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流范文

时间:2023-04-03 10:5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交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交流

篇1

   网络广告是商家促销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商家与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网络广告在技术上通过设计软件和脚本语言来实现,寄托于网站而存在,通过网民的点击向广大网民传递新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它的目标通过信息沟通使消费者产生某一品牌的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以及需 求的变化。直至影响其购买形为,最终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网络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而且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也就是网络广告信息传播的渠道主要有:主页上的Banner ,飘浮动画,EMAIL ,企业黄页,新闻组等。

    虽然网络广告形式多样,但消费者购买行为主要来源于两种原因:其一:现实生活中有需求,便主动收集相关的信息,则会特别关注网络中相关的广告信息。其二:有某种潜伏的需求,经过广告强有力的引导和激发,最终发掘了潜意识的需求,增强其购买欲望,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直接受人的心理活动支配,因此在网络广告的策划阶段就应该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点作足文章,把广告中强有力的信息直接指向具有某种需求的消费者,作网络广告信息服务的目标定位,以便广告信息有效的传递。

    只有消费者即广告信息的受众注意至广告所要传递的信息后,对广告中的产品或服务发生了兴趣,才会进一步的点击,了解更详细的信息,从而发生在线注册,留言,或在线订购甚至直接在线支付等形为。因此在广告的策划阶段为广告信息的受众作好准确的定位到关重要。要定位好信息的目标是指向哪些群体,哪些阶层,哪些区域等。有了准确的定,才能确定广告的时间,在什么性质的网站上,以及以什么形式和网络广告的费用预算等具体细节。但由于网络的特殊性质,没有具体的空间和方位感,因此也增加了网络广告信息受众的定位的难度。

    电子商务借用网络这一特别的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即时性,同时也要求网络广告要有较高的信息回应謴,同时消费者的信息反馈也是衡量网络广告信息交流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现实中企业取得顾客的信息反馈得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既费时又费力,而利用网络广告将很容易办到,大大了降低营销成本。

   如今很多网站页面都充斥着网络广告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纵观网络广告的具体形式大都给网民的浏览网页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垃圾邮件上,飘浮跟随的广告动画,弹出广告信息窗口等广告形式,都有强制性要求网民点击的意思。这样做的结果是近使网民去关闭这样的广告页面。这种广告形式太注重技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和音频或视频给人的冲击效果,而不顾及网民的感受,只能恰得其反。

篇2

教师导入――“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教学中,学生间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导入为前提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能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在课程的网络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其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由学生个人利用书本加上网络平台上的资料进行自学,为后面的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外研版七年级上学期Module3一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是:①Learn useful expressions:there be/next to/behind/in front of;②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区别;③There be句型的应用。

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小组一般由4名学习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进行“重组”。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成员除了面对面用英语轮流提问、回答相关问题外,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将口语用书面语形式归纳、总结,并上传给组长,由组长进行整理,以便在下一环节的“组际交流”中解决。通过这种面对面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同步锻炼了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即全班交流与讨论。各组依次展示本组对知识的理解,提出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此过程中,各组的所有材料都在网络平台中予以展示,包括小组讨论的情况,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所有人的自学、讨论的经过以及遇到的疑难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检测

篇3

一、以“三大员”为依托,强化一线纠风

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建立“三大员”工作机制,紧贴民生开展纠风工作,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化解在基层。一是驻村廉政监督员。8个镇(街道)结合实际,通过双向选择、群众评议、组织认定等程序,严格挑选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农村工作、有一定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镇(街道)干部担任驻村廉政监督员。按照每村不低于1人的要求,全区共选派驻村廉政监督员350名。2010年以来,驻村廉政监督员先后监督重要村务1981项,纠正不符合规定会议36个,提出各类意见建议2100余条,督促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563个。二是政风行风监督员。在教育、卫生等部门和企业公开选聘120名政风行风监督员,赋予监督员六项监督职责,将“政务公开”、“依法办事”等作为重点监督内容。根据每名监督员的从事职业和专业特长,实行定口联系、定期监测、动态监督。凡监督员反映的问题,专人接收、优先办理、限时办结。去年以来,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向参评部门和单位提出问题和建议269条,有力促进了部门改进工作、端正行风。三是特邀项目监察员。把加强民生资金项目监督检查作为纠风工作的重要内容,聘请30名熟悉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的项目监察员,对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分片包干、定向监督、动态跟踪,坚持做到“四查看、四把关”。先后督促健全安全施工、质量管理等制度23项,督促整改、协调解决问题35个,监管资金达56亿元。

二、以“三畅通”为载体,深化群众纠风

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群众监督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营造群众参与纠风工作的社会氛围。一是畅通诉求渠道。把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镇(街道)和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的部门单位电话,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准制作成《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同时,在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单位建立群众诉求登记台帐,对群众提出的建议或诉求事项进行统一登记、办理,区纠风办对办理过程、办结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二是畅通互动热线。在区广播电台开办“政风行风热线”,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负责人轮流走进直播间,与听众对话交流,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去年以来,先后有73个区直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投诉,累计接听群众热线231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18个,全部进行了办结、整改和落实。政风行风热线成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线”,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节目”。三是畅通便民服务机构。在8个镇(街道)设立了便民政务服务中心,村村均有代办员,将国土、计生等12个部门工作列入便民服务事项。坚持“只要便民就办、只要群众授权就代”的原则,群众只需把相关申请和材料提交到村点,由村员全程代办,形成了“群众办事,干部跑路”新格局。去年以来,共受理群众各类代办事项1125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

三、以“三机制”为保障,增强纠风实效

坚持标本兼治、以防为主、纠建并举,健全完善事前预警、事中查处、事后规范的工作体制,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是预警机制。针对镇(街道)、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苗头,尚未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问题性质不同,由区纠风办下发“三书”,即“纠风工作通知书、纠风工作建议书、纠风工作整改情况反馈书”,责令自查自纠、限期整改落实,并及时反馈区纠风办。去年以来,通过“三书”及时提示告知,责令整改问题118个。二是惩处机制。坚持把查办不正之风案件作为纠风工作第一抓手,严格追究责任,提高惩处威慑力。去年以来,共查处各类损害群众利益案件和问题22件,党政纪处分22人,8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三是纠建机制。通过查处纠风案件,分析发案原因,进一步找准制度漏洞,发现共性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健全监督制度,使治本功能和后续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去年共向案发单位提出监察建议36件次,采纳率100%。

篇4

一、顺势而为、确立规范,大力发展企业和解组织网络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市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消费纠纷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消费侵权的类型和方式逐渐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消保委传统的“一站式”维权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对此,我们专门对××的消费状况、消费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经营者不自律”是导致消费纠纷产生的最重要因素。我们认识到,经营性企业是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结合点,如果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重视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对商品质量及售后服务能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处理,主动提高服务质量,那么知假劣、购假劣、卖假劣的违法行为就能够实现源头上的杜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就能得到根本上的维护。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解组织”,构建一个全市性的企业和解组织网络,从而把维权关口前移到企业,延伸我们的维权职能,提高维权工作的效能。而事实也证明,在企业设立消费纠纷和解组织,一能让企业在社会上亮出讲诚信、讲商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旗子,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二能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三能通过评比表彰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在可操作性上是完全可行的。为此,我们加强了“三方面”的组织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动员经营性企业建立和解组织。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发到企业手中,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和解”的义务,提高他们建立和解组织的自觉性。同时,我们结合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活动,号召企业在商店醒目位置设立公开承诺板,列出消费和解流程和电话,接受消费者监督,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社会荣誉感和无形约束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部分主观上不愿意建立和解组织的企业进行积极引导,向其阐明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让其认识到不参加可能导致媒体和社会对其诚信度的负面评价,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培育典型,发挥优秀企业和解组织的示范作用。在企业和解组织网络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培育优秀组织典型。“新世界百货”在××商贸企业中一直处于龙头地位。于是我们从一开始即把其作为工作重点,动员其在商场内设立“投诉监督站”,引导其对自身产生的消费纠纷进行有效和解。“投诉监督站”的运行坚持经费、场地、人员企业自理,实行企业、消保委双重领导,从而实现消保委维权职能与企业维权责任的有效对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新世界百货的影响带动下,××大中型商贸企业中设立“投诉监督站”的越来越多,目前全市已有___家企业建立了类似的和解组织,这些企业的“投诉监督站”在我们消保委的指导和监督下,正常有序、卓有成效地开展着和解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三是出台规范,使企业和解组织的运作有章可循。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我们在总结企业和解组织运行事项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内容,细化各项指标,及时推出了《××市消费纠纷和解运作规范》。该体系的核心指标是“无责任投诉”,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分指标,主要由组织机构、法规培训、纠纷调处流程、经营行为规范四类指标构成,并按照“一般商贸企业”、“热点、难点行业企业”、“大中型商贸企业”三个档次,建立相应的和解组织工作指标;消保委分指标,主要由组织工作、投诉指导、宣传工作、考核表彰四类指标构成,并对消保委、消保委分会、消保委投诉咨询部、消保委宣传指导部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指标。这样,就从企业和消保委两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标准,使企业和解组织实现了规范化运作。

二、突出重点、开展活动,积极发挥企业和解组织网络的维权功能

在大多数商贸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消费和解组织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特别是带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和解组织的维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实现消费纠纷的源头和解,推动企业的诚信建设。在具体做法上,我们根据行业、企业的规模和消费纠纷特点等因素,建立相应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从____年至今,我们突出了三类重点企业,开展了三类载体活动。

(一)以全市___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贸企业为重点,建立“企业投诉监督站”,开展“百家零投诉企业巡礼”活动。这些企业是我市商品零售服务的主渠道,约占到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八成以上。在这类企业内部设立消费纠纷和解组织,和解自己产生的消费纠纷,实现“零投诉”,对改善全市的消费维权工作意义重大。目前,全市参加“百家零投诉企业巡礼”活动的企业已达__家,基本囊括了××所有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主要做法是:_、市消保委在大中型商贸企业中设立“企业监督站”,对外挂牌,监督站受消保委和企业双重领导,设有站长和工作人员,经培训后上岗,主要职责是受理本企业产生的消费纠纷;_、制定活动达标标准和细则下发到企业,让企业受理消费纠纷时对照掌握;_、由市消保委在每年“_.__”期间在当地媒体上公示参加企业和获奖企业名单。对第一年获“零投诉”企业称号的授予冠年度的奖牌,对连续二年获“零投诉”企业称号的授予不冠年度的“获零投诉企业称号”奖牌,连续三年以上的则授予连续几年的证书和先进标志,并在每年的_月__日进行公开表彰。几年来,获“零投诉”称号的__家企业中,连续五年获此称号的达__家,这些企业的“投诉监督站”得到了市消保委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二)以消费投诉热点、难点行业企业为重点,建立“消费纠纷和解受理窗口”,开展“四个放心承诺”活动。这项活动是放心购买手机、放心购买电脑、放心购买食品和放心修理汽车四个行业承诺活动的总称。这四个行业在调查中被我们认定为消费者的投诉热点行业,经营者“短视、趋利”现象严重。对此,我们借助媒体力量,利用这些企业唯恐被消费者知道不参加活动而影响生意的心理,有效解决了“自愿参加”这个难题。到____年_月参加承诺活动的企业达___家,其中汽车修理行业参加率达__%。主要做法是:_、“自愿参加,签约承诺”,按行业召集会议,会上拿出活动方案、承诺书、公示方法,然后与企业签责任书;_、“年年签约,年年公示”,活动以每年的二月至次年的一月为时间段,第二年重新签责任书,重新向社会公示,公示内容有参加承诺活动企业的名称、地址、负责人姓名、承诺的全文、“三包规定”以及经年终评比出来的先进单位;_、“制定标准,送达到位”,对“四个放心承诺活动”的四个行业分别制定先进单位评比考核标准,发到每个参加承诺的单位手中,让承诺单位在活动中对照实施;_、“建立台账、界定责任”,专门建立投诉记录月台账,由我们消保委工作人员对每份投诉记录进行再调查、分析、核实,界定出责任是属于经营者还是消费者;_、“加强监督,上门点评”,责任界定后,对企业有责任的投诉采取上门交流的方法,与企业负责人见面,分析原因、总结漏洞。该活动考核的指标只有一个,即一年内企业的有责任投诉达到_件以上(含_件),就不能被评为先进单位。对获得先进单位的我们分别授予“购买手机放心单位”、“购买电脑放心单位”、“购买食品放心单位”、“修理汽车放心单位”的奖牌和证书。

(三)以农村、乡镇___平方米以上的商贸企业为重点,设立“消费纠纷和解受理台”,开展“诚信经商”活动。____年初,市消保委根据___平方米以上大中型商贸企业开展“百家零投诉企业巡礼”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的情况,决定把活动推向广大农村。并根据农村实际,决定在经营面积在___平方米以上的商贸企业中开展“诚信经商”活动。经过各基层工商分局、消保委分会推荐以及企业自愿申请,我们首批选了__家企业,设立了“消费纠纷和解受理台”,安排_名“消费纠纷和解专职受理员”,由市消保委进行培训挂牌上岗,负责调解本企业产生的消费纠纷。主要做法是:_、制作“消费纠纷和解受理台”台牌,置于企业店堂醒目处,“专职受理员”挂牌上岗;_、制定“诚信经商活动标准”发到__家企业;_、市消保委、各工商分局、消保委分会和企业之间设立热线电话,每季度召集一次“受理台”企业会议,传达有关政策文件,通报消费纠纷和解情况,解决出现的问题;_、企业每月将消费纠纷和解情况用报表上报所属工商分局、消保委分会,各工商分局、消保委分会对所辖“受理台”企业设立专门台账。每季度进行分段考核,并于每年_月对掌握的投诉情况进行汇总,对每件投诉进行责任界定,定出符合“考核标准”评先进的企业,并对符合评先进的企业再通报,征求各方面意见,最终上报市消保委进行表彰。对获得“××市诚信经商活动”先进单位的,由市消保委和企业所管辖地的工商分局、分会共同表彰,授予“诚信经商先进单位”奖牌。目前全市共有__家___平方米的“受理台”企业获“诚信经商”先进单位称号。

三、立足长远、建章立制,保证企业和解组织网络有效运行

我们认识到,消保委指导企业运用和解方式解决消费争议能力的高低是和解组织网络能否发挥最佳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从制度建设、加强指导、科学考核着手,努力建立企业和解组织长效运行机制。

_、建立长效制度。一是教育培训制度。对于大型企业,我们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一线营业员都进行系统的消法培训;对于中小型企业,则对企业负责人和专职从事和解受理人员进行系统消法培训,每年_次以上。二是工作台帐制度。我们对所有建立和解组织的企业均要求设立工作“月台帐”,用以指导和监督企业和解平台的和解工作情况。三是“__天点评”制度。对照企业和解组织指标体系,对当月录入的台帐中凡属企业有责投诉的都要在__天内上门进行点评,让企业及时从有责投诉中发现问题,避免重犯,不断提高。

篇5

关键词:网络交流工具 图书馆 网络社交网站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其中对人们信息检索的影响尤为重大。随着Web2.0等技术的出现,信息的流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试图从网络环境下的用户兴趣分析入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交流与传播模式问题。

1、网络环境下学生信息需求

网络环境下,对学生信息需求的分析可以从信息需求内容和信息需求形式两个方面入手。

对于信息需求内容的分析,主要从学生上网的行为中进行调查,信息需求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学术性信息与非学术性信息。其中学术性信息主要是论文、辅导书、教材等体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信息。而非学术性信息包括新闻、招生就业、娱乐、政策法规、金融、商品信息、生活、卫生、健康等各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不同的信息的获取方式各不相同。对于学术性信息,图书馆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包括纸质的和网络资源),而对于非学术性信息,目前图书馆还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其实,这里虽然划分为非学术信息,但是这部分信息却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因此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信息需求方式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获取信息的需求、信息的需求、交流信息的需求、咨询信息的需求。

(1)获取信息需求。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需求包括获取各种信息线索的检索需求和获取意识原始信息的直接需求。(2)信息需求。信息的需求是指向其他个体或外界、传递相关信息的需求,包括对外发表研究成果、业务信息、公布有关数据等。(3)信息交流需求。信息交流需求,是一种双向信息沟通的需求,即与他人或外界进行相互之间信息沟通与交流需求。(4)信息咨询需求。大学生信息咨询需求,虽然所占百分比最小,但仍不可忽视。大学生信息咨询需求,主要包括学习培训咨询、出国咨询、考研咨询、购物咨询、心理咨询、求职咨询、知识疑难咨询等。

其中的信息交流需求是学生最为迫切的需求。交流既可以是现实当中的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虚拟网络中的交流,无论哪种交流方式都体现着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不同于传统面对面的交流,它需要借助一定的交流工具,而网络上提供的交流工具的种类繁多、特点不一。这就造成不同的网络交流工具对于读者的吸引力是不同的。

2、对比各种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范围及效果

各种不同的网络工具拥有其不同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拥有不同的用户群和应用范围。从早期的email、msn到后来的blog、RSS再到SNS网站以及微博的流行,可以说高校十分关注这些交流工具的发展。

表1网络交流工具特点的改进,但是由于BBs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公共场所,面向的是一个较松散的群组,在使用的时候帖子内容质量难以保证,用户不易管理自己的信息。

MSN、QQ都是即时交流软件,它们可以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最主要的应用是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方面,实现现场面对面交流的网络模拟。缺点是交流双方必须同时在线,并且,如果参考咨询的人员比较多,会造成回答人员不方便及时回复,即时性大大降低。

E-mail是传统书信方式的网络化,也主要被应用于图书馆参考咨询等方面。它可以弥补即时交流软件的不足,满足不同时间差内的人员的交流。可以方便读者对问题进行提问,同时回答者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所问问题进行详尽的阐述。

Blog是网络日记本,随着知识与思想的积淀,Blog变成了自己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人们可以在Blog上写文章,这些张贴的文章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同时支持分类功能,便于自己对信息进行组织管理。并且,容易形成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公共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是思想的发散地也是思想的集中地。但是,Blog仅仅限于个人观点的阐述,不利于群体之间的交流,不便于对跟帖进行有效地管理。

RSS作为新闻类聚合器的代表,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它可以方便人们在不打开网页的情况下获取所需支持RSS输出的特定的信息,方便了人们对某一领域内信息进行实时跟踪。Book Mark是一种社会书签,它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包括文档的分类,文档内部的信息定位以及内容的导航等功能。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这类网站也是目前在大学生之间比较流行的网站,上网的学生会花一定的时间浏览好友的信息,查看并分享好的文章,多媒体资料等信息,因此这部分网站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非常重要的渠道。但是,类似于百度知道,这部分网站上分享的信息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时用户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微博(Micro Blo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Web2.0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可以及时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区别于以往的博客,它允许用户通过手机、IM软件、Emall、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客短消息,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符(70个汉字)之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方便的把读者现在所处的状态通过微博的形式,以最短的时间传播出去。相反,也可以方便灵活的获得各种用户等信息。这使得它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络交流工具

3、确立图书馆是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体地位

篇6

【关键词】社会网络;知识;转移;结构洞

知识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可以在企业的社会网络中进行转移。Teece最早于1977年提出知识转移的概念,自此理论界不断提出有关知识转移的模型。Szulanski在1996年提出的四阶段模型,即开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他认为知识具有嵌入性,来自于企业的组织行为、惯例、任务、规则和社会网络中,难于被转移,其嵌入的载体包括知识本身、知识来源方、知识接受方和情景等。后来Vito Albino于1999年提出了知识转移分析框架,包括转移主体、转移内容、转移情景和转移媒介。2003年Jeffery和BingSheng Teng结合以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简化模型,该模型包括知识源(Source)、知识受体(Recipient)、转移的知识(Knowledge)和转移情景(Context)。

1.基于Jeffry的知识转移模型,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大体分为五大类

1.1被转移的知识因素

知识的特性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和效率。Kogut和Simmonin认为知识的隐性、复杂性、可编码性、专有性等都影响知识转移。一般情况下,隐性知识由于复杂性、难于编码及其嵌入性难于转移。

1.2知识发送方因素

知识是企业创造、创新与成功的核心能力,知识转移通常会导致知识外溢,并给知识发送方带来机会成本和风险,进而影响其社会资本,所以知识转移的效率不仅受到发送方知识存量、转移能力等影响,还受到其转移意愿、保护意识的影响。

1.3知识接收方因素

知识接收方的影响因素包括接收方的接受意愿、知识结构以及吸收能力。接收方的接受意愿越强烈,越能调动自身吸收能力完成知识的自身化。

1.4转移媒介

转移媒介是指由人、制度、组织、社区和符号系统、工具、计算机网络等综合形成的转移通道。知识转移所以来的制度和组织的正式度以及符号系统和工具软件的可操作性都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

1.5情景因素

情景指野中郁次郎和竹内提出的“场”:位置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和知识距离,徐金发(2003)将知识转移的情景因素分为文化、战略、组织架构、环境、技术和运营等五个大方面,知识转移双方情景范围的重叠程度影响转移效果。

该模型形象并准且的表述了知识转移的全过程,而本文将试图运用当前流行的社会网络理论对该模型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社会网络相关理论

社会网络本质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关系网,其中结点和联系是社会网络的关键元素。结点是处于网络中的个体,联系则是交流的途径。社会网络理论主要研究行为者在网络中的位置和相互间的关系(Borgatti,1998),并进一步了解行为者的社会网络特征。

网络结构理论的代表者是怀特、格兰诺维特、林南等人。怀特是社会网络分析的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哈佛研究人员探索了社会结构的数学依据,著名的“机会链”理论解释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升迁现象,引发后来的学者利用网络结构解释具体的社会行为。网络结构理论将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间的纽带关系看做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据此分析纽带关系对人或组织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任何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Granoetter对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贡献突出,他提出“弱联结优势”理论,认为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分为强联结和弱联结,强关系容易导致企业间建立和发展信任,有利于高质量信息和隐性知识的转移;弱关系则会导致异质知识的转移。该理论认为有效的社会平衡不会从牢固的内部联结网络中形成,而是从个体间的弱联结中产生。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即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其中,结构维度指企业在网络中拥有的所有联系,其分析重点是企业中普遍存在联系的特征;关系维度则突出了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其分析专注于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来获取稀缺的资源;认知维度是网络中的认知范式,如是否拥有共同经历、共同情景、共同立场和观点等。Nahapiet&Ghoshal(1998)认为社会资本通过促进各方知识的整合和交换,促进新知识的吸收和创造。

嵌入型理论,也称根植性,这一观点对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Gulati(1998)提出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主要指社会系统和作为整体的关系网络的特征。关系嵌入主要指个体或企业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类型,如尊重和信任。Dhanaraj,Lyles,Steensm(2004)等学者的研究也认为社会关系嵌入能够克服双方沟通的障碍,通过建立信任促进知识的学习交流,降低获取知识的成本。信任能够降低知识输出方对知识外溢的担心,增强知识转移双方的安全感而促进知识共享。

目前,许多社会网络与知识管理的研究关注知识的产生、传递和应用所依赖的组织网络,通过对这些组织网络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知识转移的基本规律。 因为知识共享行为主体都嵌入在一个具体、实时的联系系统中,并且知识也是嵌入于网络和社区之中,所以把知识共享纳入到社会网络中进行观察是合乎逻辑的。

3.社会网络解读知识转移模型

知识转移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即开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首先是知识来源对自身知识进行整理和编码,然后通过转移媒介传递给接收方,最后由接收方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完成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研究双方所处的网络位置及其联接强度来解释网络关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效果。

结构洞是描述网络关系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罗纳德・伯特认为,结构洞的位置优势有两点:一是获取多方信息的优势。占据结构空洞的结点能够获取来自多方的异质信息,有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二是位于结构空洞的个体占据了关键路径,可以决定各种资源的流动,对于本来没有联结的双方具有控制优势和发言权。由于隐性知识是嵌入于知识所有者本身,是经验、学习积累而得,所以难以用语言表达,更不用说通过语言传递给其他人,而且还受发送方意愿的影响,所以嵌入性理论很明确地解释了这个问题。知识转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发送方和接收方在网络中的位置。首先,对知识而言,因为其可观察性较低、转移成本很高等原因,知识主体间的信任和行为协调是其有效共享的必要条件,而信任和协调只能通过网络成员间强关系联结的频繁活动来实现。第二,强关系有助于抑制“嵌入性”程度高的知识共享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威胁。结点间的强关系联结使得结点企业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这会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减少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和增进结点企业间的互相信任,降低“嵌入”程度高的知识共享过程中的机会主义。

网络关系的联系特征是指网络中结点之间的联接关系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强弱性、多元性、不对称性和地位性。其中强弱性研究的学者较多,影响最深。Granovetter用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4个维度定义关系强弱,强关系是指互动次数多、关系亲密、互惠交换多,弱关系则相反。强关系双方由于互动更多,彼此之间更值得信赖,所以双方间转移知识的意愿更加强烈,转移情景更加丰富,比如培训、干中学等,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达和领会。

综上所述,知识转移模型中发送方与接收方在网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彼此间的联结强度很大程度影响了知识转移的动机和意愿,以及转移方式等。知识转移模型仅描述了知识转移的过程,不能对主体转移动机和行为进行研究,而社会网络分析法将个体放入整个关系网络中,能更清楚解释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赖家彦.社会网络视角下个体间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

[2]王开明,万军康.论知识的转移和扩散[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

篇7

【关键词】中韩关系;互联网;文化交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空间人际交流,以其信息传播快捷方便、获取信息量大、成本低、无地域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中韩建交20多年,中韩两国民间已经比较充分地开始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传播。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兴起的“韩流”,本世纪在韩国开始兴起的“汉风”,2007年的中韩交流年,2010年的中国访问年,2010-2012年的韩国访问年,这一系列的变化无疑是两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两国人民友谊不断增加的重要表现。

一、中韩两国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中韩两国人民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交流的现状而言,笔着依据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赴韩国国民大学交流学习的切身感受,结合通过网络问卷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韩两国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两国均有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如中国的QQ,韩国的NATE ON 软件,但由于注册系统均以本国语言显示,且NATE ON等韩国软件注册手续较为繁琐,不方便两国人民的互相使用。

(二)网络互动社区、旅游观光网页构建不完善。目前基本还停留在只有本国语言、英文界面的阶段,简单利用文字、图片的水平,语言应用技术不够普及,未能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不利用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

(三)学术文化、娱乐文化交流存在不对等现象。中国传入韩国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远远少于韩国传入中国的作品数量,不利于韩国人民了解中国当前的文化。在电子书刊等当前流行的阅读媒介中,互译的文献作品数量较少。

(四)当前主要网络娱乐方式动漫、游戏中融入本国历史、民俗文化特点的作品数量较少,网络创意文化产品在两国文化交流过程中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中韩民间文化交流

(一)对现有的聊天软件进行优化以及推广,并且简化注册手续或开发方便对方国家人民使用的注册方法,加大语言应用技术开发普及力度,开发韩文版的人人、QQ软件等。中韩两国都有自己本国人民常用的交流软件,如中国的QQ,韩国的NATE ON,但是由于NATE ON等账号注册麻烦,中国人使用的比率较小,不方便两国人民的交流。韩国方面简化如NATE ON 等账号的注册手续,或者开发针对中国人的简易的中文版注册手续,中国方面可以针对韩国用户开发韩文版的QQ软件,并在韩国进行宣传推广,以方便两国人民之间的日常交流。但这些措施也会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因简化注册手续,可能会导致注册信息的不真实性等现象,网络诈骗、黑客等出现的概率也有可能增加,需要注意防范。

(二)大力发展两国互联网互动社区,使之成为推动两国各界特别是民众之间广泛交流的大平台。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来临、3G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已经完全打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变得极其便捷。互动社区等相关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应运而生,比如中国的“人人网”。两国互联网业界应该开展这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发展已有的互动社区,开发多国语言版本,将使两国人民的交流沟通搭上互联网的光纤快车,在创造庞大商机的同时,为两国人民开展文化交流搭建沟通平台。

(三)中国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局、以及各类民间组织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不断优化旅游观光网站的建设。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充分展示具有本土风情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并且提供满足各类需求的精品旅游设计路线,以及住宿、交通、美食、购物等信息。开发韩文版主页,方便韩国游客观光旅游。在韩国的旅游观光网站上有中文版的韩国旅游观光介绍,除了景点区的风土人情介绍,还有针对外国人游览的提前预约项目、及各种优惠活动的信息,而中国旅游观光网站在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仅仅通过简单的图片、文字介绍是远远不够的。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更多的韩国游客,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文化交流,也可以促进中国经济方面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四)紧跟现在兴起的“韩流”、“汉风”,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远程教学等,推广韩语、汉语的教学,并教授饮食、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实现学习资料的免费共享。当前,“韩语热”、“汉语热”分别在中国、韩国兴起,韩国政府通过提供KOSNET网络韩语学习课程等方法,向外国居民免费提供学习韩语、了解韩国文化的服务项目,有效促进了中韩两国文化的交流。相比之下,中国还缺乏权威性的免费的HSK的网络课程,针对韩国人的中国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方面介绍的网络资料还有待丰富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利用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降低学习成本,方便人们根据自己时间、水平进行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两国人民互相学习语言文化的热情,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

(五)利用网络,通过以全新面目在网络上出现的报纸、广播、电视,直接在网上创办、编辑和出版的网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出版社、网上图书馆以及个人或组织设立的大量网站等,共享文化学术信息,对两国的传统、经典文献进行互动的翻译、加大对对方国家经典文献的阅读、翻译、研究、普及力度,进一步促进两国间文化的交流。当前两国文化交流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现象,据统计,韩国文献资料、影视作品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传播的数量远远多于中国的书籍、影视作品在韩国翻译发行的数量,这使得韩国人民对于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层面上。借助于互联网,鼓励专家、民间组织,积极对对方国家的文献、影视作品进行翻译,开展互动交流,能更好的促进两国文化间的交流,让两国人民互相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但在网络上公开珍贵文献资料时,应该尽量防范可能遭到的恶搞、著作权受侵犯等问题,避免影响正统文化的交流。

(六)发展两国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注重游戏和动漫产业的发展,为两国文化和教育交流提供渠道,创建平台。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历史文化传统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互联网业界共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双方都应充分利用游戏、动漫中的人物角色、情节设置,融入具有两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两国民间文化交流。当然,由于网络资源开放性的特点,相关部门对其内容健康度的监管上,应该考虑防止青少年网瘾加重的问题。

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中韩两国民间的交流互动也日益密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中韩之间跨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媒介。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中韩文化交流,成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过程中重要的问题。通过加强即时通讯软件的语言应用技术的开发以推广普及,构建新的互动社区等文化交流平台,不断优化网站建设,以多种形式展现彼此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特色,加大学术交流力度,充分利用当前主要网络娱乐形式,开发融入两国文化特点的动漫、游戏等方式,在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的同时,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为推进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的东北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瑶.网络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D].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

[2] 祝丹.中韩民间文化合作机制建设研究[J].当代韩国, 2008年第4期.

[3] 王洁.整合网络媒介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交流[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10月13日.

篇8

一、网络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网络自主学习特征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动机是指中职生在网络环境下自我激发学习的动机,自主设定相关的学习知识目标,制定相对科学的学习计划,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构建有利的资源环境,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外在条件辅助。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也可以看成是网络学习方法,学习者运用网络的作用和资源整合,自主开展自我动机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性计划,使学习的目标明确化、清晰化、科学化。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具有丰富的知识,科学的、全面的资源,信息资源可以共享。网络学习具有灵活性,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自我学习的目的。(2)网络学习虽然给我们带来便捷,但是也有其弊端,给师生关系带来阻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管理。虽然网络有大量信息,但质量参差不齐,中职生不能很好地从中选择适合自我的知识,容易导致信息的方向性错误。因此,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二、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中职教师的网络信息技能需要提高

中职教师对网络信息的技能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教师应做到:首先,定期参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能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学习。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信息知识基础。只有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应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正确的网络资源信息,这对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控制能力。

2.中职学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

现阶段,我们正处于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快速、便捷让中职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加科学化。中职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切实做好自我控制。培养自我监控网络能力应该做到下面几个方面:(1)大部分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时间都是不固定的,没有系统地进行辅导和规律性学习,达不到自我约束和监督。因此,学生应该分清学习的中心任务,以便更好地做到科学利用网络。(2)学生在网络上采取自主学习,间接淡化了师生关系。因此,学生应该多与教师交流,双方共同学习,使网络交流平台在自主学习上体现其作用。(3)在学校网络平台上设立资源共享群,学生可以在里面自由探讨,最主要的是提高对网络资源知识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中职学校建立校园网络交流平台的意义

1.网络交流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没有跟上信息时展的脚步。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学校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平台交流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源,让他们能时刻了解知识。网络具有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交互性特征,有利于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动机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因此网络交流平台为中职生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校园网络交流平台成为中职生自主学习的必然

随着网络技术在各个院校的逐渐普及和推广,中职学校也开始广泛应用网络技术。针对于当前的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教育的对象和使用的教材有差异,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中职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校园网络交流平台逐渐成为其发展的必须。

篇9

1 引言

为了将分散的优秀教学资源经过整合实现充分共享,发挥出优质教学资料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了此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解决方案。此方案由媒体资源和知识单元资源两大资源模块组成,媒体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教学信息的教学基本资源单元;知识单元资源主要包括名词概念、实验、研究成果、试题、习题、案例、答疑资料、课件、名师公开示范课等以教学为目的的资源。以期为教学提供丰富优质资源支持,同时为教师构建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参考和交流方便。校园资源共享交流平台重在教学实际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教学改革相结合的服务支持平台。

2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的组成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是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高速的网络系统平台基础上,着重于软件开发和资源共享,由多媒体网络课程模块、多媒体课件模块、各种考试试题库模块、多媒体课件制作资料库模块、优质公开课视频共享开放平台模块、学生选课分组模块、作业提交批改模块、网上考试模块、在线Q&A(question and answering,问与答)模块和教学信息模块组成。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总体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整体结构为层次树形拓扑结构。各模块按其内容、功能特点和要求,分门别类系统地设计制作成相应的功能子平台,以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来进行平台软件开发。

3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功能设计

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开放。

3.1 教学资源功能设计

主要课前导学案、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相关网络课程、优质公开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优秀学生作品和课后习题等。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地浏览平台网站中相关的资源模块,复习课堂教学内容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自主地选择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

3.2 问与答功能设计

为了实现方便有效的师生在线提问、解答,结合本校实际的网络教学环境,来开发适当的师生在线交流平台,所有师生都有和自己对应的登录账号,此账号用于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所有模块的登录验证。互动功能设计主要实现在线Q&A。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可通过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的在线Q&A页面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同时任课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在线Q&A模块实现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①音频方式:学生和教师可同时使用全双工语音交流进行发言交流,并通过使用混音的功能,使参与答疑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听到所有的发言。②白板涂鸦方式:提问题的学生可在白板上任意涂鸦,其他学生都可看到白板上的内容,教师可以创建,清除白版,涂鸦等,也可通过截屏分发的方式来演示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或图形图像等。③文字方式: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使用文字功能进行留言交流。

2)在线Q&A模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实时交流的教学形式。①讨论模式:所有参加者包括教师和学生权限相同,可以自由发言,轮流使用语音和白板功能。②主持模式:教师为主持者,学生为参加者,教师拥有所有的权限,并控制学生的发言,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授权才能进行发言和使用白板。③下载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可使用录制功能,对本节课教学过程进行同步录像,生成视频文件,使错过实时答疑的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方式,下载相关的课程教学录像进行观看。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在线答疑模块完全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体现教学交互性,实时性的特点。总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其教学模式的构建涉及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内容,赋予了教学新的含义。我们在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学优势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师生交流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块构建中的重要地位,使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得以多方位的实现,才能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学优势,真正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果。

3.3 作业提交和批阅功能设计

学生通过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查看本节课作业并完成作业的提交,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就可以对作业进行批改,之后以站内消息的形式把作业批改评价发送到每个学生的收件箱内。

3.4 题库及网上考试功能设计

全国各学校经典题型、历年高考题、本校模块测试题都录入题库平台之中,方便随机抽题,进行无纸化考试、自动试卷批阅、成绩统计和成绩分析。

3.5 动态信息功能设计

动态信息是平台的一个重要特色功能。师生都可以在平台上查看最近通知公告,有效快速的实现消息广播。

3.6 关键字搜索功能设计

随着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中的资源不断增加,需要有准确、高效的搜索功能设计来为师生根据关键词来查找相关资源和历史记录,达到重复利用优质资源的目的。

4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设计原则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的设计原则上要满足实用的要求,软件系统要符合软件工程技术规范,且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性能稳定、可靠、便捷。

4.1 统一性原则

开发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首先做好总体规划工作,从全局和长远考虑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数据库结构、程序结构等,从而保障系统整体上的统一。

4.2 资源内容充实原则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应围绕教学这一主题使其内容丰富,具备大量的各种学科资源,以满足不同年纪学生的需要以及个别化学习的需要。这样,学习者访问本平台可以有足够的内容供其选择,有利于学习者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平台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4.3 服务教学原则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的功能主要是为教学服务,在介绍学科知识体系,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相关习题集和相关链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突出本学科的特色资源主题。

4.4 操作便捷原则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设计开发时,一是版面结构简洁明了,平台导航清晰;二是操作方便,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和恰当。同时要有帮助和问题列表。

4.5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严格遵循J2EE技术规范开发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同时预留有未来发展空间,使平台具有高度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随实际需要而不断丰富完善。

4.6 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设计为平台提供可靠、稳定的运行保障,并保障平台数据和信息安全。

5 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

评价

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完善和配合课堂教学;各门课程之间、校际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观念更新,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根本变革。由单向的“教”与“学”变为多向的“教”与“学”,“教”与“学”都得到扩展;由传统的受局限的师生交流变为随时随地的多元化的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研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思维的多样性和能力的培养;支持开发形式多样的网上教学资源,提供集文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辅导资源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是集实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网上教学资源系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8.

[2]徐丽琴.基于Web多媒体资源库设计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3-4.

[3]杨玲丽.网格环境中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08(8):5.

篇10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03-02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意义及缺失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姊妹关系、恋人关系、师生关系等,人们在众多的关系中感受着自己的存在,在各种关系中感受着人间的冷暖。在这众多的关系中,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似乎存在又不存在。说其存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过程是真实存在的;说其不存在,一些老师往往不认识他教过的学生,更别提叫出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曾概括两个学生的特点说:颜回乐而忘忧,子路勇气非凡,大多数高校教师恐怕都做不到这一点。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某个老师到底有没有教过自己,路上遇见如同陌生人般擦肩而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教育的悲哀,人生的悲哀。人们都想在各种关系中感受人间的温情而不是人间的冷漠,教育最本质的应是对个体身心的影响,让人有更加幸福的生活,或者让人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和希望,而不仅仅为了有个所谓的好工作。毋庸置疑,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得,甚至会影响到个人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同父母教育子女,不仅仅告诉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同时更要让其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否则那必定是失败的亲子关系。

二、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新的平台

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造成大学师生关系疏远的众多原因中,多是时空限制,如教师为了职称忙于写文章做课题,或忙于赚钱,或忙于奔波在新老校区之间,或疲于应对众多的学生。再有就是大学教师一般上课来、下课走,很少在办公室出现。这些时空因素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信息化社会中,有必要寻找师生之间交流的新方式与新平台,来改善一直被诟病的高校师生关系。当前被广泛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交流提供了诸多便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由于时空限制导致的师生交流不畅的问题。

便利1:使师生交流突破时空限制。目前,网络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普及。无论是办公室还是教室,或是地铁、公交车站、商场等,只要随身带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几乎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网上漫游。经了解发现,很多老师的时间大部分用在教学、科研、家庭以及上下班的路上,尤其是路上,一些老师往返于学校和家可能需要两个小时,不像以前教师工作的地方一般就在住所附近,路上不需要太多的时间,随时遇到学生就可以聊聊。而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刷微博、看新闻等来打发路上的时间,而利用这段时间来浏览网络教学平台自然也可以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师生交流的俱佳选择。学生很多的业余时间也都是上网聊天、看新闻或是打游戏,当然,同样也可以用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与老师、同学交流。总之,网络的普及为教学平台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便利2: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现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离不开网络。甚至同在一个宿舍的学生,仍然通过QQ或者人人网交流,这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亲近网络。网络教学平台恰好可以迎合这样的一种生活模式,为师生双方提供一个专属的学习交流空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想法、看到的好材料都可及时发到平台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样也可随时发到平台上。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平台的交流在时间上比传统的交流更胜一筹。

便利3: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交流载体。这个平台上,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无论学术还是生活感悟,或是社会热点,均可在论坛版块展现。一方面,老师可以在教学论坛上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和老师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学生提出疑惑,师生各抒己见,如同学术沙龙。虽然没有即时的批判与论述,但敲在论坛上的一个个字更是经过大脑思考过的,这也非常有利于激发师生思考;虽然没有现场的学术沙龙那样有氛围,但同样可以探讨很多东西。同时,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发到论坛上,不拘泥于书本的背诵和应试,这种开放式的模式大大扩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时间被教师占用,学生缺少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的弊端。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在课程讨论区,师生除了可以探讨学业问题,还可以鼓励大家将一些有趣的课堂视频上传,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感情投入。现在的很多学生会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地记录一些有趣的生活或学习片段来丰富自己的微博空间,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并鼓励学生进行拍摄,将照片或视频上传至课程讨论区,供大家分享。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等模块,对该课程及其授课教师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增加对所学课程的认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可能性。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中的“问卷调查”、“课程管理”、“个人资源”、“在线测试”等模块实现与学生的多元化沟通。

便利4:为师生交流提供多渠道的沟通方式。由于多年的惯性,很多学生疏于与老师沟通。除了一部分学生可大胆直接在课间与老师沟通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想跟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和途径。在论坛上的交流,不仅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同时少了直接面对老师时的羞涩和胆怯,一些内向胆小的学生更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更有质量的交流。同时,对于有些学生觉得不便于在讨论区提出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教学邮箱的方式,和教师进行相对私密的沟通。网络教学平台正好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平台,逐步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在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学生往往没有发言机会。虽然有的老师也提倡学生主动提问,但囿于多年的习惯,课堂主动质疑老师的往往是凤毛麟角。论坛上的交流却是平等的。教育教学的诸多关系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按照交互主体性理论的观点,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体性关系,而现实中,往往教师和学生根本没有真正享有平等的人格、地位、权利和机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权。虽然在论坛上大家仍然知道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但发言的机会是均等的。只要想发言,就可以发言,不必得到老师的同意。

三、提高师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意义及师生关系的认识

综上所述,教学平台可以成为信息化社会中师生交流的新平台。在网络平台的使用过程中,不仅是对各种问题的探讨,以及相互了解各自关注的焦点。同时,种种互动更让学生感受到师者对学生的爱护与关切;学生的发言提问,更让老师感受到学生的求知欲与对真理的探求。但通过我们的了解发现,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师生交流的意识并不强,参与度与积极性也不高。如果能将网络教学平台的意义上升到加强师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高度的话,也许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发挥出超越教学之外的更大功能和作用,成为信息化校园中一种新的师生交流方式,以及现实师生关系缺席的另一种补充。

参考文献:

[1]赵燕.国内幸福感研究20年发展与展望[J].广西社会科学,2012,(03):128-132.

[2]高延安.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存在问题及原因[J].学术探索,2012,(11):110-112.

[3]冀新花.高校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教学方式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5):20-24.

[4]江春然,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J].才智,2012,(10):87.

[5]杜海艳,司玲玲,王亚楠.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与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8):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