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演讲范文
时间:2023-04-09 06:0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奥巴马演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各位晚上好!观众太好了,演讲没开始就笑成这样。
2008年,我就任总统时面临艰巨挑战。从那时起,国会就跟我矛盾不断,但我尽量保持风度,从不阴损吐槽。所以我今天要特别感谢那些从无所事事的百忙之中抽空到场的国会议员。
尽管险阻重重,但自我上任以来,许多事都有所改变。4年前,我跟希拉里在初选中斗得你死我活;4年后,她一喝多就给我发醉醺醺的短信。4年前,我是首都政界圈外人;4年后,我出现在白宫晚宴上。4年前,我长这个样子(展示图片);4年后我长成这样(展示图片);再过4年我会长成这样。(用好莱坞75岁影星摩根·弗里曼的肖像来设想自己年老的样子,众人大笑。)
我很高兴来到辉煌的希尔顿舞厅,或者用富翁罗姆尼的话来说叫“日久失修的小破屋”。白宫记者晚宴又被称为“毕业舞会”,选用这个词的记者显然从未参加过真正的毕业舞会。
我们今晚的“监护人”是吉米·凯莫,他是这个职位的不二人选,因为今晚观众都是他的目标人群:那些睡着了忘记关掉电视的人。今晚,众多媒体人到场,我必须要恭喜《赫芬顿邮报》获得普利策奖。你们当之无愧!你们不给原作者钱,这是伟大的经营模式!
现在,如果我真的赢得连任,我想告诉热爱阴谋论的朋友,你们认为我企图进行某些秘密计划,你们说得没错。所以,我想预告一下我的秘密计划。
(以幽默语言讲了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的计划)
今晚,让我们来纪念两位勇敢的记者,他们为了将重大新闻公之于世而牺牲。我都对你们的事业表示尊敬和赞赏。我知道有时候你们让我不好过,我也非常想让你们不好过。但我从未忘记我们的国家要仰仗你们,你帮助我们捍卫自由和民主。
篇2
嗨,大家好!你们今天过得怎么样?我现在和弗吉尼亚州阿林顿郡韦克菲尔德高中的学生们在一起,全国各地也有从幼儿园到高三的众多学生们通过电视关注这里,我很高兴你们能共同分享这一时刻。
我知道,对你们中的许多人来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你们中的有一些刚刚进入幼儿园或升上初高中,对你们来说,这是在新学校的第一天,因此,假如你们感到有些紧张,那也是很正常的。我想也会有许多毕业班的学生们正自信满满地准备最后一年的冲刺。不过,我想无论你有多大、在读哪个年级,许多人都打心底里希望现在还在放暑假,以及今天不用那么早起床。
我可以理解这份心情。小时候,我们家在印度尼西亚住过几年,而我妈妈没钱送我去其他美国孩子们上学的地方去读书,因此她决定自己给我上课——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的凌晨4点半。
显然,我不怎么喜欢那么早就爬起来,很多时候,我就这么在厨房的桌子前睡着了。每当我埋怨的时候,我妈总会用同一副表情看着我说:“小鬼,你以为教你我就很轻松?”
所以,我可以理解你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开学还需要时间来调整和适应,但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为了和你们谈一些重要的事情。我要和你们谈一谈你们每个人的教育,以及在新的学年里,你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做过许多关于教育的讲话,也常常用到“责任”这个词。
我谈到过教师们有责任激励和启迪你们,督促你们学习。
我谈到过家长们有责任看管你们认真学习、完成作业,不要成天只会看电视或打游戏机。
我也很多次谈到过政府有责任设定高标准严要求、协助老师和校长们的工作,改变在有些学校里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机会的现状。
但哪怕这一切都达到最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除非你每天准时去上学、除非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除非你把父母、长辈和其他大人们说的话放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则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而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对于自己的教育,你们中每一个人的责任。首先,我想谈谈你们对于自己有什么责任。
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或许你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甚至有一天能让那些文字出现在书籍和报刊上——但假如不在英语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甚至设计出像今天的iPhone一样流行的产品,或研制出新的药物与疫苗——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程上做上几次实验,你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名议员或最高法院法官,但假如你不去加入什么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你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才能。
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证,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你想当名医生、当名教师或当名警官?你想成为护士、成为建筑设计师、律师或军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职业,良好的教育都必不可少,这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
不仅仅对于你们个人的未来有重要意义,你们的教育如何也会对这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今天你们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国家在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
你们需要在数理科学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治疗癌症、艾滋那样的疾病,和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你们需要在历史社科课程上培养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来减轻和消除无家可归与贫困、犯罪问题和各种歧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公平和自由;你们需要在各类课程中逐渐累积和发展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去创业和建立新的公司与企业,来制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的增长。
我们需要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天赋、技能和才智,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假如你不这么做——假如你放弃学习——那么你不仅是放弃了自己,也是放弃了你的国家。
篇3
嗨,大家好!你们今天过得怎么样?我现在和弗吉尼亚州阿林顿郡韦克菲尔德高中的学生们在一起,全国各地也有从幼儿园到高三的众多学生们通过电视关注这里,我很高兴你们能共同分享这一时刻。
我知道,对你们中的许多人来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你们中的有一些刚刚进入幼儿园或升上初高中,对你们来说,这是在新学校的第一天,因此,假如你们感到有些紧张,那也是很正常的。我想也会有许多毕业班的学生们正自信满满地准备最后一年的冲刺。不过,我想无论你有多大、在读哪个年级,许多人都打心底里希望现在还在放暑假,以及今天不用那么早起床。
我可以理解这份心情。小时候,我们家在印度尼西亚住过几年,而我妈妈没钱送我去其他美国孩子们上学的地方去读书,因此她决定自己给我上课——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的凌晨4点半。
显然,我不怎么喜欢那么早就爬起来,很多时候,我就这么在厨房的桌子前睡着了。每当我埋怨的时候,我妈总会用同一副表情看着我说:“小鬼,你以为教你我就很轻松?”
所以,我可以理解你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开学还需要时间来调整和适应,但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为了和你们谈一些重要的事情。我要和你们谈一谈你们每个人的教育,以及在新的学年里,你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做过许多关于教育的讲话,也常常用到“责任”这个词。
我谈到过教师们有责任激励和启迪你们,督促你们学习。
我谈到过家长们有责任看管你们认真学习、完成作业,不要成天只会看电视或打游戏机。
我也很多次谈到过政府有责任设定高标准严要求、协助老师和校长们的工作,改变在有些学校里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机会的现状。
但哪怕这一切都达到最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除非你每天准时去上学、除非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除非你把父母、长辈和其他大人们说的话放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则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而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对于自己的教育,你们中每一个人的责任。首先,我想谈谈你们对于自己有什么责任。
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或许你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甚至有一天能让那些文字出现在书籍和报刊上——但假如不在英语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甚至设计出像今天的iPhone一样流行的产品,或研制出新的药物与疫苗——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程上做上几次实验,你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名议员或最高法院法官,但假如你不去加入什么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你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才能。
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证,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你想当名医生、当名教师或当名警官?你想成为护士、成为建筑设计师、律师或军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职业,良好的教育都必不可少,这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
不仅仅对于你们个人的未来有重要意义,你们的教育如何也会对这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今天你们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国家在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
你们需要在数理科学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治疗癌症、艾滋那样的疾病,和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你们需要在历史社科课程上培养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来减轻和消除无家可归与贫困、犯罪问题和各种歧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公平和自由;你们需要在各类课程中逐渐累积和发展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去创业和建立新的公司与企业,来制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的增长。
我们需要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天赋、技能和才智,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假如你不这么做——假如你放弃学习——那么你不仅是放弃了自己,也是放弃了你的国家。
当然,我明白,读好书并不总是件容易的事。我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把精力集中在专心读书之上。
我知道你们的感受。我父亲在我两岁时就离开了家庭,是母亲一人将我们拉扯大,有时她付不起帐单,有时我们得不到其他孩子们都有的东西,有时我会想,假如父亲在该多好,有时我会感到孤独无助,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篇4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 奥巴马 意识形态 情态动词 人称代词
1、理论框架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福勒等为代表的西方语言学家发展起来的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以新闻报道、政治演说、官方文件等大众语篇和其他非文学语篇作为研究对象,注重分析语篇生产、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的关系。过去一直有语言学家对总统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近几年语言学家对奥巴马的演讲也充满兴趣。众多学者都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讲及其竞选演讲进行了各种研究。本文将以费尔克劳夫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模式为指导,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工具,对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批评性语篇分析强调语言和权力的关系。费尔克劳夫(1992b)认为话语可以同时被看作是:(1)语言文本,口头的或者书面的;(2)语篇实践(语篇生成和语篇解释);(3)社会文化实践。在此基础上,费尔克劳夫(1992a)提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维分析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个步骤:描述、阐释和说明。描述语篇的语言特征和语篇的结构特征,阐释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说明交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分析步骤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如下图所示:
(Fairclough, 1992a: 10)
批评性话语分析坚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本文将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费尔克劳夫提出的语篇分析步骤,从人际功能方面对演讲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联系语篇与语篇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阐释语篇的生成过程。最后作者从社会的角度联系相关的社会历史语境来说明语篇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对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进行研究,试图揭示政治语篇中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政治语篇是如何被政治家用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
2、实例分析
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是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其就任以来的第二份国情咨文。这是中期选举失利以来奥巴马首次在国会发表重大政策演说,也是中期选举后其一系列战略调整的全面汇总。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五大政策支柱:鼓励创新、改革教育体制、改善基础设施、减轻企业负担和削减财政刺字。奥巴马想通过提出这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让美国人民看到他赢得未来的决心,从而重新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下面通过对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语篇如何被用来传达意识形态,政治语篇是如何被政治家用来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
2.1 描述
本文作者主要从人际功能方面来对演讲的语言特点进行描述。语言的人际功能可以通过情态动词和人称代词的使用得以实现。下面将从这两方面进行描述。
2.1.1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的使用是奥巴马演讲中的一大特色。情态动词must, can, could, will, would, should, may, might都出现在语篇中。这些情态动词在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情态动词can和will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情态动词。我们都知道will不仅仅用来指将来,它同时具有一些语义特点。它通常被用来表达将来的可能性。换言之,will主要被用来提供有关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信息。同时will的情态意义传达了说话者的信念、承诺、打算和决定。Will的使用表达了说话者的一种意志和坚持。Will还具有客观性的特点。通过这个情态动词的使用,奥巴马旨在增加演讲的客观性,从而使演讲更令人信服。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正是通过反复使用will这个情态动词表明自己将会做一系列有益的事情,从而重新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例如:
And these steps, taken by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will grow the economy and add to the more than one million private sector jobs created last year.
All these investments in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will make America a better place to do business and create jobs.
In the coming months, my administration will develop a proposal to merge, consolidate, and reorganiz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a way that best serves the goal of a more competitive America. I will submit that proposal to Congress for a vote and we will push to get it passed. In the coming year, we’ll also work to rebuild people’s faith in the institution of government.
以上句子中,will的使用表达了奥巴马想要把美国建设得更好的信念和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决心。奥巴马想要借此重建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从而重新获得美国人民对他的支持。
在这篇演讲中,奥巴马也反复使用了情态动词can。情态动词can含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说话者可以通过使用这个情态动词清楚生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情态动词can 通常被用于肯定句中来指逻辑上和理论上的可能性。说话者可以通过使用情态动词can来实现自己的权威,同时影响听话者的看法和行为。奥巴马正是通过情态动词can的使用实现自己的权威,同时使美国人民相信他所作出的承诺和计划。例如: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we’ll make it possible for businesses to deplo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high-speed wireless coverage to 98 percent of all Americans. This isn’t just about faster internet or fewer dropped calls. It’s about connecting every part of America to the digital age. It’s about a rural community in Iowa or Alabama where farmers and small business owners will be able to sell their products all over the world. It’s about a firefighter who can download the design of a burning building onto a handheld device; a student who can take classes with a digital textbook; or a patient who can have face-to-face video chats with her doctor.
以上句子中can的使用使奥巴马作出的承诺计划更具有可信性,从而大大的鼓舞了美国人民,重振美国人民对奥巴马的信心。
2.1.2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通常被用来表明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亲疏关系。人称代词除了具有其外延意义还具有丰富的修辞和社会内涵。尤其是在政治话语分析中,人称代词及其关联意义描述了隐含在话语中的社会政治关系。因此人称代词的选择要受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在政治演讲中,不同人称代词的选择不仅表明演讲者的身份,同时还反映政治演讲的各种目的。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不同人称代词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如上表所示,人称代词we和our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在这篇演讲中,奥巴马更多的使用we和our是为了拉近自己与美国人民的距离,增加亲和力,从而达成一致团结和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同。然而他也使用了较多的第一人称单数I,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作为总统的地位和权力。奥巴马对不同人称代词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意识,有时和美国人民处在同一立场,有时又要体现绝对权威。但在这篇演讲中we的使用远远多于其他人称代词,说明奥巴马更多时候是把自己纳入美国人民之中。因为这篇演讲是奥巴马在中期选举失利后发表的重大政治演讲,奥巴马此时迫切想要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同和重新获得他们的支持。
2.2 阐释
阐释是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中间步骤,如上所述,其主要作用是将语篇本身的语言和语篇的参与者联系起来,同时分析语篇参与者在语篇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目的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和结果。在这篇演讲中,语篇的参与者是演讲者奥巴马和美国人民。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奥巴马扮演着多重角色,他既是美国的最高权力者-总统,同时他也是美国民众中的一员。整篇演讲,奥巴马都是站在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民众的利益上,为重新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所以,在整个语篇中,奥巴马总是使用人称代词we为的是挽回民众的信心和支持,从而使他个人的意愿或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以此来达到其个人或阶级的某种目的。
2.3 说明
说明主要是将语篇与社会语境联系起来,分析语篇与社会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奥巴马发表该演讲是在中期选举失利后首次在国会发表重大政策演说,也是中期选举后其一系列战略调整的全面汇总。此时,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支持已远不如两年前他刚当选美国总统时,美国民众显然对他有些失望。作为总统,奥巴马必须稳定民众情绪,挽回美国人民的信心。为了实现这一言语行为,达成既定目标,在整个语篇生成过程中,演讲者采取相应的言语策略,先后扮演最高领导者和民众的一员两个角色。作为总统,奥巴马在演讲中表示,解决短期的就业和长期的美国竞争力问题将成为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另外,奥巴马还讲到了医改、外交政策、军事、政府机制改革等未来政府的工作内容。奥巴马提出五大政策支柱想借此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呼吁两党合作并且相信美国人民一定能赢得未来。总之,奥巴马总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发表了这一演讲。此时,国家经济未得到发展,就业状况未得到改善,奥巴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奥巴马在演讲中表达了他想要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团结全国民众建设一个美好未来的愿望。正是这些目的决定了他在语篇生成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形式。
3、结语
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模式对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作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批评性话语分析模式注重语言特征的分析描述,联系语篇及语篇参与者的意识形态,再现意识形态对语言形式选择的控制作用。本文用到的批评话语分析三步骤可被广泛用于政治话语的分析,为再现语篇的全貌提供了方便,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政治语篇。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 1992a.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2]Fairclough, N. 1992b.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3]Halliday, M. A. 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辛斌,2005,《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辛斌,2002,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外国语》(第6期)。
篇5
小学生都能听懂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被评为1933年以来美国史上第三位最雄辩的总统,仅次于肯尼迪与富兰克林・D・罗斯福。这位美国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平民出身,在2008年大选前,他只是个普通的联邦参议员,也没有行政首长履历。让名不见经传的奥巴马一夜成名的“绝杀”武器之一就是他的演讲水平。
2008年,尚未当选总统的奥巴马在新罕布尔发表竞选演讲:“我们一定行!”(Yes,we can!)凝练利落的词汇简洁如落子,语气与节奏有如朗诵诗歌,这种“奥巴马style”的演讲风格一下子赢得了人民的欢心。美国著名嘻哈乐团“黑眼豆豆”(Black Eyed Peas)还以奥巴马的演说内容作为歌词,并结合演讲现场实况,创作了MV《我们一定行》,众多歌坛大腕倾情出演,号召选民们站出来,用手中的选票改变命运。在国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一周内浏览量超过370万。
美国有研究者将从乔治・华盛顿到奥巴马的600多篇演讲按照学生在不同年级的阅读水平,将总统演讲分为1年级到21年级(即博士毕业)不同等级。研究者发现,6年级的小学生都能听懂奥巴马的演讲。为了争取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选民,总统们必须让自己的演讲尽可能广泛地被人民理解,所以基本上从1950年开始,总统们演讲的平均难度就维持在初中生阅读能力以内。
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高手
显然,如何最大限度地将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这是美国总统必须get的技能。毕竟选票在群众手中,总统候选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赢得民众欢心。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统向来是做群众工作的好手的原因。
1933年,美国经济崩溃,1300万人失业,银行倒闭,农场破产,在人民陷入恐惧之际,罗斯福总统发表就职演说:“我们伟大的国家,虽将再次历经苦难,但也必将荣获振兴和繁荣。首先,请让我表达自己内心坚定的信念: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这篇鼓舞人心的讲稿,只有1883个字,通过广播,传遍大街小巷。一个女人说:“危难之际,一个男人说出这样的话,值得美国人全力以赴地支持” !
各大电视台、大学的讲台、工厂的车间、环保组织的会
场……社会不同阶层、派别的聚集场所,都能成为总统候选人们发表演讲的平台,他们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让选民们相信自己能改变美国。美国总统们似乎明白,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当务之急是让民众知道你能做。正如美国卫斯理安大学教授爱文・李默说:“现代政治,没有时间让你解释。”
事实上,在美国,政治家们的竞选演讲,往往能集合几十万人,人民虽然经常开总统的玩笑,也会对总统无情批评,但他们依然乐见总统们风度翩翩,口若悬河。2009年,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讲:“所有观看今天入职典礼的人和政府,无论来自伟大的首都,还是来自我父亲诞生的小山村,都知道这样的事实:美国是每个追寻和平、尊严的人们的至朋好友。”一位黑人专栏评论家说:奥巴马是最伟大的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智慧,他的哈佛学历,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从不忘本。
从奥巴马的演讲,足以可见总统演讲的力道如何准确。作为黑人总统,奥巴马轻松抹去不同地域、阶层、种族之间的差异,给所有的美国人一个共同的追求与梦想:和平与尊严。而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就是――美国。战争年代,总统通过慷慨激昂的演说号召人民,鼓舞人心;和平时期,他们则通过幽默、人性化的演讲,赢得人民的好感与信任。
篇6
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作为候选人的奥巴马就曾向公众宣告,网络安全将作为优先考虑的事情。2009年5月29日(美国当地时间,下同),同样的言论又一次从奥巴马的嘴里说出。只是此时,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候选人变为手握大权的美国总统。他已经有能力并且已经开始兑现自己的诺言。
奥巴马的公开演讲可以看作是这一场长期而艰巨的网络安全战役打响的标志。那么,这场战役的前景如何?谁又会成为这场战役的受惠者?
网络安全战役号角吹响
早在奥巴马上任之初,这场网络安全战役就已经开始酝酿。
在与各大网络技术公司、国会、政府各部门以及军方交流后,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主席的梅丽莎・哈萨维(Melissa Hathaway)编写了一份名为《网络政策评估》的报告,并在报告完成后,将其呈递到了奥巴马的面前。
这份报告对如何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其中,第一条就建议在白宫内确立网络安全相关事宜的领导机制。
此时,在外人看来一切还很平静。但很快,这一平静被奥巴马激昂的演讲所打破。
奥巴马在29日的演讲中说:“网络安全是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上百万美国人受到侵害,他们的隐私受到威胁,他们的身份信息被偷了,他们的钱被盗了。”奥巴马遗憾地述说着,“根据调查,在过去两年,网络安全问题花费了美国人民80多亿美元。然而,却没有一个部门来统一负责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没有一个委员会去监控这一威胁的范围和等级。”基于此,奥巴马在这次讲演中向公众表示,自己将亲自任命一位高级官员为白宫计算机网络安全总管,负责制定美国网络安全战略。奥巴马将这位主管亲切地称作“网络安全沙皇”。
奥巴马的这个决定将自己的演讲推向了,也让听众或多或少体会到了这场网络安全战役的激烈程度与艰巨性。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奥巴马发表完演讲不久,美国国防部就表示,计划创建一个新的网络战司令部。过去半年,国防部在修复因网络攻击而造成的损失方面已支出1亿多美元,国防部正采取措施加强网络战能力。对于国防部的这一计划,美国政府官员预计奥巴马未来数周内将签署一份有关成立一个网络战司令部的秘密命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5月29日当天,一条更令人意外的消息从白宫传出:一位知名的黑客――杰夫・莫斯(Jeff Moss),被奥巴马任命为美国国土安全部顾问委员会(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s Advisory Council)的委员之一,担负着向国土安全部部长提供建议和意见的职责。
短短时间内,接二连三的行动发生。为维护网络安全,奥巴马高调出击,这也足见他要打赢这场战役的坚定决心。
荆棘的前行之路
“网络安全沙皇”这一职位的确立变数不大,但该职位权利如何限定,依然是个未知数,这也引起了众人的猜疑和热议。
其实,这一职位的权利范围限定会引起广泛的争议源于政府内部复杂的机制和权利纷争。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奥巴马宣布将设立“网络安全沙皇”一职之前,有三个阵营影响着奥巴马做出这个决定。一位知情人士向《纽约时报》介绍了这三个阵营:第一个阵营是传统的国家安全政策分析师,他们并不重视网络安全;第二个阵营是那些负责情报和军事的部门和委员会,他们希望巩固自己的力量,影响网络政策;最后一个阵营是一些有势力的组织,他们认为过于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会破坏与硅谷有联系的创新性互联网企业。
除此以外,五角大楼、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土安全部以及其他一些委员会都拥有着一部分网络控制权。他们各自为政,如何协调、管理这些权利也成为一大难题。
于是,质疑奥巴马设立“网络安全沙皇”这一举措的舆论力量开始抬头。他们认为即使成立了“网络安全沙皇”,恐怕他也不会拥有太大的权利。一些专家也持有相同的观点:美国为保障网络安全拨款数十亿美元,引起相关部门间一场利益争夺战,而负责统筹协调的“网络安全沙皇”地位仍不够高,无法彻底结束这种局面。
这种怀疑并非无依无据,奥巴马的一句话无形中描述了这一职位所处的困难境地:“这一职位的工作难度很接近联邦财政预算的制定者。”
面对阵营间的对抗、权利的斗争、舆论的怀疑,奥巴马并没有透露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Robert Gibbs)以简单的答案回应了外界的怀疑:“总统先生是不会雇用某些人,又将他们丢弃在那个地方的。”
罗伯特・吉布斯给舆论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的话暗示着奥巴马政府的坚决态度――对“网络安全沙皇”授以足够的权利。但这一举措涉及多方利益,恐怕“网络安全沙皇”真实权利的分配与落实还有一段路要走,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这场网络安全战争将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斗争,其艰巨性可想而知。
谁是受惠者?
这场网络安全战役的受惠者是谁?相信很多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所有使用互联网的个人或组织。的确,奥巴马就是出于保障军事、企业、私人的利益而发动这场网络安全战役的。然而,这只是一部分受益者。在这场战役中,许多企业将赚个钵满盆盈。
美国最大的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公司已经成立了网络安全部门,准备竞争五角大楼在网络安全方面可能的巨额订单。这些承包商评估,到2013年,美国政府在网络安全上的采购金额将达到107亿美元。
另外,《纽约时报》报道称,部分美国军工企业已经开始收购小型企业,同时资助学术研究,以应对将来临的网络安全战争。
篇7
奥巴马2009年上台之初,雄心勃勃地提出要“重启”美俄关系,但乌克兰危机让美俄关系跌入后冷战时代的谷底。从目前情况看,真正能“重启”美俄关系的只会是奥巴马的继任者,如果后者愿意的话。重返亚太是奥巴马政府的主打“外交产品”,但各种主客观原因正在使其变成烂尾工程。5月28日在西点军校有关美国外交的演讲中,奥巴马甚至没有提及重返亚太或亚太再平衡。奥巴马亚太战略的核心是对华战略,但在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中,给予美国对华外交正面评价的只有30%,负面评价高达52%。从布什总统手中接过因单边主义而受损的美国外交,奥巴马开启了以倾听的姿态、合作的意愿为特色的“奥式外交”。他在2009年出访了29个国家,是上任第一年外访次数最多的美国总统。但“残酷”的现实使奥巴马的外交成绩单正变得越发不好看。
目前的伊拉克危机引发了美国国内关于奥巴马外交政策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以批评居多,焦点之一即是指责奥巴马“软弱”,认为他在“使用权力”上犹豫不决。抛开奥巴马外交成绩不佳的原因不说,把目前的“乱世硝烟”全部归咎于奥巴马显然有失偏颇。美国副总统拜登的前安全助理朱利安尼・史密斯最近撰文称,美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史无前例,“现有的与新出现的安全挑战复杂且总量巨大,给美国决策者带来难以应付的挑战”。史密斯将此称为“复合型复杂局面”,即安全挑战呈指数级增长,而且复杂情势之间相互联动。更为关键的是,“史无前例”的挑战还伴随着美国经济疲软和史无前例的财政赤字,使美国可动用的战略资源与安全挑战之间越来越不匹配。正因为如此,视“结束战争”为己任的奥巴马,在是否派美军重回伊拉克作战问题上保持谨慎。
美国全球领导力曲线
奥巴马整个执政过程都伴随着“美国衰落”的声音,有逻辑认为: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和绝对地位都在下降,而经济实力是国家实力的核心;美国相对实力下降是由过度的军事开支造成的,而过度的军事开支缘于美国对国际社会过度的承诺。包括沃勒斯坦在内的学者都把经济实力下降视为美国权力下降的一个关键指标。美国GDP总量在世界占比已从1945年的45%,下滑到2013年的22%。随着新兴国家经济上的崛起,这一比例可能会进一步下滑。这也是奥巴马政府尽量避免直接介入地区冲突、专注经济问题的重要原因。如果“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能最终达成,美国不仅将再次获得制度霸权红利,还能重塑在全球经济领域的领导力。
在某些学者看来,奥巴马不愿让美国走向前台的做法会给美国领导力造成负面影响,因为领导力通过积极介入才能得以体现。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中山俊宏表示,美国民众因厌战而产生的“内向”倾向,已经从内部对美国外交形成了掣肘;极化的党派政治使治理机制功能失调;紧缩财政使美国的全球存在变得不确定。所有这一切共同造成了一个“不干涉”的美国形象。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可能是把国际政治看作“公开对话的舞台”,而其他国家的视角依然是“实力较量”,所以对美国不施展权力反应敏感。“只要这种认知差异还存在,无论奥巴马政府如何声称‘积极介入’,美国都不可能驱散自身的‘不干涉’形象。”不过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詹姆斯・林德赛认为,目前的外部挑战需要美国缩小海外战略目标,并在政策优先上做艰难抉择。如果奥巴马不寻求与全球发展趋势相匹配的外交政策,那么美国的战略抱负与战略成绩之间的鸿沟会越来越大,美国寻求全球领导角色的前景也将更加渺茫。
“经济适用型”霸权
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奥巴马说:“那些认为美国正在走向衰落、正在失去全球领导力的人,要么是误读了历史,要么是在搞党派政治。”客观地说,与其前任相比,奥巴马维持美国国际主导权、重塑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愿望更迫切,手段也在更新。美国在冷战后花巨资维持全球主导权,绝不是因为美国具有崇高的“利他主义”。国际主导权以经济、军事实力优势为后盾,一旦这种主导权形成,它也会成为权力的来源之一,给美国带来“霸权红利”。
奥巴马更倾向于多边主义,意在通过向盟友和伙伴“赋权”来打造“经济适用型”霸权,以此来重塑美国全球领导力。虽然奥巴马强调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但他其实更希望能有“不可或缺的帮手”。德国国际事务与安全研究所学者彼特・鲁道夫认为,考虑到国际体系权力转移与新的全球挑战,为了维持全球领导地位,美国有时不得不根据变化了的国际环境调整战后创立的国际多边机构。“就奥巴马来说,一方面他想强化现有的国际机制,另一方面他也想创立能够把新兴大国融入的新的国际机制,通过把其他国家融入多边机制来为美国分担部分国际领导成本。”
篇8
奥巴马喜欢这样说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个瘦骨嶙峋的黑孩子”。
1961年夏天奥巴马出生在夏威夷,父亲老奥巴马是一名在美国读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邓汉姆是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白人姑娘,而他是一个黑白混血儿,虽然现在看起来,他更像一个黑人。
奥巴马的父母亲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结婚生下了他,不过他们离婚的时候也同样年轻。当时奥巴马才两岁,老奥巴马要去哈佛念书,放弃了他们母子。
奥巴马6岁的时候,母亲改嫁给印尼石油公司的一位经理,他跟随着他们远赴印尼雅加达,度过了4年的童年时光。10岁那年,母亲与继父离婚,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跟着白人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奥巴马的幼年生活并不幸福,父母离异、异乡生活、肤色问题、经济压力等等层出不穷。少年时代的奥巴马也有过一段“自我放纵期”。他逃学,整天在夏威夷海滩游荡,酗酒成性,甚至为了追求刺激还吸过大麻和可卡因。
庆幸的是,奥巴马的“古惑仔”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这要归功于母亲的一贯教育和外祖母的调教。
奥巴马回忆说,他自幼就习惯了妈妈对他的严加管教。妈妈远嫁印尼时,奥巴马只有6岁,跟随妈妈和继父在雅加达住了4年。每天凌晨4点,妈妈就将他叫醒,陪他上函授英语课。从他很小的时候起,妈妈就一遍又一遍播放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录音,帮他树立自信。
更重要的一点是,妈妈要求他不要随便评判别人,言谈决不要恶毒。邓汉姆擅长和别人交流,无论来自什么地方,无论社会经济背景如何,她都能迅速找到其他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和话题。明显地,这一优点被奥巴马遗传并发扬光大了。
和梦想家一般的母亲相比,外祖母玛德琳则是一位实干主义者,她是作为个人奋斗的榜样树立在幼年的奥巴马面前的。外祖母没有上过大学,最初的工作是秘书,她最终升迁到一个没有大学学历的女性所能获得的最高职位,成为夏威夷银行的第一位女副总裁。婚后大部分时间,她赚的钱都比丈夫多,承担了养家的重任。
篇9
像很多人一样,我把眼光放在了“异军突起的小子”奥巴马身上,这是一个一飞冲天的快品牌案例,这也是一个向传统品牌发起挑战的新锐品牌。希拉里VS奥巴马也是一个经典的品牌对决案例,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出苹果挑战IBM、百事可乐挑战可口可乐的影子,事实上,奥巴马也是这么干的。
我们回顾一下奥巴马今年1月3日发起的那场营销战,在衣阿华举办的候选人选拔会议上,奥巴马在总数为22万张选票中以17000张的优势在总统提名选季的开端之时击败希拉里。这一结果也引起了成千上万的媒体关注,有人讲,这个魅力十足的黑人议员可以与肯尼迪、马丁・路德金,甚至是里根相提并论。不管怎么说,奥巴马此次获得竞选提名就像一个新品牌打开了知名度通路。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奥巴马越战越勇,以至于3月10日希拉里公开表示,可以组成希拉里+奥巴马的竞选搭档,前提是奥巴马作为副总统出现在选票上,但奥巴马马上予以拒绝。
希拉里和奥巴马的PK,也是两种营销哲学的PK,我则更关注奥巴马所体现的营销2.0理念:
其一,变革性的品牌定位。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EMBA教授James Pulcrano认为,希拉里和奥巴马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品牌定位。
奥巴马是一个新品牌,他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变革”、“打破传统”的定位。他戏称自己为“希望商贩”。他辩称如果这个国家还深陷在对“布什・克林顿”陈旧政治的推崇中,那么改变不可能来临。奥巴马提供愿景,声称要改变和创造新的政治规则,在草根、年轻人和无产者那里得到拥戴。奥巴马不停地对选民说:“我们要的是变革,不能让老一班人马一遍又一遍地玩老一套的政治游戏。” 在极为动感的竞选运动中,奥巴马率领选民一遍一遍呼喊:“我们能够!我们能够!”
而希拉里则是一个传统品牌的定位,她非常强调自己的经验主义,强调自己的经验与老练。事实上,希拉里在克林顿总统第一届任期间,作为医疗改革计划的负责人,进行了近乎教科书般的管理主义实践。
这里不妨看一下科技人士的调侃:奥巴马像是苹果Mac,而希拉里则是传统PC。Mac造型简洁,是年轻时尚的象征,而传统PC可靠耐用,有固定的市场。
其二,基于设计的创新。要想了解双方设计战略的差别,最合适的途径是他们的竞选网站。奥巴马网站(省略)的设计很酷,看上去很苹果,简洁,互动性强。而希拉里网站(省略)则比较传统,看上去很IBM。
其三,更擅长网络营销。虽然希拉里、奥巴马的营销团队都把互联网当作重要的营销工具,但显而易见,奥巴马在这一方面更胜一筹。在奥巴马网站上,不但可以成立部落、加入Facebook社群,还可以下载奥巴马的演讲作为手机铃声。
虽然希拉里网站上也有MySpace、YouTube、Facebook、Flickr的链接,但是,希拉里的做法就像一个闯入互联网世界的传统大佬,并不到位。
奥巴马真正厉害之处是,他更理解互联网精神,采取了PULL(拉)的策略,而不是花银子砸的PUSH(推)策略。你一定要在YouTube上看看“奥巴马女孩”的故事,该视频描述了一位年轻的美女歌手表达自己对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的热爱。“奥巴马女孩”在YouTube的浏览次数超过400万次,并且多次出现在电视新闻和访谈节目中。奥巴马缔造了一个经典的网络营销案例。
其四,树立一个鲜明的敌人。对于一个新手而言,树立一个旗帜鲜明的敌人,对清晰自己的品牌形象大有帮助。奥巴马竞选的第一个口号是“改变”,目标直指党内的经验主义和传统路线。事实上,奥巴马变革先锋形象的树立,也要感谢他有一个品牌识别鲜明的敌人。
篇10
美国宪法规定,“他应不时向国会提供国情咨文,并对国会审议这些措施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建议。”这就是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来历,乔治・华盛顿于1790年1月8日在临时首都纽约市发表了第一份国情咨文。这一传统直流传到今天。不过,人们现在很少知道了,“国情咨文”这一规定,其实是个山寨版,模仿的是英国国会开幕大典上的御前宣言。
缺席者
按照惯例,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并不会将所有内阁成员都带上。为了防备发表国情咨文演讲当晚国会山遭遇突发性灾难事件,内阁成员全体丧生,导致政权陷入瘫痪,每年必有一名部长级官员缺席以备不测。白宫每年会安排一名部长级成员,成为“指定幸存者”(designated survivor),在咨文发表期间前往某个不公开的地点。
总统继任顺序
今年奥巴马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时,白宫安排的“指定幸存者”是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Shaun Donovan。不过巧合的是,就在国情咨文发表前日,克林顿国务卿前往伦敦参加会议,人们因此猜测她是故意缺席。不过,国务院发言人很快就出来表示:“这只是一个巧合,因为为了安全起见,指定幸运者必须待在美国本土。”不过,根据宪法规定的“姜国总统继任顺序”,国务卿的排位远在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之前,这意味着,假如真的发生了不测,继任总统的人选也轮不到“指定幸存者”Shaun Donovan。
掌声
掌声和起立致敬是国情咨文演讲的传统风景。奥巴马本次的演讲再次充分展示T他的雄辩才华――在70分钟的演说中,他总共获得了80次掌声,其中大部分还包括听众的起立致敬。通常而言,有三类情况会获得掌声。一是总统所提到的政策与某些议员的主张一致,则他们就会起立鼓掌;二是能够代表普世价值观,可以获得听众高度认可的妙语,例如:“正如过去60年来一样,美国将继续采取这些{帮助他国的)措施。这是因为我们的命运是和其他国家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也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这里集会时,1万多名美国人正在帮助海地人民恢复和重建。”三是能够凝聚国家精神、体现人格魅力的语言,也容易获得全场的掌声。
不鼓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