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旅范文
时间:2023-03-22 10:1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球之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在西安开幕,这是继奥运会、世博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盛大国际性盛会。而三菱投影在继上海世博会大放异彩之后,再次作为设备提供商助力西安世园会创意馆,成为西安世园会上一道最瞩目的风景。
创意馆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整个展馆结合码头和周边场地进行设计,建筑布局呈“王”字型,由三翼不规则几何体组成,青铜金属、石材及花园式种植屋面等不同饰面的无规则衔接处理,形成了错落有致、内涵丰富的艺术效果。将展览展示园林园艺、植物花卉的新成果、新产品以及环保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等。
360度投射环形隧道“地球生命之旅”
而由三菱16台最新GU-8800投影机打造的创意360度投射环形隧道“地球生命之旅”便落户其中,游人漫步在环形隧道,仿佛时而奔波于热带雨林之中,有大蟒蛇超你吐着信子,惊险不已。时而漫步于稻穗丰收之地,品尝丰收的喜悦。时而潜入深邃神秘的深海之中,感受鲸鱼在你身边穿梭而过。由于360度投射环形隧道内装有的风力感应器,会根据气流的大小,通过电子投影设备呈现出纷飞的效果,同时搭配高端音响设备,使人如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三大特性 支持360度全方位投影
据三菱电机市场部经理刘伟湘先生介绍,三菱GU-8800隶属于GX-8100系列,是三菱电机目前最高端工程投影机系列产品。GX-8100系列工程投影机拥有多项创新技术和实用功能,具备高画质、长寿命、低噪音三大特性,同时支持创新的360度全方位投影,这也为打造“地球生命之旅”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支持侧面更换灯泡,提供多达五种可更换镜头。同时在更换灯泡以后几乎无亮度衰减,而普通投影机更换灯泡后亮度会衰减20%左右。
三菱GU-8800
三菱GU-8800采用DLP投影技术,具备WUXGA(1920×1200)高分辨率,单灯模式标称亮度为3250流明,双灯模式标称亮度为6500流明,对比度达到2000:1,单灯标准模式灯泡寿命为4000小时,单灯节能模式灯泡寿命长达8000小时,双灯标准模式灯泡寿命为2000小时, 双灯节能模式下灯泡寿命为4000小时。
三菱GU-8800可呈现6500流明超高亮度图像,从而实现了在大型会议室和会议厅中放映高清图像。 三菱GU-8800具有独创的“超分辨率重建技术”,采用三菱独创的高级图像处理算法,分析原始图像的模糊成分,推算原始信号中未包含的高分辨率数据,并进行画质修正,从而实现对人脸等图像的清晰、精细投影。三菱GU-8800还具有画面拼接功能,可以实现多屏图像融合在一起,并将图像与图像之间的拼接缝隙缩至最小,甚至完全重合。这样给大型的体育场馆的投影拼接应用带来了极大便利。
三菱GU-8800可以通过“双投影灯泡”系统和“投影灯泡接力功能”来实现连续长时间投影。使用2个投影灯泡时,通过错开各灯的休息时间实现连续投影,而画面不会消失。另外,使用1个投影灯泡时,通过自动关闭一个投影灯泡切换到另一个投影灯泡的自动备份功能实现连续投影。在单灯模式下,A灯泡停止工作的前1分钟,B灯泡就会自动点亮。假设A灯泡突然因为故障停止工作,15秒钟内,B灯泡也会自动点亮。
篇2
地球追逐者们的又一场盛宴来临了,7月22日的日全食是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全食最长持续时间为6分38.8秒,被称作“世纪日食”。月球的黑影覆盖了亚太的一些地区,印度一家公司推出了“空中日全食”的项目,让那些“日全食追逐者”们乘坐波音737客机飞上高空,通过舷窗观看日食。在国内,兴致勃勃的追逐者们也刻意搭乘刚好经过全食带的航班,让“空中日全食”成为一生的珍贵记忆。
地球追逐者们一直在这个星球上奔波,所有那些自然界的奇观都是他们追逐的对象,无论是日食、流星、风暴,还是喷发的火山和迁徙的鸟群与蝴蝶。他们的身份五花八门,可能是科学家、记者、富翁、工程师或是热衷于寻找刺激的冒险者。他们热爱这些浪漫的追逐,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寻觅,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和无畏,人们才得以从他们的镜头中看到,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是多么瑰丽与伟大。
坐飞机追赶日全食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日全食都是难得一见的。它轮流发生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对于住在一个固定地点的居民来说,平均要300年左右才能遇到一次。所以每当世界上某地发生日全食的时候,许多天好者都将从四面八方赶来,以观测这一难得的景观。
为了多争取一点观测时间,人们开始设法乘坐高速交通工具来追赶日全食――飞机无疑是一项很好的选择。如果用一架高速飞机来追踪月球飞快掠过的阴影,全食的时间就可以被延长。早在1918年,人类便开始使用飞机观测日食,此后坐飞机追赶日食的行动从未停止,所用的机型从小型飞机、客机、运输机一直发展到超音速战斗机。
1973年的“‘协和’追日”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日全食观测行动,天文学家们乘坐一架“协和”飞机穿越非洲上空,以2倍音速的速度追逐着月影,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月影中,那次追日者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达74分钟的日全食。
“协和”客机比战斗机拥有更大的空间和载荷能力来搭载观测者和设备,又有比普通的喷气式客机更快的速度――它的巡航速度达到每小时2150公里,足以跟上月影移动的脚步。
“协和”飞机上的观测者们无疑是幸运的一群人,透过舷窗,他们看到了一幅由大自然创作的超现实主义全景画――“前面一半的世界沐浴在光线昏暗的半影中,后一半则被本影的黑暗所覆盖。月影的边缘缓慢地扫过远处的大地⋯⋯”这样的景象足以震撼人心。
由于月影移动的速度几乎接近两倍音速,而随着“协和”飞机的退役,现在除了军用战斗机外,世界上很少有其他飞机能达到这一速度,所以对于普通的“追日者”来说,想重温1973年“协和”追日的壮举无疑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尽管如此,坐飞机追赶日全食仍然为追日者们所追捧。因为乘飞机追赶仍然比在地面上观测的日全食的时间长,而且能够躲开不佳天气的困扰,完整地观看到整个日全食的过程。而且在飞机上,人们可以在飞机的一侧舷窗观看日食,而从另一边观察到月球在地球表面投下的阴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壮观景象对于每一个追日者来说都是终身难以忘怀的记忆。
风暴捕手
天空阴沉得可怕,灰黑色的云团聚集在一起,就像空中悬挂起了巨大的岩石,马上要狠狠地砸向地面。空气中传来一种猛烈的声响,如同凶猛的军团发出的咆哮,又像是1000台火车在同时轰鸣。凛冽的飓风开始横扫一切,摧毁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物⋯⋯面对这样可怕的场景,你能想到的一定是尽可能地藏起来,把自己躲在地窖、浴缸甚至是冰箱里。
但是,却有这样一群疯狂的家伙,激动无比地跳上小货车,向着风暴来临的方向前进。他们自称“风暴追逐者”,甚至把所有的假日都花在了追踪最大最强的风暴上。
风暴追逐者的先驱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追逐风暴,他们大多生长在北美大陆广袤的平原上,从小就经常看着黑压压的雷雨云压过头顶,并由此对风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汽车在那时就成为追逐风暴的工具,追风族们利用车载收音机来获取气象信息。想当“风暴捕手”无疑是一件危险而艰苦的事――平均要开10天的车才能获得1分钟观察龙卷风的机会。风暴带来的可以高达每小时509公里的惊人风速,垒球大小的冰雹和暴雨也会给追逐者们带来足以致命的状况,曾经有追风族被风暴“吸”出了汽车,然后恶狠狠地甩到了附近人家的屋顶上。被冰雹砸碎车窗玻璃更是家常便饭,有人甚至被从车窗进来的冰雹砸得当场不省人事。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风暴追逐者们的脚步,对于他们来说,“在近距离实际看到龙卷风,就是终极报偿。”美国的埃里克•尼古耶和迈克•霍林西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追风族,多年来他们一直与龙卷风如影随形,一天跋涉数百公里拍下龙卷风千姿百态致命而又壮丽的一面。“一个巨大的烟斗正从云底生成,瞬间变成龙卷风,横穿公路,到了我们前面约100米处。这真的让人很兴奋,就像绝美的景观在你经过的路上穿过。”
拍火山的人
当夏威夷的火山猛烈地喷发,熔化的玄武岩带着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冲进浩瀚的太平洋的时候,帕特里克•科斯特感到兴奋无比,这个疯狂的荷兰工程师热爱的就是捕捉这样壮丽璀璨的场景――橙红色炙热的岩浆如同一支巨大的画笔,在恣意地书写着地球的力量。
而这一切无疑是极度危险的,即使是钠碳酸岩熔岩喷发时的温度也在530摄氏度左右――这种温度大约只有常见的玄武岩熔岩流的一半,但喷发时四溅的熔岩滴也足以轻易烧穿棉质的跳伞衣,就像烟头烧穿尼龙布一样。火山学家们常常穿着镀银耐热服,而帕特里克•科斯特的唯一保护措施只是戴一个防毒面具以保护肺部免遭有毒气体的侵害。他认为“比昂贵的装备更重要的是充分的准备和尊敬的态度”。在过去的10年里,这个40岁的“火山人”环游世界,四处寻找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每次靠近火山口之前他会喝掉8升水来防止脱水,而且一路小心谨慎。“这种环境之下经常有意外,如果在错误的时间站在错误的地点,我就完蛋了。”为了第一时间拍下火山爆发的景象,帕特里克•科斯特甚至曾经睡在一个冒烟的火山口的旁边,他求婚的地点也是在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锥的斜坡上,而为了不错过一次火山喷发,他还重新安排了蜜月旅行。
尽管在普通人眼里这简直就是在玩命,但像帕特里克•科斯特这样的“火山人”却并不因此畏惧不前,他们坚信,只有靠得最近,才能一睹地球创造的这种美景的真实面貌。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爬上了火山活跃的喷隘道旁的岩峰,这种尖锐而陡峭的碎屑堆脆弱而极不稳定,异常危险。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群人的勇敢和无畏,我们才能从他们的镜头中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所拥有的伟力。
和帝王蝶一起飞
追逐自然界的奇景并不一定要在火山口玩命或是驾车向着风暴中心冲击,它也可以是一件很浪漫很温情的事――比如和数百万只斑斓的蝴蝶一起飞翔,越过遥遥的迁徙之路。
这也许是这个星球上最蔚为壮观的长距离飞行了,每年秋天,原本栖身在加拿大东部的数以百万计的帝王蝶,将展开向南迁移至墨西哥中部山区的旅程,以确保在较温暖的环境下度过冬季,然后再返回加拿大。没有一只帝王蝶可以全程参与这样一个漫长迁徙的全过程。在从墨西哥飞回加拿大的路程中,帝王蝶要经过三至四代的繁衍。
由于非法的森林伐木,帝王蝶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一位墨西哥的百万富翁对此感到非常痛心,这位名叫古铁雷斯的环保先锋决定和帝王蝶同飞,一起完成70多天、4800公里的长途迁徙。从加拿大的原野到墨西哥中部的蝴蝶谷,他和摄影师驾驶一架绘有帝王蝶的橘、黑、白三色翅膀图案的超轻型飞机全程跟踪帝王蝶,并记录下这浪漫而又艰辛的远征。
篇3
穿越历史回到过去是很多人的梦想。虽然按目前的科学水平,实现这些还是天方夜谭,不过最近一家名为“另一个地球”的趣味网站倒是可以从侧面实现“回到过去”的效果。它利用Google地球技术,在浏览器中同时呈现两个地球仪,通过调节时间轴,让用户回到过去,通过实景再现因灾难而毁灭的遗迹,由于城市变迁而消失的旧居等等。
在浏览器中打开“另一个地球”网站(省略/),首次使用需安装Google地球插件(如图1)。下载并在线安装后,按提示重新加载当前页面,之后即可看到在浏览器的左右两个视图中分别显示了两个Google地球仪(如图2)。默认状态下能够自由地同步旋转、缩放大小、调整角度/高度/方位/倾斜角等。
除了Google地图常规的方向、高度调节面板之外,通过左上角的“Control Panel”(控制台),可以更为精细地操控地球仪。展开“Earth extras”项目,可分别在“left Earth overlays”与“right Earth overlays”下拉列表中勾选左、右侧地图中需要显示的图层,例如边界、3D建筑物、道路、地形等。在“synchronize camera movement”项目中可设定左、右两个地球仪的同步方式,包括“altitudes”(海拔高度)、“headings”(方向)、“latitudes and longitudes”(经纬度)与“tilts”(倾斜角度)。在“copy camera coordinates”项目中,可选择是否复制左右两个地图的同步动作,包括高度、方向、经纬度等。
如果要拉近摄像机定位于目标地点,可在“search”项中搜索(如图3),支持左、右地图分别定位。执行搜索操作后,将自动切换到该地。如在两个地图上同时定位北京钟鼓楼广场,再将左侧地图的时间轴拖拽到2003年,而右侧地图则保持默认的最新卫星图时间点(如图4),即可直观了解近几年钟楼广场的设施重建等显著变化。
在地标定位过程中,如果用户不小心将当前视角切走了,可通过控制台中“undo/redo and URL link”项目的“undo/redo”功能来一键还原。若要把前位置的年代变化分享给他人,可点击“create link”按钮,将目前的地图对比创建一个网址,发送给被分享者即可。
篇4
巧克力新奇之旅
第1站:美国纽约 巧克力SPA
别以为巧克力只可以从味觉上让人感觉甜蜜的滋味,其实还能让身体得到甜蜜的滋润。当深褐色液体轻轻流淌过你的面颊、身体,你会被巧克力那特有的香气包围着,一直甜到心坎里去。如今,世界各地都在掀起一股新潮流:用巧克力做Spa。
在美国纽约,许多高档Spa中心都推出了巧克力奶酪Spa和可可泡泡浴,因为“巧克力Spa”不仅在文字上能吸引求新的顾客,它对女士还有着保健、味觉与视觉的诱惑。在那里,只需要支付200多美元,就可享受约3个小时的巧克力Spa组合,纵情沉浸于巧克力的世界。
在巧克力按摩之前,专业按摩师会指导你浸泡在按摩池中,进行色香味俱全的巧克力浴,浸泡5至10分钟后冲洗,再用巧克力给全身肌肤进行去角质美容,服务人员为你将巧克力浆涂满全身,让身体每一寸肌肤都充分享受到巧克力的疗效。将名牌巧克力铺满全身的那种感觉就像在身上铺了一层金箔。而你还可选择巧克力按摩或巧克力面膜,让巧克力为肌肤进行最深层的甜蜜滋润。
第2站:巴黎老佛爷 巧克力套房
今天,巧克力除了用来品尝,还能用作服装和家居的装饰材料。声名显赫的国际时装设计师、香奈儿的创意总监老佛爷Karl Lagerfeld就没错过这样的新鲜尝试。Karl非常喜欢巧克力,却因为身体状况不能吃,所以他选择用巧克力设计一个美妙的空间,来享受其中的另类甜蜜。他与冰激凌品牌Magnum(梦龙)在巴黎联手打造的酒店套房,就足足用了10.5吨的比利时巧克力建造。
房间里的一切皆由巧克力打造。巧克力椅子、巧克力地毯、巧克力桌子、以及白巧克力制成的床单。巧克力套房的点睛之笔则在床上,一个用巧克力制作的Baptiste Giabiconi!Baptiste Giabiconi是法国超级名模,被Karl Lagerfeld视为缪斯,经常出现在Chanel的秀场上,并且在该品牌2011春夏广告里担任主角。这个真人大小的巧克力雕像,只穿一条内裤,斜倚在床垫上。
巧克力溯源之旅
第3站:德国科隆 科隆巧克力博物馆
要了解巧克力的前世今生,不妨去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博物馆――科隆巧克力博物馆―探究竟。科隆是德国的巧克力之都,从科隆大教堂出来沿着莱茵可走一段路,你就会发现这座1993年建立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博物馆正位于现代化的船型建筑中。
对于爱吃甜食的人们来说,参观这座拥有4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和大约2000件展品的巧克力博物馆真是一次非凡体验。一进入博物馆,人们就会被弥散在身边的、温暖的巧克力香味所征服,并畅游巧克力文化三千年的历史。可可豆的故乡,种植以及丰收都通过图片被记录下来。人们可以进入热带房来亲身体验热带的气候。
在博物馆的顶端是整座博物馆的核心:巧克力生产车间。在两层的展区,人们可以看到块状巧克力、夹心巧克力和各种形状的空心巧克力是如何制造出来的。门厅那里有一个3米高的巧克力喷泉,参观者可以拿华夫饼干浸在里面,来品尝这棕色的美味。在这个博物馆里,人们不仅仅能通过视觉,更能通过嗅觉,味觉和触觉来领略和体会展览的主题。
第4站:济州岛 巧克力博物馆
济州岛西归浦市内的巧克力博物馆是继德国科隆之后,规模居世界第二位的巧克力主题博物馆。在风景如画的济州岛,博物馆整体采用因济州奇妙的自然环境和常年累月的火山运动而生成的火山岩建成,造型融入了欧洲风格,看起来像一座异国的古堡。
博物馆入口矗立着造型可爱的“可可神”,给远方的来客们献上一份甜蜜之感。博物馆地下有1层,地上有3层,分别有主展示馆、影像室、咖啡馆、工作室、巧克力卖场等场所。虽然展示有巧克力的历史、关于巧克力的各种常识的展示场也非常有趣,但最受人们欢迎的还是可以参观和制作巧克力的工作室。完成的巧克力作品,游客既可品尝,也可购买后带走。
在巧克力博物馆内巧克力味道的殿堂(Real Chocolate Place)中,可以品尝到像“Chateau Chocolat(巧克力胶囊)”之类如梦幻般甜美的手工巧克力。其中的综合性文化空间“Chateau Chocolat”巧克力店,则不仅在博物馆中有分店,在韩国首尔的景富宫、狎鸥亭,梨泰院、昌德宫等地,以及江原道的襄阳也开有分店。
第5站:比利时布鲁日 巧克力博物馆
比利时全国拥有12座巧克力工厂、16座巧克力博物馆、2100多家巧克力商店,堪称巧克力爱好者的天堂。虽然巧克力店遍布布鲁塞尔的大街小巷,但比利时的巧克力博物馆却不在首都,而在美丽的小城――布鲁日。
从布鲁塞尔坐火车到第二大城市布鲁日不过1小时的行程,在这个城市水巷纵横、号称北方威尼斯的城市中,嗜甜者的选择很多。这里既有皇家特别御用的四大品牌GODIVA、GALLER、MARY、COTEDOR、也有平民巧克力,譬如专为喝咖啡而诞生的巧克力“cafe Tasse”,将巧克力做成蜜饯甜点的“Neuhau”以及发迹于地铁站、专为最后1分钟才想起还没准备礼品的毛头小伙而设的“Leonidas”。
布鲁日的巧克力博物馆,则除了巧克力文化的展示,还有现场制作参观。博物馆里面是恒温的,为的是防止巧克力融化,因为展品几乎全部是用巧克力制作。这里工作人员不仅向游客解释比利时巧克力的奥秘,还会耐心地手把手教你如何品尝巧克力。最令人心动的还有悬浮在巧克力生产车间上的天桥,站在那里,从工人们烘烤可可豆到碾磨,精炼到巧克力新鲜出炉的过程尽收眼底,让人目不转睛。
巧克力制作之旅
第6站:墨西哥城 雀巢巧克力工厂
古代的中美洲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巧克力制造者,从那时起墨西哥人就一直在生产巧克力。如今在墨西哥,居民们将巧克力视作他们文化的一部分,而在游客看来,在墨西哥要想穿过一条街而不被提供任何形式的巧克力简直是不可能的。
雀巢巧克力厂则坐落在墨西哥城的Paseo Tollocan,并沿高速公路修建了一个长300米的正面以及一条内部通道,使参观者能够看到他们喜爱的巧克力是如何生产的。工厂建筑呈现出一种对孩子具有启发作用的有趣折叠形状,如同一只手工折叠的纸鸟,或者是一艘太空船。一个634平方米的空间容纳了主入口,在孩子们一进入这个有趣且令人惊奇的空间后,他们就会享受到愉快的体验,并开始他们的巧克力工厂之旅。另外,游戏区、接待区和剧院以及商店和通往老厂的隧道为孩子们创造了体验的经历。
第7站:塔斯马尼亚岛 Anvers巧克力工厂
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最南端的一个岛屿,这是一个未经人工雕琢且集中了自然界最难得美景的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因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而成为“世界尽头”的地方,巧克力依然是自然馈赠人类的最佳美味之选。
Anvers巧克力工厂位于塔斯马尼亚德文港南部的拉特罗布。这间工厂以制造手工比利时巧克力而著称,二十年前,当比利时人lgor Van Gerwen来到拉特罗布后,便发现塔斯马尼亚的奶油和黄油有世界上最醇厚风味,非常适合制作夹心巧克力和乳脂奶糖,于是这座巧克力工厂便应运而生。
Anvers巧克力工厂坐落在1.12公顷的绿荫花园上,所在地原为建于1931年的Wyndarra别墅,是一幢带有奥地利风格的加州式别墅。其中你可以观赏巧克力制作过程及相关收藏品,并试吃各式甜美巧克力。当然也可以在这里的餐吧享用法式早餐、塔斯马尼亚简便午餐及下午茶,在世界最纯净的海域中感受巧克力的甜蜜与温馨。
第8站:美国Hershey镇好时镇
美国小镇Hershey被称为“世界上最甜蜜的地方”。该小镇原本名为DenyChurch,1906年,好时(Hershey)巧克力风靡世界,小镇就被改名为好时镇。
篇5
大约300秒,这是地震波从汶川传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震晕所需要的时间。让陈学忠心情最复杂的是,在2002年的《国际地震动态》和2007年的《地震》上,他都发表过论文,通过计算预测了这次地震的到来。
从汶川到北京
大约6秒,从汶川出发的强大地震波传到离震中最近的成都地震台;大约180秒后,位于北京的中国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楼里的地震台也接收到了波动。不久,清醒过来的陈学忠下楼到北京台网中心了解这次地震的情况。对这次地震测定的初步结果是:地点在四川汶川,震级为7.6级。15点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把这个从地震局得来的消息通过电视信号传到全国各地。
6天后,中国地震局消息,把地震级别修订为8.0级,并解释说:这是综合了全球的地震台网数据重新计算出来的结果。陈学忠说,“我们现在的震级测定误差大概在0.2级上下,8.0也算是在误差范围内。当时我们测出来的是7.6级,在江苏、福建测出来的是8点多。”
在首都圈地区,这样的地震台有107个。中国地震局把全国划分成西南、华北、东南沿海和西北等4个地震预报研究区域。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其他在北京的研究机构一样,主要负责华北地区的地震研究与预测。
在汶川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到达北京之前,这次地震的预测信息已经传播了至少6年,文字信息甚至通过学术的渠道传达到北。
每年1月和6月的地震趋势判定会,陈学忠所在的研究所都会给地震局提供一个趋势判定研究报告。陈学忠确认,他对于四川地区的地震预测曾经写入研究所2004年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陈学忠先后两次在正规的学术刊物上成文的预测是,2002年的论文预测四川地区将有7级以上地震,2007年的论文预测中国大陆将在2008年有7级以上地震。
比陈学忠的论文在互联网上流传得更早、被删得更多的是陕西师范大学龙小霞等人2006年在《灾害学》上发表的论文,预测2008年左右川滇地区将发生6.7级以上的地震。
这些预测可信吗?谣言与预测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十几公里的距离
地震就是地球动了一下,地球在每年要动大概500万下。某些动物可以感知到地震前的次声波,或者感知到地下水热量的增加,与历史数据分析相比,似乎更能接近十多公里之下的信息源。但复杂的自然环境使热量等数据的变化让人说不清楚。“地球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我们需要用一种生命观来看待地球。”预测到地震的陈学忠严肃地说,“我做了这个多年,没有找到一个让我觉得可靠的预测方法。”
在陈学忠看来,“震源的地方还是监测不到。气象地温监测大概能到地下3米左右。要是在地温方面能再往深一点,那怕是一公里,也会好得多”。在这些测不准的情况下,与震源离得最远的历史数据分析变成了最科学的预测。
真信息假信息
2002年的论文是陈学忠的常规性研究。每次回老家,“同学都问四川的地震形势怎么样,四川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地震。”陈学忠发现,四川7级以上地震最长的间隔时间是34年。从1976年到2002年已经是26年,接近最大时间间隔,处于非常缺失强震的状态。刚好不久前昆仑山发生了8级地震,陈学忠把两个因素联系起来,“四川发生地震前,周围都有一个大地震。时间周期和动力条件两条因素加起来就更让我坚信四川地区地震的临近。”
篇6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构造控矿 福建邱村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15-2
福建省邱村金矿床位于永泰—德化晚侏罗世火山喷发带西北缘与东华—大铭火山基底隆起带接触部位,受杨梅—东华北东向断裂带控制,产于北东向华山上—前洋金矿成矿带南西端(图1)。从1998年6月矿山开始投产,至今已累计产金量超过6吨。但随着2009年矿山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源不足矛盾日显突出。因此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对矿区下一步找矿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矿床地质特征
1.1矿区地质特征
1.1.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常林组及南园组第二段。(图2)
侏罗系上统常林组(J3c2):主要分布于矿区红土山至前洋一带,岩性以灰白—灰黄色凝灰质含砾砂岩为主,夹石英砂岩、细砂岩等。因后期构造热液叠加,岩石普遍具蚀变。
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J3n2):主要分布于矿区仙公寨往北东方向,与下伏长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细砂岩,局部夹紫红色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矿区内该地层普遍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及绿泥石化,为金矿重要赋矿地层。
1.1.2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表现为多期次、多阶段等特点。根据其与金矿关系,分成成矿期前、成矿期及成矿期后断裂。
1.1.2.1成矿期前断裂
矿区已查明成矿期前断裂主要有F10。该断裂长约3000m,宽2-5m,斜穿整个矿区。断裂总体走向北东40-50°,倾角45-55°,断裂性质为压扭性。断裂带内岩石破碎强烈,呈角砾、泥状,同时沿断裂破碎带还发育较强的黄铁矿化、硅化、方解石化、绿泥石化、叶蜡石化及金矿化,局部见金矿体,为矿区主要导矿构造。
1.1.2.2成矿期断裂
矿区成矿区断裂主要有三组,即北东向压扭性脆断裂(F1-F8),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F11、F13、F14、F22、F24),近南北向压扭性断裂(F41、F42)。矿区金矿体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
1.1.2.3成矿期后断裂
目前矿区已查明成矿期后断裂3条(F301、F302、F303)。成矿期后断裂对矿脉(体)有一定的错动,但错距不大。
1.1.3岩浆岩
矿区内主要出露有燕山早期花岗斑岩(γδπ)及燕山晚期闪长玢岩(δυ),其中以闪长玢岩为主,且与矿体关系密切。
早期花岗斑岩(γδπ),主要沿北东20°~ 35°方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65°~ 80°,分布在红土山—大沟一带,厚度15—20m。出露长度约350m。
燕山晚期闪长玢岩,是矿区主要侵入岩,与矿体关系密切,常呈透镜状、细脉状岩脉产出,厚度0.5m—5m不等,长度几百米至几米,走向沿北东50°—60°方向展布,倾角45°—81°。根据工程控制研究,可分为成矿前闪长玢岩和成矿期闪长玢岩,成矿前闪长玢岩常沿北东向、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未见金矿化;成矿期闪长玢岩常沿北东向、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常与金矿化相伴生,并成为矿体的顶底板。
1.2矿体特征
1.2.1金矿体形态、产状
矿区金矿床由100多个大小矿体组成,矿体大部分产于南园组第二段(J3n2),小部分产于常林组上段(J3c)。主要受北东、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与断裂构造平行产出,且构造交汇复合部位,往往会形成厚大金矿体。单矿体倾向上小于走向,矿体多呈囊状、透镜体状、扁豆状等。其中11号矿体由F11断裂控制,倾向155°—170°,倾角55-69°,矿体规模较大,呈大透镜体状,出露最高标高910m,控制最低标高712m,矿体走向长300m,控制最大斜深225m,矿体厚2-30m,金品位在1.50—2.50×10-6之间,最高品位为13.70×10-6。
1.2.2矿石矿物与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组成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少量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及长石。黄铁矿为主要金属矿物,是金的载体,黄铁矿属中细粒侵染状,根据统计粒度主要在0.15-0.056mm之间。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至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构造以侵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为主。
1.2.3金的赋存状态
矿区金矿物种类单一,金的成色大致在500-600‰,含金量偏低,通过镜下对金颗粒的统计,发现矿石中金颗粒主要为粒状、麦状,少部分为叶片状,针线状极少。本矿床金为主(54.31‰),微粒金次之(占37.57‰),中细粒(占8.12‰),金矿物主要嵌布在黄铁矿中或裂隙间,含金量达92.52‰,包裹在脉石中的金仅占2.01‰,裂隙金在黄铁矿裂隙中占42.37‰,粒间金在黄铁矿粒间占3.94‰;黄铁矿与脉石粒间占4.10‰,黄铁矿与闪锌矿粒间占1.24‰,黄铁矿与黄铜矿粒间占0.13‰。
1.2.4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及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矿区的蚀变特点,矿区围岩可分为早期面状蚀变和晚期线状蚀变2种类型。早期面状蚀变较弱,呈面型分布,主要以鳞片状绢云母集合体为主,交代岩石中的胶结物与主矿物,黄铁矿化较少,基本保留原岩结构、构造,一般不会形成工业矿体。晚期蚀变主要呈线状分布,主要见于断裂及两侧,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为主,对原岩的改造通常取决于原岩中裂隙或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同时在两组构造交汇部位或闪长玢岩侵入部位,常伴生有金矿体及富矿包。
1.3矿床成因
1.3.1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矿区物探成果,矿区变质基底埋藏较浅,该变质基底中元古界麻原群底层金背景较高,在后期火山-次火山热液作用下,使该地层中金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成矿部位富集成矿。
1.3.2成矿温度
本矿床缺少直接测量温度的数据,但从相邻双旗山、肖板金矿以及本矿床围岩蚀变可间接推测,双旗山金矿主成矿阶段温度为200~300。C(刘连登,1999),肖板金矿成矿温度106~295。C,主要成矿温度在180~249。C(黄春鹏,1993)。邱村金矿从矿山生产及勘探研究表明,金矿体及围岩蚀变主要伴有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方解石细脉)、硅化等,因此推测本矿床成矿温度以中低温为主,为浅成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1.3.3成矿期
根据矿区成矿特征,矿床可分为2个主要的成矿期:第一成矿期,发生于火山热液活动期,在火山热液的作用下,使变质基底中的金元素活化迁移进入南园组及常林组断裂中,在断裂带两侧原岩因此发生交代蚀变,形成矿区的早期面状蚀变,使金得到初步富集;第二成矿区(主要成矿期),发生于次火山热液活动期。在火山活动后期,随着闪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的侵入,带来了大量的次火山热液,使先前的面状蚀变中的金进一步活化分异,沿断裂构造充填,从而形成金矿体。
矿床成因属于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交代中低温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底层,火山及次火山热液活动为金矿提供了成矿流体及热动力地质条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常富集成矿。
2断裂构造控矿特征及规律
邱村金矿床已发现的金矿体主要产于断裂构造、闪长玢岩上下盘,围岩岩性相对单一, 矿脉的空间产出与展布主要受北东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经多年工程投入与观察,矿区范围内断裂构造控矿特征及规律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2.1矿化空间展布规律与矿化表现形式
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为北东向及近东西向,这两组断裂在不同地段发育程度存在差异,北东向断裂为压扭性断裂,倾向上延伸大于走向上延长;近东西向断裂为扭性断裂,走向上延长大于倾向上延伸。
受这两组构造影响,矿脉的空间产出与展布亦表现出北东向及近东西向带状分布规律。主要矿化集中于大沟与F10主断裂的区间范围,在这空间范围内可圈出4个主要矿体,其矿化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裂隙充填式。这是矿体内常见的一种矿化形式。其特点是黄铁矿等含硫化物矿物充填于岩石中的微细裂隙、片理面内或矿物的解理中,形成网脉状、细脉浸染状、脉状甚至条带状矿石。被充填的裂隙,一般具扭性、压扭性特征,也有的显张性或张扭性。(2)角砾状矿化。见于张性破碎角砾岩带与压扭性断裂带的局部启张地段。其特点是含金硫化物作为胶结物存在于脉石矿物角砾之间。(3)透镜状矿化。这是矿体中最普遍的一种矿化形式,它显然受压扭性断裂的制约。透镜体大小不一,有较大的透镜体又包含若干小的透镜体,后者有时呈雁行斜列,据此也可推测断裂构造活动的方式。
2.2控矿断裂发育规律
矿区内两组容矿断裂构造是矿区一级断裂活动派生的局部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一组共轭配套低序次断裂构造,如矿区的F10为早期断裂导矿构造,而其从属的二级断裂则为容矿构造。因此,在区域性东西向挤压力的作用下,矿区大沟及F10早期断裂构造左行剪切运动,形成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一组共轭断裂。其中北东向断裂,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压扭性特征明显,而近东西向断裂带宽度小于北东向断裂,断裂带内见有构造角砾岩,为张扭性断裂。含矿热液沿早期的导矿构造运移上升,并不断向次一、二、三级断裂带内汇集,最终通过充填与交代方式成矿。因此矿区内,矿脉密集区内单脉之间呈现出“共轭”发育的规律。
2.3金的富集规律
矿区内的矿化作用并不均匀,表现出分段富集的特点,这与成矿区容矿断裂性质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工程施工和研究表明,北东向断裂以左行剪切为主,而近东西向断裂则以右行剪切运动为主,在这样的断裂活动方式下,容矿断裂规模呈规律性变化,因此矿区内金有以下几种富集规律:①矿区内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裂交汇处常形成厚大、品位高的金矿体;②控矿构造分枝复合部位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高;③位于闪长玢岩上下盘具强硅化、细粒侵染状黄铁矿化蚀变岩金品位较高。
3找矿标志
根据矿区地质及矿化特征、控矿构造规律分析,总结出如下找矿标志:(1)区域性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带交汇复合部位,并具有产状陡立的脆性断层和构造破碎带是找矿的构造标志。(2)矿区内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寻找金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而交汇的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控矿构造是金矿体的定位空间。(3)闪长玢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在中酸性脉岩和小岩株发育的地区,当脉岩本身具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时是找矿的岩浆活动标志。(4)岩石具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是找矿的蚀变标志,且黄铁矿呈微细粒浸染状者更为有利。(5)为正地形,具网脉状、不规则状石英细脉、微细脉和褐铁矿化之硅化带是地表找矿的直接标志。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 皮肤褥疮是护理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会引起细菌感染,增加死亡率。应用气球自制防褥疮气囊可降低褥疮的发生率。目的 探讨应用气球自制防褥疮气囊降低褥疮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选择220例临床骨折卧床病人,男116例,女104例,年龄65~82岁,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10例,对照组110例。研究组采用气球自制防褥疮气囊放置于身体多个骨突部位预防褥疮的发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圈预防褥疮,观察对比两种方法预防褥疮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褥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气球自制防褥疮气囊降低了褥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褥疮;护理;充气气球;防褥疮气囊;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预防压疮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气球取材方便,材质柔软,弹性好,且经济实惠,制作简单,随用随做,它具有成本低、无需清洗消毒、省时省力等优点。由于气球防褥疮气囊的充盈度适宜,有充分缓冲空间,随时改变局部组织的着力点,从而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摩擦力,可完全解除皮肤的压迫,从而有效预防压疮。充气气球制成的简易防褥疮气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和平里医院住院的骨折卧床的患者220例,男116例,女104例,年龄65~82岁。随机选择110例为研究组,男56例,女54例,另外110例对照组,男57例,女5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选用合适大小的气球,充气2/3或3/5,然后将气球开口处打结使其不漏气,随后将其装入开口的布袋内备用。两组骨折卧床的患者在给予按时翻身、皮肤按摩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自制气囊放置于身体多个骨突部位,每2-4小时取出,翻身按摩骨突部位后,再把自制气囊重新放置于骨突部位,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圈预防褥疮。
1.3 观察指标 根据褥疮的分期: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溃疡期
2 结果
2.1 两组褥疮发生率等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的褥疮发生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本研究比较了220例效果,结果发现,充气气球制作的防褥疮气囊可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增加一种简便、经济、实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安全高效的防褥疮措施工具,减少褥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立瑶 巧用医用橡胶手套自制防褥疮气囊的应用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年 第九期
篇8
2010年2月,我有幸与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一行9人,克服严寒、历尽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极限体验,进行了横跨亚、欧、南美洲的南极探险之旅。我们在空中飞行约55个小时,全程旅行55657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一周多。我们沿着英国著名探险家沙克尔顿的探险路线,乘坐“前进”号破冰船在南极域航行17天,饱受了12级以上惊涛骇浪的洗砺考验,途经“死亡海峡”德雷克海峡,深入至南极半岛65度30分,到达南设得兰群岛,以及亚南极的南乔治亚岛和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此次极地旅行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途中遇见过憨态可掬的企鹅、笨拙而凶悍的海豹、喷着巨大水柱的鲸鱼、穿梭于风口浪尖的信天翁……
2011年6月,为了再续圆梦之旅,我与老战友一行6人,经挪威首都奥斯陆飞往“北极心脏”朗伊尔城,这里的纬度已是北纬78度13分,我们已然进入了北极圈。之后我们再转乘阿尔贝二世亲王号破冰船开始了北极的探险旅行。感觉北极与南极景色大同小异,也是随处可见冰川、冰山和浮冰,但由于北极地区开发较早,人类活动较多,并且与大陆地缘接壤,所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冰川融化的程度好像更严重,景色壮观程度不如南极。我们踏上人迹罕至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北部冰层,搜寻浮冰上的海象和北极熊,目睹成千上万的海鸟聚居地。我们除看到海豹、海象、驯鹿、北极狐、北极燕鸥等动物以外,还看到珍稀的北极熊、白鲸。最多的生物就是徙息在熊岛的群居鸟类。由于北极地区的温度高过南极,其动植物的多样性也超过南极。与南极之旅不同,我们的北极之旅深入到了北纬80度的广袤冰原,距北极点只有10度之遥。
两次极地之旅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难忘回忆,同时,我也记录下了神秘极地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拍摄了数千张珍贵的纪实照片和影像资料。其中,以“极情-穿越南北极”命名的系列摄影作品,在“2011年第十一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荣获自然类“优秀摄影师”奖,单幅作品《孑然》,在“2011年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被大理影像博物馆永久收藏。
篇9
观点一
火星虽然是太空殖民地最大的“潜力股”,但火星殖民时代并非近在咫尺。“火星计划”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一些太空飞行专家指出载人火星之旅风险极高,很难成为现实。火星与地球间距离太远,人类从未完成过如此漫长的旅程。火星之旅的一大风险便是辐射,在火星上,宇航员将受到更大辐射。辐射会破坏细胞的DNA,导致细胞死亡或者诱发癌变。此外,他们还会受到上层大气中以及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的侵袭。在乘坐飞船进入深空时,飞船上的人会受到更多宇宙辐射和太阳粒子侵袭,这是十分危险的。
观点二
尽管太空悲剧不断发生,“火星计划”也被一些专家认为是骗局,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探索太空的热情。1967年美国阿波罗1号发生火灾,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等3人遇难;1971年苏联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等3位宇航员在联盟11号飞船返回大气层时遇难;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73秒后爆炸,其中7名船员全部遇难……悲剧不断发生,但人类还是进行着勇敢的尝试。当“火星计划”招募自愿者的时候,尽管被人质疑,但全球很快有了20万的申请者。这说明大家对探索太空充满了无限的热情。
篇10
为配合纪录片在美国举行的首映礼,新款ROLEX DEEPSEA腕表同时在纽约推出。该首映礼于美国自然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海洋生物馆举行,詹姆斯・卡梅隆与其他潜水探险或电影界的知名人士亦有出席。《DEEPSEA CHALLENGE 3D》 记录卡梅隆在劳力士与《国家地理》的支持下,潜航至马里亚纳海沟的历史壮举。
探索最后边疆
2012年3月26日,电影制作人兼探险家詹姆斯・卡梅隆驾驶DEEPSEA CHALLENGER潜艇,创下单人深潜太平洋海面下10,908米(35,787英尺)的世界纪录。他在海床上停留三小时探勘和搜集样本,并在这个最后的边疆拍摄首批高解像度影像。科学家估计95%的海洋仍未探索,隐藏着地球生命的线索。在此次探险所采集的样本当中,至少发现68个新品种。此纪录片收录了深海挑战的首次至最后第13次的太平洋探潜之旅精彩片段。
启迪人心的深海挑战之旅,为深海科学探索的新时代揭开序幕。1960年1月23日,深海潜艇的里雅斯特号(Trieste)首次载人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尽处,自此无人重返此深渊。然而,每当人类前往地球的新领域进行探险,劳力士总会伴随左右。
潜航实证专业腕表
劳力士腕表与的里雅斯特号和深海挑战探潜之旅均结下不解之缘。在这两次历史性潜航中,系于艇身的实验型劳力士腕表,在海平面下11公里(7英里)处,承受地球上最巨大的水压,但两次皆完美运作,可见劳力士腕表无与伦比的防水功能。劳力士凭创新发明于征服深海领域充当先躯,于1926年推出的蚝式腕表,是全球首款防水时计,及后更相继推出蚝式恒动潜航者型(1953年)、海使型(1967年)及ROLEX DEEPSEA(2008年)专业潜水腕表。
新世代潜水腕表ROLEX DEEPSEA,能防水深达3,900米(12,800英尺)。其44毫米的蚝式表壳以专利Ringlock 系统旋紧, 不仅超越专业潜水员最严格的要求,更奠定了坚固、精准、实用与可靠的新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