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事范文
时间:2023-04-05 05:3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灵魂的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正如我的朋友季国清先生所说,物国(此为作者虚构――编者注)的社会结构,同时也是人存在于世的款式,在某些层面,就是停车场上把汽车重叠在一起的样子,停放的车不是一辆一辆地单独平搁,而是一辆一辆上下码在一起。可想而知,处在这种层面结构中的人,要么被别人压榨,要么去压榨别人;要么被别人盘剥,要么去盘剥别人;要么被别人拖累,要么去拖累别人。相互牵制,动弹不得。实际上,这种压榨、盘剥、拖累的结果,就是病。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很多病其实就是这么得的,这么来的。
有一次在新春聚会上给一个大学教授敬酒,我对他说:“我们可以不听专家的话,甚至不听‘道德’的话,但一定要听身体的话!”
我想强调的是:自身(身体)是不会错,不会病的,错的、病的总是自我,是自我让自身出了错,犯了病。在此我们碰到了汉语语用上经常会出现的麻烦,汉语的“自我”与“自身”是容易混淆,不易区分的,但我还是想特别加以说明:“自我”指的是“我”的思想、观念、意识、想法、精神的形态与内在的状况,而“自身”指的是“我”的身体,是造化、自然赋予“我”的一个肉身文本,且该文本皆具一种上帝恩赐的正常格式。如果人的意识在其上书写正常的内容,身体就会正常。否则,就是不正常。轻度的不正常叫偏差,严重的不正常,就是病。但奇怪的是,明明是我们的意识、思想、观念、精神让我们的身体生了病,我们不但不去意识、思想、观念、精神的层面寻找原因,反而一味地对着身体医病。不但不去走自然疗法、顺势疗法、话语疗法、暗示疗法、心理疗法的主路,反而只知道求助医院、医生、药物、手术的辅道。这情形就好比,汽车的指示灯亮了,我们不去查看水箱、油箱,不去检查发动机、油路、电路、刹车装置,而是去拆卸指示灯,检修仪表盘;烟雾报警器响了,我们不去寻找火源,而是去关掉报警器。我们皆生于无知,死于无知,当然,也更是病于无知。无知是由于我们的脑袋被上了夹板,意识被严重遮蔽眼睛没有完全打开,盯芝麻,不看西瓜,或者把芝麻当成西瓜,只想坑洼,不思星辰;或者脑袋被拧成了麻花,一改变,就碎成齑粉。无知是由于我们截断了污泥与彩云的连接,要么全是污泥般的颟顸、粗俗、卑鄙、匪气,要么全是彩云般的虚幻、苍白、贫血,不能让污泥与彩云通过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连接起来,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使我们在污泥时,梦想彩云的天空;在彩云时,不忘脚跟的污泥。实际上,所谓比较健康的人,就是总是能让污泥与彩云连线的人,总是能把污泥与彩云的比例弄得恰到好处的人。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一种机械思维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头到脚,从脚到头,只知道在身体上下苦力,使蛮劲,打转转,这是物国文化、物国人民的悲哀。追根溯源,这是科学主义、无神论思想埋下的祸根,是一种逻辑的必然,当然要结出自作自受的苦果。
实际上,治病医病的康庄大道是存在的,就在那儿摆着。只要逾越固定的偏见,冲破习惯性思维的围堵,它就会给我们提供无数的或然与可能,展示一个巨大的空间。只是人们睁眼不见,充耳不闻,弃而不用。我认为,治愈的正道是:从灵魂精神身体医院医生药物,而不是相反:从药物医生医院身体精神灵魂。
身体不会病,是自我让其病。更准确地说,是我的意识、我的思想让身体病。所以,任何身体的保险,如果没有保上精神险,都是白搭,等于是做无用功。也就是说,身体险的有效性是以精神险的参保与否为其前提条件的。没有精神险的身体险毫无意义,因为疾病就其本质来说,是意识的内容,精神的故事,灵魂的事件。健康是个双保险概念,身体险加精神险。尤以精神险为重,因为不病或治病的真正良方归根结底并不是通常理解的手术、药物,而是尽量宽广的意念,尽量澄明的思想,尽量顺应自然的道路,契合天地的节律。
前不久,我还对一位患病的朋友讲过:实际上,一切的药物、手术、医院治疗都是辅助手段,主要的途径应该是意识的梳理、思想的澄明和观念的校正。也就是说,治愈是意识中的事情,它永远是一则心灵的故事,是一桩灵魂的事件,是对生活本身的确诊寻药,救助治愈。
我认为,生病并不可怕,因为在我们这个焦虑的时代,中这种负彩票的机率太高。但只要我们自己能成为我们自身一切事务(包括我们患病的特殊时期)的主宰,不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付给我们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不把我们的责任全部推诿给我们自身之外的所谓客观的原因,疾病就会成为一桩我们自己可以承接、应对、处理的事务。实际上,只要我们没有被污染、误导得太过严重,我们自己都能理清楚,我们的病究竟是怎么来的,对我们的病就有某种内在可梳理的预感。同时,对化解疾病的路数大体上也会有一个轮廓清晰的预案。不过悲剧的是,我们早已丧失了这种预感、预知能力。我们对自己的疾病多半已没有任何自我可以把控的自主性可言。
物国人似乎先天就处在一个易患病、而又不易病愈的境地,因为我们先天就缺乏必要的思想资源和灵性资源。我们先天就缺乏很多很多的东西,后天又在不断地剔除很多东西。缺乏和剔除的,全都是保证我们的生命正常和健康所必需的。两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我们就成了唯身体但又不能理解、不会善待身体的身体主义者。道理很简单,一个精神进化不充分、不彻底,意识凋敝、观念荒芜、思想闭锁、视界缩窄的人,是无法通过精神的检索、思想的探源、观念的辨析来疗病扶伤、治病救人的。因为我们缺乏思想的资源,不知诸观念的关联,更不明白意识之无意识化的调控机理。无思想积累和精神资源的个人,肯定无从谈起个人的成熟,个人的独立,更无从谈起个人的责任。也就是说,这样的背景只能产生歪歪倒倒、不能用自己的双脚来站立的人,只能产生无数不能自控,不能自主的家伙。结果,一生病,心头就没有底,没有谱,只能把本该由自己来担当的一切毫无保留地拱手交给别人,交给医院、医生、药物、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甚至保姆。即把病患的身体交付出去,任由别人来主宰,来处置。这和他们生病前的情况是一样的,永远抹去了自己应该担当和承受的责任。这责任就是,不断地审核自我,不断地校正人生,不断地查寻存在的身与源泉的灵是否串通。
在我看来,我们的医学专家、医学院教授――更不要说一般非医学专业人士和患者本人了――对疾病的理解是非常表皮和肤浅的,他们也许对疾病的生理、生化病理学有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探讨,也许只涉及疾病的近因、浅因和枝节因,而对疾病与形而上学、哲学、宗教、心理学、意识理论的关联却少有基本的连接与猜想。如果我们迷信那些健康长寿专家、那些患有科学控的医学教授,听他们的口气,似乎他们已把生命、身体的奥秘弄得一清二楚,巨细无漏,仿佛神明。殊不知,这实属一种狂妄,是因为受限、受蔽导致的无知使然。实际上,作为一种常识,每个人都应该清楚:与我们不知、应知的相比,我们已知的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就我们的身体而言,情况更是如此。所以对疾病,我们切不可妄加断语,乱下结论,哪怕这涉及所谓科学的断语和结论。因为所谓科学与非科学、或不能列入科学范畴的东西相比,实属九牛一毛,沧海一粟。所以,对疾病的态度和对生命本身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即只能端以谦虚之态,抱以敬畏之心。任何轻狂、鲁莽的,唯物主义式的处置风格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
面对物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疾病的心理学、形而上学、宗教哲学的追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因为现实的诊疗手段、医治方式似乎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我曾经对我的朋友调侃地说过:“我的梦想是让医生失业,医院关门,药厂倒闭,健身房消失。”有人说:这梦想太过无情,太过残酷。我认为:不。其善良的动机就如同期望世界上没有军队和监狱一样美好。请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医生,没有医院,这世界是何等地人道,何等地美妙!不过,这仅仅是梦想而已。
我非常痛心物国的这一事实:有疾病的逐渐升级,步步为营,但没有疾病的可控之势,缓减之态。我非常痛心现时的人们只知道明确的病症,却不知真正的病因。我更痛心人们患病之后所遭遇的那种被敲诈、被愚弄、被剥夺的悲惨命运。当然,写出本文的初衷并不在于要去拯救、医治别人,其首要的目的意在拯救、医治自己。因为我始终坚信:人生有两件事情是值得我们终身去关心与争取的,这就是:身体的不病;心灵的不变态,或者说不那么过分地变态。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是底线。如果说这两件事情没有做到,没有做好,那就不要去奢谈其他,比如,所谓的事业,所谓的成功。
我认为,一个人首先应去关心的是他自己,应去拯救的也是他自己,此乃人生的头等大事。就像自关心是真正的关心一样,自拯救才是真正的拯救。我经常在想:要是一个人把自己给侍候、服侍好了,他就不需要别人来侍候、服侍了;要是一个人把自己给安顿、安排好了,他就不需要别人来安顿、安排了。正如瑞士文化哲学家让・盖普塞所说:“世界和人类的必要的改变是不可能通过世界改良者的尝试来完成的;世界改良者们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在为一个更好的世界而斗争,但他们却逃避了改善自己的任务;他们在玩弄一种司空见惯、虽然近乎人情但却令人悲哀的游戏,即要求别人去做他们懒得动手的事;但他们所取得的虚假成就并不能减轻背叛世界以及他们自己的罪责。”
我认为,在物国,疾病是一种显赫的存在,承载有特殊的含义。它不仅仅属于医学、生理学、生物学的范畴,无疑,它还暗含有更多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上的意义。在物国,我们甚至可以把医学理解成存在学、神学,把疾病看作是某种赎罪与拯救的形式。我认为,与其把历史看作物国人的信仰,还不如把疾病视为物国人的宗教。事实上,疾病早已成了我们的宗教替代品,成了我们生命关注的焦点,意义生发的中心,成了我们千言万行的递归与心理指向的所在。
在一个荒诞的地方,与其说人们在适应社会,不如说人们在适应自己的不适应;与其说人们在生病,不如说人们在把生病当作宗教来发挥其作用,被迫择其来作为意义的替代。因为没有其他的悔过方式,其他的救赎之道,就只有通过疾病来抵偿这种悔过与救赎。这就是为什么疾病会如此疯狂的理由,为什么疾病会如此嚣张的原因。 国人精神疾病呈高发态势
我感觉,不知从何时开始,疾病就悄悄转化了它的身份,成了我们的宗教,病房成了我们的教堂,医生成了我们的牧师,看病成了我们的朝圣,而针剂与药物则成了他们受洗的水与行弥撒的面包。疾病成了唯一与生命本体发生联系的意义生发源与替代物,成了人们感受生命意义的主要途径与唯一来源。尽管是一种负意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总比无意义强。所以,疾病是与意义问题纠缠在一起的。疾病是用来解决意义问题的。一般说来,那些意义均衡、意义自足、意义饱满的人,不大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容易治愈。如果意义感匮乏,意义感欠缺,那生病很有可能就是回避意义(消极)或试图解决意义(积极)的一条途径。也就是说,意义感匮乏的人,多半就具有一种易病性人格的特征。为了减弱这种特征,恐怕意义感的生发与增加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疾病是物国人的承罪与赎罪手段,是物国人的悔过与补过形式。所以,从警示与赎罪的观点看,疾病就成了物国懵钝时代的大警钟,病人是和平时代代我们言说的言说者,代我们反抗的反抗者,是以疾病这种特殊的方式在决绝寻求表达的表达者。所以,我们对疾病应存敬畏之心,对病人要抱以感激之情。因为疾病是一个文化机能失效时代的预警机制,是一个无民族的救赎形式。
健康的精神首先会反映在身体的健康上,好的文化肯定是首先会让身体受益的文化。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文化貌似高耸在云端,放射出天国般耀眼的光芒,而民族很多成员的身体与面相却又呈现出佝偻、猥琐,那多半是文化被做成了鸦片的结果。一方面,吸食文化的鸦片,能满足我们对文化的妄想;另一方面,又能使我们无视身体恶化的存在。这显然是一种变态弥补法,魔鬼平衡术。我有时在想,反馈的程序是不是这样的:首先是身体病人(发育受阻,进化中断之人)炮制出一整套病态的文化学与审美学,然后,把这种文化学与审美学熬制成“营养针剂”对人体进行注射。最后,再通过这种注射产生精神病人(主要是精神妄想症与精神匮乏症病人)。接下来,又让精神病人去复制出无数多的身体病人。就这么“身体病人精神病人身体病人”地来回倒,终成一种重复轮回的封闭循环。
正如伊万・伊里奇所言:目前,身体的医学化已经到达几近流行病的程度了。生活的医疗化是广义工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得所有普通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冲突、放松、休闲以及创造性活动等都变得“有问题”,从而迫使人们四处求助“建议忠告”。这样一来,那些专家们如律师、医生、教授、顾问以及心理医生便能在工业化和官僚化的(主/雇、医生/病人等)关系轨道内发挥其效能:“医疗复仇女神”不仅仅是各种医学分支的总和,也不仅仅是治疗不当、马虎大意、职业性冷淡麻木、政治权利的分配不当、医学所裁定的残疾以及其他所有因医学实验和医疗事故所引起的后果的总和,它的本质在于通过一种维修服务来剥夺人的自我应付、自我决断能力;从而迫使人更臣服于“权―商”系统,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系统。
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才能避免内在世界、私人空间的巨大损失,至少能过上一种身体不病、心灵不那么变态的生活?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尼采曾经建议,为了避免这种损失,人必须通过对自身进行身体与语言上的实验来实现自身的创造与提高。这是抵抗暴虐的公众,抵抗现代社会全景式监狱(米歇尔・福柯语)的强光,是极端的操练,目的在于夺回对自身主观阐述的控制权,从而创造自己私人的自身形象。
我想说,人必须自觉地把自身当作自我塑造的材料,设法形成自己过正常生活的私人经验。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论(或者说世界)本质上就是窥私癖,而道德说到底就是审美意义上的自我塑造。在摄影机、镜子、玻璃幕墙、流行话语构成的无尽迷宫中,人必须通过自我重新阐述实现被监视对象的重建,这恐怕是唯一的出路。换句话说,走出迷宫的唯一方法,就是待在里面――尽管很荒唐。人必须坚忍地接受安装在现代制度上的诸多镜屋,但要尝试在千万个映像当中,给自己的现实身份赋予某种反脆弱的风格。
我想说,倘若我们一味侧重“解决问题”,恐怕难免错失检视内心更深处的契机。我们尽可以贴上心理学的膏药来解决病症,但如果不能探明并解决深层的病因,就难保症候将来不会以另一种面目呈现出来。我认为,人我关系中的每个问题都是一种症状,表明的是你与内心更上游的源头的失联。事实上,每个心理困境都是助我们溯向上游、潜入深处的良机,问题的解决全赖我们是向内渴望和追溯,还是朝外依附和追寻。
我想说,只要曲解爱与被爱,导致的结果都是无爱,而无爱就是最严重的疾病。即使我们对最熟悉之人的爱其实也只是相对层面的爱,相对意味着一切随条件状况而变化,所以,人我关系不可避免是二元、对立、不连续、不稳定的。但进入生命的最深层,我们就可以如实承认并接纳一切,毫无保留、索求、批判与操控,率直面对自己生命的经验,也因此而拥有一颗开放且觉悟的心。这里没有你我的相对,任何地方、任何时刻,你都可以与任何生命灵犀相通而流露温暖和开放。这种生命对生命的爱是绝对的、不设限的、无条件的。当绝对之爱的洪流在我们体内滚滚涌动,我们就能看到我们的生命自有其基本的尊严与神圣,并不需要仰仗外在的认可,于是再不会为饥渴(盼爱之来临)和恐惧(怕爱之离去)而烦恼。在生命深刻的和谐中,我们深知:我们从来就没有被伤害过,也不可能被伤害。
篇2
乌鸦和鱼都说我是个好孩子,她们没有在我的身上闻到一丝腐朽的气味。小驴极力反对我们三个人在一起,也就是这点让我对小驴特别反感。如果,没有她们在我身边帮助我,扶持我,引导我,现在的我可能早已变得颓废不堪。4·5事件,旁观者乌鸦吓得魂不守舍,回家吃了安眠药才入睡,而当局者,我,惶恐,麻木了,感觉滞留在噩梦中。下午和乌鸦聊了很久,她一直劝我不要意气用事。回到家,我把QQ的个性签名改成了:不再让别人欺负,也不再欺负别人。写完它,如释重负。想抽烟,一个个的烟蒂掉落,我的泪也一滴滴滑下。歇斯底里的哭嚎。我崩溃了。这正是我现在需要的。希望休克在下一秒。烟雾在房间的各处弥漫开,情绪随吐出的烟圈飘散。酒精可以麻痹人。期盼酒精可以麻痹人。堕落?无言以对。我要的是征服。心灵的一丝堕落。周遭的事物都显得苍白无力。我要的是征服。有时真希望自己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千世界里的角色只是一个肤浅的男人,在乐观和悲观,希望和绝望之间游荡,呆滞的寻找下一个猎物。
那天,那次,我发现我真的变了。不再是往日只懂得哭哭啼啼的小妮子,浮华的一切伤害不了我,一颗坚强的心开始学会承受。那天,我长大了。我不知能忍多久,但我不想让乌鸦和鱼失望,不想让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所覆盖,不想让岁月被无休止的阴霾所笼罩,只想闭上眼,原离尘嚣的打扰,伤,痛,仇,恨,让它们在黑色的世界中慢慢沉淀,沉淀,让它沉埋于寂静之中,不再挖掘。
不知何时起开始尝试隐藏,于是喜欢上了用黑色的眼线。出卖人的通常都是眼睛,感伤都埋没在眼睛下,只有黑色才有办法掩盖。
篇3
1955年,在钱学森回国的轮船上,还有一位菲律宾华侨林孙美玉女士。面对著名的科学家,林女士问道:“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钱学森回答:“我想为仍然困苦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钱学森问林女士:“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林女士回答:“我是中学教师。”钱学森说:“非常好,中小学的老师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必须受到好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林女士说:“我只能教低层次的东西,不像您,是杰出伟大的科学家,能够创造伟大的事业。”钱学森说:“不,我只是蛋糕表面的糖衣。要想蛋糕味道美,里面的用料必须好。基础非常重要,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不要瞧不起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轻人的灵魂。”
读到这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深思,我体会到,教育是有灵魂的。钱学森说,在他的一生中,有17个人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小学教师就占了8个。我相信,这8位中小学教师在对钱学森灵魂的成长上肯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教育就是培育学生心中的太阳。教师要用自己心中的阳光,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逐渐成长,从而孕育成自己心中的太阳,然后去照亮自己和别人,去照亮这个世界。
这颗太阳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他奋发努力的强大动力。他的爱国之心是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在他出国留学之前,他的好友送给他四个字——“祖国待君”。可见,在钱学森心中,祖国高于一切,祖国神圣!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灵魂。当今的教育,功利主义泛滥,在有些人心中,祖国不再神圣,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生动的爱国主义故事去感染熏陶学生,在他们心中撒播爱国主义的种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这颗太阳闪耀着成功和自信的光芒。孔子因材施教,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加以引导,从而促其成功。陶行知相信学生的未来不可限量,提出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从教30年,从不懂得学生到懂得学生,最大的变化就在于认识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学生一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心中的太阳就开始升起,总有一天会照亮自己和别人。
这颗太阳闪耀着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光芒。我经常和我的学生一起探讨人性。人性美的核心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具有良知,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恻隐之心。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我让学生听配乐朗诵,学生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深感同情。教学巴金的《小狗包弟》时,我讲了“”期间学生打死老师的事件,学生惊呆了,怎么也不敢相信那是真的。我说,丧失了人性,即便是中学生也能做出野兽一般的事情来。我对学生说,做人要具备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摈弃假、恶、丑。
人性美还包括要尊重他人,具有平等观念。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你平等待人,别人才能平等待你。这是教育的真谛。即便是在大街上要饭的乞丐,你也要尊重他。不尊重人,是人性缺失的表现。做教师,最忌讳的就是不尊重学生;做校长,最忌讳的就是不尊重教师。尊重和平等的观念,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品性,是人性善良的表现。
与尊重和平等观念密切相关的,是教育有“三个不能超越”。第一,学生的生命健康不能超越;第二,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超越;第三,学生在智力发展上的个性差异不能超越。无论应试教育的压力有多大,这“三个不能超越”须时刻谨记在心。
在人性美中,独立人格非常重要。缺乏独立思考,是中国人人性中的弱点;应试教育的重压,扼杀了学生的独立精神;旧中国长期奴才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精神成长普遍缺钙。鲁迅先生提出改造国民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独立人格。当前,国家提出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独立人格的培养就成为重要的基础。
相对于人性美而言,人情美更具社会性。人情美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美好的情感。我经常对学生说,作为学生,学习成绩差不可怕,家庭贫寒不可怕,长相丑陋不可怕,心灵扭曲最可怕。你不能为了考一个好分数就去作弊,你不能为当一个班干部就去搞阴谋诡计,你不能为了突出自己就去贬低别人,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陷害别人。人情美还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人生的幸福不取决于手中的权力和金钱,而取决于是否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篇4
【关键词】爱;教育;灵魂;职责
教师的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面对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要想顺利有效的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必须懂得爱的教育艺术。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心灵去唤醒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渴望得到知识、热爱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未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品格,并能在不断地学习和锻炼中逐步树立起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我认为,爱,是教师的最高职业道德准则!
教师,需要用爱的思想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用爱的艺术去实施自己的工作。
1爱是教育的灵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有一定的动物性。当然,作为理性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其动物性更是明显的。教师要想按一定的目标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就必须首先懂得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智,以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他们的情感与行为。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所实施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才具有一定的感召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才会被他的学生所接受、所理解,教师的形象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树立起来,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
教育实践证明:一个深爱学生并能深受学生爱戴和信赖的教师,他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总是良好的,因为,这样的老师,他的言行对他的学生来说,具有超常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当一个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能够达到使自己的学生对他的一言一行至信不疑的境地时,他的教学实践活动,必然会取得常人难以想象的效果:教师勇于创造,学生追求卓越。
所以,我坚信:爱,是教育的灵魂。
2用爱的智慧去唤醒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自己的职业道德中,要充分认识爱的作用,坚持用爱的智慧去唤醒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进行的工作很多,而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对学生心灵的教育。
少年儿童,面对全新的世界,面对未知的一切,要想从不知到知,从不认识到认识,必须通过他们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因此,教师要想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和学习知识,就必须懂得爱的艺术,学会用爱的智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启发和教育他们,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不断得到开发。
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去用爱的智慧唤醒学生的心灵呢?
首先,应该让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兴趣。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其次,应该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充满兴趣。教育学生热爱读书,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书是望世界的窗口;书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道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前人和当今世界上有识之士对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认识和研究的结晶;青少年,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才能使自己健康地成长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
第三,应该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充满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努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并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灵,并能以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促使自己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学生进入自觉成长的良性轨道。
3用爱去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善于发现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断表现出来的鲜明个性,才好有效地去发展和培养他们的潜能。
如果我们作教师的都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能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去组织和开展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发挥,那么,他们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使他们逐步地成长为各有特色的人才。
4用爱去完善学生的品格
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善于用爱心去发现学生的个性,去发展学生的潜能,而且更应该用爱心去完善学生的品格。
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品格,不论是对他能否顺利地完成现阶段的学业,也还是能否在将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5
今天,我一口气改完了孩子们的日记,与平时的日记相比,他们鲜活的习作内容令我感动,他们生动的语言表达令我吃惊,他们纯真而又丰富的情感世界令我大彻大悟……
昨天下午,在我们班实习了一个月零二十天的小白老师匆匆与孩子们告别了,没想到,星期天的日记中80%的同学都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娓娓述说着这件事……
先来欣赏欣赏他们的习作题目吧:
伤心的事、告别、从痛心到快乐、令人悲伤的星期五、难忘的时刻、难过的我们、痛苦的一天、动人的场面、白老师,别走……、思念……
他们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节选片段)
“我们有一位纯洁善良而又美丽的白老师……在这两个月间,我们有了一定的感情,都不想离开她,这天,她突然要走,我们都很伤心,我们真不想离开她。”(作者:闫宝昌)
“我常常因为想白老师而默默落泪。我真的好想好想白老师,我的眼泪会让白老师回来的……”(作者:苏欢)
“……当每位同学送完礼物之后,我的泪水不由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同学们的脸上也挂满了泪水。我当时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仅仅才和我们一起生活了一个多月的白老师就要走了。白老师一直在安慰着我们,然而,教室里依然落泪如雨……”
“……我们互相唱了歌,表达了当时我们那种难过的心情。唱完歌后,我们都身不由己的走到了白老师面前,向白老师说了一些祝福的话。我们紧紧抱着白老师,心中感到十分温暖,而那温暖中又有几分凉意……”
“……白老师走出教室后,高老师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我一直目送着白老师离开。”
“白老师走了,我们难过极了,心中有说不出的伤感,总觉得身边又少了点什么。”(作者:高媛)
“下午很快就到了,到了语文自习课时,白老师微笑着走了进来,顿时,全班同学都是凄惨的哭声……”
“……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作者:金祖毅)
“今天上午康老师说白老师明天就要走了,我们听了个个都成了苦瓜脸……我们唱完歌,用泪水和白老师告别了。”(作者:王静)
“……我们给白老师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歌,我们改成了《老师,请到这里来》,在唱的过程中,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不时一滴一滴掉下来,唱完后,全班同学都哭了。高老师进来了,不论她说什么安慰话,我们都听不进去。最后,白老师走了。我们太伤心了,因为,我们之间的感情实在太深了,我们都想着白老师,多希望她能留下。今天的事情真令人感动。”(作者:许宝玉)
“……有的同学送的是耳钉,有的同学送的是戒指,有的同学送的是绿玫瑰,绿玫瑰就是代表着永远的友谊。还有的送了笔和笔记本……”
“……最后,我想告诉白老师十六个字‘白老师,我们永远爱您,就像老鼠爱大米。’”(作者:贾慧)
“……唱完歌,我们都哭了起来,我的眼泪也扑簌、扑簌的掉了下来,白老师说:‘我们还会见面的,别哭了,再哭老师的心就碎了。’”
“白老师,你别走,我们永远爱您。”(作者:贺小瑞)
“……在告别时,只有三位同学没有哭,其他同学都伤心地哭了,我以为白老师走了,他们很高兴。原来,他们心中也在流泪,他们三个是想用纯真的微笑送走白老师……白老师,祝您考试成功。”(作者:苏乐)
“……放了学,同学们都走了,只剩下几个值日生,王雯说:‘我真为不哭的同学感到耻辱。’”(作者:吴瑞)
“……我们哭得越来越厉害,有的同学甚至跑到白老师的怀里放声大哭,那是多么感人,同学们都泪流满面……我们苦苦哀求着白老师不要走,可也没办法,因为白老师要回去考试。
白老师的走真让我们伤心。”(作者:王雯)
“前几天康老师告诉我们一个让我们所有人都承受不了的事实,‘白老师星期六早上要走,星期五下午语文自习课上举行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同学们听了康老师的话,心里非常难过。……
……我们用泪水和掌声送走了这位年轻的老师。”(作者:张如霞)
“自从白老师走了以后,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白老师,每当我闭上双眼就能想到白老师,每次见到和白老师穿一样上衣的女士,教室里和老师依依不舍道别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真让人隐隐心痛。有时就连做梦也都能梦到白老师甜甜的笑脸。”
篇6
钟灵毓秀的西峡山水,孕育出像乔典运、王俊义这样的天才作家,也是必然的。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峡人,濡染了一个地域的文化。西峡地处秦楚交界之地,既有楚时的南国风情,又有秦时的强势和豪迈,文化艺术交流因互补而肥沃,在五圣故里的文化积淀下,人文特显厚重。
王俊义的作品唯美而飘逸,充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情怀,超越时空,超越生命。他涉猎广泛,博大厚重的文学底蕴, 造就了他中西合璧的超脱与潇洒。他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并把审美角度表现得浪漫而唯美,飘逸而动荡,孤傲而峻拔。他的创作风格,在哲学上完全倾向老、庄哲学,流派上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质。他更注重用超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含沙射影或尖刻的批判现实,他永远是一个亢奋的歌者,表现出旺盛的原创力和创新力。
《第七个是灵魂》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个地域的灵魂,他飞翔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展现的是一种飞翔姿态,盘旋往返。高贵华美的文字荡涤心扉,冲刷着人的思想和感观,读他的文章久了,血液里就潜入了浪漫的特质,有一种高度让你展翅飘飞,像多瑙河里的朵朵浪花,带着世界的亮光。
灵魂的超越与永恒
我不死,我是灵魂。
我在时间之上,我是灵魂。
这是灵魂的独白。与果戈里的《死魂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认为灵魂是不死的,一个充满虚无主义者的灵魂。
王俊义擅长把我们生活中容易忽略的无足轻重的渺小或细节瞬间,放大升华,打破时空,用高密度飞翔而又灵动的意象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排列重组,语言大餐像满汉全席一样丰盛,西餐一样高雅别致,裸奔一样的感官刺激。
贯穿始终的灵魂是超凡脱俗的。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我是一个灵魂,随时飘荡在时间的河流中。在隐隐约约的、模模糊糊的、朦朦胧胧的、似是而非的河流上打捞你们看不见的事情与事物,记忆你们随时遗忘的事件与历史。我超越时间,我超越生命,我超越一个人的历史,我超越一个家族的历史,我超越一个地域的历史,我是独立的,自由的,没有任何羁绊的,没有任何约束的……我是灵魂,我是一个家族的第三只眼睛,我暗夜毛贼一样的窥视,我黎明勇士一样地蔑视,我天狗望月一样地仰视,我鹰隼捕获野兔般地俯视,因为我看见了你们,你们却永远看不见我。
一个孤傲清高、超然物外的智者形象,他把深切关注的生活放在大宇宙下进行审视,远距离的观察和思考,不顾及形而下的哲学命题,注重形而上的美学思考和重构,他的浪漫是向上的,是和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既是主观的也是冷静的。
从作者的文字里看到了归于虚无的一切,我们过去的一切,都埋葬在深深的黄土里。枫杨树彻底从村庄的记忆里消失了,遗忘就像时间一样覆盖所有。我们过去的时间,都被黄土湮没。永恒是看不见的,永恒在时间的深处,就像灵魂是看不见的一样。这种哲学命题贯穿始终。
源于本土的文化特质
西峡的灵山秀水,无不渗透在他的字里行间。这一片沃土肥厚又丰硕,有猫头鹰的声音,有野狼的叫声,有野兔奔跑的身影。能把大树啃倒,把土地拱出一个大坑的野猪。甚至我们看到狼和鸽子一同出现在视野里;有坑坑凹凹,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石榴树红红的石榴,一丛丛山楂野果,有山岗的剪影和小溪流淌的声音。那熟悉又古老的穆寨风光,喇叭声,牛皮鼓声,唢呐声,粗犷的吆喝声,以及山岗上一个家族的墓地,牦牛洞的刀客,锐利的刀子和锛桩。在乡村路上摇摇晃晃,颠簸的囚车;在土墙围起来的大院子里,摆放的枫杨木的长条椅子,四根腿的大方桌,靠在墙边的锄头和犁桦。都是那样的似曾相识。
新娘新娘不用愁,梳头不用梳头油。头油放在抽屉里,打开抽屉有只狗。
新娘新娘不用愁,新郎会来掀盖头。红色盖头掀起来,新娘变成一只狗。
公狗母狗汪汪叫,后面跟着一群狗。花狗叫着吃月亮,黑狗叫着吃日头。
这些歌谣烙印着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还有西峡口的民谣,流传在赌场的每个角落:“干子碗,干子碗,输罢旱地输水田,输罢磨坊输宅院,输罢字号输门面,输罢老婆输庄园……”
我们也从歌谣里,寻找到一种放浪形骸的:“日蝎子,尻蜈蚣,亲老虎,摸黄蜂;毒蛇嘴里拔颗牙,知县眼里栽棵葱;娶个皇姑做小婆,喊个皇帝当书童。”
让人在民谣里欢愉,又在民谣里感悟。
西峡口的戏子一品红,似乎在灌河两岸都能找到她的身影。
在村庄里不断流传的漂亮的狐仙与穷苦的读书人结缘的半人半仙的故事。关于青堂瓦舍与狐仙的传说会在人们的耳朵边传来传去。很多被人猜测的命运的天机和生命的契机,甚至是因果报应,都变成神秘莫测。
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秀才和巡检的对话,一个读书的刀客与一个聪明的乡村男人的论辩,一个灵魂跟一个生命的对白,人与物的自语,把生命和时间的思考惮悟得淋漓。
“永恒对于一个存在于大地上的人或许有一点点意义,而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没有生命和躯体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一个人,生命没有了,如何会永恒呢?永恒是空洞的一个词汇,是一个最没有意义的词汇,假若你要一个人成为傻瓜,就让他钻进一个关于永恒的讨论里,时间长了,即使最富有智慧的人,也会成为一个傻瓜。”
“一个家族,一个种族,跨过时间的河流,总有一些智慧和思想存留在世界上,闪耀着迷人的光泽,照耀着一个家族或是一个种族,这些思想和智慧,就是永恒的东西。他们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禁锢,在许多年代里飞翔,撒落永恒的种子。”
“在穆寨,在乡村,你看见一个人坐在院落里读书,难道那就是智慧吗?你看见一个人低头沉默,难道那就是思想吗?你看见一棵古老的树上落满了鹳鸟,难道那就是永恒吗?你是一个人,你看不见永恒,你是一个灵魂,你看不见永恒。永恒是比时间还要久远的,没有超越时间的智慧和思想,也就没有永恒。”
这个话题让我们思考,让我们回到现实的村庄。村庄旁生长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枫杨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就是永恒的姿态。或者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他们只是相对存在的形式而已。
“死了就死了,谁也不会从山岗的坟墓里重新走回村庄。”
“一个人在穆寨死了,跟一个人在穆寨活着,只有一点点微小的差别,就是活着的生活在村庄里,死了的生活在山岗上。”
“死了的,不是生活在山岗上,而是埋在山岗上。”
这些真实的思想和对话,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拷问生命,拷问灵魂,抚摸时间的河流。
在《第七个是灵魂》里,我看到了宿命的结局。那些关于命运的谶言,总是把几千年几百年前的偶然再现,来一个循环,让人怀疑冥冥之中的巧合,是否真的是一种命中注定,人世轮回。
篇7
乌鸦和鱼都说我是个好孩子,她们没有在我的身上闻到一丝腐朽的气味。小驴极力反对我们三个人在一起,也就是这点让我对小驴特别反感。如果,没有她们在我身边帮助我,扶持我,引导我,现在的我可能早已变得颓废不堪。4·5事件,旁观者乌鸦吓得魂不守舍,回家吃了安眠药才入睡,而当局者,我,惶恐,麻木了,感觉滞留在噩梦中。下午和乌鸦聊了很久,她一直劝我不要意气用事。回到家,我把QQ的个性签名改成了:不再让别人欺负,也不再欺负别人。写完它,如释重负。想抽烟,一个个的烟蒂掉落,我的泪也一滴滴滑下。歇斯底里的哭嚎。我崩溃了。这正是我现在需要的。希望休克在下一秒。烟雾在房间的各处弥漫开,情绪随吐出的烟圈飘散。酒精可以麻痹人。期盼酒精可以麻痹人。堕落?无言以对。我要的是征服。心灵的一丝堕落。周遭的事物都显得苍白无力。我要的是征服。有时真希望自己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千世界里的角色只是一个肤浅的男人,在乐观和悲观,希望和绝望之间游荡,呆滞的寻找下一个猎物。
那天,那次,我发现我真的变了。不再是往日只懂得哭哭啼啼的小妮子,浮华的一切伤害不了我,一颗坚强的心开始学会承受。那天,我长大了。我不知能忍多久,但我不想让乌鸦和鱼失望,不想让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所覆盖,不想让岁月被无休止的阴霾所笼罩,只想闭上眼,原离尘嚣的打扰,伤,痛,仇,恨,让它们在黑色的世界中慢慢沉淀,沉淀,让它沉埋于寂静之中,不再挖掘。
不知何时起开始尝试隐藏,于是喜欢上了用黑色的眼线。出卖人的通常都是眼睛,感伤都埋没在眼睛下,只有黑色才有办法掩盖。
篇8
福克斯电视台的相亲节目
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在2003年推出了一个电视节目《谁要嫁给百万富翁乔伊》。节目里说乔伊继承了一笔100万美元的遗产,因此深受女士们的喜爱。节目安排了很多女人跟他约会,经过层层选择,剩下一个看起来真心爱他的女人。最后节目主办单位却对这位女士说对不起。因为乔伊不是百万富翁,这一切都是虚构的,他是一个穷光蛋。这个时候对于这个女士来说,就是个考验了。你说嫁不嫁?如果你不嫁,那就代表你就是拜金女,整个社会都要鄙视你;你要嫁的话,就要嫁个穷光蛋。对于我们现在这些很大方地承认要嫁就嫁有钱人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难的,不嫁就是了。可是这个女士到最后还是选择嫁给乔伊。嫁了之后,栏目组竟然奖励给这对新婚夫妇100万美元,结局是皆大欢喜。这个节目是福克斯开播以来收视率最高的一个节目。但它不像我们的相亲节目,只是粗俗地拜金,而是透过一个过山车式的情节,提倡了一个正确的婚恋观念,这就是我所说的灵魂。
拜金男女背后的辛酸心灵
广州曾经对女大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其中“宁嫁富二代,不嫁穷鬼”的占50%。网络上也在流传着这样一个帖子――《宁嫁老富翁 不嫁男同学》,顶帖的人特别多。可说这些话的,基本上都不是富有或权贵家庭的孩子,反而是那些穷大学生。这个现象太可怕了,她们除了嫁大款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上升渠道了,这才是有这么多人产生这么扭曲想法的原因。换个角度说,当我们在骂这些人拜金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个社会是否给了她们一个公平成长的机会。当这些年轻人感觉到前途无望的时候,她们发现只有一艘船可以搭,就是嫁人,对她们来说,嫁个有钱人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农民来说,农村的子女在过去,可以通过读书的方式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现在这条路似乎也越来越窄,几乎被堵住了,光靠读书是不行了,因为读完书之后找不到工作,然后再读研,还找不到事,再读博士。。。。。。大家有没有发现,农村子弟上升的渠道已经被剥夺了。这些年轻人看起来好像是拜金,其实拜金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其实每一个拜金女、拜金男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心灵。
给年轻人一个平等的上升渠道
篇9
时尚大道
感谢前辈李千帆,铺桥搭路,开始了时尚大道的观点式娱乐时尚事件报道之路。之后,时尚大道有时在我们编辑心情雀跃的时候,也会幻化成时尚特辑,2009年6月1日的六一特辑、2009年6月15日的父亲节特辑、2009年7月6日的杰克逊画册 ⋯⋯当然还有本编辑引以为傲的众多时尚娱乐话题,《四大花旦10年时尚进化路》等,没有你想到而我们没有做到的,时尚大道就是开宗明义表态度的,我们承诺:声色、犬马,一应俱全。
护肤美容
时尚版面如果没有护肤、没有美容,岂能唤时尚?不同于大型时尚杂志的直接产品植入,我们的护肤美容更加具有时效性和明星效应,从明星身上发掘护肤美容话题,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角度,这就是我们的时尚护肤美容版。
时尚作者感言
时尚,总是这么纷纷扰扰繁花似锦,却从来不只是穿衣打扮那么简单,如何修炼成时尚动物,就不能错过每一期《南都娱乐周刊》时尚版,比如时尚大道,告诉你潮流背后的动因,这才是你掌控潮流的关键。
时尚媒体人郑海虹
从来都是旖旎从风,新妆入实;一直都能数载随心,华亭寄情。
Qiqi
我感觉南都娱乐周刊的时尚板块很能立足本地面向国际,常有独家深度解读,勇气智慧俱佳,2010年的年度月历大片更是万众期待、一本难求。我是非常乐于为你们写稿的,既能娱人又能娱自己,绝妙。
唐小唐
篇10
我拿着书,信步走到小花园,嘴里念着咒语,心里想着怎样破解咒语,虽然我处在JISNUJGNYN学院———这个神秘的魂术学院,但是还未能破解我的咒语。我只能算初级魂师,只能破译三个咒语,可我现在一个都没攻破,不过我不着急,俗话说“大器者晚成”,我相信自己的魂力。
我放下书,试着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在掌心,双手一合,手指交叉,伸出双手的无名指和中指,再试着把力量移到掌心,最后移到中指和无名指上,然后把双手迅速分离,力量集中到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上,对准花丛一击;突然听到“这样不行,这样不行,这样··不行··”声音越来越轻,我轻声问,你是谁?过了很长时间,没有声音,我摇摇头,幻听。刚想再试验,“这样不行,这样不行”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你到底是谁?我不耐烦了。这时,声音传来了——“少爷,您不认识我了吗?”
“啊,什么,少爷?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是的,少爷,您那种办法是不对的。”
“不对?可老师说应该是这样的呀。”我奇怪地问,
“错了,这只是普通魂师用的,您是高贵的克莱贝尔子爵,怎么能用这种方式呢。”
“啊??“我又蒙了,”子爵?什么玩意嘛。”
“少爷,恕我打断您的话,这地方我不适宜久留,我先教你怎样发动攻击,由于您的高级血统,您将直接跳过初级魂师,升级为中级魂师。少爷,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