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齐范文

时间:2023-04-03 10:4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仲相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既的释义:在。

管仲既任政相齐”出自《管仲列传》,作者是西汉司马迁。《管仲列传》是《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管晏列传》是管仲、晏婴二人的合传,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本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向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并不像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这种情况导致企业在财务上没有自由,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就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其财务管理活动也只是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编制财务报表等任务上。因此,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会计。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企业具有了独立的法人资格,股份制企业逐渐成了市场主体。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后,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也产生了许多变化。随着这些变化,人们重新开始审视财务管理。对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方向进行展望。

一、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建立现代财务管理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也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要适应崭新的理财环境, 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变革,而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更新财务管理观念。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更新以下财务管理观念:

(一)重新认识财务管理的目标

中小企业应抛弃利润最大化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观念。利润最大化目标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务增加的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不符合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财原则,它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不符合现代企业“时间就是价值”的理财理念。同时,它也没有考虑利润取得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利润是绝对指标,不能真正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优劣。与之相对应,中小企业应确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务管理观念。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采用最优的财务结构,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该目标的全面地考虑到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相比利润最大化的传统目标更能适应现在的企业环境。

(二)树立知识化、人本化和风险化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知识产权、专利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已从有形资产逐渐拓展到了对无形资产的需求。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价值也日趋重要,企业的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潜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就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围绕人的价值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 协调以财务关系来表现的人的关系,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只有确立人本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使企业更高效地运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及时有效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冲击,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建立全员理财的财务管理文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以后,为了顺利实现目标,企业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起积极培育有利于财务管理文化形成的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高度一致的价值观。使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深入到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理念之中,从而使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领域,有效降低成本,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树立经营与财务管理并重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现代的企业制度下, 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两大业务,即经营业务和理财业务。经营业务主要指企业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助于实现利润的行为,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产品的销售等。它是通过对资产的运用、企业各项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以资产周转的形式获取增值额的行为。经营业务属于大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而理财业务则是企业财务人员通过预测未来企业资金需要情况, 通过分析判断投资机会的可行性而采取的一系列资金调度行为, 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所需的周转资金。良好的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资产加速周转, 并实现营业利润。

然而如今,许多企业在组织机构以及各机构职能的设置上是生产、供销、财务等方面各自独立,并且企业对于产销方面投入的精力要远远大于在财务上投入的精力,很多企业甚至将财务部门仅仅看作专职记账的部门,这大大影响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心的原则,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经营与财务管理相辅相成,并无先后主次之分。经营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企业的经营财务管理便无从说起。财务管理是经营的必要程序,只有有着良好的财务管理企业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资金,合理安排企业的销等各个环节,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在当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树立起经营与财务管理并重的财务管理观念。

三、重视财务分析,优化资源配置

财务分析是企业通过分析其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及所占比重, 从而深入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活动。它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旨在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资产周转的能力, 了解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及其是否适应企业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者之间各自所占的比重和比例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 保持合理的财务风险, 还可以有效运用财务杠杆,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资本结构不合理,则会增加企业融资筹资成本,使企业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陷入财务困境。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分析大多数都局限在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分析。然而这些报表对于管理上所需要的数据提供的却很有限。事实上,财务信息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成本费用的降低、节约措施的执行情况等原始性信息,还应提高预测信息和决策信息,为企业执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传统的报表对于企业的一些无形资产的披露也很有限,比如人力资源,然而随着人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不利于企业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 以及新的财务准则的实施, 将使财务与会计职能分工明确化、专职化, 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应结合实际将会计信息指标加以细化,使其充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周转能力,并加强对预测和决策信息的分析,是会计信息能够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形成有力的支持。同时,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应考虑全面,不应仅仅局限于三张财务报表,对于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重大影响的表外信息也应予以考虑,力求充分显示各方面关系,指出企业的优势劣势所在,剖析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的策略。变被动理财为主动理财,这将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

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有着高素质的员工哪个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如此。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管理意识较低、知识更新不及时等。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除去财务人员的自身原因外,一些高层管理者目光短浅,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不给财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的环境也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因此,若想使企业在长期始终保持竞争力,在重视员工对于企业的短期贡献的同时,更应从长远利益出发,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学科定位与发展研究―基于会计学科定位的思考,会计研究,2007;6

[2]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国有改制企业 思想工作 形式创新

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首先要结合企业改革的实际开展,不能盲目进行,只有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取得预期的执行效果。思想工作的开展要确保看清企业发展实质,同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这是做好企业思想工作的前提条件。国有改制企业要不断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并在实现形式、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与研究,确保思想工作能够紧张有序的进行。

1.认识企业的发展实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想工作目标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有改制企业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就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并且清楚的分析与研究企业当前的发展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工作目标。从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许多国有改制企业缺少对自身实际情况的合理认识,盲目的简单化的思想工作,使得思想工作收效甚微。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统一企业内部职工的思想成为国有改制企业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工作开展中,要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切实解决企业员工面临的实际问题,使企业的思想工作能够实现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分析企业、员工的实际,同时把握时展脉搏,对思想工作的背景与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这才能使思想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在深化改革中,坚持三不原则,即:改革内容得不到职工理解的不进行,改革措施得不到职工支持的不进行,改革方案得不到职代会通过不进行。因此,每一次改革结合思想工作目标,都是切实可行的,都得到了职工的参与支持并予以实施。

2.进行思想工作方法和形式的创新

首先,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要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以领导“抓”为重点。实践经验表明,好的领导是思想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国有改制企业的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以及对思想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思想工作的发展。其次,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要进行工作方式方法和形式的创新。方式的转变就要由说教式向引导式、号召式向激发式、参与式向互动式转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思想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构建网络化的政工体系,比如,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开展新形势的思想工作,不断拓展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空间,构建更能符合现代人接受的新颖的思想工作形式,保证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

企业的工作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的思想工作创新也要围绕这个中心,要贯穿到改革中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中去,以增强企业活力,解决好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员工这两对决定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具体工作中的整体与局部、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矛盾,使创新发展卓有成效。

3.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

在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中,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员工的全面素质的提升,通过个人素质的提升带动整体素质的提升。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讲究战略战术。党的十提出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一。众所周知,思想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可以说思想工作就是对“人”的工作。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改制后的企业管理结构完善中,即以人为中心来谋划企业的制度、方案以及各项管理目标。

第一,以人为本要表现在经常性的思想工作中。主要针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变现出的现实思想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疏导。做到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体贴员工。使员工在宽松的环境中,拥有一个使其充满信心的岗位,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第二,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要体现员工的企业地位与自身价值。在思想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寻找员工思想中的热点、难点以及敏感点,采用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进行应对,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员工。第三,思想工作中运用灵活的经常性思想工作方法应对员工的思想变化,确保思想工作能够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员工的各个方面的需求。

基于上述三点,我们的作法是:打破原来企业员工各种身份,对管理岗位、操作岗位全部采用竟聘上岗方法,坚持阳光操作,给每名员工一个发展机会、发展空间,为各类人才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竟争环境,这样就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珍惜自己的岗位,并能心情舒畅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4.思想工作要与构建和谐企业紧密联系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国企改制企业面临诸多影响和谐的因素。构建和谐企业,也是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很多具体事例都需要思想工作的积极跟进,譬如体现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干群关系等等。

首先,思想工作要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企业一些负面效应的东西加以引导,使其摆脱各种思想困境,激励人们积极奋发向上,在化解人的各种思想矛盾中带给人信心以及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要求。

其次,思想工作要成为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现在的思想工作不能简单的说教,而是要解决实际的问题,帮助员工切实排忧解难,维护好员工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的思想工作者主动沟通行政部门,诚心诚意为员工尽一切可能为他们解决问题。

第三,思想工作的创新要能够体现出领导的仁爱之心,员工的理解之心,使其成为开启人们净化心灵的钥匙。领导和员工之间不是对立面的关系。国有企业改制后,每个人的地位都起了变化,利益成为了和谐的核心和要害。如何统筹兼顾利益关系,使各类利益各得其乐,是构建和谐企业不可避免的课题。企业领导要自我思想净化,多体贴员工,主动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员工要明白平均主义的恶果,认识正确了,心态就好了,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更融洽了,为和谐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要有灵活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接受能力、认知水平也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开会、念报纸的思想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时展需求。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要改变传统的陈旧方式,寻找新的、适合发展需求的形式,通过不断进行宣传阵地与手段的创新,提升思想工作的渗透力与感召力。例如,可以开展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歌咏会、演讲会、书画展、体育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并将思想工作融入进去。还可以进行一些民主管理、劳动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加深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增进领导与员工的相互了解与情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懈努力,职工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对厂容厂貌、生活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有大幅度改善,成为了花园式工厂,这些也都拉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情感,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样,既能够增强员工的价值取向,又能增强国有改制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推动企业思想工作的开展,在进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各项活动中取得理想效果。

6.结语

简而言之,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优势,还是企业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做好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不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同时,还能促进国有改制企业的稳定与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国有改制企业的思想工作,就应针对企业改制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员工普通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内容、思路的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国有改制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开展扎扎实实的思想工作,能够实现平稳过渡与快速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印象管理;面试效果;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招聘与选拔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一,是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环节,而面试作为一种科学的人员甄选和测评技术,是人员招聘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测评手段,只要企业存在招聘工作,面试就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有效的面试可以减少员工离职率。离职率是考察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离职率过高,会导致招聘成本、培训成本、机会成本等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组织效率降低,阻碍企业正常发展,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与经营,更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形成不利影响。人不能尽其才、岗不能合其职,原因之一就是招聘面试关没有把严。

面试工作的质量也会影响到人力资源其他工作的开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招聘工作与培训、绩效、薪酬和员工管理等几项工作相比,是开展较为靠前的一个环节,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如果面试环节做得不好,则会对其他人力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如面试录用后的人发现其不能胜任该项工作,则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来对其进行培训,其以后的职业发展进度也缓慢,无形地加大了培训和开发成本,同时在其绩效考核中也会表现出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其辞退或换岗也会影响人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企业求贤若渴,优秀人才的匮乏更是很多企业的瓶颈。因此,企业面试相关问题的研究,对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企业人才状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印象管理角度来分析面试的影响因素。

二、理论基础

面试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下,经过精心设计,面试考官与求职者面对面的观察、交谈以确定求职者的能力状况、求职动机、素质特征,进而判断与相应岗位所要求的相关能力、素质、技能是否匹配的活动过程。在面试中,需要进行测验的有非文字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人格投射测验、霍兰德职业性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等。

三、印象管理研究

本文主要从印象管理角度来研究面试的影响因素,分析印象管理在面试测验求职者相关信息中是否发挥作用。

(一)国外印象管理

国外印象管理的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社会学领域对人际行为的探讨。Goffman(1959)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重现》一书最早涉及印象管理,Goffman把印象管理比喻成戏剧,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我呈现或向别人展现希望的行为,通过别人对自己行为的理解而使对方做出合乎自己希望的行为反映。Baumeister(1982)印象管理是“利用行为去沟通关于自己和他人间的一些信息,旨在建立、维持或精练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Tetlock(1985)等认为,印象管理是“人们使用了造成受赞许的社会形象或社会认同的策略”。

国外印象管理研究中具体和面试影响因素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面试情境与应聘者印象管理的关系。求职面试中的情景模拟作为面试的类型之一,虽然为求职者运用印象管理提供了场所,但是McFarland(2003)等人发现面试类型不同也会导致求职者在运用印象管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Tsai(2005)则发现,在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面试上,越是采用结构化面试,求职者在运用印象管理策略上的成效与面试官的评价的关系越是甚微。Stevens和Kristof(1995)在所做的行为描述面试实验中也得出相近的结论。在结构化面试中,求职者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频率少,这是因为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控制着流程,而求职者没有时间去发挥。

2.应聘者个性特质与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的关系。Turnley(2001)和Bolino(2003)发现,在一个人的个性特质中,如果他的自我监控能力强,则其能够很好地运用印象管理策略,以期获得对方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印象。但是,在面试中,求职者的高自我监控能力是否能形成良好的面试结果,Anderson(1999)却发现,二者直接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不能预测会产生积极的印象。

3.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与面试结果的关系。Gilmore和Ferris(1989)发现,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求职者印象策略的影响,并且在被录用的几率上,运用印象管理策略者比没有运用印象管理策略者的几率大一些。Baron(1989)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如果求职者的印象策略运用得过于明显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使面试官反感。

(二)国内印象管理

受西方学者的影响,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开始研究印象管理,但是涉及不多。李琼和郭德俊(1999)在《中国人印象整饰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一文中指出,中国人受传统道德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封闭性和不和谐倾向,关于自我监控性在有效应用印象管理策略中的作用,高自我监控者要比低自我监控的人做得好。黎恒(2003)通过对面试互动过程中应聘者印象管理技术的研究,得出运用获得性印象管理技术对考官产生积极的影响,保护性印象管理技术对考官没有明显影响,应聘者对岗位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印象管理技术的使用。

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总会提出一些比实际工作内容要求高的任职资格,如在年龄、工作经验、职称上加以限制。高小泽(2004)则认为,求职者只要达到某一岗位所要求的任职资格便能胜任该岗位,为此他将模糊理论运用到人才招聘面试中,该理论主要运用在面试评价上,为的是将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使主观向客观倾斜,力求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其在论证中发现,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评价结果是相反的。周春男(2008)通过设定一定场景的情景模拟,将印象管理机制运用到面试中来研究其作用,结果表明:面试评价结果受到求职者总体印象这一因素的影响,证实了印象管理与面试有相关匹配性。

四、总结

面试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学者对印象管理在面试中的影响的研究,得到了印象管理与面试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都会积极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以期望获得自己心仪的岗位,但是面试前的综合素质与入职后的工作表现可能与面试时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作为企业,在进行面试过程前,要对面试考官进行相应的培训,掌握相应的面试技巧,具有较好的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从而很好地辨别出求职者是否运用印象管理中的相应技巧,通过面试整个过程准确地判断求职者的自身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是否匹配,从而做出相应的面试决策。

参考文献:

[1]Baumeister RF. A self-presentational view of social phenomena[J].Psychological.Bulletin,1982(09).

[2]Tetlock PE, Manstead A S R. Impression Management versus intrapsychic explanations in social psychology:A useful dichotomy?[J].Psychological Review,1985(06).

[3]McFarland LA, Ryan AM, Kriska S D. Impression management use and effectiveness across assessment method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12).

[4]Tsai,Wei-Chi Chen, Chien-Cheng Chiu,et al.Exploring boundaries of the effects of applicant impression management tactics in job interview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03).

[5]Stevens CK, Kristof AL. Making the right impression: A field study of candidate impression management during job interview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5(10).

[6]Turnley WH, Bolino MC. Achieving desired images while avoiding undesired images :Exploring the role of self-monitoring in impression managemen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08).

[7]Bolino MC,Turnley WH. More than one way to make an impression: Exploring profiles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04).

[8]Anderson N, Silvester J, Cunningham-Snell N,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ndidate self-monitoring, perceived personality, and selection interview outcomes[J].HumanRelations,1999(04).

[9]Gilmore DC, Ferris GR.The effects of applicant impression management tactics on interviewer judgement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89(06).

[10]高小泽,王鲁捷.模糊理论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05).

[11]李琼,郭德俊.中国人的印象整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心理科学,1999(06).

[12]黎恒.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对考官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3(01).

篇5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它以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科学预测为前提,以销售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各个方面,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企业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从而有效帮助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在具体的预算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控制;预算执行

1 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曲解

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尤其是一些部门负责人认为预算是争夺资源的工具,为争取更多的资源分配权而向上级摆出种种困难,有些人由于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就以为预算无用,只是摆设而已,不认真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有些人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以上这些观念都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曲解。

2 预算编制起点不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

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通常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相关财务政策及对市场的预测,并依此确定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而得出下一年度的预计利润。而有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出了不符合实际的计划利润目标,进而由下一级管理者制定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等等。这样得出的预算根本没有实际基础,违背了基本的经济规则。脱离实际,制定远远高于企业能力的目标,预算不仅得不到企业下属部门的支持,而且由于编制基础不切实际,很难有效执行。

3 预算执行者强调业务的特殊性而预算控制不力

预算执行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预算执行者会强调自己的业务或客观环境的特殊性,从而使预算方案和指标不能坚持执行,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十分随意,导致预算管理虎头蛇尾。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贯彻“刚性原则”同时要考虑环境变化,业务流程的结构性转变对预算的影响。而且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对“例外事项”进行重点管理,才能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4 预算业绩评价中奖惩制度不合理、不严谨

由于相当多的企业缺乏相应的预算考核制度,造成企业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离,重编制、轻执行。预算不能成为企业的“硬约束”,使预算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使它们不认同预算管理,最终导致预算失败。

由于以上问题的普遍存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层次、权力分配、成本费用的控制、部门及员工绩效考评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妨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此时,企业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使企业在一个更高的管理水平不断发展。如何改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使用效果:

4.1 改变观念,把财务部的全面预算变成全员的全面预算

一直以来有一种错误理解,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其它部门只不过提供一些数据而已。其实全面预算管理是保障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各种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分配。在编制过程中,真正的数据来源:从上到下,战略目标的分解;从下到上,则是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所需资源的汇总。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全面预算就是全员预算,只有企业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的开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4.2 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从组织架构方面保证预算的民主与合理

为改变“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企业应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每年的预算编制、调整。管理委员会应深入分析企业的生产实际,确定预算编制的方法。管理委员会应由各部门的人员组成,按照项目小组的方式运作。

4.3 依靠公司战略和运作计划,让预算更精准

很多企业存在预算不准的情况,企业应该注意预算在战略和动作计划之间的衔接。在每年的预算启动前,企业高层应提出公司的战略及跨年度发展战略,而且战略目标必须是清晰明确的。有的企业的战略只是发展方向,没有具体到目标,是很难成为预算编制工作指导的。根据战略目标的分解,企业可编制部门的动作计划,并据以编制部门的详细预算。部门预算与战略目标的出入可通过几轮修改和调整,避免预算由部门编制人员拍脑袋,或一些部门对下是一套预算,对上又是一套预算。

4.4 及时执行预算分析评估,避免“编一套,做一套”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总会有偏离甚至大的出入,企业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刚刚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尤其需要注意。因为缺乏实施的经验,可能一些偏离不是经营中的问题,而是预算编制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排除,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偏离,应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追根朔源,挖掘到差异的最低层。

预算的执行结果初衷必须与部门的考核业绩挂钩。在很多公司,与预算相关的工作并末完全纳入考核体系。尤其是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造成各个部门在编制中人为控制的因素过多,使得预算“编一套”,“做一套”。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如“对收入完成,费用节省、预算编制错误、预算调整次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作为公司绩效考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从而提高预算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严肃性。

4.5 积极审慎调整预算

一般人认为企业应尽可能不做预算调整,最多一年的期中调整一次。实际中对刚刚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因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一开始就完全按预算执行,不做调整,是不现实。应十分谨慎地对待预算,尤其是对那些影响战略目标的调整,最好一年调整一次。

5 结语

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企业应充分认识自身特点,确立预算管理的新观念,确立“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观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晓洁.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篇6

1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由商品经营者向资本经营者转变,财务管理在功能、作用、地位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筹资、投资、运营等各个环节,企业管理必须要从注重生产管理转向注重财务管理,加强和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1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由企业的宗旨决定的

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根本宗旨就是盈利。企业盈利的实现,是以良好的财务状况为基础的,如果企业资金短缺,无法保障再生产的进行,企业就会萎缩,以致无法维持最低的运营条件而破产。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在资产良性循环条件下的资金增值,不追求账面利润最大化,追求的是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企业不仅要重视资本的盈利性、流动性,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还要保持最佳资本结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即使企业有赢利,也可能因诉讼而破产。

2.2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由企业的管理目标决定的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有特定的目标,其目标可以分为追求自身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和企业应尽社会责任的非经济目标。财务目标属于企业目标中的经济目标。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资金在不断的运转中实现增值,而财务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资金运动的活动。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都是企业内部的资金活动,所以企业的管理实质就是“人、财、物”的管理。企业实行目标管理,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有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可以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从而能够使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得到如实的评价,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同时,企业还力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应当维护企业财务状况最优化,这是实现财务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2.3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其结果是经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最佳的配置。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切产品都是为了交换,而一切交换都是通过市场以货币交换为目的。企业财务管理以价值形态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如果企业不是以财务为中心,而以产量、规模为中心,造成资源配置扭曲,必将被市场淘汰。例如,有的企业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不做好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盲目上项目,盲目扩大产量,不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资金滞压,使稀缺资金流向效率不高的场所,对社会资源来说也是极大的浪费。

3如何实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1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的核心作用

资金是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追求最大利润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的现实目标,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保持足够的现金流量,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所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资金占用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避免过度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资金成本最低,收益最大,充分发挥资金的核心作用。

3.2突出价值形态的管理,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其中大都是物质形态的管理,最终还是要通过价值形态来表现其管理的好坏,靠财务成果来体现。财务管理就是一种价值形态的管理,贯穿企业经营过程,具有对经济过程的控制、事前的预测和决策作用,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亡兴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3.3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发挥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成本高低是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成本水平直接决定产品获利大小和市场竞争的实力。高利润是通过成本控制来提高产品的单项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利润。成本控制即是对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的控制、生产中消耗的控制,还包括管理人员成本的控制及厂房设备等折旧的控制。深入市场调研社会需求,摸清市场价值规律,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确定产品目标成本,严格控制和考核各环节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使各岗位成本降低,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发挥财务管理的功能。

篇7

一、需求变更的原因分析

1.范围没有圈定就开始细化。对于项目管理的变更工作来说,对管理工作进行细化是需要专业管理人员来完成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如果仅仅通过客户对项目的需求进行描述就进行具体的细化工作,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无论是设计的数据还是相关的资料都需要出现一定范围的改变。尤其是现如今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完善,有些数据需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来进行计算,才可以对具体的实体来进行描述。也就是说,还没有做好具体的圈定就开始细化。

2.没有指定需求的基线。所谓指定需求的基线就是指能否达到需求变更的分界线,由于各种项目正在不断发展,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动态的问题,因此,需求基线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能否对变更条件进行控制主要取决于合同和成本因素。具体来说,就是某个项目整体需求范围已经确定,而且容许改变的范围也得到了明确地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如果由于项目的预算无法达标,必须要进行改变的时候,项目的基线就会逐渐增高。所以说,项目需求的基线永远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3.没有良好的软件结构适应变化。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就是结构需要和需求变化的体系结构之间存在这一定的适应性。在数据层封装了相应了数据逻辑结构,业务层中包含的是业务逻辑,在表示层中展现出的是表示逻辑。软件结构适应变化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各个层级之间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接口入口的参数产生严重的变化。只有每一个层级都将工作做好,才能够提升客户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如何控制需求变更

从现如今的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上看,项目的周期性比较明显,其中包括启动、实施以及收尾三个过程。其中,在对需求变更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将项目工程不同的过程进行考虑。同时,还需要对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性进行全面控制。另外,为了将项目变更情况控制到标准的范围内,通常都会采用综合性较强的方式和方法。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要能够找到影响项目变更情况的重要因素。另外,还需要对项目的变更范围进行判断。进行综合变更控制的主要依据除了项目计划,变更请求之外,还包括项目的执行情况。对项目周期性进行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1.项目启动阶段的变更预防。无论是任何项目,出现变更情况都是不可避免的。工作人员无需进行逃避,只有积极地应对,才能找到解决办法。提升需求变更管理的效率。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对需求变更进行管理组要是从项目启动的同时就已经开始,需要根据需求的分析量来对项目进行管理,同时还应该根据基准文件所涉及到的范畴来进行详细地分析。然后给用户一个相对比较科学的答复。但是,如果需求工作没有做好,在具体的基准文件中,所指的范围也是含糊不清的。一旦被用户抓到孔子,必然会出现较多的损失。如果客户对于变更的客户提出了合理的要求,项目管理工作就会合理地完成,如果客户的要求超出了要求的范围内,就会给项目本身造成严重的成本问题。因此,在这个时候,工作人员不能手软。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对制度问题进行完善。

2.项目实施阶段的需求变更。从这一阶段来看,项目的成功和失败与否的主要区别因素就是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具有严重的可控性,因此,从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首先要树立相对比较科学的基本理念,将需求程度控制在可控,有意的范围内。然后对这一阶段的变更控制效果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已有的风险因素以及评估条件来对基准文件进行修改,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求一定要和投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需求的变更成本一般都是有开发一方来进行全权承担。可见,项目的需求的变更就成为了必然情况。在项目开始时,无论是开发方还是投资方都应该明确,如果需求量出现了变化,各种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也都应该发生明显的改变。

其次,需求的变更需要得到出资者同意之后才可以进行,这样才能够对变更的成本改进进行控制,还可以慎重地对待需求的变更。

3.项目收尾阶段的总结。从项目需求变更的总过程商看,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具体的经验和教育来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和分析,并且找到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做好风险的识别以及方案的设计工作。

三、如何进行需求变更管理

第一步:先把理由说清楚(1)客户提交的变更必须基于书面形式。(2)客户提交的变更必须有充分理由。如果变更被拒绝,对业务的负面影响;如果变更被接受,对业务的正面影响。第二步:能否实现做评估(1)从实现的方式上考虑新的变更是否可以实围。(2)在这里不需要考虑代价。第三步:可以实现看进度(1)进度几乎是绝大多数项目的第一要素。(2)要考虑对活动级别的影响。第四步:变更成本要算足(1)人员相关的变更成本。(2)是否需要额外的成员。(3)项目组需要增加的工时。(4)要考虑非人力成本的投入。如软、硬件、资料等。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本;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人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就是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尊重、关注企业内每一个员工,充分利用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在企业中适当的应用人本资源能够实现企业内管理者与员工的双赢局面,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来自上层的尊重,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热情,从而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为公司的发展不断努力。但是从我国目前的人本应用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对于恰当应用人本思想的方法还很不成熟,这种现状导致很多企业只能停留在现有的发展阶段,十分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二、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思想的应用策略

1.树立知识管理思想,更新人本思想内涵

在企业管理中合理运用人本思想时,管理者首先自己要更新人本思想的理念,深刻理解人本思想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本的管理更加顺畅,保证人才的储备,从而为企业最终的发展积累深厚的人才资源。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可以说人才资源是企业的基本动力。但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企业开始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生产操作,对于人工的需求也越来越低,相应的,很多企业认为员工的作用大大地降低了,所以无论是在工作环境上还是工资待遇上都有所下降。但是人才对于企业深入拓展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人才的企业只能固步自封,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知识管理的思想,不断更新人本思想,通过不断创新人本管理方法,从而更好的将精英人才集中起来,最大限度突显人本管理的知识意识和效益意识。

2.改革组织结构,创新人本管理体制

在进行企业管理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本管理思想,企业管理者可以改革组织结构,创新人本管理体制,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可以建立权变组织,将人本管理以一种组织的形式表现出来,管理者要有效地利用知识经济的优势,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处理传递的速度,对于员工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提升,在整体上提升员工的素质,从而保证权变组织工作的高效性。企业产品的种类和生产特点可能会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不同商品的开发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调整,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给予深造的机会,从而让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推动企业不断适应知识经济市场的发展。

3.强调个性化管理,革新人本管理形式

在企业管理中强调个性化管理,能够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这种个性化的管理形式可以让管理者有更多的人才分配方式,进而不断革新人本的管理形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上,企业领导者要考虑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本管理的重心,通过配合员工的个性化潜能与素质,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在激发员工个性化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还要通过定期的思想教育提升员工的忠诚度,防止员工过分的自我膨胀而与企业的文化宗旨相背离。个性化的培养方法可以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同时营造良好的工作竞争环境,在人本思想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4.重视团队作用,重视人本员工培训

团队在企业工作上起着密切个体员工、激发员工潜力、提高员工集体凝聚力的作用,通过团队的协作互助作用,队伍内的员工可以将共同的目标最大限度的完成。可以说,在企业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应用中,有效地把握团队操作管理,加强对人本员工的培训,对于约束自身职业行为,提升员工的总体业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者在实行人本思想的实践管理时,首先应该简化组织层级,突显企业内部的团队化合作,从而缩减各个层级的差距,将各个团队中进行服务的人员进行整合,实现服务、工作纵向平衡的人员分布系统,各个团队中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的同时也能有特定的人员联系,方便团队内消息的纵向传递速度,方便管理者及时对企业员工进行分配。除此之外,在员工的培训上,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员工合身制定职业发展培训,从而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公司的业绩。

三、结语

在企业管理中合理地渗透人本管理思想,对于笼络人才,强化人才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管理者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现状,要创新企业发展理念,提倡以人为本,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人本思想,管理者通过尊重员工、团结员工的手段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最终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唐运俊.论直销企业薪酬分配制度――以安利公司销售人员薪酬的公平分配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2]蒋秀青.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8(05).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109-02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企业发展有了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稳固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增强经营能力,实现价值最大化。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财务的预测、决策,资金的筹集、运用与分配,经济活动的评价与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同样需要适应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巨大进步,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其中中小企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只贪图眼前利益,单纯追求市场占有率,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使得财务风险加大,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或者陷入困境,给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例如,一些企业中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者观念落后、财会人员素质不高、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等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健康运营。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出症结所在,以进一步采取措施。

(一)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落后

科学的管理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管理人员思想僵化,管理模式落后,使得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无法得到发挥。首先,一些企业的管理没有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相分离,这种高度统一的集权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企业家族式管理仍然突出,领导者凭感情行事,造成财务监督虚设,财务管理混乱。因此,管理观念与模式的落后使得企业无法将财务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从而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风险意识淡薄,投资决策较差

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前景。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风险都必须进行充分的考虑并进行可行性分析。高质量的投资决策,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率。而决策一旦失误,企业风险加大,会面临财务困境。因此,投资决策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权衡风险和报酬,只有当所承担的风险和预期报酬相称时,该项投资才是可取的。在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家族式管理方式所固有的制约性,投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少数管理者手中,缺乏理性的分析与评估,无法对风险做到足够的认识和鉴别,造成盲目投资。

(三)财务控制薄弱,资金管理混乱

在企业中,资金犹如其生存的血液,严格的财务控制和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能使企业有序运转,生机勃勃;而资金管理的混乱,财务控制的不完善不到位,则致使企业无法顺畅运行。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管理不科学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了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需要留存适当的现金余额,即交易性需要;有时企业在经营中会发生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额外的现金支付,即预防性需要;企业有时也需要置存一部分现金,在遇到合适的购买机会时,可以随时买入,即投机性需要,比如,当遇到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时,手头有现金就可以大量购入。也就是说,企业为了满足其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以及投机性需要,往往会留存一定数额的现金,以备所需。企业对现金进行管理的目标旨在保持其流动的基础上使收益达到最大,这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往往忽视现金管理,造成资金的闲置或不足,使企业错失掉很多机会,资金无法发挥出其最大功效,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成本。

2.存货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存货的流动性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材料、投入生产、销售成品、收回资金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对存货进行管理,就是要在存货的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使二者达到最佳结合。也就是说,是要求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尽可能少占有经营资金,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许多企业中,往往忽视对存货的管理,或者存在很多漏洞。例如,仓库中存货积压或不足、腐烂变质没有及时处理、丢失盗窃没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做不到亡羊补牢,等等。

3.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

现代社会中企业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就是进行赊销,赊销是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由于应收账款在企业运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收账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运转是否流畅。现实中,许多企业销售状况很好,但却表现出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合理不到位。财务控制不严格、制定的信用标准过宽、催账力度不够,不及时都会造成应收账款周转过慢甚至资金无法收回的后果,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

4.内部控制质量不高,会计信息质量较差

会计信息是对企业经营过程、运营状况、经营成果的表述,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当企业制定了健全的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时,就能够有效地监督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和避免信息失真的发生。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企业由于不注重内部控制,或者内控制度不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信息失真一方面会造成经济发展的无序和混乱,另一方面对利益相关者产生误导,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三、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鉴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实际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前进,因此,应采取以下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民经济的发展依靠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架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依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各司其职,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从而保障企业有序运营。因此,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使企业在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下运行,为良好的财务管理构建一个健全的组织基础。

(二)加强财务控制,规范资金管理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工作,加强财务控制,合理进行资金分配,做到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合理配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

1.在资金运用上,要保持一定的付现能力,确保资金周转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所需。

2.加强存货的科学管理。合理制定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做到既有充足的货源以满足需要,又避免存货积压滞销、变质等问题,努力做到使存货的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达到最低,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3.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视为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因此,应制定恰当的信用政策,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要制定适当的收款政策,当应收账款发生以后,要对回收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对于发生的坏账及时进行会计处理。

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加强管理、监督和约束,是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审批、领报制度,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立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分工,钱、物、账分管。其次,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委员会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使用,保证企业执行控制目标和决策,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

5.提高领导者及财会人员的素质,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应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财务管理观念。同时,领导者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其计划、分析及决策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严密,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找到问题,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吴水澎.会计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3] 王威然.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完善[J].企业家天地,2009,(1).

[4] 王棣华,潘文涛.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2,(3).

[5] 李琼.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J].企业技术开发,2006,(6).

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思想;园林企业;应用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日趋加快,园林绿化项目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如何加强法人管项目,如何追求企业以利润为中心和项目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两个层次效益的最佳化,实行高品质管理,低成本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行项目管理现代化,是我国园林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日益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项目管理思想

1.1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一种对园林建设项目从论证、立项、筹资、计划、组织、实施(招投标、施工、养护、交付)、控制到运营的一套系统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项目管理者在做一个项目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如时间、资金、人力等)下如何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时间、成本、性能等)。项目管理就是选对项目,把项目做好。项目管理有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等。项目管理方式多具有程序化、动态化、体系化、可视化特点,其核心特征是优化组合、动态管理,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注重计划,项目管理成功的目标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施工的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1.2项目管理思想

项目管理思想就是施工方项目法管理的精髓,是目前最新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其内容主要有:

(1)项目法施工核心是如何有效发挥人力资源、项目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动态管理;

(2)采取固定建制式管理的产值法施工。

(3)实行两层分离,矩阵管理。

(4)建立和完善内部模拟项目施工市场。

(5)必须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经济核算制,必须明确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

(6)强化企业总部管理建设和基础工作。

(7)坚持“企业启动、行业联动”的发展道路;

(8)坚持分开层次、分类指导、分别推进、各创特色。

(9)项目管理,建立和完善“法人管项目”企业体制。

(10)项目管理要全员参与。

园林企业通过科学有序的项目组织与管理,对各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对项目产品生产过程、当事人的关系等的管理,达到控制工程总成本,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业主要求的目的。发展靠市场,市场靠信誉,信誉靠质量,质量靠管理,管理出效益。

目前园林建设项目管理有向五大新趋势方向发展。即项目经理部实行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三位一体”进入以“项目文化”为标志的新走向;工程现场为主进入以“项目全过程经营”为特色的新走向;“三个一次性”进入“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新走向;由业主“自建制”转为“代建制”,进入“交钥匙”总承包的新走向,如BT\BOT等;可视化实施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 园林施工企业管理失控点在项目管理

由于园林施工企业主要是靠承接大量的工程项目来维持其业务的支撑,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发展,因此其管理失控点就在每一个项目管理,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与养护或监理项目。施工项目管理任务主要是“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施工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资源管理和与施工有关的组织协调。项目管理内容有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人力资源、沟通、采购、集成等,对时间、成本、质量、范围、风险5个变量的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施工项目管理首先明确施工范围的大小和性质,通过组织结构确定项目经理部及承发包模式,健全具有建造师的项目经理与工程项目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组织协调,严格进度计划、控制与监督,明确质量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0—ISO9000:2000系列标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施工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成品的质量保护)、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环境管理,费用投资与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掌握合同与风险管理,保证资源如材料(材料的计划、分类、质量控制)和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取得、使用与维护、选用的质量控制)等现场管理,加强信息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成及各种信息资料的整合,完善项目竣工收尾交付的综合集成管理等。

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如何实现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市场开拓与质量管理、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推行新机制、行业质量标准与企业质量标准、推行质量方针目标管理与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的五个高度统一;强化过程精品、动态管理、目标考核、严格奖惩、铸精品工程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通过塑造高水平的企业形象、突出高含量的科技优势、坚持高标准的工程项目管理、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班子和施工作业队伍,把质量转化为市场机遇。

技术创新支撑项目管理,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整体发展质量,决策管理中的专家咨询、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咨询引导决策;分配是管理的杠杆;效能监察是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勤政建设,要求效能监察管理者人员的心术正,思想作风正,综合的业务能力必须强,工作责任心应是相当强。

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企业管理的水平及效益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