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范文
时间:2023-03-21 23:4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版龟兔赛跑的故事很有意思:在陆地上时,乌龟爬上兔子的肩膀,借助兔子的速度向前;遇上河流阻碍,兔子跳上乌龟的后背,仰仗乌龟流畅地滑行,终于一起以优秀的成绩到达了终点。它们之所以能够实现双赢,是因为双目清明,看到了身边的“巨人”,巧加利用,攀上了“巨人”的肩膀,借助外物力量来弥补自己的弱项,甚至使其变为自己的所长,给予自身强大的推动。你看,聪明的鸟儿善于借助重力加速度,将果实从高空扔下,让大地为它们破开坚硬的果壳;机敏的鱼儿善于利用涌动的海流,引领自己到达遥远的目的地,也让巨大的水涡为自己带来充足的饵料。诚然,巨大的资源库往往就在我们身边,懂得巧加利用的是智者,而让它们白白流失的人只能借助自己孤弱的力量艰难前行。
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幸运的孩子,因为我们生来便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只有持续不断地寻找和借助“巨人”天然的优势,才能创造出更加瑰丽的未来。
“同学们,我们老师就是你们成长道路上的一块踏板,你们要充分利用好老师这份宝贵的资源。我们以被你们‘踩踏’为荣!” 这是我的班主任曾经对大家说的一段话,在令人感到无比动容的同时,也发人深省。的确,我们身边近在咫尺的优秀老师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阵顺风、一阶云梯,我们不应该畏惧老师严厉的目光和急切的呵责,而应看到他们巨大的价值,勇于提问,勇于思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在前不久,屠呦呦女士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仪式上以这样一句唐诗结束演讲,并在演讲中多次提到自己从中国传统中药学中获得不断推进青蒿素研究的灵感,其中体现的亦是攀上巨人之肩于成就现世繁华的巨大作用。
篇2
日前,《中国信息化》杂志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话题专访了曹冲研究员。
《中国信息化》:请您介绍一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国家、行业乃至民生的战略意义。
曹冲: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将成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最强大的核心推动力。卫星导航的关键作用是提供时间/空间基准和所有与位置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业已成为国家重大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成为体现现代化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是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土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和战略威慑基础资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人民大众、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由于其广泛的产业相关联度和与通信产业的融合度,能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高技术产业高成长的助推器,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个发展得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新增长点。
《中国信息化》:北斗作为后来者如何与其它三大系统比肩?又如何获得世界的认可?毕竟,无论系统建设还是应用推广我们都落后别人许多年。
曹冲:北斗系统与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系统,在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差别,都是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而且最终均是实现全球服务。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北斗与其他三大系统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北斗是个具有不同离地高度的多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由赤道同步轨道卫星(GEO)、倾斜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中高轨道卫星(MEO)组成的,同时将全球星座和区域增强系统实现有效组合;二是北斗在其区域覆盖范围内,可以提供双向短信息服务。这些特点大多是从北斗一号继承过来的,但是它们很可能成为未来导航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
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哪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20到30年的努力,我们才能在系统级上达到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比的程度。但是在应用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只有数年的差距,完全可以通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或者某些方面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何况我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应该在应用与服务领域有所作为。
《中国信息化》:北斗要想成功产业化,哪些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曹冲:北斗产业化一定要充分利用我国已经通过应用GPS开拓出来的市场基础,用北斗与GPS兼容接收机,逐步替换单GPS的应用终端,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开发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新领域。从应用领域而言,北斗将用于军事、商业、公益、科研,推广至行业专用市场,大众消费市场和生命安全市场,尤其是大众化消费应用市场,是所有市场中占有比例最大,几乎达到90%以上。其最大的两个应用方面,就是车辆信息系统,或者说是车联网系统,以及移动定位电话系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卫星导航功能一定会成为所有汽车和其它机动车辆的标准配置,同时也必然成为所有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与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的当然是位置服务产业,这是今后若干年内最有发展前途的服务行业。
当然,目前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重点突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低水平重复的矛盾,集中力量办好几件大事:实现要素最佳支持和资源优化配置,保障产业整体上水平、上台阶;我们必须快速突破终端智能化、小型化、多用化的瓶颈,实现高性能和低价位的统一,促进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我们必须大力突破室内外无缝定位的技术难题,实现卫星导航与无线通信和其它技术的集成融合,实现真正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泛在导航定位服务;我们必须精心突破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集约、不可持续的壁垒,实现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促进产业的“技术国际化、产品国产化、应用大众化、服务产业化、市场全球化”进程。
《中国信息化》:您觉得目前北斗最成功的应用是在哪些方面或者哪些领域?
曹冲:目前,北斗二代一期工程正式服务尚未开始,所以现在说的北斗成功应用,实际上都是指北斗一号。北斗一号的应用,主要还是其短信功能的使用,至今用户数量为10万户左右,其最为成功的应用非海洋渔业莫属,用户达到近4万户。关键是海洋渔业创造了一种新的广受渔民及其家属欢迎的商业服务模式。当然,还有在近些年来的几次重大自然灾害期间的应急联动、指挥调度、抢险救灾中发挥巨大效能。北斗二号投入正式工作后,其效能发挥将是普及性、专业化、多模式、全方位的,我们应该从更广、更深、更高、更远的层次上,充分发挥北斗系统的核心带动力、基础支撑力、融合穿透力,从而提升国家优势力和国际竞争力,争取早日真正成为全世界卫星导航的大国和强国。
《中国信息化》:您写过一本书叫《北斗伴咱走天下》,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曹冲:这是一部专门关于“北斗”的科普读物,创作这本书,其目的非常明确,由于北斗是个新生事物,又由于它是个军民两用系统,所以宣传的很少,对于北斗真正了解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迫切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群众,认识北斗,关心北斗,应用北斗,形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只有千千万万人知道北斗,应用北斗,北斗事业才能成就产业,成为服务大众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人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强大工具。
《中国信息化》:为什么称北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伟大杰作”?
曹冲:所有的导航卫星系统,都是在前人大量的科技研发获得的重大成果基础上,进行高度整合和集成的产物,实现更高层次创新的结晶,北斗也不例外。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制高点,是多个学科前沿、多种技术创新支撑起来的“科技巨人”,北斗的建设者,是来自各条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是举国体制和国家使命将“北斗人”聚集到一起,共同为一个时代目标知难而上,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呕心沥血,打掉一只只拦路虎,攻克一道道难题,重点突破高精度空间原子钟,建设并运营长寿命卫星和星座组成,探索完善空前精密的多种轨道定轨技术和方法,创新研发使用先进的信号编码技术,造就叹为观止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
篇3
九月伊始,孟京辉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移植”了余华的名作《活着》,取得巨大成功,黄渤和袁泉的明星领衔不仅搅热了市场,这两位演员的选择也被印证为很恰当;
九月下旬,王全安执导、根据实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鹿原》在历经十年命途多舛、好事多磨之后,终于在再一次横生枝节之后与观众见面了,同时引发了不同的评价与争议;
而更受万众瞩目的是下个月即将亮相的冯小刚年度电影力作《一九四二》,这部源于刘震云史诗性文学作品《温故一九四二》的国产大片,票房的飘红早在大众的意料之中,精神上的震撼与征服,才是知识界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期待。
这三部引起轰动的改编作品,除了明星阵容耀眼、导演知名度高以外,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在于:文学作品与电影戏剧互相借力。一方面,电影和戏剧高擎文学大旗,言必称“根据某某文学大师的某某经典名著改编”;另一方面,电影的热映和剧场的爆满引发连锁反应,反过来促成了文学原著的再版和热销。那么这二者之间,究竟是谁主导了谁?谁借了谁的光?谁应该在互动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却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
电影也好,戏剧也好,打个比方:综合艺术归根结底是要完成一幢设计完美的房子,而这幢房子如果从一开始就是为这部电影和戏剧打的基础,再基于这种基础设计成品,那自是再好不过。若没有好的剧本支撑起这幢房子,那么权宜之计就是找一幢现成的、有可能设计成好作品的房子,供综合艺术的创作者大展宏图。上述这三部文学作品,无疑就属于地基深厚、格局分明且适宜设计发挥的好房子,缺少的就只是将神奇进行到底(还不说化腐朽为神奇)的二次加工。
牛顿说:不是我伟大,而是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对于很多优秀的影视和戏剧作品来说,选择改编经典文学名著,实际上就是寻找了一个“巨人的肩膀”。在王全安版电影《白鹿原》和孟京辉版话剧《活着》之前,也曾有过林兆华版话剧《白鹿原》和张艺谋版电影《活着》,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相信《温故一九四二》在此番被冯小刚改编成史诗性大片之后,日后再被各种改编,也都有了一个“巨人肩膀”的先天优势与高度。
无论影视还是戏剧,谁都希望一度原创剧本直接成为“巨人”,譬如莎士比亚那样的戏剧文本。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这样好的一度原创剧本时,找来有思想的作家之有内涵的剧本作“巨人的肩膀”,是一种聪明的选择。早期的张艺谋和后来居上的冯小刚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说,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了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因此撬动了“地球”。
同样一位作家,同样一部名著,会在不同的时期被不同的导演搬上银幕或舞台,而呈现的效果照例会不相同。为什么同样一个“巨人的肩膀”,会有改编的高下不同?这只能从导演对待原著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出发去找原因。这就好比骑马,导演是骑手,原著是骏马。好的骑手可以将骏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反之,糟糕的骑术也可能浪费了宝马良驹。对于改编优秀文学作品来说,重要的是抓住原作的思想精髓,并用综合视觉艺术的手法升华这种思想精髓。
篇4
巨人的花园可美了,春天一到百花齐放,招来了五彩缤纷的蝴蝶,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忙着采蜜。小鸟们飞到枝头,欢快地唱着了歌儿,树木被小鸟的歌声唤醒了,陆续地长出了一片片嫩叶,瞧!一只小松鼠躲在石头后面,正和小白兔玩捉迷藏呢!
动物们欢乐的气氛感染了住在城堡里的巨人。巨人从高大的城堡里,走了出来。他跑过来,也想加入我们的欢快的游戏中来,胆小的小朋友藏在树后,有的站在巨人脚下,有的爬上巨人的肩膀上,尽情的玩耍。巨人在孩子们中间欢乐的游戏,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快乐!
有一个小男孩,他说:巨人叔叔,你和我们一起玩躲猫猫好吗?大家一异口同声的附和说:“好。”巨人点了点头说:“我非常愿意。”
游戏开始了,小男孩作找人的角色,其他的都要藏匿起来。有时躲在树上,有的躲在草丛中,巨人躲在哪里呢?小男孩动动脑筋,他非常聪明,巨人那么高大肯定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的躲在草丛中或树上,灵光一闪,小男孩飞奔前往城堡,在城堡里找到了巨人叔叔,小男孩快乐的声音传遍山野。
天色渐渐暗下来,孩子们陆续离开了巨人的花园,告别时,孩子们留下了一句话:“叔叔,我们明天还会来。”
巨人叔叔不舍地挥着他巨人的手,看着孩子消失在夜色中……
赖嘉琦
篇5
一只小梅花鹿,左顾右盼,改走哪一条呀?它停在一棵树下,很茫然。
哪一条路是安全的呀?是最近的?
正在这时,一只成年的梅花鹿走了过来。
成年的梅花鹿说:“走中间这条路!”
小梅花鹿很不理解,迷惑地问:“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呀,不是别的?”
成年的梅花鹿说:“你看中间这条路,有很多梅花鹿的脚印,这说明有不少我们的朋友走过。别怕,跟我走!”
篇6
两个愚人认为打鼓发出声音是因为鼓中有人,可是二人将手伸进鼓中互相抓住对方的手又认为是鼓中的人抓住的。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往往主观判断,先假设一个样子,然后将事物代入到自己假设的框架之中。虽然一般来说去动手实践便会对事物清楚明白,可是也有可能犯下那两个愚人的错误。
有时也应该听一听事物相关的常识。前人积累的智慧也会派上用场。那两个愚人应该先请教一下打鼓的人,打鼓发出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原理,是否是因为鼓中有人。询问完后可以试一下打击鼓看看是否是这种原因。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离天空也更近些。
多思考,多提问题。对不明白的事物,终究也会探索明白。
篇7
第一项修炼:观念
培训师是一项渡人的工作。要想把别人渡到彼岸,先要镀自己“游泳”的功夫。自己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其昏昏安能使人昭昭?控制场面、回答学员提问、对学员进行点评、将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并上升到哲理高度,是需要真功夫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如果你没有姚明的身高和天赋,就请你做姚明的教练;如果你没有刘翔的爆发力和韧劲,就请你做孙海平教练。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更容易成功。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前,请你先塑造一个巨人、培养一个巨人、成就一个巨人。
“仁者如山,智者如水”,水冲不走山时,它会绕道而行;没有道可绕时,它会沉淀,蓄积力量。培训师若没有水的智慧,是没有资格做“春蚕”和“蜡炬”的。除了要有水的智能,还要有“没有任何事是不可能解决的”信心和理念。唯有如此,才会专注、才会不畏艰难、才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二项修炼:学习力
培训师要比常人学习的快,学习的全,学习的深。世上没有先知先觉的人,只有先学习的人。
一个人的毕生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聚精会神、不背水一战、不全力以赴,是不能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就像凹透镜不聚焦是不能点燃火柴的。聚焦之前是定位,行业的定位、课程的定位、学员对象的定位。
陈安之曾说:要成功就要付出别人十倍的努力。质变是量变的累积。别人看一本书,你看三本书;别人参加一次培训,你参加十次培训;别人演练一次,你演练五十次。想不成功都难。
学习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如果走路从深圳到北京需要几个月,为什么不坐飞机呢?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知识点模型化,将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点图形化,这不就是记忆、理解知识的技巧吗?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如何学习远比学习更重要。
第三项修炼:编
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没有上台前的谋—编,台上就会“忙、盲、茫、莽”。编的主要工作即:做好框架、设好节拍、定好教学方法、准备好素材等。
第四项修炼:导
课程能不能按照预先编的进度和方法进行,那就是导的功夫了。导的功夫在于控场技巧,如:时间的把握、主题的把握、失控场面的处理等。我更愿将“导”理解为“引导”。强行纠偏,不如水到渠成。
第五项修炼:演
演就像课程的调味剂,要想课程引人入胜,丰富多彩,调味剂是不可或缺的。职业的服饰、标准的手势、 饱满的情感、错落有致的语言等构成了培训师演的功夫。
篇8
舒克:自從人们意识到夜空中的光点是其他太阳开始,这是一直萦绕在人类头脑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重要的不是你或我相信什么,而在于我们能确定什么。对此,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技术开始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
莫里森:您认为有多大的可能性找到外星文明?
舒克博士:发现的可能性对我个人来说很低,可以低到零。然而,如果我们有关宇宙中有丰富的智慧生命这种假设是正确的,而且我们的星球将其一小部分资源用于这种搜寻的话,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不是一个假如怎么样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莫里森:您认为这样的发现会对人类带来什么变化?
舒克:如果知道在宇宙中还有别的同伴,我们孤独的感觉也许会减弱一点。
莫里森:有没有外星文明意识到我们的存在呢?
舒克:我们的文明对于环境毫不在意,所以我们这个行星现在已經被厚厚的一层电磁污染包围,或许已經向外延伸了五六十光年。这个污染层在星际距离上能清楚地检测到,并且在以光速向外扩展。我们的射电污染已經成为一种标志,说明我们这个星球有使用工具的生命居住。不幸的是,它也标志着我们这种生命的铺张浪费、漫不經心。但愿我们不会因为发送了自己的名片而感到后悔。搜寻地外文明计划同时也想到这样的前提,假设也有其他文明在产生电磁污染,他们的技术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莫里森:您能否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解释一下,您可能会接收到什么样的信号?
舒克:地球最强的电磁信号很可能是冷战时期我们的搜索雷达发出的,我们目前已經有这样的技术检测到环绕邻近恒星的行星上发出的信号。但是,外星文明不一定非要好战才能发射可检测到的雷达信号。我们可以假设,其他生命利用强大的雷达信号寻找可能对他们的星球形成威胁的类星体和彗星。而且如果我们知道如何获得这样的信号,那就一定能够检测得到。
莫里森:简单地说,您的设备怎么运行?有什么独特之处?
舒克:包括“凤凰”计划在内的大多数搜寻地外文明计划项目都在使用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比如说乔德莱尔班克的洛弗尔望远镜——瞄准个别的候选恒星,而搜寻地外文明计划联盟却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全球网络,由成千上万个比较小型、相对廉价(当然肯定不那么灵敏)的业余射电望远镜组成,希望以数量的优势来弥补我们經费的不足。
莫里森:你们在什么方位寻找外星文明?为什么?
舒克:您所参与的“凤凰”计划在考察距离我们最近的类似太阳的恒星这一方面已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搜寻地外文明计划联盟正在进行全天空考察,我们想以此来弥补定向搜寻的不足。如果外星射电信号极其强大但断断续续且持续短暂,那么我们的策略就有成功的可能。
篇9
亲爱的新同学,各位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九月的矿大,硫华菊绽放,镜湖水含情。今天,我们在这新落成的体育馆,为5766名本科生和235名留学生举行开学典礼。从今天开始,你们将与四万余名师生员工共同拥有一个光荣的名字——“矿大人”。欢迎你们加入矿大这个大家庭,祝贺你们踏上成长新台阶,开启人生新征程。
同学们,你们报考矿大时,一定看过学校的招生指南,上面最醒目的一句话就是“来矿大,遇见更好的自己”。这几天,你们在矿大一定遇见了美丽如画的校园,遇见了可亲可敬的师长,也遇见了激情澎湃的青春,遇见了同为“小煤球”的新同学。在今年的新同学中,有14岁就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环测学院潘天宇同学,有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手中握着6项专利的“科技创新小达人”尹仕杰同学,也有紧跟着姐姐的脚步来圆梦矿大的信电学院管磊同学,还要有一位现在已经很出名了,努力拼搏重读矿大、最大的新生,年龄说大也不大,也就24岁的山生云同学,双胞胎姐妹夏露萍、夏莲萍同学。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好学力行的追求,注重亲情友情的真挚,也是矿大人倍感珍惜一直坚守的精神品质,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来矿大,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既是学校对你们成长的期待,也是学校对你们成长的责任和承诺。那么,如何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呢?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学会读书”。
大学是知识殿堂,更是一本启迪你成长的书。读懂这本书,就能使你聪慧;读全这本书,就能给你内涵;读好这本书,就能让你创新。可见,以“聪慧”“内涵”“创新”的层面来衡量,在座的新同学对读书的理解和作为还存在一定差距,你们要用“洪荒之力”来发奋读书呀!
以我的体会,建议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来读好大学这本书。
一是书田阅世,以阅读徜徉学海。一本好书是人类文化和科技创新的结晶,也是一位难得的能伴随身边的好老师。在文昌校区图书馆门前有一幅“学海无涯”墙画,在南湖校区图书馆门前有一座“书田阅世”石刻,它们时刻提醒我们,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读书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人生最不能耽误、放弃和荒废的事情就是读书,也劝导我们“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国人在2015年人均阅读量却仅有5本,这仅是邻国韩国人的一半、日本人的三分之一,更不到犹太人的十分之一。去年,我校图书馆人均借阅量也只有15本,其中文法学院胡冰冰同学就借出了445本图书,荣登读书琅琊榜的第一名!
当今,读书更为多样化。但我还是希望矿大学子在闲暇之时,能把手捧一本图书作为时尚,而非低头紧盯手机。在上世纪50年代,我校倡导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不仅要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还要每天坚持阅读两小时,每年读书30本。据统计,我校年级成绩排名前10%和保送免试研究生的同学,人均年度借阅量至少达到50本以上,这是我校学生去年人均年度借阅量的3倍以上,可见优秀同学的财富和潜力都来自读书。希望大家时时处处多读书,扬起你们稚嫩的小船帆,在浩瀚的书海中起航,尽情领略大师、大家、大腕的思想精髓,成为一个会读书、有内涵、有思想的大学生。
二是学思结合,践行学而优则创。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读书之要,首在广览群书,重在独立思考,贵在养成批判性的学习能力。同学们要带着问题读书。大学学习,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也更为重要。
同学们,模仿只能复制追踪,这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而创新才能原创超越,这是一个从0到1的蜕变。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要站上巨人的肩膀上,就要知道巨人的肩膀在哪儿。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甘坐十年冷板凳”,通过知识积累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沿,形成知识体系框架,清楚地知道你所在的学科、专业、领域的“巨人的肩膀在哪儿,是谁”。更要具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坚持,努力寻找新的科学突破点,追求原始创新,尽快站上“巨人的肩膀”。
华罗庚先生在1934年为我们矿大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他老人家告诉我们:知识实在用、贵在创,这已经成为矿大的“传家宝”,构成了矿大学子的精神内核。希望你们常常问问自己,读书用在哪儿?创在何处?即使“玩儿”,也要玩出一个以书为友的高水平,比如说,去挑战读书达人,古典诗词朗诵冠军,去填写π值记忆吉尼斯纪录;还有去玩一玩机器人、智能车、无人机,玩创业创新大赛;或者做一个勇立潮头的“创客”,如张宁同学创办的“木牛流马”团队,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曾鸣同学历尽艰辛创办的兄弟服饰公司,目前总资产近2000万元。同学们,他们两兄弟还是在校学生。
三是好学力行,走向社会天地宽。早在1934年,焦作工学院校董先生题赠焦工学子要“好学力行”。好学近乎知,是对事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本质认识。希望你们用科学的认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力行近乎仁,仁即二人,说明“仁”要在社会中去实践,通过实践来实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大家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更要多读无字之书,主动参加社会义工、志愿者、支教团等活动,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环保行动、公益活动等等;在这些实践中读懂、读透社会这本丰富多彩的大书,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意,在创新创业体验中打开你们成才大门。
人们都说矿大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在这里读书,是你们成为学霸、走向优秀的成功之路。希望同学们自觉做到多读书,少握手机;多泡图书馆,少玩游戏;多运动,少宅在宿舍,用阅读来充实你们最美好的大学生活。
同学们,当“太行之阳河水东,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的校歌即将唱响之际,就标志着你们的大学生活已经正式开始,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希望大家“学会读书”,在读书中塑造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收获自己的成功。
篇10
导演徐俊的三句话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越剧《玉卿嫂》对年轻导演徐俊而言意义非凡,这是他继《第一次亲密接触》后首次尝试独立制作的一部大戏。之所以选择改编名著,徐俊表示“作为导演和制作人的双重身份,我除了考虑戏本身,还要考虑市场等诸多因素。改编名著是现在戏剧舞台的热门做法,名著有一个很高的文化起点,而且已经被广为流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更容易接近成功。”他又补充说:“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那么快,信息量又大,发现问题并把它浓缩入作品,需要大智慧。而名著本身就包涵了这种大智慧,使得前期的文本介入非常快,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即使临阵换角也能在半个月内将戏拿下的原因。”
平实之美 作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白先勇的多产是有目共睹的,由于他的作品极具画面感,因此常常被搬上银幕或荧屏。然而,要将《玉卿嫂》这部风格独特的作品改编成舞台剧,难度着实不小。对此,徐俊说:“是‘玉卿嫂’那种平实的美让我怦然心动”,“之前也不止一次接触过《玉卿嫂》这个作品,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作家协会在影城举办了白先勇作品电影回顾展,其中就有《玉卿嫂》,她那一瞬间的回眸给予我很大震撼,也坚定了我的想法。在中国的作品中很少看见这么直观的人性挖掘,她的美就在于她的平实。”
水墨舞台创意 全新亮相的《玉卿嫂》,除了唱腔优美、情节跌宕、表演丝丝入扣外,它那黑白水墨画般的意境舞台也给戏迷们留下深刻印象。如此具有印象派风格的舞台,其创意竟来自徐俊的“采风之旅”。
“绍兴、嵊州,新昌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浙江的确山清水秀,有着朦胧的诗意,古建筑一进二进三进。采风伊始,我就觉得舞台要有纵深感,由一个点慢慢放大,层层递进。我和舞美设计商量,全剧通过三道门打开的方式来流动每一场景,通过12块景片组成流动的舞台布景,而这种流动恰恰是和浙江的地域性有关,非常飘逸和流畅。我们这次创作宗旨很明确,要充分发挥和体现戏剧的本体,而且能够达到舞台的写意和检验。我不喜欢下笔很重的感觉,舞台只是烘托气氛,演员的表演才更重要。”
主演方亚芬的三句话
救场如救火 越剧《玉卿嫂》的成型过程一波三折,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临演前半个月的换角风波。正如白先勇最早透露的那样,方亚芬是该剧的最初候选人,至于为何会选中何赛飞,方亚芬说:“选角是剧组的事,我不清楚,只是在最初接戏时我很犹豫,而且袁老师似乎也不很主张我接,所以就没有坚持。”在何赛飞退出剧组的当晚,徐俊就联系到了方亚芬。当时她正在杭州演出《祥林嫂》,临危受命后,她于凌晨三点驱车赶回上海。次日,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方亚芬的恩师袁雪芬得知此事后,当即让她放弃国庆假日,即刻进入排练场。“老师当时就说了一句话‘戏比天大,救场如救火’。”为了恩师一句话,方亚芬甚至没能回家乡祭奠去世三周年的母亲。“衰老师一再嘱咐我,什么事都不能影响排戏,如果母亲知道我是为了救戏而耽搁扫墓的话,她在天之灵也会原谅我的。”用十天时间接受一个半成品的戏是需要莫大勇气的,尤其是对一位已经颇具舞台知名度的演员。方亚芬说“很多朋友都劝我说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演好了似乎是应该的,演砸了会影响我的声誉。毕竟只有10天的时间,何必趟这混水。但后来老师一句话‘戏比天大,救场如救火’让我感触很深,于是当即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