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侧向推铅球范文
时间:2023-03-16 12:5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原地侧向推铅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原地推铅球是近几年山东省体育考生高考的考试项目之一。由于原地侧向推铅球比原地背向推铅球转体更容易,在教学中采取的是先教授原地侧向推铅球,本文旨在讨论其常见错误以及提出错误改正方法。
关键词 原地侧向推铅球 常见错误 改正方法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借鉴了网上的部分知识,我把自己原地背向推铅球中发现的常见错误及改正方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握、持球的方法不当
正确的持球方法是后面动作的基础,做好了持球的动作,后面才不容易出身体转动不充分、铅球离开肩部早、手腕翻转、出手低等错误,因此不可小视。正确的持球方法是,握球手的手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指支撑球的两侧,掌心不触球,将球握好后,放在锁骨窝处,头部稍向右靠,用颈部和下颚贴紧铅球,右手顶球,肘部稍外展。这个环节容易犯的错误是抓球和肘关节下垂,针对这两个问题,可以采取让学生多做徒手练习,然后一对一帮助下做投掷练习的教学方法。
二、站位姿势不当
原地推铅球技术错误动作主要表现在学生两脚位置不正确,左肩直接正对投掷方向,腰部比较放松,肩轴与髋轴处于平行状态,肩轴与髋轴没有形成交叉。躯干左侧(右手掷铅球为例)的腰背肌群不能充分拉长,右侧腰髋肌群没有充分扭紧,不能为最后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肌肉用力姿势。在训练过程中,我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身高特点,标出左右脚的具置,让学生左右脚分别踏在标志点上。然后将重心移至右腿上,屈膝下心,上体向右转体约90°,并且稍向前屈,微低头含胸,左臂屈肘紧扣在体前。练习时可持球或无球反复做此动作,达到动作的巩固。要求:左膝适当外展,右膝稍向内扣。上体、右臂和左臂的前臂适当放松,两眼看右脚的正右侧方约0.5米的位置。注意事项: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到能轻轻抬起左脚为宜,背部要放松。做好预备姿势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站起放松一下再重复练习。
三、用力顺序
合理的用力顺序是由下到上,由后向前,重心由低到高,这是完成动作的关键,也是发挥出优异成绩的前提。此类错误动作主要表现为不能把全身的力量作用在铅球上,没有送髋、转体动作,不能形成良好的左侧制动,身体不能形成侧弓,下肢力量传递不到上肢上去,仅靠上体和上肢的力量推出铅球。不能形成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出现左臂向后拉左肩,造成左肩后撤,重心靠后,出手无力的现象。针对此类错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多做徒手练习,多做分解练习,逐步过渡到轻投掷物,动作巩固完成后再做完整练习的方法。
四、出手角度过低或过高,初速度过慢
根据物理学受力分析,掷铅球在忽略空气阻力、风力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可视为斜抛运动。我们要求投掷尽可能远,即为物理学中水平位移尽可能大。而实践证明,合理的出手角度是38°~42°。所以,在尽量加快出手速度的前提下,还有尽量保证适宜的出手角度。出手角度是直接影响铅球的远度的,许多学生的出手角度都过低,影响了成绩,有些直接向下压。
造成铅球出手角度过低的原因有三点:1.推铅球时头过低、含胸、臀部后坐;2.左脚支撑无力或膝关节弯曲;3.持球手肘关节过高,前臂外旋。纠正时我们可以采取在投掷区上方悬挂一条标志物(据学生情况调节调节远度和高度),要求学生铅球高度在标志物上下,老师在旁边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增加初速度除了要求协调用力以外,还要锻炼学生增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五、维持身体平衡能力差
最后用力完整技术练习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的关键。大多数学生表现在铅球出手后,没有及时交换左、右腿的位置,没有降低身体重心,出手后身体重心继续向前,没有改变重心移动方向。这样就造成重心顺惯性向前冲,从而使身体失去平衡冲出投掷圈,造成犯规。因此,铅球出手后,要及时交换左右腿的位置,屈膝、屈髋降低身体重心或改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从而维持铅球出手后的身体平衡,确保成绩有效。针对此类错误,在训练过程中可采用:原地徒手最后用力完整技术练习、原地持轻器械最后用力完整技术练习、原地持球最后用力完整技术练习。
六、学生力量差
所有的动作都是以最后的距离为目的,而距离和力量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较好,但是力量较差。针对此类问题,可采取多组数(8—10组/次)、高频率(每周4—6次)、大力量(1—3RM/次)的力量训练法进行练习。详细方法如下:
1.仰卧在斜度为56度~60度的凳子上,头在底端,头后杠铃片或其它重物做仰卧起坐。2.重量杠铃负重屈腕。3.肩负中等重量杠铃半蹲起成跳起。4.杠铃挺举的做大幅度弓箭步动作。5.肩负杠铃向前屈体。6.跳跃练习,负重(穿沙衣或扛沙袋)五级蛙跳。7.背部肌肉练习。8.快速卧推杠铃片。9.向斜上方推举杠铃。
七、心理素质差
良好的心态、稳健的技术动作是发挥成绩的最佳关键。此类学生多表现过度心理紧张,心理焦虑,害怕失误,导致动作僵硬,动作变形。针对此类问题,可采取加强心理疏导,多次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应对高考能力的策略。具体操作如下:1.逐步严格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训练难度,培养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2.各种方式的耐力练习,灵敏性练习,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意志品质。3.模拟比赛。4.观摩、参加高水平比赛。
在本文中,我从持球方法、站位姿势、用力顺序、出手角度和初速度、维持身体平衡、学生力量、心理素质七个方面谈了影响原地侧向推铅球成绩的因素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2
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我采用不同的教法:
初学阶段:紧抓住主要环节进行教学,不过多强调教学的细节。推铅球最后用力是技术的关键,我们要在教学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并多作示范,帮助学生体会动作要领及环节的用力顺序,强调超越器械动作方法及重要性,以缩短初学阶段时间。同时,充分发挥两个信号系统的作用,特别注重发挥两全信号的作用。1.精讲。讲解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2.多练。我们要经常做示范,从不同的角度增加学生发生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同时我们要及时指出学生发生的主要错误及其原因所在。3.通过动作正确的学生和动作错误的学生对比示范,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推铅球的动作技术概念,促使分化抑制较快的建立,对正确的动作予以肯定,并用鼓励的语言刺激强化“好、对!”。对不正确或错误动作,不予以强化及时指出“不对!错了!”。
泛化阶段: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细节部分,要求用力蹬地,快速移动,做出超越器械动作,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有错就纠,加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促进分化抑制和延缓抑制的进一步发展。
巩固和运用自如的阶段: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止已定型的推铅球技术能发生消退,教学中要加强练习,反复练习不断予以强化。有道是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初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及观察法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采取了以下手段和方法
1.首先要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在一段时间教学后,特别要强调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及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原地侧向垫步推铅球的动作技术概念,为今后侧向垫步推铅球打下良好的基础。
(1)根据学生力量大小不同姿势进行臂屈练习,如推墙练习,斜立撑;两人一组掌心相对,手指相对练习推手,要求伸臂用力动作快。这些练习与推铅球出手时的动作相似,能使学生比较正确的本能感受和技能刺激。
(2)二人一组,后面一位同学拉住前面一位同学的左手,稍稍用力,使他做出蹬地转髋的动作,保持一段时间(10″―15″)要求有超越器械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到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建立正确的感性认识。在练习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同时伴以语言信号刺激,叫学生反复练习,强化正确动作概念,形成良好的技术动作基础。
(3)①先要求学生进行徒手模仿练习将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按“蹬地送髋”、“起体制动”,“送看推球”三个动作环节来进行练习。先体会各动作环节的肌肉感觉并适时地叠加直至完整动作。及时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②持球练习:铅球置于指根,掌心不能触球,把球放在锁窝处,大拇指朝下,肘关节抬起(略低于肩),自然而放松。
③推高与拔指练习
A、在投掷的前方设定一定高度的横杆,学生在原地或正面推铅球过杆,注意出手的角度及速度,同时注意上下肢的协调性及上肢的用力顺序、顶肩、挺胸、抬头,右肩用力向前迅速伸臂推球,屈腕拨指。
B、①徒手拨指练习:左手压住右手中间三指,右手尽力前推,要求肘关节抬起,有正确的出手角度(38°―42°)
②在高处悬挂一实心球,进行拨指练习。
(4)持球投掷:在掌握上述动作的基础上,学生对原地推铅球的技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指正,共同提高,对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教师要及时纠正,并要多做示范,使学生强化正确动作技术。
2. 在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基础上,练习侧向垫步推铅球。
垫步推铅球是为高中阶段学习滑步推铅球的一种过渡性技术,垫步和滑步都是为了使铅球在出手的瞬间获得较大的初速度。在教学中要强调垫步的动作方法,抓住垫步与最后用力的紧密衔接这一技术关键。A右侧向移动比较快,要求:屈膝微蹲,移动动作而平稳;B增强腿步肌肉力量练习;C徒手垫步:要求重心平稳,脚步移动快速有力。要求做出超越器械动作,蹬地有力,两腿同时用力,几乎同时落地。
(5)持球练习垫步:动作要求同上,但学生在练习中往往铅球要离开肩或球不贴紧颈及肘关节下落,所以要练习中,特别要注意这几个环节,及时纠正错误,同时要帮助力量小、个子矮的同学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
(6)在掌握原地推铅球和垫步的基础上侧向垫步推铅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分解动作到整个动作再分解动作,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就更扎实,技能也在不断地提高,形成比较稳定的动力定型。
(三)教学效果及体会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铅球教学时间是比较少的,要很好地掌握推铅球技术,仅凭课上的时间是很不够的,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外活动时,也要进行练习,并且还可以布置徒手动作技术的回家作业,空闲时,学生可以练习,这样既得到了积极性的休息又提高了推铅球的技术。由于男女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男生掌握推铅球技术明显快于女生,所以,在教学中,女生学习推铅球技术的时间要增加2―3学时,这样才能与男生同步,同时又要用鼓励帮助的态度,来克服女生畏难的情绪,激发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推铅球的技术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邰崇禧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
篇3
1、在推铅球前,一般可做1-2次左右转体的预摆,或上体右侧倾斜转体预摆,做好最后用力的准备。当预摆结束后,右脚开始用力蹬地,右侧髋关节向投掷方向转动,上体迅速向投掷方向抬起,重心前移。左脚掌全脚掌着地,脚外侧抵住抵趾板。
2、此时应固定左肩,防止过早转体。当身体左侧和地面垂直瞬间,右腿迅速蹬直,上体和头部向投掷方向转动,右肩向投掷方向送出,同时抬头挺胸,右肩积极做推球动作,用手指拨球从38-42度角推出。铅球推出手后,两腿充分伸直,右肩膀高于左肩。为了维护身体平衡的需要,铅球出手后,右脚迅速向前换步,屈右膝,降低身体重心,左腿后伸,上体向左后扭转。为了便于记忆,整个技术动作可概括为六个字:即:蹬(蹬地)、转(转体)、送(送髋)、挺(挺胸)、推(推手)、拨(拨球)。
3、站在投掷圈内,从静止动作开始,原地侧向或背向均可,不得作滑步或旋转动作。以右手推铅球为例,左脚用前脚掌内侧着地,靠近抵趾板站立,左腿伸直。右脚开立,与肩同宽,全脚掌着地,站在投掷圈内中心,与左脚成一条直线,或稍比左脚靠后一些。右腿屈膝,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臂向体前斜上方自然举起,目视右斜下方,右手投球,放于锁骨窝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及内容,反复进行身体练习,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认识能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借助于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通过自身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形式,认识了技术动作的本质和规律,建立起技术动作的概念,但这也并不等于教学过程的结束,还需要把它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要在已形成“概念”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并运用这些技能、技巧锻炼身体。为此,在深化学校体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我认为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 感知教材,形成动作表象
动作表象是指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这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使学习对象形成表象,为进一步建立动作概念打基础。教学一个新动作时,必须熟悉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感性知识,开始时要领先教师正确的动作表象。为此,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必须把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为使示范动作的效果更好,要指导学生对感知对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先认识动作的整体和轮廓,然后观察动作的各个阶段和细节,最后观察动作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总之,动作表象是形成动作要领的基础,动作表象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使动作表象逐步概括化,再经过一系列的抽象思维活动,即转化为概念。
2 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
在学生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教材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这就是对教材的理解。动作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思维形式。
比较的方法是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便于使学生认识对象的异同点,从中区别出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来,以便使学生在掌握动作规律时透过现象的东西,而抓住本质的特征。比如,教学挺身式跳远时,引导学生和以学过的蹲踞式跳远相比,启发学生提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得出挺身式跳远的要领,区别与蹲踞式跳远的主要特征是完成腾空步后下放摆动腿形成挺身姿势。
形成动作概念还需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是要学生把学习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研究其每一部分的特征,并区分哪些是本质特征,哪些是非本质特征,综合是要学生把学习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譬如,要使学生形成跳远运动的要领就要分析跳远各技术环节的特点,分析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环节各自的特殊性。分析和综合是相互联系的,教学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动作概念。
归纳和演绎也是形成动作概念不可缺少的思维过程。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从许多个别现象中对一系列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找出其共同的、本质的要素,排除其本质的要素,从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性的要领或原理。演绎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是从已确立的原理和规律出发,研究与之相应的具体事实,从而推出个别思维的结论。比如,在铅球教学中,通过原地侧向推铅球比原地正面推铅球推的远,滑步推铅球还比原地推的远的许多个别事例,说明加长工作距离,有利于做功,有利于推铅球的成绩。从而推理得出,超越器械动作是最后用力推球前的准备动作,这是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得出的结论等。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思维过程,经常是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教学时,要结合实际,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
3 反复练习,形成动作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动作表现和动作要领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不等于教学的结束,体育教学的特点是知识和技能密切联系的。所以在形成学生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指导反复练习,以形成动作技能,是体育过程中又一个重要方面。
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教育;素质化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1-0009-01
一、在体育中加强活动教学的必然性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活动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学应重视各学科活动课的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情愿的、主动的状态下掌握知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由学科的特点所决定,它是与活动密不可分的,所以体育教学对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创新教育应立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灵活的学习方法是知识巧妙运用的结果,对扎实可靠的基础知识的运用,是营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可靠保证。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新的教学内容都能以活动的形式来传授,特别是基本的要领和技术动作,就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体会才能掌握,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更好地掌握今后所学的新知识,提高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如对推铅球的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是基础,只有牢固地掌握了它,才能把后面的侧向滑步推铅球以及背向滑步推铅球逐步掌握。
三、开展好体育活动课教学的几个做法
1.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2.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 提高 学生 学习 自觉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45-02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教育下,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主动认真地听取教师的指导,积极思考,刻苦练习,努力地去掌握、提高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的实施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实施教学方案的成功与否,最重要地是要看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现代教学论针对传统教学论的观点在注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同时,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掌握知识的人。认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将会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呢?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1 全面了解和熟悉学生
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仅可以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而且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心理等个性特点,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因此,教师教学前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概况。要了解他们爱好什么、需要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困难和不足等等。这是教师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但是,真正做到了解学生是很不容易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要做到“知人知面又知心”,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导者,教师不主动去了解和熟悉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当然,也就谈不上“知心”。只有做到“知人”、“知面”、“知心”,才会有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
2 做好学生的榜样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言行举止、文化修养、精神风貌、工作态度等方面,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二是教师通过示范动作,使学生模仿。如平时言谈举止,仪表作风对学生的影响。三是学生在无意识和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威信与学生的模仿具有密切关系,教师威信越高,对学生模仿力越强。所以,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传”和“身教”,教学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对待教学中的各项工作任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成为学生仿效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以便通过教师本身的积极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中,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目的不明确,学生就不会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因此,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问题,教师应对学生反复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要揭示、阐明体育的职能和社会意义,使学生把学习、锻炼身体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振兴民族体育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辨证关系,把体育课的学习与其它课程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清楚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而练,这是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同时教师应在学年或学期开始时,就向学生宣布教学任务、内容与要求,以及考核项目与标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恰当地制定教学任务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中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制定好教学任务和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只有教学任务与标准符合学生的实际时,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并保持和不断提高。同时,要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数量和难度。若教学内容没有一定的数量和难度,则是不利于调动和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样,若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标准要求过高或过低,也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5 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运用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和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重复与变换练习法、游戏与比赛法,以及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教师在运用时,应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及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灵活地、综合地加以选择。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及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地突破难点,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威信,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都应注意贯彻“启发式”,废除“注入式”,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6 教学要有启发性
在体育教学中,应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善于思考,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使其学有所得,产生学习兴趣。可通过启发性提问,正误对比的示范和分析,做练习前想象回忆,以及组织学生互相观察、互相帮助等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在投掷项目推铅球教学中的第一阶段,要使学生了解学习推铅球的意义,在讲解示范原地侧向推铅球的预备姿势时,教师可以先不作讲解,让学生先观察脚站立的位置,握球、持球的方法和上体的姿势。而后由学生讲评完成的方法和要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教师作补充讲解。或者先由教师提问原地侧向推铅球的用力顺序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看、边模仿、边议论、边思考。在观察过程中加深对动作的印象,在思考过程中初步领会用力的顺序,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技术原理作进一步的讲解。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第二阶段,教师把典型的错误动作,作正误对比示范,鼓励学生对动作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正确的动作做出评价和分析,对错误动作分析其产生原因,在练习中相互间纠正错误动作,使整个课堂充满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这样可维护学习的兴趣,激发智力情绪、启发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的目的。
7 对学生进行积极地评价
口头评定成绩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和动作的规范标准,教师以简短的言语,以口头方式,及时评价学生成绩的一种方法。例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或完成动作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动作质量的高低,以肯定或否定的语言说:“很好”、“好”、“不太好”、“不好”等等。教师及时、准确地给予成绩评价,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信心,鼓励学生进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指出缺点和不足,如教师可以说:“注意这个毛病,就能做好”,“再练一次,差不多”,“再试试看”等。客观、准确并带有鼓励性的评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若运用得好,则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评价时应注意客观公正,因为任何带有偏见和偏袒的评定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并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
8 课堂教学要合理、有序、严密
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是指为了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所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与手段。体育课的组织与进行主要是在室外操场上实现的。学生的活动范围大,人际交往频繁,外界环境影响大,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体育课堂常规、安排学生的队形与调动队伍、布置场地器材、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合理的组织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防止伤害事故,保证课的严密紧凑进行。可以说,一堂体育课质量的高与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组织教学。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严格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合理运用各种练习队形和调动队伍,充分利用和合理布置场地器材,以及合理选择与正确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合理、有序、严密的组织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能,而且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
9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如对体育有兴趣的人,不论在体育场观看体育表演或收听体育广播都会全神贯注,有时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力等,从而提高了活动的效果。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浓厚,活动就越有效。所以,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是一种指向性的心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首先,兴趣对一个人未来活动起着准备作用。其次,兴趣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动作用,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刻苦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对体育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教材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信息源,教师应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渴望获得更多更新知识的要求。同时,允许学生朝着自己爱好的项目发展,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一两种终身锻炼身体的手段,这样无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
综上所述,学生自觉积极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指导、传授、调节和控制的。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努力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来激发、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6.
[3]马欣熙.体育[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7.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操[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8.
篇7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体育课堂教学;课堂的主角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77-1
一、在“学生为本”思想指导下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方案的编订
从教学过程的首个环节――备写教案开始,教师就必须以“学生为本”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教案编写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让教师更方便地教”还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学”,这是必须首先明确的。传统观念中,教案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预设和参照,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而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疑难及解决方案的设想则往往很少,更不用谈对提升学生能力、引导积极情感等非知识因素的设想。这样做,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今天,我们试图让学生从单纯被动地接受,转变成积极地参与探究。为此,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甚至学生的性格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的目标和意图,精心设计出学校可以组织实施,学生愿意且有能力参与的活动;同时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充分的预想并针对性地设置应对方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应力求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体验。此外,设计教学活动时,还应给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机会,给他们预留充分的自我展示的时机,以及发现问题后自觉纠错改进或进行巩固强化的时间。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只有做到了以上这几点,才有可能在实施环节中,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有可能让学生有感性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文字理论知识,也在有可能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为以后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打下情绪上的基础。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课堂教学才是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既定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把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尽可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后提问题并加以引导直至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主角地位后,并非无所事事,他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学习的技能,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情绪和意识进行强化或纠正。在这样的教学实践模式中,教师虽非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样可以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实现四十五分钟的效益最大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仅仅是受教者,还应该是评价者,这也是主体地位的一种体现。为此,我尊重学生评判的权力,当学生了解了评判依据和标准后,我允许学生对其他师生的活动做出相应的评价。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带来的乐趣,另外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骨干学生的培养,以其作为基本力量,带动整体的积极参与。例如在健美操专项教学的准备动作练习中,我尝试让每个学生轮流带操,鼓励她们在现有动作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学生兴趣得到激发的同时,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课堂内外,我都力求与学生保持“近距离”,尽力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可亲可信的形象,成为学生的好伙伴,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创作条件。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融入教学内容;还应努力排除阻碍学生参与活动的障碍,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降低某些项目的难度要求。这样,在体现“学生为本”的同时,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从好奇、好玩到尝试、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因生择法,不拘一式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综合性目标的要求,能够合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不断追求的方向。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出最为适当的一种或几种加以合理运用,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十分关键的。选择教学方法固然应当依据一定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教师本人对于此方法的驾驭运用能力,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现有接受能力,所谓“因生择法,不拘一式”就是这个意思。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在运用中大胆创新,几年的教学工作让我在一些方法的使用上有了一定的心得:
1.观察领会法。观察领会法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作示范,主动思考体会,最终掌握动作要旨的一种方法。使用观察领会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观察,在观察示范动作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炼要旨,并用语言将动作要领表达出来。
2.正误对比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将正确的动作与错误的动作进行对比,通过对照,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解决疑难的方法。例如:在原地侧向推铅球科目的教学中,有的同学“推”与“扔”的动作难以区别,我就请两名同学同时分别将“推”和“扔”的动作进行反复的对照示范,再由其他同学将两种动作的不同之处加以描述,大家很快就领悟了两种动作的不同,“扔”铅球的错误也就得到了纠正。
3.情景再现法。情景再现就是在学习动作时模拟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主题的活动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要领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抗洪抢险”为主题的素质训练中,我尽量贴近灾害发生时的实际状况,以背书包的方式来加强“负重”,以过独木桥的内容来练习“平衡”,以“推小车”往返的比赛来练习力量,这样以境激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核心力量 ; 中学 ;体育考生;
目前,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已被我国的许多学者、教练员、运动员所接受,国家抬拳道队、皮划艇队、网球队、冰雪队等高水平运动队相继开始了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将运动状态下的人体看作是一条“链”,身体核心区是这条运动链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枢,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提供稳定的支点,提高运动技术的稳定性。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练习能够改善身体不同部位之间力量的衔接与传递,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提高肌肉工作效率。核心力量训练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力量训练理念,注重对核心区深层小肌群的募集和训练,强调多肌群的协调配合和力量在各环节上的传递,增加了非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弥补了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协调、灵敏、平衡能力方面的不足,为传统力量训练注入了新的血液。尽管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理论还存在一些争议,核心力量训练已被越来越多的项目所采用。目前我国中学体育考生主要采用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对身体核心区力量训练不够重视。
1 核心力量及其相关概念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它的应用主要在人体康复领域。Kibler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入竞技体育训练中,他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状态,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一种能力”。目前关于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还存在一些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中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而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核心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即核心力量”。
2 核心力量训练在中学体育考生训练中的作用
2.1 提高动作技术的稳定性。
几乎任何一项运动技术都不是靠单一的一块肌肉运动来完成的,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多个肌群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肌肉之间相互协作的水平就决定了专项技术的优劣。核心力量训练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将运动中的人体看作是一条链,身体的每一部分是链上的一个环节,运动技术的完成,依靠动量在链上的传递来实现。核心力量在动力链的传递过程中起到枢纽作用,协调上下肢运动,提高力量的传递,进而提高技术的稳定性。
核心力量训练中采用一些处于非稳定状态的力量练习和平衡练习,采用平衡板、瑞士球、半圆球、滚筒等训练器械,增加了悬吊训练等非稳定状态的训练方法。立定三级跳远、100米跑等项目都是在身体非稳定状态下进行的。立定三级跳远在身体腾空后身体会绕人体的额状轴和矢状轴向各个方向转动。100米跑过程中,身体重心不断变化,躯干处于一种高速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动态变化中,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力量起到调节身体姿势维持躯干平衡的作用。传统的力量训练是在稳定状进行的,而运动过程中又打破了身体的稳定状态,使得力量难以更好发挥作用。非稳定状态下的练习能够提供独特的动态训练环境,这种动态的力量训练成为激活、募集核心稳定肌肉的有效方式,增加了神经肌肉的运动负荷,对表层大肌肉群训练的同时,使起稳定作用的深层小肌群得到有效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对核心肌肉群的力量提高有明显作用,更加强调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进而实现提高运动技术稳定性的目的。
2.2 改善力量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衔接和传递,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肌肉工作效率。
相关肌电研究发现,核心力量好的短跑运动员在腾空期间股后肌群放电量较少,可以使肌肉在腾空时间里得到放松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同时放松的肌肉为下一次收缩做好了准备。铅球出手动作中,上肢各个环节一躯干为固定支撑点,各环节动点骨绕定点骨作相对运动。需要核心稳定力量的参与,核心部位的稳定将下肢和躯干肌的力量高效传递到上肢,集全身的力量作用于器械。立定三级跳远、100米跑、800米跑都是以下肢为最后发力点的运动,同样需要上肢力量的参与,而核心肌群对核心区稳定状态的控制,是上下肢力量传递关键。在跑动过程中,身体重心在随着运动而变化,重心大幅度的改变会消耗过多的能量,强大的核心力量能够控制中心的稳定减少能量消耗。
2.3 预防运动损伤。
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最初都是从康复领域提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疾病和损伤的手段。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提高有助于改善脊柱的稳定状态,避免如立定三级跳远失衡侧向落地腰椎损伤等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核心区的协调作用,为上下肢的发力建立了稳定的支点,减少和缓冲末端肢体和关节的负荷,从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 核心力量训练难度分级和训练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有很多种类型,从不同的方面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训练的外部环境可分为稳定状态训练和非稳定状态训练。2)根据负荷的不同,可分为徒手练习和负重练习。3)在用力方式上可分为静力性练习、动力性练习和静力 ――动力交替变换等几种类型。关于核心力量训练难度分级,李春雷等人将田径核心力量训练分为七个难度等级。1)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动作。2)稳定状态下无负荷的动作。3)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动作。4)非稳定状态下克服阻力的练习 5)非稳定状态下自由力量练习。6)非稳定状态下爆发力练习。7)稳定状态下核心专项力量练习。黎涌明等人根据King的研究编制的核心力量训练指南中将难度分为五个等级。1)独立进行单个肢体的动作。2)过渡到两上肢和两下肢的同时动作。3)过渡到左右侧肢体非对称的动作。4)过渡到对侧肢体的动作。5)过渡到改变动作方向或使用多个平面的动作。不论是分为七个等级还是分为五个等级,从主体上看,都遵循由宜到难、由稳定到非稳定、由静态到非静态、由静态到动态、由徒手到负重的难度递增顺序。传统腰腹力量训练大多采用向心负重练习,这种练习方式主要是针对表层大肌群进行的,但运动过程中起稳定作用的深层小肌肉群得不到有效锻炼,核心力量练习中每个级别中都包含了动作姿态的稳定因素,遵循先内后外、向小后大、先稳定后运动的训练原则。
4 核心力量训练练习方法
4.1 平稳地面稳定支撑练习。
4.1.1 直臂仰桥。
仰卧姿势,膝关节自然弯曲,两脚掌与肩为支点撑地,两臂伸直平放于身体两侧,挺髋使身体呈桥状。
4.1.2 屈臂俯桥。
俯卧姿势,两臂弯曲,两脚尖和两肘为支点撑地,控腹保持背部与身体成一条直线。可伸直抬起异侧手臂与腿来增加难度,保持身体正直呈直线。
4.1.3 侧桥。
身体侧卧,以同侧肘和脚外侧为支点撑地,使身体成一条直线离开地面,另一侧手臂和腿伸直抬起。
4.2 不稳定支撑练习。
4.2.1 球上支撑俯桥。
两臂伸直两手撑地,两脚前脚置于瑞士球上,保持身体成一条直线。控制身体姿势,切勿出现弯腰或弓背。
4.2.2 球上支撑仰桥。
两肩撑地,两臂伸直放于体侧,两腿伸直两脚置于瑞士球上,挺髋使身体成一条直线离开地面,保持身体平衡正直,尽量减少身体晃动。
4.2.3 双膝支撑跪与瑞士球上。
双膝支撑跪在瑞士球上,保持身体平衡与躯干正直。单膝跪球、双脚站或单脚跪球可加大动作难度。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可增加球上摆臂或接传实心球练习。
4.2.4 仰桥双脚支撑推拉瑞士球。
仰卧姿势,肩为支点撑地,两腿伸直两脚置于瑞士球上,身体成一条直线。之后屈膝两脚向回拉瑞士球挺髋,使膝关节成90度角。
4.2.5 俯桥单脚撑球摆动。
俯卧姿势,双臂伸直两手撑地,单脚撑球身体呈直线,另一腿向外摆动。
4.2.6 俯桥双脚左右旋髋拉球。
俯卧姿势,双脚撑球,双臂伸直撑地。左右旋髋向身体拉球。发展髋部肌群和骨骺肌群爆发力。
4.2.7 球上仰桥单臂推球。
仰卧,肩背部撑于瑞士球上,双脚撑地,挺髋使身体与大腿成直线,单臂持实心球完成上推动作。
4.2.8 球上仰桥转体。
仰卧,肩背部撑于瑞士球上,双脚撑地,挺髋使身体与大腿成直线双臂伸直持实心球上举,之后上肢与躯干左右转动。
4.2.9 球上自由力量练习。
站立或跪在瑞士球上提拉哑铃杠铃,仰卧腿哑铃等。此类练习在达到传统力量练习目的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的刺激核心区深层肌群。
结论与建议。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立定三级跳远、原地侧向推铅球、100米跑、800米跑等项目动作技术的稳定性。改善运动过程中力量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衔接和传递,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肌肉工作效率,同时预防运动损伤。核心力量训练中,静立性练习一般保持在30秒左右,动力性练习练习组数和次数根据运动员具体情况而定。练习中所采用的瑞士球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健身球、平衡板、半圆平衡球等器械。练习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顺序,各个阶段的练习中不提倡追求快速度和高强度,而是应该注意动作姿势的质量,追求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核心力量训练是传统力量训练的一个补充,是力量训练的一部分,不可完全替代传统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 BEN K1BLER W,PRESSJ,SCIASCIA.The role of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2006,36(3):189-198.
[2] 黎涌明,陈小平等.论核心力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29.
[3] 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