及自身的素养,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变化的细节和原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情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又专业性强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以上几方面只是我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浅显认识,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心理健康辅导》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篇6
小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必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是一个由弱到强、息息相关的过程。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到学生的品行及基本培养能力并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的哪些基本能力呢?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基本能力?我认为小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小学生学习习惯能力、小学生交往能力、小学生创新能力。这三种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下面是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做所的几点分析。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如今的小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不爱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开小差;不爱看书;不爱思考;不求上进等毛病。以上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只要我们老师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浅谈几点:
1、培养学生自学、乐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他还说过:“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从预习入手通读全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力求流利准确。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对课文要有整体印象,就要边读书边在书上做上记号,一本字典一支笔必不可少。在书上标上自然段序号和分段符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和不理解的句子。“学成于思,思源于质疑”有疑问可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它们。或做好记号,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这样既又教会了学生质疑,又教会了学生解疑。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学生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更是学生自学、乐学的体现。
2、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课。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课堂是学生学习主体,注意力是课堂效率核心,如何提高注意力,更高效听课?我主要从这两点培养。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养。与家长结合睡前不让孩子做激烈运动、不让看激烈动作片电视、玩游戏等;可以让孩子睡前看书、画画、练字等做一些安静的事情,营造好的睡觉环境,便于更好的入睡,第二天才能有足够的精力专心上课。2、给学生讲注意力集中的优秀例子,用名人故事来启迪学生的内心。如: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吃饼沾墨汁的;全神贯注的罗丹等。试想在课堂上,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够始终注意力集中呢?为什么有的同学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很低呢?因为他们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干干那个。除了没有学习的目标、兴趣和自信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善于不善于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有的时候并不是周围的同学在骚扰你,而是你自己心头有各种各样浮光掠影的东西。如果你就是想浑浑噩噩、糊糊涂涂过一生,乃至到了三十岁还要靠父母养活,或者你就是想一生碌碌无为,那你可以上课不注意听讲。但是,如果你确实想做一个令自己和父母也很满意的、有理想的孩子,就一定能够集中自己注意力,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排除环境的干扰,同时也能够做到排除自己内心的干扰。我还经常这样告诫学生:安静的时候,你要像一棵树;动起来时的时候,你要像闪电雷霆;休息的时候,你要如流水一样散漫;学习的时候,你要像军事上实施进攻一样集中优势兵力击败敌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自己越来越具备课堂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3、养成阅读的习惯。书籍是智慧不可缺少的小伙伴,阅读书籍更是人生成长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如果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但能增长孩子的见识,而且可以开拓孩子的眼界,陶冶孩子的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培养学生阅读时勤于思考的习惯;做阅读笔记的习惯;读经典书籍的习惯;读后交流阅读体会;我定时和学生一起阅读,讲名人故事等;如,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受到了世人的尊敬;诺贝尔、牛顿因为发明专利而获得财富与声誉。“水稻之父”袁隆平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只有中学水平的郑渊洁成了童话大作家的故事等,使学生逐渐地养成了想读、乐读、爱读的阅读习惯。我深知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意义重大,因为思想的修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二、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孩子学会人际交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众多人物在事业上的成败因素,证明取得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便是“与人真诚的合作”,而导致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则是“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多重要。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有交往能力的人。一个人在社会中孤军奋战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与人合作更令自己举步维艰。而我的具体做法是:1、教会他们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和交际技巧与他人平等交往。让孩子学会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到的事也好;使用礼貌用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不要随便打断别的的讲话,即使认为对方说得不对,也要让人家说完;在别人说话时应该注意聆听;要讲诚信,做不到的事就不要承诺;一旦承诺就要想办法做到;不要嘲笑别人,更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这些话早晚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在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要抓着别的错误咬住不放。同时每周评出“文明礼貌之星”,并在墙报中作宣传,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在班会用讲故事、演小品的形式表演。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使用友好、平等的语言,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融洽,在交往中有理智、有情感,增强了学生交往的信心。这样学生们也就跨出了成功交往的第一步。2、结合教学目标渗透交往能力,课内多项互动加强学生的交往能力。讲口语训练和作文时,运用表演等多种活动式教育课程来创设情景对话,进行口语训练,小学生不喜欢枯燥的教学,他们喜欢玩耍。所以我们就应该把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同时让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并且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样就自然很开口说话,也有利于他们说的能力和个人见解能力的发展,规范自己的语言交际;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能力。3、开班会讲故事指导学生的交往方式。学生光有交往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为其制定一些应遵守的准则。在“你会与人交往吗?”为主题的班会中我给学生讲齐国贤人受晏子钱粮之恩而涌泉相报的事例,说明在交往中要以诚待人;讲小安迪守信用而受伤的故事和班中守信用的同学的故事,说明做人要诚实守信;讲张良给老人捡鞋故事,说明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讲清朝宰相张英写信让其母不为造房而争地,反而让出三尺的‘六尺巷’故事,说明为人要谦让,事事多为他人着想。然后让学生交流评出班中的“以诚待人星”“诚实守信星”“尊重他人星”“善于让步、团结协作”在班会中学生们透过故事潜移默化地懂得让步是人际交往的方法,提高了他们交往的能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唤起学生的交往意识,开启他们心灵的交往之门,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狭隘因素,那么就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了。我们的学生就有望成为新世纪真正具有独特的个性,能终身发展,幸福健康的一代。
三、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7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诚信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Citizens' Honesty
YANG Tao
(Nanyang Twelfth Primary School, Nanyang, He'nan 473010)
Abstract The integrity of citizens in countries in the social problems is crucial, how to analyze the integrity of civic awareness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wide, with citizens' Honesty Education in low cost, quick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far-reaching, but now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whether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amily and society for the right word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finally, the impact of primary honest and trustworthy quality, so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o students, schools should form the honesty of the school, teachers should make oneself an example,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and parents communicate, create honest atmosphere in school and famil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incerity; culture
2012年11月, 十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倡导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呼吁全体公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但是诚信问题,目前以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主要问题之一,诚信的缺失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目前在小学的诚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够真正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学校在行政管理,老师在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因为疏忽而影响学生诚信的形成,在与家长在教育的沟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与社会争夺话语权中处于下风。
1 小学教育在诚信培养中的问题
(1)学校在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做到知行合一。迫于高考的压力,在小学伊始,就没有放松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对于德育的培养,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德智体,将德育放在首位,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程之内和一些大型的活动,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可能使学生真正的知行合一,因为在教育中过分的注重“知”诚信的,而忽视了诚信的“行”,必然会影响小学生未来人生道路的知行合一。
(2)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对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学校的一些行为上的不诚信也会影响小学生形成诚信的行为,坚定诚信的信念。据调查,很多学校在迎接上级检查的时候,为了粉饰学校的政绩,都会事先对学生进行诱导,注入领导来了之后要是问一些问题,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否则会怎么怎么样。前不久还报道出来一则新闻,某所小学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用新编一张课程表贴盖在教室原来的课表上,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原来的表上音乐、美术,体育课每周只有一节,与教育部要求的素质教育相冲突,一些实践课程开设得也不是十分规范。这本是由于生源过多,教育编制不够所造成的教学资源的不匹配,情有可原。学校的领导却为了乌纱帽和所谓的面子,不但不借此机会向上级反映问题,反而教小学生说谎,是否应该悬崖勒马?
(3)老师在班级的管理中也会出现问题。作为家长,老师们要求学生多练多学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素质教育推行了十几年,一面是教学大纲规定的规范和标准,一面是素质教育要求的模糊和难以捉摸,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很难让学生真正把握所学的知识点,孩子们的知识是否掌握,题是否会做,一试便知,但是素质教育的成果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显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之余,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加强练习既是教师消除家长对教学效果质疑的最佳手段,也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最佳办法。但是教学生撒谎那就不对了,这无疑影响了学生们诚实品格的形成。
(4)在文化课的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也会在重视知识培养的同时,忽视了诚信教育。例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小学三年级作文“第一次做什么”,对于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在没有任何写作基础的前提下,要想把第一次做什么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实属不易。并且又有300字的篇幅限制,这可难坏了第一次写作文的小朋友,毕竟才做过一百字左右看图作文的他们,突然要写300字的大作文,真的很不容易。于是他们就有了凑字数的习惯,第一次做什么,如果一次成功,那么很难写够300字,于是一代一代的小学生在写第一次的时候,都是先失败,再总结经验教训,然后才成功的,每年秋期开学的时候,全国都有很多家庭鸡蛋炒糊,在拾金不昧的小朋友里他们可以从捡到100元到100万不等,具有夸张情怀的小朋友甚至主动上交捡到的1亿元。诚然通过作文培养不怕挫折的精神和拾金不昧的品质确实是好事,但是如果为了编作文而撒各种慌,那就等于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培养学生写出作文的真情实感,也在教学过程中造成了学生诚信的缺失。
(5)学校与家庭在诚信培养上缺乏沟通,家庭在诚信培养中也出现一些严重状况。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但是,家长在思想总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将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等教育的责任全放在老师身上。而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父母良好的言行表现,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父母对孩子有效进行诚信教育和使孩子自觉接受诚信教育的基础。
(6)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时刻冲击着学校教育。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时刻影响着孩子,一些腐朽的、落后的、庸俗的东西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如:父母之间、邻里之间、亲情之间等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发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诚信教育的氛围,同时在社会上有各种不诚信的行为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反而因此而受益颇多,这与学校的教学是相违背的,因此,在争夺对学生教育的话语权的过程中,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的地位上,无法在杜绝社会对学生诚信养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义务, 诚信胜过金,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的美德。信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无形的纽带,一个诚实的人,无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神会感到清爽。这样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因为以诚待人的人,别人也会以诚相见。
2 小学教育在诚信培养中的对策
(1)营造校园诚信大环境。在学校行政管理当中避免低级错误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给小学生的诚信做榜样的同时,针对小学生可塑性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处在构建阶段。通过在校园里开展讲诚信故事,张贴诚信格言,建立诚信教师,表彰诚信楷模,形成浓厚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通过“曾子杀猪”、“华盛顿与樱桃树”等古今中外有许多诚信方面的故事,寓教于乐,使其终生难忘。
(2)塑造教师诚信好榜样。为人师表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不管遇到何种问题,何种挑战,教师都要守住教育的道德底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到决不触碰教育红线,决不能误人子弟。祖国未来,民族希望,学生前途离不开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
(3)寻找诚信教学新路径。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生诚信培养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在注重文化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将诚信问题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篇8
(旺苍东城中学四川旺苍628200)
【摘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怎样适时地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呢?树立渗透意识,巧用课堂载体潜移默化,移德育之花接教材之木:摸准脉搏、研究学生、深挖教材;对话教材精粹,触发写作感点;借用诗歌之媒,传扬德育精魂;思考热点,观察人生,找寻写作契机;回望历史,传统与文明碰撞。
关键词 教材;德育;写作;契机;灵魂;碰撞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与高考备考工作中,在学习与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也有了一些感悟:在践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加强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语文教学协调发展。
精神化的语文课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怎样适时地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呢?如何在新课改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如何在作文写作中巧用教材,以体现“点铁成金”之妙用,让学生在作文中有米可炊呢?那就得树立渗透意识,巧用课堂载体潜移默化,移德育之花接教材之木。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既能有效落实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又切合学校的“德育首位”办学理念。因此,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准脉搏、研究学生、深挖教材
语文课上,把准脉搏、研究学生、深挖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因为德育渗透不是外加的教育内容,不是离开教材的单搞一套,不是一种说教,而是蕴含在教材当中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教材中既有古代的志士仁人,也有现代的英雄模范;既有文化名人,也有科学巨匠;既有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也有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典型。这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化作用。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竭忠爱国,坚持理想操守,正道直行,人格魅力千古传颂。苏轼告诫人们:凡是要目见耳闻,不可主观臆断,应注重实践。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刀,剖析社会与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牛”为民族的觉醒执着奋斗一生。这些鲜活的教材,无不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催化作用。学习了王安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后,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哪有随随便便就成功。为了梦,去奋斗!”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我逐渐体会到了“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这句话的真意。我也体会到了语文学科中德育渗透生活点点滴滴,处处皆有:现实点、历史点、将来点、兴趣点、关注点、活跃点、沟通点、碰撞点、关键点,一点通百点、一点带一片。老师教活了教材,学生的思维之火就会烈焰腾空,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油然而生。
二、对话教材精粹,触发写作感点
不少同学苦于作文没有素材,其实我们使用的课本就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问题在于有些学生还不懂从中汲取养分。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学生如果能利用好课文,使之成为熔铸考场作文的优秀素材,一定会出奇制胜,夺得高分。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全方位解读课本中的重要人物。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引导学生多角度来解读:信心不倒,志向不灭,艰难困苦中永不言弃。勾践退守会稽山,万般困苦之中,越王毫不气馁。于是,历史因他而绚丽动人,学生也明白了知难而进的含义,知晓了卧薪尝胆的内涵;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讲求计谋定乾坤。越王能听从文种的计谋,在兵强马壮之时不主动提出攻打吴国,而是在“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的情况下才欣然出兵,真可谓“谋虑在先,攻心为上”。再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激情演讲,告诉了学生有梦想就会有奇迹。赵鑫珊的《人是什么》告诉学生做生活的强者不能懒惰。与教材对话,在涉及信心、坚强、虚心、团结、爱国、理想等话题时,学生就可以把对教材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融汇其中,是自己的论证深刻而有内涵。
三、借用诗歌之媒,传扬德育精魂
诗歌音韵和谐,内涵极为丰富,是德育的最佳媒体,利用诗歌的特点,让学生于吟诵中感悟,在涵咏里熏染。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极致,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也让学生在吟诵中熏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他们会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击节,为志士仁人的忧思而握腕,叹时光长流之不回,惜岁月更替之难改。哲理深蕴之篇,给人感悟,坦荡磊落之举让人敬服。苏轼虽然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虽遭楚怀王疏远,但仍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让人面对困难与挫折,陡生万丈豪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既显旷达胸襟,又示真挚情怀,使人倍感温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面对历史让人感到一份沉重,感到一丝悲哀,不禁深思百姓何时才能成为世界的主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马喻人,让人感受壮士不服老,而继续发奋的跳动的雄心。“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报国的耿耿忠心,能因自身的遭遇而更改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那志向虽迭遇挫折而更坚定。借用诗歌之媒,传扬德育之魂,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触摸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思考热点,观察人生,找寻写作契机
古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活用手中教材,渗透德育理念,洞明热点时事,练达身边人情,找寻写作契机。例如学生面对材料作文:继“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呼声后,又有了“做人就做懒羊羊”的惊人之语。一夜之间懒羊羊红了,甚至有粉丝为此总结出懒洋洋的四大生存哲学:定位清晰,能屈能伸,承认不足,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此你有何感想?如何健康立意?学生可从教材中赵鑫珊的《人是什么》中立意做生活的强者不能懒惰;从马丁?路德金的激情演讲中领悟有梦想就会有奇迹,但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孔子回答:“生无所息”。德国哲学家康德回答: 应该不断的创造性工作。哲人告诉我们:应珍惜把握现在的每一分钟,努力工作,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社会。这些都是对懒羊羊理念的有力一击。
五、回望历史,传统与文明碰撞
“观古宜鉴今,无古不成今。”让传统文明与现实生活相碰撞,定会激起思维的火花。从一代圣人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中我们看到谦虚、好学,看到了教育家崇高的精神境界。一代名主刘备“三顾茅庐”从中我们看到了礼贤下士,以诚待人,也看到了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一代先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中我们看到了责任,看到了毅力和奉献。而现实中的食品安全、东北虎营养不良死亡、“贴签疫苗”造成信任危机、假酒、毒酒,无不昭示某些人责任与道德的缺失。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根据人的觉悟程度,把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强调人要重视精神的创造,不断提高人生的境界,实现道德价值,甚至是超越道德价值。将历史与今天、教材与现实结合起来,作文中谈历史发人深思,说今天触人心弦,分析精辟独到,怎能不感人呢?
篇9
关键词:逆反心理 独立型 攻击型 隐晦型 模糊型 逆反心理调整
逆反心理,即当个人受到外界刺激时,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状况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常见情况。逆反心理分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逆反心理是探讨问题,进行积极思维的动力,但是过了头,就会有了钻“牛角尖”的毛病,从而形成一种心理障碍,反而成了消极的逆反心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五年制高职就读的前几年,他们的逆反心理为什么会特别明显和强烈呢?这要从学生在此期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谈起。本文着重讨论五年制高职新生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讲,该阶段学生的年龄在十六周岁左右。从生理的角度来分析,此时他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趋于成熟,第二性征开始明显,显现成人态。特别对于大脑的发育来说,已经达到一个高峰,为各种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各种思维已开始成熟。但是,此时学生的逆向思维刚开始发展,还很不成熟,发散性思维刚具有雏形。学生思考问题过于直接、单一,具有一定的冲动性,并且在理解问题上过于固执。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原理来分析,此时人的大脑最为活跃,最会对问题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会强烈地反对。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新生生理和心理的分析,笔者就五年制高职新生的逆反心理在学习上的主要表现和如何调整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1.逆反心理表现在学习上的类型
(1)独立型
青少年发育成长到此阶段,即从初中升入五年制高职开始的一个阶段,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不需要家长和老师从旁指点和帮助,从而想摆脱师长的教导和管理。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学习。一般的,这种现象比较正常,只需要教师和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点。但是,一旦采取过激的手段来处理,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独立型”逆反心理者在学习生活上反对师长为他安排一切,反对师长指点教育他。反过来他还要指责师长的不是,对师长谆谆教诲置之不理,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愿向老师请教,误认为不这样做就“飞不出”老师的“管教”范围,不独立,没面子。
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就存在这类学生。笔者从其它学生和家长处得到有关这位学生以前的一些情况:在学习上喜欢自作主张,有了错误不肯改过,并且经常迟到。到了高职此种现象愈演愈烈,但他自认为没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他在学习上是要求上进的,而且荣誉感比较强。在平时笔者就特意创造一些比较轻松的场面与之交谈,了解他的内心。通过交流发现发现他比较喜欢体育,而且他的体育也的确出色。所以,笔者就安排他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在开始的一段时间他的表现很不错,不迟到、上课听讲很认真。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他又开始犯“老毛病”了。笔者发现这一情况后,就私下找他谈天,让他意识到自己作为班干部应为班级中的学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经过这次交流,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纪律。笔者从旁不停地提醒和鼓励他,只要他有一点进步,笔者就会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而他也开始向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发展。
(2)攻击型
此类型已不仅是思想上“飞出”师长的“管教”的问题,而且在行动上具有反抗性,并常以“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老师让他完成作业,他非但不完成,还以提高声音怒吼或用力踢打课桌来表示反抗;你让他背书,他反而将书撕掉,并会大声说不会背;上课时,故意弄出声音、恶作剧,以示对老师有意见。如果对他进行谈心交流式教育,他比较反感。在普通高中中一般很少存在这种类型的学生,但在职中技校却比较常见。
曾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瑞典化学家西奥多・斯维德伯格就属于这种类型。青少年时期的斯维德伯格,非常调皮,爱打群架,三次被警察抓去。父亲批评他,他大声叫嚷,离家出走。父亲把他送到有严厉校长管理的学校读书,校长管他很严,但他依然对着干,溜出去打架。一次,恨铁不成钢的校长指着他父亲的工厂,当着众多学生的面怒斥道:“瞧着,20年后,这个造纸厂就要断送在你的手中。”他的逆反心理达到了,自尊心也突然被唤醒。第二天他就离校了,后来转了学。但校长的这一番怒斥反倒成了结束他逆反心理的良药。从此他认真学习,每当想偷懒的时候,他便以校长的怒斥鞭笞自己。后来,斯维德伯格考取了乌普萨拉大学,成了哲学博士,又发明了超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物质的研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3)隐晦型
隐晦型的逆反情绪比攻击型似乎缓和了一点,但骨子里同样激烈。隐晦型逆反心理者常常采用消极、赌气进行反抗。譬如,他在闲玩,教师让他做作业,他会立刻一动不动,以消极的态度来回答你的督促,或索性出门去玩,跟你赌气;或采用一些奇言怪论在学生中传播,上课发出怪异的声音之类来作弄你,破坏上课的纪律;在课堂上,用冷眼看教师,当教师的目光对着他时,他马上把头一偏,不理你;让他回答问题,站起来一言不发。
笔者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就是这种类型的学生。该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摆出一些比较“酷”的造型,引其他学生发笑;教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两眼看着窗外;当教师看着他时,他把头一低,用手把头发梳梳齐。有一次,笔者偶然看到他写的作文,了解到他比较好胜。此后笔者经常让他为班级做些小事,并在事后当众表扬他积极主动为班级做事。这种做法刺激了他好胜的心理,从此他真的主动为班级做事,关心班级。与此同时,笔者在课余时间经常帮他补习功课,让他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刺激了他好胜的心理,使他从内心中感到自己能够学好知识,学好技能,成为一名好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名学生成为德行兼备的优秀学生。
(4)模糊型
此种类型的逆反心理者对师长的吩咐或教育,一概厌烦。比如,你叫他完成练习,他立即回答:“急什么!”你提醒他认真听课,他立即反驳:“谁不专心了?”你告诉这个问题并不难,他偏说难;你说这题比较难,他偏说不难,其实他一点都不懂。这是一种是非不清的逆反心理。
具有此种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讨厌师长以及他人的帮助,有时他也不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但如果有人指出他的不对,他会死不承认。对于此类学生,作为师长和朋友应当利用语言正确引导他,以亲情和友情去温暖他,使他感到可以以诚待人,正确地对待人和事物。
2.调整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
通过对以上几种类型的逆反心理的分析,笔者总结出几种逆反心理调整的方法:
(1)师长耐心开导教育,要因人而异。即针对逆反行为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引导和教育。找出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其特点,对症下药,往往会事半功倍,否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加强青少年修养,让他们学会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善于做自我调整。
(3)让他们学会把学习看作不只是自己的事,还是一种社会责任。
(4)加强沟通,尽量缩小师生之间或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距离,不要轻易激怒对方,导致青少年的严重的逆反心理。
(5)一旦学生发生激烈的逆反情绪,师长要先冷处理,而后再慢慢加以疏导。
(6)可正话反说。譬如他没做作业,你提醒他的语言最好是“你的作业已完成了吧”;他不交作业,你可以说“你交了作业了啦吗?很好!”你想让他参加某些活动,可以先放放口风,说不让他参加,到时他往往会来参加。
(7)家教、师教协调一致。
(8)注重“表扬”的作用。
这些方法的使用,一定要因人因事,采取适当的方法,切不可因方法使用不当,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是五年制高职新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的挫折和批评比较多,所以在方法的使用上更加要注意合理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多给学生关心、爱护和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将来充满憧憬。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就在于与他人交往。所以,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们就应当注重对孩子需要人的情感的培养,从而使孩子学会协调好与长辈、朋友之间的关系,学会人与人之间沟通。当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后,师长一定要持之以恒地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消除消极的逆反心理。以上的一些论述,是笔者对学生逆反心理的一些浅略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五年制高职新生的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我们应灵活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沈德立主编.认识发展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2]皮连生等编著.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
[3][瑞士]皮亚杰编著.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
篇10
思想政治修养
作为出版行业,坚持政治质量,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因此,编辑的思想政治修养主要反映在编辑出有一定政治质量的图书的水平和能力上。
政治素质是图书编辑判别是非,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关键,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素质,才能在图书的政治质量上真正地把好编审关,为读者提供健康向上的优秀图书。
只有编辑有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从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高度来处理各种书稿,对书稿中的毛病才能看得准一些,分析得透一些。这样的编辑,对书稿的处理才能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改稿也才能符合时代精神和正确导向的要求。实际上,编辑人员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不仅是不出坏书的重要保证,更是出好书的必要条件。因为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求有研究社会、分析时局、把握读者心理的能力;捕捉出版时机,也要求编辑有政治敏感、理论敏感,从众多的作者和书稿中沙里识金,汰劣择优,更需要有良好的判断和鉴别能力。编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才能独具慧眼,出奇制胜。
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深远影响。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载文》中所说,“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图书作为大众传媒之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确是“远矣大矣。”因此,作为图书编辑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负有重大责任。必须通过学习,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和水平,把好遴选书稿和审稿时的政治关。图书编辑应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二为”方针,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划清真理与谬误、进步与落后、文明与粗野、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界限。从选题和内容上把握方向和质量,为读者编辑出健康有益的图书,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业务理论知识修养
现代,新的领域不断出现,边缘科学不断开拓,图书作者的思维往往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内容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所以编辑工作是知识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编辑必须具备文化素质。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编辑必须具备比作者更渊博的知识,这样,编辑的知识更需要“广”和“博”。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要了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要了解文史哲经、政治、法律、艺术以及逻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随时广泛阅读报刊及通过电视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和各方面知识,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外语,并通过因特网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只有通过这样的不断努力,具备了渊博的学识,编辑才能提高对书稿的鉴别能力,才能“慧眼识珠”,选拔好稿,淘汰膺品,严格把关,多出好书。
但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面对不断涌现出的新学科、新知识,要求编辑门门精、样样懂,也是不现实的。但应当尽量多学习,对自己经常编辑的图书所涉及到的学科应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懂得这一学科的不同的学派和未来的发展趋向等。同时,由于编辑工作没有也不可能做到专业的截然分开,所以编辑对相关学科也应有一般性的了解。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懂得装帧、设计、插图、印刷、校对、发行等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在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过程中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披沙拣金,在繁杂的事物中挖出常人难以发现的东西,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准确地把握标准,鉴别书稿的质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语言文字写作修养
编辑自己要过语言文字关,一个好的编辑应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写作修养。编辑对稿件的修改、加工,就如同裁缝制衣一样,要设计式样、修改式样,要把不需要的剪去,需要的留下或增加,所以好的编辑要具有高超、精堪的文字写作基本功。这样的编辑才能发现书稿的文字错误、语法错误,乃至标点符号错误;才能善于判断文章的结构是否适当,文字是否通顺,语言是否生动、得体,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正确的文字修改意见,并直接进行文字加工,从而使书稿的书名更加醒目、行文更为准确,内容更有思想意义,中心更为突出,叙述更合乎逻辑,更流畅可读。
一部图书的出版,总是凝结着编辑大量的心血。大凡一部书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书名不恰当,不醒目,结构混乱,层次不清,语法问题,语句不合逻辑,文字不通顺,存在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引文不准确,如果不作文字加工是难以出版的。这就需要编辑提出具体、准确的修改意见,由作者再行修改,有的甚至要多次修改,几易其稿。有时还需要编辑直接对稿件的语言文字、文章结构、书名乃至语法修辞作较大的修改、润色,做到“妙手回春”,使其成为精品。如果编辑自身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写作修养,显然是难以胜任这一工作的。
编辑每天面对的作者层次参差不齐,书稿也难尽善尽美,对很多有思想、有意义但写作上不成熟的书稿,编辑的作用尤显重要,有时甚至成为一部优秀的传世图书的催生因素。如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优秀作品《红岩》,这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长篇小说,是在《在烈火中永生》这个回忆录基础上铺设丰富起来的,编辑自始至终和作者一起参加了策划和构思,从而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红岩》。要提高编辑的语言文字写作修养,首先需要编辑具有渊博的学识。好编辑熟悉有关语言写作知识,并要有较强的文史功底,平时要勤阅读多积累。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了博览群书、学习优秀作品,对提高人们写作能力、文字功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编辑还应多写作,通过勤写来锻炼,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此外,对一个编辑来说,不仅要熟悉现代日常用词,还要熟悉古代汉语。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方言知识,要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还要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熟悉了解各种有时代感的新词汇。
职业道德修养
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老人在回忆著名编辑邹韬奋时,曾这样说过:“韬奋的特点是用他的精神品德来团结作者和读者”。由此可见良好的品德对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编辑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到“作风正,纪律严”。编辑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辑要能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搞关系,不开后门,坚持用稿“质量至上”的原则。要防止商品交换原则进入编辑工作领域,防止把作者与编辑的关系变为买卖关系。如不坚持这一点,则图书出版就会出现平庸之作,而高质量书稿却被拒之门外,这样,又如何能提高出书质量呢?
编辑要具备敬业精神,还要对社会、作者、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有了敬业精神,才能坐得住,全身心投入。要当好编辑,编出高质量的图书,舍不得投入,舍不得付出,是不行的。要做好一位好编辑,就要甘当无名英雄,做“杂家”、“为人作嫁者”、“助产师”、“导演”、“批评家”,乃至于做“花匠”、“无名小卒”。这一系列别称也说明编辑在图书出版方面、在帮助作者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有时也是“默默无闻”的作用。作为编辑,第一要义就是要搞好策划、发现好作者,要像“伯乐”一样发现“千里马”。
编辑的职业道德要求编辑对编辑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格把好组稿、选稿、编辑、校稿等编辑工作全过程的各个关口。编辑应认真鉴别书稿优劣,慎重决定书稿取舍,提出正确的具体意见及修改、补充的中肯建议。编辑应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所编书稿每个句子,每个字和标点符号以及引证的每件材料,都要认真检查,反复修改核对,做好校对工作,从而把差错减少到最低程度,以免贻误读者。同时,编辑对图书装帧,讲求美观大方,对图书的字体、字号、图案的选择要反复比较、合理取舍,要实现装帧上的高品味和印刷上的高质量,从而保持图书良好的外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