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学习范文
时间:2023-03-19 18:3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让孩子爱上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不同,兴趣点不同,对新事物的学习持续度也不一样。比如,孩子对于某些事物不主动也不想参与,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才不参与,但有些孩子却是属于观察型的,到了一个新环境,或是看到一个新游戏,要在外面观察一阵子,等到觉得好像挺有趣时才会去参与。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家长不妨多试试多留心,就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了。不过,做起来就不是一句话这么轻巧了,要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学习,爸妈要下一番苦功夫哦!
5tcpI:快乐
如果让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充满枯燥乏味,变化性又少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对学习这件事没有兴趣;
如果玩具或教具的难易度不适合,孩子也不会感兴趣,太难的玩具会让他们有挫折感,太简单的玩具也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变化,没有挑战,很无聊。
如果爸妈教孩子学习的方式很死板,语言很生硬,表情很严肃,这些肢体动作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感觉,让孩子很容易失去耐性。
另外,每个小朋友的本身兴趣也有差别,有些孩子喜欢很刺激的活动,静态活动自然引不起他的兴趣,而有些孩子却偏偏不喜欢刺激的活动。遇到不喜欢的活动或玩具,家长不要太强迫孩子,应该考虑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长太过严格,许多事情都用强逼的方法,孩子不但会对事情本身没有兴趣,也会对爸爸或妈妈产生惧怕感。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但是操之过急却往往适得其反,要想让孩子萌发学习的欲望,必须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5tep2:多元
孩子小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他们真正的兴趣点,家长可以让他们多方面尝试,一定要多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所谓“多元智能”就是要多元地发掘孩子的潜能,不只是语言、不只是数理,尊重他们的选择,使他们尽情发挥,孩子会有多元无限的发展机会。
当家长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没有兴趣时,也不需太紧张,不用一直强调这件事情,可以先停一下,或许只是恰巧遇到孩子当时情绪不好、不想学而已,过一阵子就好了呢!孩子愈大,体验愈多,对事情的感受也会愈深,对于学习当然就更有兴趣了!
5tep3:鼓励
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用手势、言语来鼓励孩子的表现,例如拍手或赞美,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具体好在哪里,比如说:“宝贝,你的太阳画得好漂亮。”
2.可以用小礼物或小糖果、饼干等具体的物质来奖励孩子,使孩子觉得得到了实质的鼓励,但是这种奖励可以慢慢减少,直到孩子不是因为物质才去参与,而是自发性的喜欢。
篇2
1、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探索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
2、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
3、养成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4、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眼界,丰富感性认知,提高学习兴趣。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让兴趣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爱上品德课。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教师应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究、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学突出了活动性和实践性,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德育主渠道的实效。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时要首先了解所教学生年龄段特点,精心备课,在课前结合本节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故事,精心设计问题,在故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伟大的德国教育家,弟斯多志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里的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调动小学生的激情,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教,首先必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创造之母。它可以孕育愿望,滋生动力。在我所教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五个班的课堂上,每次在上课之前我都精心备课,并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故事,并由老师声情并茂地讲给孩子们听,听后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收获。每一节课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等着听故事,他们已经习惯了听我讲故事,“倾听是一种美德”早已深入孩子们的心,孩子们从一开始的若有所思到现在的恍然大悟,从一开始的发言寥寥无几到现在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我作为他们的老师亲历孩子们的成长有无比的幸福与感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以儿童的身边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小事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的发展,学习中,我们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标准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呈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新课标中将课程活动视为课堂教学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机平台。活动设计要避免泛化、窄化、虚化,活动设计要密切联系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最优效果。有的教材由于教学内容离学生较远、不太熟悉,所以,学生往往会因缺乏体验而产生情感上的空洞。进行深入探究,然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典型的点到有代表性的面,层层深入,螺旋上升,让学生的情感自然生发,逐步升华,这正是我们品生、品社老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并体现的教学策略。我觉得老师除了在备课当中进行预设,还应当掌握大量的关于学习主题的信息,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就能产生思维碰撞,进行情感的互融,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品德与生活课堂一定要落脚在学生的生活,回归于学生的本真和世界,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围绕主题抓住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有针对性的选择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将生动有趣的故事引进每一节课堂,让兴趣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爱上品德课!
篇4
有的家长爱问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而有的家长是这样问自己:“我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我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重视孩子的学习不仅是落在言语上,更需要落实在行动上。
陈麦瑛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如此,她这一优点从她父亲身上继承了下来。她父亲在村里是一个勤勉、爱动脑的人,并有责任感,生活无论多苦、干的活无论有多累,她的父亲从来没有抱怨。她的父亲经常检查他们姐弟的书包,翻一翻他们的书,看一看书上的东西,经常问他们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当他们姐弟说的时候,她父亲认真倾听。他们从心里感受到父亲重视他们姐弟的学习。
由于父亲的勤勉,日子虽然不宽裕,但她父亲对她姐弟书本上的费用从来不计较。所以她有别人没有的参考书,她比别人多一遍工夫。她的父亲的勤勉传给了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懒惰会让孩子吃尽苦头,勤勉会让孩子过上有成就的生活。孩子的勤勉,都是从家长身上学到的。
她在数学上做题每一个学年都比别人多了一遍,她的数学成绩一直是班里最好的。当年高考她的数学成绩是满分。别人考完试后,就放心地去玩,而她和弟弟不是,考完试就开始了大预习。
当陈麦瑛有了孩子后,无论工作多忙,她也不会对女儿夏小雨抱怨。她理解学习中的枯燥与艰辛,更理解孩子的学习需要有人鼓励。
优秀的父母会想办法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念头
发下新书来,她和孩子一起通读全部教材。女儿一上学,她再给孩子买一套数学题,让孩子做。一开始孩子相当听话,后来,小雨就反抗起来,说:“为什么我的同学都不这样做,我要这样做,为什么我要比别人多做一些呢?”
许多父母会遇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胆子大一点是明着问,有的孩子不敢问,但心里也会嘀咕。
优秀的父母有定力,不怕孩子问这样的问题。
陈麦瑛给孩子解释这样做学习会有成就感,因为在学习中早晚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一直培养能力后,应对困难的能力会比别人强。要想在这方面学好只有一开始就比别人付出的多,如果没有经过努力就考出好成绩,这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反而要小心才是。如果不这样做,学习会更辛苦,因为听不懂,要多下很多工夫才能赶上进度。
娘俩在家里经常讨论学习方法的问题。找到能说服孩子的理由让孩子做正确的事,父母的观念首先必须是正确的。陈麦瑛也经常买一些教育的书看,从中汲取一些营养。有许多书对她帮助很大,她看到许多父母都在努力做好父母这一职责,看这样的书,不觉得自己孤单,努力前行的路上有许多人陪伴。
陈麦瑛对孩子的数学题都很熟悉,所有的拓展拔高题,她都会先做一遍。让孩子爱上不得不做的事之前,优秀的父母首先不找借口,先帮孩子熟悉“敌情”。
小雨的笔是班里孩子最多的,就这一点,她觉得父母重视她的学习。
她的数学错题本,是一个漂亮的日记本,她喜欢的颜色。她的草稿纸,是精制的本子,而不是随便的纸。
把抱怨的时间用来鼓励孩子
优秀的父母,比起眼前的分数来,更注重打好基础,不认真学习即使取得好成绩也不能表扬。
篇5
关键词:养成教育;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卫生习惯
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谈,分别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运动习惯、交往习惯、学习习惯。
一、生活习惯的培养
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在培养孩子方面,应该锻炼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各种能力。但是,并不只是单纯地让孩子自己去学习,而是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下,慢慢养成优秀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锻炼孩子的勇气
对于小孩来说,面对社会生活是迟早的事,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比如孩子在玩滑梯游戏时,第一次总是不敢去坐,一定要努力孩子,勇敢点,让孩子敢于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2.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
孩子被送到幼儿园,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将对父母的依赖转变为对老师的依赖,所以,老师一定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并且以其他孩子来鼓励他们,或者是示范给他们看,慢慢地引导,比如,午睡后,应该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等。只有在真正的实践中,才会帮助孩子慢慢地减少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提高自己自强的能力。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意味着什么,他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所以在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分别是加法培养法和奖励法。
1.加法培养法
所谓加法培养法,就是采用循序渐进、慢慢引导,让孩子逐渐爱上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培养孩子画画的习惯时,可以在第一天时让他画一只兔子,然后第二天让他画一片草地,兔子在吃草,第三天画一朵小花,第四天画一个太阳或者一片云彩等等。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让孩子慢慢地产生兴趣,产生想继续画下去的欲望,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画画的习惯。
2.奖励法
奖励法就是孩子在学习时,要给他足够多的鼓励,尤其是对于幼儿,促使学习最大的诱惑无非的奖励。所以老师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时,应该采用奖励的办法,让孩子知道,这个字或者这个字母写对了,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或者棒棒糖,在这种鼓励的办法之下,孩子自然也就会喜欢学习、爱上学习。
三、运动习惯的培养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自信心,还可以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却没有得到加强,甚至出现了很多的小胖墩。对于孩子来说,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让小孩养成积极运动的习惯,对健康非常有益。对于幼儿运动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给孩子提供运动器具的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单纯地只是在老师或者父母的安排下,跑步之类的,肯定会觉得很枯燥和乏味。所以,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运动器具,让运动变得更加的有趣,比如足球、羽毛球、橡皮筋之类的,让孩子可以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而爱上运动。
2.老师和父母要参与到孩子的运动游戏中去
如果在运动游戏中,参与的角色只有孩子一个,那孩子的运动热情就会大大地降低,如果父母或者老师在这个游戏中担任配角,和孩子一起踢踢球、跳跳皮筋,孩子参与的运动被得到重视,他们也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去,从而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
四、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孩童时期是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容易养成,还受益颇深,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培养孩子是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
比如,学会正确的洗手、洗脸、洗头、洗脚等。
2.要培养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保护好牙齿
3.要学会保护眼睛不用手和脏的手绢擦眼睛,在看书和绘画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不在光线强和较弱的地方看书和绘画
4.要懂得保护鼻道,不用手去抠鼻子,养成用鼻子呼吸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呼吸道和肺,避免疾病的产生
5.教孩子保持仪表的整洁,教他们要注意自己的衣服干不干净、扣子有没有扣好、鞋带有没有系好等等
总之,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所拥有的能力,而能力则来源于习惯的养成,所以,只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孩子的未来发展一定是具有无限可能的。
参考文献:
[1]魏瑛瑛.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A].新课程:教研版,2011(11).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 纠正 探索
在中国普遍存在一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同时为了节约资金和简化管理,戴上了小学教育的枷锁,无论从授课内容上、授课方式上,还是课程安排和事件安排上都或多或少受小学教育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纠正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呢?本文就此作介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师资力量薄弱。中国地区的学前教育大多数处于私营化和自负盈亏的阶段,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学前教育降低了教师的工资和教师从教的门槛。许多地区的幼儿教师都不具备学前教育资格,她们的学历和能力都不能满足儿童成才和成长的需要。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为了省心和省力就强迫孩子做一些小学化的验算试题或者写一些常见的字和词。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素质教育,她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完成一定的素质教育任务,这就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迎合家长心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存在过高的期望和愿望,想让孩子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学习一定的小学知识。由于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有时候家长不能看到一定的成绩或作业,这就使家长产生了一定的错觉,以为孩子仅仅在学校里面玩耍而没有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幼儿教师就布置一些超出孩子负荷的数学演算或者生字书写和认读任务,这样做纯粹是出于应付家长需求的目的,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却没有良好的影响。
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和探索
1.注重孩子能力培养,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该把培养孩子的能力放在首位,应该用能力培养代替知识培养。幼儿老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而不是孩子接受了多少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手工教学,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手工知识和技巧,同时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音、体、美的教育,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通过开设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教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例如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乱扔瓜皮纸屑、不咬指甲、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孩子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感受自身的价值,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与合作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教师要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3.开设活动,培养能力,提高兴趣和主动性。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除了学习活动之外,教师还可开展一些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通过游戏了解和别人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书画或者歌咏比赛,让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激发自身上进的欲望,确立自己奋斗的方向,同时通过活动发现自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发现自身的兴趣所在时,幼儿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加以培养,这样孩子就能产生主动参与到兴趣所在的活动中的愿望和行动。
4.运用游戏教学,寓教于乐。“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孩子天生就爱玩,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设置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在课程开始和时间安排上,教师都要给孩子安排一定的游戏和活动时间,将作息时间从点状改为块状,让时间具有弹性。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动力,教师可以开设有助于培养孩子生活、卫生和学习习惯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明白一定的道理。
5.让快乐充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在校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在学校中充满阳光,让孩子快乐要比让孩子学习重要得多。幼儿时期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未定型,因此教师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做事,爱上学校、爱上学习、爱上快乐。幼儿教师不能强迫孩子完成一些没必要的背诵和书写任务,要让孩子感受背诵和学习的乐趣,在玩或学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感。幼儿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心智,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百般呵护。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损害的是孩子们的心灵。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收获一个灿烂的明天。
篇7
我读你听
每买一本书,我都大声读给儿子听,感情充沛,表情丰富,即使夸张些都不为过。忘不了儿子听《子儿,吐吐》时,开心大笑的样子,很是感染我。在我抑扬顿挫的声音中,他学着体会人物的性格情感。更重要的是孩子爱上了阅读——父母的声音,能帮助孩子进入美妙的童话世界,让阅读变成丰富孩子情感的魔术师。
一起来演“舞台剧”
不记得从何时起,表演成了亲子阅读后一项重要延伸活动。一些经典的绘本,比如《不一样的卡梅拉》、《青蛙弗洛格》等等,每当阅读完后,他都会和我分角色表演出来,变成我们自己的“舞台剧”,乐此不疲。表演既加深了儿子对故事的理解,又发展了他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孩子体验阅读后的成就感。
自己编故事
给儿子讲了无数童书后,我提议让他成为故事的编撰者、演讲者,让他来掌控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尽管儿子说得并不规范,有些甚至不合逻辑,但我依旧允许他说自己的“天方夜谭”。儿子迅速爱上了“编故事”,我也会适当地提问,循循善诱,让他的语言更符合逻辑和规范,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
亲子共读会
所谓“亲子共读会”,就是家长与孩子们聚集一起,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共同阅读。在阅读中,家长向孩子多提“为什么”,激发思考兴趣,启发逻辑思维能力。家长也可针对书中的形象,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或动手解决书中的难题。每当故事讲完,可以让孩子简短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最后再向他说明故事的启发和寓意,从一个故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不同年龄段,选书的重点不同
一岁以内的宝宝,是进行爱书启蒙的好时候。这时候最好选择玩具书、触摸书、布书、洗澡书、拼图书等等,培养孩子对书的好感。
一岁以后,为了满足孩子的认知和语言发育需要,可以选择一些图大字少的纸板书、翻翻书,或是一些语言重复率高的经典绘本、益智类的图书,让书的多种功能吸引宝宝。比如《小老虎去上学》、《花格子大象》系列的《艾玛捉迷藏》等。
篇8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对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是孩子进行小学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幼儿的天性活波好动,玩心较重,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是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
幼儿园教育是指3-6岁儿童上小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是儿童认知能力建立的一个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想象力和毅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但由于孩子的天性,在进行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是寓教于乐,一切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很多地区都没有得到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相关人员的重视。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正所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因此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但在我国,人们往往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如创造力、认知能力、毅力等的多元化发展。在家长追求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下,幼儿园老师也是一味地向孩子强行灌输课本知识,而不是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3-6岁的小孩正是玩性大发的时候,强行灌输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孩子变得惧怕学习,排斥学校,也让孩子的童年失去了本该特有的无忧无虑和快乐童年。
课程游戏化则是将知识融入在游戏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探索世界的兴趣。课程游戏化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学习,还能够让孩子参与其中,体现孩子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幼儿教师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才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程游戏化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体,可以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计划,让其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结识更多的小伙伴,使其身心放松,有利于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种适宜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孩子的自我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方法
(一)建立适合的游戏化教学环境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游戏化教学环境。这里所指的游戏化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是多方面的一个综合体。适合的游戏环境可以使课程变得生动和有趣。
物理环境是指幼儿园要建立适合孩子进行游戏的空间和设备,使其既具有教育性,又能将游戏融入其中。物理环境的建立是为了使游戏教学直观化、形象化,让孩子能够快速理解教师的讲解,引起其好奇心。此外,所建立的物理环境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更要保证设施和游戏进行中的安全。
人文环境是指幼儿园老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教学态度、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能够保持一种身心愉快的状态,学生和老师及其他人员之间是一种和谐、平等的相处模式,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到其中,不会感到束缚和压力。
制度环境是指为了保证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和快乐,幼儿园应该设置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有效保障教师基本权利的同时,能够保证学生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伤害。为了确保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幼儿园应该对一些教学活动进行规定和监督,杜绝空喊口号,不实际落实的现象出现。
(二)丰富游戏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幼儿园学生的另一主要特点就是注意力容易转移,而且很容易对事物失去兴趣。而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单一、呆板,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禁锢孩子的思想,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定势思维,不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对孩子而言,游戏化教学更应该强调多样性,否则会使其出现厌学情绪,不愿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去,那么教学内容将得不到全面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会让孩子充满好奇心,愿意融入到其中,同时也可以扩展孩子的思维,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对一些事情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优秀人才。
(三)将游戏设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游戏的内容将直接决定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由于幼儿园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游戏设计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且要生动形象,便于孩子理解和参与。幼儿教师设计游戏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增强孩子的自信息,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孩子来说,信息的获取一般来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所看的电视节目,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最近所感兴趣的事物,如动画片、音乐等进行游戏设计,让孩子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和融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反映进行提问,促使孩子进行想象、模拟和思考,培养其创造力。幼儿园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情节和动作设计不能太难,否则孩子容易失去信心或者难以理解,从而对游戏失去兴趣,导致教育产生不好的效果。此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对生活中所遇到事物的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活的能力。
(四)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只是一腔热情地喊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口号,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并不能保证其能够具体实行,还需要有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做后盾。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园教师在课程游戏化教学中并不专业,不能再教学实践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合理的适宜的游戏,或者不能准确拿捏游戏在教学中的尺度,经常会使课程出现僵局、课堂混论的状况,导致教学失败。更有甚者,在农村很多地方的幼儿园教师并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科班出身的幼儿园老师,而是随便在农村找一些年轻人进行临时教学,教学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系统学习,提高自身的相关技能,加强教师的游戏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其有能力、有信心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享受快乐,为学生的学前教育打上扎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适合幼儿园儿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育模式,是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对事物和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起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坚定的毅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秀的创造力,值得推广和普及。但我国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还不成熟,处于发展阶段,教学设施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种迫切的要求,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金华.试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践探讨[J].新校园(中旬刊),2016,(9).
[2]李芳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8).
篇9
那么,该如何开展课堂活动,让孩子爱上英语课呢?
一、营造英语氛围 ,让孩子爱上英语课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我对三年级学生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Liu Ying.You may call me Miss Liu.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Let '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根据学生 读书回答的情况我会分别说Good/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喜爱英语。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课
(一)利用实物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不长,单纯地死记硬背单词,会使他们感到枯燥厌烦,在教新单词时,如果采用实物或图片等,把抽象的词语变成具体直观的东西,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继而产生极大的兴趣,想学,想主动记住那些相应的单词,比如在教bread,hamburger,hot dog等单词时,我让学生自带面包、汉堡、热狗的实物,学生看后,自然迫切地想知道这些东西用英语怎么说,并会积极的记住这些单词,这时,我就适当的引导学生跟着我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得学。
(二)创设任务,发展兴趣
创设恰当语言情景,能使语言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虽然小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很有限,但是他们能够在所设环境中积极表现,充分得到锻炼,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他们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使其产生更大的兴趣。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孩子爱上英语课
篇10
在第一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解决。方法是:父母要反省自己,要改变以前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做法,多关心一些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进步要给以肯定和表扬,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帮助孩子化解,多鼓励孩子,加强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这里要强调的是,父母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效果才能显现出来。在第二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存在的问题,比第一种要麻烦一些。
首先,单亲父母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看问题、想问题、说话和做事尽量保证不偏激,用正常的心态学习、工作和享受生活,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扭曲的心灵得到舒展。同时要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疏导,改变孩子的性格。在第三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存在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一种。因为这些孩子的优越感太强,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肖一顾,加上溺爱的人太多,教育的意见难以统一。所以,要取得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效果,首先要统一所有溺爱孩子大人的思想,然后采用特除的教育方法。这种特除的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孩子优越感强的基础上的,利用极大的反差刺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就像梦醒一样回归自我,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前几年在中央二台看到过一个节目,说的是四川的一对夫妇,改革开放后,响应党的号召,下海经商,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事业有成,拥有多家企业,资产过亿,提前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这对先富起来的夫妇,家有三个子女,从小由保姆照顾,保姆包做了这三个孩子该做的一切事情。这三个孩子成了家里游手好闲的三个小皇帝。由于他们生长的环境优越,正确的引导教育又没有及时跟上,所以,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最终成了连父母都管不了的“问题孩子”。老大喜欢在课堂上睡觉,觉得在课堂上睡觉是一种享受;老二喜欢新环境,过不了多久就要换一所学校,周边的学校已经全换过来了;老三喜欢惹事儿,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安宁过,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对这三个孩子的教育,让这对父母劳尽心神,头疼不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做了一个极端的决定:对家里的家产将来的处理写了一份协议书,让三个孩子在上面签了字。协议书上的大体内容是:这些亿万家产将来不会留给三个孩子一分钱,全部捐给社会的慈善机构。
然后,把这三个孩子从家里赶了出去,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想上学,父母可以帮他们出学费和生活费。如果不想上学,那就只能靠自己努力在社会上谋求生存,父母不会再给他们一分钱。不到半年,这三个孩子都纷纷托人告诉他父母要求上学,后来这三个孩子都很有出息,个个大学毕业,生活的都很好,也非常感谢他们的父母。这个案例的特点是:让孩子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生活体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突然之间产生如此巨大的落差变化,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会让人立刻清醒,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生活在“地狱”的人,都在想着法子向“天堂”奋斗,希望有朝一日实现梦想,生活在“天堂”。更何况一个一直生活在“天堂”里的人,突然之间跌入“地狱”,他们更急切、更渴望回到“天堂”去,回到原来的生活中,一刻也不想在“地狱”停留。只要让他们能重新回到“天堂”,回到原来的生活,他们从内心愿意彻底改变自己原来的一切不良习惯。凡是心理正常的人,都会是这种感受、这种反应、这种选择。这就是案例中三个孩子选择要上学,最后变得很优秀,在心理上的根本原因。再例如:兰州市某中学有一个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从小全家人溺爱,喜欢吃喝玩乐,不爱学习,成天逃课,谎话连篇,拿着父母给的钱乱挥霍。由于花父母给的钱不心疼、大方,身边围了一群不爱学习的伙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全年级倒数几名。父母实在没办法,在笔者的指导下,也采用了这种特除的家庭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是:停了孩子的上学,停了给孩子的零花钱,让孩子去了一个砖瓦厂去打工,做的是从砖瓦窑内向外搬砖的体力活。并告诉孩子:你既然不爱上学,那你就别上学了,回来帮家里干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我们不想再白养你了。刚开始这孩子一听说不让他上学了,还很高兴。结果,干了不到四十天,已经累得的受不了了,挣的钱还不到父母平时给的三分之一。由于这段时间的零花钱和生活费完全要靠自己挣,所以,经济来源有限。正因为这样,原来围在他身边那些所谓的朋友,纷纷都都离他而去,也不再理他,有的还欺负他。这让他接受不了,内心也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并深刻的认识到,以前自己的那些优越感,都是父母给的,自己和一般的同学没有啥差别,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再加上,干活太辛苦,又挣不到钱,他不想这样生活一辈子,下决心要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就哭着要去上学,并向父母保证,只要让他上学,他一定好好努力,不再逃学。后来父母答应了孩子的要求,想办法让孩子重新走进了课堂。
经过这样一次洗礼性的教育,这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特别刻苦,成绩也越来越优秀,2012年考入了国内一所重点大学。相信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第四种情况下孩子出现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初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父母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教育方法上要改变,小学阶段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适用中学阶段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刚进入初一,正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理不适的感觉,或者遇到一些适应障碍,影响到了学习成绩。这个时候本来孩子心理上就有些不安,再加上父母不理解,错误地认为孩子学习不够努力,采用小学时期用的简单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批评训斥。这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也是孩子走向反面的关键原因之一。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当孩子在初一的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成绩下降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告诉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并给以鼓励。相信孩子会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生活,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总之,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多种,具体用哪一种教育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死搬硬套。另外,每一个孩子的生长环境都不同,接受的教育也有差异。所以,产生问题的根源区别很大,既有的教育方法只能作为一种借鉴,不断的探索才是根本。
作者:张兰周方敏桂单位:兰州电力技术学院