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英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20:3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代沟英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代沟英文

篇1

A few years ago it was fashionable to speak of a generation gap. Parents complained that children didn't show them proper respect and obedience, while children complained that their parents didn't understand them at all. Many critics argue that it is built into the fabric of our society.

One cause of the generation gap is the opportunity that young people have to choose their own life. In traditional socieries, children live in the same area as their parents, marry people their parents know and approve of, and often continue the family occupation. In our society, people often move out of the home at an early age, marry or live with people their parents have never met, and choose occupations that are rather different.

In our upwardly mobile society, parents often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be better than them. However, these ambitions for their children are another cause of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m. Often they discover that they have very little in common.

Finally, the speed of change in our society is another cause of it. In a traditional culture, people are valued for their wisdom, but in our society the knowledge of a lifetime may become out of date. The young and the old seem to live in two very different worlds, separated by different skills and abilities.

No doubt, the generation gap will continue to be a feature of our life for some time to come. Its causes are rooted in the freedoms and opportunities of our society, and in the rapid pace at which society changes.

【译文】

几年前,代沟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父母抱怨孩子对他们没有应有的尊重和服从;而孩子们却抱怨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们。很多批评家指出,这成为了我们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

造成代沟的原因之一,是现在年轻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选择。传统的社会里,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与父母认识并认可的人结婚,常常几代人做着同样的工作。而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年轻时就离开家,他们的结婚对象可能父母从来没见过,他们选择的职业也与祖辈大相径庭。

在这个人往高处发展的社会,父母总是盼望着孩子能比自己过得好。然而这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造成他们之间分歧的另一个原因。其结果常常是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共同之处很少。

篇2

The holiday season, "trendsetter" shopping malls, supermarkets rushed panic buying of seasonal discount. Although it brought to the city life, but also to the mother earth pressure not only brought traffic congestion, exhaust emission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 online shopping '' born quietly, Amoy Taobao mall played '' no one in Shangjie, does not mean that no one shopping '' advertising. This is a kind of online shopping goods not only price, but also is the home delivery, mothers home financing plan. Sitting at home, the click of a mouse, the traffic problems be smoothly done or easily solved, carbon emissions is almost zero, with less time, but also to avoid pickpockets' 'to' 'this is not one of a few? What is there against it?

网上购物也要少买不必要的东西,例如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将少排放二氧化碳2.5千克的二氧化碳呢。

Online shopping to buy fewer unnecessary things, such as a piece of ordinary clothes, from raw materials to the clothing and then finally abandoned, in the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Unnecessary to buy a few clothes, may reduce 2.5 kilogram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在这儿再告诉您三个计算二氧化碳的简易公式:开车排碳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电脑主机:0.1725公斤/小时;笔记本电脑:0.0138公斤/小时。请您算一算,比一比,您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呢?

Here to tell you three simple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drive (kg): consumption liters x number of 0.785; the host computer: 0.1725 kg / hour; notebook computer: 0.0138 kg / hour. Please calculate, compare, you are more willing to choose which way?

篇3

Online shopping has made our daily life more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For example ,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can save students a great deal of time on the way between home and store, so they would be able to concentrate more time and energy on their academic work. The internet has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consumers and thus we can even buy goods in other countries .On the other hand , lack of the face to face deal makes online shopping less reliable and trustworthy. What’ s more the delivery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items’ damage.

In my opinion,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be accustomed to it. It will be much more popular in the near fu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to make it perfect.

如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时尚,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篇4

【关键词】信贷结构 民营经济 影响

一、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已在地区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末温州共有工业企业14.61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0.21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67.7%。生产总值和应交增值税均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应交增值税的90%以上,吸纳了大约75%的就业人口。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以传统轻型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阶段迈进,轻工业的行业优势进一步巩固

近年来,温州重化工业比重逐年提高,重工业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 2003年温州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轻重工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2.07:37.93演变为2010年的34.7:65.3。工业结构调整突出的表现是部分轻工行业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轻工业总量最大的两个行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以及纺a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2008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87.21亿元、478.36亿元,两者占轻工业的比重为43.27%。

(二)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由于产业结构的规律性变迁,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近几年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45.9%,比2008年提升2.1个百分点。当前温州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过渡阶段,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商贸、金融、现代物流、通讯等生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并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推进。

(三)传统行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增强

温州市11个县(市、区)143个建制镇中,特色产业产品产值超过10亿元的达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产值的60%以上,如鹿城服装、乐清柳市电气、永嘉泵阀、瑞安汽摩配、平阳萧江塑编、苍南印刷等产品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显示了产业集群独特的竞争优势。2010年全市电气制造业、鞋革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共有11个行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75%左右。

(四)民营企业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小企业比重明显偏高

近年来,温州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有所加快,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比重有所提高,2008年末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为5.1%,比2003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但是小企业比重仍然居高,尤其是个体户占比过高,2008年末的个体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77.3%。近年来,在温州本土很少出现新的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五)民营企业工业投资增长下滑,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003-2007年这五年,温州工业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2007年温州工业投资251.07亿元,增速比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快15.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1%,比2003年增加了14.5个百分点,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但2008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温州市工业投资出现了显著的下滑态势。2008年温州工业投资额比2007年下降0.4%,为248.75亿元。2009年工业投资额为241.31亿元,同比下降2.9%。温州经济面临发展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问题。

二、温州信贷结构变动趋势

2001年以来,温州信贷投放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速在浙江省保持了前列。2010年温州本外币贷款增速达22.9%,新增人民币贷款988亿元,新增贷款占全省比重达到12%。

(一)温州信贷以短期贷款为主且占比不断提高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始终是温州信贷投放主体,且短期贷款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新增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2010年末短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高达76.43%,2010年新增短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达85.43%。温州银行业信贷以短期贷款为主是适应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资金运营规律,符合民营企业贷款需求急、频度高、额度相对较小的特点。

(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相对稳定

2004年来,温州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4-2010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相对稳定,在46%-49%之间波动。在比重相对稳定的同时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却波动明显,2006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为27.39%,达到阶段性高点,但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在2007年、2008年货币政策适度从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却超过全部贷款增速。2010年,尽管实行的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却小于全部贷款增速。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与货币政策松紧呈反向运作保证了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相对稳定,同时也反映了温州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逐步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式发展到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经济,但产业集中度不够高的事实。

(三)个人贷款占比不断提升且增长势头不减

近几年来温州信贷结构的突出变化是个人贷款快速增长。2006~2010年,温州个人贷款年均增速达40.8%,比全市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也相应从2006年的31.6%上升至2010年末的47.1%。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未根本转变,影响了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转而通过企业主以个人名义进行融资。另一方面,温州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个人贷款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温州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行机构对温州实行了信贷规模倾斜,个人贷款获取资金的渠道相对宽松。

(四)行业投向以制造业贷款为主

信贷的行业投向反映了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我市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近几年来新增贷款投向上看,温州新增贷款仍以制造业为主体,截至2010年末,温州制造业贷款余额1898亿元,占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5.27%,且制造业新增贷款在全部贷款增量中占比最大达37.6%。从近年来不同行业贷款增量的相对占比变化情况来分析,新增贷款有向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倾斜的趋势。

(五)县域信贷投入相对不足

2001年来,温州县域贷款在全市贷款的占比相对较少,维持在38%左右。这与温州县域的经济总量不相匹配,2001-2010年县域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市的占比大约维持在58%。近年来温州县域贷款增速总体上小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长速度(除2003年、2009年两年县域贷款增速超过全市贷款平均增速以外)。但县域贷款也逐渐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2010年末,县域贷款占全市贷款的41.2%,县域贷款的增速达44.02%。

三、信贷结构发挥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先导作用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温州信贷持续扩张,但信贷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信贷投入对温州民营经济的贡献度不断降低,贷款余额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1在逐年扩大。2009年末,贷款余额同GDP的比值达到了1.74,比2001年比值提高了0.97,这种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从信贷单一变量角度来看,要有效发挥信贷结构的调整导向作用来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仍面临较多体制、机制、功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产业导向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后盈利性与民营企业投资预期收益不一致。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人”,追逐较高投资收益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由于利益驱动而使企业更加关注当前资本的比较收益率,而忽略产业政策的导向要求和产业升级后的预期收益率,加剧了温州信贷资金游离于制造业之外,影响了产业政策导向作用的有效发挥,导致温州本地工业的发展内在驱动力不强,影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近年来,温州企业由于自身主营业务发展遭遇瓶颈,且一些行业的收益率远高于自身主业,因此一些企业加快多元化业务的扩张步伐,减少对自身原来主营业务发展的持续投入,造成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二)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机制转换与企业信贷负债经营投向不一致。信贷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发挥依附于商业银行自身信贷管理机制变革。但经济结构调整是个长期过程,尤其是部分经济增长薄弱环节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定时间,而商业银行的利润回报则要求在短期内实现。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短期性存在矛盾。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额度一定情况下,往往对客户实施行业的差异化信贷准入政策和贷款规模管理,一方面使得盈利能力强的行业、行业的龙头企业信贷过度集中,另一方面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扶持的一些行业因为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资金回收期长等问题使得信贷资金紧张。出于逐利和避险的经营要求,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进展相对较慢,进而影响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作用的发挥。当前,银行更加关注自身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而对企业资金实际用途缺乏贷前、贷后管理的自主性要求,同时企业信贷资金实际投向又难于掌控,且投向缺乏有效引导举措。

(三)功能方面的制约因素

产业自身盈利模式同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未达到一定程度,则信贷资金不具备对产业层次的自然提升功能。信贷结构优化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依托于产业自身盈利模式的变革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目前温州产业发展来看,由于第二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自身盈利模式主要依托规模、投入的扩张,尚未根本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变到以品牌、技术标准、研发能力等竞争力提升上来,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和效益的发挥,因此信贷结构变动对第二产业的梯度转移作用要强于对第二产业的产业层次提升作用,影响了对产业的提升和促进功能。

四、对策与建议

温州信贷投放有效促进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梯度转移,产业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但也面临信贷投放中短期贷款占比过高制约民营企业升级步伐,县域信贷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产业集聚效应发挥等问题。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效发挥信贷在支持温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政策引导。

(一)强化信贷投向管理和引导,加大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强化银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重点强化对银行信贷资金实际流向的考核和检查力度,确保信贷流入实体经济。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行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温州民营企业的集群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分工协作,提升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金融创新,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专利权、商标权、排污权等金融产品创新,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研发的信贷投入,加大对这些民营经济薄弱环节的长期信贷投入,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流程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关键期,应注重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引导,盘活信贷存量,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主线,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增强信贷资金对产业层次提升作用

信贷结构变动对温州民营经济的结构调整步伐和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但信贷增长未能带动温州民营经济呈现相应的发展,关键不在信贷结构本身,更多的是温州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着力点上应考虑从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入为着力点,转变为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整合提升、优化发展环境上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民营企业正确处理扩大生产和投资关系,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加大对技术改造投入。以大力发展温州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培育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协同配合,提升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效益

由于资金在不同部门使用效益不同,单独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调整很难对民营经济发展及其结构层次的提升、演化产生重要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发挥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效益较高的产业,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鼓励银行信贷结构配置应考虑到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同时应结合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信贷策略,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由于当前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指导和调控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缺乏内在动力,应注重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政策执行效果考核和约束机制建设。

(四)强化温州民间资金引导,着力实现民间资金、信贷资金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对接

温州民间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溢出效应,实现了“温州模式”的输出和发展模式的有效复制,从全国和全省的角度看,能有效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但不利于温州产业自身的调整和制造业的做大做强,甚至民间资金的无序流动容易带来了资产价格泡沫,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因此着力引导民间资本的汇聚平台、融资平台、投资平台,实现民间资金同产业发展相对接,淘汰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落后工业,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并积极培育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参股,借壳上市等方式直接参与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政府、企业、银行沟通产业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政策扶持服务,积极推进项目与民间资本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陈聪.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9期.

[2]刘梅生.中国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南方金融,2009年第7期.

[3]张蕾蕾,薛宏言.信贷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机制分析.上海金融,2009年第12期.

篇5

>> 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 构建城乡一体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转变 构建现代化税收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关于欠发达地区基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于构建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图书馆工作思索 杭州市下城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启示 提高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能力研究 着眼长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新的服务体系 智慧图书馆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 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步伐 探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 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11-22.

参考文献:

[1]单文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均等”现象剖析[J].剧作家,2015(01).

[2]景小勇.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路径探析[J].艺术评论,2014(03).

篇6

“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的出现与中国现代学术形成过程中西方学术体系的引进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个世纪20年代,在日本学者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刺激下,中国学者也开始尝试撰写文学批评史,然而所认同的学术理念和方法不外乎“以远西学说,持较诸夏”一种。所以,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从其草创期开始,就是在现代学术眼光观照下的一种学术运作,从这一意义上说,它本身确实是研究者谋求使传统文论语话朝着现代文论话语系统转化的产物。总体而言,古人并没有西人那样强烈的理论体系建构意识。从集部所附的与现在我们所称的古代文论学科相关的“诗文评”所体现的内容及其言说方式看,与现代学术中的文艺学的表述样式差异甚大,其中感性体悟和事实描述的成份要远远大于理论推阐的成份。近代西方学术运作的模式是将所谓的“理论”从事实中抽取出来,将它们与多要素混杂的具体性相剥离,形成了所谓的“概论”、“原理”等,体现到具体的学科上就有了一系列似可独立演进与表述的理论系统,一般每一学科均有一概论或者××学之类的东西,用以阐述该学科的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这一学科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初、中期的情况看,不单单是文艺学领域,学术的各领域在当时都在大规模引进各种西学体制,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后来中国现当代学科体系、体制的正式确立。我们最初及后来延伸开来的古代文学批评史编撰体制即与这一重要背景密切相关,并且使得原来混杂一体的文论面貌向一较为单纯的、也更注重理论概念演绎的方面渐次汇拢,终于奠定了以后文论研究的主要路径。

从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实情看,这种学术思路的长期传承导致了这样一些问题:一、批评史和文学史的割裂。在古典状态下二者之间的关联是十分密切的,古人的理论观点并不是架空设置的,多数是直接针对具体的文学现象而发的,从而表现出批评史对文学史的强烈依附。因而,如果一味地将批评史从特定的文学史中剥离抽取出来,不注意二者的原初生存关系,在批评史书写中缺乏对此充分的揭示,便导致批评史成为孤单的范畴、概念、术语、命题等关键词之汇总,使人无法知道这些文论观念在当时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学氛围中产生的。批评史与文学史界限的划分,使得批评史研究与文学史研究俱高度专业化,各自在追求自足的过程中走向封闭,从而使研究批评史者与研究文学史者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学者。二、文论史与宽泛意义上的批评意识的割裂。在古代文论的原生状态中,许多批评观念并不是以范畴、命题等的形式出现的。批评作为一种话语,它的包容面要宽泛得多,范畴、命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多样具体的批评观念错综交融地构成了一时期批评的总貌,而如果仅找出若干具范畴形态的概念来说明一时期、一阶段的文论,不仅会筛选过滤掉那些隐含在大批评实践中的、理论抽象化程度不太高的批评观念或批评意识,同样也会导致学术上的片面性、随意性。三、批评史与复杂的文化语境的割裂。批评史研究有其特定的对象,虽然批评史书写不一定非要将对文化语境的认知写进研究成果之中,然而这并不等于可以舍弃对后者的研究。这个道理由于这些年的学术进展已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使古代文论的文化研究成为该研究领域中最有学术展望价值的一个方向。但这在上一世纪90年代前却是较陌生的,那时的研究虽然也较为重视所谓社会背景的考察,但毕竟与现在的重视文论观念、批评意识所形成的真实、具体的文化语境的阐释在学术理念和方法上均有距离。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对批评史研究学科史的反思是必要的,甚至有必要扩大到对整个批评史学科构成机制与运作模式的反思,这一反思是具有学术思想史研究意义的。在文化诗学的视野中,对传统文学批评的话语及其体性、体貌、体式进行还原性质的研究,重新认识古代文论的真实、完整的形态,并且总结、归纳出其中所涵之思想和知识,对于批评史研究的学术推进意义重大。

研究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当年郭绍虞本来是要写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但因为文学史涉及面过于宽泛,难以把握,所以他决定先从一个侧面入手,于是就写出了一部批评史。他写批评史的目的是为了印证文学史,是在文学史的大范围内开出一个小的领域。实际上在他看来批评史应该是附属于文学史的。出于印证文学史的目的,郭绍虞、罗根泽等第一代研究者面对古代文论话语资源时就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单纯以一种理论的眼光来看待它,同时还注意从具体的与诗文创作的联系中来评定其价值与意义。在第二代研究者那里,例如敏泽、蔡钟翔、张少康等人,批评史著作的撰写情况就有所变化了,因为此时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已经普及,更多的西方文论体系相继引入。在这些理论话语体系的刺激下,这些学者力求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自身的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点。郭绍虞等人当然也受到了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郭绍虞本人还翻译过不少西方文学理论论著),但这种影响主要是在学科意识和某些文学观念方面,还没有像后来的研究者那样形成过于强烈的理论体系建构意识。那么,我们现在进行古代文论研究应该持有怎样的目的呢?如何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术特色呢?这应该是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转贴于 古代文论的研究范围受到文学观念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文学观念并不是影响学科范围形成的唯一因素,而研究目的对学科范围的形成也产生影响。在学科草创阶段,研究者们同时还要关注学科建立的问题,以促进这方面的研究的学术进步,同时也为自己规定一个具有合法性的言说领域,并取得在此领域的话语权。所以,凡是一个学科建立之初,也正是关于其研究目的、对象、意义以及方法的讨论最为活跃之时,陈钟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开头两章专门讨论此,罗根泽同样在其著作的《绪言》中分十四小节就他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种种看法作了全面的阐发,作了一次学科“发言人”。大体而言,早期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在于将古代文论话语从与其共生的文艺、文化话语系统中剥离抽取出来,为自己的研究确定阐释对象,这同时也为这一学科划定了一个大致的研究范围。在中国现代学术版图中,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科性是存在着的,但这一学科性仅仅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一般文学原理研究相比较而存在的。就时间顺序而言,也是先出现了中国文学史这样一个学科,在此启发、影响下才出现了批评史研究这样一个学科。尽管在现在的学科划分类目中,古代文论研究已经不属于二级学科,而降为一个研究方向,但作为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它还一如既往地受到学界的重视。尤其是步入新世纪以来,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艺学研究面临着学术创新的艰巨任务,而传统文论成为这一创新的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这同时也为古代文论研究提出了学术创新的要求,所以如何发现新的学术增长点,如何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一个超越,便成为我们进行学科反思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重视古代文论的资源价值,在于古代文论所包含的思想、知识、方法对于新世纪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转型具有重要参借作用,而关于传统文学批评的思想、知识、方法的研究,实际上需要在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展开,也就是说只有将研究对象置于其所形成的文化语境之中,深究其生成演变的轨迹和文化逻辑,以及它们与同处一个思想、知识共同体的其它话语形态的关系如何,方才可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如此说来,我们确实不应该囿于已经形成的古代文论研究的学科范围,而对于在学科意识支配下过于追求体系建构所带来的学术负效应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如果说早期的研究工作是一个“过滤、醇化”的过程,那么我们今天就应该是由醇反杂。前贤们是从整体性的话语形态中将文论话语剥离抽取出来,我们则要将孤立的文论话语放回到整体性的话语网络中去。在学术研究中,研究目的直接决定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选择,而不同的研究方法又必然地导致研究范围的改变。在目的、方法、范围三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研究范围的改变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方法的调整。这也就是说,古代文论或批评史作为一个学科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是在目的、方法、研究范围三者间的不间断的互动中不断深化的过程。

此外,还存在一些需要更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是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中所遇到的如何回应西学的问题。“五四”前后这个问题很突出,大家都在讲“中学”、“西学”,人家有什麽,我们有什麽,学科对应问题受到普遍重视。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一问题已不太迫切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长时间政治对峙产生的学术方面的隔阻,中西学术差异、差距等一类的问题又受到关注。现在虽说两种声音都有,有主张以西学模式来改造传统文论的,也有倡扬坚持民族主义的,但如果悬置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等外附的意义,仅从学术推进的方面讲,对西方史学、文化学领域近百年积累的成果与经验的汲用,仍是十分必要的。不能因为在早年的模式移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放弃与世界学术的不断交流,尤其是在当下的学术文化语境中,我们更不应该拒斥新的学术视野。当然现在我们愈益认识到西学模式也是有层次、类别之分的,不可笼统而论,就以上提及的问题看,并不是指对一般意义上谈论的西方文论的借鉴,否则又会进入到其他层面的话题中去了(如“转换”的话题),甚至再次回到前面所说的“概论”、“原理”的框架之中。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一种史学—文论史在学术研究的类型上首先属于一种史学,而在这个层面上,中西研究有其共通之处,其方法应当是超越意识形态而具普泛性意义的。总的来说,在充分肯定已往研究的学术成就的前提下,也应该看到其在研究的类型、层面、方法上仍比较单调,包括所谓实证方法的处理也很简单、单调。因此,无论是更新学科范式也好,开拓学科疆域也好,都仍离不开向西方学术学习的事项。

其次是学科的内在演化问题。我们不仅要注意到一些显在的学术意图及对之的公开表白,更应解析促使某种学术态势成形与转向的力量。虽然如郭绍虞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中便强调了批评对文学的后发性,这表明他本人是充分认识到批评史与文学史之关联的,但如前所述,由于所使用的编纂模式的某种潜在导向性,使得批评史已开始与文学史相脱节,直到后来的研究越走越远,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科自身有一自足化过程这一点却无论无如不应该忽视掉。正如现在的文学概论与文学创作实际相去甚远一样,似乎如果没有了距离,一个学科的独特存在性和特殊规则性就不易反映出来,但我们认为批评史毕竟不同于批评,更不同于理论、概论,仍需要回到过去的批评史状态中去寻找它的基本面貌及它与文学史的本来距离,至少这可以作为当前批评史研究反思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予以体认。

需要引起重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上个世纪学术界最繁忙的是引进体系与构造体系的工作,反映在史的方面,就是各种“通史”的大量诞生,仅以商务版30年代的“中国文化史丛书”而论,一揽子就推出几十种分类通史,可见当时对这一模式的热衷程度。实际上,这些通史基本上都只是一种简要的轮廓描述,里面的细节大多未经深入的个案研究,也就是说,在未有具体研究的情况下,便在印象的基础上先有了总体体系。不可否认这段时期也有一些深入的个案研究式的探索,但通史的编写却往往替代、掩盖,甚至抹煞了具体认真的学问方式,尤其是编写通史比之于个案研究更具规模效应,能迅速成为一时的“大家”、“名家”,当然给学人确定了一个颇富诱惑力的目标。这种模式一直影响至今,并给后来的研究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客观而言,一个人的学力以及从事研究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保证他在有生之年对批评史所有环节、所有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在包括批评史在内的各种通史撰写中,书写者是无法做到对所叙写的内容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心得的。由于不可能一一去阅读原始典籍,并且发掘出其中未被注意的问题,而导致大量的原始材料被搁置一边,更谈不上对各种批评现象的原始情境加以认知,以及进行有效的富于原创性的研究。可以说在通史的书写中,这种情况都有局部性的存在。虽然不能穷究所有材料,不能吃透所有问题,但作为论定一个人是否为该学科的权威的一部通史著作还是要写的,且写的越早越好,那么除了自己研究有素的部分而外,余者就只能停留在事实表面,无法通过综合更多的史料对之作新的判断,因此很难发掘出新鲜的观点及作出有价值的考证。在这种所谓通史模式的影响下,批评史研究的道路便只能越走越窄。

篇7

资深宣传王小发:郎朗每次到一个城市演出,不管是在国内国外,都有一个要求,必须住带有钢琴的房间,即使他已经拿了无数奖项,得到了无数的肯定和赞誉,每天都必须练琴。每次演出开始前他都要用半小时来“冥想”、静心。郎朗现在除了钢琴天才、钢琴家的身份之外,也成为了一个国家形象,所以他也很注重让自己各方面全面发展。刚到国外学琴、演出的时候,他的英文很不好,也欠缺演讲的能力,他每天都看莎士比亚的英文剧本,生生这么看了一个月,英文终于开了窍。

为了进入角色,凤小岳在剧组每一天都自我隔绝

剧组宣传人员小杨:凤小岳是我见过的难得的刻苦的年轻演员,他演一个人物,竟会给这个人物做出一张作息时刻表,在为拍戏筹备的全部时间里,他都会按照这个人物的作息去生活,比如他为了演出一个冷酷的角色,在剧组里的每一天,他都会进行自我隔绝,默默地坐在角落看书,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超级书迷,其实他只是为了进入角色。 为了没代沟,王家卫天天让助手打印热门新闻

恒业影业宣传总监文轩(原银都影业宣传):王家卫也特别爱学,他不太用网络,但他会让助手每天都会把一些热门新闻、热门电影的消息打印出来汇报给他,现在正在流行什么,哪位明星比较火,他都摸得门儿清。他非常懂年轻人,他跟我们聊天没有什么障碍,还跟我们聊《暮光之城》,虽然他不上网,但是他有他的信息渠道。他在剧组里也都会每天看书,会给我们推荐徐浩峰的书《逝去的武林》,据说是这本书给他一代宗师的创作灵感。 为了充实自己,陈建斌经常在机场书店买书

宣传李娟:我知道陈建斌特别喜欢看书,他不拍戏的时候会为了看书一个星期都不出门,去机场每回也都会买一些书回来。他说作为一个演员,觉得演员是他的职业,演戏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和生活,需要用看书的方式来丰富自己,所以他真的可以闷在家里读书宅一整个星期不出来。 为了好身材,蒋劲夫的背包天天放着篮球和球鞋

篇8

专家认为,频遭抢注的狗不理集团公司不可谓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在奥运来临之际,英文名的启动有助于老字号的新传播,对狗不理品牌将是一次有力的提升。也许对狗不理这样深入人心且以店面交易为主的公司,域名被抢注影响并不大,但这件事对现代化、工业化等企业是一个提醒,域名也应列入品牌保护的绸缪之中。

抢注“Go Believe”

“是否使用‘Go Believe’作为商标名涉及到公司的发展战略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从狗不理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言谈中,记者感觉到了狗不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意味,但是和许多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品牌一样,狗不理也常常陷入商标抢注的陷阱,而这一次抢注者是以更快的方式,那就是互联网。

无法否认网络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这股浪潮下,企业也不可免俗,甚至更应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在这个网络盛行的年代,广大企业不得不从传统媒介走向互联网领域,去面对一个新的课题――网络品牌的保护。

狗不理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可以说是“天津三绝”之首,它既代表了一种天津文化,也凝聚着国人一种特殊的感情与信任。然而老酒也需新瓶装,奥运带来的巨大商机是不容错过的,于是天津餐饮协会的成员与当地媒体共同发起了“给咱好馆子起个洋名字”的活动,据活动承办方介绍,参与该活动的主要是狗不理、老美华等天津本地老字号企业,为的是让这些津门老字号在北京奥运会时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外国朋友。

对于狗不理等老字号征集英文名举措,业内专家纷纷表示赞赏。国内著名终端市场营销管理培训师张会亭表示,这是老字号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在奥运临近之际,老字号纷纷征集英文名对其品牌的传播与树立是非常有利的。狗不理在此时注册英文商标“Go Believe”本身就是打奥运的球,这个特定的时间对狗不理国际品牌认知率和口碑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蓝哥智洋营销有限公司CEO于斐也表示,企业注册恰当的英文名有利于国内品牌走出去,有利于削弱东西方消费心理、文化等方面的“代沟”。

也就是在这次活动中,“Go Believe”被普遍认为是对狗不理最恰当的英文注解,这个注解要成为商标是需要时间的,但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域名是可以轻松抢注的,有人正是看中了狗不理餐饮第一品牌的价值,在“Go Believe”公示的第二天就将相关域名抢注一空,并叫价壹万元。

于斐认为,“Go Believe”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译名。国际上,消费者对产品名称的认同是非常微妙的,要做国际化品牌,固守传统不利于拓展市场。国内品牌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需要突破“认识、认知、认同、认购”四个环节,有个恰当的英文名就胜了第一关。

“我们已经向国家商标总局提交了申请,严格意义上来说,‘Go Believe’现在还不能算是我们的商标,必须经过商标总局相关的注册程序,大概也得要两年半的时间,我们现在是以非注册商标的形式在使用。”狗不理集团负责法律事务的魏先生除此能明确表示之外,并不想与记者就域名抢注一事做更多的探讨。

显然,对“Go Believe”这个英文名,狗不理集团还是比较中意的。被日本公司抢注的商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刚刚收回,狗不理对被抢注的危害自然是心有余悸,见域名被抢,也就更加急于将“Go Believe”收归名下,如果再有怠慢,只怕又要备尝夺标之苦。

网络品牌保护

商标是企业最具价值的资产,它是以具象的形式承载抽象的企业价值,比如名称、Logo等,这些都是商标的具象。在互联网上,企业的域名就是其商标具象另一种形式。

我国老字号企业的商标遭海外抢注的事时有发生,但能真正成功维权的却不甚了了。前段时间,王致和在德国一审胜诉成为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官司打了一年有余。但狗不理就没有如此幸运了,直到抢注狗不理商标的日本公司注册期满才通过协商将商标权要回,历时十余年。此外,像“同仁堂”、“一得阁”、“杜康”、“六必居”等商标都曾遭遇海外抢注。

于斐表示,以前国内企业因为商标抢注问题付出的代价很大,一方面是保护意识不够强,没有居安思危的心态,没有对品牌危机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商标文化不健全,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商业法律的人才。

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商标抢注,“Go Believe”域名的抢注事件给企业敲响了网络品牌保护的警钟。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传统领域的品牌保护已经逐渐成熟,而在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领域的品牌保护却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域名注册是一种合法的行为,有超前意识的企业或个人已经因此收获了相当可观的利润,规避这种合理合法的“恶意”,需要企业有全面、前瞻而细致的眼光和意识。据了解,在国际上,麦当劳就注册了几千个相关域名,韩国三星集团也注册了三百多个相关域名。

业内人士奇声对企业域名有过一段表述,他认为企业域名具有唯一性和标识性,是企业拓展互联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途径,其本身的商业价值和引发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企业域名一旦被抢注,会导致公众对该域名网站的误认。

专家提醒企业,在域名抢注蔚然成风的时代,企业只是有注册域名的意识远远不够,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地保护自己的域名。企业在注册域名的同时还应该到工商部门注册商标,给自己的网络品牌加上双重保险,利用法律保全企业的无形资产。

篇9

暑假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已落下帷幕,回顾那些作为博航培训老师的日子,总有很多感悟在脑海荡漾开来。在这期间,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拥有快乐与回报,更为今后步入社会上了很好的一课。

这一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做一位老师的乐趣,每当站在讲台上,被一双双纯净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时,作为一名老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但是,正是为了实现这种价值,我也为之付出,努力了很多。

初为人师,总免不了几分紧张,于是备课更是不敢懈怠,实习第一天,当我带着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夹杂着几丝羞涩与忐忑走上讲台时,我知道这将是历练我的一个舞台。

上课比我想象中的要顺利,然而我知道问题是潜在的,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对中小学生而言,多少有点生疏和困难,要教好它,就得让他们产生兴趣,于是,我便采取了一些方法,课余时间帮学生起英文名,讲讲英语小故事等等,与此同时,自然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有了交流的代沟,学生围着你问这问那,也算是一种美好的经历吧!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渐渐地活跃起来,然而另一个问题却出现了,学生们开始不守课堂纪律,小学班上的学生的确很好动,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开小差当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很想用“罚站”,“罚抄”等来“治”这些学生,可那样无疑加深师生的隔阂,而置之不理又导致我喊破嗓子都只有很少同学在认真听,于是,灵机一动,在每个小组之间展开纪律评比,结果学生们马上自觉起来了,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管理学生,有时候还真锝巧用方法。

篇10

我满心期待地希望有个语文班主任,好让爱好文科的我大展拳脚,可固执的老爸硬是使尽浑身解数将我挤进了数学班,说是要狠抓我的理科成绩.

"我不去"!

"不去你自己看看你的数学成绩吧,你可是要参加高考的啊!"老爸把高考二字说得特重,刺得我耳膜一阵疼痛.

我无言,深知我和老爸间的代沟是填不平了.

九月一日,我进了数学班.

站在别人的世界,心里剩下的只是惶恐.

我看着我的班主任--老爸口中的名师:一位瘦小的老先生,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说起话来喜欢微微摇着头.如果他手里再拿一板尺,简直就是"三味书屋"里的先生了.让这样一位儒雅的老师教数学,真有些戏剧性.

上数学课,我仍然习惯于半听半走神,老先生却顶多是看我几眼,从未在班里批评过我.初中三年,我已习惯在数学课中被老师臭骂,老先生的宽容让我有些不大自然了.上自习课,我会大段大段地做英语阅读,会大篇在篇地写随笔,只是不做理科题,至于作业嘛,自然是第二天收本前向同桌借了.

第一次月考结束了.成绩出来,我的英语班里第二,数学也是--只是倒数罢了.我看着这两张卷子,感觉冷冷的.

老先生召我去办公室,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这我知道--初中三年的经历早已为今天做了很好的铺垫.

"坐吧."老先生很平静.奇怪,在他的声音中我竟听不出一丝不满.

"你很爱好文学"老先生幽幽地开了口.

"算是吧."我答应着,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先生从抽屉里抽出一本席慕容的《七里香》递给我说:"喏,送给你的."

我愣了一下,看看这本诗集,书页已经发黄,看得出是好多年前的版本.

"这是我以前的书,现在很难买到了."老先生解释道,顿了顿又道:"爱好的东西就应该坚持.我知道你不满意现代的数学制度,尽管它有弊端,你也要努力适应啊."老先生再没有多说什么,摆摆手叫我回去了.

那天夜里,我头一回睡不着觉,好像油锅里的鱼一样翻过来翻过去.我忽然间发现老先生竟这样善解人意,他原来也蛮可爱的.

那次谈话后,我就决定要好好听一堂他的课.

那是我几年来头一次专心致志地听数学课.那堂课时间过得很快,让我觉得X,Y,Z竟不太叫我头疼了.后来,我便较用心地听课,有时也会做两道数学题了.

第二次月考,我的数学成绩不再是倒数了.

我以为老先生会表扬我,但他却没有.我只是发现我的书桌里躺着一本英文版的《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