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试题范文

时间:2023-03-30 23:4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物理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物理试题

篇1

命题人:远亚杰

审题人:

张丹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的原因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相同

B.

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D.

两个不共线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质量为m的质点受到一组共点恒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当撤去某个恒力F1时,质点一定不会做(

A.

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匀减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变加速曲线运动

3.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你用手掌平托一苹果,保持这样的姿势在竖直平面内按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苹果从最高点c到最右侧点d运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手掌对苹果的摩擦力越来越大B.

苹果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

手掌对苹果的支持力越来越小D.

苹果所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4.图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

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D.

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5.(多选)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要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则(

A.

两物体均沿切线方向滑动

B.

物体B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所受摩擦力减小

C.

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不会发生滑动

D.

物体B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A发生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

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一铁块压着一纸条放上,当以速度v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在地上的P点,若以2v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

)

A.

仍在P点

B.

在P点左边

C.

在P点右边不远处

D.

在P点右边原水平位移的两倍处

7.(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物体自光滑圆弧面下滑后冲上水平粗糙传送带,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对物体做功情况可能是(

)

A.

不做功

B.

先做负功后不做功

C.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D.

先做正功后不做功

8.(多选)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多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首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紧随其后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嫦娥二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同样的道理,要抬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实施变轨.图为“嫦娥二号”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嫦娥二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

B.

“嫦娥二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

C.

“嫦娥二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加速度大

D.

“嫦娥二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重力势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重力势能小

9.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力F的功率P保持恒定,运动过程所受的阻力Ff大小不变,物体速度最终达到稳定值vm,F作用过程物体的速度v的倒数与加速度a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仅在已知功率P的情况下,根据图象所给的信息(

)

A.

可求出m,Ff和vm

B.

不能求出m

C.

不能求出Ff

D.

可求出加速运动时间

10.(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物体与斜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一定做正功

B.

斜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C.

斜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D.

斜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可能做负功

二、实验题

1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至停止的过程中,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木块滑上木板时初速度大小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A.将弹簧左端固定在平台上,右端自然伸长到平台右侧O点,木板紧靠平台,其上表面与P、Q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木块压缩弹簧自由端至P点后由静止释放,木块最终停在木板上的B点,记下P点并测出OB间的距离L.

B.去掉木板再使木块将弹簧压缩至P点并由静止释放,测出木块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

C.改变由静止释放木块的位置,以获取多组L、x数据.

D.用作图象的办法,探求L—x关系,得出结论.

(1)A、B两步中,均使弹簧压缩到同一点P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是否必须测出图中h的具体数值?

________

(填“是”或“否”).

(3)实验小组根据测得数据,作出L—x2图象如右图所示,据此,实验小组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研究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在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引起实验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①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②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③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④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有较大影响

A.①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④

(3)该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如图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L=5cm,A、B、C是摄下的三个小球位置,如果取g=10m/s2,那么:

A.照相机拍摄时每______s曝光一次;

B.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

三、计算题

13.宇航员到了某星球后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光滑的圆锥顶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锥顶角2θ。当圆锥和球一起以周期T匀速转动时,球恰好对锥面无压力.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线的拉力;

(2)该星球的重力加速度及星球密度.

1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轨道在B点相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速度后脱离弹簧,脱离弹簧后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8倍,之后向上运动完成半个圆周运动恰好到达C点。试求:

(1)弹簧开始时的弹性势能;

(2)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克服阻力做的功;

(3)物体离开C点后落回水平面时,重力的瞬时功率是多大?

1B

2D

3A

4D

5BD

6B

7

8AD

9

10

11.【答案】

(1).

保证木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木块滑上木板时的初速度相等

(2).

(3).

木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木块滑上木板时的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实验要保证木块的初速度相等,A、B两步中,均使弹簧压缩到同一点P的目的是保证木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与木块滑上木板时的初速度相等。

(2)木块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由于抛出点的高度一定,木块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木块的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实验不需要测出平台的高度h。

(3)设木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则木块的水平位移x=vt,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由动能定理得:,可得:,m、f、t是常数,设,则L=kx2,k是常数,则L与x2成正比,即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形与木块滑上木板时的初速度平方成正比。

12

(1).

B;

(2).

B;

(3).

0.1;

(4).

1.5;

13【答案】(1)

(2)

【详解】(1)小球做圆周运动:向心力

①半径

解得线的拉力

(2)

④解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设星球的质量为,则:

联立⑤⑦⑧⑨解得星球的密度

13【答案】(1)3.5mgR

(2)mgR

(3)

【详解】(1)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轨道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物体对轨道的压力为由题意知=8mg

由机械能守恒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解得;

(2)设物体克服阻力做功为Wf,,在C点速度为

,物体恰到达C点

由动能定理得:

-2mgR

解得Wf=mgR

(3)物体落到水平面上时的竖直分速度是

篇2

考试研究

一道高考物理压轴题的分析与拓展,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 

考试研究

一道高考物理压轴题的分析与拓展

 

2011年福建高考理综22题是一道物理压轴题,它通过全新的物理图景,巧妙设问,考查了学生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许多考生和物理教师对试题所展示的物理图景和提供的诸多结论充满质疑:粒子的运动轨迹真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具有空间周期性?粒子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又是怎样的?粒子的运动图景与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之间有联系吗?下面针对这些疑问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试题如图1,在x>0的空间中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处,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入,粒子的运动轨迹见图甲,不计粒子的重力。

(1)求该粒子运动到y=h时的速度大小v;

(2)现只改变入射粒子初速度的大小,发现初速度大小不同的粒子虽然运动轨迹(y-x曲线)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空间周期性,如图2所示;同时,这些粒子在y方向上的运动是简谐运动,且都有相同的周期。

Ⅰ.求粒子在一个周期内沿x轴方向前进的距离S;

Ⅱ.当入射粒子初速度大小为v0时,其y-t图象如图3所示,求该粒子在y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振幅Ay,并写出y-t的函数表达式。

[参考答案(1)(2)Ⅰ. Ⅱ.,]

1 粒子的运动方程和运动性质

粒子运动到P点时教育论文,其受力和运动情况如图4所示,图中vx、vy和Fx、Fy分别表示粒子的速度和所受洛伦兹力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投影,其中Fx=qBvy,Fy= qBvx。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x轴方向有

在y轴方向有

做适当运算得二阶微分方程

方程的通解为

式中K、θ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常数。考虑到初始条件t=0时,vy=0及 ,得θ=0,,于是

由②⑤式得

由于 ,,利用初始条件t=0,x=0,y=0,求积分得

⑤⑥⑦⑧式描述了粒子分别在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运动规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粒子的运动性质

2.1粒子在在x轴方向的运动性质

⑥⑦式表明,粒子在x轴方向的运动是速度为的匀速运动和振幅,角频率,周期的简谐运动的合成。

2.2粒子在在y轴方向的运动性质

⑤⑧式表明,粒子在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振幅为,角频率,周期,且Ax =Ay。

3 粒子的运动轨迹

⑦⑧式粒子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可以借助计算机描画出粒子的轨迹,只是需要给出有关具体数据。

以质子为例,其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m=1.67×10-27kg,q=1.60×10-19C。设电场强度E=1.67×104V/m,磁感应强度 B=1.67×10-2T,可计算出

将u0和ω的值代入⑦⑧式得到关于t的参数方程(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

图5为几何画板界面,图中描画的8条轨迹与其对应的v0值见下表。(u0=1.00×106m/s)

 

轨迹

a

b

c

d

e

f

g

h

v0

0.4u0

0.6u0

0.8u0

1 u0

1.4u0

1.6u0

篇3

A先变小后变大B先变小后不变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大后不变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22.如图所示,同一竖直面内有上下两条用相同材料做成的水平轨道MN、PQ,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放置在两轨道上,A在B的正上方,A、B之间用一根细线相连,在细线中点O施加拉力,使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的方向是(图中②表示水平方向)( )

A沿①②③方向都可以B沿①方向C沿②方向D沿③方向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33.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到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降低B一定升高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44.如图所示,AB为光滑竖直杆,ACB为构成直角的光滑L形直轨道,C处由一小圆弧连接可使小球顺利转弯(即通过转弯处不损失机械能)。套在杆上的两个小球自A点静止释放,分别沿AB轨道和ACB轨道运动,如果沿ACB轨道运动的时间是沿AB轨道运动时间的1.5倍,则BA与CA的夹角为( )

A60°B53°C45°D30°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5.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sin37°=0.6,cos37°=0.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C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都沿传送带向上D物块A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小于物块B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目标,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静摩擦力是,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沿斜面以同一加速度向下运动,则拉力F的值是( )

ABCD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7.质量为m和M的两个物体a、b用轻绳连接,用一大小不变的拉力F拉b,使两物体在图中所示的AB、BC、CD三段足够长轨道上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三段轨道上运动时力F都平行于轨道,且a、b与三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设在AB、BC、CD上运动时a与b之间的绳子上的拉力分别为,则它们的大小( )

ABCD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多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88.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重均为100N,小球P重40N,作用在物块B的水平力F=20N,整个系统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C受6个力作用BA和B之间的摩擦力是20NCB和C之间的摩擦力是20NDC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是20N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9.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点处的钉子用水平轻质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则( )

A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CB对A的压力大小为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10.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斗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B地面对c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Cb对c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D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11.某马戏团演员做滑竿表演,已知竖直滑竿上端固定,下端悬空,滑竿的重力为200N,在杆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以显示杆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已知演员在滑竿上做完动作之后,先在杆上静止了0.5s,然后沿杆下滑,3.5s末刚好滑到杆底端,并且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中演员的v-t图像与传感器显示的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的体重为600NB演员在第1s内一直处于超重状态C滑竿所受的拉力为900ND滑竿所受的最小拉力为620N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2.如图甲所示,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小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物体的质量为2kg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图(b)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3.图b中的________是为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14.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15.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如图所示,小车、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置于高度可调节的长木板上。

16.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附纸带,复写纸)、小车(其上可放置砝码)、细线、钩码(质量已知)、附滑轮的长木板、导线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填写序号)①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②电压可调节的直流电源③刻度尺④秒表⑤天平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通过_______,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17.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若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一端调节过高,使得偏角偏大,则所得到的a-F关系图像为____。(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与小车的拉力)

18.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1个计数点,其下表面A,第6个计数点下标明B,第11个计数点下标明C,第16个计数点下标明D,第21个计数点下表面E。若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11.15cm,DE长为13.73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1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底端,一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锁定,滑块与弹簧不相连,t=0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为直线,在=0.1s时滑块已上滑s=0.2m的距离,,求:

19.滑块离开弹簧后在图中bc段对应的加速度a以及动摩擦因数μ;20.=0.3s和=0.4s时滑块的速度的大小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已知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从小车上掉下来,取,求:

21.经过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22.小车至少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从小车上掉下来2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对地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7一传送带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B段是水平的,长度,BC段是倾斜的,长度,倾角37°,AB和BC在B点通过一段极短的圆弧连接(图中未画出圆弧),传送带以v=4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转,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现将一个工件(可看做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点,求:

24.工件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25.工件沿传送带上升的高度。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8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与足够长的水平面平滑对接,一劲度系数k=18N/m的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于斜面顶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质量m=1kg的光滑小球A上,跟小球紧靠的物块B(质量也为m)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75,且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图中施加在物块上的力F=18N,方向沿斜面向上,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且斜面对B恰无摩擦力,当撤掉F,A和B一起沿斜面下滑到木处分离,分离后A一直在斜面上运动,B继续沿斜面下滑,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

26.A和B分离后A能否再回到出发点?请简述理由。27.A和B分离时B的速度为多大?28.求B最终停留的位置距斜面底端多远?18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不能解析

A不能回到出发点,因为小球与物块一起下滑过程,物体对小球的弹力做负功而使小球和弹簧的机械能减少。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机械能守恒的判断。解题思路

对A和弹簧受力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易错点

物体对小球的弹力做负功而使小球和弹簧的机械能减少18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易错点

AB之间无弹力作用,但速度和加速度相等。18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解析

分离后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的应用解题思路

篇4

A.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教科版选修3-4P51页)

B.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教科版选修3-4P49页)

C.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教科版选修3-4P50页)

(知识延伸: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告诉我们:运动电荷只有处在外加电场中才会辐射或吸收电磁波,并且只要运动电荷处在外加电场中,无论电荷是作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都可能辐射或吸收电磁波;但电荷围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是不会辐射或吸收电磁波的)。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教科版选修3-4P50页)

(反思:考查电磁波的传播介质、电磁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做变速运动的电荷都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赫兹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属于基础题,重在回归教材)

2.用220V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是110V,通过负载的电流图像如图所示,则( A )

A.变压器输入功率约为3.9W

(解:u2=110v,im=005A,13365,13365=3.9W,p入=p出选A正确;)

B.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110V (解:u2=110v是有效值,选B错误)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是1:2(解:由13365,得13365,选C错误)

D.负载电流的函数表达式=005sin(lOOπt+π/2)A(解13365,初相位0,选D错误)

(反思:考查: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有效值、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新课改后,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明显提高了)

3.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分析其后的传播情形可知( D )

A.折射现象的出现说明光是纵波(教科版选修3-4P88页)

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在发生全反射时,折射光消失)

C.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入射角等于0°,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同)

D.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教科版选修3-4P64页)

(反思:考查光的偏振、全反射、入射角等于0°时,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同、光发生折射的原因。难度有所降低)

4.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58l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OoC到40oC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B )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8/3倍

C.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3365倍

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

[解析]:近地时,第一宇宙速度:,得两者不相同,选A错;由,得,人到星球表面,体重增加,选B正确;由,得,T为公转周期,选C错;由,得出,代入数字,知道;由相对论,动棒缩短,参照系不确定可知选项D错。

(反思:考查1:第一宇宙速度;2:黄金代换式;3:应用;4:长度的相对性。本题运算量大,要求的能力高)

5.图l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25s时的波形图,已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晚05s起振,则图2所示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 D )

A.a 解1:因C质点比a质点起振晚05s,可知波周期T=1s;且波向右传

2:在振动图像上确定1.25s时刻质点的运动状态是处于正向位移,向下振动。

3:根据“上坡下,下坡上”,知质点位于“正向位移,向下振动”的质点为d、e间。选D正确。

(反思:考查波传振动形式、波图“上下坡”法、振动图像的质点振动方向、波图与振动图像的联系。属高难度题,学生在两种图象问题中,往往找不到突破口)

6.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 BD )

A.甲、乙在t=0到t=l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解:由v-t图知,0-1s甲正向,乙先负向运动,后正向运动,选A错;由乙图线与x轴围成面积,正负之和为0,选B正确;甲0-4s向正向运动,选C错;在t=6s时刻,甲乙图线上的斜率都为负,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同,选D正确。

(反思:考查图像描述运动、图像求加速度、图像求位移。重基础、回归教材)

7,如图所示,边长为L、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线框内有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kt(常量k>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滑动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R2=R0/2。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考虑虚线MN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AC )

A.R2两端的电压为U/7

B.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

D.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2

篇5

【关键词】SAT物理学科考试 高考 物理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43-01

1.SAT物理学科考试

1.1目的

SATⅡ物理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这个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理解物理学的主要概念、原理,且能够应用这些概念、原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需要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如代数、三角、绘图知识等,在具体的题目要学会应用。同时要求考生有一定实验经历,虽然考试的方法有限,但这能提高学生在物理方面的推断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1.2内容

表1.SAT物理考试内容所占比例

1.3考试形式

SAT物理的考试时间为1小时,一共有75题,题型均为选择题。基本上所有的题目都以概念题为主,计算量较少。分为A、B部分,A部分为分类问题,大约有9~12道题,在试卷的最前面。除了A部分的分类问题,剩余的全是B部分的题目,为五选一的选择题。全卷由易到难,但考试中若遇到不会的题目可跳过,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解答可以拿分的题目。

2.SAT物理考试与高考物理的比较

2.1考试形式

以理科综合试卷形式出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各学科试题不跨学科综合。试卷包括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理科综合试卷分为1卷和2卷,第一卷为3个科目的选择题,共20题。其中,最后3题是物理的不定项选择题,其余是单选题。

2.2试题比较

在浙江的高考理综物理试卷中,通过比较近五年来的试题,发现电磁学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力学。像在2009年的高考中,电磁学的比例达到了41.7%,而力学占了30%。因此,在比较SAT的试题及高考物理试题时,选择了将力学部分和电磁学的题目进行比较分析。并且,由于SAT试题的单一性,只具有单项选择题,而高考物理还包括实验题与计算题,为方便比较,也只选择高考物理的选择题与其进行比较。

2.2.1电场、磁场部分

①SAT物理

[SATII Physics]In which direction will the force on the wire be directed?

(A) into the page

(B) out of the page

(C) to the right

(D) to the left

(E) toward the top of the page

②高考物理

[2014・浙江卷] 如图1所示,两根光滑平行导轨水平放置,间距为L,其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垂直于导轨水平对称放置一根均匀金属棒,从t=0时刻起,棒上有如图2所示的持续交变电流I,周期为T,最大值为IM,图1中I所示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金属棒( )

A.一直向右移动

B.速度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C.受到的安培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D.受到的安培力在一个周期内做正功

对上面两个电场和磁场的题目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发现,2014年浙江卷的多选题考查电磁感应内容,但它又用到了学科内的多个知识点(电路分析、匀加速运动等),着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同时还有看图提取信息的能力。SAT试题则考查的是对于处在电磁场的导体如何受力,简单来说就是是否对基本知识点掌握。

参考文献:

[1]Princeton Review. Cracking the SAT Physics Subject Test 2011-2012 Edition[M],2013:246-264

[2]SAT Subject Test-Physics-Oscillation[Z].2010

[3]Herman Gewirtz, Jonathan S,Wolf. BARRON’S Subject Test Physics(10th Edition),2011.6.1-5

[4]Christine Caputo. SATⅡ物理:英语,西安:西安大学交通出版社,2013.9:5-13

[5]李长秋.美国SAT考试的最新改革及对我国高考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7(30):4-5

[6]2014浙江理综卷

篇6

1高中物理试题编制的情况

高中物理试题的编制目的不外乎以下三种:(1)从考试的目的、考试的性质去编制试题,实现考查目的,不同的考试不同的年级要求的难易程度,区分度等不同.(2)从教学过程出发,试题能否和本阶段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体现考察本阶段教学效果的要求.(3)从特定的命题要求(如专门考查某方面知识或能力)出发,考察教学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在新课改形势下,试题编制者应更重视高中物理课标以及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要求,给使用试题者以正确的引导.但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试题超纲,太偏,导致试题难度太大,对平常教学产生误导;有的试题又太简略,不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形成考试的低效度与低信度;有的甚至出现错题,特别是出现在一些发行量较大的试卷汇编之类的辅助材料中,对教学的消极影响更大.笔者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认为高中物理试题的编制容易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科学性真实性不贴切

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命题时务必要考虑试题的科学性及真实性,一定要符合自然学科的属性.它不等同于人文学科的虚构性,所以在进行试题编制时不能随心所欲,不能给出不合理的物理条件.

2研究高中物理试题编制的意义

研究高中物理试题编制的意义不仅只是要求高中物理命题者能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高层次的试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更高层次地去认识试题的结构及功能,从而了解试题的整体特征以及其典型性、难易程度,使我们能通过学生对这些试题的演练,看出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真正突出考试的评价、导向、诊断和激励功能,实现试题编制的目的.试题编制技术娴熟后,就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的进程、教学难度等把题目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图多用、多题归一,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试题编制合理,可以避免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徜徉,学生可以省出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内容,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物理学科上的贡献.因此,研究试题编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编制高中物理试题的方法

编制试题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之一,同时编制试题也是检测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途径之一.毋庸讳言,目前有很多教师在编制试题时往往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习惯从网上下载一些题目来进行组合,甚至整份试卷都照搬下载,不对试题作任何修改,也没有仔细审查试题是否和教学内容相关,是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是否符合本次测试的目标要求如难度、区分度、重难点内容等,这样编制试题的方法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其实高中物理试题的编制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加以重视,进行研究,就能编制出满意的试题.

高中物理试题的编制,是把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根据它们内在的联系进行一次新的组合和提升,以试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此考察学生掌握的程度.所以说,试题的编制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试题编制者必须对物理试题的要素熟知,必须对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熟知,只有这样,所编制出来的试题才具有完整性、科学性,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掌握了试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后,试题的编制工作相对而言就较容易了.在此,略谈编制物理试题的几点技巧.

3.1以假设情景为导向,编制试题

笔者在此处所提出的以假设情景为导向编制高中物理试题,是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假设,所假设的内容虽然在现实生活当中不会出现,但是它在实现生活当中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不是上文所说的没有真实性,没有科学性.学生可根据这些假设情景,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相应的判断及推理,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笔者在此节内容中仅以参量假设条件进行分析,如何以假设情景为导向,去编制试题.有些物理试题仅凭已知条件是很难进行解决的,为此我们必须给出一些假设条件,学生在这些假设条件的引导下,很容易理解题意,对于解答试题有很大的帮助.

例3风能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气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风轮机、齿轮箱、发电机等.

(1)风轮机叶片旋转所扫过的面积为风力发电机可接受风能的面积.设空气密度为ρ,气流速度为v,风轮机叶片长度为r,求单位时间内流向风轮机的最大风能Pm;

(2)在风速和叶片数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风轮机单位时间接受的风能,简述可采取的措施;

(3)已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P与Pm成正比.某风力发电机在风速v1=9 m/s时能够输出电功率P1=540 kW,我国某地区风速不低于v2=6 m/s的时间每年约为5000小时,试估算这台风力发电机在该地区的最小年发电量是多少千瓦时.

3.2以开放试题为模式,编制试题

在传统物理考试试题中,它一般具有完备的条件和固定的答案,虽然此类题型的针对性强,能巩固学生的推理技能.但它不足之点为:学生对于现象的观察能力、提取试题有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给出学生解题的固定模式,但是在解题过程中给予了不同的完善条件或假设条件,从而使它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因为给出的条件不是唯一的,所以它的解题思维也不是唯一,解题途径也不是唯一的.由此可见,开放式试题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等都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编制开放性试题时,可以将传统的试题中的部分条件省略,形成开放式试题,也可以对传统的试题解题方法上提出要求,让答题者在多种新的解题方法中任选一种,可以考查答题者的创新能力.如果答题者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回答.如用微元、极限等思想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答题者可以假定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心力大小方向都不变,从而把圆周运动问题转化为平抛运动问题,或者利用矢量的减法,作出矢量三角形,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还可以用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求解.

3.3以生活情景为基础,编制试题

物理学科中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所以试题的来源非常广泛.例如,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物理知识:动力学、天体运动、动量守恒、同步卫星等,稍加利用,即可编出一些新题.在现代家庭中,离不开电器的使用,只要我们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家里用的电器其实也是试题编制的来源,况且这些试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训练起来更容易上手,思考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对于物理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例如现代家用的电饭煲,当温度达到居里点时会自动不给电工作;当温度低于70 ℃时电源会自动连接,当温度高于80 ℃时又会处于保温状态;限流电阻R3=R2=500 Ω,加热电阻丝的电阻值是R1=50 Ω,这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家观察电饭煲煮饭的情况,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电路分析,试简述电饭煲煮饭和保温的全过程.

(2)试计算加热和保温的两种状态下,电饭煲消耗的功率之比?

篇7

近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已正式出版。全国各地中学高三复习正值二轮复习末,三轮复习初,最新公布的《考试大纲》将对后一阶段的复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后一阶段的复习备考更具有针对性,本文结合近年新课标I、II卷物理试题对《考试大纲》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1 《考试大纲》解读

1.1 命题的依据和要求

《考试大纲》中指出物理学科考试的内容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科考试内容。” [1]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每个高三教师必须要面对的3个指导性文本。三者的关系密切,但各自承担的“角色”有很大的不同。《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目标、内容标准,是教材、《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编写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全体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总体要求,是评价合格高中毕业生的直接依据,各省市则是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来评价的。“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可以看出,“高考”并非是高中学生的学业合格考试,而是从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试。所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是基于《课程标准》之上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才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基于《课程标准》,落实好《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在“高考”备考时,再依据当年下发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指导学生备考。

1.2 考试的内容和变化

对比2015年与2016年物理学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得知,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上基本保持稳定,但有略微变化。在“III.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及题型示例 物理”下第一自然段中删除了最后一句话――“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考试内容要求上有两处发生了变化,详见表1。

对2016年《考试大纲》中要求变化的两个考点在复习中应多关注。两处要求均由“I”变为“II”,意味着这两处难度会有所增加。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和选考两大板块,必考内容为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共4个模块,选考内容为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模块,要求考生从中根据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其中某一模块进行解答。

综观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卷,必考内容的4个模块可以交叉考查;选考内容的3个模块之间的知识不发生横向关联,与必考内容可以联系;选考试题难度系数接近,更好地体现了公平性。因为2016年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卷,所以2016年试题与近年试题在考查内容、结构、题型、题量、赋分值方面还会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以便平稳过渡。

1.3 题型示例发生变化

对比2015年与2016年物理学科《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可以看出,必考题部分由2015年的26道题目增加到34道,选考题部分未做改变。《考试大纲》如何在高考中落实到位,“题型示例”是高考试题的“发言人”。《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从近年高考试题中选出的具有示范性的题目,目的是想让师生对当年高考试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试图“告知”什么样的试题为容易题,什么样的试题为中等难度的题,以及对相应的能力要求是通过怎样的题型和题目来呈现的等信息。因此,“题型示例”是高考试题信息的“富矿”,解读它对高三物理后期教学与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部分的15题,通过将常规的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倾斜一个角度,让带电粒子在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构造出新的物理情境。试题主要考查平行板电容器中电场的性质、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电势能等基本概念和规律,突出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2]。在2015年的新课标II中第14题以同样的情境出现,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等主干知识,属于容易题。建议师生根据《考试大纲》中给出的“题型示例”采取针对性的复习,发挥“题型示例”的样板效应,在复习过程中认真研究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向,在备考中根据示例中的命题形式和风格进行反复训练,以便学生高考时“轻车熟路”。

2 高考备考策略

2.1 研习考试大纲,明确考点要求,强化主干知识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明确用罗马数字I、II标出对各部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案例2 (2015新课标II 24)如图3,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 °;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 °,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案例2中带电粒子倾斜进入匀强电场,与《考试大纲》中“电场”主题下的说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方向的情况”是不一致的,若换个视角来看,此题是以电场为背景,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动能定理、电势差等核心知识,这些知识点在《考试大纲》中均是II级要求,这样考查也是情理之中。给予我们启示是对于II级要求的考点不能仅仅满足在记概念、背公式的层面,而是要灵活应用,切实提高推理和分析综合分析能力。在复习中要夯实基础,重视对核心概念的复习。所谓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概念、规律、原理等。物理学的概念是能够体现物理学科特征,位于物理学科结构主干的概念与原理。研究表明,物体相互作用、力和运动、功和能等均是物理学的核心概念[3]。

2.2 研究高考真题,了解试题特点,重视思想方法

在一线教学实践中,高三师生都非常重视对历年考试真题的研究,包括对试题的评价和试题特点的分析。与此相关的文献不胜枚举,但对非重点知识的复习存在着漏洞。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个亮点是特别重视对物理学史内容的考查,以物理学史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学科素养(如表2所示)。

由表2纵向比较发现,高考试题对这一内容的考查正在由初级目标(陈述性知识)的考查向高级目标(评价性目标)的考查过渡,不再停留在简单识记的层面上,而是更加关注物理学史中隐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更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2007―2015年高考物理学史试题的考查结果表明:对于多项选择题,考生得分率普遍偏低,并且区分度较小。这说明物理学史类的多项选择题,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物理学史教学的现状,那就是普遍不够重视[4]。

2.3 回归物理教材,整合多版教材,拓展学生思维

梳理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发现很多试题的素材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教材,给考生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彰显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细品这些试题,有一部分试题就是对教材典型习题的改编,或是教材基础实验的再认识。探究这些高考试题的命题源头,对于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案例3

对比2015年新课标II 22题与教材(沪科版)必修1第117页“课题研究”发现二者在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上是完全相同的。无独有偶,2015年新课标I卷22题也是源自教材(鲁科版)必修2第77页的“探究活动”。部分省份命制的高考物理试题中也有大量的试题取材于教材,可以参考文献 [5][6] [7]。

这种“依纲靠本考基础,沉稳灵活比能力”的命题特色引导高考复习应回归教材,重视教材开发与整合,充分利用多版本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关注教材细节,如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包括一些拓展性实验与课题研究等内容,真正优化教学思路,拓展学生思维。

篇8

2012年的广东省理科综合考试中的物理考试呈现出最基础、最通识和最经典的显著特点,对中学的物理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此次考试的试题分析,能够为一线的物理教师提供借鉴和指导,对物理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此类试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理综物理考试的一些基本方法,为物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12012年广东省理综考试物理题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考考试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不断的尝试,考试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能力考查作为考试考查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2012年广东省的理综考试的物理题就是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1物理考试的通识性特点

一般而言,在物理学中,把教师讲解学生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叫做最通识的知识,通常来说通识知识是陈述本文由收集整理性的知识,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了通识的知识,才能够实现能力的发展和物理思维的拓展.2012年的广东省的理综物理试题就对通识知识进行了考查.

例1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

该题是对分子动理论进行的考查,首先是气体变为液体时,分子间的距离会减小,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也会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这样就分析出了该题的物理理论,使问题简单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2物理考试的基础性特点

在物理知识中,基础性知识是根基和主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陈述性的知识,也是讲述如何做的知识,比通识性知识更加系统.基础性知识主要用于对物理问题的推理和论证,是得出正确结论和正确判断的的依据和必备条件.通过分析2012年的物理考试题发现,可以发现高考理综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2质量和电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m和n,以不同的速率经小孔s垂直进入匀强磁场,运行的半圆轨迹如图3中虚线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tp4gw76.tif,bp#]a.m带负电,n带正电

b.m 的速度率小于n的速率

c.洛伦兹力对m、n做正功

d.m的运行时间大于n的运行时间

在该题中,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的运动,在垂直磁场的运动电荷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因此根据此知识可以得出带电粒子的轨道半径和运动周期,荷质比相同的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与周期和速率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与运动速率成正比,至于运动的方向可以通过左手定则进行判定.

1.3物理考试的经典性特点

经典性只是是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知识,即典型的模型和代表性的例题,例如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就是物理中的经典内容,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对经典的知识也进行改进和创新,使经典的知识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并具有了新的意义.历年考试就重视对经典知识的考查,2012年的高考理综的物理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选取了经典性的知识进行考查.

例3如图2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b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sx(]3]4sx)],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求: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物块a滑行的距离s.

在这一题目中就是对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动量守恒的考查,这类知识的考查在广东省的高考理综中经常出现,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加强对经典性知识的讲解.

2广东高考理综物理综合题的启示

通过对2012广东的理综物理题的分析,能够总结出物理题的考查趋势,既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行考查,还要对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查,并且随着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能力的考查成为重点,但是总体来说广东的出题可以归类为三类,即通识知识、基础知识和经典知识.因此,需要物理教师把握好出题的趋势,有针对性的进行物理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对考生对物理答题情况的分析,得出考生也需要做多个方

面的努力.在此,笔者就综合题的答题策略给与几点建议.

2.1过程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过程型综合题是按时间顺序构成的题,物理知识的复杂变化有时候是按时间和阶段进行的综合,这样就可以先对子过程进行分析,将其从总的进程中划分出来,化简成简单的子过程,降低了物理题分析的难度,进而罗列出相关的式子.同时在解决过程型综合题时,要注意各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衔接.

2.2知识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知识型综合题是建立在各个章节和模块知识的综合,加强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其中的联系的分析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进而把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例如在物理学中,经常把电和力、光和电以及力、电、光进行综合考查,就是考查知识的衔接,体现了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此,在物理的教学和试题的考查中,要加大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充分的激活物理规律的教学,并且把物理学中的几个关键定律,做到灵活掌握和有效利用.

2.3信息型综合题解题策略

信息型综合题即应用型综合题,是考查对物理学知识的有效应用,即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样的题目通常是以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作为切入点,并且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趋势,并且凭借材料新、情景新和问题新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这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对此类题目的练习,并且对学生的答题规范做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答题的完整性,又要确保规范性.虽然这类题目的起点很高,其实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提炼和加工,因此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恰当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实际问题.

篇9

1当前物理试卷评讲课中的误区

误区1改完试卷=备好课

常听一些老师说:试卷改完了,叫我什么时候上课都行.言下之意,了解学生的错误,能把试题的正确答案讲解出来,就做好了试卷评讲课的准备工作.这完全忽视了试卷评讲课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此备课,能精彩吗?

误区2试卷评讲=订正错题

许多老师讲解时没有进行总结归纳,拓展类比,没有要求学生反思知识点、解题过程等.而学生把试卷评讲课看做是纠正错题.当老师讲解自己做对的题目时会产生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样的试卷评讲课往往使老师感觉自己在唱独角戏,你说能精彩吗?

误区3讲清=听懂

教师清晰透彻的讲解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试卷评讲课上教师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学生已经做过,复习时间又紧,尤其讲综合题时又临近下课,所以完全按自己的思路边讲解边板书,思路确实清晰.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教师没有考虑学生思维,设置相应问题的讲解,学生毫无思考、无反思余地的讲解,学生真的能听懂吗?

误区4听懂=会用

试卷上出现的问题经过老师的讲解,大部分学生确实能够听明白.但往往对题目稍作变动,学生就不知所措,错误不少.这说明学生听得懂题目和如何解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又是一回事,试卷评讲课只停留在让学生听懂的层次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项活动有浓厚兴趣,活动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所以如何精心准备试卷讲评,走出以上的四个误区,以精彩、高效、激发学生对试卷评讲课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2评讲课的特点

2.1容量大

一套试卷一般由24~30道小题组成,所涉及的是一个章节、多个章节或初中阶段的全部物理知识;所提供的信息和思维容量大(由于试卷中隐藏着大量的信息,学生在测试中出错的原因和形式的多样性,试题解法的多样性,一些典型的试题中还隐藏着许多可供挖掘的有用结论,即具有可供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和可供利用的信息等);能力要素和物理思想方法的容量亦大(一套试卷往往还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及物理思想方法).而评讲课要在短时间内(一般为1节课),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的原因,好的解法,知识、技能的掌握,物理思维方法的运用,以及物理能力等各种情况进行评析,其知识容量、思维模式、信息容量较其他课型来说都是最大的.

2.2评价性

评价是评讲课的核心.评讲课中的评价是通过对试卷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的分析、数据的处理,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估,以确定学生对某个章节或某个阶段的学习程度,以及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评讲课的评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通过对学生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剖析、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澄清错误认识,分清错误类型,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反思、调节自己的复习方法,改进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2)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解法,暴露思维过程,展示思维成果,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评价,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好(差)到什么程度,已达到什么水平,存在的问题就会“心中有数”.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课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深入研究学生对知识、技能、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剖析错误的原因,收集学生的优秀解法,以便进行恰当、准确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2.3补救性

评讲课中,要对学生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学习薄弱环节、典型错误进行认真的剖析,及时予以矫正与补救,使之达到澄清认识,消除疑难,巩固强化,完善物理认知结构的目的.

2.4综合性

一般的物理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深入理解的程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程度以及基本物理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改革的方向是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反映在命题上,就是在知识的交汇点出题,这就提高了试题(特别是中高档试题)的综合程度,其知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上,还是在能力上,都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3评讲课的教学原则

3.1及时性原则

当一套试卷检测后,学生在心里上都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对每道题解法都记忆犹新,但又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合理或最优.于是都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答卷情况和考试成绩.这种状态的最佳保持期为2~3天,此后,学生对考试成绩和试题的关心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漠.因此,当测试结束后,应尽快批阅并及时地进行评讲,否则,评讲的效果将会大大降低,达不到评讲的预期目的.

3.2重点性原则

评讲课切忌上成一节“习题解答课”、“训斥课”,也不要“不分轻重”的一次讲解,而要根据学生考试中出现的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评析、讲解.评讲课的重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3.2.1典型错误剖析

评讲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彻底纠正错误,弥补知识缺漏.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对一些典型错误进行认真的剖析.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引发学生对头脑中的错误产生内在的“观念冲突”,进行“自我否定”,从而打破对原有错误的“认知平衡”,建立新的、正确的“认知平衡”,令一线教师经常感到困扰的“错误重复现象”,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上评讲课时,对错误剖析得不够深入,没有使学生对错误产生内在的“观念冲突”.为了将错误剖析得更加深入,教师必须要分清试卷中学生的错误类型.学生试卷中的错误主要可分为以下4类:

(1)知识性错误.主要表现为概念理解错误,公式、定理和法则记忆不准等.

(2)逻辑性错误.主要表现为思维混乱,推理不严,表述不清等.

(3)策略性错误.主要表现为不仔细省题,解了半天,才发现看错了题的条件或漏掉了条件;拿到试题,不先整体看看试卷中的题目哪些熟悉、哪些容易、哪些困难,而是部分难易、依次解答;在难度大一些题目上,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后面会做的题没有时间做等等.

(4)心理性错误.主要表现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信心,如遇到计算较复杂的问题,就心烦意乱,没有毅力坚持完成,见到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和应用性试题,就产生畏惧心理,完全放弃,使本来可以得到的分数丢失;焦虑过度.在考场上过于紧张而不能完成等等.

3.2.2典型试题的开发

一套试卷中,往往都有一些具有开发、研究价值的典型试题.这些典型试题,有些具有深厚的背景和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往往都隐藏着一般的规律和方法,如果开发得好,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开发的方法为:分析解题过程,提炼解题规律和物理思想方法;研究题目的特征,变换题目的条件、结论、形式和内容,将其推而广之、举一反三;等等.

在试卷评讲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对典型试题进行解题后的探索和研究,既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做到“解一题,带一串,通一类”,发挥试题的价值和功能,提高解题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3.2.3解题认知结构的完善

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试卷评讲课的主要目的.而解题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断地完善解题认识结构.解题认知结构是由解题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元认知结构组成的,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解题的知识结构包括组织良好的物理知识结构和解题知识块,解题知识块包括问题类型、基本物理模式、基本问题、一般的方法和特殊的技巧等.

第二、解题的思维结构包括一般思维方法、物理思想方法与物理解题策略等.

第三、解题的元认知,由主题的元认知结构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由此可知,物理知识结构越完善(即物理知识的组织越良好),解题知识块越多,解题的策略方法越多.解题的元认知能力越强,解题的能力就越强.要完善解题认知结构,就要注意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因此,在评讲试卷时,可对试题作归类评讲.对典型试题进行深入地挖掘、研究、引申、推广,让学生参与到评讲之中,亲自体验、感悟、总结与提炼规律.

3.3补救性原则

通过评讲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进一步巩固熟练,对学习的薄弱部分进一步弥补缺漏、巩固强化,对解题学习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

“错误重复现象”的原因,就是在纠正错误后,没有及时地进行补救性强化.实施补救性强化是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策略之一,具体方法为:在引导学生对试卷中存在的典型错误和薄弱部分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和“自我否定”之后,再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题进行巩固强化,以巩固新的“认知平衡”和“认知框架”,达到彻底纠正错误,消除“错误重复现象”目的.

3.4激励性原则

试卷评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认识自我,总结经验,树立信心,促进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试卷评讲时,针对学生的进步多给予激励性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够得到他人,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赞扬与鼓励,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试卷评讲课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信心,促进学生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优秀解法,积极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好念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与学生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共同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3.5主体性原则

对错误的认识和纠正,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必须使学生经历一个内在的“自我否定”的过程,其中 “自我否定”只有在主体经历“认知参与”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完成;对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也必须靠学生主动的参与.这些都决定了学生在评讲课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评选课程中,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而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试卷的评讲中去.通过学生自己对错误的剖析、交流、讨论,引发内在的“观念冲突”,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达到对错误的人总是纠正;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猜想、归纳、概括、推理与交流等自主探究活动,挖掘典型试题的潜在价值和规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整体性物理“认知框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的效率.

评讲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物理原则,并结合评讲课自身的特点而提出的,它能使教师在评选课教学中“有章可循”“少走弯路”.教师在进行试卷评讲的时候,要根据试卷反馈的信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恰当地实施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4物理试卷评讲的有效策略

4.1做好分类统计,引导学生自我纠正错误

分类统计就是将学生的出错率、典型错误、独特解法,按照题型与题号分别进行统计,从而了解学生对每类题型的掌握情况;分析试卷中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掌握知识点的分类及在试卷中分布情况,判断试题的难易程度,对试卷作出总体的评价.讲评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2展示错题,剖析成因

实践告诉我们,剖析错误往往比正面讲解印象更深.所以,教师可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再加工,突出典型性,诱导学生参与讨论或争辩,让学生们不仅知其错,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习提高.

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不是靠记定理就能解决的,通过展示错题,寻找同学解题的错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求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感到试卷讲评课的吸引力.也能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必须做到“言必有据,证必有理”.

4.3一题多解,比较解题方法的优劣

学生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从来不加以评价.试卷评讲课通过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使提出好方法的学生有成就感,其他同学在比较中领悟到自己思维的不足.在不断的反思中,使自己的思维日趋灵活,能够探索出新的解题途径,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法,领悟到试卷评讲课的实效.

学生各有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一题多解的反思,培养探究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独特想法,帮助学生在解题差异中构建知识结构,获得良好的个性发展.

4.4一题多问,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为提高讲评课的效果,教师应充分挖掘试题的深度与广度,扩大试题的辐射面,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形成知识链,以达到“解答一题,串通一片”目的.学生经过探讨、证明,涉及了更多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深化,让学生及时弄懂未掌握的知识,并在消化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培养探究创新能力.

4.5一题多变,拓宽解题思路

为提高试卷评讲课的效果,教师应尽量挖掘试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试题的辐射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使其形成知识链.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对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打破常规思维,达到解一题通一片的目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且可以从中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出一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

4.6及时归纳,强化物理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引导

教师在备试卷评讲课时,针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考法,学生往往会做对这题却做错那题”的现象精心设计讲评内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度归纳拓展.试卷上的重要知识,在讲解时都可以把它准备成一个个小专题.通过专题训练,使单个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网络化,既提高课堂效率,又激发学生对讲评课的兴趣.

4.7在课堂小结中回顾和提炼物理思想和方法

篇10

1 考查知识点及赋 分情况

2 物理试题的特点

2.1 试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知识点布局合理,体现了学科的特点

从上表可以看出,理综试卷中物理共12题,120分。考核的知识内容涉及了《2007年考试大纲》17个知识单元中的15个,未考核的单元只有2个:恒定电流和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题目的配置与前几年比较是稳定和有规律的。选择题共8题,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各1题,力学3题,电学2题,与2004年、2005年、2006年一致,但8道选择题中只有2题的答案有多个选项;实验题为3题,其中力学2题,电学1题,与2004年、2005年、2006年一致。第24、25题是占40分的两道大题,这两题的设问都只有一问,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要完成完整的求解过程比较困难。由于今年的实验题第2题是力学题,今年力学占分51.7%,电学33.3%,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各占5%。

2.2 试题体现以能力立意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范围广,包含了《考试大纲》中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的考查。并且试题以考查较高层次能力(如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能力)的试题为主,进一步加深了高考内容的改革要求。

(1)试题对学生应用教学知识解决物理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强。物理与教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和途径,对一个学习物理的人来说,其数学水平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必然要求。越是高层次,这种能力越重要。

今年的理综卷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为明显的试题就是最后两道,涉到的数学方法主要有:方程组联解、数学归纳等,强调了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如:第24题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学生根据动量守恒以及动能守恒一般只列出如下方程:

这是两元两次方程:学生经过数学处理后得到v1=9v0/10 v2=v0/10。之后还要分析、归纳出一般式和推导碰撞几次的结论。所以这对考查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处理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是较高的。许多学生这道题花了很长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做最后第25题。第25题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要求学生在应用物理规律作出图示的基础上,寻找几何关系进行求解。

另外,试题用图象表示物理过程或物理量的变化,考查学生读图、作图,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这类试题数明显增加。如15、18、2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象的理解,第15题要求学生从图中获取0.15s时x=0处质点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再由波的传播和平移判断正确答案,第18题要求从图象中获取不同时间内F的方向,再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或动量定理进行判断,第21题要求学生利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等效方法,结合对I-t图象的理解判断正确答案。第17、19、20、25题则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作图解答试题的方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并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素养的培养。

(2)试题贴近生活,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如第23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一道好题,考查学生能否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能否弄清有关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凸现STS精神,它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为当前的新课程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3 试题注重对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实验题,在题型的设置上,与2004、2005、2006年一致。一个实验题包含两个小题,分别选自电学和力学,每小题又分几个小题,提高试题的信度和区分度。通过以教材中的“分组实验”为载体,进行拓展和变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基本素养做了考查,把不同能力的学生区分开来,也达到了“只有独立地、认真地、带有研究性地动手做过实验和清楚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方法这一实验灵魂才有可能得分”的实验命题思想,对今后的实验教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第一小题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仪器的正确使用。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各旋钮的功能,更能折射出学生是否真正的做过实验,若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很难顺利完成试题所要求的调节,这也符合新课程对实验评价。第二小题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来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以分组实验为基础,验证新的物理量,本题要求学生对原有实验过程以及测量的物理量有所体会和理解,能运用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是实验命题的一种创新和尝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透彻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把它迁移到相同或相似的实验中,来解决没有做过的实验中的某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总结

综观2007年的物理试题,题目的立意、情景、设问角度及方式比较科学、新颖、灵活,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点考查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具有极高的区分度。随着我省新课程的推行,关注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将是今后高考考查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