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1:3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快乐语文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快乐语文论文

篇1

快乐体育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来看,它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乐好、好学,快乐学习,最终达到育体、育心的双重功效,并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2)从教学关系方面上看,快乐体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体育课程的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构建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3)从教学理念方面来看,它所提倡的是一种快乐的、终身的体育,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身体共同发展,它应该是集认知、情感与身体发展于一体;

(4)从教学的组织上来看,虽然“快乐体育”提倡的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但不意味着是一种松散的教学氛围,要做到“宽而有序”,要有一定的课堂纪律,但不可过死,要能够合理地把握、组织教学;

(5)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来看,体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2快乐体育实施原则分析

2.1教育性原则

要努力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以及审美素养。快乐体育还是以学生的好学与乐学为基本出发点,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2.2平等和谐原则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及人格的发展,不能搞特殊化,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师生之间也不再是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长幼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构建出这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情境性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以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相应的氛围当中,快乐学习。

2.4趣味性原则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入境动情的环境当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运动活动,提高运动技能,体验进步与成功的乐趣。

2.5激励性与实效性原则

在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不仅要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而且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要教学活动当中,要做到正确诱导和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自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去。

3学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分析

3.1快乐体育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对其传统的“本位观”与“技能观”进行调整,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使其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课程活动较累,使得学生失去了运动的兴趣,因此,实施快乐体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

3.1.1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兴趣的培养我国的学校体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是以一种被动的状态参加体育活动。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都是一种统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进入大学,学校进行的都是这种教学模式,这样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兴趣。除此之外,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没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作用,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自然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1.2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严重脱节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制订上。在体育课堂的设置上,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大众运动项目。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活动,让学校体育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体育。

3.2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分析

3.2.1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富有形象性以及感彩的氛围当中,这对加深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合理地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教师与学生分别饰演故事情境中的角色,对于加深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3.2.2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多媒体教学法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并且大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法可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便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2.3游戏教学法通过实践发现,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以一种游戏的形式进行,学生也更乐于接受。现如今,游戏教学法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人们更是加深了对体育游戏的关注度,以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篇2

“快乐体育”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形成融洽、合作的教学气氛,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过程能够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在运动过程中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快乐情感。大胆的将“快乐体育”的内容引入中学体育课堂,对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快乐体育对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快乐体育的施教特点

“快乐体育”是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特点三方面进行突破研究的。希望寻找一条新的教学模式,避免在中学塑性阶段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成人教学模式进行宽泛的教育教学。对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学生在活泼、形象、轻松的学习环境下积极主动的接受,使课堂气氛快乐、轻松,综合归纳“快乐体育”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

1、积极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

体育课准备活动是学生练习的开始,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开始一堂课,使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将快乐体育内容引入准备活动,采用一些娱乐、游戏、竞技和富有开发学生思维、智力方面的游戏内容,如动作反应练习、集中注意力练习、变换队列练习等各种趣味和竞技性练习,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水平、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与练习兴趣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做准备活动时,应尽量动员学生参与组织活动,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增进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引入快乐体育内容,更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使学生经过准备活动即刻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

2、大胆引入“游戏”内容

快乐体育施教过程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快乐的活动过程,即在体育练习活动过程,将动作练习、掌握方法、锻炼身体融合一体,将教材内容与增强体质因素贯穿其中,注意引入适合中学特点的游戏内容,以快乐的游戏形式进行课堂练习,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节课堂的练习情绪,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掌握动作技能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方法

1、建立以学为本的新体育课程体系

当前体育课程突出术科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普遍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为此,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与学方法上做出全面调整。新课程的确立应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设计个性化、综合化、科学化的体育课程观。在教学内容上应淡化“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树立“健康为主”、“德育优先”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必须走开放式的育人之路,探索新教法、学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区别学生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思,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能动作用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在进行快乐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一些活动性游戏内容,如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游戏内容、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进行人、虎、枪的游戏时,其中游戏内容含义是:人使枪,枪打虎,虎吃人。如果一方出人而另一方出枪,则人胜枪。这个游戏可以让两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集中集体的智慧,事先将对方可能做出内容加以预判,进而实现战胜对方而取得胜利。经过多次反复的游戏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其战术意识。这种快乐游戏效果,可以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取得创造性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快乐的创造者,达到快乐体育目的。

3、促进中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无论教学过程、德育过程都无一例外的凸显人的情感发展,包括感受性、体验理解水平、情绪情感表达、交往等,体育教师同样需要这些能力去构筑一个安全、信任、轻松、尊重、和谐和鼓励学生成长的环境。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最大缺陷就是注入式“为教而教”,教学中“有形无神”,单一强调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锻炼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教学中区别对待原则。在实践组织上习惯按常规组织教学,只注重形式上的男女分班上课,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不同层次教学。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不同时期的身体状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变成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快乐阅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快乐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同时,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其指导作用,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发挥多方作用,创设快乐阅读氛围

1、创造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合作。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争取家长的协助,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够有监督,课外读物能够有来源。积极倡导亲子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创造良好的教室阅读氛围

教师要引导和带领学生以教室为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室读书环境。在班内设立读书角。鼓励学生交换读物,提高读物的利用效率,并且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共同阅读

阅读可以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活跃思维。通过阅读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气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健康的课外读物

1、课外读物要适合学生

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才是最好的。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读物。

2、课外读物要健康、有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选择健康有价值的读物更加重要。教师要指导监督学生选择好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素质。

三、教师积极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读书状况进行读书卡的填写,记录自己读书的篇目、字数、时间等,特别是对于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读书心得等要重点记录。并且让学生与文章对话,学会读书笔记的记录等,鼓励学生再创作与再加工文章,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2、让学生采用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边读书边思考,也是在阅读中采取其他方法的前提与基础。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学习文章与分析文章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渐掌握比较、概括、分析以及联想的思维的方法,实现以阅读促思考,以阅读促写作的目的。

3、教师集中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课外阅读对于所学的读物与阅读时间都存在差别。学生阅读同一读物,有利于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选择共同阅读的读物具有很大难度。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个体性,并且积极寻找学生共同兴趣的所在点。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好看的圣诞树》这篇漫画,以幽默温情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类似的读物,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漫画集《父与子》,通过阅读这些读物,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并畅谈阅读体会,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这样,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会更注重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而不是粗度略读,走马观花。

四、对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整合,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实现快乐阅读

1、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文字语言的美妙。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以后,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学习了《少年闰土》要指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在特定的节日,也让学生阅读与节日有关的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相对减轻了课业的负担,让学生体会了阅读的快乐。

2、控制书面作业,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充足的时间才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应付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失去快乐阅读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限制,保证学生的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

五、建立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例如,举办名人故事会,让学生讲述自己所读过书中的名人成才的故事,增强学生读书的热情,增加课外阅读的读书量;教师指导学生自办班内阅读报刊,在报刊登载优秀作品,以及优秀的读书笔记,促使学生读书搜集资料,联系写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快乐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因此,要在课外阅读中,要发挥多方作用,创设快乐阅读氛围;教师积极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对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整合,减轻学生负担;建立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快乐阅读。

参考文献

[1]王素兰.另辟蹊径,快乐阅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1(6)

篇4

关键词:快乐教学;学习兴趣;平等;轻松;开放

我们经常在语文课堂上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不愿听课,还有一些学生虽然认真上课,表情却很痛苦。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沉闷,提不起兴趣。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呢?答案就是要让快乐教学真正走进课堂。

几千年前,孔子就有对快乐教学的认识,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宋的张载在《经学理窟》中也说:“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要和善地、快乐地教育儿童,以便在没有殴打,没有号泣,没有厌恶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同时期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当学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充分感到快乐。”快乐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它能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现在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语文教师担心学生学习跟不上,便有意无意地倾向于灌输教育,使学生疲于奔命,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早就淹没殆尽了。让快乐教学重回语文课堂,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因为快乐教学有它独特的优点。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快乐的精神状态能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顶峰。因为轻松快乐的良好心境可以激发脑肽的释放,而脑肽是记忆与学习的关键性动力。教育心理学也表明:人在快乐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才能畅通无阻,感觉、观察变得敏锐,思维也变得迅速敏捷,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记忆效果好,这样就加速了知识的接收、加工和组合的过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而人在压抑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当代国外学习观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将人的学习与情绪的变化和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注意把情感因素引入学习之中,意识到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其学习活动离不开快乐等积极情感的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无数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学效果与学习愉悦情绪呈明显的正相关。笔者就有这样的体验,如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打瞌睡了,我故意调侃说:“学习要善于思考,某某同学以手撑头,做思考状,但不要持续太久哦,不然会变成思想者的。”学生都笑起来,情绪调动起来了,打瞌睡的学生也受到气氛的感染,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在检验学习效果的时候,我也会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如在检验文言文翻译效果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上考查的句子,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当场翻译,但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任务的,这时这名学生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完成任务,也可以由其他学生主动帮助完成任务。措施看似简单,实际上减轻了学生紧张的情绪。

在快乐教学的氛围下,学生会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快乐教学可以凭借其特有的魅力在使学生感到快乐的同时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快乐教学呢?

首先,教师需要放下“师道尊严”,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深入,传统的师生关系早已黯然转身,师生的主从、主客关系渐趋式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而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

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课堂本质上是学习新知的地方,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而这一切都跟课堂的组织者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学生就容易放下压力。

最后,教师要开放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很多时候是主动性得不到重视。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拥有语文教学参考资料,而且比赛看谁找的相关信息更多,一举打破教师怕学生有了语文参考资料不听课的担忧,结果学生的求知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更好。

篇5

关键词:文化因素;快乐汉语; 设置特点; 相关建议

在汉语国际教学中,文化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今的主流汉语教材,都将中国文化内容设定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知识模块。刘(2007)表示,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包括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专门性文化知识。不同的教材对于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也不一样,本文以《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为例,探讨其课本中中华文化因素的设置。

一、教材简介

《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是国家汉办针对乌尔都语的学生编写的汉语课本,使用对象为11――16岁的中学生,教材内容的设置参照了部分乌尔都国家的中学课程大纲和考试大纲。全套教材包括学生用书和配套的教师用书、练习册、词语卡片、教学挂图、CD等。

二、教材文化因素的设置特点

课本一共8个单元24课,由于课文采用的是话题与功能相结合的方式,每一课的话题内容都以交际为主要目的,课本中也没有专门的版块和文字讲解中华文化,而唯一有专门涉及中华文化方面的,是课本配套的教书用书,在每一课最后的“语言点与背景知识提示”中,可通过以下表格归纳。

1.文化因素的体现不够明显。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教师用书上每课的文化因素和课文都有一定联系,作为背景知识可供教师选择性讲解,大多数中华文化内容都附有乌尔都语解释,方便学生理解。但是这些并非是学生必学内容,也基本没有出现在学生课本中,所以学生并非有机会接触到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在配套的教学挂图中,有零星几个词语(上海、北京、成都、月饼等),学生不一定会注意到,所以《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文化因素体现不够明显。

2.文化因素所占课文比重很小。在上表显示,虽然24课中有16课涉及中华文化相关知识,但是因为其出现在教师用书中,所以在学生课本里,文化因素的呈现较少,只有在13、16、19课中的语音练习里,是中国的一个顺口溜,还有第22课最后有一首中国古诗《春晓》,而在以对话为主的课文中,会零星出现几个有中华文化背景的字和词,例如茶、北京等。作为启蒙教材,本书更多关注于实际交际的实用性,故文化因素所占课文比重很小,同时分布的较为零散。

3.文化内容不够丰富。从上表中看出,《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文化因素设计到知识类(汉字造字法、日晷、中国气候等)和交际类(中国的交通规则、北京飞机场和火车站等)两大方面,虽然所涉及的文化内容字数不多,但表达了基本概念,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汉语交际都有一定帮助。但是,课本中的文化内容并不丰富,一些初级的文化因素并未涉及,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名胜古迹(长城、黄河),汉民族的颜色文化(红黄为贵,黑白不吉)等等,这些文化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和汉语交际都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在中华文化教学中的建议

1.中华文化教学不能成为教学主体。《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的适用对象是汉语零起点的学生,所以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基础教学和交际训练才是汉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中华文化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可以适当穿插在教学任务里,但不能作为教学的主体。

2.对教材的文化因素选择性讲解。教师在使用《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教材中,如果需要讲授中华文化方面的知识,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进度进行选择性讲解。例如在茶文化的讲解中,教师课本中讲了中国茶的分类和各地所产的茶叶,但是对于很多对中国了解甚少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难度较大且实用性不大,教师可以适当删减内容,增加沏茶泡茶的相关视频为学生讲解,有机会可以给学生品尝茶的味道,这样反而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结合社会背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使用乌尔都语的国家多为穆斯林人,汉语教师要结合教学社会背景,注意民族习惯和禁忌,例如一些带有猪肉的中国菜,并不适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介绍。同时,教师可以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中华文化的学习中来。例如中国电影的课程,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并思考相关问题,在正式的课堂上,学生上台发言谈及相关感想评论,再全班一起观看电影片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文化知识。

四、结语

通过研究《快乐汉语》(乌尔都语版)系列教材,可以发现其中华文化因素的设置并不明显、比重较小且内容不够丰富,在汉语初级阶段,设置过多的文化因素或许并不实际,但文化因素不可或缺,因为只有通过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才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

教师在使用此教材进行中华文化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需求,并尝试利用配套教具和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与和学习中掌握,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湖北省老河口市纪洪小学441811)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只有学生产生了积极的阅读动力,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去了解、研究、动手,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学的能力。特别是低段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