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乡村范文
时间:2023-04-02 06:2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的乡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看,河边那些妇女们都各忙各自的,洗菜的,洗衣服的……忙碌间却忘不了互相闲聊,拉家常。
乡村的小路上,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再加上那孩子们的欢呼声和那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组成一支动听“乡村小调”。与夕阳,晚霞,一起洒在这弥漫着山乡味的小路上。
田野上,升腾着柔和的晚霞,它照在人们脸上,使人们的笑脸更加红润。
乡下的鸡也不例外。看,小鸡们跟着妈妈一起去觅食,只剩下一只大雄鸡在地上走来走去,守着这个温暖的家。
太阳下山了,天空渐渐暗了下来。池塘,河边,又恢复了平静。
篇2
姨娘家真好啊!苹果树在后院种了好几株,现在还没到硕果累累的秋天,苹果树上结出豆子般的小花,丝瓜藤上的丝瓜,又细又长,绿油油的。
近处,一棵棵大树挺直身板、抬着头,密密麻麻的树叶透过一丝日影,生命特别旺盛。远看这些树木就像一名名威武的士兵,保卫者这里的一花一草。小草碧绿极了,头上戴着一滴滴露珠,在骄阳似火的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小草像个高雅的舞蹈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舞姿优美、迷人极了。远处,花儿正在比赛快来瞧瞧!花的种类真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尽。红的如火、白的似雪、粉的像霞、黄的赛金,美丽极了。阵阵芳香扑鼻而来,一定会令你陶醉其中。
傍晚,一轮明月带着忧愁的玫瑰花香,悬在蓝蓝的天空上,月光在树林里流淌,静谧得只能听到风吹着青草的“沙沙”声。夜深深的睡了,柔美的月光轻轻地抚摸着树丫子,落下细碎般的黑影,给人一种温馨之感。我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一低头惊讶的发现一朵粉红色的小野花,朴素而渺小。摘下它放在手心,不禁感到造物主的伟大。这月色轻柔的像湖水,隐约的像烟雾。西边隐隐约约传来虫鸣的“啁啁”声,东边又传来一两声“汪汪“的狗犬声,像粗鲁的莽汉,打破了夜的沉寂……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院里放上一张桌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其乐融融。有的人干脆端着碗,走出院外,一边吃饭,一边和邻居们畅谈着一天的劳动收获,展望着今年的美好收成。乡村人晚上出来散步,借着朦胧的月色,欣赏着眼前一片绿油油的庄稼,月亮便成了他们忠实的伴侣和照路灯。孩子们往往喜欢躺在草地上,嘴里叼着一个小草,仰望夜空,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谣:“长亭外,古道边……”不必想任何烦恼,在悠闲中消磨时光。姑娘们则是东瞅瞅,西看看,羞羞答答地溜到柳林池塘边梳洗容颜。
篇3
骑车向远处望去,炊烟袅袅,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像绸带一样飘在湛蓝的天空.你瞧,旭日正在升腾,春姑娘就要到来,快举起双手去拥抱莺歌燕舞的乡村春天吧!田野上一朵朵花都开了,红红的,白白的,黄黄的-----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小草告诉我,春天在乡村,她是醒目的稚嫩的绿色;桃花告诉我,春天在乡村,她是希望,热情的红色;油菜花告诉我,春天在乡村,她是兴奋,活泼的金色.
炎热的夏天来临了,乡村也换了一身衣装,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般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了农田上的几间农舍.有时,天就好象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就是暴雨如注了,不过麦子还是摇着麦穗,等待丰收.
时令渐入深秋,寒意逐步逼来,扫光了夏天的炎热,田野里,成熟的稻子,颗粒饱满,沉甸甸的,好似灿烂的彩霞撒落在乡间,黄澄澄的稻谷,为金色的田野唱着金色的赞歌.
金秋迈着格外轻快的步子走了,严寒的冬爷爷迈着蹒跚的脚步,捋着雪白的胡须步入了人间,它望了望乡间的田野,一挥手,给小麦苗一床柔软的雪被子.雪被下,小麦田做着甜美的梦.
篇4
我们吃过早饭便高高兴兴地来到田野里,太阳公公跟我们起的一样早,已经高高的挂在头顶上了。即使天气再炎热,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来到了小河边,正觉得天气炎热,我们便借此机会下河玩耍一番,河水不深,还没没过膝盖,河底的砂石清晰可见,水凉凉的,我们过起了泼水节,衣服都弄湿了,不过我们却玩得相当的尽兴。过了一会儿,不远处的一个小伙伴大叫:“快看,有鱼。”我们慌忙的跑过去,可是鱼都被我们吓跑了,什么都没看见,于是我们决定,先上岸,等水面变得平静了,我们在悄悄地下水寻找。我们轻轻地?着水,不一会就发现了一条约4、5厘米长的小鱼,其中的一个伙伴便开始撸胳膊往袖子,准备去捉,只见他悄悄地把手放到鱼的两边,这时鱼还没有察觉,可是,当他两手一扣,鱼却神不知鬼不觉的溜了。我们都叹了口气。后来,我们找了些做渔网的材料,做了一个小渔网,它可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用它捞了很多条鱼还有虾,直到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才开始往家走。
冬天的时候,小河结了冰,我们常来这里滑冰。我和哥哥、姐姐每人搬着一块石头去打冰,我和姐姐在岸上打,可是哥哥这个傻瓜却站在冰上打,打得还正是自己站的地方,结果可想而知了,就是冰漏了,他也掉里了。我和姐姐打算拉他一把,不巧,我们脚一滑,也掉了河里,我们三个鞋都湿了,出来之后,我们面面相觑,都在思考着回家怎么交代。可是思考了半天还是决定老实交代。就这样,回到家之后,父母怒目横眉的瞪着我们,批评了好半天,我们只是低着头不言语,更不敢看他们。
篇5
2009年12月,这起囊括目前我国遗嘱继承、转继承、代位继承等所有继承方式的经典案例终于尘埃落定,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妻子不孕愁煞人,
银行白领甘为富商生子
郝伟志1953年出生在浙江省象山县丹西街道横塘欧村,父母都是农民,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五个妹妹一个弟弟。22岁那年,郝伟志经人介绍和小自己一岁的邻村女孩林红霞结了婚。婚后,郝伟志的父母自然是盼望着早点抱孙子。可是,一年年过去了,林红霞的肚子就是毫无动静。于是,郝伟志带着妻子来到宁波市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林红霞患的是不孕症,完全没有生育的希望了。
因为没孩子,郝伟志总觉得在家族里抬不起头。于是,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做贸易生意上,决定要把日子过得比别人好,以此弥补自己的遗憾。很快,郝伟志的生意就做得风声水起,在亲戚朋友们羡慕的目光中,他有了些许的安慰。
1982年1月29日,郝伟志和妻子领养了一个女婴,取名郝冬冬。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宁静的小家增添了很多笑声。夫妻俩对女儿百般疼爱,尤其是郝伟志经常把女儿抱在怀里看了又看,但高兴之余,他的目光中却有着淡淡的惆怅。
1992年冬,郝伟志在一次朋友聚会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田丹凤的女孩。田丹凤25岁,象山县人,在一家银行工作,她娇俏可人,尤其是那羞涩的一笑,深深地吸引了郝伟志。得知郝伟志是象山县有名的富翁,田丹凤也向他投去了崇拜的目光。很快,两个人就成了朋友。一次,郝伟志和田丹凤聊天时,他把积郁在心中已久的苦闷说了出来:“我这辈子很失败,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有钱都没人花……”说到动情处,郝伟志的眼睛里似乎有泪光在闪动。
田丹凤从来没见过一个男人这样脆弱,她有些感动:“那你为什么不离婚,找个能生孩子的女人呢?”“责任胜于一切,我要对这个家负责,我不能抛下她。”郝伟志的那份责任心,让田丹凤佩服不已,她一下子抓紧了郝伟志的手,心里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情愫。郝伟志顺势将她揽在了怀里,田丹凤以后干脆辞掉工作,成为郝伟志的情人。
两人的关系虽然很隐蔽,但林红霞很快就知道了,哪个女人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啊!林红霞闹得不可开交,还找来公公婆婆理论,沸沸扬扬地传遍了方圆几十里。最后,郝伟志干脆跟妻子摊牌:“如果你能生孩子,我就不会找别人了!你不乐意,那我们只能离婚了。”一提到生孩子林红霞就蔫了,马上偃旗息鼓。后来,林红霞也想通了,主动说:“孩子生出来抱回来我养,你就立刻和那个女人断绝关系。”林红霞提的条件也不过分,郝伟志答应了。
1995年2月25日,田丹凤终于生下了儿子,郝伟志42岁得子,他别提多高兴,给儿子取名叫郝博。林红霞虽说心里不是滋味,但想到孩子一抱回来,丈夫也会回到自己的身边,她有些欣慰,并打听着孩子的状况,还经常督促丈夫快点把孩子抱回来,和田丹凤也有个了断。然而 ,郝伟志总是说孩子太小,不能离开妈妈,让她等一段时间再说。
一天天过去了,林红霞几乎是每天都在催丈夫去抱孩子,但郝伟志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其实,他是舍不得和田丹凤断绝关系,两个人相处这么久,有了很深的感情,况且田丹凤年轻漂亮,又是那么的善解人意。为了安抚妻子也为了兑现当初的承诺,郝伟志把儿子郝博抱到了林红霞身边,并且让孩子叫她妈妈。懵懂的孩子喃喃地叫着“妈妈”,林红霞知道这个孩子在郝伟志心中甚至郝家整个家族里的分量,她也就很知趣了,逐渐默许了田丹凤的存在。
郝伟志游走在两个女人之间,郝博也有了两个妈妈两个家。而田丹凤自从生了孩子后,也逐渐被郝家人认同,郝伟志的弟弟妹妹们都叫她丹凤姐。在他们的眼里,田丹凤和林红霞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他们的嫂子。起初,田丹凤因为没名分和郝伟志闹,极力劝他离婚娶自己,但郝伟志告诉她:“除了名分,我对你们俩都是一样的,甚至对你比对她都多一些。”随后,郝伟志干脆以田丹凤的名义买了一套大房子。经过一番安抚,田丹凤也就不再计较了,心甘情愿地做起了郝家没有名分的媳妇。
自从有了儿子后,郝伟志更是干劲十足,他要为儿子挣下一份家业。很快,郝伟志的事业做得更加红火了 ,朋友们都很佩服他,不仅生意做得好,而且把两个女人的事也处理得游刃有余。为了避免两个女人见面尴尬,什么场合该谁参加,郝伟志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一般老家的事情都是林红霞处理,外面的事有田丹凤。逢年过节家人聚会的时候,如果田丹凤去,郝伟志就提前打电话告诉林红霞,以免“撞车”,就这样两个女人从不见面。
病床前争宠暗中较劲,
两立遗嘱未雨绸缪
2002年,郝伟志的事业发展到了宁波,在那置办了很多产业,田丹凤就带着孩子跟随着郝伟志住在了宁波市江东区的联通家园里,郝博也在附近上了学。可谁也没有想到,厄运却突然降临到郝伟志身上。
2004年7月,郝伟志有些咳嗽,本来以为是小毛病,可到宁波市113医院一查,被确诊为肺癌。犹如晴天霹雳,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家族,尤其是田丹凤和林红霞。田丹凤把家里料理了一下,就全心护理郝伟志,而林红霞也从象山老家赶到宁波住进了另外的房子里,打算长期照顾郝伟志。
那天,林红霞刚进病房,就看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正在给丈夫拿水喂药,她知道这就是田丹凤,急忙夺过水杯,送到郝伟志的嘴边。随后三人都沉默了,这是三个人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尴尬极了。多年的情敌终于见面了,尽管林红霞看田丹凤就是气不打一处来,田丹凤看她也是一百个不高兴,但因为郝伟志在病中,两人也只能暗中较劲。见场面很尴尬,郝伟志本想让她们其中一个回去,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打发哪个走,都会认为不被重视,郝伟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很怕两个人吵起来。
果然有一天,林红霞刚把熬好的鸡汤盛到碗里,田丹凤就端过来尝了一下温度说:“有点烫,等一会喝。”听她这么说,林红霞不高兴了,瞪着田丹凤,嘴里嘟囔着:“烫不烫与你有什么关系!”“就和我有关系,怎么了?”田丹凤也不示弱,两人激烈地争吵起来。郝伟志劝说谁都不听,最后在他一阵猛烈的咳嗽声中,两人才算停止了“战争”。郝伟志很不高兴,脸憋得通红,用手势示意让她们出去。随后,郝伟志警告她们,如果想陪在他身边就得和平相处,谁先吵架谁就先走。两人也怕郝伟志病情加重,就暂且把恩怨放在了一边。
2006年3月,在病中的郝伟志一直惦记着儿子没有正式名分,就把郝博的户口迁到了他的家庭户口簿上。看着自己的家庭成员中多了儿子的名字,他笑了,他想将来自己不在了,儿子也是法定的郝家人了。对于郝博的一进一出,两个女人都没说什么,林红霞似乎很识大体,认为应该这么做。而田丹凤倒是认为只要是为孩子好,怎么办都行。
2007年4月,郝伟志又住进了山东博山医院,可不论到哪里,始终都是两个女人和他形影不离。郝伟志的癌细胞逐渐扩散到全身,身体每况愈下,他自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了。6月29日,郝伟志把弟弟郝伟强叫到病床前,当着两个女人的面,他口述,让郝伟强写了份遗嘱。大概内容就是把自己所有的房产分给妻子林红霞和儿子郝博,并分给养女郝冬冬一辆奥迪轿车,妻子占财产的百分之四十,儿子占百分之六十,而这些房产其中包括以田丹凤的名义买的一套房子。
写完遗嘱后,郝伟志让林红霞在遗嘱上签字,林红霞摇头不签:“财产平分,否则我不签字,凭什么给我四给他们六。”“儿子还小用钱的地方多,而且将来他是男人要撑着家庭,没钱怎么能行,我挣的家业就是要给儿子。”郝伟志说话有气无力,但却能让人感觉到,他很愤怒。田丹凤自己没有权争财产,但她儿子却有这个权利,她默默地坐在旁边仔细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最后,林红霞以必须要百分之五十的财产为理由,没有签字,遗嘱上只有郝伟志一个人的名字。郝伟强见哥哥的遗嘱没签成,就建议郝伟志找个律师处理这事,可郝伟志却坚持说:“我挣下的家业我说了算,想给谁就给谁。”结果,不欢而散。
郝伟志的病情日趋严重,医生也说他没多少日子活了,让家人做好准备。于是,郝伟志被家人接回了宁波,又住进了113医院。
7月12日上午,郝伟志把家里的兄弟姐妹和几个朋友都叫到了床前,要来笔和纸,手颤抖着写下了一份遗嘱,内容和前一份基本一样,就是没写田丹凤名下的那套房子。写完后,他把遗嘱递给了妻子。看完了内容,林红霞依然拒绝在上面签字。郝伟志没办法,只好把遗嘱一式两份分给了林红霞和田丹凤说:“就这么定了。”
随即,郝伟志就进入了昏迷状态。7月16日,郝伟志停止了呼吸。悲伤过后,两个女人开始了财产的 争夺战。
你争我夺恩怨难了,
一审再审难了身后事
郝伟志葬礼结束的第二天,林红霞和田丹凤就为了财产分配问题而争吵起来,两人毫不相让。郝伟强只好出面调解,林红霞说:“这么多年我受了那么多委屈,凭什么少分给我,虽然我没为郝家生孩子,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做为郝博的妈妈,田丹凤也不让步:“这么多年,我没名没分的,我什么时候争过,但遗嘱上怎么写就得怎么算。”作为中间人,郝伟强先找到大嫂,劝她看在大哥的情分上拿百分之四十算了,然后又去找“小嫂子”,让她再多分点给大嫂。然而,几次调解下来,郝伟强都焦头烂额了,而两个女人谁也不退让,她们似乎不仅仅为了争那些财产,更是为了争面子和地位。
2007年年底,郝伟志80多岁的老父亲突然去世。哥哥刚刚离去,父亲又走了,悲伤的郝伟强无心处理两人的财产纠纷,建议她们找法院解决。而林红霞以前一直以为小叔子偏心,见小叔子不管了,就和养女请来了律师,郝博、田丹凤,要求重新分配丈夫留下来的遗产。
2008年3月21日,象山县人民法院就林红霞、郝冬冬状告郝博、田丹凤侵占遗产一案,第一次开庭审理。原告认为,郝伟志生前所立的遗嘱无效,因为郝伟志将夫妻共同财产当作个人财产处理,并且以被告田丹凤的名义购买了一套住房,侵害了原告林红霞的财产所有权。同时,郝伟志与他人同居长达十余年且生下一子,侵害了原告林红霞的婚姻权利,也给原告林红霞带来精神伤害,并侵犯了原告的财产继承权。按照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郝伟志应当不分或少分。
田丹凤也请来了律师,当场辩称:原告在中既主张按法定继承郝伟志的遗产,又以请求返还不当得利,两个是不同的法律关系,系诉讼请求不当。郝伟志因原告林红霞不能生育,与被告田丹凤同居生活相处十五年属实,并生育一子即被告郝博。郝伟志去世后,引发的财产纠纷应当是继承纠纷。但鉴于郝伟志生前立有遗嘱,因此应属于遗嘱继承。对于郝伟志的个人财产的继承,应当遵循郝伟志遗嘱指定的继承人继承。
关于田丹凤名下的房子,田丹凤认为该房屋是自己出资所购,产权也是她所有,郝伟志的遗嘱中也没有承认该房屋是共同所有,不能作为郝伟志的遗产。
2009年3月19日,法院在一年后第二次开庭,但法院追加了郝伟志的母亲王青娣和五个妹妹一个弟弟为原告,这让人们都一头雾水。原来,郝伟志在立遗嘱时,有一套房子没有写进去,没有指定继承人,那么就要按法定继承人继承,就是由郝伟志现在健在的母亲和五个妹妹一个弟弟继承,这从法律上讲叫“转继承”。虽然父亲后来去世了,但郝伟志去世时,父亲还健在,他也属于继承人,但属于父亲的那份遗产应由郝伟志的子女郝冬冬和郝博共同继承,这从法律上讲叫“代位继承”。
因此,原本四人之争,现在十人有份,本来无意拿哥哥财产的五姐妹和弟弟郝伟强,竟然也被卷进这场复杂的遗产继承案中,他们其实不希望原本和谐的大家庭刀兵相见,但现在只能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了。
2009年6月15日,象山县法院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认为,郝伟志留下来的遗产大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他生前所立的第一份遗嘱无效,而第二份遗嘱部分有效。因此,法院对郝伟志遗留下来的600余万元依法作出如下分配与判决:妻子林红霞获得了亚细亚商城中4间、象山自造别墅以及附属房15间,亚细亚商城中其他房产以及宁波房产归郝伟志的儿子所有;奥迪A6轿车共有部分归养女郝冬冬所有。其余财产则按照继承法规定划成等额,分别由郝伟志的母亲,弟弟妹妹,以及妻子林红霞和儿子郝博按照法定比例获取。至于原告提出,郝伟志生前以被告的名义购买的房产,不予认定。
篇6
关键词: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 概念 内涵
引言
美丽乡村是我国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综合、全面统领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指农村拥有美丽的外壳,更为主要的是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切实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那么,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呢?
1、美丽乡村的概念和内涵
第一,尊重自然,创建生态美。村落一般产生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集多种自然因素为一体,包括山、水、宅、田、植物等。乡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且受工业污染的程度小。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应立足于当前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条件,做到有特色、有风格、有品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
第二,重视卫生整治,创造环境美。卫生整治工作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对村庄环境卫生的清洁、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有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保洁、对村民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收集,并有专人定时定点将垃圾进行清运等。通过卫生整治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合理规划住房建设,创造建筑美。住房是乡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住房建筑布局合理与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村民的空间感受和村庄的外在形象。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应十分注重住房建设的规划,做到与当地的文化、现状相协调,并凸显出地方特色。
第四,合理设置产业布局,创造生活美。生活离不开生产,而乡村景观又是乡村生活的外在体现,乡村景观和产业布局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若乡村景观脱离生产,则成为一种“空洞”的景观。因此,在进行乡村产业规划布局时,应立足于实际生活,善于利用土地流转进行土地整合,以达到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
第五,宣扬传统文化,创造地方美。国家近年来十分注重乡村文化事业建设,并不断加大对乡村文化事业的投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乡村文化事业建设。总结乡村文化事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凸显乡土特色习俗,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等。在宣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村民对自身文化感受有归属感和满足感。
2、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理念
2.1坚持规划先行且保护传统建筑
目前,村民的审美意识不强,仍需规划的正确引导。笔者在实地访谈中发现,不少村民甚至包括村干部都对村中新建的洋楼钟爱有加,认为这是高端、洋气的,却对本地传统的民居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过时、落后的。显然村民们表达的意愿是更希望住上钢筋水泥的洋楼,拆旧换新,老百姓觉得这是好买卖。而作为规划者,按统一风格拆旧建新,既能够体现出对村民意愿的尊重,也能够体现整体美,修缮一座老房子往往比建新房子费时费力,吃力又不讨好。在这种情况下,拆除老房子似乎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在近35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城市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可旧有的城市格局、传统建筑却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试问当这些充满情怀的一街一巷逐渐离去时,还凭什么为我们是有着5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自豪?乡村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却幸运地保留了许多传统民居建筑,守护这样一座传统文化最后的宝库,防止乡村重蹈城市建设的覆辙,是每一个传统乡村规划都应秉持的理念,也是美丽乡村中美丽的主要彰显。将有传统价值的老房子从新村中拆除,等于人没了灵魂,不是美丽乡村;新房建得整齐划一,光鲜现代,只能算是新区新村,也不能算是美丽乡村。有意识、有计划地主动对老房子进行修缮性保护,对老房子进行登记造册,发掘其文化价值,保护其原有结构及外观,这才是美丽乡村,也是本规划项目的重要理念。
2.2创造“官民一体”的乡村规划新模式
以我国目前的情况还暂时无法直接跨越到“民主导”的阶段,但此次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多次强调规划的龙头作用,可以看到政府正试图以规划者作为与村民间的协调方,将过去传统的“官主导”逐渐过渡到“官民一体”的新村建设方式所作的努力。所以应该以政府牵头,规划主导,村民为主体的模式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最佳模式。“官民一体”的规划理念在本项目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项目前期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全面了解村民们对于村庄建设和住房建设的意见及想法,真正从村民的角度解决村民的切实需求,满足村民的基本需要。二是乡村往往偏重于宗族管理的人事制度,因此很容易会出现产权不清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往往规划者在没有进一步了解情况下就先行规划,导致最终的规划图纸成了一纸空文,难以实施。
3、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策略
如何规划设计好美丽乡村,建设好乡村家园,特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1)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需要实事求是,随着城镇化和旧村改造,或整村拆除,或拆改结合,逐渐转变为城市新社区。(2)围绕农业生产,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特别是东北、河南等产粮大省,一定要加大基本设施投资,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机械化农业,解放劳动力。自上而下各级领导部门应从加大田间道路、粮食收割再处理机械设备推广等方面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努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3)统一管理机构,制定美丽乡村名称制度,统一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紧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工作。建立协调机制,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乡村。(4)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当中遇到任何问题,不相互推诿,及时解决。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调整建设政策,确保不给基层部门、老百姓带来麻烦。(5)确保粮食种植安全,建立粮食种植的风险共担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粮风险,保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农用机械普及推广工作,减轻农民劳动压力,进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管理方面,要确保“建设一处,服务一处”不搞面子工程,让国家投资落到实处,让基层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政策的好处,根据各地区经济文化环境差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并且做到不荒废、不浪费。(7)统一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特别是农药化肥的包装物,农用薄膜等,既降低了因分散处理造成的处理难度,又因为集中处理可以引进专门废除设备而提高了处理能力。(8)建立生态农业,通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既可以减少农用化肥的过量食用,又可以减少养殖排污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农作物使用有机肥既可以降低投资又可以提高农作物质量,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养殖业,这样既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又避免了对环境的破坏。(9)加强对农民的义务教育。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投资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巨大飞跃,但与此同时因文化程度不高造成的社会问题又广遭诟病,所以加强义务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势在必行。
结语
总之,美丽乡村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其本质不仅仅是村庄的美化,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规划者必须调整好角色,把自己作为政府与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甚至应该淡化自己的角色,更多地帮助村民进入到建设自我家园的角色中来,因为村民才是乡村能够不断发展和持续的能量之源。规划者应该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去了解村民们的生活,而在于通过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为建设现代农村,培养现代农民打好基础,建设一个老百姓满意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赖文兴. 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与实践[J]. 中华建设,2014,03:82-83.
篇7
奶奶家房前是一片翠绿的竹林,一根根直插云霄,那么粗,那么壮。每到春天,柱子又变的绿油油的,地下又探出了几个尖尖的小脑袋。咦?那是什么原来是几个刚冒出来的小竹笋,想瞧瞧外面的世界。竹子还很多哩!在奶奶家门前打开那天然的绿色屏障。
房后有一条小溪。水“哗哗哗”的流淌着。溪水可清了,清得可以瞧见溪底那七彩斑斓的鹅卵石;溪水可绿了,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小溪跑得可欢了,一会儿拍拍溪底的小石头,一会儿又摸摸岸边的小草。一阵微风拂过,水面泛起一层层涟漪,这可惊动了水里的鱼儿:他们有的一下子躲进了石头堆成的小洞里;有的弯着腰,弓着背,来个精彩的“鱼跃龙门”;有的暂时“神经短路”,在水里飞快的游来游去,不时地撞在一起。
房子东面,是两条大黄狗和一群小鸡的乐园。两条大黄狗在门前威武的走来走去,虽然看起来像忠实的哨兵,但实际上是两个调皮蛋。只要无人在旁,它们就开始撕咬,弄得院里枝折花落,还搞得到处是黄黄的狗毛。如果你要从东墙走过,别忘了带一把米,不然,你就会被一群大大小小的鸡包围了,“咯咯咯”“叽叽叽”“喔喔喔”的声音乱成一片,让你哪儿都去不了。
篇8
“产业移民”之忧
记忆里小时候串亲带的是点心和烙饼,后来是成箱的礼品,现在则更省事,连礼品也不用带了,直接给钱就行,并且不用再相互的串亲,而是集中去一家吃饭,接下来其他亲戚每年依次轮流。
今年,我们家轮到大姑家待客。
初三,我们去下冶镇郑山村的大姑家串亲。让我倍感意外的是,春节里本该热闹的村庄,偌大的村子,却是冷冷清清,空空如也,从村头到村尾,大多数家户都是大门紧闭,只有三五户的人家还在家过年。
就连大姑家也是因为待客才回来过年的,平日里大姑一家都在市区生活。
在大姑家,见到了十多年未见的表哥一家,交谈中得知,表哥和表嫂自从3年前应聘到济源富士康后,便从下冶镇搬到了紧邻市区的承留镇,彻底告别了在家种地的生活,而家里的4亩多地则流转了出去。
承留镇,是虎岭产业集聚区所在地。据该镇党委书记常东风介绍,“承留镇人口由3年前的不足2万人迅速积聚到5万多人,与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密不可分,山区镇的很多农民,把确权后的土地流转了出去,就放心地进城务工经商了”。
大姑村子里的村民大都和表哥表嫂一样到虎岭集聚区工作了。那么,他们进城后的生活怎样呢?
“从家里乘坐班车去上班,不到10分钟就到了。两个孩子也都在市里上学,不用接送。两人每月的收入六七千元,家里的土地流转还有流转费。”虽然说起目前的生活表嫂还算满意,但让她忧心的还是住房问题。
“我们目前租房子住,两个孩子上学,加上各种生活开销,要想按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市场价在市区买房子,确实有些紧张。”
“镇政府最初规划让我们在镇上的月亮湾社区买房,可这距我们工作的地方很远啊,后来又说要搬迁到市区,按优于市场价一半的费用为我们安置住房,于是我们苦苦等待,但到现在搬迁房的事也没有落实。”
表嫂说的月亮湾社区位于下冶镇东部,主要是为解决下冶镇沿黄地质灾害区曹腰、圪台、郑山等村和偏远地区群众居住困难而建的,入住率极低。
像表哥表嫂这样因为就业而到市区定居的“产业移民”,他们需要的是市区的搬迁房。
表嫂希望搬迁房能快些有个着落,这样可以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
美丽乡村的嬗变
下冶镇的几个村子是冷冷清清,而邵原镇的黄楝树村则是热闹非凡。
黄楝树村位于邵原镇北部的深山区,坐落在济源、垣曲、阳城三县交界处,地处鳌背山山脚,中岳路穿境而过,东阳河、银洞河流淌其间;既护守小沟背景区门户,又锁钥北上析城山景区要塞,还是进入黑龙山原始森林的必经之路。
初五,记者来到邵原镇的黄楝树村,亭台楼榭、仿古廊架、九曲桥、花岗岩围栏……一幅美丽乡村画跃入眼帘。村里公路两旁的楼房整齐划一,各式店铺林立。
常方红是这里的一个饭店老板,他今年55岁。
常方红告诉记者,以前他和家人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住的是土坯房,种着2亩多的田地,农闲时便到山上放牛、采药材、挖野菜,一年下来仅有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颇为拮据。
如今已是今非昔比。几年前,由村里统一规划,常方红和其他村民在公路两边盖起了三层小楼,将农家乐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这得益于黄楝树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邵原镇副镇长田颖介绍说,黄楝树村旅游资源丰厚,镇里因势利导,将黄楝树村列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创建村,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一是投资350万元,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群众建设具有餐饮、住宿等功能的农家乐宾馆。二是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投资560万元,流转土地180余亩,建设水果公园、采摘园等特色生态公园。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推进东阳河漂流项目建设,吸引游客,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黄楝树村的知名度。
黄楝树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年下来十几万的收入不在话下。”常方红的兴奋溢于言表,“家里的2亩多地也都流转给美丽乡村项目了,每亩的流转费为700元,就是白白流转,没有一分租金,我也乐意呢!”
常方红期待着春暖花开,期待着“五一”旅游旺季的到来:“待天气暖和起来,便进入了旅游旺季,来漂流的游客便多了,我这生意好着呢!”
“让群众家家有创业,人人有事干,切实提高收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切实构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邵原镇镇长赵开颜说。
特色家庭农场
比起到城里工作的人们,留在村子里的少数村民也不甘落后,他们或因地制宜建起了家庭农场,或三五合伙成立专业合作社,或承包数百亩地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王屋镇竹泉村的连光明便建立起了绿色产品生产基地――王屋山光明家庭农场。
在海拔1000余米的王屋山东坡大凹山腰、黄河三峡边上,王屋山光明家庭农场踞山望水,花草树木相间,曲径环环通幽。
连光明介绍说,农场建于2010年,总投资100多万元,面积1200余亩,以放牧于山野的方式经营“王屋牧野”土黑猪。同时,为兼顾生态平衡,还种植了柿子、山楂、桃、李、杏等果树,还养殖了土蜂、土山鸡。目前,全场存栏土黑猪300多头,有土蜂50多箱。
说起建立家庭农场饲养土黑猪的初衷,连光明说,前些年,他和家人仅靠着仅有的几亩地为生,收入微薄,为了致富,他才建起了养猪场,饲养商品猪,喂的是饲料,虽然隔三差五地打药,猪还是不断地生病,三四个月就出栏了。“这样的猪肉我自己都不想吃,再卖给老百姓,我心里实在不忍,哪怕销量不错。虽然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大大的丰富了,可是真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我就想着,如果继续养猪,就要养些健康绿色的土黑猪。”
“哪怕养一头猪,我也要坚持至少12月才出栏。”一脸淳朴的连光明说,“我要的就是一个‘真’字,老百姓在我这里吃到的全是安全的原生态的东西。”
连光明的土黑猪喂的是豆粕、麦麸、苜蓿草等,还间以有机农场运来的西红柿、萝卜等蔬菜,从不用化学类、激素类药品,真正实现了自然生活、快乐生长。
这不,春节前后,连光明的土黑猪便到了销售旺季,他卖出了近千斤的土黑猪肉。
由于毗邻黄河三峡景区,每到旅游旺季这里的游客便络绎不绝,连光明还趁机做起了特色农家乐,到这里来的游客可以吃上地道的农家饭,咸米饭、红烧肉、笨鸡蛋、特色蔬菜等。
如何让土黑猪能“走出去”,远销到郑州、上海、北京等地,进一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销售渠道,虽然连光明也在极力寻找途径,但却有些力不从心。
篇9
这段话摘自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章。
走过十年建设路,浙江全省关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诸多报刊文章,从独特角度展示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璀璨亮点,视角新颖,图文优美,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的确在现今,谈起美丽乡村,除了赞美整洁的村貌环境、先进的农业技术、文明的乡风礼仪,我们更愿意停下来思考,思考美丽乡村所谓“美”的文化内涵。
谈到美丽乡村由内而外的美丽,不由会想到美丽乡村创建中“净、形、景、品”的要求。如果说“净、形、景”是外形,那么“品”就是内涵。特色是基础,主题是品牌。各地在同心共绘锦绣画卷的同时,更加注重细节的打磨,使美丽乡村越来越形神兼备,魅力无限。
在“美丽乡村”这个总品牌之下,从各自的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等特色出发,每一个县都确定了一个接地气、高立意的主题,创立了一连串充满诗意、韵味绵绵的地域品牌,如潮乡海宁、古城临海、幸福长兴、富丽临安、龙游天下、梦留奉化、天然文成、休闲定海、秀美磐安、养生莲都、生态宁海、人文绍兴……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3至4世纪,人们普遍存有逃离城市、享受乡村的价值取向;美国建国理念起于“对英国都市的反叛”,“乡村生活优于城市生活的观念塑造了美国”,例如,托马斯·杰斐逊就明确表达过这样的理念。而中国古人也多以重返田园为终极梦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此种情怀。
而乡村的魅力更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存在。山有不同的韵味,水有相异的风情。同一片浙江的青山绿水,照样是各有各的味道,关键在于当地的人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独特魅力,又如何挖掘和提升自身独有的品牌。
村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仍是大多数老百姓聚居的地方,其生产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自然与人、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农村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更涉及历史、文化、民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首先体现在文化。
文化是一个村落的灵魂,连着过去,接着未来。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人文景观和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接下来,我们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度发掘文化村落中凝结着的宗族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流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来到安吉县上墅乡龙王村,东坞和西坞,二水汇一溪。它因将中华艺术瑰宝“手工造纸”传承至今,并进一步得到弘扬而出名。
龙王村造纸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数百年前。但由于手工造纸劳动强度大、艰苦,后辈青年人不愿学习,手工造纸作坊越来越萧条。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文房四宝”制作技艺的短片,画面唯美静谧、朴素大气,充满了古老东方的神韵。龙王村从此得到启示。
为继承发扬手工造纸工艺,龙王村两委提出打造传统手工造纸作坊,保护和传承龙王村流传数百年的手艺—传统手工造纸文化艺术。村干部访遍了村里的老手艺人,一座原汁原味的手工造纸作坊拔地而起。每逢周末,来自县内外的客人们如同龙王溪溪水长流不绝,或体验龙王山水的美丽,或感叹中华艺术瑰宝的魅力。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第二体现在活力。
从静到动,从简单追求物质富裕到享受精神富有,农村的活力来自一张张生活在其中的笑脸。以文化入手,乡风乡气日渐清新,农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努力经营“和美家庭”,积极丰富自我修养,提升着整个村庄的内在活力。
现在的鄞州农村,正呈现着一派和和美美、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里歌舞升平。在石碶街道横涨村,文化公园、杨家祠堂、篮球场、健身路径等设施齐全,并在此基础上组成腰鼓、越剧、气排球、舞龙等文体团队;在横溪镇梅山村,有健美操、篮球、腰鼓三支队伍,同时注重村校结对,成人学校和该镇中小学校的教师经常性下村指导,体育活动因此丰富多彩,获得了省体育特色俱乐部荣誉;在横溪村,村篮球队获得企业冠名,各类媒体争相报道。
美丽乡村“美”的内涵,第三体现在可持续。
村庄美不美,首先看生态,但光有生态,经济不发展,农民不富裕,也不是美丽乡村。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显势,这样才有发展的潜力,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乡村风景如画。今年5月小长假,在通往玉环县龙溪乡山里村的盘山公路上车辆如织,2万多名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看美丽乡村,品动漫文化,尝农家小吃,玩转现实版QQ农场亲子乐园,跋涉嬉溪谷健身步道……
去年4月,玉环县龙溪乡巧妙地把美丽乡村和动漫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成功地打响了山里村美丽乡村动漫花谷的旅游品牌。随即,龙溪乡在不断完善动漫花谷的旅游休闲配套设施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新建农业创意观光项目,新增加了四季花田、嬉溪谷健身步道、百年古树群、老炮台日出观光点、现实版QQ农场亲子乐园、山里农庄、山里村文史馆、盆景艺术家工作室等景点,山里村最近成功地晋升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
以村为支点、风景线为骨架,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线多韵”,支撑美丽乡村的形态美。经营山水,经营村庄,发展富民产业。挖掘文化底蕴,植入文化元素,寻找、发现、展示美丽乡村内在美……浙江美丽乡村的这篇“文章”越写越有“味道”。
篇10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乡村,包括乡村景观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警示着应该在何种理论的指引下进行乡村价值的构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对乡村赖以生存的土壤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即是以环境美学的视野为依托,阐述“乡村”建设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环境美学;乡村;家园
乡村,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天然的共同体,在其之内所形成的乡村文化,共同规范和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乡村,并不是粗鄙和浅陋的代名词,在乡村文化中,蕴含着纯真、质朴的精神气质。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我们赖以依托的乡村,正在慢慢的消失。
我们一回到乡村,当颓败的房屋、颓圮的篱墙、没落的街道映入眼帘时,我们也许会不禁一阵触动,因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的景观建筑。而面对着乡村中的新景观,我们在感慨物是人非的同时,是否会思考应该采取何种乡村建设的理论,是否会以一种正确的视角去欣赏?
一、看和被看的视角
卡尔松在欣赏与自然环境的视角上,提出了审美欣赏的几种模式,包括对象模式、景观模式和环境模式。就其中一项而言,斯巴尚图说过:“当人们在谈及欣赏某物时,他实际上是在以主客关系的思路去对待他。”①杨彦曾指出:“本来,任何人拿起相机,那么意味着他们掌握了一种观看的权力。同样,任何人只要面对镜头,他们就在被看。”看与被看,在这里欣赏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只要乡村旅游的产业还在发展,乡村中农家乐的图片依旧见诸于游客的相机之中和各大媒体之上,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则意味着人们将乡村当作一个简单的客体,并没有做到将自己融入其中,做到物我相融。正如阿诺德・柏林特在其著作中所说:“我们必须作为参与者来欣赏环境,而不是作为观察者。”作为参与者,需要用心去体会,光凭眼睛的感知是不够的。因此,对其作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审美与评价,需要人的参与和介入。这也正如环境哲学家罗尔斯顿在其著作中所记载:“我们开始可能把森林作为可以俯视的风景,但是森林是需要进入的,不是用来看的。一个人是否能够在停留路边时体验森林或者从电视上欣赏森林,是十分令人怀疑的。”②鉴于此,作为参与者去欣赏乡村的美,并不是说自己要脱离城市,回到乡村,而是说需要以一种农村人的视角去观察,去体验,将其作为醒目的前台物,去感知农村之中别样的美。也正因为如此,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才会有不一样的乡村韵味。
二、家园感
环境美学家陈望衡教授在其著作《环境美学》中提出:环境美学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宜居、利居、乐居三种生活方式。那何谓家园?陈望衡有如下阐述:“家,是生活概念,也是哲学概念,是这两者的统一。但是,对于环境美学来说,“家”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概念。”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家园的生活性和情感性。对于环境的情感性,陈望衡强调主要是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和归属感。对人而言,人的情感力量是很大的,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超越理性而成为决定行动的首要心理因素。环境之美,美就美在它的利人、亲人、乐人。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居住,特别是乐居是环境美学的最高功能。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推而广之,在乡村建设之中,培育村民一种良好的家园感刻不容缓。
在这一层次上,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创造了一个新词:恋地情节。他曾说道:“恋地情节就是人与地域或者环境之间的情感纽带。”③这个名词,在一定程度上标明了人与环境之间的情感衔接。在段义孚看来,我们所谓的地方是能够停顿的,含有安定和永恒的意向。地方是人文性的空间,是建立价值体系的宁静的中心。因此,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而言,乡村中的一草一木都浸润着他们的乡土之情。因为,这里是家乡,是他们的归属福地。人类终究还是要踩在这坚实的大地上的。
而现实的乡村情况却让人堪忧。乡村旧建筑的衰败,古树的砍伐,甚至保存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民俗的销声匿迹,都在提醒着人们乡村中存在的危机。法国哲学家塞尔日・莫斯科维奇曾对此发声:“人们不能再抗议金雕灭绝的同时,听任一个人类群体的消失。”面对着这些,曾经让我们魂牵梦绕的乡村记忆能否再次回荡,当我们在进行城市化的同时,能否再拾掇起曾经发生的乡村故事呢?
三、高贵的村庄
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曾对此有良好的阐述:“我们并不要贵族,但让我们有高贵的村庄。”高贵的村庄之高贵,高贵在乡村本身所存在的价值:自然、随性、和谐。环境美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也指出过:“乡村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它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地方。”④在这里,乡村对人们而言,总是意味着什么,人们在乡村中,也存在着很多美好的期盼。乡村之中所孕育的乡村文化,与城市相比,并不是糟粕及精华的代言词。城市,也并不是贵族。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也许会感觉到乡村的身份开始变得显赫起来了,但是仔细一想,乡村的本真,却在慢慢的沦陷。乡村,也愈发失去了其特有的高贵了。
许志华在其诗集《乡村书》中,在抒发其对乡村的怀念之时,也倍加感慨乡村味道的消失。摘取其中两段,略微可感受出乡村的魅力。
其一、
燕子飞走了,巢还在。
麦子割了,麦茬还在。
人死了,人间世的苦还在。
其二、
乡村的蝉声不能听,
乡村的噪声是凄迷的,哀恸的。
城市的蝉声不能听,
城市的蝉声是没有方向的,迷惘的。
《乡村书》这几个章节,让我们看到了人和土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甚至人与万物之间的日常关系,达到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地步了。这让正处在乡村城市化的我们,在文明转型的时期,成为了无根的游子,并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此,也难怪在“他乡――城市”这个二元的结构下,许多的人们产生了浓浓的乡愁,并愈演愈烈。
海德格尔说过:“人,需要诗意的栖居。”当乡村在对城市攀龙附凤之余;当静默又古老的乡村在物质上逐渐丰腴,在精神上却被人们嘲笑,变得愈加萎靡之时,现在的乡村,该走向何方?
也许,乡村,不仅应该将其建设成人们能够让人们“诗意的栖居”的居所,更应该让人们能够有一种家园的归属感。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解:
① 斯巴尚图:《勾勒大地:对环境美学一些理论问题的评说》,《美育》1972 年第六版,第13页
② 刘悦迪等译:《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重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