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儿童范文

时间:2023-04-09 22:1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困山区儿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贫困山区儿童

篇1

你们好!

我们都素不相识,但我们彼此心连心,我很想做你的知心朋友。

我叫xxx,今年xx岁了,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的女孩。我是山西省阳泉市矿区红岭湾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我们学校很美,那么我们六。(1)班同样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如果你走进我们班,就会像走进自己家似的那么温暖。

我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也十分疼爱我,但从来都不溺爱我。犯了错误时,他们会严厉的批评我;做了好事,他们也会表扬我。

我爱唱歌,也爱跳舞,更爱读书。我时常会读一些“儿童文学”之类的书或者是“金牌作家”的着作。但有时我会会看一些漫画类的书。读书还能带给你许多许多的好处呢!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它能使你的心情变得快乐也能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

我出生在黄土高原上,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可别以为这而是浑黄一体,这里也有好多名胜古迹呢!比如:平遥古城,五台山,石岗瀑布。。。。。。都是我们这里不可不看的景点噢!

这次写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开展一次“手拉手”的活动,来帮助你们。这样,我们之间地友谊桥梁的天长地久!

下面,我自拟了一下这次活动的计划:

1、给你们捐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给你们送去一片爱心!

2、运用互联网,呼吁世界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你们,亲身试验一下你们这种生活,就不会有人浪费了。

3、你们那里山区地质灾害多,比如地震,泥石流这些是长有的。所以我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在你们那里多种树,并且修路,建新房,为你们的安全添一层保障。

4、我们可以经常保持书信联系。你们也可以来我们这里做客。

我的建议提完了,如果有略写的,请给我回信呦!

祝:

你们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学习进步!

你的远方朋友:梁剑涛

篇2

【关键词】 营养状况;膳食;评价研究;儿童;贫困区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R 1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8-0676-03

Evaluation of Dietary Nutrients Status Among Rural Children in Sichuan P rovince/LIN Li*, ZENG Guo, LIU Zu-yang, et al. * Department of Nutr ition and Food Hygiene, Huaxi Public Health Schoo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 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dietary en ergy and nutrients intake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among rural children. MethodsBy random sampling, 514 childrenaged 3 to 10 were selected from three countries of Sichuan Province. Dietary su rvey was performed with 24-hour food recall and food frequency methods. The diet ary data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y the Chinese DRIs in 2000.Resul tsDietary pattern for subjects mainly consisted of grains, vegetablesand fruits. The ratio of energy intakes above the 80% RNI f or subjects was 18.7%, and the energy ratio from carbohydrate, fat and protein w ere 67.2%, 20.4% and 12.4% respectively. The ratio of protein intakes above the80% RNI for subjects were 12.3%, and 32.6% of protein intake was from soybean an d animal food. The ratio of persons above the 80% AI of calcium and Fe were 0.9%and 36.6% respectively, and that above EAR of zinc and retinol were 11.8% and 1 4.4% respectively. Iron and retinol were mainly from plant foods. Conclu sionForthe rural children of Sichuan Province, the dietary pattern is unreasonable andintakes of energy and nutrients are not enough.

【Key words】 Naturitional status;Diet;Evaluation studies;Child ;Poverty areas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年5月的《儿童营养进展报告》指出,全球仍有1.46亿儿童营 养不良[1]。据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的营养不良发病 率虽有所下降,但缺铁性贫血、钙不足、维生素A缺乏问题仍然不容忽视[2]。四川 省地处西部,经济落后,营养缺乏病尤其是维生素A、锌、铁缺乏仍较普遍,儿童生长发育 未达到理想水平[3]。合理膳食是预防各种营养缺乏病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健康 成长的首要条件。本研究旨在了解四川省农村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实施营养干预 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四川省贫困县中选取蓬溪县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地区。随机抽 取3个乡,每个乡选1~2所小学,以所选小学的学前班和一~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514 名,其中男生274名,女生240名;年龄3~10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通过询问家长了解儿童的膳食情况。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 ,调查儿童前1 d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采用半定量的食物频率法调查儿童过去1 a中各 类食物摄入情况,食物分类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确定,包括粮谷类、畜禽肉、动 物肝脏、鱼虾类、蛋类、奶类、豆类及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类。依据当地常用的餐具容量和 食物加工烹调习惯,对食物摄入量进行估计。

1.2.2 计算与评价 采用Vertion 1.6营养计算器(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 所研制)计算每人每日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以2000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为标准,评价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分布及食物来源。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info建立数据库,Excel进行数据整理,SPSS 12.0 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食物摄入量 表1显示:研究对象食物种类以粮谷类、蔬菜和水果类为 主,其中粮谷类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龄组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5)。

2.2 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表2所示,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尼克 酸、铁和锌、磷和硒的摄入量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龄组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 5)。

以2000年中国DRIs为标准,用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分别小于EAR值、在EAR与RNI值 之间、大于RNI值在人群中的分布对其进行评价,见表3~4。结果显示,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摄入量普遍不足,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达到80%RNI的比例分别为18.5%和11.7%,钙和铁 摄入量达到80%AI值的比例分别为0.9%和36.2%。

2.3 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标准[4],3~ 6岁儿童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为:蛋白质14~15%,脂肪30~35%,碳水化合物50~60%;7~1 0岁儿童为:蛋白质12~14%,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5~65%。

调查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分别占3~6岁儿童和7~10岁儿童总能量摄入的63.8 %和70.5%,脂肪提供的能量分别占24.1%和16.9%,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分别占12.2%和12 .5%。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偏高,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偏低。

根据上述标准将被调查儿童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分为不足、适宜和过量3类,结果显示:碳水 化合物的供能比过量者超过50%,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不足者大于50%。见表5。

2.4 食物来源 结果显示:由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提供的蛋白质平均摄入量 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32.7%,优质蛋白比例达1/3者占57.2%;动物性来源铁和视黄醇的平 均摄入量分别占总摄入量的42.8%和20.7%,动物性来源铁和视黄醇达1/3者分别占27.6% 和57.1%。

3 讨论

3.1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中食物种类和数量是决定人体获得合理营养、促 进健康的物质基础。调查显示,四川省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膳食以谷类、蔬菜为主,各类食物 摄入量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5-6]相比,除粮谷类、水果类 和蛋类的摄入量高于全国农村水平,其余各类食物摄入量均低于全国农村水平。膳食中蛋白 质、视黄醇和铁多来源于植物性食物。提示应重点增加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制品的供应,以改 善其膳食模式,提高营养质量。

3.2 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产能营养素供能比失调 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 供给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的关键,摄入不足将危害儿童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相比[5-6],调查地区儿童的能量和蛋 白质摄入量低于全国农村水平。多数儿童未达到能量和蛋白质推荐摄入量的80%,能量供能 比中碳水化合物偏高,脂肪和蛋白质偏低。

3.3 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 微量营养素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 养物质,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将会导致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农村地区 儿童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普遍不足,特别是钙、铁、锌和维生素A的缺乏较为严重,与全国 微量营养素缺乏状况一致[5-6],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儿童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 损害儿童免疫系统。

综上所述,四川农村地区儿童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钙、铁、锌和维生素A缺乏较 为严重,亟待解决。建议通过增加奶类、豆类、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等食物的供给,同时加强 营养教育等措施,以改善当地儿童的膳食质量和营养状况,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安凌.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现状.中华医学信息报,2006,3:42.

[2]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5:73-76.

[3] 糜漫天.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在重庆举办.营养学报,2005,2 7(6):501.

[4]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068-1 081.

[5] 葛可佑,翟凤英,杨晓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二:2002膳食与营养 摄入状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3-260.

[6] 马冠生.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4-5.

篇3

今天,我读了丛飞叔叔的故事,丛飞叔叔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实践者、传播者,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杰出典范。

丛飞叔叔从1994年开始慈善资助儿童,坚持长达11年,参加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务累计时3600小时,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先后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贫困儿童178名。但在我们社会中却有许多人跟丛飞的所作所为恰恰相反,除了看见路旁有乞丐,不肯施舍之外,而且学校发动全体师生向贫困山区爱心捐款时,不管有钱没钱都,都不会捐一分一毫,可你知道吗?贫困山区的儿童也是儿童呀,他们也需要一个美好、值得回忆的童年啊,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呀!你这时如果献上你的几分关爱,世界上就会少几分痛苦呀!

真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想丛飞那样无私贡献!

篇4

**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改进教育方式,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村(户)评比等,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力作用。二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要以村小学为依托,运用农民技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守护型”农民中的种养大户、个体经营者、产业化带头人、返乡创业等进行重点教育,着力培育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从现状来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篇5

影响学生辍学的负面因素

有研究显示:近几年来,我国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高达6%。这已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及全社会面前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学生辍学已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贫困山区中学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辍学的负面影响很多,最明显的后果是新增大量文盲和半文盲,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同时,还会使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生源锐减,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甚至出现有的山区中小学一个教学班“零学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为纸上谈兵。而辍学的学生过早步入社会,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且容易沾染上一些恶习,有的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为严重的是,极易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在校生的厌学情绪。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值也将大大降低,学生家长失望,甚至仇视学校。

学生辍学成因分析

导致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生大量辍学的因素很多,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主客观方面的因素。

“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抬头 “读书无用”思想在农村地区的泛滥,是造成贫困山区农村中学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大量辍学的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国家就业形势极为严峻,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有几年也找不到工作的。对此,有些人就热嘲冷讽地说:“花了几万元读大学,最终还是没工作,还不如打工的,房子早修好了。”一部分学生家长目光短浅,从而放松了对子女学习的督促,抱着一种“认得自己名字就行,学多了也无用”的消极态度;他们对辍学和即将辍学的孩子不加引导,甚至干脆让孩子外出打工或学手艺,大大助长了辍学之风。

部分贫困山区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俗话说:好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学生。学生的大量辍学和教师的专业素质低是分不开的。目前,农村教学在编岗位上,大多是政府为了“普九”达标,而招聘的非师范类学生及转正的民办教师。这部分教师往往固守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早已脱离实际需要。个别教师表现为职业道德差,专业素质低下,缺少爱心和事业心,不是用心和学生沟通,而是完全没有耐心地教训甚至体罚;有时甚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认为教师的权威好像不从体罚中表现出来,就难以取得自己满意的教学效果。于是,学生的自尊心在棍棒下一次次受到摧残,身心疲惫,便往往以逃学或出走应对,最后导致辍学。要想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只靠对他们的蜻蜓点水式的培训是行不通的。

撤点并校的后遗症 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配置,许多山区农村教学点被撤并。有的学生由于路途遥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加上疲于往返,无心求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习成绩,致使学业往往不求上进。多数山区学校受诸多条件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导致学生形成“厌学――逃学――辍学”这样恶性循环,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的辍学就在所难免。

家长对孩子照顾和监管缺失 学生家长忙于外出打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对孩子的照顾和监管缺失,无法满足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缺陷家庭孩子的辍学。留校寄宿的孩子,衣食可以无忧,但无法保证学习成绩。也有些在义务教育学龄期中途辍学。时下,又兴起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县城读书的择校潮。大多由爷爷奶奶陪读,隔代监管难以到位。加上这些孩子手中有钱,部分人吸烟酗酒,打架斗殴,厌学逃学,之后又转学回农村。由于恶习已形成,最终辍学。

家庭经济贫困,家长观念落后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家长没有办法担负多个孩子的费用,这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客观经济因素。在边远贫困山区的许多农村家庭,人们观念落后,广种薄收,缺吃少穿,无力让子女上学。观念的落后是直接因素,有的家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让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外出打工,供其弟妹继续上学识几个字。甚至有个别家长相互攀比、跟风,虽然家庭并不贫困,但仍向校方索要资助;如果校方不给资助,就借口让自己的孩子辍学来威胁。

解决辍学问题的策略

贫困山区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多渠道积极实施解决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解决山区中小学生辍学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解决策略:

第一,各级人民政府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用法律手段强制减少辍学。利用多种渠道,加大《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的宣传实施力度,对不入学的学龄儿童可依法强制家长送其入学。同时,要加强正面宣传,让重教兴学的春风吹遍山区农村大地,抑制厌学、辍学、读书无用等不良风气,倡导全社会倾全力办大教育的文明新风。

第二,实施精准扶贫,也就是俗语讲的“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选择扶贫对象时,要更加倾斜于缺陷家庭,要尽最大可能减少这些家庭的自卑情绪,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对无监护人的学生,组织要及时介入,确定合适的监护人,明确监护职责,督其入学,促其上进。同时,加强引导,减缓其心理压力,防止他们滑入泥潭,引导其奋发向上,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只有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才能减少缺陷家庭学生辍学。

第三,拓宽渠道,大力提高农民收入为治本之策。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智力因素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要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就业,谋求人的综合全面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上,更体现在一个人日后的生存能力及幸福能力上。现如今,农村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日益明显。而富于人群都是有共同点的:学历较高,接受新事物越快,致富越早。目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针对本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使广大农村家庭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让子女辍学。比如:笔者所在的甘肃省礼县系寒凉山区,为此,可在高海拔山区重点发展养殖业,中海拔区重点发展苹果,低热河谷地区重点发展经济林果及蔬菜。各级政府则更要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使广大农村家庭在面对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时,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退缩。

第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留恋学校。同时,做好学校陈旧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跟上时代潮流。只有这样,山区中小学才能最终留住学生。

第五,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要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责任机制。对教师的考核要广泛征求社会的意见,督促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从而能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每学年可按照实际情况制作一份考核表格,随机选择一些学生和家长填写问卷表格;通过调查汇总后,对教师进行有效考评。对考核优秀的教师予以鼓励,对考核成绩较差的教师予以严厉的通报批评。

结束语

篇6

《购买上帝的男孩》写的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加州的非常感人的故事。

文中写的是当地一个名叫邦迪的小男孩,他自幼父母双亡,一直由他的叔叔抚养。有一天,他的叔叔工作时不慎受了重伤,住进了医院,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的叔叔。邦迪天真地认为上帝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东西,就拿着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但处处碰壁。当第二十九家杂货店老板听了邦迪的叙述后,深受感动,暗地里不惜花掉重金请来世界顶尖医学专家治好了邦迪叔叔的病,并写信给邦迪的叔叔,告诉他: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整篇文章体现出了邦迪的纯真与爱心,杂货店老板具有的善良、乐于助人、不求报答的美好品质。同时,我也明白了:我们要像杂货店老板与邦迪那样有爱心,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向那些我们能够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比如,我们小孩子可以向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捐零花钱、压岁钱、衣物和好的书籍,让他们有衣穿、有书读;大人可以帮助贫困山区修建希望小学,满足失学儿童渴望学到知识的愿望;身体健康的人们还可以向白血病人捐献骨髓,让他们的生命之花继续绽放……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45-03

2015年,中央扶开发工作会议,将教育扶贫上升至国家战略,扶贫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精准扶贫是继攻坚扶贫之后的新时期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另一个战略举措。职业教育面向服务三农,担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培训,发挥的作用在精准扶贫阶段中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广西的高职服务精准扶贫的调查发现,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如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不够明确等。如何科学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将意义重大。

一、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优势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通过精确瞄准贫困人口,采取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战略措施脱贫的一种扶贫开发机制。高职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具有用时短、见效快、针对性强等优势,又符合教育战略需求,将长期实践。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工作对于贫困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体现的优势将决定它是精准扶贫选择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主要体现为:

1.职业教育特征符合精准扶贫的需求。职业教育具有普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培训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符合农村大众文化水平的现状;培训目的性强,职业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能提供更多针对职业岗位的精准培训,助力贫困人口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时间短,能在短时间内给贫困人口基本的技能训练,达到就业的要求,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贫困人口更容易接纳这种培训方式。

2.以专业优势开辟新的扶贫路径。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经过近3年的探索,尤其在行业扶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专业优势带动行业扶贫,比如作为广西唯一的水利院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山区倾斜,加快贫困山区的水利项目建设。水利工程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院校在帮扶贫困山区建立节水灌溉、人饮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在培训农村能源、农村人饮安全巩固工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土地整治等工作的技术技能方面都具有专业优势,解决贫困山区水利民生问题。以职业教育的优势助力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供“智力”扶贫功能。

二、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农民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贫困山区中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等、靠、要”思想严重,思想观念守旧、被动,影响扶贫项目的推广和深入。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迫在眉睫,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为贫困人口“授之以渔”的实践探索仍有待进一步推进。2015年,根据自治区扶贫办的工作部署,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九圩镇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学院先后选派了40位包户干部、6位第一书记到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下村,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老人,老人大多不识字、语言不通,识别工作持续进行了大半年,经过反复讨论、比较,公示无异议后,筛选120名贫困户建卡帮扶。筛选的贫困户在区扶贫办上备案后,在包带干部的帮扶下加入各种脱贫项目。但由于贫困人口缺乏生产技能、生产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看不到扶贫政策带来的收益,积极性难以调动,这些因素影响了帮扶的项目开展。因此想方设法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将是推进脱贫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2.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教育扶贫作为扶贫的手段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参与服务精准扶贫的时间短、经验不足,职业教育理论与精准扶贫理论融合程度不深,有些甚至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人力、物力简单的帮扶工作和行政挂职上,战略上不主动,政策上不倾斜,专业上不吻合,包带干部不主动深入基层帮贫困户协调解决发展产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都导致职业教育积主动服务精准扶贫的动力不足。另外政府各类政策推出后,只是行政命令,把指示吓到基层,却没有配套措施,使政策不能及时落地,贫困户感受的帮扶力度得不到及时显现,影响帮扶者和受援者主动性的发挥。

3.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不够明确。目前,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理论研究少,实践经验缺乏总结,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不明确。职业教育拥有的先进的人才、技术资源如何有效发挥出来,为贫困山区提供“智力支持”,为贫困人口“授之以渔”?关于如何提高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内容、方式、经费以及长远机制,仍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

篇8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摄影展,那些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几十块钱的书费而辍学,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是一位眼睛睁得大大的女孩的照片,她那渴望的眼神仿佛在说:“我要读书!”此时,我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幅景象:下雨了,房屋漏水,学生打着雨伞上课;因买不起笔纸而在沙滩上写字;有的连校门也没进过,那一双双渴望得到知识的目光怎不令人震撼?

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捐给那些孩子们,用一片片爱心;一份份深情;一股股暖流化成希望的甘露,滋润贫困儿童久已干渴的心田,让世界多出一些如同我们一样灿烂的笑脸。

我们不但要自己做好,还要告诉家长,让他们为我们少买一包零食、少用一件化妆品、少买一件西服,也为贫困山区做出一点贡献。我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报道:一位溺爱孩子的母亲,为了让在外求学的孩子吃上一碗热水饺,他花费了三千多块钱的路费,从福州来到了青岛,为孩子做了一碗水饺。三千多块钱啊,可以拯救多少个失学的孩子呀,如果他把钱捐给上不起学的孩子呢?那样,将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9

这是中国邮政局于1999年10月30日发行的纪念邮票——《“希望工程”实施十周年》,邮票的构造极其简单又分外亮丽;三个小孩笑眼眉开地各捧着一本展开的课本,正专心致志地学习。几朵小花点缀在乳白色的底板上。在邮票的左上方是一轮蓬勃升起的火红的太阳。太阳的下面是一朵深蓝色的浪花。我虽不太明白设计者的构思。但无可置疑的是必定蕴含着对普天下儿童的最美好祝愿。

在人看来,这也许是枚很不起眼的邮票,但它却隐藏着一段教我刻骨铭心的故事。

三年前,学校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尽管那时我家的经济条件不算富裕,但当我回想起贫困山区小朋友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的心……终于,我连夜写了封信,连同20元人民币寄给了远方的一名同龄人,名叫郭广锋,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马高庄张庄村。

信发出很久了,但始终不见回信。许多人都笑我傻,居然把20元人民币寄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相信那封信他一定收到了,20元人民币肯定对他有很大的帮助。他没回信,一定有他的原因。

直到上中学初一年时,小学李老师转来了一封我的信。一看,宁夏回族自治区,他给我回信了,我又惊又喜,迫不及待地小心翼翼地撕开了信……

信中除了表示对我的感激外,还道明了晚回信的原因。原来,他父亲早逝,母亲病重卧床不起,所寄20元人民币抓了药给母亲治病,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家庭的贫困,使得兄妹两人辍学在家,是“希望工程”挽救了他一家,也让他有机会写了一封信给我,更使他重新捧起了课本,踏上了求学之道。

篇10

这个故事讲了在乡村,老师很少,因为一位老师的走,学生们就要停课几个月,因为一名老师生病休假,所以孩子们没有了老师,村长无奈找来一个辍学在家的中学生来暂时代课,一名名叫张慧科学生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又有病,欠下许多钱,为了能还清债务,他辍学去城里打工,代课的魏老师知道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他找回来!在城里,魏老师辛辛苦苦找了三天,终于在好心的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找的张慧科,他们回到了乡里……

其实,电影中的张慧科是很多现实生活中山村孩子的形象,原来的贫困山村儿童,大多数都因为家庭条件而辍学在外小小年龄打工;现在,大多数儿童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待,因而从返校园。

现在大家都很担心失学儿童的现生活象。其实现在在我们国家,失学儿童占的比例已经很小了,现在的国家政策对待贫困山区的儿童有优惠政策,在山区,农村的孩子都可以免费上学了!

现在,用那些“陈慧科”式的学生来和我们大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实在是自愧不如!他们为了挑起家庭的负担区外打工,而有些家长手里的掌上宝,吃好的,喝好的,却不知道再好的学习环境里去努力学习!真应该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