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范文

时间:2023-03-28 18:0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情婚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情婚姻

篇1

    ­

    现在的社会里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好多人都为追求得一份美丽的爱情耗尽精力.还有一群年轻的男男女女再还没有能力承受责任的时候,打着爱情的口号走进了两性的体验室.有好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看似那是爱情的归宿,也有许多在大家的眼里很幸福美满的生活着,可真正是寻求到爱情的幸福含义的能有多少?你我他你能说明白什么是爱情的统一概念吗?­

    ­

    记得有这样一个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故事:­

   ­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

   ­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

    ­

    爱情是流动的河,它是移动的,它随着岁月的变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它是没有局限性的,也不是永久的.它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它有一定的标准吗?而婚姻它是相对静止的,它被对责任心有着不同态度的人控制、左右着。它是不是一种相互的依靠和利用?­

    ­

    爱情应该是一份诚信吧!婚姻应该是一份责任吧!­

    ­

    现在的爱情和婚姻好象早就脱了钩,诚心和责任也都脱了联系,大多的人其实都重婚姻不再重爱情!­

篇2

爱情婚姻类课程是高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两性关系的情感类课程。事实上在处理两性关系中,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来自教师或者情感专家的帮助。选修课根据性别差异从爱情观、婚姻观对青年男女分别进行引导,教会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处理爱情相关的相貌、个性、经济收入、家庭背景等因素和爱情之间的关系。课程还会涉及到婚前以及同,教学生保持健康的性观念以及安全的。这类课程教育学生了解自身以及对方的性格和情感需要,理性地看待情感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处理双方的意见和分歧,避免造成情感悲剧,给双方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伤害,让他们对待爱情上变得更成熟。

高校举例

2010年,广东金融学院教师梁燕君开设了《爱情心理学》课,梁燕君担任学生辅导员多年,她认为,爱情是热门话题,常常有学生向她倾诉感情方面的烦恼,但学校选修课大多是与金融、经济相关的课程,因此便产生开设这门课的想法。“如果有同学告诉我他‘牵手成功’了,期末就得最高分。”梁燕君在开学第一课时就给学生列出拿高分的标准。梁燕君开设这门课程没几年,但学生的反应火爆程度却超她所预料,讲台都挤得黑压压的,不少没选上课的学生慕名前来。“如果你不爱他,是否愿意和他结婚?”“你们的父母是先恋爱再结婚,还是先结婚再恋爱?”课堂上,她就抛出很多现实的问题。离婚、异地恋、同性恋等话题也是课堂不可回避的内容。梁燕君鼓励学生要在大学中学会恋爱,积累经验,一句“如果牵手成功肯定给最高分”让台下学生精神为之一振。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孙中欣的公选课《同性恋研究》自2005年开课以来,就成为了复旦大学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孙中欣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并不是指望通过一门课程来改变世界,但她希望至少可以让外界慢慢了解这部分群体。希望利用文化的多元化来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关注太少,他们会觉得被冷落、受歧视;关注太多,他们又会觉得烦――这是特定人群的正常敏感心理。”孙中欣说,在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应该抛弃道德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群体,给他们更为宽松的环境。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首次开设的《爱情与婚姻》选修课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80个名额的课程,引来了近千名学生竞选。《爱情与婚姻》由该校心理咨询老师邹凤梅主讲。与大学生想对恋爱的真谛有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的急迫心态与巨大需求相比,现实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中肯而又有建设性的声音实在少的可怜――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作为大学生选修课的《爱情与婚姻》能享受到必修课都很难享受到的待遇。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往往还有一些独有的心理特点。比如,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把恋爱当做一种情感体验,或是充实课余生活的一种消遣文化;失恋态度不够宽容,承受能力较弱,爱情搁浅后长时间处于心理阴暗期,失去对爱情和未来的信心;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学习滑坡严重;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等。“恋爱与婚姻生活是需要学习与经营的。”谈起开课初衷,邹凤梅说。在接触到的心理咨询案例中,邹凤梅发现,大学生谈恋爱的人群中,存在盲目“练爱”的现象。“他们为了恋爱而恋爱,没有考虑到婚姻、家庭、责任。”看到那些在爱情路上盲目无措、反复受伤的青年男女,邹凤梅决定帮助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迈入爱情关系。

篇3

和那个年代多数的女人不同,母亲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离婚和抚养权的争夺,放弃在长春某大学的讲师工作,离开祖辈生活的东北,带着我和2000块钱来到上海,在远郊的一所初中当起了化学老师。

后来,母亲碰到了父亲――我的继父。

父亲那时刚从新加坡回来,有着上海人的傲气和留学归来的意气风发。在我的记忆里,他俩从相识到结婚,可能也就一年的时间。父亲求婚时说:“我并不是有钱人,银行卡里就2万,准备全拿来给你办婚礼。”母亲说:“好呀。”那年他们在外滩订了奥利安娜号游轮,在甲板上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婚礼,并放起了烟花,直到17年后亲戚们说起来仍津津乐道。婚礼之后,父亲银行卡上只剩2块钱。

父母用学校安排的宿舍当新房,使用公厕和公共厨房。生活虽清贫,却爱意浓浓。母亲从小生活在东北,来上海后,一到冬天没有暖炕就特别不适应,父亲用半年的工资给家里买了大金空调,那是1999年。

婚后没多久,父亲就去了外地工作,从天津到深圳,俩人总是聚少离多,每年也就节假日才能一家团圆。我高三那年父亲才重回上海。尽管如此,父母仍然是所有人眼里的模范夫妻。只要有父亲在,几乎所有的家务都归他做。每天晚上吃完饭,先打热水给母亲泡脚,然后他去洗碗,等洗刷完了再来给母亲擦脚。父亲自己买双300块的鞋会心疼半天,给母亲买衣服从来没低于500块。

当然两个人也会有争吵,这么多年来我没有见过父亲对母亲说过一句难听的话,实在生气了他会自己跑到小房间呆着,然后给母亲塞小纸条。

我一直认为,母亲之所以如此幸福是遇到了好男人。但她从我懂事起,就向我灌输一个观点,生活的不如意,和婚姻无关,他人无关,只关乎自己。

篇4

20世纪50年代人的婚姻观是相濡以沫,60年代人的婚姻观是同甘共苦,70年代人的婚姻观是互相包容,80年代人的婚姻观是活出自我。

我们无法具体描述出在过去十年间,身边人对待婚姻、对待爱情有了哪些方向性的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十年间一些社会现象,普世价值观的微妙变化,描摹出婚姻与爱情的变迁。

婚姻中的秘密与没有秘密

相较十年前的婚姻,现在夫妻间有更多秘密。

同样的问题在十年前和十年后的答案大相径庭,你能保证你完全掌握另一半的资产状况吗?他的保险受益人是谁?他的债务往来情况你都一清二楚吗?你们是否深入彼此的社交圈和关系网?

有趣的是,根据一项不完全的调查统计,十年前可以保证熟悉掌握对方经济和社交状况的夫妻占60%左右,而十年后,这个数字可能不到20%。

十年前,丈夫会偷偷摸摸地藏“私房钱”,十年后,大部分男人不会藏“私房钱”,“这个钱本来就是我赚的,何来私房?”

在现代的婚姻中,“红胡子的第十三扇门后面”是夫妻间对各自财产的保护,将这一行为推向顶峰的则是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婚姻法》的新解释,在新的解释中,更加着重保护个人财产。而有趣的是,婚姻是以爱情为起点,以法律来终结。

《婚姻法》的新解释只是社会对重视保护个人财产的一个侧面反映,在此之前,关于婚姻中财产是否要“你是你的,我是我的”的争论早已甚嚣尘上。

十年前处于婚姻中男女的财务规划中,关键词是子女教育金、老人的养老金、夫妻双方未来的共同养老安排,而今天处于婚姻中男女的财务规划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假如离婚,房产怎么分”。

夫妻之间彼此的分享障碍和信任危机不仅体现在财产的共享上,还体现在社交圈的共享上。十年前的夫妻是以一个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在他们各自的社会关系中,而十年后,年轻夫妻习惯保有部分“独立的空间”,对于那些“隐婚族”来说,共同的社交圈会更小。

十年前,没有微博、微信、校内、开心,聊QQ的都是新新人类,十年后,这些网上社交在瓦解着夫妻间的信任。

人们都希望,在以情感融合为主的婚姻中,一旦出现变故,对于自己的财务和各自的社会关系不至于有太多的牵连。而在十年前或者是更久之前,夫妻双方会很少考虑“一旦离婚”会怎样的问题。

婚姻的安全带在城市中丢失

《中国式结婚》中直接挑明,和一个人结婚就是和他(她)所有的社会关系结婚。而自古所谓明媒正娶八抬大轿都是在宣示:“我们结婚了,我们各自代表的背后的社会关系未来会更加紧密、更加团结地在这个社会中存在。”

十年前,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涌向大城市,当人们孤身一人来到陌生城市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原有的、相对狭小的熟人社区。而熟人社区中所固有的人际关系可以自发产生和维持的道德感,在陌生城市中则不会存在,而这对婚姻的稳定则非常不利。

十年后,当更多的年轻人来到一线城市,当越来越多的“北漂”“南漂”谈婚论嫁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在居住地只有孤身一人。他们的婚姻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更加脆弱。

身边一对中年夫妻,夫妻双方的父母和家族关系都是在东北某三线城市,双方父母是世交,十年前两人结婚后,吵闹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最严重的婚姻危机的时刻,曾经分居半年,但是最终两人在双方老人和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仍然生活在一起,而度过最初的磨合期后,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

在这其中,首先“熟人社会”对婚姻关系起到正面影响,身边都是对他们的婚姻状况非常了解的人,他们想要离婚需要说服更多人;其次处于离婚边缘的人,会考虑离婚在熟人社会中的糟糕影响。

同时身边也有一对年轻夫妻,遭遇了几乎同样的问题,两人是大学同学,大学毕业之后来到北京工作,在恋爱3年后步入婚姻,在北京两人相偎相依。但是不久,丈夫出轨被妻子发现,两人的争吵越来越频繁,最终在一次争吵后,妻子赌气搬到朋友家,一个月之后两人离婚了。

在由“外地人”为主要构成的大城市中,社会道德的约束力被降到最低,每个人无须再为“面子”而活,他们的婚姻不在承载更多的社会关系的重组,有更多的“随意性”。

爱情越来越值钱

婚姻的价值被概括为性、生育、经济和爱情。相较十年前或者更早,婚姻作为人类生活必需品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在上一代人,他们要通过婚姻中男女的婚内分工来实现性、繁衍后代,赚钱养家,抚养和照顾子女和老人,而情感需要被放在最末尾。

而在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工具或者娱乐场所实现免费的或者付费的性,“库”“代孕妈妈”等也注定繁衍后代未必通过婚姻实现。至于经济,多数已经不需要通过家庭实现养育子女、解决养老等经济问题。本来是由夫妻双方互相扶持而产生的各项功能,现在逐渐被社会化的分工所代替,唯一还没有找到替换品的,就只有爱情。

爱情在婚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当然在十年前,“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价值观还没有今天这样突出。对于一些寄希望于通过婚姻而实现更高的生活品质的人群来说,经济需求是婚姻中最重要的需求,在他们的婚姻需求排行榜中,一定是这样排列的,经济、生育、爱情和性。

事实上,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社会学者、经济学家、心理学家,都在试图弄明白婚姻和爱情,但是没有人能给出最终的结论。

无论如何,与十年前相比,人们更重视在婚姻中的个人感受,更多的人不会为了一些社会关系问题、面子问题、离婚后需要面对的境况、再婚的问题、独立生活的经济问题等去勉强自己的个人感受,或者换句话说,爱情变得更重要,有爱情,你的婚姻安全、赚钱顺心;没有爱情,你可能丢失的不仅是家庭,更有财产分割等一系列的财务问题。

篇5

重要的是两人共同生活的协调、和谐,爱情是否足够并不要紧。

我已经很多年不参加学生的婚礼了。因为学生越来越多,无论哪方面我都顾不过来了。但是最近我参加了,而且还应承了担当证婚人。

因为这两人都是我的研究生。男的高一个年级。当年,女的准备考研时问我,我将刚刚考上的那男的推荐给她,让他来讲经验教训。大概讲得真不赖,女的考上了,成了师妹。后来两人好上了,我就一不小心成了媒人。

婚礼那天我向这对新人索要结婚证。我不是因为老派,恰恰是出于想搞笑。我的想法是,到了台上,念完结婚证上的汉字,然后宣布“据本证婚人考察,这两张结婚证都是真的(我期待着爆发出哄堂大笑),某某某某某的婚姻真实可靠”。

然而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们告诉我,还没办证,先把客请了再说。

这样一来我设计的台词只有修改了,变成了以导师的身份祝学生伉俪和谐幸福,云云。

当然后来我还是要问他们,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同居、办证、请客这三部曲,你们怎么先请客后办证呢?或者,你们是不是索性不办证呢?说明,我是分别问的。先问的女学生。在我的观念里,没有法律保障的“婚姻”对女方的隐患较大。

女的回答:房子问题。“他买了一套房子,我也买了一套房子。他买得早,属于婚前财产。我买得晚,而且由于是单位的集资建房,房产证短期内拿不到。如果现在办了结婚证,等我拿到房产证时我的房子就成了婚后的共同财产。如果离婚,他的是他的,我的也是他的――得拿来分,这不公平。”

我说怎么还没有结婚就想到离婚了呢?她说没有,没有想到要(这个要字说得很重)离婚,只是万一发生了这样的事,现在有准备要好一点。我无语。

接着问男的:婚前财产的所属是可以变更的呀!你和她只要写一纸合同,说明你买的那套房子属于双方共有,然后在房产部门注册,房主就是两人的了呀!

男学生尴尬起来,解释:这套房子也有他母亲的名字。原来这是他母亲为了能够提取公积金而采取的行动,她不同意变更。

我这才完全明白了,不禁为小两口(我都不知道该不该称他们为小两口)的将来担心。首先婆媳之间还没有开始相处就有了芥蒂,更要紧的是,对财产的如此私虑肯定会淡化爱情,乃至毒化婚姻。

老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是有钱了,另外的问题又来了。有钱的婚姻就愉快?

所以说上苍所赐每一宗,都是一柄双刃剑。小康也是双刃剑。

后来又碰到女学生,就说了我的担忧。没有想到她倒很洒脱地笑起来,说了一番旨在让我安心的话。大意是――

重要的是两人共同生活的协调、和谐,爱情是否足够并不要紧。“两人一起生活,只要能够互惠互利,用不着顾虑那么多,更用不着去提炼爱情的纯度。”

我没有再说什么。我明白时代又在前进了。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有了更加现实的理解。

篇6

刚刚教会5岁的儿子用钥匙自己开门,并对他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想,改天,如果和小男孩一起坐车再碰到“114查杨二开锁”,我再告诉他,如果有一天不慎丢了钥匙,找万能开锁人,是个办法。

我的表妹刚好弄丢了她的“钥匙”――因为失恋,她忽然失去了正确的自我评价,无法进入令她内心安妥的“家门”了。

我曾经丢过钥匙,用很粗暴的办法砸开了门锁,连门都几乎毁坏了。此时的表妹正像我一样犯傻,当然,她的情况更加严重。生命这把锁,为我们看守身体、情感、思想、亲人、朋友、财富等等其他一切。如果丢掉正确的自我评价,就像没有钥匙的锁,的确就是一把死锁。于是,我负起了“杨二”的责任,要为表妹“开锁”。

我对表妹说,有人失恋,甚至离婚了,但后面遇到的人很棒,很适合。表妹说:“那不是我能效仿的,我失恋不只一次了,甚至愚蠢到最初主动放弃了那最好的一个。”

“那也并不表示我们不能继续去寻找自己的机会呀。”

我试图让表妹明白,我们不仅要理解和宽容别人,也要理解和宽容自己。我们在议论别人时说,其他人可以过一种和我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既不蠢,也不坏,而且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别人的尊重和欣赏。但是,对于自己的选择,我们怎么不理直气壮呢?作为一个真实独特的人,我们有理由在自己的选择中自得其乐,当然,如果遇到挫折,我们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合适的代价。

作为旁观者,我理解表妹行为的因果。10年前,她才20岁,她在不合适的时候遇到了合适的人。那个时候,她并不想要婚姻,她要很多精神高处的探索,她离开了那个非常合适做丈夫的人选。那个男孩,因为年轻不辨沧桑,也没有能够给她一个回头的机会。表妹后面遇到两个人都是能够给她绚丽爱情的浪子才子。我曾经像欣赏春日百花一样,领略过表妹在爱情中的甜蜜、娇艳。但是,这两次爱情都没有结果。突然之间30岁了,表妹开始喜欢一个安稳的婚姻了。这个愿望的搁浅,让她彻底否定了自己。

但是,在我看来,她要爱情就得到了爱情,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婚姻是饭,爱情是茶,饿的人吃饭,渴的人喝茶;或者是一个人饿的时候吃饭,渴的时候喝茶。表妹当初茶饭都在眼前,她选择了茶。也有人选择了饭,但不得不割舍一杯又一杯香茶。表妹遇到的困难,并非她喝过茶之后,就再也没有饭吃,而是她评价生活的思路乱了。她需要英国思想家柏林的忠告:“生活有10%在于你如何塑造它,有90%在于你如何看待它。”

篇7

两个月前,当手握化验单的许贺把怀孕的消息第一时间电话告知老公陈非时,他先是一顿,继而惊喜:“太好了,我要当爸爸了,我们要好好庆贺一番。你等我,我这就赶到医院。”本无不妥,只是陈非接踵而来太过隆重的殷勤和讨好,让许贺惴惴不安。

陈非听说辐射对胎儿影响大,就不让许贺用手机、电脑;许贺一句想吃酸的,家里的冰箱便塞满了酸菜,抽屉里都是话梅;许贺的女友来家里说些什么女人怀孕很受罪之类的抱怨,陈非立刻把脊背冲着人家。从前那个温良恭俭的陈非变了,变得敏感、霸道、一意孤行,他对她的好因为太过分而变得有些凌厉,因为太过用力而变得有些扭曲。

孕期综合症让许贺的情绪波动极大,一天,她情绪低落地跟陈非说:“有了宝宝,将来我们再吵再闹都不能提离婚。”陈非居然恼了,骂她神经。许贺心知自己莽撞,找个借口说想吃葡萄,结果陈非提回来两大串荔枝。那一晚他明明睁着眼睛到天亮,却在清晨伸个懒腰道:“昨晚睡得跟猪一样,我是不是太幸福了?”许贺想,真正幸福的人就像水中的鱼、空中的鸟,身临其境而不自知,哪里会天天挂在嘴边。这时她一阵反胃,捂着嘴巴冲进卫生间吐了个天翻地覆。回房间时,她看到陈非的手机来电,他瞥了一眼,关机,塞到枕头下。

许贺知道,陈非一定有心事,是工作不顺心,跟同事相处不睦?还是他还没做好当宝宝爸爸的准备?入夜,许贺温柔缱绻地贴到陈非背上:“咱们聊聊,好吗?”陈非误会了她,一字一顿地说:“医生交代了,这个时候欢爱可能会伤害到宝宝。”

许贺忽然没了谈下去的兴致,他躲她,他怕她,近在咫尺的他正一点一滴地远离。

2

度过了怀孕初期强烈的妊娠反应,许贺的“将军肚”还没骄傲地隆起,大块大块的妊娠斑倒是抢先浮上脸庞,体态也变得笨拙臃肿起来,唬得刚交了男友的小表妹一惊一乍:“表姐,你给我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女人为婚姻付出的牺牲太大了,当初你可是人人仰慕的校花,如今的你最多算是校花旁边的绿叶。我以后坚决不怀孕不生孩子。”许贺羞她:“小丫头,别没羞没臊,将来你也会成为一个为爱勇敢的女人,再说我家陈非不嫌我丑,他天天拿我当手心里的宝。”说这话时,许贺心头掠过一丝苦涩。

陈非现在越来越忙,忙得很晚回家,即便进了门不是把未完的工作带回来继续做,就是困得倒头就睡。陈非在物质方面能给许贺的都给了,在精神方面,他吝啬得像个守财奴。

婚姻里的沉默往往比争吵更让人心生沮丧。许贺几乎是赌气去做一些事的,比如提重物上楼,比如挺着肚子艰难地擦后背,比如半夜小腿肚抽筋时咬牙挺过去……她不想总是麻烦陈非,因为这会让她成为一个大的包袱,尤其是在这种氛围下。

陈非单位旅游,允许带家属。许贺很久没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了,她希望跟陈非一起去,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跟他多点相处时间。

旅游前一晚,许贺收拾好行李,陈非带着歉意开口:“这次集体出游是去爬山,住宿条件很差,你现在这情况去的话很不方便。”许贺黯然垂下头,故作轻松道:“不去就不去,正好我这段日子人困体乏的,回娘家休养几天也好。”陈非言不由衷补了一句:“要不,我也不去,在家陪你。只是,我好歹是个主任,我要不去的话别人肯定会说我自由主义。”许贺把行李交给陈非:“去吧,多拍几张照片回来。”陈非拥紧她,感激地在她额头印上一吻。

半个月后,小表妹来当耳报神:“表姐,我同学的大姐跟姐夫在一个单位,上次出游她看到姐夫跟一个新调动过来叫梅子的女孩亲密得非同寻常,姐夫帮她拎包,两人喝一瓶可乐,下山时两人掉队拉在最后面。”许贺心里一疼,指甲早已掐进大腿,脸上勉强僵着笑意:“你姐夫我信得过,别听人乱嚼舌头根子,那梅子我见过,她跟你姐夫是同乡,走得比其他同事近一点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小表妹做个鬼脸,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许贺做的绿豆糕上。

小表妹告辞后,许贺才发现掌心都是汗,人虚脱得摇摇欲坠,原来,这就是陈非近来痛苦和挣扎的根源。

3

这天早上,陈非临出门时随口说中午有个同事的喜宴,让许贺自己弄饭吃,别亏了身体。

中午时分,许贺穿着孕妇裙盘着发,利索地出现在喜宴上,陈非一怔:“你怎么来了?”许贺一扬手里的婴儿用品:“我上周预定的宝宝的卫生衣、小毯子到货了,专卖店就在这家酒店附近,我顺道就过来了。”

许贺被安排在女宾席上,同席的人都是陈非单位的年轻女同事,个个称呼她嫂子,唯有梅子没说话只朝她颌首一笑。席间,陈非过来嘱咐:“许贺有身孕在身,你们这些疯丫头可别劝她酒,不然我唯你们是问。”众人起哄,让陈非代喝,一杯,两杯,三杯,不胜酒力的陈非很快红了脸,轮到梅子,她端起满满一大杯,朝陈非递了个眼色,陈非一饮而尽,所有人都赞他好酒量,只有许贺看到,梅子悄悄把杯中酒换成苏打水。凭着与陈非多年的相知和默契,她笃定他和梅子还只是暧昧,她如果拿捏不好分寸,他们的暧昧就会燃烧成一场爱火。

在电梯口,许贺“偶然”地遇上梅子,热情地攀谈:“梅子,你很像年轻时的我,呵呵,别被我现在的样子吓到,我还真想有个妹妹。”梅子淡淡地“哦”了一声,不卑不亢,不远不近。许贺接着说:“听陈非说你跟他是同乡,一个人打拼很辛苦吧,给我你的手机号,我做了好吃的喊你来家里。”梅子眼中燃起两簇小火苗,陈非这名字就是点燃火苗的火种。

几天后,许贺拨通梅子手机,以不容推脱的口气相约在商场门口见面。她和梅子在外人眼里俨然一对姐妹,她让梅子帮着她选鞋子挑护肤品,走得乏了到商场顶楼饮品屋点了饮料小坐,隔条走廊是一家宝宝游泳馆,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小宝贝们在水中嬉戏。突然,一个宝宝呛了口水,宝宝妈妈飞速抱起水淋淋的宝宝安抚,受了惊吓的的宝宝像个小螃蟹手脚乱扒拉,妈妈的外衣下摆被撩起,松弛微凸的小腹中央纠结着一条十公分左右的狰狞剖腹产疤痕,梅子手中的咖啡匙跌落杯中,褐色液体溅到了桌上。

许贺感叹:“妹妹,医生说我的胎位不太正,恐怕我也会在肚子上留下这么一条丑陋的疤痕,做女人谁不想永远美丽,可爱他就得心甘情愿地为他煮饭洗衣生孩子,还要永远包容他的过错。”梅子沉吟半晌,端起面前咖啡,像吞中药一样吞下去,再也无话。

4

怀孕九个月的许贺胖成了一只“球”,走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躺下后不拽着东西根本起不来,日益壮大的子宫压迫着膀胱使她不停往卫生间跑,上次孕检有点缺钙,她就炖大骨汤、买海产品,什么有营养吃什么,全然不顾腋下、腹部和大腿根增加的妊娠纹。

与此同时,陈非回家的时间早了,呆在家里的时间长了,偶尔还是一个人发呆,或者望着雨蒙蒙的窗外轻轻叹息。许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要帮陈非一把,帮他抽离跟梅子那段迷失的感情,帮他回家。

周日中午,陈非正在家做维修工,外出购物的许贺回来了,跟她一起进门的还有梅子!陈非差点问走了嘴:“你们,你们怎么在一起?”许贺反问:“我们怎么就不能在一起。我今天去菜市场买到了很新鲜的竹节虾,咱们内陆城市不容易遇上这么新鲜的虾,想到梅子和你都是在海边长大的,一定要拉她过来尝尝鲜。”许贺这么说是为梅子开脱,当梅子接到许贺的邀约,口中虽然连连谢绝,但雾蒙蒙的眸子和紧紧抿着的唇角都泄漏了她的心事,哪个女人不好奇地想看看心爱男人的另一面,他的家居生活很有可能就是她的未来。梅子垂着睫毛开口:“如果不方便的话,那我先告辞。”许贺道:“我是这个家的女主人,我请的客人当然受欢迎。”

陈非有些仓皇,他穿着一套半旧的睡衣裤,裤脚磨得有些脱线,刚才一直在修漏水马桶弄得一身异味两手污渍,因为不用上班胡茬没刮、乱发没梳,这些会不会吓着梅子?一直以来她只看到自己精装版的一面,从而带着崇拜、痴迷地追随,他不敢想象一旦自己打呼噜、搓脚丫、爆粗口等丑陋的一面暴露在这个似乎在做梦的女孩面前,会是怎样难堪尴尬的局面。他赶紧“逃”回卧室换了套见客衣服。

这顿午饭异常丰盛,三个人吃的是各怀心事。突然,许贺腹部阵阵发紧发硬,痉挛着疼痛,腰部酸沉下坠,她抓住陈非的手:“老公,我是不是要生了?”陈非大惊失色,简单粗暴地命令梅子:“你还愣着干嘛,赶紧把门口那个大旅行包背上,那是住院要用的东西,跟我走!”陈非抱起许贺往门外走,看都没看杵在原地的梅子。

急诊室外,护士喊:“谁是梅子?2号产妇叫你进来。”陈非追问:“护士,你没听错吧,我是2号的老公,我是宝宝的爸爸,我进去才是。”在护士坚持下梅子硬着头皮走进去。许贺只是阵痛,还不到分娩期,在梅子协助下褪去外衣的她身材像个熟透的葫芦,圆滚滚的肚皮薄得像块玉,布满了绽裂的妊娠纹。医生正在做检查前的消毒,明晃晃、冷冰冰的手术器械摆在一旁,梅子捂住嘴巴,别过头去。护士不满道:“有什么好怕的,女人早晚都得受这么一遭罪。”许贺安慰她:“妹妹别怕,如果说爱情是展示两个人的靓丽和美好,那婚姻就是包容彼此的劣迹和丑陋。陈非小腿上有一条疤,我们恋爱时出游遇到车祸,他用身体抵挡了我将要受到的伤害,我当然愿意为他丑陋这一回。”

梅子蹲下身去,呜咽起来,她这才懂得什么是真爱,她知道自己是时候远离他们了,永远离开。

5

三天后,陈非推着许贺进产房,他们要一起迎接小宝宝的降临。

陈非神色凝重道:“贺,我有件事想现在跟你说清楚,梅子太像当年的你,我从没想过要伤害你,我只是一时鬼迷心窍……”许贺打断他的话:“过去的事别提了,你别跟着我进去,我那会儿的样子太丑,不想吓到你。”陈非攥紧她的手:“不,你在我眼里永远是最美的,我自惭形秽。”

篇8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大多数夫妻的美好期望。但是,世事难料,而且,正如网友们所言:“这世界年轻时愿意陪男人吃苦的女人和年老时愿意陪女人享福的人都不多”。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心态下,不少人又开始关注起“爱情保险”。

爱情保险初阶:联合人寿计划

许多人寿保险公司早就注意到了年轻夫妇们“保障爱情”的情感需求,特别订制了几款可以由夫妇双方共同购买的“联合人寿计划”。包括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中德安联(原安联大众)的“美满婚姻见证计划”,平安人寿的“世纪同祥”、太平人寿的“情系今生”计划等。

这些计划的卖点就在于夫妻俩只需要购买一份保单,共同支付保费,就可以双双成为被保险人,同时两人都有受益权。这些险种不仅具备两全或终身的人寿保障,还可以在这些“爱情保障计划”之后选择住院补贴、女性疾病、医疗费用等附加险。

此外,这种在爱的名义下,夫妻双方联合投保的人寿保险计划,比起两人分别投保,在保费上有一定的优惠之处。综合来看,在相同条件下(保额、保险期限、交费期限等相同),夫妻双方联合人寿保单所需的保费,大约为两个保险人单独投保的60%。

对于经济能力较强的夫妇来说,选择这样的保障计划是可行的,可以体现双方之间的关爱、责任和承诺。

但要上这样的“爱情保险”,必须是具有法律关系的夫妻。原因在于,这些联合人寿形式的“爱情保障计划”,夫妻双方是互为被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即一张保单夫妻共保。而保险法规定这“两个人”必须具备“可保利益”。照此条件,那些未婚情侣无法凭恋爱关系就购买此类保险,只有在领取结婚证后才可以上“爱情保险”。

爱情保险中阶:防“小三”保险

前段时间,阳光人寿推出一款“爱你一生婚姻两全保险A款” 与“附加爱你一生年金保险(万能型)”,在网上被热议为“防小三保险”。

这一保险产品的投保人必须是丈夫,受益人必须是妻子。在保单签订之初,夫妻双方约定好保单的权益划分比例,分为60%、80%、100%三个档次,妻子在退保、减保、部分领取时将获得上述权益份额,丈夫获得剩余的部分。

由此看来,在此权益约定的保护下,妻子将至少获得60%的相应权益,最高可达100%。如果丈夫一开始选择将权益百分之百归妻子所有,那么即便离婚,保单利益也将全部由妻子享有。因此市场上有人戏称该保险为“防小三保险”。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类婚姻保险产品比较有创意,可以给家庭带来更多保障和安全感,但也有人认为它并不能从实质上给婚姻“保鲜”,只是个噱头。

保险专家表示,这所谓“婚姻保险”或“防小三保险”,不过是一份受益人是妻子的普通寿险,特殊之处在于一旦离婚,退保的那部分资金只能支付给妻子,而且这类保险只是在丈夫买给妻子的时候才有意义,如果是妻子自己购买,就和买一份普通的保险没有任何差别。

保险专家表示,“这些保险实质都是蕴含美好祝福、具有理财分红和意外保障功能的人身保险,或者说,是穿上婚姻‘马甲’的综合保险。”

爱情保险高阶:为妻子增加重疾保障

近期,阳光人寿又推出了一款“爱你一生婚姻两全保险B款”及“附加关爱多重大疾病保险”,本刊记者查看条款后发现,这一保险组合与之前的“防小三保险”寿险保障责任上相似,但多了一块重疾保障责任,妻子除了可以获得多达9种的轻症重疾赔付和30种重大疾病赔付外,还可以享有二次癌症赔付。

国外“爱情保险”形式更多

国外的此类“爱情保险”起步较早,形式也比较多样化。

比如,国外有一些爱情保险类似于信用保证保险。当义务人不履约而使权利人遭受损失,由保险公司提供经济补偿,也就是说,外国的“爱情保险”更多是赔偿离婚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不是给一定时期内不离婚的夫妇提供礼金。

英国的一种“爱情保险”内容是,每对夫妇每月交5英镑,自保险之日起和睦相处25年,可领到5000英镑的保险金;如果经调解无效离婚,被遗弃一方可获3000英镑。瑞典的一些爱情保障计划也类似。

篇9

林语堂一生曾有过三段恋情,与赖柏英的初恋,对陈锦端的痴恋,以及和廖翠凤的婚姻。初恋由于年少青涩而唯美朦胧,与陈锦端虽是两情相悦,却终因陈父的反对而成悲剧,可在林语堂心灵最深处,锦端永远占一个位置,这无疑就是他的“点心”。而“饭”则就是与他携手走过近六十个春秋冬夏的爱妻廖翠凤。

林语堂与陈锦端初识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陈锦端是他一个同窗的妹妹,美丽、优雅,还画得一手好画,他一见她就着了魔。而林语堂一表人才,他的不凡谈吐自然也深深吸引着陈锦端,两人很快双双坠入爱河。

然而,陈锦端出身名门,父亲陈天恩觉得林语堂的家境太过清苦,林语堂就这样被阻隔在相思的门外,痛苦得寝食难安。陈天恩得知后,有些过意不去,便将自己的邻居、钱庄老板廖悦发的二小姐廖翠凤介绍给林语堂。廖翠凤慕名林语堂已久,她心里自然一千个愿意。廖翠凤的母亲却有异议,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坚决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这话传到林语堂耳朵里,让他很感动,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1919年1月9日,二十五岁的林语堂与二十四岁的廖翠凤宣布结婚。婚后不久,林语堂带着妻子到了美国,两人在波士顿租了两间房,开始了留学中的婚姻生活。

后来他们回国,北大聘他为英文系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师。林语堂把家安置在了一个小四合院里,简单又温馨。他负责赚钱,翠凤负责料理家务,女儿乖巧可爱,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接着,聘请他做了研究院的英文编辑,林语堂又来到上海,他们正式在上海安家落户。

这时,陈锦端已经学成回国,在上海中西女塾教美术,求婚的人踏破了陈家门槛,锦端却不为所动,因为她心里还装着林语堂。翠凤善解人意,主动请锦端来家里做客。每次锦端要来,林语堂都十分紧张,坐立不安。女儿不解,就问妈妈,翠凤笑着说:“爸爸曾喜欢过你锦端姨。”

锦端眼见林语堂一家人其乐融融,林语堂已习惯了翠凤的精心照料,享受着安逸的婚姻生活,她终于决定结婚,在三十二岁时嫁给了厦门大学教授方锡畴。

生活中,如果廖翠凤生气了,林语堂便保持沉默,他的绝招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他认为夫妻吵嘴,无非是意见不同,在气头上多说一句都是废话,徒然增添摩擦,毫无益处。林语堂曾经说过:“只有苦中作乐的回忆,才是最甜蜜的回忆。”他们即使穷得没有钱去看一场电影,也可以去图书馆借回一叠书,俩人守着一盏灯相对夜读,其乐融融。

林语堂婚后一直对陈锦端念念不忘。平时画画,他总是要让画中的女子留着长发,再用一个宽长的夹子将头发夹在身后。女儿问他:“您为何老是画这样的发型?”林语堂抚摸着画纸上的人像,目光开始变得迷茫,说:“初见你锦端姨的时候,她的头发就是这样梳的!”在林语堂的心目中,锦端就是美的化身。

晚年的林语堂住在香港,病魔缠身,靠着轮椅活动。一天,陈锦端的嫂子登门拜访,林语堂关切地问起多年没有音信的恋人的情况,听说陈锦端还住在厦门时,他的眼睛忽地一亮,高兴地说:“你告诉她,我要去看她!”廖翠凤当然知道林语堂的心,但她并不吃醋和嫉妒。他们之间,一直彼此信赖,廖翠凤相信他。当很多文化名人抛弃旧家庭的发妻,另找时髦的知识女性时,翠凤也担心丈夫会喜新厌旧,林语堂就安慰她:“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文人身上总有诸多怪癖,名气如林语堂者更有甚之,但翠凤总能应对自如。翠凤一生都在纵容丈夫,不曾阻拦他前进的脚步。他们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互相体贴和关心,堪称夫妻中的典范。

有人问他们半个世纪“金玉缘”的秘诀,老夫妇抢着说,只有两个字,“给”与“受”――尽量多地给予对方,而不计较对方付出多少。

篇10

我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一段不该发生的婚外情。其实连我自己都想不到,一向传统且痛恨男人拈花惹草的我居然会在这样一个夏季出了轨。

我的情人是一个8岁男孩的父亲,一个32岁女人的丈夫,也是我的前一任上司。

在相处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一直保持一种上下级关系,公司没多大发展,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越来越不景气。正在这时,他突然辞职自己去开公司了,而在他走后没多久,我亦到一家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担任总监。虽然不在一家公司做事,但我们从未断过联系,我关心着他公司每一步的发展。

八月的一天,快要下班时,他打来电话,说晚上有事要与我商量,我们约在绿荫阁咖啡屋。这天晚上他要我帮他设计一个广告,虽然我不是学设计出身,但创意绝对不差。他那天晚上似乎很开心,让我坐在摩托车后面沿着江边奔驰。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搏杀,他希望有一天能与我分享成功的喜悦,如果失败,他将退隐江湖。我们两个人站在星海音乐厅台阶上,他突然很忘情地吻了我,而我也才发现早在两年前第一次见面时就已经爱上了他。

后来的日子是最快乐也是最痛苦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该发生的事很自然地发生在我们之间。现在我才明白,虽然能给人带来愉悦,但实际上,两人有了性关系后,以前存在的友情就再也发展不下去了,特别是对于我们两个已有家庭的人而言,那绝对不是件随便的事。

从那一天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在一起,似乎忘了还有家这回事。一到下班时间,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到他公司,待他的员工走了之后,我们不禁相拥在一起。他千百遍地说:“你不要离开我,我们一生一世在一起。”每当这种时刻,我都很受感动,我觉得被他爱是一种幸福。

我们甚至想租套房子住在一起,因为在公司太不安全,我们走遍了城里的每一个角落,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房子。可我们不介意,依旧天天在一起,在那一段时间,我的工作热情少了许多,多数时间会想到和他在一起。但这种感觉持续没多久,当我正想着如何离婚与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却发生了变化。

他是每天下午五点钟都要接8岁的独生子放学的。每当我一个人打车回家看到街上和他一样的男人载着孩子时,我总是问自己为什么会爱上这样一个不可能有结果的人?虽然他承诺我们将会在一起,但凭着女人的直觉,我知道我们不会有未来。

我们第一次激烈争吵是在中秋节前,我想中秋节与他一起去海边,想起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心中就激动不已。但他对我说中秋节是他太太的生日,我这才想起他太太叫月,我才明白这个男人不属于我,我为这事跟他吵,但他终于还是为太太过生日去了。于是我明白了他和其他男人没什么不同,到了手的女人是不会去珍惜的,我第一次为我们之间的关系感到后悔。

然而真正的裂痕还在后面。他的公司自开张后就没真正赚过钱,过了9月更惨,公司的员工走得只剩下一个接电话的小姐。他每天都在外面跑,其实我很明白这样是没用的,因为他所的产品根本很难打入成熟的市场,更何况他不是一个好的销售员。但他始终撑着这样一家不赚钱的公司,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做老板,难道我还和你一样去打工。”他说这话的口气很像孔乙己,其实像我这样打工的一个月差不多可以挣到一万块钱,而他每个月也差不多亏这个数。他之所以不肯去打工是因为像他这样年近40又一无所长的人,哪个公司会要?我很想帮他,无奈隔行如隔山,我爱莫能助。但我始终爱他,希望能和他共度难关。可我越来越发现,他不像以前我认识的那个自信、充满朝气的男人,而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他一方面忙着赚钱,另一方面要应付妻儿,终于觉得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