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范文

时间:2023-04-07 01:1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水共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篇2

治水绝非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

“对于我们浦江县来说,‘五水共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治理污水。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是阻力重重。”

省人大代表,浦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林生向记者直言,那么多的低、小、散水晶加工厂要搬迁、关停,部分企业主肯定是有抵触情绪。

“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如此的硬手腕”。据他介绍,目前,浦江县已依法拆除水晶违法加工场所64.7万平方米,减少水晶加工设备7.2万台,迁出了7.7万外来人员。

据悉,2013年11月,浦江当地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处某水晶加工户邓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这是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浙江省首个因环境污染而被追究刑责的获刑者。

目前,“九龙治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多部法律共管一条河道。在审议中,有代表提出,一条流域的河床、水质、岸堤由不同部门负责监管,而水质的好坏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实际中,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哪部法律管用就用哪部,哪个部门得力就上哪个。”黄林生建议,各流域、河段的河长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对于整治不力的政府负责人要进行问责。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治水绝非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省人大代表、海宁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一兰在调研中发现,少数地方对治水仍不够重视,认为自己现在喝的水质量还行,就舍不得或不愿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水,以致污染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较为严重。

对此,徐一兰代表建议,省有关部门要加强联防联控、跨区域综合治理,扫除治理盲区,特别是要加强对交界断面水质的考核和管理,让出去的水更干净,而不是越到下游水质越差。

“政府应该担起责任,治理水污染要列出时间表,落实责任图。”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朱钟毅也认为政府在保护和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中要担负主要责任。他提出要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和环境风险防范,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防控应急预案,确保一有问题能及时有效处置,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已建的要管理好,新建的要规划好,居安思危方可清水长流。”朱钟毅代表说。

控制污染源,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

“现在自来水问题查出来了,我很庆幸,污染物有味道可以查,要是没味道呢?”学水利出身的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胡和平代表就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提出了思考。

据悉,社会强烈关注的杭州自来水异味事件经过长时间调查后终于有了结论。1月16日,浙江省环保厅表示,已基本认定引起此次异味的主要物质是“邻叔丁基苯酚”,10家涉及该类物质的企业均已采取停产停排等控制性措施。

“水问题关键还是要治理污染源”。浙江乐百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荣昌代表告诉记者,他在去年积极响应省人大发起的“关心母亲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活动,私下暗访过三四家丽水的合成革企业,深切感受到了要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绝非易事。

“转型升级,不是转移污染。”陈荣昌调研发现,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污染排放的成本,在当地“严打”的态势下,往往是“择木而栖”,形成了污染源的转移,有些竟然搬迁到了河流的上游。据一些代表介绍,有些企业采取“游击战术”,把工厂设备装进了流动的集装箱,在城郊接合部这些管理盲区进行夜间作业,产生的污染物直排到空旷的土地上。

“猫抓老鼠,而老鼠那么多,猫就那么几只,确实有不少难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荣昌代表建议,将企业里负责污染处理设备的员工统一归属环保局管理,使得“排污”和“除污”的利益脱钩。

“因此,要控制污染源,必须走转型升级的新路,而绝不能再走以前那种转移污染产业的老路。”陈荣昌代表以合成革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例,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以“水”代“油”,即用水性树脂原料替换油性树脂原料,这样挥发的就是水蒸气,不会对空气和地表产生污染。“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合成革企业生产的水污染及空气污染问题。”

而水性合成革的推广过程需要大量的研发试验、改造加工设备、对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帮助和引导。

为此,陈荣昌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丽水合成革产业水性化转型升级作为浙江省级试验区,成立专门小组,制定政策大力推广发展水性合成革的发展技术;二是希望浙江省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水性树脂研发、水性树脂应用鼓励以及加工设备改造等等。

“以‘水’代‘油’,正完美契合了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理念。”陈荣昌表示。

“五水共治”是民愿所盼

“下一步治污的重心会在农村污水治理上。”黄林生代表直言,治理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和抓计划生育一样,是一个动态性的工作。农村相对分散,截污纳管的建设成本相对要高。

“村里集体经济不多,搞一些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手头比较紧。”来自丽水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党支部书记施颂勤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06年时,笕川村被评为缙云县首批小康建设示范村,当时投入30万元建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实际是表面文章做做,没多少生活污水入到池里去。”

去年,笕川村又投入了80万元,建了一个污水处理池,能够满足2000多人的生活污水处理。“这次是货真价实的处理污水了。”施颂勤说。

不过,由于该村是一个5000多人的大村,尚有一半多的生活污水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你测算过,村里全部覆盖要花多少钱?”丽水代表团全团审议中,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问道。

可能第一次跟省委书记对话,施颂勤显得有些紧张,一直没有算出到底还需要多少钱。

“他那边大概还需要300万元的资金,我们县里补助150万元。”一同与会的缙云县长吴筱琳代表急了,忍不住插话。

“我再给你100万元。”夏宝龙马上接着吴筱琳说道。

听到省委书记和县长都给村里污水处理提供资金支持,施颂勤从紧张变得激动,马上加大嗓音说,“剩下的我自己来解决。”

“钱自然是首要问题,但理念的转变也至关重要。”金华市锦林佛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林代表建议,要加强对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帮助村民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厨、改厕、改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水共治”谁都不是局外人。夏宝龙强调,治水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谁不想喝上干净清洁的水,谁不想涓涓细流清澈如许,谁不想随时都能够到大湖江海中去畅游,这是民意所向;谁也不愿意喝脏水,谁也不愿意生活在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里。”正如纳爱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庄启传代表所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和“五措并举”,讲出了民愿所盼,是一件非常迫切的、民心所向的大事。

代表语录

俞晓红代表:建议一是树立环境整治常态化的工作理念。二是工程项目建设要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提高污水收集率,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同步建设截污管道。四是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环保监管机制,借鉴德国莱茵河管理模式,试行流域委员会管理模式,治理地区水环境污染,开发流域资源。

毛卫海代表:建议将县(市、区)土地拍卖收益按照1%的比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古村落保护,并实现专款专用;在保护措施上,落实土地指标,对不宜居住的古建筑实施搬迁,缓解保持古建筑传统风貌与村民居住需要之间的矛盾。

俞仲达、孙利祥代表:建议对养殖场的污水处理问题,要加强对策研究。要走农牧结合的道路,把畜牧业与种植业结合起来,变废为宝,让畜牧业的污水污物有处可去,农业也可以少施化肥。

马景娣代表:建议在基本消灭垃圾河,治理黑河、臭河的同时,有效整治杭州湾沿岸量多面广的污染源,大力防治千岛湖上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

篇3

[关键词]浙江省;“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3 - 0057- 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29

[本刊网址]http://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战略部署。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五水共治’,就是要在前人基础上,用‘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进一步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治出我们制度自信、文化自觉、发展自强的精气神!以抓治水促转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人民群众是治水的主体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广泛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五水共治’,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势”。公众参与是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地参与项目、计划、规划或政策制定及评估程序的社会活动。“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机制就是用来实现公众参与“五水共治”的各种手段组成的整个系统切实有效的“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机制。“五水共治”公众参与可以真正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维护公众参与权,充分发挥公众在“五水共治”中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的实现。

一、“五水共治”提出的背景

浙江省是自然资源小省,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位居全国第四位。但是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一是总量大,人均少。浙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亿立方米,但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740立方米,低于全国220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不足世界人均的1/4。二是春夏多、秋冬少。浙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受台风影响,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是用水多、效率低。2012年浙江总用水量是222亿立方米,整体供水压力比较大,但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仅为15.4%。四是污染重、水质差。浙江地表水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像钱塘江、曹娥江、甬江,包括京杭运河的一部分河段污染都比较严重,平原河网的水质情况为重度污染。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等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因此,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等压力会越来越大。

为了扭转“江南水乡为水愁”的局面,2013年末,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是一个拳头。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百姓观感最直接,也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五水共治”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意义,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就是弘扬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的文化,就是抓平安保稳定促和谐,就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优化。

二、“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意义

一是的利于公众充分认识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以治水为突破口,形成经济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体现了坚定不移走有浙江特色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浙江省较早实施了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是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不少企业仍是“吃水”、“吃煤”、“吃电”大户,能耗大、效益低。过去,转型主要是企业一种内在的自愿,没有太多的外在推动力。如今,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使治水成为一种倒逼压力,从而对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或关停并转,或转型升级,再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使企业转型升级有了强大的外在推动力,从而解决一揽子存积已久的大问题。公众在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部署下,充公认识“五水共治”的重要性,与政府、企业一起,共同推动浙江省的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众“五水共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的部署以来,在全社会共同宣传、发动下,浙江省“五水共治”已得到愈来愈多公众的接受与支持,但公众参与的主动性、自觉性程度不高且参与层次较低、有效参与不足的现象仍比较突出。从我们所作的“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调查来看,虽有100%听说过“五水共治”,但是只有30%人有接触、了解或知道大概内容,说明“五水共治”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人心,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另外,对“五水共治”公众参与项目的态度调查表明,只有50%的人是希望参与到当中的,另一部分是表示与自己相关时候,或是只关注不会实际行动,或不感兴趣。全社会要通过对“五水共治”相关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普及,使公众对“五水共治”的内涵和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把“五水共治”从一种理念转变为自觉行为,激发公众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公众“五水共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构建“五水共治”政策、法规和法律措施。当前,由于“五水共治”启动不久,浙江省“五水共治”的政策、法规和法律不健全。由于政策、法规具有原则性和刚性,部门管理权力有限、权力延伸不足,部门之间、政策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这些因素导致在实现“五水共治”这一目标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政,从而阻碍了“五水共治”有效实施。同时,在“五水共治”政策制定中,公众的知情权难以运用,参政权难以充分发挥,监督权难以落实,致使公众参与仅仅流于形式。因此,一方面,公众参与是政府制定科学的“五水共治”相关政策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监督政府的决策和行为,补充政府对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另一方面,有效的公众参与“五水共治”政策的制定,保证公众充分行使权利,推动公众参与“五水共治”全面深入开展。

三、“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机制构建

(一)要素维度:“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政治、法律、社会的全覆盖机制”

政治、法律、社会机制是实现“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各种政治、法律、社会手段组成的系统。“政治、法律、社会的全覆盖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以运动着的、动态系统的形态来反映这些不同的手段,从不同方面来保证公众参与的实施效果。

政治机制是指实现“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各种政治手段组成的系统。在这个机制里“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是运用选举、议会、党派等机器,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立法活动和宪法监督的活动,是属于政治机制下的“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法律机制是指实现“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各种法律手段组成的系统。将“五水共治”公众参的权利、形式、途径、程序在法律体系中规定下来,建立起公众参与的法律手段,具有强制性。这样一来,公众就能通过法定的参与程序和工具,能够直接地、系统地、有效地对“五水共治”决策过程施加影响,达到保护自己的权益的目的。在法律机制下,公众参与是以环境权为依托的,公众有权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参与一切对“五水共治”产生影响的决策过程。社会机制是指实现“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各种社会手段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包括自由言论的传统工具:个人意见、群众集会、环境非政府组织( NGO),还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网络等造就公众舆论和公众论坛的舆论工具,还包括教育、宣传、培训等提高公众“五水共治”意识的教育工具。

(二)结构维度:“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政府、企业、公众的联动机制”

政府对“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起着主导作用,企业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公众可以调和多重利益团体的矛盾。“政府、企业、公众的联动机制”避免政府为主导的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强“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实效性。

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政府对企业起着指导、平衡、调整作用。好的方针、政策对企业犹如一剂良药,如果企业能明辨是非、良策中用对其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政府行使“五水共治”权是公众赋予的,必须代表公众共同的利益和意志。由于“五水共治”工作是极其广阔的空间,完全依靠政府管理,必然是防不胜防,同时,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必然存在缺陷,如果没有民众的积极参与,极易造成失误。在公众与企业的关系上,坚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源的占有、使用,必须对社会整体的、长远的发展负责,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幸福负责,不能为局部的、少数人的赢利而生态破坏。公众应支持并监督企业对“五水共治”的建设,通过自己的消费活动推动企业“绿色”、“循环”生产,抵制企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决策、活动。同时,由于公众本身也是生态破坏的主要生产者,因此,公众也应加强在“五水共治”方面的自律和相互监督。

(三)时间维度:“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期前、期中、期后的全过程机制”

“期前、期中、期后的全过程机制”避免“末端参与”,有效实施“预案参与”,达到“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目标。

前期参与是指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在各级政府召开的审议会和听证会上,可以针对目前及今后“五水共治”问题,对政府政策及政府即将出台的重大行动方案充分地发表意见。在前期参与阶段设置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时间、地点、发表意见的方法、听取建议的途径、效果、执行等方面。过程参与是指公众在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及建设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是公众参与“五水共治”的关键,是一种监督性的参与。这种社会监督力量通过媒体、社会活动、环境纠纷处理和市民选举等方式,实现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期后参与是指在发生了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后的参与,是公众参与“五水共治”的保障,是相关性参与,也是一种监督性参与。在期后参与方便设置对“五水共治”的处理、纠纷的处理等的机制。“五水共治”建设项目完成之后,继续追踪评估其生态效应,让公众了解法律法规与建设项目的成效与缺陷、经验与失误,请公众举荐措施与对策,完成一次全程周期的公众参与全过程。

(四)实践维度:“五水共治”公众参与“计划、执行、总结的全流程机制”

计划是根据前项工作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拟定工作的草案。执行是按照按计划组织有效的实施过程。总结是根据公众共同考核、评审、投票的结果。实践维度直接影响到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

一是前期工作。主要是透过调查公众意见,与专家学者的沟通、咨询与交流,进行详尽的背景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二是草拟计划。根据前项工作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包括:公众意见、专家意见以及各项资料,拟定计划的草案。三是完成初稿。完成计划草案后,将公告计划草案相关信息,并进一步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更多的公众意见,同时借着座谈会的直接沟通、交流与协商讨论,以期能将各方面的立场差异逐渐缩小。四是完成修订稿。计划初稿完成后,同样需要公告计划初稿的相关信息,并公开征求书面意见,然后召开论证会。经过论证会的讨论决议以及所收集到的书面资料进一步完成计划修订稿,公众意见的处置方案也必须详细的说明。五是完成定稿。计划修订稿完成之后,依规定办理相关信息的公告,公开征求书面意见,然后召开听证会。根据所收集到的书面资料、听证会的会议结论等完成最终定稿。六是公告执行。由公众积极监督计划的推展方向于进行过程,并可针对计划执行的内容提出书面意见。七是成果评估。计划完成后必须将相关信息公诸于众,让公众确实了解到计划的执行成果,同时广为征求书面意见,并进行公众的考核、评审与投票,以进一步了解公众的实际感受。八是计划总结。根据公众共同考核、评审、投票的结果,及相关的书面建议事项编制计划的总结报告,而后公告。

四、“五水共治”公众参与机制保障

一是要加强对“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领导保障。政府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体系,包括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领导小组要切实将公众参与“五水共治”列入环保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年度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公众广泛参与“五水共治”实践,不断增强依靠公众参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制定落实公众参与的扶持激励政策,积极提供指导、帮助和技术保障。建立年度评选表彰机制,对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组织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二是要构建“五水共治”公众参与宣传与教育保障。通过宣传,营造全社会的“五水共治”的氛围,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要加强正规的学校教育,“五水共治”应编入教学大纲,还可编制地方教科书,从幼儿园到大学,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安排“五水共治”知识的传授,让“五水共治”的意识深入人心,把“五水共治”教育作为衡量学校的一个标准。要通过制作动漫卡通人物,通过编制科普读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五水共治’使者”、“十大‘五水共治’热心人”、“十大‘五水共治’之星”等评选,通过“五水共治”建设月等形式,广泛持久地开展“五水共治”。要以“五水共治”宣讲团的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市民代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五水共治”主题宣讲活动,营造…五水共治’人人有责”的氛围。

三是是要做好推进“五水共治”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保障。认真贯彻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建立完善“五水共治”政务信息制度。包括环境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及环境保护部门在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五水共治”规划、环境质量状况、环境管理行政措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等等。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及时、全面、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五水共治”信息。要完善公众监督行风的渠道,健全公众参与行风的制度,主动接受公众对“五水共治”的监督,不断扩大“民主评议行风”、“环保公众开放日”等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面。

四是要加强“五水共治”公众参与的制度性保障。政府要有计划拓宽公众参与“五水共治”的途径与方式,规范公众参与的制度性渠道和程序。通过建立和完善“五水共治”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在面对侵害行为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提出诉讼,从而阻止环境侵害行为,保障公众在环境权利受到损害时及时获得法律救济。要建立相应完善可靠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把公众善良的意愿、切身感受与“五水共治”专家的专业知识、理智判断结合起来,通过公众和专家的贯通达致良好的参与效果。要依靠环保行政部门的力量,发挥专职部门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搭建融合政府权力、民众善意和专家知识的制度性沟通机制,要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环保问题投诉处理制度,广泛依靠社会公众排查环保问题和环保隐患,检举揭发破坏环境、贻害他人和后代的违法犯罪行为,以营造人人参与“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夏宝龙.加快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势[J].今日浙江,2014(1):8-9.

[2]沈满洪.“五水共治”的战略意义现实路径[N].浙江日报,2014-02-10.

[3]王旭波.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7):91-94.

篇4

2011年6月4日一辆苯酚槽罐车在新安江泄漏,150公里外的杭州桶装水被一抢而空;2013年初,浙江省瑞安市环保局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引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针对浙江水环境现状,2013年11月30日?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在杭举行,作出了“五水共治”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2仙居县水资源状况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台州市西部,全县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仙居水利有三大特点:一是溪多。永安溪主流长141.1公里,是我省水系之一———椒江水系源头,流域集雨面积2702平方公里,有大小支流38条,从南北两侧汇入永安溪,全县85%以上人口居住在永安溪及其支流两岸。二是水多质优。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560毫米,水资源总量24.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191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2倍。全县河流除永安溪县城下游段外总体水质优良。三是水库多。全县现有大小水库、山塘2500多座,总正常蓄水库容2.3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㈠型水库14座,1万方以上山塘295座。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水利基础,确立了“五水共治”工作在仙居县的重要地位。

3仙居县如何展开工作建设生态水利

3.1着力加强防汛防台抗旱各项工作

继续牢固树立“防大汛、防大灾”思想,始终绷紧防汛防灾这根弦,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防御小流域山洪和加强山塘水库管理作为重点,全面部署开展2015年防汛各项工作。一是狠抓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实。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县防指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防汛安全责任状,明确各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为辖区水利工程防汛安全第一责任人,乡镇(街道)水利员为技术责任人;各乡镇(街道)与各村签订水库、屋顶山塘安全管理责任状,明确村委会主任是水利工程防汛安全第一责任人,专职巡查人员是直接责任人。二是狠抓防台度汛应急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全县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在建工程管理单位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编制完善各自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工作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进一步加强应急演练。县防指以《关于组织开展防汛预案演练活动的通知》(仙防汛〔2015〕7号)文件,要求各乡镇(街道)和防指成员单位组织开展防汛防台预案演练,从而切实提高全民防汛减灾意识和应对洪涝台灾害及地质灾害的能力。三是狠抓防台度汛保障措施落实。队伍保障方面,仙居县共有抢险小分队21支800多人,这些人员基本上是地方民兵骨干,具有较强的应急抢险能力。另外,供电、电信、公安、武警、建设、交通、城管、水利等单位都建立了抢险突击队。四是狠抓防台度汛转移措施落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员转移工作作为防汛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明确要求做到“三个搞清楚”,即搞清楚转移对象、搞清楚避灾资源、搞清楚责任人,明确要求建立转移台帐,明确要求增强转移预案的可操作性。目前,我们正在开展转移对象和安置地点及相关责任人的进一步核实和确认。五是狠抓宣传培训落实。根据省市部署要求,结合仙居县实际,县防指年初制定了年度宣传培训计划,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4月15日浙江省防汛防台日”和“7月10日台州市防台风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5月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对全县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农办(防办)主任和水利员和水库及屋顶山塘巡查人员进行了轮训,累计培训人员300多人次。

3.2着力推进各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有效投资的决策部署,把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今年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部署开展了“百名干部,联系百项水利工程”的“双百”行动,切实将水利工程建设目标项目化,具体化,时限化,做到责任到人,按月考核,确保各项工程有序推进。截止6月底,各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3.3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把农田水利作为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重大工作来抓。以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为契机,按照重点县项目总体规划,狠抓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今年,我局农田水利工作计划是:2013年度18座山塘12处约5000亩喷微灌主体工程全面完工;2014年度34个子项目全面开工,并累计完成至总工程量的50%;2015年度38个子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截止目前,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总共8个标段中已完成7个标段的结算;2011年度项目共17个标段结算完毕;2012年度20个标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除田市镇外)。

3.4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牢牢把握列为浙江省“水生态文明试点县”难得机遇,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2015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平方公里。仙居县十三都坑、下岸水库上游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仙居县郑桥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进展顺利。完成水资源公报、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月报,节水通报,水资源管理年报、水务管理年报和地下水管理年报等水资源信息的统计编制工作。

3.5着力提高水行政综合管理能力

加强规划和前期工作。开展水利十三五规划、北岙坑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现场勘查和文本编制组织工作。完成了仙居县县水利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仙居县水利工程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初草工作。同时,加强水利建设市场规范化建设,完成招投标审核和备案13个项目17个标段项目,项目招标交易额达6700万元。

3.6着力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

篇5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五水共治”背景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省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印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省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按照“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时俱进提高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和保障标准,把治水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整治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防洪排涝、控源治污、截污纳管、饮水保障提升、高效节水等联动,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与生态保护及修复等需要,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苍南河道水环境状况

苍南县山区溪涧纵横,平原江河密布,全县范围内有省、市、县、乡镇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河道总长度2327km,河流水域面积29.5平方公里。

1、水质不达标

由于江河水动力不足,水流速度慢,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加之存在截污纳管不到位,污水管网及实施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使苍南河道水系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江南平原河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鱼类和其它底栖生物已难寻踪迹,沉水植物难以生存。滨水及陆上植物生长状况总体较好,但生长带普遍窄小,难以形成河道与农田或居住用地的天然屏障。

2、河道周边水环境堪忧

由于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尚未全面形成,加上河道沿岸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河道周边的整体环境。一是河道水面环境堪忧,不少河道有杂物、漂浮物,个别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整个河床水面被水浮莲、水葫芦及藻类覆盖,二是河道两侧环境堪忧,不少城郊河道两侧成为周边村民堆放垃圾的场所,违章建筑沿河搭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三是部分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偏低,垃圾、杂物随意倾倒,导致河道排水严重不畅,影响河道防汛、排涝功能的发挥。

三、治理措施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往直前的决心、强势推进的力度、抓铁有痕的作风,是“狠劲”,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先进的技术、统筹有力的管理,是“巧劲”。两“劲”结合,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1、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责任落实

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温州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苍南县水环境治理,打造美丽浙南水乡,推进转型升级。苍南县出台了《苍南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实现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及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苍南县共有各类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由温州市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外,县级河道78条由苍南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并实行“一对一”结对管理,对联系挂钩的河道治理负总责。其余河道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担任“河长”。各级“河长”的职责包括:负责牵头整治开展挂钩联系河道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的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河长制”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责任捆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

苍南县动真格、下狠劲,全面推进重大项目责任捆绑制度,专门成立了县治水办,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法,给每个人都系上“责任制”,让所有项目的推进都有相应的个体河群体支持。2014年行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防洪排涝重点工程、重污染行业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工程、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黑臭河治理等开展捆绑攻坚,明确任务、时间和责权,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求严格监管,对照攻坚目标和攻坚承诺,全力做好落实。

苍南县2014年度“五水共治”工程投资26.26亿元,截止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额21.74亿元。其中清淤河道45km,完成生态河建设27km,整治25条垃圾河共34.7km,整治14条黑臭河共24km。全县22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已全部开工,其中终端工程中的基坑开挖、底板浇筑、池体浇筑、设备安装及主体完工等工程均已完成98.24、85.29、59.41、3.53河2.94;管网工程中的主干管铺设、支管铺设、检查井安装等工程已完成7.99。

3、科学治水、正本清源呵护生态

大干快上同时,更要注重科学的方式,以达成并巩固长期的成效。曾几何时,河床。河堤、河岸都被水泥修筑得严严实实的河流,成了某些城市和乡镇的治水“主流”,这种做法重安全、轻生态,造成河流严重硬化、渠化,弊端很大。

(1)、修复千里生态河道

以江南、江西等平原河网为重点,修复河道水生态,改善河网水环境,构建河流健康体系,除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拆违建绿 等工程措施外,要重点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结合水体 曝气增氧,重建生态食物链,改善生物群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河道美学价值,创造优美的水生态景观,要做到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强长效管理,确保修复后的水体转入良性循环。

(2)、建设江河景观带

以横阳支江西岸绿化为重点,建设景观林带。以萧江塘河、沪山内河、江南河网为重点,建成各具特色的滨河景观带,同时在适宜地段设置休闲、康体、运动、浏览设施,打造开发独具苍南水乡特色的滨河旅游产业。

(3)、河道拆建工程

苍南县继续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沿河违章建筑拆除和绿化景观建设。积极开展以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区域城乡河道两岸为重点的工作,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标准、明确时限,落实“河长制”。实行严格的垃圾河、黑臭河专项整治考核机制,全力清除河道两岸违章,努力实现河道两岸“洁化、绿化、美化”。切实把河道环境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加美观,更加亮丽。

(4)、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

在污染源治理基础上,提高生态环境调水总量,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加强平原河网的水力调控,完善调度方案,提高调水效率。促进水体流动,减少水流盲区,改善河网水质,建设横阳支江节制闸工程,促进县城人工湖水体流通,同时完成县城河网7条主要沟通河道及35条县级河道的清障打卡任务,实现整个水系沟通。2014年开始实施、投资5000万元完成渎浦河、新建河、百丈河等7条河道清障打卡,起到疏通盲区,改善河网水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1、《苍南县美丽浙南水乡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2014年3月

2、《苍南县江南平原综合整治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2013年5月

篇6

【关键词】 水工构筑物;防水;监理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不仅能提升城市污水回用率和处理率,也能降低城镇生活垃圾负荷量,构建环保健康的生活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运营管理,程序繁冗、结构复杂,作为污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工构筑物防水质量监理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工程建筑施工最棘手的难题。一方面水工构筑物要保证生产使用的工艺要求,另一方面控制工程造价浮动标准,因而水工构筑物的设计监理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 水工构筑物的防水质量监理现状分析

水工构筑物是全地下、半地下整体式复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形式,包括不同规格的预埋件和防水混凝土等,水工构筑物的防水质量监理与其原材料质量的高低、构筑物本身的防水细节设计水平、特殊防护措施的应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1、 防水渗漏现象与原材料质量监控之间失衡性

污水成分复杂,对自然水体及生活用水的影响程度极高,因而必须加强污水处理工程的净化、防腐、防水处理功效,否则将会导致环境污染,危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水工构筑物存在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影响结构本身耐久安全使用的预期规划。水工构筑物应当选用高质量高标准的原材料,如水泥原料抗冻性高、耐干收缩,钢筋管材抗腐蚀性好、表面光滑,严格控制使用材料中各种添加剂成分的比例。

2、 水工构筑物防水细节设计与地质环境构造之间的差异性

水工构筑物的设计规格、选型要求都与地下水位标高有关。完全透彻地掌握最高地下水位绝对标高、枯水期水位,科学设定水工构筑物的细节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盲目地违反地质环境构造要求,对规划选址地基的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未进行充分的测量,容易造成水工构筑物在积水浸泡中,出现地基松动,影响排水防水的质量。

3、 特殊防护措施与水工构筑物建造之间效益性

污水废水对水工构筑物建造的要求性极高,各种特殊酸碱腐蚀物质对构筑物本身的危害程度极大,降低理想的防水效果。这就要求设计施工水工构筑物时采用稳定安全的防护措施,包括延展性能高、粘结力好、抗腐蚀性强的涂料,形成对混凝土材料的辅助防护效用,延长水工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渗漏污染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污水处理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防水渗漏防腐蚀侵害作为水工构筑物的重要功能,需严格要求构筑物的设计规划、施工质量、实际维修养护等各方面标准,科学地控制水工构筑物的细节、整体设计,发挥其防水功效。

二、 水工构筑物防水质量监理措施分析

防水质量监理是水工构筑物运行控制的关键环节,其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工程生产运行效率,对城镇正常生活秩序的维持起到潜移默化的控制作用,因而加强水工构筑物防水质量监理措施实施的力度,完善投入使用阶段的实际功效。

1、严格掌控水工构筑物防水设计要点

根据国标抗渗要求,对水工构筑物防水设计要点进行层层把关,从建设源头上落实构筑物的防水质量。

(1)水工构筑物混凝土垫层厚度≥100mm。

(2) 水工构筑物的抗渗厚度应当根据不同的配筋标准,以单排配筋、双排钢筋、钢筋混凝土底板或无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抗渗参数。

(3) 变形缝选型、变形量大小应当根据土壤性质、主体结构的层数、高度变化、荷载量等因素,适应水工构筑物混凝土的伸缩沉降需求。

(4) 后浇缝采用掺加UEA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对主体结构进行浇筑,防止收缩产生的裂缝。

(5) 施工缝应当按照要求设置,尽量不在顶板、底板、主体墙上留下施工缝,并且施工缝构造形式应当以标准需求进行,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上施工变形应当以变形缝技术化操作处理。

(6) 水工构筑物中各种预埋件、孔槽、墙管、坑池设施建设应当确保防水性能的同时,尽量减少数量,保证水工构筑物整体的密实性。施工过程中做到精确科学,避免后期凿改,破坏混凝土的防水质量。

2、水工构筑物防水方案的选择使用

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要求规定: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以“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构建方式,甄别防水材料质量的优劣,提升工程的使用效能。为确保水工构筑物的防水性能的发挥,必须配合选择使用科学的水工构筑物防水监理方案。

(1) 选择适宜的防渗漏技术

在污水处理工程的水工构筑物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可采用多种防渗漏技术,提高防水质量。可借鉴水库工程在施工中的防渗漏技术,以垂直防渗漏技术、水平防渗漏技术、使用化学补强技术处理渗漏现象。由于污水处理工程中水工构筑物防渗漏现象具有自身的具体性特殊性,因而对防渗漏技术要求更高。

(2)选择合理的防水方案

为确保水工构筑物防水性能的正常发挥,施工技术人员与监理工作人员选择合理的防水方案。针对水工构筑物的结构特点,设置变形缝、后浇缝、施工缝,使用补偿伸缩混凝土,改变传统的施工材料和作业方法,以更加合理科学的防水方案完善水工构筑物防水性能,避免出现墙体裂缝、渗漏现象。

水工构筑物的质量保障对整个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能否起到防水效果的关键环节。选用科学的防水方案是对设计施工环节工作的补充,也为监理工作的秩序开展提供前提保障。

3、 完善监理制度,提高防水质量的监理工作水平

工程技术人员应对于整个污水处理工程实行科学的规划、有效的监理,确保施工进度、质量,避免防水渗漏的质量事故的发生。监理人员应当充分地认识自身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以工期控制、工程质量、工程投资为监理工作的三大标准,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理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监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目的的施展提供政策规范的保障。监理工作既独立于施工过程之外,同时又对整个设计管理起到重要引导作用,也是衡量工程整体进度、质量的砝码。完善的建立制度,需要技术人员、质量检测人员全面努力配合,为规划出行之有效的硬性制度提供支撑条件。

(2) 创造良好有序的监理环境,力求对水工构筑物防水质量的检测进行有效地控制,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监理工作人员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自身工作,及其工程进程安排,重视水工构筑物的试水防水工作环节。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3) 有效地遵循合同要求和设计规范,协调项目进行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施工过程中各种质量验收工作,真实地反应水工构筑物的防水设计、防水方案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理。竣工后期,对于污水处理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依照记录参照数据,与负责人协商处理修建。

水工建构物的施工速度与其运营质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在施工规范与管理的双向进程中,必须完善自身的监理制度,及早地发现水工构筑物防水排水过程中的问题,提升监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严格地按照规范标准,完成生产任务,提升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高效。

三、 结语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展中,如何正确处理城镇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工业生产、生活垃圾影响程度?成为当前阻挡经济发展的棘手难题。各地承建的污水处理工程规模加大,数量增多,对于水工构筑物的防水质量提出了更高更远的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水工构筑物的设计要求、防水方案,为科学开展建设施工措施提供计划性的建议。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应当相互配合,深入地了解自身工作需求,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克服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参考文献

[1] 林俊昌.《对水工构筑物设计的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2010,(27),54

[2] 张以晓.《浅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4,(1),15—17

[3] 离明.《水工构筑物设计施工的几点注意事项》[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2),169—170

篇7

在水利工程枢纽中,用来泄放水的水工建筑物称为泄水建筑物。其型式有岸边溢洪道、溢流坝、泄洪隧洞及坝下涵洞四种型式。

2.岸边溢洪道主要有几种型式?

岸边溢洪道主要有以下三种型式:

(1)正槽溢洪道:溢洪道的泄槽与溢流堰轴线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

(2)侧槽溢洪道:溢流堰设在泄槽一侧,溢流堰轴线与泄槽大致平行。

(3)井式溢洪道:进水口在平面上为一环形的溢流堰,水流过堰后,经竖井和隧洞流向下游。

3. 溢洪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溢洪道从上游水库到下游河道通常由引水段、控制段、泄水槽、消能设施和尾水渠五个部分组成。

4.溢流堰有哪几种型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溢流堰纵断面一般有实用堰和宽顶堰两种基本型式。实用堰的流量系数较大,但结构比宽顶堰复杂,当堰口狭窄、地面高程较低,或地面高程虽较高,但开挖容易且方量不大时可以采用。宽顶堰的流量系数较实用堰小,但施工简单,当地面较高,开挖方量大且开挖比较困难时,采用这种堰型可以减小一些开挖量。

5.为什么溢洪道进D要设计成喇叭形状?

溢洪道进口设计成喇叭形状的主要目的是使水流平稳均匀地流向溢洪堰,防止发生漩涡或横向水流,降低局部水头损失,提高溢洪道的泄洪能力。

6.溢洪道陡槽段底板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溢洪道陡槽段底板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l)衬砌表面不平整,特别是横向接缝处下游块有升坎。

(2)接缝止水不良,施工质量差。

(3)地基处理不好,衬砌与地基接触不良。

(4)衬砌底板下排水不畅。

以上因素都将导致底板下产生很大的扬压力和动水压力,以致使底板被掀起破坏。

7.为什么溢洪道下游容易引起冲刷破坏?

从溢洪道下泄的水流,流速很高,单宽流量大,在泄水槽末端集中了很大的能量。因此,末端必须设置消能设施。在实际中,很多工程因消能设施考虑不当,高速水流与下游河道的正常水流不能妥善衔接,能量没有完全消除,致使下游河床和岸坡遭受冲刷破坏,危及大坝和溢洪道自身的安全。

8.为什么要在溢洪道陡槽段底板设置排水设施?

为了排除地基渗水,减小衬砌所受的扬压力,须在衬砌层下面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必须确保畅通。排水系统由若干道横向排水沟和几道纵向排水沟所组成。

9.泄水建筑物的消能措施有几种类型?

泄水建筑物的消能措施,大至可分为三种类型:

(l)底流式消能。

(2)挑流式消能。

(3)面流式消能。

此外,还可以将上述基本的消能结合起来应用。

篇8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也是我市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决战之年,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以及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我局制定了以“五大”工作目标、“六大”工作重点为核心的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认真组织实施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今年1-11月水务系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构,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及时调整充实了相关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新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督导工作领导小组、联系和督查龙马潭区领导小组、城乡风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区县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督导巡查小组等5个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落实了局水综科为承办科室,明确了专职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区县水务局、局内各科室站院目标考核工作范畴,严格奖惩,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县水务局相应成立相关工作机构,负责区域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二)积极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

今年以来,我局已召开21次职工大会及科室负责人会议,传达各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布置治理工作。认真开展国卫新标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建设工程”、联系和督查龙马潭、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等工作的业务培训。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

围绕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结合全省水环境治理工作任务,我局提出了以工程措施治理为主、以合理利用和保护等非工程措施治理为辅的五大工作目标,并明确了6大工作重点、12个方面的工作措施,以指导全市2010年水务系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国卫迎复审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了《联系和督查龙马潭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2010-2011年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泸州市市区河道水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具体牵头和指导工作开展。

(四)强化督查考核引导

局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成立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从纪律方面对区县水务局、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督察,实行责任追究;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对区县水务局及局机关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的职能目标考核内容,年终由局水综科进行考核评分;日常工作由局督导巡查小组开展工作联系和督促,定期督查区县水务局工作开展情况,把督查结果作为对区县水务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据。

(五)注重探索长效机制建设

积极探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按照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强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科学论证,确保充分发挥项目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落实和实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城乡水环境状况。依据国家水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制度措施建设,强化对已污染城乡水环境治理力度。

(六)大力开展舆论宣传活动

1、对内宣传。根据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要求,市区县水务部门积极利用会议、文件、简报、专栏、专项整治活动等,在全市水务系统倡导以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办公环境绿化美化、文明办公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卫生行动,向职工印发“文明卫生公约”、“除四害”、“控烟宣传”、“健康手册”等资料,通过职工大会、支部学习等方式,加强职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及重要性培训。

2、对外宣传。市区县水务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利用春节民工回乡、节假日、法制宣传月等,在区县城、乡镇开展专项宣传及组织群众性的文明劝导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泸州市水务局网站开辟专栏,刊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爱国卫生运动相关信息,积极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主动参与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营造清洁、整齐、优美、规范的城乡环境。今年以来全市水务系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组织群众性宣传活动150余次,组织群众性文明劝导活动650人次,在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14个,投入宣传资金2万余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水环境工程措施治理成效显著

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进展顺利。今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投资1.46亿元(国补1.17亿元,自筹0.29亿元),解决全市农村群众和学校30.4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截止目前,中央、省、市已下达总投资1.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项目已完成土石方开挖及回填49.5万方,混凝土9210方,管道安装625公里,建成集中供水站47处,分散供水工程24处,完成投资9215万元,解决了2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持续推进。一是项目储备成绩显著。今年已完成了江阳区双江项目区、龙马潭区濑溪河下游项目区、纳溪区永宁河项目区、叙永县两河项目区、合江县苦竹溪项目区、古蔺县箭竹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以及泸县濑溪河上游项目区坡耕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前期工作,龙马潭区五湾溪小流域省级财政资金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实施。泸县坡耕地综合整治项目已获水利部批准成为四川省五个项目县之一,有望争取到国家1000万元水土保持治理专项资金。二是“双创”工作顺利推进。1-11月全市已完成投资299.05万元,绿化水系面积达300.5公顷,全面完成全年绿化任务。其中江阳区完成沱江三桥至况场镇水系绿化面积110.94公顷,投资153.47万元;龙马潭区完成长江罗汉段、沱江胡市段及安宁段水系绿化面积33.2公顷,投资20.5万元;纳溪区完成永宁河天仙段和渠坝段水系绿化面积36.19公顷,投资79.14万元;泸县完成沱江、濑溪河及水库库区绿化面积22.67公顷,投资10.75万元;合江县完成长江白沙段、大槽河甘雨段、小槽河顺江段水系绿化面积21.5公顷,投资16.21万元;叙永县完成境内水系绿化面积68公顷,投资10.48万元;古蔺县完成古蔺河德耀至箭竹段水系绿化面积8公顷,投资8.5万元。三是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春季植树活动。市及江阳区、龙马潭区水务职工先后在在泰安镇、三道桥、胡市镇组织了3次大型的植树活动,共栽植了天竺桂、小叶榕、香樟、荔枝、枇杷、竹等植物树苗15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近1.5万平方米。

病险水库整治及堤防建设快速推进。2010年民生工程下达我市整治病险水库整治23座水库,新建和修复水毁堤防3.3千米。截止目前,已整治24座水库,现已完成投资160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资金128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19万元)。完成土石方开挖及回填4.5万方,砌体2.5万方,砼浇筑5万方,整治完工24座,整治完工水库占目标任务的104%。1-11月新建和修复水毁堤防3.8千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15.2%。

小农水项目争取成绩显著。一是经过积极争取,泸县和合江县被列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叙永县被列为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目前泸县、合江两中央重点县和叙永省级项目县的建设项目已完工。二是渠道配套项目活动国家投资1500万元。省财政厅下达我市三区四县粮食产区渠道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300万元。截止目前,江阳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和叙永县、古蔺县均已完工。三是争取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3750万元。省财政厅以“川财建〔2010〕4号”文下达我市二区四县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水利项目。计划总投资375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250万元。目前,各区县均已完工。

(二)强化依法治水,积极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整治非工程措施治理深入开展

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一是着力做好水法宣传。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主题宣传画200份,悬挂16副气球空飘和彩幅标语。二是加大了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力度和水域水功能区监测管理力度,其中小型水库的水质监测由上年的13座增加到55座,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向有关单位了通报,要求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管理,确保了饮水安全。

认真开展水污染治理。一是持续推进取缔肥水养鱼行动。积极推行渔业养殖新型水质改良剂“阿尔益”,在全市强力推行无公害养殖,在池塘、稻田推行“80:20”健康养殖模式。目前,全市水库养殖均采用生态制剂和生物菌肥,池塘、稻田80%以上采用以投饲为主的养殖模式,完全取缔了肥水养鱼,水域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在批准作为集中供水水源工程的小(一)型水库和备用饮用水源及风景旅游地,一律实行生态养殖,设置界碑、界桩,保护饮用水源;强化宣传引导,倡导健康养殖,坚决制定违法违规行为。如泸县、叙永等县设立了违法举报电话,经查实的对举报最高可给予1000元的奖励。截止目前,全市74座饮用水源和42座饮用保护备用水源水库,已全部终止养鱼承包合同,实行生态养殖。二是积极开展河道、塘库堰等水域卫生整治活动。市、区县水务部门直接投入经费近20万元,干部职工出动6170余人次,清扫卫生责任区10万余平方米,清理垃圾50余吨,清除牛皮癣800多条,清除卫生死角40余处,清理水库水面漂浮物10.2吨,渠道、沟渠清淤100余公里,疏通整治排水沟10条,投入消毒药品3.5吨。目前,正按全省全市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城乡结合部河渠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开展水事执法行动。1-11月,我局先后开展了河道采砂执法检查、水资源、水保执法活动、农村安全饮水专项活动、春季禁渔执法检查、汛前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打击长江河道禁采期非法采砂检查等专项执法活动,查处河道违法采砂案件18起,责令停止违法行为6起,限期整改14起,查处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违规行为6起,清障35处。一是水务系统单独开展执法活动。全市市区县水务局共开展专项执法活动440余次,其中出动车辆329次,船只56次,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水上联合执法行动。市区县水务局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共享部门执法资源。如渔政执法建立春季禁渔110联动机制,公安、渔政紧密配合,共同打击渔业违法行为。我局以市打击非法采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协调海事局、航道局、长航公安分局、市公安局在河道内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工作。1-11月市区县水务局与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7次。通过部门间的配合及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违规涉河建设、向河道内倾倒生活、工业、建筑垃圾等水事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的遏制作用,维护了河势稳定和行洪安全。

(三)结合实际,统筹规划,沱江滨江路河滩地风貌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认真开展前期调查宣传工作。全市风貌整治工作征求意见协调会后,我局立即组织江阳区、龙马潭区水务局人员召开风貌整治工作座谈会,积极听取相关建议意见,共同商讨整治工作方案。同时,组织两区人员深入现场实地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情况。向河滩地经营户宣讲全市风貌整治工作精神,促进业主积极主动配合整治。二是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根据《泸州市2010-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水务工作实际,在积极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综合整治和规范的原则,我局制定了《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2010-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镇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三是把风貌整治与河道整治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把风貌整治工作与沱江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与城市长远发展及城市河道建设整治规划结合起来,将风貌整治内容纳入河道治理规划,推进沱江滨江路沿线河滩地的综合治理,促进城市品位的提升。截止目前,市区水务部门及业主已累计投入资金36.8万元,修建排水沟50余米,拆除违章建筑5处,整治建(构)筑物5栋,整治建(构)筑物立面900余㎡,集中整治枇杷沟河滩地和沱江公交商城堡坎下河滩地4000余㎡;规范广告、店招等7处,经营场所外立面包装2栋;长期雇请保洁人员10人,日常清扫保洁河滩地近10万㎡;雇请清漂船1艘,清漂人员2人,清运垃圾103吨,焚烧处理垃圾2吨。

(四)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联系和督查工作顺利开展

我局联系和督查龙马潭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我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具体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全局中层以上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系和督查工作领导组,明确由四名局领导分别牵头,划分四个督查小组具体开展工作。明确该项工作由局整治办牵头,局内相关科室协助与配合;二是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制发了《泸州市水务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对口联系和督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联系和督查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工作要求,保证了联系和督查工作的规范、有序;三是强化督查业务培训。局整治办收集整理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知识要点》、《国卫城市标准》及《泸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资料汇编(二)》等,印发到每一个联系和督查人员。同时,于4月13日专门召开业务工作会议,培训业务知识,了解、熟悉工作要求。截止目前,我局结合水务业务工作及日常的暗访检查已对龙马潭区开展联系和督查工作20余次,并将正式督查情况向市整治办作了报告。

(五)积极配合,狠抓落实,认真开展对各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月考评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提升治理工作水平,市指挥部提出了对各区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月考评,我局积极参加了由市农业局牵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和由市交通局牵头的“泸州市公路、水路、河道、铁路环境专项治理”等工作考评办法的商讨,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我局还根据考评办法,要求全市水务系统认真落实联系村社的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辖区河滩地和采砂场地的卫生巡查力度,强化辖区内河、库、塘、渠等涉水环境的治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根据全市2010年六大工作任务,按照我市水务系统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查漏补缺,进一步增添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二)按照全市统一安排,结合水务工作实际,积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篇9

【关键词】工业废水; 有机污染物; 病原体

水体受工业废水等污染物污染后水中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学物质超过一定含量,可危害人体健康,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等远期危害[1]。水中重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卤烃 类化合物及各种油类。目前在水中测出的有机化学污染物在2200种以上。美国在自来水中测出765种,其中20种确认为致癌物,26种为可疑致癌物。由于公共供水中广泛采用氯化消毒方法,水中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可形成大量卤代化合物,其中氯仿可引起雄性大鼠肾小管细胞腺癌和雌性小鼠肝细胞癌。多数研究认为,饮水氯化与癌症有关。长期接触或饮用受致突变、致癌物质污染的水,可使饮用人群中癌症的发病率增高。

近年来有机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其污染水平与健康影响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当水体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使水质发生改变时,将影响水的正常和有效利用,并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而水中的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及某些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则可引起介水传染病及公害病、地方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使得水体污染引起的人体疾病及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可引起三类主要疾病及健康问题。

1 介水传染病

是由于饮用或接触了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经饮用水传播的主要包括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病毒性肝炎、贾第鞭毛虫病、隐孢子虫病等。

饮用水受病原体污染可引起多种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大约有40多钟传染病可介水传播。目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介水传染病仍然没有得到控制。过去20年间,粪便传染有关的疾病 腹泻的病毒性肝炎已成为中国两大传染性疾病。近年,我国传染性疾病在整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因饮用水不合格及卫生设备不足,每年仍有大量的人群感染介水传染病。

2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某一区域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使当地的动物和人群中发生的特有的疾病。我国常见的与饮用水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砷中毒。在我市都有病例发生。

3 急、慢性中毒及远期危害

水体受污染后水中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学物质超过一定含量,可危害人体健康,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等远期危害。近年来有机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其污染水平与健康影响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饮用含有有机物污染的饮水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这些有机物包括:人工合成有机物(农药等);天然大分子有机物(腐殖酸、富里酸等)藻类及其代谢产物(藻毒素与肝癌有关);氯化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氯乙酸是潜在致癌物)。还有甲基汞污染水体后引起的水俣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失调,视野缩小,发音困难三大症状;镉污染水体后引起的痛痛病:中毒患者为肌肉萎缩、关节变形骨骼疼痛难忍、不能入睡、发生病理性骨折,甚至死亡,等,均为闻名世界的公害病。

由于环境污染和饮用水资源的日益破坏,使饮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地区分布不均衡,水体污染不断加剧,使得有些地区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这些情况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当水体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使水质发生改变时,将影响水的正常和有效利用,并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而水中的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及某些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则可引起介水传染病及公害病、地方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等。 使得水体污染引起的人体疾病及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 为了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和促进人体健康,城乡给水必须充分满足多项用水量,防止水体中污染物给人类造成的急、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2]。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屋面 渗漏 质量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2-005-02

1屋面防水层施工的基本条件

(1)屋面防水层施工应在水电安装、设备预埋件等完工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且不得在防水层上剔凿孔打洞或重物冲击。当下道工序或相邻工程施工时,必须对屋面防水已完成部分采取有效的成平保护措施。

(2)屋面防水工程采用的防水材料应有材料出厂质量合格证,材料进场后,需按相关规定进行取样复试,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3)审核施工单位编制的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及监理单位编写的防水工程监理细则;屋面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伍施工。

(4)屋面工程施工中,应按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施工前应检验屋面有无渗漏、积水现象;排水系统是否通畅。可采取的措施: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小时后进行。对于有可能作蓄水检验的屋面,宜作蓄水检验,其蓄水时间不宜小于24小时 ,蓄水高度不小于50mm或放满,检验结束放水后天沟不得有积水。

2刚性防水屋面

刚性防水屋面可分为普通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屋面以及块体刚性防水混凝土屋面,在此只介绍普通细石混凝土屋面防水施工,以下简称为细石混凝土屋面。

(1)在细石混凝土与山墙、女儿墙交接部位留设宽30mm的缝隙,并用密封材料嵌填;泛水处铺设卷材或涂膜附加层;收头处应做固定密封处理;伸出屋面管道与普通细石混凝土的交接处应留缝隙,用密封材料嵌填,并设置柔性防水附加层,收头处应做固定密封处理。

(2)普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基层间宜设置隔离层。普通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厚度应≥40mm,纵横间距设置不大于6m的分隔缝,缝内嵌填密封材料。

(3)普通细石混凝土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不得用火山灰质水泥。其标号不低于425#,粗骨料的最大料径宜小于15mm,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控制在2%,拌合水用饮用水。

(4)普通细石混凝土内应配置 4~ 6mm,间距为100~200mm的双向钢筋网片;网片在分格缝处断开,网片应放置在上部且保护层厚度大于10mm。

(5)施工过程中每一块分格板块的混凝土应一次浇完,不得留施工缝,收面抹压时不得在其表面淋水、刷水泥浆或撒干水泥。混凝土收水后应进行二次压光。混凝土终凝后宜覆盖养护浇筑,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养护初期屋面上不得上人。

3卷材防水屋面

3.1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及要求

(1)构造层次

1)不保温卷材屋面的构造层次为:结构层、结合层、卷材防水层、保护层;

2)保温卷材层面的构造层次为:结构层、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结合层、卷材防水层、保护层;

3)保温卷材屋面的倒置构造层次为:结构层、隔气层、找平层、卷材防水层、保温层、保护层。

(2)找平层表面应压实平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相连接部位均应做成圆弧状。

(3)设置隔气层的,屋面与墙面连接部位隔气层应沿墙面向上连续铺设,且高出保温层上表面不得小于150mm。铺设隔气层前,基层必须干燥。

(4)屋面排气道应纵横连通,并与大气连通的排气孔相通,排气孔可设在排气道交叉处或檐口下,间距纵向横向均为6米。

(5)结合层所用的基层处理剂的选择应与卷材的材性相容;喷涂处理剂前应用毛刷对屋面节点、周边、拐角等处先行涂刷。

(6)防水卷材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如遇坡屋面时其铺贴方式:屋面坡度i15%时或屋面受震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平行或垂直铺贴。

(7)卷材防水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卷材应铺贴严密,不得有皱折、鼓泡和翘边。铺贴卷材应用搭接法,搭接宽度要求按卷材种类、搭接方向、铺贴方法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3.2卷材防水屋面细部构造

(1)伸出屋面的管道周围找平层应做园锥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嵌填密封材料,防水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箍紧,并用密封胶封牢。

(2)水落口宜用铸铁、塑料制品;确定水落口标高时,需考虑增加的附加层和柔性密封胶的厚度及排水坡度加大的尺寸。

(3)无组织排水檐口800mm范围内卷材应采取满粘法,卷材收头应固定密封,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取满粘法。泛水收头应根据泛水高度、泛水墙体材料确定收头密封形式。

(4)天沟、檐沟应增铺附加层;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的附加层应空铺,空铺宽度应为200mm;天沟、檐沟卷材收头,应固定密封。

3.3防水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

五级风及其以上时,也不得施工;气温低于0℃时不宜施工。施工中途下雨、下雪,应做好已铺卷材的防护工作。

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施工和质量要求,除上述共同点外,还有各自的特点,须根据现行规范执行。

4涂膜防水屋面

(1)涂膜防水屋面应严格控制涂膜防水层的厚度,一般情况下沥青防水层涂膜在Ⅲ级防水屋面上单独使用时应大于8mm,在Ⅳ级防水屋面或复合使用时宜大于4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大于3mm,在Ⅲ级防水屋面上复合使用时宜大于1.5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应大于2mm,在Ⅲ级屋面上复合使用时宜大于1mm。另施工温度对涂膜防水屋面的施工质量影响非常大,因此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五级风及以上时不得施工;除溶剂型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5℃外,其余均宜为5℃~35℃。

(2)防水涂膜应分层分次涂布,待上一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下一层,防水涂膜应由二层及以上涂层完成,涂层厚度应均匀,表面应平整。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当屋面坡度小于15时平行于屋脊铺设;当屋面坡度大5时,需垂直屋脊铺设,以防胎体下滑,并由屋面最低处向上操作,采用两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

(3)在水落管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并加铺两层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并伸入水落口内不小于50mm。天沟、檐口、檐沟等部位最易产生雨水渗漏,均应加铺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

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4)在涂膜实干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他作业,涂膜防水屋面不得直接堆放物品。

(5)屋面板缝处理、基层施工要求、处理剂涂刷要求等基本同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面层上亦应做保护层,其材料可用细砂、云母、蛭石、浅色涂料、水泥砂浆或块材等。采用水泥砂浆或块材时,应在涂膜与保护层间设隔离层。

5其它注意事项

(1)厨房、卫生间预留孔应分次填补;防水层施工须等水电安装等工序完成之后方可进行。

(2)在结构层上(或保护层上)做卷材或涂膜防水层时,应等混凝土(或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水化热散尽、无潮气时方可施工,防止因水气未尽起鼓而破坏防水层功能。(注:干燥程度的简易检验方法,将1卷材平坦地干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小时后掀开检查,覆盖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

地下防水的施工,除了阴角须作园弧加附加层(阳角处亦需加附加层),其基层处理检验、施工要求等同本条上述。

(3)金属板材屋面与立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等交接处,均应做泛水处理。两板间应放置通长密封条;螺栓拧紧后,两板的搭接口处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压型板应采用带防水垫圈的镀锌螺栓(螺钉)固定,固定点应设在波峰上。所有外露的螺栓(螺钉),均应涂抹密封材料保护。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