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精神范文
时间:2023-03-31 01:4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敬业精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要提倡敬业精神
要提倡敬业精神。敬业,就是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事业将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珍惜生命、珍视未来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责无旁贷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都应该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敬业,离不开对自己工作的认真思考和奉献。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了吗?你为这个目标付出了吗?“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事,当你被吩咐去做某事或需要其他部门的人协助时,你或他也许会睁大眼睛,满脸狐疑地反经理∶“怎样做?”“这事我不知道啊?”很少去思考其实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以前不曾碰到过的,但如果我们不去思考,不主动去做,而只能简单地重复过去,我们怎能谈得上提高,怎能谈得上创新呢?我想:“如果送信的那个人是我,我是不是也能象罗文那样出色的完成任务?”扪心自问,答案让人汗颜,并非说我不能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而是怀疑在重重困难险阻面前是否能始终保持有完成任务的信心而不退缩、不抱怨。我想,与罗文相比,我们大多数人的身体上所缺乏的是这坚定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要提倡勤奋精神。勤,做事尽力,不偷懒;奋,振作,鼓劲。对工作没有热情,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用他们的话说是“没激情”不要去埋怨别人、埋怨公司、埋怨社会,要多去想想自己身上的问题,你认真学习了吗?你勤奋工作了吗?你积极付出了吗?通常在这个时代,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快速地变化着,我们每个人都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适应,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工作。勤奋不是三分钟热情,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为了磨练你的人性,为了美丽你的人生,勤奋地工作。目前,我们公司虽然还处于创业阶段,各种困难也在所难免,但困难并不能阻止我们对事业的追求,面对重重困难,我们不仅要建设自己的矿井,而且还要把我们的矿井建设成最好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员工都应该考虑的“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首先要树立忠诚敬业的思想品德,要有主动进取的工作精神,追求完美的思想品格,乐在其中的工作态度。建一流企业,首先要自身成为一流的人才,要有为企业出力流汗的思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与公司同甘苦,共命运,把我们的公司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大企业。[1]
在百度搜索:要提倡敬业精神
篇2
爱岗敬业,这四个字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再熟悉、再简单不过了。可怎样做好这四个字,怎样把这四个字切实地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到我们的行动上呢?还记得离开校门时,老师的殷殷叮咛:参加工作后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还记得踏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领导的深切教导:步入岗位后你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我也曾浅薄地认为爱岗敬业就是为了工作要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为了工作放却忽视亲情和友情,为了工作带病的身体于不顾而忘我投入的表现。可在经历了工作的点点滴滴,目睹了身边的人和事,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地爱岗敬业。
敬业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不是任劳任怨。敬业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勤奋和主动,就是节俭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创新。加班再多而没有效率那不叫敬业,不顾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业,只是机械式的劳动而不用脑子,没有创新那也不叫敬业。在我国敬业者的楷模比比皆是,许虎、李素丽、张玮、任长霞、许振超……,他们就是那种把工作当成人生的追求,把工作当成人生享受的那种人。其实,就在我们石油大厦,就有一些这样的人:我们敬爱的吴总经理,财务的姚部长,后勤的大孙哥,旅行社的张经理,餐饮的王咏,PA的王秀晶等等。重所周知,我们敬爱的吴总来大厦已经四年了,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我们大厦有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从20__年的装修改造到20__年的二期工程,只有他自己知道对此他付出了多少辛苦。自从他走进了大厦那一天,他就从来都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不到七点就早早的来到了工作的岗位,巡视查看早班的工作情况,深夜了他才托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身体不好时就在办公室打个点滴。再说财务的姚部长,自从他来到大厦工作就能以一身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使得财务工作逐步的走向正轨,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财务制度,不断的完善了各种制度的执行,使得财务工作有了明显的成就,今年还在全局财务工作评比中取得了三等奖。他工作认真,对错误敢于批评指正,做人坦坦荡荡。后勤的大孙哥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好事一箩筐,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咱说说旅行社的张姐吧,大家都这样认为,旅行社有什么,其不知,带团出行不是旅游,她一人带过40多人的团,40人的吃喝要一个人去照顾,可想而知,一会儿吃的不顺口了,一会儿房间有问题了,这都要她一个人来解决,大厦的旅行社是星级标准,服务更是星级的,今年夏天她一个人带团去云南原始森林,因为飞机晚点8个小时,她当时嘴上就起了大泡,后来飞机终于来了,可是到了云南她顶着地表温度80度的日头陪旅客游玩,终于坚持不住病倒了。从本省的长白山,到遥远的东南亚,从美丽的西双版纳到历史悠久的秦始皇陵。无论是藏区的九寨沟,还是巍峨的黄山;都留下她坚韧不拔的足迹。餐饮的王咏,说到她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自从她生完孩子她就没再尽过母亲的职责,谁没有孩子,谁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职业让她忘记了她是一个母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早来晚归,在婚礼、生日的接待程序上不断的完善,得到了客人的一致好评。王秀晶大家并不陌生,一个职工能够下到最基层的前线部门,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是什么让她有这种举动,这就是爱岗敬业,如果他们没有对工作的热爱,没有对工作的执着和专注,他们又怎会如此投入。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被大家所知,因为他们成了楷模,成了表率。而更多的员工,却可能不被我们大家所知,他们或在房间里打扫卫生,或在高高的梯子上修理,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坚守着自己的责任。他们精心调控着每一个指标,他们精心呵护着每一台设备,他们会为班组出一个点子,为大厦提一条建议,他们是那种默默无闻的敬业者,是那种不声不响的爱岗者。就拿我的同事刘锐来说吧,作为卫生间的清扫员。她不仅做到了腿勤、眼勤和手勤,而且她特别善于观察。尤其是刚装修完后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由于提出及时得到了整改。平时把一些琐碎的事情记录在本子上。当她心爱的笔记本,摊开在我的面前时,我发现我的眼前不再是一个笔记本,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变成了一名普通女工的滴滴心血,晃动在我眼前的是她在岗位上不停地穿梭的身影。朋友们,难道这不就是我们大厦员工敬业爱岗的最真实写照嘛!
此时你或许会说,我们一个小小员工能起多大的作用,你不敬业,我不爱岗,石油大厦照样能接待客人,企业照样要发展!可是我想说:朋友,正是有了一个个像我们这些平凡的员工、敬业的员工,才构筑起石油大厦这个松原唯一一家四星级宾馆,才有了那一批批高兴而归的客人。就说我所在的PA部岗位吧,虽然是一个保洁的部门但是大家干的非常起劲,都是你追我赶相互学习,从不落后,深夜没人的时候我们还在为一个踏垫的清洗而讨论,经过几次的实验终于将踏垫恢复了原有模样,这时大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清洗的方法。互相微笑了一下。或许这就是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敬业带给我们的享受。如果我们敷衍了事,不尽职尽责,将有多少设施消失原有的模样。其实,接待任务少了我们哪个岗位能行呢?而又有哪个岗位不是由我们这些普通的、敬业的员工组成的呢?
如果没有一种敬业爱岗精神,我想李素丽不会用纸轻轻捏起别人吐在地上的痰。如果没有一种敬业爱岗精神,石油大厦不会有今天的口卑;如果没有一种敬业爱岗精神,王秀晶就不会从民航岗位下到基层。刘锐也不会将每位客人提出的每件小事记录下来。[本文出自文秘站网-]
敬业爱岗体现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那我们的企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做一个敬业爱岗的员工吧,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情展现你的才能和智慧,因为企业的发展就是我们的明天!
篇3
【关键词】新护士 爱岗敬业 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264-02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随着我国这几年GDP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以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坚持生育一胎的情况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了适应我院的病人越来越多的情况,我院近两年来录用了大批的年轻护士,其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心理的形成,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以适应新的护理医学模式,要加强对独生护士的品德及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外在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倡爱岗敬业精神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爱岗敬业是指在其位谋其政,从业人员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符合一个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爱岗敬业作为护士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1 护士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1.1 只有爱岗敬业,才能符合我院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宗旨。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很鲜明的指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士约占医院人数的1/3,大多数分布在临床第一线,她们24小时离不开病房。因此,护士比医生接触病人的时间要多得多,对病情的变化也比医生发现得早,对病人思想情况了解得比医生多。一个合格的护士,对待病人应该以对待家人的态度,全面掌握心里护理知识和病人沟通技巧,以高尚的情操,温和热情的言行,严谨的作风去施护每一位病人。这样做能调节病人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反之,如果不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那么,对工作搪塞责任,对病人产生厌烦,导致病人对治疗产生失望,对医院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尽管付出了双倍的护理劳动,也只能落个事倍功半的结果。所以说:爱岗敬业是一个护士为人民服务意识在护理职业道德观念上的体现。
1.2 只有爱岗敬业,才能为医院创造效益。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护士都是该部门的“管家人”。如果护士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就能为单位节约大量开支。会注意在合适的场合宣传自己医院的优势,鼓励病人来自己的医院就诊。在医疗收费中,实事求是做到既不漏帐也不增加病人负担,既为医院积累资金,也要维护病人的利益,使病人相信医院,有病还会来医院治疗。否则,如果护士不格守职责,,就会造成管理工作紊乱,甚至发生差错事故,危及病人安全,影响医院的声誉。爱岗敬业才能增加主人公意识,增加单位的收入,增加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加单位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
1.3 只有爱岗敬业,才能有进步的理念、有学习的动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医疗手段、医疗技术不断更新。因此,一个优秀的护士光有热爱自己岗位的敬业精神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节拍,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一个合格的护士必须对病人的病情发展、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有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保证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整体护理。说过三天不学习就要落后的话语,所以护士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广博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学、语言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从疾病、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了解病人,消除病人各种恐惧心理,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 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2.1 树立爱岗敬业意识。爱岗敬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必须让新护士明白什么是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冰清玉洁、慎独自爱、耐住寂寞、洗尽铅华,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清清白白做人,清白是护士必须坚守的职业和道德底线。劳动做事,就是人生命的一部分。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是神圣的。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 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这是我国首届南丁格尔获得者王瑛的一句话。当非典疫情袭来时,我国120多万护理工作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扬南丁格尔精神,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2.2 建立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和处罚制度。对于工作热情、勤恳,服务态度好,对患者热情、技术老练高明的护士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她们感到劳有所得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反之对与那些服务态度差,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品行不端正的人就要批评教育。如果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就要内部处罚或者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由于人们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改变,因此,首先必须大力提倡和普遍树立“先贡献,后索取,贡献大于索取”的人生价值观。然后,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如:在住房、调资、晋升职称等方面对护理人员有所倾斜;在工作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定期表彰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护士,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在生活中经常和护士谈心,关心他们的家庭、婚姻、生活等问题,并尽可能的帮助解决。
2.3 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医疗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影响和渗透,对护士的个人能力是一种挑战,也会从直接或间接经验中,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经常性的专业技术考试考核、继续教育学分达标、奖勤罚懒的分配政策、患者及社会评议、监督等措施,对促使护士爱岗敬业、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护士若工作在一个勤奋好学的集体里,工作在善于组织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的集体里,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将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自豪感。在具有较高文化分素质和技术职称结构的环境里,心理不平衡感也能激励护士通过学习,创造成果来满足心理不平衡的需要。通过创造激励护士学习必备的环境,激发护士的爱岗敬业精神,从而促进护士素质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进步。还可以采取派遣新护士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进修学习,学医院的先进经验以及人家的爱岗敬业精神
新世纪的新一代护士要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确立爱岗敬业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立足点和基本点的医德信念。克服浮躁心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才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理念。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体现新时代护理工作的高尚风貌,展现白衣天使的圣洁。
参加文献
[1] 刘仙花,我院独生护士品德及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1-6-29.
[2]方衍,护理工作必须加强,医院改革切勿偏颇,当代护士,2001.7:6.
篇4
关键词:优化环境 军校教员 敬业精神
敬业是军校教员的总体风貌,教员队伍的主流品质。但现阶段军校教员的敬业精神出现淡化、弱化现象,一定程度有整体发展的迹象。塑造和培育敬业精神,成为军校教员职业道德建设中急待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塑造军校教员敬业精神,可从社会环境着手,构筑外在支持力,增强教员的职业吸引力。在全社会达成一种“民族振兴,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的共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其从内心感到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育工作是光荣的岗位,教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军校教员将塑造敬业精神变为自觉行动。
一、营造爱军尚武的社会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背景底蕴下催生,自然环境、社会形态、经济水平等作用下长期形成的精神与物质总和。军校教员敬业精神也属文化行为。作为有历史继承性和广泛渗透力的载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塑造和改变民族心理、品格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精神、观念形态和思维方式,也左右着军校教员敬业精神的形成。
对此要大力营造爱军尚武的社会文化,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广泛、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拓宽路子,形成机制,增强实效,坚持把政府行为与群众自我教育相结合,经常工作与必要声势规模相结合,不断强化民族国防意识,在人民心中筑起牢不可破的长城,其次,要真心实意地支持帮助部队推进改革好和建设事业,着眼于军队建设新特点,深入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活动,继续为部队官兵办实事、解难题。开展智力拥军的同时,努力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再就是,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宣扬我军在各个时期的贡献和涌现的英雄模范,使我军赢得最广大人民的理解、热爱和支持,使新时期的国防军队建设真正成为全民族的事业。
二、培育良好的重教风气
尊师重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军强盛和发展的希望。良好的风气对塑造教员敬业精神具有积极整合引导作用。因此,营造尊重教员的风气对于培养敬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1.尊重教员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和依靠教员是办好院校的根本。全体同志牢固树立教员是办学主体,专家治学,领导机关为教员服务,生活待遇教员优先的观念。畅通言路,福利教员,请他们参与研究学院建设与发展等问题,论证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审定教学计划大纲,参与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使他们确实感到教员在院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主人翁思想,强化敬业精神。
2.要尊重教员的劳动特点和成果。教员的工作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工作需要,往往不受作息时间限制。教员职业是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需要集中精力做学问,院校应排除各种干扰,保证其工作时间安定性,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充分肯定教员的科研成果。
3.营造良好的重教风气要坚持法规制度化。尊师重教为何做得不尽满意,很重要的一条是没有形成相应的法规制度,往往依领导和机关的情绪而波动。鉴于此,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制度,确保尊师重教工作落到实处。
三、保护军校教员的合法权益
从塑造军校教员敬业精神的情况看,2001年,《现役军官法》出台后,虽然大的系统原则规定了军人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但这些尚无完备的子系统支持,也就是没有具体的法规制度来保证。有的政策迟迟不出;有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的执行不够力度;有的部门和领导,法规意识淡薄,不习惯依照法规制度开展工作,在强调无私奉献的同时,不善于运用法规关心和保护教员合法权益。如:教员待遇偏低、转业安置难、随军家属就业难、子女入学难、住房难等问题,缺乏有力的法规保障。诸如此类问题,使许多教员一度对无私奉献产生怀疑和逆反心理,直接影响军校教员敬业精神的塑造。因此,必须运用法规制度关心和保护教员的合法权益。党、国家和军队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对军校教员的荣誉、人格尊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保护;对其享有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生活福利;退出现役的军校教员在妥善安置和生活、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待;现役军校教员家属,在就业、住房、义务教育等方面给予照顾。
四、提高军校教员的社会地位
篇5
摘要:“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金庸个人的人生经历和金庸小说中塑造的一些人物,都承载着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特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金庸小说;敬业;工匠精神
大学承担着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中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当前来看,高校存在着对“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工匠精神”“敬业精神”教育内容有失偏颇,教育途径较为单一等问题。科技部部长万钢曾说,“工匠精神实际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二者是互为统一的。
笔者在所在高校开设了《金庸小说赏析》选修课,在课堂上,金庸先生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其塑造的人物,对“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有很好的弘扬。很多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表示,深受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影响,要努力弘扬工匠精神,做敬业乐业的人。
一、金庸先生是“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典范
金庸先生生于1924年3月10日,这些年每年的生日金庸先生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的祝福,也包括很多明星们,大家对金庸先生的敬重,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被他的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打动。
1955年,31岁的金庸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直到1972年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历时17年,这时金庸48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正是创作的黄金期。但金庸却对外宣布,这是他最后一部小说。而后,金庸又用了十年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才有了现在的15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天龙八部》、……这些耳熟能详的小说或者是电视连续剧陪伴着我们大部分的人成长,不管时间过去多久,都焕发出迷人的光芒。
也许对于很多金庸迷来说,无法理解金庸的决定。但是,笔者认为,金庸封笔,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对读者负责,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是金庸先生的“工匠精神”,才有了如此精彩的作品问世,让读者对他有了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文学创作上,这样的精神更让人感动。有人把文学创作比作生孩子,这是一条艰难枯燥的路,要不模仿、不借鉴、不抄袭地走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路很难,但是金庸先生却做到了。
而且,他对于作品中的那些“瑕疵”毫不避讳。金庸的江湖是“工匠精神”的延续,不刻意、也不随意,宁静致远,在浮躁的当下,金庸这种追求卓越、执着专一,把对作品质量的追求融入血液中、灵魂中,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是非常值得大学生学习的。
二、金庸小说对“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塑造
扫地僧是《天龙八部》中着墨不多的人物。甚至有点不太起眼。但确是金庸小说中公认的武功最高的人物。因为在他的“轻描淡写”之下,就降伏了萧远山、慕容复这样的绝世高手,而且化解了两人的仇恨,使其皈依了佛法。这个很容易让我们忽略的特殊人物,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在任何时代,靠耍嘴皮子,靠泛泛的空谈,是成不了事的。必须心无旁骛,一以贯之,靠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支撑,把职业当事业,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
《天龙八部》里,从小生活在少林寺的虚竹,人生理想很简单,就是做一个好和尚。做好和尚的标准就是严格遵守戒律清规。但造化弄人,虚竹在被迫之下破了包括戒在内所有的戒律,但他依然一心向佛。后来,虽然他被少林寺开除,担任逍遥派掌门,已不是真正意义的和尚,但却被很多读者认为是最好的和尚。因为他有一颗佛心,是不是和尚在不在庙里,甚至念不念经都不是问题。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天生木讷。出身卑微,从小受母亲的熏陶,不忘父仇,不忘国耻。好在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单纯,因为单纯,所以容易相信别人,因为相信别人,所以他自己宁愿吃亏。因为敬业,所以勤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郭靖就是真正大侠,守卫襄阳几十年。
《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武学的喜爱可以说到达了“痴”这个境界,也可以说达到了从敬业到乐业的敬业。一天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不练武。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修理武学上。
总之,敬业精神是大学生的成才立业事业发展所必需的。金庸及其小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感悟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大门。大学生要在其中汲取营养,追求人生价值和自我实现,谋求成就事业和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敬业精神 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敬业精神是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载体。而民办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民办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搭建各种实践平台,切实抓好在校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精神是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工作的精神。它表现为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进取心和较高的承受力。作为大学生, 敬业精神的表现就是: 热爱并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学业, 学习认真刻苦, 学习目的明确, 态度端正, 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努力取得最好成绩;对自己承担的社会工作和应尽的义务认真负责, 积极主动, 保质保量, 善于培养自己创新的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它具体包含以下三个内容:
1、爱业乐业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业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高尚的职业尊严感。它要求从业者自我认同、自爱自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把自身与事业融为一体,从而感到心情愉快、精神振奋。
2、勤业奉献精神
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每个人承担的社会责任。敬业精神表现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它要求从业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敢于负责、甘于奉献、以苦为乐。
3、精业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敬业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敢于置疑、敢于创造。它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愿干苦干,而且要会干巧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对就业影响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民办高校对大学生入职前敬业精神的培养力度不够。据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因素指标中,"敬业精神"高居第一。大学生自身敬业精神的缺失已经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社会上的浮躁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和就业去向,让大学生在盲从潮流中,迷失自我。他们追求热门专业,争抢高薪待遇,较少考虑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给单位带来的效益,把单位当作跳板,处心积虑积累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见异思迁,频繁跳槽。随着整体就业环境压力的增大,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和更小的职业选择机会,这往往会导致他们盲目就业。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非常普遍。对很多人来说,现在的就业只是在等待另一个的机会而已,何谈敬业精神的实现。
2、从用人单位方面看,现有的用人单位在职位设计、领导方式和考评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用人单位仍然存在着职位设计单一,领导方式简单粗暴,考评吃大锅饭等现象。而有的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抬高录用门槛,不愿意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降低大学生录用待遇,以减少录用成本;对新录用的大学生不愿花成本进行培训。长此以往,恶化了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具有强烈自主意识,追求个人价值体现的当代大学生对此感到无奈,就以消极怠工的方式抗拒,甚至跳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从现行的大学阶段教育来看,高校对于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和就业前相关的职业指导都有不同程度的忽略。虽然中国高校教育体制近几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在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与社会依然脱节,"供需失衡"现象严重。学校教育偏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却忽视了对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系统性的培养。目前大学生除了职业认知,即获得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是在校期间完成的,而其他方面,如职业情感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行为规范等,都是在就业后才能获得。这种存在于学校教育和就业单位之间的敬业精神培养的断层已经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力"严重不足!有报道说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有证书无能力缺敬业精神。
4、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他们也存在先天的不足。由于大学生对其自身价值定位不准,导致大学生个人的期望值与其实际的社会价值相去甚远,从而表现出对现实的工作抱怨牢骚多、踏实苦干少等敬业精神缺乏现象。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渴望竞争,但又缺乏竞争的勇气,不能正视现实,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职业环境;面对繁重的工作、微薄的收入和复杂的社会,有的大学生感到苦恼压抑,怕困难,怕矛盾,怕冒险,怕承担责任,把职业当饭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自信和工作热情,对企业本身、企业的使命感认同较低,迟迟不能进入职业角色。
三、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比公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认可度、师资力量的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都缺乏优势,民办高校无论是其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发展,都存在制约其就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内部问题
1、学校本身教育的缺失
许多民办高校往往只重视对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建设以及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系统性培养,忽略了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
首先对敬业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多数民办高校没有专设"职业精神"或者"职业道德"课程,忽视对学生职业素质、情商的培养。其次培养措施不够具体。学校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方法都未明确, 使教育缺乏实效性和感染力。再次,就业指导的定位有时出现偏差,缺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使他们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一个好的规划, 频繁跳槽,导致用人单位对其敬业精神的看法也大大打折扣。
2、资金投入不够,师资力量不强
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由于政策和体制的原因,缺乏资金投入和专职教师队伍。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学费收入,在招生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生源减少,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资金投入,导致配套设施不全,没有实践基地,虽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对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但在具体实施中落实不到位,影响到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而其师资力量主要来自公办高校的离退休教师或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严重匮乏,且因为兼职多,流动性强,不利于专业和课程建设,更不利于学生培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制约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
3、学生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欠缺
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经验不足,教师多采用外聘,在学生培养中也缺乏耐心,缺乏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致使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实干、苦干精神,就业后频繁"跳槽",一味不切实际地追求薪水高、环境好、工作体面、升迁快等,不能脚踏实地工作,不愿从基层小事做起,急功近利,对现实的工作不满意,缺乏工作热情,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心态浮躁。另外则有一部分大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后安于现状,缺乏继续上进,精益求精,做大事、成大器的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二)外部问题
1、政府政策制度不完善,扶持力度小
在政府的意识形态中,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短暂,抗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对其投入和扶持非常有限。首先由于缺乏国家纲领性文件,民办高校很多指导服务、监管管理不到位大学生就业这一块,更加缺乏可操作的管理体制和评估制度,影响到了毕业生的就业。其次国家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不够,限制太多,民办高校依靠自身摸索进行着改革与发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就会随之恶化,教学设备设施落后,优秀师资无法引进,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得到提升。
2、社会接纳不够
针对民办高校的地位问题,尽管国家承认了民办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出台了一些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法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从政府到民间对其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对民办高等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解、支持和认同。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民办高等教育无法达到较高的教育质量。所以,针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很多用人单位存在"学历歧视",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在就业时受到不公正待遇,有一些企事业部门在听到毕业生来自民办高校,连简历都不看,就拒人于千里之外。社会接纳环境不利,用人单位歧视,已经成为影响民办高校就业率的主要原因。
3、校企合作不到位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他与企业的关系千丝万缕,但是,受民办高校社会地位、生源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与民办高校的合作,停在表面,处于被动,在合作培养上,方向不明。首先是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践没有有机结合,无法真正实现为企业培养现代人才的责任,导致企业合作热情不高。其次是校企合作的专业面窄,仅仅停留在个别专业上,没有实现大多数专业的覆盖。即使是合作,也仅仅局限于员工培训、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的合作,没有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合作机制,没有实现真正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
四、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入职前敬业精神培养的策略
在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各级政府起着引领和倡导作用,各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实现教育和落实,大众传媒则进行大力宣传和强化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全社会各界的合力,积极倡导各行各业敬业的风尚,才能营造出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爱岗敬业道德风尚。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塑造
民办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应注重大学生敬业精神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民办高校可以采用利用典型、树立榜样的方法,利用先进事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岗敬业教育。树立敬业精神标兵,使敬业精神通过高校中先进的人和事体现出来,倡导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从而激励他们刻苦学习、踏实工作、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其次,重点加强择业指导,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结合"职业道德"等课程, 强化毕业生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和立足岗位成才方面的教育,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敬业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敬业精神实践活动,精心培养。因此,在民办高校教育工作改革中应积极建立起以基本知识教育、情感教育、信念教育为基础,以技能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以各学校的实践基地为依托的整体性敬业精神的培养模式。
(二)多渠道拓展大学生自我敬业精神的培养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时尚前卫,热爱挑战。因此,民办高校应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参与竞争,强化学生敬业意识。学校可以在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大力扶持学生自主创业,创建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场地条件,并给予入驻项目政策咨询、风险预测、营销指导等服务;设立学生创业基金,扶持学生创业项目成长;积极争取政府、校友和社会的支持,发挥校友企业家俱乐部的作用,为在校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扶持一批创业型社团发展;加强创业意识、创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敬业素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敬业精神的培养。
(三)加强政府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参与
人力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来进行调节,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 需要政府的适当介入。特别是针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政府更应该尽快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就业歧视法,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政府需要完善民办高校及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对现有的职业指导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制定职业培训法律,促进职业培训体系的建立。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招录大学生就业;规范建立有秩序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激励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真正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效率。此外,政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要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措施,打击和制止社会上制假售假、投机取巧、、等不良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形成人人乐于奉献、勤于奉献、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主旋律。
(四)改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入职前敬业精神的培养
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对市场更了解,对人才的需要更直接,它甚至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要量体裁衣,与高校合作,对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与高校的"双赢"。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培养的机制,将企业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合格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参与教学评价和学生管理,高校可将企业对学校教学的评价,作为学校教学评估的一项指标,纳入综合考核,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企业可以利用专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建立平价制度,开展职业能力评估,制定行为规范,传播企业文化。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开展,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入职前敬业精神的培养。
(五)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自身敬业精神的培养,养成敬业的习惯
敬业精神是大学生走向职场必备的首要品质,每个人都应该磨炼和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大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首先,从学习上培养敬业意识。作为大学生,敬业精神的首要表现就是: 热爱并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学业,学习认真刻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努力取得最好成绩。其次,要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一个纪律观念很差的学生,就会对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淡漠,最终会因违反正常程序而被单位淘汰出局。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从遵守校规校纪方面强化自己的纪律意识,要严格遵照职业行为所要求的各项纪律章程。再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敬业精神就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所以,敬业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本职工作做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这也是实现敬业的一般渠道。
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进行扩招,毕业生人数大大增加,就业难的问题让国家、政府、高校、学生本人都高度重视。对于原本就处于就业弱势的民办高校毕业生来说,形势就更为严峻。所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民办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任江林.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J].人才开发,2006,(7).
[2]孙宸.论高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9,(6).
[3]邵青艳,陈玲.论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
[4]钟一彪.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3).
[5]吴国君.经济危机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网络财富,2009,(6).
[6]曾娜,涂晓群.论高校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理论导报,2009,(12).
[7]张胜.如何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敬业精神[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9).
[8]薛雷.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价值与培育途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8).
[9]黄敬宝.高等教育体制与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J].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2005,(7).
篇7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职业经理人精神 MBA精神 成长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繁荣,以企业为生存平台,逐步形成了企业家、职业经理人、MBA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阶层。伴随着对这些新兴阶层的关注,人们不禁要对其做出更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一系列的疑问。而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及其三者的关系正是这些纷至沓来的疑问中的焦点之一。
一、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定义及内涵
尽管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三个阶层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三者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不同的企业经营者面目而独立存在的。然而在当前逐渐成熟规范的企业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类人,他们最初是MBA学员,而后步入职业经理人生涯,最后又创办企业,成为一名企业家。如果说早期的企业家更多是先从事企业实践工作,而后返回来学习MBA课程的话,那么有理由认为科学、规范的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正在日趋完善,并最终在企业家成长轨迹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模式即: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
1.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家尚没有一个全面而统一的定义,溯其渊源,企业家一词的原文是法文:entrepreneur,其含义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指当时领导军事远征的人,这种人需要承担风险,因而十八世纪后期的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鲍杜认为:企业家具有承担风险和创新两个重要特点。首先给予企业家较严格定义的是萨伊,他在《政治经济学论文》(1803年出版)和《政治经济学精义》(1815年出版)两本书中,把企业家看作经理人,经理人“把他所有的生产手段结合在一起,取得产品的价值,……不断重新建立起来他们全部资本,他所得的工资、利息和地租,以及属于他自己的利润。”随后,充分论证企业家定义和职能作用的是熊彼特,他认为经理不能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只有当他对经济环境能做出创造性的或创新的反映,从而推进生产的增长时,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所以,企业家是促进物质生产增长的中心人物。
“企业家精神”是指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其内涵是“着手工作,寻求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从以上对企业家的不同理解中,可以归纳出企业家精神表现为:
(1)承担风险精神。正如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2)创新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正如1942年熊比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就是对传统生产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企业家成为企业的“催生婆”或走出困境的领路人。(3)强烈的责任心。
2.职业经理人及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含义
职业经理人是指运用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机器等生产资料,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知识,使其与员工进行最优匹配、整合,并对市场信息进行把握、运用,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具有专门职业能力的企业经营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经理人应该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具备管理和决策两大社会职能。
本文认为职业经理人精神首先应该包含企业家精神中的诸多方面,其次也有其独特的内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克已敬业的奉献精神;(2)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具有领导力、想象力、判断力、组织力和坚持性;(3)敢于领先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监督管理才能,充分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4)当机立断的决策精神。善于捕获时机,相机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3.MBA及MBA精神的含义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首创于1908年的美国哈佛,于1991年引进中国,是一种注重实战能力的教育。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MBA神话。所谓的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鼓励对事业的追求,强调勤奋工作以创造富有生活,强调个人能力、毅力、智慧和决心,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成效,在某种意义上,MBA精神也可以说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精神的一个综合,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诚实守信精神。要想做事,先学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一条信念就是要以诚实守信为立身之本。(2)开拓创新精神。熊彼特曾给企业家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它说明了创新不仅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样的,创新也是MBA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面。(3)积极主动精神。MAB要争当企业的“领头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寻求企业发展契机,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学会从CEO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凡事积极主动,先人一步。
二、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比较分析
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三者的关系来讲:MBA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为直接目的,而职业经理人却并不都能成为企业家。据此分析,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和区别,三者只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成长模式的不同阶段中,着重拥有的品质的一个凸现。换言之,三者的精神是一个统一体,只是在经营管理者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中,这一精神统一体的不同构成要素交替发挥着首要性作用。
1.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对比
从“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经营者成长模式中可以看出,MBA在某种意义上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直接目标,因而,可以认为MBA是职业经理人的初始化阶段,而职业经理人则是MBA的实践过程。因而现实中的MBA教育必须和职业经理人市场挂钩,加强学员对企业管理基本要素和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各种行业和行业典型企业的了解,对商业思维方法和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等的掌握,并在MBA教育中积极强调职业道德等文化教育。侧重培养职业经理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需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职业经理人则应在管理实践中充分运用MBA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力培植实战能力。
2.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对比
在“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中,MBA和企业家分处首尾两端。我们说,每个MBA都渴望有一天能独掌大权,成为企业家。因而MBA是经营者的最低阶段,而企业家是经营者的最高阶段。其最明显的阶段差别,说明了MBA应侧重于不断的培养管理技能、方法和信心,致力于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塑造。而企业家则要树立敢于承担责任、务实创新、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豁达的胸怀、平和的心态等企业家精神。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对比
首先,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所有关系来讲,职业经理人有别于企业家。职业经理和企业家不同,他们通常不是其所管理公司的所有者,而是被雇佣来管理公司日常运作的人。其次,企业家注重创新精神,是企业的创立者;而职业经理人更注重管理能力,是企业的维持守护者。职业经理人的才能可以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出来,而企业家则被理解成具有非常的创新、敏锐、敢于破坏和敢于建设的人,他们身上那种最可贵的创新精神是不能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最后,企业家是敢于超越自己的资源去开拓事业的人。而职业经理人则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使其发挥作用。
三、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在参与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冲突
尽管从单一的经营管理个体来说,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是不同成长阶段上的统一体。然而在由不同成长阶段上的经营管理者共同组成的企业管理层中,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三者却在参与企业运作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迥然的作用,有时会产生尖锐的冲突。
1.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
MBA精神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这样会使MBA学员一面憧憬于典型的创业英雄事迹中,生搬硬套成功人事的所谓成功秘诀;另一方面,多从自己的成长角度出发,锋芒毕露,试图抢夺一些大事的决策权,从而导致急功近利。而职业经理人精神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时会以牺牲个人的代价来谋取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当放任和规范、利己和服从相遇时,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也就发生了。
2.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冲突
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精神常常使企业家会做出一些非同寻常式的大胆决策,这些决策更多的是建立在企业家以往的经营经验基础之上,带有随意性,冲动性和直觉性。而MBA则早以熟稔了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在不知不觉中会陷入对他们的无意识模仿,并会在实践中囿于其中。这样,在遵循前车之鉴和信服超人直觉的两难抉择之间,往往就导致了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冲突。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
企业家多数具有英雄主义特征,有着传奇式的成功经验,如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柳传志等。这样的风险冒进精神在企业创立之初,往往会极大地鼓舞士气,对于企业的顽强生存和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恰恰又是这种精神在企业发展并走向正规化后,会因为所谓创业时期的成功经验,创造性举动以及企业家的管理随意性等,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障碍,甚至毁灭企业,如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以及马胜利和他的超级小造纸航母的由盛至衰。然而职业经理人精神则更加侧重于基于科学预测定位基础上的程序化规范管理。这就势必产生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是要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意志性管理,还是要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规范化管理;是循规蹈矩的发展,还是冲动型的开拓。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从“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经营管理者成长模式出发所进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MBA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各自有其独特具体的内涵,并且有时会出现抵触情况。但从一个经营管理者完全的成长模式来看,MBA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精神体现,是一个互为基础的统一体,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正如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会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着重注重经营管理者在其特定成长阶段上的阶段性精神培养,使三种精神贯穿于经营管理者的整个经营管理职业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彭志华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篇8
团队精神是心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就如同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有一颗强健的心脏,才能够充满活力,积极进取。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意味着必须与他人合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容易折,千根筷子不易折”。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且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进行的,是团队共同奋斗的桥梁和纽带。“人”字两笔是最优美的字形,表示着人需要相互支撑和扶持,身为文明人的我们又怎样能不懂其中的含意呢?如果能在这个群体中,积极、有效、无私地既帮助于他人,同时又能获得他人帮助,这样才能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没有团队精神,不善于合作,封闭自己,单打独斗,不能群体奋斗的员工,那就等于丧失了锤炼自我、超越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职业精神是手
“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的幸福生活,企业的美好明天是依靠我们辛勤的劳动,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新时代的工人许振超就认为,爱岗就要敬业,敬业就要精业。他参加工作30多年来,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甘于奉献。他的事迹生动的说明,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具备敬业精神,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许振超用他们的事迹给敬业做了很好的诠释——敬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职业道德观,这是我们作为员工的天职。你越热爱自己的工作,越富有敬业精神,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用心地将本职工作做好。因此,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得过且过。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员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把好质量关,不论有无管理人员监督,总是把工作做得最好,他们有着崇高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致力于做好每一项工作。因此,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为企业的成长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精神是脑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潜能会被习惯掩盖,被时间消磨。只有对“习惯”提出挑战,对“传统”提出质疑,运用自己的头脑认真去思考的人,才能够富有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人们在谈论创新时都提到要“敢于质疑”。有位老师说过,“当学生对他说“教授,你错了”,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他有勇气去质疑,不迷信权威。电力企业的很多工作要求我们要令行禁止,但这不代表要墨守成规,不能质疑。例如调度令是严格执行的,但《安规》中明确要求,如对指令有疑问必须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方可执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创新精神还需要我们自我加压,以积极的态度对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已,才能够具备创新的资本,拥有创新的能力。朋友!纵容自己就是毁灭自己,别让你的怠慢、弱点、安逸和需要毁灭了你的明天。
唯实精神是足
篇9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建立在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学生为培养主体,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提供重要的保障。校企双方通过深度融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工匠精神"扎根于现代学徒制中,为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技能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教育一种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从而培育出具有 “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第一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目前,国内职业院校都在陆续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我院2013年和慈兴集团就机械设计与制造(轴承方向)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签订联合办学协议。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校企共同育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工匠精神”培育下课程体系的建立。
1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能人才[1]。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的传授下,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_到行业和企业要求的技能标准[2-3]。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育,使“工匠精神”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较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校企双方签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学徒与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情况下,按照三方约定,将相关的责任、义务和权益得到保障。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团队的组建、课程的开发、课程标准的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等。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们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新的认识,转变其择业观念,让“工匠精神”深入的职业教育中,构建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双主体”办学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加上政府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为全面实施战略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4]。
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
2.1 构建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要以职业岗位的能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采取“教学工场+企业岗前培训基地+企业”三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精密零件加工制造能力、轴承产品质量检验与分析、轴承加工工艺制定为核心能力,将实际的生产项目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单元,分阶段实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在学生学习期间培育其“工匠精神”,让其掌握技能的同时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2.2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建设
通过对宣城地区多家企业的调查,大部分企业对职工的要求除基本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懂得做人的道理。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素养建设,通过职业素养建设来培养“工匠精神”。
职业素质建设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实习实训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岗前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3 深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方要深度融合,突破传统用工制度,实行校企人员互聘、互用,企业安排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研发人员担任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训的辅导员,实现学校有企业人员的长期进驻,通过企业管理人员担任辅导员,解决学生由学生转变成员工形成的心里落差以及岗位适应所带的问题,如图1。
通过师傅对徒弟职业生涯的影响,师傅不仅对徒弟在学生和动手能力上进行指导,而且对徒弟的职业规划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如在上课时间上要求徒弟不迟到、不早退,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准时到达工作岗位,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公司的设备操作、维护和维修要细心、细致和规范,要有责任心;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要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具有创造力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对于懒散和投机取巧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3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
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模块、职业素养拓展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等四个部分。
3.1 通识课程模块
本课程模块安排在第一学期,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主要包括“两课”、军事教育、英语、计算机等,“两课”是必须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但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同时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观看专题片、开展道德讲堂和学习报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信念,尊重劳动、学无止境、精益求精和独具匠心的精神,使校企共同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篇10
【摘 要】 本文认为学术型教师的教学必定是充满智慧的,是满溢人文性的,也必定是体现着崇高的敬业精神的,张扬着严谨的科学精神的。
关键词 学术型教师;专业精神;思想内核
一、学术型教师
何为学术型教师
先借用“学术型硕士”这一概念。中国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和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职业特点决定了实际教学能力是一线教师的立身之本,故学术型教师当是在具备实际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更注重学术理论研究的教师,是具备系统化的专门知识,并能对其规律进行学科化论证的教师。
二、学术型教师的专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基于对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学术型教师的敬业精神可以分解为信业、勤业、乐业、奉献四个阶段。首先表现为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然后是务实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接着是对教师职业的发自心底的热爱与全身心投入,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最后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名师应体现在师德与业务能力两个方面。而如果业务能力不够突出,就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这一职业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出色的业务能力来自于教师对自身专业的不断追求与发展。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性”是课程和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改革把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完善人的精神结构、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拥有健康完美的人格。
亚里士多德指出具有教学美德的教师常常表现出勇气、友善、信赖、正义、机智、具有荣誉感、温和、高尚、高贵、大度、节制。理查德森和芬斯特马赫强调了教师的公正、富有同情心、谦卑和宽容。诺丁斯强调教师的关怀意识。范梅南也指出教学中的关系力并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一种人际之间道德、情感的互动。这些要素正是人文精神的要义所在。
(三)科学精神
⑴学术型教师应当具备以探索批判为基点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指的是在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各种客观现象的内部规律,追求合理性,使感性的经验性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探索之时亦须批判与怀疑意识。怀疑与批判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批判与怀疑不是胡乱猜疑,它们的背后是思考,是扎扎实实的研究。
学术型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研究,对过去传统的经验与方法,对其他地区其他学校其他人的经验与方法,不会生搬硬套,而会批判地汲取,弃糟粕而取精华,在此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创新。
⑵学术型教师当具备以求真求实为基点的实践精神
教师当有先进的理念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支撑。但是再好的理念,如果不能物化为行动,等于空话一句。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走向完善。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直接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让教师的专业精神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在打磨中趋于成熟。
⑶学术型教师当具备以发展创造为基点的创新精神
钱学森教授在95岁高龄时感叹中国当前办学缺乏像加州理工学院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在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方面有欠缺。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说:“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术型教师必定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把一个个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各种人才,绝非靠按照某种程式的机械劳动可以完成的。
⑷学术型教师当具备以自省完善为基点的反思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丁钢教授认为,名师应具有自我反思精神。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不仅要求从技术上质疑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审慎考察教学实践的伦理意义并乐于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摆脱“不动脑筋的遵循学习理论或缺乏分析的教学实践”的工匠行为,从而较快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
⑸学术型教师当具备以交流互助为基点的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是教师专业精神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渴望心理上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氛围,或者说需要一种“场”。封闭起来孤军奋战对教师专业发展是没有好处的。教师的成长除了独立奋斗之外,还需要协作,还需要与外界广泛的交流,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在融合中取得发展。所以,学术型教师必定是善于交流善于协作的教师。
⑹学术型教师当具备以尊重理解为基点的民主精神
诺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他在美国三十年,什么都没学会,只学会了“平等”两字。民主育人、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极其重要。学术型教师必定是具备民主精神的教师,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民主精神的人才,才能担当起“把我国最终建成高度富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重任。
三、学术型教师的思想内核
教师的思想内核简而言之就是教书育人的理念,而学术型教师的思想内核就是教书育人理念的深化和升华,是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教书育人”。具体要解决几个问题:教什么书,怎么教书;育什么人,怎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