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同行范文

时间:2023-04-06 05:0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与美同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三届音乐教育名师大讲堂活动于7月8日在北京市东城区天地剧场拉开了帷幕。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师,我很久以前就开始关注这次活动了。因此,我怀着无限的憧憬早早地来报到,了解会议安排。三天中我往返于北京至武清的途中,但丝毫没有感觉到疲惫,因为这次大会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收获与感动之一:本次大会出人意料地请来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的莎拉·布鲁克教授为教师们讲解奥尔夫教学活动与中国课堂结合的情况。在与莎拉—布鲁克老师的学习中,让我感受到奥尔夫教学法的多样性,也更惊讶于在看似热闹的音乐活动中竟包含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理念。在欣赏课《森林的歌声》中,莎拉老师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解了“曲式”这一概念,巧妙地进行了“曲式结构”的学习。课堂上没有我们常用的课件,莎拉教授用语言为大家创设了一种故事情境,并请在座的老师们参与进来。过去我常抱怨,我们的学生太多,不易在课堂中开展动态的教学活动,但这次在莎拉老师的课中,我发现参与者竟有二十多人,无论是节拍、旋律还是曲式的学习,都是请现场教师亲自参与互动的,将平时我们通常严肃讲解的内容以活动的方式代替。而且每次活动过程中莎拉老师都会及时告诉参会教师这种活动背后蕴涵的教育理念;当我们做的不到位时,老师又会指出如果我们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中会出现什么反应。在整整一天的学习中,莎拉老师始终精神饱满,当我们知道她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天时,现场的每一位老师都被感动了。尤其是当我们听到吴斌老师说莎拉老师为这次大会讲课分文不取时,我突然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教育不能用钱衡量,它是一种信仰、一种信念。

收获与感动之二:本次大会是一次精心筹备的大会,除了上海、北京的几位教师为大家展示的几堂风格各异的课外,还精选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中一等奖的六节课例。这几堂课例涵盖了戏曲、合唱、舞蹈、民歌、交响乐欣赏、唱歌教学等几个不同方面,可见大会组委会的良苦用心。而这次的听课,相对于上次的重庆之行可谓是另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独特”在于,这场盛宴中不仅看到了各位一等奖授课教师几个月来的成长与变化,更听到了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对课程的诊断性评价。在重庆的现场观摩课中,我常常因为老师们出乎意料的设计环节和精彩的展现而激动不已,而这三天的大会则是与同行、专家们的思想碰撞,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到底这些课好在哪里,对我们更好地普及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能起到什么样的带领作用,这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也是在这次盛会中才体会和感悟到,原来每一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背后,都蕴涵着他们深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下真功夫。

吴斌老师在第二天小学组的展示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诉老师们,作为一名教师听不同学段的课是非常重要的,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事实的确如此,第三天中学组的展示课使我觉得眼界被打开了,教学思路被拓宽了。中学组的听课给了我太多的收获。在课例《欢乐颂》中,我惊叹教师竟以如此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贝多芬与他的《第九交响曲》,当全体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欢乐颂》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第一次感受到“欢乐”的震撼。朱海其老师精练、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在他讲解的语气和听音乐的表情中能感受到他是多么热爱音乐,而一个不为音乐“痴狂”的老师,又有什么权利要求他的学生去热爱音乐呢?在课例《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中,当张蜀仙老师那动听的歌声和流畅的琴声响起时,全场为之动容;在课例《中国古典舞》中,通过李铁老师的讲解,不仅让学生体验和收获,也让我这个舞蹈的门外汉对舞蹈有了想要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这几堂课中,我自己就像一个学生一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获得知识与能量。

收获与感动之三:在这次大会上给了我另一种感动的是各位点评专家的敬业精神。曹理老师七十多岁了,坚持场场不落,每次中间休息为了节约时间,她总是跑着去卫生间;为了更好地点评,她提前备课、查百科全书、翻阅各种相关资料,并把每个教师讲课光盘提前看至少三遍。我扪心自问,我又有几次能将同一节课重复去看呢?很多教师都很喜欢曹理老师,争先恐后地和她合影,老师除了每次都欣然接受外还很注意时间,当讲课老师上台后曹老师就不再照了,她说要对讲课的老师表示尊重。曹老师很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年轻的教师,所说所做处处为教师着想,这是一种多么大的包容啊。

在小学组的授课中,刘德昌老师亲自上台示范,博得大家阵阵掌声。下课了,还看见他和老师一起交流心得,探讨学习方法,这是一种多么朴实的行为。

而吴斌老师、李存老师、莫蕴慧老师、金亚文老师也分别就教材的选择、声音的要求、课堂的细节、新课标的理念、教师教案的书写等方面进行了评点,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认识。

很感谢为了这次大会付出劳动的每一位教师和工作人员,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无数日夜的努力为我们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和心灵的震撼。听着伍娜老师在闭幕式中对上次音乐课评比获奖后所获成绩的列举,我们广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路漫漫其修远,用永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课堂、对待我们的学生,应是我们每一名音乐教师的追求。

在回家的途中,我始终被一种宽容和爱包围着,就像曹理老师说的一句话:每一个探索者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常会遇到阻碍,但是我们都要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是呀,就像这次活动一样,虽然结束了,但留下了信念、留下了希望:

篇2

关系到人的一生;

美德,

可以造就一个有修养的人;

美德,是儒雅和知书的表现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为别人行善,

就是为自己储存幸福。

雷锋叔叔的美德千古传颂,我渴望我们每人都学习这份美德,让雷锋叔叔的精传承下去,虽然社会上曾出现老人当街跌倒无人搀扶,见义勇为者被人误解流血又流泪的冷血现象,让人们开始质疑道德的滑坡,但这么多“最美”人物的涌现,让我们重又坚信,善良和勇敢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

篇3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通过回顾美术课堂教学经历,从而比较并浅谈老师在美术课堂上的魅力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及对于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爱的教育;专业魅力;个性教学;创新

一、爱的教育――“民主与尊重”

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尊重,谁懂得了尊重,谁就学会了育人的艺术,谁也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我曾经在实习过程中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所小学举办儿童节美术作品展,邀请了各个学校的老师、领导前去。为了方便参观者,学校在每层楼的楼梯口安排了一名小学生做向导。小学生很负责,每见到参观者过来,便敬礼并微笑地说:“老师,您好,这边请!”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热情和问好,参观者大多都面无表情,甚至连个回应的微笑都没有。

这些“为人师”的参观者,面对孩子的笑脸与尊重所表现的漠然,想来令人惭愧,这些教师平日一定也在教导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要尊重他人。可他们怎么不尊重学生呢?

谈到民主与尊重,我不得不提到我的国画启蒙老师,她不仅仅是在教学中,还在自身的形象、谈吐中体现出对我们的爱。

我们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被她的气质深深迷住了。

直到现在还有学生受她的影响,喜欢穿一身很民族的服装。每次我们都很积极地提前到教室等着上国画课,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中国画,同时也特别期待老师在服装上给我们的惊喜!

现在回想起来,教师个人在衣着上的魅力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个懂得装扮好自己的老师,懂得在学生面前体现个人魅力的老师,才会真正懂得尊重我们。

尊重学生,就要将学生看做与自己“平起平坐”,有着平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同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只有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才不会伤害学生,不会无视学生的想法和见解;才会在批评学生时,不会无视学生的面子;也才会与小孩子谈话时,将自己的身子蹲下来,与他们面对面,才会真正从内心去保护他们、爱护他们。

二、专业魅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学中的专业魅力,是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无人相匹的境界。如,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妙语迭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有的老师以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而美术课就是美术教师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若能信手一挥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随手一捏就捏出活灵活现的泥塑小人,相信学生一定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佩服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热情。

三、个性教学――“独特创新”

记得前不久我遇到这样一位教师,他改变老师画重点,学生背重点的做法,在课堂上将书本知识利用身边很多有趣的例子形象描述出来,然而在接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斥责地反问老师为什么不给画重点,还有学生甚至很无理地站起来与老师争论。

想一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还会有什么教学个性?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在一所小学听课时的情景。那是一堂关于《风》的美术课,教师通过音乐、多媒体、图片的方式很直观地展示了“风”这一课的概要。

然后,让学生利用风的魅力使身边的物体动起来。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活跃起来,有的学生用嘴使劲地吹物体,可是怎么也不能让物体飘动起来。这时候有一个学生在座位上不停地将一张完整的纸撕成小碎片,很多学生都很诧异他的行为,接着就看见那个小男孩用本子将碎纸片扇动起来。班主任老师看到后便立刻制止,并且对小男孩准备进行批评教育,这时候美术老师走过来,表扬了小男孩,老师对大家说:“他很聪明,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真实感受了风的魅力!”并接着用很巧妙的语言对小男孩说:“等下课了,你再用风的魅力将这些纸片吹进垃圾桶里好吗?”

接下来,老师让大家将自己对风的感受用各种表现手法画出来,一般学生都用线条表现风的流动感,用圆圈表现风的速度等。只有那个刚刚撕纸的小男孩,用了无数的点画出了薄公英在L中飘动的情景,你能说这不是相当有个性的画吗?

所以,很多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个性就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教学艺术,是最适合于他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位美术老师并没有制止,学生某种看似不合理的做法,在美术老师的眼里却看到了小男孩独特个性的一面。

在这次的听课中我感悟到了:模仿、学习别人的时候,千万别丢了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学无定法,同理,教也无定法,贵在得法。

围绕爱的教育,专业魅力,教育艺术和个性教育来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

篇4

在《与美同行》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人,为了母亲的微笑,陈斌强他一个人抚养着患老年痴呆的母亲。周一早上他用一根绳子把母亲绑在车上去上班,以免有什么差错,周五又把母亲绑回来,这一帮就是5年啊,这一片孝心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我还喜欢背母上大学的柳婷,她母亲不幸得了病,他把自己的钱都花光了,父亲离家出走,从此他就一个人扛起了一个小家,还学会了医药,为照顾母亲,他决定被母亲上大学,在校外租了房子,他就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在家里照顾好母亲赚钱开支家庭。他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和知恩图报的爱心孝心感动了社会。这本书中的《宋濂还书》,《最美四姑娘》等文章最让我感动。先说宋濂还书。宋濂真是个喜欢读书的书藏家,也是个不会破坏书本的一个人,不管她们的生活的怎样的富裕还是怎样的穷,宋濂他都是诚实守信。再看最美四姑娘,那四位姑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你看,刘丽居然会心肺复苏,褚伟娟的眼睛明洁,会想办法,王赛珍也很会想办法;爱帮助这位被公交车撞倒的老人,周丽她医院藏的东西可不少啊!

我从电视里看到‘凡人好事’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最平凡的人做最平凡的事。我看见马路边的环卫工人做的就是凡人好事,他们不管天气炎热还是寒冷,都坚持在马路上扫地。

我身边最美的人那就是我的家人。我的奶奶她很早就起床了,她先去地上把一些杂草清理干净,又浇了水,然后她要给我们烧早饭,接着就洗衣服,这就是她的‘早功课’。我的爸爸也是我身边最美的人,有几次他的朋友叫他去干活,我的爸爸就早早的起床,准备去干活。

篇5

【关键词】智慧陶冶美不胜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0-0052-02

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文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了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智慧,优秀的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民族母语的精美之本,也是民族语言运用的典范,它的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凝练,朗朗上口,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初中学生正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培养好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拓开知识面,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经典诗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而我国又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流淌着历代许多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悲天悯人的精神,指导学生读《过零丁洋》使学生了解对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读杜牧的《泊秦淮》了解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了解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经典的诗文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满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人格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爱国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奋进精神等,举不胜举。)这些民族精神浓缩在语言文字之中,体现在故事之内。学生只有在朗读运用中才能真正体味其中的精神。经典诗文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成都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诵读经典,让语文教学与经典同行。

初中阶段新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朗读则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诵读。诵读不仅是“读”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读,学生“品味”“体验”了词语的意义、色彩,受到熏陶感染,还锻炼了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通过读,教师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词句篇章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还可以检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搞好了诵读,课会上得轻松愉快;同时,还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读,有默读、熟读、分角色读以及精读、略读、快速读、背诵等。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它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我们只用眼睛去“读”书时,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甚至还会遗漏,当我们不只用眼睛看,还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调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到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成倍提高。可见诵读确实是学习中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增强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强调“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何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将增强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落到实处,我是这样做的,营造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课文活动,每节课安排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古诗文及名言锦句朗诵。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年长的读书人常教导晚辈:读书、读书,就要强调读,不强调读、朗读,还叫什么读书!实际上,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说明了朗读带来的好处。它告诉我们,多朗读,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多背诵,才能终身受益。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文”活动,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于教师指定的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他诗文诵读;二是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学生知道的“诗的故事”、“诗坛轶事”多了。叶圣陶先生曾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索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论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在长时间的中华美文的熏陶中,领略了中华美文那丰富的内涵,欣赏了中华美文那特有的美,从而提高了感悟、鉴赏能力,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这样把我们的语文教学延伸于课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真可谓是相得益彰。

篇6

摘要:媒介融合态势以及各种新兴媒体的崛起为传统纸媒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基于此,笔者对传统纸媒的转型目标、转型后的营销策略整合以及出版流程再造进行了剖析,并对完成融合后形成的全媒体出版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媒介融合 全媒体出版 纸媒转型

自互联网出现以后,纸媒出版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明显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已成必然趋势,即把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传播转变为一种共同的语言进行“发行”的方式。与传统的纸媒相比,其传播的速度和灵活性获得了大大的提高。①

因特网所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的信息使传统的纸媒出版业无法安之若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球的纸媒出版业都试图在网络上开拓版图,欲求发挥纸质与网络媒体的合力,纸媒出版业通过网络形式正在不断地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并且由于各种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和变化,媒体在内容、渠道和功能等各个层面的融合,使得“全媒体”这个概念开始出现于纸媒出版领域。然而,传统的纸媒出版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为全媒体出版模式,取得更大的收益呢?

传统纸媒的转型目标分析

转型意在满足更多样的分众化需求,因此需要依托目前的传统纸媒体系,开发网络传播平台和新型传播终端,以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多渠道的全媒体传播网络。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集成多种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载体形式上可分为纸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电信和卫星通信等多种传播媒体形式;内容形式上包括视觉、听觉、形象、触觉等用来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各类技术支持平台上包括纸质、声像、因特网、3G网络、手机的相关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等各种传统、网络和电信方面。

“出版”产品包容一切个体媒介特性。任意形式的媒体都是全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类形式的媒体都要能够包容,在融合运用全媒体时,对各类媒体的特性和优势都要充分运用。一方面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纸媒产品的形象与表现方式,另一方面要在大型的媒介整合平台上,综合利用多种媒介传播手段实现内容的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②

扩大传播覆盖面。全媒体涉及当前所有传播媒体,能够将人们所能够注意的空间进行相互的整合和填充。因此,纸媒出版转型之后要做到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细化服务,对于相关的需求提供最佳的媒体和渠道,以实现最为理想的效果。

转型后纸媒营销策略的整合分析

全媒体出版阶段已经完全超越了纸质媒体网络阶段的各自独立的模式,纸媒、网络和影视等的互动将为扩大出版物的影响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与网络等其他媒体进行融合。通过融合,可以在时效性上实现由定时更新、及时更新、实时更新到全时更新的变化,在表现模式上可以实现纸媒、影音、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同时发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将单一的单向传播模式进行改变,对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参与意识加以重视,形成“出版产品”与读者的积极互动,以扩大营销的精准性,提高营销的效果。

在互动的方式上,纸媒首先可以推出大量网络互动活动和互动板块,培养网站和社区的网络人气:一方面,将纸媒出版物和纸媒出版集团的影响力通过相关的活动和一些特色网络板块转移到门户网站;另一方面,网站对于相关信息要及时回应,大量提供类似于相关出版物的信息以及使用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来弥补纸媒在时间上的不足。通过这种与读者的无缝对接和全媒体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出版物和网络的人气上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之提升。与此同时推出短信平台,将会吸引大批读者踊跃参与其中,短信平台将会极大地加强信息反馈的实时性,完全可以实现与读者全方位、全时段的互动。③

无疑,数字时代的来临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尤为显著的是生活中人们每日接触的大众传媒和基本通信手段。以后的信息发出端,无法得知信息的使用者面前的信息呈现方式(纸质、电子文档、影音还是其他),其最终的体现方式将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出版物的传播模式和营销模式将由出版业单向模式转换为个性化的互动模式。

媒介融合与纸媒出版流程再造分析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媒介之间的合作,使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数字媒体组织之间,因为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利用而逐步形成战略文化联盟。这种融合在纸媒与网络媒体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媒介之间的融合改变了纸媒出版的流程,首先,就作者资源的寻求以及组稿而言,传统纸媒编辑已经开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营商所提供的原创作品资源,例如盛大旗下的起点中文网;其次,就编辑工作而言,已经不再仅仅是对于纸版的行为,编辑的对象范围明显需要扩大,一方面要实现传统方式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要以数字的形式、音频资料的形式、视频资料的形式同步“出版”基于同一内容资源的互联网读物、手机读物、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读物;再次,就印刷而言,媒介的融合已经改变了传统纸媒出版流程,将其划定在了一小部分业务范围之内,由于全媒体开发的新产品所具有的数字属性,其载体形式已经完全改变,相应的复制方式也变得简单易行,而且低碳环保;最后,就发行而言,多种传播渠道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这一环节的效率,由于网络传播平台和营销平台的使用,发行的成本费用明显降低,营销的目标受众更加清晰、明了,用户的反馈更容易被获取,消费行为也因此而变得更为多元化,相应的,受众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

由以上分析可知,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移动媒体的优势,以实现纸媒出版的升级,纸媒出版体系内部的流程必须进行再造,即围绕内容资源的开发,架构融合多种媒体制作的模块,共同从选题策划开始,合作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对选题开发、多媒体产品制作、成本收益计算、质量以及销售营销进行集中的管理与监控,以实现媒介融合下纸媒出版的科学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部门调整,更好地整合人、财、物以及信息流,实现媒介之间的共享与互赢。④

全媒体出版的经营模式分析

媒介融合处在一种自身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从最初报业集团之间晨报、日报与晚报之间采编系统的融合,到技术开发商利用网络平台融合纸媒出版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文化与消费高峰,整个融合的过程逐步深入,这种资本上的媒介组织合并或是合作,最终将朝向“全媒体出版”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出版方式将是媒介融合的终极目标,其经营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

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针对一些有思想深度、文化底蕴浓厚、开发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选题,可采用全媒体运作、多渠道同步出版的经营模式,通过各媒介进行信息,利用全媒体展开整合营销,从而使版权价值最大化,实现传统作品内容的电子版权、无线权、影视改编权等统一开发经营,打造以纸媒产品为基础,整合影视、版权、无线等多种资源的全媒体出版运作体系。⑤

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全媒体出版的运作方式,并不意味着每一种内容资源都需要所有媒体共同参与开发制作,更多情况下,它的形式体现为跨媒体经营、按需出版。因为受众对于某些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选择是有一定偏好的,而且特定的资源本身也有最好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书、报、刊,也可能是电影、电视、互动性的网站,所以全媒体出版企业无须浪费人、财、物去开发所有的内容特征,只需要通过尽可能多的媒介传播渠道,使营销信息广泛化、受众消费方便化。⑥

纸媒转型的路径分析

媒介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所有的媒介在统一的行政指令干预下短时间内就完成全媒体出版的转型升级,按照其演变的进程,其转型路径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媒介之间的战术性合作。不同媒介都有着自身的运作方式,例如:新闻的采编系统与图书的选题策划系统就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内容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也明显不同。因此,二者之间以及与其他媒介的互动合作在初级阶段都始于自发的战术性合作,主要集中在宣传促销层面,即针对某一内容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多种媒介的传播渠道为其充分造势,将其迅速地推向市场,并借助多种媒体的文化再造功能,延伸内容产品的视角,为读者开拓更广泛的消费空间。

媒介组织之间的重构与融合。合作共赢的案例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变得越来越多,而媒介自身也开始意识到了范围经济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如何能够更优化地进行内容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成为降低媒介经营成本的关键性问题,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可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媒介之间的并购联合与重组来完成。因为只有形成大型的传媒集团,进行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经营,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增加边际成本收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媒介之间业务形态的融合。组织结构的重组与融合是纸媒转型升级的一个基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真正实现范围经济效益,需要彻底地融合与改造各种媒介的自有业务形态。例如:对于内容资源的采集、形式的设计、价值创新点的选取、传播渠道的融合、营销策划方案的整体设计等环节,都需要各种媒介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讨论和制定,最终要形成一个集合多媒介优势,分时分步骤协同打造全媒体出版产品的方案。⑦

结语

媒介融合,纸媒出版业与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业态之间开始了互动与共赢,实现了各种内容资源、技术资源、传播渠道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因此增加了成本的边际效益,体现了范围经济的价值。通过融合,纸媒出版的著作权得到了增值,品牌得到了增值,企业文化也同样得到了增值。纸媒出版业自身也通过与其他媒介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达到了升级,并逐步向“全媒体出版”转型。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媒介融合怎样改变与促进纸媒出版业的发展,都要明确一点,即出版物要传播的是内容,而非载体本身。故不论其出版形式如何改变,是印刷形式的、网络形式的、移动形式的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其核心价值总是不变的,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要使出版物发挥其公共服务的社会价值。

注 释:

①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力与赛博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②沈菲菲:《媒介融合对我国出版产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新闻世界》,2010(8)。

③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浙江:浙江大学,2010年。

④陈伟军:《媒介融合视野中的新闻出版强国建设》,《中国出版》,2010(11)。

⑤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⑥魏玉山:《关于数字出版领域几个概念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⑦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介融合的三个层次》,《国际新闻界》,2006(7)。

篇7

郭建梅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95年,在《中国律师》杂志社担任主编助理的她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当各个国家的女律师们讨论着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权利时,她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发现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坐标。三个月后,郭建梅辞去了杂志社的工作,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专门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北大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

转眼时光已过去15载,郭建梅说,“自从踏上公益律师这条路,我经历了周围人的不理解,遭遇过威胁,也承受了很多压力。但我觉得在我的人生中,这15年是最精彩的一段。”

回首做公益律师的15年,是一条坎坷而艰难的路

法官随手将判决书扔到地上,郭建梅弯腰捡了起来。和当事人走出法庭后,两人坐在台阶上,郭建梅只能抱着痛哭不已、伤口已经化脓的当事人以示安慰――8000多字的词,确凿的证据,本以为毫无悬念的胜诉。“你是不是律师啊?替这种人打官司!”法官不屑地说,于是她连念词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宣判败诉。

青海某村镇,郭建梅带着当事人来到镇政府,要求为出嫁女讨要土地赔偿款依法立案,镇长叫来了全副武装的警察。当对方掏出手铐时,郭建梅伸出手大声喝斥,“来,我看你们谁敢铐我,我让你们镇政府从上到下的官都做不成!”同样的情景还曾出现在河南的农村,手持棍棒的彪形大汉们团团围住这几个瘦弱的女性,郭建梅大喝,“我看你们谁敢动手,你们这是知法犯法!”

长期劳累和压抑使她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她常常没来由的大哭,不管在办公室、家里,还是回家的路上。大家都安慰她,只有吴青老师站起来,“郭建梅,这是你自己选择的路,谁也没逼你,干不了你就回家去!你好好想想,你是谁,你要做什么!”

芬必得的广告上,郭建梅独自一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我却走了12年。”拍广告的100万元报酬郭建梅分文未取,给中心买了一辆车,律师们办案和出庭的时候可以不用挤公交车了,剩下的用于中心的日常运营。

中心会议室,桌上一个大大的蛋糕,这天是郭建梅50岁生日。她刚刚接到通知,北大法学院宣布将中心撤销。共同战斗了15年之后,母校也离她而去。大家都在等她吹蜡烛,同事们可爱的笑脸和祝福终于把她弄哭了,他们说,郭姐,我们会永远和你走下去。

北大法律系同学聚会,酒店外停的是凯迪拉克和大奔。毕业二十多年,当年踌躇满志的同学们都已跨入社会的精英阶层,有人身居中国司法界高位,有人做商业律师身家千万,“郭建梅你怎么还在做这个啊?”她淡然微笑,“你们不要讥笑我就好了。”她每月挣6000多块钱,是中心里工资最高的一个。

很久没有这样大哭过了。一个月之内,两名最得力的律师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离开。郭建梅花费了很多心血在培养下一代上,自己已经50岁了,她希望中心能有放心的接班人。“所有的困难,你们都来吧!”郭建梅在日记上记下这一页,“2010年是我最不好过的一年。”

广东惠州农村,拿到土地赔偿款的当事人每人捐出了2000块钱,这是她们得之不易的养老钱的一部分,她们请求郭建梅能继续帮助像她们这样的姐妹。“除了土地她们一无所有,一个当事人个子很小,长得很难看,找保姆这样的工作都很难,没有赔偿款,她们今后怎么生活?”这几年,郭建梅将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问题放在了第一位。

郭建梅刚从越南回来,丈夫刘震云已经去了韩国,最近中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变故,刘震云发来短信,“有我和妞妞支持你,怕它个鸟。”和丈夫小说中的口气一样,直白,不装,嘎嘣脆,充满温情。

很多人不解,郭建梅,堂堂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端着《中国律师》杂志社好好的铁饭碗不要,放着体面多金的商业律师不做,顶着名人妻子的花环不屑,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

为了一个律师的良知和责任

“在中国,百分之九十多的律师是在为百分之几的人服务,这个数字还是保守的。”郭建梅说。

而在中国,最需要法律援助的却是广大的弱势群体,一个离婚案需要近一万元,普通老百姓打不起官司,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更是空想。在郭建梅的心中,律师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努力帮助处于弱势的人们,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可事实远非如此。

在世人关注的宋山木一案中,面对辩方律师明显违背事实、黑白颠倒地为被告开脱,郭建梅实在忍无可忍,她拍案而起,“你收了他多少钱?你还有没有做律师的良知?我要到全国律师协会告你!”

那之后,郭建梅更加坚定了不做商业律师的初衷,“我知道当时在法庭上我是太感性了,人们说太感性做不了商业律师,我也发现商业律师确实不适合我,我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但是,理性的人也做不了公益律师。”

公益律师在中国屈指可数,郭建梅曾用20个字形容中国公益律师的现状,

“燃烧激情,透支健康,承担责任,不被理解,担当风险。”现在,郭建梅的中心只有十几位专职律师,就是这十几个人,每年要接受近万人次的咨询,十几年来办案3000多起。但是,纵使他们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接下排山倒海般的弱势群体的案子。

中心成立十年的时候,郭建梅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让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郭建梅开始将工作的一部分目标向公益诉讼转移。之后,男女同龄退休、职场性骚扰这样的社会普遍问题纷纷成立项目,做调查、写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推动立法,为的是给整个阶层解决问题和带来利益。

最近这些年,郭建梅和她的团队了100多起集体诉讼案例,涉及的人数达一万多人。相比于个案,集体诉讼的难度更大,一方面没有当事人愿意站出来充当原告主体,因为往往站出来的人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另一方面会遇到来自外界的更大阻挠,“办案过程真的好难,现在这些案件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败诉的,要么是行政干预,不让受理;要么是执法部门不给予公正的判决;要么是胜诉后得不到执行。”

但是这15年来,郭建梅也亲眼目睹了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敢于站出来打官司,“我认为一个案子即便败诉了,也是对社会法制的推动。虽然还存在着很多社会阴暗面,司法腐败、地方保护、黑恶势力、官官相护、行政干预,但是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止我们追求正义的步伐!”

幸福是什么

在生活上,郭建梅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有些男孩子的性格,不太计较小事,A型血+双鱼座,导致了她悲天悯人又执着的个性。生活中,她不愿意凭借丈夫的名气做一个小鸟依人般的女人,她觉得夫妻两人应该是独立的,都有力量的。不把工作带回家里是她的原则,经常是刘震云不知道她目前在办什么案子,而她也不清楚刘震云在写些什么。但是在陷入困境时,刘震云总是能让她感受到温情和力量,家庭成为她最有力的支撑。得抑郁症的时候,女儿刚十岁,常常吓得和妈妈一起哭,现在女儿即将面临人生的抉择,而妈妈是她心中最崇高的榜样。

生活中的郭建梅很少逛街,有空的时候,她宁愿和同事们去唱歌,虽然一般她都是听众。压力大的时候,她也会约几个女性朋友去酒吧喝酒聊天。在家中,她和刘震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是打牌,有时也会陪刘震云看看碟。每当这样的时刻,郭建梅都感受到一种平淡中的幸福。

当郭建梅和她的团队为一贫如洗的当事人免费并打赢官司时,当事人有的长跪不起,有的拿来自家的红薯、小米,有的捐出自己得来不易的赔付款。这也是大家感到最快乐的时候,但郭建梅对幸福的理解并不仅限于此:“当你打赢了官司,当你为弱势群体争取到了权利和尊严的时候,那一刻会让你特别有成就感,觉得特别幸福。但我觉得幸福应该是一个厚重的、丰满的、多层面的概念,它并不是某一个时刻所能代表的。”

优雅,淡定,用自己一生的力量去帮助穷人,郭建梅希望自己能像特蕾莎修女一样,“在机关工作时,我和许多人一样,也经常充满了困惑:幸福到底是什么?我所追求的是什么?现在我明白了,如果你不是只为了自己而活着,而是为了千千万万人而活,你就不会再困惑。在我的人生中,这15年是收获幸福与快乐最多的岁月。”

环球慈善对话郭建梅:

问题1:15年中,你感觉最难办的一个案子是什么,最欣慰的一个案子是什么?

没有最难办的,因为每个案子都很艰难。但我不觉得这样的败诉没有意义,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最欣慰的案子可以说是呼和浩特市下面一个村子28位出嫁女的土地赔偿款案吧。这个案子前后历时两年多,中途这些妇女说什么也不肯把官司再打下去了,她们说,“郭律师,我们回去了,钱不要了,我们认了。”我说不行,你们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需要的时候你们派代表过来,一切费用我们出。又过了一年多官司终于打赢了,她们共拿到了1000多万的征地赔偿款。

问题2:你经常接触的这些人,他们对公益律师怎么看?

我感觉大家对公益律师的看法近些年来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经常有法官和商业律师很瞧不起我们,觉得没有本事的律师才会去做公益律师,当然现在这样的人也还很多,但有一部分人能够理解和支持我们了,这让我们感觉很欣慰。包括我们的律师联盟,自愿加入的律师也有了。当地政府的态度很复杂,因为牵扯到很多利益在里面,通常他们对我们是很不欢迎的,甚至在个别地方我们就遇到过镇政府的人叫来警察要铐我们的情况。至于我身边的家人,除了刘震云,没有人支持我做公益律师,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问题3:近两年你们对职场性骚扰案很关注,为什么?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女性遭遇性骚扰的案例,让人心痛。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女性常年受到韩国老板的性骚扰,又不敢说,自杀了几次,最后她男朋友带着她找到了我们。前几天一个马来西亚的女孩被她的主管带到南方出差,晚上唱卡拉OK的时候给她喝了药,三十多个小时没有醒过来,两个男人把她了,然后她的主管自己飞回来,把她一个人留在了那里!现在我们在她的案子。我们最想告诉女孩子们的是,如果遇到这类的问题,一定要有维权的法律意识,要有勇气,尽早解决,不能拖,也不要指望这件事能自己过去。如果你不果断采取措施,对方会更加猖狂。女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要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比如律师和公益机构。

宋山木的案子我们最终胜诉了,但我们觉得这个案子还没有完。下一步我们要组织专家论证会来山木集团。并且借助这个案子,我们最终目的是在全国的企业建立反性骚扰反害的防范机制。在我们的推动下,现在中国已经有包括衡水老白干在内的八家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内部机制。

问题4:中心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目前我们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的缺乏,我们招不来人。中心现在有16名专职律师,大部分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全部是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他们都非常优秀,但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律师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中国民主法制的发展,关注公益事业的意义和价值,担当起一个法律人应当担负的责任,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

问题5:你觉得年轻人做公益律师有些什么好处?作为公益律师,最基本的素质有哪些?

篇8

挪威ANGELL WYLLER AARSETH设计工作室由克里斯托夫·安吉尔(CHRISTOFFER ANGELL)、奥伊文·惠勒(φYVIND WYLLER)和赛门-阿瑟斯(SIMEN AARS ETH)三名设计师于2010年创办,那时三人还在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OSLO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ARTS)攻读设计硕士学位,当三人意识到对于设计都有着非常相似的理念,他们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室来展开他们的设计实践,而各自也会作为设计师独立工作。三人不同的设计视角和经验为工作室出品的设计增砖添瓦,安吉尔对于室内以及灯饰设计颇有经验,惠勒是一个自由设计师,也在挪威当地的一家报纸担任设计专栏作家,赛门则在品牌策划领域很有经验,他也在奥斯陆当地的一个公司担任设计师。

当他们成立了共同的工作室后,在伦敦设计周期间的百分百挪威展上展出了他们的设计,而BERNHARDT DESIGN的总裁杰瑞·海凌(JERRY HELLING)就是在那里发现了他们,之后三人给海凌先生发了他们的作品介绍,海凌鼓励他们参加2011年的ICFF展期间BERNHARDT DESIGN主理的ICFF STUDIO计划,该计划意在向厂商展示优秀的年轻设计师的作品。也正是在那次ICFF期间,海凌正式向他们提出合作请求,惠勒说:“我们告诉自己不要太兴奋,我们之前已经听了太多次‘我们想和你们合作’”,但BERNHARDT DESIGN这次真的让他们的愿望得以实现。

BERNHARDT DESIGN邀请ANGELL WYLLER AARSETH工作室设计的一把扶手椅,也是工作室出品的最为成熟的设计产品。BERNHARDT DESIGN想要一款北欧的感性设计与美国传统相结合的扶手椅,有北欧设计里的细腻温暖,但也有美国设计的亲切感,于是ANG E LLWYLLER AARSETH打造了一个舒适轻快简洁且开放的椅子,在材质上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斯堪的纳维亚硬木,而是用了核桃木,这种木质给人的感觉非常有美国味。而椅子的布料和皮革可以在BERNHARDT DESIGN的纺织品产品中选择搭配。

DESIGN:你们在工作室里不同的职责是什么?

ANGELL WYLLER AARSETH: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室里并没有某个严格的分工,我们都有不同的擅长与不擅长,所以我们会各自补长去短,也会从对方身上学习。

DESIGN:通常什么能够启发你们?

ANGELL WYLLER AARSETH:我们通常被我们所设计的物品原型所启发。我们研究它,从中学习,然后重点研究其中一些特质加以重新定义,如果可能的话把它做的更好。

DESIGN:是否有哪个项目最初你们各自有不同的想法,之后如何解决的呢?

ANGELL WYLLER AARSETH:我想每一个项目从最初到最后,想法都改变了很多。诀窍是不能太快地满足。关键是要持续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尝试很多不同的角度。对于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技能是当他/她已经做出了一些很棒的东西时,要能识别什么是好的产品,这是很重要的,剩下的只是工作。

DESIGN:你们的设计哲学是?

ANGELL WYLLER AARSETH:我们相信,我们在早期产品中看到的很多价值在今天仍然适用,如设计的坚固性和诚实性。然而,重要的是要看到在采用一些价值观以及重新设计一定的风格之间的差异。我们不希望做复古的设计,但我们愿意采用那时有关设计的品质以及设计的诚实。我们相信,历经半个世纪,那些依旧时尚的设计无疑就是经典。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也如此。

DESIGN:在你的设计生涯里,有什么或是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ANGELL WYLLER AARSETH:好的产品,永恒的设计,设计师迪特·兰姆斯(DIETER RAMS)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

DESIGN:在你看来,设计师在日常中的角色是什么?

ANGELL WYLLER AARSETH:这完全取决于设计师。你可以是一个流行设计师,和其他名人也没什么太大不同,或是你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些,就像设计界的甘地,你也可以两者都是或两者都不是,成为设计师有很多很多种方式,总之,我认为我们不适合这些分类。

篇9

1前言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就可以称之为新媒体。像手机、博客、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播客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新媒体显著的特点首先是消除了四大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可以充分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报道优势,打造个性化的报道,更好地方便受众。其次,新媒体消解了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界线,区别于传统媒体没有了固定的信息发送者,任何人都可以充当这个角色,横跨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3种类型。最后,新媒体信息的制作、信息成本低,对受众多为免费的,这些都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挑战。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新闻成为媒体的报道焦点,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注重对体育新闻的报道,而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主要通过短信、多媒体短信、手机报纸、手机电话、手机电影、手机广播等传播形式进行体育新闻的传播。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的的比较

2.1由传播方式比较,新媒体传播体育新闻方式灵活,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更加稳定,是新媒体传播的基础新媒体的代表手机,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传统的书面语言、图像和照片,也可以使用语音多媒体短信、手机广播、音频等方式传播信息,这是三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结合体,是他们不能比拟的优势所在。如手机相对于电视有可保存性,方便携带的优势,相比于报纸手机可以使用声音进行体育新闻报道,而相比于广播,手机可以使用手机电影的方式传播信息。新媒体突破传统媒体限制,充分运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服务受众。除了上述的传播优势外,手机还既可以如人际交流一样,同步地编码、释码、译码,也可以在接收信息后,自由地选择处理信息的时间和地点,不需要局限在特定的场所和时间,这样的传播方式就给受众足够的自。相对于传统媒体,手机体育信息编辑简单,费用低。一般来说受众对短信的发送费用为0.1元每条,接受免费,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信息,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的媒体在信息的收集,制作和传递等方面的成本相对就高了,这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的一个焦点所在。另外,使用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手机的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是相对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手机随时随地的服务,可以吸收受众零散的时间段,空间段的注意力达到传播的目的,在坐车、等人等原本无聊的时间里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到各种体育信息。手机报道灵活的特点也可是使其更充分地与体育相结合,如通过手机短信实现体育彩票,足球彩票的购买。但是使用手机传播体育新闻也有它的劣势,如手机要依托网络才可以传输信息,如果网络瘫痪就无法实现体育新闻的传播,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期间就经常出现手机短信发不出去或是接收不到的现象。另外还有手机固有的缺点如输入相对困难,屏幕小,格式字数限制,待机时间限制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手机作为一个媒体的传播。

2.2从传播内容角度看,新媒体的体育新闻内容更自主,较之传统媒体真实性较差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的区别,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参加体育的方式方法,喜爱的体育项目都有区别,这就要求体育新闻的传播内容要具有个性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手机储存介质,存储卡等的存在可以使手机的容量接近无限,并且查阅起来也比较方便,这使得受众需要的各种体育新闻可以在海量的体育信息中方便快捷的获取。伴随着手机功能的开发与完备,利用手机进行的文字的编写,录音,拍摄等也日益成为体育新闻的重要来源。对体育赛事的报道是典型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在比赛的过程中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报道十分重要,手机媒体在这个方面就有其它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手机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体育新闻的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是互联网,它只是定位在通讯行业,缺乏应该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这样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是不能脱离传统媒体存在的。另外,近年来我国通信市场竞争加剧,但是立法的缺乏,竞争的不规范,导致手机垃圾短信,不良广告,诈骗短信等广泛存在,而没有相应的约束,使受众对于手机传播的内容感到真假难辨甚至上当受骗,又由于通讯业信息费的收取,对手机体育新闻的传播带来了阻碍,不像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以及内容的可信度高。

2.3由传播者与受众人群来看,在新媒体中传播是多向的,较之传统媒体缺少可信度受众是新闻传播的解读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受众的多少是媒体生存的决定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特别是手机有着广泛的受众。截止到2005年6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26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2.7部,另外,利用中国移动GPRS和中国联通CDMA1X上网的用户合计已达1.05亿,已与互联网上网用户相差无几,这就说明手机体育新闻的传播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由手机的特点决定的体育信息的传播状态由“一点对多点”变成了“多点对多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的界限没有了明确划分甚至重合,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主动性都得到了增强。例如在观看体育赛事的同时,手机用户就可以对比赛内容进行评论,相互探讨,竞猜比赛结果等。这是传统媒体不可能达到的,在体育新闻的获取方面不是媒体什么信息就了解什么信息,而是自主地选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或者是直接发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分享,受众获取体育信息更自主化,个性化。手机作为新媒体的出现是在21世纪初期,这样就造成了倚重于新媒体获取体育信息的多为高知识的年轻人,而一些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年龄大的人还是会选择传统媒体来获取体育新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的范围。手机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界限的模糊使信息的主体模糊,无法确定信息的出处,就很难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

2.4由传播效果看,新媒体对体育新闻报道更加全面、人性,但是体育新闻缺少“把关人”首先,手机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媒体报道什么,公众就注意什么,媒体越重视什么,公众也就越关心什么的议程设置的主要思想,从而使受众可以在丰富多彩的体育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在举行重大赛事的时候,一般传统媒体在这时都是进行赛事比分,奖牌数量的报道,这令受众很难获取其它的体育信息,如怎么健身等内容,而手机媒体可以在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向受众提供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其次,传统大众媒体对于体育新闻的报道往往大篇幅,平铺直叙地介绍导致新闻显得生硬,没有吸引力、现场感和动感,这与体育的本质是不相符合的。手机报道则是短小精悍的,这就可以重要介绍有价值的内容,是体育的内涵得以饱满,尤其对是重大赛事的报道结合电视媒体的现场性报道和报纸的深度评论,使比赛的中被受众忽略的细节,引人入胜的情节等呈现在受众的眼前,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体育突发事件的管理,手机媒体有着更加突出的优势,如在体育暴力事件发生的时候,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在局部地区发送手机短信等的形式,达到控制局面,使赛事正常进行的目标。近年来,体育新闻的报道充满了假新闻,过度娱乐化,报道语言武侠化等问题,这在手机体育新闻的报道上也有体现,甚至更加严重。由于手机在传播体育新闻的过程中的双向性,自由性以及在接受信息时的不可选择只能接受的特性,而这个新兴的媒体又缺少法律、道德的规范,这些现象就显得尤为特出。在传统媒体的传播中大众“把关人”可以起到组织导向、加工完善、整体协调、效果分析等作用,但是手机的自由传播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的概念,没有专门的人或者机构对手机传播的内容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在报道方面主要依靠手机网络运营商把关,就造成了一些报道混乱现象,一些体育新闻的内容或者是语言是受众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这就需要手机体育新闻受众来鉴别新闻的真假,有选择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3结论

3.1新媒体要与传统媒体融合互补,达到传播繁荣如同电视的诞生没有造成广播、报纸的终结,而是形成了共分天下的局面一样,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协调、融合、互补将是今后传媒界瞩目的焦点,新媒体固然有很多的优势,但是毕竟诞生时间短,还是新兴事物,在很多方面不够完善,还依附于传统媒体,同时传统媒体拥有厚实的根基以及成熟的模式,在和谐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下,只有二者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运行;维护

1 煤矿通风系统的作用与重要性

1.1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是指借助于机械或自然风压,向井下各用风地点连续输送适量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稀释并排除各种有害气体和浮尘,以降低环境温度,创造良好气候条件,并在发生灾变时能够根据撤人救灾的需要调节和控制风流流动路线的作业。

1.2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用风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风的通风方式(进/回风井布置的方式-中央式、对角式、混合式)、通风方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抽出式、压入式、混合式)、通风网络(由风流流经的巷道及相关设施组成)和通风控制设施(通风构筑物)的总称。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受众多、复杂的内外因素影响。

1.3 矿井通风系统的作用

1.3.1 保证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向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硐室、井巷等地点合理、可靠、连续不断地供给新鲜、足够的风量。

1.3.2 在矿井发生灾变时,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风流,减少灾害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破坏程度,减少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的影响,保证人员撤退和救灾人员的安全,及时救灾,减少事故损失。

1.4 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性

1.4.1 矿井主要通风如同“心脏”,一旦停电停风,人员无法保证呼吸,设备不能运转,井下有害气体增加超限,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爆炸、中毒事故发生,造成损失。

1.4.2 通风井巷网络如同“经脉”,保证风流按规定路线流动,一旦堵塞或短路,风流无法到达需要的地点。

2 煤矿通风实现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2.1 矿井通风系统的组成

(1)通风动力及其装置;(2)通风井巷网络;(3)通风设施

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保证矿井正常生产;二是能够预防和控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体应满足下列要求:

(1)矿井通风系统的结构合理完备,整套系统稳定可靠;(2)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满足要求,且可控性强;(3)有利于排除瓦斯、矿尘、热源和防止煤炭自燃;(4)具有控制各种自然灾害能力,既能抑制事故发生,又能在由其他原因引起事故时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

2.2 矿井通风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2.2.1 通风动力及其装置

《煤矿安全规程》第121条规定: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其风硐、防爆门、扩散器及反风设施等的设置和使用符合要求,实现供电可靠、运转连续。其功能主要如下:用以克服矿井的通风阻力,促使空气沿巷道流动;扩散器可以起到消音、减少动压损失、提高风机效率的作用;防爆门在发生爆炸时可以保护主要通风机免受损坏;反风设施可实现井下火灾、爆炸等灾害时进行反风,减少事故损失。

2.2.2 通风井巷网络

《煤矿安全规程》第21条规定:巷道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及设备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

通风井巷网络要简单,多独立通风的并联,减少串联,杜绝角联。井巷施工要求通风阻力小,避免断面突然变大或变小,减少拐弯,及时清除巷道内的材料、设备和堆积物。

2.2.3 通风设施

为保证井下风流沿规定的路线、方向供给采掘工作面、硐室等用风地点而在系统中设置的通风构筑物。主要有风门、风窗、风桥、风墙(挡风墙、密闭、防火墙)、测风站等,其作用主要如下:隔断和控制风流沿规定路线到达用风地点;调控各用风地点的风量、风速符合规定;保证行人、运输、供排水、供电通讯需要;满足控制灾害和救灾需要。

3 煤矿通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3.1 一般规定

(1)入井空气温度及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温度符合规定;(2)井巷风速及采掘工作面风量配备符合规定;(3)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规定;(4)专用回风巷、专用排瓦斯巷、总回风巷及采区进回风巷管理符合规定;(5)矿井、水平、采区、采掘工作面及主要硐室通风符合规定;(6)采掘工作面通风方式符合规定;串联通风符合规定。

3.2 运行管理

3.2.1 矿井主要通风机的运行管理

(1)主要通风机安装及漏风率符合规定。(2)主要通风机台数、能力及配套电机符合规定,必须保证连续运转。(3)防爆门至少每6个月检查维修1次。(4)主要通风机至少每月检查1次。(5)主要通风机定期进行性能测定。(6)每季度检查1次反风设施,反风演习符合规定。(7)主要通风机专职司机培训、操作符合规定。

3.2.2 矿井通风设施管理

(1)进回风井之间及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中,必须砌筑永久性挡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必须安设2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反向风门。(2)采空区必须及时封闭。必须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逐个封闭通至采空区的连通巷道。采区开采结束45天内,必须在所有与采区相连通的巷道中设置防火墙,封闭采空区。(3)不应在倾斜的运输巷中设置风门;如果必须设置,应设置自动风门或设专人管理,并有防止矿车或风门碰撞人员以及矿车碰坏风门的措施。

3.2.3 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整

(1)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必须编制通风设计及安全措施,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2)巷道贯通必须符合108条规定。(3)改变主要通风机转数及叶片安装角度时,必须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4)建立定期测风制度,及时根据需要调整工作面风量。

3.3 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与优化

3.3.1 及时调查掌握通风系统现状

(1)进行主要通风机装置的性能测定,了解主要通风机的性能。要求测定风机内部和各种间隙,检查叶片、导叶的安装角度以及风硐中风流控制设施的严密程度,查看风硐和扩散器的结构、断面、转弯和扩散器出口风流的速度分布;测定电机的负荷率。(2)预测待采地区的瓦斯涌出量和地温变化。(3)对矿井最大通风阻力路线进行测定,了解其阻力分布和阻力超常区段,为降低阻力提供依据;对主要分支的风阻值以及典型巷道的阻力系数进行测算,为网络解算提供数据。

3.3.2 分析评价通风系统现状

核算矿井的通风能力:主要通风机装置通风能力核定,井巷通过能力核定,矿井最大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矿井生产布局分析评价,是否存在集中生产,矿井抽采系统能力的分析评价,提高抽采效果。

3.3.3 方案拟定

拟定原则: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投资少,见效快,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增风节能。

(1)先考虑现系统的维护与优化,再考虑改造,新开掘巷道、开新井和设备更新。(2)注意采取新措施。(3)降低最大阻力路线上的通风阻力,提高主要通风机的综合效率。(4)对多主要通风机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各个系统能力。(5)多方案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