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范文
时间:2023-04-05 10:0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诚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公务员是政务诚信建设的操作载体。政府拥有的社会公众信任资本,都是由公务员集体创造和承载,并由其基本素质、行政管理与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建设政务诚信,核心是合规建设,即规范化、规则化。为此,美国制定了《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韩国制定了《公职人员道德法》、日本制定了《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等专门法规,对公务人员的职务行为作出全面细致的规定。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政务诚信建设的公认规则之一就是公开化,包括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个人财产公开。只有实行公开化,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暗箱操作,这其中也包括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并予以公示。
除了建立规范制度,健全政务诚信还需要建立社会监督的长效约束机制。由于政府地位特殊,社会监督一定要有法律的支持与保护。因此,未来应出台对政府实施社会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政务诚信监督委员会。
加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除了完善政务诚信,技术上则意味着必须加快信用信息在全社会的深化应用。
一是编制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目前,中国法人没有统一的代码,信用信息割裂,无法统一识别法人的信用状况。需制订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编制统一的法人代码,依法使法人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查,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
二是完善金融征信体系。中国现有的信贷征信体系主要采集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用于银行的授信风险管理,并在银行体系内信息共享。未来应拓展到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囊括各种金融信息,并逐步与社会共享。
三是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信用信息平台。目前,主要政府职能部门、地方政府等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行政监管信用数据库或平台,下一步应加快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统一的失信惩戒与守信奖励。
篇2
演员:大爷——买油条者。
青年——走街串乡卖油条者。
大婶——大爷的老伴
[幕启,大爷上场。
大爷:老婆子,老婆子!(拉长音)老婆子!没在家?又出去串门去了?咦!这老婆子,不是俺夸她,年轻时候那个勤快哎!整天是又洗衣,又洗碗,涮涮筷子再洗脸,人那个勤快哎!可自打过了六十五,整个人就变咧!这衣服也不洗了,对咧,现在用洗衣机洗;这筷子碗也不洗了,对咧,俺家用上洗碗机咧;这脸也不洗了,不对,这脸还得洗!她一天到晚也就知道洗把洗把脸,然后就到邻居家去串门。啥?你们问俺俩老头老婆家里咋那么多高级的玩意儿?哎!我老汉还真得说说,那都是俺儿给的。俺儿干啥的?专门研究高科技的博士,他给俺这点儿玩意儿算啥?俺还想叫他给他娘研究个洗脸的机器,让他娘把脸伸进去,一按电钮就洗中了,那多省事啊!哎呀!都五点多了,她要再不回来,这顿饭又得我做了,我做,我做,家里连个馒头也没有我该做点啥呀?我要做不出来,回头老婆子又要回来骂我窝囔废了。
[做着急状。这时外面传来叫卖声:“卖油条来!”一青年谱抛孕谐瞪稀?br> 大爷:哎呀妈呀!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我这正狗逮耗子没招来,外面却来了个卖油条的。正好,我就买上二斤油条回来,回头再煮上一锅粥,今天晚上这饭就算交待了。
[大爷出门。
大爷:喂,我说小伙子,你卖的是啥油条?
青年:(一怔)大爷,我卖的是炸的油条啊!
大爷:哟!瞧我这张嘴,这油条还真没有蒸的煮的。哎哎!我其实是想问问你,你这油条多少钱一斤?
青年:大爷,我卖得比人家贵,一斤两块二。
大爷:啥?两块二?人家都卖两块钱,你卖两块二,比人家的贵两毛。哎哎!我问问你,你说说,你凭啥比人家贵两毛?
青年:我这油条啊!用的面和油好,不像有些炸油条的,一锅油用上好几个月,大爷我跟你说,用那样的油炸出来的油条对人体可有害,你可千万别吃。
大爷:我不吃我不吃,我说小伙子,你说你这油条面好油好,我又看不见你炸,叫我咋相信你来?
青年:大爷,实话跟你说,我是第一次学着炸油条,我头一次进城来做生意,我敢骗你吗?
大爷:算你有眼力。(对观众)嘿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从小个炮仗脾气,一点儿火星就炸,说实话,从年轻到现在,我不知碰到多少坑人的小贩,敢拿称杆子胡弄我?全叫我“咔嚓”,给掰啦!(对青年)对了小伙子,你这称够吧?
青年:大爷,你放心,我这称保证没问题。
大爷:那给我来二斤吧!
青年:好来!大爷,您稍等。
[青年拿起称来给大爷称油条。
青年:一共是两斤三两,二二四块四,三三六毛六,一共是五块钱,大爷,这行吗?
大爷:两斤三两就两斤三两吧!给你钱。(给青年钱,转身欲走,忽然想起什么,却又转回身来)哎!我说小伙子,你这称可真够啦?
青年:大爷,俺虽说是小商小贩,可绝对不会坑人,您老就放心吧!
大爷:好好,有你这句话就好。(转身一边往家走一边自语)哎呀!两斤三两,两斤三两,这小伙子的手可真够准的啊!不行,人说无商不奸,我得回家验验称去。
[大爷进门,从墙角找出称来称,小青年一边哟喝一边推着自行车准备走。
大爷:(看称)咦?怎么才一斤九两?这小子,看着挺实成的,敢在我老头子面前耍鬼心眼子,不行,我得找他去。
[大爷将自己的称放在背后,提着油条急急出来。
大爷:卖油条的,你给我站住!
青年:(站住,回身)大爷,咋啦?
大爷:咋啦?我问你,你一共给我称了多少油条啊?
青年:两斤三两啊!
大爷:真是两斤三两?
青年:是啊!两斤三两还高高的呢!
大爷:你给我再称称,是两斤三两吗?
青年:这大爷,你,你这啥意思嘛!你不信,我再给你称称就是了。
[青年给大爷的油条过称。
青年:大爷,看清了吧?真的是两斤三两。
大爷:(突然拿出自己的称)小伙子,你再用我的称称称试试。
[青年疑惑地接过称去称。
青年:呀?怎么是一斤九两呀!
大爷:呀!怎么差了四两呀!
青年:大爷,这这,这是咋回事?我这称可是准的呀!
大爷:废话,你说你的称是准的,难道我的称就不准吗?小伙子,你说说,咱俩这事该咋处理呀?
青年:大爷,我我,我这称真是准的呀!
大爷:哎!我问你咱两这事咋处理,你倒狡辩起来了你,我说你小子今天这油条还想不想卖了?
青年:大爷,我,我真的是冤枉的呀!我……
大爷:你啥你?看着挺老实一个小伙子,也敢干这样的缺德事?亏我老头子长了个心眼儿,要不还真叫你把我给蒙了。说吧!这事咋处理好?
青年:(一跺脚一咬牙)大爷,我,我赔你四两油条?
大爷:四两油条?国家法律规定缺一罚十,你赔我四两就中啦?
青年:你要我赔四斤?
大爷:咋了?嫌多啦?嫌多你就别骗人呀!你说你在乡下骗人就算了,竟骗到城里来了,你以为俺城里人就那么好骗吗?你小子再狡辩我就送你上工商所去,我叫那些戴大盖帽的来处理你。
青年:(急)大爷,大爷我,我现在真是糊涂了,大爷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你就高抬贵手饶了俺吧!你看俺头一回做买卖挺不容易的,俺跟你实说了吧!俺这称是从小贩那里买的,俺其实也不知道它准不准,大爷,大爷你今天饶了俺,俺赔你四斤油条还不行吗?
大爷:你这回赔啦?
青年:嗯!俺赔,俺真的赔给你。
大爷:不说我的称不准啦?
青年:是俺的称不准,俺认错,俺认错,大爷!
大爷:好吧!今天我就饶你一回。小伙子,我看你也像头一回做买卖。我老头子有一句话可要说给你听,这要学着做买卖呀!可得先学着做人,只有诚实守法经营,你的买卖才会越做越好,你挣的钱才不会亏心。小伙子,记住了?
青年:是是大爷,我记住了。大爷,我这就给你拿油条。
[青年要从筐里往外拿油条。
大爷:算啦算啦!你既然连错都认了,那四斤油条我就不要了。
青年:(送到大爷面前)大爷,不行,我是真心实意要赔你的。
大爷:我真的不要。
青年:我真的赔你……
[两个人推让。
大爷:(提高嗓门)行啦!
青年:(怔住)大爷……!
大爷:你走不走,你再不走,我就送你上工商所。
青年:大爷,我,我谢谢你!
[青年推上自行车要走。大爷似乎想起什么,却又喊住他。
大爷:站住!
青年:大爷!
大爷:来来,把你那杆称给我留下。
青年:(小声地)大爷,我要给你留下,我,我还咋卖油条啊?
大爷:你留不留?是不是还想我送你上工商所?
青年:(不情愿地支好自行车,拿起称送给大爷)好吧!大爷,给你。
大爷:(接过称,叹口气)小伙子,不是我非要难为你,我是不想让你这杆称坑别人了。这样吧!我把我家这杆称送给你,你拿着我的称走吧!
青年:(激动地)大爷!
大爷:行了,别拿情了。快走快走,别让我再看见你。
[青年推自行车下,大爷得意地哼着小曲儿提着称和油条回家。他刚走到大门口,大婶上。
大婶:哎!老头子,你做饭了没有?
大爷:(回头看到大婶,顿时满脸是笑)哟!是当家的回来了,当家的,在外边玩够了?
大婶:别提了,打了一下午麻将,可把我给累坏了。
大爷:哟!那么重的体力劳动你也敢去参与?
大婶:啥体力劳动?那打麻将能算是体力劳动吗?充其量只能算脑力劳动。对了,今晚你得给我捏一捏,我觉着浑身都不舒服。
大爷:好说,好说,我一定热情接待,微笑服务(做微笑状)。
大婶:去,你这是微笑?别哭还难看。哎!老头子,你这出去买油条,拿着杆称干啥?
大爷:干啥?你不知道吧?我今天可是办了件好事。我告诉你,我今天可是打了一次假。
大婶:哟喝!你还会打假?你打啥假?这油条是假的吗?(用手捏油条)
大爷:你别动别动,你打了一下午的麻将,你那手怪脏来。老婆子,我跟你说实话吧!刚才来了个卖油条的,给我称了两斤三两油条,可我回家用咱家那称一称,只有一斤九两,这小子敢在我面前耍称杆,被我老头子好一顿教训,这不,连称都让我缴获了。
大婶:你说啥你说啥?你说人家这称称得不准?
大爷:对呀!你好好看看,还是新称来,咋就称得不准来,这小青年,头一回出来卖油条,就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他要认错认慢了,我早就把他送工商所给法办了。
大婶:(接过称来细细地看)我说老头子,坏咧!
大爷:咋坏了?
大婶:咋坏了?其实是咱家那杆称有问题。
大爷:你胡说,咱家那称是我亲手买的,一点点都不差,你敢说咱家的称有问题?
大婶:就是有问题嘛!
大爷:你、你,你说出个理由来,你要不说出个理由来我连你一块儿送工商所!
大婶:我就说了,不过这事可能不怪我。
大爷:你快说,你要急死我呀你。
大婶:我就说了,前两天咱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不来了吗?他把一块吸铁石给放到称砣底下了,他说老师要学生亲自做实验,看看那些商贩是如何骗人的。我记得他做完实验就被咱儿子给接走了,那块吸铁石,他根本就没往下揭。
大爷:啊!?
大婶:你说,这称砣上多块吸铁石会咋样啊?
大爷:会咋样?会把重的东西称轻了呗!(拍自己的脑袋)哎呀!可真是坏了,你看看我今天这事办的,我咋办了这么一件糊涂事呢?哎!油条给你。
[大婶接油条,大爷拿着称就跑。
大婶:老头子,你要干啥去?
大爷:我得赶快找小伙子去,他要用咱那称卖油条,他可就亏大咧!
大婶:哎!老头子,记着跟人家认个错。
篇3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在此,利用机制设计原理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所构建的和谐社会能让诚实宁信的传统美德得以恢复和发扬,各种欺作行为逐渐得以消除,社会生活得到净化。
《圣经》上所罗门王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个女人抱着一个男婴来到所罗门王跟前,要求他评判到底谁是真的母亲。所罗门王见她们争执不下,便喝令侍卫拿一把剑来要把孩子劈成两半一个母亲一半。这时其中一个女人说“大王不要杀死孩子。把孩子给她吧我不和她争了。所罗门王听了却说“这个女人才是真的母亲,把孩子给她。”这个故事所反映的事实便可用机制设计理论给予回答。
20世纪六七+年代美国数理经济学家利奥、赫维兹引入了激励相容概念从而创立了机制设计理论。如果我们假设人们是按照博弈论所刻画的方式行为的并且我们设定按照社会选择理论我们对各种情形都有一个社会目标存在,那么机制设计就是考虑构造什么样的博弈形式使得这个博弈的解就是那个社会目标或者说落在社会目标集合里,或者无限接近于它。在机制设计理论中机制设计者没有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信息那么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有效的制度便是机制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机制设计需要解决信息成本和机制的激励问题。所谓信息成本问题,就是指所设计的机制需要较少的关于消费者,生产者以及其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信息和信息(运行)成本。任何一个经济机制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因此,对于制度设计者来说,便是信息空间的维数越小越好。所谓机制的激励问题或积极性问题,是指在所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在不同的博弈行为假设下,机制设计理论会有不同的结果。而诚信即讲真话不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在别人都讲真话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个人,他可以通过说谎而得到好处。那么什么时候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机制下人们愿意讲真话呢,只有当社会选择的规则只照顾一个人的利益的时候这个人才有动力讲真话,因为这时其他人讲假话没有什么好处,讲真话也没有什么坏处讲讲真话也无所谓。这就是吉巴德—萨特斯维特的操纵定理。通过虚假显示自己的偏好可以操纵最后结果以使自己得利。赫维兹的“真实显示偏好“不可能性定理是一个类似结论。在个人经济环境中在参与性约束条件下《即导致的配置应是个人理性的》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分散化的经济机制(包括市场竞争机制),能够导致帕累托最优配置并使人们有动力去显示自己的真实信息也就是说,真实显示偏好和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因为如果一个人愿意讲真话那就意味着讲真话是他的占优策略。因此在机制设计中要想得到能够产生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机制很多时候必须放弃占优均衡假设即放弃每个人都讲真话办真事的假定。任何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都不得不考虑激励问题。我们要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要使这个目标是在技术可行性《feasible》范围内的;其次我们要使它满足个人理性即参与性,如果一个人不参与你提供的博弈因为他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你的机制设计就是虚设的第三它要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要使个人的自利行为是他自愿实现制度的目标。
现在我们考虑保证制度得以执行的制度问题即应该提供足够的激励使制度执行者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也实现我们(作为制度设计者)希望的社会整体利益。从机制设计的角度可以把问题具体化为这样一个激励问题,即人类社会如何选出制度执行者以及如果他们是自利的,容易利用自己的执行权力损害社会利益时,如何设计一套制度监督约束他们。用委托(principle-agent)理论的框架来表述那就是:我们不具有某种特殊的知识只好委托一些人某些事情。我们凭什么知识筛选识别出宣称自己拥有这种知识的人,我们又凭什么使这些人不会利用自己的知识作出损害我们的事情。机制设计理论的着眼点不仅是要指出种种不可能性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具体环境下走出困境的途径。人类创造了很多能够诱导人们显示并测度他们的效用的技术如拍卖和招标投标制度克拉克一格罗夫斯—莱德亚德机制以及很多局部的效用测度和比较也是可行的。
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从博弈的观点看,其实任何成型的社会风气实质上都是一种均衡。这种社会风气或习俗一旦建立就不会有任何个人有单方面偏离这种规范的激励。现代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告诉我们如果需要做出选择的进程可以分为前后相继的步骤,则理将考虑所有人的初始行为对后续选择及最终结果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博弈。这一类博弈的中心问题是可信性即当背离行为发生后惩罚措施是否确实被执行。而这正是现实社会建立诚信的关键所在。在一个人人都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如果有谁选择诚实守信则他的利益必然受损所以相互欺骗是一个纳什均衡。而在一个人人讲求诚信的社会中骗人是会受到法律制裁和舆论指责的,所以诚信也是一个纳什均衡。博弈论中的无名氏定理(Folk丁heorem)告诉我们:如果经济个体(市场经济中主要是企业)的生存期足够长,他们之间进行的不是静态博弈而是无限期的重复博弈,而他们又有足够的远见(其贴现因子接近!),则信守诺言将成为纳什均衡。
篇4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 框架 政府诚信 个人诚信 企业诚信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央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着眼点就是“协调”。其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研究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形式上讲,包括诚信道德和交易信用;从层次上讲,包括基础保障层、他律控制层及自律屏障层;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笔者试图从其内容的角度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一、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
政府的诚信就是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诚信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市场环境的信用状况。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政府德性的好坏,政府是否诚信,对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信用的影响巨大。政府是否诚信事关公众的福社,而只有公众幸福,才有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人们当然不可想像,一个连诚信都做不到的政府能够具有勇敢、节制、正义和明智的美德。一个政府内部和谐团结、精简效率、精诚合作,对社会和公众言而有信,诚实无欺,那么这个政府必是一个充满荣誉、自信和责任的政府,在它管理下的公众也必是安详、无需戒备、能享受到无限幸福的公众。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一个社会的经济并不发达,公众并不十分富裕,但在一个心灵安详幸福的国度里,诚信原则也必将为人民和社会自觉地广为推崇和奉行。没有政府的诚信就没有社会的诚信,一个政府要在全社会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氛围,它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信用的政府。
政府诚信是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体系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个人信用或公民信用、学校信用、医院信用等许多方面,其中政府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心,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真正的企业、银行和个人及其它诚信的前提条件。政府诚信的建立对个人的信用产生了约束效应,公众出于对政府惩罚的回避,必然会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诚信。作为“经济人”的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若没有政府的保障,往往会出现以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而自己获利的现象。实际上,企业的正常活动得以开展,企业诚信在经济活动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发挥,就是基于企业对于国家制度的信任,也即对于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赖。同样,银行的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建立更是要依赖于国家信用。作为货币政策实施者的中央银行的信用实际上就是政府信用的一个方面,而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的放贷、存款等业务都需要依赖于政府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信用一方面保障了银行对于个人或公众信用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众对于银行的信任。
加强诚信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十六大报告和******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都曾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是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之一。从政治文明方面讲,自古以来,讲诚信就是“为政之道”、“为政之要”,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取信于民切切实实地成为执政之基。如果虚假浮夸、失位不公、朝令夕改甚至以权谋私等充斥着党风、政风,我们就不能取信于民,就有失去群众、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然,而政府诚信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首先从社会公权层面开始,全力创建信用政府,并把这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政府的行为,严格履行其对社会的承诺。政府机关、司法、行政执法机关要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带头严格遵诺守信,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增强法制观念,开展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公正,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职业教育。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诚信的表率。
二、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是最基础的行为“单位”,政府、企业等可以看成是建立在某种契约基础上的由个人结成的组织,其各种行为活动都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无论是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社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诚信这个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忽视、淡忘,特别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时,背弃诚信,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且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企业的失信行为虽然是组织行为,但是归根到底是因企业家的失信行为而起,是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常的经济行为层层设卡,为违法的经济行为大开绿灯,从而中饱私囊,他们欺骗国家,欺骗人民。大学生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之轿子”、素质比较高的人,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为诸如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班级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中的假证件,随意毁约等行为。面对层出不穷的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别人,而是保持着警惕的态度,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严重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经济的发展。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使失信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个人普遍缺乏诚信,那么社会诚信大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构建。
近年来,个人诚信制度的建设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个人诚信资料不全面,二是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三是对个人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惩罚机制。我们应该在个人诚信制度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方面人手,进一步打造我国的个人诚信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第一,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不仅要保证个人诚信资料的准确、完整,而且要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方便汇总与查询。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明确规定个人诚信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人文资料、就业资料、纳税资料、司法记录、福利保险记录、信贷记录及资产状况。(2)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收集制度。鉴于我国的公安、司法、检察、税务、用人单位、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个人诚信资料的提供者大部分受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的管理和控制,一些单位甚至就是政府部门,因此只要政府有决心,就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建立起我国独创的定期信息汇总制度。(3)建立个人诚信资料的统一编码制度:将个人诚信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且每个编码与每个经济活动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个人所有的必要资料都储存在该码上,只要出示个人信用码,就可以查询所需资料。
第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对诚信档案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对个人信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有关信息完成分类、比较、计算、分析、判断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最终获得对有关个人的总体信用评价。要建立由专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统一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制度。为此,征信机构要培养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过硬、既精通评估理论又通晓评估实务的复合型专业信用评估人员,以保证信用评估的客观、公正,要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
第三,个人失信惩罚制度。惩罚是保证一个制度能够具有刚性约束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失信违约的个人,要根据不同的违约情节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法律制裁和舆论制裁,使其违约的成本大大超过收益,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从而既可以实现对违约者的惩罚,又可以促进人们信用观念的提高。为充分落实对违约失信者的惩罚,还有必要建立个人信用破产制度。也就是说,当某人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经法院审理宣告其破产。一旦破产,破产债务人将面临被冻结个人财产用以还债,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再利用自己的个人信用从事经济活动。
个人诚信制度建立起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的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运用刚性机制来规范诚信。古往今来,诚信自始被列人道德范畴,人们大都认为应当从思想意识出发,自觉认同诚信品德的价值,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个体利益对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侵害,人们开始要求将诚信由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原则,赋予诚信以法律上的强制力。在实践中,各国都已普遍地将诚信这一柔性道德准则制定为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在民事商业行为中必须忠实真诚、守信不欺地履行法律义务;如果违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当充分运用法律这一刚性机制来保护守法者,惩治违法者,运用诚信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确保诚信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是社会诚信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
第二,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和协调信用网络信息。国家诚信管理体系是监督管理全国范围内市场诚信行为、诚信活动的最高管理系统,在具体操作中应防止“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政府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国家信用局或诚信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一是负责社会诚信制度和体系的整体建设,二是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信用状况信息相互沟通。特别是在诚信体系建立之初,在公共数据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可以由该专门机构利用其宏观管理优势来负责协调、调配、联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使征信数据库能得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 第三,充分发挥各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诚信监督。政府应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税务、工商、民政、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现有的监督系统,整合必要的监督管理资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风险预警制度,信用信息,公布信用“黑名单”和“红名单”。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向“红名单”上守信的个人倾斜,使受信方充分利用诚信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将个人的失信记录准确列人“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将失信方对受信方的个别矛盾激化为失信方对全社会的矛盾,使失信方声誉扫地。
第四,注重诚信教育,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通过各项措施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对于引导和激励人们自动地诚实守信,以贯彻落实各项诚信制度是有显着作用的。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各类主体就会自觉地选择与其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自利本性相反的利他主义行为,从而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成员的向往和自觉追求。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为此,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诚信的经济价值,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一种资本与财富,应积极发挥信誉的品牌效益;而不讲诚信是一种短期行为,最终将一文不名。其次应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引导人们从善如流,在全社会中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再次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修养水平,这样,诚信制度的落实就有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守信的现象经常出现,就个体私营企业而言,最为严重的信用问题表现在规模化制假售假,包括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等行为。像有些厂家为了扩大销售量,言过其实,片面夸大商品优点的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又如滥用国家质量认证标准,虚假的促销方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优质名牌产品,以次充好,以劣抵优,已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一大顽症。信用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很大危害,如一些地方由于信用缺失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假冒伪劣泛滥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使消费受阻;拖欠账款,企业财务失真,逃废债务,严重扰乱了税收和金融秩序。.厂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它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依赖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等价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必须以双方诚实守信为基础,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的,处在转型社会的环境里,也许透支诚信可以在利益回报上一时膨胀,但不诚信的企业最终会受到社会道德批判,被逐出舞台。而失去信用制度约束的市场,将在利益驱使下陷人混乱,企业与企业、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恶化为极度的不信任,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必须把企业的诚信建设当成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和企业的外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诚信制度。一是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信用制度的微观基础。要通过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改革,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二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为此,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十分必要和紧迫。三是要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四是要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五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经营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人开展公平竞争和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篇5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这句话道出了税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那税收是什么?收税又有什么作用?收税是否又有益于我们呢?从表面字义来看,税收是指国家象征税对象按税率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是国家征税的收入。说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税收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某些纳税的人来说,税收会让他们减少收入可却不知道税收的实质意义。税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了税收,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富裕;正是因为有了税收,我们的国家发展才会如此发达;正是有了税收,我们国家才有钱修建街道、公路;正是有了税收,建立了一个个美好的校园;正是有了税收,我们国家的水电开发才会有如此成就;正是有了税收,我们国家的治安才会如此的好……从这里可以看出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无限真谛。由此可见税收与我们的生活是无处不在、息息相关啊!
各位同胞们,不论你来自何处,做什么工作,税收与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千万不要偷税、漏税或不交税,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例子,像刘晓庆这样,她逃欠国家八百万多的税,因此而做了牢。不要以为自己是大明星或当官就可以漏税偷税或不交税,纸是包不住火的,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欠税的行为是不能逃过国家检察机关的“法眼”的!不要因为意识的贪婪,就导致自己走向犯罪的不归之路!
税收是国家走向富强的一座桥梁,只要每人依法付出一点点,就能得到国家的安宁、繁荣和强盛,推动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就让我们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篇6
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 诚信文化 制度机制 信用服务组织
毋庸讳言,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由于传统的主要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诚信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以制度为基础的社会诚信尚未建立起来,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诚信危机。这给学术界和所有关心中国社会发展的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回应这种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诚信体系及其构成
所谓体系,是指若干相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社会诚信体系就是指影响社会诚信的观念文化、制度机制、信用服务组织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在诚信原则的指引下,为达到社会诚信目标而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一个社会诚信程度的高低与文化传统、制度机制及社会信用服务组织的发育等都有关系,这就决定了诚信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1.文化。诚信首先是一种道德、价值观念或观念文化。从词语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典籍对“诚”与“信”早有论述。儒家有“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其中的“诚意”被当作儒家学者实现“治国平天下”最高理想过程中提高个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的步骤;“信”在儒家学说中则是“仁、义、礼、智、信”伦理“五常”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诚信更多体现为一种人格信任,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所以,如果从文化涵义上来辨别的话,作为古代中国道德规范的诚信与作为现代商业社会中民事活动基本原则的诚信其意蕴并不完全相同。首先,中国人的诚信作用的范围是“熟人社会”。中国自古以来,诚信都是建立在亲人、熟人、朋友信任基础上的,是“在排除商业功利关系的宗法血缘人伦关系中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建立在血缘亲情、朋友情义、社会人情和封建国家宗法关系基础上的道德精神。”儒家文化中的忠君孝亲的纲常礼教和以远近区别亲疏的“亲亲”、“尊尊”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化的主导层面,受其熏染的传统诚信必然是一种以德性、自律为特征的内在诚信。同时,它也制约着中国传统诚信观念无法在广泛意义上超越血缘、地缘等关系限制的人文圈,难以在此外建立更广泛的信任圈。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中国人的信用是处在亲戚、朋友的较低层次上的信用。
尽管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却也不无道理。这种文化背景与西方发达的商业社会和市民社会也是显著不同的。其次,中国传统诚信具有超越功利的道义性。中国古代诚信道德思想更主要的是一种痛苦的修养道德的历程,是与利益水火不相容的,二者不可兼得,即所谓“克己复礼”、“去利取义”。而西方的诚信道德是互惠的,更人性化的,是可以使人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快乐体验的。每个人在完善自身,修养道德品质的同时,可以得到长远的利益。承认每个人在正当范围内“利欲”的合理性,是逐渐形成的“契约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伦理的重要原则。总的来说,虽然中国有着深厚的诚信文化传统,但由于以上提到的原因,诚信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和行为规范。
2.制度机制。人治社会或礼治社会的诚信是不稳定的、有限的,而法治社会因能提供普遍公正实施的法律,就可以给不相关的陌生人提供互相合作和解决争端的基础,从而可以大规模地扩大信任半径。这是因为,法治社会以法律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它可以形成一种体系化、制度化和刚性的制度信任,它可以确保人们的预期。有了这种预期,人们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相互交往之间才有诚信可言。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维护和推进交易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长期以王权、皇权代替民权,以人治代替法治,因而法制文化先天不足。虽说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条令,但实际操作中仍是“刑不上大夫”。法制观念中缺乏平等意识,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同时,作为调节各种民事关系的民事立法尤为薄弱。“秦汉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民事立法主要集中在规定土地所有权、租佃契约、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借贷关系等领域,极少关于商品贸易、商业信用的规定,而介于商品交易买卖的中介机构也不发达,商业诚信没有生存发展的土壤,有关商业诚信的立法似乎不可能”。法制精神的缺乏使得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的实现途径只是以自律为主,守信还是不守信更多地依赖于良心,诚信要求人们要有“慎独”的自律精神。而在西方,作为诚信载体的契约早已广泛进人社会公共领域,今天,严密的法律规范体系更成为西方人遵守诚信原则的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
3.社会信用服务组织。我们是否信任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是建立在对他们的行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即我们首先要获得关于他们的信息。而要掌握他们的有关信息,社会就必须有足够的手段或工具收集和提供这些信息。这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中也许并不重要,但在人们交往空前扩大、社会管理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却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信用服务组织或曰中介组织就是这样的手段和工具。信用中介组织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估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这样一些商业化、社会化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行业协会等团体也可起到这类组织的作用。它们通过收集、记录、评估、咨询、担保等形式,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为社会诚信提供信息基础。目前,中国社会出现诚信危机,与社会信用服务组织的发展滞后也有很大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现代社会诚信体系是包括现代诚信文化、制度机制及社会信用服务组织等在内的一个广泛的社会系统。其中,诚信观念和文化是思想道德基础,制度机制是保障,信用服务组织是工具。现代社会诚信体系正是以上各子系统有机配置、互相支持的完整的社会规范体系。
二、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篇7
第一,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职业道德建设的为重点,把诚信作为道德规范的核心,使社会从业人员把诚信内化为深层的道德需求,形成良性的职业道德基础,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坚实的保障。职业道德伴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性的劳动分功而逐渐产生,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了从业人员的进行各种职业活动的人际联系。而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就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处理中实现诚信这一核心目标,所以职业道德建设在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同时,也为实现社会诚信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助推器。第二,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重要外部保障。职业道德建设不但需要从业人员内在的道德自省,还需要外部社会环境的道德监督和评判。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强调形成社会整体的诚信氛围,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养成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业人员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用统一的道德评判标准,实现自身客观公正的道德评判,并以诚信这一指标对自身行为进行校对,实现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通过社会诚信体系这一外部环境对职业道德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2当前职业道德与社会诚信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相叠加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正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从职业道德的角度看,国家公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腐败滋生,不仅阻碍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而且影响了国家发展的稳定。公共服务事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缺失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医患纠纷”不断升级,“教育失德”不断出现,成为的新燃点,加剧了社会道德滑坡的速度。而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工程质量等诸多问题则一次次拷问“社会的良心”都去哪了。从社会诚信体系的内容看,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假文凭、假证、假发票等等;企业失信则更是比比皆是,恶意违约、制作假账融资、百年老店使用过期原料等等;政府失信表现为“朝令夕改”、“暗箱操作”、“欺上瞒下”等等,这些行为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经济运行发展,更动摇了国家稳定的根基,甚至损害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究其原因,有历史遗留的问题,有法制体系不健全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物质文明急速增长,而精神文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并没有实现与时俱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在社会经历巨大经济变革的同时,原有的道德规范被打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新的道德规范无法在短期内完全达成社会共识,造成了社会道德迷失的真空期,多举并发不如逐一击破,因而以职业道德建设为突破口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成为不二之选。
3以职业道德建设为突破口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职业道德建设的继承性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奠定了历史的基石,而职业道德建设的多样性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铺垫了最广泛的人际基础,同时其特有的实践性也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快速实现与时俱进提供了可能性。职业道德建设包含多方面内容,必须抓住要点,以点带面,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3.1追本溯源———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是通过培养社会成员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意识影响行动,把内化的职业道德素养外化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通过教育这一途径,树立社会成员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不断强化这种正确的理念,把思想转变成习惯,实现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实现内在自省,外在自律的常态化。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胜任力,只有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充分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的正效应。
3.2画龙点睛———营造社会舆论正确导向
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导向,正如英国思想家赫青黎所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并非出自对法律的畏惧,而是出自对同伴舆论的畏惧”。社会舆论能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正确的社会舆论可以起到道德监督员的作用,而错误的社会舆论则使得职业道德在社会实践中出现校正的偏差。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而职业道德的建设除了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外,必须接受社会舆论的价值评判,因而打造客观、公正的社会舆论环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
3.3防患未然———加快完善法制体系
篇8
当下社会多领域出现的不诚信现象诱致了民众一定程度的诚信恐慌,许多人产生了不敢信、不知道信谁、什么能信乃至什么都怀疑的诚信心理危机。这不仅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而且也降低了民众的幸福指数。如何使民众对社会诚信充满信心并具有诚信信念,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当务之急。产品质量既是反映社会诚信度的关键信息,也是民众感受社会诚信最直接的媒介。为此,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恐慌问题,从经济领域产品质量诚信抓起,不仅见效快,而且最具信服力。产品质量的商业诚信,可以使民众在广泛的、普遍的日常生活中,感受诚信、相信诚信、践行诚信,从而增强社会诚信信念。
一、以产品质量诚信为抓手,树立民众的诚信信念
1 产品质量问题,是引发社会诚信恐慌的主要领域。产品质量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人都要消费一定量的产品,所以产品质量的优劣与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利益休戚相关。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产品质量问题,已使商业成为社会信任度最低的领域;而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胶囊等公共事件,已使食品和药品质量在公众心目中处于“基本不信任”状态。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就会使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时刻处于提防和猜疑中。社会成员购买商品时总是心生疑虑,这不仅会提高交易成本和影响交易效率,而且会使人们产生社会信任危机,缺乏生活安全感,产生社会性的焦虑。造成社会诚信恐惧症。人们对社会充满不信任感,是谣言四起和蔓延的温床。所以说,产品质量问题既是危害人群最广泛的一种社会性问题,也是消解人的基本道德信念、破坏社会信任关系的心灵问题。
2 产品质量问题,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核心要素。保障产品质量,是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尽职履责的重要表现。产品质量问题屡禁不止,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和维护,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就会受到民众的质疑,乃至诱发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因此,能否让老百姓买得省心、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切实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关系着民心的沉浮和民意的归顺,是政府当前搞好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需要深刻认识到,毒奶粉和胶囊、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掺假作伪的产品质量问题,已不单是产生大量无效资本、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问题,更是影响政府公信力、危及党的执政社会基础稳固的政治问题。
3 产品质量诚信,是构筑社会信任的基础。尽管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是全方位的社会工程,但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力建设中,相比较而言,产品质量诚信的建设,既是广大民众最深切的社会期盼,也是政府贴民心、顺民意、惠民生、赢民信的当务之急。更是治理社会诚信缺失见效较快的领域。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的利益关系和行为,易于描述、归类、规范和奖罚。从与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最休戚相关的产品质量诚信建设入手,让老百姓总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使他们感受社会诚信缺失治理的成效,有利于增强民众对社会诚信的信心。换言之,商业诚信作为社会诚信的风向标所具有的导向性、显形性和广泛性,是增强人们对社会诚信信心和信念的社会基础。
4 商业是培育社会成员诚信品行的最佳道德场域。在市场经济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具有多领域性,但经济生活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且最具广泛性的日常活动领域。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商业诚信状况,是人们感受社会诚信道德最深切、最经常的生活领域,也是培育人们诚信品行的最佳场域。商家挖空心思利用信息不对称提高商品价格或以假充好而牟取暴利,消费者唯恐上当受骗而肆意削价,这种互不信任的不良商业风气,渐进侵蚀、扩散到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就会使整个社会处于诚信恐慌之中,从而加剧社会信任危机的弥散和蔓延。社会成员不仅生活高度依赖市场。而且他们的思想观念乃至信念和行为也会受到市场商业文化的影响。掺假作伪、价格欺诈的商业失信氛围,不仅会加重社会成员普遍怀疑的恐慌心理,而且会直接消解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信念和意志,诱发更多的欺骗失信行径。化解商业诚信危机,增强社会信任,绝不只是道德教育的问题,更是我国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社会管理问题。
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强化产品质量
目前,社会诚信建设的困难,不是社会成员对诚信道德要求缺乏认知,也不是对诚信道德公理缺乏认同,而是对诚信道德的实践原则发生质疑而消解了践行的动力。导致社会成员诚信道德知行分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缺乏诚信制度的规范与约束。换言之,社会成员的诚信观念、信念和品行的形成,光靠说理的认知教育和大量的理论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在市场经济社会,产品质量诚信建设,需要建立健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一,建立和完善流通产品的统一质量标准,尽快扭转目前一些产品质量标准混乱不一的局面。产品的质量标准,既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依据,也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更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的依据。因此,产品质量标准是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强化产品质量诚信的前提。据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是食品安全的“杂标”(全国各类与食品有关的“安全标准”高达5000个左右)所引致的执法难问题,显然,制定“质量标准”是商务诚信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对目前多重质量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产品,要明确适用的标准指标;对那些根本就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要参照国际标准,联合行业协会尽快制定产品质量的统一标准;要对那些已不符合当代健康标准的陈旧质量标准进行及时修订或废止。
第二,全面取消产品质量免检制度,避免相关企业弄虚作假地行贿公关、投机钻营以及政府部门对免检产品质量管理的松懈。虽然“三鹿奶粉”引发的严重社会危害已迫使食品类生产企业的国家免检制度于2008年停止使用,但2001年我国颁布的《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仍在其他行业发挥作用。产品质量免检制度既易于产生权力寻租,也易于使政府行政机关产生选择性执法,更易于使企业在资本增值贪婪性的驱动下投机钻营,致使企业产品名而不优、名而无信。有鉴于此,产品质量免检制度需要全面废止。
第三,创建实名制的产品质量信息平台。产品质量信息公开、透明,是有效发挥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关键。产品质量信息平台,既要有反映政府监管部门对产品检测的动态质量信息记录,也要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渐进实现消费者实名举报或表彰的相关信息记录,真正实现政府与社会对产品质量的共同监督。强化企业产品的质量责任,既要发挥好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作用,把那些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危害的产品,筛选、拦截在市场之外,也要走群众路线,发挥好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广泛而经常的监督作用。产品的使用者是广大的消费者,产品的好坏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名优产品既需要政府监察部门的评选,也需要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推选。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可能会逃脱质检部门的抽查而幸免被罚,但任何产品都无法逃脱人民群众实际使用的实践检测。因此,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立投诉的信息平台,尽可能地拓宽消费者对产品的投诉渠道,建立健全产品投诉记录。为了节约执法成本以及达到对市场产品的有效监察,政府部门要以消费者对产品的投诉记录为指向,对消费者反映强烈、投诉多的产品,加大监察力度,并把检测和惩罚的结果及时公布,使产品处于全程监管和社会监督之下,使不合格产品能够及时被曝光、下架退市,减少社会危害。
第四,建立不合格产品的黑名单制度,发挥信用信息传递对相关企业的市场制裁作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对诚信缺失的规制和惩罚,需要依靠两种制裁力:一是对失信者的当下惩治。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这些处罚是失信者直接的、可见的有限代价;二是对失信者的持久性惩罚,主要是把企业或个人的欺诈失信的不良信用记录及时曝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将失信者排除在市场之外,发挥“一处失信,处处难行”的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这种处罚的失信代价是间接的、难于估量的。显然,在我们国家,除了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严惩失信者外,还必须要建立不合格产品的“黑名单”制度,通过信用信息的公开、传播,封杀失信者的交易机会,发挥市场的惩戒作用。“黑名单”制度可以弥补法律直接处罚不足的问题,使那些“罚不死”的失信者因市场排挤而无生存空间。
篇9
关键词: 社会诚信 危机 诚信体系 重构方法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在各个领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成为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隐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由此可见,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于社会诚信建设问题目前已引起多学科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社会诚信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成绩显著。但从已有的文献资料看,对社会诚信建设的系统性研究还很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应用价值。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对策,以期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社会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危害
诚实守信,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社会的到来,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呈愈演愈烈之势,诚信的缺乏,不再是个别领域的问题,而是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个人生活及社会公共生活中都产生了诚信危机。2011年2月间,《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在京沪穗蓉杭等5座城市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作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8%的被访者评价“好”,48.7%的被访者评价“一般”,而接近半数(46.6%)被访者认为社会诚信状况“差”,甚至“很差”。这一抽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目前诚信状况已降至警戒线。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缺失日益严重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诚信缺失容易引发公众心理焦虑,社会秩序失衡。诚信缺失导致人人自危,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而时刻提防他人,因此缺乏安全感和团体感,久而久之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焦虑。而且,当过度的自我防卫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整个社会会变得非常敏感脆弱,容易受一些偶发因素影响作出过激反应,从而使整个社会秩序失衡,难以维持常态。其次,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诚信缺失会增加交易成本,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们相互之间的日常交往中,交易往占有很高的比重。只要是交易就会产生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诚信缺失相互欺诈导致交易方式倒退,交易成本上升,限制了交易空间的拓展,增加了交易成本。
二、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诚信缺失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对于如此广泛的社会失信行为,必须探究其深层原因。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社会转型真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诚信道德教育滞后和法律制度不完善。
(一)社会转型真空。社会转型是导致诚信缺失的宏观环境。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信任结构正面临从传统的“人格型信任”向现代的“系统型信任”转变。[1]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构成的以人格自律为基础的信任结构正面临巨大冲击,其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在不断地减弱。与此同时,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省与他律、强制性约束与引导性约束有机结合的立信授信结构尚未形成。因此当前社会诚信建设正处于转型期的真空状态。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动。认为,人对利益的追求来自人的需要,是人自身存在的最基本的要求。人类活动在最终意义上都可以归结为利益。利益问题是一个涉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国现阶段诚信危机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们对利益的无限追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约束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使部分人把追逐名利作为行动的唯一动机,不惜破坏社会诚信。[2]
(三)诚信道德建设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诚信观的历史惯性阻碍现代诚信理念的形成。传统诚信文化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诚信文化带有浓厚的人伦色彩,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和自律性,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更多地强调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强调德性而忽视规则。而现代诚信理念则强调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基于文化发展的历史惯性,传统诚信理念仍在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诚信观的形成。二是现代社会诚信道德教育滞后。一方面诚信道德建设内容滞后,与时展脱节,不能反映时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诚信道德文化教育宣传简单化、理想化,导致信仰淡漠使人们缺失坚守诚信的内在动力。
(四)诚信制度法规不完善。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说过: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3]从斯诺对制度内涵的界定就可以看出为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必须通过制度对个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管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还不完善,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重塑社会诚信体系
诚信社会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新时期社会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完善诚信建设内容是前提,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是基础,强化诚信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规范诚信建设客体是最终目标。
(一)科学界定诚信建设内容。现阶段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诚信并不是对传统诚信的简单复归,而要赋予其鲜活的时代价值。首先,充分认识社会诚信的当代价值。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文化的到来,能否坚持诚信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社会交往中是否诚信不仅关系到交易的成败,更影响到交易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诚信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其次,当代社会诚信建设应坚持德法并重。现代诚信观是自省与他律、强制性约束与引导性约束有机结合的立信授信结构。[4]一方面,加强道德建设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诚信法律制度建设。
(二)加强诚信文化教育,构筑社会诚信理念。何谓“诚信”?“诚”指真实的内心态度和品质,指“内诚于心”,体现一种自我的道德修养。而“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体现一种外在的社会关系。“诚”更多地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更多地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5]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中国历代思想家都非常重视诚信建设。孔子提出“信以成之,君子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时至今日,诚信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有必要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把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培育诚信理念,使诚信理念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闪出新的亮点。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诚信养成教育。诚信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要从基础抓起,把诚信道德规范纳入到不同层级的学校教育中,尤其是纳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加强诚信文化的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实施诚信道德宣传教育,创新诚信宣传形式。如加强和创新诚信主题实践活动、树诚信标杆、规范从业宣誓等,使诚信道德规范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道德品质并转化为一种道德行为,形成全社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欺诈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加强诚信建设的组织领导。诚信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民间、立法和执法等部门多头并举。首先,率先垂范,构筑诚信政府。在现代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是关键,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起着导向和示范作用。现阶段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建立健全对公权力的约束机制,形成权力有限化,监督公开化;三是加强政府公务人员诚信意识,发挥其引领和表率作用。其次,大力推进社会建设,保障和引导民间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为诚信建设助力。再次,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并规范社会诚信秩序。最后是构建多层联动的社会信用服务机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形成完备的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评价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征信系统,有效解决现代社会各类人际交往大幅度增加所引致的信用信息供不应求和交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体做法是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建立起对公众开放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信息数据库。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将这些数据库中的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组织共享,形成多层联动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
参考文献:
[1]冯仕政,全林远.诚信:社会管理第一资源,道德建设第一要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
[2]全林远,赵周贤.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6).
[3]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3,226.
[4]全林远,赵周贤.论当代中国的诚信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6).
篇10
关键词:政府 社会诚信体系 构建作用
王良在其主编的《社会诚信论》中提出社会诚信体系可分为个人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政府诚信体系,并指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作用为:“政府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则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首要前提。; [1J(P15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它不仅影响着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认知度,为此,现阶段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首先,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以道德为支撑的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我国社会诚信水平的要求也越高。诚信缺失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其次,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建构一个促进道德体系建设的社会诚信体系,即借助完善的诚信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他律的控制层和自律的屏障层共同促进社会道德的健全完善。
再次,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形成一种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为社会秩序的规范、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坚实的铺垫。由此可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的职能定位
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结合世界各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政府必须在社会综合发展方面发挥必要的干预和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紧迫性和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发挥以下职能:
1、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就应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应该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我国目前在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窘境。“上海在1999年8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个人诚信的试点以来,接着深圳、温州等城市也进行了社会信用建设,但至今我国仍没一部全国统一的规范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如《公平信用报告法》、《企业信用管理法》、《个人信用管理法》、《公平使用信息法》和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制度框架,致使我国各地在建构方面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尴尬现象。‑ [i]}rzz})所以我国政府在今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计划和全国统一的诚信法规,以引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少走弯路,朝着预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2、提供完善的协调服务职能。为社会诚信体系建构提供服务应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诚信体系得以存在、运作的根本前提和物质保障。包括建立统一的征信、评级和服务标准;集中力量打造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诚信管理教育,培养诚信服务专门人才。其次,为中介机构及信用服务企业提供协调服务,创设供其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因为个人信息大都分布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不同部门的利益需要政府去协调。最后,政府应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逐步增强全社会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让“诚信守信”成为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规则。
3、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监管职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着保障作用。监管职能的缺失将会使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前功尽弃。不管社会诚信法律制度多么健全,如果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和有序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领导和监管,尽快形成行政性惩戒机制,政府各个监管部门要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人、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监管手段,切实保障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运行,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健全的市场和社会监管机制,为最终建立一个以市场规则为基础,制度健全,手段完备,管理有序的社会诚信体系作好铺垫。
三、政府在杜会诚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