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社会范文
时间:2023-03-15 23:4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力资源与社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石家庄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创办期间,由顾剑成功创建了具有我局特色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站。由唐淑芳为我局内部人员创建了qq群。由张云霄等的人负责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维护网站的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站作为我局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机关有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信息的窗口,全面展示了我局本年度的工作内容与成果,并起到了联络本组织内部人员的作用。
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时,在张云霄和马泽帆的共同策划下,建立了石家庄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各层组织,并相应的配置了相关人员。形成了系统的组织系统,形成了以张云霄为局长,马泽帆和顾剑为副局长的领导系统,并相应的任命了个科室的人员(办公室主任—唐淑芳,劳动争议仲裁和科科长—马泽帆,行政事项服务科科长—栗双平,社会医疗保险科科长—顾剑,社会养老保险科科长—杨晓霞,劳动就业科科长—张红波)。
为了规范我市劳动用工合同,由行政事务服务科相关人员制定了劳动合同范本,在栗双平和周爽等人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将国家有关规定与我市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了符合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并相应的组织了相关的单位进行了填写。
在本年度,我局进行了三次大型的劳动争议仲裁,分别由马泽帆、裴斐、范权伟为首席仲裁员的组成的劳动争议仲裁小组,并对相关案件进行了劳动争议的仲裁。分别为:马泽帆、张云霄、黄皓洁、唐淑芳对我市英雄啤酒公司发生的工伤事故惊醒仲裁;裴斐、顾剑、周爽、栗双平对百斯特人力资源公司因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进行了调解;范权伟、杨晓霞、范立娜、张红波对华北工商大学的住房福利的争议进行了仲裁。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个劳动争议仲裁小组积极地收集有关的证据,对案件进行了合理的裁决。
我局在唐淑芳、张云霄等人参加了企业单位(英雄啤酒公司)的企业年金听证会,并对其中有关的项目进行了论证。有力的保证了在以后的实施中,劳动者可以切实的从中得到福利。
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的号召,我局对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基金的申请,变更,注销等进行了全面得管理。分别由以下人负责相关的项目:杨晓霞、范立娜负责我市养老保险一系列事务的管理;顾剑、裴斐负责我市医疗等有关事项的管理;张红波、范权伟负责我市工伤保险的相关事项。
篇2
关键词: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作用;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指采取现代化科学方法,对于企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组织、调配,并将人力物力相结合,使企业人力、物力配置更加合理,让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想要达到最终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企业为了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进一步让企业发展,应该对企业员工薪资福利进行进一步合理配置,社会保险作为劳动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影响企业和员工,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保险最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对生、老、病、死、残、失业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补偿和收入的一种制度。一般企业员工涉及最多的就是“五险”,其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五个方面。社会保险的指导方针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同样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福利保障,它能够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力。社会保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社会保险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劳动者
社会保险是组成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的重要部分,如果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完善,那么就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落实到管理之中,将社会保险与企业劳动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避免让企业员工出现不满情绪,加强企业员工的根本保障。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员工在企业之中的认同感,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更加专注、积极,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所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双赢的局面。
2.社会保险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社会保险能够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双赢的保障手段,通过为企业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能够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员工带来归属感、安全感,进而让企业员工对企业生产更加负责、激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生产效率,避免在企业生产中出现分心、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能更加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员工的资历和职位进行工资调整和社保基数调整,从而提高优秀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社会保险能够稳定企业人力资源队伍
社会保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计划,是企业员工在服务期间的价值体现,待到退休之后取得社会保险补偿。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员工在合同期间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那么社会保险也会中止,对企业员工未来的社会保障方面带来很大损失,甚至会致使自身失去收益权。所以,企业员工由于社会保险的原因,在考虑是否离职的问题上会变得更加谨慎。由此可见,社会保险能够有效保证人力资源队伍稳定。并且,有一些企业为了奖励贡献较大的工作人员,会采取提高工资或者加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的提高虽然在工作期间收入无法提高,但是在退休之后养老金会有明显的提升,甚至会提升到高收入人员养老水平,使企业员工心理更加平衡,让企业人力资源队伍进一步完善。
4.社会保险能够减少企业人力资源负担
社会保险对企业劳动者不同方面进行了保障与规定,通过社会保险保障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工伤、生育等资金支出。由于社会保险一系列优点,很多企业都将企业自身待遇转变为社会保险待遇,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压力,进而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逐步增长。
二、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是依附于企业自身体系之中,想要真正让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社会保险制度与企业制度体系相融合,但很多企业只是简单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并未融入体系,使得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1.管理制度构建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没有制定一个管理社会保险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往往都是照搬西方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硬性将社会保险加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然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西方的完善程度,所以这种方法无法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的需求。再者,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价值取向过于片面,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甚至只把社会保险当作一种福利,而不注重其作用。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社会保险的作用,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无法将社会保险与生产效益相结合,使得社会保险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2.企业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想要将社会保险彻底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企业必须要有一批懂管理、懂社保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很多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市场变动,或者财务主任担当、或是综合办公人员担当,而且这些管理者没有相应社会保险管理能力,很难落实社会保险理念,只能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慢慢摸索,使得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3.企业构建计划体系框架不够完善
一套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及社会保险制度,是对企业员工的基本保障。然而,很多企业对社会保险的错误认识,使得无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宏观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结构还不够完善,严重遏制社会保险发挥作用。
4.法律法规执行不够规范
很多企业为了节省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时,没有将社会保险纳入合同范围之内,无法保障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使得企业员工遇到工伤、疾病、生育等问题,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除此之外,有一些具有实力的企业,为了减少老员工的工资福利开支,提前为老员工办理退休手续,让一些为发到退休年龄的员工由国家赡养,从而提高社会保险的压力。
三、加强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
想要让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还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根据社会保险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调整企业内部结构以及改善企业管理制度。
1.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的战略模式
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在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时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战略,制定一套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管理的专业岗位,合理分配员工责任,并且建立一套考核机制,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合理分配工资福利的分配比例。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让社会保险等级与企业员工业绩挂钩,从而使社会保险从“有没有”转化成“好不好”的差异化战略改革。让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灵活、合理,根据员工实际表现来提高员工福利,并且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的实施力度。
2.规范企业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要遵循法律法规,劳务合同也是如此,要遵循“三公”原则,即公平、公开、公正,合同签订要遵循法律程序。企业在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的时候,要如实向有关机构和有关部门上报企业工资总额度和企业员工收入,待社会保险机构审核后,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费率到当地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结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研究,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根本,全面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制度进行规划、完善,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从而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完整性、关联性、结构性、功能性,提高企业日常运营的生产效率,让企业效率实现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双赢。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增多,我国企业也向着多元化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合理性、全面性,让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企业及企业员工的双赢效益。
作者:侯平阳 单位: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弊端;主要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社会保险业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在取得众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人力资源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人才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保险公司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是未来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保险公司在管理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下面就谈谈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的内涵
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在社会保险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
二、社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弊端
第一,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会保险公司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公司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忽视了人力资源问题,把人力资源仅仅看作是需要时才发挥作用,视人为固有劳动力,只重视拥有和使用,不重视开发和流动,使人才既进不来,也流不出去,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有些领导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因事择人、重事不重人的传统人事管理理念上,在管理上多采用“管、卡、压”的方式。
第二,社会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社会保险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社会保险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国际保险市场情况、熟悉国际保险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市场严重缺乏高学历、懂管理、重服务的高级管理人员。营销队伍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第三,缺乏竞争激励机制。社会保险公司中,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员工的利益风险与岗位责权不对称,责权利不统一,奖惩不对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受社会保险业行业特性的影响,存在绩效考核导向偏差的问题,过分强调对工作结果的考核,而不关心员工行为与过程,这种考核的结果并不能提供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的明确信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四,人才流动影响了公司的发展。社会保险公司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公司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冗员”的出口渠道不畅。人才大流动,预示着原有格局的大变化和保险业的大发展,或许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流出,会带来商业秘密的泄露、公司战略的曝光、新品开发的受挫和原有客户的流失等问题。
三、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第一,更新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由各个人力资源环节子系统构成。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保险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配置;应该竞争上岗,将人的惰性抑制到最低,发挥人的潜能;一定要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员、薪随岗变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及辅助人员的比例;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来吸引人、留住人,增强社会保险公司的凝聚力,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
第二,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竞争激励办法。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中。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实施分类量化考核,发挥考核在管理人员甄别、选拔和调整中的作用,增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力度。只有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工作环境,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期权制度、职务升降制度等,才能留住人才。
第三,拓宽人才培训机制。社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看作是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建立人才选拔机制,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人的潜能。拓宽培训途径,采取函授、讲座等培训方法使员工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让一些有能力的员工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骨干,让员工了解社会保险公司本企业的文化、传统,从而产生集体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一支高素质的保险队伍。
总之,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是生产过程的主体。人力资源在社会保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而一套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成为社会保险公司极其重要的战略工具,也有助于企业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庄超.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9).
篇4
关键词:门户网站;数据交换;信息共享
1引言
采购成熟、先进的网站开发、管理软件及中间件软件产品并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搭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站,实现政务公开、网上业务办理、在线服务等网上业务功能;开发社会保险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开发数据接口和转化系统,实现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社会保险信息系统、OA办公系统、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
2门户网站模块设计
2.1总体结构
2.1.1功能
2.1.2业务处理
主要是指公众在门户网中“厅长信箱”、“投诉”等栏目中提交数据,办理人员在内网(办公局域网)处理数据,数据处理完毕后到外网供公众查看。
2.2页面设计需求
2.2.1网站栏目
合理布局网站的栏目结构,对网站栏目进行科学规划,对信息内容进行合理分类。网站栏目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分类要清晰,层次合理,页面层次不能太深,应遵循“三次点击”原则,保证用户能够方便、快捷找到需要的信息内容;信息传递要及时,重要公告,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展现给公众。
2.2.2网页风格
网站要有区别其他网站的独特风格,包括标示、色彩、版面布局等。首页与栏目之间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差异性。在色彩运用上根据和谐、均衡和重点突出的原则,将不同色彩进行组合、搭配,以达到最佳效果。门户网站应考虑网络的传输速度,在保证界面美观的同时,保证用户在尽短的时间内浏览到人社网的首页。
2.2.3网站导航
网站导航包括信息导航、菜单导航、页面链接和网站地图等多种导航模式。要求对网站导航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使用。
2.2.4网站界面
(1)色彩
采用人社特色的红色为网站主色调,突出人社的自然清新感觉,而且色调稳重,凸现官方网站的特色;在绿色基调中融入点缀色彩,再配以立体效果的渐变色,让网站色彩层次分明,显得丰富、饱满。
(2)视觉效果
顶部动画设计主题思想可为:绿色低碳、人社节能、科技创新,配以宣传文字,达到宣传人社的目的。
(3)网站布局
采用上中下多层结构,轻重分明,功能分明,将最重要的部分尽量放到第一屏,让公众用户能够立即操作。版面设计达到精巧与稳重相结合,排列紧凑有条理,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展示宣传人社概念。布局方式在保证整体性、权威性的前提下,子栏目的多种灵活表现方式并存。
2.3交互应用管理
2.3.1领导信箱
首先由公众在互联网提交信件,提交信件后系统返回信件查询码,用于信件的查询。处在内网(办公局域网)收到这些信件后进行分类转发。然后收集处理结果进行回复和操作。对于一些垃圾信件管理员可以标记为已处理状态。对于一些已经回复了,但又不便公开的信件,选择状态为不公开,这部分信件公众只能通过查询码来查询,在网站公开列表中不予显示。
2.3.2投诉举报
公众在互联网提交投诉后,由处在内网(办公局域网)受理,然后将投诉转给各处室,各处室的人员回复处理结果进行。后台管理员可以自定义时间段将投诉各个状态的数据汇成一张表(比如2014年X月里已经处理的有多少,公开的有多少,新稿有多少,总共有多少),然后可导出Word或者Excel。
2.3.3在线访谈
管理人员在后台录入访谈的相关内容(标题、图片、访谈时间、访谈简介)。可在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中展示。
2.4查询中心
随着网站内容的不断丰富,如何从巨大的信息量中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人社门户网站提升信息服务的一个迫切需要。在页面中放置简单的关键词输入框和提交按钮即可提交检索请求,并返回检索结果。
3结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实现了政策简介、投诉举报、意见征集、网上调查等业务办理的信息化,并实现了厅长信箱等业务,极大地提高了网站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国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现实困境;制度策略
中国社会组织是非盈利性组织,其主要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使命感和理想化,并且人力资源管理要符合社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要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明确地传输给组织成员,从而促使社会组织人员的价值观与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1 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
1.1 宏观运行的困境
首先,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的量与质并不对等。从2009年开始至今,中国社会组织从43万个增长到55万个,而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在期间从事社会组织的人员从545万人增加至614万人,从表面上来看,社会组织人力资源也在快速的发展中。但是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中国高校每年会为社会培养1万名专业工作者,但是真实的从业率却不到30%。另外,目前,在全国社会工作者中只有4万名工作者获得了职业水平证书,这意味着我国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极低。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从事专业社会工作的人员占总人口的2%,香港为1.7%,日本为5%,而德国为6%,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从事社会组织人员和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对于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这两者的关系并不协调一致,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增长速度十分快,而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增长却呈现回落现象。其次,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的专业素质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国从事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程度并不高,其工作人员的学历与实际工作要求也不符合,因此无法解决和应对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困境,我国社会组织应该加强专业社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为推进社会组织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1]。
1.2 微观运行的困境
第一,社会组织的文化和精神与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认知存在着很大的误差。一个好的社会组织应该有着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其组织的使命感和理想促使更多的社会组织人员认同并且遵循社会组织的管理理念,另外对于社会组织的运行效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专业社会从业人员更加注重岗位调配、薪酬与福利以及绩效和鼓励制度等三方面的工作因素,而关注组织文化和价值的仅仅只占13%,这就说明了专业社会从业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化和价值的培养,从而导致了社会组织运行效率下降。第二,社会组织构架与专业社会从业人员发展不一致。我国目前的社会组织构架较于简单,并且规模也较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多数社会组织规模在10人以内,并且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也就是说社会组织更加注重对于专业社会从业人员的短期管理,这却大大限制了社会职员的发展,并且也导致了大多数社会组织流失专业人才。第三,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价以及员工诉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社会组织在招聘中更加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对于员工的价值观念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这并不符合社会组织的运行理念和管理理念。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社会组织机构并没有建立成熟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大多数是关于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对于组织的价值体系和管理理念并没有提及,这导致组织员工在社会服务中没有归属感和使命感。大多数社会组织都是非盈利性的,即使运行资金来源有限,但是对于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基本需求都要适当满足,跳出“绩效不与物质奖励挂钩”的误区,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2 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策略
2.1 宏观制度策略
首先,应该实施短期制度策略。一方面,政府应该利用国家权力来保障专业社会从业人员的基本利益和合法诉求,并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约机制,再通过专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来运行,最终营造出有利于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契机。这也意味着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应该控制在法律和制度之下,并且适当地要求政府加以干涉和调控。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宣传社会组织的形象和性质,并且培养公民的社会观念和服务意识,促使更多的人认可和接纳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因此,中国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公民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促进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另外,我国社会组织也要有完善的政策支持和体系保障。政府要满足社会从业人员的基本福利和诉讼需求,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来挽留更多的专业社会从业人员,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定的基础。其次,应该实施短期制度策略。一方面,应该加快完善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中各阶层的职责和任务,不仅要科学合理地调配岗位还要建立社工义工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合作和联系,打破社会组织“行政化”难的局面,明确政府在政策和市场规则制定方面有着主导型职责,并且为引导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组织人力资源流动性的控制,为了进一步抑制社会组织人才流失的现象,政府应该对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进行详细的注册登记,并且通过一些列的岗位培训和道德教育来考核和规范社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促使社会组织在长期发展中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以及科学化[2]。
2.2 中观制度策略
首先,应该将社会组织协会与行政组织分割开,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社会组织的自律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可以建立合理系统的社会组织结构体系,而社会组织员工评价体系则由社会组织协会管理模式提供。其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行业协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职责要明确,实现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其中政府是社会组织的引导者,为社会组织运行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但是政府减负着太多的职责反而影响社会组织的运行效率,因此,政府应该将部分注册权、监督权以及考核权过渡给行业协会,促使行业协会作为中间机构来分担两者的工作量,从而对社会组织员工进行更好的规范和培养。
2.3 微观制度策略
从微观层面来看,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基本需求,一方面不仅要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员工价值观和文化观的培养,因此,在社会组织招聘中要考核员工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是否与社会组织的核心相冲突。另外,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引导员工认可和接纳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转换成自身的价值观。因此,绩效考核中也要将价值观考核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将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与员工的福利和薪酬直接挂钩,从而鼓励员工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3]。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社会组织人力资源与社会组织发展不一致,因此,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创新管理制度和策略,从宏观上利用政府权力来制定法律法规和制约机制,从微观上有力保障社会从业人员的合法诉求,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代盛.中国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制度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5,(9):76.
篇6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资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的出现,主要职责是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好的就业及生活服务,以维护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得社会群体的工作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质量,加大力度探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人力资源单位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独特,主要职责是为社会适龄人群提供就业机会,而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便于人力资源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人事档案,掌握社会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提供就业机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难度,通过科学且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及监管,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靠性。尤其是近年来人社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较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度也明显加大,单纯依靠人工无法高效完成诸多工作,而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便于采取科学、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对于人力资源机构的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机构是工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我国新颁布的条例中,增加了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力度,提出了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对养老、医保工作都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这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完善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其各项权益,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 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2.1 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当前我国资源结构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与涉及的平台主要有高校平台、社会人员平台以及区域内行业平台三个方面,为促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当从这三个平台入手,采取可行措施加以完善,通过对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化利用,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是在高校平台方面,针对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单位??当积极与高校建立联系,通过交流与合作来为毕业生提供准确且真实的就业信息,建立共有信息平台,最大程度上缓解以往区域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业信息的滞后性问题,保证就业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和时效性,确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具体作用得到准确发挥,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科学化指导,维护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
二是社会人员平台方面,通过研究可知,当前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一些社会人员,包括刚刚失业的社会人员和长期待业的社会人员,为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可以针对此种情况建立社会人员信息网络系统,对不同情况社会人员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以及工作经验等做好记录,构建一个社会人员平台,为这些社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人员平台以短信、微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社会人员参与面试,从而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降低工作中的失误。
三是区域内行业平台方面,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下,人力资源单位应当积极与区域内行业进行交流和沟通,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行业工作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区域内部行业平台,促进企业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这一平台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不同类型的求职信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可以招聘信息并查阅求职人员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来邀请人员进行面试。由此可知,区域内行业平台的建立健全,对于招聘企业以及求职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价值。
2.2 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监督工作
为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社会进步,改善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作为社会中的事业单位,其主要宗旨是为社会群体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群体利益。因此在积极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监督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约束,确保机构日常各项工作开展的公正性、公开性与公平性,确保社会群体感知到来自国家与社会的支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2.3 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完善,需要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可靠的支持,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全面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在全面把握社会人员综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对人员进行合理分类,保证人员甄别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应当制度规范且工作体系完善,以促进各项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尤其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时,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完善平台内的数据资料,定期对平台内部信息进行检查、修整和核对,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为有效应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应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建立内部交互平台,以确保在出现突发状况的第一时间进行商讨,促进问题的及时、高效解决,促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确保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4 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
新时期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在该平台上社会成员只要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申请注册,便可获得进入该信息系统的权益,然后进入自己关注的具体平台中进行查看,这样其才能及时掌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只有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才能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D6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企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当树立“以人为本,快乐工作”的理念。 将企业利益与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合理结合,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完善职工的社会福利制度,保证社会保险的实施和发展,促使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以及职工积极性提高的双赢效益。
1 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指国家有针对性地对因生、老、病、死、残、失业等造成生活困难的劳动者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5 个项目。社会保险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一般具有强制性、互济性、非营利性的特点。合理的社会保险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能够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是企业拥有一支优秀生产力的保证。 所以,社会保险必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关于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激励措施
社会保险是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企业的保险福利与职工劳动生产情况相结合,有效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预防和消除职员的不满因素,降低员工作时的后顾之忧,使之更加专注工作,同时也将使职员感受到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被认同感, 进而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此,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认真履行社会保险制度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1.2 社会保险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有力手段
社会保险是结合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为一体的保障手段,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给职工带来了安全感,而这一安全感将会演化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将大大降低职工由于缺乏安全感产生的分心和低效率的问题。 企业在法律范围内适当地根据职工的资历和地位调整其工资收入即社保缴费基数,会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面提升企业凝聚力,达到较高的生产率。
1.3 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队伍的有效稳定剂
社会保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长期支付计划,是职工在为企业服务期间所创造的,并在退休之后才能取得补偿的报酬,通常来说,如果职工在规定期限内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意味着社保计划的中止,将对自己未来社保收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会导致自身完全失去受益权,从而将会对是否离开企业进行比较谨慎的考虑, 保障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另外,有些企业以超出 3 倍部分的工资总额作为奖励用于有较大贡献但收入偏低的那部分人才,或者通过加大其当年的缴费基数来使其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得到提高,这样一来,虽然当期的收入未见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将会达到指数化的上限, 甚至与现在高收入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有着同等待遇,使其达到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使企业在不增加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条件下, 又留住了人才。
1.4 社会保险将大大减轻企业人力资源的负担
社会保险对企业用人各个方面进行了保障和规定,分散了企业承担的职工的工伤、生育等费用的支出,有些原先由企业支付的待遇转变为由保险基金支付, 这将大大减轻企业人力资源的负担,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大的增长。
2 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导建立的制度体系, 而这项体系尚未健全,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 管理战略考虑角度不全面
很多企业并没有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自身的社会保险制度,而是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加之很多企业管理者错误的价值取向,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没有从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缺乏人本观念,更不会考虑到社会保险的重要作用。 有些企业即使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也缺乏一个规范科学的管理措施,不能将绩效评价与激励手段进行有效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偏低,缴费基数不实等问题。
2.2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到位
社会保险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必须有一批懂政策的专业管理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整体走向, 制定合理的企业社会保险发展规划。 而事实上,很多企业为了节约人工费用,通常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的人员兼任,这些人员没有固定的岗位, 并且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难以掌握符合当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 社会保险工作职能在日常实践中慢慢摸索前进,造成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管理水平低下、激励效果不明显。
2.3 构建计划体系框架不完善
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框架体系, 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对职工生活的保障。 但是,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险计划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结构尚未完善,严重抑制了社会保险的作用发挥。
3 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调整方向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社会保险问题,就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
3.1 改变企业社会保险战略模式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建立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统一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分配,完善考核体系,改变以往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完善职工薪酬福利的构成,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职能部门所具备的优势和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计划方案,从“人无我有”向“人有我优”的差异化战略转变,突出其科学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职工的福利,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的实施力度。
3.2 规范企业社会保险服务程序
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签订涵盖社会保险内容的劳动合同,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实施相应的办理程序。企业要按照规定主动办理社会保险的相关手续,如实向相关机构、部门申报单位工资总额与职工的工资收入,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 按照规定的费率到当地地税机关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3.3 完善企业社会保险体系结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应当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研究,本着效率最高的原则对各个层次各个组成元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规划,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保证社会保险体系的结构性、完整性、关联性、功能性,达到效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的目的。
4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力,特别是其主观能动的特性,使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达到最终目标的第一决定因素。企业为了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应对员工的薪资福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其中社会保险是劳动福利保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对企业影响重大,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宏平.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煤矿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2011,(11).
篇8
关键词: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交互模式;缺陷;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一切经济竞争、政治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国家政治强盛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是统筹社会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社会公共领域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发展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交互模式是管理社会公共领域中人力资源的重要管理模式,对促进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模式也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对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当前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缺陷做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对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交互模式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公共领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社会公共领域为我国国民提供生活必须的公共用品,并担任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责任,由此可见,社会公共领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而工作人员是开展社会公共领域工作的主体,如果对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善就不能促进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所以我国必须要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管理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此提高我国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质量。
首先,加强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公共领域作为我国公共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安定。
其次,加强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我国执政能力的必经途径。社会公共领域管理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领域的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反映了我国的执政能力。
二、当前我国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足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社会机制还不健全。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社会公共领域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着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不足体现在我国在社会公共领域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模式单一等方面。造成这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对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缺乏正确的认识。我国仅仅将人力资源当作是一种管理工具,而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性以及创造力,从而造成我国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社会公共领域工作中的作用。
(二)在我国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中,选拔和任用机制存在着缺陷。我国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公共领域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激发其发展的潜力,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浪费。
(三)在我国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中,评价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我国没有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肯定,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交互模式
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交互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它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的调动社会公共领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潜力,从有效的提高我国公共服务的质量。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交互模式中,彻底改变了以前以管理者为主体的形式,而将被管理者成为了整个管理工作的主体。在管理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尊重了被管理者的意志。同时,在该管理模式中,还融入了“反馈”的思想。即,管理者通过对管理效果的分析以及同被管理者的交流,了解到自身管理行为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了人力资源交互式管理模式的质量。要推动人力资源交互式管理模式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实施,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交互式管理模式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彻底取消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的等级制度,解放社会公共领域工作人员的思想,减少管理消耗,这就必须要我国更新社会公共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随着科技社会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经济发展和管理中。在社会公共领域,我国也要加强对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在各个管理部门间建立起互相协作的合作机制,以此 降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并提高社会公共领域中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人力资源交互式管理模式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在社会公共领域用人方面,我国必须要改革人才录用制度,招聘中要严格贯彻“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思想,重点审查应聘者的工作能力、精神面貌、品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进行肯定。对为社会公共领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者进行奖励,对懈怠工作者施予惩罚,以此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公共领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对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对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在社会公共领域工作的开展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马思,闫西木,王征,等.处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人力资源交互模式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5):193.
[2]戚振江,王重鸣.公司创业战略、人力资源结构与人力资源策略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4):146-155.
篇9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5-034-03
1调查动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安工作正在不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时不在受到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带来的新挑战,尤其是当前刑事犯罪的活动性、对抗性、隐蔽性和犯罪手段的技术化、智能化、多样化日益突出,而且新行业、新领域的犯罪也逐年增多,这都给公安部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公安人员的考验。公安系统中的人力资源作为警力资源的主要承载者和具体体现者,加强其管理是公安工作之根本,是公安事业的成败兴衰的决定因素。面临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加强公安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社会安定团结的保障,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后盾,更是全社会关心的焦点。
2 调查现状
2,1队伍建设
教育与培训是开发公安人力资源的战略性措施, 是提高公安人力资源素质的有效环节,是公安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晋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队1992年建队以来,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不拘一格”的培训原则,培养出一支党和人民群众满意,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刑警队伍。现有警力147人,民警平均年龄29岁,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9.9%,党员占70%。市公安局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本着“全警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大练兵活动。实现了由被动学向主动学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民警的素质,使刑警人数从改革前的60人增加到148人,刑事技术人员从9人增加到23人,平均年龄从35.5岁下降到29岁,大中专文化程度从52.1%上升到79.9%。以完善破案责任制为核心,建立了覆盖社会面的刑警队;
2.1.1合理制定计划。制定了全局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月计划,规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细化日程安排,并实行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考核。严格落实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时间制度,并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解决工学矛盾。每周安排全局四分之一的民警进行集中学习、训练和考核,参加人员由局专门机构按照比例确定后提前通知各个单位,确保民警人人参学参考。目前,晋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已经组织了近20次考试,人均参加考试2次以上。
2.1.2 科学安排内容。一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民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加强法律教育。组织警务人员学习《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深刻认识和理解人民警察的性质和特点、人民警察的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服务意识,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三是安排民警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系统、邮件系统和电子公文系统的使用,年末50岁以下民警全部达到计算机考核初级以上水平。
2.1.3 严格组织考查。为保证考试效果,晋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每次考试至少使用三套以上难易程度相当、考题不同的试卷,确保相邻座次的参考人员不能相互抄袭。除进行书面考试外,还利用电子信息化平台组织民警进行面对面的抽考,由民警现场回答抽考到的指定题目。局党委成员还不定期深入到基层单位,采取现场提问、口头回答的方式,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学习情况进行了抽查。
2.1.4 奖罚分明。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警务工作正规化指南》纳入全市公安系统精细化考评,结合平时学习落实情况和考核成绩,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均下发考试情况通报,对先进个人,除通报表扬外,分别对排名前三位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增加其参考次数,对连续两次考试不合格的进行离岗学习。通过运用这种科学的组学、组考模式,民警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分由67.5分提高到81.7分。
2.2 规范管理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科学设置、科学使用、科学管理上多下功夫,以规范执勤执法、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加强内务管理等为重点。在内部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坚持“真抓、早抓、主动抓”思想和“预防为主、教育为主、施教于先、执纪于后”的方针。针对部分民警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和执法观念转变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条落实、逐项整改,并结合交通警察执勤执法规范,对民警执勤执法、服务群众和日常事务等制定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民警的各种行为。在外部多渠道接受社会的批评和建议,充分认识外部监督不是对公安工作的束缚,而是对公安工作的支持、促进和帮助,公安机关接受监督的根本目的正是要以外部提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作为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立足点。将刑侦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下,从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的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监督制约乏力的薄弱环节,以及社会重点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确保各项行政权正确行使。“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两个务必”,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不断激发队伍活力和提升战斗力。
2.3 廉政建设
按照“抓小防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落实“教育、制度和监督”三管齐下,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和反腐倡廉建设,切实保证基本教育的有效开展、基本制度的有效落实、基本监督的有效实施。在市公安机关的组织下,相继开展了“反特权思想、树良好警风”专项教育整改活动、“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专题教育活动、“队伍正规化建设”活动和“廉政教育月”活动,深入贯彻执行“五条禁令”、“五个严禁”,组织民警收看警示教育片《警戒线》,不断加强队伍警示教育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和民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了各种议事规则和程序。加快完善“主要领导问责、分管领导督责、班子成员带头履责”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勤政意识和履职效能。对照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认真开展自我剖析和评议,深入查找分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和作风方面存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重点把好“执权关、交友关、律己关”,努力将违法违纪苗子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年以来,全队民警拒收礼物、慰问财物及赞助费等现金、财物折合人民币190多万元,没有发生刑讯逼供等违法违纪问题,维护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在选拔任用干部上,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落实了干部考察中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明确了推荐、考察、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及追究办法,努力形成了风清气正用人机制和导向。
3 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晋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经过多年建设,成绩是明显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队伍也不同形式地存在一些与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
3.1 个别党员干部、警务人员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在作风方面群众观念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冷、硬、横、推、拖”现象,在做群众工作时,敷衍了事,心里没有装着群众,对群众缺乏感情,不愿深入基层,不肯脚踏实地;有的民警认识不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群众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以管人者自居,耍特权、抖威风,使群众不满意,导致警民关系不如人意。
3.2 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依法办案能力不强、方法简单、办事效率低下,少数民警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往往自以为是,疏漏、不足之处较多,与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3.3 警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而我们又恰恰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很多警务人员驾驭复杂治安形势的能力不强,不善于处理和解决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篇10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__教育事业发展最迅速的历史时期。三十年间,__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发展到近5000所,在校生突破150万人,被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典型、全国课程改革典型、全国唯一的地市级教育改革实验区,高等院校迅速发展到13所,教育质量持续提高,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为人力资源强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教育被市委、市政府确立为全市重点提升的三大亮点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全力配合,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得益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在社会转型期,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因此,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刻,我们有必要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做认真总结。
服务社会,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功能。作为连接政府和群众的一项最大的公众服务,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服务社会:对在校学生来讲,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有用人才;对经济建设来讲,就是提供足够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对社会发展来讲,就是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的合格公民。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尤其是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决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幅度地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优越的实施条件,目的就是全面提高下一代__人的竞争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打造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最近,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教育惠民服务中心”,目的不仅仅是整合资源,为全市的企业和公众提供全方位、快捷式的服务,而且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的教育必须服务社会发展,必须服务经济建设,必须服务学生个人成长。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社会发展也是这样,变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近几年,教育局构建的“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的行动研究机制、推行的“中考突破、课程跟进、基地拓展、载体深化、督导保障”素质教育推进模式,实施的城乡“亲子共成长”工程,都是本着这种思想来运作的。我们高兴地看到,各级各类学校和一线的广大教师,也特别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为__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__教育界的改革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__教育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赢得了先机。当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们坚信:困难就是机遇,只要我们的思想再解放一点,育人方式再创新一点,发展提高的思路办法再多一点,我们__人的下一代就一定会更加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这就是我们改革创新的社会价值。
开放办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得不承认,我们辛辛苦苦十几年培养的部分大学生还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原因很多,作为教育部门,我们就得从自身找找原因。封闭式的办学行为,固然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节约教育管理成本,但弊端也很多。因为我们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真”才“实”学,不是培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学究”。要适应莘莘学子成才成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须建立开放办学的大格局。在这方面,我们开展“千名专家进校园”活动,建立大批校外实践基地,开设“职业指导和人生规划”课程。这些举措,目的就在于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倡导开放办学的新理念,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适应型的各类人才。实践证明: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育就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立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才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