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书范文
时间:2023-04-01 14:1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语文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汉语术语 翻译 英文译名
在“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近二十年里,汉语语法本体研究跟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双向互动格局(邵敬敏&罗晓英,2005)。许多语言学家提出“汉语语法(对内汉语教学)”和“汉语教学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是不同的。“全球汉语热”对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在近二十年里的硕果丰厚。当代语言学理论应为汉语教学服务,当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使得汉语教学语法的羽翼更加丰满,但是汉语语法研究的起步较之国外稍晚些,大部分的汉语语法理论需要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语言学理论来丰富汉语语法研究,提到“借鉴”,就需要语言学术语的汉译译名,确定了汉译译名的准确性、规范性之后更好地丰富汉语语法,接而为汉语教学语法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在汉语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关于汉语教学的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丛书的研发提出了对汉语也应该有固定的英文翻译来提高学术的严谨性,可惜的是,除了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的研究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语术语翻译有相关研究之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丛书中的汉语术语翻译问题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中将以《汉语字词教学》一书为例,通过分析书中的汉语术语翻译问题影射现有的汉语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只有将汉语译成科学性较强的外语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够更了解汉语。
一、国内引进国外术语译名研究现状
汉语术语翻译问题的提出,不得不提到国外术语译名的研究现状,可以进行汉译英和英译汉的双向思考模式,可以从现有的国外术语译名研究成果得到一些启示。学者们集中且一致反映国内引进的国外术语译名的问题十分混乱,都认为消除术语译名混乱的现象实为当务之急。研究现状如下:汉译语言学术语出现混乱原因(曹丹,2006;张沉香,2006;郑述谱,2006;袁宜平,2009);汉译语言学术语存在的问题(于伟昌,2000;赵思德,2004;龙海平,2011);总结了国外术语翻译的原则(王宗炎,1987;赵世开,1992;于伟昌,2000;张旭,2004;侯国金,2005;姜望琪,2005;况新华、吴丹,2009;尹洪山,2009;张晓勤&任泽湘,2009;赵学德,2009;龙海平,2011;罗天华,2012);总结了国外术语翻译的方法(赵思德,2004;黎士旺,2007;陆丙甫,2009);提出了国外术语译名翻译时的建议(姜望琪,2005;况新华&吴丹,2009;罗耀华&周晨磊,2011)。
国内对国外术语汉译译名的研究已经起步,但我国汉语术语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由于汉语在世界上所有语言中的地位的不断提升,对术语的标准化翻译提出了迫切的呼吁。
二、汉语术语翻译的研究现状
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翻译,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汉语作为二语丛书会涉及到汉语术语的翻译的三个领域,之前已经提到,汉语作为二语丛书中的汉语术语翻译的研究几乎为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英语起了帮助汉语走向世界的作用,所以务必要将汉语中的术语准确、恰当地翻译出来;如果我们不注意将汉英翻译纳入对外汉语学的体系,将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以《汉字字词教学》一书为例,书中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了汉语字词的基础知识,在阅读英文部分发现书中的汉语术语翻译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这本书可以窥见现在的汉语术语翻译的现状。
三、书中汉语术语译名存在的问题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为更好地与时俱进,体现汉语的先进性,我国语言研究学界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并从西方引进了颇为成熟的语言学理论。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最初的汉语语法研究深受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所以类似于词、词汇、语素、音节等术语是从别语中翻译而来,但经百年国内汉语研究学者的努力这些术语多了“汉语”内涵。但不等于所有与汉语相关的术语都可以随意地使用,汉语应该有自己的英语译名。现将书中涉及到的汉语术语翻译与汉译语言学辞典中汉语术语翻译对比情况如下:
(表1)
(表2)
通过如上两表我们能发现的问题如下:
(一)一词多译:汉字,词汇,声旁
1.书中的“汉字”有两种译法,一为character,二为Chinese writing。《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两词的解释为:character其中一个义项为文字,符号,记号;writing其中一个义项为(书写或印刷的)文字。
2.书中的“词汇”有两种译法,一为word,二为vocabulary。Word在《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的释义为“每种语言中词都是基本的要素,定义有争议。一般来说,词是语音和意义相结合的并至少有一个自由语素组成的语言符号”;vocabulary 释义为一种语言发展的一个具体阶段内说话者和写作者使用和支配的词的综合。从辞典中下的定义来看,vocabulary更是汉语中需要的对应的英语翻译。
3.书中的“声旁”有两种译法,一为phonetic radical,二为compound character such as how they signify the sound,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phonetic其中一个义项为“语音的”;radical其中一个义项为“部首”,从意译的角度来看较贴近汉语“声旁”的定义。再看Compound character such as how they signify the sound译为“表音的合体字”,这个译法翻译跟“声旁”的定义有所出入。
篇2
【关键词】教学语言 生成艺术 审美特性 分类和要求
教学语言艺术是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锤炼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美,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就教学语言的生成艺术,教学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语言艺术的分类和要求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 教学语言的生成艺术
研究教学语言艺术必须遵循语言生成的规则。如何正确有魅力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确需狠下苦功。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表述动机,教师的表述动机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心,这是教学语言表述动机的出发点。其次要有明晰的表述意图。这时的选词炼字连结着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是检验教学语言艺术高下的试金石。教师表述的意图和内容与学生听话的态度和特定的语言环境要相适应,教学语言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研究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要进行语言分析,而且与教学内容、学生心理、教学环境等密切相关。
二、教学语言艺术的审美特性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客观物质的社会存在,理应具有形象性。美学家认为“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点、线、色、形、音、韵,都表现为内容意义、情感、价值。”因此,教学语言的形象美的根本意义在于内容的合目的性和形式的合规律性。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是客观物质社会存在的反映,是教师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物态化的产物。它要求教师对所授的专业知识应深入感受、理解、想象、体验,准确、鲜明、生动地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使学生沉浸在此情此景中来学习语言和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审美体验。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要有形象美,而且要有科学美。语文教材内容是一个严密的优美的理论体系,是“无声之音,无形之像”,不仅具有真理的性质,而且具有审美的意义。教学语言应折射出人类追求真理的光芒,使学生体验到理智的满足和感情的愉悦。
三、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分类和要求
1.陈述性语言——洁净而流畅。教师在运用陈述性语言时,应力求洁净而流畅,象清澈的山泉流响,悦耳地流入学生心田。教师切忌口头禅,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流畅达,语调柔和,并突出关键词语。如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称得上教学语言艺术大师。
2.阐释性语言——活泼而有味。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古今中外的佳作名篇,只有经过教师内化和阐释作用,才能化为学生的真知灼见和智能的力量。教师创造性的阐释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都是不可少的。例如对杜甫《登高》诗中诗句的阐释,“万里悲秋常作客”,写出诗人作客异乡苦,孤单苦,多病苦,年迈苦,苦情也很浓烈。
3.点拨性语言——明晰而富有层次感。教学艺术的妙处,是善于引导。明晰而点拨性的教学语言,往往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导入深层次的思考,为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而欢乐,为获取新知而流连忘返。点拨要点在要害处,且需层层深入。
4.对话性语言——亲切而发人深思。教学中师生亲切对话,既贴近生活,又“教学相长”,是一种美好的教学境界。德国教育家海纳特说过:“创造型教师的特别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学生发现他们的自我。”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学氛围,师生亲切对话,共同探求真理,是创造性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教师凭借声威和体力,用强迫的手段进行强制灌输,学生必定反感,从而影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5.概括性语言——精约而易记。精确、简约而又便于记忆,是概括性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总结课中,概括性的教学语言则用得更多。“拎得起”与“展得开”一样,都是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的。
追求教学语言艺术,达到美好的境界,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成效的实践。“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教学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教学语言的言、情、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难设想,没有美妙的旋律,能产生动听的音乐;也很难设想,一教学语言贫乏的教师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
篇3
The benefits of reading has a lot of, I introduce you to the following:
1. Can make us see the world, don't go out, that is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2. Can improve our abilit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level.
3. We can make the change has the tutelage.
4. Can let us find a good job.
5. Can make us in an impregnable position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society.
......
Actually there are many benefits of reading, is up to you to find slowly.
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我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篇4
一、前言
初中艺术是学生了解艺术的关键教学时刻,但是现在初中艺术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这是由于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理念造成,因此现有初中艺术教育停止不前,甚至一些学校为了给主课让时间,停止了初中艺术教育课的开展,许多绘画、音乐课程只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具体的教学宗旨,使学生丧失了获得学习艺术、了解艺术的机会,因此本文结合初中艺术教育现今存在的问题,对初中艺术教育进行深刻探究。
二、初中艺术教育的问题
教实结合不当导致初中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偏差,教实结合的“教”主要指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形式,“实”主要指实践教学,分析问题时应当根据每一个点进行理论综述,首先是教师问题,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大体一致,中考的分数线有着明确的标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理论教学,却忽略了属于艺术系统的教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被排除在主流教学之外,教师也很少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导致艺术教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次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根据第三次课改当中,针对各个科目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对艺术类学科的教学目标有原来的“提升学生艺术认知”过度到“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艺术当中”这一理念的转变将单纯的初中艺术学习课程改变成为认知体验课程,主旨从原来的了解艺术过度到了与艺术融合,这一教学目标的转变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天赋,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观念,让艺术变成学生修身养性的基础,从而正面激发学生的人文感官及道德感官。但是课改虽然提出了有效的方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却没有按照这一目标执行,传统的针对初中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依然存在,学生知识能够从初中艺术教学课堂上了解到有关艺术的知识,却无法完成融入其中的环节,这从侧面证实了教实结合的教学方式还未成功。最后教学形式过于落后,我国针对绘画、音乐的教学模式已经固定,教师按照课程的流程进行教案编写,阐述知识点,阐述知识理论,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照本宣科的阐述知识理论并不是真正的教学手段,只会让有趣的内容淹没在无聊的重复当中,尤其作为艺术来说,一味的过分追求教学理念的传播让艺术丧失了机动灵活的特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艺术课程教学失败。而取其相反的过于激动灵活的教学虽然能够释放艺术的天性,但是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学生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并不能真正的认识到艺术带来的魅力,因此这种教学形式也是不可取的。
环境限制主要是指初中艺术教学当中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师水平的限制,现代初中教学中并不将艺术最为主要科目,因此配备的教师素质相对于其他专业科目的教师素质有所偏低,从业门槛以及从业理念也相对较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艺术学校中专毕业的学生都能够当初中艺术教师,造成了较为狭隘的教学环境。我国对这一方面并不重视,教学师资力量不够,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都缺乏有效的教学空间以及教学设备,因此这样的和环境限制了初中教学的发展。同样作为教学机制也是限制初中艺术教学发展的重点,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在现在的应试教育体系下不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艺术教育,认为艺术教育知识属于分科,这一理念的形成正是教育机制不讲艺术考核纳入到主题考核内容当中的原因,长此以往下去艺术教育将再此恶性循环中不断的丧失,最终沦为教学的附庸产品。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如何增强艺术教育理念,如何加强教育形式的转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三、初中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从当前我国初中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对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简单说明。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宣传初中艺术教育思想
要想更好地实现初中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从观念的转变上着手。教育关键是指导老师实际操作的价值标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进艺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形成一种艺术教育的共识。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校长开始,并逐层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心中,层层递进,分步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初中艺术教育机制
作为学校,需要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变化,建立起完善的艺术教育机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切实重视教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其次要纠正艺术教育机构中智育教育的倾向,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和智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需要纠正艺术教育单纯的艺术倾向,要将艺术教育和知识领悟相结合。
(三)为初中艺术教育提供恰当的教学资料
艺术教育需要有恰当的教学资料,为此需要在教材编写方面进行创新,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辅助教材的编写,并在教学过程中创立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艺术教学从学校单一个体向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元化的复合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可以建立起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最新的教育管理和学习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四、结语
初中艺术教学想要摆脱现在的困境其实还很难,主要在于应试教育体系的存在,这种体系一天不转变对艺术教育的态度,艺术教学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机会,同样社会和教学环境如果不改变也有碍于初中艺术教学的发展,所以作者再次呼吁,我们叫到学生学习艺术并非是培养伟大的艺术家,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艺术带来的人文魅力,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侧面提升学生的信仰力、道德水准,培养学生接纳他人融合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学会做人,这才是关键,因此初中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锦上添花的理念,更是促进教学提升教学的关键。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100―01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这句话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提问在课堂上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简单明了、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表达,巧妙地把学生带入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提问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促进高效课堂。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古人常说:“学贵多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学习的可贵之处在于有疑问,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疑惑,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是经过认真学习才能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学,通过自学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并且解决问题。例如,在自习课上,教师可以给一些试卷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及时请教老师,若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的话,可以在班上一起解答。除此之外,教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并且与教师共同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
二、趣味提问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提问的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提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且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以《荷塘月色》为例子,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这样设计有趣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荷塘里面的荷花吗,月光下的荷塘你们有没有关注过呢?在这个问题过后,可以让积极发言的同学谈谈自己见过的荷塘月色是什么样子的,在同学们发言完毕之后,可以再引入新课。可以这样说:那么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并且在文章中标记先生是怎么描写荷塘月色的,一会请几个同学来回答。学生们听到老师要提问,害怕自己答不上老师的问题,都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且找到答案。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三、互动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提出问题,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提问的教学方式来提问,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以《故都的秋》为例子,教师在新课导入之前可以先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有利于教师提问。例如这样的问题:在郁达夫那个时代,即使是秋天明艳繁荣的景色也不少,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在同学们阅读完课文之后,给几分钟让同学们思考。首先提问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然后再提问那些想发言但是胆小的学生,这样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最后经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知道原来是由于作者当时心情不好,导致不喜欢热闹的景色。通过写大自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闷之情,突出散文的特点。
篇6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语言艺术 教学
前言: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以往的方法和手段,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是在语言的艺术性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语言上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和脏话的情况,这直接导致学生会不自主的去效仿,不仅违背了教学的初衷,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语言形式。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必须让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能够积极的学习和理解,强化自身的语言水平。
一、教学语言规范正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任何一项内容或者是知识点的教学,都应该给学生以肯定的语气和权威的态度。所以,日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应在“规范、正确”方面努力。第一,教师应用的语言,应减少“还行”、“也可以”、“差不多”等字眼,必须从小来规范语言的正确性,将所模棱两可的语言进行减少,甚至是杜绝,否则很容易对学生的语言正确性造成影响,导致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很多的不确定情况。第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还必须在相关规范上做出较多的努力。例如,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达到规范的语言标准,利用“通过...表达了....”、“从....看出来....”等句式,简单明了的表达意思,强化交流水平。
二、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来讲,其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小学生,因此想要在最终的教学成果上得到理想的目标,就必须保持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以往,部分教师的语言非常生硬,同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此出现了强硬干预的情况,即便学生的成绩优秀,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语文能力上,则高度表现出“全班统一”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所有的形容词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过分的浮夸,从而减少学生的偏差理解。第二,在语言的生动性上,需要多多让学生发言,教师从旁指导。由此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告别以往的单项式教学,减少对学生语言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教师必须阶段性的练习和总结,了解到教学语言的不足之处,在生动形象方面不断的提升,给学生更多的感悟和体会。
三、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幽默风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现下的所有课堂教学,都必须打破“死气沉沉”的情况,而是要构建出一个理想的环境,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能力,教学语言幽默风趣,可以让小学生在欢笑当中,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减少死记硬背的情况。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语法、句式,或者是表达形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小笑话来实现,让学生将笑话和知识一同记忆,加强知识的媒介形式。当学生面临考试时,直接想到小笑话,进而想到了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在解题上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必须在尺度上有所掌控,积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想法。
四、教学语言音韵和谐
在语言艺术的分析和努力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必须将教学语言,表现出高度的音韵和谐性,由此来可以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王力先生指出:汉语言的形式之美因为它具有抑扬之美、整齐之美、回环之美。这些因素都是音乐所应该具备的,因此汉语言的形式之美也可以说就是音乐之美。汉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平易尽人、情真意切,声调也应当抑扬顿挫,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声传情,产生如品茶般余味无穷的魅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抑扬顿挫、动听悦耳的音乐之美。只有这样,才能给小学生以美的享受,才能陶冶情操,才能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
总结:
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地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语言上的提升明显,艺术表达明确。日后,应针对教学语言深入研究,推动各个科目教学的长久进步,为人才培养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周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2:152-155.
篇7
关键词:品味;感受;想象;比较
诗言志,诗是诗人志趣的反映,是诗人灵魂的闪光。她寥寥几言,款款数语,就能把人带进美的境界,或石破天惊,或余音袅袅,她堪称语言艺术中的最高艺术,她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诗人的心血,是诗人智慧的结晶。因此,很多诗人不惜做到“吟安一个字”而“拈断数茎须”或者“一字未安”而“绕室终日。”
然而,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古诗的时候总爱把古诗当作古文一样,一字一词地去讲解,然后把她翻译成现代汉语,叫学生背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讲就是:枯藤缠着老树,老树上有一只乌鸦,远处有小桥、流水和百姓家。在荒凉的古道上,有一个人骑着马在走。本来这首曲子描写的是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却被老师隔离得支离破碎,一幅美丽的图景顿时黯然失色。她圣洁的灵魂因此而玷污,她那博大精深的意境因此而变得平淡无奇,她的韵味已不复存在,她不再给人以美的遐想,不再给人以细嚼慢咽的满足。她已面目全非,失去了她夺目的光泽,失去了她的原汁原味。
那么,怎样才能让古诗这一最高艺术以她原来的姿态去走进读者的心里呢?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就是要在读中去品尝诗的韵味,在读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古之学者读书大都摇头晃脑,而且颇为陶醉,其神情难以言表。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去写老师读书的神态:“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我想此时的这位先生肯定已完全融入了书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之中,他此刻的心情恐怕比吃了任何一种美味佳肴还要舒爽。
当然,作为一名初中生,他们是不会在读中领会诗的深邃的内涵,也不会在心中勾画出蕴含在诗中的美丽图画。教师应以读带讲,讲中再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带入那神奇而优美的画面之中。如: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边读边作如下讲解:“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美妙绝伦,而西湖六月的风光更是无与伦比,美不胜收。红日当空,莲叶满湖,似与天相接。朵朵荷花姹紫嫣红,娇艳欲滴。莲叶上露珠晶莹,在阳光的映射下,闪闪发光,像一粒粒珍珠。微风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就像喝了一口陈年的老酒。那珍珠也一粒粒的滚动,显示出无穷的生机。此时,天空日丽,那红碧交辉的彩色画卷,令人心旷神怡。你会感觉到:此时的我已并非凡夫俗子,而已飘飘欲仙了,似在天上走,何似在人间。在这如诗如画的场景中送别友人,心中是何等的惬意,没有丝毫的哀怨和忧伤。”
经过上述讲解,师生共同走进了天堂般美丽的西湖,共同去领略西湖那“淡抹浓妆总相宜”的胜景。这样,我们既走进了诗的意境,又带给了学生无穷的美的遐想。如此讲读结合,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成诵,培养了学生欣赏古诗的综合能力。
另外,我们在讲古诗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只讲一首,而应联系其他与之内容相关的诗一起讲。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激发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如讲《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送别诗时,让学生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细雨如丝,繁花似锦的三月,表现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是在古道西风,杨柳依人的初春送别友人,作者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凄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是在奇寒无比,冰天雪地的隆冬送别友人,作者心中满怀惆怅。这样,一组送别的场面像放电影式的在眼前浮现,清晰而生动,这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还展示了古诗的无穷魅力与生机,带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篇8
【关键词】技术溢出;创新;测度
1.技术溢出与创新的关系
技术溢出是本企业的技术对外部企业的溢出(郑登攀、党兴华,2008)。技术溢出可分为外生溢出和内生溢出,外生溢出是指企业所无法控制的、自然和不可避免的溢出;内生溢出是指企业所愿意的、可选择的溢出(郑登攀、党兴华,2008)。尽管学者们都承认内生溢出的存在,如Nakagawa等人(2009)通过2000年以后日本的材料产业发展数据,研究了经济模式的转变条件下技术外溢结构的变化。他们对日本的全球最大的复合半导体材料公司,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在1980年至2004年间的专利申请进行了详细审查。通过分析,观察到了技术外溢和经济模式转变下的关系。他们发现,在工业社会中,内部技术溢出成功地推进了创新。与此相反,在信息社会,区域内和跨区域技术溢出的机会减少了,部分原因是经济停滞,以及经营战略的组织惯性。
在后信息社会,伴随着国家科学和技术政策和企业管理改革的发展,技术外溢出现于不同行业,经济也复苏起来。但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针对外生溢出的,且集中于FDI的技术溢出。FDI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溢出渠道对东道国企业产生影响,即水平、前向和后向关联。Madsen(2007)研究了超过135年的经合组织国家在技术引进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方面的数据集,实证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与知识引进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数据表明,1870年至2004年间,知识溢出已经成为经合组织国家全要素生产率收敛的一个重要因素。Sinani和Klaus (2004)。研究发现,该溢出效应的大小与传入的外国直接投资公司的特点和接受的当地公司有关联。更具体地说,技术溢出受到外国投资公司使用的策略和接受的本地公司的规模、所有权结构和贸易方向定位的影响。Watanabe等(2001)研究了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产业研发战略的影响。他们指出,人员、货物和信息的跨境流动,以及技术与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互补性增加,加速了经济增长和全球技术溢出效应。他们通过技术溢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技术溢出对于产量增加的作用,及其同化能力,并试图查明同化能力的来源和机制,以指导企业调整研发战略。
2.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技术溢出的研究大都以区域或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陈涛涛、陈娇,2006;邱斌、杨帅、辛培江,2008),认为FDI总体上提高了中国工业的生产率,水平联系产生的行业内技术溢出效益显著存在。随着全球化和生产非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前向和后向关联产生的行业间技术溢出问题研究逐渐增加(Amiti and Freund,1999;Lopez,2003;邱斌、杨帅、辛培江,2008),认为中国行业间技术溢出与行业内相比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实证检验所表现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是由于忽略了制度因素所致,从而使FDI的技术溢出效果被高估。以往研究多从外资企业角度出发,近年不少学者开始从东道国角度出发,研究东道国自身吸收能力、市场竞争程度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作用(蒋殿春、张宇,2006;黄凌云、范艳霞、刘夏明,2007)。另外,政策因素也被认为是影响技术溢出的主要因素。Watanabe 等(2004)以日本政府主导的研发联盟在过去四十年的情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政府对于技术溢出的影响作用及其局限性。他们认为竞争对手合作的原因是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参与者之间的技术外溢与技术和经济的整体性。
3.技术溢出的测度
技术溢出的测度研究思路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测度社会收益率;第二种是经验回归法。社会收益率测度法的依据是外部性模型中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的结论,如果能测度出社会收益率,减去私人收益率,就可以推算出收益外溢的比例。但是,社会收益率方法一般适用于能明确测度社会收益率的领域,必须有确定的技术创新项目,而且其外溢影响只在一定范围之内,该方法才能较好地测度社会收益率,否则会因成本过高而无法操作(Griliches,1992;沈坤荣、李剑,2009)。国外学者Hur和Watanabe (2001)则运用动力学的概念,研究了增加技术同化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运用动力学速度的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估算。他们使用日本制造业的技术经济数据集,发现R&D溢出具有一个积极和重要的外部性。体制的影响对于加速同化能力是关键的因素。他们认为,动力学方法可以代替回归的方法,计算技术吸收和同化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登攀,党兴华.技术溢出对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倾向的影响研究[J].科技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63-67.
[2]Masahiro Nakagawa, Chihiro Watanabe, Charla Griffy-Brown. Changes in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structure due to economic paradigm shifts: A driver of the economic revival in Japan’s material industry beyond the year 2000[J].Technovation.2009(29):5-22.
[3]Jakob B. Madsen.Technology spillover through trade and TFP convergence:135 years of evidence for the OECD count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7[72]:464-480.
[4]Evis Sinani,Klaus E. MeyerSpillover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FDI:the case of Estoni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445-466.
[5]Kwang In Hur,Chihiro Watanabe.Uninten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 between two sectors: kinetic approach[J].Technovation.2001(21):227-235.
[6]陈涛涛,陈娇.行业增长因素与我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6(6):39-47.
[7]邱斌,杨帅和辛培江.FDI技术溢出渠道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9):20-31.
[8]Amit,I M and Freund, C. An Anatomy of China’s Export Growth. 省略/EITI07/amiti.pdf
[9]Lopez,J.NAFTA and Mexico’s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Using Micro level Data [J].Journal of LACEA, 2003, 4(1),pp. 55-98.
[10]蒋殿春,张宇.行业特征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10):21-29.
[11]黄凌云,范艳霞,刘夏明.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效应[J].中国软科学,2007(3):30-34.
[12]C.Watanabe,M.Kishioka,A.Nagamatsu.Effect and limit of the government role in spurring technology spillover ―a case of R&D consortia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J]. Technovation.2004(24):403-420.
篇9
1.1要熄火,不要浇油
一些医疗纠纷发生时,往往在现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方人员情绪都很激动,作为院方管理者,到现场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双方情绪而不是解决谁是谁非。在平熄情绪、现场疏导时语言非常重要,稍有不慎会令局面失控。院方管理者应采取:人进我退,人躁我静,人急我慎,人热我冷的方针。要以家属的心态去体验、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切忌同步急躁。要头脑冷静,慎虑思考,多记多听,少言慎言。弄清纠纷根源出自何方,性质为何,患者家属想些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此方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提出处理纠纷的办法时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切中根本,抓住要害,让患方心服口服。
1.2调解、和解医疗纠纷既要专业化,又要人性化
患方向医院反映情况,本身就对医院医务工作有—定意见或看法,感觉医院的工作给自己带来了痛苦,造成了损失或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们的目的,在于给医院工作“提意见”,甚至是“讨回公道”。在与患方的接触中,特别要注意使用尊重患者及家属人格的文明礼貌语言,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应当使他们感觉到:院方是认真负责的,是有诚意解决问题的。接待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懂得有关法律、社会知识和医学心理学知识等,对事物有一定洞察能力,对来访者的性格特征、思维方法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观察,并能恰如其分地实施相应的对策。由于来访者的病情后果不同,社会地位、生活条件不同,文化层次和年龄不同,对问题所持的态度和反映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很直率,有的可能很婉转,有的很激烈,有的很和缓。接待人员应能根据上述特征,把握分寸,争取把纠纷解决在调解、和解之中。作为院方人员谈话要讲究语言技巧。俗话说,一句话能使人跳起来,一句话也能使人笑起来。接待人员应善于通过语言交谈,同来访者沟通思想,建立感情,同时掌握其真实动机和要求,入情入理,将心比心地交待政策,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对来防者提供的情况,要做综合分析,因为其反映的主要情况往往不一定是主要矛盾,而非主要情节亦可能是主要矛盾。故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而不是在它之前。
1.3态度和蔼、有信任感
接待人员对来访者必须坚持文明接待,要持有关心和同情的态度,使之感到亲切温暖,一定要给病人一个公正感、信任感。当谈及问题实质时,患方人员可能会大吵大闹或哭个不停,接待人员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疏通引导,态度冷静地进行处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院方都应该从病人及其家属的角度出发,让对方坐下来。管理者应耐心倾听,并详细记录,就是有过分言语也不要急,不要中途打断,忙于解释,更不允许其他人员乱插嘴,等病人与家属把话说完。在事情真象未搞清之前,不要轻易表态,以免为以后解决纠纷带来不利,但有些纠纷很明确,就因服务态度问题,则可以当场解决,不必再拖。即使遇到较难解决的复杂纠纷,也要适时安慰病人与家属,既不激化矛盾,也不要上交矛盾,更不要推诿病人,而应想方设法化解矛盾,赢得患者的信任。
2处理问题应讲究语言艺术
2.1选择性语言
医疗纠纷的来访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知识分子、有工人农民,有高级干部,也有无业人员,每个人都各具独特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因而接待人员在讲话时应针对各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以及在家庭成员中所处的地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谈,要掌握对方的心理变化,采用各自特有的浯言形式进行交谈,使其听起来入耳。作为院方工作者,要尽量利用来访者的个人特点,说服患方代表中的某个或某些人,接受正确的观点,再由他们去影响其他人,使患方由不理解转为理解,双方能在较为平和的气氛中坐在一起交谈,以期共同解决纠纷。
2.2灵活机动的语言
交谈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僵持、尴尬场面。院方说话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根椐对方心理反应采取机动的谈话策略。首先应防止话说过头,引起对方反感。其次要随时了解对方谈话的心理动机,根椐其表现,同时,因地、因人灵活机动地进行处理。对方往往千方日计地要院方承认其所述的问题,要求院方迎合他们的想法,实现他们的目的,而院方应想方设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意图尽量传递给他们,使双方思想渐渐接近。为了改善对方的心理状态,可以用暗示性语言,引导患方自己讲出有利纠纷缓解的话语,在稳定对方的同时,利用其能够理解院方的意图,达到双方配合、妥善处理的目的。
2.3坚持原则,公正解决
目前的医疗纷纷,一半是要求经济赔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不能偏袒医务人员,也不能一味迁就病人,要做到既有原则,也要讲究方法,在查清纠纷真象后,确定是非过失纠纷的,我们向病人及家属赔理道歉,批评当事人,并承诺改进工作与服务态度;是过失纠纷的,按有关规定和处理办法对患者进行经济赔偿,对当事人进行处分。但也有些病人与家属有备而来,认准一个理,就是要赔钱,而且狮子大开口,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否则就没完没了,纠缠不清。碰到这种情况,作为院方应态度明确,坚决进入行政、司法程序,通过行政、法律解决问题,让其打消无理索赔的要求。医院不能怕医院形象受影响,给钱息事宁人,其结果,一是纵容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或不法行为人,以医疗外伤为借口,谋求经济赔偿。二是会挫伤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只要一死人就是医生错,不分青红皂白就赔钱。三是违背科学,当事人也受不到教育,诊疗确有过错,是责任,还是技术,该鉴定就鉴定,不要回避。通过法律解决最公正,所以医疗纠纷不怕,不推,不拖,只要态度坚决,实事求是,对国家、人民、个人和医院都是有益的。
2.4整体语言
篇10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应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状况,如果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他们熟悉的地方文化资源无疑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澄海区中小学艺术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澄海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的韩江入海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后几经易制,2003年成为澄海区,隶汕头市,现有面积402.5平方公里,人口75万(2008年)。在澄海民间,保存了大量具有浓厚潮汕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潮剧、潮州大锣鼓、丝弦乐,潮汕童谣、方言歌、版画,剪纸、纱丁、抽纱、嵌瓷、灯谜、香包艺术等,还有极具澄海地方特色的西门的蜈蚣舞、永新的鳌鱼舞、隆都的西头鹅舞等动物舞蹈。这些地方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的艺术门类,富有强劲的生命力,为澄海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近年来,澄海中小学通过对潮汕民间艺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归类,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引进了大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并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案例,成为地方、校本教材建设的雏形。如澄海实验学校的《少儿潮剧演唱基础训练》、《潮剧欣赏基础》、《潮语语音与合唱训练》、《潮汕动物舞蹈欣赏及训练》等音乐课校本教材,《潮汕儿童版画教程》等美术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书法楷书训练》等书法艺术校本教材。又如建阳小学,通过对众多教学案例的整理、提炼,编写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资源包》,内容涵盖《潮汕童谣歌》、《潮汕民俗歌》、《潮汕锣鼓》、《潮剧行当》,《潮剧欣赏》等。再如华侨小学的《木刻版画教材》等。在教学中运地方艺术教材,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艺术为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民间艺术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意识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乡土艺术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与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辐射作用。
二、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认识艺术世界的过程。澄海区的艺术教师们会在音乐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介绍潮乐、潮剧、潮曲的特色和技巧,师生有时还会进行即兴表演。例如,树础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选择《天乌乌》、《桃花过渡》这样一些有吸引力的歌曲、短剧,让学生欣赏,然后利用《客鸟声客客》、《新编桃花过渡》等地方音乐素材进行示唱、演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美术课上,他们会介绍澄海作为“版画之乡”的文化历史,使教学内容具有地方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在教学方式上,他们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经典引导”与“乡土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把现行国家教材与乡土教材进行高度整合的成功之路:例如,澄海区建阳小学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现行教材与乡土教材融合的大胆尝试,他们以现行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们把从周边社区采集来的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并对曲调节奏、歌词进行规范,对内容、形式进行修改、整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他们共整理出校本教材8个资源包;莲下中心小学的古筝队在各种比赛中以演奏潮筝曲而大获成功,这得力于该校音乐教师对古筝的创造性教学,他们既遵循古筝演奏的一般规律,又改进了潮筝演奏技艺,编配新的潮筝曲;实验学校教师则安排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课时的潮州音乐教学,课余时间则加强潮乐的集体训练;莱芜中学把当地工艺美术引进了美术的课堂教学,如丝网版画、羊毛编织、民间玩具等地方工艺美术,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他们的艺术素养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效果。澄海区现有中小学艺术科教师大多受过系统、规范的高等艺术教育,又主要来自潮汕地区,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对利用潮汕文化资源进行艺术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
近些年来,澄海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剧、澄海灯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等为主要传承项目,重点突出蜈蚣舞、潮州大锣鼓、澄海版画的传承,为此加强了对中小学艺术科教师的地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一批本地民间艺人、艺术家被请进校园,为全区中小学艺术科教师举办潮汕地区音乐、曲艺、美术工艺以及其它艺术门类的讲座。学校艺术教育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后将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感受家乡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进地方艺术进课堂,营造校本艺术教学的浓厚气息,在家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让优秀的地方艺术内容走进课堂确实不失为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
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适当地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澄海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昌明,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民间艺人队伍庞大,业余艺术团体遍布城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业余剧社(团)最多时全县达到60多个,大量新旧剧目上演。澄海还享有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的美誉,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在澄海这样一块具有浓厚地方艺术氛围的土地上,中小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澄海区中小学校组建了大量业余课外兴趣小组,每所学校至少有5个以上的兴趣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这些课外艺术活动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十分符合当地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学现状。例如,澄海区教育局自2003年来,坚持每年举行学生潮剧演唱比赛,参赛选手众多,为潮剧事业的发展挖掘了一批批新苗;华侨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以版画见长,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学生版画作品集《大师的画》、《太阳花》,美术作品集《心灵的画》,五十多件学生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或收集于画册;建阳小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引进潮汕音乐教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潮汕民间艺术在该校开展活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涌现出一批潮艺爱好者,他们多次参加当地重大节日晚会,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建设贡献了力量;澄海实验小学以“传承潮汕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课题,积极探索自制的具有潮州音乐特色韵味的“竖吹竹笛”进入课堂,将澄海动物舞蹈和潮州锣鼓引入课堂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校自编地方舞蹈、自创潮语童声合唱节目、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澄海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连续四届参加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四个省一等奖的佳绩;莲下中心小学将潮汕儿童版画和书法引入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举取得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五个全省一等奖的佳绩。
一直以来,许多散落于群众中的传统优秀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局限,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越来越少,许多民间优秀艺术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更有一些民间音乐己经到了“人走歌息,人去艺绝”的程度。澄海区传承优秀地方艺术从中小学抓起,笔者认为,此举善莫大焉,值得提倡。地方艺术是当地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优秀艺术的传承是文化传承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地域的标志,积极将地方优秀文化艺术引入学校课外兴趣活动,是让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得到传承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澄海区中小学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纳入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通过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从而使学校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在途径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艺术不仅能够把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传递下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故土的健康情感,同时引领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