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4-06 07:0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服务业发展

篇1

一、明确发展导向

1、制定《市现代服务业鼓励投资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对符合《目录》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鼓励和支持其加快发展。

2、编制年度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对符合《目录》、列入年度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在要素投入和项目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二、突出重点领域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重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经省、市有关部门确认后,参照国家试点物流企业政策给予一定奖励。

4、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服务业。对新建的应急救援中心、农用航空服务中心、航空救援中心、生态航空旅游中心、FBO服务中心(固定基地运营商)、航空飞行培训中心、航空俱乐部等项目,自开业经营之日起,对所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两免三减半”奖励(前两年每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每年给予50%奖励,下同);纳入国家规划体系的,另给予奖励。

5、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和全国100强及其他大型企业在设立企业总部(含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电销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的,对所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两免三减半”以上奖励。

6、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对投资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节能评估、清洁生产审核咨询等商务中介企业,获得国家最高等级资质认证且认证当年主要业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0%以上的,经认定后,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7、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对获得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称号的,分别给予50万元和10万元奖励。对新创办的文化企业,前3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每年给予100%奖励。

8、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用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制度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并给予一定支持。

三、鼓励企业创新

9、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年损益的,可在据实计入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鼓励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服务业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凡股权持有满2年的,可在满2年的当年按其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对在市内发生的技术转让合同所得,经省级科技部门认定并出具技术合同证明后可以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10、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对现代服务业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或买壳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的,按市政府关于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11、支持生产业企业加快发展。对新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节能减排等生产企业缴纳的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前两年分别给予50%和30%的奖励。对获得电信业务许可的企业提供的增值电信业务,按“邮电通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12、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争创品牌。对新获得省级以上质量管理奖励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按照市政府关于质量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13、支持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分离后新设立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税负如高于原税负,地方留成的高出部分3年内由财政部门给予奖励;分离后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可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如纳税有困难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减征。

四、加强用地支持

14、对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第三方物流、通用航空服务等生产业项目用地以及落户的知名现代服务业企业,各类大型企业在新建的总部、区域总部,或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电销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新建营业场所和办公用房,对现代物流的仓储、货场、停车场等用地,参照工业项目用地政策予以支持。

15、优先安排生产业项目用地。对符合《目录》、总投资在10亿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优先争取省项目用地计划点供指标的支持。

16、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的前提下,鼓励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17、对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和年纳税5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可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扶持。

五、优化服务环境

18、放宽准入条件。坚持“非禁即入”,除国家法律特殊规定的以外,所有投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进入,并享受同等待遇。只要达到法定最低注册标准均可以登记注册,注册资本允许分期到位,但最长不超过2年。放宽公司出资方式限制,知识产权出资比例可以达到70%。现代服务业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应及时予以登记。

19、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12年起设立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视财力逐年增加。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服务业企业(项目)投资奖励、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奖励以及各种活动的开展等。

20、完善现代服务业价格政策。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用水、用气价格,比照工业企业用水、用气价格标准执行。现代服务业的动力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执行相同价格,逐步缩小服务业照明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的差价,最终实现与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六、附则

21、本试行办法所指现代服务业是指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

篇2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特征;产业集聚。

0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新业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正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更衍生出新的需求,从而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理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消费者正在由对工业时代简单的物质产品需求,转向高科技含量、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精神产品需求。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从生产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新兴服务行业。这些生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工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工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转变。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更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性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较大约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十二五”时期,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事关湖北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事关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湖北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思想认识上、空间布局上、工作重点上、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六种意识”。

发展湖北现代服务业,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并进一步强化“六种意识”,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

湖北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现有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偏重的工业结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料的高投入、高消耗,而湖北恰恰是一个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生产要素的制约日益凸显。要改变经济不合理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特点,是一个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资源环境亲和的产业。虽然湖北省的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水平较低,特别是淡水、土地、矿产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长期处于紧缺状态,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突破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的制约,有利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据有关测算,生产业单位产出能耗不到第二产业的1/3,只有第一产业的40%。如果生产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即可下降至少1。5个百分点。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湖北制造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虽然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但提升制造业发展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作为支撑,这一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随着分工深化和服务外包化,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从制造领域独立出来的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信息等生产业越发达,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越明显,制造业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商务成本就越低,市场竞争力就越强。目前,湖北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结构高级化阶段,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全面、完善的协作与配套环境,是提升湖北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保证。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就业的迫切需要。

服务业具有门类多、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就业弹性系数最高(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有较强的“带动劳动就业”和“拉动地方税收”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湖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的1/3左右,是“三分天下”;创造的地方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60%以上,占了“大半江山”。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

湖北现代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制造业相比,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尤其是生活业,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湖北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商贸、旅游、家庭服务等生活业,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需求。

(6)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湖北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迫切需要。

2006年,国家正式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此基础上,湖北明确提出了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目标。要构建这一“重要战略支点”,就要发挥“两通优势”(交通优势与流通优势),切实让时间缩短,让空间拉近,让流动加速。

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服务业必将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六大区域”。

“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制定的旨在促进湖北振兴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北服务业发展应围绕实施“两圈一带”战略,重点规划建设“六大区域”,即一个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两个区域业中心区、3个生产业功能带,实现全省现代服务业有重点的协调发展。

(1)建设一个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依托,突破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武汉集聚。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黄石、鄂州、咸宁、黄冈、孝感、仙桃、潜江、天门8市以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核心增长极。

(2)建设两个区域业中心区。以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载体,以“襄十随”(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和“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为支撑,建设承接武汉核心区、辐射带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两个区域业中心区。

(3)建设三条生产业功能带。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水泥、新型建筑材料、林特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配套建设适应生产各环节的研发、营销、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体系,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鄂州、黄冈、黄石和咸宁等地辐射的武鄂黄冶金建材生产业功能带。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纤﹑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汉十铁路、汉十高速,重点发展汽车产品及相关技术研究开发,配套建设相关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等地辐射的武襄十汽车产业生产业功能带。围绕化工、纺织服装及无纺布、电力及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汉宜铁路、汉宜及武荆高速、长江交通枢纽,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仙桃、天门、潜江、荆门、荆州、宜昌等地辐射的武荆宜化工纺织生产业功能带。

3突出发展重点,做强“六大产业”。

充分利用湖北制造业加速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契机,适应当前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现代商务、旅游、文化等六大重点领域。

(1)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九州通衢”的优势,合理布局全省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和长江物流带,强化生产物流,延伸流通物流,推进第三方综合物流发展,积极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支点,以荆州、黄石等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口岸物流、行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2)金融服务业。以武汉城市圈为中心,合理规划“两圈一带”金融产业布局,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建设,推动武汉城市圈信贷市场、票据市场、资金清算、金融信息一体化、产股权市场一体化进程。推进江汉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中南路—中北路金融集聚带和光谷金融港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中心,进一步推动三大功能区的产业集聚、总部集中和功能互补,逐步提高辐射能级,构建与京沪金融中心对接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3)科技信息服务业。依托软件、信息传输和数字内容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现网络、业务和信息的共享。积极推进“三网”融合、3G应用、电子商务和公共信息数据库建设,培育和壮大一批核心骨干软件企业,推广应用软件及服务模式应用聚合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专业的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降耗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将“湖北制造”转变为“湖北创造”。

(4)商务服务业。重点打破地域限制和行业垄断,按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等传统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咨询评估、会展、产权交易、司法中介等新兴商务服务业。 转贴于

(5)旅游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以及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以武汉为龙头,加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对接与合作,加快形成以“一江两山”为核心的全国一流、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强与重庆的合作,联手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加强与安徽、河南的旅游合作,把大别山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认真谋划高铁、城际铁路等拉动旅游发展的对接规划,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的旅游客源互动,全方位建立健全高铁旅游体系,促进湖北旅游再次腾飞。

(6)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全省科教文化优势,加快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教育的融合与互动,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拓展文化产业空间。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荆楚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支持发展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服务。大力推动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加快组建全省一网、模数转换、双向互动、统一运营的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支持省内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4加大工作力度,实施“六大工程”。

(1)实施改革工程,积极开展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在推动武汉市江汉区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就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问题、产业集聚问题、发展环境问题、政策瓶颈问题等进行探索,创造和积累经验。通过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提高全省对服务业发展的认识,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增强服务业的服务功能,在全省形成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区域服务业中心和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服务创新示范区;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产业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企业,切实促进湖北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

(2)实施集聚工程,加快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建服务业示范园区,发挥产业聚集的辐射和示范效应,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有效途径。经省政府同意,湖北已创建了23个服务业示范园区,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0年23个示范园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47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1/7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2亿元,园区内有省行业100强企业93家,国家行业500强企业41家。“十二五”期间,湖北还将创建一批省级服务业示范园区,总数将达到60家。

(3)实施人才工程,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按照《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湖北服务业重点领域急需的9类产业人才,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复合型、创新型服务业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政策,健全人才使用机制,让人才全身心投入到湖北服务业发展的事业中去。

(4)实施环境工程,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大协调督办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省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会议,及时通报服务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扩大整个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提高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现代服务业,引导行业的良性有序竞争。改革对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利的税费制度,对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改现行的全额营业税为增值税或实施减税,实行与工业企业同样的水电气价格;对符合战略规划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使一些高端服务企业可将人力资源培训、研发投入等费用在税前列支冲减收入。完善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投资渠道;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建立并完善面向服务业企业的投融资担保体系和融资平台。加大财政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实行多元化投资。

(5)实施品牌工程,支持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建立健全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把培育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作为重要战略,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现代服务业品牌。同时,引导企业努力创新商业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网络经营和电子商务,用各种方式发展自己的服务和推广自己的品牌,实现各类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

(6)实施统计工程,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健全服务业统计机构,完善服务业统计网络。建立服务业考核体系,定期公布分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结构等主要指标。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会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并准确了解服务业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苏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吕毅.西安现代服务业的识别和定量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9).

[3]段炼,赵德海.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J].科学管理研究,2011(4).

篇3

Abstract:The servic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t’s modern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s service sector, beginning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rvice sector’s development, then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 measures.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问题

Key words: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problemscounter measures

作者简介:孙根紧:河南南阳,1981年2月,区域经济;黄立业:黑龙江哈尔滨,1982年11月,宏观经济与政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四川服务业正逐步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2008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达到了18.3∶46.3∶34.8,但服务业总量仍然偏小,而且尚未形成核心的优势产业。至此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汶川大地震双重影响的关键时期,理清四川服务业的发展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服务业一词源于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教授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所提出的三次产业理论,指除一二产业以外、能够为人类提供除物质产品以外商品的其他行业。在后来实际国民经济的核算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动态概念,指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信息化、产业化、循环经济层面上的服务行业,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基础服务、生产、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这些服务行业依托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新产业形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

二、四川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

据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区域性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区域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05年,四川省人均GDP已经达到了9060元,超过了1000美元进入这一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提升四川整体经济实力尤为重要。

1.有利于促进四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十五”时期,四川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0.8%;2008年四川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35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8%,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2.9%。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对四川经济在汶川地震和金融危机冲击后的恢复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2.有利于四川就业问题的解决。

服务业尤其是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开拓了就业潜力领域,扩大了就业渠道,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2002-2007年期间四川省第三产业增加就业255.2万人,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56.7%。因此加快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

3.有利于促进四川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服务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服务型经济”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四川省也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优化其内部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三、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行业发展缓慢。

受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2008年上半年四川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仅为5.7%。2008年四川服务业增加值为4350亿元,占全省GDP的34.8%,这是自2002年的41.1%开始逐年下降后的最低点,相比下降了6.3%。

2.周边省份间现代服务业竞争加剧。

就物流业、金融业和旅游业来说,与四川比邻的重庆市和云南省也在进行超越式发展。云南省加速构建以电子信息化、国际化为支撑,互连互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新兴产业,力图打造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物流中心;重庆市定位与“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力图成为西部金融中心,这都将对四川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挑战。

3.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

四川仍以旅游、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新兴的,产业化的知识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很少。2008年,四川房地产业和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占全部投资的48.2%和15.4%,而金融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占全部投资的0.1%和0.8%。

4.空间布局调控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

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四川多数服务业集中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城市经济圈中,而农村服务业水平落后,城乡 “数字鸿沟”的问题尤为严重。当前,四川总人口中75.7%在农村,拥有不到30% 的电话;互联网用户虽已有910.3万户,但其普及和应用还主要在城市,农村的互联网用户不足总数的10%。此外农村金融、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的普及程度也远远低于城区。

5、缺乏高素质的服务行业人才。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然而高端服务业人才已成为四川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四川虽然拥有低人力成本和厚重文化的比较优势,但与发达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四川现代服务业中能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仍有欠缺。

四、促进四川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服务业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区域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改变着经济、产业、技术区域性发展模式。签于此,对四川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灾后重建的政策倾斜下,依托物流,旅游,餐饮,金融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信息服务产业和生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川渝滇现代服务业的区域性合作。现代服务业可以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跨区域服务。川渝滇现代服务业发展应该是竞争和共赢的态势,有必要为服务业相互合作创造更为优越的政策条件。

3、进一步调整服务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服务业循环经济观念的指导下,加快内部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拓服务业发展领域,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品牌会展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

4、统筹服务业的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农村服务业网络体系。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首先要完善农村消费品,生产资料产品和农产品等三大流通体系,强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逐步实现农产品销售网络化。其次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植和引导,促使其规模化,产业化。再就是培养一支掌握高水平农业科技,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队伍。

5、加强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实施引进与培养并举,不仅要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际公司优秀人才流失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国外顶尖人才,还要充分发挥各地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快对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服务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邓于君.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 刘绍坚.中国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思考和政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8,(9)

[3] 满莉.现代服务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技术经济,2009,(2)

[4] 四川省商务厅课题组.关于加快发展四川省服务业的思考,2007,(8)

[5]夏晴,郑吉昌.论服务业发展与分工演进,中国软科学,2004,(10)

篇4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东部地区 影响因素

一、引言

现代服务业(科技部2012年定义)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持,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基础上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新型服务业,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和规模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各国政府首要任务。统计显示:2014年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平均已超过了60%,发达国家甚至已经超过了70%,其中现代服务业产值已经超过了服务业总产值的50%,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社会支柱产业的核心力量。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大行业,如表1所示。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最早的研究要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比重的变化作了精辟的概括;Selya R.M(1994)对现代服务业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业的高端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功能的高端化;Mary Tiffen(2003)认为服务业与城市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而发展;Julian Messina(2005)认为城市化对服务业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如程大中(2003)对我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特征和部门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我国服务业增长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江小娟和李辉(2004)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需求结构、收入水平、城市化等因素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等等;匡国权(2008)确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现代服务业评价模型,并且根据此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李娟(2010)分析了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对我国服务业增长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本文对我国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采取分类变量的形式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多种因素分析,以及比较各种因素对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并进行实证研究。

三、数据与模型

1、数据

本文使用2008―2013年东部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历年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与教育统计年鉴》。本文基于上文分类的9大行业数据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归类得出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13个解释变量,并将其归为四大类指标。第一类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第二类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指标;第三类为教育和科技投入指标;第四类为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指标。下面我们首先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说明。

(1)现代服务业。本文采用上述四大类指标作为现代服务业指标,并用现代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用ser表示。由于面板数据可能产生伪回归问题,我们对所有数据均采用对数的形式,记做lnser。

(2)人均GDP。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是经济总量,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看出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本文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用gdp表示。人均GDP=各个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各个省市的年末常住人口,记为lngdp。

(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另一个指标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水平越高,则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我们用inc表示。inc=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总量,记为lninc。

(4)投资水平。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还有社会总投资水平,社会总投资程度越高,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我们用inv表示。inv=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末常住人口,记为lninv。

(5)消费水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标还要看居民的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或者是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越高,越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程度,我们用con表示。con=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末常住人口,记为lncon。

(6)社会保障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能反映地区经济总体情况,本文采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包括离退休人员)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离退休人员)作为反映社会保障指标水平,分别用sec1和sec2表示。sec1=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年末常住人口数,sec2=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年末常住人口数,分别记为lnsec1和lnsec2。

(7)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越高,说明各大产业之间的差异越大,我们用urb表示。urb=城镇人口/年末常住人口,记为lnurb。

(8)工业化水平。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或行业间的差异,我们用ind表示。ind=工业增加值/GDP,记为lnind。

(9)工业利润水平。各个行业企业的利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我们用pro表示。pro=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GDP,记为lnpro。

(10)科技经费水平。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支持,科技水平能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用rd表示。rd=全年用于研究实验发展经费支出/GDP。记为lnrd。

(11)金融支持水平。资金支持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金融的支持。本文用金融机构贷款本币和外币数衡量金融支持水平,用cre表示。cre=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年末常住人口,记为lnscre。

(12)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能够促进经济的外向型发展,有利于吸引外资和技术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和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用iem表示。iem=进出口总量/GDP,记为lniem。

(13)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有利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大。本文采用万人受本专科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数衡量教育水平,用edu表示。edu=接受本专科教育人数/年末常住人口10000,记为lnedu。

2、模型

通过混合OLS估计得出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城市化率、工业化率、科技经费水平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0.01的水平下这些影响因素非常显著。人居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城市化率、科技经费水平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分别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率为44.1%、31.5%、75.7%和12.9%;而工业化率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说明工业化水平越高,现代服务业水平越低,这与现实相一致,所以工业化的进程阻碍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它对现代服务业阻碍作用为38.1%。鉴于此,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他因素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影响并不显著,这也说明了用混合OLS估计有其缺陷,不能完全反映出我们所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所以通过混合OLS估计得出的实证结果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对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不能简单通过混合OLS回归得出结论。面板数据的常用方法是固定效应(FE)和随机效应(RE)这两种方法,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而言,FE和RE模型到底哪个效果更好,下面我们采用hausman来检验两者的效果,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

1、东部省份总体实证分析

我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方程(1)进行估计,并对结果进行讨论。表6中的第二列至第五列分别是固定效应(FE)、随机效应(RE)、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和最大似然估计法(MLE)方法对方程(1)估计得到的结果。我们使用了hausman检验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进行了甄别,其计量验证结果支持随机效应的估计。

从表6分析可以得出,随机效应比固定效应更能够反映我们所要研究的结果。另外,两种计量方法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和最大似然估计法(MLE)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证结果。对于小面板数据我们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从不同方法中分析出不同的结果,使我们所要研究的实证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从表6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工业利润率、科技经费水平、金融支出水平、经济开发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对现代服务业都有显著影响。二是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城市化率、工业利润水平、科研经费投入水平和金融支持水平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分别对现代服务业的贡献率为44.1%、31.5%、75.7%、5.42%、12.9%、8.01%。其中对现代服务业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越高,说明第一产业比重越低,第二产业比例缩小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者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越能够提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三是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中工业化程度越高,表明第二产业的比例越高,阻碍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是与现实相符合的,而对外开放水平越高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能是因为进出口比例失调,所以在进行对外开放时,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不能完全以经济外向型为主;我们看出受教育程度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阻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与现实相矛盾,可能是受地区因素影响使得更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从事第二产业或是出国从事其他行业,导致了现代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负增长,它对现代服务业阻碍作用为10.5%,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的问题。四是其他影响因素在模型中并不显著,消费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可能是现代服务业具有较高的资本密集程度,不仅产业本身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而且对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消费水平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并不显著,而现代服务业主要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需求,日常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直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系数也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有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不相适应,从而导致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壮大。

2、东部地区第一、二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分析

我们通过对东部省市的整体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第一、二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如表7所示。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城市化率和科研投入水平在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0.01水平上非常显著,但解释中却呈现出相反的变动,城市化和科研投入水平在第一、二产业上呈现出反向变动关系,而与现代服务业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水映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向;科研投入在第一、二产业中的发展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违背了现实的发展情况,科技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该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两个产业方面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是不解的困惑。二是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对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影响显著,其中人均GDP在第二产业中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而在现代服务业中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就现代社会而言,GDP的增长更多是依靠现代服务业,传统的工业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所以影响因素也呈现出相反关系;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也呈现出相反的变化关系,说明现代服务业在增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上越来越重要;工业化水平在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呈现出反向变化关系,工业化水平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69.9%,说明工业化程度越高,第二产业的发展比例有甚于第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也说明要想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显然要降低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在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呈现出相反的变化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7.03%,说明我国的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于世界各国,有利于第二产业的发展,进出口水平越高越是有利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所以国家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三是社会保障水平对第二产业影响比其他两个产业显著,养老保险人数比例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贡献率为12.5%,而医疗保险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贡献率为-8.83%,这说明了健康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国家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费水平在第一产业上影响显著,第一产业主要满足日常居民物质消费需求,所以消费水平对第一产业的发展影响显著。我们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因素对三大产业的影响,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提供了前提。

五、结论

本文基于东部11个省市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对现代服务业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对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总量即人均GDP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均有显著的影响,但消费水平在三大产业比例格局上有显著的影响,投资水平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对现代服务业的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工业化水平对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影响显著,工业化水平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表明了现代服务业可以相对独立于工业化水平,这为不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可能,特别是为我国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依据。科技投入水平对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影响显著,能够有效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金融支持力度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受教育水平却出现了反差现象,政府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仍需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吸引人才的涌入和资金的流入,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经费研发投入,推进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品质。政府要加大科研研发资金的投入,吸引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是现代服务业可围绕着城镇化大力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三是加大政策支持,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宽松的环境,金融机构对企业要放松贷款要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建立健全现代法律体系,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 Clark,C.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London:Macmillan,1940.

[2] Mary Tiffen.Transition in Sub-Saharan Affica:Agriculture,Urbanization and Income growth[J].World Development,2003(8).

[3] Julian Messina.Institutions and Service Employment:A panel Study for OECD Countries[J].Labor,2005(2).

[4] Selya R.M.Taiwan as a Service Economy[J].Geoforum,1994(3).

[5]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8).

[6] 江小娟、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7] 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2).

[8] 郑长娟:我国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特征和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9).

[9] 匡后权等:西部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13).

[10] 朱培培:北京市生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11] 唐刚:现代服务业的理解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资讯,2011(10).

[12] 潘海岚: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3] 高新民、安棋鹏: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118-02

1 现代服务业及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意义

1.1 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及分类

(1)现代服务业的定义。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发展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而产生的,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包括各类新兴的服务业,以及通过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升级的传统服务业。

(2)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1.2 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1)战略地位的提升要求新区具有较高的区域服务功能。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之际,中央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两江新区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体量和辐射范围上,更在于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和功能。中国经济的重心将逐步由主要依赖外需转向以内需为主导,而国内市场潜力主要在中西部。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战略地位的提升,赋予了两江新区更高的使命,同时也对新区的区域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区不仅要服务重庆,而且要服务大西南乃至更大的地区。

(2)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服务功能高低的重要标志。目前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伴随工业化的展开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也叫补充业,如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现代金融业,设计、开发、装饰、物业、交易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另一类是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如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以及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服务功能高低的重要标志,要提升区域服务功能,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新区区域服务功能的必然要求。重庆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要实现这一目标,新区必须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坚持以功能拓展促进服务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成为两江新区提升区域服务功能、实现功能定位目标的必然要求。

2 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于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公司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对两江新区的SWOT分析如下表所示。

3 滨海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3.1 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提升区域功能、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平台。从根源上破除忽视服务业发展的旧思维,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各项工作的发展思路要体现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内容,招商引资的重点要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发展规划要将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内容,软环境营造要向现代服务业倾斜。

3.2 找准发展重点,积极培育生产服务业的主体行业

(1)加快发展物流业。摸清新区现有物流总量,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早日形成规模,扩大集聚,改变每家企业办物流、物流企业做不强的局面。

(2)加快信息业发展。以“数字新区”建设为目标,支持广电、电信、邮政等部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技术在生产领域的普及和使用,提升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

(3)加快金融保险业发展。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加大金融保险业为新区经济的支持贡献力度。特别是要完善房屋、土地抵押程序,简化手续、节省费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为服务业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4)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必须要变“自我服务型”为“区域服务型”,站在立足全国、服务全国的角度,努力提高国际化程度,以国际性的服务业冲破目前的区域分割和行政体制,提高新区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战略地位。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在招商引资中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跨国公司研发、采购、服务、财务中心和国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入驻新区,拓展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的宽度和深度。

3.3 科学编制规划,优化服务业产业空间布局

进一步优化新区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尤其是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业态。

(1)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依托中心商务区和各功能区和各区镇,科学合理布局服务业空间,坚持从完善区域功能出发,实现优势互补、引领发展;依托支柱产业带,科学合理布局服务业空间,着眼拉长产业链,促进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

(2)优化业态布局。根据新区实际,围绕支柱产业,发展以生产要素为重点的生产业,尤其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围绕自然资源,发展以生态休闲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业;围绕繁荣市场,发展以商贸为重点的传统服务业;围绕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以文化娱乐为重点的生活服务业等。

3.4 着力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力度

借助国家赋予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争取在许多政策方面先试先行,突破体制瓶颈,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现代服务业,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推进部分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和部分服务领域的社会化,使外资、民资、国资三资共同参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加紧研究建立服务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应对服务纠纷,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法律环境。

3.5 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造就一支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

(1)加快人才培养。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依托各类教育机构培养服务业所需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做好与新区产业对接工作,不断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生力量。

(2)加强岗位培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实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定期开展岗位培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3)营造人才成长机制。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放手让各类人才在自身岗位上施展才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良好工作环境,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8(1).

[2]邹平.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7(2).

[3]刘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预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4]詹川.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9(2).

[5]阎琛.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促进就业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0(3).

[6]周述琴.重庆现代服务业FDI引进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13).

篇6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美国欧盟日本

目前,现代服务业在我国开始受到空前重视,2007年3月,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世纪70年代前后,欧美等国均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并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全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美国、欧盟、日本三大地区为代表的国际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域的发展特点和促进政策,为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经验借鉴。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的由来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目前,我国对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的说法。本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等改造和发展起来,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行业的总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过升级改造的传统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二是随科技和社会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服务业态,如软件、互联网、IT外包等。一般而言,现代服务业具备五大基本特征,即知识性、高增加值性、高素质性、高技术性和新兴性。

我国最早“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是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时提到“由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转变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后来在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也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随后在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二、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1.现代服务经济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首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物流,对提高国家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现代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对GDP和就业贡献的增长主要源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具有较高的生产率。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成为仅次于中国的最优活力的经济体,也主要得力于区域信息服务业、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现代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新生产模式在产业中的渗透。随着现代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产品结构也呈现高技术化和高附加值化,产业组织在经历了工业时代跨国化后,在服务业经济时代正在出现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协作化的新趋势。

2.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头羊”

国际大都市 在国际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个或多个突出功能,其影响力和辐射功能超越地区、国界,波及全球。就产业发展而言,国际大都市在各个国家都扮演着关键角色。世界不少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在20世纪70年代或以前就完成了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过程。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在这些区域制造业衰败过程中的快速发展,使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头羊”;并且,由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这些区域的辐射半径,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大。

3.新技术与行业共同发展,促进产业不断提速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得以不断成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新行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不断向传统服务业渗透,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基于新技术、新模式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如商务服务、健康、咨询、教育、法律、创意等新兴知识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与新技术不断结合,被赋予新的内涵,开发出更广阔的市场,如与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结合,实现了时空的拓展。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基础计算环境、智能终端等方面,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新技术的拓展方向和支撑平台。

4.服务贸易、外包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发展热点

服务贸易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改善本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地位的重要途径,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另外,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据AMR和Gartner的调查和预测,2003年到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以年均8.2%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244亿美元。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值将达到1.2万亿美元。从发展趋势看,全球服务业的离岸外包是一个增长趋势。根据麦肯锡全球的研究预测,到2008年从业人员将达到410万人。毕博的调查和预测也认为,2007年全球连服务收入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2007年将达到500亿美元。

三、美国、欧盟、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1.美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美国现代服务业增长快、总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2004年,美国服务业规模9.02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业规模的32.12%。2000年到2005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增长了21.82%,教育和健康产业增长了18.91,均超过了服务业的平均增长率。目前美国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专业服务业、商务支持产业的总量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占美国经济总量的32%,接近服务业总体规模的一半。

形成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链是美国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纽约服装产业,好莱坞电影业,硅谷电子产业都在区域内形成了良好运转的产业链结构,研发、设计与制造形成一体化运作,保障了产业的稳定发展。纽约服装产业注重人才培养、服装设计、服装生产、商业运作等各个环节,服装设计和服装制造紧密协作,形成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好莱坞电影业是集制片、后期制作、院线发行及动漫、游戏、小说、音像制品等周边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而硅谷区域内的创新环境,形成了高端电子产业环节与以风险投资、软件开发、研发设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的产业链结构。

都市区成为美国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载体。都市区是美国的产业核心区和人口聚集区。美国现有都市区361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有50个,居住人口1.6亿,占据美国总人口一半以上;美国都市区贡献了全国GDP的85%,提供了全国就业机会的84%和工作收入的88%。都市区在地区内形成劳动力、资金、信息的集聚,还拥有较好的交通网络系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都市中心区中的一些制造业开始向转移,中心城区形成的“空腹地带”吸引了金融、科技中介服务、创意产业等知识型服务业的集中发展。

2.欧盟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目前,欧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经济区,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服务经济体。2004年,欧盟服务贸易增加值达到6.75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4%。根据WTO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欧盟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46%。从产业构成看,伦敦是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巴黎是国际知名的时尚之都,鹿特丹是欧洲第一大港口城市,法兰克福则是世界著名的航空城市,另外芬兰的基础电信,瑞典的现代旅游,瑞士的金融服务等都十分的具有特色。

构建核心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是欧盟各大都市的主要发展策略。伦敦金融城在1.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积聚了云集了500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达6300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目前,伦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保险市场,场外金融交易市场,基金管理中心和外汇交易市场;另外,在金融城周边的内伦敦地区,形成了英国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拥有商业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仅零售销售额就达到年均50.5亿英镑。巴黎形成了 “一主两辅”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巴黎市区是城市主中心,集聚了巴黎70%的金融机构,60%以上的企业服务业,15%的商业中心;拉德芳斯是巴黎重要的企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积聚了1600多家企业,包括法国最大的20个财团和20%的世界100强企业;马尔纳-拉瓦莱地区是研发服务及商业服务企业的集聚区,同时也是休闲产业的集聚区,世界知名的迪斯尼就位于该区域的欧洲谷内。

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特色服务,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城市化与信息化不断发展。许多区域发挥自身区域优势,努力打造特色服务,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从而引领地方产业走向高端,并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已成为整个欧洲的立体交通枢纽,拥有全球领先的航运设施,并建成了欧洲最大的现代化的机场,法兰克福机场一直位居全球前十名。另外,法兰克福的金融业、会展业等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德国的重要的金融中心,国际著名的“会展之都”。与之类似的还有荷兰鹿特丹的港口物流业、瑞士的旅游业等。

3.日本现代服务业研究

目前第三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3%以上。从第三产业的贡献度看,批发零售、租赁与汽车服务、信息与通信业占据前三位。根据2005年日本《第三产业发展指数》,批发零售业在日本第三产业比重中占到了25.77%,位于各行业之首;个人与商业服务业所占比重为20.32%,位居第二;排在第三和第四的是情报通信与金融保险业,分别占到9.06%和8.90%。

东京现代服务业“一核”独大格局。2004年,东京服务业的总收入达到41.22万亿日元,不但在日本城市服务业中排名第一,并且比排名第二的大阪高出18个百分点。大阪、神奈川和爱知三大地区的服务业收入总和仍然比东京少9.37万亿日元。东京服务业的企业平均规模为17051万日元,是日本服务企业平均规模的2.1倍。另外,东京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为日本全国的16.87%,劳动力报酬总额为日本全国的22.13%,薪资水平达到了全国服务业平均值的1.31倍。

高端要素的高度积聚造就东京现代服务业强势地位。东京GDP一直占日本GDP的30%左右,全日本资产超过10亿日元的大公司有近一半在东京,45%以上的上市企业也集聚于此;信息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网络服务的集中度高达80%;银行在东京所发放的贷款占到其融资总额的41%,证券交易更是占了86%,是日本的金融和管理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商业、服务业中心,第三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四、国外现代服务业促进政策借鉴

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各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涉及推动产业发展、税收优惠减免、优化基础环境、开放服务业市场等各个方面,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产业发展政策

美国芝加哥政府于1989年提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大力推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芝加哥吸引了摩托罗拉、朗讯等一批IT企业落户,区域高技术产业得以飞速发展。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于2006年提出以巩固服务经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为首要目标的经济加速战略,大力推动商务、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产业适宜的发展环境,并努力协助企业培育人才。日本政府2006年颁布“新经济成长战略(New Economic Growth Strategy)”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引擎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提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业、内容产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并将提高生活质量和商业运营效率作为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2.税收优惠减免

通过税收减免扶持产业发展是各国政府采用较多的措施。911之后,纽约为振兴曼哈顿下城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出台了一项包括商业振兴项目和下曼哈顿能源项目两部分的经济振兴计划。提出对下曼哈顿地区符合条件的商务楼宇,给予房地产税和商业租税的减免优惠,并且为下曼哈顿地区的商业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提供最长达12年的电力成本折扣优惠,最多可为业主节省约40%的电力费用。韩国政府也制定了强化服务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措施,并通过税收减免支持服务业发展。规定尤其对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扩大减免税种,并增加特别税额扣除。另外,为支持服务业企业进驻产业园区,对服务业企业的财产税和综合土地税给予减免50%等。

3.优化基础环境

在推进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着力解决住房、公共运输、土地供应等直接影响服务业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积极促进经济与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在“新经济成长战略”中提出,建立服务业研究中心,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协助拓展服务业领域和国际市场,扩大服务业需求,制定政策措施推动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技术利用等,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4.开放服务业市场

美国大力促进《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协议》、《基础电信协议》等文件的签署。不仅积极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进程,还与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为服务业出口市场提供支持。另外,美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全球共享信息通信网络,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市场,有力支撑了本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日本为推进本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消除服务业相关的行业进入壁垒,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努力接轨国际市场。2005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的公司法,降低了公司设立门槛,减少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限制,提高了并购对价形式的灵活性。另外,日本政府还对民营企业开放了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并且在出入境和居住制度方面,延长技术人员居留期限,扩大国际相互承认信息处理技术人员资格等。

五、结语

我国已经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发展时期,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借鉴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我国在产业战略方面应以比较优势区域为中心,促进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梯次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内的“专业化空间”建设和产业集聚。而且,我国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已经率先崛起,为我国打造如硅谷、华尔街、伦敦金融城、日本银座等世界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奠定了基础。因此,为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我国应该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市场拓展和发展环境建设,大力发挥科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支持我国中小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有效的财税支持措施,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洁高汝熹:东京的知识服务业[J].上海综合经济,2001(6)

[2]赵彦云王仁曾:一体化进程中的欧盟服务业国际竞争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2)

[3]松本一幸洪丹萍:日本服务业的未来[J].经济资料译丛,1993(4)

[4]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1)

[5]边疆:美国服务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全球科技经济望,2001(9)

[6]赵彦云王仁曾:一体化进程中的欧盟服务业国际竞争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2)

篇7

一、总体要求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部门分工,责任到位;强化统筹协调,行动一致;紧密各方协作,合力推进;加强统计考评,提高绩效,推进我区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机制框架

1.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安排一次专题听取全区服务业工作汇报,就全区服务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根据需要听取区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或服务业各口的专项汇报,研究协调重大问题。

2.区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常务副区长任总召集人,区发改局局长任召集人,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每年年初制定全区服务业工作要点及成员单位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年中、年末各听取一次成员单位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督促检点工作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讨论审议以区政府名义印发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和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

3.区政府分管区长。按照分工,指导协调归口管理的服务业重点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工作,根据需要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4.职能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服务业工作,指导归口管理的服务业相关行业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完成统一部署的服务业重点工作任务,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5.行业协会。组建区服务业联合会,加强对各服务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商务咨询、信息交流、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三、部门职责分工

按照“综合协调、归口牵头;各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原则,联席会议30个成员单位职责按类分工如下:

(一)服务业重点产业及相关行业牵头部门职责

1.区发改局:负责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和项目的综合协调,承担区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协调;负责全区服务业价格和收费的综合管理。

2.区贸易局:负责全区现代商贸业、现代商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商业、菜市场建设和专业市场发展的指导协调。

3.区旅游局:负责全区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4.区金融办:负责全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指导协调,推进完善服务业企业融资环境。

5.区科技局:负责全区科技信息服务业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6.区文广新闻出版局(体育局):负责全区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7.区建设局:负责全区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组织和实施全区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相关工作。

8.区民政局:负责全区社区服务业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

9.区外经贸局:负责全区国际贸易、服务外包发展的指导协调。

10.区经发局:负责全区工业设计、研发等相关行业的指导协调,牵头组织工业企业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

11.区农林局:负责全区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12.区教育局:负责全区教育培训行业的指导协调。

13.区交通局:负责全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14.区城管局:负责全区市政公用行业的指导协调。

15.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卫生服务业的指导协调。

16.区广电台:负责全区广电业发展的指导协调。

上述各部门还应负责指导、督促归口行业的统计调查对象,准确、及时报送统计资料。

(二)服务业发展相关部门职责

1.区政研室:负责制定完善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2.区财政局:负责全区服务业财政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3.区人事局:负责全区服务业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

4.区环保局:负责全区服务业项目环评工作的指导协调。

5.区统计局:负责全区服务业统计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信息、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做好服务业统计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监测分析工作。

6.区投资合作局:负责全区服务业项目招商。

7.新城区管委会:负责做好新城区范围内的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及协调工作。

8.区城司:配合做好南部商务区服务业发展相关工作

9.区工商分局:负责全区服务业准入政策指导协调,推荐服务业驰名商标、著(知)名商标和知名商号。

10.区质监分局:负责全区服务业质量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推荐服务业中国名牌、服务业名牌产品。

11.区国税局:负责全区服务业国税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12.区地税局:负责全区服务业地税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13.区规划分局:负责全区服务业项目的规划实施工作。

14.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全区服务业用地政策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四、统计考评

1.建立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和行业管理部门分工联系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政府统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健全服务业信息制度,定期做好服务业发展形势的监测与分析工作。

篇8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难题的主要渠道。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单位投资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是最大的,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平均吸收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很低。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有利于创造更多新就业机会,满足各种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需求。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服务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也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服务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服务业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当今世界,服务贸易方兴未艾,服务产业转移加快,服务领域国际合作潜力很大。服务业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服务业融资的瓶颈

我国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国外横向比较,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而且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总体上仍处于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这一结果与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当前我国金融政策在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已相继建立起了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将行业分为13个门类,其中有7个门类属于服务业。但是我国不仅主板而且连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都对上市门槛的要求过高,如公司资本金要求、持续盈利能力等。因此上市的企业,选择发行的企业都是过了初创期,经营稳定效益良好,而那些急需用钱的初创型企业反倒是无法融资。这样上市的企业无疑与创业板高成长、高风险的定义相冲突。对大多数中小服务企业来说,由于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往往较小,且无很好的经营业绩,故很难通过上市融资。事实上很多很优秀的小企业,并没有连续三年的盈利纪录,甚至经营时间不到一年,但它的发展前景却非常好,投资者也会愿意去投资。

二是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

银行的信贷体系基本都是对应于传统服务业,而对新兴服务业缺失相应的历史数据作为评级基础,人才以及评级技术也很缺乏。另外,服务产业覆盖面很广,既有传统的贸易行业,也有新兴的软件服务业,这些行业的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分布并不相同,所以需要银行进一步细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些因素也使得银行不愿参与服务性企业的融资。

三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健全

目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内容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支付系统已形成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清算系统为基础,同城票据交换所和清算系统以及外币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并存的格局,同时,支付结算体系引入了实时全额结算机制和债券交易的付款交割机制。

但我国目前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继续改进的余地。我国还需完加快社会信用制度法律建设,构建诚信社会。建立反洗钱法律制度,遏制和打击各种洗钱犯罪,维护金融稳定。研究有关金融创新的法律制度,鼓励和规范金融创新。对一些跨行业和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加强监管协调,推动制度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

加强服务业金融创新

服务业投融资问题一直以来是服务行业发展的瓶颈。金融体系各部门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其盈利模式和风险特点,进行融资产品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拓展服务产业融资产品和信贷模式。

完善服务业信贷管理体系,健全信贷营销和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服务业信贷产品,满足服务业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服务业企业不同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创新信贷业务产品,实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对信誉度高、资产质量良好的成长型服务业企业,可采取公开统一授信的方式,适度扩大授权授信额度,积极推行仓单质押、订单融资、应收账款托管和对公客户活期存款账户透支等特定资产项下信贷业务品种,支持其做大做强;对信誉良好、收益稳定的服务业主,可适度发放企业主创业贷款或提供具有一定透支额度的贷记卡等金融服务;对市场波动较大的服务业企业,可以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财产抵押质押的方式提供可循环使用的信贷资金额度扶持;对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和业主,适应其短、少、频的资金需求特点,可在适当增加动产、不动产抵押质押及财产权利质押等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中小企业或业主联户联保贷款业务。

降低资本市场进入门槛,积极引进风险投资

主板面对的是已经培育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创业板面对的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富有潜力的企业,但是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发行条件规定的门槛过高,不利于增加服务行业企业上市融资,因此从有利于服务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适当放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同时,还应处理好主板与创业板间的互动,对于在创业板中发展较好、经营稳定的企业可以到主板申请在上市。

另外可以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无需企业的资产抵押担保。风险投资基金多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成熟,取得上市资格,从而使资本增值。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风险投资基金就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而收回资金,继续投向其它风险企业。引入风险投资,一方面可使企业获得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使企业改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制度,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体制。

加强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主要是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应继续扩大信息采集面,加大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力度;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使用范围,提高征信系统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中小企业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信息服务功能;全面推动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服务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加强和规范应收账款融资管理,推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顺利开展,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日常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项目和城市环保项目,逐步探索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的贷款业务,促进公共服务业加快发展。

篇9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4-0044-03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和环境污染少,有利于节约资源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能够促进消费,提高国民支出中消费的比例,有利于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服务业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城乡、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按照竞争优势原则,加快服务企业的改组改造

要加快国有服务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在继续推进工业领域国有大企业改革的同时,要着力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对那些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服务企业,要加快推进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股份制改造,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那些承担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功能、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业领域,也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根据各自特点,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对那些在短期内仍然具有垄断性质的服务企业,要加快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接受政府和社会严格价格监管的前提下,给予企业在经营、用工、分配等方面的自。鼓励零售、运输等企业的联合与兼并。零售企业要构建完善的整体营销管理系统和经营品牌,全面整合零售系统,提高包括采购技术、配送技术、信息技术等在内核心技术能力;高度重视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运输业应当以现有大中型骨干零售或运输企业为基础,通过联合、兼并等途径,在较大范围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使国内的企业实行强强联合,扩大企业规模,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造就若干个规模大、实力强、经营区域广、能主导地区乃至全国市场的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完成电信拆分重组,电信业要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电信的运营商应以国际化眼光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要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竞争对手,抓住电信重组的市场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电信企业主辅分离,优化企业资产组合,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和民间投资,多渠道融资,严格按照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改造金融业,壮大金融企业实力。金融业要加快对国有独资保险企业的改造,实行严格的政企分开,完成产权重组、机制转换等任务,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要实现保险业的创新发展,包括保险组织机构的创新、险种的创新、承保方式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等。要建立健全保险中介体系,加强对人、经纪人等队伍的整顿和建设;放宽对内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限制,通过立法把自保和相互合作保险纳入中国统一的保险市场。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建立风险约束机制。合伙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合伙人的权、责、利高度统一,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客观上要求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适应合伙制运作的管理机制,以确保真正地把权、责、利与合伙人紧密地“捆”在一起,从机制上有效维护执业的独立性,通过组织体制上的约束来保持高水平的执业质量,并因此得到社会的信任。正因为如此,合伙制成为国外多数事务所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中国要大力推行合伙制;还要鼓励通过重组、兼并和联合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扩张,改变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经营分散、规模小和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我国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主要是高素质、高技术人员充足,人力成本较低,并有中国优秀遗产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但目前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要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人事制度改革,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以充分发挥我国的医疗服务优势。

二、加强监管,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全球服务业的管理趋势是宽严有度、逐步放宽的过程。政府对服务业的管理也应顺应服务业的变化趋势,摆正位置,遵守市场规则。在管理服务企业时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利用税收、利率和汇率等经济杠杆加强对服务企业的管理;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多种经济成份的现代服务企业的发展;打破部门垄断,对于部门内外的企业,要贯彻“国民待遇”原则,使之在同一竞争起点,面对相同市场环境,享受相等的资源。

对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旅游、文化、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要逐步放宽对非国有经济的准入限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宽教育、文化、中介服务等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进入。服务业中有些行业,特别是网络型的服务业和承担相应社会功能的服务业及与上层建筑相关的服务业,由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政府监管的任务很重。其中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和业务,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通讯等,不仅我们缺乏有效监管的经验,国际上也没有很成熟的经验,需要在探索中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监管。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要与我们的监管能力相匹配,服务领域中的金融、通信等行业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而教育服务、文化新闻服务等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等与我国经济政治基本制度相联系的上层建筑,特别需要加强监管。要完善行为监管、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做到既充分发挥竞争和开放的积极作用,又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其负面影响,使扩大开放与国内发展很好地协调,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规范服务和诚信服务对于促进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服务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事先无法确定,只有在服务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例如教育、会计、律师、咨询、旅游等行业乃至物业管理、家庭服务业等,如果缺乏信用,消费者对服务质量会心存疑虑,担心服务不规范、不守信,这种担心会使潜在需求不能转化成为现实。加快制订和实施行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加快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服务标准的制定等,都是需要推进的。要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和导向功能,例如向消费者发放各行业的服务标准手册等,能够有效监督和规范服务行为。

三、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十一五”期间,我国WTO谈判中服务业开放的承诺将全部到位,扩大开放的领域不仅包括金融、保险、贸易、零售商业、房地产等外资已经进入较多的行业,而且包括通讯、会展、旅游、专业商务服务等众多以往开放程度较低的行业。目前,我国已允许设立独资的非寿险外资企业、外方控股的中外合作教育机构以及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到“十一五”中期,上述服务行业都将有较大的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业将允许外商独资,且取消地域限制。开放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将促使国内服务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要给国内服务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平等地位,使国内企业有能力有动力在开放性竞争中提高和发展。要推动“自然人移动”的自由化。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不仅劳动力成本较低,更有很多专业的人才。因此,与其他发展中成员一起,在服务贸易谈判中推动“自然人移动”的自由化,将为发展中成员在新一轮谈判中争取到切实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让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海外市场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早开放,才能早发展,早得益。开放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服装和家电制造业。我国“入世”是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是更深更广地参与国际竞争。要适时地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度,有步骤地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文化、旅游、医疗、会计、审计等领域,吸引更多的外国金融保险机构、国际物流企业、中介机构、文化企业来中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本、世界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手段,充实和提升我国的服务企业。

四、加强服务业的基础性建设,保障和加强基础性供给

引导社会资源更多的投向服务业需要一些基础条件,包括基础服务设施、人力资本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注意扩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基础服务设施的覆盖面,促进农民和落后地区居民增加服务消费。要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各类人才,有计划地引导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水平。要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可以采取灵活的过渡性措施,引导一部分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转向进入服务性企业和经营机构。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以政府作为主要供给者的服务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和公共教育服务,基础研究的投入,大型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保障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投资等等。我国公共服务在总量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存在发展严重不平衡问题,在一些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中的公共服务支出水平较高的同时,经济落后和偏远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农村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中公共支出水平很低,公共服务供给明显滞后。要形成确保基础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和有效运营的机制,特别是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保障和加强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中央政府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支出中,用于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比重要逐年有明显上升,各个地区公共财政支出的分配也要按照这个原则进行。要明确“十一五”期间农村和落后地区基础公共服务要达到的水平和目标,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卫生机构、医院床位数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等,以确保任务落到实处,早见实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科技支持,其中企业有能力推进的技术,可以在市场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来完成。一些主要产生重大社会效益的项目,民间投资动力和能力不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给予鼓励。

总之,在中国今后一二十年的战略机遇中,服务业作为潜力最大的部门能否快速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排除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现代服务业较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服务业的发展既面临很多机遇,也面对很多挑战。从市场需求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客观基础将进一步改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从产业发展来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迫切需要服务业发展;从生活服务业看,人们对各方面的需求供给有着新期待;从市场环境看,环境压力加剧,对服务业发展倒避机制将进一步显现。综合来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杜梓书记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现代服务业推动地区转型发展,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尽快把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产值过千亿的大产业”,并把现代服务业发展列为“十二五”时期五大突破目标之一,可以说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首先,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密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是大势所趋,三次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的比重最终将演进为“三二一”。统计数据显示,年全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70%,美国是80%,低收入国家城市也达50%,我国北京已达70%,而我市占比还非常低,只占26%,比全区还低9个百分点。当前,我市正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预定的各项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我们只有大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才能进一步强化集约发展能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全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的现实需要。城市具有人口集中,资源、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密集的特点,因此成为了服务业的重要载体。三次产业推动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是不同的,可以说一个城市辐射功能的提升更多的是依靠服务业。到“十二五”期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市加快崛起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我市的城镇化率只有40.39%,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城镇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我市有交通区位、文化底蕴、政策支持等核心优势,但其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金融、研发、设计、物流、商务、信息、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服务业中心。要真正使主城区成为对接、融入、呼应东北三省的强大动力源和支撑极,就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满足未来百万人口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

第三,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养老、教育等生活服务的供给会有很多新的期盼。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市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的最终目的。服务业既连接生产与消费,又直接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增加就业、促进增收、完善保障、改善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市就业局统计,这几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的60%以上都在服务业领域,服务业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发展服务业,能够将我市的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优势,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尤其是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必须加快健全服务业发展门类,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和服务产品创新能力,使大家从服务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共享发展成果。

二、正确把握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加速期、上升期和转型期。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良好工作基础,同时也有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我们要坚定信心,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通辽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有6条铁路交汇,4条国道贯穿境内,通辽站是全国铁路重点枢纽站和14个编组站之一,通赤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通辽至沈阳、通辽至长春高速公路于今明两年也将相继建成,民航机场可起降大中型客机,通往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6个大中城市。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我市同哈尔滨、长春、沈阳一起被列为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提出了“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等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突出了我市在蒙东地区的物流中心定位,也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利用我市处于交通枢纽的有利位置,继续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服务业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通辽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和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蒙古族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4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和库伦三大寺以及众多的山地、草原和历史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快速增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景也十分广阔。尤其是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还可以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壮大。依托这样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全可以将其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产业需求日趋旺盛。服务业本身既是一个产业,又是一个一、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近年来,我市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跃升全区前列,新型能源、有色金属、玉米生物和建材产业在蒙东及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能力,风电产业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食总产跨越百亿斤台阶,规模化养殖业比重大幅提升,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初具规模。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农牧业的强力推进,必将要求和促进金融、研发、设计、物流、商务、信息、技术等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建设百万人口城市动力强劲。把通辽主城区建成与沈阳、长春相呼应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是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六大战略目标”目标之一。百万人口的生活和就业对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业的提档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科区老城区的改造扩容和新城区的高端建设不仅需要商贸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区域性消费、购物中心,也需要积极健康地发展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同时拓展大众化餐饮、网络购物、快递配送、运输邮电、家政等便民服务。

(五)新兴服务业需求日益活跃。当今社会,消费需求多样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明显,相应的也会催生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新热点。因此,要加快推进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创意、电子信息、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高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三、强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尽快制定全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按照全区服务业现场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着手研究制定《通辽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市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为全市总体规划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也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高标准编制部门服务业发展规划。一经确定,要抓紧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确领导责任,工作落实到人,确保抓出成效。

(二)着力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投资强度达不到,就不可能有高效的产出。要把对服务业的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GDP的增长逐年提高,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要做好项目储备。要认真抓好服务业项目建设,使更多的服务业项目能够进入发改委的大盘子,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市重点建设项目也要向服务业倾斜,提高服务业项目在重点项目的比重。三是要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服务业发展急需的各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要同科尔沁草原英才工程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作用。四是要加大信贷支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服务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开发适应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同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多渠道筹措资金。五是要抓好政策落实。要确保各级已出台的在资金、土地、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落实到位,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努力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这次现场会议自治区对各盟市又有新的要求,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特别是与赤峰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赤峰的力王工艺美术、红山物流园区、玉龙文化产业园等已成了自治区乃至东北地区大规模、高档次、多元化的物流和文化产业集聚园区。我市的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还没有形成集聚规模。下一步,我们要集中打造物流、金融、商贸、旅游、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区要有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的发展规划,要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较大的发展规模、较优的政策环境、较强的配套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并有一支优秀的人才管理队伍。

(四)注重无形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这些年,我市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开发地上和地下的有形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将自然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经济优势,而厚重的文化、信息、智力、品牌等无形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确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恰恰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依托。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文化教育、信息传输等服务业,将无形资源变为有形资本,从更高层次更优质服务层面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从而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五)增强服务行业的服务意识。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表现在城市品味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树立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服务业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要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强化管理,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培训,要积极引进先进、高端的服务技术、标准和品牌,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促进全行业服务质量、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六)抓好服务业融入东北经济区发展的工作。依据我市在东北经济区特殊的区位交通优势,服务业要做到率先融入。要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按照打造“蒙东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目标,把通辽建成蒙东地区现代商贸中心;要加快旅游业发展,积极融入东北三省旅游发展和市场开发战略,把通辽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观光旅游目的地;要加快金融业发展,着力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实现与东北地区金融业的互通互融,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

(七)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低,既有发展层面的原因,也有统计方面的问题。这不只是统计局的事,也是各职能部门的事。要全面整合服务业统计资源,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保证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服务业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