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隔壁范文
时间:2023-04-02 17: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天堂隔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天空开始像河水般流淌。此时,我感觉自己像一只眩晕的鸟儿,已经飞到了某一航程的终点,不得不停落于红尘的杉树梢头。海拔3700米的高度,已接近我的生理极限,再高,我便不再敢打开生命的翅膀,因为那样会让我感到彻底失去大地的支撑和人间的依托,进入上下无着的“天”界。
世人没有见过天堂,当然想象不出天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看了玉树那蓝得透明的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天堂。天空上,那些洁白的云朵,想必就是天堂里盛开的花。我猜不出那些天堂之花由谁,怎样培植出来的,但它们那纯净、纯粹、圣洁的样子,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那一刻,我想到了在三年前大地震的烟尘里飞升的那些灵魂。我相信那些云肯定带着天堂的信息和能量,它们不仅有力量感动我,也有力量感动整个巴塘草原、草原上每一棵野草、每一朵野花以及和我一样来到玉树的人们。
传说中的伊甸园,有比逊、基训、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四道大河流过,滋润了境内的荒芜。与其相较,玉树不过稍逊一河。因黄河、长江、澜沧江几条世界级的河流均出此境,玉树一向有“江河之源”的美誉,且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可可西里高地、昆仑山从东南西北四面环抱呼应,成为理所当然的“名山之宗”。说是自然巧合也好,说是造物主的刻意安排也好,这样的资源配置和山水布局,就算它不是什么“神设之园”,也与真正的天堂相去不远,或许,它与天堂仅仅是一墙之隔。
不知距今12000年的岁月跨度算不算远古,据考证,从那时开始,就有人类在玉树地区活动。据此,完全可以推测12000年前的玉树,其丰饶和美丽一定远远胜于现在,因为远古人类在栖居选择方面,要比现代人的自由度高过百倍千倍。一个地域,如果没有足够的魅力,怎么能够留得住来去无定、自由、挑剔的人类?到了2000多年前,生活在玉树周边的部族、国家之间以及他们与吐蕃和中原之间便频繁地开始了人的交往、物的交流、文化的交锋与交融。虽然说高原上每一块水草丰美的绿洲,都是要用水和比水更珍贵的血去滋养,都曾上演过无数的争斗和战争,但短暂的烽烟散去,仍然会露出祥和的底色,从总体上说,还是宁静多于冲突。
几千年来,玉树人一直在这片“流奶与蜜之地”过着优越、富足的生活,在边远中承袭着独有的繁荣;在荒芜里领受着世人不知的丰腴。直到今天,他们仍能感受到上天的美意与恩赐,仅仅靠优质的虫草和牦牛、藏獒,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也难怪去过并了解玉树的人们不约而同发出感叹:“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块这样的殊胜之地了!”
然而,一切似乎都在悄悄地发生、悄悄地进行。玉树好像一朵被人们忘记、忽略的世之奇葩,很多个世代,它就美妙而公然地摆放在那里;很多个世代,它却如一处敞开着入口的“秘境”,默默无闻地“隐身”于人们的视野和关注之外。直到2010年4月14日那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发生,人们才一齐把目光聚集到玉树,这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玉树,在藏语里本是遗址、废墟的意思。是天堂的旧址或天堂里的废墟吗?不!据藏文史料记载,在600年前的明代,玉树首府结古镇镇址之上曾存在一个繁荣的大城市,藏语里称“宗鄂”。公元1411年9月29日,青藏高原上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据《大龙教法史》记载,地震发生时,山崩地裂,湖泊塌陷,河流改道,村庄消失,人畜死亡不计其数。有专家考证、推测,玉树历史上的“宗鄂”很可能消失于那次规模浩大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所谓的遗址或废墟,正是针对那个繁华一时的“宗鄂”所言。那次灾难过后,只有九户人家幸存下来。劫后余生,惊魂未定,哪还有什么勇气延续那个“宗鄂”字号,就叫“结古”吧,藏语里结古就是九户幸存的意思。结古,这个镇名,既包含了人类的自认渺小,又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的畏惧和感恩。可是上天呵,为什么让自己亲手栽种的蓖麻长高长大,然后又亲自放虫把它毁掉呢?
公元1738年,玉树与天堂之间的那道隔墙再一次坍塌。当然,每一次坍塌,“墙”都是要倒向人类这边,于是又有很多人直接去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要在天堂之外承担着与天堂隔墙而居必须付出的代价。天堂,从来都是一个悖论。据说200多年前的那次玉树地震,有一位活佛头一天晚上得到了梦的启示。每两天上早课时,他问在座的僧人,是一个人死了上百人活着好,还是一个活着上百人死了好。所有的僧人都回答,一个死了上百人活着好。活佛说:“好,你们都到山上去做功课吧。”玄机就在这个“好”字上,因为这个“好”解释起来总会有一百种说法、一千个角度。结果,当晚地震来了,活佛在地震中圆寂,引用佛教里的术语,不知是不是可以叫往生了。当然,另外一百多僧人幸存下来,仍然在山上或寺庙里日夜苦修。到底是进天堂好,还是在天堂的隔壁继续活着好,每一个人的理解肯定各有不同。关于那次地震,《玉树藏族自治州概况》中有记载。虽然书中并没有详细描写灾难现场,但还是从侧面透露出那次大地震到底对玉树族、年错族等八族人,造成了巨大损失,以至于清政府最后出台了一条“永行免赋”的赈济政策。
没有人能够悟得准什么是天意,所以在某一具体的事务或事件当中,人类无法确定自己的抗争和放弃,到底哪一个算是顺应天意。然而,回望历史,玉树从来都没有选择过放弃,并没有谁代表玉树发出过“倒下一千次,还要一千次站起”的豪言壮语,但每一次灾难过后,玉树都完好地保存了梦想的种子,在焦土上重植绿色,在废墟上再筑繁荣,最终从窘迫和疼痛中重新找回幸福和快乐下去的理由和感觉。公元1411年到公元1738年是300年;公元1738年到公元2010年,又是近300年,期间两次大灾难损毁的都是人类最美好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是鲜活的生命、美丽的家园和平静的生活。其实,每一次都是真正的悲剧。但是,每一次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在废墟上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生命的信念,重建天堂般美好的家园,让世人感知到他们的顽强、达观,感知到他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那种超强的愈合、修复能力。
2010年4月14日的大地震,以玉树为震中,很快把疼痛和悲伤传递到了全国各地。政府和各地人民纷纷伸出援救之手,并把情感和关注的重心移向玉树。各种各样的救援、援助和援建行动、400多亿资金的援助总量,似乎仍然不足以表达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地人民对玉树的关怀和关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为玉树的不幸,为了玉树人失去家园和亲人感到深深的哀痛,更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感到深深的忧虑。然而,三年后,当那些关注玉树、一直为玉树担忧的人们来到玉树的时候,发生在玉树的一切,再一次让人们感到震撼和叹服,心为之一颤,眼为之一亮。
灾难与困境,总是把人类与时间逼上同一条跑道。如果在两个世纪以前,三年时间,一个去内地易货的古代商人,离家而去再经过必要的辗转停留,差不多刚刚能够返回家中。人类的脚步稍稍迟缓,时间的脚步就会显得飞快。灾难的尘烟也许会在三年里落定、散尽,但一个伤口来不及完全愈合的残破“家园”,还是无法抚平其游子心中的感伤;但三年的时间用在今天,用在了玉树,创造出了人间奇迹。如果那古代商人能够借助传说中的“时光隧道”转回来看上一眼,相信他脱口而出的四个字一定会是 “恍若隔世”。
仅仅三年时间,原来的玉树已经随那一阵巨响和那一片惊慌失措彻底消逝了,玉树又一次在扎曲河畔劫后重生。街道看似原来的街道,却比原来更宽更平更坚固,房屋神奇地长高长大了,原有的风格及纹饰似曾相识,但再面世已经不在旧日的门楣、檐下,不一定再属于旧主人。纪念馆、学校、机关、宾馆等各种公共设施宽敞、雄伟,重建的寺庙金碧辉煌。除了零星的收尾工程正在勾画着某一建筑的最后轮廓,绝大部分居民已经迁回自己崭新的家……只有一座半垮塌状态的建筑从“4・14”那个黑色日子开始,就一直孤零零地守在路边,作为那次大地震的见证,向路过的人们讲述着这座城镇那段难忘的经历。扎曲河的水穿城而过,已经变了形的河道以及部分建筑垃圾的逼仄仍然没有阻挡它的水势湍急,在这缺水的高原,显现出独具一格的汹涌澎湃,像这个小城汹涌澎湃向前奔走的脚步。
威武的格萨尔王铜像,仍然完好如初地挺立在广场之上,大地震并没有对它造成任何伤害。它就像一个古代英雄,穿越时空,代表并引领着玉树人的精神。大地震期间,格萨尔广场是一处临时避难所和祭奠亡灵的地方,当惊恐、伤痛的人们,仰望废墟中那尊巍然挺立的“王”,他的英姿,他的刚毅,他挥剑、扬鞭执着前行,所向披靡的气势,为他们正处于暗淡、敏感状态的心灵注入了光芒和力量。于是,他们相信,存在于人类中的某些事物如信念、精神、灵魂等,是不会随时间流逝和物态的变迁而泯灭的。他们看到了万事万物随生随灭表象下的某种永恒。
在玉树那几天,我每天想方设法与玉树人接触、攀谈,想了解一下那场地震对玉树人的心理冲击到底有多大。如果可能,我愿意用我自认为还有一些力量的手,轻拂去大灾后落在他们心头的阴影或尘埃,但实际上每每受到抚慰的是我自己。从他们生命里散发出的气息、力量一次次将我感染、净化。
且不说官方人士的言行妥帖、收放自如,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向人们传达积极向上的信息和导向本是他们的天职;也不说那些歌者舞者的纵情抒发、慷慨激昂,他们有些时候就是要挖掘、展现和表达出人们心中期待的那部分欢乐;也不说那些披着紫红色僧衣手摇着转经筒的僧人,在他们心中,大悲、大喜都是虚妄的“色业”,他们毕生的追求就是心如止水,多数时只是选择性地映射出无色无香的天堂之花;我们只说民间,那些如草一样平凡,但栉风沐雨,体察和体现节候冷暖、炎凉的普通民众。
七月的玉树清晨,清凉如水,工地上忙碌了一夜的施工机械停止轰鸣,迟睡的建筑工人们尚未起床,空旷的街上,有一男一女两个老者在忙碌,他们不停地把街上的碎石、泥块儿和纸屑收到塑料袋里,扔到街边的垃圾箱。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身着便装的环卫工人,但后来看到真正的环卫工人时,才知道他们不过是普通的居民。我想,他们是在用一个无声的行动表达着他们内心某种强烈的愿望吧。
在嘛呢石经城,我遇到了一个在地震中保持完整的藏族家庭,一家四口,一个老妇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四个人挥汗如雨,把一块块硕大的水泥垃圾从坍塌的嘛呢石经城里搬出,把原来的地方清理干净。四个人中唯一能用汉语和我交流的是那个还没有上学的孩子,他告诉我地震时他们家的人都很安全。当我问及他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去搬动那些垃圾时,他挠头不语,好像我问了一个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许久,他才用不流畅的汉语对我说:“为了别人。”那么别人是指谁呢?是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人们,还是活下来的人们?在藏族人的心中,死亡只是一道门槛儿,过了这道槛,生命便进入了另一种境界,死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没有人会真正地死掉。从这个角度讲,那个“别人”也许就更难以界定清楚了。这个问题,确实难为了一个学龄前的儿童。期间,几个大人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始终微笑着注视着我们。或许,他们也能听懂一点儿我们的谈话,或许根本无法听懂,但不论如何,和善的微笑总算一种有效的交流。那一刻,我觉得他们有一点亲切和熟悉,也有一点陌生和异样,甚至有些无法确定他们心里边装的东西比如情感、观念以及其他的一些想法等是否完全和我们一样。毕竟,他们世代生长在高原,那些离天更近的地方。
转过身,我突然看到了一个老妇人正俯下身去,从土中挖出一块刻着六字真言的嘛呢石,轻轻擦拭然后摆放到显眼的地方。湛蓝的天是她的背景,洁白的云朵如花,绽放在她的头顶,与她神圣的表情、凝重的姿态、身上黑白相间的衣裙构成一种完美的呼应与映衬。这幅令人心动的画面,让我想起了米勒的《拾穗者》,但这老妇人手中握着的并不是麦穗儿,而是通往天堂的钥匙。在她身后,是绕嘛呢石经城转经的人流,人们并没有因为大地震改变了嘛呢石经城的排列秩序和状态而降低对它的信任,每逢初一、十五仍然人如潮涌。
其实,嘛呢石经城并没有坍塌,永远也不会坍塌,它在玉树人的心中是不灭的。27亿块嘛呢石,是27亿个祝福,并没有因为地震的发生而有一块缺失或减少。相反,它的数量在与日俱增。一块镜子碎了,会有无数个太阳映射出来,一座嘛呢石经城因为受到了大地震的摇撼,所有的石头都发出了声音,更多因叠放而深藏的经文,也将在阳光下折射出神性的光芒。
直到太阳西沉,转经的人们仍然不愿意离去,顺时针一圈圈绕着石经城旋转不停。据说,有个别极虔诚的人,即便是夜晚也要不停地转下去,真是不舍昼夜啊!时光如无声无息的流水,显然,那些转经的人选择的是在顺流而下,所以他们尽管有时看起来像是在争分夺秒地奔忙,但本质是淡定和从容的。因为他们心中并没有明确、功利的欲求,他们自然不必焦虑与急躁。
突然想起另一种方向的旋转,逆时针的旋转。小时候家乡有磨道之驴,蒙上“蒙眼儿”后就会绕磨道一圈圈儿旋转,是逆着时针而动,好像它那么一圈圈儿拼命奔跑就能把痛苦劳累的时光冲销、磨灭。后来,我发现,世界上所有跑道的设计如出一辙,所有赛场上的运动员,也都必然在沿着逆时针方向奔跑。虽然那些争夺名次的人们,内心里并没有驴子的苦难,但他们永远逃不掉内心的焦虑、紧张与恐惧。
这一点,正是身处高原有着极深宗教情结的人们与我们之间在人生观及宇宙观方面的根本不同吧。或许,只有那些住在天堂隔壁的人们才能正确感知到天地自然的脉搏。
时间的下游,才是真正的未来!
离开高原,离开玉树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高原上的各种事物之中,能不能找到一种,最能和那里的人文精神契合?于是,我眼前再一次浮现出覆盖了山川、大地并为高原上一切生命提供生存基础的草。
高原上的草,永远都在山坡或平坝上匍匐着,什么时候看见它们都是那个样子,似乎一千年没有长高,一千年也没有死去。它们并不像低海拔地区的草,受阳光、雨露以及养分的蛊惑,拼命地向上生长、拼抢,占得先机便在丰衣足食中葳蕤繁华,占不到先机便在贫寒交加中奄奄一息;春来不可一世地昌盛,秋去惨不忍睹地凋零。它们似乎从来也没有把生命的目标放在资源的拼抢与自我膨胀上。如果生的终点必然是死,繁荣的结局必然是衰败,作为草,为什么要拼尽气力去生长呢?所以它们并不需要太多的养分,也不需要太多的氧气和雨水,在安守贫瘠和宁静中,保持一份优雅的高贵。春去春来,于别处的草,已经是一度轮回了,而它们不过是睡去了又醒来,醒来后,仍然会以一种不变的生存姿态和心态注视着这个纷乱匆忙的世界。
篇2
从此以后,每天夜里,他都会梦到一个长着翅膀,穿着羽毛般雪白衣服的人,“白衣人”把他带到一个手术室里,让他做手术,还要他带着“金龙刀”……一梦醒来,他总觉得很奇怪,好像真有这一回事,但他并没有多想,依旧像平常一样生活,可每次做起手术来却麻利多了。就这样,他每天夜里还是做着同一个梦,还是那个“白衣人”,还是那个手术室。他一惊而起,出于人的本性,他像每一次一样没多想。夜里,那个梦仍然重复着,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真实。直到有一天,他躺下睡了,那个“白衣人”带他乘坐了一架很长的电梯,电梯先往很下,底下十分黑暗,伸手不见五指,然后又一冲而上。经过半个钟,他们到了一个非常明亮的地方,“白衣人”又带他来到了那个熟悉的手术室,这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手术台,上面有很多很先进的医学仪器。这次的画面很清晰,那位“白衣人”发话了:“你的医术很精湛,已经受到我们的认可,这次我们请你做一次手术,你一定要小心哦。”说罢,医生看到了一个长着一层很黑的皮的东西,它在不停地跳跃着,根据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次的手术目的是要把黑的皮清除,他根本没把“白衣人”的话放在心上,以为这次的手术像平时一样难不倒他。他小心翼翼地切下了浅浅的一刀,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在厚皮里竟然裹着一个鲜红的心脏!他清楚地看到和心脏紧紧连着的黑色的皮交接的纹路很复杂,手术并不像以往那么简单,但很快他就完成了手术。“白衣人”把处理好的心脏放到一个玻璃缸里,医生立刻注意到这里陈列着许多这样的玻璃缸,里面都放着一个心脏。还没等他开口,“白衣人”就对他说:是的,这里是人死后的世界——天堂,这里放着世界上所有人的心脏,人刚拥有这些心脏时,灵魂是纯洁的,可经过了在世界上的贪婪、自私、强权、金钱、名利……把它们玷污了,蒙上了黑暗。许多像你一样的医生,都到了这里拯救世界的灵魂。你们肩上的任务十分艰巨啊!这项工程还要长久地做下去,你愿意吗?”“我愿意。”他坚定地说,“既然世界的灵魂受到了玷污,我一定会把它们拯救过来!”“好,我很敬佩你的勇气。”“白衣人”说,今天你可以回去了。”说完,医生发现自己又躺在床上了,他并没有否定了刚才发生的一切,于是,那个梦延续着……
好景不长,那个医生被体检出了癌症,就要离开人世了。这天,一切都是不平静的,他对这个世界恋恋不舍,眷恋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放心不下许多:妻子没有工作,孩子还在念书,家里开支很大,因自己的收入不非,还勉强支撑起这个家庭。可如今……这时,送钱的来了,一位富人家要开刀做手术,就连红包都是十万元,平日两袖清风的他犹豫了,面对家庭的困难,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这是上天的赏赐,数目不凡啊,该不该收呢?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终于,他决定收下红包,这只是罪恶的开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就这样,一个月下来,他已经收了350万元的红包,单位的人把他叫做“大红包”。到了他临死的那一天了,孩子和妻子在床边哭泣着,他摸摸孩子的头,再安慰一下妻子,对他们说:“我就要升上天堂了,我会在那里过得幸福的,你放心吧。”因为他想着拯救世界灵魂的任务毕竟是自己做的。说完,他死了……
于是,他坐着上次的那架电梯,来到了天堂的门口,很礼貌的敲敲门,那位“白衣人”站在门口,冷淡地对他说:“你不能进去。”他疑惑了,“为什么,我不是拯救过世界灵魂吗,为什么不能进去呢?”白衣人冷笑了一下,“因为你的灵魂被玷污了,你的灵魂失控了,黑云在降落,你被它拖着走!”“那。”他停了一下,“你们可以把我的灵魂也清洗干净吗?再给我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把。”“不,不可能。”“白衣人“说,”已经不可能了,你没有机会了。一个人只有三次洗涤的机会,你已经用过了,还是你自己亲自为它清洗的,然而你的灵魂被污淀了多少次,五次?十次?还是二十次?……如果你当初的第一次就收手了,还有今天吗?还有,你一直没注意到在通往天堂的旁边还有一架电梯,那就是黑暗的底下——通往地狱的电梯!”他愣了一下,悔恨万分,恳求着说:“再……再……”“对不起。”白衣人打断了他的话,“很遗憾,你所要乘坐的是旁边的那架电梯。”他昏了过去,白衣人把他推上了通往地狱的电梯,电梯不断往下降,人们听到他最后的呼喊是:“天堂的旁边是地狱!”
——朋友,好与坏就在你的一念之差:好,就在于你对善良的坚守;坏,就在于你的良心蒙上了灰尘了。
篇3
意思。那样的话,你的生命又会有生命价值呢?
快乐与幸福都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也许你宽容一点,也会得到快乐、幸福,它们是与人生的道理分不开的。
一个乞丐与一个富翁,他们真正拥有的都一样,顶多乞丐睡在地上,富翁睡在床
上,富翁盖的是棉被,乞丐盖的是晚霞。
篇4
丽丽是住在外婆家隔壁的一个女孩子,她和爸爸妈妈哥哥一家四口挤在两间低矮破旧的平房,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新居成了丽丽的梦想。
在这个国庆长假里,丽丽的美梦终于成真啦!丽丽的爸爸妈妈这两年勤劳致富,他们拿出血汗钱把老房子修建成了一幢两层楼的砖瓦房。
搬家那天,丽丽的妈妈把二楼一间房间的钥匙交给了丽丽,说这是属于她自己一个人的小天地,这可把丽丽乐坏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苗苗决定自己来打扮新家。
看着四面空无一人的白墙,丽丽脑筋一动,有了!她从书包里拿出纸和笔,画了几幅漂亮的山水画,又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了一首励志古诗,然后,她把字画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原本死气沉沉的白墙变成了“文化小长廊”。接着,她找来一顶红色的太阳帽,然后把帽子轻轻地盖在写字台上方的一个小灯泡上,
整个房间立刻笼罩着一种柔和的光。最后,丽丽从山上采来一吧小野花,把花插在小茶杯里,端端正正地放在小书桌上,房间里一下子充满了芳香。
新居打扮好了,丽丽脸上的笑容犹如书桌上的野花一样灿烂,她高兴地说:“我住进美丽的天堂啦!”
篇5
掐指算算,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快到10年了,我已从以前踉踉跄跄奔向爷爷怀抱的天真女孩儿成长成了德智体美样样优秀的大姑娘了.但在这将近10年的日子里,我们全家无时无刻都挂念着在天国的爷爷.
你是和蔼可亲的.
小时侯,爱看神话故事的我是个问题袋."爷爷,是不是好人就能上天堂,坏人就会下地狱?""呵呵,我的小孙子,你可真聪明.你说的爷爷完全赞同!"爷爷,我想:你现在一定在天堂吧?你过得好吗?
你也有过严厉的时候.
随着我年龄一天天的增加,恶作剧也越来越多.我不是今天把隔壁李爷爷家的门联撕掉,就是明天把”小冬瓜”自行车的轮胎气放掉,由于那时年龄小,谁也没想到搞恶作剧的竟然是我.可是,在一次你和奶奶出去买菜时,刚好碰见了正在恶作剧的我,当时,看见您那狰狞的表情,凶神恶煞的眼神,我不禁两腿直哆嗦.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起了我,接着就是"狂风暴雨"般的斥骂,完全不给我面子,骂着骂着,便引来了街坊四邻,慢慢的,身旁的奶奶就心疼了,忙劝你网开一面,可你不听劝,反而"变本加厉",要我给街坊四邻道个谦,我如实的做了.可您还不手下留情,要我当着大家的面做个保证,大家都说算了,下不为例嘛,何况我只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儿嘛.这时,您才罢休.回到家后,你给我做了思想教育,但没在发过火.长大以后,我没再做过害人害己的事,因为当时我知道了您的良苦用心.
篇6
不急不急,我们可以去植物王国走一趟,那里也有很多可爱的“动物”呢。
第一站
“喵喵喵,我们是一窝相亲相爱的小猫!”
嘿嘿,“小猫花”的大名叫三色堇(jǐn)。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公园里和花坛中。
第二站
哇,这么多漂亮的大鸟,他们是准备飞往哪里呢?
“我们叫白鹭(lù)花,是不是很像展翅飞翔的白鹭呀?在中国的南部山林里有时候可以见到我们。”
这时,两只真正的白鹭正好从上方经过,听,他们在说什么?
“你觉得白鹭花怎么样?”
“确实和咱们挺像的,下次飞行课就请他们代劳吧!”
因为长得太漂亮了。野生的白鹭花常常被人采摘一空,现在数量越来越少。小朋友,如果你在野外看到这种美丽的花。记得要保护他哟!
第三站
在和白鹭花说再见的时候,他告诉我们。有一种花儿和一种叫做“天堂鸟”的鸟儿长得非常像。我们拿着白鹭花写的推荐(jiàn)信,来到了不远处的天堂鸟花儿家。一进门,我们就惊呆了!多么璀璨(cuǐ càn)绚(xuàn)丽的花呀!
第四站
在天堂鸟花儿的院子里。我们听到隔壁有说话声。
“嗯?哪个家伙躲在草丛里?快出来和我比比谁的冠子红吧!”一只神气的大公鸡在说话呢。
“不是的,大公鸡,我们不是你的伙伴,我们是鸡冠花!”
和骄傲的大公鸡一样,鸡冠花家族非常喜欢打扮自己。他们经常结伴烫(tàng)完头发才上街。你瞧,他们来了。
第五站
走到野外,我们见到了熟悉的狗尾巴草。一阵风吹来,他们就像是无数淘气的小狗在一起摇晃毛茸茸的小尾巴。
虽然长得很可爱,但在农民伯伯的眼里,狗尾巴草是对粮食作物有害的杂草。成语“良莠(yǒu)不齐”中的“莠”说的就是狗尾巴草。
不过,狗尾巴草也是有优点的。他们是牛羊爱吃的植物,还可以用来治疗(zhìliáo)一些皮肤病呢。
“对!对!对!”一阵微风吹过,他们一起摇摇小尾巴。
第六站
嗒嗒嗒嗒,不远处传来有节奏的马蹄声,一定是快到马儿的家了。可我们来得迟了一点儿,马儿已经出门去了,只在地上留下一串马蹄印。
看到马儿走了,一边的马蹄莲急得直跳脚――空长了马蹄却跑不动呀!
“马蹄莲,听说你们来自非洲南部?”
篇7
在红红的枫树下,
依偎在你身旁,
感觉很甜蜜,
很温暖,
问道:
“为什么,
哥哥会疼我?”
你笑了,
“因为,
我是你哥哥啊!
哦?
也对哦!
傻傻地点了点头,
你是我哥哥。
那么,
哥哥是一辈子的吗?
天真的抬起头,
眨了眨幼稚的双眼,
你在我额头上,
轻轻地,
留下了一个吻,
“哥哥就像这一个吻,
永远留在云儿的额头上。”
“那么,
答应云儿,
一辈子保护我。”
好的。
轻轻地,
在他的额头上,
也留了一个甜甜的吻。
希望,
我也能像这个吻一样,
永远地,
永远地,
留在你的额头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
耀眼的车灯,
吓呆了,
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心”
耳边传来了你的声音,
熟悉的声音,
把我从死亡之谷拉了回来……
醒来时,
发现自己躺在洁白的天堂中,
还挂了一瓶盐水,
原来是医院,
我在隔壁的房间里,
发现了你,
帅气的脸庞,
精致的五官,
依旧掩饰不住,
满脸的苍白,
静静地,
静静地,
躺在病床上。
一动也不动,
像极了一个,
被上帝接去的人。
为什么,
你这么狠心,
难道你忘了?
那天的承诺,
难道额头上的吻,
已经消失了吗?
你是在和我闹着玩的吗?
快点起来啊!
你说过,
要保护我一辈子的。
泪水,
打在你的额头上,
篇8
我的姐姐叫海霞,比我大一岁,她是我大伯的女儿。记得小时候,她像所有的姐姐疼爱弟弟一样,把我当亲弟弟一样照顾。我们一起度过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我对她最后的印象永远停留在九九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当时的她看上去是那么的健康那么的快乐,没想到那一次分开竟成了永别。
姐姐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女孩。由于家境贫穷,父母身体不好,她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然后到遥远的城市打工。自己一个人在外省吃俭用,春节的时候总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分不少的交给父母。
姐姐是一个美丽温柔的女孩。高高的个子,白净的脸庞,头上扎着一个长长的辫子。在我的记忆里,从来都没有见她发过脾气,她永远都是那样的善解人意。那时候我总觉得她是天底下最可爱最可亲的姐姐。
九九年的夏天,那时我在苏南一个工厂打工。有一天我收到老家寄来的信件,说姐姐得了白血病,在家里治疗,家里的钱都已经花完了,看我们能不能想点办法。当我拿着那封老家信件,找当时的老板支付工资,只记得他说了一句话,你家里人得病关我什么事。便不再理我,任凭我哭着求他支付我一点工资,黑心的老板最终也没有付我一分救命钱。在姐姐最困难的时候,可我没能帮上一点忙,这成了我这辈子永远的痛。
这样过了几个月,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空阴雨绵绵。厂里办公室领导找到我说,你家里打电话过来,说你姐姐已经去世了,让你立即回老家见最后一面。我匆匆的收拾一下行李,带着悲痛欲绝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真不知道那天是怎么度过的,只记得我整整哭了一天。坐了一天的长途汽车才赶到老家县城,由于下雨导致公路损坏,又在晚间,自动车辆无法开到乡下,只好冒着雨走了几个小时的泥路才赶到家里。
赶到家已经深夜。我一放下行李,便直奔隔壁大伯家,姐姐不在屋内。正在我奇怪的时候,只见我爸爸和大伯还有叔叔几个人拿着铁锹等工具回来了。我哭着问姐姐哪去了,我叔叔告诉我,姐姐已经入土了。我连见姐姐最后一眼的时间都没有赶上,当时我的心犹如刀割一般。从我叔叔口中得知,为了不让姐姐被火化,姐姐下葬的时候连鞭炮都没敢放,更没有请乐队,甚至在埋着姐姐的地方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篇9
初中作文网权威优秀初中说明文1000字:都市乡村各有千秋,更多优秀初中说明文10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初中作文网。 满天星斗,广阔的草地上只有我,一边细数星星,一边呼吸这清新的空气,这时,一阵微风轻掠碰触,我宛若置身云端,轻飘飘不知所止。自在极了!这种好心情使我兴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念头,多想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拿起手机,拨出电话,回应我的讯号格数依然呈现暗灰色!我从天堂跌落,突然我回到现实,所谓智 慧型,在不毛之地也无用武之处!回过头,望着我的满天星斗,广阔的草原──只──有──我!
满街人群,比肩继踵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人人戴着口罩,因为一条回家的路,吸入的不是空气,更多的是废气加油烟;听到的不是声音,更多是嘈杂与噪音。一踏入家门,像是在都市丛林野战后一般,终于紧绷心情得到释放。虽然放心多了,不过不知为何,扑鼻过来的却是隔壁家的炒菜香,我闻到了隔壁今天的调味:大蒜、葱、辣椒……,近在咫尺,没有半点隐私,才嘀咕几句,楼上传来脚步声、移动桌椅声,气急败坏,想在网络上跟好友抱怨个几句,念头才不到几秒钟,双手已经在 键盘上游移,目光集中在网上讯息对话。方便极了!心中赞叹着网络的便利,但也一边吸取着五味杂陈的空气、听着万声齐响的杂音。
清新的空气、悠闲的生活、美好的风景;现代化的交通、高楼林立的街道、便利的商店,都市与乡村各有千秋。科技的发达让都市变得天涯若比邻,而在都市中找到工作的机会也比较大,物质享受从不缺乏,真的是“什么都有,什么都卖,什么都不奇怪”。相反的,好的东西也会有坏的效应,载舟覆舟是不变的道理。随着竞争比较,人情尔虞我诈,压力接踵而至,原本只是为了享有便利、寻找工作机会的人们,基本糊口的目地,反而使“人心”存活下来很难!厌倦了面具,回归乡村的人们,在大自然的洗礼下,找回本心,但却必须为生活努力:山明水秀变成地方偏僻,自然风光不如交通发达,悠闲自在其实是寂寞无聊,就算这些都克服了,医 疗、教育仍远远影响乡村的居住欲望。在这两者中,假如只能择一,我还是偏于都市,毕竟许多享受是现代人摆脱不了,已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要回去?很难!我想这是大多数年轻人的心声。
其实都市与乡村,两者都很好,也各有不足之处,只是在一个定点住久了,离开后,也还是会想回归。很多住在都市的人们都向往着乡村的恬淡与宁静,其中包含我,虽说非常享受乡村的恬静,但要我一辈子过着这般的生活,似乎也满足不了那蠢蠢欲动的野心,我还是想要回到都市,便利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方向。都市虽有不好的地方,我却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在繁忙的生活中,建立一个我想要的环境,在我心中添补那微小的向往!
篇10
……
“孩子,妈妈今天多赚了三分钱,给,去买个糖吃吧!”差不多今年七岁了,家庭条件不怎么好。他蹦蹦跳跳买了糖往回走。刚剥开糖纸,他听到了:“呜呜”的哭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个小姑娘摔到了。他小英雄似地跑过去,扶起小姑娘,把糖递给她:“别哭了,给!”“那你呢?”“没事儿,你吃我吃不是差不多嘛?”于是,差不多笑嘻嘻地看着小姑娘吃了糖。谁会想到十几年后这水灵灵的丫头成了差不多的老婆呢?他还真没亏。
村子里搞捐款,差不多与好友偕同去看捐款榜:王大文20,张小翠17……好友闷了:“咦,你不是捐了25吗?咋没名儿呢?”差不多笑笑:“捐了款就行了,上不上榜没关系,反正差不多嘛!”村里第二天恰好发物资,也许因为差不多在捐款时最大方,也许因为忘记登榜而抱歉,反正村支部把一头大黄牛分给了他。朋友笑言:“真是傻人有傻福啊!”可没过几天,差不多竟把大黄牛跟隔壁的瘸子张换了一只鹅。朋友骂他:“你真是个呆头鹅,一只鹅值几个钱?那可是价格不菲的大黄牛啊!”可差不多竟说:“他腿有毛病,干活需要大黄牛,我很健康,可以自己干。再说,牛给他给我,还不差不多嘛?”那年,他21岁。
差不多47岁时,不慎患病,早在海外发达了的瘸子张记得当年的一牛之恩,送来十万块钱。差不多在弥留之际,叫来了村长。他颤抖着从枕头下面掏出存折,交给村长:“用这钱盖个学校吧!”村长面有难色:“可你不留给儿子了。”“让他自己赚吧!这钱用来造学校和留给他差不多嘛!”没几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学校终究盖了起来,差不多也成了名人。人们都向他学习,中国也富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