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就业范文

时间:2023-04-10 07:5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学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学就业

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建筑学 就业前景 就业指导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42-01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公办高校建筑学专业长期以来就业形势较好,这主要由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输出机构间的供求关系决定。那么建筑学就业前景和就业形势具体如何呢?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又该如何开展呢?

1 建筑学专业特点

建筑学专业重点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能力的设计人才,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能在设计部门独立从事设计工作,并要求其具备多种职业适应能力,成为通才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是一门理工偏艺术类的学科,因为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很多美学的培养和熏陶,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建筑学同许多学科互相渗透,社会学、环境工程学、城市科学、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都对现代建筑学产生了影响,极大地扩大了建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

2 建筑行业就业形势、方向及前景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部分学生进入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一部分学生(硕士以上)留在高校从事科研项目或担任高校教师;一部分同学考取国家规划、城建部门公务员,从事规划管理等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进入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少部分人待遇较高。一般情况,刚参加工作时,月薪在2500~4000元,如果进入效益比较好的设计院,年薪也可以达到七八万。工作五到十年后,普通的建筑师一年拿到十几万的收入,工作十多年的可以拿到30万左右,所以这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专业。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达到相应的工作年限并具有相关工作经历,还可以参加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一级、二级的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若考试合格后,可以到相关部门注册、备案,获得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人类要生存发展,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就会不断进行各种建设活动,所以建筑学会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建筑学专业顺利毕业的学生不但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有良好的艺术根基;因此该专业的人才除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一些综合性工作,也可以向艺术方向发展。

3 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探索

国内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00多所,其中开设建筑学专业的独立学院有50多所。为了让让独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在与全国其它公办高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除了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也至关重要。

3.1 就业指导方法得当、贴合实际、注重实效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都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就业。然而就业指导课大多只是讲授普遍专业都适应的通用知识,而且较多老生常谈、生搬硬套。而真正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对应专业教学环节的就业技能培训较少。学生在日常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与职业相关的就业技巧、提高职业和就业素养及有意识联系今后就业方面的准备等就明显不足。当前,从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团干部和辅导员。他们指导就业工作的优势在于管理工作专一、政策熟悉、掌握许多就业信息和工作实例。但是从事与专业知识能力结合的专业就业指导的教师较少,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就业意识和岗位需求的老师不够多,有些高校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师配置。因此,提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和专业特点,有意识地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索。

3.2 普遍问题亟待解决,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对专业就业方向与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像一个职业工作者一样站在一定专业高度对专业全面认识,对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认识不足,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学生对自身特点认识不足,选择工作岗位盲从、跟风。对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茫然,因此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带有随意性和盲从性。这需要我们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并想办法认真解决。大多数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设计作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也相对不足。部分同学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往往只能依靠于书本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后“干什么、如何干好”缺乏系统、可行性的思考,一旦到了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就显得无从下手。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改变这些现状才能实现我们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

3.3 就业指导与建筑师业务实践相互结合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发展的大方向是考取建筑师资格证并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建筑师业务实践对学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安排建筑师业务实践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既能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又与实现良好的就业指导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学生通过真实工作场景的职业认知过程,职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后,又重新返回学校,进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完善,才能更好满足岗位需求,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建筑师。

总体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探索研究建筑学专业特点,选准专业教学和就业指导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业务课教学和就业指导巧妙、有机的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和提升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新途径。这有这样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促进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才能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目标。同时这也提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效果,增强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条探索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建筑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筑工程设计中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以及大型工程国际化招投标的推行,促使建筑市场逐渐趋向规范化、国际化。而过去传统的建筑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的变化,出现了在校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缺乏良好对接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尝试通过课程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得到优化和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1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根据对建筑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材料、建筑历史、建筑施工等,其内容涵盖方案设计、建筑历史及理论、建筑技术和施工几个方面。同时,从事设计工作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熟练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编制施工方案的能力。因此,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划分知识模块,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适当增加人文艺术类课程。在制定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以毕业生实际从事岗位需要和必备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为依据,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模式,将课程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划分为通识基础、设计系列、理论系列、美学与人文素质、建筑技术五大课程群。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加强基础,注重实践,通过分阶段的建筑设计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设计思维及创新能力、方案沟通与协调能力[1]。

2改革前后的课程体系比较

传统的建筑学本科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基础美术训练、制图和表现能力、平面功能划分和空间布局、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可以结合目前世界建筑发展趋向,增加建筑节能、生态建筑等课程,结合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增加建筑师业务、建设法规、建筑施工等课程。加强学生美学素养的形成及提升,增加建筑美学、建筑赏析、建筑绘画及表现等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加快和完善校外实习平台的建设,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参与到专业实习中。

1)原有课程体系。

以我校为例,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具体课程涵盖内容。

2)改革后的课程体系。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立足于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学生的建筑绘画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划分为通识基础课程、设计类课程、理论类课程、美学修养与人文素质课程、建筑技术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六个课程群,形成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建筑设计为核心,建筑理论和技术为支撑,结合实践,渗透美学和人文知识的课程体系[2]。

3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都应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及工程施工知识,毕业后能在设计院、房地产企业、建筑施工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工作。因而,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1)明确目标,分层次提高。

专业能力的提高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技能,包括场地设计、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建筑方案设计、快速表达等。这一层次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一般的设计工作。二是创新能力,设计实际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根据建筑及环境的复杂程度不同出现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结合场地要求和现代建筑的发展,提出最合理的解决建筑和环境问题的方案。所以创新能力是理解力、创造力和协调能力的综合[3]。

2)学分制改革。

国内目前的学分制借鉴于国外大学的做法,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自,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课,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学生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包括:专业选择权、学业规划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教师选择权,但从学分制的实施来看,国内主要停留在课程及教师的选择权上,并且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程的选择性有限,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因此,如何加大学生对于课程的自主选择性,允许学生选择辅修方向,协调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实现跨专业和学科选课等,都是推行学分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

建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与市内多家设计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使其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以利于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同时便于学生了解行业需求,明确专业学习内容,完善知识体系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完成就业对接[4]。

4结语

根据建筑学专业评估要求和行业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依照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樊莹,董晓婉.浅谈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及实施[J].教育技术研究,2012(4):211-212.

[2]孙超法,张万奎.建筑学专业“一心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87-88.

[3]邢双军,方勇锋,陈跃.以能力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105-108.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类毕业生;调查;就业指导与教育;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城镇化、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建筑类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以便能够进一步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但在建筑设计类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让建筑设计类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成为摆在学生和相关高校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筑设计类学生就业思想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建筑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思想动态,根据工作需要笔者对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院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等三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无记名就业思想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其中男生43人,女生66人。天津市生源39人,外埠生源70人。学生来自城市的为83人,乡村为26人。从调查结果综合来看建筑设计类毕业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被调查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较清楚的认识,能够围绕自己所学专业选择就业单位

在本次调查中有101人选择对所学专业喜欢或较喜欢,认为自己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较深的专业理论及设计知识和实践技能。有3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专业理论是自己就业的优势,有39%的认为自己在校过程中通过实习及实践具备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技能。同时有52位被调查学生将专业对口和兴趣爱好列为求职就业过程中的首选因素。

(二)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毕业后留在直辖市或沿海发达省份就业

在本次调查中,有83%的学生希望毕业能够到直辖市或者江苏、浙江、广东工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直辖市或者发达省份能够给施展个人才能提供较多的空间。随着中国许多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大城市或者说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社会带来知识和观念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在迅速发展经济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给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二是大城市或发达地区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学生自身期望值较高,建筑设计类三个专业均从事与城市设计行业,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省市发展机会较多。三是大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天津等信息前沿城市,信息更新比较快,在这些城市发展,虽然压力稍大,但专业起点相对要高一些,知名设计院所较多且层次鲜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建筑设计类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和自己的薪资有较高要求

在本次调查中,有88名同学选择国营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仅有四名同学选择愿意去民企或私营企业就业。同时,对于自己的月薪最低要求选择中,有31%的学生选择3000-4000元,有20%的学生选择4000元以上。这从一方面反映出当前建筑类专业就业情况较好,另一方则告诉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一种脚踏实地的作风,切勿好高骛远。

(四)学生在就业意识和就业准备情况不容乐观

在本次调查中,有近41%的学生在升入毕业班后才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近80%的学生选择了考虑过,但没有详细做过职业生涯规划,12%的学生从没想过要做生涯规划。通过这组数字清楚的表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较为关注专业学习,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较为淡薄。同时分别有56人和45人选择对就业形势、政策和毕业生就业流程不太了解。在求职方式上,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95%的学生选择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或者是先实习,再双向选择,从侧面反映出我系学生获取就业信息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求职平台寻找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被动性。

三、对策建议:

(一)要继续加强对非毕业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清楚在求学期间每个阶段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毕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引导毕业生做好择业前的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及时利用就业讲座、学校就业网站、校讯通等形式,及班级骨干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工作,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流程,了解本校对毕业生就业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引导他们更新就业观念,把握就业机遇;引导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职业观念,把握“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教育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克服从众、攀比、依赖的心理,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确保其顺利就业

(三)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

利用毕业生就业教育大会,加强对学生报考村官、研究生和公务员的指导,教育毕业生辩证地看待就业环境这一问题,发达地区,条件优越,但人才过剩,而欠发达地区,条件虽差,但人才缺乏,个人发展机会较多,从而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调整预期,特别是非津籍生源的学生,大力鼓励他们回自己的家乡就业,鼓励他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们还应在学生就业教育中加大创业方面的指导力度,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个人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开辟新的就业天地,有效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四)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关注困难学生特别是双困生的就业,密切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鼓励他们准确定位,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有重点地推荐其就业,尽可能的给他们优先推荐合适的岗位,以帮助他们顺利毕业和就业。

(五) 加强毕业生招聘会的现场指导,重视培养求职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准确的推销自己

针对毕业生求职能力较弱的特点,我们应尽快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特别在招聘会现场对学生进行最直观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多投简历,争取更多的机会,注意应聘时的礼节礼貌,教育毕业生正确自我推荐,既不言过其实,也不过度谦虚;教育毕业生既敢于又善于竞争,帮助一些毕业生克服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的弱点,让他们充满自信、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在职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参考文献

[1] 邱飞.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探析.2008(2).

篇4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E-mail)。

摘要: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也有所区别。文章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为例,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导向,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支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为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践技能;适度创新能力;居住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应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综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与深化能力、施工图制图能力、建筑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来承担。但是目前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像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法规等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除了正确制图与识图外,学生在方案理解、规范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巩固,方案设计能力、施工图制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强化,否则无法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综合表达能力。 继一年级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以区别于本科?如何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的优势?如何做好二年级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与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二年级专业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将二年级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于居住小区规划方案中,强化、巩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整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作为目前最普遍的设计项目类型,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都会有所接触,而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会进入此类设计企业,因此,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整体入手,搭建道路骨架,进而完成总体布局,其后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学生由二年级单体建筑设计核心技能的培养,转入三年级从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与二年级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理念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状况,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以 “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因岗施教,即以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与理论课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业设计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本科层次的设计课重在培养学生对较大范围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处理能力[1] ,以及规划方案的构思与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能力,高职的设计课程更多的是因岗施教,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案表达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能训练,以满足建筑师助理辅助、深化与完成主创建筑师方案的岗位需求。但是,高职教育毕竟有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使学生从业之后不仅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还能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所需技能,分为居住小区规划基础知识、居住小区规划案例抄绘与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方案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状况与技能掌握程度,设置不同技能的训练环节,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层面层层递进,每个教学单元都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来讲解相关知识(见图2)。如以真实案例讲解居住小区规划四大基础知识点:功能布局、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以真实案例进行抄绘与分析;以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模拟题目;以设计院真实成果文本样式作为方案综合表达要求的标准参照。为了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该课程立足高职特色,每个教学单元均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像本科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是把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放在与小区方案规划设计知识直接相关的四大基础知识点上;第二单元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第三单元主要强调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构思则重在独特创新性与多方案的比较性;第四单元的方案综合表达技能训练,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图纸表达的手绘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把总学时的一半时间安排在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训练上,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把灵活运用各种软件与图面表达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需要重点强化的技能,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能力的训练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四个教学单元,进行反复训练。

图2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框架 这种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包括“技能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技能评分、单元小结”等环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一个课题训练、一个技能掌握”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每个技能单元的难易程度设置计分权重,在期末叠加评定学期总成绩,以改变以往笼统的计分方式 (见图3)。

图3 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踏勘与案例调研,强调工学结合,实践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1],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单元式教学”、“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真实案例讲解、纠错式案例抄绘与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别于本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巩固与强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可利用直观的3维动画视频展示,并采用知识点循环巩固的单元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案例抄绘单元教学中采用“纠错法”, 即针对案例中存在的表达错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深入领会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表达技巧。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尤为关注,为此,在方案综合表达单元安排Photoshop(总图渲染)、Illustrator(分析图绘制)、Sketch up(模型构建)、In design(图纸排版)等软件使用的训练环节,由专业教师结合案例教授软件操作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评选,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技术真实展现个人小区规划方案,优胜者的方案将留作教学视频,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动画软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单体作品的机会(见图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4 学生方案综合表达案例 五、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专门针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二年级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应用,也是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成果表达上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居住小区规划类知识的学习,及其从整体到单体设计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静,李佳艺. 拓展・创新・互动――建筑学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D]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P. R. China)

篇5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课程现状分析

1.知识更新慢,理论课程设置较多

我国对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教育方式一般都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老师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对课程设置上普遍都是在理论课程上设置较多的课程。这样肯定会导致学生只会在纸上谈兵,没有实践能力,这是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而且建筑装饰行业的先进理念信息传播很快,但是并没有在课本上显现出来,让学校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2.教师水平不高,理论与实践一起教

当前我国在高职院校缺少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老师的来源一般都是应届毕业生,那么老师就没有专业的教学经验,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还有情况是老师根本就不懂对高职建筑装饰的设计,只不过是按照课本教课,就是简单的画画效果图和透视图就行,没有形成整个学科的科学体系,而且老师在对理论和实践的授课中往往都是一个老师,老师的低素质就可能导致学生没有获得知识。

3.对交叉学科的构建不完善

已经就业的学生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对建材市场进行及时了解,在室内外设计的时候,往往只会设计,不会考虑施工,一般建材的购买都是都施工方进行的,那么对于建材要求的标准与设计师就会有很大出入,很可能影响整体的设计美感。此时,就需要在学校中开设与建筑装饰专业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高职建筑装饰的知识。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就业情况

1.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首先,每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都会带动就业人数的增长,我国建筑行业带动了高职建筑装饰人才的就业,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当前我国在建筑装饰行业中的工作人员水平都不是一样的,有好多的农村走向城市的务工人员,他们之间就是通过师徒、队这样的方式传递经验的,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没有先进的装饰理念,那么他们的装修水平就是有限的,不能提供理想的装修效果。那么就需要受过专门训练,拥有先进理念的人才来弥补这样的现状。

2.近几年我国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进过调查发现,我国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毕业后百分之二十都做了销售方面的工作,还有些做关于建筑装饰的网站推广工作,或者在装修公司为客户进行材料介绍,或者给装修工人进行指导。还有的学生就没有从事建筑装饰这个行业,在一些公司做做文职类的工作,或者直接自己创业开店等等。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了建筑装饰的设计师,而且薪酬也是十分可观的。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建筑装饰人才

1.加强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注重在实践经验上的培养,从家装开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家庭装修的设计技术,吃透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每个类型的室内设计都是相联系的,从“小”做起。让学生识别国内外各种优秀的设计图纸,并且对基础图纸做到了如指掌,很好的把握绘图技能,因为这是设计的基本功,对学生的培养更要注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中的每个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与市场相结合调整课程结构

在学校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考察,不能迅速的了解市场动态,也没用把握到当前的流行潮流,所以在课程结构上就会明显赶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所以,不论是学习领导还是授课教师都要及时关注市场动态,跟上时代步伐,例如当前的室内设计由于人员已经几乎百万了,已经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那么对学生就要开辟新的出路,在装饰上进行个性化教学,调整课程结构,细分高职建筑装饰专业,让学生掌握特色中的特色。

3.完善设备,提高授课教师素质

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中对设备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要掌握绘图这门技术,那么就对电脑的性能要求有所提高,对打印方面的机器要求也高,这样才能提高设计的质量。那么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另外,我国教师经常是身兼好几职,不仅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且还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还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对老师这样高标准的要求,老师一般是不能样样精通的,那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难免会有所疏忽,所以就加强对老师专门技能的培养,有必要把基础理论老师同实践课程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区别开,并且招聘经验丰富的教师,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全方面的培养。

结语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蓬勃发展,建筑市场异常火热,人才需求量很大。同时,由于建筑行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各单位人才缺口异常突出,懂设计、能施工、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的技术人才成为建筑公司竞相争抢的对象。因此,如何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工程处理能力、工程施工组织能力成为各学校建筑工程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的院校,@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刻不容缓。

近年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和规划,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无疑给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环节普遍对应用能力锻炼作用不甚明显,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学时设置

实践环节学时少,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又是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课程内容涉及房屋建筑从基础到主体结构到装饰装修以及附属设施等多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每个环节涉及的技术指标、施工方法又多种多样;施工机具选用、人员安排进度计划的制订等又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状况随时调整,这就要求分别设置工程阶段的演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如何既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和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案例多种多样,条件复杂多变是建筑工程最突出的特点。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工程能力是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院校仍主要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在全部理论课程讲授完毕之后,由教师给出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室内集中一至二周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工程实际,做出的方案仅是纸上谈兵,无实际操作意义,更无从谈起对解决工程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学生对专业特点和工作性质了解不多,没有明确的目标,为了完成任务获得学分而照搬例题过程,没有发挥主动性,无法起到培养工程思想的作用。

(三)缺乏实用的设计软件

应用型院校建校时间短,相较传统工科院校硬件设施有较明显的差距。现今,建筑工程行业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管理,均在朝信息化方向迅速发展,各种设计软件(如PKPM、MIDAS、CAD等)、管理软件(如BIM、广联达等)的使用越发普遍。但是很多学校都未及时建立相应的专门实验室,未配备齐全各类软件,使得学生就业时对这些软件知之甚少,根本无从谈起操作和运用,与就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

三、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整实践环节的设置

1.增加实践环节学时。

立足于我校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践性人才的办学目标,报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同意,对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满足课程学时总数大规定的前提下,精简了一些过于复杂的原理分析、公式推导部分的理论教学的学时,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做实际操作,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调整实践环节开展时间。

对各门专业课的特点详尽梳理,调整实践环节的开展时间,以知识点的系统性为中心,将实践环节分散到课程之中。例如:在施工课程中,土方工程内容包括场地标高确定、整平方法、土方调配、土方施工机械等,有一定的系统性,又相对独立于其他章节内容。可以将之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授课单元,知识点讲解后及时给予工程背景,进行土方工程实践教学,既避免全部课程结束后开设实践环节导致的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又能全面演练工程涉及的各个方面。实践环节分散设置,针对性更加明确,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更为深入。

(二)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针对学生对专业方向认识不够清晰,学习中茫然无明确目标的问题,系里经多番努力与多家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专业对口单位签订了协议,建立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办学。定期邀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学生对工作前景有明确的认识并及时了解行业当前新技术、新成果,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积极性、主动性高,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三)校企结合培养专业软件使用能力

经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建筑工程设计软件实验室、施工管理软件实验室相继建成,配备了最新的设计和管理软件。每个学期设置一门软件应用课程,学生人均一台计算机,课内随时演练软件使用,掌握软件的基本功能及常用命令的操作。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学生对软件的运用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由专业课教师带队将学生分批送入实习单位进行为期2~3周的专业软件使用集训。接收单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软件应用技巧、注意事项、结果判断、参数调整等具体应用方面的指导。真实的工程实例、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软件应用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大实践环节比重,以知识点系统性为导向,将实践环节分散到理论教学各阶段,避免了知识点遗忘以及内容脱节问题,使实践环节设置的针对性更加明确。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技术专家进课堂,专题讲座的定期举办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紧扣就业需求,着重对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校内前期基本操作学习与实习单位真实环境具体项目实际演练相结合的模式,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工作的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育,2012(01):77-80.

[2]阮建凑,陈颖.基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66-168.

篇7

建筑?W专业属于建筑行业中的牵头专业,是建筑从概念到实现接力赛的第一棒,因此,建筑学专业的同学除了具有良好的建筑空间与形式设计专业素养外,更要培养统领全局的能力,了解涵盖整个建筑行业的知识。各学科中,以建筑与结构的关系最为紧密,掌握《力学结构》课程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基本的结构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未来建筑对建筑学学生的新需求

1.国际化。大型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开展国际招投标,越来越多的国外建筑公司进驻中国,中国的建设公司也逐渐走出国门,不同国家合作完成项目的实例越来越多,国际联合办学模式也飞速发展,包括国际联合教学、国际短期设计、国际联合培养、国际短期交换等模式[1],这些都要求建筑学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英语过硬,了解国外的规范规定,加强与国际专业人员合作的能力。

2.信息化。BIM带给建筑行业一场技术革命,BIM技术将主宰未来建筑的全寿命阶段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各大设计院、施工单位都成立了BIM研究中心[2]。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应具备较好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设计软件,并熟悉BIM技术相关软件的对接,应大概了解不同专业的基本软件知识,适应未来建筑信息化的发展。

3.技术化。目前的建筑学教学与建筑艺术结合较为密切,但是人们对与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绿色建筑的发展,使建筑技术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绿色建筑思潮的影响对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3]。模块建筑、可变形建筑等需求各异的建筑也迅速发展,要求建筑师必须会应用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模块化连接与设计技术、变形结构的建筑设计技术等。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建筑业发展,建筑学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进行适当调整,在注重美学培养和传统建筑设计技术之外,应注重各种技术类知识的培养,了解新型结构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能够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了解建筑和结构类型前沿、提高专业英语培养等。

二、目前授课中注重培养的能力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力学结构》目的不同,需要先明白建筑学院学生学习《力学结构》的目的,需要从这门课程获得的能力,对教学非常重要。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未来建筑师的基本力学素养,理解建筑形式与结构骨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4]。《力学结构》(1)是以讲授结构力学为主的课程,《力学结构》(2)是以混凝土、钢结构、地基基础和抗震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1.通过《力学结构》(1)的学习应掌握的能力。通过《力学结构》(1)课程的学习,建筑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获得一个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并不是仅仅会做简单的弯矩图就可以,而是应该了解力流的走向、传递和相互作用的原理,为建筑的概念设计提供一定的力学功底。因此在教学中的重点并不是仅仅是讲解每一种梁和刚架的内力图、内力算法和位移算法等,还应该讲解不同结构类型可以简化为哪种简化模型、结构计算简图中力流的分布和传递路径、为什么要计算内力图、计算各种内力和位移,利用结构设计实例讲《力学结构1》的各章串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流程图。

2.通过《力学结构》(2)的学习应掌握的能力。通过《力学结构》(2)的学习,应该了解结构学科的种类,如结构类型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砌体结构等,通过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构造要求和简单计算方法,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奠定基础,了解什么类型的建筑应该采用什么材料的结构,了解每种结构的构件尺度是多少。此外,根据结构的不同设计阶段,力学结构课程还包括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基本知识等章节,通过这些章节的学习,应让学生理解实体结构的设计包含了结构模型的建立、结构模型的静力分析、结构模型的抗震分析、地基反力的计算、杆件应力比的计算和位移参数的计算等,这些流程都是与课程章节一一对应,形成一个整体的流程图,将这一部分串成整体。

3.通过前沿工程技术赏析应获得的能力。除了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了解一些结构的前沿知识点,比如大空间建筑和高层的结构类型、传统和新型结构形式、案例分析,新型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国内外代表性建筑的视频讲解、设计流程等。因此在课程中,除了讲述基本知识点,应通过大型工程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有助于加深对结构的理解,拓展建筑设计的思路,在思考建筑设计的同时,能够更多的思考结构与建筑的结合,体现出结构美。

三、基于未来建筑对建筑师需求的教学方法提升

1.工程实例结合课本知识点,同时紧密联系建筑设计。目前的授课已将工程设计实例和课程知识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将课程知识点串成一个整体,但是对于建筑学同学来说,将所有知识点反映到建筑设计中更为重要,学生应该了解所有的结构知识将会对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点在建筑设计中的反映。

2.开展建筑、结构和环境设计联合小组。建筑学是一个综合大学科的龙头学科,应该尽早培养技术和沟通能力,可在课程末结合土木系和环境学院课程,组成联合设计小组,完成一套简单的建筑、结构和环境设计,结束后开展项目展示并由不同专业老师给出分数,综合成绩作为最后成绩。通过与结构和环境专业同学的配合和沟通,不仅可以将力学结构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还可以锻炼协同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学习相关的结构技术和环境设计技术。

篇8

1.1就业地点分布不均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工作时,往往会更加倾向于建筑业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很多毕业生都愿意到一线城市。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上述地区,建筑行业人才基本上不存在短缺的情况,而中西部地区,在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由于中西部地区,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薪资待遇水平也不是很高,在加上比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中西部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地点分布的集中,从整体上看不够均匀。

1.2就业面较窄,需求量较小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知识较深,专业性也比综合类专业强。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是比较对口的单位,例如,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建设行政管理单位和科研教育单位。重点本科院校或者硕士研究生,一般能够进入设计院等较好的单位工作,但是地方性的建筑大学,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知识,相较于重点大学,要差一些,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是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但是很多学生不愿意到一线的施工现场,因此,虽然施工单位需要的人才较多,但是经常出现招不够人的情况。而毕业生希望就业的单位,如一些设计局、园林规划局等单位,其人才缺口非常小,并且由于是国家事业单位,建筑类专业毕业生,想要进入上述单位工作,还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总体上来看,地方性建筑大学的毕业生,就业面比较窄,需求量也不是很大。

1.3对就业期望值高

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受以前学长们的影响,认为建筑类仍然是热门专业,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种思想,再加上一些学校和成功校友的渲染,导致建筑类很多专业毕业生对自身期望值偏高。同时动手能力较弱,缺少老建筑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4对就业单位挑剔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毕业生中,希望到党政机关就业的有4人,希望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有70人,希望到外资企业工作的有10人,希望到民营企业工作的有15人,在所调查的毕业生中,有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希望可以进入到国有企业任职,百分之十的毕业生希望可以到外资企业任职,而只有百分之15毕业生希望到民营企业就职。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工作比较稳定,福利待遇优厚。这也是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国有企业的原因,但正是因为毕业生盲目追求国有企业,而忽略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企业,是造成依然没有签订工作的原因之一。

1.5建筑类毕业生中女生就业压力突出

由于建筑行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较为特殊,决定了建筑类毕业生中女生在就业时受到招聘单位的挑剔。在当前中国就业环境下,女生就业存在众多困难。

2地方建筑类大学就业对策建议

2.1大学生加强自生素质的修养

扎实专业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建筑类专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专业,大学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在学校时就得打下坚固的基础,要博采众家之长。同时,建筑类专业更加强调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在学校老师领导的实践,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学会活学活用,在大学期间就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创业能力。大学生在毕业时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由于从事建筑类工作的人员具有高流动性,对于建筑类毕业生而言,如果就业形势不乐观,可以先就业,再择业。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要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其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2.2增强教育机构的创新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高校应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同时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市场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拓宽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使高校培养的学生具备各种综合技能,并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从学生入学时起,高校就应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职业课程的指导,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导力度。

2.3加强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力度

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政府要加大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扶持政策。在高校密集的地区,对已经成立的高校创新产业园区,政府要加强监管,规范相关的创新机制,引导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民营公司聘用毕业生。到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公安机关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工商和税务部门要精简审批手续,予以积极支持。同时鼓励毕业生到民营单位、基层单位及广大农村就业。拓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毕业生大基层,到中小公司,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改善就业环境,切实保护大学生就业时的切身利益。政府出台措施平衡中小城市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人才竞争环境。为鼓励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而创造有利条件,要切实关心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对到基层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他们到基层单位工作,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切实维护女毕业生的合法权利,由于建筑类专业的工作特点,很多单位招聘员工时明确表示不招女生。这导致女生的就业难问题。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立法制止这种违法行为,保证广大女性同胞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应该借助行政执法,遏制这种行为的蔓延。

3结语

篇9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技能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创业基础。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主创业成为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在国家大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利好形势下,体育舞蹈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却不足五分之一,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改行从事其它行业,更值得深思的是许多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几乎都是非体育舞蹈专业出生,而许多体育舞蹈毕业生想自主创业可能力不够,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体育舞蹈人才培养高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体育院系体育舞蹈专修课程课外社会实践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从学生自主创业的视域下优化课外社会实践内容,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着实际的运用价值。

2体育舞蹈课程课外社会实践的现状

2.1学生对课外社会实践的认识调查

对体育舞蹈专修班在校学生课外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5.3%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很重要,20%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重要,50.7%的学生认为一般,14%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选择“很重要”和“重要”的人数比例仅有35.3%,两者总和都没有选择“一般”的比例多,这说明学生对体育舞蹈课外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缺乏。

2.2体育舞蹈课程课外社会实践的路径及活动内容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同时从实践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知识,并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比较、对照,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运用。体育舞蹈课程课外社会实践可分为校内实践形式和校外实践形式,校内实践形式主要表现在学校代课,占到了74.7%,其它依次为参加院系团委组织活动62%,参加舞蹈协会或表演社团活动60%,毕业汇报演出53.3%和其它38%;校外社会实践“比赛”、“俱乐部带课”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93.3%和81.3%,“商业演出”占比65.3%,“社会兼职”占比68%,“其他”占比41.3%。

2.3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原因调查

在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原因的调查中,“挣钱”和“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排在了前两位,分别占88.7%和69.3%;其次是“检验自身的专业学习情况”和“积累社会经验”分别占57.3%和54.7%,“打发时间”占61.3%。

2.4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困难的调查

调查显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困难依次是:实践活动和上课时间冲突82.7%、自己没有经验、单位不愿接纳68.7%、专业相关的实践单位太少61.3%、担心影响学习50.7%、报酬不理想45.3%和其它38.7%。

3体育舞蹈课程课外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3.1大学生对课外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

在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原因的调查中,学生选择“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挣钱”的人数占比很大,说明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动机与认识不是很明确。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选择“很重要”和“重要”的人数比例才达到35.3%,这说明体育舞蹈课程课外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评价相对较低,学生对课外社会实践的认识不足。

3.2课外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通过大学生参加课外社会实践形式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总体上还不够理想,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专业特色不明显,内容陈旧,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新时代要求的创新意识、竞争观念、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等培养内容;现有的实践内容设置不够科学,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需要,总体上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时展上还远不适应[2]。这些结果不理想的实践形式和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作用不大。

3.3专项知识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

学生认为他们掌握专项知识的关键性指标是对专项知识的识记,只要学生在专项知识考核中能够对专项知识完成文本形式的再认或者机械重复,就认定学生已经完成对专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掌握专项知识的标志远不在于自身能否对其文字内容进行记忆和保持[3],而是在于自身能否在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有效运用和提取。

4加强体育舞蹈课程课外社会实践的对策

4.1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

加强对课外社会实践的宣传,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对学校而言,课外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对大学生而言,课外社会实践具有锻炼个人能力的功能;对用人单位而言,可以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建立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为用人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4]。所以,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4.2丰富内容,创新模式

我们应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代特征,不断拓宽实践内容的设置领域,与时俱进,重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强化资源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上,应往发挥科技文化智力优势、结合专业的高层次发展。

4.3提高学生专项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篇10

论文摘要:高职学校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亦日显重要。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_T-作方面应注重:一就业政策的指导;二、就业形势的指导;三、择业观念的指导;四、就业心理的指导;五、择业技巧的指导;六、适应社会的指导.并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二战后世界经济成儿何级数增长,但就业和社会财富公平占有两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我国从1993年起出现失业,1997年开始变得突出,进人21世纪,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急待解决的头等大事。归结起来就业现状有如下特点。(1)人口新增十分迅速。全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处于生育高峰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2)农转非造成了城市性失业。全国每年有600万人口农转非,给城市人口就业增添了压力。(3)体制改革带来了众多的失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经济的转变,使原来企业超过25%的冗员,面临失业。(4)结构调整导致失业。产业结构调整如传统产业衰落、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型转变。(5)技术制度门槛的改变,户籍、工作变动所造成的失业。

人世后全国就业形势将有所变化,一方而劳动岗位减少,另一方而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毕业人数增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服务行业将会提供1 200多万个就业机会;原有的劳动岗位将会大大减少。失业将成为自然的事情,是一种常态,所有劳动者都可能而临失业。而扩大出口能新增就业机会;劳务输出能新增就业机会;外企也将提供日益增多的就业机会。

学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的工作,它既要遵循社会现行的人事劳动制度,还要符合择业双方的需要和利益;同时也是学校调整培养目标和确立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因此就业问题,对学生来讲是头等大事,对学校来讲至关重要。北京大学校长就提出,不重视就业指导的校长就不是一个好校长。《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型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

因此,学校就业指导是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功能的有效途径。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应注重如下儿个方面的指导。

1就业政策的指导

这是开展指导工作的基础,要向学生宣传政府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就业相关制度。学校根据有关政策所制定的具体操作办法.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的政策和制度,创造就业的良好环境,行使自已的权利和义务,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好就业手续,让他们懂得自主择业不等于自己择业,更不等于自由择业

2就业形势指导

指导学生全而了解社会的斋求信息,对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和筛选、及时反馈合理的信息;同时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了解毕业生择业的期望。

3择业观念的指导

指导学生一改过去陈旧的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念、市场观,鼓励学生自求职业、自求发展、自求创业,积极到外位和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

4就业心理指导

指导学生排除自卑、怯懦,解除困惑和焦虑,树立信心,勇往直前;对期望值较高的学生,要降低其心理标准,切合实际不攀比,符合理态要坚定,降低期望值脚踏实地,回到实际中,使其具备健全的心理。

5择业技巧的指导

求职择业是一种方法和艺术,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硬件,择业技巧是软件,软件开发利用合理,硬件则更能发挥功效

6社会适应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