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金范文
时间:2023-04-11 20:2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履约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提交主体 投标保证金由所有投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仅由中标人提交。
保证金的期限 投标保证金应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保证金期限内提交,一般在投标同时提交;履约保证金应在签定正式施工合同前提交;投标保证金返还时间为签定施工合同或提供履约保证时的第28天;履约保证金返还时间为工程经验收合格之日或合同约定时间。
后果 没有按照招标文件提交投标保证金或所提供的投标保证金有瑕疵的,按废标处理;提交投标保证金但违反下述方投标保证金的两种情况之一,没收投标保证金;没有按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将失去订立合同的资格,并没收投标保证金。提交履约保证金方不履行合同,接受方可按合同约定没收保证金,并不以此为限;接受方不履行合同,须向提交方双倍返还履约保证金,并不以此为限。
目的 投标保证金的目的有二:其一,投标人在有效期内不能撤回其投标文件;一旦中标,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履约保证金或签署合同。履约保证金的目的保证完全履行合同,主要要保证按合同约定的质量和工期条款履行合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履约担保是工程发包人为防止承包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违反合同规定或违约,并弥补给发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其形式有履约担保金(又叫履约保证金)、履约银行保函和履约担保书三种。
履约保证金可用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或现金支票,履约保证金是合同价格的10%。
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10%。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旅游合同;违约金;惩罚
【正文】
综观我国当下的各类旅游纠纷,因旅游经营者违约侵害旅游者权益而引起的纠纷占很大比重,其根本原因在于旅游经营者在逐利动机的驱使下对旅游者权利存在极大的漠视,而这种漠视越来越常态化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旅游经营者违法的成本偏低。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违法的收益高于因此而付出的成本时,违法者就有可能铤而走险。反过来,当违法的成本高到足以抵消违法者预期收益的时候,违法者就会心存顾虑;当违法的成本远远高过违法者预期收益时,想以身试法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这决定了在对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这一对利益关系博弈的法律调整中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的必要性。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惩罚性违约金的设定可助一臂之力。
一、当下立法在旅游者权利救济上的不足
旅游合同是平等主体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签订的旅游者支付相应的价款,旅游经营者提供对应的旅游服务的协议。目前,我国《合同法》中并没有关于旅游合同的专门规定,旅游合同还不是《合同法》上的有名合同,但是旅游法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却大量存在。在旅游法律关系中,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是两个最基本的利益博弈主体。实践中,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事实上的地位不平等,使得旅游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也就是说,在这对法律关系中,旅游者的“弱势群体”的地位使得对其权利救济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在司法实践中,近年来很多地方的法院采取了加重旅游经营者责任的做法,即使第三人造成旅游者的人身或财产的损害,也判令旅游经营者先行对旅游者赔付。这种看似劫富济贫的“仗义”的判决却突破了民法上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构成要件的基本规则,更不符合“冤有头、债有主”的基本司法伦理。因此,我们还需要从制度的层面去解决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建立强化旅游经营者法律责任的相应制度。
2010年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旅游纠纷规定》)。这一规定的第5条提到了旅游经营者投保责任险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仅仅有责任险是不够的,一方面,责任险主要涉及旅游经营者的侵权责任,对于单纯的违约行为难以提供有效的救济;另一面,保险制度特有的道德祸因使得投保人因责任被转嫁而难以尽有效的注意义务。因此,我们还需要另寻出路。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惩罚性违约金的设定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旅游经营者的违约动因,也等于为旅游合同的弱势一方上了一道合同内的保险。正如有学者指出,“惩罚性违约金意味着当事人的高额自保险,代表了当事人对合同的高估价和高投入,从学理上将自无不可。如果契约一方当事人是风险厌恶型和/或对合同履行估价较高而另一方当事人是最可能的损失保险者时,对当事人来说,在合同中包含惩罚条款是最富于理性的。当事人通常更喜欢实质上是保险条款的惩罚性条款而不喜欢外部第三方保险合同的原因是保险赔偿经常不能涵盖非金钱性的损失。”[1]
二、旅游合同惩罚性违约金的功能分析
(一)惩罚性违约金效力的基本分析
对于惩罚性违约金的考量还需要回溯到我国《合同法》中关于违约金的规定,这主要体现在该法第114条的三个条款中。该法条第1款确定了违约金的效力,贯彻了当事人对违约金的约定意思自治的原则;第2款确定了违约金与损害赔偿的关联性,渗透出力求实现违约金与损害赔偿之间适当均衡的立法旨趣,也多少反映出立法者“任何人不能从他人的错误中牟利”的主导思想;第3款确定了违约金与合同实际履行间的关系,即违约金不能排除对合同的实际履行。但是,关于违约金的性质,《合同法》其实仍是语焉不详。一般认为,违约金依其性质可分为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
关于惩罚性违约金的效力,在大陆法和英美法国家有不同看法。在英美法国家,合同法把惩罚性违约救济排斥于合法的违约救济之外,只承认赔偿性的违约金的可执行性,其原因在于法律不允许平等的主体之间相互实施惩罚。在英国1915年Dun-lop Pneumatic Tyre Co.Ltd.v.New Garage and Mo-tor Co.Ltd.一案中,顿丁(Dunedin)法官指出:“罚金的本质在于制订的目的是为恐吓(in Terrorism)违约的一方;而预约赔偿金的本质则在于它是一种对违约所造成损害的预先估算。”[2]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二版)第355条也确定:“合同救济制度的核心目的是补偿而不是惩罚。对违约者实施惩罚无论从经济上或是其他角度都难以证明是正确的,规定惩罚的合同条款是违反公共政策的,因而是无效的。”但是在英美法国家,“虽然英美法系不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惩罚性违约金的惩罚(Penalty)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在某些情况下却赋予法院判处惩罚性损害赔偿(Punitive damages)的权力。”[3]可见,即便在英美法国家,也并不完全排除合同责任中的惩罚性做法。在大陆法国家,对惩罚性违约金的效力要宽容得多,“根据《法国民法典》第1152条的规定,惩罚性违约金可以被强制执行已经形成为一般原则……德国民法从一开始就奉行惩罚性违约金可以被强制执行,但允许法官酌情减少违约金的数额的原则,只要违约金的数额不合理的高,法官就有权将违约金的数额减至合理的程度。奥地利、瑞典、意大利诸国法律也是如此。”[4]可见,对于惩罚性违约金国外的立法原则上是支持的。我国《合同法》第114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惩罚性违约金,但是根据法不禁止即自由的私法原则,《合同法》并没有排除惩罚性违约金的适用,这也为旅游合同惩罚性违约金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安排留出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二)旅游合同惩罚性违约金的基本功能
惩罚性违约金之所以在很多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被认可,在于这一制度所固有的优势。
1.担保债务履行
有学者认为,惩罚性违约金“其实质应是为了担保主债务的履行而设立的一种从债务,其目的是为了督促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各自的合同目的,保障交易安全。当事人为了避免承担可能的违约责任,会尽力积极履行合同,从而使违约金事实上具有了担保履行的作用。”[5]在合同责任承担上,尽管存在实际履行的责任形式,但是这对旅游合同来讲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旅游合同是以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为标的,旅游者藉此服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而且合同的履行期限较短,一旦旅游经营者违约,旅游者的精神感受却难以较快恢复。同时,旅游者权益损害以精神损害为主的特殊性决定了实际履行往往是不现实的,唯有尽可能杜绝旅游经营者的恶意违约,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旅游合同的目的。在旅游合同中,“合同法对惩罚性违约金的限制不应是普遍的,其目的是保护存在错误或欺骗等场合下的当事人,是对弱者的保护。”[6]
2.降低交易成本
任何一个合同都存在缔约和履约的成本问题,如果合同出现纠纷,那么还会出现违约的成本,而任何一份有效率的合同都应该尽可能将缔约方的总成本降至最低。有学者认为,惩罚性违约金的一个功能就是“降低事后的交易成本和法院的错误成本。违约金的规定似乎增加了当事人事先成本,但在违约后的计算中将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因为违约金是预先确定的,它在事先就向债务人指明了违约后所需承担的责任”。[7]在旅游合同中,旅游者之所以选择旅游经营者提供旅游服务,本身就表明旅游者在相关领域的信息的欠缺,也决定了缔约双方不对等,使得旅游经营者往往会产生效率违约的想法,而旅游者对此却不知情,这不仅成为纠纷产生的基本动因,也给旅游者事后维权带来很大的麻烦。一般来讲,在旅游经营者违约的情况下,由于举证困难、旅游经营者的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存在,旅游者追究旅游经营者的责任往往比较困难。通过惩罚性违约金,旅游者可以通过先走一步的方式,尽可能降低纠纷出现以后的维权成本。
3.维护市场秩序
近年来,作为旅游经营者的旅行社的名声不太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行社欺客、宰客、强制购物等行为导致了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2010年7月,即便是在旅游法制建设比较完善的香港地区,也发生了导游骂死游客事件,内地旅游市场类似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模式上,则旅游市场秩序的重塑将遥遥无期。因此,适当的“变法”是必要的。另外,从商法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考虑到交易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对特定的商行为进行必要的法律控制。在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这一对商事合同关系中,尽管也存在旅游者违约的情况,但是纵观旅游合同的缔结和履行的全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合同订立之初,旅游者就全额支付了价款,在其后的活动中就几乎成了案上鱼肉,发生违约的情况也是寥寥无几。因此,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上,关键是对旅游经营者的引导、管理和整治。这其中,“惩罚性违约金规则使得破坏合理预期的违约方受到非常严厉的谴责,实现了法律正义,维护了市场经济必需的法律秩序”。[8]
篇4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姐姐,您在英国升学已有五年了,不知您在英国还习惯那儿的生活吗?我与家人在这儿安然无恙,您不必担心。现在英国应该是冬天吧,记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别感冒了。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您,我现读的学校最近的纪律问题越来越严重。
姐姐,您是否还记得我们们家隔壁的小乖乖——小杰吗?他最近误交损友。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就会沉迷于电子游戏,他的妈妈劝告他,他却把妈妈的金玉良言当成“耳边风”继续玩电子游戏。
此外,他经常逃学,找了一堆的借口说谎,骗妈妈说她不舒服,不想去学校。当他隔天去学校时,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一些优美句子或深奥的词语,他的头上就会浮现出许多的”问号“。虽然如此,他也没勇于发问,反而把不会的生字通通丢到九霄云外,思绪早已飞出了窗外,一直想着回家要先玩什么游戏好?这些问题导致他变成了一只”懒惰虫“对上课没兴趣,感到乏味。
学校近日也有许多欺凌事件,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有样学样,向其他学生收保护费。其中的因素是因为他们缺爱,少了父母的关心与鼓励。有些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天刚破晓,就出外工作直到深夜,所以没法去多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现在有许多的学生充当"老大”,让受害者遵守规则。如有违反便遭到拳打脚踢,让受害者心灵首创,留下了难以克服的阴影。
不仅如此,现社会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有家庭问题。父母在争吵时,使用了不雅的手势和方言,让同学们有样学样。现在的时代科技发达,通过多媒体如:面子书及微博上一些不良的文章都会荼毒孩子们纯真的思想。小杰因为涉及欺凌事件而被送进感化院,希望他能好好反省。
夜已深黑,好了就此搁笔,希望您能顺利的考上博士。祝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祝
身体健康
妹妹
篇5
————————————————————————————
“星玲!小心!”星恋大喊,“地!舞地之刺(就是突然从地下冒出尖刺的魔法,攻击力极强)!”
“星恋,保护好瑶琴,你是我们之中防御力最大的,拜托你了。”星玲终于在星恋的帮助下拜托了晨夜的银光箭雨,“各位,准备好,要开始了。”
“炎!火龙降世!”晨光召来了一条火龙。“水!水龙召唤!”在晨光发出攻击之后,星玲紧跟着发起攻击。“月!幻影!”没想到晨夜的一招幻影就把两人的起攻给破解了。
“什么?!”两人也没想到晨夜的法力居然会增加这么多。“星月公主,你们完了!”晨夜冷笑了笑说。
“星玲!星恋!月祭!月枫!麻烦你们帮一下我,只有用那招才行了!”晨光突然对其他四公主喊道。其他公主也意识到了什么,说:“晨光,不行!如果使用的话,你会死的。”“瑶琴,在我开始施法的时候,你就开始使用治愈魔法,拜托了。”“嗯。”瑶琴点了点头。
五位公主绕成一个圈,渐渐的,圈里面出现了一个魔法阵。“瑶琴,好了!”“木!神圣治愈!”瑶琴施展了高级治愈魔法。
“难道你们想用禁咒?!”这一举动让晨夜也吃了一惊。“火魔法禁咒!炎!烈焰风暴!”晨光发出了魔法禁咒(这是火魔法禁咒中最弱的一个)。顿时,以晨光为中心的地方,向外伸出了半径100米的火圈,圈里燃烧着熊熊火焰。火焰像发疯一样到处飞舞,一不小心就会被击中,被击中可不是好玩的,轻的功力全失,重的直接玩完。
晨夜使用全身的法力抵挡着晨光的禁咒。“啊!”晨夜被击中了,晨光慢慢收回的法术。晨光的法力差不多已经全部用完了,现在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了,可见魔法禁咒的威力有多么巨大。
晨夜被禁咒击中后,立刻使用最后的法术逃离了现场。“晨光,你没事吧。”星玲关心得问。“没事,只是太累了,想休息一会。”“回家吧。”五位公主们扶着晨光会家去了。
篇6
一、契约型基金含义
契约型基金是基于信托关系,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共同订立基金合同而组建的投资工具,主要涉及三个法律主体:基金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其中,投资人通过购买基金份额将资金交由具备专业管理能力的基金管理人进行管理,基金管理人将汇集的资金投资于特定标的以获取收益,投资者基于合同享有投资收益,共担投资风险。基金托管人为有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通常由基金托管人以基金名称开立托管账户,负责保管基金财产并监督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及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契约型基金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因此,基金的投资、运作通常由基金管理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在私募股权投资的模式下,基金管理人通过股权收购、增资等形式投资于目标公司,基金管理人成为目标公司章程登记的股东,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管理人在外观上属于股权代持,但本质上其法律关系仍是信托。
二、契约型私募基金主要监管规则及合同订立要点:
(一)主要监管规则
1、私募基金应当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不得公开或变相公开募集。严格限制募集方式: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2、单只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累计不得超过《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特定数量,契约型、股份公司型基金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3、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1)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2)穿透计算。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私募基金销售机构应当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但符合以下情形的投资者,不再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和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的。4、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5、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依法申请登记,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后20个工作日内,应当依法申请备案。未经登记备案,不允许参与证监会体系内的投资业务。6、基金业务可外包:依据新规《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私募基金销售、销售支付、份额登记、估值核算、信息技术系统等业务的服务,可依法外包。
(二)契约型基金合同订立要点
契约型基金合同的制定应当参照《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规定,明确约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相关事宜。
1、基金合同应具备的内容: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权利、义务;基金的运作方式;基金的出资方式、数额和认缴期限;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投资限制;基金收益分配原则、执行方式;基金承担的有关费用;基金信息提供的内容、方式;基金份额的认购、赎回或者转让的程序和方式;基金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事由、程序;基金财产清算方式;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此外,基金合同还应载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其他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基金份额持有人的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基金份额持有人增加、退出的条件、程序以及相关责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其他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转换程序。
2、风险揭示与信息披露。风险揭示书一般位于基金合同的开篇,由投资者签字确认。同时,承诺书也应作为基金合同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为基金管理人承诺诚实信用的管理基金资产,不保证盈利,不承诺最低收益;基金托管人承诺诚实信用的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并履行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根据新出台的《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应在基金合同中明确信息披露义务人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的内容、披露频度、披露方式、披露责任等。
3、基金的内部治理。契约型基金应在基金合同别注意对基金投资、运作的决策程序等内部治理作明确约定。公司制、合伙制基金可依《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规定的一般规则决策,而私募股权投资契约型基金不能直接适用《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因此,建议契约型基金在基金合同中明确约定决策程序以防止风险。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为基金的最高权力机构,基金人数较多时可组建基金持有人大会日常机构。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由全体基金份额持有人组成,行使决定基金扩募或者延长基金合同期限、提前终止基金合同等管理基金的重要职权。基金的投资决策及授权规则,可参照公司制PE、合伙制PE的运营模式,但对于项目固定的基金,也可以参照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营模式,将决策权主要赋予基金管理人,约定基金持有人大会不得直接参与或者干涉基金的投资管理活动。
4、基金份额的转让。契约型基金中,可以允许基金份额持有人转让基金份额,具体由基金合同约定允许/禁止转让基金份额。实践中,多数契约型基金约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转让基金份额,基于以下考虑:(1)契约型基金份额的转让比具有法律实体的公司制基金、有限合伙制基金份额转让时在工商登记等手续上方便许多,选择发起设立契约式基金的考虑之一往往便是其份额转让的方便性。(2)允许转让可以增强基金份额的流通性和基金的投资价值。
5、契约型私募基金的增信措施。契约型私募基金的增信措施在基金合同中予以约定,一般可以参照其他信托投融资产品中采用的方式,如:股权控制(基金直接控股项目公司股权)、投资分级、大股东承诺回购、自有资产抵押担保、第三方增信(担保、评级)。
6、关于基金财产的托管。契约型基金的托管方通常是《基金合同》的直接签署方之一,而在合伙型基金及公司型基金当中,投资人与管理人签署合伙协议或公司章程,再由基金(公司)或基金(合伙企业)与托管人签署《托管协议》。
7、税费负担。契约型基金并非合格的纳税主体,当基金投资者为自然人时,基金管理人是否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如果参照信托产品,则应由自然人投资者自行完税。由于契约之基金的纳税目前尚无具体规定出台,建议在基金合同中明确税费承担和缴纳方式。
篇7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特殊的政治与社会因素之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在这种经济结构性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表现得十分明显,即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的经济。为便于明晰,现把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差异特列表如下: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地区差异[3]
地区 消费支出 农民收入
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1年 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1年 东部
中部
西部 1.8 1.9 2.1 1.9 1.9
1.3 1.4 1.4 1.2 1.2
1.0 1.0 1.0 1.0 1.0 1.8 2.0 2.4 2.1 2.2
1.3 1.4 1.5 1.3 1.3
1.0 1.0 1.0 1.0 1.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1,2002年有关资料整理而成
从上表可以清晰看出,自1985年至2001年间,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拉大之势。另据资料记载,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2001年占人口62%的农民消费只占我国全年社会零售额的37%,占人口38%的城镇居民消费占全年社会零售额的63%。城市弱势群体收入增长几近停滞,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全国平均20%高收入户的平均收入约为20%的低收入户的7~8倍”。[4]这则资料也清晰表明,城乡经济以及城市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足以表明,尽管我的经济已取得十分明显的成就,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诸如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的经济还欠发达,经营模式还多停留在传统的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民众之间发生经济纠纷的情况十分少见,法律在当下社会中的作用也不具备明显的重要作用。鉴于法律意识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政治文明建设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水平的低下,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状况必然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
正如有学者所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乡村社会,即所谓的‘送法下乡’。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现实的情况并未达到发起这场运动的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状态,相反倒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很多情况下,原有的社会控制手段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往往规避法律或者干脆按照习俗行事。”[5]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何在?以笔者浅见,尽管其中有传统习俗的影响使然,但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及自给自足的社会现实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因。孟德斯鸠曾说:“法律和各民族谋生的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从事商业与航海的民族比一个只满足于耕种土地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范围广泛得多。从事农业的民族比以畜牧业为生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内容要多得多。从事畜牧的民族比狩猎为生的民族所要的法典的内容就更多了。”[6]按照孟德斯鸠的观点,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居民依然采取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下,民众相互之间产生的经济纠纷较少,因此对法律的需求也相应降低,这无形大大降低了民众对法律重要性的认知,他们的法律意识也因此不发达。
篇8
关键词:能源安全;绿色金融;产业结构
一、引言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爆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同时也宣告了西方世界“黄金时代”的结束。此后,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倍受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世界许多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学者们都对能源安全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经济学领域而言,能源经济学已成为一门专门以研究石油问题为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和探讨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和各国经济的影响。国际上研究能源经济学的学者们其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分析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世界石油供求和各国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例如,Noureddine Krichene(2002)通过考察1918~1999年间的世界原油与天然气市场,并对1918~1973年和1973~1999年这两个时期的原油与天然气的供给与需求弹性进行了估算,发现1918~1973年这一时期的原油与天然气价格稳定,而1973年之后石油与天然气价格变得极不稳定,反映了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石油与天然气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James D. Hamilton(2003)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证明了石油价格的变动与GDP增长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的特征;J.Bielecki(2002)从能源安全概念、石油市场演进、制度安全框架、目前石油安全状况、未来石油安全需要、增加能源安全战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认为尽管未来不会出现像1970年代那么大的全球能源危机,但某些能源安全的严重程度将继续值得关注,未来并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因而对于能源安全没有任何自满的余地,目前的石油紧急措施有必要扩大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其他能源来源;David K.Backus和Mario J.Crucini(2000)通过考察石油价格与贸易条件后发现在最近25年中石油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贸易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并且量的作用也是极不相同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致了能源需求的稳步上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刺激了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需求急增。近年来,国内能源产供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问题开始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如舒先林、阎高程(2004)、王树林(2001)、曹志峰(2004)等,他们都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开展了相应研究。然而,与国际上学者的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探讨才刚刚起步,还有待于不断深入和系统化。诚然,国内外学者所做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参考基础。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石油能源以及能源安全供给问题上,而有关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得较少。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更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金融部门如何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把金融业务运作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分析
所谓能源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保障能源的持续、稳定供给,即能源的供给安全;二是减少和降低能源生产与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环境安全。就中国能源安全现状而言,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持续扩大的能源需求所形成的供给压力不断加大,能源供给安全受到极大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能源消费高强度时期。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考察,中国城镇人口已由1978年占总人口的17.92%上升到2005年占总人口的42.9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逐步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就业人口呈稳步上升趋势,从1985年城市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5.68%上升到2005年36.04%(引自2005BP世界能源统计)。从城市人口和城市就业人口两个方面的数据来看,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率在30%―70%为高速发展时期,因而中国城市化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就工业化发展水平来考察,根据赛尔奎因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式,再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来判断,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期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急剧地扩大了能源消费需求,而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部门。1995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103388.70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78.82%,2005年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178139.50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79.77%(见表1)。尽管1995―2005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没有多大变化,2005年的比重只比1995年高出不到1%,但三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需求量却增加了72.30%。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石油和电力能源消费需求呈急剧上升态势。就石油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石油产供能力短时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为满足国内石油需求只有通过扩大石油进口来实现。1993年之前,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而1993年之后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为1218.7万吨,而到2005年石油净进口达14275.1万吨[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国际能源机构(IEA)及美国能源署(EIA)网站数据整理而得]。另据国家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14518万吨、成品油3638万吨,原油进口金额664.11亿美元,成品油进口金额155.52亿美元。随着石油进口的增加,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赖程度也随之提高,199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还只有1.9%,但到2003年却高达48.6%,并且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在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石油消费与进口大国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将持续较快地增加,能源供给压力加大,供求矛盾仍会长期存在,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对外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能源供给紧张格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大了对环境影响的压力
从能源资源禀赋状况来看,中国是煤多、气少、油贫。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资源储量相当丰富,且煤质较好。中国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的12.6%,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2004年中国煤炭资源采储比只有59年,而世界煤炭资源的平均储采比为164年。就石油资源而言,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48.44亿吨,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而累计采出量已达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只有24.91亿吨。相比世界富油地区来说,中国石油资源是比较匮乏的,而且人均石油资源储量就更低了。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07年的数据显示:2006年底,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约为7427亿桶,约占世界的61.5%;欧洲(主要是俄罗斯)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444亿桶,占世界的12%;非洲约为1172亿桶,占世界的9.7%;北美地区约为599亿桶,占世界的5.0%;亚太地区石油资源最少,约为405亿桶,占世界的3.5%,其中中国约为163亿桶,占世界的1.3%。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短期内较难改变。由于中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大分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种状况受我国能源结构制约还将持续下去,对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业比重过大,单位GDP能耗高,能源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给紧张局面
从能源消耗强度来看,2004年,全世界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产出能源消耗量)为2.5吨油当量/万美元GDP,而中国为8.4吨油当量/万美元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美国的4倍多,日英德法等国的近8倍。根据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铁、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导致中国能效低下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等,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而耗能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例如,2004年采掘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几大高耗能行业的产值就占当年GDP的57.68%。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资源,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
三、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对策
(一)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策,通过金融业务动作同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趋势下,金融部门实行绿色金融战略意义极其重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金融部门正确认识金融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辩证关系,提高对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增强绿色金融意识,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把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贯彻到具体的金融业务之中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克服过去那种只顾经济效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资源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的不足,提高金融部门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与化解金融环境风险的能力;有利于金融部门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把好信贷、证券融资关口,促使企业实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金融部门通过运用信贷杠杆、证券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导向作用;有利于金融部门利用自身的金融优势,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金融部门应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绿色金融意识与能源安全意识以及在金融业务中贯彻落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
2、金融部门通过业务运作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凡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能源资源节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项目,一律给予金融上的优先支持;而对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高能耗产业,金融部门一律不予支持,也不为其开办其他金融业务。
3、金融部门应加大对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节能技术改造、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开发技术与应用推广、能源综合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资源能耗,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度化、具体化,使之成为金融业务运作的具体可操作准则。金融部门应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等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进行具体细化,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金融业务运作操作准则,提高绿色金融业务运作的实效性。
5、为使金融部门配合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让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金融部门可以借鉴世界银行的经验,在金融机构内部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及时准确掌握国内外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信息动态,并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为实行绿色金融、领导科学决策与金融业务运作,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南。
参考文献:
1、舒先林,阎高程.石油――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与国际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3).
2、王树林.关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思考[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1(5).
3、曹志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4(5).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篇9
一、构建绿色阅读环境
少年儿童正处于读书习字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他们良好的世界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的养成极为重要。而少儿读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物,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前图书市场良萎不齐,各种盗版、翻版书籍等假冒伪劣图书大量充斥着图书市场。并且随着社会的功利性发展,各种流行、通俗、功利性阅读图书长期占据着图书销售市场重要位置。少儿读物也深受其害,一进入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的都是什么《小学生必读》《小学生必背》等等,一些内容不健康、格调低、质量差的少儿读物也暗暗滋长。另外,家长们在选书时,常常会落入一些误区。比如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观念根深蒂固,在选书的时候功利心作祟,考虑更多的是图书的教育功能和实用性。但一个孩子真正“成龙”或“成凤”,需要的是全面的精神营养。这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通过引导家长朋友们根据自己孩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书,通过推介优质图书给家长,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有教育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及时地推荐一些有益的图书。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更要严格把关。这样,就构建了一种绿色的阅读环境,在源头上杜绝了“污染”。 学生们阅读的是关爱自然和生命、有益精神道德健康成长的绿色图书,才能从图书中汲取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二、构建绿色阅读课堂
有品质的生活离不开阅读,可是我们的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阅读。在他们眼里,书籍远远没有电视好看,阅读哪里比得上电脑游戏好玩,我们的学生怕阅读,不阅读。这其实是我们的教师一手造成的“恶果”。我们的阅读课堂一直偏离了阅读的自然之道,在语文课堂上,多的是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灌输和操练。在课堂上潜心读书,静心读书,似乎成了孩子们的奢望。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为学生的潜心阅读提供适宜的时间和空间。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忘我地进入身心愉悦的世界,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感知方式,使阅读成为快乐的源泉。只要他们能融入到书中,真正感受到那一行行的文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自然会有所得益,会有阅读的欢乐在流淌,有思考的花朵在绽放。其次,教师要珍视学生初读文本时基于个人背景的最原始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的自主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真实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最后,要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适时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学会预习、不动笔墨不读书、带工具书阅读、品词评句等方法,学生带着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进一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三、构建绿色阅读评价体系
阅读绝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工作,建立绿色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形成制度,有助于阅读健康有序开展和向纵深持续。
篇10
关键词:融资约束;预算软约束;金融发展;企业投资效率
1.融资约束与预算软约束的含义
1.1 融资约束的含义
经典的财务理论认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由投资需求带来的资金需求,可以用内部资金或者外部融资来满足,这两种融资方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在现代的财务理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等现象的客观存在,外部融资的成本往往是大于内部融资的,当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产生了融资约束的问题。当企业受到融资约束问题的困扰时,可能会不得已放弃高投入的项目,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降低。
1.2 预算软约束的含义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在发生财务困难时,政府往往会向发生财务困难的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补助,甚至是追加投资,亚诺什・科尔奈 (1986)把这种现象称作是预算软约束。从预算软约束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预算软约束问题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预算软约束现象的存在,其真实的融资约束会被掩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很多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现象,与预算软约束相对应的是预算硬约束。所谓的预算硬约束就是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自负盈亏,政府对于由企业投资决策不当导致的亏损现象不负有救助责任。所以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实现国有企业的预算硬约束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从融资约束与预算软约束的视角探究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国外对于金融发展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都遵循着这样一条思路:金融发展―企业融资约束是否得到缓解―企业投资效率是否得到提升。国外学者对于金融发展会使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这一观点基本认同,并认为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途径和机制是多方面的。但是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国外学者还存在着分歧。例如Stulz(1990)认为企业持有的现金较多时,往往倾向于过度投资,持有现金不足时,而又过于保守,企业的价值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Denils和Sibilkov(2010)则认为持有较充足的现金,会让企业保留那些高投入的项目,会增加企业的价值。国外学者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他们研究发现,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中,朝阳产业获得的投资较多,夕阳产业获得投资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达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另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降低成本,减少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国内学者借鉴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思路,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得出了金融发展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普遍结论。但是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总量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发展对于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且很少从微观的角度去研究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目前,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细化金融市场,分析金融子市场的发展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第二,深入分析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而不是分析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分为以下四点:
2.1 金融发展对不同性质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不同的缓解作用
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明,金融的发展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这是因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往往加快资本的流动以及市场信息的传播,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但是,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正处于金融约束的环境中。另外,我国政府部门不仅仅为金融和生产部门创造了租金的机会,相关的政府部门还参与到了租金的分配过程中去。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在租金的分配过程中出现偏向国有制企业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对于国有企业的资金支持,而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往往会面临借款难的问题。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并未完全的市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影响巨大,所以我国金融的发展对于不同性质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是不一致的。根据翟淑萍(2014)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对于非国有企业并不具有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另外,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缓解起到的作用大于股票市场。这一研究结论与上面的分析是一致的,这说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缓解国有企业融资约束。
2.2不同金融子市场的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具有不同的缓解作用
一般来说,金融发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途径有两条,第一,金融的发展会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扩大金融机构的规模,金融市场上可以借入的资本量会增大,这都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第二,金融的发展会让金融市场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更加高效,促进市场间资本与信息的流通,减少企业的成本,最终达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但是我国幅员辽阔,金融发展不均衡,不同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往往差距较大。另外,我国金融发展的结构也不是很均衡,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与企业的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均衡。我国的股票市场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仍然不是很成熟,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受到的限制较多,企业的外部融资仍然是以向金融机构借贷为主。不同区域不同的金融机构数量和规模对于缓解当地企业的融资约束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例如翟淑萍(2014)对2006-2011年我国不同省份的金融发展程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北京、上海、广州的金融发展程度最高,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也最大。这就说明我国不同金融子市场的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具有不同的缓解作用。
2.3 金融发展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市场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思路,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产生影响。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金融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但是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认识到金融发展对于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由这一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相比于民营企业,金融发展更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有关学者根据我国股票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通过融资约束机制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但是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提高的更为明显,民营企业投资效率提高的幅度很小。这就说明金融发展更有利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另外,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的融资约束的缓解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并不同步。这一现象表明金融发展对于提高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作用被其他一些因素弱化了。这些因素制约着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
2.4 预算软约束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不同步,表明了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效率。本节就从预算软约束的角度分析其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预算软约束是指国有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进行的一系列救助行为。这样的救助行为往往会掩盖住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真实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导致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低下。从另一方面来说,预算软约束的存在阻碍了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一般认为,当企业的负债率很高、财务杠杆很大时,企业的风险会增大,企业的投资会趋于保守,经理人盲目的投资行为会受到遏制。然而,根据田立辉(2005)的研究发现,当国有企业经营中存在预算软约束时,财务杠杆越大的国有企业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预期越强烈,最终会导致相关的公司治理机制失效。然而民营企业则很少存在这样的情况,当民营企业的财务杠杆变大,风险增加时,民营企业经理人员会减少盲目投资行为。这些都说明了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中,预算软约束的现象的确存在,预算软约束掩盖了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真实水平,弱化了金融市场发展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作用。
3.结论
首先,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约束的问题,金融的发展对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不同性质的企业得到的融资约束缓解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国有企业获得的缓解作用更强。国有银行偏向于国有企业。其次,我国的金融发展并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也导致了不同区域的企业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程度不相同。另外,金融发展通过融资约束机制来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但是不同性质的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程度是不一致的,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幅度更大。最后,金融发展会促进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但是也受到预算软约束的限制。所以,应该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硬化预算软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卫秋.投资效率、现金持有与企业价值――基于融资约束视角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2):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