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回收范文
时间:2023-03-26 10:0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垃圾分类回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ThegrossquantityofurbangarbageinChinaisincreasingyearbyyear.But,thegarbagedisposalisstillmainlyleftinpilesonexposedyardsorburiedundergroundthusbringingabouttheproblemssuchaspollutionduetogarbage,wasteofresourcesandshortageoflandareaforgarbageburying.Thebestwaytosolvetheproblemsisgarbagesorting/recovery.Themainreasonswhythegarbagesorting/recoveryprocessissodifficulttoimplementinChinaaretheout-of-dateideas,lackoftheoretical/practicalinvestigationrelevanttotheprocessanddeficiencyofgovernmentaleffortstodothat.InthisrespectJapaneseaccumulatedplentifulexperienceincludingthenationalpolicyofurbangarbagedisposalbysorting/recovery,completestatisticaldataprovidedbylocalgovernments,feasiblecuttargetinunexecutionandthesystematicandcarefuleducation.AllofthesearethelessonstobelearnedbythegovernmentsinChina.
Keywords:urbangarbage;sorting/recovery;Japaneseexperience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城市管理水平不高。要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用循环经济模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体现在生产方式的改变上,则要求建立工业生态系统;体现在生活方式的变革方面,则要求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实行分类回收,而不是一味地丢弃。要探讨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问题,首先要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先来看看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增加情况。2002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3?638万吨[1],比上年增加1.2%;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2]。
要精确地计算某一年的全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是困难的,原因是我国还缺乏精确的统计数据。如有2000年的城市人口数据(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但却没有2000年的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数据;有2002年的全国城市垃圾清运量,但却没有精确的城市人口统计数据。
然而,计算某个城市某年的人均垃圾产生量,是可以做到相对精确的。比如大连市的情况,2003年的年清运垃圾总量为54.75万吨[3],平均每天1?500吨。2003年大连市区人口为274.78万[4],平均每天每人产生垃圾为0.55千克。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即未经任何处理就地堆放在各城市周围的垃圾场里。由于产生垃圾的量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大城市逐渐被垃圾场所包围,学术界早已有“垃圾围城”之说。
近年来,随着政府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环保经费投入的增加,一些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修建垃圾填埋场对城市垃圾进行卫生填埋的比例在逐渐提高。以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为例。大连市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每天产生的1?500吨垃圾的98%都进行卫生填埋;沈阳市近两年也投资修建了两个大型的垃圾处理场,其中较小的老虎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日处理能力为1?500吨,日处理能力达到沈阳市生活垃圾的40%。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2年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为7?404万吨,占垃圾总量的54.3%[1];2003年的无害化处理为7?550万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50.8%[2]。
2002年国家建设部曾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先期分类回收废纸、废塑料和废电池。但进展效果并不理想。大连市中山区的桂林社区,被媒体称为是全国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单位之一,但据笔者考察,与日本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状况相比,差距还很大。
应该说,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个世界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这个难题的出路,就在于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果不解决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就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垃圾填埋场都要占用土地,而且每个修建好的垃圾填埋场都有一个使用年限的问题。例如,沈阳市苏家屯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为97.25公顷,使用年限为40年。假如现在沈阳市的生活垃圾已经进行了分类,并回收了其中的50%,那么就可以由于堆放垃圾所占用的库容体积减少一半,而使这个投入很多成本的老虎冲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延长到80年;如果回收了其中的90%,而只将其中不可燃的也无法回收的10%送去填埋,那么,这个填埋场的使用期限就可以大大延长,可以使用400年。可以设想,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不仅垃圾中可作为资源的部分无法进行充分地回收,就是作为垃圾填埋场的土地资源也会日趋紧张,何谈城市乃至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就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问题同几个城市的城建局环境卫生处的负责官员进行过访谈,访谈对象中几乎没有
对目前的城市垃圾分类现状持乐观态度者。是什么原因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难以实行呢?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中
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回收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既有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术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理论与方法缺乏研究以及研究的深度不够等问题。此外,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究竟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重视到何种程度也值得反思。
1.观念方面的问题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城市居民都还处于模糊状态,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满足于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与水平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很少有城市投资修建垃圾填埋场,无论是垃圾场还是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垃圾箱,给人的感觉是恶臭、令人恶心。因为居民拒绝在自家门前摆放垃圾箱而同城市或者街道(社区)管理者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很多城市实行了垃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而采取了“垃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恶臭气味大大减少,对于垃圾处理方式的改进,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市民,都有明显的感觉。同一些官员谈起此事,都认为能达到这个程度已实属不易,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方式不过如此,不要急于实行分类回收。其二,观念方面的问题还表现在对于垃圾分类回收难度的认识上。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人员以及垃圾处理场的管理人员访谈时发现,真正能经常接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负责人士几乎都指出了垃圾分类过程的困难。垃圾分类在经济上究竟是否合算?现有垃圾中的有价值成分比如纸张、金属以及塑料等已经被拾荒者捡走,剩下的主要成分大多是厨余,有多少价值还很难说。如果将厨余等有机物用于堆肥,限于肥料质量及成本等因素又很难保证农民愿意购买。更何况,由谁来进行分类?由谁来投资?居民是否认可等都不好说。所以,结论就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好是好,但现在恐怕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2.理论研究方面的缺乏
应该说,学术界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正是造成对垃圾分类的观念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一。下面这些问题是亟须研究的: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与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关系。学术界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阐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政府决策者在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给予垃圾分类以应有的重视。
从事环境管理研究的人员要对垃圾成分结构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季节,垃圾的产生量和垃圾的成分都会有显著的区别。而垃圾成分的区别确实又影响到下一步的决策,比如是否要配备垃圾焚烧设施以及使用何种功能的设施才合适等等,就必须考虑到垃圾中有机物的量及各组分的比例。这方面,学术界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就目前而言,还很少见到具体的不同城市的垃圾组分分析的研究报告。而没有翔实而准确的实证研究报告,政府管理者便缺乏作出决策的科学依据。
还要对居民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认可程度加以研究。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生活垃圾的分类涉及到社区里每个家庭的很多方面。比如,对居民的教育问题,是向居民收取垃圾分类的费用还是向居民支付收取废品的费用?或者说,现在的旧报纸、空罐头瓶、废包装纸箱等都是由拾荒者(收废品的)收走,虽然便宜,但居民还是能够卖一些钱的。分类回收是否要支付居民的“卖破烂”后得到的这部分钱?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民的支持程度在垃圾分类方面将起到决定作用。
还要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构建加以研究。现在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系统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果可以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究竟该由哪个部门来具体负责更合理?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垃圾填埋场是由环境保护部门来建设的,但具体的城市垃圾的处理却由城建局的环卫部门来管理,该如何协调和理顺两个与环境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其次,如果要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每个城市里的成千上万的拾荒者将面临“失业”的危险,是否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该如何组建垃圾分类回收的人员,是从下岗的失业工人中重新招收,还是从目前的大多来自农村的拾荒者队伍中选择?是二者兼而有之还是利用原有环卫工人即可?这里不仅有如何合理构建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问题,还有着保证社会稳定的政治学和社会学问题。
3.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努力
政府需要做出的努力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以及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的确立。虽然说中国早就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两项基本的国策,但是,显然“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的施行力度要小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一个领导干部可能因为超生一个孩子而被撤消职务,但却很少有因为环境保护不力而被撤职的干部。衡量、考核干部的政绩,首先要看当地的经济增长指标和社会稳定程度而非其他,因此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时,在财政预算的资金投向方面,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一问题不受到重视反倒成了普遍的正常的现象。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日本政府的具体做法很值得我国各级政府借鉴。
三、值得借鉴的日本城市垃圾
回收经验
日本从1989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20年来在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对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具体管理,乃至于对居民进行关于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等各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参考。
1.国家政府必须重视相关法律的确立
日本政府历来重视资源问题,1999年由内阁会议通过并由环境厅在2000年出版的《环境白皮书》中明确指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日本要面向21世纪来建构“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日本确立了“环境立国”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各种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开发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法律保障体系的确立也不断地得到突破和完善。
日本在1970年就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到现在已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改。1990年日本制纸联合会为防止二恶英类物质的污染,制定了《纸浆制造业自主限制方针》。1991年国家制定了《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即《再循环法》。1995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即《容器包装再循环法》(1997年实施)。1998年制定了《特定家庭用电器再商品化法》即《家用电器再循环法》,从2001年4月开始实施。2000年制定了《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筑工程材料再循环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等,均从2001年起开始实施[5]。
我国应该学习日本在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方面的做法,制定更加具体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
值得借鉴的还有日本政府建立的一套合理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以千叶县的佐仓市为例,市政府下设一个环境课,专门负责对各社区的居民垃圾的回收。居民在家里就按照环境课下发的“垃圾回收日历”的具体要求,将家中的生活垃圾分类完毕,这个管理机构约定每个月的某个星期的某一天专门回收可燃物、不可燃物以及其他的类别,居民对此一目了然。这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回收系统从设计时的考虑到具体的实施步骤都十分细致,对于每个环节的管理,均行之有效。
2.政府应该有确定的规划和清晰准确的削减目标
各地方政府应该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清晰的废弃物削减目标,这一点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很可取的。无论是长期的垃圾削减目标,还是每年具体的削减数量,在日本每年公布的《环境白皮书》中都有准确可靠的数据。比如“一般废弃物排出量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循环率的推移”、“不法投弃件数及数量的推移”、“容器包装占一般废弃物总量的比率”、“一般废弃物的构成”等信息,从1989年到1998年,每年都有具体的数据。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工作及对这些信息的公布,不仅可以使研究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便于民众能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
3.对居民要进行系统而细致的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
应该清楚,居民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他们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成败。有观点认为,日本国民的基本素质尤其是表现在环境意识方面要远比不发达国家的民众好,对此我们也持相同看法。但我们认为要改变民众的环境意识并非难事,要相信大多数的居民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是持支持态度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具体做法是否易于被民众接受。如前文所说的佐仓市的环保部门有很好的居民环境教育措施,不仅在专门用于回收各类垃圾的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上印有明显的各类图案,同时还将大型垃圾的收费标准一同发给每个家庭。政府的环境管理部门还定期给居民授课,内容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各类知识。日本还将环境教育与环境法律相结合配套实施,规定每年的10月为“再循环推进月”。为得到国民的理解与合作,每个推进月都进行广泛的普及教育活动。期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对推进循环利用有功劳的人士加以表彰,而经费则由地球环境基金出资支持。
当然,对日本垃圾分类的作法也要作具体的分析,未必要全盘照搬。比如,日本的垃圾收费制度中对粗大垃圾的收费标准较高,投弃一个旧电视要支付500日元。我国城市家庭垃圾回收是否收费以及如何收费是要针对具体国情及具体城市的经济水平来确定的。
参考文献:
[1]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03-06-05)[2008-07-31]..
篇2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现实意义
具体而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垃圾资源化策略的实现。城市生活垃圾体现出时空相对性的特点,时间、空间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会逐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与效果,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其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垃圾资源化可以提高资源二次利用率,相应的垃圾处理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因为分类回收可以将有用的垃圾分离出来,然后投入到新一轮的物质循环过程。最后,垃圾分类处理是采用垃圾无害处理技术的基本要求,因为城市垃圾中包含了各种复杂成分,垃圾处理的方式、处理方法均存在差异。城市垃圾混合堆放会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增加反应物质的毒性,从而加剧环境污染,因此进行分类回收以降低垃圾混合堆发生化学反应的机率,减少环境污染。
二、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虽然分类回收垃圾有着重要的环境意义,但是在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针对垃圾分类回收多采用提倡、指导等手段,仍然缺少一部针对垃圾分类回收、有效的专业法律法规,缺乏相应的实施措施。基于城市居民的角度而言,扔垃圾时进行分类会带来不便,而且导致其生活成本的增加,所以无法通过居民自觉实现分类回收。针对这点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并将居民的源头分类行为包含在内。在我国从限塑令的颁布可知,通过法律约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环卫作业方法及垃圾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尽管很多城市均配置了分类回收垃圾的专用垃圾箱,但是环卫工人为提高工作效率仍然延用传统的作业方法,仍然采用混装的方式装运垃圾。这不仅影响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对居民源头分类行为的积极性更是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垃圾处理技术、处理资金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比如某市十年来共回收近三百吨的电池,但是却堆放在环保局的定点仓库中,虽然现阶段废旧电池处理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由于处理技术一次性投入成本过高,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启动仍有困难。
(三)缺少科学统一的分类标准
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区也未能形成一个科学、可行、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比如上海作为推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自开始以来近十多年,中间推出几套标准,比如按有机与无机分类、实行四色垃圾桶、干湿分类等,这些标准不断变化,市民很难搞懂如何分类,从而直接影响到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放眼全国,各个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各自为立,无法统一,再加上宣传不到位、流动人口多等因素,使得垃圾分类回收流于形式。
三、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科学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专门针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法律体系,并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综合性法律文件、相关配套文件,而且在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均要贯穿相关的法律研究。还要加强宣传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性,引导城市居民掌握更多的垃圾处理知识,如有可能,可以从中小学教育开始普及,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让广大城市居民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及自觉进行垃圾回收的积极性。
(二)在垃圾分类、资源化等相关课题中投入更多的研究力量
各相关环境保护专家、学者要结合国内外最先进的垃圾分类回收技术、经验,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分类体系及分类标准,然后在几个试点城市推广相对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由国家环保局牵头引导,以免各个城市摸着石头过河,影响到垃圾分类回收科学模式的推广效果,试点成功后尽快向其它城市进行宣传与推广,逐渐发展至全国。
(三)建立健全城市垃圾管理体系
各地环保局、相关单位要制定一套合理、稳定、可操作性强的废品回收价格标准及奖惩制度,全面实现责任制管理,对垃圾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统一的安排,地方政府则尽量将财政力量向垃圾分类回收相关项目倾斜,也可以将垃圾处理成效列入地方领导的绩效指标;加大对回收行业的扶持力度,建立通畅、绿色的垃圾处理流通渠道,在垃圾处理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向着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目标迈进,进一步促使垃圾分类回收由政府强制执行逐渐转变为群众自觉的习惯行为。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垃圾管理技术的相关政策体系,适当征收垃圾处理费。由国家、地方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的受益人同时承担建设垃圾处理设备、引入先进垃圾处理技术所需的相关费用,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可以通过资源化产品出售、政府财政补贴、适当的广告收入、已封闭垃圾场地的土地开发、垃圾收费甚至外资渠道等,来解决垃圾清运处置费用,真正实现垃圾管理的市场化、产业化,使得垃圾回收处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开征城市垃圾费是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这不仅有利于补充垃圾清运处置费用的不足,减轻财政压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加速城市垃圾处理的企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候与平.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19): 25.
[2]孙玉梅.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7): 36.
[3]占绍文,张海瑜.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及支付意愿调查――以西安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4): 57-62.
[4]胡一蓉.从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看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发展方向[J].天津科技,2011(1): 48-50.
篇3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现状;应对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的增多。据七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中所述,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1.71亿吨,虽然因城镇所处的地区不同,不同城镇的人均日垃圾产量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城镇垃圾的总清运量在不断攀升,垃圾处理问题愈发严重。
垃圾分类回收,这是从很久以前我国就开始倡导的一个垃圾处理基本要求。对于垃圾分类进行归纳回收,这是为了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良好的分类,以便对不同的垃圾采取相对应垃圾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高效的处理效果,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同时最大限度的回收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资源,减少垃圾浪费,控制垃圾污染。
愿望是良好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我国现在仍处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起步阶段,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我国所做甚少。如今,我国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主要要求体现在公共垃圾回收方面,最显著的即垃圾桶出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个较大的分类,将公共场所所产生的垃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区分,而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却鲜有明确规定,多以倡议、宣传为主。为了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情况,作者对此展开了一个走访调查。
以作者所在城市,河南省濮阳市为例,作者走访了市区内近四十个大小不同的居民生活区。首先,对于日常生活垃圾回收,各个小区均设有明显的垃圾回收处,确保了垃圾不会随意丢弃,保证小区内部整洁。但所有小区无一例外均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垃圾回收区内部没有划分不同垃圾的堆放区域,所有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同一区域。
通过对垃圾的观察,市民在丢弃垃圾时也并未对垃圾分类,塑料制品,餐饮垃圾,玻璃废弃物甚至电池均以直接或袋装的方式丢弃在垃圾回收处。在进一步的对前来丢垃圾的市民的询问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市民表示有垃圾分类处理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实际日常垃圾丢弃时没有分类处理。90%的市民表示未分类的原因在于无明确分类垃圾堆放地点,个人分类丢弃无显著效果等。
而市政府垃圾回收系统方面,通过对市区内的垃圾回收中转站的走访,我们发现,中转站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各个小区的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垃圾压缩并转运至垃圾填埋厂或焚烧厂,出于成本方面考虑,对于垃圾集中回收均是以垃圾车按时按区域直接进行回收,并无垃圾分类方面的措施。垃圾填埋厂及焚烧厂由于距离缘故未能实地走访,但对比郑州市的垃圾处理情况,作者有理由相信,工厂内无条件、也无方法实现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难以分类回收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垃圾分类处理观念存在问题,认知不够深刻
对于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观念,政府和人们都存在不足。90年代,国内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混乱,作者小时候所在小区就存在垃圾乱堆乱放无人处理的情况,气味难闻,扰乱了正常生活秩序。近年来随着政府统一规范的发展,集中处理已成主流,乱堆乱放早已过去,市民乐于接受现状的变化,对于垃圾集中处理的情况鲜有了解。而由于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成效不是立杆见影的工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 垃圾分类处理外部条件缺乏,分类难以实现
垃圾分类处理需要的除了意识,还有外部条件的支撑。走访的市民均表示未能垃圾分类是由于无分类环境所致,市民即使分类堆放,集中回收的城市垃圾收集系统也会将垃圾统一回收,失去了分类堆放的意义。政府方面,由于城市区域大、人口众多等因素,垃圾分类收集存在着各种困难,需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体系,这对于发展中的政府是不小的开支,也使得垃圾分类回收实现的难度较大,难以实现。
3 垃圾分类处理法律规范空缺,无可依据标准
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仍处在起步阶段,九十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建立相应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实行垃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采取“垃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初步完成了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距离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还远远不足。现阶段关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参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垃圾分类,自2009年施行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是一部专门应用于垃圾分类的法规,但仅仅限制了电子产品,各级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条例也存在着政策不清,实践难以执行等诸多问题,相比于日本《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大量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甚至是打开垃圾回收袋确认垃圾分类情况,不符合就打回原地拒绝回收的严格要求,我国相距甚远。从立法方面垃圾分类就无从谈起,实践更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4 垃圾分类处理学术研究较少,技术标准不足
日本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善,这个很多人有所耳闻。日本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限定近乎于苛刻,每种废弃物应归于何种垃圾,每种垃圾应当何时堆放在何地,处理什么样的垃圾应缴纳多少垃圾处理费用等等规定数不胜数,有效的解决了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问题。这都是学者、政府通过长期研究、讨论得出来的便于实施且切实针对国情的解决方案。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风土民情不同,垃圾产生情况也不同,照搬一个模式显然是不显示的,但我国对于垃圾分类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大多数学者讨论更多的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的解决处理方案,对于垃圾处理这种污染产生源头的分析明显不足,急需人们更多的关注。
其实,垃圾分类难以实现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过都证明着我国在这方面仍需长期的努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个人而言提出了一些方法。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让垃圾分类回收有法可依,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实现进程。其次,政府应起到责任作用,垃圾分类毕竟是一个系统的大型工程,需要政府的引导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与支持,保证整个工程的完整开展。然后,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使得垃圾分类回收成一个产业,充分利用市场优势推动产业发展进行。最后,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基础工作开展,让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处理习惯,从源头做好处理工作。
众所周知,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于垃圾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可持续发展规划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对于生活垃圾这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有限,焚烧,填埋是主要措施。近些年来,出于土地,环境的考虑,国内也出现了垃圾发电,垃圾堆肥等有效的回收手段,但由于垃圾未能分类,在垃圾发电的过程中,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垃圾堆肥的过程中也易产生沼气不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因而建设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做好垃圾处理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2013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4-06-05)
[2] 任连海. 城市典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篇4
(一)信息平台多维度反应分类成效
根据《2021 年南京市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任务》,事业部上半年积极推进市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在垃圾计量管理、收运处置监管、回收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应用,并逐步将接入的数据形成分析,通过多维度反应分类成效。
信息平台宁积分功能覆盖小区数5486个,已基本实现全市小区的数据覆盖,累计注册总人数14.7万人,总积分约275万分。其中,截至6月18日,当月开展宁分类小区746个,当月活跃用户1.5万人,当月新增积分16.8万分。
(二)研究推进可回收物网的体系建设
积极落实《南京市可回收物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搭建服务上下游、线上线下的资源回收体系,并在多个区进行对接、推广,与体系链条上的收运企业、资源化利用企业展开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线上针对居民端开发预约回收功能,并在建邺区莲花南苑小区开展预约上门回收。线下在建邺区开展“两点一中心”服务实体试运行;对接了物业公司,在更多小区开展实体服务。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平台功能,完成平台一期(二阶段)功能并完成验收。
篇5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8%的速度在递增,有近一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为了破解“垃圾围城”之痛,许多城市多年前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但总体而言效果不明显,往往是政府一阵敲锣打鼓之后便偃旗息鼓了。垃圾分类回收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而在“互联网+”时代,垃圾分类回收也站上了风口,不仅企业积极参与,很多地方政府也开始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的新模式。其中,深圳的探索值得关注。
市场化模式探索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2014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79亿吨,其中,卫生填埋处理量高达1.05亿吨。垃圾是错放的资源,在这1.79亿吨垃圾中,可利用、但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价值就高达5000亿元以上。如果能让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得到合理回收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难题,也会产生相对可观的经济效益。
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是垃圾分类。自2000年起,北京、上海、广州等8座城市试点垃圾分类,然而10多年来成效不大。尤其是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参照欧美模式投入很大精力推动垃圾分类,但收效与目标相差甚远。
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公众参与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市民没有形成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人们都是随手扔进垃圾桶,甚至随便丢弃。市民是生活垃圾的主要制造者,如果他们的参与意识淡薄,会给垃圾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分类回收处理就无从谈起。在很多发达国家,民众有自觉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意识,但我国民众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大多停留在政府宣传层面,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很难行得通。
另一方面则是政府职能的错位与缺位。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公益事业,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政府职能缺位现象严重,有的只是进行了试点,没有推广开来;有的地方政府着手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设,只是出于一时的政绩,没有可持续性,既不能形成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产生实际的价值。随着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度下降,分类回收工作也就偃旗息鼓了。
政府职能错位是由于政府习惯于一手包办,没有将可以做的事情让位于市场。垃圾回收的资金投入完全依赖政府,给政府财政带来不小的压力,又不能产生效益,没有效益也就没有动力。因此,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需要市场化操作才有可持续性。而过去,企业主动回收处理的仅限于少部分高价值可回收物。如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以市场化为导向,从效益出发,提升市场化水平,这是各地一直在探索的难题。
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模式的兴起,为垃圾分类回收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有望打破长期困扰垃圾分类的瓶颈,建立市场化、可持续性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
“回收哥”兴起
2015年10月,国内首个全方位O2O分类回收平台――“回收哥”,在深圳正式推出。这一平台是由深圳市城管局联合当地上市企业格林美打造,它的推出也是“互联网+”垃圾分类新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
市民在“回收哥”APP或微信平台选择交投的废品种类,填写预约时间和地址,平台会将订单发送给“回收哥”,用户附近的“回收哥”“抢单”并联系用户确认订单,就可以上门回收了。
在上门回收时,“回收哥”对废品进行质检并由系统计算回收价格,待确认后系统会线上支付,自动划账给用户,而“回收哥”也能得到相应的提成。所有废品价格公开透明,回收后直接送到专业企业进行处理。
用“互联网+”将整个回收处理流程,简化为“回收哥―废品回收―物流中转―工厂”四个环节,中间至少省去两次中转环节,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和场地成本,提高了废品回收处理效率。
而且,“回收哥”彻底改变了传统走街串巷、四处吆喝的回收人员形象与工作方式。回收人员不再是无组织、被歧视的无业游民,而是网络时代城市分类回收的环保服务员。目前,“回收哥”都是平时从事废品回收的人员,他们通过认证、培训等正规流程加盟成为一名“回收哥”。
深圳市废品回收从业人员有2.2万人左右,通过“回收哥”的模式可以将这些从业人员都整合进来,将“散兵游勇”变为规范的、更值得信赖的“正规军”。通过互联网平台派单,“回收哥”们每天可以收到的单量比他们平时走街串巷多3―5倍。
对于市民来说,进行分类垃圾回收也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根据预计,一个普通三口之家,通过垃圾分类回收,每年会增加1000元的家庭收入。
深圳“回收哥”通过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两线建设,形成线上投废、线下交投的模式,网络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回收专业队伍承接回收与付费,所有废物都分类,所有废物变成钱的新型商业模式。
这种“互联网+分类回收”的城市废物分类回收体系,能够实现市民、社会、企业、政府多方共赢,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新格局,有效解决前端分类回收的问题。到2015年底,深圳市“回收哥”加盟人数近200人,居民参与“回收哥”4万多人次,陆续在主要城区实现全覆盖。
破解推广中的“痛点”
“互联网+分类回收”,跨越传统的回收箱式模式,创造了互联网时代垃圾分类回收的新模式。
最大改变就是从原来政府主导变成了企业主导,真正实现垃圾的市场化运作。企业积极参与主导,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垃圾的有用资源,使垃圾资源化;另一方面通过对垃圾的综合处理,垃圾的数量大大减少,有害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处理,减少最终垃圾处理的量和难度。
这样就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政府职能可以归位,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垃圾处理的市场秩序,将政府、企业、民众都纳入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体系中来,通过市场效益的关系,就能产生内在的动力,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可持续性。
过去,垃圾分类回收一个难点就是低价值废品回收难。由于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高,低价值可回收物利润低,这些废品往往不被回收。而“互联网+”模式下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深圳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
“回收哥”的回收项目几乎包含所有可回收物品,不仅包括冰箱、空调、电脑、手机等高价值可回收物,对废玻璃、废木头、废旧衣物、废皮革等低价值废品也进行回收。为了避免“回收哥”接单时挑肥拣瘦,对回收价格较低的废品,后台会在系统给他们5元、10元的补贴。是否按照系统派单要求去接单也会影响“回收哥”在系统中的评级,如果因不值钱而拒单,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罚。
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低价值可回收物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来回收和处理,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围绕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
目前,“回收哥”平台已经开始在武汉、天津等地复制推广,北京、上海等地也在探索“互联网+分类回收”。而新模式如果大范围推广,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建立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回收服务体系,资金投入较大。前期开发APP、微信服务号和网站等投入大,后期运营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也比较高。
篇6
【关键词】城市居民 生活垃圾 分类回收 资源化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处理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有资料显示我国600多座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接近2亿吨,人均年产垃圾500公斤,并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许多城市已经陷入“垃圾围城”的尴尬境地。而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居民生活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60~70%。但目前居民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机制效率并不高,大量可回收物品混同于普通垃圾流入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或填埋等方式的处理,这不仅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时间和成本,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界定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是指包含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产生的垃圾,具体细分为厨余垃圾:指一般家庭餐前餐后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如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可回收垃圾:可以再生循环利用的垃圾,包括废纸、玻璃、塑料、金属、布料等;有害垃圾:需特殊处理的垃圾,如废旧电池;其他垃圾: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如厕纸。
二、建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机制意义重大
随着城市中心的不断开发利用,出于综合的考虑,垃圾处理厂一般建设在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这样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并且随着近期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城市人口即将迎来下一个高峰,城市居民垃圾的产生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对大气、地下水、土壤和植被等也造成污染,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解决好城市生活垃圾的意义重大。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也被认为是最具有开发潜力并将不断增长的一种资源,因此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机制的现状,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率,将“垃圾围城”变成“资源围城”是现代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观念迷糊不清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概念并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多数只知道垃圾桶上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并且无法正确将一些不常见垃圾进行分类,因此在扔垃圾时也没有严格按照垃圾桶上的指示。当然这些分类远远是不够的,会给后续回收环节带来不便。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本身学术界对垃圾分类的研究就很不成熟,对于垃圾分类的研究必须全面分析垃圾的物理、化学等性质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类过多可能造成垃圾回收设备和程序变得尤为复杂,占用太多时间和资源,分类过于简单又可能给后续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另外,居民自身对分类知识的不全面也是原因之一。很多居民忙于追赶城市化的快节奏生活,并没有用心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二)缺少回收动力,分类投放效果不佳
从政府的角度看,目前仅制定了一些规定仅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但并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针对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居民的行为,导致垃圾投放行为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从个人的角度看:环保意识尚未真正植入人心,在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相冲突时居民多会倾向于前者。想要将回收机制落实到实处,必须打好群众基础,使居民深刻意识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性。
(三)垃圾回收行业未能真正市场化、产业化
目前,我国的垃圾回收处理产业依旧是以政府补助为主的公益性事业,这样的运营模式并不能长久,并且运行机制效率不高。没有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也造成管理上的障碍,比如很多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拾荒者,他们经常在垃圾箱中翻找有价值的垃圾,将整理好的垃圾又再次弄乱。
四、解决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回收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术界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理论研究
高校和一些科研中心应加强垃圾分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注重基础层面的调研。生活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并且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季节也会有所不同。在研究垃圾分类的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使理论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更大范围的使用。
(二)扩大对居民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力度
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网络、广播、报刊和电视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环保宣传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工作,比如:通过央视或地方电视台增加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公益广告。各级学校加强对环保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提前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奖惩和监督力度
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包含对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全部过程的约束,涉及对回收主体、回收客体和回收内容的全部要素的政策规范,才能使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机制具有让人信服约束力。同时,可以借助舆论的力量进行执法监督,惩恶扬善,奖惩分明。
(四)以小区为单位建立“社区回收便利店”
要想将拾荒者真正纳入到整个环保行业,形成产业链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首先需要取消个体流动商贩的形式,按地区对他们进行身份识别统一编号分发废品回收专用证,再以小区为单位设立社区回收便利店;将分类好的生活垃圾变卖给便利店赚取积分,积分可用来兑取便利店的日常用品或者指定商家购物折扣,这样也能带动商家的消费人群提高商誉。最后由有指定回收证的人来提取便利店中分类好的垃圾卖给垃圾中转站,这样也扩大了环保行业的岗位需求,让拾荒者不再过“游击”生活,政府也需制定一些特殊政策给他们的家庭带去关怀。另外,垃圾回收产业运营不能光靠政府补贴,需转变成有竞争能力的企业性质,通过投标或者招标的形式将民间基金聚集起来。
如果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那还要赚那么多钱,拼命城市化有何用?为了更好地保护气土水要管理好生活垃圾,有效回收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是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只要人人都切实做到垃圾分类回收,共建一个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城市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李艳,安云云.城市垃圾回收系统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7:150-151.
[2]谢和成.城市垃圾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04:42-44.
[3]张玲玲.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研究现状探讨[J].硅谷,2015.02:233-240.
篇7
关键词:社区垃圾分类;对策研究;湘潭市
湘潭市以创建“两型社区”为突破口,在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建立“两型社区”为契机,我市大多数街道乡镇都成立了“两型社区”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二是在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上,大多数社区注重宣传、通过多种激励措施注重引导和群众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市社区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全面推行社区垃圾分类,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创新宣传手段,搭建网络宣传平台
一是要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规宣传力度,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平台。通过公益广告语、广告牌、电子荧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公益片和现场培训指导,将宣传重心转移到分类方法和操作的指导上;通过编写实用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方式,在社区发放,指导居民规范处理日常垃圾。例如:我市羊牯塘街道制作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小树叶卡通贴纸,贴在社区公告栏、投放至居民家中,让居民熟知垃圾分类方法,引导和培养公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常规宣传方法上,可以通过在重点节日(如“世界地球日”)、重要法律实施纪念日(如《环境保护法》)、敏感时期(如雾霾天气)开展专项的垃圾回收处理宣传教育,增强宣传的实效性。例如,湘潭大学羊牯塘社区联合湘大各社团、协会,在世界环境日广泛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知识抢答赛、万人签名、辩论赛等专题活动,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很好地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媒体已成为了人们生存生活方式,要通过开设垃圾分类与生态文明教育专题网站,通过开设社区论坛、官方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建立飞信群、QQ群、微信群等互动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为居民送达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成果,定期与垃圾分类、生态环保相关的信息,督促社区居民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
二、创新分类回收模式,实现垃圾回收产业化、网络化
一是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实现垃圾回收产业化。我们可以借鉴株洲市攸县建立的“一肓匠厝桶四筐”的一套垃圾分类回收的运行机制。在果园里、稻田边、菜地里或者山林边设置凼肥坑,用来处理厨余垃圾,在各村设置垃圾焚烧池和有害垃圾收集池,用来焚烧纸杯、卫生纸等不可回收垃圾和收集电池、废旧灯具、化妆品等有害垃圾;“三桶”放置家中,用于临时收集和运输有害垃圾、填埋垃圾和焚烧垃圾;“四筐”用来分类存放玻璃、塑料、金属和纸张等可回收垃圾,最后由城中垃圾回收公司定期定点上门免费收取垃圾。二是实施“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实现垃圾回收网络化。社区垃圾分类,意义更重要在于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化循环利。在新媒体时代,通过设计微信、QQ通信平台、移动APP等移动化、社交化的快捷链接方式,实现居民、上门回收人员、垃圾处理方的网络对接,构建网络垃圾回收系统运行模式,实现垃圾回收的多元互动一体的信息化运行模式。建议借鉴深圳推行的“回收哥”垃圾分类模式。深圳利用手机APP、微信和网站实现居民线上交投废品与“回收哥”线下回收的深度融合。老百姓只要轻点手机,就可预约安全可靠的“回收哥”上门服务,几分钟搞定废品分类难题,从而实现了垃圾回收分类模式的创新。
三、综合多种激励措施,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一是政府应加大垃圾分类回收的奖励经费投入,设立垃圾分类和减量推进专项奖励经费,对垃圾分类和减量业绩突出的社区和街道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的家庭,按照一定比例给予物业收费补贴。二是社区应建立家庭环保积分e卡通。居民持卡定时、定点投放,做到干湿分离、分类放置。实施积分奖励制度,如15-25分奖励6元,26-40分奖励10元,41-60分奖励14元,奖金自动存入分拣卡的账户中,居民可以使用这张e卡通里的积分换取再生纸笔记本、环保手电筒、环保购物袋等小礼品;可以用e卡通乘坐公交车,也可以在e通卡联盟商家消费。对在社区垃圾分类中表现突出的家庭,由社区免费提供垃圾回收袋或者直接给与其它物质奖励,并作为评选社区环保类“两型家庭”等的主要条件之一。通过激励手段,有力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率、分类效率。
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多元治理机制
一是要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建议成立由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楼门小组等组成的垃圾分类监督委员会,使他们成为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宣传者、倡导者、监督者,检查社区内的垃圾堆放点,同时,规定社区中的每一户家庭轮值做值日生,在轮值日如果垃圾堆存处发现没有分类的垃圾,就由当日轮值家庭负责进行分类。如我市羊牯塘社区没月一次的二手物品交易和义卖等形式的活动就是很好的尝试;二是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社区与学校联合开展垃圾分类环保活动,并把参与垃圾分类作为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重要内容,以“一小带全家”的模式,使小学生成为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的“小使者”和“小能手”;三是要注重运用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发动离退休老人支持和参与家庭及社区垃圾分类。如高新区桥湾社区组织老人定时、定点上门收取废旧电池、纸盒等轻便、易保管的可回收垃圾的方法值得借鉴;四是要注重发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的表率作用,在全市党政机关、学校、宾馆、公园等选择一定数量单位开展垃圾“零废弃”试点,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从源头做好垃圾减量与分类。五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注重发挥环保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宣传、做“文明湘潭人”劝导员中的作用,通过以点带面,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篇8
一、总体目标
深化水利局生活垃圾分类成果,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流程,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无盲区监督管理。带头做好表率,率先执行垃圾分类,层层传导,分类指导,着力进行查漏补缺、标准提升,确保质量和效果。干部职工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引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文明新时尚。
二、领导小组
成立县水利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三、实施细则
(一)实施范围及对象
局属各单位办公场所及全体干部职工。
(二)部门职责及分工
1.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垃圾分类日常工作的开展,包括:实施方案制定、设施设置、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宣传培训、技术支持。
2.局属各单位:根据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类别进行分类投放,不得随意抛洒、倾倒或堆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投放至分类垃圾箱内。
3.保洁:负责垃圾分类设施的日常检查、生活垃圾收运,包括:定时对各公共区域生活垃圾收集桶的日常检查、每日定时将分类垃圾箱内的垃圾运送至集中收集点放置。
(三)垃圾分类设施设置
1.局机关垃圾分类设施设置
(1)楼层内
各楼层放置分类垃圾桶2只;
(2)办公场所
每间办公室(会议室)设置分类垃圾桶1只。
(3)食堂
食堂侧方定点设置厨余垃圾桶1只。
(4)机关院内
院内设置四分类垃圾集中收集点1处。
2.基层站垃圾分类设施设置
(1)办公场所
每间办公室(会议室)设置分类垃圾桶1只。
(2)基层站院内
院内设置四分类垃圾集中收集点1处。
(四)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及投放处置要求
1.有害垃圾
(1)主要品种
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等。
(2)分类投放及处置要求
①有害垃圾,须投放至院内分类垃圾集中收集点有害垃圾收集箱内;
②集中更换的废旧灯管等,统一由工作人员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箱内;
③硒鼓、墨盒等能回收的有害垃圾,由负责更换的工作人员统一交由硒鼓、墨盒生产单位回收;不能回收的,则由工作人员统一投入有害垃圾收集箱内。
2.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
旧报纸、旧杂志书籍、纸箱、包装纸、非办公废纸等纸类;易拉罐、食品罐等金属类;各类塑料瓶、透明快递缓冲膜、白色不透明塑料泡沫等塑料类;各类玻璃;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子产品;废纸铝塑复合包装(即牛奶盒利乐包装)等。
(2)分类投放及处置要求
可回收物的基本投放原则是保持其干净和干燥,根据垃圾减量原则,可回收物无须装袋投放。
①塑料、玻璃、金属制容器及废纸铝塑复合包装(即牛奶盒利乐包装)须清洗干净后投放至可回收物垃圾桶内;受污染严重难以清洗的,须投放至其他垃圾桶内;
②废弃办公用品可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内(废弃办公用品投放时需注意将其中不可回收部件单独投放至其他垃圾桶内,如:废弃签字笔在投放时应将笔芯取出,投放至其他垃圾桶);
③玻璃类回收物须投放至院内分类垃圾集中点中设置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内;
④废弃文件类(含拟制的修改稿、打印稿等)投放至各楼层设置的分类垃圾回收箱内;
⑤其他旧报纸、旧杂志书籍、纸箱、包装纸等纸类,可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内;
⑥食堂后厨产生的可回收物,由食堂工作人员洗净、叠整齐后投放至院内分类垃圾集中收集点设置的可回收物垃圾箱内。
3.厨余垃圾
(1)主要品种
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食堂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如:菜叶菜皮、剩菜剩饭、果皮果壳、废弃食用油脂等。
(2)分类投放及处置要求
厨余垃圾的基本投放原则是设置专门容器单独投放,严禁混入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同时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质,厨余垃圾禁止袋装。
①厨余垃圾,应投放至专门容器内。茶叶残渣投放至茶叶桶,其他食物残渣、果皮果壳及绿植落叶等投放至厨余垃圾桶;严禁将一次性餐具、饮料瓶罐、废纸巾等投放至厨余垃圾桶内;
②过期食品有包装物的,须拆除包装后投入厨余垃圾桶,食品包装须根据属性分别投放至其他垃圾桶或可回收物垃圾桶;
③食堂备餐时产生的菜叶菜皮、动物内脏等餐厨垃圾与职工用餐后的剩菜剩饭一同投放至食堂内定点设置的厨余垃圾桶内。
4.其他垃圾
(1)主要品种
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普通干电池、烟头、卫生纸、餐巾纸、各类一次性用品等。
(2)分类投放及处置要求
其他垃圾可装袋投放,严禁混入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①其他垃圾应投放至其他垃圾桶;
②在食堂用餐完毕后,应将纸巾及酸奶盒等投放至食堂定点放置的其他垃圾桶内。
5.四分类外其他种类垃圾
(1)主要品种
建筑(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废旧大型家具等。
(2)堆放及处置要求
①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根据需要设置各类垃圾临时堆放点。临时堆放点应设置明显标志标牌,由专人管理,避免在堆放点投放其他生活垃圾,避免堆放点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②堆放点的垃圾应及时清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破碎、分拣及运输处置。
(三)源头减量措施
1.节约办公物资
(1)提倡使用电子办公系统,减少办公用纸;
(2)办公用纸应双面打印,对单面打印的废纸应进行重复利用;
(3)尽可能使用回形针替代订书钉,回形针重复使用。
2.节约会议物资
(1)减少打印会议资料,尽量使用电子设备查看会议资料;
(2)各办公室及会议室提倡自带水杯或使用陶瓷水杯;
(3)减少使用塑料袋、横幅、易拉宝、KT展板等,尽量使用电子屏幕替代实物类展板。
3.节约其他物资
(1)就餐提倡光盘行动;
(2)提倡使用手帕、毛巾等替代纸巾,减少一次性纸巾使用。
四、宣传培训
(一)开展垃圾分类专项宣传
要大力度、高频度加强宣传,既要用好主阵地,又要善用新媒体,以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常态化宣传。统一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等,充分利用办公区域的媒体介质(LED屏幕、宣传栏、电子大屏幕等)及单位微博等平台进行垃圾分类专项宣传,形成有利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舆论氛围,使垃圾分类工作真正深入广大干部职工心中。
(二)组织垃圾分类专项培训
1.开展全局垃圾分类专项培训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垃圾分类专项培训工作。
2.开展后勤工作人员垃圾分类业务培训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保洁后勤工作人员开展垃圾分类操作知识培训,保障垃圾分类投放后的分类收集及处置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及检查考核工作。
篇9
北京市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除注重硬件的配置与建设外,在相关政策支撑方面也有大力度的保障:加强系统内部垃圾分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了“垃圾分类区县经验学习推广培训”活动,让市、区垃圾分类管理人员更直观、更系统地相互学习借鉴各区县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相关政策条例的制定工作稳步推进,加强生活垃圾考核管理工作;完成《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居民奖励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工作。
自2010年开始至今,垃圾分类已初步实现部分垃圾从源头-中间环节-终端处理整个链条的顺畅和衔接,相关的管理考核工作也正在逐步完善。然而随着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数量不断增加,涌现出一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 以行政干预为主的垃圾分类推动模式动力不足
上级表扬、党员带动和树立典型及示范项目等行政干预手段是目前垃圾分类的主要动力,未真正调动起垃圾分类参与人(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表现为推进动力不足。
(二)垃圾分类推进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以点带面逐步融合的推进模式,造成分类试点过于分散,使得收集和运输困难及成本都相应增加。
(三)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责任未完全落实
物业管理部门未履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职责,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要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物业管理单位作为小区的管理责任人,未做到分类责任的完全落实。
(四)专业作业存在不规范现象
环卫作业队伍存在不规范情况,分类桶中的不同种类垃圾仍存在混合收运现象,即未按要求配置分类收集车辆,导致同一辆车收集不同种类的垃圾,造成垃圾混装混运现象;环卫专业队伍在自己所属的环卫设施中,如密闭式清洁站收运垃圾的过程中,有些未做到分类收集、分类存储,导致后端分类运输及其分类处理无法顺畅运行。
(五)分类指导员责任不明确
垃圾分类指导员责任目的不明确,目前分类指导员队伍基本承担二次分拣员的角色,不符合其应该充当的宣传、指导、监督检查的功能。
(六)垃圾分类宣传口径存在偏差
垃圾分类的宣传还停留在理念推广阶段,目前有些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只局限在发宣传册、资料,还有一部分视频形式,但视频形式的宣传多侧重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与推广的垃圾分类是以厨余垃圾为重点相偏离。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虽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以及物流系统的逐步完善,垃圾分类仍需进一步开展。由于我国居民的废品变卖习惯及拾荒大军的存在,资源化利用部分已经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
对于流入环卫系统的生活垃圾开展垃圾分类,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其目的不是为了垃圾的资源化,而是为了与末端处理设施相匹配,使分类后的生活垃圾能够更好的分类处理,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次明确资源回收是垃圾分类的一部分,目前资源回收体系已基本建成,下一步资源回收的重点是提高物资回收的比率和回收质量,物资回收是垃圾减量的主要因素;三是进入环卫系统的垃圾可以不再分可回收垃圾,环卫系统垃圾分拣的重点是厨余垃圾和灰土(农村地区)的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环卫系统的分类起不到垃圾减量的作用。
为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现提出下一步垃圾分类的工作建议。
(一) 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
明确垃圾分类类别。目前各地垃圾分类方式各不相同,须尽快明确垃圾分类的种类,明确可回收物的定义和种类,统一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名称、其它垃圾的称谓等等。建议口语化垃圾分类类别,可叫可变卖垃圾(原可回收物部分)、 可堆肥垃圾(原厨余垃圾部分)和其它垃圾,垃圾分类类别让所有参与者均耳熟能详、见字知意,才更有利于理解和推广。
住宅区分类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利用的政策,扩大再生资源回收点的覆盖范围,使各个站点达到无缝衔接;探索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推动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包括堆肥、烘干和粉碎进化粪池;引入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机,包括厨余垃圾破碎机及生物处理机的引入,制定相关补贴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为源头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供多渠道的方法。
餐饮业分类模式:将餐饮业产生的餐厨垃圾作为重点,探索就地处理及就地预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由于生物处理技术占地较大,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宜在中小餐饮单位推广,建议推动中小餐馆餐厨垃圾机械脱水预处理工艺。
(二)调整垃圾分类技术路线
逐步从以点带面方式转向以面为主的推进方式,以街乡镇为单位开展分类工作,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固定的街乡镇,优先在基础较好的街乡镇推进分类工作;推行以桶换桶、桶车对接的收集模式,从技术上避免分类收集、混合运输的情况。
物资回收进社区,对于试点小区必须指定一家物资回收单位(或个人),公布回收电话实行上门收集;环卫系统内部实行按来源分类,将含水量较大的室内垃圾单独收集,并送生化处理设施处理。
(三)促进物资回收的建议
以经济手段促进回收品种的增加,例如:按照垃圾处理的费用对利乐包等物资回收给予补助;推动包装押金制度,参照啤酒瓶回收的制度,对液体硬质包装实行押金制度,由流通领域实施,通过包装押金制度促进垃圾减量以及包装标准化。
明确物资回收的市场运作原则,对于不能通过市场运作而产生效益的物资不视为可回收物。对处于临界状况的物资通过后端补贴的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补贴标准不超过垃圾处理费。例如,对利乐包处理企业进行补贴。
(四)加大经济杠杆在分类中的作用
修订完善居民垃圾分类收费制度。统一目前存在的各种费用类型,探索根据垃圾产生量或分类效果对应收取居民垃圾费用。
实行分类计价,按量收费。将缴费主体确定到垃圾分类责任人,即物业小区,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由分类责任人收费,所收费用全部用于垃圾分类,对于分类达标的垃圾减免垃圾处理费用。除农村地区外,慎用基于对家庭的经济奖励政策,包括发桶、发袋、换日用品等方式。
构建有效的分类指导员体系。垃圾分类指导员并不是二次分拣员,分类指导员的主要责任应该放在入户宣传、桶站处宣传以及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功能,而不是单纯地对厨余垃圾进行分拣;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分类指导员进行业务工作的考核,合理使用经济刺激等手段对指导员实行择优聘用进行有效监管。
(五)充分发挥环卫中心的作用
加强运输队伍的监管和考核。可考虑适当引入第三方竞争机制,加强运输人员素质及其业务工作水平,做到业务与绩效挂钩,达到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务必做到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
明确环卫中心责任与义务。环卫中心要进行整改,做好在密闭式清洁站节点处的分类工作,根据是否进行垃圾分类核定对社会单位的收费额度或核定环卫中心的作业经费。
(六)转变考核方式
将垃圾分类考核由过程考核逐步转向结果考核。将分类达标的厨余、餐厨和其它垃圾与混合垃圾的比例作为基本考核体系;将物资回收纳入考核内容,并实行物资回收一票否决制,同时物资回收单位须向垃圾分类责任人汇报物资回收量;实行全过程考核,对于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未按照分类要求执行的,全部视为不合格。
(七)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具有愿意参与的积极性即良好的愿景,因此,要加强宣传,尽量挖掘潜在人员参与垃圾分类;实行以垃圾分类责任人为主体的宣传方式。在宣传教育,特别是在监督检查方面,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生活 垃圾 分类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肆虐,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
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垃圾分类。人类每日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所对应的四色收集容器分别为:蓝色、灰色、红色和橘红色。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可回收垃圾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餐厨垃圾根据家庭中产生的易腐食物垃圾(剩菜剩饭、动物类废弃物、废弃食物等)和餐饮服务单位(餐馆、饭店、宾馆等餐饮企业以及单位食堂)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食物残渣、残液、废弃油脂等)。
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电板、灯泡、废日光灯管、油漆、家化用品、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指除上述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纸巾、菜帮菜叶、保鲜膜(袋)、食品袋、包装袋、瓜皮果壳、烟头等,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共享环保低碳生活,回收垃圾可节省很多能源,变废为宝。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等于少砍17棵树;处理回收100万吨废纸,即可避免砍伐600平方公里以上的森林;回收一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也可造800公斤塑料粒子,节约增塑剂200—300公斤,节电5000度。回收一吨废玻璃,可再造2500个普通1斤装酒瓶,节电400度,并能减少空气污染。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废旧易拉罐可无数次循环再利用,每次循环可节能95%左右。1吨餐厨垃圾经生物处理后可生产0.3吨优质肥料。
如果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会加大处置成本,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填埋1万吨垃圾,如果按堆高1米来计算,会占地12.9亩,超过1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填埋一次性塑料制品,需要200年以上才能降解,并且使土质恶化,农作物减产。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地里,能使1立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家庭中可将可回收物单独收集,可以直接出售也可投放于小区综合投放点的蓝色“可回收物”收集桶内;生活中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请分类后分别投入在家中设置的“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垃圾桶内,再投入小区楼幢投放点或综合投放点的灰色“餐厨垃圾”、橘红色“其他垃圾”收集桶内;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后请投放于小区综合投放点的红色“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桶内。
二、办公区(包括住宿区、教学区)内将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分类后分别投入“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内,再投入公共区域或综合投放点的蓝色“可回收物”和橘红色“其他垃圾”收集桶内;有毒有害垃圾收集后,投放于综合投放点的红色“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桶内。
三、公共场所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入有“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标识的果壳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