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永恒范文
时间:2023-04-08 03:5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的永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与其说是学堂,不如称之为危楼,只有二十平方米却要容下五十几个孩子,老房子经过几十年风雨沧桑,墙壁上是一块块裸露的黄土,毫不夸张的说,要是笑得太大声,黄土都会掉下来。仅靠几根房梁支撑着,上课的时候如果遇上刮风下雨,同学们是怕得连屁都不敢放呀!
他的脊背弯得像罗锅,差一点就成课本上的赵州桥了,脸上还有很多褶皱,很幽默,胡茬儿布满?z腮和下巴,看起来硬扎扎的。他为人很严谨,授课第一天,他先是环顾有些躁动的人群,宣布上课,当他要放下课本时,发现台上有粉笔灰,他立马走下讲台,背对学生而面朝黑板,用嘴轻轻地向前方吹灰尘,之后开始上课,教室顿时戛然无声。
然而下课,捣蛋的柯倪上台向大家发表自己的感想,说他的胡茬很有型,自己长大以后也要留一个。大胖挺了,先是“嘎嘎”两声,接着就把柯倪出卖给了他,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了柯倪身上,自认倒霉的柯倪上了他的第一堂政治课。
他就是我们新校长,说是校长,那是抬举他,因为他就管一个老师,那个老师还是他自己。
这是一项工资极少的工作,校长还有妻儿要照顾,他有几次调往省城教书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他总是打趣的说:“我走了,谁来治这些捣蛋鬼呢?”
三天前的傍晚,我摘花经过老村长家,老远就听见了老校长和村长的争吵声,还是为了调去省城的事,村长说校长是老顽童。老校长扯开嗓门,随即应了一声:“嗯,对了!我老了,攀不动了!往上爬不了啦!我是驻倒在这些农村孩子身上的,没听说过句老话吗?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村长被校长逗乐了,校长又严肃的对村长说:“老尚呀!我有个计划”我听了有些莫名,跑到村长家窗边凑着耳朵听。“我想向外村赊砖瓦,把这学校修一修,你看怎么样?”“嗯,你妻儿不养了?不如干脆卖了,钱数一数,都不用赊了!”村长的口气似乎有些生气。“我计划是思考过的”校长语重心长的说:“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家长自发来修筑呀!至于钱,你先向上面支支。实在支不动你说一声,我一个月八百的工资,我估计砖瓦要?z千多,我一个月先还一百,这样不到一年就能还完了。”“唉!”村长叹了一口气,“顺便你吧,你这把岁数了,做事应该有些分寸啦!”说完,我就听见校长爽朗的笑声。
学校塌的那一天,我们正在小破房里跟老师一块儿念书,我隐约听见外面机器作响的声音,一辆大卡车载来了砖瓦,我透着窗子看着暗喜,又看着站起来和我差不多高的老师,心里不是滋味。
篇2
写在前面的话
站在十三岁的尾巴上,左瞧瞧,右看看,时间便以轻巧的姿态在这一瞧一看中如指缝间的细沙般飞快流走。儿时的稚拙但在我们眼中却无比珍贵的小宝贝已蒙上一层灰尘,躲在角落:童稚的想法,载满幻想的梦也早不知遗落何方。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收拾旧物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本《夏洛的网》,纸张已微微泛黄,还有曾经不小心洒在上面的菜汤。但它却变成了打开记忆森林中古旧小木屋的黄铜钥匙,让沉睡在过去的种种一起苏醒。我在初春暖暖的阳光中以一种膜拜感再一次钻进它的字眼中,重新温习那份感动。心头绽放别样的温暖,于是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些文字。
寻找梦幻岛
世上总有一些东西,在孩子的身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童话。
兔子彼得跑出树皮小屋,在秋天的原野上采摘山毛榉果子和黑剌莓。蟋蟀唱着“完了完了……”的秋日歌曲,彼得却跳过藩篱到人类的庄园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冒险:小美人鱼赌上毁灭只为了一个能付出自己真爱的机会,却在王子获得幸福的那个黎明随浪花凋谢,泪水一抹无邪,包含海一样深邃的悲伤:卖火柴的小女孩瑟缩在圣诞夜的街角,想像香喷喷的烤鹅从洁白的台布上跳下来蹒跚地向着她走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擦亮手中所有的火柴只为了和祖母――那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贫穷,洒满阳光的地方。
那些童话,以梦幻的语言,意味深长的距离感,带着我们的心做一次小小的飞行,飞到那一个个存在又不存在的国度。可是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远离那种单纯的感动,开始怀疑一切,心灵因麻木和超载而再也飞不起来?但在《夏洛的网》中,我相信我们都可以找到遗失的东西,因为它们,只是悄悄藏在了一个我们没看见的角落。
等待救赎
“可是这不公平。”弗恩叫道,“小猪生下来小,它自己也没有办法,对不对?要是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给杀了吗?”
春天开始了。
木栅栏围成的猪圈里也随着春天一起萌动,母猪生下了一窝小猪崽。阳光透过木板间的夹缝射进猪圈中,惬意而美好。但一只小小的“落脚猪”却将面临死亡,只能期望谁牵它的手,把它救赎。
然后画面回到草地上,8岁的女孩弗恩抢掉爸爸手中的斧子,为一只小猪的命运,觉得不公平。坚硬的心在女孩的话语中开始变得柔软,斧子被放下,小猪得到拯救。并被叫作:威尔伯。
天气正好
每天早晨吃过饭,威尔伯就和弗恩一起走到大路上,陪她等校车。她朝它挥手告别,它就站在那里一直等到校车拐弯看不见为止。弗恩在学校的时候,威尔伯给关在它的小猪栏里。她下午一回家,就把它放出来,它跟着她到处溜达……
田野上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翠绿,空气中氤氲着浅草的香气。天上有飞鸟天上有流云天上有太阳,这是他们自己的新天新地。
一个女孩、一只小猪,就这样四处游走。甚至,在河床边粘嗒嗒的泥巴里,在有着校车站牌的大路边,在睡着洋娃娃的婴儿车中,在每一个能触得到的温柔的地方。
美好的剧情却迅速落幕。女孩的泪痕风干在脸上,小猪威尔伯站在十字交叉口,迷茫着被赶去一个方向,看不清前方的路。
遇见夏洛
黑暗笼罩了一切。很快就只有影子和羊嚼草的声音了,偶尔还有头顶上牛链子的格格声。因此,当黑暗中传来一个威尔伯从没听到过的细小声音时,它有多么吃惊,你们就可想而知了。这声音听上去很细,可是很好听。“你要一个朋友吗,威尔伯?”那声音说,“我可以做你的朋友……”
微光透过一扇小窗子,星星一颗接一颗消失;尽职的母鹅“嘎嘎嘎”地叫着,老羊带着小羊羔走进走出。朱克曼家的谷仓――小猪威尔伯的新家日日如此,它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我想,在梦里它也希望有个朋友吧。夏洛・阿・卡瓦蒂卡,一只蜘蛛,在这时让威尔伯看见了友情的出口。灰色,却调剂了生活。
威尔伯在清晨心急地发表一番演说,猪栏上方响亮出一句敬礼,夏洛讲给威尔伯它悲惨的嗜血遗传,肥料堆上为大话而完成的滑稽表演,临睡前轻轻的一声晚安。友情,就这样在微风送来的红花草香气中,在白脖子燕子在苹果枝上的大叫声里潜滋暗长。威尔伯第一次嗅到了友情的气息,特殊的友情的气息:喜悦之外,还有疑惑和恐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尔伯也渐渐感受到,在夏洛凶猛残忍的外表下,有那样一颗善良的心,它竟是一个那样忠实的朋友。
“我救你”
睡吧,睡吧,我的好宝宝
在肥料里,在黑暗中,美美地睡觉
不用害怕,不要觉得孤单苦恼
就在这个时候,青蛙和鸫鸟
在林中,在灯芯草丛里,赞美这个世界多么好
抛开一切心事吧,我的好宝宝
在肥料里,在黑暗中,美美地睡觉
谷仓的宁静被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被作成熏肉火腿!安定与温暖在瞬间倒塌崩溃,本性脆弱的威尔伯在那一刻无力地倒在地上呜呜地哭泣,浸湿了干草。就在威尔伯这最无助、最手足无措的时候,仍旧是夏洛,是夏洛细小的声音,令人疑惑,令人心安,令人震撼。它说:我救你。
夜色静寂,夏洛安抚受惊的威尔伯,给它唱那支摇篮曲,告诉它相信美好,不要放弃。四周有均匀的呼吸声传来,月光下,夏洛编织着一张大网,等清晨的露珠奕奕生光,愚弄可怜的“阿木林”,挽救威尔伯的性命。愚蠢的人类,把那网上文字视为上帝的奇迹,角落中,灰色的嘴角疲惫地上扬。
文字一次次地出现,而威尔伯,也按照网上的文字,一点一点改变。被宰杀的命运,悄悄消失,看不见。
最后一天
“只等天空出现第一道光线,麻雀活动,牛震动它们的链子;只等公鸡啼叫,星星隐退;只等公路响起最早的汽车声音,你抬头朝上面这里看。我会让你看到一样东西。我会让你看到我的杰作。”
集市的举行一天天临近,夏洛却越来越虚弱无力,它知道,它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结,但威尔伯的命运,依然存在变数。
夏洛藏在绿漆木的板条箱里,和威尔伯一起到集市去,它只是想为威尔伯创造最后一次奇迹,帮它彻彻底底地扭转命运……
费里斯转轮明亮的彩灯,大街上的彩幻霓虹,卖零食的小摊位的昏黄油灯,将夜幕染成晴空。夏洛的身影掩埋在这些光影映照不到的阴影中,完成它生命中最完美的织品和它的magnum opus――一个有着五百十四个卵的粉红色卵袋。
当清晨的露珠反射着阳光,当扩音器和人们的掌声响起,夏洛为威尔伯喜悦。自己是空前的安静。这是它们共同的胜利时刻。
够了吧,还企望什么呢?
只是,夏洛还想对威尔伯,它的,最挚爱的,朋友,作最后的告别,哪怕
耗尽生命剩余的所有力气。
卡车开走了,载着威尔伯,和它舌下的那个粉红色卵袋,回到它们相识的、曾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谷仓。而夏洛,却只能鼓起全身力气挥动前腿向威尔伯无声地说再见。留在集市,带着它的尸体。
夏洛死了。
集市里面很快就空无一人。棚子和建筑物空了,被遗弃了。场地上满是瓶子和垃圾。在来过集市的数以千记的人中,没有一个知道,一只灰蜘蛛曾经起过最重要的作用。在它死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谁陪在它身边。
温暖的风
以传教士般的热情与虔诚钻入它的字眼中,再抬头时却早已泪眼模糊。很想给这里每一个生命下一个定义,张张嘴,却不知从何说起。
就像威尔伯,由脆弱无助一步步成长。始终不变的是对夏洛的感激,对夏洛的怀念。而夏洛的孩子,也同样因它的善良而留下,把爱次次传递。或许,善良才是它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就像夏洛,凶残的外表下却是一颗善良的心,守护着那么真诚的友情,同时,对生命又有着那么透彻的分析。记得它说: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辈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自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就像坦普尔顿,那只贪食的老鼠。虽帮助夏洛为威尔伯在垃圾桶里叼回旧报纸,在威尔伯做滑稽表演时帮它系上绳子,在威尔伯昏倒时把它咬醒而最终获得特别奖项……却永远生活在讥讽和挖苦中。
……
初春的天气,窗外有温暖的风吹过。童话和现实出现惊人的契合,原来我们都存在于那个藏满了爱与温情的小角落。
三虫留言
好久没有读童话了。
第一次知道《夏洛的网》这本书,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是当时还是有一种童心未泯的感觉,特地从网上书店邮购来,然后在摇摇晃晃的火车车厢里,认认真真地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要合上书页的时候,我的泪还是忍不住流了下来,为了那只名叫“夏洛”的小蜘蛛凄凉的死去,也为从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友谊。
篇3
看过3•15晚会的人们可能都还记得
晚会最开始的那首歌———《天亮了》,
这是歌手韩红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
可是谁知道这动人的歌声背后, 还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 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 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 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 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
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 这就是父母之爱。
母爱是深沉的,蕴藏着丰富的感情,蕴含着不尽的情思;母爱是无穷的,它开放着无数的花朵,它飘荡着不尽的花香;母爱是伟大的,它包含着深厚的意义,它酝酿着你和我。那是一种爱,从出生到现在,那是一种重量,从昨天到今天,那是一种坚持,从今生到来世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 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无论你身险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你快乐,她幸福。你悲哀,她哭泣。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这就是母爱。
母爱,是生命的旋律;母爱,是永恒的主题! 让我们展开岁月的长卷,拂去历史的烟尘,去感触这人间的真情,去解读母爱的缠绵。高台亭榭间的清歌曼舞已渐渐消歇,昔日的繁华风流已湮灭无闻,只有绵绵慈母爱,穿越时空,流注千年!
唐代诗人孟郊,历经坎坷,穷困愁苦,而母亲的笑容却时刻令他梦萦魂牵。在他得知母亲将来的时候,掩不住脸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悦,抖落衣冠上层累的风霜,拂去心头积淀的风尘,携妻将雏,到溧阳城外迎接母亲。芳草萋萋,花香阵阵,白云舒卷,碧野晴川,处处洋溢着儿子不尽的思念。母子相依,热泪盈眶,握着妈妈温暖的双手,望着母亲苍老的容颜,不禁怆然饮泣,感慨万千,提笔赋诗,情思涌动,在孟郊笔下,就熔铸了这首饱含母爱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诚挚深切,传诵千年。
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天早上,一个人慌张地抱来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女孩,带着哭腔告诉我们,抢救人员在一个坍塌的楼角发现了一双母女,他们艰难地锯开楼板,可受伤的年轻母亲已与世长辞,这小女孩还在休克之中,原来是母亲割开右臂血管,用热血代乳,才使女儿一息尚存。小女孩嘴唇周围挂着血渍,面色苍白,周身冰冷。老院长用沙哑的声音下达命令:’全力抢救……’人工呼吸、输液,医护轮番将小女孩抱在怀里提高她的体温。经过两小时的急救、八小时的一级护理,终于把这个柔弱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一天后,小女孩意外地在迷蒙中用她微弱的乳声喊“妈妈”,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母子之情,首先是一种天性,它是贮存在肌体里的一个生物工程。
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拥有母爱的人生是完美的,没有母爱的人生是残缺的,而拥有母爱时不去珍惜母爱的人生是遗憾的,可悲的。
篇4
【关键词】爱的语言;爱的眼神;爱的举动;爱的意识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爱的教育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有爱的教育是永恒的。爱的教育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培养他们爱的意识,爱的行为,使爱得以延伸,使爱成为永恒。
前苏联大教育家马柯连卡曾经说过:“当你对某个学生用尽了所有的办法,还不见效,感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爱。当发觉爱也不行时,说明爱的不真,爱的不够。”
爱学生并非要轰轰烈烈,有伟大创举。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教师的点滴言行也可以体现出爱的思想境界。爱学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具备“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的道德规范,应有不贪图富贵,不嫌弃贫穷,淡泊名利的境界。教师是美好形象的化身,教师以美好的职业形象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之情,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真善美,学会创造美好的人生。
一、教师爱学生要有爱的语言
我们往往推崇孔子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他的教育态度。孔子教育学生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用和缓的、循循善诱的,跟人商榷的语气,把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爱的语言很平常,但给予学生温暖。当学生有困难时,“我能帮你吗”;当学生回答问题紧张时,“不要慌,慢慢说”;当学生为集体争光时,“真了不起,谢谢你为班集体争得了荣誉”;当学生犯错误时,“认识错误能改正,就是好学生”……这些爱的语言很简单,但简单的语言中充满了爱的热情和关怀,老师这包含热爱、尊重、信任、期待和鼓励的语言,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爱班集体的热情和改正缺点的勇气,让他们变得一天比一天可爱。
二、教师爱学生要有爱的眼神
学生犯错误时,急躁的老师往往声色俱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反而会增加师生之间矛盾。有一位老教育者曾经教过的学生在几十年后,都回忆起这位老师,无一例外地谈到这位老师的眼神。有人认为,老师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有人认为老师的眼神在安宁中透着温和;有人认为,老师的眼神中充满父亲般的慈祥;有人认为,他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暖流,在不断荡涤着人的心灵。有时,一次次富有感情的眼神胜过千言万语。能够传递这样美的眼神的人,需要的并不多,那就必须有一个充满人间大爱的灵魂。
三、老师爱学生要有爱的举动
一位学者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抚摸着我的头,关切地问:“你怎么了?”老师的手如同妈妈的的手一样温暖柔和,一股暖流冲上心头……是呀,“抚摸”的动作可谓举手之劳,但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这一举动是如此崇高。这样简单的动作对老师来说很平常,但对学生来说则是忘不掉的爱。当学生剧烈活动过后,汗流浃背地走进教室,在享受电扇带来的凉爽时,老师把它关住,一句“小心着凉”;在寒冷的冬天,当学生衣着单薄时,抚摸一下“冷吗?”;当学生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时,双手摆正他们的头,“小心近视”……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举动都寄托了老师的爱,无数次爱使学生心中有无数次感动。
四、善于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
老师爱学生不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爱的举动,老师爱学生更要走进学生的心中,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青春期的孩子,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产生众多的心理矛盾:渴望独立,有“成人感”,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但未能摆脱依赖和完全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富有进取心,好胜心强,但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遇到挫折容易失去自信……众多的心理矛盾能成为学生向前发展的动力,也会成为其发展的阻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在挫折面前学会坚强,,在求知过程中学会进取,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爱会使学生永生受益。
成才先成人,作为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及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爱心意识,使爱得以延伸。
珍爱生命。每一个生命的诞生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给学校带来了生机,给社会带了希望,生命是可贵的。但是,青春期的少年往往对“自重”很看重,而漠视生命的存在,当他们在学业上遇到挫折,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隔阂时,易采取极端的做法:自残或自杀,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伤痛和负担。老师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悦纳生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延伸生命价值。
关爱他人。当代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严重,缺乏尊重、理解与宽容的道德品质,这将成为他们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障碍。教师关爱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品”。敬老爱老先从关爱父母开始,关爱父母不仅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时道一声“父母辛苦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沟通,尊重理解父母,减少与父母间的隔阂,使父母在精神上享有更多的愉悦。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会学生爱师、敬师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爱同学,对同伴学会宽容、理解与尊重。与同学正常交往有利于他们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分享更多的幸福与快乐;有利于他们减少闭锁心理现象的发生,使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健康成长。
篇5
经友人介绍,你着一身朴实、自然的海蓝色学生服,携一身坦荡,一腔诚挚从容镇定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在我鼓起勇气,抬头凝目长视的那一刻,竟激起我深切地爱慕,当即作出把一身交给你的决定。当时正在省水利学院就读的你因假期已毕要尽快返回学校上课,而刚从纺织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就升为技术科科长的我也因要事在身不能耽搁,就这样,你冲冲的来又冲冲的走了。临走时,你嘱咐友人叫我等你的信,也留给我了一个刻骨铭心、意味深长的微笑。
此后的几天,等待的焦急和甜蜜快要把我给折磨疯了,终日心神不宁,失魂落魄。五天后,终于盼来了署有你地址的邮政快件,我捂住急骤跳动的心,冲冲折阅了你那投石问路般的信,我顾不得许多,就迫不及待在信中大胆地吐露了少女的情怀,为自己的坦荡率直曾羞愧了几日。
紧接着你来了第二封信,并附了一张珍贵的也是我至今保存的唯一的一张照片,信中那发自肺腑至真至纯的话语及一句:我欣赏你!令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身心充盈着不为人知的幸福,那时才深深地体会到罗曼。罗兰那句“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他全部的价值”。在你我双方都收到第四封信的时候,临近了‘‘五一’’劳动节,因你我都放假三天,便相约去拜见你的父母大人,记得那是一个大雨后的黄昏,暮色苍茫中,我和友人到了你的家。
好美的一个家!你的家位于百里长渠深处,你的父母负责着一段长渠的管理,你家的三间红瓦房被一片象燃烧的云霞一样的红叶李树林包围着,门前是你父母种植的一块碧绿的菜地,一群鸡鸭悠闲的在草丛中嬉闹……这麽幽静的一个世外桃源却阻止不了我的紧张、急促不安,红着脸低着头任凭众目睽睽。在你的父母含笑点头的那一刻,我们的心踏实了许多,心与心的距离进一步缩短。
第二天,你带着淡淡的花香和你母亲煮的咸鸭蛋来到我的单身宿舍,你那一双柔柔的大眼睛久久凝视着我,当你清瘦、挺拔的身影一步步趋近我,眼看就要消融其中时,二十多年来那颗宁静如水的心第一次莫名的狂跳起来,两颗纯洁的心因相互欣赏而紧紧拥抱在一起,许久,许久,不曾分离。依偎在你温暖的怀抱中,我尽情地享受着你身上那陌生而又亲切的气息…。。
多想大喊一句:让我们做一生一世的爱人!让我们白头偕老、坎坷同甘!让我好好地爱你并被你爱!
在一起的日子,我们天南海北,无拘无束,畅谈社会、人生、未来,谈到你即将到来的毕业分配时,你那羽毛一样双眉紧锁着,一汪清水的大眼睛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担心将来劳燕分飞,天各一方,重滔牛郎织女相思之苦,更害怕因家庭的因素影响了我刚刚起步的事业。
我多想告诉你:我有勇气有能力承担生活的艰辛,家庭的责任。为了爱情,我愿牺牲自己明朗的前程。然而叛逆尖锐的个性使我始终未能启口言明,啄木鸟似的硬嘴壳吐出的反调常常把你的心带进阴暗的角落。
到底你是了解我的,从你光彩照人的脸上,从你烛光一样柔柔的目光中,我知你是深爱我的,你能容纳我的一切。
此后又是一段分离的日子,书信串联着我们的思念,你那单薄瘦削的身影无时无刻不叫我牵肠挂肚,魂牵梦绕中,不知打发了多少个晨昏。
我是多么想念你啊,想念你的微笑,想念你的拥抱,想念你的,多想再倾听你那慷慨激昂的《三峡里歌》,多想再欣赏你那一挥而就的鸳鸯戏水图……。几回回梦里相遇,我袭一身白色的婚纱和阳光灿烂的你站在婚礼晚会上,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
终于忍俊不住,便效仿琼瑶的小说《三朵花》中三姑娘的做法,耍了一个小小的诡计。佯称自己一病不起,默默惦记着的你正值学校组织游览三峡工程,没有游玩的你便急忙汗流浃背的赶了回来,看到你那憔悴清瘦的面容,我内疚万分,泪水扑簌簌的滴落下来,你俯下头,深情的吻住我的泪水,你说你何尝不是在饱受相思之苦。
两天短暂的相聚,我们沐浴在别样的温馨里,爱与情的内涵进一步升华,两心铸造的爱的内核进一步加固,纯洁、亲密、和谐的恋情堪与天地共存。
怎么也想不到,命运的不公,人间的不幸竟降落的我们头上,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篇6
----题记
真爱是对所爱人深深的同情加上爱惜,不舍得丢弃一丝一毫。真爱是爱情之树深扎于泥土之下的茁壮成长的根系,没有外力的强烈破坏,它是不会轻易泯灭的。有位哲学家曾说:“爱在本质上是一种指向弱小者的感情。”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愿为对方的快乐与幸福付出的心态,一种不由自主的想把对方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提供情感和身体保护的强烈的冲动,因而及至所能的宠她(他),心疼她(他),不管事实上自己是否比对方多强大,也不会抛弃。
真爱是无条件的,无私的。真爱是爱人口渴时递上的一杯水,真爱是出门时的一句叮咛,真爱是爱人哭泣时张开的怀抱,真爱是匆忙回家的路上脑中闪过的“如果我不回家,他(她)就会睡不着觉”的念头,真爱是爱人病痛时恨不得替她(他)去痛的一种心情,真爱是“只要她(他)开心,我愿意做一切”的固执,真爱是把她(他)看作是世界上最脆弱、最需要呵护的人。
我们都知道,爱代表着一种责任,爱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爱是无止境永不失落的,爱不是不要回报,而爱的回报就是对方的永远快乐和幸福。而对方的快乐就是你的快乐,对方的幸福就是你的幸福,你的快乐就是他(她)的快乐。爱情中的爱是这样,亲情、友情中的爱也是如此。
人活着,无非是希望自己过着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如果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同甘共苦,能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就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当你爱一个人时,你也是希望她过得快乐和幸福,而只有她快乐幸福,你才快乐幸福。所以当你觉得爱他(她)时,你就已经决定了为他(她)无条件付出甚至是牺牲,而只有当这种付出和牺牲能给他(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时,你的付出和牺牲才是有意义的,你付出的爱才能找到归宿。如果你的付出和牺牲不能给对方带来快乐和幸福,说明你根本就不了解对方,更说明你根本就不懂得爱对方,亦或说明你们根本就不适合在一起,不管你如何地改变付出和牺牲的方式(也就是爱的方式)都不能令双方快乐和幸福时,说明你们根本就不适合相爱。此时,你们只有适合给彼此的互相祝福了。因为祝福也是一种爱,当你对他(她)的爱只剩下了祝福,那就是你们该放弃的时候了,然后华丽的转身,好好的祝福彼此,不要去恨,在蓝天下各自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爱。
爱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否,愿意与否,快乐与否。当你们已经不能在一起时,不是他(她)没有选择你,也不是你抛弃了他(她),而是快乐没有选择你们,幸福没有选择你们,爱情没有选择你们,所以不要苦恼。如果你感觉失去对方时很痛苦,那么证明你根本不是爱她,你只是想占有她,而当你的占有欲不能得到满足时你才会痛苦。当你爱一个人时,你应该想到的不是对方能给你什么,而是你可以给他(她)什么,你可以给他(她)所需要的感情吗?你可以给她快乐和幸福吗?如果你什么都可以给他(她),才是真爱,也只有这种爱才会是幸福的。
爱情是很公平的,只有先付出后才能得到,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你觉得爱对方,你就先付出吧,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人最终总是最痛苦的。其实,只要你真心的付出爱,那么你一定会得到同样的回报。只要你为了你爱的人真心的付出,那么你的爱就是真爱,不是你拥有的真爱,而是你付出的真爱,你创造的真爱。人总是想寻找和得到真爱,但却总不愿意付出真爱,试问,如果没有人愿意付出,那么怎么会有人得到呢?既然你都不愿意付出,那么你怎么有权利要求别人付出呢?所以那些真正得到真爱的人往往总是那些愿意无条件的无私的付出真爱的人。因为,真爱就在你心中,你根本就不用寻找真爱,你自己有的是真爱,只是你把它深藏起来,不愿意给人分享而已。但是,只有和别人一起分享的真爱,自己才能感觉得到,自己才能享受得到,因为真爱是无私的,真爱是用来付出的而不是索取的。
1.爱是相互的
2.爱需要耐心
3.爱是一种责任
4.爱是彼此的信任
5.爱更是一种付出
6.爱需要支持
7.爱需要宽容和包容
8.爱是一种分享
9.爱是彼此的担当
10.爱是理智的时候也能认同的
一个心里永远有爱的人,必是一世能获得更多人喜欢的人。
一个假装有爱的人,必是暂时能骗取更多人喜欢的人。
感性必然在理性的协助下才能成功。和谐是关键。
感性的时候认为要和这个人在一起,未必真的要在一起。
理性的时候认为要和这个人在一起,那就真的要在一起。
一句话:爱就是长时间分享快乐和分担忧愁的钥匙。
爱是人生要经历的过程,人的一生也需要经历许多的爱,但千万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万事都由缘而生,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缘分,缘分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摸不着、 看不见、猜不透,人与人之间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无不是产生于缘,今生有缘,一定珍惜。真爱更是一种心甘情愿地付出,不要勉强,如果你不用真心地去爱,你就不要去打扰,更不要用感情去欺骗。
篇7
回首往事,二十年来,笔者深感教育工作的不容易,教育工作确实是烦心和艰苦的,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遇到什么,笔者认为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一、 奉献爱心 以情感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关爱,教师的爱对他们的成长如雨露般滋润和阳光般温暖,一句简单的嘘寒问暖,一声朴实的生日祝福,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撞击,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种种爱的言行都会感化着学生。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爱。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笔者,以情感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因为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有沟通思想的办法,有了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理解学生,需要教师有博大之爱,真挚之情。如学生小林,六岁时父亲因车祸离他母子而去,母亲为生活所迫,远到广东打工,母子一年难得见上几面,电话成了他们沟通的唯一纽带。进入初三,母亲忙于挣钱,冷落了儿子,他甚至两个多月都没有接到母亲的一个电话。正是处于这种缺少关爱的单亲家庭,使他形成了极为孤僻的心态,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但笔者深知,表面无所谓的他,特别需要关爱。于是笔者主动找他谈心,谈笔者自己,谈班级,谈学校,谈社会,也谈他本人。笔者与他一起散步,一起在课余时间聊天,在他生日的那天,请他到笔者家吃可口的饭菜,在他考试前给他鼓劲,给他祝福,让他知道他并不孤独。笔者坚信关爱会彻底地感动他,改变他。一学期过去后,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笔者都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叛逆的个性,接纳班级,接纳教师,接纳同学。他主动跟笔者谈了许多从来没跟任何教师谈及的心事,自己的家庭,他本人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憧憬。后来,他顺利地考取了贺州市高级中学。作为他的班主任教师,笔者深感欣慰。由此可见,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
二、 坦诚相待 抚慰心灵
教师在工作中,要细心地观察学生,仔细地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了解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目的,使学生获得心灵上的抚慰。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对青少年特点的估计与看法,有人认为这一代青少年是危险的一代;也有人认为这一代青少年是最有希望的一代;还有人认为这一代青少年是充满矛盾的一代。笔者以为不管青少年是怎样的一代,只要坦诚相待,就能抚慰心灵。马卡连柯说过:“说理,是对付儿童真正唯一的手段。”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才能发挥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像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由于父母离异,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因此该生为人任性,学习习惯差,脾气暴躁。他刚分到我班时,就有教师对笔者说:“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分在你的班里,你的运气真不好。”果真,开学第三天他就和同学动手打架,他和同学发生冲突如家常便饭,班里许多同学都不愿和他交往。也就在他和同学打架的那天,笔者课上课时,全体同学起立后坐下,他却站在那儿,问其原因,他故意说屁股有疮,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可笔者并没有与他发生正面冲突,一直在等待机会,与他沟通情感。后来,笔者发现他虽然脾气不好、易冲动,其实内心非常脆弱。笔者首先与他交朋友,利用他体育方面的特长,经常鼓励他,培养他的自信;其次,在班里动员同学们接纳、关心他,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还有一次他生病住院,笔者立即去看望。在医院里,他看到笔者,是那样的震惊、恐慌,又是那样的幸福和甜蜜!从此以后,他逐渐变得温顺明理。经过一段时间与他的坦诚相待、疏导和帮助,使他脆弱的心灵最终得到了抚慰。他渐渐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真的像换了一个人,笔者经常鼓励和表扬他,而后,他在纪律上表现很好,成绩也突飞猛进,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市第二高级中学录取。所以教师与学生应坦诚相待,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
三、“软”“硬”兼施 倾注爱心
所谓“软”“硬”兼施,即“耐心”与“严厉”结合。“耐心”与“严厉”都必须是心与心的碰撞,以心换心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严厉”还应该注意把握“度”,不能和“严酷”混为一谈。必须以不对学生造成伤害为最低限度,并且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偶尔为之。笔者曾用过“耐心引导——批评教育——循循善诱”的方法排除了我班“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
记得那是2008年第一个学期的某一天,我班学生李小兰因受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而割腕自杀。在了解小兰的情况后,笔者多次主动找她谈心,耐心地开导她,劝她爱惜自己的身体,指出她的软弱,告诉她人言并不可畏,可畏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鼓励她树立信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然而,她一时还调整不过来,还是闹情绪,一直在哭。此情此景,笔者把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对她进行深刻的“批评”教育:“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影响很不好,你现在正是花季少女,年轻就是资本,有资本就有奔头,你再想想你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万一出了什么事,你父母会怎么样,你想过吗?你忍心吗?忍心让疼你爱你的父母难过一辈子吗?我们都是人,是人就应该有良心,良心你懂吗?”她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呆了,一下子被镇住了。她的思维回到现实中,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了。稍作停顿后,笔者又降低了声音,慢慢地不厌其烦地诱导她:其实你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个遵守纪律、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学生,你的潜力很大,你的前程一定很美好。最后,她表示要找回原来的自己,请老师放心。之后的一段时间笔者总是想办法激励她,有时周末请她到笔者家吃些水果,聊聊天,并且帮助她把笔者所教的学科再次进行温补。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显而易见,在教书育人的征程中,师爱的真谛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让我们为了祖国振兴,为了民族强盛,为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把爱进行到底!
总而言之,教育之爱的核心是爱学生,爱学生也是师德的灵魂,更是教育永恒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于漪主编.文教育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彬福,张鹏举主编.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王呈祥编著.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M].海口:海南教育出版社,2006.
[4]教育与教师.教育与教师杂志社出版,2008(1).
篇8
一个神情恍惚的陌生老人的突然闯入,打破了病房的沉默。他敲了敲门,拖着沉重的步子挪了进来,停下来环顾一周,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唐突,说:“对……对不起,这位病人叫×××吗?”他说出了她的名字。
她的疲倦的亲友们相互看了看,都露出困惑的表情。她儿子正要走上前去探问,她的好友发话了。
“是的。”
“请问,我可以……看看她吗?”老人几乎在哀求。
众人很不情愿地慢慢给老人让出一条道,老人一步一挪地走到病床前。
自从进来之后他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她。他好像忽然间僵住了,停止了一切动作,甚至包括呼吸。他的眼神很空洞,灵魂似乎被脑海中某个遥远的记忆攫住了,但是又始终在盯着躺在病床上的她。
他把手伸进衣兜里,哆嗦着掏出一张纸和一支笔,颤抖地写着什么。有时他停下笔抬头看看她,好像这样才能进入她要带他进入的那个世界,然后又接着写。终于写完了,他把笔放进衣兜,小心翼翼地把纸条折叠起来,抬起头茫然若失地看了看众人,用苍老沙哑的嗓音问道:“我可以把这个纸条交给她吗?”
有人开始怀疑他是否精神不正常,正欲反对,她的好友又出面了。
“可以,你该走了。”她语气坚决地说。
“我知道,”他无精打采地说,“我是该走了。”他温柔地握住她的手,轻轻地把她的手指掰开。这时他的脸又颤抖起来,好像内心正在和一场暴风雨作战,他的苍老的嘴唇似乎带着喜悦的微笑。终于他非常小心而又笨拙地把纸条塞进她的掌心。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秒他都好像在用心回味,因为他的动作缓慢而从容,所以花费的每一秒似乎都是一个永恒。
他终于松开了她的手,强迫自己转过身子,好像非常不情愿地把自己从此情此景中拽脱开来。他穿过人群,目标日月确地向门口走去。
她在一阵骚动中醒来,“怎么了?”她奇怪地看着女儿,眼神在问。
“一个陌生人来了,把一张纸条交给了您。”女儿说。
“是什么?”
女儿又读懂了她的眼神,充满好奇地读起纸条上的文字来:
阳光,太阳依旧需要升起,
花儿依旧需要开放,
它们仍然在等待,
等待你早晨慵懒的微笑。
虽然我现在衰老不堪,
你送的礼物却依旧新鲜,
它照耀着我的一生,
就像你早晨慵懒的微笑。
我对你的爱从来没有停止过,
请不要离开
这时她听到小外孙在后面重复道:“啊,阳光!”
“把纸条给我。”
这句话让他们吓了一跳,她已经好几天没有开口说话了。纸条放进了她的手里,她带着一种非同寻常的热切紧紧地抓着它。
“他来了?”她用微弱的声音问正低着头的好友。
“是的。”她轻轻地回答,仍然没有抬头。
篇9
关键词:《乡愁》 母爱主题 文学作品
引言
乡愁是当代台湾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主题,在台湾的现代作家中出现了很多以乡愁作为创作基点的作家,余光中就是其中一位。余光中是台湾文坛上的一位代表作家,是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海外时对故乡的怀念成为他创作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生活在故乡中的母亲的怀念,是对祖国的怀念。《乡愁》是余光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首诗作中,那种淡淡的乡愁不仅是感动同样离乡的游子的颂歌,更是一首对母爱进行赞扬的伟大诗篇。
一、余光中的简介
余光中是一个情感十分丰富的诗人,而且也是复杂多变的人,因此在他的创作过程中也基本是多元化的,实现了一种巨大的转变,先是西化的,然后不断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创作及乡土文学的论战中,余光中的作品都有一种十分强烈的西化的味道,他自己也是主张西方创作风格的,这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阅历有关,有一种无视读者以及脱离现实的倾向。余光中是福建籍人,在1949年时随父母迁居到香港,1950年又迁到台湾,后来又到美国进修,在海外游学以及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比较重要的创作风格。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开始意识到民族意识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在创作过程中加强民族意识的运用的作用,因此将创作的基点转向了大陆,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家乡以及母亲的思念之情。乡愁诗是在这个时间中余光中进行创作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乡土文学的重视也表明了他回归到东方的一种轨迹。
余光中的文学语言十分繁复善变,他希望在中国的文学世界中获得一种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力量。诗歌是他的一种主要创作方式,从诗歌的艺术上来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也就是说他的创作风格比较多变,不像其他的作家或者诗人一样,他的诗歌风格也会因为题材的变化而变化,表达的是作者自己的意志以及自己的理想,对于那些表达理想的诗歌,一般说来创作风格都会比较铿锵,而对于表达乡愁或者对祖国以及母亲的思念时,一般都会显得比较委婉一些。余光中是一个驾驭文字的高手,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文字的运用十分恰当,一生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比如《乡愁》《蓝色的羽毛》《钟乳石》《敲打乐》《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其中最著名当属《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乡愁》正是这样一首表达了他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目的的作品,他不仅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以及散文家,更是一位驾驭文字的高手。
二、《乡愁》的主题以及创作风格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从这首诗歌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一种对家乡以及对母亲的怀念,同时还表达了一种希望祖国统一的感情。在余光中的乡愁诗作中,表达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是一种具有民族历史感的创作方式。作为一个漂泊在海外的台湾人,面对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分离问题,作者也希望可以实现两岸的统一,也希望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在这部诗作中,作者用一种温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自己对祖国的深深思念进行了表达。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他积极地应用各种比喻,将乡愁比喻成为邮票、坟墓等,表达了对母亲的一种怀念以及对社会变迁过程中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作者借用不同的意象对乡愁进行具体化,有助于作者的情感表达,对于作者的乡愁以及对母爱主题的揭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余光中的代表作品《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作者自身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十分热爱的,正是这种热爱,使得作者的情感变得日益丰富,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三、对《乡愁》中永恒的母爱主题的解读
对于《乡愁》这首诗歌,乍一看仅仅是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怀念,是一种想念家的味道的感情表达。但是这首诗中所包含的主题远远不止这些,还包含了对目前的思念以及一种永恒的母爱。这首诗歌中母亲出现的次数最多,从年少时对母亲的思念,一直到最后母亲去世之后对母亲永恒的怀念,他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永恒的母爱。
在这首诗歌中的第一段写道: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那个时候的乡愁被作者比喻成为一张邮票,一张载着他的梦想的邮票,将他带到了国外,他在国外求学与生活,但是对家里的母亲是十分怀念的,这一枚小小的邮票,包含了很多的母爱。余光中从小就离家,与家人之间的交流几乎完全是依靠书信方式,这个时候乡愁就寄托在了邮票上。在思念家乡的过程中,最想念的也就是母亲,但是由于隔着千山万水,余光中对母亲的思念以及体会到的母爱就是在那一封封家书上。他收到母亲写给自己的书信,那上面是母亲的嘱咐以及叮咛,是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这种母爱是一个做母亲的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余光中思念母亲,母亲在中国也一样思念余光中。他对母亲的思念就是他每次打开信箱时的激动心情,作者在描述“邮票”这个词语时采用了叠词“小小的”,叠词加强了表达效果,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乡愁的情感有十分强烈的体现。
在第三段中,作者又提到了母亲,这个时候他将这种愁比作是一座坟墓,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的宿命,母亲去世之后,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就变成了一种永恒的思念,一种没有尽头的思念。这种思念与之前的想念是不同的,因为他再也见不到母亲。以前的怀念总还是有希望的,作者还可以回到祖国,回到家中,回到母亲的怀抱中,但是母亲去世之后,作者便再也没有希望见到母亲的面容,再也没有希望听到母亲的声音。正是那一座低矮冰冷的坟墓,让作者和母亲永远分开,这种距离是永恒的,是一种阴阳相隔生离死别的悲痛。隔着坟墓的距离比隔着千山万水的距离要远得多。在这个时候描述对母亲的思念时,他使用的叠词是“矮矮的”,通过这个叠词的运用,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悲痛的心情。他知道母亲也希望回到大陆,作者也希望将母亲的坟墓转回到大陆,但是最终没能成功,母亲去世之后,留给作者的一种乡愁,成了一座坟墓。作者的诗歌写到这里,读者也许会思考,人世间除了生离死别还有什么感情令人难过与感伤呢?作者在最后笔锋一转,将乡愁进行了升华,当时的“我”与大陆是分开的,这个时候的乡愁就上升成为了一种家国的思念,母亲去世了,但是母亲的含义却得到了升华,这不仅仅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更是所有与大陆分隔开来的生活在台湾的人对大陆的思念以及对两岸统一的一种渴望和期盼。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思念,就是那一湾海峡,就阻隔了自己与大陆之间的联系,没有祖国母亲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大爱就没有每个家庭的小爱,这其中的母爱不仅是针对每个人各自的母亲,还针对每个人共同的母亲,即祖国。作者在对母爱进行描述时说道:“鸟倦飞之后就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浅浅的一层海水,虽然比纸都还要薄,但是就是跨不过去。”作者对祖国母亲的赞美不仅在这首诗歌中有所体现,在很多其他诗歌以及散文作品中也有表述。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作者对母爱的理解以及对乡愁的体会也得到了提升,从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上升成为对祖国母亲的想念。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同样使用了叠词“浅浅的”,表达了自己希望可以早日回到母亲怀抱中的一种愿望。正是这种永恒的母爱以及对母爱的体会和追求,才使得作者可以在创作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思母之情。
结语
余光中是我国台湾文坛上的一位代表人物,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以及散文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风格比较繁复,针对不同的写作背景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写作风格来表现。在当前流传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表达。《乡愁》是余光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其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一种思念。作者将乡愁具体化,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乡愁都有不同的寓意,比如小时候的乡愁是一枚邮票,后来母亲去世之后,乡愁变成坟墓,再后来乡愁又转变成为海峡两岸之间的距离。余光中在创作《乡愁》时采用了比较温婉的写作手法,将乡愁这种朦胧的情感体现得十分细致。总之,这首诗歌在创作过程中一步步加深,一步步深入,使得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十分细腻的描述,从距离的跨度到时间的跨度,这其中不仅是作者的人生变迁,也是作者情感的变化。语
参考文献
[1]杨帆.大爱轻言,大爱永恒――试析余光中乡愁诗中的爱国情怀[J].才智,2010(03).
[2]古远清.关于《台湾当代新诗史》撰写及余光中评价问题――回应台湾高的批评[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
[3]徐学.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4]章亚昕.漂泊的身世与超越的情怀――论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创作心态[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篇10
亦涵,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成绩优异,胆小,一个典型的灰姑娘;夕粲,一个八年级的学校,家庭背景好,圣逸的校草。
自从夕粲从嘉忆转学过来,已经四年了,亦涵暗恋夕粲也四年了。亦涵从不敢告诉夕粲“我爱你”。亦涵永远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夕粲的一举一动。因为夕粲家庭背景好,人又帅,所以几乎全校女生都喜欢夕粲,每节课下课,都会有一大帮女生围着他,和他玩耍。此时的亦涵只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的看着他,每当看到夕粲帅气的脸上露出一个甜美的微笑,亦涵心里真的好开心。亦涵从来不奢求夕粲关注她,因为她觉得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只要能够永远的看着他,看着他微笑,这就是永恒的幸福。
就这样,一直过了四年。这四年里,亦涵从夕粲身边的女生身上,看到了人世间的丑恶;虚伪,自私,骄傲……但这四年里,唯一不变的是亦涵对夕粲的感情。四年中,有许多学习好,人有漂亮的女生和夕粲在一起过,其中就有亦涵觉得是最天使的朋友——米宁。米宁似乎也很喜欢夕粲,但是直觉告诉亦涵,米宁只是被夕粲的外表迷住了。由于米宁的座位离夕粲的作为很近,所以米宁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跟夕粲传纸条。他们俩关系很密切。亦涵看到他俩嬉戏的样子,看上去多般配啊,亦涵只能在心里悄悄的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