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带动就业范文

时间:2023-03-14 05:5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带动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业带动就业

篇1

注重特色,健全完善创业就业的产业发展机制

一是拓宽农牧业就业渠道。依托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扶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着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扩大就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二是以“五大基地”项目为龙头拉动就业。重点围绕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在实施重大项目时统筹考虑扩大就业问题,积极吸纳当地劳动者就业。制定政策措施,督促项目建设主体履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社会责任。在项目可行性论证环节,把吸纳就业作为主要论证内容;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有吸纳就业的具体安排;在项目开工建设时,明确吸纳就业的岗位和人数,并做好用工招聘、职业培训等工作;在企业生产运营时,督促企业及时兑现就业承诺并签订劳动合同。三是特色服务业促进就业。按照把自治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要求,着力推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在景区建设、特色民族餐饮、旅游商品营销等环节扩大就业。

突出重点,健全完善不同层次群体创业就业帮扶机制

一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拓宽就业领域,鼓励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并纳入当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范围。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对贫困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二是推动农牧民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农牧民工在城镇就业、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农牧民工享受同城同工同酬待遇。加强区内外劳务协作,积极开辟劳务市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转移就业示范点的作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劳务输出品牌,扩大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推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规范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失地农牧民等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程序,建立健全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重点帮扶、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就业回访、岗位储备等制度,及时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多样化服务。适度开发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四是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就业工作。鼓励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退役士兵,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贷款、户籍管理和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维护岗位和扶持建设项目的临时性、辅、替代性岗位,优先招录退役士兵。退役大学生士兵参加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享受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人员同等优惠政策。

优化服务,健全完善创业就业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文件,明确规定公共服务平台的机构、人员、经费和建设标准。加强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继续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健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规范服务的市场运行机制。二是优化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针对城乡劳动者求职就业需要,及时收集、岗位信息,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交流、能力测评、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就业援助系列活动、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各类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自治区重点实施扶持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家庭服务业信息公益平台、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设立实施“创业就业工程”专项奖励补贴资金,建立健全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模式。各地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当地就业状况和就业目标,加大创业就业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四是构建和谐劳动制度。健全完善劳务派遣制度、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专项执法监察和专项整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健全仲裁机构与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加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处力度。

提升能力,健全完善创业就业主体的职业培训机制

篇2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09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按照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及全县“两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创业就业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再鼓干劲,再增措施,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努力开创全县全民创业工作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局面。刚才,海国副县长代表县委、政府全面总结了2009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我完全同意。会议表彰奖励了2009年度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县委、政府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马建乡、就业局、吉强镇大滩村和先进工作者、务工人员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发言。会后,还将出台《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安排意见》和《2010年全民创业工作安排意见》。可以说,今年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已经十分清淅,任务非常明确,请大家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抓好工作落实,认识上必须再提高

当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富民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农民的增收。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民增收工作提到很高位置,强调指出:“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围绕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第一位责任。今天上午,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农民增收的工作措施,对农民增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这个会议,也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动员部署会。现阶段,解决农民增收,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村走出去,从事非农产业,我县的劳动力转移实践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和发展劳务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组织推进全民创业,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民创业和劳务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全年共输出务工人员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310元,比上年增长260元。可以说,全民创业工作的扎实开展,劳务产业稳步推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我们还应该看到,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4元,这个数字,还达不到全市的平均水平(2962元),与全区相比(全区是4048元),差距更大,达到1004元。县委、政府提出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净增300元,可以说难度很大,压力很大。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必须进一步认清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全民创业,作用不仅仅是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素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实施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劳动力转移,必须继续把增加务工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来抓,进一步增强劳动力转移的责任意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积极抓好创业就业工作。

二、抓好工作落实,措施上必须再强化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方式转变的开局之年。全县创业就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促进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在培训上下功夫。劳动部门统计显示,现在在就业上存在着两个矛盾,一方面,用工企业招不到工,另一方面,许多劳动力找不到就业岗位,出现这个矛盾,除了因工资报酬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劳动力素质跟不上,缺乏必要的岗位技能。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劳动力技能低,主要从事体力型的劳动,收入低,且工作不稳定,会产生多次就业的压力。因此,加强劳动力培训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来讲,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从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从低收入向高收入转变,从短期性、不稳定就业向稳定性就业转变,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层次和水平。各乡(镇)要摸清劳动力资源底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特点,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与就业相结合,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努力实现由初级工培训向中、高级工转变,切实提升劳动力培训层次和水平,提高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力。不断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创业观念和能力是全民创业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一定要做好创业培训,努力解决好创业者想创业“不会创业”的问题。

二要在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引领转移上下功夫。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有组织转移规模和中介组织与经纪人引领转移规模。各乡(镇)要在现有基础上,千方百计培育和发展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规模,加强与劳务经纪人的对接,与经纪人“交”朋友,多联系,多沟通,准确掌握经纪人的引领输出能力,千方百计解决经纪人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劳务经纪人的政策、法规、业务等培训,引导劳务经纪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规范服务,增强劳务经纪人队伍素质,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工资、权益维护等管理服务工作,为务工人员的就业提供“红娘式”的服务,为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劳务部门要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扩大中介组织规模,力争年内培育1至2家能引领转移千人以上的中介公司。同时,要切实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中介组织的经营能力,使劳务中介组织实现“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运作方式,真正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市场化运作。

三要在基地建设上下功夫。近年来,全县劳务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力开辟劳务基地。据统计,我县的劳务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超过300个,上万人的基地5个,千人以上基地2个。应该说,全县的基地不少、规模不小,但相对于45万人的农业人口大县来讲,基地还需大力开辟,规模还需扩大。各乡(镇)要积极探索基地建设的思路,采取政府牵线搭桥,提供劳务基地的信息和服务,帮助劳务经纪人开辟基地,重点瞄准经济发达省市和国家重点开发建设地区的区外转移,国家开发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平罗、惠农脱水蔬菜企业、中宁枸杞园区等季节性用工基地的区内转移就业,县内城乡建设、设施农业、县城基本设施建设等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要加大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不断提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城、汽车修配创业园、大学生设施农业创业园区等已建创业基地的功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园、兴隆镇婆姨创业一条街和汽车美容修配创业园3个精品创业园区,努力为入园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周到及时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员入园创业。

四要在推动全民创业上下功夫。现在,我们的就业压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就业要求高,而创业意识不足,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比就业更重要,就业只能增收,创业才能致富,创业不仅解决就业,而且带动和促进就业。可以算这样一本帐,一家再小的企业,用工都在二、三十人以上,如果一年能新增100家这样的小企业,就能解决二、三千人就业,增加一个个体户,至少可以解决一人就业,我们现在创业不足,有政策的、有思想的因素,但更多是思想上的因素,因此,要坚持创业与就业并举,以创业促就业,切实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创业项目库建设、政策扶持、创业能力培训等关键环节,力争全民创业工作有大的突破。

五要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服务网络功能,健全职业介绍、劳动力转移、劳务派遣、就业培训等数据库,加强信息搜集和工作,一方面要与劳务输入地建立更密切的就业岗位信息沟通、机制,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认真落实返乡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创新反担保模式,降低反担保门槛,切实解决好务工人员留守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家庭生活困难和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转移就业人员和创业企业要“扶上马、送一程”,力推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大发展。

三、抓好工作落实,领导上必须再加强

篇3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引导、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2、工作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络作用,依托全市各级劳动、人事、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等,鼓励成功创业人士的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力度。要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树立创业典型。在全市倡导“创业光荣、创业致富、创业改变人生”的理念,营造勇于创业、扶持创业和促进创业的良好氛围。从今年开始,每年至少对2000人进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培训结业率达90%以上,经培训后的成功创业和雇佣就业达到1500人以上,实现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3、工作重点: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等创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市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有大幅增加,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促进就业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愿意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改善创业环境

1、放宽市场准入。公民和各类组织均可依法自主创业。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拥有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各类人员申办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实体和个体工商户。

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外,所有行业和领域全面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创业人员申办经济实体或个体工商户,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从事新兴行业经营活动的,可以使用政府规范性文件中有关新兴行业的表述作为企业行业或经营范围用语。

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都可以凭本人身份证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办理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鼓励发展一人有限公司。城乡居民参与连锁经营门店的,可持总部出具的相关文件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鼓励支持兴办外经贸实体企业和外经贸经营组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外贸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备案,推行网上登记制度,为创业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允许创业人员选择最低出资门槛注册企业,并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创业人员申办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可自行申报出资数额,出资多少不受限制。

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类公司股东以科技成果出资,经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其出资比例可达到注册资本总额的70%。

创业人员申请企业名称登记,可允许其将行政区划放在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之间使用。创业人员经合法授权许可,允许使用授权人的字号或注册商标作为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字号。

2、放宽经营场所限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以及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经电信主管部门核发许可证并依法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后,鼓励在互联网上开办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三、改善行政管理

1、实行税收优惠。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凡符合相关条件,应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应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

2、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3、维护创业者合法权益。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

四、拓宽融资渠道

1、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探索推出适合个人创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营特点的新型融资业务和服务方式。对符合国家政策、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个人创业项目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要创新贷款管理模式,简化信贷流程,扩大贷款支持面。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2、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金融机构应根据《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配套环境不断改善的趋势,在合法、有效、易变现的前提下,努力拓展抵(质)押担保品的空间,推动抵(质)押担保品由不动产扩展到动产、权益等,促进解决个人创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作方式,适当降低担保基金反担保条件。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根据农村创业的资金需求和经营特点,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

3、加大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创业农民自主创业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或其他形式的小额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按现行规定掌握,最高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小额担保贷款(或申请贴息的其他形式小额贷款)不超过5万元的部分,其利息由省、市财政按8:2的比例,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或逾期不贴息。

4、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支持力度。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达不到上述规定条件的,可根据其实际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按人均2万元的标准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利息由省、市财政按8:2的比例,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或逾期不贴息。

五、推广有效的创业(培训)模式

1、“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英文简称siyb)。采取siyb培训技术标准,由取得siyb师资合格证书的教师授课,使用统一的siyb教材和统一的siyb培训合格证书,采用小班制培训(每个培训班25-30人)方式。对于尚未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对有创业的想法,但没有实践经验或知识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明确创业目标,选择创业项目,掌握开办企业的程序、方法和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并由专门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学员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制定创业计划书,指导其顺利开办企业;对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改善其经营管理能力,帮助其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2、“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英文简称ybc)。针对青年创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构建帮助青年创业的分级培训体系。为创业青年提供一定的无息、无抵押、免担保启动金贷款,安排创业导师对创业青年进行一对一陪伴式3年期辅导,为创业青年提供项目、资金、导师等方面的实际帮助。积极鼓励各地建立青年创业促进会,组建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鼓励各地发动社会力量,设立各种支持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各地建立青年创业园或孵化园,帮助青年创业。

3、“职工创业、就业帮扶行动”。依托全市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职工创业、就业帮扶行动”。充分发挥现有的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实现与相关部门的就业信息联网,资源共享,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积极探索设立担保基金,为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提供担保服务。对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帮助解决创业中的技术、资金难题。

“巾帼创业、就业服务行动”,依托全市各级妇联“妇女就业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开展“巾帼创业、就业服务行动”。建立妇女创业就业信息网,通过网上征集妇女创业项目,公示创业项目申请流程,指导妇女填写创业基金申请表、创业计划书,重点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妇女、返乡女农民工和女大学生创业。积极对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开展创业培训,提供项目、资金、导师等方面的援助。

“创办中小企业”,针对创办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健全创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社会化服务网络,为创业者提供政务、创业咨询、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后勤保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开展创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培训,建设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开展产业政策、工商、税务、财务等相关知识培训,提升其自主创业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政府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县(市、区)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

2、完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劳动保障、发改、经贸、教育、财政、人事、外经贸、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各地要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想创业、敢创业和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和为社会作出项献的企业家,树立创业典型,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

八、实施步骤

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利用5年时间,开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新局面。

第一阶段:用2年时间,抓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意识,营造人人积极报名参加创业培训的氛围。

1、强化培训力度。在去年开展创业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各类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发挥各培训机构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有条件的要组织各院校和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逐步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探索一条创业培训新路。

2、提高培训质量。从加强机构管理、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后续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各地各级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派有专业知识、有能力担任创业培训教学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要加强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参训学员到课率,规范培训质量。目前市级已建立一支有能力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我们还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开展示范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队伍的素质。把我市的创业培训,办成以抓培训质量为特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全省培训质量第一。

第二阶段:用2年时间,抓后续服务,营造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

1、建立“六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围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化、跟踪扶持六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六位一体”的创业帮扶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城乡创业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帮助自主创业人员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2、推介创业项目。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各地应积极采取政府开发、社会征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项目采集,开发一批有市场前景,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方面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实行微机数据库管理,定期给创业者,提高项目成功转化率。

3、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符合条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以培育青年、留学生及大学生创业群体为重点,鼓励支持初创期创业组织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创业;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文化,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二、总体目标和指标界定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本行动计划,切实帮助一批劳动者成功创业,并有效带动*市劳动者就业,实现“6532”的工作目标,即实施创业教育和培训6万人,建立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50个,帮助成功创业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0万人,使*市的创业活动进一步活跃,初步建立起*市鼓励扶持创业的长效机制。

(二)指标界定

1创业教育和培训人数。创业教育人数是指*市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参加创业教育且不低于18学时的学生人数。创业培训人数是指参加创业培训并享受*市有关培训费用补贴的人数。

2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指开业园区、经济园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创意园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种园区。

3成功创业组织。指*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政策扶持或创业服务,帮助劳动者在*市创办的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等各种创业组织。(列入统计的成功创业组织数,须为统计年度内符合上述条件开业并存活至年底的创业组织数)。

上述政策扶持是指:

——政策性融资支持(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小额贷款担保、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等融资支持)。

——经营场地房租补贴(失业保险基金以及各级财政资金给予的房租补贴)。

——税费减免和费用补贴(如商贸服务型企业税费减免、创业培训费用补贴、开办费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等)。

上述创业服务,主要是指意向创业者在创业前预约专家咨询,相关部门组织开业专家志愿者、创业导师等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服务,有完整的服务记录并成功开业的。

4创业带动就业人数。指创业组织吸纳*市劳动者就业并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的人数。

此外,非*市户籍劳动者在*市创业,带动*市劳动者就业效果明显的(原则上每1人创业至少带动*市6名劳动者就业),并按规定享受过有关政策扶持或创业服务的,纳入统计范畴。

三、年度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2009年目标任务和行动措施

目标任务:创业教育和培训1.5万人(其中创业教育1万人,创业培训0.5万人),建立各类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15个,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6万人。

行动措施:

1在市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建立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农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办、团市委、市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市促进创业工作小组,加强对*市创业工作的研究和协调,共同推进本行动计划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推动各区县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2鼓励推动各区县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现每个区县都设立专项资金或创业引导资金;扩大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分基金会数量,新增1-2个分基金会;研究整合各部门融资扶持政策的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健全创业融资扶持链。(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金融办等)

3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全市新增20家左右小额贷款公司,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强市区有效联动,筹建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责任部门:市金融办等)

4根据《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制订完善小额贷款担保政策的实施意见,建立小额贷款担保资金风险补偿机制,落实对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突出的金融机构、信用社区的工作经费补助;推进信用社区的创建工作,全市信用社区的比例达到20%以上。(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

5拓宽经营场地范围,建立15个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出台宅基地房屋作为创业者自营开办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操作办法,明确宅基地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的范围、条件和程序。(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市农委等)

6建立“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推动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培训计划,当年开设创业教育的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达到55家,创业教育人数达到10000人次;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全年创业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责任部门: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7实施“测评、培训、模拟、见习”的创业能力提升模式,引导意向创业者进行个人创业素质的测评,并开展针对性的跟踪指导服务;组织各区县每季度开展一次以创业实务和技能为主题的“菜单式”创业专题讲座;启动创业模拟运作项目的试点工作;发展350家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机构作为创业者见习基地。(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8探索创业注册登记的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制订集相关部门为一体的创业“绿色通道”的流程和方案,在有条件的区县试行。制订初创期创业组织享受社会保险费补贴、经营场所房租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及贴息,以及*市高校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享受专项创业补贴的实施意见。(责任部门:市工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农委、市财政局等)

9初步建成中国(*)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中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并实现对创业政策、服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成“*创业公共服务信息网”,及时国家和*市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和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等)

10引入社会创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购买服务的试点,建立购买服务的标准和办法,购买服务的领域包括注册登记代办、法律事务、财务记账等方面。(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11建立创业市场导向信息机制,*市适合微小型企业进入的主要行业,以及*世博会相关行业或项目的创业指导目录,覆盖的行业或项目不低于20个;开展市民创业状况调查,公布当年*市创业状况和创业市场动态信息。(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统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12组织开展开业指导专家志愿者、创业导师的公开招募活动,充实创业指导志愿者队伍。其中,各区县开业专家志愿服务分团中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专家的构成比例达到60%以上。(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等)

13鼓励推动区县建立创业者协会、创业者联谊会等创业者自律服务组织,培养创业者自我管理、自律服务的意识。(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等)

14在*市主要媒体开设创业宣传专栏;组织开展各类创业主题宣传和讲座等活动,其中,全市性创业主题咨询活动不少于3次,创业计划或创业先锋的评选活动不少于1次。(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团市委、市工商联等)

(二)2010年目标任务和行动措施

目标任务:创业教育和培训2万人(其中创业教育1.4万人,创业培训0.6万人),建立各类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20个,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7万人。

行动措施:

1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融资扶持政策整合的试点;新增1-2个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分基金会;逐步增加创业扶持资金的投入,改善创业企业的融资环境。(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等)

2继续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范围,确保每个区县都成立1-2家小额贷款公司;发挥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责任部门:市金融办等)

3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受益面,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优化贷款质量;继续加强信用社区的创建工作,使全市信用社区的比例达到50%以上。(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

4建立20个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进入园区提供专业化服务;有效发挥园区孵化创业组织的作用,提高园区创业组织的流动性。(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市农委等)

5在各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铺开创业教育。同时,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跟踪管理,完善创业教育培训的教材大纲,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责任部门: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6推广创业能力提升模式,继续组织区县开展创业能力测评和“菜单式”创业专题讲座;创业模拟运作项目在全市铺开;进一步扩大创业者见习基地,完善创业者见习基地的管理办法。(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7根据各区县实际情况,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为创业组织提供方便、快捷的开办服务。(责任部门: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8积极发挥创业者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全市创业者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信息网”,提高信息的实用性和时效性。(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等)

9进一步拓宽购买社会专业机构服务创业的领域范围,完善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10进一步扩大政府创业导向信息的行业或项目的创业指导目录范围;继续开展年度市民创业状况调查,*市创业状况和创业市场的动态信息。(责任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统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11进一步壮大创业指导专家志愿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增加创业指导专家中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人群的比例;进一步扩大专家指导服务规模,创新服务方式,将创业指导服务延伸至校区、社区与郊区。(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等)

12继续开展各类创业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市民创业热情,弘扬创业精神。(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团市委、市工商联等)

(三)2011年目标任务和行动措施

目标任务:创业教育和培训2.5万人(其中创业教育1.8万人,创业培训0.7万人),建立各类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15个,帮助成功创业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7万人。

行动措施:

1逐步扩大区县整合各项融资扶持政策的试点范围,完善建立起覆盖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创业融资扶持链。同时,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工作网络。完善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的运作机制,全市信用社区的比例达到80%以上。(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金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2继续建立15个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基本实现每个园区都有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机制,积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功能;扩大创业指导的行业范围,使创业指导目录基本覆盖*市适合微小型企业进入的行业,满足各行业创业者的需要。(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市农委、市统计局等)

3进一步推动区县建立购买社会专业机构服务创业者的机制,继续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加强创业指导志愿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完善服务模式,提高专家咨询指导的实效性;加大建立创业者自律组织的推进力度,全市19个区县都成立创业者自律服务组织;研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专业服务、专家志愿服务和创业者自律服务共同促进创业的机制。(责任部门:各区县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等)

4对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效果实施评估,探索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体系。进一步推广创业能力提升模式,发挥创业模拟运作项目在提升意向创业者能力方面的作用;扩大创业者见习基地的规模,并对参加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的学员进行调查跟踪,完善创业能力提升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各类创业主题宣传活动,努力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责任部门: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等)

四、组织实施

(一)市促进创业工作小组定期对*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估。

篇5

【关键词】 江苏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农民工与农村、农业有着天然联系,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通过相关部门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必将成为新农村创业的强大的新兴力量。笔者认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和城乡一起化进程均走在全国前列,但全省各地方发展并不平衡,农民工的流动方向(从苏北流向苏南)有其鲜明的特点,所以对江苏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全国推广价值,应从战略高度和政策导向对待江苏省农民工的返乡创业问题。

一、江苏省农民工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1.农民工自身素质状况分析。首先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调查,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70%,文化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会低下。其次农民工创业认识不足,信息闭塞,创业带有较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调查资料显示,仅有20%的返乡创业者对创业做过系统的分析与认识;55%的创业者对创业有过一定的认识,但是都不够深入和系统,主要表现在只分析市场行情,或者单纯依赖政府;余下的25%创业者基本上属于盲目跟风,大多以破产而告终。

2.农民单向型流动仍占主导地位。江苏省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苏、锡、常、上海等地,这些农民工男性占据6成以上,9成以上的农民工年龄在18~49岁,6成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大量农民工从农村涌向城市,为我国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单向流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在日益凸显:(1)造成我国城乡、区域间差距日益拉大;(2)给“三农”问题雪上加霜;(3)带来了“留守儿童”等社会新问题。对那些已经在城市中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资金、掌握了生产技术的农民工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其返乡创业就成了解决以上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

3.近两年农民工集中返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产品积压滞销,大量资金难以盘活,很多企业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由于生产经营状况所迫,有的企业只得进行批量裁员,以降低管理成本,缩小生产规模等手段维持现状。大多数农民工所从事的岗位是计件工资,因产量的限制,企业主将农民工的工资一降再降,这也是农民工集中返乡的局面。

4.政府政策支持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保障。江苏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江苏省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自主创业并举,大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鼓励农村企业就地安置农民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江苏省各级政府也在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的返乡创业。

5.返乡创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返乡民工创业项目大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或者处于单一的某一环节,往往与自己务工时从事的行业一致。经营形式主要是以个体和私营为主,企业初次投资规模大多在五万元以下,所以企业规模较小,规模效益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加上其部管理的不完善,其结果往往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利润也自然会大打折扣,投资效益大大降低。

二、江苏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难因素分析

1.创业初期融资困难。部分农民工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所需的资金来说,这点积累无异于杯水车薪,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收入仅够维持生计,根本无钱创业。当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困难问题,很多人资金困难也不愿意去贷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手续麻烦;二是要去求人办事;三是利息过重。如果政府和金融部门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将会越来越小。

2.基本素质较差又缺少务实的培训。返乡创业者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冒险投资,盲目创业,管理经验缺乏,短期行为较重,创业时小打小闹,高成本,低效益,甚至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是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和家庭式管理模式所带来的结果。

3.城镇创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通常劳动力成本是在城镇创业的重要优势之一,近年来城镇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优势不再明显。由于城镇生活条件差,当地许多年轻的劳动力,即使是同样的工资,也更愿意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回乡就业。如果以高薪引进高技术管理人才和较高工资招收普通员工,又会导致回乡创业的成本优势尽失,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使本来就小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甚至趋于破产。

三、江苏省返乡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构建

1.以返乡农民工为引领创建产业梯度转移企业。从江苏经济整体上来看,其内部各区域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南到北依次递减。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北,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于苏南,三地行业发展梯度明显。因此,根据三区域的产业梯度进行合理、适时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农民工在苏南城市打工多年,对其所从事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资金,他们回乡创业,复制原务工企业,把苏南不适合发展或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或建材行业,按梯度顺序分阶段转移到苏中或苏北,不但能推动了苏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也有助于苏中与苏北产业水平的提高。

2.以政府为主导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当地政府可结合地方特色规划创业园区,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予优惠政策和创业奖励。值得指出的是,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需要系统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江苏省返乡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策略研究

1.积极创建有利于农民创业的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宜尽快出台关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主要建议措施包括:安排农民工回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推行农民工回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把农民工回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享受外地客商同样优惠政策,做好回乡创业生产经营用地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对回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成立回乡创业农民工指导(服务)中心等。

2.完善城镇金融服务体系。当前,农村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组织,近八成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企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不仅贷款渠道单一,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而且贷款的利息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建议:(1)相关部门出台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优惠政策;(2)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加强其他银行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3)地方政府可通过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信贷融资问题。

3.构建完善的培训系统。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和信息渠道闭塞常常是影响其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其构建完善的培训系统是显得至关重要了。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对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给予补贴;(2)整合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创业培训。大力开展SYB创业培训,建立培训专项资金,广泛开展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的专项培训等;(3)应积极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4)树立创业先进典型。有意识地树立农民工的先进典型,可扩大创业示范的辐射效应。

4.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可积极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等基地,降低入驻门槛,要在各种制度上凸显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与信息导向性和提高创业成功率。如果各级政府能像扶持“海归”创业那样积极扶持农民工创业,相信农民工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只有几亿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才算是真正解决了民生问题。

参考文献

[1]龚黎莹,胡锻.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07(6)

[2]李含琳.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引导、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2、工作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络作用,依托全市各级劳动、人事、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等,鼓励成功创业人士的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力度。要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树立创业典型。在全市倡导“创业光荣、创业致富、创业改变人生”的理念,营造勇于创业、扶持创业和促进创业的良好氛围。从今年开始,每年至少对XX人进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培训结业率达90%以上,经培训后的成功创业和雇佣就业达到1500人以上,实现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3、工作重点: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等创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市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有大幅增加,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促进就业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愿意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改善创业环境

1、放宽市场准入。公民和各类组织均可依法自主创业。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拥有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各类人员申办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实体和个体工商户。

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外,所有行业和领域全面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创业人员申办经济实体或个体工商户,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从事新兴行业经营活动的,可以使用政府规范性文件中有关新兴行业的表述作为企业行业或经营范围用语。

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都可以凭本人身份证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办理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鼓励发展一人有限公司。城乡居民参与连锁经营门店的,可持总部出具的相关文件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鼓励支持兴办外经贸实体企业和外经贸经营组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外贸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备案,推行网上登记制度,为创业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允许创业人员选择最低出资门槛注册企业,并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创业人员申办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可自行申报出资数额,出资多少不受限制。

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类公司股东以科技成果出资,经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其出资比例可达到注册资本总额的70%。

创业人员申请企业名称登记,可允许其将行政区划放在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之间使用。创业人员经合法授权许可,允许使用授权人的字号或注册商标作为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字号。

2、放宽经营场所限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以及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经电信主管部门核发许可证并依法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后,鼓励在互联网上开办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三、改善行政管理

1、实行税收优惠。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凡符合相关条件,应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应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XX年底。

2、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3、维护创业者合法权益。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

四、拓宽融资渠道

1、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探索推出适合个人创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营特点的新型融资业务和服务方式。对符合国家政策、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个人创业项目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要创新贷款管理模式,简化信贷流程,扩大贷款支持面。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2、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金融机构应根据《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配套环境不断改善的趋势,在合法、有效、易变现的前提下,努力拓展抵(质)押担保品的空间,推动抵(质)押担保品由不动产扩展到动产、权益等,促进解决个人创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作方式,适当降低担保基金反担保条件。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根据农村创业的资金需求和经营特点,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

3、加大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创业农民自主创业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或其他形式的小额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按现行规定掌握,最高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小额担保贷款(或申请贴息的其他形式小额贷款)不超过5万元的部分,其利息由省、市财政按

8:2的比例,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或逾期不贴息。

4、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支持力度。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达不到上述规定条件的,可根据其实际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按人均2万元的标准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利息由省、市财政按8:2的比例,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或逾期不贴息。

五、推广有效的创业(培训)模式

1、“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英文简称siyb)。采取siyb培训技术标准,由取得siyb师资合格证书的教师授课,使用统一的siyb教材和统一的siyb培训合格证书,采用小班制培训(每个培训班25-30人)方式。对于尚未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对有创业的想法,但没有实践经验或知识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明确创业目标,选择创业项目,掌握开办企业的程序、方法和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并由专门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学员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制定创业计划书,指导其顺利开办企业;对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改善其经营管理能力,帮助其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2、“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英文简称ybc)。针对青年创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构建帮助青年创业的分级培训体系。为创业青年提供一定的无息、无抵押、免担保启动金贷款,安排创业导师对创业青年进行一对一陪伴式3年期辅导,为创业青年提供项目、资金、导师等方面的实际帮助。积极鼓励各地建立青年创业促进会,组建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鼓励各地发动社会力量,设立各种支持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各地建立青年创业园或孵化园,帮助青年创业。

3、“职工创业、就业帮扶行动”。依托全市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职工创业、就业帮扶行动”。充分发挥现有的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实现与相关部门的就业信息联网,资源共享,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积极探索设立担保基金,为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提供担保服务。对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帮助解决创业中的技术、资金难题。

“巾帼创业、就业服务行动”,依托全市各级妇联“妇女就业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开展“巾帼创业、就业服务行动”。建立妇女创业就业信息网,通过网上征集妇女创业项目,公示创业项目申请流程,指导妇女填写创业基金申请表、创业计划书,重点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妇女、返乡女农民工和女大学生创业。积极对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开展创业培训,提供项目、资金、导师等方面的援助。

“创办中小企业”,针对创办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健全创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社会化服务网络,为创业者提供政务、创业咨询、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后勤保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开展创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培训,建设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开展产业政策、工商、税务、财务等相关知识培训,提升其自主创业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政府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县(市、区)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

2、完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劳动保障、发改、经贸、教育、财政、人事、外经贸、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各地要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想创业、敢创业和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和为社会作出项献的企业家,树立创业典型,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

八、实施步骤

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利用5年时间,开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新局面。

第一阶段:用2年时间,抓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意识,营造人人积极报名参加创业培训的氛围。

1、强化培训力度。在去年开展创业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各类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发挥各培训机构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有条件的要组织各院校和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逐步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探索一条创业培训新路。

2、提高培训质量。从加强机构管理、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后续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各地各级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派有专业知识、有能力担任创业培训教学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要加强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参训学员到课率,规范培训质量。目前市级已建立一支有能力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我们还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开展示范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队伍的素质。把我市的创业培训,办成以抓培训质量为特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全省培训质量第一。

第二阶段:用2年时间,抓后续服务,营造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

1、建立“六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围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 化、跟踪扶持六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六位一体”的创业帮扶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城乡创业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帮助自主创业人员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2、推介创业项目。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各地应积极采取政府开发、社会征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项目采集,开发一批有市场前景,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方面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实行微机数据库管理,定期给创业者,

提高项目成功转化率。

3、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符合条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篇7

关键词:小额担保 创业促就业 建议

小额担保贷款是近几年实行的一种比较新的财务担保政策,这种政策以国家政策为基本框架,以市场经济内容为主要导向,通过有比较稳定收入的中介人进行小额贷款担保。小额担保贷款,自施行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创业者的热捧,不仅可以增加创业机会,这些创业机会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同时,通过这样的小额贷款担保,可以促进良好的资金循环,贷款人和银行都可以获得利益,是很好的贷款方式,国家政策目前也在不断往这方面倾斜。国家实行支持企业的政策,通过创建一个健康创业的环境来促进就业,在组织和管理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控制贷款的创业方向,形成,城乡区域制度,三位一体,覆盖范围比较大的贷款体系。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实施小额贷款的政策,以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实施了小额信贷的政策,帮助人们进行创业,这是在新形势下,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实现创业的方式,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个体户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成果的可靠保证。评估显示,小额贷款,支持一个人的创业,可以吸纳三个人进行就业,支持一个企业,可以可吸收超过11个人进行就业,小额贷款,每年都在增加就业方面提供帮助,吸纳了很多的剩余劳动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也在增加着人们的收入,人们的每月平均收入都在不断增长,改进企业和家庭个人月平均收入,并且吸纳和安置了更多的工作人数。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融资力度,为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渠道,成为执行就业的重要载体。

二、以创业促进就业,发挥小额贷款优势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型,努力提高担保基金额度,通过信用保证,对一些有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的优势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使劳力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吸纳就业的力度。前几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也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中,这些企业的融资问题上影响较大,比较突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采取和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有关单位进行有效地协商和合作,加强小企业贷款额度,以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面对现代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加创业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解决就业的方法,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比较强,相比较大企业吸纳劳动力,更具活力,也更加方便,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的就业就显得比较重要。中小企业的创业,要依靠政策的扶持,需要资金的投入使用,因此,小额担保贷款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下面就对中小企业小额度担保贷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风险补偿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业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小额度贷款担保制度,在资金的运作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风险方面的考虑,国家制定相依的政策进行扶持,要经过小额度信用担保中心推荐,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担保贷款的推荐信和金融机构的发出的证书进行审核,小额贷款中心审计结束后,,每年按照一定的金融额度发放风险补偿,给予中小企业一些呆账、坏账的补偿等。

(二)政策贴息

政策贴息需要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核实审批,同时财政相关部门进行支持,对需要贷款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核实,确保符合政策贴息的原则,符合原则,按照政策进行贴息,财政部门按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的条件,贷款基准利率的50%,提供中央和地方政府各承担25%,以创业促进就业,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政贴息,中央财政负担25%,地方财政负担75%。政策贴息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导向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促进资金合理使用,达到良好的资金循环。

(三)提供担保

贷款机构要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发放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工作,确保中小企业的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是否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是否符合本地区特点,同时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对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进行直接评估证实。如果中小型企业市场前景好、能带来经济效益,那么就要对这样的企业就行扶持,直接为其提供担保。

担保是一个中介人或者是中介机构的工作,中介负责具体的核实和调查,然后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再经过核实后,进行资金的发放,这样资金就会到达中小型企业,作为中小型企业创业的基本资金,这是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创业以后,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融资,将企业做大做强,在农村地区,进行创业可以使返乡农民工获得工作,增加他们的工作机会,这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是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四、结束语

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增加他们的创业就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使农村稳定,要努力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担保政策,即使进行贷款资金的发放,促进这样的企业长足有效发展,使这样的企业做大做强,为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做出贡献,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传亮, 唐英琴.中小企业切盼实施差别信贷[J]. 海内与海外, 2011

[2]罗凡,玉玲慧,麦卉.小额担保贷款制度创新探索——柳州实证[J].广西经济, 2011

篇8

移动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引起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围绕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更是方兴未艾,其中大部分创业者来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创新发动机。正因为创业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美国一些教育机构和学者很早便开始创业教育、创业研究(木志荣,2006)。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通过有关创业理论的传授培养创业精神,并开展创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分享创业经验与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创业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其伴随着财富的增长。这一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包括,创业者、商业机会、组织和资源。从本质上讲,发现与识别商业机会是创业者首要条件,获得机会后的创业者进行资源组合,开展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实现价值的创造。移动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创业形式,如众筹影响着大学创业教育。风险投资者、天使投资者涌入创业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本决定着创业的成功。通过创业教育,促进社会资本的有效传递,增强创业者的竞争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特点,讨论了创业教育推动社会资本传递的机制,研究结论对我国互联网创业、大学创业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移动互联网与创业教育

1.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基于网络创业发生了根本转变,加之市场竞争的激烈、环境的负责多变,创业呈现了诸多变化与趋势。互联网格局的巨大改变来源与移动终端的大量出现,例如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带来了上网的便捷,改变着生活与学习的方式。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的互联网产业竞争格局,也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O2O(OnlinetoOffline)成为移动背景下网络创业的重要平台。这些新兴事物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网络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增强了市场竞争强度。互联网产业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带来的创业机会与体验也是全新的。而这种移动终端也试图抢占这一市场资源,一定程度上使得创业机会演变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的主要领域与市场(黄薇,2014)。这种情景下,O2O平台也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新兴领域。此平台将线下线上的商品或服务关联起来,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市场活力。例如,手机游戏市场中“愤怒的小鸟”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游戏便是成功的范例。类似的创业项目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们大多经过周密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偏好,并依靠强大的团队进行市场运作,最终取得成功。移动终端的容量、屏幕大小,甚至触屏特点都成为市场定位与市场运作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盈利与价值创造尚未出现完整清晰的模式。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也面临着挑战与风险,例如支付技术相对落后于移动经济的发展。而支付恰恰是移动创业项目中关键的环节,如果支付技术不完善将导致交易的安全性、客户信息的泄露等风险。这些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尤其是青年创业者从理论与实践中加以解决。此时,创业教育便应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2.创业教学演化路径。创业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后,无论是在教育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研究学者和作品。在理清创业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进行细致的分析,试图比较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关系。我们根据引文编年图,寻找理论发展路径,并找出一条主路径将理论演化路径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首先,早在1987年,Mcmullan和Long认为创业教育与孵化器、创新中心、科技园、风险投资一起组成了创业系统。他们在总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创业教育时,认为新创企业的成功是创业知识、“know-how”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这个过程机制的核心便是创业教育(1987)。之后,Hills(1988)对美国15所大学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创业教育的因素包括,教育对象,管理和教育项目问题、课程特点。

其次,以Katz在2003年文章为代表,国外创业教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对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进行探讨,例如衡量指标等。也有学者逐渐脱离创业教学显性因素,认识到隐形知识、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研究越来越具体化和情景化,例如关于性别、自我效能与创业职业倾向等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出现了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Katz(2003)对美国创业教育自MylesMace于1947年2月首次在哈佛商学院讲授创业课程后,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回顾。他发现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已趋成熟,并且似乎超出了商学院和美国本土领域。Honig(2004)对美国前100所大学中的78所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创业经验的创业教育模型。普遍实证结果发现,创业教育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个人创业意向。创业者行为多来自隐形知识(Polanyi,1967),通常是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将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结合到创业实践教育中是有必要的。有学者开始探索创业教育的不足和边界。Bechard&Gregoire(2005)在介绍了创业教育四个关注点,包括创业教育的社会经济作用、系统化、内容化与个性化的教育创新。之后,他们认为三个方面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社会认知、心理认知、精神或伦理理论。为克服上述缺陷,创业教育者需要成为管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双面手。Wilson等(2007)研究了性别、自我效能与创业职业倾向的关系。

我们认为未来的创业教育将不断与具体化、情景化的因素相结合。首先,创业教育将越来越重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递。这将推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课题体系和教育方式也将考虑外部动态环境与创业实践之间的作用机理。其次,创业教育研究也会继续发挥对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预测,在引进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理论和基本构念后,创业教育研究将逐渐根据具体情境,系统探讨诸如社会资本、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和过程。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教育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特点。运用创新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从社会网络来视角,我们结合创企初创阶段阶段阐述了投后管理在硬资源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如下图1所示。风险投资人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关系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如何被投后管理所调节?我们认为“资源可以传递、能力需要学习”,投后管理对资源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调节作用,比对能力作用“明显”。外部探索只能够获得资源,能力需要更长期的企业内外部利用过程。网络关系(RelationsandResources)更多地代表资源,而网络结构(StructureandPower)更多地反映了某种能力。因此,新创企业外部探索更多地促进了网络关系,而非网络结构在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2.创业教育对社会资本传递的机制。网络关系与网络结构为代表的社会资本是不同的。创业企业不同阶段所需资源也有所差异。初创经验、被投企业的TMT结构,创业人力资本、VC网络是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Aubry,Lièvre,2010)。根据以往文献我们将创业企业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Scott&Bruce(1987)将小企业发展分为形成、存活、成功、快速发展和资源成熟五个阶段。在形成与存活阶段,主要目标是未来生存,组织结构与战略管理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可以合并为“生存阶段”;成功与快速发展合并为“发展阶段”。因此,相应地有为初创、成长与成熟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相应的投后管理模式会发生变化。研究者参考人力资源领域成果将资源划分为“硬资源”(HardResource)与“软资源”(SoftResource),硬资源强调生产性目的,将人力资源看待为与其他产品投入相同的因素,而不将其作为获得竞争力的重点。Walton(1985)认为员工是最大软资源,构成组织成功的关键。我们并没有发现对于两类人力资源行业不同资源类型投入有所差异的以往研究。

研究发现KIS(knowledgeintensiveservices)传递着知识,对新创企业前期绩效影响较大。内部资源扩大了KIS外部资源与对企业绩效的作用。Lee等(2001)认为技术为基础的创业企业,内部能力与外部网络的交互作用下影响着企业绩效。社会资本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与资源,增强了创业企业的竞争力(边燕杰等,2000)。竞争环境中,组织布局平衡紧密与松散网络,从网络与机会的共建中实现关系再生产与组织成长,达到对环境的复杂适应(罗家德等,2014)。社会网络嵌入的知识流转和资源整合的交互创新过程(王黎萤等,2014,而来自中小企业提供了网络影响着创新效率的证据。

创业教育首先需要定义一个清晰的理论边界。其实,Gorman,Hanlon&King(1997)很早就指出,需要区别三个概念: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进取心(Enterprise),小型企业管理(SmallBusinessManagement)。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创业教育划分为四种类型:创业倾向(Propensity)、新创公司(Pre-startup)、后新企业(Post-startup)和创业教育过程(EducationalProcess)四个阶段。同时Gorman等表示创业教育中,根据目标市场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内容和过程的教育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创业教育更应该依靠高校教育,不能过分强调金融中介机构、管理咨询等的作用。

理论命题1:创业教育制度化程度对网络关系与创企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发展前期”较为明显;理论命题2:创业教育制度化程度对网络结构与创企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发展后期”较为明显。

创业企业需要综合利用外部探索与利用两种行为,尤其是在创业发展阶段,如何通过投后管理获得两方面的优势是关键。企业同时开展外部内部的知识探索。动态变化环境中企业在探索与利用过程中寻找着平衡,两种活动都需要企业资源。而资源恰恰是有限的(Raischetal,2008)。例如,风险投递的投后管理便是传递资源与社会资本的重要方式。投后管理作用机制与创业企业的探索与利用式创新或学习行为密不可分。众多研究探讨了探索与利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初期观点认为,探索式或利用式技术创新均会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Hoetal,2011)。领域内相关研究逐渐提出了与这类“线性”关系不同的主张,即过度探索或利用对企业绩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Wang,etal,2012)。探索式与利用式技术创新这两类行为之间是否需要平衡,以及宜以什么样的形态进行平衡?部分学者认为“二元”平衡对企业绩效是不利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难以得到协调,单纯追求所谓的“二元”平衡对组织绩效不利(Ghemawatetal,1993)。而另一部分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探索与利用两类技术创新需要保持平衡,综合利用这两类技术创新对探索式与利用式都带来优势。

理论命题3:新创企业外部探索正向调节网络关系对创企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论命题4:新创企业外部探索正向调节网络结构对创企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要将“准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创业者与创业企业连接起来,并解决互联网时代创业遇到的关键问题(苏益南等,2009),促进社会资本的有效传递。尤其是要加强准备创业者与新创企业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四、结论与讨论

1.主要结论与建议。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是关键环节。移动互联网时代影响着大学生创业以及创业教育。本研究结合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特点,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改进与变革。研究者在梳理国内外创业教学研究的理论发展基础上,讨论了“移动创业”的形式与面临的问题。并论述了通过创业教育促进社会资本传递的方式与途径。首先,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培养的是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增强创业能力的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创业者责任感的塑造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责任感对于社会、创业者自身都十分必要。责任感培养过程中,需要强化团队合作精神,以增强应对困难,获得成功的能力。上述措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落实。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需要持续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而创业教育目标需要加以明确。邀请网络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教育课程多样化、教育学研究、高素质创业教育者、风险投资者加入创业教育等,都是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篇9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区要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中小企业管理、教育、建设、国土资源、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篇10

企业开工不足,就业岗位缩减,农民工大批返乡,而高校毕业生人数又攀新高……今年的就业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在这场危机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共克时艰,“改善民生”“保就业”已成为共识。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冲击,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面对危机,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第一工作目标,利用就业压力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引导新的创业浪潮,用创业带动就业。

面对危机,政府应该用创业带动就业,主动引导第四次创业浪潮,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据调查估计,目前返乡农民工已经有800万人创业,并已经带动3000万人就业。因而,怎样利用危机“倒逼机制”引导中国的创业浪潮、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来应对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问题。

当前,农民工创业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农民工创业及其推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可以引爆我国最大的内需。鼓励农民工创业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就业危机。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农民工创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农民工创业在当前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市场活跃的关键又在于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回乡创办经济实体,返乡农民工有效带动一大批农民就业致富,已经从昔日的城乡游民转变为当地经济的“领头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民工返乡一人创业,可以致富一方,进而拉动内需。

二是有利于农村城镇化发展,建设一批中小城市。我国的城镇化实质上是一种半城镇化,已经进城的农民工实际上并没有市民化。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在小城镇和县城,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县城集聚,扩大县城人口和经济规模,有效推动以县城为中心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引爆农村内需大规模扩容。

三是有利于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沉重代价。由于家庭分离,农民工的异地流动形成了诸如留守儿童问题、留守老人问题和农村劳动力弱质化及老龄化等巨大的社会代价。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在家庭功能中缺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利于化解多年来农民工进城务工所形成的一些社会问题,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创业有利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个新农村建设。当前的旱情再一次暴露了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要通过以工代赈,积极鼓励农民工参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返乡也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