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阅读范文
时间:2023-03-31 02:4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小说阅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一直是语文中考盛宴上不可或缺的主菜。它的考查主要是围绕着故事情节的构成方法、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等方面来进行的。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近几年来,短小精悍、立意新颖的小小说阅读一直倍受中考语文命题者的青睐。在备考复习中,自然不可忽视。其常见的考点有:
一、把握文意
概括故事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这是中考小小说阅读题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它涉及对小说内容、情节、主旨和作者情感等知识的把握和应用。它既可指文本局部整体,亦可指文本全部整体。常见题型: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②概括小说叙写了几件事;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④找出体现主题的句子或概括小说的主旨;⑤概括小说中某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主要事迹;⑥对文中某些人、某些事的特点、前后照应的关系加以解说;⑦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形式有三大类:填空、表述与判断选择。阅读小说时,首先要从分析情节入手,理清故事脉络,弄明白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为什么、做了什么事这几个关键问题。
二、评价人物
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作品)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小说本身包含的丰富的社会意义都体现在人物身上,只有正确把握人物,才能深入领悟小说的生活与社会价值。分析人物性格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而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是多样的,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这些都必须细心体会和领悟。常见题型: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②分析人物塑造的方法;③评价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④补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等。
三、分析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一般说来,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而自然环境则指节气时令及相关的自然景物。常见题型:①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常有:交代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中考命题常以自然环境考查为主,主要考查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题型常见为表述题。
四、品析语言
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意及其传达的感情,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可以说,这一能力要求具有绝对的普遍性,无论阅读哪种文体的文章,都离不开品味语言。不同作品语言风格不同,不同人物他(她)的个性语言不同,这对我们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深度理解小说主题有很大帮助。因而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考的热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选择、批注和简答。常见的方式如精彩语句的鉴赏,品味语言的音乐性、画面感,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等。
五、领会情感
“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中总是渗透着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人、事 、物、现象、表现等所持有的主张或看法。作者的好恶、褒贬,都会在文章中或隐或现地表现出来,小说也是如此。所以,在阅读中能分析概括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倾向,并就此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是检验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志。命题者自然也会青睐于此。常见的题型主要有填空和简答,考查角度有:文中某事的叙述或某一句(几句)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或其变化过程,简述“我”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等。
六、揣摩写法
对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评价和赏析,这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入选的作品都是文质兼美、颇具特色的。命题者常常从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写作技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等方面设点命题。题型主要有:填空、选择、简答。形式有:这几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这一段文字是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说说这一段文字的描写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写法,等等。
七、感悟体验
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新宠,也是新课改精神的具体体现。考查的具体形式有:结合阅读经历,谈谈看法;联系文章表达的情感,谈谈感受;根据文章内容,想象情节;是否同意文章的说法,谈谈理由;深入分析句子,想象动作、心理、语言描写;评价人物的形象;自选角度,品读文章;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等。题型都为简答。
【答题点拨】
从近年来中考阅读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考生阅读材料时的概括表达能力差,对个性阅读题无从下手。一是不能整体理解全文内容或段落内容,不会区分段落或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断章取义,概括不全面,表达不到位,内容丢三落四;二是语言概括性不强,不能突出要点。为此,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针对目前常见的题型,我们不妨采用如下对策。
篇2
小说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它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复杂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其中以小小说为阅读主体的训练一直是近年来中考的热门考点。其阅读材料多以课外为主,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贴近学生生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题型上,注重对学生整体感知、理解领悟和创造能力的考查。
【例文】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1)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2)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3)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4)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5)老师说,性别。
(6)女。大家刷刷写下。
(7)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8)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9)……,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习性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独有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10)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长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我读我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9)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2.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
篇3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效果。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打开阅读大门,提高阅读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这里,笔者仅就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方面谈一点意见。
小说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典型性、艺术性吸引读者,陶冶人的情操,是一种深刻、生动、普及型的社会生活教科书。中学生爱读小说,但往往难以把握其真谛,是非不明,主次不分。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切实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
一、转化思想,调整教学目标
综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小说,不是名家名篇,就是极富影响的时代力作。这些作品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分析,还是从艺术表现方面去衡量,都是上乘之作,值得精读细品。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把教材的思想教育作用、作品艺术表现特点的领会放在教学目标中的首要地位,十分注重“学到什么”,至于“怎么学”却往往被忽视,即使有时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所涉及,也只是一鳞半爪,于事无补。这样,学生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往往读不得法,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该转化教育思想,调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比重,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受感染、受熏陶的同时,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加强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点面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各册中安排了二十多篇小说(或节选)。所选作品既全面又有典型性、代表性,古今中外,长篇、短篇、小小说都有所涉及,各种风格的名篇荟萃。另外在九年级上册的附录里还安排了《谈谈小说》的知识短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有关小说的知识: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古今中外小说各自的风格、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具体说,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上联下串,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可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加深理解。如将《变色龙》与《故乡》进行比较,体会中外小说在表现手法及语言风格上的异同;将《孔乙己》与《范进中举》相比较,体会古今小说在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这样,使学生对小说这类文学作品有较广泛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阅读奠定较好的基础。
抓好例文,精心指导,点上着力,面上开花。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是:1.初读感知,了解作者及背景,抓住情节,忘情阅读,粗略欣赏。2.精读理解,把握思想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表现特点。3.细读品味,对精彩片断作深层探讨。在教学时,教师要精选例文,以例说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之法。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注意到这篇课文很有典型性:一是长篇小说节选;二是成文年代久远。指导阅读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与成文背景及小说节选的前后相关情节,告诉学生阅读中外古典小说,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旨,也不能了解其时代局限性,甚至会精、糟不分,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抓住小说中金、郑之间,鲁、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文中有关鲁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及两处细节描写,把握鲁达的性格特征,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再次,引导学生细读,抓住文中精彩片段“痛快的三拳”,体味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作品伸张正义的内涵,同时也领略精彩文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性。至此,笔者还特别引导学生回顾了《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对深化爱国主题的作用。这样,具体分步指导,适时归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之法。
学生掌握了基本阅读方法,只是停留在表层阶段,如不加以落实巩固,还会功败垂成。我们应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巩固所学知识,而适当进行课外阅读则能做到这一点。课外阅读小说,是件极微妙的事,较难把握。但笔者认为,只要做到适度、有序、调控得当,问题就好解决。
首先,教师在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纳入这一点,早作规划,做到定时、定量。其次,选好材料,恰当利用教材上的自读课文,向学校图书馆借适当的作品,利用自己订的有关刊物,如《小说月报》等,每学期举行三次左右的小说阅读活动。这样,使学生课内、课外结合,巩固了所掌握的基本技能。
三、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方法掌握之后,习惯的好坏是影响行动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沉稳、细致、踏实的阅读习惯。具体说,就是沉稳阅读,细致分析,踏实做好读书笔记。这样,有效指导与踏实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提高。
篇4
但是如果真的要提起真正的穿越小说的话,我想问下像最深刻的还是?桐华的那一部《步步惊心》。
因为很多人都说这一不想说才是真正的第一部青春小说,它的出现引领了一代潮流,那就是纷纷有那么多人选择穿越到清朝。不管是康熙还是雍正,或者是乾隆年间,都有和平盛世的发展情节。
可是在此之前,似乎是很少人选择穿越到清朝的,要么是汉朝,要么是唐朝,似乎这些繁荣的朝代,更有故事发烧,更有一些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的印象,让别人留恋。
就好像那些穿越小说,也是待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历一个发展和衰败的过程,也必然是张耀最终呢,就如同经济发展一般,也是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稳定的经济周期。
篇5
一、观大略,理梗概
小说的阅读,多半是由于兴趣的驱使。阅读过程中,为情节所吸引,常常会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这并不是读书态度的不认真细致,而是阅读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不见到花架,花从何处生;不见到故事,哪里会读出诗。只抓住故事固然不行,抓不住故事肯定不行。因此,欣赏小说的第一环当是观其大略,理出梗概。
我们可就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稍作浓缩,理出头绪。诗人北岛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空间外,为生命作证的,只有时间。”我们也可在时空转换中,梳理思路。
读《祝福》,高度浓缩之后可以是一句话: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生在没有春天的农村妇女逐渐走向死亡。读《边城》,我们应先读出这样的故事: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孙女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了家乡,外公也忧郁去世,只剩下翠翠苦苦等待傩送回来。
如此,观大略、理梗概的任务便告完成。
二、析形象,辨技巧
随着小说阅读的深入,形象在我们的眼前、心上逐渐明晰起来。小说读多了,我们的心里便会筑起一道形象长廊:封闭怀旧、整天躲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孔乙己,外表丑陋、心地美好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这些形象会跳到我们的眼前,与我们做心灵的对话,感染着我们,警醒着我们。
小说正是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如何塑造,自有技巧在。
读《祝福》,祥林嫂那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的“间或一轮”的眼珠,深深刻在我们心上;鲁迅描写人物“画眼睛”技法的高明,吸引着我们。联想到祥林嫂“眼睛、眼神”的三次变化,不正是她日趋崩溃的精神世界逐渐走向死亡的悲剧命运的写照吗?“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一个不幸的妇女在众人向众神祈求“无限幸福”的时刻被扼杀,反讽意味更深,悲剧气氛更浓。
我国古典小说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技巧,金庸小说中“冷水泡茶慢慢浓”的开篇,欧・亨利小说“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契诃夫小说中“含泪的笑”、孙犁诗体小说的“淡化情节、虚化人物、诗化景物”……欣赏时都当用心探究。
三、品意境,明主旨
优秀的小说中有诗,我们常常能从小说中读出诗的意境来。
《边城》第13章写翠翠的心事一段:“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过渡人的安闲与翠翠内心的波动一动一静,形成对比,更见她的孤独寂寞。宋人赵师秀的《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是同样写出悠闲的举止下焦急的内心吗?第15章写翠翠在月光下坐着,希望听到傩送的歌时,“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与“一夜征人尽望乡”相比,虽情不同,但意境相似。孙犁的《荷花淀》中“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一处,我们又能读出杜牧诗“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境。
优秀小说的主题,是小说园林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中最绚丽的花朵,是故事后面的诗。
祥林嫂――生命里没有春天的农村妇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惨命运,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翠翠――处于人生花季的女孩,那“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总是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纯洁着我们的情感;别里科夫――封闭胆小、顽固僵化的“套中人”,那“含泪的笑”总是拷问着我们的灵魂……这是形象的力量,更是主题的力量。
四、拓视野,作比较
在小说欣赏中,对同类题材或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适当涉猎或作比较阅读,或将不同体裁的作品拿来比较,会使视野更开阔,审美情趣更纯正。
读《祝福》、《孔乙己》,我们可再读一读《呐喊》、《彷徨》;读《我的叔叔于勒》,我们可再读一读《羊脂球》、《漂亮朋友》;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可再读一读《契诃夫小说选》……
欣赏沈从文的《边城》,我们就可与川端康成的《伊豆的》作比较阅读。同样是表现女孩的纯真美好的爱情,由于叙事角度的不同,《边城》则景语、情语并用,调动多样丰富的手段,用尽可能大的空间,展示了翠翠纯洁、无邪而又孤独的内心世界;而《伊豆的》则只能透过“我”那一双对满怀着朦胧爱慕之情的眼睛,通过的行动、语言来表现的纯真和清雅,表现她内心的悲伤和哀愁。
我们还可将《边城》与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作比较。试看这样两个语段: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喏喏喏喏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边城》)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荷塘月色》)
篇6
老师们也来登台亮相了!从本期起,我们会请老师们在这里讲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当当当,第一位登场的是何捷老师!来,我们一起分享何捷老师小时候的窃读记。
名师秀一秀
一号名师:何捷
霸气外号:全国新作文写作联盟盟主、作文魔法师
名师语录:我就是一个喜欢上课的老师,我把自己的作文课定义为“有魔力的作文课”;我把自己当作“作文魔法师”;我愿意做一个永远的“老顽童”“笑话老师”“大孩子”……
小伙伴们,你们一定想不到,我的童年经历和我的今天毫无联系又大有关系。
先说毫无联系吧。如今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看上去斯斯文文,还特别喜欢和小伙伴们讲作文。大家一定以为,我小的时候也特别文静,喜欢静静地看书写字:如果有一个小淘气包一把抢过我手里的书,大声读出书名,也许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哈哈,大错特错,小时候的我很顽皮,一点也没有当语文老师的潜质。我的爸爸给我设计的职业是马戏团的演员,上蹿下跳不在话下,翻转腾挪易如反掌。
再说大有联系。的确如此,要不是小时候的一段难忘的阅读入门史,我怎么也不会爱上语文,爱上写作,以至于如今既是老师,也是一个业余作家,出版了二十多部书呢。其中大部分还是教小伙伴如何写作的书,《作文真经》《作文笑传》……哈哈,我的外号是“作文魔法师”。
究竟是什么样的阅读经历,让我的今天变成了这样呢?请聚焦以下这段回忆――午后窃读《射雕英雄传》。
妈妈在印刷厂工作,那时候第一批引进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就在她的厂里印刷。由于技术原因,许多脱胶散碎的书页成了废品,妈妈就拣了一些带回家做包装用。一次,我随意拿起一页来读,没承想,一读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我立刻找到前后几页,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射雕英雄传》写得很有意思,是小男孩都会喜欢的。其中介绍了不少武林秘籍、武术绝招,还有让人牵肠挂肚的曲折故事。特别是作者金庸描写的对打的场面,让我读着读着就来到了高手对决的现场,感受到那种真真切切的“杀气”。
小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看了几页书,我从心里认定自己就是武林高手了,而且还是那种“飞花摘叶也能伤人”的暗器高手,是能发出气功波的超级大师。每天在学校,对着桌子、椅子、黑板、同学,不断发出我想象中的气功波。大家看我动作古怪,神情自满,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小男孩居然敢向我挑战,我用从书里看来的一连串的武功对付他,瞬间把他打得鼻血直流,而他还没反应过来呢。当然,老师批评了我,并让妈妈来学校把我领回去,妈妈因此发现了我“自修武功的秘密”。
接下来,妈妈没收了那堆“废纸”,告诉我,不准再看。
可是,阅读《射雕英雄传》的欲望就像一条馋虫,不断侵蚀我的大脑,我不看两页就无法睡着。睡着了,做梦也是在桃花岛与高手决斗,在欧阳克手中拯救出美丽的黄蓉。午后,我看到妈妈午睡去了,计上心来。我找到妈妈叠好并用铁条压住的书页,美滋滋地看起来,一下子就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尽管书页是残缺的,但我依然看得很开心。洪七公的打狗棒法挺简单的,上学路上我捡起一根树枝就能演绎。西毒欧阳锋的蛤蟆功,我在地上也练得欢快。我还喜欢上了吹笛子,因为桃花岛主黄药师就是用笛子当作武器的,笛音能降敌,那是何等威风和帅气。最有意思的是降龙十八掌,据说是武林绝学,可我觉得我天生就会……就这样,每一个午后,原本应该睡午觉的我,都在阅读《射雕英雄传》中度过,都在想象中的武林纷争中度过,都在一次次的惊叹与喜悦中度过……
很长一段时间,我希望自己未来的职业是――大侠!
中午没午睡,下午就犯困,成绩下降。这如同迎面驰来的火车,把我的武侠梦碾碎了。妈妈再次发现了我的窃读秘密,把所有的书页都做了炉头里的燃料。
记得再次完整阅读《射雕英雄传》以及其他武侠小说,就是读了师范学校之后的事啦。但午后窃读的经历,的确成了我童年中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小伙伴们一定觉得奇怪――这和我现在成为语文老师有什么关系?告诉你们,大有关系呢!我可以肯定,自己的写作水平就是在阅读这些书页后一下子提高的。那种拔节式的提升是能让自己感觉到的,是心里高兴时会笑出声来的。有一次,我在作文中写“同伴的争吵”,就是学了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中两大高手对决的写法:那样凄冷的天气,那样冰冷的目光,那样冷峻的笑,之后是那样冷冰冰的出招……写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自然浮现出来的就是小说中的场景,只不过争吵的双方是同学,争吵的结果也不是一方受了内伤,另一方中了邪毒。哈哈,那篇作文被老师评为优秀,张贴、朗读、推荐发表,让我感受了一把“武林盟主”的荣光。
他们哪里知道,这都是我午休时窃读的结果。
后来,我就这样一边读一边写,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你说,是不是关系密切呢?
篇7
A.是(63%) B.否(37%)
初一刘同学:网络小说能让我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网络小说里的爱情故事很完美,几乎和想象中的一样,所以很喜欢看。
初二曹同学:我很喜欢历史,而且超级喜欢被架空的历史故事,它们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新奇,几乎所有穿越的小说我都看过,现在自己都能写了。
初一郑同学:现在的武侠小说可比以前的好看多了。以前的武侠小说多单一啊,而现在的武侠小说,不再局限在人与人的争斗中,还有魔界、兽界融在其中,里面充满了超能力,多酷啊。
问题二:你喜欢哪类网络小说?
A.科幻类(27%) B.武侠类(8%)
C .言情类(12%) D.悬疑穿越类(53%)
调查结果显示:看网络小说的同学中,超过一半的同学喜欢悬疑穿越类网络小说。
初一赵同学:特别喜欢看漫画改编的小说,尤其是悬疑穿越类的,平时跟同学也经常讨论,大家还畅想自己以后会变成哪样的人物呢。
初二刘同学:我喜欢看言情类的,有时总觉得自己是个“高富帅”,应该找一个“白富美”。
问题三:你一周花多少时间读网络小说?
A.每天不到1小时(24%) B.每周二、三次(23%)
C.每天超过1小时(36%) D.不确定(17%)
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每天阅读网络小说的时间超过1小时。
初一王同学:阅读网络小说一旦开始就不想停下来了,有时没更新可把我着急坏了。一般看上一段怎么也得一两个小时。
问题四:网络小说的什么特点最吸引你?
大多数同学都被小说中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问题五: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是?最喜欢的网络是?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是韩寒、郭敬明,最喜欢的网络是猫腻、唐家三少、跳舞、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和梦入神机。
问题六:看过四大名著吗?喜欢吗?
A.看过(61%) B.没看过(39%)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看过四大名著。
初一刘同学:四大名著没全看过,看的也是在语文书里有的内容。家里有一套精装的,从来没认真看过一遍,因为有文言文,太难懂,不像网络小说通俗易懂。
问题七:如果父母阻止,你会怎样去阅读网络小说?
A.在上卫生间时读(36%) B.父母睡后,悄悄躲起来看(42%)
C.课间躲着老师看(12%) D.其他形式(10%)
篇8
一、文本的几种分析
文本探究是通过文本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针对作者在小说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怎样才能从文本中探究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题思想的分析。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阅读小说时,我们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这是整体感知小说的基础,是鉴赏小说的前提。而从小说的情节,我们可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情节,设计这样的情节要表达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本身就体现着小说的主题思想。
2.现实意义的分析。小说是社会现实的高度浓缩,作者在小说中所叙述的人和事,实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探讨作者在小说故事中所要表达的现实意义。
3.创作意图的分析。社会现实纷繁复杂,然而小说总是从中选取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经过典型化,提炼出能表达自己观点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常见题型
1.人物形象的探究:(1)小说中主人公的某种独特的表现、追求,相关人物对此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请结合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探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3)小说的人物形象,充满丰富的个性,请选择一个,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该人物个性的理解。
2.情节结构的探究:(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叙述你的理由。(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3.主题的探究:(1)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2)作品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3)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三、答题思路
每一种类型的探究题在答题时,我们都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握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需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
2.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我们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
4.强化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化阅读,并不能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
【阅读训练】
定制名师
立 文
县教育局张局长给王校长打电话,说,明天,市教育局高局长要到你们光德中学听课。要求讲课老师一定是获得过名师称号的。你们那儿有两个名师,你务必做好准备啊!
听名师的课。什么目的呢?王校长问。
是这样,市里要从所有名师当中,选出学科带头人。张局长解释。
王校长听了,愣了愣,说,张局长啊,你说,我们学校那两个能成吗?
咋就不成呢?张局长糊涂了。
王校长提醒说,那两个怎么成的名师,您应该知道。一个是您的小姨子,一个是镇党委牛书记的夫人……再说,您小姨子成了名师后,早不教课多年了。牛夫人每周倒还上着两节课,可她那课,也实在不敢恭维,要是弄砸了,还不丢咱的人?
哦,那……显然,张局长有点儿底气不足了,停顿了好一会儿,才说,已经上报了,也更改不了了。要不,你在学校里找个合适的老师代替,成不成?成。合适的老师当然有的,比如说甄老师,在咱们县里很有名望的。他带的班已经连续几年取得县语文课中考第一的好成绩,教出了一届又一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了很多优秀文章呢……
那行,就让他上!张局长说。
可他不是名师啊。王校长担心着说,要是人家问起来咋办?
哈哈,也不一定会问,要是问,你不会编理由?张局长笑着说。
第二天,市教育局高局长真就带着几个人来光德中学听课了。
听完了甄老师的课,高局长很满意。他在评课的时候说,我今天听了一堂货真价实的名师课,领教了名师的风范啊。呵呵……讲得就是好!
在场的甄老师听了很惶惑,禁不住插嘴说,各位领导,我必须声明一下,别弄错了,我不是名师,我没有获得过名师称号啊!
什么?高局长诧异地望向王校长。一下子,小会议室里显得沉闷起来。
是这样,王校长赶紧打圆场,说,我们学校呢,有两位名师。只是一个早已经离开了教学第一线;另一个呢,很不凑巧,这几天又请了病假。所以,就只好请领导们来听甄老师的课了。甄老师啊,当下虽然还不是名师,可大家刚才已见识啦,他是我们学校将要上报的名师呢。
原来只是个准名师啊!高局长听了,似乎有些失落,可话锋一转,说,不错!你们学校也算藏龙卧虎,准名师水平都这么高啊!
王校长赔着笑,说,甄老师课如何,都有目共睹了。他早是我们学校,乃至我们县公认的名师啦,不过只是个称号问题嘛……
甄老师的脸早红了,说,惭愧啊,别说名师了,学校里那么多高职教师,我二十多年了,还……
嘿嘿,甄老师谦虚啊,甄老师也会马上成为高职教师的!王校长赶紧打断了甄老师的话。
那一瞬间,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异常了。
这当儿,高局长说话了。他说,像甄老师这样不图名利、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好老师,我看完全应该是名师嘛!我回去后就破例给你们学校争取个名师指标。怎么样?
好啊,甄老师感激您,我也代表学校感激您啊。王校长说。
过了不久,还真又下来个名师指标。
张局长又给王校长打电话。张局长说,这个指标给你们学校的宋迷人老师吧。她?王校长刚听说,这个宋迷人老师最近跟县里主管教育的副县长走得很近,有人见她经常陪着副县长跳舞喝酒……王校长想到这里,支支吾吾地说,可是,高局长说把这个指标给甄老师啊,说好了的……
你是听高局长的,还是听我的?张局长的话语里透着硬度和火气。
我……当然听您的呀,您是我的直接领导嘛!可我怎么给老师们交代呢?王校长有点儿为难。
你就说这个名师指标是戴着帽儿的,只给教英语的。张局长指示着。
宋迷人老师倒是教英语的,可教英语的里面她也不是最好,轮不到她的,刘老师李老师都比她要好呢。王校长拍着脑袋,说,这事如果处理不好,别人不服气会闹意见啊!
电话里停了停,张局长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你木头啊,你可以再添加别的条件的!比方说,年龄三十岁左右……
范围虽小多了,可还不一定就是她呀。王校长说。
那再添加条件!张局长说。
添加……王校长拍着脑袋,总算想到了理由。他兴奋地说,除非添加上:结婚以后又离异的女性。那就一定是宋迷人老师啦。
成啊,张局长满意了,说,就这样!
挂断了电话。王校长思忖琢磨了片刻,叹了口气,嘀咕着,甄老师啊,这名师指标,又跟你无缘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21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
2.本文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
3.这篇小说体现了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
篇9
要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材小说课程的教育功能,就必须按照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科学地展开阅读教学,切实增强小说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践及思考,笔者认为增强小说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方面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及时更新理念,另一方面要科学设计小说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及时更新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理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要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力,必须及时更新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理念。笔者认为,落实新课标要求,我们需要树立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明确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老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前,老师要给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将小说分成几个方面去探究,教师起指导、组织作用。课堂上老师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教法,老师起的作用是促进、组织、和指导,实现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转变为主动搜集资料、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主动探究、主动吸收知识;由偏重于机械记忆转变为探究过程、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树立“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理念,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目的,也是实现阅读写作的良性循环。
(三)树立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促进学生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我解决,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个人独立研究(或分组研究)是开展这一教学模式的最基本形式。但由于学生手中资料、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个(或每组)探究的课题有限,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合作——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
二、科学设计初中小说阅读教学方法
小说以它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环境描写多姿多彩吸引着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小说的优势。然而,呆板的教学方法必会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束缚其思维,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发挥小说的有利因素,把小说教学当作改革常规教学的突破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小说、理解小说、分析小说。在实际教学当中,根据教材不同特点和学生对作品的不同理解,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
(一)座谈探讨。即“茶馆”型、讨论型。学生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提出自己学习尚不理解的问题,相互探讨,既可以采取由下而上,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也可直接以班级为单位。例如,在教《故乡》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段质疑:闰土心里有哪些稀奇事?这些事反映了什么?“我”为什么对这些事感到稀奇新鲜?“我”和“我往常的朋友”为什么不知道这些事?“他们都和我一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学生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分自学小组讨论,首先个人发言,个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之间展开争论,接着总结,最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时,教师巡视,掌握讨论情况。座谈时要有重点,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统得过死,束缚学生的思路。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二)读写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中,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篇幅较长的小说,可编故事梗概、故事提纲。学生喜爱雨来、闰土、孙悟空等人物,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去试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辨析辩论。教师事先将教材中的某一关键的问题的几个不同观点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认真钻研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辨析,选择一种观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辩论。例如教学《将相和》时,可首先提出:“在渑池之会上,赵王和秦王究竟谁战胜了谁?有的说战成了平局,有的说秦王战胜了赵王,有的说赵王战胜了秦王。你认为呢”?然后学生认真钻研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种观点,然后各方展开唇舌之战,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论的根据,并可以反问对方。最后,教师根据各方辩论的情况予以公正的评判,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也有利于辨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四)创造想象。这种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改动小说中的某些情节,或续写小说,进行一种再创作的思维训练。如教学《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挣脱小说文本本身的束缚和局限,从情节上反弹琵琶,向学生设置两个问题:①如果德拉没有一头瀑布般的头发,她可以用什么作为给杰姆的礼物呢?(要求学生根据主人公的性格作出推测和判断,并陈述理由)②试想有一天,杰姆阔了,成为一个富翁,他们的圣诞节又会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对此后的情节发展作出推测)。再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可激发学生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①“我”推测孔乙己已经死了,这个推测是否成立?如果孔乙己悲惨地死去,他是在怎样的凄惨中结束悲惨的一生的呢?(要求学生构想孔乙己死的惨境,并以《孔乙己之死》为话题续写这一情节)②孔乙己最后一次面对酒客的讥笑。他的回答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反映了他内心的巨大变化,他对自己的悲惨命运彻悟了吗?(请大家设想一下孔乙己面对自己悲惨的结局所产生的心理活动)③孔乙己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可以是同一个人的两面吗?如果将这两个人的经历糅合成一个人的故事,应该怎样展开情节?④假设孔乙己没有死,再给他写个续编等等。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训练。
篇10
如何深度阅读,去准确定位、深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呢?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生活入手,从兴趣入手,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打造了进入深度阅读大门的两把“钥匙”。
一.找生活原型
小说的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温厚的土壤,文中的主人公是生活中某类人的典型缩影,但并非就是现实中的“真人”,而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作家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充分的想象和合理地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以《祝福》为例,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做人的最起码的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又如李森祥所著《台阶》这篇小说,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倔强又勤劳质朴、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由此,我们看到小说中的人物典型一般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原型,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人物典型的生活原型,这样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先准确定位,再梳理筛选这类人的特点,文中典型化人物的形象便露出庐山真面目了。
二.突出个性
英国小说之父菲尔丁说过:“有些特点是各行各业大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优秀作家的才能就在于能保持这些特点而同时在运用这些特点时,又能使之各有不同。其次,优秀的作家还有这样一种本事,那就是同一种罪恶或愚蠢推动着两个人,而他能分析这两人之间的细微区别。”优秀小说中,作家找出了人物与人物的差异处,创造出的人物形象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在此方面过人的当推《水浒传》它鲜明地刻画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性格。金圣叹评《水浒》时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即便同是粗鲁性格的人物,亦有不同: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我们读来,并无丝毫雷同之处。
现代小说中也不乏有人物个性塑造鲜明的精品,《读者》2005年第8期曾刊登过《穿旗袍的摆地摊的女人》一文。文中的主人公是位平凡的劳动妇女,她善良孝顺,多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的婆婆:她勤劳能吃苦,摆地摊、跑出租……靠勤劳致富;然而,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人,“家境贫寒,光景惨淡,照理应该是很落魄的,但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盘发、穿旗袍,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即便后来不幸遭遇车祸,腿上落下小残疾,也依然将脊背挺得笔直,笑容灿烂。”这种活法源自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贫寒的出身,突来的不幸,都挡不住她追求美,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这就是她,一个不简单的女人,在众多的劳动者中间显得如此美丽坚强,从容优雅。作者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社会的一个亮点,这个女人如此鲜明的个性绝对是最大的写点,这样的文章不但能弘扬真善美,陶冶读者情操,亦能让读者久久地记住这个个性突出鲜明的女人。如果读者在阅读小说时能有意识地揣摩人物独有的性格特点,才会有“譬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的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