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4: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用医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用医学论文

篇1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篇2

1.1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课程中,数学能够作为绝对的最基础性科目,因为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教育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和验证,很多专业问题的解决就是靠应用数学只是进行论证的过程,这就表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数学教学有莫大关系。但是,从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教学时数减少,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学生应用意识很差。要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新世纪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数学加强数学教育,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当学生在学校的引导和培养下逐渐养成数学应用意识,他们就会开始了解和重视数学在其他科目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2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现有高职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引导教师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正确的教学方式必然促使教师做正确的事,即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事,但是如果教学观念错误,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很难实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甚至整个国家所有院校的数学教育来看,数学教师长期秉承只要学生掌握了一种书数学知识,那么学生必然也就会具备使用此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这种数学教学观念以数学知识为中心,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并不关注学生对于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其他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型和研究型的科目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因为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高技术的技能人才,而不是只懂知识不懂应用的学术型人才。

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技术能力,对于完成职业任务要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高职数学教学才会被认为起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因此,不难发现,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结合,能够完善或者改变现有的对学生不利的教学观念,有利于高职院校新的教学观念的形成。

1.3有利于高职数学教学意图的构建和实现

数学教学意图是数学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数学教学意图是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机会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特定要求下的数学能力。因此,如果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能够形成正确积极的数学教育意图,那么院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将十分迅速。数学教学的意图需要与特定教学目标相结合。

与高职院下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便是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强调很强的应用性。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数学的教学意图是一种应用意识很强的教学意图,它应该具有实用、创新以及应用三个层面。在实际的高职数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需要十分主义数学教学意图中应用层的建设,有计划、有目标的彰显教学意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以数学应用意识为基础构建的教学意图,能够使教师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教学目标,以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为教学重点。因此,数学应用意识对于高职数学教学意图的构建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篇3

论文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在高中数学活动课中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两种高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数学探究实验活动课模式和数学小组讨论汇报活动课模式,并分别给出操作程序及操作建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所谓“意义建构”就是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即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学生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对知识的自主“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建构主义教学有一定的模式,统整不同派别的建构主义观点,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意义”引发的“情境性教学模式”,“协作与会话”引发的“抛锚式教学模式”,“意义与经验”引发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和“自主与反省”引发的“随机进人教学模式”tl]。2002年,笔者被南京市教育局选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学习,每周前往布里斯班州立高中听课,最吸引我的就是他们课堂教学采用的建构主义观点下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活动教学(Activites)。如通过测量自己手臂尺骨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来推断是谁杀了古猛玛象,通过一盒M&M糖豆而展开的有关面积、体积、概率统计的有关运算等。实际上,在1991年颁布的澳大利亚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每一个教学内容均附加了可操作的相关活动例子,以便教师选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对我国中学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即将全面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把建构主义思想贯穿其中。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其中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这些要求体现了建构主义“在活动中学习”的精髓。

本文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国外考察和多年的实践探索,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出两种高中数学活动课的新的教学模式:数学探究实验活动课模式和数学小组讨论汇报活动课模式。

一、数学实验活动课模式

本模式的理论基础,融建构主义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一体,在教学顺序上体现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数学实验操作,感悟和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并在活动中使新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数学知识不断沟通,归纳总结形成具有一定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知识块”,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知识结构拓展和延伸,达到意义建构。

本模式的操作程序可描述如下:

选题准备*实验操作*观察感悟*归纳建构*拓展交流

上述操作程序的操作说明和建议如下:

1.选题准备阶段:选择适合动手实验的题材,使学生有兴趣、有可能动手操作又能达到教学目的,是数学实验活动课成功的关键。实验题材主要从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选择,大体有如下几类:测量验证类(如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大小,推证正弦定理等)、作图发现类(如椭圆的扁圆程度与离心率等)、统计归纳类(如几何概型的投针实验)等,笔者还曾尝试让学生通过“试误”类比产生新概念的实验活动课。另外,前已述及,澳大利亚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附有可操作的相关活动例子,所以还可从国外数学教材中选用。选题确定之后,教师除作好实验设计外还要计划实验材料的准备。

2.实验操作阶段:在建构主义的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把主角地位让给学生,但一定要当好设计师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充分活动,又不能过于发散。

3.观察感悟阶段:这是学生从动手操作活动的层面深人到思维活动层面的阶段,是数学活动课的核心环节。在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教师应给以适当的点评,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直觉思维,这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方面,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归纳建构阶段:这阶段从特殊到一般,从部分到总体,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由来,掌握研究数学的一般方法。当学生的假设被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提出假设,当学生的假设被证实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概括结论,将证实的结论上升为概念或定理。

5.拓展交流阶段:即我们常说的运用和反馈阶段。在实验活动课上,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互动交流,贯彻始终。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他人的认可,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有意识地将本题材发现的方法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精神和表达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小组汇报活动课模式

本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对于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或者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或者他们各自可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本模式先经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再运用班级汇报的形式,各人把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有关信息表达出来,最后经过比较、组合和融合,就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使大家都有收获。

本模式的操作程序可表述如下:

明确问题*自由分组*分工合作*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上述操作程序的操作说明和建议如下:

1.明确问题阶段:教师结合本课程教学计划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合本模式的主题。提出课题后,必要时,教师可列举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要点及与主题有关的数学知识,供学生参考。笔者曾选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中关于统计和概率知识应用的探究拓展题,该课题是以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跳舞的小人》及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金甲虫》中利用英语字母使用频率破案引出的,要求学生从网上找若干篇英文文章,用计算机统计26个英文字母出现的频率并由此估计它们在英文文章中出现的概率。我在所任教的高一班级就此问题组织了分组讨论研究,并请其中的三个小组进行了全班汇报讨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自由分组阶段:学生在了解教师所选主题以及相应的活动要点后,自由结合成研究小组。教师一般不干涉学生的自由分组,但可在每组人数上加以控制,必要时可征求学生意见后进行微调。

3.分工合作阶段: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活动任务,制定活动流程,分工合作开展研究。在这一阶段,学生是探究者、合作者,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当然也可以是参与者。当教师观察到某小组无法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活动时,应该给予一定的策略性支持。

4.成果汇报阶段:这是学生呈现、反思评价活动成果的阶段。这里允许学生用各种可能的表达方式展现相应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向大家汇报研究成果,是小组讨论汇报课的主要表现形式。

5.讨论评价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学生个人对自己研究内容和表现的反思,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评价达到再认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给予正面肯定以及教师通过设计评价表或问卷收集学生的意见,学生记录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感悟及研究结论等。

篇4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比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这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又比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辅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反对,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应该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就在自己身边等待解决,增强了主动意识,激发了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篇5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一、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

1、因试剂的纯度引起的实验异常

高中化学实验中,不同的实验对其所选择的实验药品纯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限于中学化学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往往产生“失常”现象。

例如在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时,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备CH4气体,在用石英玻璃管燃烧时却发现火焰呈黄色。这是由于制备气体时反应物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所致,使产生的甲烷不纯,含有丙酮等杂质气体。因此可以在实验前将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充分炒干、研细、混匀,同时要保证碱石灰过量。

2、因试剂加入顺序的先后引起的实验异常

教师或学生在实验中,若将化学试剂的加入顺序变更以后,有可能引起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得到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

例如在做溴与苯酚取代实验时,将苯酚溶液加到浓溴水中,观察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见到溶液变成了黄色。若将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改为“将1-2滴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保证反应中苯酚过量,则预期现象很明显。

3、药品保存方面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室购置的药品不一定会马上使用。有些药品会因为在实验室保存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作用或者人为地药品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最终导致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出现。

4、因药品用量的不同引起的实验异常

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习惯的问题,在取用药品时用量很随意,很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现象。

例如在做银镜反应时,在一洗净的试管里注入1mlAgNO3溶液,然后加氨水到完全溶解,再滴几滴新配的乙醛溶液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却始终得不到光亮的银镜。分析原因,应该是银氨溶液配制时氨水量未控制好引起的。在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不可过量,教材描述为“氨水加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实践经验证明,氨水过量越多,银镜反应的效果越差。所以我个人建议,加氨水时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到还略显浑浊(不可使沉淀恰好溶解至溶液澄清)为止,这种银氨溶液氧化能力最强,实验效果非常好。

5、因副反应的存在导致实验现象异常

很多化学反应中都有副反应的存在,有些副反应甚至影响实验结果,干扰实验现象。

6、因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实验异常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温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向什么方向发生等问题。所以,温度的合理控制对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例如在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的铜丝加热变黑后,如不迅速插入乙醇,反复几次,并不会看到铜丝变红亮,也不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因为铜丝插入速度太慢,使铜丝温度下降后反应就不能发生了。

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所用试剂的浓度大小,试剂选用的恰当与否,酸碱介质环境,仪器的选用及装置是否合理,以及实验操作者自身基本操作是否过关等方面也会引起实验的异常现象。

二、异常现象的合理利用

实验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是可能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如果设法搪塞或者回避的话,就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抓住实验中的意外,也就抓住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若能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也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教学目的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相互得到提高。

1.利用异常现象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分析、研究,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进一步使教师树立起“科研先导”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功能理论;文学翻译;适用度

【中图分类号】G712

1、引言

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起源于功能语言理论,受到弗斯(J.Firth)和韩礼德(M.Halliday)等人的功能语言学和海姆斯(D.Hymes)的交际能力论学说的影响。国内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功能派适用于文学翻译。如陈刚和胡维佳(2004)从功能派角度比较了《红楼梦》中咏蟹诗的两译本;文军、高晓鹰(2003)运用功能理论来阐释了文学翻译批评理念;吴南松(2003)、王小凤(2004)分别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适用性。本文尝试从文学翻译实例出发,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度,探讨其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

2、文学翻译内容与主要特点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等类型。各类型文学文本又具有其自身文体特征。在翻译时,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义,更要译出其中的感情和韵味,译文语言应该形象、生动、抒情,具有象征性和韵律感等,给人以启迪、陶冶和美感。意境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存在于小说、散文、诗歌中。散文的意境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使人产生敬仰、喜爱、感动或憎恨、讨厌之情,从而突出意义,产生意境。诗歌的意境产生有多种因素......讲究节奏、韵脚,讲究用词、句式,要有形象。翻译诗歌时要反映出这些特点,要求译文高度真实,否则便难以传达原诗的新鲜和气势。

3、功能理论与文学翻译例析

3.1文本类型学与文学翻译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是功能翻译基础理论之一。按其观点,语言文本类型理论可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如上文所述,赖斯认为文学文本属表情型,应采用仿效、忠实原作者的翻译方法。散文《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早期作品。先生在充满诗意的语言内表现出了对时光消失的感叹和无奈,字里行间流露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忧伤情绪。本文选用张培基教授(译A)与张梦井教授(译B)的译文进行分析,试图说明文本规约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例1. 标题:"匆匆"

译A:The Transient Days

译B: Days gone by

"transient"内涵为"暂短的,转瞬即逝的"而"goby"为"逝去,过去"。"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作标题使用,透出一股文学语言的美感。译A中"transient"与文中主题意义相符,表达出对短暂的无奈;而译B中的"goby"体现出的是"时间在逝去",还有"追悔失去的美好日子"之意,并未体现出作者想表达的"短暂,快"。从译文对比看,由于对原文词义的把握差异,译B的措辞未能表现出表情型文本"审美"的语言特点,所表达的情感不如译A;从翻译方法看,也未能完全"仿效、忠实原作者",语义产生了偏差。下文再举一例:

例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译A: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

译B: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but the in my hands are becoming numbered.

译A中"wear away"表达了"消逝,衰退"之意,是一种形象化的翻译,吻合原文中的"渐渐"二字;而译B的"numbered"表示"时日无多",用于此有点牵强,作者写此文时年仅二三十岁,用"时日无多"来形容似有不妥,也失去了原文"渐渐"一词的意味。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文本规约考虑应注重其语言的感染力与艺术性,从词义上再现原作情感,体现出其"审美的"语言特点。

3.2功能加忠诚与文学翻译

功能加忠诚理论的核心为"翻译纲要、原文分析及对翻译问题的分类"(张美芳2005)。"翻译纲要"指翻译委托人对翻译提出的要求。理想的翻译纲要含有译文的预期功能、读者、传播媒介、出版时间和地点等。原文分析为译者提供决定依据:1)翻译任务是否可行,2)原文中的信息哪些与译文功能相关,3)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翻译问题主要为语用、文化、语言和文本方面的问题,处理时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分析翻译问题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翻译措施,但在整个过程中,翻译功能始终是考虑的焦点(诺德2001)。

3.3翻译策略与文学翻译

纽马克(P.Newmark)是英国翻译界元老,其特别钟情于德国功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式",提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也是根据语言的功能、文本的目的制定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的目的在于解读原作者的思想过程,强调译文的信息型,交际翻译旨在解读原作者的意图,注重译文的效果性。在文学翻译中时常面临"直译/意译"、"归化/异化"这样的两难,从功能角度入手,考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则可避免生硬的"两分法"。

4、结语

综上所述,功能翻译理论不仅在应用翻译领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也能够解释文学翻译中出现特定问题。不可否认,文学翻译具有复杂性,其翻译策略具有多重考虑,功能理论的规定性研究方法和分类有时难以全面而有力地解释复杂的文学翻译现象,但功能理论的出现为文学翻译提供了一条途径,其对文学翻译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适用度。

参考文献

[1]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2]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篇7

一、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之后应用于生活当中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正体现了学习迁移理论的精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广泛使用学习迁移理论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总体而言,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迁移理论可指导教学的有效性。掌握学习迁移理论的实际运用规律不但可帮助教师合理、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保持教学过程的严谨性,而且还可帮助教师将所积累的教学经验迁移至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上,以提高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并帮助学生快速消化所学知识。

(2)学习迁移理论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模式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其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论,同时也对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教学模式当中就可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知识网,使学生能够进行综合性地利用所学知识。

(3)学习迁移理论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可将所学知识、经验或技能等进行概括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同时也是使能力、品德及态度得以形成的重要方法。学生进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以解决实际问题,而这正需要将所学的知识通过迁移的方式并加以改造,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才能真正用于处理实际问题。

二、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将学习迁移理论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实际效果,为此,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使两种教学内容具有合理、科学的逻辑关系。其次,要合理安排两个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第三,要将具有迁移价值的知识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通过迁移知识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在学《暮色中的炊烟》时,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俄罗斯老太太在中国的悲剧命运,但为何题目是“暮色中的炊烟”,此时教师就可引入《祝福》一文,文中祥林嫂也是有着悲剧命运的女人,且文章开头、文中及结尾都提到祝福,因此,文章标题为“祝福”。由此学生就会发现《暮色中的炊烟》一文在开头及结尾都有重点描述暮色中的炊烟,由此也就能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

(2)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真正实现“举一反三”。学习迁移理论是指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因此,两种学习之间必然存在相同点或是相似点,亦或是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只有掌握了这种内在联系,学生才能在第一时间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讲《人生三境》时,教师可为学生介绍《飘》和《平凡世界》,这两本书都是关于思索人生意义的,与《人生三境》有着同样的主题,由《人生三境》就可帮助学生更易于理解《飘》和《平凡世界》。

(3)整合所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概括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根据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将所学知识概括得越好,将其进行迁移时就越容易。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能力,同时比较两种知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总结更好的概括方法并加强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校园文化;教学效果

应用文是一种实用文体,是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文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应用写作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能力,是面对就业竞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提高应用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

如今,应用文写作也成为大学生步入职场的重要工具。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而求职信或个人简历则是求职竞争中首当其冲的“敲门砖”。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是展示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也认识到应用写作能力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但往往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要求。究其原因,除了有文体上单调枯燥的因素外,也有教师教学方法的程式化因素,最关键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对应用文写作学习欲望,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目的是学习专业,应用文写作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太大帮助,无足轻重,学无所用,对学习应用文体的目的和作用并不明确,由于重视不够,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另有一些学生,尽管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但又认为它简单易懂,单调呆板,不花力气也可以学好,自然引起投入不足。这就直接影响应用写作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实践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好学生写应用文,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由于应用写作所学的文种,它不同于文学创作,是不允许虚构、想象,必须联系社会实践,直接取材于现实,应用于实际。写好应用文需要有必要的写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绝大多数高职生都从初中、高中学校直接进入大学学校,他们经历单纯、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都不丰富,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应用文的使用程序和写作技巧还很陌生,因而增加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难度,也就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趣味性,既要注重理论更要加强实践。

三、依托校园文化,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变封闭式的模仿为开放式的实际操作,以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的不足。

校园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熟悉并赖以生存的环境。校园文化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育人环境中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物质和精神共同体,它包括物质形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应用文写作的教师,应依托校园文化,巧妙利用校园文化这种资源,寻找校园文化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结合的途径,增加学生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本文重点选择了依托校园文化中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例,来增强应用写作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校园行为文化增强应用文写作实践性

校园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其一切工作都是要通过学校师生一定的实际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全体师生就是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利用校园行为文化增强写作实践性,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高职院校里面开展的一些校园活动,如学院运动会、篮排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只要注意观察、善于利用,以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契机,随时随处都能够找到让学生练笔的机会。如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班级里面的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参加学院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这些社团开展活动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文书,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成果展等活动时,需要写作海报、倡议书、活动方案、经费申请、工作计划、总结等,便可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他们便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例如,学校运动会的前两周,教师开始策划讲授相关文种,如开幕词、闭幕词、班级运动员入场词、新闻采写、运动会广播稿、板报宣传,再比如篮排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知识讲座、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要求学生在将要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写作。这样应用写作教学配合校园行为文化活动来开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外,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开展的活动中,运用课内的理论知识自行解决现实问题,应用写作能力得到检验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也体验到了学以致用的的乐趣。

(二)充分利用校园制度文化增强应用文写作实践性

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立足于高职院校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它作为办学经验的结晶,时刻规范着教育教学秩序,保障着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优秀的校园制度文化能够产生巨大的规范约束功能。而将校园制度文化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结合途径的形式也较为灵活,例如,首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校纪校规的讨论中,这些讨论既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推动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又做到了应用文写作与生活的结合;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规章制度,共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科学规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管理制度;还可以利用学校各科室公文、信函、制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作文仿写、评阅等练笔机会,如办公室的行政公文规章制度等,学生宿舍、食堂里生活专栏上张贴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规定、遗失声明、招领启事等;学校团委、学生会公布的各种活动通知、海报、征文启事等;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公告栏上的招生简章、就业信息、用人单位简介等,只要稍微留心,这些鲜活的应用文写作范文在校园内随处可见;要充分利用好校园制度文化这个阵地,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如此实用,让应用文写作教学更加鲜活。

篇9

关键词:足球课;游戏教学;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86-01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足球成为了各大高校选修课的主要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喜爱。在进行足球教学的时候采用游戏教学对学生及老师都有很大帮助。老师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教会学生一些有关足球的知识及技能,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中提升自我能力,游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理解足球的奥秘,培育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1 学校在足球教学时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任务

1.1 足球课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在进行游戏教学的时候,要有目的性的去完成,不能盲目的去选择游戏、开展游戏。开展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教学任务完成的更有效,所以,在选择游戏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教学任务,要紧紧围绕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巧妙的将游戏融合进去,对教学起到一个积极的辅助作用,使学生们通过游戏来掌握足球技能及知识。在游戏教学中制定规则,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游戏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设置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围绕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开展。根据教学要求来开展适合的游戏,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游戏教学的任务。在足球课上开展游戏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及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协调及控制能力,通过不断的配合来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 足球课采用游戏教学的意义

通过足球游戏的练习,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足球知识及足球技能,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开展与教材有关的游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足球技能。所以说,在足球课中开展游戏活动是足球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1 游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奋点得以提升,通过不断的游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及综合素养。

2.2 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可是使学生改变以前的被动式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通过游戏来提高足球技能。

2.3 在足球课上实施游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体荣辱观,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使学生在团结、互助、交流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个人成绩。

3 我国足球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状况来看,学生对游戏教学充满兴趣,但是学生学习目标还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掌握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还由于种种原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3.1 师资力量薄弱,没有足够的应用型人才。现在学校的体育老师单看体格与精力来说是很好的,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老师仅仅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现在的老师还普遍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新奇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育方式还比较老套,有的老师甚至没有职业道德,对体育课进行放羊式管理,敷衍了事,这样不仅会误导学生而且对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影响。

3.2 学生意志力薄弱,没有对足球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教学质量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没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对体育课表现出应付的态度,这样不管是学生对足球的学习还是其他学习都是没好处的。

3.3 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设施。在学习足球的过程中,场地及教育器材是关键,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就要有良好的教育设施。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尽力完善教学场地及器材,但是还是会出现数量上的欠缺,没有足够的器材及宽敞的场地,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

4 足球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4.1 划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在足球课中采用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放松心情,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来陶冶情操。通过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身体机能与心理状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兴奋点,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能让学生做运动量太大的游戏,避免运动负荷。

4.2 游戏与学生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相匹配。老师要想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注意对游戏的选择,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游戏,不管是游戏动作还是游戏的组织方法都要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及心理水平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4.3 游戏的选择。在对游戏选择的时候不仅要满足学生条件,还要考虑老师教学任务问题,选择的游戏要与教学任务相联系,不能脱离了教学。开展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游戏来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要摆脱体育教学任务,所以,在对游戏的选择上一定要适度,使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在足球课上实施游戏教学是没问题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来展开游戏,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学校要大力提倡游戏教学,尽量去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轻松、愉快中掌握足球知识及技能。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模拟教学 问题教学 医学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18-01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2年医学院进行医学学习的临床医学系2009级学生两组,每组50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两组见习前均已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理论知识,教师、学时、教材及教学内容、见习时间均相同,两组学生的基础课程成绩无统计学差异。

2、教学方法

2.1 观察组: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教学模式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标准化病人的角色扮演,再结合学校已有的标准化病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轮流安排扮演“病人”与“医生”角色,以情景剧形式模拟临床首诊情景,完成临床典型病例的临床问诊。接着,充分利用学校的医学模型,在模型上进行体检,通过专科体查(如双合诊、骨盆测量)对学生进行医学临床基本手法规范训练,规范化培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随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例书写及诊断。由“病人”评改“医生”的病例书写。

再次,老师以每个病例的某一常见或典型症状或体征为问题,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已有的课本知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参考书籍、网络医学信息资料。然后,在老师引导下以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讨论形式对上一节课涉及病例开展第一次讨论,由学生讨论初步诊断和处理方式。随后教师再提供该患者的进一步检查结果,安排学生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教师总结讨论,总结时均先由学生代表先.发言,其他学生可作补充,甚至展开辩论;带教教师根据回答的具体情况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最后接受同病种真实病人见习教学,并进行相关临床手术操作视频学习。

2.2 对照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

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完成基础理论课的内容,带学生看病人,带领学生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查阅病历、总结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从而完成临床教学。

3、教学效果评价

3.1 学生满意度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综合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鼓励其提出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3.2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相关内容临床学习结束时,学生独立床边采集病史、书写完整病例l份,完成病例分析及相关临床操作1例。从病例书写(占总评成绩的20%)、理论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操作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门诊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四个方面综合考核评估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考核学生成绩采用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5、结果

观察组46名学生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2%;对照组38名学生对教学模式满意,满意率为76%,P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中观察组病历书写、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讨论

6.1 当前医学临床教学面临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以往见习带教以4~6人为一组,而现在基本上为8~10人,甚至有12人一组,2000年后在该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同步实习的医学生均在200人以上。如此多的学生增加了临床带教的难度,因此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病人,也较难寻找大量的典型病例示教,明显降低了临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临床医学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临床思维的训练。传统的医学教育多数停留在“教”上,使学生习惯灌输式被动教育,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缺乏思考和分析,只会一味的死记知识点,不会灵活应用,以致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实践脱轨。

以上目前客观存在的医学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不可低估。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定的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行为的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6.2 模拟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