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9:3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族医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族医学论文

篇1

民族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1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又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写进,要求教育要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旨归,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高校艺术教育不仅仅完善着高校教育的学科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人性的完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意识,使学生成为富于创造性的、身心和谐的人,在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民族院校是各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和重要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艺术教育,让艺术教育能够辐射所有专业非专业学生,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2开展专业性民族艺术教育是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不同,民族院校还肩负着面向艺术专业的学生,开展民族特色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民族艺术人才的重任,这也是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少数民族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各族先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少数民族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少数民族在生息繁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的文化元素。各少数民族艺术,无不体现着少数民族的个性,也烙印着族群发展变迁中的特定人文地理环境,如藏族歌曲粗犷豪放,傣族巴乌柔美细腻,彝族“阿细跳月”热情奔放,瑶族的长鼓舞典雅飘逸,京族的独弦琴婉转悠扬,各民族多种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形式相互交融,地域性、民族性特征逐渐消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形式的单一性和同一性趋向,加上西方速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阵地不断抢占,这些都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这些困难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艺术人才断层,后继无人(86.5%的受访者认为,下同);二是文化保护发展部门工作不到位(80.2%);三是艺术传承发展过于功利,变味走调,民族性被弱化(78.8%)。通过分析归纳,我们发现这三个方面归根到底可以归结为专业性的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深入一点儿又可以归结到民族院校上来。民族院校作为民族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民族文化的研究中心,应当发展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鲜明的民族艺术教育,不断提高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能力,为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输出。

民族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在民族院校,艺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位置越来越突出。一些民族高校已陆续开始加大民族艺术教育力度开展了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等内容的艺术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适应艺术教育的现实需要,广西民族大学于2012年1月成立学校公共艺术教学部,为学校进一步实施全面的公共艺术教育、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及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等打下了坚实平台。

但是就目前而言,艺术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在广西民族大学的调查问卷发现,有72.5%的学生对学校的民族艺术教育现状不满意;有61.8%的学生表示未上过我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有78.1%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接受的艺术知识对自己没有用处;60%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艺术教育民族特色特色不明显。在学校的艺术课程设置上,有72.3%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艺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单一,民族特色不明显,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66.8%的学生未参加过学校的艺术类社团组织;70.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艺术氛围不浓厚。但是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也了解到,有近75%的民族学生愿意致力于保护和继承发展本民族的民族艺术,同时也大约有65%的学生认为目前在学校没有有效渠道能够接受到较为专业的本民族的艺术教育。

综上,民族学生传承本民族民族艺术的现实需要和目前学校民族艺术教育能力缺失之间的矛盾,以及非艺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要求民族院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重视艺术教育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在民族艺术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艺术教育改革。

民族院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

(1)问题一:目前民族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这些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目的不明确,对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艺术教育在教学体系中仍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学分偏少。二是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陈旧。门类大多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的通识性课程,授课方式也基本局限在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要途径,讲授内容大多是艺术教育的基本术语,或者是介绍艺术发展史的,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三是课程多以欣赏类为主,缺乏专业性技能培养方面的实践类课程。这主要表现在课程教材基本是艺术概论或艺术欣赏性质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一些皮毛的“知识”。由于缺乏实践的巩固,这些所谓的“知识”也会很快被忘却,无法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此外,具有民族地区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几乎没有。

对策:一是重视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全身心、站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改革,把艺术教育真正到纳入教学计划管理之中,保证艺术素质内容、进程、质量的落实,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艺术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二是改善和优化艺术教育课程。艺术课程的设置是高校艺术教学活动的起点,要与本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学生需求相适应。“素质教育不是针对一个学生的全面教育,而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个别教育”。在确保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有开拓型(介绍最新艺术流派、艺术理论观点、艺术作家作品等)、综合实践型(指导大学生戏剧、艺术展演等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兴趣娱乐型等课程的开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三是创造条件,开设具有广西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广西12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要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设置专业化、特色化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同民族艺术氛围浓厚地区的全面合作,提高民族艺术教育教学水平,满足各民族学生学习了解本民族特色艺术的切实需求。

(2)问题二:现行的艺术教育核心评价体系不适应艺术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现在大多数高校艺术素质课程教学考试仍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查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上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真正的魅力,也无法准确、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艺术能力。

对策:建立与艺术教育教学特征相适应的考试、考核体制是教学实际的需要。第一,重建艺术教育评价体系,把艺术教育成效纳入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当中。艺术教育应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统一的教学计划中,进行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管理、完善、调控和实施,让艺术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中,拥有与其它学科同等的正规地位。麻省理工学院规定,获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360学分,而其中的72分必须是艺术课程。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也有类似的做法,民族院校可以借鉴。二是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代替笔试考核,过渡阶段可以实行笔试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践的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各艺术门类的自身特点自行设计,如音乐、舞蹈类可以通过参加校内的晚会、歌唱比赛等形式进行,美术、书法类可以通过举办书画比赛、送春联活动等形式进行,核心是让学生在参加艺术活动的实践中展示自己的艺术能力。三是把艺术类教师对艺术类社团组织的指导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

(3)问题三:民族艺术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无力进行规模性的民族艺术研究和教学。就广西民族大学而言,目前艺术类师资主要担任的课程是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课和非艺术类学生的公修课教学任务。艺术专业开设的艺术类专业有艺术设计(平面广告和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美术学、音乐表演(声乐和器乐方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基本没有专业的民族艺术课程和师资。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类通识通选课近几年主要开设广西民歌及东南亚民歌演唱赏析、东南亚舞蹈鉴赏、广播电视现场报道、书法类、演讲与口才、中国少数民族歌曲、乐曲赏析、现代舞等,包含了一些少数民族特色的课程,但是比例不高(约占20%),课程内容也多是集中在音乐、美术和舞蹈类,其它形式的民族艺术涉猎不多。而且通识通选课往往采取大班教学,往往一个班200人以上,不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对策:加强民族院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现有师资进修。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针对我校艺术教育目前的这种状况,应采取专业教师和社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解决。一是扩大艺术教师队伍规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各校担任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以广西民族大学19000全日制在校生为例,艺术教师的人数应在29~38人之间,而实际参与公共艺术教学(限于目前开设课程)的老师有22人,没有达到的规定比例,需要补充教学力量。二是要为艺术教育老师提供成功平台,在参加学术研讨会、争取科研课题、安排教育进修等方而要给予倾斜,使他们在高校中有用武之地,做到安心、上心、不断创造佳绩。坚持学校专业教师与社会专家与学者现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4)问题四:校园内民族艺术类演出、交流活动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尚未形成。目前就广西民族大学而言,每年开展的校园艺术类活动主要有大学生书画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啦啦操比赛、迎新晚会等几项活动,此外还有基本上每年一次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及不固定的歌星演唱会、艺术类师生的演唱会。另外,跟民族艺术相关的活动还有校运会里面的三人板鞋等部分民族类体育运动。应该说以上这些活动辐射面不大,对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艺术类社团的活动也往往因为活动资金、专业水准差、无教师指导等原因开展不起来。

篇2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充分融合了中西方各种不同的艺术,更是一种在不断完善中确定存在方式和创造力的意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句话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洋文化,不仅蕴含民族特色,更具有当今时代特征。所谓古为今用就是民族声乐在审美、创造、演唱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同传统当代不一样的特色,当代的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中发展起来的,当代声乐中很多理论和特征也都是从传统声乐中汲取来的。所谓洋为中用就是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演唱形式和方法,要有选择的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中,把中西结合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无论是在声音的音色上还是听觉特征上,不仅要体现出我国民族声乐的特点,还要体现出国外声乐的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体现在了和声、节奏、配乐等各个方便。现如今,我国声乐艺术已经成为戏曲艺术和西洋美声艺术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各种声乐艺术在声乐舞台上都充分的体现到处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美学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音乐的审美思想,展现出了我国人民的创造能力。

二、现代性美学特征

现代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如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中,社会上的任何事物其实都具有自己的现代性特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因此现代性的概念自然也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声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社会学的某些性质,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逐渐变更的过程中,对声乐艺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自然就是人为意志。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音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与社会存在着某种联系,利用社会关系可以对音乐的本质进行解读,从而揭开时代的本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国外音乐对国内音乐的冲击和影响,使多元化的音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的音乐也必然要走向世界。当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开始出现电子音乐等抽象音乐时,声乐艺术就被赋予了非常明显的时代烙印,在中国声乐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时尚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中国音乐中包含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气息,这些因素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的本质所在。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因素中,主要包括了传统的演唱、审美和表演等,时尚气息总体上保持紧密联系。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 毕业病历 重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

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理论特长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它分为论文准备、课题研究和论文完成三个阶段,具体包括查阅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提纲、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几个主要环节,因此,它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有团结协作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随着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大量的精品课程不断涌现的同时,毕业论文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毕业论文的结构体系和完成模式上基本沿用以往的民族院校的模式,故在毕业论文的实践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毕业论文的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因素:

我院有计划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500余人,扩招后的招生对象虽然面向全国,但生源主要来自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分别为回、藏、蒙、满、东乡、裕古、土族、维吾尔族等,由于生源地的不同,民族习惯、生活习惯的特点、使它们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实践能力方面,甚至语言方面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在大学期间,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保证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特别是在做毕业论文时,许多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基本实践技能、独立思维能力、论文的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能力偏低或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由于毕业论文完成时间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只是临时抱佛脚,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2.教师的因素:

近年来,由于我院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有大幅增长,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加之教师还要承担其他教学、科研等任务,势必造成指导教师短期内教学工作量的洪峰,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毕业论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小题大做,研究内容雷同的现象,以至于有的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仍不够认真,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尽管院校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由中级职称以上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等,但由于毕业论文时间过于集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放开选题外,还表现在指导教师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是要求学生按照他的思路去研究、构思。这种指导方法是理论教学中的以教师中心的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的延续,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不敢独自涉猎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的一个原因[1-2]。

3.其他的因素: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连续增加,而教学资源的投入又相对滞后,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一些实验室的场地和设施明显不到位,从而限制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进行和质量。

最近几年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对毕业论文造成不小的冲击。据调查,有些班级考研人数比例达到一半以上,竞争日益激烈,考研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毕业生择业在时间上正好与毕业论文重合,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好工作, 有些就把毕业论文放到了从属位置,对论文的实验工作投入明显不足。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3-4]。

二、民族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新形式探索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达到培养我院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工作,学生应掌握检索文献、撰写综述、课题设计、收集资料和撰写论文的基本程序与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根据我校的具体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毕业病历,其基本内容按顺序包括《任务书》《指导教师评阅书》《诚信声明》《毕业病历正文》《评阅教师评阅书》《答辩书》;

1.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病历的质量,根据我校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病历工作管理暂行相关要求》;

2.为了使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毕业病历的运行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常规化,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毕业病历流程图》;

3.依据选题指南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完成《任务书》的填写:

同学们可在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同时参考我院提供的“选题指南”确定毕业病历题目,毕业病历的选题一般从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出发,满足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要求,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确需更改的,需经指导教师认可。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实践方案,收集临床病例,进行毕业病历的撰写准备工作。

4.指导教师完成《指导教师评阅书》的填写:

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毕业病历进展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调整,以确保毕业病历的质量,毕业病历完成后,指导教师或指导医师对学生写好的毕业病历应仔细审阅,认真写出初稿评语,做出恰当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提出评分意见,然后指导教师毕业病历应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修改和总结工作。

5.学生认真撰写《毕业病历正文》:

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充分利用毕业病历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定的某个疾病进行系统问诊、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诊疗计划等,让学生通过毕业病历撰写,在上述基本程序与方法等诸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

同时学生应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病历,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学生要签署诚信声明,文责自负。

6.评阅教师完成《评阅教师评阅书》的填写:

答辩委员会指派具有资格的教师评阅学生的毕业病历,评阅教师依据“毕业病历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要求”评阅毕业病历内容是否“正确、完整、全面、严密”,同时评阅教师依据“评阅教师评阅书”基本要求评阅毕业病历学术水平和撰写质量如何,文字表达、专业术语及综合分析的水平。

7.答辩委员会完成对该毕业病历的答辩程序:

在主管教学院长负责之下,成立答辩委员会,同时要组成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按照专业分为内科组、外科组、儿科组和妇产科组,每组有3-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1名答辩秘书组成。毕业病历答辩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其他教师、学生均可自愿出席。答辩程序主要包括:学生陈述答辩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答辩秘书负责记录答辩小组评定等级答辩小组组长作简短的答辩评价,上述答辩的主要过程原则上应在30分钟内完成,通过答辩以观察和掌握学生对答辩委员所提问题的理解是否透彻、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诸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的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病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充分利用毕业病历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毕业病历的撰写,在病历书写、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临床病例、改善医患沟通、制定实践方案、增加对该疾病的见解及认识等诸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因此做好毕业病历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临床工作作风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对全面提高我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学士学位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毕业病历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12,(9):78-79;

[2]邹吉高,严赞开。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化工高等教育,2011,(3):57-59;

[3]陈彦凡,黄晓洁。临床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实践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12,7(3):329-330;

篇4

【陈汝德先生,又名陈木芳,祖籍广东汕尾,1945年出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是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执业全科中医师、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原执行委员会委员、香港广东省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理事长、香港中医研究院教授,并经营陈汝德康德堂三十多年,有多篇医学论文刊载于中国《中医杂志》等著名书刊,其传略、成就被编入《世界名人录》、《香港英才录》等大型辞书。】

服务社会真诚回馈

在许多义诊的中医行业活动上,陈汝德先生是被人们常常所见到的人,大多的时候,他一如在自己药行里的情形,身着一套白大褂,不是在聚神会神地为病人诊断,便是神情平和地向病人解释,这就是陈汝德先生给大多人的印象:平凡真实,有一颗服务社会的热心。

提及陈汝德先生,许多人都对他的医术竖起大拇指,提及他的为人,许多人也会展露笑意。从医术上来说,他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拥有四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日常生活上来说,与他接触过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感触到他身上的那股平易近人,他说话不紧不慢,没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却是吐字清晰、条理分明,带着医者的亲切与严谨。

据了解,陈汝德先生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参与许多服务社会的义务工作,1982年海丰陶河虾西小学修建,陶河镇主公路,陶河至虾西乡公路的修建,他是出力出钱的筹建委员。2007年与汕尾市等中医业界创立了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并担任理事长,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自己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热情。

为回馈家乡,他经常组织一批香港中医师在香港以及内地进行义诊、赠药活动。“我们回到家乡义诊赠药时,来问诊问药的乡亲非常多,由此可见,我们这种活动举办得非常有意义,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家乡人,我希望以后自己能够多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胸怀一颗服务家乡的心,他把那份感恩之情挥洒在家乡人身上。

陈汝德先生是一位做事细心、有条理的人,素来喜欢做一些归档、总结的工作。如果你有机会翻开他的服务工作日志,印入你眼帘的将是手写的、记录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事项和数据,这些事项和数据的背后,正是他和众多中医行业人士服务社会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他是一位谦和的人,当他详细地向笔者提及这些服务工作时,他喜欢提及自己所在的团体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个人的作为。

除服务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中医协会之外,陈汝德先生还担任其它多个社团的医师顾问,积极踊跃参加各种进社区的义诊工作,常对老弱贫病、伤残、无依者减免费施治,送医送药上门。香港“欢乐满东华”慈善筹款之认识中草药漫步行,陈汝德先生与太太颜惠梅医师(香港全科中医师)同筹办者之一李密汉教授,香港中草药专家竭力向参与者,浸大中医学院学生们实地讲解中草药的认识、保护、培育、采用等。而且参加诸多类似的活动,陈汝德先生得到了其夫人颜惠梅女士的大力支持,并且,他们双双服务社会的身影也常出现在许多类似的活动上,有名家曾赠送陈汝德、颜惠梅伉俪服务社会的嵌名联――“汝河澎湃如才识,频施惠泽;德望崔巍若峻峰,远播梅馨。”

医术追求精益求精

谈及当年选择中医这一行,陈汝德先生表示还算是平稳发展,虽然当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的事例,但最终也是在平稳中度过,而且能在奉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他认为,中医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医术,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病患者。

陈汝德先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高级诊断内外方剂药学(全科),师从广东名中医郭仕猷(郭贞)和曾岳庵等,从中学习了大量的医术知识,并慢慢地收获在中医界的成就。回顾过往,他自从医至今已拥有四十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主理内、外、妇、儿全科,特别是在医治骨刺、风湿、心血管内科方面有很高的医术,并成功地研制出“特效骨刺散”, 被患者誉为“骨刺圣手”,擅长医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骨伤、皮肤科等疑难杂症,以及擅长运用针炙、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等,另外,他自己研制出多种中药成份的药品,且效果显着。

1993年,由于医术高明,陈汝德先生应邀到北京为时任中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彭仕禄诊病。曾任《广东中医》审编委员会委员、九十多岁高龄的名中医师曾岳庵撰联称誉陈汝德医师,这幅鹤顶格嵌名联曰:“汝心越善成功越大,德行弥高医术弥精。”

紧跟时代的步伐,陈汝德先生在行医过程中,非常注重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医术,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做中医这一行,一定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由此,他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利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他攻读了香港新华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1983年往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荔湾中医医院实习,参观交流,是香港中医界最早回内地学习交流团之一,并取得修业证书。2004年12月,颜惠梅女士从流花桥医院中西医结合课程培训班(第二期)顺利结业。

在中医方面几十年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陈汝德先生撰写了多篇医学论文,被业界多家著名刊物刊载。例如,论文《腰椎骨刺顽症中医方法治愈例证》被选编入《首届全球中医药大会论文集》;《糖尿病脚免截诊治》被编入《中医杂志》、《香港中医杂志》、《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中医药论文集》;《多发性脓肿“流注”、“瓜”中医诊治验证》被选编入《港、澳、内地中西结合专业交流研讨会医学资料汇编》,与夫人颜惠梅女士合撰了《论三种常用草药》。鉴于在中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陈汝德先生在2005年被香港中医研究院聘请为该院教授。

目前,他还和励志会梁李秀娱纪念学校合办了一个中草药园,并在未来计划把所种植草药的成长过程、功效编集成册。

另一方面,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和认可,其传承和发展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医,以前没有受到很大的关注,现在全世界都证明:中医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地发扬中华民族这一瑰宝。”陈汝德先生认为,“弘扬中医学、发展中医学”是每一位中医师所应承担的责任。为此,他积极出席业界的学术交流会,乐于与业内人士分享自己在中医方面的研究经验,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5

【关键词】翻译标准 医学英语特点 论述 医学英语翻译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医学交往越来越多,英语已经成文各种国际会议的主要交流语言,并且最新的重要的英语著作都是用英语著写的。对于在校的医学生和医院人员而言,如果想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和了解最新的医学知识,就必须认真学习英语并且将英语转化为学习的工具,才能阅读和翻译大量的外国文献和杂志,更多的关注最新的知识,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因此,从翻译标准和医学英语特点的角度论述医学英语翻译对提高医学英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医学英语的翻译标准

医学英语翻译是沟通国际之间的医学信息,目的在于向国外宣传医学的新发现以及学习国外的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术,使得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能够无障碍的沟通医学。不同的翻译家对于医学英语的翻译标准的认知不同,但是普遍公认“通顺”和“忠实”为最基本的标准。医学文献的翻译要在完全了解原文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医学知识中的特点,翻译为可以准确思想的词语。翻译的文章中的数据与概念必须与原文一模一样,没有错误,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主旨。同时,翻译的文章不可以使用高深的词汇,使读者可以读懂文章,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可以根据自己国家的说话风格、习俗等加入一些地方特点。

二、医学英语特点及其翻译

医学英语是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是描述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医学科学,传授医学知识,医学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都不同于常规英语,如医学英语词汇复杂且数量多,一个词语有多种意思,句子复杂程度高,包含有大量的从句等等。

1.词汇特点及其翻译。普通英语词汇在普通英语中的意思与在医学英语中的意思不相同,例如colon在普通英语中指冒号,但在医学英语中一般指结肠;pupil在普通英语中可以指学生,但在医学英语中是指瞳孔。并且普通英语词汇与其他普通英语词汇搭配使用时,就会表达出医学英语,例如,general与check up搭配,general check up为普查的意思,general hospital是指综合性医院。

医学英语中的词汇有很多是由来自希腊或拉丁语中词根衍生而来的,如果学者了解词根,则词根与其他单词的组合所表示的单词意思简单易懂,容易联想而得知。但是,这类词汇衍生后的数量巨大,同一词根与不同的单词组合在一起便是不同的意思,没有构词知识和不了解规律的学生是很难看懂这些词汇的。例如,词根cyto的意思是细胞,其衍生出的单词cytoplasm为细胞质的意思,erythrocyte为红细胞的意思,cytoplogy是细胞学的意思,等等。很多人因此对医学英语产生偏见,认为派生词就是医学英语的词汇。

英语中的有些词汇是以地名、人名或者是姓氏等代表一些解剖位置、操作方法等等,在这些地名、人名或者是姓氏后面经常添加指示剂、方法、试剂、反应等普通英语词汇,在翻译过程中,我国一般采用直接音译的方法,翻译人名,例如Gram s method是指革兰方法的意思。此外,还有非医学词汇构成的医学专业术语,例如粪便feces,恶心呕吐nausea等等。

因此,全面掌握医学英语的词根和特点、类型以及对应句子中的正确理解对提高医学英语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句型结构特点及其翻译。医学英语中最为常见的句型就是被动语态,并且基本全文都为长句。医学论文属于科学技术论文,其所描述的都为客观事实和科学结果,因此,需要被动语态来加强语气,突出这段中所描述的事物。在论文中,人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疾病或者是患者,而不是关注进行疾病诊断或患者治疗的医生,因此,采用被动的语态突出患者或者是疾病。翻译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翻译为被动句,可以根据前后句和全文的联系,翻译为主动句或者是描述客观事实的it 句型。

长句多具有数个从句,每个从句之间结构较为复杂,可能是从句中套有从句,翻译过程中需要把握该长句的中心意思,然后整理各个从句之间的逻辑顺序,按照顺序依次翻译,但是需要注意翻译句子的联系性,通顺的简洁的将原文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忻洳.《骨不连原理及案例研究》翻译报告――以医学英语汉译中同位语和定语从句的处理技巧为重点[D].2013.

[2]付芬.医学英语特点及翻译[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2).

[3]童丹,葛露.浅谈医学英语中长句的分析与理解[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5):43.

篇6

记者:您是类风湿病和强直性脊柱炎方面的专家,请您就这两种疾病给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

孟主任: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又称为类风湿病;目前全世界患病率平均在1%左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一种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髓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若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造成终身残疾。中国13亿人口中,患本病者大约在390~400万,大约造成80~1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15%左右患者为重度残废。

记者:那它们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了,目前国际上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孟主任:由于上述疾病具有普遍性和多发性的特点,所以国际卫生组织是相当重视的。今年初,在新加坡举办的第四届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国际会议上,来自各国的专家为此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在中西医治疗、新的化学药物治疗、免疫吸附治疗甚至生物治疗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我国率先实施的“液体刀”滑膜切除术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好评,目前这一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记者:从1998年开展“液体刀”滑膜切除术以来,“液体刀”先后帮助了上万名患者,让他们成功地甩掉了拐杖和轮椅。经您治愈的患者遍及全国,您能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吗?

孟主任:“液体刀滑膜切除术”具有直接针对病灶――关节滑膜炎症细胞,克服了过去传统治疗难以祛除滑膜炎症的缺点,使关节滑膜细胞失去活性并清除体外,从而迅速缓解关节的肿胀和疼痛,阻止软骨和骨的破坏,防止畸形和残废。此项技术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几乎无任何副作用,无需住院开刀。疗效快而且远期效果好,术后关节不再肿胀、活动自如。“液体刀”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次注射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能治疗各种关节炎、滑膜炎。使风湿类风湿患者疼痛、肿胀得以控制,关节活动自如,避免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避免髋关节和膝关节强直。

记者:真的非常神奇,那么什么样的患者可以接受这种“液体刀滑膜切除术”治疗呢?

孟主任:主要适合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滑膜炎患者。

记者:感谢您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在您的帮助下重获健康。

相关链接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创建于1950年,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先后被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爱婴医院”称号,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武警总部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政府评为“驻军爱民医院”和“双拥共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孟军:武警山东总队医院风湿科副主任,《新疆中医杂志》特约编辑,从医以来,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从事临床工作10多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脑瘫等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医院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浆水泉路12-8号

乘车路线:火车站乘坐18路汽车, 长途汽车总站乘坐K53路汽车到“武警医院”下车即到

咨询电话:0531-82376555

篇7

六年风雨,倾力区域学术交流

“‘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通知消息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已经对外了,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采访一开始,马依彤教授就率先介绍说;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8月17日至19日,第六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已在乌鲁木齐市圆满落下帷幕。

接着,马依彤教授便就“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相关背景介绍说:“众所周知,新疆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人口分布密度较小,相对于国内其他省市区而言,交通也不太便利。以往,我们新疆的地、州、县、市医院的医师们,因路途遥远去北京等内地参加会议十分困难,这就为新疆地区的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早在2006年,我便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和胡大一教授达成了共识,约定每年在新疆召开西部长城心血管病会议,以此作为北京国际长城会的分会。其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西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与学习,以利于广大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把握心血管病诊断、防治新动向,掌握新进展、新技术,获取新信息,从而促进心血管病预防和诊治的发展与提高,为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谈完“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发轫背景后,马依彤教授接着介绍说:“此后,我们便在2007年举办了首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从那以来,这个会议的规模由最初的500余人参会,诸届都在稳步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覆盖西部、面向全国’的千人盛会。参会专家由起初的50余人,突破到目前的1000余人;会议的主题也由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到目前的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这些转变,无一不体现了西部长城会逐年的转变。到今年为止,已历经6年,一年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到今年的8月份,就将迈出‘第七步’,即‘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谈到这里,马依彤教授感慨地说:“这6年来,我们为了新疆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可谓倾尽全力,风雨兼程。从已经落幕的第六届会议看来,我们这6年的执着追求,6年的辛勤耕耘,6年的呕心沥血,能有那样的盛况和成就,我想这离不开新疆地区内外专家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媒体给予的关注,也离不开大会组委会的辛勤付出……”

西部最大,人文精神是不变的宗旨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习惯上简称的“西部长城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这个会议除得到诸多专家的参与和关注之外,已经被业内公认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就,有效带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学术发展的步伐。

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马依彤教授回顾起去年闭幕的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时详细介绍说:“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经过6年的锤炼,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磨练,的确如国内诸多同行评价的那样,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涉及学科最齐全、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心血管病综合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个会议更是得到了以胡大一教授为首的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卫生厅、新疆医科大学相关领导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去年的会议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110余名。他们的莅临,使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成为心血管领域中的又一次年度盛会……”

谈及去年“西部长城会”的课题设置,马依彤教授简单介绍说:“去年的大会安排在汲取历年办会经验的基础上,在课题设置上作了一定的调整。那次会议的主题为:‘把握机遇,构筑人文、预防、整合、创新的西部长城’。这缘于胡大一教授等心血管专家一直大力倡导的‘预防为先’的科学理念。因此,‘西部长城会’立足于积极响应胡大一教授提出的‘未来的长城是人文的长城、预防的长城、健康的长城、医学整合的长城、创新的长城’的学科发展理念,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主导下,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起构筑心血管预防和心血管健康的‘万里长城’。所以,那次会议的很多代表来自于全疆各地州、市、县、乡及各团场,之所以到会这么多的基层医生,旨在将防控心血管疾病的主战场由大医院转向基层和社区,培训、指导基层一线医生,真正推动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与诊疗水平,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马依彤教授继续介绍说:“此外,那次大会还设置了主题会场及分会场。分论坛均围绕会议主题设立了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医学论文写作论坛、影像学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主动脉疾病论坛、护理论坛、青年论坛等,同时开放了四个分会场。这些举措,是那次‘西部长城会’特有的‘焦点’及‘亮点’……”

“实际上,学科建设的‘人文精神’的外延很大,它几乎包括了医学领域的大部精神和宗旨。而目前,新疆心脏介入技术也需要更加规范化,技术操作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州医院迫切需要区域性中心医院对其心脏介入手术的指导面向基层大力开展,因此,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直是‘西部长城会’不变的根本宗旨。”马依彤教授归纳说。

因地制宜,远程诊治形成“新疆特色”

如同马依彤教授所言,就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与国内大多数省市区相比,新疆有着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交通不便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但据记者了解,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12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却率先开展了全国首例实时、同步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新疆创出的这一“学科第一”,也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具体到新疆的地里地貌而言,结合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环境及心血管疾病诊疗现状,在该地区开展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无疑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上策之选,是具有非同寻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所以,在采访中,马依彤教授着重介绍了此项工作在新疆乃至以“地广人稀”为“特色”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

马依彤教授认为:“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新疆各族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此外,由于各地区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距离遥远,造成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转诊十分困难和危险,包括对实施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用药指导也很困难,而在临床上,病人的病情一旦有变化,是需要及时会诊和随访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一现实矛盾。”

随后,马依彤教授详细介绍说:“事实上,为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2012年我们医院已先后于2月24日与新疆兵团医院进行了全疆首例心脏介入手术转播,由北大人民医院王伟民主任手术演示,并实时向兵团医院转播了一例复杂心脏介入手术分叉病变支架植入及血管内超声介入手术演示。于2月27日与巴州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会诊及远程手术指导工作,并在全国介入论坛上召开了新闻会。于3月27日与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先心封堵术的术后3个月的远程随访工作。这一措施,为远在喀什的塔吉克族患者家里省去了两万元的随访费用。4月24日,我们又与巴州人民医院再次进行了远程对接,完成了全国首例急危重症介入患者的远程会诊工作,为一位60多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再梗塞的患者实施了远程会诊,会诊内容包括远程支架术后造影随访、远程介入手术指导、急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等数项工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一系列探索的成功,使‘远程诊治’逐渐形成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疆特色’,因此,到了4月25日,我们便召开了全国首家介入随访及质控网站成立的启动会……”

谈及能够实现这一具有“新疆特色”的远程诊治的学科基础条件,马依彤教授介绍说:“因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作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心脏介入培训基地及新疆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是负责全疆心脏介入医生的培训和心脏介入手术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我们有责任肩负起新疆心血管患者的健康和安危。所以,在今后,我们还将同新疆地区已经具备远程医疗条件和心脏介入手术条件的除巴州人民医院、喀什地区人民医院以外的兵团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富蕴县人民医院、尼勒克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进一步开展远程心脏介入会诊、远程介入手术指导、远程介入术后随访、远程心血管疾病床旁查房、远程继续教育、远程会议等一系列的远程医疗工作。我个人相信,这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惠及民生,必将更好地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也必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所造成的新疆地区三甲医院普遍床位紧张,患者等待住院时间过长,而地州医院患者明显不足的地区差异,促进新疆地区心血管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部分程度上的切实解决。”

马依彤教授还认为:“以上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既是为了全疆各族心血管疾病患者造福,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心血管介入诊治及心脏介入术后随访以及心血管患者健康的管理水平,保证心脏介入工作的质量,提升介入患者的满意度,对未来心血管介入手术及随访工作模式的转变,甚至对心血管医生的工作模式改变,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我相信,随着远程心脏介入会诊、手术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随着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的开展,必将对新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健康规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造福全疆广大各族患者的同时,还会对全国心脏介入医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新疆“基调”,

为各族人民筑牢疾病防治基础

采访前据记者了解,由新疆科技厅资助的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课题――“新疆不同民族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资源库的建立”项目,在马依彤教授主持和带领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并于2012年度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重大课题项目的完成,在促进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科研、诊断及防治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谈及这一课题的详细情况,马依彤教授首先介绍说:“近20年来,新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同时针对患者个体的各级医院的二、三级预防及治疗,消耗了巨额的卫生资源,并且难以在人群整体进行有效的防治,增加了我区经济建设的巨大负担。为了实现冠心病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模式,降低发病率,减少慢性心血管疾病诊疗费用,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我们启动了这个项目。”

介绍完这个课题项目的背景之后,马依彤教授继续说:“这一项目从2006年开始,至2011年基本结束,一共历时6年,才得以基本完成。我们对新疆不同民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横断面做了系统调查,共调查了8个地市,做了36个调查现场;调查涵盖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从1岁到101岁的人群、共计22000余人,完成了8个项目、227个独立指标的检测。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分析,系统地获得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30余种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的基线资料。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开展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基因易感性分析。发现了6个和冠心病相关的新位点,研究了10余种冠心病的候选基因。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携带易感基因情况开展了冠心病的个体化诊疗工作。”

马依彤教授认为:“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我们现已掌握了现阶段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本底资料和趋势,掌握了目前主要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底数据,初步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为以后开展各项心血管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遗传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筛选和验证了一批和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相关联的候选基因。初步分析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与SNP变异之间的关联性,筛选了候选基因,探索了冠心病相关基因在不同民族、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异质性及民族差异性,以为其寻求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防治措施。初步建立了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并在试点医院开始推广应用。这对于未来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防治策略,降低慢性疾病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调查,对于了解上述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时制定防治策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加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马依彤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他领衔的课题组除在当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外,还为当地群众开展了多场义诊活动,印制了少数民族语言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万余份,对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同时培训当地医师,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并对受试者进行回访,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每到一处,他们还为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基础的药物治疗,并参与当地医院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200余例,并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出具体检报告,对受试者后续治疗和生活方式控制提供指导。

由于这个项目的实施对新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因此马依彤教授还认为:“课项目调研结果显示的新疆少数民族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较低的知晓率、治疗率问题,必将引起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调整及改革,对于新疆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干预策略,将会成为国家政策层面上新的导向,从而造福于边疆的各族人民群众……”

采访到最后,马依彤教授又提及了即将于今年8月16日至1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七届“西部长城会”。他简单介绍说,这届会议的内容将涉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栓塞、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与起搏、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预防心脏病学、心血管护理及心血管相关学科等;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全面介绍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学科的预防、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对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马依彤教授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秉承‘西部长城会’的学术品牌、学术水平,坚持服务的理念,以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办会宗旨为火炬,将长城的火炬一直传递下去,与东南西北中‘长城会’一起,构建中国学术的坚固长城!”

篇8

[关键词]民间;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

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论文是各民族、种族、种群等群体集体智慧的结晶。目前,民间文学艺术被任意使用、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濒临失传,因此,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亟待法律保护。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由于“民间文学艺术”的诸多问题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至今仍未出台行政法规进行规制,使相关人的利益无从保护。所以有必要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涵义、特征、主客体、权利内容等进行探讨,为其法律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涵义

群众集体1:3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是民间文学[1]。民间艺术则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或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民间美术等[2]。创作者的集体性或群众性、艺术形式的继承性和渐进性是两者的鲜明特征。所以,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社会群体集体创作,或群体中具有传统技艺、反映该群体传统特征的个人创作并被群体认可,由该群体世代相传并不断发展的体现该群体生活历史、风俗习惯、环境地貌、心理特征的文学和艺术形式。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特征

(一)主体的群体性

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往往表现为一个或几个民族、种群,是一个或几个地域所共有的文化现象,它是该民族、种群、地域的某个个体或是群体集体创作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世代相传,每一历史单元的人们在上一单元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加工、修改,融入本代人的智慧、创作构思。就某一历史单元而言,它对上一单元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的修改、加工,用现代版权法的观点来看,即是一种演绎、整理的过程。正是经过这种不断的整理、演绎,而形成本历史单元对前文化现象的继承,即整个前文化现象的沉积。由于民间文学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反映了该地域、民族、群体特有的精神风貌,它是该群体对外的象征,所以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毫无疑问地当属产生这一艺术的群体。

(二)时间上的延续性

民间文学艺术是经世代相传而逐步形成的,每一历史单元的人们在对其继承的基础上,融入本代人的独立意识,使其具有本历史单元特有的文化风格,这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而相对于后历史单元而言,它便成为彻头彻尾的前文化现象。所以在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的过程当中,其延续性表现的十分突出,这一艺术形式,是永远难以终结的,除非将其抛弃。

(三)艺术成型的渐进性

民间文学艺术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须经过数代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大量积累、总结,同时又与某一时代特有的制度、环境、气候等密切相关,所以它的成型是渐进的、漫长的,从而艺术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

(四)法律保护的交叉性

由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特殊性,使其法律保护具有了多样性,毕业论文仅仅依靠某一形式的法律保护,根本无法满足其需要。

(五)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民间文学艺术具有多种艺术形式,它不同于版权法所保护的仅以一种艺术形式体现的口述、音乐、舞蹈、美术等作品,它包含了这些艺术表现形式。’

(六)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民间文学艺术扎根于劳动人民之中,根源于劳动人民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当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能渗透于民间艺术之中,脱离了这种地域环境,也就无所谓民间文学艺术,特有的地域风格培育了当地人相同或相似的审美情趣、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当他们把这种文化底蕴宣泄于艺术创造之中,也就有了民间文学艺术的地域性。

(七)创作的随意性

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不局限于一定的形式,创作群体往往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发挥,创作者的主旨并不是完成艺术,而是表达内心的感受,这就使得其艺术形式不拘一格。

(八)继承之外的创新性

民间文学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长期的传述⋯⋯不断创新和进步⋯⋯而且这种创新和进步并非刻意所追求”[3]。

三、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客体、权利内容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目前学术界主要有国家、民族等群体、国家民族双层主体等几种观点。

1.国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版权主体应为特定的个体,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具有不特定性,不便于以类同于现代版权作者的身份去认定,因而不得以向国家“求救”。

此外,将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分为事实主体、法律主体。硕士论文“群体或民族⋯⋯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事实上的权利主体。”[4]“国家应当作为民间文学艺术原生作品法律上的所有权和著作权主体。”[5]此种观点实质上是确定国家作为权利主体。在法制社会中,对权利进行保护时,不会去考虑谁是法律上的主体、谁是事实上的主体。法律所要保护的就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权利主体。所以这种事实与法律主体之分仅是理论上的划分,在实践中对于所谓的“事实主体”而言,并无多大利益。

2.群体(民族、种群、种族等):持此种观点的学者,是从艺术原创性的角度出发,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群体成员个体或集体创作、继承、发展的产物,它蕴含着本群体的集体智慧和独创性,是本群体生活和生产的反映,与国家或其他群体并无密切关系,因而它的权利主体无疑应为群体。

3.国家和群体两个层面的权利主体:“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原始主体也可相应地在独立国家和民族地区两个层面上进行区分。”[6]持此观点的学者,基于四点考虑:①民间文学艺术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文化现象,它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非常之大,这使得它具有了易受侵害性和破坏性,这也就是近年来如此多的外国人前来观摩、欣赏、采风的原因所在。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国家站出来与群体同作为主体,可能会更有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②群体作为民间文学艺术的单一权利主体,可能存在两种倾向:一是保护意识淡薄:因为民间文学艺术在当地流传多年,人人得自由使用,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本没有形成这是一种权利客体的概念,所以也未形成一种保护意识。二是民间文学艺术的文化利用和开发的程度不够:国家作为另一主体。可能会促进其经济、文化价值的发挥,以防形成垄断。③“考虑到划分公有领域的标准。也即民间文化在何种层面上应该受到保护,在何种层面上应当自由利用的问题。”[7]民间文学艺术作为弱势文化与主流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地位是否平等?这是作者从文化交流的地位问题上所作的分析,这里更多地涉及到什么是公有领域的问题,将在下文着重论述。④国际上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的国家仅为少数,而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璀璨的民间文学艺术宝库,少数民族等群体面对来自国外的文化“掠夺”,自然显得势单力薄,这里似乎也凸现了国家作为主体的有益性。

4.国家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主体的弊端

(1)若国家作为权利主体,欲使用人向国家授权机关(学者多建议为文化部)申请使用,是行政许可,还是民事法律关系?如侵害人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侵害,文化部代表权利人——国家向司法部门侵害人,由于文化部(权利行使主体)属于行政机关,那么这时的诉讼是什么性质?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

(2)如权利主体是国家,即所有权归属国家,就像土地、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一样,由国家垄断所有。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的恩赐,它具有有限性,国家出于整体利益出发,将其划归国有,以利于共享及合理开发使用。但民间文学艺术可以说与国家这一抽象主体并无关系,它是特定人群的智力成果。在经过若干年的流传、加工、发展、升华而形成的代表区域特色、文化、心理、习惯、风俗、的艺术成就,所以它的所有权绝不能从群体上升到国家。如果仅以“保护”、“发扬”为旗号,将其收归国有,这便是一种文化霸权、财富掠夺。民间文学艺术虽受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但它更多的融入人类特有的思想内容,它的创造性,绝非自然的原生力量能与其媲美。

(3)如果权利主体是国家,那么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原生境人则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突变,成为一种对原权利人(群体)权利的限制而派生的使用权。而且此时既然权利主体是国家,权利属性是公权,那么作为权利人的相对方使用人应是一视同仁的,都须经过批准,都须付费,否则法律将有失公平,然而这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故土简直不可思议。基于以上原因,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应当仅为群体,问题是这个“群体”该如何认定?是一个民族地方、一个村、一个地区等?这里我们首先要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的生长环境,民间文学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学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在民间跨区域流传,也许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具有同一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如果是这样可源引“最密切联系原则”,将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征的区域群体视为该民间文化的权利主体。学术界同意群体作为权利主体的学者,多认为该群体中的每一成员均可成为权利行使主体,但由于群体中的个体成员众多,受自身观念、意识等条件限制,难以较为妥当的行使权利。所以鉴于群体行使权利的不便性,可成立“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委员会”,推选出德高望重的民间艺人组成非官方组织,由该组织作为行使主体行使权利。

(二)民间文学艺术的客体:民间文学艺术不外乎包含以下几种艺术形式

1.口头艺术形式: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等。由于这类艺术形式以口头方式表达。与现代版权法保护的口述作品同属语言形式,它的独创性也体现在这种言语表达之中,所以完全可以以类似于口述作品的方式,对其给予版权法的保护。

2.声音艺术形式:如民乐、民歌等民间文学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与版权法中的音乐作品并无多大差别,医学论文都是声音彼此之间的协调、划分、结合以及对立矛盾的解决,声音量的不同、时间的长短和节奏是该形式的内在根据[8]。所以可以借助于音乐作品的保护方式予以保护。

3.动作艺术形式:对于这种艺术形式,也有学者称为形体表达或行为表达,如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等,均是通过连续的动作、表情、节奏等形体动作的组合来表达其艺术魅力,与现代版权法所规范的舞蹈作品、戏剧作品、以及曲艺作品极为相似,所以可以给予版权保护。

至于民间体育活动、民间游戏,如赛龙舟、朝鲜族的荡秋千等,起初表现为劳动人民在生产之余的一种娱乐活动,但随着不断发展、总结,对其技术要求和精度越来越高,现代杂技中多有高难度的荡秋千等艺术形式,所以我国著作权法给予保护的杂技作品有很多地方与民间体育活动相似,国内也有学者对杂技作品是否属于民间文学艺术有所讨论,因而从这点看出,民间体育活动可以以类似于杂技作品的方式予以保护。

4.造型艺术形式:如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雕塑、民间建筑以及民居、民间服饰、民间装饰等,这类民间文学艺术在外表甚至措词上均与版权法中的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极其相似。现代版权法对这类作品仅仅保护其艺术造型、艺术图案,即结构、形式,而其具体的制作工艺、技术手段等在所不问。所以民间文学艺术的造型艺术形式可以与其类同保护。但这种艺术形式,毕竟有着不同于版权法所保护的建筑等艺术作品。它往往从内至外都透露着极高的价值。它所表现的作为实物部分的物以及制作手段、技术构思、工艺手法往往才是最具吸引、最具魅力的地方,然而仅仅保护造型图案的版权法自然无能为力,所以必须通过其他法律给予综合保护。如民居、壁画(如敦煌壁画)等,除版权法保护其造型外,实物部分交由其他法律如文物法的保护。<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已有所规定:民间工艺如竹编、蜡染、木雕、民间服饰、民间装饰等,对于其精湛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工艺技巧(现代版权法将此归入属于思想内容),可以予以专利、技术秘密的保护。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一些民间乐器如苗族的六管芦笙,其更类似于实用工艺品。虽然我国著作权法未将实用工艺品列入法条,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二条、第七条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世界已有国家承认实用艺术品既可享受工业设计和模型权的保护,也可享受著作权的保护,即双重保护。所以民间乐器等民间艺术以类似两者之间实用工艺品的方式加以保护会更为有利。

5.综合艺术形式:如祭礼(如民间祭祀活动)、宗教仪式、节日庆典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民间游艺活动等,这种艺术形式往往集言语、声音、动作、艺术造型于一体,人们在这些活动中载歌载舞,这类富有民俗涵义的艺术形式,往往成为一个或几个民族、种群的代表、标志、象征。如果仅将其理解为习惯风俗不加以保护,实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一种轻视。鉴于目前尚无相关法律给予保护的情况,应就其各个部分分别予以类似口述作品、音乐作品、舞蹈作品、曲艺戏剧作品、美术作品等的法律保护。

通过以上几种艺术形式的列举,我们可以得出民间文学艺术大体包括三大类:即“传统工艺”、“文学艺术”、“民风民俗”[9]。

此处存在一个问题即公有领域的问题,哪些艺术形式进入公有领域,可以自由使用?我认为诸如白蛇传、花木兰、牛郎织女等在我国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可以视为进入公有领域,自由使用,但这类艺术形式相对于境外,则尚未进入公有领域,如被侵害,由国家作为主体进行保护,须强调的是:国家在这里充当主体,并非本文所指的权利主体,因为进入公有领域的一切作品,其所有权归属国家,所以国家在此向境外侵权者主张权利,并无不妥。

(三)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内容

1.精神权利

署名权,此项权利对于权利主体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对创作者声誉的提高,(民间文学表达形式保护条约)(草案):一切使用者在使用有关民间文学表达形式时,必须指出它们的来源(不仅要指出作为居民团体的来源,如部落,还须指出作为地理位置的来源,如某国、某省);文化尊严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由于民间文学艺术对外往往代表着该民族等群体,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肆意滥用、破坏常会伤害民族自尊心,所以有必要赋予权利主体此项权利,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不受歪曲;修改权,作为民间文学艺术创作者的群体应当享有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的权利,以利于民间文学艺术的进步和发扬光大。

2.经济权利:按现有多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国家的作法,保护到授予权利主体(只能是群体,不可能是个人)以“复制权”及“翻译权”两项,职称论文以及与之相应的“传播权”与“付酬权”,是没有多大争论的,争论集中在是否授予“改编权”[10]由此可见,群体至少享有四项经济权利,至于改编权,笔者认为有必要授予权利人。针对目前民间文学艺术被任意改编,改编者利用改编作品获得暴利,而原创人(群体)却分文不得,实为不公平。

3.权利的行使:如前所述,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行使主体为类似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委员会.,的民间团体,但对于精神权利的行使,一般由群体自己行使,无须代行,唯一存在问题的是当该类权利受到侵害时,则须由行使主体向司法机关请示救济;对于经济权利,自始至终由行使主体行使,所得收益用于保护、开发、推广、发扬本区域的传统文化。

四、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体系

探讨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问题,英语论文必然考虑民间文学艺术的主体群体性和客体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民间文学艺术到底保护什么?进而民间文学艺术应由哪些法律予以保护?

民间文学艺术需要保护的不仅是具有版权特征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也需对尚未形成作品的其他民间文学艺术形式通过专利、技术秘密等加以全面保护。这就是为什么<保护民间文学表达形式,防止不正当利用及其他侵害行为的国内法示范法条>使用“表现形式”的措词,而不用“作品”的原因所在,以免将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仅限制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上。

所以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应当根据其特殊性,给予综合考虑,形成以版权法为主体,多种法律法规如专利法、文物法等全面予以救济的法律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033.

[2]唐志超.实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770.

[3]赵蓉,刘晓霞.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J].法学,2003,(10):52.

[4][5]张革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属问题探析[J].知识产权,2003。(2):48—49.

[6][7]龙文.从原著民族权利看版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之可能及其限制[J/0L].http://www.xslx.com.2002

[8]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8.

篇9

他医德至上,仁术为本。医生,即医人之生,需客观、理智地看待、对待中西医,以生命为本,既不可有医人之术而无医人之德,亦不可有医人之心,而无愈病之术。

他志在服务百姓,心向中医未来,劝儿入行中医,着手着书立说,只为了给中医领域、给普通大众留下点什么。

医者,既需医人之德,

又要愈病之术

“医生,即医人之生。”这是许金富先生对于医生的理解,“以医德为首,以仁术为本”是他的为医准则。他说:“作为医生,既不能单有医人之术而无医人之德,亦不可只有医人之心,而无愈病之术。”

初入行时,许金富先生于一家县医院拜师学医,他回忆说:“那会儿,什么都学,儿科、妇科、内科等等,考试时也是考全科。”之后,他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修读全科。在不断地学习中,收获了扎实的医理和医术。

1991年,移居香港后不久,许金富先生成立了中医药治疗中心,任主治医师,主治内、外、妇、儿、跌打、皮肤等各科疑难杂症,专设中药、针灸、艾灸、拔罐、推拿、理疗等,配备浓缩中药,即冲即饮。坐诊时间从上午九点至晚上九点(周三休息)。热忱服务20余年,赞誉不断,上水、粉岭、元朗、屯门、大屿山、将军澳等多个地方的许多患者慕名而来;声名远播,荷兰、比利时、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的一些患者亦曾前来求医问药。

1998年,一位病人自小时便患有顽固性湿疹,经由许多中西医生的诊治,都不见好,患者经人介绍来到许金富先生的治疗中心,许金富先生用半个月的时间将患者治好,患者感激不已,并为他送来“皮肤圣手”的牌匾。许金富先生说:“其实,并不是每一个病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治好,治愈病人牵涉到许多方面,病人的体质不同,判断程度便不一样,同时还需要医患之间的互相配合,医师负责准确判断,患者负责严格遵照医师嘱托,入药、接受治疗。”严谨,是他一贯的作风。

从医,是一个不能让自己大富大贵的行业,选择从医,意味着亦同时选择了与平淡、朴素同行,许金富先生深谙此理。他说:“不能为了钱而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如果为了钱,可以去做生意,做商人。商人以盈利为目的,而医生只能以生命为本。”话语中没有丝毫杂质,坦率中独填一份医者厚重的责任心。

开设治疗中心,当许多行业、许多医者将星期天作为休息日时,而许金富先生独将星期三列为休息日。他解释说:“如果所有的诊所、医疗工作者都将星期天作为休息日的话,病人看病找不到医生,疾病得不到及时医治,会为病人平添许多麻烦。”此言一出,医者的仁爱之情已彰显无遗。

每当见到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后开心、轻松,带有感激的笑容时,在许金富先生的心里便会升腾起一种成就感,这就成就更让他无悔于中医师的选择。

博览众书,

博采众长,活到老学到老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中华医学著作浩如烟海,如邓林。而学海拾贝,唯有勤奋学习,方能有所长进,许金富先生常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治病救人的空隙间,他博览众书,博采众长,不耻下问。他说:“行医的过程,就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是学习之后大胆的探索,深入研究。总之,在医学上的临床经验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秉持一颗‘做到老,学到老’的心。”

正所谓“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许金富先生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修读全科时,学习的内容则涵盖妇科、儿科、内科、推拿、针灸以及西医,后又曾于湖州中医院进修外科。在他的理念里,一直倡导中西医结合。他将病人严重的疾病喻为一块千斤重的石头,治疗疾病比作推石头,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都难以将其撼动分毫,然而,如果集合大家的力量,中西医结合,多方式穿行,便加大了撼动这块石头的可能性。

他呼吁,“真正的中医要懂西医。”并对此而解释道,“所谓的‘懂西医,并非是指在用西医诊治病人的时候采用的方法,而是指中医要对西医有所了解,了解西医的功效与局限,懂得西药的药效和副作用,会看西医治疗的报告和拍摄的片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亦有助于中医地位的提高。”

许金富先生深知,要扭转西医在香港占据着百余年主导地位的局面,着实不易。“当各种局限和障碍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许金富先生从七八年前开始使用电脑记录、保存病人资料,尽管操作的速度有些慢,但进步的行动、进取的心始终在向前。

许金富先生的业余爱好正是看书,他喜欢泡书店,去深圳中心书城里畅游,看看当今社会有什么新鲜的事物发生,行业里有什么新的理论提出,有什么东西是他不知道的,因此尽管家中藏书众多,仍满足不了他好学求进的心,惟愿学习、学习、再学习。

行医逾四十年,

不偏不倚,尽心尽力

中医的浩瀚博大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师,他们担负着守护人们健康的重任,毫不犹豫地行走在行医之路。1968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年轻的许金富先生在国家的政策号召下,加入农村医疗队。这一次的选择,是他之后四十多年行医历程的起点,在此过程中,他从来没有卸掉肩上的责任感和内心对医生这个称呼的敬畏感。

自1968年至今,弹指一挥间,许金富先生也已由一个年轻的小伙步入花甲之年。然,他的步履仍坚,努力如初。

回首四十多年的的医疗实践历程,许金富先生一直不偏不倚,尽心尽力。他曾工作于绍兴市中医院,任浙江省中医学会外科常务理事、绍兴市中医院外科主任。来港后曾受聘于葵青区妇女会及北侨福利会,任职中医顾问,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他曾于香港持续进修讲授班担任讲师,讲授常见皮肤病的中医诊治等。讲学是一份辛苦的差事,尤其是当讲台下是专业的中医师,甚至还有一些年龄大过自己的学生时,其压力可想而知。因此,为了将相关的中医学知识讲解的既有新意、丰富、广博,又不乏一线的真实体会,许金富先生总是在上课的前几天便开始准备讲义。“学生们花了钱、花了时间来听课,不能对不起他们。”责任在心,继而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许金富先生一生锺情于医学事业,并为之付出了一生心血,一个愿望在他的心中存留了许多年:他希望在未来不太忙碌的时候,能将自己四十多年的从医经验,编着成书。写一些与实际相符合的东西,供后人参考、借鉴。期望尽己之力,为后人铺路,为中医的发展略尽绵力。目前,他已发表《神效愈风湿治疗中风半身不遂80例》等多篇中医学论文。

关于中医在香港的未来发展,他希望中医能在政策上获得特区政府的支持,在地位上获得真正地独立、自治,在医药费的报销、病人的转介等方面能一视同仁;他希望中医界能拥有自己的中医院,借鉴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发挥中医的特色,在诊断手法上发挥中医的特色,在不改变医疗效果的情况下,改进中药的剂型和口味,制成让老人、小孩、国人、外国人等都能接受且乐于服用的中药。许金富先生说:“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宝藏,需要不断继承、发扬光大,期盼后来者不断努力和提高。”

许金富先生是一位拥有博怀、让人尊敬的长者,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医学事业,无私而绵长,足以让世人仰止,然而,他却仍觉不够,将自己的孩子们拉入了中医的行列,他说:“中医,需要几代人的代代相传,这样,经验才称得上丰富。”他的孩子们亦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勤学苦读深思,考取行医牌照,秉持父亲的医者理念和高尚情怀,沿着父亲走过的足迹,矢志不渝。

篇10

诚然,咖喱征服了全世界的味蕾,但却很少有人能说清咖喱到底是什么,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咖喱意味着一种调味品,咖喱的英文名称“curry”,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泰米尔语中,该词是由“kari”演化而来的,指的是一种酱,在南印度则是指多种菜肴的组合;而在西半球,几乎将任何加有香料的、且加有酱料的菜肴都叫作咖哩;到了印度,咖喱又大多是指以肉汁或酱汁搭配米饭或面包的一种主食。而事实上,咖喱是由生姜、肉豆蔻、桂皮、丁香、小豆蔻、胡荽、辣椒、洋葱、大蒜、姜黄等在内的香料混合物。这些原料用杵和臼捣碎或者碾成粉末,用酥油调成糊状,就成了咖喱;在不同的语境下,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系列由咖喱制作的印度炖肉和蔬菜浓汤组成的菜肴。

传说中咖喱是由佛祖释迦牟尼发明的,咖喱最初的用途是用它特有的混合香味来掩盖羊肉或牛肉的臊气。但此种说法也并不完全准确,古代印度穷人的饭菜是由米饭、蔬菜、少量的盐、辣椒和几种香料调味而成的豆糊,在此基础上,由于印度大陆环境、的不同,因此饮食风格也是千差万别的:莫卧儿人将波斯烹调术带到印度北部;葡萄牙香料商把新大陆发现的辣椒引入印度南方;而印度次大陆的居民由各地移民构成。所有这些移民又带来了各自不同的烹饪风格,由此,我们今天所吃的咖喱,就是印度悠久历史的产物,而世界各地的咖喱,都是在印度咖喱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

迷香之处有奥秘

虽然有人对咖喱浓烈的味道很抵触,但喜爱它的人却大有人在。据了解,豆瓣网的“咖喱咖喱我爱你小组”就有4826名成员;而“不吃辣椒会死小组”也有1260名成员。以上小组成员饶有兴趣地交换制作咖喱食品的心得,探讨最好吃的咖喱餐厅在哪里……在近期一项关于“咖喱为何如此诱人”的群内讨论中,绝大多数小组成员只是表达出“咖喱好吃,几天不吃就很想吃”的理由,却没有人能说出咖喱之所以吸引人的深层奥秘。

笔者认为,咖喱之所以让人胃口大开,关键在于其独特的香料构成上。在探寻咖喱的秘密之前,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香料的含义,牛津英语词典中这样定义香料:“香料是从热带植物中提取的各种有强烈味道或香味的植物性物质,由于其具有的香气和防腐性质,通常被用作调料或其它用途。”总的来讲,香料并不是一种香草,后者是新鲜的、风干的或者磨碎的叶片,而香料则是从植物的树皮、根部、花蕾、树胶与树脂、种子、果实或者柱头中提取的。使香料具有特性的,其实是这种植物所含的稀有的油精和油脂体的高度挥发性化合物,香料特殊的味道、香气和防腐特性都是因此而来的。植物学家把这种化学物质归类为次要化合物,也正因为它们对植物的新陈代谢来讲是次要的,所以它们在光合作用或营养吸收过程中不起作用。然而次要不等于没有必要,它们的存在是一种进化反应,即植物对于其所生长的热带环境下的寄生虫、细菌、真菌威胁的一种抵抗手段。有人说,香料的吸引力,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种反向结果,它们对人产生的诱惑恰恰是一些动物拒斥的东西。那么这种诱惑又从何而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看看咖喱的配方。

虽然咖喱走遍了全世界,但即使在印度,咖喱也没有标准化的配方和食谱,传统印度家庭里甚至只是配备相关的香料,连咖喱粉都很少用,而印度咖喱成功的秘诀得益于印度人对香料的了解、组合与烹煮次序,而不在于复杂的烹调技巧。从某种程度上说,咖哩的本质也强调个人风格与创造性。

目前商品化的咖喱粉大多以英国C&B公司的配方为基准,按照该公司的配方构成,以芳香性为主体的香料占26%以上,以辛辣为主体的香料占26%以上,姜黄等着色性香料占30%以上,其他香味料,如陈皮、椰汁占18%以下。芳香性为主体的香料主要构成了香味,而香味其实是味觉和嗅觉的结合。食物中的某些有机分子与味蕾上的受体相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人体就“尝”到了味道。

实际上人的舌头能感受到的基本味道只有甜、酸、咸、苦、鲜五种。而香料由于其中一些挥发性的分子与鼻子中的嗅觉受体结合,也可产生神经信号,这些神经信号最后形成了人体的嗅觉。嗅觉的感知能力要比味觉强得多,人类鼻腔内壁上分布着特殊的嗅觉感受神经元,能够分辨出一万多种不同的气味。人们猜测存在数百种嗅觉受体,每个受体各有不同的基因编码用以识别不同的气味,而香料气味分子的活性、易挥发等特性,能够更迅速地让人感知到,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咖喱爱好者偏爱某一种咖喱的原因。

而咖喱的另外一部分——辛辣的香料则隐藏着人们对咖喱上瘾的秘密。黑胡椒、红辣椒都含有辣椒素,当它们刺激舌头和嘴的神经受体后,大脑就会立即调动全身作出反应,如心跳加速、唾液或汗液分泌增加、肠胃加倍工作,同时释放出可使人感到轻松兴奋的内啡肽,令人产生吃辣的“”,于是越吃越爱吃。

从口腔到嗅觉,咖喱作为香料的复合品,满足了所有好奇的味蕾和神经,而人类向来对香辛料情有独钟,就如对茶的痴迷一样。而且咖喱“旅行”全球,虽然与许多菜肴相结合,但却并没有失去卓尔不群的印度风格,其所到之处,都能跟当地的饮食风格很好地结合,这也是咖喱的另一迷人之处。比如马来亚咖哩一般会加入芭蕉叶、椰丝及椰浆等当地特产,味道偏辣;而日本咖喱则是加入浓缩果泥,甜味更重,也相对温和;泰国咖喱当中则加入了椰酱来降低辣味和增强香味,甚至还额外地加入了香茅、鱼露、月桂叶等香料……

不仅是香料

据说印度人一直骄傲地向外界宣扬咖喱的种种功效,传说它可以减肥、抗癌,能够治疗感冒、增强记忆力,治疗头疼,还能防治老年痴呆……咖喱甚至被描述成了灵丹妙药。事实上,印度人的说法深受其传统文化的影响:印度食物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规则,印度医学的基础文献是两篇古代医学论文《闍罗迦集》和《妙闻集》,它们架构了左右正确饮食的原则——身体必须与自身的环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居住在低洼潮湿地区的人要吃热性厚重的蜥肉,炎热的天气里要吃乳制稀粥之类的凉性食物,寒冷的日子要吃肥腻的肉以增加能量……印度人将食物分为热性和凉性两大体系,将热性和凉性食物相混合,以得达到酸甜苦辣咸涩六味。通过对香料的不同使用方法来创造不同的口味,这便是印度烹调术的核心。

在古印度,一位印度医师必须是一位精通烹饪的厨师,他需要具备与时俱进选择食物的能力,饭菜的设计要能体现出食物内在的治疗特质,此外,还要通过对香料丰富的想象力以创造出不同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